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的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课堂的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课堂的教学

篇1

一、大道至简:简于“形”而重于“质”

课堂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更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当下的数学课堂,人人讲创造,课课要创新,但一线教师更关注课堂教学究竟该怎样去“创”,又如何能“新”。为了创新,很多老师穷尽心思,想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却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我们倒不妨用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来解释:“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说的是追溯万事万物的本原,所有的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都是极其简单的,到后来才演变成复杂纷繁的局面。汲取古人思想之精华,用“大道至简”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实践,也许会有不一般的彻悟。老子所谓的“大道至简”,是溯本求源的思想境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内心觉醒,也是一种摈弃外在纷繁形式而追求内在真理的至高觉悟。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简于“形”而重于“质”,意味着应尽量简化无关紧要的教学形式,而去追求数学教学的内在本质,尝试用最朴素的形式构建儿童的课堂学习,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用最有效的手段突出数学学习的价值,这才是创新数学课堂的根本追求,这样的教与学也更有意义。

“大道至简”,其实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简单。因为我们所看到的简单只是最终呈现的结果,但简单的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智慧,蕴含着厚积薄发的力量。所以说,越是简单的就越丰富,越长久,越能逼近事物的本质。由此可见,创新的数学课堂追求“简”的过程并不简单,它需要教师深入浅出,融会贯通;需要教师理性思考,纵横建构;更需要教师细致把握,关注本质。欣喜的是,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已经有很多教师关注到了这一点,把课堂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由此带来了课堂教学一系列可喜的改革和变化:自主研习代替了教师讲授,小组活动代替了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学具操作代替了多媒体课件,汇报交流代替了答案核对……这些变化显示数学课堂已经从对教学形式的过多关注,理性转向对教学本质的重视和追求。这就是一种教学智慧,课堂也因此呈现一种创新的力量。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在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生认知起点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研组设计了“课前研习单”(如下图),并采用课前研习、课上交流、小组研究、全班汇报的简约形式展开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研习单的设计源于以往的教学实践。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几乎所有老师上本节课都会有同样的感受:知识点琐碎、零散,难以统整;课件、学具、教具,样样俱全,师生忙得不亦乐乎,教学效果反而难以保障。对学生进行学情调研后却发现,对于时间的认识,学生拥有大量的生活经验,认知起点通常高于教材所预测的水平。基于此,研习单的设计就顺理成章了,其设计思路是顺应学生的生活经验,统整教材的零散知识点,用探索性的操作帮助学生建构时间单位的知识脉络。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研习单切不能随意提几个问题了事,教师需准确把握学情,深入思考,仔细推敲。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设计精当的研习单,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以研习单的问题1为例:“仔细观察钟面,说说钟面上有什么?”这个问题涵盖了教科书例题1中的三个小问:“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多少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将小问题统整为大问题,旨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方式独立展开探索。问题1的第二个要求是在一个空白的钟面内标出一个整点的时刻,有一定的开放性。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依据已有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应该能凭借观察钟面标出整点时刻,即使有困难,也可以在课堂小组交流中修正错误,获得正确认识。研习单上第2小题“1时=( )分,你是怎么想的”更是一个极为开放的问题,学生的认知起点不同,答案也就各不相同。开放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考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不同的声音、真实想法的碰撞让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家长辅助、小组研究、大组交流、教师点拨等学习过程获得充分的认知,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发挥,时间的概念也在操作、交流、辨析中逐步建立。这不正是创新课堂的真实写照吗?

二、大智若愚:善于“导”而引于“深”

“大智若愚”这个词语也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字面释义,是说真正才智出众的人懂得韬光养晦,不会故意显山露水。其实,老子当初说这句话,是想阐明自己“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言下之意是说真正的大智慧在于掌握、顺应事物的本质规律,使自己的目的得到自然而然地实现。在创新的数学课堂中,就需要教师有这样的教学智慧,准确把握学生建构知识、认识事物的规律,运用丰富的教学机智,促进并引导学生走向数学的思维方向,激发并鼓励学生尽力去探求知识背后深刻而丰富的数学内涵。

所以说,真正的教学智慧,绝非仅在课堂上显露精湛的教学技艺,或展示高超的现代教育技术,而应该更多地表现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关注和引导上。善于“导”,就是要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通过学、做、思让儿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价值,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事物,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引于“深”,是指教师要利用自身丰厚的数学素养,把浅显的数学知识前后联系,上下贯通,寻求知识的内在逻辑、蕴含的思想方法,引领儿童从简单现象展开深入分析,培养儿童严谨、逻辑、抽象的思维方式,把数学课上得扎实、深厚、富有思考,为儿童自主的探索和创新提供可能。

在下面这则《认识小数》的案例中,教师精心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建构小数概念,并着力于小数与十制进分数的内在联系。创新的教学设计为儿童的数学探索和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充分体现了教师善于“导”和引于“深”的教学高度。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数学课堂教学并非要彻底抛弃预设,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必要的教学形式仍然不失为良好的教学辅助。

1.创意引入——利用彩带认识表示长度的小数

(1)出示一个美丽的蝴蝶结。

师:制作这个蝴蝶结需要多长的彩带呢?(贴出米尺,并拉直彩带)瞧,有1米长吗?

