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习培训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标学习培训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课标学习培训计划

篇1

一、积极学习,提高思想修为

当今的教育与教学需要新思想,教改更需要新理念。教改一场革命,是改掉与当今社会不能适应的教育教学行为的革命,是更新思想、理念的革命。进行教改的前提是对教改要有充分的认识,才可能保障行动的方向性,做到有的放矢,教改才能稳步前进。因此,我积极的参加了国家教师培训的学习进修,先后学习了《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解读》、《初中物理课程中渗透sts教育》等。通过以上的学习,我明确了教改的理念,理解了新课程的主旨,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培养方式,实施条件,认清了现在的教育形势和走向以及现代教育的培养目的。

新课标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标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这种改变要求教师不能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肩负起培养人的重任。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宰,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团体,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

二、认真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高水准的专业知识,辅以业精于勤的努力,才可能有丰硕的教育成果,为此,今年我继续积极参加河北省高师自考学习,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获得了本科毕业证书,最主要的是通过踏心的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阅历,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为提高自己素质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教师是新课改的具体执行者,执行者的意识和素质是很关键的,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新教材中有很多问题探究,要完成问题探究再不能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了,在课堂上教师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和问题探究中来了,那么这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在课堂上,你怎样展开探究的问题?你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效的参与进来?等等问题都是上课之前教师要想好的,一节课就四十到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多了,老师的讲授时间必然减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让学生把要掌握的知识学熟学透,这也是老师要思索的。总之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课改了。所以我们这些老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方方面面,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同时,要提高对sts的认识水平,扩大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

篇2

关键词:新课标;教师素养;小学英语教学

G623.8

一、新课程时期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

(一)语言素养

语言素养又可以细分为知识与技能两个部分。语言技能主要考察教师英语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能否将这四个技能灵活运用。语言知识主要指英语的单词、语法、语义等专业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灵活运用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语言应用环境,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练习英语,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新课标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即喜欢模仿他人说话,不喜欢重复等特点,对英语语言方面提出了要求,则该阶段的学生要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重视语音语调的培养,甚至出现读错的情况,误导了全班学生。因此作为学生英语的启蒙教师,更应当提高自己的语音和口语水平,来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

(二)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教学技能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充分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小学英语教学容易受到学生心理年龄、语言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英语老师必须要明白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目标,根据这些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英语是中国学生的第二语言,学起来难免会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需要使同学明白自己应当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如果学生不清楚教师的命令,则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开展。新课标要求课堂涉及到复杂的活动,教师除了需要用清晰的语言加以解释之外,还需要通过亲身示范、或者唱歌、绘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英语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教导学生英语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

(三)教学策略及文化意识

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达到具体的学习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步骤,策略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根据个体情况不同有所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即可,比如制定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与他们主动交流等,虽然这些策略很基础,但都是缺一不可的。

语言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在英语学习中,多了解西方国家的人文风俗、地理、生活习惯等,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的含义。老师应当根据学生心理年龄以及认知水平,有对性地为他们普及西方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别。

(四)教学工具应用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当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工具,这是教师核心素养之一。结合小学生兴趣爱好、认知水平,采用图片、实物或者自己编制的多媒体教材都是比较好的教学工具,能够迅速迎合学生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进入众多的学校,其具备较强的交互性,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英语活动当中。当下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根据新课标的指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为他们树立英语学习的信息。因此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打下基础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个目的能否很好地实现,取决于老师的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工具,来为课堂增添乐趣。

二、小学英语教师素质培养的方式

(一)严把教师质量关

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养,最主要的是严把教师质量关,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绝对不能登上讲台。因此当下最重要是寻找教师的来源。第一,可以发挥外国语学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师范类学校当中的外语系学生。这些高等院校通常师资力量较强,拥有多年的办学经验,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也较高;第二,可以选拔英语专业的或者非英语专业但是通过六级考试的优秀毕业生,通过短期化训练的方式为他们普及英语语音、教育心理学、教学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等知识,为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安排教学岗位。应届毕业生比较年轻,在工作中也更有活力,更能够做到寓教于乐;第三,利用初中或者高中富余的教学力量加入到小学教学队伍。

(二)做好再培训工作

再培训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通过定期会议、讲座、网络等方式对在职的英语教师普及教学理论知识,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优秀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2)充分利用当地乃至全国高校的师资力量,邀请语言学、教育学方面的教授、学生定期下基层讲学,通过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讲座的方式,鼓励老师多于专家交流自己的教学疑惑。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选拔本校优秀的英语教师进高校再进修,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3)制定本校的教师培训计划,根据计划的流程每年选拔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开拓眼界,学习西方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回来后做汇总报告,将这些优秀方法在全校普及。

三、结束语

小学英语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打下英语学习的基础,对提高我国公民整体英语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小学英语教师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予以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教师素质能力,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蔷等.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课堂教学观摩分析报告[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8),(9).

