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管理手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With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each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of advance, to cater to the information age for market economy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mode of management, is in the new age,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ork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good mean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digital management methods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and related concepts are illustrated, hope to our country building engineering of the digital management work be helpful.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ge; Digit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人工统计和报表的数据统计形式,通过报表和汇编的形式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和备案。然而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不应当仅仅是对材料的记录和表格的打印。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渗透到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提高施工过程的建设效率和管理效果需要对数字化的管理作重新认识。
一、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数字化管理的定义
我国所推进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数字化工作,具体的是指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工程项目各个方向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备案,将工程过程中的各个部门进行整合,实现建设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处理中枢系统。数字化管理的建设意义是通过将工程进行时的各种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以后得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效果和相关数据,帮助工程建设的管理者对项目的建设工作做出适当的调整和相应的控制手段。
可以说,建筑工程数字化的管理工作是将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同信息化的破平台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同数字处理设备相结合,进一步的提高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新型管理体制。
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行数字化管理的具体工作
1、建筑施工过程中数字化管理的理论分析
在进行建筑项目施工过程数字化管理工作之前,需要对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系统的掌握。首先,要结合我国当前建筑工程行业中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的建设水平,和实际工程建设当中的工作时间经验,对项目建设当中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进行可行性的分析。针对我国工程项目现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对管理工作中的各项问题有选择的进行优化和整合,逐步建设完善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2、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细化和分解
通过对数字化管理理论的掌握,如何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完成数字化管理理论同管理工作的结合和实践,还需要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流程同数字化工作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并进一步的细化。
施工过程的细化和分解是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工作经验,将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的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将其区分整理然后统一规划。在建筑项目施工内容和阶段的细化和分解工作完成以后,要得到一个完整的可靠的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结构,并对管理结构内的各个施工管理项目进行统一的分解和编码。
3、项目模块的特征强化
建设工程项目模块的特征目标的确定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工程的造价、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和实际的建设质量规范进行详细区分。这个过程中,要针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对其项目模块的特征进行强化。例如工程造价当中的模块建设,要以工程总体造价为母模块,针对施工材料、施工建设成本、工程利润进行子模块的建设工作。通过子模块细化和加强母模块的工作开展,并以母模块的工作结果验证子模块的工作成效。
三、建筑工程集体施工管理操作的落实
通过理论的分析和施工阶段管理内容的详细部署,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的前期工作已经大致的完成。相衔接的即是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工程的每个部分应用数字化的管理手段。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端首先要结合信息化的数据和信息采集系统和处理平台。在初步建设阶段,要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经验,对初步开展阶段的管理手段进行繁复的验证,及时发现管理手段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要注意具体实施过程中数字化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由于数字化的管理改革,影响项目建设工作的正常进度。
1、施工过程检查工作的实施
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是一个进行中的阶段,这个过程中,管理工作者要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跟踪式的收集和处理,及时的得到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并和数字化管理设计过程中的相关理论设计相验证。实际数据和工程设计的差异既能够反映出工程管理工作中的缺失,同时能够反应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指标问题,通过项目模块的数据整理,既能够了解施工过程中建设成本,建设质量,建设周期同设计的实际出入。
2、施工过程中,信息数据的处理和反馈
在数字化管理的工作中,工作的主体是在于建设过程中信息处理完成以后对工程的继续建设的规范和管理作用。在对即时信息进行处理工作以后,要将信息反应的实际施工情况有效的反馈到工程建设的实际进行过程当中。帮助施工阶段各个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不断的总结、反馈、收集、处理。能够帮助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者对项目建设有着具体充分的掌握,既保证了工程的建设效率,同时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目标的实现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项目模块的管理工作中,要跟据项目模块的特征强化,将模块的具体管理工作通工程建设中提工作相结合。通过项目模块同施工进行的结合,将数字化的管理渗透到工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当中。数字化的管理工作,需要在小的项目当中不断的完善对于工程的管理效果,同时也要在向东风项目模块的支持下对工程的总体管理工作进行引导。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在项目模块路管理工作开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重新对项目模块进行整合,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分为几个分项管理工作,将分享管理工作同数字化的玄关技术进一步的结合,才能够实现,数字化管理手段的灵活运用和协调作用。
总结:
针对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设水平和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情况,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才能够实现数字化管理手段对于工程建设的实际意义。进一步的提高建筑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1] 李兔强.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 民营科技, 2009,(09)
篇2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TP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作为制造类企业的核心环节――制造车间,则是企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在经历手工作坊、流水线规模生产等阶段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践行两化融合的数字化车间建设成为当前制造业车间的发展方向,以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手段,融合先进管理思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切实提升车间管理水平。本文也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探讨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思路,提出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模型及相关考虑因素,并对数字化车间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力求为现代企业转型、两化融合的建设提供些许参考。
一、数字化车间的形成及意义
