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管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投资管理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春光油田;地面工程;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184-01
一、地面建设投资管理的现状分析
春光油田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的生产区域,自2006年开始实施产能建设。春光油田进入开发阶段的历史比较短,建设投资的管理方式正处于磨合和建立的过程中,目前管理工作的状态和总结出来的主要问题包括:
1. 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新疆勘探开发中心作为春光油田的管理主体,机关部室处于东营,生产区域则分布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乌苏市、克拉玛依市,地域跨度3000多公里,时差2.5小时,空间和时间的跨度较大,使得上下级之间的指令传递、部室之间的业务配合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管理工作常常滞后于生产现场情况的变化。
2. 内部管理人员和管理结构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春光油田的开发生产正处于初始和上产阶段,管理工作的特点是“人员新、岗位新、界面新、体制新、模式新”,管理人员来自油田的各个单位,大部分人员从事于新的工作岗位,对岗位职责和管理业务流程不熟悉,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正处于磨合阶段。这些因素使得当前的投资管理方式还没进入正常有序的状态,常常出现先施工再申报立项、无预算施工等现象,给油田建设的投资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3. 外部服务体系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为春光油田地面建设服务的设计、施工、物资供应、监理监督等服务单位来自全国各地,对春光油田的现场情况缺乏了解,现场出现了各种变化又不能及时跟进,造成了设计与现场脱节、施工变更量大、投资难以控制的现象。
二、改进地面建设投资管理方式的探索
投资管理在油田企业的经营管理全局中处于龙头位置,具有资金量大、涉及部门多、管理周期长、管理环节多的特征,投资管理方式的重点是流程节点、部门分工的设置和建立有操作性的办公信息平台。投资管理方式的改进,应以建立“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办公信息平台”三位一体的投资项目管理体系为目标,即以程序文件为总纲,以作业文件为指引,以信息平台为手段,形成投资项目管理的细节方案,实现投资管理的跨地域、制度化、规范化。
1.程序文件
根据《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田开发投资项目管理程序及实施办法》、《中石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程序及管理办法上游投资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对我中心的投资项目管理流程进行再设计,形成新的《新疆勘探开发中心投资管理办法》,通过项目流程和组织结构两个维度,重点理清各部门在投资管理各流程环节的职责界限。其中,项目流程维度包含了从项目前期直至结算统计,覆盖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组织结构维度将覆盖与投资管理有关的各个部门和单位。
2.作业文件
根据《中石化油气田产能建设可行性研究工作暂行规定》和招投标、合同管理、物资采购、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规定,形成新疆勘探开发中心投资管理工作指导性文件
三、地面建设投资管理新方式的实施建议
1.明确管理流程
地面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将覆盖地面建设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涉及的流程包括但不限于:
发展规划项目建议书可研编报初步设计项目组成立工程设计预算编审投资计划项目施工设计变更监督监理验收结算项目统计项目后评估项目考核。
在具体实施时,需要逐一明确流程的节点、流转次序、文件成果。
2.部门职责界面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将涉及中心所有与投资项目管理有关的部门。组织结构见以下示意图:
在中心设置的机构和部门中,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将涉及图1中的经营计划部、财务资产部、生产管理部、工程技术部、油藏管理部、人力资源部、采油工程部等勘探开发和经营管理部门。
以单项工程审批表格作为节点审批文件,进入项目管理流程,最终实现投资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柯洪.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篇2
投资部务虚会汇报材料
今年,投资部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根据年初下达的投资管理目标任务,在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帮助下,我部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主线”顺利开展投资管理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公司交办的各项任务。首先,就部门本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作简要汇报;然后,重点阐述如何着眼当下,通过“四种结合”,加强现有项目跟踪管理和过程评价;最后,就如何谋划未来,通过“四个坚持”,对公司未来投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部门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交通集团投资战略指导方向,结合公司自身投资可持续发展需求,我部始终坚持以“投资收益”为工作中心,同时紧抓并落实“确立投资项目管理考核制度和建立投资项目储备机制”两条工作主线。
1、坚持收益为本,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收益实效
作为投资经营型企业和交通集团资金缺口的有益补充,公司目前已投资的12个项目预计年底收益超过4000万元,投资收益90%以上集中在房地产经营利润,其他来自于金融投资分红、石油贸易收益以及时代传媒现金分红等(见附表)。
2、坚持制度为先,确立项目投资管理考核制度
根据国资委和交通集团项目投资管理的具体要求,结合 公司对外投资项目具体特点,在对外借鉴投资管理考核成熟经验和对内征集各部门意见后,投资部牵头草拟了《南京交通 公司投资选择及考核评价体系(征求意见稿)》(简称“投资考核体系”),基本搭建了公司对外投资的组织机构、审批程序、监督管理、后评价、投资处理以及对外投资考核体系基本框架,对外投资管理考核实施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中,我部也在不断探索投资项目跟踪管理的具体措施,一方面,每月定期采集投资项目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另一方面,以季度投资例会的形式(先后在金基通产和石油公司成功召开了两次季度投资工作例会)建立健全了对外投资项目的常态联系机制,保证了投资项目公司和 公司联络渠道的畅通,以供公司领导和集团相关部门及时掌握项目投资进展情况。
3、坚持项目为源,建立投资项目储备机制
立足现有成熟投资项目,适当扩大成熟 投资规模,基本做到了每季度至少储备一个投资项目并在公司内部通过初步审核。首先,立足当前投资 ,适当增加投资收益稳定且高收益房地产项目,完成了小粉桥、杨庄保障房以及代建拆迁项目的投资可研,并参与了项目公司组建工作;其次,持续关注金融 ,对紫金信托、小额贷款、源昌担保公司和中金 整合基金等金融类股权投资项目进行了项目调研和可研分析,目前,正在进行担保公司的尽职调查;再次,会同集团相关部门和相关机构,对北斗导航卫星项目、出租车营运项目、中国彩棉集团、奇瑞汽车股份公司等进行了前期调研工作,其中,由市经信委牵头的北斗导航卫星项目已经完成实地调研,项目可研论证有待进一步加强,该项目江苏平台公司的组建方案正在积极筹备,同时出租车项目也在积极努力争取。
此外,我部还加强了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交流。一方面,与南京银行、南京证券、紫金信托、国海证券、中金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动态联系机制,并定期开展交流,积极探索合作机制;另一方面,积极主导了公司投资业务的培训工作,邀请了德邦证券、国海证券等券商保荐代表来公司开展企业上市、广告资产运营等知识讲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上市融资等投资业务的认知度。
当然,我们的工作尚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工作主动性有待提高,自主投资项目有待挖掘,项目可研论证水平有待提高,投资管理考核体系的指标细化和实际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二、着眼当下,做好“四种结合”,切实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和过程评价
项目跟踪管理是对投资项目组织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管理阶段的重要环节和控制要点进行动态管理与监督,过程评价是指整个项目周期对项目每一环节(一般包括项目立项、可研、贷前咨询与评估、跟踪监督与事中评估以及后评估这五个前后衔接阶段)进行评价。项目跟踪管理和过程评价是全过程、动态化的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目的是一致的,即主动管理、加强引导、增进沟通,避免违法行为产生,是不断完善管理手段、提高投资收益的重要保证。
自公司确立“投资收益型”战略定位以来,在国资委和交通集团投资管理战略指导下,结合公司项目管理实际操作经验,构建了项目外派人员联系机制和投资工作例会机制,打下了扎实的项目立项和可研工作基础,但随着投资项目不断增多, 类别不断延伸,投资规模不断增加,投资管理模式从“合投”逐步向“单投”、“牵投”逐步转变,项目跟踪管理和过程评价管理的制度性、动态性、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下就制度确立、组织构建、手段完善等方面的思路做简要阐述:
1、现实和前瞻相结合,建立健全投资管理框架制度