篇3

培训计划的实施是继续教育的关键,专业化教师教育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理论课程通常比较枯燥,学员听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很多老师认为这种课对教学没有帮助。为此,在教学中可以“案例分析—提出问题—理论指导—解决问题—掌握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实施教学。案例分析中的案例来源可直接由参训者提出,通过音像资料展示等手段呈现案例。为了让参训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培训,进修学校可提前告知各校教师该期的培训主题,让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认真思考提出问题,并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培训者选择典型性的案例,组织学员分析讨论,提出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有理论依据,培训教师可重点介绍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引导受训者在理论、案例和已有的教学经验之间建立关联,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答疑等形式揭示案例与理论间的必然联系,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关于学科专业课程这一模块的内容,更应该注重从实际出发。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所受教育大多为应试教育,不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教师的听力及口语水平都较差。因此,对于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专业课程设计应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另外,培训形式应多样化,如:举办专家讲座,为知名专家与英语教师建立网络交流的平台;组织观看及评析优质课程录像;解读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课后和学员一起分析总结。

二、检验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的检验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受训者学习效果的测评,第二个层面是对培训者教学效果的检测。对于受训者的测评,首先是对受训者进行考勤:每位教师5年内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全员培训不少于180学时,“三新”(新理念、新课标、新技能)学习不少于180学时。这就涉及到对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态考评。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学时可获取相应的学分,由各校教务处或培训单位登记后,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审核验证,归入教师业务档案。凡按上述要求和程序获得继续教育学分证书的,可作为教师职务晋升、聘任、续聘的必备条件之一。

检验受训者的学习效果还可以结合各项教学赛事进行,以赛促训。如我市每年都会举办一些课件制作大赛、教案大赛、说课大赛等,大赛主题可以根据最近一期的培训内容设定,要求参赛教师能够应用培训中学习到的一些教学理念和技巧,学以致用,这也可以作为对教师继续教育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是检验培训效果最直接的方法。

检验培训效果的另一层面是从培训者的角度出发。培训者是连结学员与培训机构之间的纽带,培训者对培训效果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训结束后,一方面可组织学员网上评教,听取学员的感受;另一方面,培训者应该以自身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学员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训者只有通过对培训过程实际情境与学员教学实践需求的多层次分析与思考,不断调整自我,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变化的教学问题,培训的效果才能得到较好地实现。

三、完善培训体系

培训前的调研是培训计划制定的基础;培训后的调研和访谈也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后的调研能够帮助培训者了解到该阶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培训过程的录像保存,由专家和培训教师共同组成的研讨组进行分析点评,逐步完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进修学校还可以结合我市“三送”活动(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信息,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如利用政府的送政策、送服务活动改善县级或乡镇级的教师进修条件),进一步完善我区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四、结语

篇4

  一、抓校本教研,实现课程改革的新突破

  一学期来,我们本着“稳步推进、有所提高、力求突破”的原则,紧紧围绕新课标要求来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以学习促提高,以科研促发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改革意识,继续坚持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新课程的有关内容,领悟新教材体现的新的教学观念,实现全校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转变。坚持师资培训,为课改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学校除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外,还特邀了教研室数学教研员伍老师、语文教研员徐老师到学校指导教师,进行面队面指导,并亲自送课辅导教师,通过学习,教师对新教材及课标的目的、要求和特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推进下一步的实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校为本,以研促教,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要想在改革中让学生受益,让老师得到提高和发展,不仅要有活跃的教研气氛,更要有教学的实效性。一学期以来,我们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挖掘教材潜能,在研究上下工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使计划得以落实。抓住一切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对探讨新课程改革的路子,摸索切实可行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研讨课改过程中的新问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使我校课改有新的进展,新的突破,并借此机会对我校两年多的新课改作了全面总结。

  (2)不断摸索重过程。改革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工作,我校的课改工作不仅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改变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行为:一、赋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二、以交往互动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四、沟通教学、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学内涵。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认真实施出成效。课改不但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使教师脱颖而出,实现了“与新课程一同成长”。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学习劲头足了,学校的教研气氛浓了。教师们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积累,在总结中提高,在积累中发展。一年以来,我校有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

