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05 17:1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管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管理总结

篇1

一、参与我市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的事务性、基础性工作,成功出让等8宗土地,成交土地面积1130亩,成交价款17.2亿元,给市政府创造收益5.27亿元。

二、根据市政府的安排,参与地区改造项目工程,按照计划完成规划范围内4宗国有土地的收购和其余13宗国有土地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参与国际机场的二期扩建工程,按时完成1200亩集体土地的征用和4宗国有土地的收购工作,保证了机场扩建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参与配件厂等14宗国有土地的收购工作。五、参与厂的破产处置工作,使企业职工妥善安置。

六、按照市局、中心领导的指示,参与制定我市等地块中低价商品房运作方案的制定工作。

七、按照市局、中心领导的指示,参与我市6宗现状用地招拍挂出让的试点工作。

八、参与经营性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按时完成中心涉及的2宗约400亩土地的收购、置换工作。

九、年11月,按时完成3宗政府储备土地的抵押贷款工作,共为中心融资1.2亿元。

十、与市城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路两侧土地招拍挂的前期调研工作。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认识,在今后的土地储备交易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加快城市规划建设这一目的,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服务。

二是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待被收购单位、用地单位要热情周到,认真讲解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对待收购、出让的土地,要精打细算、科学分析,力争政府收益最大化;对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增强危机感,适应高效的工作机制。

三是要积极参与创建“四型”单位活动。通过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摒弃传统思维、强化创新意识,在工作上大胆出主意、想办法;积极参与主动服务、现场服务,提高自身工作效能;廉洁自律,洁身自好。

篇2

一、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我县是安徽省第二人口大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20亩,土地后备资源相对薄弱,国家重点工程谢桥煤矿、刘庄煤矿、淮北大堤、沙颍河治理等项目及颍城建设必将占用耕地,这就使我县耕地保护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既要保护耕地,又要服务于经济建设,任务相当艰巨,严禁乱占耕地,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我县189万亩耕地总量不减少,特别是166.8万亩的基本农田不减少,守住耕地红线。目前保护工作已落实到具体地块和图斑,外业保护标牌已全部落实到位,内业资料齐全。

二、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整理项目进展顺利。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动手早、进展快,我们认真组织、合理安排,做到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严明纪律,督促到位,截止6月底,经省国土厅验收确认的项目49个,面积206.16公顷(合3092.42亩),市国土局复验待省厅确认的项目124个,面积574.38公顷(合8615.71亩),我局初验的项目61个,面积175.27公顷(合2629.03亩)。

三、土地利用报批工作稳步推进。

*年经省政府审批的有二个批次和一个单独选址项目,面积92.3535公顷(合1385.3亩)。由于受用地计划未下达,市国土局不受理报卷的影响,今年元月至6月份我们仅上报三个批次城镇建设用地和新农村建设用地置换报卷,面积94公顷(合1410亩),目前,我们准备齐全的报卷有2个置换批次和一个单独选址项目,上报面积70公顷(合1050亩)待报。农民建房经县政府批准使用集体已有建设用地242户,用地面积30703.5平方米。

四、盘活国有土地资产,强力推进招、拍、挂出让土地。

今年,县政府要求我们完成土地出让金收入5亿元,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必须挖掘土地储备资源潜力,向存量土地要效益,截止6月30日,我们已出让土地33宗,面积75.6293公顷(合1134.44亩),合同出让金47018万元,已交出让金2481万元。划拨供地2宗,面积24.5867公顷(合368亩),为了确保出让金足额到位,6月18日,我局会同县纪委、县检察院、县建设局召开了土地出让金催缴座谈会,把余下的出让金早日催缴到位。

五、地籍管理工作成绩突出。

地籍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形成分管局长亲自抓,股室负责人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土地登记发证进展顺利,截止6月30日,共办理土地登记183宗,面积571169平方米,其中国有土地152宗,面积553044平方米;集体土地31宗,面积18125平方米。

六、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积极做好工作。

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不断提高法律法规的威慑力,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截止6月30日,我们共查办违法案件212件,涉案面积450.61亩,其中耕地166.01亩,处罚罚款2824069元。积极办理案件,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截止6月30日,我们共办理案件18件,其中国土资源部2件,省厅1件,市局6件,县纪委2件,县局4件,来访3件,已办结11件,正在办理7件,并及时回复了人。

篇3

[关键词]资源;管理;土地;统计数字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133-02

一系列可控资源在土地和资源管理中,都需要一定的土地作为基础,土地的利用和占用是以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为基础的。土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建筑建设以及高速公路建设等进行了一定面积的占用,且目前仍处于土地占用的高速发展阶段,因此,应该深入研究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分析,以更加合理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资源利用,节约集约土地资源。

1土地统计分析

土地统计的含义是指对土地综合利用的规划和保护,如土地质量、土地统计的数量、利用和分布情况等,是土地综合、系统记录、整理和分析的土地管理措施。土地统计不仅是土地的统计工作,也是统计过程数据的编制和统计科学思维的指导,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土地统计特征是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个分支,不仅是土地现状的闲置统计,也是土地是否被废弃的验证。

