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发展阶段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数字化发展阶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数字管道;集成平台;智能管道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31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45- 04
0 引 言
油气储运公司是新疆油田公司油气储输、中转和销售的专业单位,承担着新疆油田公司原油和天然气的储输销售、进口原油和天然气的中转业务,公司现有原油天然气管道98条,里程4 000千米,其中原油管道2 373千米,输油能力2 000万吨;天然气管道1 656千米,配气能力120亿立方米;大型油库4座,储备能力135万方,基本形成环绕准噶尔盆地的原油、天然气骨干输送环网。公司自1958年成立以来具有“管线长,站点多,分布广,工艺复杂”等特点,加之很多设备设施都比较老旧,自动化水平较低,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操作响应时间长,反馈滞后,大多数设备不具备远程控制能力,使公司生产运行调度室很难及时获取所需要的现场信息进行调度指挥,同时对各方面信息掌握差异也影响企业的重大决策。
由于北疆原油种类的多样,天然气用户广域,各大炼厂分散,对上下游相关信息及管网运行所需的信息及时掌控是油品的输送运行安全和合理调配的关键。
1 管道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管道行业的信息化同其他行业一样逐步发展进步的,它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 手工阶段
特点:手工操作为主;很少数字信息;信息存放在独立的计算机系统内;缺乏人机界面;缺乏专业系统。
1.2 数字化初级阶段
特点:计算机普及;专业数据和业务信息的数字化;生产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可视化;初步集成和整合。
1.3 数字化成熟阶段
特点:全面覆盖各业务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生产经营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与计算机系统融合;全面标准化;大量数据集成和业务集成;初步的自动化处理。
1.4 智能化发展阶段
特点:数据、知识、经验与自动控制相融合;利用专家经验辅助管理和决策指挥;业务自动感知、控制和处理;生产监控、预测和自动优化;事件预警与反应;系统自我改进与过程持续优化。
1.5 虚拟化仿真阶段
特点:数据、知识、经验、事件自我适应自我调控自我优化等等。
目前我们处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迈进中。
2 数字管道
架构:管道数字化的关键点在于生产运行、设备设施、销售计量和历史信息数据集成并实现标准化规范运行;各环节间信息互通,已实现自动化处理。框架如图1所示。
发展初期各业务都有独立的数据库并相互关联,数据间通过接口实现数据传输。经过标准化发展到基于数据中心实现数据间共享和转换。
3.1 智能管道应用体系架构
我们构想的智能管道应用体系架构就是给专家和企业决策者提供上级计划指令、全面的自身信息、准确的上下游动态及外部市场需求情况等信息,便于决策者能够准确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战略调整。
全面的自身信息需要达到管网及设备自动监测、预警和控制,企业运行和未运行设备设施现状信息。
协同:企业的管理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到每一个实施方案的都是多部门协同工作的成果。如何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支持多专业部门协同工作,是智能管道必须解决的问题。
3.3 决策系统
收集/提供各方面有用信息,是企业科学决策/指挥依靠。
篇2
9月7日,在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一组数据极为亮眼。
在四川,“十三五”前四年,在全省GDP年均增长7.8%、城镇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2%的情况下,人均碳排放为3.2吨,是全国最低的两个省份之一。
与此同时, “十四五”开局,四川定下“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目标,明确要“把数字牵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聚焦激活新要素、推进新治理、营造新生态,加速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西部领跑、全国领先的数字驱动发展高地。”
若是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能源大省,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实现碳中和碳排放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数字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是实现碳中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重要路径。
这意味着,在“数字化”“低碳化”浪潮下,如何加快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探索出数字空间绿色低碳发展的四川方案,将成为天府四川在“双碳”目标下的“破局”之路。
这趟跋涉中,也正酝酿出前所未有的新机。
这里将汇聚数字经济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将肩负起创构理想城市形态的时代使命,还将承载起每一个个体对于生活和工作、现实和理想的更多想象……
毫无疑问,“双碳”目标下的四川故事,正入佳境。
格局
“十三五”期间
四川碳排放总量快增态势基本扭转
从初春到立秋,四川很“忙”。
四月初,省会成都,首个冠以“数字”之名的产业功能区正式官宣——位于新津区的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其定位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要功能是“成渝数字经济新名片”。
到了初夏,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联合召开覆盖21个市(州)、183个县(区、市)政府的重要会议,聚焦“两高”项目分类处置。随后,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对上半年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红色预警的3个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随后,传统产业主动谋变。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发出全省首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呼吁钒钛钢铁低碳转型。7月27日,四川冶控集团揭牌成立,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短流程绿色炼钢集团。
来到9月,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蓉召开,论坛以“数字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动员聚集各行业各政府部门,各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等社会力量,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助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目标,备受关注。
数月之间,针对“双碳”的目标,四川就涉及到了数字产业集聚、严控“两高”项目发展、助推清洁能源转型等多个领域,再细化下去,新场景新业态、新生态等题中之意更是贯穿于每个日常中。
也正因为这样的快节奏,眼下,四川的碳排放总量快增态势已基本扭转,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
“十三五”期间,四川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4%。全省水电装机达到7892万千瓦,居全国第一,水电外送电量累计6698亿千瓦时,全省森林覆盖率累计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40%。
在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的背后,是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加快。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296家,建设工程节能标准设计阶段执行率达100%,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连续3年超过90%,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占比突破84%,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50%以上,化肥使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