立足现有项目管理实际,留足未来 投资发展空间,在公司《投资考核体系》整体框架下,单列并明确跟踪管理和过程评价两个制度,深化三个“确定”:一是管理(评价)阶段确定,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完成并组织实施,直至投资收益期结束后的各个环节;二是原则确定,做到“四要”:要以投资管理为主线,体现股东地位;要以投资程序为依据,体现宏观管理;要以 特点为差别,体现机制灵活;要以掌握情况为宗旨,体现过程控制。三是任务确定,做到“三性”,即抓重点环节和管全方位的全面性,掌握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及时性以及确保情况掌握的准确性。
2、主导和借力相结合,提高投资管理专业水平
一是自身主导和借助外力的结合,提高投资管理专业水平。不仅是项目前期的尽职调查,在项目组织实施事中、事后的跟踪管理,包括中期评价和后评价过程中,都要充分借助第三方力量,一方面是长期合作的专业咨询机构,另一方面是集团正在搭建的专家库平台,增强项目管理专业性,提高自身运作管理水平,全过程为项目管理保驾护航,减少项目风险。二是建议对应“投资决策委员会”,尝试搭建“项目跟踪管理小组”或“全过程评价小组”,明确职责,构建专家级组织保障机制,确保管理评价具体落实到位。
3、内管和外评相结合,加强项目管理全面性
一是多层面渠道沟通,加强项目管理信息反馈及时性和信息收集准确性。一方面,主动加强与集团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集团投资战略发展动态;另一方面,与项目公司形成良好信息反馈机制,第一手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二是加强外派人员和投资项目的双重管理。外派管理人员即是项目投资代表,也是项目实际联系人,对外派管理人员的管理要做好“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价”两结合:一方面完善项目外派人员管理条列,加强公司自身对外派管理人员的内部考核;另一方面,建议设计《外派管理人员评价表》,定期发给项目公司获取对外派管理人员反馈意见,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项目的跟踪管理,建议可通过设计《项目跟踪管理卡》和《项目跟踪管理情况公示表》,定期收集项目进展情况,作为项目过程评价的依据。
4、差异和流程相结合,逐步完善投资管理手段
一是要根据不同管理模式进行差异化管理。公司 投资跨度大,管理模式多样,有直接参与管理(如房地产),也有不参与管理,只负责投资和固定回报收益(如金融类)项目,跟踪管理方面,具体主要体现在设计不同的管理阶段、关键环节、控制要点和管理流程;全过程评价方面,主要体现在项目周期五个阶段设计不同的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建议借鉴较为成熟的 投资基金投资管理流程,加强项目流程化管理,规范投资管理行为,提高投资管理效率。例如,投资管理操作流程设计具体包括投资决策权限、投资决策操作流程、投资后管理和风险管理。首先,投资决策操作流程可设计为:项目收集-项目初步筛选(直接筛选)-项目调查(尽职调查)-项目再筛选(一般筛选)-项目评估-办公会审议-谈判(投资设计)-办公会再审议-对拟投资项目审议(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投资决策审批-签约-合同执行;其次,投资后管理流程包含投资后管理分工和投资后管理负责人。投资后管理包括监督管理、管理咨询、投资退出设计与实施(IPO、企业回购、收购或合并收购、破产清算)、分阶段投资项目或企业的投资后管理、追加投资管理。然后,风险控制可以包括: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技术风险、企业家风险、企业风险、金融风险、环境风险),实施严格的投资前和投资后的风险评估机制。
三、谋划未来,立足“四个坚持”,合理规划投资发展方向
目前,从外环境来看,世界政治经济增长前景依然黯淡,国内宏观调控政策依然趋紧,地方投融资平台资金压力依然严峻,对外自主投资监管依然从严,集团对外投资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作为二级投融资平台的 自身而言, 自有存量资产规模一般、自有投资体量较小(年均投资不超过1亿元),投资收益规模难以大幅增长,主业反哺贡献极为微弱。如何既要“稳步发展”,又要“辅业优质”,则要以集团对外投资战略为指导,具体要做到“四个坚持”,通过“投多、投对、投狠”,最终达到“优质”目标。
1、战略上,坚持“投资收益”为中心
根据“主业突出、辅业优质”的 发展要求,坚持“投资收益”一个中心,收益是“辅业优质”关键衡量标准。根据国资委最新调整的集团主业范围,集团主业包括铁路及综合枢纽、高速公路、过江桥隧、商贸物流、土地收储与房地产五块,因此,“辅业优质”则是要做到交通相关 和收益型股权投资的优质,也就是要努力提高辅业的投资收益。
2、战术上,做到“投多、投对、投狠”
一是坚持投资和经营两个抓手,做到“投多”
根据集团“投融资和资产经营管理并重”的投资管理要求, 加之集团自身资本金严重紧缺, 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体现在如何增加 资产规模,形成资金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投融资循环机制,逐步依靠自身融资实力,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收益,即“多多益善”。具体策略有:首先,积极争取集团部分可经营性资产托管,增加 资产规模;其次,将上缴集团后剩余的资产经营收益连同资产本身一起打包,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再次,将资金投向收益较高的 ,形成稳固现金流,作为资本利息重要支撑。
二是坚持投资收益结构优化组合,做到“投对”
通过高收益、一般收益和潜在收益项目的股权投资比例调控,坚持高收益和固定回报结合、长投和短投结合、“合投”与“单独投”结合的最佳投资组合,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做到项目不仅“投对”,更要“投好”,具体实施步骤有:
首先,对高收益(房地产)项目,未来2-3年仍继续加大投资规模,大幅提高收益规模。
其次,对一般性收益(加油站、广告等传统交通 )项目,加大资源重新整合,在未来1-2年探寻 投资基金资源整合的联合,拓宽经营收益路径,争取第三年实现成本递减、收益递增的收益规模高点发展态势。
再次,对潜在收益(金融、能源、传媒等股权投资)项目,未来1-2年逐步增加项目储备(每季度保证一个项目储备);未来2-3年,适当延伸 类别,逐步增加金融和传媒 的股权投资比例,并储备新兴能源等国家重点扶持 ;力争第三年实现资本市场上市突破。
最后,对收益低下项目,在未来2-3年,根据协议退出机制,逐步清理并退出股权。
三是坚持资本效益最大化,做到“投狠”
在现有 投资规模增大、 投资跨度增加、投资收益稳步增加的情况下,逐步过度到资本市场,鉴于目前国有投资程序重于效益的客观环境,建议操作如下:
首先,从单纯资本股权投资角度,尝试直接投资信誉高、专业强的 基金,谋求资金潜在放大效益,如 整合基金的pre-IPO投资模式。
其次,从资源整合联合上市的角度,未来2-3年,尝试与成熟的创业( )投资基金联合,将 自有资源和基金拟上市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IPO股权退出、股权收购或合并收购等多种退出机制,取得资源性整合上市收益。
篇3
要找出企业的并购基因,首先要明确企业并购重组的目标要求是什么?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三种,即企业自身的价值诉求、产业的成长规律要求,及并购协同性提出的要求。要实现这三方面要求,企业必须在投资管理能力、融资管理能力、决策支持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方面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对企业是否具备并购基因进行测试评估。(见图1)
测试1:投资管理能力
要测试企业是否具备并购基因,先看企业的投资管理能力如何。投资管理能力体现的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去把握“正确的投资机会”的一种素质。它包括机会发现、机会识别、机会捕捉和机会延伸,可以通过投资管理组织和投资管理流程两个维度来进行具体测试。
投资并购一定要有很好的组织保障作为基础。可能很多企业都设置了投资管理部或资本运营部,但是,仅有职能层面的组织安排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行系统、深入地评估。包括:评估投资管理的各个环节,组织设计是否到位;是否由于组织不到位,造成管理不到位;是否存在投资决策组织不健全、投资管理部门分散、投资后的监管缺失、多头立项多头管理等问题。
投资流程包括投资规划、投资立项评估、投资效果分析等方面。通过投资流程的评估,会发现企业投资并购存在的核心问题,以及一些重大的经营风险。(见图2)
投资流程中投资规划环节的评估,主要应围绕投资决策依据、投资规模、投资方向等因素进行。在并购决策前,决策依据在决策层是否达成一致?并购初衷是为了扩大规模还是为了迅速进入新业务领域、新市场或是其他原因?至于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是否明确了未来的投资规模?是否有科学的、具体的投资预测和分析?对企业历史性的投资是否系统分析了投资发展变化的轨迹等。
投资立项评估是投资流程管理的关键。在投资立项环节中,有的企业出现的是管理问题,例如多头立项多头管理、立项缺少总体控制等问题,导致“该投的项目可能没投、不该投的却投了”。另一方面是投资立项的技术问题,也就是投资项目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投资项目评估主要是评估投资并购项目的“好坏”,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投资项目用的评估指标也不尽相同。
企业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评估工具。例如,企业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的投资项目优度模型(DMOI),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行业特征进行优化,形成企业自己的投资评价体系。投资项目优度模型之所以成为世界银行推荐的投资风险评估的量化模型,就在于它通过系统分析潜在并购项目的市场吸引力、业务竞争力、客户开发难度、市场竞争状况以及并购项目的团队能力等多因素,来衡量一个项目的投资并购潜力。
最后,投资流程中很多企业往往忽略投资效果评估环节。很多企业在投资并购后,对并购企业也关注业务整合和管理整合,但更多的是经营层面的,往往忽略投资并购效果评估,这对未来的新项目投资决策是很大的损失和缺陷。
测试2:融资管理能力
融资管理能力评估根本的目的是挖掘潜力和控制风险。再好的投资机会,如果没有能力驾驭就可能变成企业发展的毒药。通过融资能力的构建,可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资金风险。在此,我们需要用更为具体的手段来测试这一抽象的管理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测试融资流程是否合理?融资渠道是否顺畅?融资规模是否能满足投资并购的需要?融资模式设计是否够科学?