1.制造业车间应用管理的演化过程。当今社会不断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管理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业化以来加工制造行业在技术应用以及管理中得到了几次大的变革,我们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工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每一次有力的变革都会给工业水平带来较大幅度的提升,笔者经过分析将制造业车间应用管理的演化过程总结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作业、单一生产;第二阶段是工业技术引入、流水线规模生产;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引入、信息化辅助生产;第四阶段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实行两化相互融合。
2.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意义。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工业发展的长足进步,充分践行两化融合概念的数字化车间也不例外,通过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解决企业核心环节的两化融合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业技术的优势,使两者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一方面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平台优势,发挥信息技术的指导及决策分析作用,改进工业流程,指导并促进工业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各种工业技术对信息化的支撑和基础作用,做好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已逐步成为现代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比较实际的建设思路
1.建设思路的整体考虑
数字化车间的整体建设思路,应该从实际出发,以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应用为手段,以改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建设符合企业实际,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数字化车间。
1.1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范围。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范围,应当以企业实际业务范围为主,业务涉及的加工制造、物流、管理和维修等环节均应纳入数字化车间的管理范围,即数字化车间应该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需涉及车间业务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发挥各个环节的联动作用,提高整体水平。从数字化车间的整体建设范围及规划上,应当通盘考虑,应用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车间业务的点、线、面各个层次均纳入管理范围。
1.2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模型。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的优势,以建设高度自动化和高度智能化,尽可能降低人工参与的自动运转的制造车间为目标。通过智能设备、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技术、AGV 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实体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运转,通过信息技术的数据采集、信息传递、监控和广播等技术的应用,进而实现将整个车间建设成一台结构合理、动力充沛的自动运转的机器的数字化车间建设目标。
2.可用技术探讨
2.1 数字化车间的网络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网络建设是串联各项业务,使之互相协作的保障,根据目前技术的发展,需要配套建设的网络环境包括工业以太网网络和工业自动化网络,以用于支持工业现场设备、模块、系统等等之间的通讯和关联。
2.2 数字化车间的应用技术考虑。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发展变革的原动力,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也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依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而使科学技术为生产服务,将技术进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成果。通过前面对网络建设及硬件支持的分析,综合考虑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模型,可以将建设数字化车间所需的基本技术手段总结如图4 所示。
图4 数字化车间技术手段
3.数字化车间建设中需注意问题
任何事情的全面实施都需要进行全盘考虑,针对问题的多面性需要进行全盘考虑,在进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的过程也必当如此,这样面对数字车间的建设过程就能够更加清晰的给予认识,在建设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小问题而给整个项目带来损失,笔者针对整体过程中所出现问题进行总体分析,认为在此期间所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安全生产问题;②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分析问题,切不可盲目照搬和教条主义;③在项目建设中需要分析技术可行性问题;④发展创新问题。
三、数字化车间应用展望
为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通过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在基础的工业单元层面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两化融合的科学发展。可以说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两化融合的发展要求。
从国家两化融合的发展规划可以看出,数字化车间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新时期工业化进程中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切入点,数字化车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适用于制造行业,更可因地制宜的推广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助力,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侯闯.“十二五”MIE服务为先――记2010第五届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新年趋势论坛暨2009MIE创新之星风云榜颁奖盛典[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04).
[2]杨海成,江彦,丁常彦,白云川.跨国精英关注中国“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大势[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02).
[3]张艳,于巧稚.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转型期的新思考――“十二五”MIE中国机会高端座谈会纪实[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04).
[4]黄迪生,张心耘,任海霞,刘炜,赵恒,李晓波,姜剑,杨维明,王可,彭旭,胡玉文,胡其登,张慧,张蕾,江彦,白云川,丁常彦,王征.创新设计正当时――三维CAD普及与深化应用研讨纪实[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10).
篇3
【关键词】区民小区 数字化 社区构建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技术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近年来“数字化社区”构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对于“数字化社区”建设已经处在计划阶段,而有的城市已经开展了“数字化社区”的实验工程,可见,“数字化社区”构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构建数字化社区的主要目的
要想真正了解“数字化社区”的构建目的就要首先了解“数字化社区”的概念,“数字化社区”的含义是由“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引申而来的。“数字城市”一般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全球定位技术对城市的设施建设进行实时的动态采集、动态监测的信息技术。是一种具有分辨率高、检测范围广、跨时空的综合技术系统。其建设的意义在于能够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的规划建设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数字化社区”是指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对社区的资源进行整合,在社区范围内在政府、物业机构、以及物业服务、居民和各种中介组织间构建互相交流服务的网络平台。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基础设施基本要素中的重要要素。而数字化以及城市化的构建目的也必须是统一的,就要对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使社区规划逐渐趋于数字化,对社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要把数字化社区做为一种服务手段,为促进社区高效发展以及制度化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二、数字化社区的功能和需求状况分析
数字化的社区建设综合服务网络具有行政管理、信息采集、便民利民信息的服务功能,能够为居民提供相关的法律、气象状况、医疗设施、教育培训、旅游、家政、娱乐等的一系列服务。能够不断的对各级的政府电子政务、网上的办事服务以及社区的公共服务进行推进。对重点的政务信息、就业咨询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社区保障、失业救助服务等服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结合当下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断的推进社区法律服务、家政服务以及文化教育等的信息资源开发。
在数字化社区建设过程中,信息源的建设是主要任务,通过对数字化社区的相关功能的分析,要对数字化社区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并可作为数字化社区的基本需求。
(1)提供便民利民的公共信息服务。在对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过程中,一定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可以通过线电话、因特网网站、社区呼叫系统等多种方式,对社区信息服务网络进行构建,以使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得以满足。