(1)土地的完整性。土地统计是对整个土地工作的研究,不仅是加强土地管理的控制,也是对现有土地资源的研究和规划。

(2)土地统计数量反映了土地数量和土地管理规律,土地统计不仅是当前对土地利用的规划,也是对土地全面管理和变化的分析。

(3)工具性土地统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土地管理手段,它不仅是基于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用软件、书面图和其他形式的调整,也是土地管理信息反馈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最终结果。其他土地管理的特点是控制统计工作的特点,区域土地管理更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措施。

2土地统计的相关内容

土地统计工作是维护一定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规划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发,加强土地管理,制定一系列土地规划和相关制度的土地管理措施。

(1)土地统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土地管理措施,不仅是对土地的统计工作,也是当前土地面积、质量和所有权分配的统一规划。土地调查面积的控制不仅是对国家土地的汇总,也是对市、县、乡土地资源的一系列控制工作,其是利用一定的工作总结,加强土地评价的质量,具有一定针对性。

(2)土地统计使用的意义是保证土地的质量、分配和权属动态变化的主要态势,不仅保证了土地和人类生产的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土地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为科学利用土地、土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3)土地统计整理主要是基于土地的研究目的进行一定的土地管理工作,通过土地调查获得的土地统计,对土地管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最后使之系统化,保证土地管理和控制的总体特征,并对土地信息进行重新处理。在土地统计中收集的信息是整个过程的总结,是确定后的依据性文件。

(4)土地统计分析是土地管理的最后阶段,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土地总体数据和图片的分析。科学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是开发利用土地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土地管理法的调整。

(5)不同产业和不同领域土地开发的内涵不同,在土地管理中,土地开发是指通过工程或生物措施将土地转化为可利用土地的行为,包括荒山、贫瘠的荒地等。根土地利用后的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开发可以分为农业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开发两种形式。

(6)在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1985年~1995年,全国累计耕地面积7368亩,同期,非农业建设占用面积29.6亩。通过土地开发,能够有效弥补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7)根据国家规划委员会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对中国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截至1991年4月,开发土地资源总量为11.01,占土地总面积的7.7%。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土地统计工作中土地分配的相关过程,分析了土地统计各阶段,以确保各个进程的协调发展。

篇4

【关键词】:虚拟政府土地管理创新研究

一、虚拟政府参与下的土地管理

(一)虚拟办公

由于土地管理工作的程度较为复杂,且信息量非常大,在管理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单纯的人工操作及纸上操作,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管理成本,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状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土地管理管理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以及数据库等技术,建立办公系统以及个性化的个人平台。办公系统中增加土地政务的多个方面,比如土地登记、公文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如此便能实现土地管理工作生产及管理文件的虚拟化,确保相关文件在制作过程中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无纸化。并且在对相关文件制作完成后可以有效地实现文件的传阅、审核、统计以及查询等多种管理任务。除此之外,土地管理实现虚拟办公的另一方式便是进行虚拟会议,虚拟会议的实现主要运用在远程视频会议中。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对土地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以及事后分析,或土地管理部门中的各级领导做出决策或者指导各部门机构的工作等平台。

(二)政务服务

传统土地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能处于独立且分散的状态,公众难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也因此造成政府部门具有较大的管理成本。而虚拟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连接土地管理的各部门,采用一站式的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地资源管理庞大的工作量。除此之外,虚拟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操作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全天候及全方位的服务,如此社会公众在寻找自己所需服务的过程中不用受时间、地点以及服务方式的限制,便可以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政府机构相关的组成、职能以及各项政策法规等资料,从而完成申报、申请以及各种手续等事务。

(三)信息传递

虚拟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网络提供实时的数据及文件信息,因此公众在办理事务或者查询信息的过程中不需要到实体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查询。在此过程中,虚拟政府可以充当一个信息传递的作用,这样便可以在规定的服务范围内,为公众提供相关的信息。虚拟政府在运行信息传递职能的过程中比较简单,只需要连接单位及个人与信息公布的机构,便可以及时地土地监察执法的相关情况及更新的土地政策。除此之外,也可以随时将公众对土地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建议传递给虚拟政府,从而确保信息传递在传递过程中的畅通无阻,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管理信息的公共性。

(四)公众互动

虚拟政府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了一个双向的信息平台,公众在此过程中可以成为政府网络信息的者、评价者以及传播者,并且在此过程中也能向政府提出对一些相关信息的供给诉求。由于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土地信息量非常庞大并且信息经常处于不断地变动中,一般情况下的土地政策不可能完全符合民意,且土地执法监察在实际工作中也不到位,但土地政策及执法监察制定及操作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对其进行虚拟沟通,不仅可以显著地减少双向进行互动的成本,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管理的参与度。

二、对传统土地管理体制影响

(一)打破了传统体制限制

1、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管理过程中采用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变进行即时及有效沟通的组织困境,简化信息传输链,并且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利用网络进行发散式的传播,能够确保国土资源部与土地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交换,并及时对相关信息做出反馈。