生:不够1米,是7分米。

师:如果用米做单位,7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小组讨论)7分米可以写成■米,或0.7米。

2.深入探究——再用彩带认识表示价格的小数

师:红色彩带的价格是0.6元,0.6元是多少钱?如果给你一张正方形纸表示1元,你准备怎样表示出0.6元?想一想,画一画。

生操作,并展示不同的画法:

师(追问):都表示了0.6元,但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或相同之处呢?

生:平均分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6份就是0.6元。

3.延伸追问——借助彩带认识表示几元几角的小数

师:有一根紫色彩带,价格2.2元。如果还是把一张正方形纸看作1元,要表示2.2元,你准备怎么办?

生:我准备用两张正方形纸表示整的2元,再用第三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2份表示0.2元,合起来就是2.2元。

师(追问):“2.2元”里面的两个2表示的含义一样吗?结合图来说一说。

生:不一样!小数点左边的“2”表示2个“1”,就是图上的两整张纸;右边的“2”表示0.2,也就是图上的第三张纸,它不够1元,是1元的■,也就是0.2元。

4.思维开放——围绕彩带拓展对小数的认识

师:还有一根漂亮的黄色彩带,它的价格如果用刚才的方法表示,需要用到五张整的正方形纸和一张10等分的正方形纸。猜一猜,它的价格可能是多少元呢?

生(纷纷猜想可能的价格):5.1元、5.2元……

师(微笑,不置可否):究竟价格是多少元?让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最后一张纸10等份中的9份被涂上颜色)

生(齐声):5.9元!

师(追问):如果这根彩带的价格再贵这么一丁点儿,又会是多少元呢?(课件演示:10等分的正方形纸涂满最后1份,并渐渐隐去10等分格,最后变成一张完整的正方形纸。)

生:涂满最后一格就是又加了0.1元,0.9元再添上0.1,就又有一个整的1元,和前面5元合起来一共就是6元。

……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既要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例如,感悟同样一个量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用小数表示,并建立这三种表示形式之间的联系。其中,沟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儿童对于小数最直接的感性经验来自于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价格,因此,教师围绕“彩带的价钱”设计了有层次的学习活动:(1)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0.6元;(2)用三张正方形纸表示出2.2元;(3)用五张正方形纸和一张10等分的正方形纸能表示多少元?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始终与表示价钱的直观模型紧密联系,知道一张正方形纸可以表示1元,即1个整的单位,而几角不满1元,就必须把一张正方形纸10等分后进行表示。案例中教师的三次追问引发了思考,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一位小数就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征形式,并暗含了小数相邻数位满十进一的“十进”关系,为日后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埋下伏笔。纵横贯通,启发蕴伏,创新的课堂从精神源头指引着儿童探索的方向,将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数学知识的内在沟通,充分体现了善于“导”和引于“深”的教学智慧。

三、有容乃大:思于“问”而启于“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的智慧更表现在课堂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上。创新的数学课堂拥有宽容的氛围:包容学生的“异想天开”,倾听学生的“奇谈怪论”,引发各种思想的交锋、碰撞;创新的数学课堂拥有思想的自由:只有在不断追问、不断思考的课堂中,个体才有可能形成创新的个性品质,发展创新思维,并释放出自身的创造潜能。

篇2

“智慧课堂”是相对传统的“知识课堂”提出的。“智慧课堂”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智慧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以引导学生的高度参与以及主动性的充分发挥,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学习形式,是旨在培养多样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智慧课堂”强调知识和能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并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并深入探究的同时,还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终身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是师生成长学习的共同体。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解析

(一)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过程。儿童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的。

(二)教学目标:

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心理品质和价值观为保障,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三)操作程序:

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从创设学习问题情境开始,到学习目标和学习问题的确定,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再到正确的结论,最后深化学习而产生新的学习问题,完成一个问题学习的循环。

(四)实现条件

1.善于创设情境与问题。情境的“情”是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境的“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知识只有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智慧课堂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学互动。教学是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更多的是正确引导学生和激励学生思考。因此,课堂上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

3.教服务学。教必须以学为基础,服从、服务于学。正是这种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和培养,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4.让课堂充满疑问和争辩。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和悬念,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重在揭示隐含在其中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去,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5.重视元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元认知能力是个体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个体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对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非智力因素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受、加工、处理等任务,但直接制约认知过程,表现为对认识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

6.关注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展情况、存在问题,起到强化、督促、纠正的作用。这种即时反馈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对于还存在的问题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可使课堂教学成为具有自我反馈纠正功能的系统。