(2)对于特困居民以及失业居民的信息数据。开展社区就业活动,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服务。提高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社区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3)退休人员的信息数据处理。在社区的数字化构建过程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社区管理人员要配合社会保险部门做好养老金的发放和领取工作,能够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
(4)社区的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文化体育场所是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用数字化的技术能够对社区的文化建设进行实时的监控并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服务,还可以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让社区的居民能够在活动中提高知识水平。
(5)对于疾病的预防信息。做好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对一般的常见病的诊疗预防方法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对居民疾病信息的收集可以使社区的居民健康得以保证。
(6)外来人口信息。对于小区的人口流动过大,加强人员的管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外来人员的信息一定要进行准确的核对,并做好登记工作,是促进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
社区治安信息。社区的治安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是切实保障居民安全的必要手段,在社区数字化构建过程中,要对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进行有效的建立,积极推广运用各种先进的安保技术,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措施能够有效的对社区居民的安全进行保护。
三、数字化社区的构建框架
(1)对于社区综合平台的构建。社区的综合平台是一种信息平台,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电话网络构建的,服务的对象是社区的居民。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些便民服务、慈善捐赠服务、助残救困服务、司法援助等公益服务进行有机组合和有效管理。这种平台可以通过社区便民服务网站,以及社区居民的求助热线和智能呼叫系统进行构建。
(2)社区的综合化管理系统构建。社区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按照社区地理信息以及人口信息,对涉及社区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保障、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社区组织、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的应用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这种综合的管理系统适用于设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需要调用公安、民政,计生、环保、房产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使数据信息能够更加的实时、在线、使社区管理和决策更加准确规范。
(3)智能管理系统。智能管理系统是以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将居住区的公共场所、视频信息、住宅安保信息、住宅内部事故报警信息、以及火灾报警信息等统一到社区智能管理系统上,以使社区居民的安全得以保障。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居民小区数字化社区构建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表现了信息技术对于小区各项建设都带来了便利的服务,极大了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使社区管理更加的科学、高效,有效的体现了构建社区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篇4
[关键词] 数字化企业;企业信息化;参考框架;成熟度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26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41- 04
1 数字化企业的缘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主体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转向企业集团、产业链层面的竞争;竞争的性质、范围由有形的竞争转向无形的竞争;竞争的方式由单一价格竞争转向服务模式、营销渠道等全方位的竞争。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数字化企业迈进,以期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全球著名的沃尔玛公司是最早一批向数字化企业迈进的大型企业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即投资4亿美元发射了一颗商用卫星,以支持公司总部与全球6 600多家分店、100多个配送中心以及数千家供应商通过统一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高效的联通。在经营管理方面,沃尔玛为全集团的所有店铺和配送中心配置了统一的管理系统,全集团每天发生的一切与经营有关的购销调存等详细信息,都通过网络传送到总部数据中心,总部可在1小时之内对全球门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等实现全部盘点;在商品采购方面,沃尔玛与其供应商基于网络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实现了高效协同,供应商可以实时掌握沃尔玛的销售状态和库存动态,按需为沃尔玛的配送中心进行补货,实现了整个供应链存量水平的最优化;在商品配送方面,沃尔玛建设了高度智能化的配送中心和运输系统,实现85%以上的商品由配送中心供应,保证货品从仓库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而其竞争对手仅能达到50%~65%水平。 沃尔玛平均补货周期是2天,而竞争对手却至少要5天;沃尔玛的运输成本仅占总成本3%,而竞争对手却高达5%。此外,基于多年累积的海量数据,沃尔玛应用商务智能以小时为单位动态地运行决策模型,形成最佳的商品组合、陈列以及降价促销等策略。通过实施数字化管理,沃尔玛的总资产周转率是同行业企业的数倍,而其经营费用与销售额的比率几乎是同行业企业的一半[1]。
2 数字化企业的定义与特征分析
随着沃尔玛、戴尔、思科等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企业的逐步涌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对数字化企业的发生与发展相继开展了多方位的理论探究和案例分析,并由欧美的学者正式提出了数字化企业的概念,即“Digital Firm”或“Digital Enterprise”。
数字化企业的提法虽然已被广为认可,但关于其定义与内涵却众说纷纭。美国波音公司的Wayne Esser等学者对数字化企业的理解是:“实现无纸化制造,并且带来高效生产力的企业”[2]。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认为,数字化企业是现代企业运行的一种新模式,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原动力,遵循数字经济规律的知识型企业[3]。Jonh Davies认为,数字化企业采用信息技术作为企业构建的基础,以便实现下列的基本目标:更有效地贴近客户需求,提高员工生产效率,以及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它利用通讯与计算技术的融合来改进业务流程[4]。国内的袁清珂等学者认为,数字化企业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它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企业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生产控制过程以及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和集成化。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制造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5]。
总体而言,数字化企业至今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定义,多数将其理解为一种企业运营模式,少数将其理解为以集成应用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因此,数字化企业的内涵有待进一步阐释,从而为我国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指明发展方向。
通过对沃尔玛、海尔集团等国内外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代表性企业的共性特征的提炼,我们对数字化企业的定义及相关特征给出了新的界定。
数字化企业是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在各项运营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各环节数据的适时获取、充分共享和深度应用,达到优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与量化决策的集成统一,从而能够从容应对市场竞争的知识型企业。数字化企业集中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企业创新的发展潮流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从运行特征看,数字化企业的各类数据实现全面数字化,企业全员都能随时随地获取被授权访问的数据,促进了工作效率提升;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充分获取并深入利用各方面信息,强化对业务的掌控能力,能够实现事前预测与事中的有效控制;基于充分共享的信息,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与职能部门之间实现一体化运作,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商之间高效协同,形成产业链优势,从而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高效满足客户需求。
从信息技术特征看,数字化企业拥有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能支撑各类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拥有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各类信息系统,相关信息系统实现有效集成,形成了集成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以及生产运行方案的制订等方面都能通过相应的辅助分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或预测,形成最优化的方案来指导决策或生产,从而降低决策的风险,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效率和灵活性,有效降低成本。