2、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随之缩小了数字鸿沟,这样便使得更多的公众通过网络来参与土地管理及政策的拟定中,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众对相关政策的接受程度,最大限度地缓解因土地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3、虚拟政府参与下的土地管理更加科学并简单化了土地管理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杂的管理链条,降低了对土地进行管理的劳动强度。

(二)组织权力分权化

传统土地管理体制下的权力是层层向上集中,基层政府人员一般没有决定权。高层部门在决策过程中采用垄断方式进行,而下级无条件服从。虚拟政府参与下的土地管理改变了权力的分化,每个网络节点都连接着基层及高层部门,每个部门均可以在管理的过程中直接地运用自己部门或职位的权力,但在权利运用的过程中又不同程度地受平行部门的影响。这样,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权的下移,而基层部门也将更具有独立自主的决策权。如此便进一步加强了土地管理中基层部门的权能,最终组织权向分权化发展。

(三)调整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

虚拟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运用改变了了传统或常规性事务的人工决策,使得管理工作朝着数字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最终能有效地改变传统土地管理组织中的弊病和缺点,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缩小土地管理组织的规模,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率。

(四)无缝隙政府

土地管理部门的中间层专业性过于明显,存在明显适应性不足的状态,导致土地管理中不同部门中间层的职责及功能无法替代,难以将任务进行转移。因此,虚拟政府在土地管理中便是在中间层发挥作用,打破各个部门中间层之间的界限。虚拟政府参与下的土地管理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可以全方位地实现与公众之间的互动,虚拟政府通过与实体政府的结合,可以直接地对部分公众事务进行处理,同时为实体政府传递非常规性的事务,最后将决策结果反馈给公众,最终实现无缝隙政府。

三、总结

虚拟政府参与下的土地管理可以归类统计和采集传输大量繁杂的相关信息,促进正确决策的生成,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组织效率。除此之外,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与公众的互动,不仅可以接受公众的监督,也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公众对政策执行的反应。不仅可以显著地减少双向进行互动的成本,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管理的参与度,帮助政府进一步对原有政策进行校正,最大限度地推进我国国土信息的公开以及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字]土地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9-1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越来越紧张,人们发觉自己的生存空间开始变得狭小。因此,国家对土地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如何推进土地管理的科学性也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对土地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及在土地的使用过程中严格按要求执行,土地的管理才能进入科学管理的进程之中。在这中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也是应运而生。

1 土地管理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土地管理不是一个单一概念,它包含的方面很多。生物、地貌、水文之类,在土地管理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土地管理就是将这所有因素的变化都要考虑当中,并对这些做出精准的分析的管理。要对这样的数据有确切的记录,就应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简称3S,它的使用除了对土地使用有直观的了解外,还可以对分析的结果有准确快速的记录,让土地管理者有一目了然的深度把握。

本节主要是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的一般功能加以简单的介绍。GIS主要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能够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用于决策服务。它的功能主要如下:

(1)信息社会的发展使GIS能够有足够有能力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够做出很好的管理决策。地理信息系统要依靠电脑的发展和支持,这样才能让地理信息系统准确无误地进行地理定位以及动态分析。当下,地理信息系统是具有地理图形和空间定位的空间型数据管理系统[1]。

(2)立体性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另一个特点,全方位地掌握数据的的各种动向。GIS的目的是研究和决策地理有关知识。它又必须以地理模型这种方法作为策略,也能预测某个区域内数据方向。GIS的综合能力强。

(3)GIS又能和其他的技术相结合,能够对其他的多维信息及各种土地数据融合成新的文字图片信息,简单明了,很容易做出决定,最后运用到实际中。GIS也可以说是多种现代科技于一身,它包含有声音、影像等等。因此GIS就比其他单一的工具更有优势,比那些工具更全面、更方便、更实用,深受使用者的一致好评。

2 土地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上文主要是将土地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本节将用实例加以说明。

2.1GIS使用的主要步骤

首先,就是把要管理的土地进行计算,反复改正,将正确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中;然后,将数据和计算机中的方式图建成一定的关系图,与其他的进行对比;再次,把关系模型图进行图片的重叠,得到相应的数据图;最后,就是将刚输入计算机的原图逐一与上步得到的数据图进行比照,又可以得出新的数据[2]。这样最后的结论就是GIS的效果图。

2.2准确地输入数据

GIS现在说来也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土地管理技术手段,很多地方目前还是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按土地管理中的具体详细的要求做,但不是说不要其他方面的借鉴。

2.3GIS的具体应用

目前,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主要应用于如下几方面:GIS自身能够很好地记忆输入数据的具体信息;能很快地进行数据的找寻工作;能够将所有的数据信息融合汇总。图文之间能够很快地转换,转换之后的数据相应出现,不会有差别。GIS还能应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地区的人口密集度;森林资源的保护程度;城区的合理规划;山区土地的利用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都可以使用GIS。GIS功能的全方位性注定使用范围的广阔性。