融资流程的合理性评估,就是要通过对融资流程各环节的分析,评估目前的流程设计是否存在控制风险、经营风险等问题?是否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必要?(见图3)
融资规模的评估,主要是评估目前的融资能力是否能满足企业投资并购的需要?如果投资需求远远高出企业目前的融资能力,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就肯定会出现负值;如果投资现金流不能尽快产生回报,就会给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埋下定时炸弹,长此以往肯定会出问题。
合理可行的融资渠道是企业资本运作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对融资渠道的评估是指,面对企业的投资并购资金需求,目前的融资渠道是够能满足资金需要?针对资金缺口,是否能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挖掘现有融资资源?融资渠道的评估重在创新,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发现资本结构调整优势的机遇,才能发现资金成本降低的可能,才能把企业的资金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现在很多企业过于依赖传统的融资渠道,造成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资金成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沉重包袱。融资渠道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发现问题,提出优化的措施和路径,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并购的自主性和潜力。
融资模式评估是指融资方案的评估,主要是评估融资结构和融资成本的合理性、科学性。企业要通过对融资模式的评估和实施,最终实现融资管理能力的优势。
测试3:决策支持能力
并购是典型的非程序性决策,既需要有准确的把控能力,也需要有快速的决策能力。很多时候,决策快慢甚至可以决定并购的最终成败。一个企业的决策支持能力,通常包括决策支持信息、决策支持组织、决策支持报告体系等因素。
决策支持信息评估,指企业决策者是否了解最真实、最及时、最充分的决策信息。很多企业会忽略这个问题,例如有的企业的投资并购信息是分散在各部门各层面的,那么,投资立项也是由各部门主体提出的,立项主体都有一大套看似很合理充分的投资理由,而企业的决策者在没有全盘信息支持的情况下,如缺少资金链信息或者业务风险信息,不可能做出科学的判断,这样的投资决策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风险。
决策支持组织是企业决策体系中重要的保障,企业的决策信息不可避免地分布在不同的位置,需要有信息收集系统能够进行合理的归口管理和统计汇总。企业的决策信息通常是隐性的数据和事实,需要有科学的分析才能够显示出支持决策的价值,因此,需要有决策分析部门负责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处理。企业的决策信息需要有效的传输途径,才能在有效时间内为决策者的决策服务,这就要求设置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等等。总之,决策支持组织就像是一个企业的神经一样,应该无处不在、高度敏感。
企业的决策支持体系同样需要有一个严谨的决策支持报告体系,形成决策支持信息树。不同层级的决策者可以获得不同层级、不同时效的决策信息,为群体决策提出支持。
测试4:风险管理能力
前三项能力更多关注的是,企业是否能够把握并购的机遇。而第四项能力关注的是,企业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并购风险。并购的要义在于抓住能够抓住的机会,承受能够承受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投资并购的风险究竟在哪里?如何识别?如何掌握并控制风险?这是评估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主要关注点。
快速发展中的大中型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管理问题有: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盲目扩展投资,使企业承受无谓的风险。2.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不能有效制衡管理层的强大权力,董事会没有或者不能负起监督管理层的责任。3.企业管控模式不合理,无法有效控制企业风险;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不能建立有效的内控和相互制衡的机制。4.缺乏包含决策、管理和具体执行层在内的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内部审计限于财务报表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对风险管理情况的检查和监督。5.缺乏系统的套风险管理体制,没有将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内控程序融入到管理与业务的制度与流程中。
风险控制已成为国内企业界关注的热点。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在2009年7月1日前(后推迟到2010年),必须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在国有企业及其他类型企业中逐步推进。
企业可以因为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要求而去加紧推进内控建设,但是,绝不要“为建而建”。内控建设中“外因是急”,但“内因才是本”。对于意图推进企业并购,进行外延式扩张的企业来说,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才是当务之急。对企业推进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第一个方面,对企业的战略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当前中国企业大多数都还没有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企业战略的梳理,包括集团管控、业务特点以及业务环境等的识别,可以明确企业战略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是什么。根据企业的战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风险集中体现在哪些区域。然后进行针对性地规划,确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心。
第二个方面,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围绕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建设、风险识别、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评估公司级的内部控制。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发现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测试,全面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个方面,流程级和IT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这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评估的重点,也是难点。把通过战略梳理确定的关键风险区域归结成流程地图,对现有的流程进行描述,并找到这些流程中的风险点、现有的控制措施以及控制的缺失,从而制定内部控制措施、风险控制目标等。对于IT(信息系统)而言,主要关注的是一般性控制缺陷,例如安全性的缺陷、硬件管理的缺陷等。通过流程级和IT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要形成企业的风险控制矩阵,系统性地发现风险并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
前三个方面主要针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缺陷,比如公司没有战略,或者缺失流程,或者流程不合适存在风险,就通过上述过程解决。但是我们发现,有很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是由于设计缺陷造成的。它有制度、有流程,只是没有去严格执行。所以,需要进行第四个方面的评估:通过测试发现运行缺陷,并针对内控建设的基本要求提出整改意见。不仅流程要整改、制度要整改,组织、文化也要整改,管理要系统提升。通过一到两次的测试,弥补内控体系运行的缺陷,让企业的内控真正做实。
篇4
关键词:项目投资管理;风险控制;有效应用
为了提高项目投资的成功率,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制定科学的决策,准确的投入到项目投资管理中的应用。但是在有许多企业中,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通常由于缺少专业性的投资决策人员,经常会出现投资失误的现象。因此,在项目投资中,必须要有效的结合项目管理方法和投资管理,以此形成科学完善的项目投资管理体制。利用项目投资管理体制,提高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在项目投资管理中,是为了有效的实现企业战略,并积极的推动企业发展。但是在项目投资管理中依然存在了诸多问题,经常会造成投资的失误。在有的企业项目投资管理中,只是将项目投资管理的方法和理论进行强调和分析,并没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作为有效的项目投资管理,必须要有效的结合项目管理和项目投资管理,投资管理不仅有着科学性的方法和理论,也要具备着很强的操作性,这会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使得企业投资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在项目投资管理中,要有效的应用风险控制方法,以此提高项目投资管理。
一、 项目投资管理现状
1、项目投资管理得到较快的发展。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提高,传统的项目投资管理主要以创造社会财富已经逐步向企业项目开发和实施活动方面转换。
其次在随着组织工作不断的变化以及经营环境迅速发展,使企业公司需要处理许多大量的例外情况,在处理这些现象时,需要有效的利用项目管理方法。
最后在人们工作中,主要就是进行各种技术、组织和制定等方面的创新和变革,在工作创新中都是项目,这些都需要项目管理。
因此,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项目投资管理的发展。
2、 传统项目管理和现代项目管理的比较
在项目投资管理中,项目投资管理的发展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在80年代之前,主要是传统项目管理。在80年代之后主要是现代项目管理。
传统项目管理应用的领域主要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的管理。
现代项目管理应用的领域主要是在几个方面: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科学研究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国防项目等方面。在利用现代项目管理中,只要是非日常运营的工作都可以有效的利用现代项目管理。
3、 项目投资的发展
首先是项目投资管理职业方面。在项目投资管理的职业内容中,中国已经逐步发展起了造价师、建立工程师,同时还构建了工程师考试,并顺利成功的实施国家注册制度。
其次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方面。随着学术研究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项目投资管理和方法的成熟性。使项目投资管理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以及综合性的学科。在项目投资管理中,主要是将工业工程、系统工程、决策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准确全面的应用到项目投资管理中,使项目投资管理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理论。在项目投资管理方法中,已经逐渐形成了有效的风险评审的方法,并相继开展了专门软件,以此形成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二、 项目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本理论
1、项目投资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全面的利用各种管理方法、技术和知识,对项目各项活动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在项目投资管理中主要包括项目阶段的开始、计划、组织、控制和结束五个方面。
2、项目管理过程。在项目管理中主要包括项项目的实现过程和管理过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项目的实现过程、项目管理过程和项目周期。
项目全过程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项目管理过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启动过程、计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收尾过程。
项目生命周期主要是由连续性和互不重叠的各个项目阶段构成的,在项目生命周期中主要包括:项目起点、需求识别阶段、制定方案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这五个阶段。
3、 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风险管理中,主要是由于在一处不确定条件的环境下,以及项目当事人本身不能准确预见和控制等原因,导致项目的最终结果与项目预期目标产生一定的背离。这通常会给项目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损失。在项目实现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着确定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三个因数。在项目实现过程中的风险性占到了最大的比重。在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中,主要是要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项目风险管理主要是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抓住机遇,同时也要将损失在最大程度进行降低。在风险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也需要应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在项目风险潜在阶段,在对项目风险管理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风险的过程和后果,这主要是风险规避方法。在项目风险发生阶段,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项目风险以及风险的后果,这主要是风险化解的方法;在项目风险后果阶段,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在发生项目风险的过程中以及项目风险的发展所造成的损失,这主要是消除风险后果的方法。