  (4)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积极进行课程评价的研究,坚持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关注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与态度,努力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改进教学方面的作用。继续采用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的足迹,记录袋的管理更加规范化。

  二、以课改为依托,带动学校教学、教研的全面发展。

  1、做好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按照校本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提倡教师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建立了学校、年级组、学科教研组三级校本教研网络,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以制度促学习,以学习促提高。

  2、坚持培养青年,发展骨干,推出名师。学校继续抓好老教师在培养青年教师身上的传、帮、带作用,不仅在业务方面,更注重在对待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上感召青年人,强化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继续鼓励教师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学习。

  3、努力实施科研兴教,注重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科研工作。本学期,学校继续坚持建立年级教研组,设立了年级学科负责人制度。以年级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开展研究和实践,使研究和实践合一,不断的在实践中得到研究体验。年级同学科教师经常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达到资源共享。并针对教学实际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反思,共同磋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探求最佳教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努力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各课题组正有条不紊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有一定的进展,并拟定活动课题在省级立项。

  4、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开学初,重点抓好各项计划的制定;期中着重检查计划的落实和制定有关的弥补措施;期末进行各项工作的总结安排,各类资料的整理归档,使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井井有条,有始有终。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加强质量意识,努力使本校的教学质量提高

篇5

一、专业引领方向

1.从理念到实践。重视课程改革的理念引领,让新老师接触新理念,并指导新教师怎样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新教师在经过反复的激烈思想碰撞中专业得到成长。

举措:观看全国劳模孙维刚的师德教育录像,听取新课标的解读,让“领雁工程”学员与新教师座谈,使学员有明确的道德素质的行为规范,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做到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为人师表。

2.专家引领。重视专家引领,与大师零距离对话,激活教师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转变教学行为。举措:邀请卢教授作《教育科研》的讲座,傅教授作《有效教学》讲座,引起教师共鸣。同时聘请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为新教师“会诊把脉”课堂教学,研究指导“常态课”,相关学科教师全程参加,深受启发。

3.案例引领 。教育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价值的资源。总结提升自己的经验并借助他人的经验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往往能解决实际问题,专业提升明显。

举措:请新教师观看“领雁工程”学员的课堂实录,分析实录,反思提升。请新教师参与“领雁工程”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第一天请学科带头人上作文评改课,学员们观摩、评课、交流,第二天请“领雁工程”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在另一学校上同一节作文评改课,进行再设计,再试验、再反思。通过交流,学员们受益非浅。

二、专业带动求生成

重视骨干带头,发挥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各级三级评优优胜者的表率作用,让新教师借鉴骨干教师的成长轨迹,针对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性实践研究。

举措:在示范小学培训新教师两天,第一天示范小学听语、英教师的示范课,上课教师从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各级三级评优优胜者中产生,并听取上课教师的说课,组织新教师参与式讨论,指出示范课中值得学习之处,并剖析不足,在实践中反思。第二天,听“推门课”,示范小学的教师上课原汁原味向新教师开放,课后相互交流切磋。

三、专业推动获动力

1.制订计划――从参与到认同。新教师培训初期,制订一年培训计划,调整教师努力方向和确定培训侧重点。

举措:下发小学新教师培训计划、指导教师任职资格通知、指导教师推荐表、指导教师指导职责、新教师第一年培训学员守则等。

篇6

关键词: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现实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06-02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出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于今后如何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怎么安排,如何把农村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最需要的知识与国家的整体战略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背景和目的

为提高初中数学“国培计划”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2年10月20日起,历时一个月,由河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牵头,就河南省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对过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2、调研涵盖范围和对象

调研范围涵盖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等我省10多个地市的30多所初中。调研对象包括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室负责人、分管教师培训的相关领导等。

3、方法应用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集体座谈法进行。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调研范围内的初中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放《初中数学教师教育培训需求调查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88.7%;就集体座谈而言,由于本次调研覆盖面比较广泛,根据教师的学历结构、教龄结构来抽取座谈的对象。进行座谈会5场,共计人83人参加。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初中数学教师在近五年参加过的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过去的培训来看,参加培训的人员在教育理念、专业技能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收获颇多,对我国教育的长远发展规划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仍存在培训内容与农村教师需要脱节,对培训模式不尽满意等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有32.3%的教师认为授课教师的水平不高,有64.7%的教师认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有53.5%的教师认为缺少案例分析,有52.1%的教师认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有35.9%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有70.4%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过于单一,还有38.7%的教师认为培训评价方式单一。