3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发展方向

新时期,技术的广泛运用,GIS的发展也成为新时期讨论的又一个焦点。这意味着GIS已经是土地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GIS的应用前景总结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3.1 GIS精确度研究

GIS得出的数据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土地管理结果是否得当,也关系到项目进程是否顺利,更关系到GIS发展前景。GIS精准度中是有误差的处理功能,这项功能主要有:建立误差模型;跟踪误差出处,还要对误差进行最后的解决方案。误差虽不能避免,GIS精准度就是尽可能将误差减到最小。

3.2 GIS多维关系研究

空间数据的查询是GIS使用最频繁的一项,很多时候在找寻某一个图形的时候,就要建立多维关系模型。GIS的多维关系研究主要是以土地管理提供的信息标准作为基础,使用多种手段才能有效。这项关系研究主要有定位模式,输出模式,得出多维图。这样才能让使用者很好运用到工作中。

3.3 GIS信息决定研究

GIS信息决定研究就是利用多维数据中心信息进行统一分析、处理、才能做出最好的应用。当前这项功能研究有:GIS和其他技术相互融合,这不仅能得到图片的空间信息,还能够做出图片的时间信息;研究某地区受灾情况的解决方案,更好帮助使用者解决方案的时效性;多维信息建立模型方案,满足使用者多方面要求。

3.4 GIS对日常生活研究

GIS看似和个人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关系,但其隐含的作用很多。GIS不仅仅是在土地管理有突出变现,在日常生活,如人口问题,也是可以使用GIS。首先将一个区域的人口数据图输入计算机,建立人口模型,进行人口图片的比对,最后就可以得出这个区域内的人口管理信息数据。

3.5 GIS需法律法规的完善

GIS的正确使用,目前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何让其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就需要现行的法律法规的正确指导。有了一个完好的使用环境,才能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

4 结束语

新时期是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期,计算机的使用给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势必借助这样的发展契机,发挥出自身更大更好的优势为人们所用。我们使用者也要在科技更新的时代,时刻准备接受新事物,不能将科技拒之门外。当下,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这样的良好发展状态,GIS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成为科技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3S技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的日益加剧,我国对土地管理工作也更加重视。土地管理工作任务量大,且工作范围广,传统土地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土地资源的发展趋势。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3S技术,能够将获取的土地数量、等级、质量等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中,并对土地信息进行分类,为土地管理者进行各项决策提供科学化依据。

1 3S技术基本概述

3S技术主要是由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及遥感技术(RS)组合而成的一体化技术。首先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该系统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能够对空间内部数据进行准确输入、检索、分析、存储及显示处理等,其具有十分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地理信息系统将图片及表格结合在一起,并将属性数据、统计数据与图形数据库有效结合,能够真实反映土地地理位置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全球定位系统,该系统技术是由美国三军联合开发的一种高精度导航与定位系统,该系统内部主要是由24颗定位导航卫星组合而成,无论在全球中的任何地点与时间,其都能够同时接收4颗或者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从而做出精确定位。一般情况下,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若是静态定位,那么其数据可以达到毫米级别,若是动态定位,那么其数据则可以达到米级别。并且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时间、地点及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在环境、测绘及交通等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再者遥感技术强大的作用力是在远距离条件下实现的,其运用电磁波探测仪器可以对目标性质进行有效判定与测量,是一种快捷高校的信息采集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遥感影像具有数据信息量大、信息种类多、采集时间短及受限条件少等优势,它能够实现从信息获取到信息处理的一系列综合流程。

2 3S技术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2.1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条件,其空间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较强,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土地数据做出及时处理,并利用计算机将其生成实例模型,这样一来能够实现管理者对土地资源的可视化分析。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两者的相互结合,那么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就可以根据人们对土地资源的不同需求做出相应的表格分析,对土地资源管理者而言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能够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功能性又促进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两者具有良好的促进关系。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合理融合能够使土地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展开,达到土地管理的目的。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www节点用户都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服务查看空间数据信息,并进行各种空间分析与检索。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使得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信息共享化,改变了纸质数据中常出现的内容重复现象,化解了以往数据处理中的矛盾。

2.2 全球定位系统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运用全球定位系统有利于土地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合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有效解决遥感信息定位问题,帮助卫星遥感信息顺利进入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是获取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重要手段。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由空间星座、终端设备及地面控制系统等三大系统组成,将其应用到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土地管理者能够准确快速的获取土地资源的三维位置及土地资源运动变化状况。以往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军事中,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中,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化调查、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及地籍的科学化管理,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是完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内容,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2.3 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该技术能够大规模并且快速的获取土地资源物理信息,可以对不同时期下所产生的遥感数据展开对比分析,从而利用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状况得到图斑信息。遥感技术的功能性主要是利用传感器对远距离的土地所辐射以及反射的红外线及电磁波等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实现对较远距离土地资源的探测与识别。不仅如此,运用遥感技术,还能够高质量、快速的开展地图测绘工作,其具有高时效、大范围、可比性、综合性与经济性等诸多优点,为其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扎实基础。我国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就是运用遥感影像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判读,从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效果可以得知,遥感技术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主要来源点,其为土地信息的实时性与精确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在土地执法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实现不同时期下的图像数据叠加,从而对土地利用变化做出准确定位,为土地资源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依据。