三、 项目投资管理和基本流程
1、项目投资管理。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技术水平。在投资活动中,使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得到有效的扩大,将企业盈利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以此将企业的基本手段进行有效的增强。
项目投资活动通常具备着很大的投资成本、投资时间长、很大的风险程度以及不可逆转的特点。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等方面内容。并将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并合理的利用资源,以此提高生产手段,将生产条件进行改善,并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使企业生产能够达到预期效益,并将经济行为进行扩大和再生产。
在企业项目投资中,通常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新建项目,主要是新增生产能力,第二个方面主要是更新改造项目,将生产能力进行有效的恢复和改善。
选择企业投资战略。在企业发展战略中,企业投资战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都是由企业经营总体进行决定。面对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保证企业投资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企业总投资战略中,主要是由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决定的,而企业经营投资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被企业经营战略所影响的。在投资战略中,主要是由投资战略类型、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进行选择的。
2、 某公司企业构建项目投资管理基本流程。在项目投资管理的基本流程中,首先要编制项目建议书,并对企业项目的意图和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其次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主要包括对产品需求进行调查和预测,对资源进行调查,主要对原材料、燃料、交通运输、地质和生活设施等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并要对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同时要将建设地点和生产工艺进行选择和确定,将项目的生产规模、产品方案、车间组织、设备选型、人员配备以及组织结构进行有效的确定,并制定多个方案,对其进行选择和论证,以此挑出最优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另外,要将企业领导对项目投资方案意见进行征求,对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并评价经济,将成本上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确保资金成本的盈利性和经济性的合理。最后对于项目初步设计和编制时,要对项目投资的实施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将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进行研究,最终进行投资决策。
四、 构建项目投资管理控制体系
某公司在构建项目投资管理控制体系时,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控制体系。
1、建立投资战略和决策控制体系。在战略投资管理体系中,要将市场需求为导向,并要将企业资源优势进行结合,将开发产品项目进行投资。同时要建立战略控制和评价环节。在制定投资管理控制体系中,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并将奖惩制度的标准和评价进行制定。在控制和评价企业投资战略中,要严格详细的考核各项具体经营战略和职能部门战略绩效,并将其最为奖惩的依据,同时也要对战略绩效进行严格的考核。在制定和选择投资战略时,可以进行创新型发展战略和稳定发展战略。在选择这两种战略方式时,要对市场前景和企业趋势进行分析,并将投资战略方向和态势进行选择和确定。
2、项目投资的时机和规模。在某公司进行项目投资,要确定投资项目的产品,并将确定产品的投资时机。在企业投资策略中,为了能够使的自身的企业处于领先的地位,并积极的承担风险,便将项目投资时机进行导入期产品,并要对产品的成长期和成熟期进行充分考虑,使投资模式能够具备着足够的实力和创新性。企业在建设投资规模方面,对自身企业的投资规模进行确定。在对企业投资总规模进行确定时,通常利用经济学中边际分析法。在分析投资过程中,当投资的边际效益和边际资金成本相同时,那么企业可以接受的最低收益率就是边际收益率,而企业投资总规模就是投资额。
3、项目投资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
某公司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都是以监事会进行简单。
3.1控制授权批准制度。当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以及部门经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站在合理集权和分权基础上,将他们的权限进行制约。
3.2项目投资绩效评价机制。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时,要确保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并分析企业投资项目的效益,进行跟踪性评价。
3.3投资风险控制制度。在建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系统时,要对各个风险控制点进行分析,保证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可以利用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和报告等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并将各个职能的权利和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
3.4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首先监事会的监督。监事会的监督,主要是股东监理董事和经理。在监事会监督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对业务的监督和财务的监督。监事会在对投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时,先要调查股东大会提交报告,并将查核的经过和结果进行说明。
其次在内部审计时,可以建立审计部,对监事会进行投资审计。
3.5企业外部约束机制。首先是要组织民间进行审计。在对投资进行审计时,可以利用企业董事会委托会计事务进行审计,并提交具体的审计报告。
其次可以利用政府审计组织和上级公司审计部门对投资进行审计和评价。
五、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的应用
在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中,首先就是要最好对风险控制管理,同时还要对项目投资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并要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和编制。在监控项目风险管理时,要对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以及项目实际发生的风险和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检查和控制项目。
1、 在控制项目决策风险时,要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有效的论证,并判断和决定不同建设方案。在制定正确科学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时,要利用市场调研、需求分析,使研究报告具备着准确性和可行性。在对项目投资风险控制和管理时,要加强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管理。
2、对项目设计阶段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对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后,就需要进行项目投资设计。在确定项目投资价值时,就要进行有效的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项目投资时,会对项目投资产生较大的影响,通常是在70%-94%;在设计项目投资技术时,会对项目投资产生的影响,通常是在30%-70%。在施工设计阶段,会对项目投资产生20%-35%的影响。因此,对项目投资设计风险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项目投资是在施工阶段进行实际的投资,但是在对投资进行节约时,要在施工以前的阶段进行投资节约。在项目前期和设计阶段要加强投资节约,同时要将投资控制工作放在建设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3、项目投资生产运行的风险管理
投资项目进入了生产运行期,生产经营中的成本管理、质量控制同样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因此,项目生产运行期的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成本管理、质量控制上,同时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项目后评价,总结项目投资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和补救措施,提高项目的后续实施和管理水平。
3.1项目投资生产运行期的成本管理。在生产运行时期,要加强对项目成本的管理,使得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使得项目效益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加,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在项目投资成本管理中,主要是“零库存”管理和“零基础”预算。
3.2项目投资生产运行时期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项目投资能够准确的实施,同时也可以提高项目投资的效益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项目投资生产运行期的质量控制。为了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必须要对运行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运行质量控制中,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将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并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强生产效率的控制方法。在对生产质量进行控制时,可以利用控制图,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利用控制图,可以将事后检验转换成事前预防,从而开拓产品质量的市场前景。
3.3项目投资后风险评估。项目投资后的风险评估是投资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的综合水平、有利于投资项目的最优控制、有利于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回顾和评价项目投资的各个阶段,同时要对比和研究项目投资的实际情况和预期目标。在对项目后投资进行评价时,能够对项目投资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和制约,保证了项目投资各个阶段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此使项目投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项目投资后风险评估中,能够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有利于最优控制投资项目,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承凯.项目投资管理及风险控制应用探析[D].江南大学,2009,38(05):56-58.
[2]田泉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7(36):13-15.
[3]杨艳萍.创业投资的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35(04):19-25.
[4]谢琼.中国转型经济环境下创投企业的投资管理过程及风险控制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35(15):25-28.
[5]尹晓阳.企业集团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16(06):102-108.
[6]阴娜.化工企业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35(04):89-95.
[7]李晓婷.安徽联通项目投资管理与控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2,35(20):72-75.
[8]尹志军,陈立文.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体系模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35(09):45-48.
[9]夏宏雄.我国BT项目投资法律分析与风险控制[D].天津大学,2012,35(05):21-25.