这也印证了一个事实逻辑,从微观主体的“一小步”,汇聚成助推能源转型的“一大步”,再到探索出数字碳中和中的四川“样板”。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时间节点,四川正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从顶层设计入手,以数字技术助推能源转型、引领市民生活减碳合,实现经济效益和降碳减排双提升。
天府四川,新的格局,正在崛起。
破局
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
区域间减碳压力差异明显
何为数字碳中和?
“我理解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在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讲到,题中之意,除了包含让数字产业低碳化、绿色化之外,还有让数字产业为碳达峰、碳中和赋能增绿的思考。
王金南坦言,国家要实现“双碳”目标,势必将目标任务分解和细化到各地,各地方政府将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过程中,各地因能源结构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必然节能减排任务不同,完成时间也将有所不同。
事实上,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这样的困局在四川同样存在。
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在赵乐晨看来,四川下一阶段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思想认识和能力薄弱与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存在巨大差距;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挑战十分巨大;碳达峰、碳中和纵深推进的发展基础和政策行动差距较大。
对此,四川正通过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战略布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具体而言,达峰时间有先后,区域上,成都、广元等已经作出承诺的地区要锚定目标推进达峰,攀枝花、眉山等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加快达峰,多数城市应于2029年及之前达峰;行业上,特别是煤电、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高碳产业要率先达峰,建筑、交通要通过提升能效、优化用能结构实现低碳化。达峰水平有高低,四川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要树立全国和全省一盘棋理念,增强大局、全局意识,设立总量刚性目标,实施差异化增量控制。
而这样的探索,其实已有成果。在成都,以数字经济推动低碳增长、以数字治理助力低碳生活、以数字创新驱动低碳发展、以数字基建支撑低碳转型,“十三五”时期,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累计降低14.2%、21%,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2.6%,森林覆盖率达40.2%、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人均碳排放位居全国十大城市最低,荣获联合国“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解局
着力提升数字碳综合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探索多路径减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变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论坛上,有专家举例道,浙江、上海等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可重点关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甘肃、宁夏等西部省份可在探索新能源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四川、福建等森林覆盖率较高的省份可重点关注生态碳汇。
整体上看,“十四五”期间,四川将以碳中和愿景为引领,围绕2030年前达峰目标,积极探索符合四川战略定位、发展阶段、产业特点、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的低碳转型路径。
对此,论坛上,相关领导透露,下一步,四川将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抓好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运用互联网加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升,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着力推动能源数字化转型,加快普及智能化用人监测和诊断技术,强化能源使使用的精准调控,优化能源生产运输交易和消费环节的资源配置能力。着力推动市场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赋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新场景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例如,科技战线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号召,四川大学联合东方电气集团等单位组建全国省级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布局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三大研发方向。西南石油大学挂牌碳中和研究院,设立天然气绿色开发利用、零碳能源系统、储能技术、二氧化碳高效捕集与绿色转化4个研究中心。
绿色金融创新迈向2.0时代。人行成都分行实施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加大对碳减排企业的融资支持。中航成都碳中和产业基金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四川机场集团、雅砻江水电参与发行全国首批碳中和债券,全国首单区县级碳中和绿色中期票据在成都新都区发行。
此外,四川也是林草碳汇的“沃土”。《四川林草碳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林草碳汇项目规模达3000万亩。支持凉山州乡村振兴、宣汉森林经营、天全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龙泉山城市森林、若尔盖湿地等林草碳汇项目示范,还将探索林农碳汇+互联网“微碳汇”模式,开发乡村林草碳汇产品。
篇3
【关键词】ERP 企业现代化管理 发展方向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商业竞争空前激烈,而ERP(企业资源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对企业资源管理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实际上,企业资源计划本身就是一种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从目前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上来看,未来的商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企业的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及该系统的信息化应用程度。
1 ERP的基本介绍
1.1ERP的重要作用。ERP的中文含义是企业资源计划,在上世纪90年代,由一家美国公司提出,之后迅速被全世界所接受,现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对于这种系统,是指建立在咨询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高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在现阶段,企业资源计划已经成为许多大型企业管理流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也将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甚至是无法取代的角色。