3 3S技术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3S集成技术也逐渐趋向完善,其所产生的基础数据精确度也在不断提高。就3S技术目前的应用状况来看,该技术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性多体现在数据信息的交换与简单功能调用上,应逐渐向动态化、协同化及一体化的方向发展。3S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中的地理信息系统中所收集的空间数据信息对地理实物描述也愈加精确,由此可见3S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十分可观。3S技术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展开的,以此为依据对其他数据及系统进行整合,对各项应用系统进行深度挖掘,能够大大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使土地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土地资源利用及变化动态。

4 总结

3S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遥感技术等三个系统各有其功能性与优势性,若单独使用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三者有效融合应用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化管理,及时了解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不足之处,使土地管理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吴迪,张若琳.3S技术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3).

篇7

【关键词】油田建设;施工用地;土地管理;意见;企业

前言

油田用地主要有生产建设用地和矿区建设用地,生产建设用地,依据生产性质可以分为:联合站、采油队、水队等建设用地,道路现状、井间站之间管线、进井进间进站路占地、井场占地、土油池占地等。其中,生产性用地中绝大多数是井场用地,占土地总量的58%,而且每年都会新增土地上千亩。对于##油田采油厂,生产井大多在农民的耕地里,土地是农民的生活来源,土地供需矛盾大。针对主要矛盾,土地管理部门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本采油厂实际,根据油田土地精细管理的要求,依靠优化利用土地存量挖掘节约土地潜力的做法,采取了一系列土地管理措施,如:①鼓励油田开发单位利用老井场打更新井,这样不仅实现了地上地下的统筹,而且不断优化存量土地,挖掘了存量土地潜力,更能够形成油气生产与社会、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②建议钻井部门不断创新钻井技术,争取少占用耕地。

一、借助国家土地政策,不断提高土地精细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政策日益严格,相关的土地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用地成本逐渐提高、征地所需手续越来越复杂。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油田土地管理部门针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决定练内功,严制度,走精细管理之路。土地管理部门从政策标准入手,借助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土地节约制度”政策平台,认真算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本账”,优化施工作业流程,精细用地现场管理。全面推行“甲方负责制”,由采油厂(甲方)全方位负责征地、临时占地赔偿、工农关系协调等工作,钻井公司(乙方)相应配合,明确了新增建设用地责任主体。这一精细化管理措施充分发挥了属地管理优势,提高了新井运行进度和运行质量,具有同区同价、标准统一、结算及时等优点。同时,不断修订油田用地管理办法,推行“定量定责、定期考核”。其中,新增建设用地结算实行面积、地类、地貌、权属和功能分区的“五要素审核法”,严格实行新增建设用地现场核查制度,否则不予签认结算单据,违者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不断采用生产施工新技术,提高节约用地效益

油田生产建设用地有其自身特殊性,设置好打井地点以后,就必须占用耕地,哪怕是在楼区都需要打井开采。因此,如何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如何高效利用土地,是油田土地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难题。在采油厂,油井位于农业生产重点区域,油田生产开发区域内80%是基本农田以及沟渠、水库等农业配套设施,在产能建设方案设计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耕地,对于新井在规划设计前,地质部门应该和油田土地管理部门密切配合,从节约用地的角度出发,进行反复的科学论证,应多打斜井、水平井。对于加密开发井应遵循“尽量避开基本农田和相关的农业配套设施”的原则,由一场一井改为一场多井,这样不断可以节约耕地,而且能够减少征占地费用,又能够受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随着科技的进步,油田生产施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水平井、侧钻井和丛式钻井等新技术在油田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节约用地,减少耕地的占用创造了条件。

利用老井场打更新井、侧钻井和丛式钻井,既可以节约土地,又可以缓解油气生产与城镇化建设对土地巨大需求的矛盾。以##油田某采油厂为例,这个厂的开发区域位于乡镇规划区内,井场选址空间越来越小,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在2012年上半年,就一个产能区块来说,该采油厂就要完成50口新井,按单井井场临时占地数千平方米计算的话,至少需要临时征地数十万平方米。这个厂优化部署井位,50口井组建10组丛式钻井,大约累计节约临时用地二十余万平方米,节约临时征地费用几百万元,同时也减少了永久性占地约为几万平方米,节约永久性征地费用约百万余元。

三、根据相关规定,完善土地占地规范

按照国家规定,油田用地必须在一定的时限内取得土地批准手续,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如果油田用地长期得不到审批确权办证而按“未批先用”来处理,将会受到每平方米30元的罚款。面对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油田抓住报批这一确权登记的关键,从勘测、结算、申请到报批各个环节,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在产能建设工程用地前,建设单位先到所在市县办理临时用地许可证,在一个工作期(15天)取得临时用地许可证,确保产能建设工程用地的合法性,在产能建设工程临时用地完成后,及时勘测油田公司产能计划之内的永久性井场、道路、电力线杆等,将永久性用地报批有关资料报送县(区)国土资源部门,为依法用地依法管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尽量减少新征地