篇3

关键词:“学龙智慧课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82-02

一、前言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科学学习理应紧紧围绕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需要全面抓住课堂教学的各个角度,通过分析教学问题,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科学课堂学习的质量。“学龙智慧课堂”是我国现阶段电子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优化电子产品,该产品能够通过电子书包的形式来实现平台与客户端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主要由学生客户端、教师机以及无线局域网三部分组成,是我国数字课堂优化教学管理与云服务端教学形式创新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学龙智慧课堂”提高科学课堂效率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究,以此为我国今后的科学教学创新提供合理化参考。

二、充分运用提问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阶段,在我国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工作者主要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性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应完善。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充分解决我国当下的科学教学质量问题。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时期的社会环境给我国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科学课堂教学逐渐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有效性,逐渐成为教学工作者及相关教育部门在实践环节需要关注和探究的重点内容。在科学课堂教学当中,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更是教学工作者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的关键性教学内容。教学工作者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能够向学生直接指出学习当中的重点,以此起到深化教学的作用,极大地开拓学生的学习范围,促使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创造性思维。

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学课堂的整体质量与教学效率,教学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问用词的准确性与词语的实际含义。要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词语当中所包含的内容,并且使学生在思考与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将问题内容与课程知识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实现优化与创新,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科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为了有效提高科学课堂的提问效果,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借助“学龙智慧课堂”。例如,教学工作者在对“地球的运动”一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就课程内容当中的重点环节进行提问,将“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以及“四季的原理”作为课堂提问的重点。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并且具有启发性,教学工作者可以就地球自转的原因进行深刻讲解,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将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课程提问内容划分为难、适度、简单等几个层次,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提问,结合地球自转具体内容的讲解,促使班级学生能够通过思考与创新性探究,快速掌握地球四季的转换规律,逐步逐层地帮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步。

三、积极完善小组形式的网络学习模式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整体学习积极性。在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思维误区,以学生为集体的导向思维能够充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相互探讨过程中对课程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可知,学生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完全集中学习注意力,极易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学生对于科学知识普遍存在较大的兴趣,但是在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部分偏差与误解,这就给学生的科学知识了解与掌握造成的极大影响。因此,该环节已经成为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学龙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国现阶段电子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以电子书包的形式来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客户端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将“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当代教育创新性发展的新形势。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者理应充分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并且在授课过程中秉承小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以此帮助班级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在“生物的多样性”课程教学当中,教学工作者要充分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以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地为学生们直观展现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就植物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开展课堂探究。学生借助“学龙智慧课堂”系统,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植物的结构特征与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安排班级学生以5人为一个小组,围绕植物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进行讨论,通过“学龙智慧课堂”教学客户端,在其中为学生分享本堂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视频,使不同学生小组在观看后分别对视频内容进行阐述,最后再由教学工作者对不同学生小组的观点与意见进行评价与指导。通过这种优质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引导下,紧紧围绕课程知识点进行思考和研究,在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本节课程教学的相关知识内容。

四、优化网上备课与授课的形式

运用教学软件来进行备课的实践性工作,是我国当下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内容。教学工作者通过网络形式备课,能够借助互联网更加全面的对课程知识进行索引,充分结合课程知识建立完善化的课程标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教学课件以及多媒体客户端,对本堂课程所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与重点知识体系进行预习,以此提高自身参与课堂学习的整体效果。教学工作者借助网络手段开展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软件的应用优势,针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生动、直观的视频引导与讲解,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理与收集,充分提升网络教学的效率与科学性。

现阶段,我国科学教学逐渐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有效提高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逐渐成为家长和教学工作者所重点关注的内容。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来开展网络教学,是我国当下创新性教学的发展新形势。通过运用“学龙智慧课堂”教学软件,教学工作者可以在网上进行备课,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时只需要登录网络平台即可,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学生更好地实现远程、高效化、共享化的学习模式。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点,“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能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课件与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针对自身的不足与问题进行补充,教学工作者还可以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

例如,在“校园生物分布图”一文的课程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充分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应用优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客户端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网络教学与评价。本堂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动物与植物来展开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植物的标本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只能简单地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展示。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当中往往难以认识到生物的全面性,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对课程知识内容有所疑惑,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严重降低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在“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在网络备课的过程中,可以事先录制关于植物标本与多种动物的微视频,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就将这些微视频上传到学生的共享网络当中,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加以讨论,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然后,在授课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通过网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对这些不同的动植物知识内容进行搜索,结合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进行讲解,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使班级内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疑问进行表述,然后由学生与教学工作者共同进行评价,以此充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五、充分利用网络软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

在我国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学信息反馈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掌握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已经成为教学工作者在实践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问答及教学测评,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理应充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以网络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与整体质量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例如,在“能量”单元的课程教学环节,教学工作者可以根据本单位当中“电磁铁”“电能”及“能量”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当中创设有趣味性的电磁铁游戏活动。根据课程知识案例与重点知识要素积极开展网络性质的游戏活动研究,促使班级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软件参与到电磁铁的游戏活动当中,以此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参与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客户端对问题内容进行搜索与验证,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提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与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相比,“学龙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及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性探究,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增强学生的思想内涵。

六、结束语

通过对“学龙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可知,基于“学龙智慧课堂”的科学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我国教育机构在今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理应加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与研究。教学工作者在实践授课过程中,应该借助网络教学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现代化技术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陶建鑫.浅析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四种学习习惯――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5(09).