1.2ERP的发展过程。ERP 最早被定义为一种应用软件 。它主要经历了5个发展过程,分别是MIS系统阶段、MRP阶段、MRPⅡ阶段、ERP阶段、电子商务时代的ERP阶段。下面就对这五个阶段进行简要的介绍。
MIS系统阶段,这是软件被提出的初始阶段,拥有的功能也十分有限,主要功能有支持大量数据记录,数据查询,数据修改,数据汇总等工作。
MRP阶段,属于软件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系统增加了对产品构成的管理功能。原理上是借助于计算机水平的发展,实现对客户订单、库存,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通过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优化产品的仓储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产品的库存量。
MRPⅡ阶段,第二阶段的MRP,很容易联想到工厂的生产管理,这是从产品到工厂的一种升级模式。所以增加的功能有对企业生产中心,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并且对计算机的使用达到更高水平。此外,这一阶段也将财务系统纳入其中,可以对商品的生产,产量,销售等做出全程监控。
ERP阶段,已经是一种成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已实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系统。系统增加了财务预测以及资源调配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为企业高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电子商务时代的ERP阶段,这是对ERP阶段的一种升级,是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系统。这一阶段对计算机的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都高度网络化。因此,这是一种更为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系统。
2 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以上介绍,可以看出ERP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处理能力,从最初的数据输入,数据汇总等功能,到后来对于财务的预算等功能,都是数据处理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有一个较好的财务预算对于企业的规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简要的介绍一下,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1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中,财务预算是在规划一个企业未来的投资方向以及资金的投入量,好的财务预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在投资中所承受的风险,是决定企业盈利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做好财务预算,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2.2财务会计流程的重新构建。为了适应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满足系统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财务会计的工作流程也需要重新构建。为了使财务预算可以对企业的资金流动状态和资金动向进行管理,新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几点:一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与其他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二是建立集中的数据管理系统;三是优化数据处理系统,引进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四是精简财务预算过程中的审批程序;五是强化对数据管理系统的控制,加强对财务管理系统的管理;六是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沟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其他部门的配合程度;最后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制度,可以及时的处理反馈信息。
财务预算管理是在企业各个部门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的运算和处理而实现的,而ERP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起到一种决策平台的作用,企业决策者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管控。此外,因为ERP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监控能力,将企业各个部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结合相关数据,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高效、精确地调整,各个部门也可以迅速地做出必要的响应。因此,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为企业规避金融风险。
3 ERP的应用发展趋势
结合现在企业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现在的企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数据的管理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管理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模式。因此,对于ERP而言,未来的发展将更加趋向于数字化和信息化,不断加强其对数据的集成和处理能力,提高其在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和共享的效率,这将使ERP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4 结语
企业资源计划的核心在于企业数据的管理,如果没有数据处理,数据共享等功能作为基础,那么其他功能的实现就无从谈起。企业若想实现现代化,避免被市场淘汰,就必须重视并应用以ERP为代表的各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管理模式不断革新。而ERP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应用系统,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必将成为一个融数字化与信息化为一体,可用度极高的综合应用系统,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备工具。
参考文献:
[1]周启宏,浅谈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实施与运作,[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6-15
篇4
随着工业和信息化的不断融合,工业制造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制造技术开始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这3种技术将重新构筑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引领新一轮制造业变革。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十分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将实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在中国制造业举起智能化发展大旗的同时,究竟在如何补足短板,确定方向,实现有序、健康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卢秉恒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还需要改变,同时需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通过智能技术切实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
自动化不是智能化
CEI:不管是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一些企业的发展层面,都已经把智能制造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你如何看待中国当前智能制造的发展?