篇5
关键词:投资项目管理 工程转资 监控预警
中图分类号:X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12-0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内涌现出一大批超大型企业集团,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大型企业中,投资项目管理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投资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才能实现项目预期目标。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贯穿于投资项目全过程,并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目标,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整体性,要求各阶段工作具有良好的持续性[1]。投资项目建设,参与主体多,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监控与预警体系也成了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1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满足上市公司对财务报表的要求,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下达了关于工程项目的“工程转资率”KPI指标。由于当前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工程转资的业务流程复杂,而且转资的相关工作需要涉及到公司内部众多部门的相互配合,同时工程转资也是SOX内控项目的重点监控内容,工作难度较大。
随着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ERP“人、财、物”领域中的“物”,即投资项目管理领域,存在从规划、计划、采购、物流、建设到资产设备实物等多方面的信息和业务流程,涉及多个部门。项目工程转资的工作方式是事后反应,缺乏一体化管理和关键点控制,各个部门界面不清,职责不明,产生了管理滞后的现象。项目工程转资的最后环节在于工程部门的转资准备和财务部的实际转资操作,但是没有有效方法保障前边的环节对转资最后环节提供足够的支撑。工程转资率低的现状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流程环节或者某一个系统的问题,而是漏斗效应,是投资一体化全流程所有不足的综合。
为提高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工程转资的效率,实现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提升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各部门间协同工作能力,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结合未来工程项目转资的运作模式及发展趋势,开展了投资项目一体化监控与预警体系的建设。着力解决项目转资整个流程相关支撑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不足等问题,以便更好满足工程项目转资的管理和决策需要。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基于SOA架构,搭建企业级的跨部门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进行准备,通过该项目的业务梳理,明确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信息模型和编码体系;明确资产管理各相关系统的功能交叠和功能缺失,以及相关系统的功能改造需求,从而为今后实现企业级的生命周期管理进行铺垫。
2 投资项目管理业务分析和流程梳理
基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业务和系统现状,分析和梳理了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流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当前项目工程转资的工作方式是事后反应,缺乏一体化管理和关键点控制,各个部门界面不清,职责不明,产生了管理滞后的现象。项目工程转资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财务部,但是没有有效方法保障前一个环节对后一个环节提供足够的支撑,缺乏流程执行效率和关键点监控。工程转资率低的现状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流程环节或者某一个系统的问题,而是漏斗效应,是投资管理全流程所有不足的综合。财务部门被动接受工程建设部门提供的项目资产验收清单,无法与按照合同、出库信息汇总形成在建资产清单匹配,降低了验收资产数据的准确性,也延缓了项目决算的时间进度。
在流程梳理的基础上,梳理出了面向工程转资的分析与监控指标体系并作为平台业务需求的基础。从工程转资率核心指标出发,设计了企业级、部门级和项目运作三级绩效指标。将公司转资率逐层分解为部门转资率、重要KPI指标,以及项目进度指标和项目关键点指标三级。
转资率:包括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转资率和不同地市、专业维度细化转资率。
部门转资率:各个业务部门负责项目的转资率。
重要KPI指标:工程转资全生命周期中同转资率密切相关的指标。
项目进度指标:项目工程转资的关键进度。
项目关键点指标:从项目工程转资流程出发,抽象出跨部门流程关键点。
3 投资项目管理监控与预警平台的建设
3.1 主要功能与管理目标
在部门级系统上建立管理监控与预警平台,对跨部门信息进行汇总展现与分析,对跨部门运转效率进行监控。基于SOA架构将原有部门级系统包装为Web服务,通过企业服务总线进行调用,实现灵活的流程贯穿与控制;远期计划将现有整体架构扩展到人财物的全领域,形成企业一体化管理平台。
管理监控与预警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应用功能-综合查询分析、应用功能-信息配置、应用功能-监控与告警和基础功能和应用工具等部分。
应用功能-综合查询分析:基于项目投资管理的功能,包括业务要素分析管理、进度分析管理和项目基础信息综合查询功能;面向管理层提供的投资管理汇总信息,包括综合报表展现、综合进度查询和面向领导层提供的关键KPI展现。
应用功能-信息配置:信息配置功能模块的主要是完成投资管理基础信息配置功能。
应用功能-监控与告警:监控与告警功能模块的主要是根据信息配置功能模块中输入的业务要素管理地图配置和业务要素指标配置对实际项目执行进度进行监控,并根据告警配置情况产生告警信息。
3.2 数据集成模型与体系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通过数据模型理清了核心数据实体间的关系和实体所含的数据项。项目与合同存在多对多的关系;一个合同对应一个供应商、多个MIS订单、多次付款;月进度信息包括了4条主线;通过项目群关系体现项目关系;通过项目阶段信息体现关键里程碑;通过多种事件的定义记录里程碑时间。明确了核心信息编码的生命周期在工程转资过程中的反映,明确了主要编码的职责部门和管理系统。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投资项目监控与预警平台通过业务服务域、监控域、分析域共同形成对管理活动全流程的支撑,而信息与枢纽域则为以上三域的整合提供公共信息与调度服务。
业务服务域:解决管理活动的计划和执行问题。
分析域:解决管理活动的评估分析和规划问题。
信息与枢纽域:为生产、监控、分析域提供公共信息与调度服务。
监控域:解决管理活动的监视和控制问题。
4 结语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强化了从项目立项阶段开始的项目工程转资进度的计划与控制,通过对项目工程转资跨部门一级流程的梳理,实现了跨部门跨系统的项目工程转资全流程的总体控制;提升财务控制水平,实现投资计划、资本开支的一体化展现;在跨部门一级流程的梳理中强化跨部门的有机衔接,从而提高转资率。
(1)初步建立了工程转资的分析主题:从关键指标、关键指标分解、项目监控3个角度逐层深入,对项目投资管理重要的KPI指标进行监控和分析。
(2)实现了工程转资流程运营效率和关键业务指标的监控:抽象出企业项目投资管理流程中10个关键的业务要素,实现了对企业项目转资全过vcd程的一级流程监控与告警,并提供多种直观表现形式展现业务要素状态信息。
(3)规范了企业工程转资的业务操作流程,制定相关的配套业务要求,从管理办法的角度进行规范,从而更好确保管理监控与预警平台的顺利上线和高效运转。
项目工程转资管理实施可以实现面向企业的项目工程转资统一视图与全面跟踪[3],使公司领导层及工程转资涉及到的各个业务部门对工程转资率的进度情况有更加全面及时的了解,从而提高企业工程转资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管理精细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寿山,蒲春玲.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与实务[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7.
篇6
1.采购计划管理组织运作模式
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摸索,公司已基本建立省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宏观战略及计划、省公司管委会审定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各级企业管办和其他业务部门负责落实细化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以《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为流程核心,以《采购管理程序》为流程依据,以信息系统为流程载体的三大管控体系,确保了全省采购工作的有效运行。
2.采购计划管理与过程管控
在计划管理方面,采购办要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及其实施方案确定的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金额实施采购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确实因为生产经营需要调整的项目,采购办及时组织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评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在过程管控方面,采购办以全国烟草行业贯彻落实《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行业、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重点做好招标文件评审、拦标价格设置、评标办法、评标标准、定标原则、评标过程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采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严格把关,严格落实“上一个环节没有通过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程序的硬约束作用,确保董事会和管委会会议各项决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偏差、不走样。
二、采购计划管理中的差距
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改造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以福建卷烟工业系统为例,十年来,公司投资项目量多面广,投资量大,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信息化投资近百亿元,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投资计划中的采购项目是公司年度采购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1.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编制范围不同
根据《烟草行业采购管理规定》要求,采购计划编制的范围为以合同方式取得的物资、工程(含信息化项目)和服务的所有采购项目,由各级公司的采购办进行编制汇总;投资计划编制的范围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整体改造、局部技改、生产设施、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动力设施、科学教育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烟叶仓储设施等)、信息化投资项目、多元化投资项目,不含建筑物的维护加固、设备的大修理等维护性工程及工器具、车辆、办公家具、计算机软硬件购置项目,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进行编制汇总。
1.2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管理流程不同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为:投资项目按照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要求实行计划管理,各级公司在每年9月份启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省公司的生产制造中心、信息中心于10月份对新增项目中与生产相关的项目、信息化项目进行职能评审,投资管理处11月初汇总、初审各单位提交的年度投资计划,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董事会审议后于12月上报国家局。国家局于次年2-3月份下达投资计划,投资管理处根据国家局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进行投资计划分解,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投资计划。采购计划管理流程为:省公司于每年12月下发采购计划编制通知,各单位根据下一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于次年1月份报送采购计划,采购办汇总、初审全省采购计划,并由财务、审计、法规、监察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中评审后,经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采购计划通知,全省采购计划方可生效实施。
1.3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信息传递相对滞后
由于全省的投资与采购计划,在计划的编制起点、审批的权限、编制的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基层企业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管理部门间对投资计划调整的沟通相对滞后,信息化平台尚未实现两个系统的关联,使得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目前无法实现实时的对接,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审批后投资计划的调整情况及时传递到采购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更新分解。
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考评体系
采购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和评估采购政策功能目标和经济有效性目标实现程序的过程。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在年度中期可对采购计划进行半年调整,对下半年度拟新增、采购金额拟变更、采购方式拟变更及拟取消的项目在总计划盘子中进行相应调整。虽然在采购实施方案的审定中对采购进度安排一并进行了评审,但对是否完成及是否按进度完成并未考核,尚未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特性的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执行情况的考评体系,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上的约束及奖惩激励措施。某些项目,尤其是货物及服务类项目,部分子公司或承办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存在时间上的松散性和随意性,导致某一月份采购项目扎堆实施,某一月份采购项目零实施,或者到了年末才决定不予实施或结转至下年度实施,进度计划形同虚设,给采购办工作人员组织采购带来了不便,也为全省精益采购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带来的阻碍。
3.采购计划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可提升空间。
3.1尚未建立采购绩效评估模块
对于采购计划执行环节的评估,最直接的标准便是采购计划执行的进度。目前省公司的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绩效评估模块,未能直观、客观的来衡量各采购部门的采购目标是否达成,缺乏对子公司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比较与观测。
3.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趋势预测模块
采购预测是指企业在商品采购市场上调查取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内商品或服务市场的供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采购决策和制定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预测采购需求在公司的采购管理中尚属空白,若能借助信息化平台,对以往的采购信息进行整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发现市场供求变化和规律,对各子公司、各类采购的项目的需求趋势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将有助于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确保全省采购策略制定的合理性,从而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精度,降低采购风险。
三、烟草工业企业采购计划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方案
1.通过专案调整,实现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有效对接
目前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除个别零星应急调整的项目外,均在年度中期对全省的采购计划进行一次全盘的批量计划调整。在采购计划半年调整的现有模式上,针对投资计划下达后所带来的采购计划的增减情况,可在每年的11月份将由各级公司的投资、采购部门将投资与采购计划先行对接,于次年2-3月份投资计划下达后及时进行一次采购计划的专案调整。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牵头,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对采购年度计划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信息化投资项目的项目数,项目金额,调整理由等进行对接与核实,由下至上汇总,由省公司采购办向公司董事会统一申报专案调整计划;由各级公司采购部门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分解、录入与维护,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以此实现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的无缝对接。