[2]高霞,吕佩桢.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尝试和思考[J].淄博师专学报,2008(09).

[3]姚文峰.多元智能理论对科学课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10).

[4]王萍.科学课教学的不良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09).

篇4

【关键词】智慧课堂 教学模式 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105-02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新型的教与学方式。笔者基于HappyClass智慧课堂软件系统,探索以电子书包为基础的智慧课堂,研究课前预习、课中互动教学和课后巩固复习的实施,实现翻转的课堂和学习者随时随地碎片化的学习。

HappyClass智慧课堂系统是运行在智慧课堂云终端上的一套软件系统,由电子书包、智慧课堂软件、智慧教学平台、微课大师软件、移动式充电柜和感知与控制模块等共同构成。依托智慧课堂提供的数字化的学习空间,课堂上师生使用移动平板电脑(Pad)就能开展各种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一 智慧课堂教与学的实施

1.课前多媒体微课程电子教材预习

课前,学生可以通过HappyClass智慧教学平台查看各学科的电子教学资源,观看教师制作的导学微课视频,并完成教师推送的预习任务,同时记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必修三Unit 2 Healthy Eating的中心话题是健康饮食,在阅读电子课文之前,学生先完成智慧教学平台上教师推送的一份学习任务,包括对东西方的食物进行分类,并投票选出自己所喜爱的食物。学生可不定时地查看投票结果。学生还可打开教师推送的健康食物金字塔(Healthy food triangle)图表,初步了解健康饮食的知识。接着,学生点击智慧教学平台上的电子课本,根据自身的英语基础,采用适合自己的阅读速度、阅读次数等。然后,学生点击智慧教学平台上的微课,观看教师使用微课大师录制的两个短视频,第一个视频介绍课文背景知识,第二个视频是关于课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自主观看、反复观看,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从而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最后,学生查看智慧教学平台上教师推送的学案,完成相关的练习,提交之后即时可以看到反馈的结果,教师可通过导学监控,全面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课中互动教学

上课时,教师打开HappyClass智慧课堂平台系统的上课软件及PPT,要求学生连接平板电脑的网络后,开展多媒体互动教学。

必修三Unit 2 Healthy Eating,教师先用10分钟左右时间就学生课前预习普遍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个时间段,学生的电子书包(iBook)处于锁定状态。到课堂互动时间,教师才允许学生自由操作自己的iBook功能。课文中提到的烹饪种类很多,掌握其英文表达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教师通过点击“教师提问”实时地把问题发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学生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作答,把答案上传。教师根据教学屏幕上汇总的全班学生的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在白板上直接进行打圈画线批注等,并引导学生判断哪些是健康方式。

然后,学生进入智慧课堂平台系统的“分组互动”,讨论某一观点,各组学生首先选择支持的观点,然后将支持的理由通过输入、iBook手写和拍照等方式上传。学生可将讨论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辅助自己学习。由于Reading部分课文的故事尚未结束,教师可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学生两人一组交流讨论,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下一小段话。打字快的学生可以直接在平板电脑上写,然后上传;打字慢的学生先写在纸上,然后通过拍照上传。教师在不影响学生写作的情况下,使用“学生示范”功能,将学生iBook电子书包的屏幕传到投影上,实时查看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情况。一节课结束后,HappyClass智慧课堂系统软件可呈现“课堂教学质量报告”,自动生成本节课教师所提的问题和学生回答的详情报告。

3.课后微课程作业辅导及成果展示

课后学生主要完成教师布置的网络作业,完成后直接核对答案,对于错误之处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选择性观看及反复观看教师提前录制好的作业辅导的微课程。课后,学生还可参加在线考试,并通过智慧课堂平台系统的“错题集”,查看自己作业和测试中的错题,以及查看自己的课题错题报告,了解自己的学习历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的元认知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测试可按人批阅或按题批阅,可查看“常见错误报告”罗列出的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错误的题目和错误的原因。

必修三Unit 2 Healthy Eating,学生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家庭晚餐健康食谱”的微电子书。通过电子书包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将收集到的食谱在小组内汇总分类,交流讨论,制作出一份健康的家庭晚餐食谱,并填写在微电子书的图表里。微电子书还配上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以及英文配音。在制作一本简单有趣的微电子书的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知识创新。