3 数字化企业建设的参考框架
通过综合分析沃尔玛、海尔集团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向数字化企业迈进的关键举措和成功经验,我们针对数字化企业建设提出了一种共性的参考框架,具体包括推进方向、企业数字化平台参考框架、数字化企业成熟度评估模型及建设原则等4方面内容。
3.1 数字化企业建设的推进方向
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迈进,应该从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与知识管理等3个方面加以推进,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公司各项业务的全面融合,进而显著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管理创新:在构建数字化企业的过程中,以创新的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创新的管理制度为保障,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把管理创新与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充分结合、相互促进,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优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
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搭建起企业数字化运作支撑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高度融合的业务运作数字化和管理决策数字化。业务运作数字化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采购、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等。通过实现数字化设计,显著增强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通过实现数字化制造,显著提升生产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生产作业效率,降低生产作业成本,强化生产作业安全;通过实现数字化采购,充分发挥企业集中采购优势,显著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实现数字化营销,显著降低营销成本,扩大销售范围,提升客户需求分析与预测能力;通过实现数字化服务,显著降低服务成本,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手段,提升客户满意度。在管理决策数字化方面,基于高效的经营管理平台与决策支持平台提供的管理手段和决策支持工具,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实现有效的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
知识管理: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知识管理,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来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以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持续发展。在战略层面,企业应将知识管理纳入到战略体系中,让企业的各部门和每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有效结合,围绕部门和岗位工作目标来明晰关键知识领域,进而设计知识管理提升手段。在战术层面,企业需要建立知识管理机构,推动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相关制度,构建崇尚知识分享的企业文化,构建知识库与在线培训平台等知识管理系统,搭建面向知识提炼和分享的专家交流会等实体交流平台,从而为知识管理奠定体制与机制保障。
3.2 企业数字化平台参考架构
现实中的企业有着纷繁复杂的多样性。从企业模型分析的角度,可以将企业运营行为划分为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行3个层面,在业务运行层面可以将业务链进一步划分为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及客户服务等5个领域。不同类型企业的业务链可能全部涵盖这5个领域,也可能只是部分涵盖。
如图1所示,企业实现高水平的数字化运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平台,每个方面的支撑平台服务于特定的业务或管理需求,并基于企业应用集成平台实现整合应用。
决策支持平台:用于将企业的经营数据与业务运行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并转换成便于分析的信息,使得分析人员能够利用高效的分析手段来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促进企业决策科学性与效率的提升。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用成熟的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解决方案。
经营管理平台:用来支持企业的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办公管理等方面的经营管理需求,为各类管理人员提供高效的管理手段,实现高水平的运营管控,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用成熟的企业资源计划解决方案和协同办公平台解决方案。
研发设计平台:用来集中管理企业的研发设计数据和相关数据,支持多领域、多专业一体化的研发设计,促进新产品研发或复杂工程设计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制造业为例,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用成熟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
生产运行管理平台:用来支持生产计划或生产方案的科学制定、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与可视化展示基础上的生产指挥与调度及生产作业过程的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促进生产作业的精细化管理。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用具体行业领域的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解决方案。
物资管理平台:用来支持企业规范采购业务流程,提升库存与库房管理水平,实现集中采购,以此来降低采购成本,有效满足生产和销售业务的需求。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取前台与后台的模式,前台主要面向采购交易的电子商务网站,后台主要面向企业内部采购业务流程和库存管理流程的业务支持系统。
销售管理平台:用来支持企业规范销售行为,实时掌握销售数据,实施统一灵活的销售策略,实现物流配送等保障业务的合理安排,整体上降低销售成本。根据销售业务的差异性,主要有两种主流的建设模式:一种是搭建企业级的销售管理系统,同时管理多个销售终端,典型的代表是沃尔玛公司;另外一种是搭建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产品销售。
客户服务平台:用来降低服务成本,支持客户自我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主流的建设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建立呼叫中心(Call Center),支持客户通过电话方式来获取供应商服务或实现自助服务;另外一种是建立客户服务网站,借助互联网来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手段。
知识管理平台: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主要载体,用来支持企业知识的归集与分享,促进员工在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业绩和创新能力。构建面向显性知识归集与分享的企业知识库是目前主流的建设模式。
企业应用集成平台:对于企业内部的各类信息平台以及合作伙伴企业间的相关信息系统,只有实现它们的高效集成应用,才能做到企业内外各类信息的充分整合与共享,实现业务流程的紧密衔接,从而支持企业实现高效的运营。关于企业的应用集成,传统的点对点集成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复杂的集成需求。为了避免点对点集成的个性化实现和高耦合问题,企业需要采用基于统一的标准实现所有相关系统集成应用的企业应用集成平台模式,该模式简化了集成的实现与后续的维护。
3.3 数字化企业成熟度评估模型
笔者借鉴文献[6]等企业IT成熟度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对众多成功企业的案例分析,提出了一个评价企业数字化成熟度的评估模型,以供参考。
3.4 数字化企业的建设原则
数字化企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原则:
(1)必须统筹平衡企业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及知识管理3个方面的有序推进,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很多企业在推进自身数字化的进程中割裂了三者关系,导致信息化建设成果无法适应企业管理变革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或者是企业人员不能适应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难以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应有的作用。
(2)制订科学合理的企业IT战略规划,遵循IT治理的国际最佳实践原则,稳步扎实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从部门级的分散建设模式转向了企业级的统一建设,并开始重视制订统一的企业IT战略规划。但是在IT战略规划的实施方面,却普遍缺乏严格规范的IT治理,导致IT建设与业务需求错位,无法达到既定的建设目标。
(3)必须高度重视并实施好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工作。数字化企业需要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运营的高度融合,信息技术应用的可用性直接影响到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因此,必须充分做好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工作,以保障各类信息技术应用的高可用性。
4 结 语
本文基于对各类数字化企业案例研究所形成的认识,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数字化企业建设参考框架,以后将就不同类型的企业给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设模式和评测标准。希望此文能对企业管理相关人员加深关于数字化企业的理解,加快建设数字化企业的思想转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唐·索德奎斯. 沃尔玛不败之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Wayne Esser,Roger N Anderson. Visualization of the Advanced Digital Enterprise[EB/OL].http://leanenergy.ldeo.columbia.edu/docs/OTC%20EsserAnderson%202001.pdf.