2.通过绩效评估,建立采购计划考评体系。
2.1对采购计划考核标准进行界定
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设置审批环节。明确各节点业务办理和审批所需耗用的时间,测算出五种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以此作为采购计划进度考评的依据,促进各承办、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经公司董事会审定的采购项目执行计划,应于当年全部完成。对于招标采购项目执行情况以招标公告送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招标以外的其他采购项目以商务文件发送至谈判对象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已经完成招标所有程序但招标失败或流标的项目,视同完成。
2.2对采购计划进行进度分解
省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采购进度计划完成采购的各环节工作,如无法按进度计划完成的需向采购办提交书面说明进行进度调整。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注意:根据采购物资、工程或服务的规模和数量,具体的技术规范与规格,使用性能要求,对每批货物、服务或工程从准备到交货或结算需要多长时间做出安排。
2.3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对于没有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完成计划实施也未进行进度调整的子公司或省公司相关部门(政策性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可由省公司采购办通知企业管理处,企业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部门绩效进行考评。
3.通过优化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作业流程。
3.1实现与投资系统的及时对接
每年在国家局下达投资计划后,由省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局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拟建项目自主审批权限额度进行明细分解后,各级公司投资部门便可同时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维护,形成本年度准确的投资计划。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与关联,由项目实施部门在采购信息系统的计划管理模块上直接对数据进行更新,实现针对投资计划变更带来的采购计划变更的线上专案调整。
3.2实现绩效考评
采购绩效指标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完成及时率、采购周期、采购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等。通过上述数据在系统中的体现,建立子公司或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与采购实施过程关联,在系统中动态、持续的进行评价,正确及时反馈考评结果。
3.3实现采购需求趋势预测
采购计划是对未来计划期内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以确定从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以最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的需求,而采购量与采购计划金额提供的是代表采购支出情况的数字预报。为了使这些预测的数据体现出最大价值,采购管理系统中应当建立一个趋势预测模块,建立采购需求趋势模型。以系统中存储的现有历史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指数平滑法等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结合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宣传促销计划,反映采购需求,市场行情的变化,形成采购计划编制的初步依据,为企业的采购决策提供支持。
四、结语
篇7
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合理确定项目投资价值,是工程管理的关键和难点,通过准确的概算和工程量清单的控制才能确实核定工程成本,达到精益化管控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基建全过程管理的分析达到提高基建投资建设管理的投资效益、节约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基建;投资;效益
一、竣工决算的概念、作用
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是在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后,由建设单位依据相关资料,按照一定格式和要求编制的,用于反映竣工项目全过程的财务状况和设计概算的执行情况,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反映基本建设成果的总结性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
二、关于竣工决算管理
竣工决算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对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进行管理,衡量投资管理效果的依据是设计概算。设计概算是设计单位依据概算指标、概算定额、设计工程量等资料,参考编制时和计划建设期项目所在地价格水平编制的投资控制文件,反映建设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试运行到竣工验收等全部投资,是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全过程投资管理
建设项目投资管理要建立科学、完整的投资管理体系,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投资管理,主要管理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项目过程控制、竣工结算、决算等。按照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投资管理可以划分为项目决策阶段、设计管理阶段、招投标管理阶段、合同和物资管理阶段、竣工结算和决算五个管理阶段进行。履行工程管理的“五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等;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四控、两管、一协调;项目资本金制。
1.关于项目决策管理。部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不能科学确定建设规模、技术标准、优化选择设计方案,不能合理核定项目投资估算。项目决策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如前段时期的电力、房地产投资等,项目决策是建设项目管理的初始阶段,也是投资控制最容易被忽视的阶段。项目决策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投资的前提条件。项目建议书是项目法人向国家提出的要求建设某一建设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建设项目的轮廓设想,是从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及大方面的可能性加以考虑的。在客观上,建设项目要符合国民经济长远规划,符合部门、行业和地区规划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是对建设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包括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是否可行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工作,是技术经济的深入论证阶段,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可行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多方案比较,提出评价意见,推荐最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研究项目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设计方案、建设周期、资源价格、市场需求、风险分析及成本目标、项目总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项目经济评价等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应能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成果,要求内容齐全、结论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充分,确定的主要工程技术数据应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要求;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应满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并最终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的批复或备案要求。
2.关于设计管理。忽视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工作,设计深度往往不够到位。设计合同对设计质量标准,优化设计,设计变更等缺乏约束力。初步设计概算等投资控制文件编制及审查工作不够到位,不能满足投资管理等工作需要。设计工作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项目设计确定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设计方案等直接影响了工程投资的总体水平,是全过程投资控制的基础。设计阶段要积极采用国内外成熟先进的设计思路、设计手段和设计方案开展限额设计,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优化,减少设计变更,控制工程造价。一般项目进行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文件是确定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的主要依据,初步设计应依据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范围、规模和主要技术标准进行限额设计,对设计方案、工程措施、工程数量和投资等进一步优化和深化设计。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主要设备采购、征地拆迁和施工图设计的需要。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等工作需要。项目单位应确保建设项目的设计周期,要求设计单位按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限额设计,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应加大对设计成果的审查工作力度,并将设计文件的质量标准、投资控制等重要事项纳入设计合同条款,明确规定协作条款和违约责任。施工图预算是指在施工图设计完成以后,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套用有关工程造价资料编制的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预算价格的文件。以抢工期为由开展的“三边”工程项目(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很难对建设项目投资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控制。概算分解,是指项目单位在开展工程招投标工作之前,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结合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按分项工程对建设项目进行分解,相应将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分解,确定各分项工程合同的预控金额,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合同动态控制的投资管理活动。项目单位应依据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项目招标清单、工程量清单,并结合当期市场造价信息、市场同类项目造价水平、预算定额等资料,开展设计概算的分解工作。概算分解应根据项目特点和管理要求,按照设计标准、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科学合理地拟定分标方案,施工总承包等分项合同构成,并在综合考虑市场同类项目的造价水平、不可预见因素等基础上确定各分项合同的预控金额。概算分解过程中,各分项合同的内容与范围应注意与概算口径保持一致,科学拟定分标方案,施工总承包等合同及其预控金额,形成投资控制目标。
3.关于招投标管理。关注招投标程序,对招标方式、招标范围、招标项目设置及报价体系、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等关注不够到位,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范围涉及勘察设计、监理、工程施工、设备材料采购等不同领域,管理内容涉及不同项目的招标要求、投标报价、合同条款、履约条件等各个方面。招投标管理几乎涵盖投资管理的全过程及各个方面,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核心内容。项目建设单位应设立招投标管理常设机构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招标投标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第七条:本规定第二条至第六条规定范围内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4.关于合同管理。投资的动态控制与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各职能部门不能规范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工程款超付现象时常出现。合同管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项目单位应通过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各职能部门建立规范的管理台账,加强合同签订、变更及过程结算等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掌握工程建设动态信息,为控制工程投资,顺利完成竣工结算、决算工作创造条件。为了规范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物资出入库管理、基建财务管理等工作,项目单位应对各类合同建立与批准概预算口径一致的“工程项目编码”,使得各职能部门能够建立起口径统一的合同管理台账,确保财务进帐渠道明确、物资出库统计合理,从而使竣工决算管理工作得以有序进行。①规范合同签订程序,明确各职能部门合同审核的工作内容。②加强征地拆迁的前期调研工作力度,建立科学的征地拆迁补偿决策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③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洽商管理程序,控制工程造价。设计变更按照“先批准、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的程序办理报批手续,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费用调整。明确签证管理原则,主动规避签证管理风险:签事实,不签结果;签过程,不签工作量;现场图纸以外的工作内容,只签工作内容,不签消耗;需要签工作量时,不要签价格;签单价,不签总价。④项目单位应及时准确掌握工程建设动态信息及相关资料,控制索赔事项发生。当前,建筑市场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施工单位普遍采用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投标策略。
5.关于物资管理。项目单位往往忽视物资采购模式、采购范围确定过程中的税务筹划工作。物资管理部门对工程物资等出入库管理工作不够到位,不能完全满足物资核销、竣工决算时形成交付使用资产等工作需要。基建物资管理是全过程投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单位应通过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确定物资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合同、采购计划,并相应开展物资验收、入库、保管、领用、结算、核销及其他相关业务,满足竣工结算、决算工作需要。
6.关于竣工结算、决算。项目单位重视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对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认识往往不够到位。项目单位无法顺利完成竣工决算编制工作。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发承包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和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主要结算方式包括:竣工结算、分阶段结算、专业分包结算和合同中止结算等。竣工决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口径统一的竣工决算管理体系,各管理部门以工程项目编码为手段,以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为基础,平时不断积累相关资料,各部门定期稽核、密切配合的综合性管理工作。竣工决算管理应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单一的认为编制竣工决算是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的认识是错误的。
篇8
[关键词]投资管理 决策 控制
开滦集团投资管理的思路是:加强和规范投资的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建立投资退出战略,加强投资管理集中度,提高资源使用和管理的效率,防范投资风险。依据该思路,设计了以下五条战略举措:
1 加强投资的战略管理
投资的战略管理是指对投资项目在未进入前期管理阶段之前的管理工作,主要形式是超前项目库或战略项目库的管理,在这里简称项目库管理,其目的是贯彻发展战略的投资意图,做好各类投资项目的战略性储备。
2 规范投资的项目管理
对投资项目的决策、实施、竣工与后续评价三个阶段,分别加强规范化管理。
2.1 规范项目决策阶段的前期控制
2.1.1 严格入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提高决策质量。重点对项目的战略符合度、国家政策的符合性、投资估算、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经济效益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论证。对于可研报告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得组织实施,对于项目的经济效益论证,应当建立财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的联签制度。