二 智慧课堂对英语教学的核心价值

1.学科认知工具,加强深度学习

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是一种强大的认知工具,无论是课前导学微课还是课后微课程作业辅导,都有利于学习者认知技能的发展和习得;智慧课堂的作业和测试的“课题错题报告”有助于学习者反思学习过程,训练自身的计划、修正和调整等元认知策略。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习者被动接受信息的桎梏,激发了学习者主动认知、积极加工信息和全面建构知识的热情。智慧课堂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了学习者的思维向深度发展,改变了学习者单纯作为接受者的角色,使之向创造者转化。上文提到的制作一份“家庭晚餐健康食谱”的微电子书,就是典型的英语学习者深度思考并发挥创造性的学习成果。

2.多样化学习载体,支持个性化学习

智慧课堂多样化的学习素材、学习载体,扩大了信息传递的渠道,为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开启了多元智能学习之门。智慧课堂的指导理念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课前、课后的微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决定什么时间看视频、什么地方暂停、什么视频内容倒回去反复看,而相关的练习和在线测试又能帮助学生智能检测所缺的知识点并及时补救。教师也能随时随处掌握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情况、练习和测试的答题情况。例如,教师可查看“常见错误报告”罗列出的学生在练习和测试过程中错误的题目和错误的原因,以及细读“课堂教学质量报告”,勾勒出学生学习的知识地图,制作有针对性的且能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导学视频和微课程作业辅导等。智慧课堂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个性特征,准确掌握学生的英语知识结构和技能提升之处。

3.互动教学,实现社会化学习

智慧课堂借助移动通信网络,共享的文件、数据和信息,极易实现跨时空、跨区域的交流。智慧课堂的电子书包,随时随处连接信息生态,既支持小群体的讨论与交流,也支持跨区域的讨论与交流,创建了一种信息化时代创新性的学习空间。必修三Unit 2 Healthy Eating,课中的互动教学就充分运用了智慧教学平台系统上教师提问、学生示范、分组互动、屏幕广播、课堂练习等功能,协助学生在互助教学中建立有意义的社会知识建构,而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学习,更加凸显社会性学习的特点,智慧课堂将辅助个体的学习转化为支持合作学习的交流协作。在这个学习社区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校与家长之间等存在着多种形态的互动关系。例如,通过智慧课堂教学软件的“家校互动”,学生可以查看学校推送的通知。

三 结束语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带来的是一场全新的教学改革,但是智慧课堂还存在一些不足:信息泛滥、交流互动浅层性、过多的学习材料和任务压榨了学生的业余时间、教师备课刻意追求微课的完美而忽视“教为指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过分依赖数字技术等。这些问题都将是我们在智慧课堂摸索中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但是,智慧课堂带给我们最大的价值观就是“变革”,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必将推动智慧课堂、智慧教师和智慧校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23-1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概括

“智慧课堂”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是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一个过程。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获取知识;教师善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目光、巧妙的疏导,以便与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智慧课堂”在追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包含看重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差异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要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

二、“智慧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学生的主动探究使得部分问题在课前自主预习中已能独立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在课堂上提交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解决,交流学习成果。如果组内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将问题示于组外进行组际合作交流,如果仍不能解决,则提交教师,由教师集中讲解答疑。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发现问题,了解学情。这样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2.从线性传递到交往互动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和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它主要是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动态开放的课堂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交流、协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激发,思维得到及时疏通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将教学活动推向深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的热情,从而使每个合作成员都能在已有基础上,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并在“同帮互助”的交往互动学习方式中实现整体提升。

3.从统一培养到独特一个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顺应泰州三中“适合与超越”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与特殊性、差异性、个别性相匹配的“智慧课堂”教学体系,让所有学生明了“你的才是最好的”的成长理念。“智慧课堂”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融入“因人施教”的理念,“主动建构、自适共享”的“智慧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学习计划,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学情诊断,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参与机会,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表达平台,给每一个学生一份成长记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独特的那一个”。

三、推动“智慧课堂”教学走向常态化的几点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借助行政力量对课堂教学转型起助推作用。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大环境下,置身其中的教师,锐意改革创新未必日子好过,而因循守旧满堂灌逼着学生进入书山题海抓出分数反而名利双收。因此,要想让已经熟悉传统教学流程甚至于已经初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去接受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确有一定难度,这就要借助行政力量的推动。泰州三中的做法是首先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带头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上课,然后逐步推广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接下来在全体教师中推行。同时,教务处在安排示范课、青优课等活动时明确要求所有授课者必须按“智慧课堂”教学流程上课。另外,积极组织教学开放日,让“智慧课堂”教学走向常态。