[3]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 数字化企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4]John Davies. 迈向数字化企业[J].IT经理世界,2005(18).
篇5
【关键词】数字化 基层管理 方式方法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无论做任何事情,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数据管理是我们基层管理工作的重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机遇,更多地是一种挑战。这是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是数字化管理的挑战,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挑战。在石油企业中,我们要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市场。因此,企业基层的优秀管理方式方法和卓越管理执行效率将给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当前时期,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在油田企业的基层管理中要如何体现呢?我们可以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呢?
数字化管理是什么?数字化管理就是通过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来收集相关管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归档。最终的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型,实现高效、简洁的“短平化”管理模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等都属于重要的过程手段;技术量化、目标执行、行为管理等等则属于工作的目的方式。在数字化管理执行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的职能不会被消弱,只能被加强。通过数字化管理的运行,决策部门的意图会被真实地反映到生产过程中去,又会被高效率的完成。
1 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有什么优点和内涵呢?
数字化管理的主体因素是人,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它强调的是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控制,要求数据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任何一个部门或者基层单位的错误信息都能被直观地表现出来,因此极易被发现加以纠正。任何人的工作都需要以数据来说话,而这些数据的来源则是对于相关生产要素和指标的统计。因此只要准确地录入相关数据,则数字化管理就能良好地运行。而错误的信息数据统计呢?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就能被发现。
数字化基层管理是一种简单易通的运行模式,它强调客观公正地反应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加上高新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应用,我们基层管理部门在数据信息的收集、统计、计算和分析过程中事半功倍。因为数字化基层管理更能够贴近油田的经营组织管理,所以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这一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如科研能力、过程控制能力、目标前景预测等等。
数字化基层管理是管理上的一种开创性的变革,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我们油田企业的基层管理部门,是这项管理模式推行的基本单位要素。只有相关的基层管理者彻底掌握数字化管理的内涵,那么我们的基层管理必将有一个新的天地。当然,在数字化基层管理的推行过程中,基层人员的硬件素质水平也要不断提高。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每个基层管理人员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的运用。
2 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是一个数据化时代。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油田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随之不断更新进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的采用,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众所周知,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是今年才出现的管理概念,也是我们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选择。国外的先进油田企业,如壳牌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在它们的基层管理构架中,数字化管理早已经被彻底的落实。也恰恰是因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所以他们引领了全世界油田企业的发展。
当前时期,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次贷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使的我们的油田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既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也不能应对当前的国际危机。在我们油田企业的经营和生产中,只有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劳动附加值产品。才能使得油田企业走上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企业思维中,降低成本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基层管理要从各个方面来降低成本,因此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就成了油田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也是油田企业国际化发展,纵深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是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化管理的实施,油田的井口现场、报警条件、管线运营状态都会得到良好的监控。在这一前提下,油田的安全生产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在油田产品的生产和储运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关键因素都会得到最大的协调发展、安全运营。相应地,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也会得到相应的解决、减少。所以在清洁生产中,数字化管理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数字化油田基层管理的遵循原则与方式方法
在数字化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当前,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构建一种和谐氛围。以人为本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和谐的管理就是管理的和谐。因此,在油田企业的数字化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极力促进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是解放思想的要求。在数字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坚持管理导向作用,不可以漫无边际地任其发挥。
数字化管理的实事求是原则指的是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基层的管理者只有真实地汇报相关数据,才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虚假的数据信息,只能对企业产生危害,甚至毁灭这家企业。我们需要在油田的基层部门中推广数字化管理,但是我们要的不是一个形式。只有彻底地贯彻和落实,我们油田基层的数字化管理才能良好地运行和发展。
油田在推广数字化基层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充分的调研。以油田的实际工况,做到最佳的优化调整。油田基层管理单位的数字化管理也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我们的目的方式就是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降低单位的消耗。
参考文献
[1] 丑世龙,陈万林.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建立与实践, 2010
[2] 赵爱民,唐元璐.浅谈数字化油田系统在地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2012
篇6
档案数字化的含义分析
为什么说数字化时代,档案工作的变革势在必行?当前,档案馆储存、管理、查阅档案的最主要形式,毋庸置疑是纸质档案、影像档案等载体形式。从形式上而言,数字档案是新时期技术发展的形式变革,从形式归类而言,它与今天的纸质档案、影像档案,与过去的甲骨档案、竹简档案等别无二致。数字档案的革新在于其海量的信息与瞬间的计算带来的使用价值的提高。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档案工作,无外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扫描技术、多媒体技术、新存储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从技术革命的角度而言跟档案学毫无关系,它是信息化革命的产物,运用到档案工作,产生了档案数字化建设这一新的命题。档案数字化对于优化档案结构、提升档案队伍、改善档案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档案数字化主要包括档案目录、信息、内容的数字化,以及档案管理、查询、运用的数字化。当前,随着数字化的推进,档案馆基本上建立了档案目录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档案查询,以最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