2、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内容需求分析

由于培训者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工作阅历,因此培训内容应结合培训者的特点进行。我们对学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工作阅历等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农村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占64.7%)、新课标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占53.5%)、数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占50.7%)。

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反映出的问题是,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不能直接嫁接到教师实际教学。许多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在座谈中提到培训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教学脱节,培训前与培训后差别不大[1]。

(2)培训形式需求分析

有76%的教师选择参观观摩学习,其次是喜欢案例讨论与分析的占63.3%,同行交流研讨和与专家研讨互动的各占45%,喜欢讲座的只占被调查教师的38.7%。这是因为农村初中教师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他们希望通过名师的引领和指导,现场观摩,目睹课堂教学的实况,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和优化教学方法。

在培训形式上突出反映的问题是,培训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在调研过程中,有42人提到,在外培训后,培训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希望校外培训结束后,还可以有机会和名师、专家有持续的研讨,解决培训后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训时间的需求分析

从集中培训时间角度看,有50.7%的教师喜欢短期培训,中期的占35.2%,长期的只占14.1%。因此,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要切实考虑到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以满足教师的需求。

三、结论和建议

1、合理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

(1)根据初中数学教师实际需求,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①聘请数学教学理论专家、及对初中教学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数学教育专家、名师、优秀骨干教师授课;②结合初中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适当增加多媒体教学,要以学员动手操作为主;③加强初中数学专业理念学习,解决初中教师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的矛盾;④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所带来的学生思想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新的变化和困惑,有针对性设置指导农村教师进行儿童健康心理分析和案例教学,以使得教师在管理上科学和方法上先进;⑤让教师把握新课标的脉络,增强实施新课标的自觉性,能够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贯穿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⑥对学员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教学理论研究。⑦根据学员需求,组织学员观摩优质课、示范课,并分析每节课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⑧让学员了解教学测量与评价,使学员通过培训在教学方面做到会备课,会讲课、会评课,使教学技能有明显提高。

(2)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性

教师参加培训,不仅要给自己补充一些必要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达到会用、善用其所学的目的[2]。因此,培训内容应立足现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欠缺,组织学员学习国内外可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如课件制作,计算软件应用等。可采用将学员分为若干组,针对数学教材,每组制作两节课的多媒体课件,由相关专家和全体学员对课件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再由该组进行修改和完善。

(3)既要关注培训的现实性,又要关注教师的长远发展

调研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农村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即在加强数学知识、课堂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学习的同时,又不能放松数学文化、数学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提高。

2、设置有效的培训方式

(1)改良讲座方式

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传统的授课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3]。要从内容本质上改良,讲座的专题不能太大,否则容易出现空泛化,要从小实例切入,用较为明显的实例说明理论,切莫从理论到理论空谈空论。要积极开展小组交流、合作研讨、师生对话、问题解决等多种研讨活动。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同时引导学员如何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最终达到主动参与、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大案例剖析

在培训过程中,遴选数学名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分析,专家点评。通过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与教学病例,尤其是视频教学案例的运用,把非结构化的知识通过情境展示,在观点的碰撞中提升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理论诠释与贴切的案例剖析有机结合起来。由专家和学员共同解读、讨论,总结经验,共同提高。

(3)组织观摩交流

观摩、研讨、交流已成为教师喜欢并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模式。培训学员很想与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困惑,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合作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促进学员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研讨交流[4],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观课、评课等形式,使教师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大大提高了参训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4)加强“示范——诊断——提升”的实践培训模式力度

主要培训活动可采用:导师示范,学员观摩;导师指导,学员设计教案;学员上课(诊断课),说课,导师和同学诊断(评课);导师指导学员修改教学设计与教案,学员再讲课(提高课),导师和同学再诊断;导师指导学员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而后撰写教学反思及数学叙事。

(5)建立跟踪指导培训体系

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培训期间的管理,也包括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服务。所以跟踪指导体系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培训单位之间建立有效的共享模式。在培训期间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建立个性化档案,如qq群、邮箱等,学员们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并鼓励教学团队中的特级教师、名师、学科骨干和大学教授在网上成立“教育博客”。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散、时间精力有限等特点,可开辟在线服务、跟踪指导,建立起网上交流平台,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及培训效果的提高。