2.重视校本培训,厘清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认识。

要保证学生智慧地学,首先要解决教师能智慧地教,因此,加强校本培训,厘清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认识尤为关键。首先,“智慧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的四大环节是“智慧课堂”的重要构成元素而非一节课的必备元素。任课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作合理取舍,可以依照这四个步骤组织教学,可以调整四个步骤的顺序,也可以增加或减少其中一个或多个环节。总之,智慧的课堂本身应该是一个灵动的课堂,上课教师要依据课堂生成的情况对教学流程作合理调配。其次,不同的课型要区别对待,不能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固化。第三,互动对话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生生之际的交流对话。不能忽视学生内心情感的独特体验,如果他沉浸在一些打动他的情景设置,引起他共鸣的精美文本中,也可视作他与教材、与生活的对话。第四,总结巩固一定要避免拔的习惯思维,学生能走到哪里,更多的时候要受他自身的认知态度、认识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一些,更多着眼于学生将来的终身发展,他自己的顿悟带来的效益远强过别人的说教。教师之“魅”在于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智慧的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篇6

【关键词】诗意 创新 语文教学 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54-02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课程标准、新理念的推进,不断发展的教育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变化与发展的语文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语文教师面临和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 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杂家”又是“专家”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潇洒走一回”,就应该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努力追寻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课堂教学氛围。我们应该经常问自己,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站住脚靠什么?要靠由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发的内动力,不断超越自己。为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努力开凿“一眼泉”。只有不断学习,自主地探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地学习和钻研。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教师要用自己思想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科学、人生、未来。教师只有认真阅读了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后,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师理应成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书籍应成为其终身的伴侣。教师既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又是一位熟读本专业书籍的“专家”。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

二 要有真挚的情感,对教育事业,对教育对象要充满爱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法宝。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平淡无味的教学,是游离文本的教学。“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在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依然是情!多年的课改实践使我认识到,教育的全部技巧就是“爱”——对教学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只有当教师具有博大深厚的爱心,课堂上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见解和差异,才能真心宽容学生的偏激、缺点和错误,才能真正欣赏学生的优点、缺点和个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倾心教育事业,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趣味的情境,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一个对教育工作没有满腔热情的教师怎么能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怎么能创设灵动、情趣、智慧、诗意、和谐、活跃、思考的教学氛围呢?

三 教师要把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精彩的教学设计运用于课堂教学,追寻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境界

语文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平等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作者的对话;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把教学当做“艺术”,就不会把教学当做“技术”,仅仅局限于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过渡衔接、如何结束课文、如何运用电教媒体上。作为“教”和“学”的组织者的教师,应努力使课堂教学气氛始终处于能让学生充分发动其思维能力的最佳状态,做到活而不闹、松而不散、静而不死。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和幸福的。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建自由宽松的氛围,创设科学的、充满思维的、活泼高效的课堂。当今的课堂教学,应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状态。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让课堂成为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场所。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充分的、可以自由翱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所作为,从而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上课时尽量减少对学生不必要的约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逐步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大胆思考、敢于猜测的学习习惯。提倡并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采用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安排的习题要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和发展求异思维,启迪并保护学生的灵性,支持对已有认识的怀疑,从而推动他们去纠正偏见和误识,去探索未知,寻求真理。

2.在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上寻求课堂创新

教育创新的原点在课堂。追寻情趣、智慧、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境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要不断地针对教学目标努力寻求课堂创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进行合理、巧妙和艺术化的设计,使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最优化、教学手段高效化。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科学的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我们要改变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冲破传统教学结构的模式化,变革教学过程的程式化,严格防止单纯追求形式而偏离教学目标的花架子。始终保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学法的引导,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武装学生,达到培养学生爱学、会学、创造性地学的目的。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力求对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都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获得成功之喜悦。运用高效益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以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方法的最优化,运用多媒体的特殊优势,调动学生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总之,课堂创新要求教师转换主角地位,把教师的“演员”角色转换为“导演”,把学生的“听众”角色转换为“演员”。

3.课外课内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写诗讲究“功夫在诗外”,创设诗意的课堂氛围,同样也要重视语文课外活动。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推荐课外读物,安排阶段性阅读,指导记读书笔记,组织阅读交流活动、主持人活动、辩论会,创办校园文学刊物等。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激发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对教师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加强感情投资,保护学生自尊心,激发学生进取的火花。良好的师生关系,友爱的班级集体,将有助于更好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和学生做知心朋友,不仅应成为学生的“良师”,也应做学生的“益友”。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趣、智慧、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迭起、写写练练,学生眼睛炯炯有神、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如沐春风,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如醉如痴,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之中……这也许是大师才能达到的境界,但也是每位优秀语文教师魂牵梦萦、苦苦追寻的境界,让我们去努力实现吧!