数字化给档案工作带来的影响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而信息的数字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思维方式和习惯的改变。早在上世纪40年代,香农证明了采样定理,即在一定条件下,用离散的序列可以完全代表一个连续函数,采样定理为数字化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对不同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好有坏,但毕竟以好处为多,才推动了各行各业数字化的变革与发展。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数字化提升了效率,在任何时代,效率都是从事一项工作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尤其是对于档案工作而言更是如此,效率的提高给档案工作带来质的飞跃。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发展是顺应时代、顺应技术的产物,它能以更快的速度存储、梳理、计算、分类,档案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数字化进入档案,第一点的变革就在于效率,和由效率提高而产生的效益化提升。过去,从事档案工作主要靠人力的投入,档案效率的保证来自于人员的保障,必须确保大量的人员从事档案的梳理规整,才能提升效率,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决策管理。随着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这一现象很快就变成了历史,现在,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人可以代替一个团队,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空间财力,更节省了查阅使用档案的时间。这也是数字化给档案工作带来的第二个影响,就是节约。尽管如此,数字化给档案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效率的提高、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省以及思维和工作习惯的变革。数字化的致命弱点同时渗透在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中,档案工作中,过度依赖数字化技术,造成的肯定是安全隐患。因为一旦主机出现了问题,网络受到了攻击等等情况,档案资料将面临着巨大的威胁。首当其冲的是泄密危险,档案中存储着大量的国家秘密,一旦遭到恶意攻击,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是档案丢失危险,当外在客观条件不可抗因素发生作用时,从事档案工作的具体人员根本无法抵御信息化的技术攻击,造成的后果很可是档案的丢失。因此,虽然数字化发展给档案工作带来诸多益处,但是纸质档案存储等原始技术仍然是当前最重要的档案技术手段,短时间内不可废弃。
篇7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给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作为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
关键词 医院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医院档案信息化
随着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数字化进程,列入《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表明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建设,我国卫生行业与世界卫生行业接轨,档案数字化建设尤为重要,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及数据库为其构成要素,以资源共享和开发展为目的,因此,准确把握好医院档案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积极推进新时期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医院档案管理的职能转变
医院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现在档案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要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手段主动为医院各项工作及社会大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实效最大化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化。
1.1医院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
随着医院档案内容及载体多样化医院档案信息量剧增,纸质载体在电子信息化时代逐渐并迅速地被计算机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所取代使得档案数字化建设更加迫切。
1.2医院档案的收集
收集是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起点和开端,是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基础,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档案有许多不同于纸质档案的特点 ,根据载体的变化要求医院档案信息的收集、必须准确、标准、规范,要实时收集,定期收集、定向收集、跟踪收集,逻辑收集等,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无误。充分发挥计算机存储量大、处理速度快、输出形式多样化的强大功能,通过医院各个部门的配合,通过网络的传输使医院档案信息服务更加完善、更加便捷。
1.3医院档案范围的改变
医院档案由最初的行政文书、照片、病例、人事档案等发展到医疗文书档案、医学科研档案、胶片档案、病理档案及图文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数据档案等等。
医院档案载体的更新及医院档案范围的改变档案收集的多样性,迫使医院档案管理必须转变职能,尽快改变管理方式,利用现代的科学的手段,用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使医院档案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为广大的需求者服务,为医院领导决策服务、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服务,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因此,被动、传统、手工的档案管理,必须逐步被现代的、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式所取代。
2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社会发展需求
(1)建设数字化档案可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信息实效性的目标,信息化改变了医院管理环境,领导做决策有了依据,更便捷、更准确,准确性实效性加强了。
(2)医院各个部门之间通过信息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
(3)要大力宣传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干部职工充分了解、认识,更好地支持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使档案利用更方便、更快捷。
3加强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工作
(1)加强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领导,保证必要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加快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步伐必须加强软件、硬件的建设,首先领导重视是做好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前提,要把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医院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2)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准。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共享网络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信息的共享等都需要通过制定、建立各类档案的管理标准,形成管理标准体系和规范管理制度,确保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科学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是推进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进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就要坚持医院领导与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及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在管理上、制定上统一标准,在实际操作上制定科学的技术规范,从而保证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明确职能,将各个部门、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在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后统一管理。