油田建设利用土地方面,要本着“高效、节约、合理、珍惜”的原则,坚持“只要有地可用,尽量不再新征地;只要能用非耕地,就不占用耕地;急用先征、暂不用缓征、能少征不多征;可征可不征坚决不征和有劣地不占好地;能用荒地不占耕地;能用边角地,不占好耕地”的准则,严把项目规划关、选址关和施工占地关。

##油田开发50年以来,拥有大量的土地使用权,开发初期,每口井的井场比较大,并且是“一井一场”,土地利用率普遍不高,有些采油队建设项目存在宽打宽用的现象,油田开发人员必须转变发展模式,树立节约用地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挖掘存量土地的使用潜力,依靠科学技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油田新增用地,降低用地成本费用支出,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油田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摸底,为最大程度上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率和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基础。在矿区建设上,坚持统筹规划,盘活存量,合理用地。

结束语

油田建设离不开土地,油田建设占地不可避免。为了尽量减少土地的占用量,减少占地费用开支,油田土地管理部门需要联合其他部门,走可持续科学发展之路,不断探索和总结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的经验,不断创新节约用地新办法,不断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率,在保证油田开发的基础上,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孙宏艳关于如何做好油田征地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国土资源》.2006(1):39-39.

篇8

【关键词】土地管理制度 农民权益 郫县

一、土地制度改革及其所面对的问题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不仅如此,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亦为农民财产权益保障的核心之所在。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日渐深入,乡村土地所有权产生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的权利与义务尚未准确地界定,经常出现行政管理权侵犯土地财产权的问题。其二,集体成员资格没有得到准确的界定,由于农民待遇问题而导致的乡村地权矛盾愈演愈烈。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乡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缺乏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我国很多地方进行了与土地制度有关的改革,但是在总体上看来,现行土地制度导致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均有损失,并有悖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亟待处理的事情

1.对所有权主体代表予以明确。集体建设用地的改革的关键是对集体所有者的最大权益得以保障所达到的程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掌管着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然而该组织为实际上不存在的所有者,于是即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产生不少问题。于是,对所有权主体代表予以明确成为当务之急。

2.对城市与乡村建设用地规划予以统一。对国内当前规划系统的变革,须要重视规划的指导作用,完成土地使用宏观规划功能的拓展。在对乡村土地规划予以编制的时候,须很好地听取弱势群体的意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发挥农村定位中的功效。不仅如此,还应该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配套规划相适应。

(二)郫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情况

1.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对农村集体土地予以确权登记。其一为奉行政策先行。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形成了整个县集体土地产权以及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体系。其二为奉行农民自主。真正地依靠基层自治组织,由农民自己协商处理问题,很好地处理了确权登记的不少难点。

2.为求确保流转畅通,促使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其一,很好地建设了土地交易平台,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纳入国有土地市场统一管理。其二,很好地对配套服务制度予以了健全。开创了农村产权流转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扩展了多种金融投融资渠道,完善了农村所有权流转的相关服务。

三、农村土地整治与农民权益保护

(一)农村土地整治定位的意义

1.破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标准约束难题。国内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布局不集中、面积偏大,还时常在市县土地管理里游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政策改革是以村庄用地非同小可的潜力作为基础的,村庄土地整治是处理城镇用地标准与耕地补占平衡两大障碍的重大战略选择。

2.破解农村建设集约用地的现实瓶颈难题。贯彻执行政策的重难点都在农村。这当中进一步开展城乡土地管理政策变革,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用地集约化的关键在于创新机制与否,打造现代中性化社区。唯有在创新机制上取得了成功,才可以为破解农村建设集约用地的现实瓶颈难题带来可能。

(二)农村土地整治的选择与创新

1.农村土地整治的选择。农村土地整治关联到的行政机构很多,对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消极影响。在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进行具体分析的前提下制定具体规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推进城市和农村统筹发展不可或缺的方式。就乡村土地整治制度革新来讲,务必对部分制度设计思想予以转变。

2.农村土地整治的创新。土地整治应该规划先行,尤其当用县域作单元,探索乡村空心化生命周期,形成程序式整治模式;土地整治建设应该把握好时间节点,并经得住实践考验。重视规模效应,保证刚建村庄不会马上变成未来的空心村。乡村土地整治也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采用多种技术指标以及管理方式。

四、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与农民权益保护

(一)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统筹城乡发展,增强第一产业规模效益,加大力度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这即要求形成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而调动农民积极性,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形成适当的规模经营。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保护耕地的费用不应该仅由管理土地的县乡级地方行政机关以及承包耕地的村民完全承担,中央与省级行政机关亦要担负有关的费用,从事非第一产业的人们均须担负一部分的费用。

(二)土地收益现状与征地制度的革新

1.土地收益欠合理。从表面看来,是征地和卖地价格存在剪刀差,实质上却是运作机制的问题。站在农民的角度看,是应该享有全部的土地财产权;但是站在政府的视角看,却为着实转变职能,对部门以及不同级别行政机构间的关系予以整合。