卢秉恒:中国是制造大国,当前,制造业已经开始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然而中国现在的智能制造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对于智能制造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有的人把数字化认为是智能制造,有的人认为自动化就是智能制造,这存在一些误读。制造业的自动化、早已有之,智能化是最近的概念。
简单而言,自动化是节约人的体力,智能化是节约人的脑力,智能化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的价值,它是在数字化、自动化的基础上发展的,是更前沿的阶段。以机床为例,第一阶段是电动机和机床结合在一起,形成机床,而不是古代使用马拉进行运转的工具。第二阶段是将计算机和机床结合在一起,变成数控机床,实现程序化控制,这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第三阶段的智能机床,需要传感器,随时感知其工作状况、参数,需要根据工艺知识而设计的智能控制软件,智能控制软件体现了人们对加工工艺过程优化的知识。传感器、数控机床、智能控制三者共同构成智能机床。这亦可看出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区别。当然,智能制造还包括车间级、企业级等制造系统的智能化。
但是,现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包括国家立的一些科研项目把二者都混淆起来,将智能制造的经费也用到了其他的技术方面。作为企业来说,也需要认识到这二者的区别,智能化将比数字化、自动化能带来更大的受益。
还是以机床加工来看,数控机床是编好程序以后,机床按照程序规定的命令执行,如果加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震动、主轴发热等情况,机床自身是无法控制的。而智能机床可以随时监测刀具是否出现磨损、主轴是否有发热、震动等状态的变化会影响到加工的质量,智能机床可以随时干预加工过程,改变运行参数,降低转速、减少进给速度,保护机床或者停止运转等。
CEI:你所说的这类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情况如何?智能制造应该是一种什么概念?
卢秉恒: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开始应用,如德马吉的机床已经可实时监测机床振动。其把机床的振动分为3个档位。当振动在0~3个重力加速度时,说明机床的运行稳定;当震动在3~7,认为是需要密切监视;当震动达到7~10就会立即停止机床运行,认为这可能带来机床故障。当加工状态的温度过高等情况出现时,智能机床还能将故障警示通过手机发送给操作者,一个操作者可以管理数台机床,哪台机床报警了操作员将直接收到信号,甚至操作者在工作的同时能够听音乐也不耽误工作。
智能技术还能监测机床温度升高引起变形的情况,也就是热伸长。热伸长影响加工精度,可能导致加工零件变成废品,而智能技术在自动检测到潜在问题后,能够通过数控机床进行温度补偿,仍然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在智能技术下,机床还可以通过加工程序的设置,实现按照最好的产品质量水平或者最大生产率运行,提供两套程序选择。当需要进行粗加工时,提高加工效率即可,而需要精加工时,则可以选择质量最优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再提升加工效率。
过去,依靠工人编程的数控机床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无法控制,而智能机床就可以实现。
当然智能制造还有更广泛的意义,包括整个生产过程、生产系统智能化,让所有设备按照最优布局分配加工任务,使整体加工效率达到最高。智能制造既体现在智能制造装备上,也体现在整体的生产系统的控制上。
短板在于传感技术
CEI:在中国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发展智能制造,关键点在哪里?
卢秉恒:国家应该有规划、有计划推进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当前,中国在发展智能制造业上存在一个薄弱的环节——传感器行业。这个行业的研发严重不足,智能制造应用的传感器,需要实现不干扰设备的工作状态,体积要小,质量要好,需要足够的灵敏度。中国目前传感器产品主要依靠进口,这导致传感器产品的价值很高,供应不及时。由于传感器不是大批量产品,价格高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最终可能导致企业放弃智能化的发展。
此外,传感器需要的品种很多,企业往往选不到所需的传感器产品,一些传感器无法安装在设备上。现在微纳制造可以制造非常小的传感器,比较符合智能制造需要的传感器。但是这种技术在中国还停留在个别高校的科研阶段,没有形成产业化技术和商品化的产品。
因此,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重视传感器技术的研发、生产和商品化。
CEI:由于智能制造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但事实上有的信息人才并不熟悉制造业,制造业人才不熟悉信息技术。在实现软硬两种技术产品的结合上,你有何建议?
卢秉恒:确实是存在这个问题,这需要实现学科的交叉,从事信息技术的人不熟悉制造业,从事制造业的人不了解信息技术,需要双方面人才、产业的交叉发展。
智能控制的软件研发,基础应该建立在对制造工艺的研究之上。必须对工艺过程非常熟悉,深入研究工艺过程,对不同行业的制造任务、具体制造环节、工艺过程都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实现对制造过程的优化,每个优化方案都需要建立在对工艺的深刻理解上。
CEI:你认为中国发展智能制造,应该形成何种氛围才更利于产业的发展?