参考文献

[1]〔南朝梁〕刘勰.周振甫译.《文心雕龙》译注——周振甫译注别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篇7

一、 研究英语学科课堂教学策略的意义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没有理想的环境,他们对英语的认识基本只限于狭小的课堂,所以英语课堂45分钟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推动实施素质教育。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研究学习的分类时指出,学习是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由于课堂教学的历史先进性,在它产生之初以及现在对教育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然而,课堂教学在其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先天性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以说,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是语言教学的核心工作。

二、 目前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英语教学课堂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第一,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只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策略而缺乏对学生的考虑。有些教师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但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策略,只是照搬照抄,结果还是解决不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第二,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还存在盲目性,缺乏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三,有的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缺乏条理性,没有在头脑中建立有效的、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型。

三、 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潜力挖掘的主要策略

基于以上英Z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比较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营造以人为本的轻松课堂环境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讲过:“一切合乎人性的,自由的,独到的事物都以这种主动性为出发点。主动性能帮助人将来成为自己的主人和指导者。”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不但是认识过程,也是心理变化过程,并且认识的效果取决于心理变化。如果学生在英语课上有胆怯、拘束、焦虑等心理障碍,这势必会束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分析学生心理动态,透过他们的言行表情,引导他们的情感往有利于认识活动的方向发展。因此,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尤为重要。那么,怎样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条途径:

(1)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实行交叉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将英语教师的人力资源重组,使教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均匀地投资到学生的身上,实现教师合作的分项教学模式之路。交叉的主体是教师,交叉后所覆盖的对象是学生,交叉的标准是英语学科的各种课型。借一线教师身份,引领教师参与,在基层学校进行实施,可以实现一定的操作意义。

(2)要多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富有感染力,最有普通意义的传递艺术。”英语教师,作为语言的传播者和传授者,其职责之一就是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向学生展现英语语言的机智风趣及其中所蕴涵的文化,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训练思维的形象性、批判性、发散性,并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3)采用合作型课堂教学结构,如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同桌对话等。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互惠教学是促进高水平阅读、提高语言技能和写作能力的最佳方法,这个方法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创设一种真实的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其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的关键所在。这里强调的是交际的真实性,而非模拟性。凡是真实度高的活动就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学习动机,从而使其主动积极地运用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高。有些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课程通常让学生进行对话、对文学作品以至整个世界做出反应,一次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听、说、读、写的机会。讲故事、戏剧、讨论以及写作都被视为学生理解自己生活的手段。以学生成长为取向的老师创设“开放教室”,为学生提供合作与选择的机会。一般来说,在“开放教室”中会出现多种活动形式。一些学生会阅读自选材料,另外一些学生可能会在写作角(writing corner)表述他们对某幅图的感受,也有一些学生会听诗歌朗诵的的录音③……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好的方法。

篇8

关键词:等待;高效;思考;体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41-1

一、提问后等待,促学生思考

教师只有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往往在提出问题后,就紧接着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一连串的问题,往往还没等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教师只是用很多解释和引导,让学生理解,教师并没有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热闹的课堂安静下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问题。

定心能够生成智慧,安静能够容纳百川。教师要让学生拥有静心思考的习惯。所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就急于求成地让学生回答问题,那么思考的时间就非常少,也就缺少独立发现和表达观点的空间,就会形成思考的惰性,就会懒惰而影响判断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在教师的等待中培养学习习惯,锻炼数学思维,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二、犯错后等待,让学生体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犯错,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正确走向完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一定要静心对待,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不能挖苦学生。教师要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有充足的耐心让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和过程,倾听学生的叙述,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不断追问学生,让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不要帮学生修改错误,而是更正学生的错误,不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和探究体验的状况下,教师要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内在的机理告诉学生,让学生形成模糊的、透彻的、淡忘的知识。通过让学生停顿,让学生等待,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实践去感悟更加深刻的道理,让学生深刻领会。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在学生已经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后,教师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任意的三条线段,你一定能搭出一个三角形吗?”全班同学用同一种声音响亮地回答:“能”。“真的一定能吗?”老师的一个反问,学生好象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连忙说:“不能”。老师随即补充道:“以后你们会学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之和总是大于第三条边的。如果是小于第三条边,就不能拼成三角形了。”学生茫然,只能无奈地接受。

为了让学生能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小棒,让学生选择任意的组合来搭建三角形。学生就会更加有兴趣,更加喜悦地拼搭。由此,学生就能够发现问题,善于怀疑,积极探究,学生也会发现数学学习的内在和本质规律,然后去否定和原来的错误。这样,学生所收获的知识和能力比教师原来所预想的要有价值的多,要好得多。学生也会领悟得更加深刻,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更加高效。

三、合作前等待,让学生说得透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数学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带给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到课堂中来。数学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形成小组讨论,并形成讨论的结果。教师要追求合作有效的数学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教师要学会冷静地等待,让学生形成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会学得更加透彻,说得更加明晰,听得更加通透,这样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才会发挥真正的效果。