2.革新土地征用制度。其一,对公共利益予以清晰的界定,对行政机构征地活动予以规范。对于不是经营性的用地,可使用征地的方式同时予以合理补偿;对那些经营性用地,应该在土地使用宏观规划等的管控下很好地发挥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功效。其二,从征地补偿到征地市场定价。要不断深入地探究征地市场化补偿机制发展结论的成立性。土地征用制度需要从用途、价格双管齐下转向仅有的用途管。

五、结论

本研究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对成都市郫县的已有经验予以了总结。郫县根据城乡统筹、城市带动农村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主体思想,为保护耕地的村民提供经济补偿,催生了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只有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很好地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以及资产,才能更好地使农民权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谭术魁,彭补拙.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的支撑体系研究[J].财经研究,2002(10).

篇9

一、开展开发区土地执法****行动实质上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次有益实践

第一,****行动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开发区国土工作的一种促进,更是一次检验。是否按照国家的土地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按照土地政策进行调控,已不仅仅是一般的依法行政问题,实质上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政治态度问题。****行动当中,各级党委政府已经积极靠前指挥,组织协调,充分体现出各级党委政府在土地管理上是能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和中央保持一致的。

第二,****行动也是对国土资源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一次锻炼和考验。对我们的队伍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

第三,****行动也是一次集中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土地管理深层次问题的行动,是一次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的活动。因此,认真总结巩固好****行动成果,对于破解土地管理难题,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破解当前土地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贯彻落实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20**年是改革开放**周年,**年前中国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经济的问题。当时全党全国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尽快把经济搞上去,最核心的就是加快工业化。所以那个时期需要动用一切可能的外来条件,把经济搞上去。在这个政策的鼓励下,东部沿海的两个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起来了,为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有几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二是13亿人口的大市场,三是廉价的劳动力,四是廉价的土地资源,五是强有力的政府主导。相当长的时间里,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模式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不这样就干不起来。

第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机制体制的形成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当前土地管理之所以难,宏观层面有几个机制性的问题没有解决。

一是有差别的区域性政策没有形成。战略就是差别化,没有差别化就没有战略。讲功能区域化,不同的区域应该有不同的区域政策,体现不同的区域特点。东部讲,东部沿海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部讲,中部崛起现在是最好的战略机遇期,东部沿海的产业向中部转移,我们还同时承担着粮食安全的重任;西部讲,要加快西部大开发;东北讲,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都希望用地方面支持。这些要求,落实到国土资源系统,就一个“地”字。作为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区域分工,什么地方搞工业,发展金融中心;什么地方保山清水秀,保耕地。现在不论有没有条件,各县都要搞工业,这就是区域政策没有形成。

二是现行财税体制还需要完善。西方国家的财税体制,地方的税收主要依靠财产的取得、保有和流转等财产性收入。中国的税收主要是来源于工商企业。国外地方政府不办工业,没有招商引资任务,而是通过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人在这个地方居住,从而通过征收不动产税、消费税保证正常的财政支持。我们的地方政府主要依赖工商税收。人口就业、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不去,干部工资解决不了,地方领导压力就很大。办工业没有条件怎么办,你优惠,我比你更优惠。你拿土地是10万元一亩,我就5万元或者零地价,或者通过财政返还的方式进行补贴。这么下去,我们的土地管理就很难办。

三是干部考核机制还需要完善。干部考核始终都以GDP来衡量。耕地保护的权重几乎是零。保护耕地增加粮食产量,还要承担粮食储备、财政贴息的负担。保护耕地是为全国作贡献,对地方财政没贡献。干部政绩考核还不包括这方面的内容,自然也就没有保护耕地的积极性。这一块机制不调整,土地管理也很难办。

三、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

解决当前土地管理深层次的问题,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各级政府一起探讨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这是当前土地管理面临的一个战略性任务。党的十七大以后,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保障科学发展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进行很多有益探索,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经验。这些探索和实践虽然还没有形成体系,还只是星星点点地散见于全国各地。但星星之火,终可成燎原之势。如果我们对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加以归纳总结、提炼规范、发展完善,就可寻找到保障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的路子。中央部署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有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突出实践。国土资源系统突出实践特色,主要就是围绕构建保障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开展。

一是努力构建土地管理的共同责任体系。这有两层含意:一方面,保护耕地不仅是中央政府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是各级政府共同的责任。

二是加强国土规划建设。国土规划建设滞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最大问题。区域政策雷同化导致了种种的土地管理问题。****委正在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此来调整生产力布局。国土资源部在开发区开展了国土规划的试点。通过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发挥其控制、优化、协调、保障的作用,推进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优化,形成可持续和谐的各类国土空间组合和国土开发格局。这些工作做起来后,土地政策、财政政策等都会更合理。