(3)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水平。
从目前看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普遍缺乏通才、专才及复合型人才,部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尽管引进了先进设备,由于不能全面掌握科学的操作技术,仍不能充分、高效的发挥其作用。因此,医院要将数字化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培训、进修学习等不断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水准,使其具备不断探索数字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及发展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水准,从而带动医院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进程 。
篇8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 管理 制度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已经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过渡到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高校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及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其自行的特点,注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必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也将是高校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它对于高职院校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实现高职高专教育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空间的虚拟大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化环境建设(含硬件软件环境)、资源建设(含教育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和信息化制度建设三个部分。
二、我院数字化校园现状
我院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领导重视,资金投入充分,目前的建设在同类院校中已处于领先地位,现已完成了信息化环境建设即软硬件建设,正在逐步有序的推进各项典型应用,目前已全面启动OA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毕业生电子离校系统等。随着各项应用的局部推进,数字化校园的科学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科学管理数字化校园的必要性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既包括行政管理,也包括技术性管理,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校园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自上而下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多方位的变革,科学管理数字化校园将是一项既迫切又艰巨的任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学校原有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必然会引起管理组织结构的重组及优化,也必然会涉及校领导职责变化和各个部门的利益。
由于数字化校园所用到的技术是快速变化的,涉及的人员也是经常变化的,科学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应该考虑到这种变化,要求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能够容纳这种变化。另一方面,管理技术要发挥作用,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机制来保证,而管理机制又与管理组织紧密相关联的。因此,尽管数字化校园的各种管理技术非常重要,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将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当作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核心问题,而不是将管理技术当作管理的核心。否则,管理技术的先进,并不能保证数字化校园充分发挥作用。这直接关系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败。
四、优化数字化校园组织保障体系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实施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并且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是一项覆盖并渗入全校各项工作的系统工程。由于这种特性,注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必定要有一个系统的组织机构来统筹兼管。当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学校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制度驱动时,必须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以保证数字化校园的信息化目标始终与学院发展目标相一致。除现所设数字化校园办公室外还需设立以下组织:
需要成立由院领导牵头的跨部门的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指导、协调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工作。这类机构的建立对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投资成本、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有效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置专家组,主要负责重大技术问题决策,审议建设规划,制定合理方案、监督建设质量等工作。
数字化校园办公室,担当起数字化校园建设策划者、推动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
在院、系、处室设置本部门的“信息主管”及“信息网络管理员”协助工作。主要负责本部门资源的数字化设计及管理,包括检查本部门信息化建设与使用情况。
由此构成从上至下的四级组织管理机构趋于合理化与整体优化,更能发挥组织机构在管理上的最佳功能。处于决策层的领导小组与专家组具有最高的行政决策力,处于管理服务层的数字化校园办公室负责具体统筹、指导、协调工作,最后落实到全员(即应用操作层的各个用户包括行政管理员,教师,学生等)参与,构成了一套保障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者机制。
五、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制度
数字化校园管理制度的设计,一定要注意数字化校园的相关技术,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web技术等,发展非常迅速,几乎日新月异。技术的快速变化。决定了数字化校园也必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事物,决定了数字化校园也必然处于不断地建设之中,我们的管理也应该不断地将新的内容纳入到数字化校园的管理中去。因此,必须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与管理统一纳入到这个管理框架中来。基于以上考虑,数字化校园的管理制度应包括:《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总则》,《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数字化校园运行监控条例》,《数字化校园信息资源建设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部门信息主管的岗位职责》等与组织机构相配套的制度。
六、结束语
教育要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就必须适应未来发展的趋势,符合世界发展的要求,紧跟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做好数字化校园信息的科学管理已刻不容缓,而且将直接决定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败。
参考文献:
篇9
(一)数字化管理是实现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的最好方法。数字化管理可以通过一系列高科技手段来完成,能提高效率。档案工作传统的手工方式效率较低,将被淘汰。档案工作人员不仅仅是档案实体的保护者、调卷者,还将成为档案信息的管理者、档案信息产品的生产者、档案信息利用咨询答疑的服务者。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使档案部门能够摆脱库房式管理方法。档案的排列完全虚拟化,按照设定的软件程序进行整理排序而输出,有利于提高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效率。对于珍贵的档案文献或档案原件处于易损或变质状态时,经数字化后,可制作视读替代品,将原件完好保存。
(三)数字化管理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技术。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的迅猛发展,档案信息总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造成档案库房拥挤、保管困难。而数字化信息主要存储在光盘、硬盘和软盘上,它们具有存储密度高、使信息存储密度高,存储量巨大、性能可靠、易用性好、存储成本低、多媒体融合等显著优势,节省储存空间,受到了普遍欢迎。