(6)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科研能力

为每个学员分别安排一位理论导师和一位实践导师,理论导师主要负责学员的专业规划与教学科研,撰写教学设计与科研论文;实践导师由培训实践基地的资深教师来担任,导师根据学员特点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培训期间对学员进行教学示范,并实行全程指导,帮助学员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

指导学员申报“国培计划”项目研究课题。教师团队的讲师可以把学员的问题当作课题,以课题牵动学习。解决问题后,可以制作成课件放在网上供学员学习交流,也可以在线交流等,加强“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5]。

3、完善评价方式,建立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考核评价是教师培训的重要一环,是检测评定教师培训质量的必要手段。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教师培训的评价可以形式多样化。首先,成立专门的培训评价机构,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效果等进行评价。其次,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培训目的作为重要依据。要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以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提供教师培训质量的可靠信息,同时也为教师指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使评价目标综合化、务实化[5]。再次,对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分析反馈结果,以更好的推动教师培训的进行。

4、完善管理机制

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都是骨干教师,有的还是单位的领导,甚至是学校的校长,书记,除了有单位工作上的事情,还有家庭中的事情,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因此,要使学员做到: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学员要从思想上重视这次培训,虚心求教,听从安排,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第二,认真学习。让各位学员能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以饱满的热情,认真高效地学习,认真思考,学有所成。第三,学以致用。要求学员在培训结束后,能够结合培训内容,写出学习心得,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把培训内容带到教育工作中去。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第四,交流合作。引导学员们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沟通,互相交流各单位先进的办学理念,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总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关系着公平教育的实施,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够务实高效地进行教师培训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邱忠华.蔡平生.对高师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调查与思考[J].数学教育报,2000(4):50-53.

[2] 徐莉亚.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J].师资培训研究.2005(4):34-36.

[3] 于海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9(1):176-178.

[4] 史宁中.关于未来教师培训的一些想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3-4.

篇7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xxx小学工作将近两年了。在这两年的工作当中,可以说是充实和愉快的两年。

平日的工作可以说是繁杂的,不单单要上好课、带好训练队,还有很多组内的和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做。虽然有时觉得身体上很累,但心理上并没有太多的疲劳。还记得刚到咱们学校报道的第一天校长对我说的一番话“教师的工作很辛苦,尤其是做为一名男教师学校的杂事会很多,如果你考虑清楚了就留下来。”当时我就答应留了下来。这并不是我的一时冲动,而是在我来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做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会有多重、压力会有多大,并且我也坚信自己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能力去胜任这项工作。确实,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大学学校所学的课程的和现实中所教的学生差距比较大,根本就找不到门路,感觉很迷茫。但是在同组各位老教师和校领导的反复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终于在上课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想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由一个根本就不会上课的人变成了一个能够上好校内展示课的教师,可以想象学校领导对我们的关注、重视程度。但就我目前的水平来讲,还不足以真正的上好一堂展示课。因为我自身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的去改正和提高。例如,经验的欠缺、对新课标的掌握、课堂情景的创设、如何运用儿童的语言去与他们进行沟通、如何合理的调控运动负荷、如何调动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自身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我就应当抓紧一切机会和时间去充实是和完善自己。时刻对自己严格要求,来使自己尽快的成长。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时,他是决不应该爬行的。”据我接触的全区的同龄青年教师中,还没有哪一个学校的校长和领导班子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的这批教师从一开始就下了如此大的力气,制定了如此详细的培训计划,付出了如此大的培训力度,给我们创造了如此多的机会,使我们时常的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能够进入城内小学是一种幸运,而生活在城内小学更是一种幸福。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同样一个差的环境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命运其实都是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你是想做那迎击长空的雄鹰呢,还是想做那随波逐流的落叶呢?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数,同时我也相信在城内小学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我们,终有一天会像一只只雄鹰一样在蓝天中展翅翱翔!

有这样的一个良好团队氛围,我想一个人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展现出来,一个人的潜力才能更好的被挖掘出来。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才能和潜力都充份的调动起来,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摆正自己的心态,少一些浮躁和牢骚。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真正的把精力都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上来。从教育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从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辜负校领导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努力把城内小学建设的更加美好。

篇8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漷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 并确定漷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 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 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 ,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小、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小、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篇9

2004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4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4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4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4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4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4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4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4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篇10