2.1.2 加强项目概算控制,将项目决策具体化。重点对项目概算的准确度进行审核,严格控制项目概算不得超过可研批准的项目估算,否则,或压缩项目概算,或重新论证项目估算,或取消项目投资计划。
2.1.3 重视项目前期各种审批手续的办理,为确保投资项目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建议在相关部门适当充实技术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的力量。
2.2 规范项目实施阶段的流程控制
2.2.1 严格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按照概算的要求控制预算。
2.2.2 进一步明确投资流程各环节的职责部门,并将相应职责落实到人,避免出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脱节现象。包括项目开工前各种报批手续和资料的办理,施工图设计图纸及预算在项目招标、开工前及时提交,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在项目招标、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竣工验收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和内容,实行部门内部的项目负责制。
2.2.3 项目招标控制。对招标的前期工作进行规范,加大集团外部投标单位的参与比例,逐步减少对集团内部施工单位的评标优惠政策。
2.3 规范项目竣工决算及后续评价
2.3.1 强化项目的决算审计。在审计部门配备相应的工程预决算审计人员,或由审计部负责统一委托外部审计机构协助审计。
2.3.2 强化项目投资制度执行情况审计。对于未按制度要求执行的单位或个人,应当给予必要的处罚。
2.3.3 加强项目后评价工作。项目完成并经营一定时间后,项目审批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项目进行评价和分析,主要依据批准的项目可研报告,分析项目投资是否达到预期效益以及效益增减原因,同时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为集团公司今后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后评价工作可以采用组织内部专家、外部专家和聘请中介机构几种形式。对于集团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应当全部进行项目的后评价;对于一般投资项目,后评价应当保证有一定的覆盖面。
2.4 把握好规范项目管理的四个关键
2.4.1 严格履行建设流程的各个环节,只有完成上一环节工作后方可转入下一环节。严格按规定的建设程序办理工程项目业务,不得跨越程序办理工程业务。特别是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严格履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内部投资预算等工作环节。
2.4.2 逐级并严格控制投资金额。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以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为最高限额;建设项目的年度内部投资预算支出金额必须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以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为最高限额。不得擅自超越上一程序批准的项目方案和造价实施下一程序。
2.4.3 进一步明确项目管理流程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职责,落实考核和奖惩制度。不仅要明确投资项目的责任主体,还要按各环节分解落实责任主体及其职责。对投资项目进度、质量、造价等的完成情况,纳入对建设单位经营班子或主要负责人的考核范围,按照投资概算和实际投资完成情况,确定相应的奖惩比例。
2.4.4 强化各级财务部门在项目管理流程各环节的职能作用。包括:参与项目决策阶段的经济论证,年度、季度、月份资金预算对投资资金的平衡和控制,项目价款支付前对概预算及合同的审查及控制,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清册等。
3 完善投资的预算管理
3.1 在编制年度内外部投资预算前,做好申请纳入预算项目的资格审查和效益复核论证。由各级企管部门和集团公司资本运营部分别组织,各级财务部门和项目主办单位参与,按照集团公司当期的战略发展重点,结合年度资金状况,通过效益排队、资金平衡等,在多个申请项目中确定满足实施条件的具体投资项目。其中,财务部门负责结合当期本公司项目投资总体资金需求,对总体资金来源及渠道进行测算、匹配。经论证、测算,对于效益好、资金能够匹配的项目,由各级企管部门和集团公司资本运营部负责将其纳入年度内外部投资预算,财务部门负责提出融资方案,并编制资金预算,使投资项目纳入全面预算管理;对于资金不能匹配的相关项目,由财务部门提出项目实施的修订意见,由本公司领导审批。
3.2 做好年度内外部投资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资金总体平衡和与经营预算、资金预算的总体平衡。各级财务部门作为全面预算主管部门,应审核内外部投资预算的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是否平衡,不能超来源安排投资规模;应重点审核内外部投资预算与经营预算、资金预算的相互衔接情况,包括内外部投资预算的自筹资金来源要与经营预算相衔接,内外部投资预算的外部资金来源要与资金预算的筹资部分相衔接,确保列入内外部投资预算的项目建设资金得到落实。
3.3 做好内外部投资预算执行中的资金控制。一是没有列入内外部投资预算的项目,不得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包括不得编制施工图预算,项目不得开工等;二是超过内外部投资预算而尚未履行投资预算追加或调整手续的项目,财务部门有权拒绝超预算结算、支付工程价款;三是投资预算资金来源特别是外部筹资来源未落实前,工程项目不得开工,已开工的项目工程价款不结算、不支付。
4 建立投资退出机制
为了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优化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同时通过对部分项目的退出,快速回笼资金,利用有限的资源,加大对重点战略发展方向的资金投入力度,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集团公司应当建立系统的投资退出机制。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因素;问题;建议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简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的内涵
1.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系统性管理活动,是企业为提高企业的效益而建立的经营管理体系,具体是指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需要经过系统的策划和严格的执行。
2.企业投资管理
企业的投资管理是针对企业的各项投资进行的管理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投资的直接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投资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活动达到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企业的投资管理是针对特定业务而开展的一项管理活动。
(二)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之间存在联系。财务管理与企业投资管理的根本目的相同,财务管理与投资管理都是针对企业进行的管理活动,目的都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便获取更大的收益;企业的投资管理本身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针对投资活动进行的财务管理活动,投资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二者也存在区别。财务管理是宏观性的管理活动,目标是企业的整个财务运作活动,而投资管理则是具体性的管理活动,本身是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环节,目标更加具体;财务管理活动的流程较长,企业投资活动只是针对投资活动而进行的。
二、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需遵循的原则
(一)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因素
1.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是投资管理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投资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人员是投资决策的提出者和制定者,企业具体的投资活动都是经过财务人员的分析论证后才确定执行的,因此财务人员的视角引导着企业投资的方向,方向一旦出现问题,再好的风险管理技术也无法与市场相抗衡,必然导致投资的损失。
2.企业具体的投资决策
企业的投资管理活动是针对具体的投资活动展开的,投资决策本身会影响企业的投资管理活动。适合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及市场需要的投资决策在具体执行时面临的风险较小,投资管理活动也容易展开,相反超出企业自身能力及与市场大势相悖的投资决策会使企业的投资面临巨大的系统风险,投资管理业必然存在绝大的困难。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资金能力、市场条件、企业的风险管理技术等因素,经过严格的论证后才能最终确定。
3.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
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指市场风险;另一类是企业本身导致的风险,包括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变化引起的投资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具有系统性,市场的变动会引起类似项目的全局性损失,通常难以避免。操作风险则是投资管理活动在具体实施时,由于财务人员的失误造成的风险,这一类风险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消除。财务风险则是由于企业自身的财力不足引起的风险。投资活动本身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而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的留存收益,另一部分是企业的融资。留存收益部分会导致企业投资的财务风险,但是筹资获得的资金却存在财务风险,一旦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慎必然会使投资活动面临巨大风险。
4.企业的融资模式与融资规模
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自身的留存收益,另一部分来源于市场融资。在自身留存收益有限的条件下,企业的投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市场融资。企业的市场融资会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投资资金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投资策略还要考虑投资金的融资模式。如果企业的投资资金来源于内部留存收益或股权投资,那么可以进行风险稍高的投资,因为项目面临较大的风险,那么投资资金需要具有稳定性。如果企业的资金来源于债务性融资,那么企业应该选择风险小收益稳定的项目。
此外,企业的融资规模能够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融资规模较大,那么企业的融资成本会随之提高,投资决策在制定时也要充分考虑其收益率等因素并随之发生改变。
5.宏观经济条件和市场条件
宏观经济环境能够直接影响投资本身面临的系统风险,能够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收益率,是决定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势能够影响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同时也能够影响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势,然后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做出投资决策并进行适当的投资管理。
资本市场的市场情况也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投资活动还是筹资活动,与资本市场都存在联系,资本市场的状况与条件也会影响企业投资活动。
(二)企业投资管理需遵循的原则
第一,企业的投资管理活动应该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在制定投资决策时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而投资管理活动也要以企业管理的实际水平为依据。超出自身水平的投资管理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引发投资风险。
第二,投资管理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企业进行投资活动是运用资金的行为。明确投资管理目标有利于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同时降低投资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任何投资管理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第三,企业进行投资管理活动,必须进行专业化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程序,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有组织、有计划、按照程序进行。按照科学有效的程序进行投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有利于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
第四,进行投资管理活动还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和投资管理的相关管理规定,做到科学有效,合法合规。
三、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规划
企业进行对外投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便于投资管理的进行。但是,很多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投资决策往往根据客观形势做出,如某一地区有了合适的投资项目就进行投资,或者政府在某些区域有了发展政策,在没有进行论证规划的前提下,为避免失去机会就仓促做出了决定,为将来投资风险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在以后出现收益较高的投资机会后,又会因为缺少投资资金而放弃投资。
(二)缺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技术
企业的投资面临诸多风险,尤其在我国当期资本市场不健全的客观环境下,投资的风险更加难以控制。企业的投资活动要获取正常的投资收益,必须控制风险。企业进行风险的控制需要健全风险管理技术。部分企业风险管理的技术不高,面对风险不能采取措施加以规避,缺少有效分散风险的技术。有的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投资存在的风险存在错误估计,往往低估存在的风险。
(三)缺乏后续监督
企业的投资活动本身是一个过程,完善的投资管理包括前期规划、中期风险控制和后续的审计监督等。部分企业在投资管理活动中缺少完整的管理程序,有的企业非常重视前期的投资规划,也进行了风险控制,但是对于后续的审计监督没有按照程序进行,致使投资没有按照既定的收益方向发展,使得前期的论证规划及风险控制失去了意义。
四、改善企业投资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
(一)改善企业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改善企业的投资管理是提高效益的必然要求。企业效益提高不能只靠经营管理来实现,更要靠投资管理来实现。投资是经营管理以外的重要获利方式,只有充分利用投资的作用,才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二,改善投资管理是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先决条件。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既定规模的效益提高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效益提高基础上规模的扩大。企业投资活动为企业规模的扩大提供资金支持,是规模扩大的先决条件。
第三,改善投资管理是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将资金投资于既定的领域,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避开风险,获得较高的收益,才能提高收益率,高效率地使用资金。
(二)改善企业投资管理的建议
1.投资前期进行科学的规划
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按照程序对投资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预测前期收益和可能面临的风险,将投资项目的客观要求与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进行比较,看是否适合进行投资。
2.投资管理过程中有效控制风险
投资的管理应该采用有效的投资策略和管理策略,同时企业应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对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准确估计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避免出现低估风险、盲目乐观的情况。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建立起监督小组,对投资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也可以由相关部门兼任。
3.做好投资后续工作
一方面在投资后期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客观的评价,综合分析投资管理活动的成果与失误并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奖惩,做好投资活动的总结,为将来投资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
4.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
财务管理人员在投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具体管理活动的执行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应该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投资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为投资管理活动储备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会通讯,2007(07).