数学教师呈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流程清楚,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的数学学习模式,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思考,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发挥群体的智慧,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给学生独立思考和静静沉思的空间,学生的思考就能从表象走向深刻,从肤浅走向深沉,从讨论中学会思考,学会辨证。如果数学课堂上学生只是倾听者和附和者,学习时间长了学生会习惯坐享其成,会人云亦云,会走向懒惰和依赖。学生学习不能停留在原来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而要学会构建新的知识,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来构建心理素质,形成物质准备,奠定思维模式,形成独特见解。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学会等待,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沉思,让学生有话可说,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在这样的等待过后,才会有针锋相对,才会有正面交锋,才会有柳暗花明,才会有豁然开朗。

四、反馈中等待,让学生智慧迸发

篇9

教学智慧决策(The wisdom of teaching deci-sion-making)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教与学的信息结构,通过对教学实践的预测、分析和反思,确定有效教学方案、高效地对教学情境而生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对于地理教师而言,教学智慧决策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灵活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的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方法、原则和策略等所作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判断、预测和选择。

一、教学智慧决策与地理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决策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通常被认为是决策的执行者,而非决策者。这就导致了教师自身决策意识的淡薄和僵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墨守成规或者凭主观臆测随意决策,缺乏稳定性,忽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导致教学失真、固化。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以及课堂生命活力的焕发,就应该开展教师教学决策研究,唤醒教师的决策意识,使教师成为智慧的教学决策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教师与学生对课堂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从而促使教学内容不断发生变革和创新,促使课堂的发展、师生的交往互动与生命质量的提升。

1,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育教学研究无法抛却的主题。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能力。课堂教学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传递与接受过程,而应该是知识的传播与生成活动。有效的知识传播与生成主要决定于教师教学组织、决策质量的发挥。

首先,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智慧的教学决策。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发展变化。教师为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就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做出敏锐判断和决策。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分析教学材料和教育对象,分析如何使教学效果更好,如何使学生参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持续性。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的预测、分析和反思,确定有效教学方案、高效的教学情境,进行智慧决策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重要前提。

其次,推动教学过程实施需要智慧的教学决策。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来自于书本,更多的是来自人于人的相互交流与各种各样实践活动之中,因此教学活动是一种交互性的师生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和行为障碍,科学、有效地丰富与调整教材内容,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激发、激励、维持和更新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仅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还可以有效推动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同时,教师敏锐、高效的观察和处理课堂上的问题,有利于下一次智慧决策的实施和持续。

2,利于师生共同发展

教师教学决策是教师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思维与认知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备的核心要素。提高教师教学决策意识与能力可以有助于教师进行有目的系统的反思活动,进而在获得专业技能发展的同时,重新唤起意义意识,构建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走向智慧的、自主的教师生命发展道路。同时,赋予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教师教学观有助于构建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通教学决策能力的提高,教师重新审视教学过程、改进自己的教学观,丰富自己教育教学理论。这将会促使教师预测、控制复杂的因素,积极利用、开发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教事例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建构,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充盈情感体验,获得全面均衡发展,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交往、对话、建构、创造、体验的富有生命力的生存生活过程,课堂应然焕发出生动的活力。

二、教学智慧决策有效性的基础

教师教学决策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或法则,但智慧的教学决策过程是存在着共同点的。教师信念、教师知识和实践知识是教师教学的智慧决策形成最可靠的基础。

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关于教学在主观上的信念。另一种与其掌握的知识有关。教师在个人信念、思想和对各种现象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课程研究学者舒尔曼认为教师知识包括七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对学习者及其特征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教育的结果、目的和价值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地扩充、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化、用生命去体会。智慧的教学决策的形成,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包括教育理论、教学实践、以及对同事的教学经验进行批判性分析后的经验总结。对于地理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知识的学习者,更重要的是教学知识与教育智慧的应用者。对于教学知识与教育智慧的应用,掌握相应的教师知识只是第一步而已,最为重要的是后面的两步:将知识与自己的教学经验融为一体,并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育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帮助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对后面两步来说,前者代表着教师自我的学习能力,后者代表着教师的实践能力。

篇10

一、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力。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由于以往的知识经验、习惯、情感以及流行的观念与见解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认识与活动,人们通常获取的信息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之内,只重视常规性问题,忽视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能否发现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有关的信息,完全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一问题时,我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农村参观,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发现问题。具体的做法是:①做好参观前的知识准备。教师在课上讲清“农业问题”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现状、农村问题和党在农村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的途径等。②明确提出参观的目标。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该村的农业投入、抗灾能力、基础设施、生产经营状况、农业收成、农业政策、村办企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等,方法是听介绍、参观、座谈、个别访问等。教师要指明各项活动的观察重点。③教师在实地观察中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④指导学生写总结。通过这次参观,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观察报告的形式写总结。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激发了他们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的热情。

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的看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事实,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道理。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从单一侧面看问题的思维倾向。例如:在讲“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简单地说教效果往往不好,教师可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讨论后,要针对学生关于改革开放中的成绩和问题的意见分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变化,结合报刊的数据,反复论证。经过一系列分析综合,学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其辩证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