韩国的小学英语教育采取沟通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以对话、游戏、戏剧为主的课本或教材。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设置了一些简单的非正式的英语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英语就是所有小学的国民公共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科目。韩国也投入大量的资金,倾力推行英语教育,韩国想要落实国际化政策与国家发展,只能从教育改革中提升全民英文能力,才能使自己国家跻身国际化之列。看到日、韩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我国作为向国际接轨的发展中国家,从20世纪初开始推行小学英语教育,2001年中国教育部下达了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地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程的规定,次年全国的小学基本都开设了英语课程。当然,这只是大部分地区,一些偏远的山区根本没有能力开设英语课程。

大部分地区都是从三年级开始设立英语课程,当然,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是从一年级开始。甚至在一些发达城市,双语幼儿园也比比皆是。英语教学的水平是通过课堂质量体现的,但是,教育部下达的文件中,给英语的课时只有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与日韩相比,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的课时较少。另外,小学的英语教师,尤其是县城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数都不是英语专业毕业,且绝大多数的小学没有配备外教,学生没有一个英文环境,所以学习到的英语并不纯正。而且,小学的英语教育大多以拼写单词为主,并不注重口语的练习,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都是“哑巴”英语,只会拼写,发音不标准,不会运用这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日韩两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特点

1.课程设立的目标层次化、立体化

日本英语的学习方式都采用了目标———内容———建议的方式。下一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往往是上一个阶段的深化和继续,小学生在最初接触外语时需要具有上下衔接的连贯性,这样既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同时以前学过的也不会遗忘。课程设立的目标都是加深对文化还有语言的理解,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态度,重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

2.语言要素和语言功能的配合

语言要素和语言功能要进行有效的配合。语言要素指的是句式、词汇、语音、语法条目,在教学的时候要把这些语言要素融会贯通,不能只会听和说,而且这两者本身是不能死记硬背的。学习知识的本身在于结合实际情况然后再去灵活运用。小学生学习英语一般都没有主动力,这就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启发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面向新世纪的英语教育更重视学习者内在的自我发展,要培养起学习的自主性,从老师占主导地位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倡导着重过程的教学,逐渐从“结果”转向“过程”,强调从“过程”中获得“结果”。

3.韩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特点

首先,韩国政府对英语教育的资金投入非常大。韩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行英语教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惜砸下重金,倾力建设重体、发展软体,把英语教育和国际竞争力划上等号。采用沟通式教学法,规定各级老师上课全部采用英语教学。韩国政府与民间财团耗资巨大,陆续建构大型英语村。韩国政府还聘请大量的外籍老师到小学任教。曾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韩国每年在个人英语学习投入153亿的资金,语言学习花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这些资金上的巨额投入足以见证韩国政府对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韩国政府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计划。为了弥补小学英语老师不足的缺点,韩国政府实施120小时的培训计划。课程中包含了46个小时的语言技巧练习,39个小时的教学法课程,20个小时背景知识课程和15个小时教育理论课程。英语语言技巧训练包括语言技巧与写作;教学法课程包括小学英语教学理论、小学英语教学法、听与说之教学方法、教科书分析、教具制作与使用;背景知识课程包括背景文化、英语语言等。除了在韩国国内设立培训老师的机构,还斥资补助一万名老师出国,与国外大学英语院校教育科系合作,进行暑期的英语语言能力与教学能力的进修训练。同时增加外籍教师名额,进入国小协助英语教学。

三、日韩两国小学英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教育部在2001公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在这之前,我国很多城市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的,而农村的英语课程是从初中一年级才开始设立的。所以,我国的英语教育在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整体规划上欠佳。很多地方存在着重复,各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既不能衔接而且又存在分工的不合理。中国的英语教育多数只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通过教师来向学生灌输英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具体知识。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去死记硬背,接收老师所教给的这些知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像韩国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去支持英语教育的大力发展,也没有采取沟通式的教学方法,更没法提供大量的外籍教师去深入到每个学校,尤其是偏远城市或者山区。

虽然21世纪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已经在逐步完善和落实,但在取得一些不错的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弊端。老师有时候会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学,但是有些时候学生忽视了知识学习,考虑的只是玩游戏时的短暂快乐。新课标中还要求让老师尽量使用英语来贯穿课堂,这无疑对学生的听力及反应力是有帮助的,但是更多的学生并不明白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老师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配合来让学生明白所说英语的含义。多媒体的信息化也逐步进入了课堂,在外籍老师不完善的情况下,更多是借助多媒体的教学。尽管这些课件里面有绚烂的色彩、动人的音乐和好看的动画,但很多学生欣赏到的只是外在的美,他们喜欢各种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思想却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无法专心致志地关注教学的内容。只有正确地看待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再加上老师的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达到教育目的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