三是建立耕地保护的新机制。目前耕地保护主要立足于“守”,下一步要转“守”为“建”。基本农田数量挂钩,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部里除少数示范项目外,其他全部下放。此外,建设用地指标也要适当倾斜。四是要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这几年在集约节约用地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最大的成效是工业项目准入在用地上有了统一标准。下一步,一是对于其他行业用地标准,进一步提高,使将来新增建设用地除了基础设施外是零增长。二是基础设施布局,要有统筹,杜绝重复建设导致的土地浪费。三是努力探索节地的新模式,国土资源部在长沙市搞了节地模式试点,国务院也很重视,总理有专门的批示。

四是探索土地的二次开发。以前各地招商引资导致了不少土地的闲置,也有一些地方产业升级换代工业用地退出,这部分土地要利用起来。

五是农村土地管理要有新突破。农村土地始终是土地管理的一个弱项,也是一个难点,面临的压力也大。

六是征地补偿方式要改革。征地问题是这几年社会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各级政府征地时也承受着巨大压力。理论界、舆论界对于现行征地制度提出很多意见,开的药方主要就是要界定征地范围,政府征地必须是公益性用地,其他经营性用地由用地者到土地市场和农民直接谈判买地。但是,从世界各国来看,很难界定哪些是公益性项目用地,从国外来看也没解决好这个问题。再者,中国处在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目前简单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还不是时候。解决征地问题,矛盾的焦点不在区别公益性、经营性用地,而在于改革征地补偿制度。

七是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基层国土所的建设改革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这几年,基层国土所建设做了几件事情:一是从乡(镇)政府管理变成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直管;二是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基本到位;三是理顺工作职责,开展多项基础业务工作,开展执法巡查,做好普法宣传和纠纷调解等。基层国土所怎么样和村民委员会的自治组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来管地用地。福建莆田建立的调解员制度和协管员制度,花小钱,解决大问题,趟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通过建立行业纠纷调解机制,引用法院的民事调解制度,对很多土地纠纷进行调解,形成协议,法院承认效力,调解协议的执行率能达到99%。建议下一步再发展征地纠纷的协商裁决机制。研究基层国土所的职能转变,重点放在基础工作,发现土地违法、报告土地违法。

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立足开发区国土工作的客观要求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人民的公仆,要认清历史使命,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实履行职责,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不学习,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工作上就不可能取得好的业绩。只有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勤奋学习,钻研业务,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才能为民办好应有的事情。

(二)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关键,是看我们是否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摆正自己的位置,虚心向群众学习,加强个人修养,树立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篇10

关键词:农村土地 管理制度改革 措施

Abstract: Actively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tect the land rights of peasant is the foundation to coordinat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rural land will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Faced with the fierce land competition between rural area with urban and argiculture with industry,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farmland. The former imperfect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caused a lot of conflict of land, resulting in serious waste of rural land with low utilization. And in expropriation of land, a variety of land rights competition occurred occasionally, even the frequent large-scale illegal land use. The imperfect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not only suppresses the people's interest in land, and also causes some coordination in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rural land;management system reform;measure

中图分类号:D92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合理的分配土地问题,是协调我国的城市、农村、与工业规划的基础。按照我国的土地管理的现状分析,理清关于土地现状的思路,推动土地管理的改革,使原来不完善的制度得以修正。让改革的指针落实到每个农村、每个城市、每个工业上,使其对于土地的规划也更加完善。对于农村土地管理的改革,科学的分析了我国的国土资源形势,通过系统的总结分析我国这30年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造就了如今的改革方案,指导了农村土地管理的方向,对于以后的农村土地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一个目标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良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农民的权益,合理的配置安排土地使用,统筹城乡发展,为建立新农村新形势建立良好的基础。通过产权的稳定管理,来保护农村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对使用者使用用途的严格管理,来管制用地的各种建设,防止土地资源浪费以及违规的操作。通过节制用地来控制用地的资源,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利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严格的控制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的使用率,,节约用地资源,保护土地所有者的个合法权益.在改革的推动下,提升我国的农业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加粮食的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民的收益.以建立良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护农民权益为目,标,积极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二、严格实施耕地保护措施

农业的生产是人们粮食的主要出产地,民生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存,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而面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人口众多,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不多,因此对于实施耕地的保护措施是非常最要的。一些人对于耕地没有进行粮食的种植而是开垦实施建设用地,使得粮食种植面积持续缩小,这样不仅会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影响,也会给粮食问题造成负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及发展。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小,有些市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不足一亩,站在了国际警戒线的边缘。面对这样的严峻现象,实施耕地保护措施势在必行。面对现在的种种现象,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严格的执行保护耕地制度。

对于耕地的保护是实施各项农业事项的前提,不管实施什么制度,对于耕地的保护都是必要的,要达到耕地数目不减,质量不下降的标准。在对于农村的标准的改革中,国家设定了建立基本农田制度,将一些灌溉设施好、水土保持好以及分等定级高的农田进行特定的保护,并设定为基本农田。对这些农田要进行特殊的保护措施,并且除了国家规定的建设外,其他一切用地建设都不允许,并且对于土地拥有者要进行农田补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三、严格控制节约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