[2]冯永梅,王泽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J].注册会计师审计,2008(09).
[3]白宗青.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设想和建议[J].经济参考研究,2009(69).
篇10
关键词:投资管理;风险防范;可行性分析
一、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在日常经营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合理配置资金和资源,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投资管理,编制合理的投资方案,才能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投资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对其投资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规划、决策、实施、监督和反馈等行为,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类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投资方式更加多样性,为各行业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这就对企业内部的投资管理与控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可行性分析盲目乐观。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缺乏专业研究的盲目投资,这种非理性投资的后果往往会为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这种盲目乐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企业投资者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不够重视或是不够专业,没有对外部的宏观市场环境、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企业自身的投资管控水平做充分的认证。另一方面,企业在对项目进行效益评估时对结果理想化,往往没有针对被投资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重要财务数据的分析也只是流于表面,对不同结果的预期不够全面和理性,最终导致结果偏离实际较多,而资金却已经大量投入。(二)资金使用不规范。企业开展投资活动时,内部的资金管理十分重要,如何有效有序地将资金投放到位,并对后续资金实施有效管控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实情况是资金的投入用途和金额与最初的测算和预算大相径庭,管控不到位,资金使用非常不规范。通常而言,企业在做前期的投资可行性分析时,会测算对被投资企业的资金缺口,并明确规定后续的使用范畴。但在投资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却不能严谨地按照计划进行资金管理,这就直接使得资金投向偏离了投资计划,会导致投资结果与预期相背离。例如,资金的投入时点、投入金额、投资周期等方面如果没有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不仅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的结果,而且会加大后续监督考核工作的难度。(三)监管跟踪不到位。在投资管控中,完善的监督跟踪体系是投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有效保证。完整的企业投资活动应该包含对事前的可行性分析、事中的监督跟踪、事后的审计评价的全过程管理。目前,很多企业在投资前期盲目乐观,缺乏理性研究,同时对项目投资以后的各项管控也流于表面,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跟踪体系,不能及时发现被投资企业或项目存在的问题,信息反馈存在滞后性,对被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掌控不全面,实时监控不到位,影响了企业对未来投资方向和金额的判断力。钱投出去后就不关心了,对钱的真正去向是哪里,钱的投资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等都缺乏后续监督。这种对走向的把控不清,会使得企业的投资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得投资决策缺乏合理依据,影响投资收益。(四)风险防范意识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这个大环境,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如果信息闭塞,不去主动了解目前的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就会使得投资风险大大提升,有损企业的经济收益。风险防范意识必须是贯穿始终的,由于项目投资后评价在我国发展较晚,很多企业更重视项目投资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不注重后续的风险管理,这是非常不可行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很多企业投资管理时缺少调研意识,对市场信息以及被投资行业的情况不够了解,更不会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跨行业投资的企业,对被投资行业的认识分析不够充分,只看到机遇,没有看到挑战,对所要投资的行业,因信息不对称,调研不深入,或是没有其他充足的消息来源,无法全面掌握目标企业的现实情况,只能从同业类似的经济体中取得数据分析,这样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大了投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风险管控。(五)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在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投资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实际工作中,投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是一种普遍现象。大部分企业没有针对投资管理业务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岗位,对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也较为欠缺,缺乏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比如,投资管理人员是否了解被投资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后续的投资管理工作中,如何起到监督管控作用,对过程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如何防范等。如果没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完善,是很难起到被投资企业的管控作用。所以,投资管理人员如果在日常管理和决策上没有用专业和全局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这对于企业投资管理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三、如何加强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
(一)提高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投资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工作与投资的成败及收益是息息相关的,决定是否投资的可行性报告必须是真实、全面、客观、科学的。因此,企业在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包括收集各类政策、了解和分析投资项目的内外部环境、投资行业的发展前景及目标企业的经营水平和风险,从而做出全面评估,提出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充分剖析各类机会和风险。同时,企业应做好投资项目的预期报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明确投资战略目标、投资规模、能够承受的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目标等,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提出合理的投资评价和投资建议,供企业决策层决策。(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在投资管控中,企业一定要强化资金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做好资金的筹集工作,另一方面要特别加强投资资金的预算管理、投入管理、产出效益管理。首先企业要做好投出资本的预算工作,投资资本应视协议和相关约定合理投入,同时也要关注被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预算,严格控制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其次,资金的投出要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执行,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不相容岗位的职务分离制度,明确授权审批制度。严把支付关,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一旦项目出现危机,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再次,企业要定期测算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益,投入资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收益,并对结果做出详尽的原因分析,给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此外还要关注对投入资本和收益的收回工作,确保资金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实现。(三)提升监管跟踪体系。企业在投资运营中,必须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投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企业对整个投资过程要实施动态控制。首先,企业要加强项目落定前的监管,前面提及说要提升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但这是市场研究部的工作,到底他们的可行性分析是否严谨可行,需要监管部门和决策部门来判定。其次,在资金投出之后,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要做到及时了解各类信息,包括有利和不利的,特别是对项目运行中不利的影响,应尽早发现,并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企业要提高投资项目的后期评价工作,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反馈相关信息,达到预期目标。企业要完善内控监督体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发挥审计部门的管理职责,对投资项目审核和评价,确保管控工作落到实处。(四)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众所周知,投资有风险,高回报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之时,一定要进行综合的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深入剖析大环境政策、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被投资企业的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一定要多方位多角度了解企业的信息,取得可靠的信息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参照财务指标对相关的项目投资进行决策分析,同时,要对比分析同行业的数据参考,对相关收益、现金流等进行综合考量。为了控制投资风险,企业也可以在条款中约定对赌条款。另外,在投资管控过程中,企业要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感性,一旦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汇报分析,报相关部门决策,是否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从而有效解决经营难题。同时,作为投资者一定要理性对待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逆转的风险,如果结果已经完全背离预期目标,要学会止损,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今后的投资中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减少盲目性。(五)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对项目运行中的管理人员,首先,企业应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管控水平,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各项财会准则及金融方面的政策,熟悉被投资企业的投资环境和相关风险,做到外部和内部的双重管控,并且有能力分析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数据反馈,切切实实地在实际监督管控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企业应建立并完善业绩考核制度,定期对专管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人员应该给予奖励,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对工作胜任能力的肯定,激发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企业投资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当重视并加强投资管理。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管理工作应当是贯穿始终的:在投资前期,企业应充分认证,形成科学谨慎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在投资过程中,应当做好监督管控工作,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在投资后期要做好审计评价工作,努力提升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春珠.探析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9(11):123-124.
[2]尚福成.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2020(7):64-67.
[3]徐良才.企业投资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管理观察,2019(14):23-24.
[4]米孝恒.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财经界,2019(25):91.
- 上一篇: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 下一篇:思想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