二、电力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电力企业单位负责人重视档案数字化建设要想在电力企业中做好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应当要求电力企业单位负责人重视档案数字化建设,这是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在电力企业得以实施运用的前提。电力企业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电力企业单位负责人重视档案数字化建设,为实现电力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使档案数字化建设能够在电力企业中得以有效的实施。电力企业单位负责人应当重视企业档案管理团队建设,除了聘请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外,还应当注重对企业原有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提升,定期对电力企业中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其次,电力企业单位负责人应当注意协调各个部门之间关系,促使各个部门协助档案部门进行各项管理工作。除了应当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外,电力企业单位负责人还应当注意协调档案部门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要求各个部门支持档案部门的工作,加快企业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步伐。
(二)建立电力企业档案数据管理库建立电力企业档案数据管理库对于档案数字化管理也十分重要,建立电力企业档案数据库,首先就应该建立良好的电力企业档案目录数据库,这样可以根据目录来搜索需要的档案。建立企业档案目录,就是将电力企业中档案按照不同类别,给档案分号,以档案名称等逐一登入电脑中,将所有的电力企业档案收入目录数据库,这样对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时,只需对其目录进行管理。建立电力企业档案状态数据库也是非常重要的,档案状态数据库的作用是将电力企业中各个新的信息进行统计整理,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保存,将信息收集到这个档案状态数据库。档案状态数据库有利于人员信息的管理,能够区分最新档案和陈旧档案,有利于有用信息的提取。同时对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将各个档案信息整理,并准确地分类到各个档案库分类中。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车间,机械加工
中图分类号:T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为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国家大力推行精益制造、智能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理念,并高度重视信息化在制造中的促进作用。数字化车间理论与应用研究方兴未艾。
数字化车间的概念
数字化车间是数字化技术在制造车间集成应用而形成的一种制造车间的模式,即从数字化产品工艺设计、工艺试验、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入手,将制造车间中的数字化设备与工艺设计及生产管理的信息进行集成,形成基于数字化设备和信息集成于信息流自动化的集成制造系统,从整体上改善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制造系统的柔性,提高数字化设备的效率。
数字化车间目前存在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是指从制造的现实出发,对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产生相关的信息,在制造系统中进行存储和交换,并直接应用于车间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通常把这种生产方式称为数字化制造。另一方面,它是指“车间”生存于数字化世界,在真实工厂或生产过程还没有开始前,这个车间在虚拟空间中运作,对真实车间进行虚拟现实的仿真,提供优化的结果,是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
本文讨论的是前一种含义,其实质是数字化技术在车间的综合应用,即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信息管理、生产工艺安排、生产计划制定和生产过程控制,在车间范围内实现CAD/CAPP/CAM,PDM,MRP,MES,DNC等数字化技术的集成应用。
2、数字化车间的组成结构
数字化车间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分为企业计划层、制造执行层和控制层。通常,数字化车间本身包括制造执行和控制两个层次,企业计划层是数字化车间的上游,是数字化车间运行的外部环境。制造执行层是数字化车间的核心,它协调车间各个部门完成车间的技术管理、生产计划和调度及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而控制层则完成设备管理、现场数据采集和物流监控。数字化车间需要实现企业以生产计划和执行控制为主线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以CAD/CAPP/CAM和PDM集成为特征的技术信息系统集成,以及基于网络实现DNC、现场数据采集和物流标识等监控系统集成应用。制造执行系统为车间范围内的这三种集成提供了应用平台。
实施数字化车间的关键是基于车间数字化装备、综合网络(DNC)和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管理与执行控制,以及实现制造执行系统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产品与工艺过程设计系统的集成应用。
3、典型机械加工数字化车间
数字化车间在各种类型车间中已有广泛实践,以机械加工车间最为典型。机械加工车间通过制造执行系统将工厂生产计划信息引入车间,并根据工厂生产计划进行具体执行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指定,把企业下达的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车间的各个生产单元(工段)、工作地和工人,规定他们在月、旬、周、日以及轮班和小时内的具体生产任务;并通过现场终端将生产指令直接下达到操作者,同时及时采集任务状态信息,组织产品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衔接协调,实现生产进度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物料消耗与库存控制及生产成本费用控制等。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实现生产计划,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和产品成本的重要手段。
车间可通过PDM集成和运行CAD/CAPP/CAM软件,支持车间的工艺准备技术工作,实现设计数据直接引入、工艺建模、自动编程和程序仿真。DNC系统通过网络与CAD/CAPP/CAM相连,直接从NC程序库中读取所需要的加工程序和参数,也可以将生产现场经调试的实际应用程序回收后统一存放、归档。同样,机床的CNC参数也可以通过此系统进行传输。
车间建立刀具管理系统,实现数控用刀具的管理和预调,考虑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品种的变化速度加快,在加强CAD/CAPP/CAM的同时,应注重生产准备环节的技术改造。刀具综合管理和预调制度的建立及刀具管理系统的采用可以实现在车间(单元)范围内的刀具参数和寿命管理,实现刀具的统一调配和配送,将缩短生产准备时间,降低车间刀具占有量,提高刀具的利用率,以及稳定产品质量,还可以通过DNC系统实现刀具参数的传递。
4、机械加工数字化车间的实施效果
通过数字化车间系统的实施,机械加工车间在管理手段、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方面都会有明显效果,为精益生产模式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彻底消除机床信息孤岛,实现了工厂的完全网络化管理
通过机床网络DNC的建设,彻底改变了以前数控机床的单机通信方式,全面实现了机床的集中管理与控制,机床由以前的信息孤岛转变为整个工厂的一个信息节点,实现了数控程序的传输网络化、管理规范化、仿真虚拟化、数据采集自动化。
2)通过图形化的高级排成,最大程度地优化了生产计划
通过高级自动排产算法,可将生产任务分解到每一工序、每一设备、每一分钟,并可通过方便直观的图形看板形式,以即时的方式提供准确的交货日期,实时获知落后于计划的作业,查明是哪里出现了生产“瓶颈”,实现了生产任务的精确管理。
3)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透明化管理
通过准确、及时、自动的机床生产信息反馈,可以同时采集所有机床的实时状态,随时查看机床的开机、运行、故障等信息,实施获知每台机床的工件生产数量,并结合条码扫描等手动采集方式,实现生产过程全方位的透明化管理。
4)减少机床辅助时间,提高机床利用率
通过协同制造平台,实现了技术、物料、工具、质量等生产准备协同,从根本上避免了因某一环节的准备不足而影响生产的不良情况。通过高级排产、程序网络传输、模拟仿真、程序数据库管理,将生产计划、程序编辑、仿真、管理等生产辅助任务在计算机端快速高效地完成,这些管理措施与手段均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机床的有效利用率。
5)实现对库房的精细管理,优化库存,降低生产成本
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对车间各类(包括刀具、物料、在制品等)库房的计算机管理,可有效优化各类库存,明显地降低车间库存成本。
6)与PDM/ERP系统全面集成,整合企业制造资源
通过与PDM/ERP等系统的有机集成,以及MES系统自动导入ERP的生产计划等上游信息,实现企业各管理系统之间数据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为实现企业级的精益生产奠定良好的技术与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文通,王蕾,刘志峰 编著. 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