篇5
关键字: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趋势
1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不论是在企业还是日常生活中,档案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个人在学习中,可以对学习生活进行记录,并形成档案,在后期巩固知识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从社会会角度来讲,档案又是社会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过程可以为日常生产提供保障,所以建设数字化档案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完善的数字化档案可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档案管理中,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首要任务。
1.1 信息时展需要档案数字化建设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和基本,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得到了不断了普及,而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其使用范围也在不断的进行扩展,在这中大环境中,档案管理工作必然要向信息化建设靠拢,才能不断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并为人们带来更便捷的工作方式。和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相比,数字化档案有着一定的优势,不论是在储存、操作,还是在使用便捷上,更能满足档案管理人员的需求。并且这种管理方式更有利于应用和共享,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档案信息也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被进行浏览和参考。
1.2 社会发展的需求
档案内容可以更好的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进行展现,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数据,同样可以转化为图片并记录在档案中,而在后期需要时,这些数据可以成为重要的参考资料,除此之外,有些数据也属于社会中的信息资源,而这些数据往往具有社会价值。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以后,人们对档案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查阅方式都有了更对的需求。那么,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就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首先,档案数字化,在保存的过程中就更简单,而且也不需要专门的人员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减轻了管理人员工作的复杂性;其次,在对档案进行储存时,档案内容更加准确,即使后期需要完善也更简单;最后不论是查阅方式还是储存,都更简单快捷,所以档案数字化更符合档案管理的发展,也有利于相关人员开展管理工作。
1.3 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趋势
传统档案管理中主要的储存方式是以纸质资料为主,但是由于档案信息量较大,且内容多,所以在储存的过程中就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纸质档案易受潮,容易发霉,所以档案期限较短,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整理;而且由于内容较多,人们在储存时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档案准确性降低;而人们在对其进行阅读时,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找到需要的资料。相反,随着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档案管理优势会被进一步扩大,比如计算机储存空间较大,所以在储存过程中不必担心内容过多而造成储存困难;而且数字化档案可以进行备份,不仅提高了档案的安全性,即使发生丢失的情况,也可以及时的被找回;在查阅过程中,数字化档案更方便分类,所以查阅起来更方便。
2 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2.1 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档案数字化发展的主要地区是北京、天津等,这些成为作为重要的试点地区,其档案数字化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完善体系,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先进性,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城市的档案数字化发展,已经进入发展阶段,其标准化和准确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也只能说明一些发达地区的档案数字化使用已经逐渐达到普及,从整体角度来看,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整体水平并不高,所以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2.2 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让各个行业的资源和信息需求都越来越多,所以档案电子化建设的发展,不仅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更对的是由于人们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其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并且对于一些需要保密的资料,其保密性更强,所以管理工作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对其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选择一些专业的公司,让其代为设计。一方面这些公司的专业能力较强,且管理经验更加丰富。而且中外包的管理形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还节约了员工劳动力。让公司有更对的资金可以用在产品创新上,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会有所降低。随着档案数字化的发展,人们对其也会有更深的了解,使用范围也会不断被扩大,所以,档案数字化建设有着更多的发展前景。
3 总结
综上所述,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生产建设中,档案数字化建设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数字化档案的发展是人们需求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对数字化档案进行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管理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认为档案数字化建设在我国今后发展中有着良好的前景,而且其使用范围会不断的被扩大。
参考文献
[1]王学平. 浅议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J]. 档案学通讯,2011,06:54-57.
篇6
[关键词]气田 生产管理 高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油气生产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血液,如何提高其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油气田开发的成本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我国已经初步进入了油气生产的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生产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大部分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概念也随之兴起,这便为气田的生产管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气田生产管理的数字化已经普及到了各个方面,从而实现气田高效的生产管理。
1气田生产管理现状
1.1气田分布范围较广
目前,气田的一个普遍的特点便是分布范围较为广阔,而且周围的基础设施并没有完善,因此,关于所有信息的处理均处于一种离散状态。而管道集输系统以及气田气井等需要的信息数据量非常大,目前,大多数都还处于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并没有进行集中管理。尽管也会使用应用系统,但是是不同厂家开发的,因而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不同,因此,系统之间很难进行信息交换,而且对采集的一些实时数据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而导致了整个生产管理运行有待于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进行进一步的提高。
1.2单位业务内容增加较快且需要与其它部门进行合作
气田生产单位的业务内容开始逐渐增多,但是由于各个机构的沟通方式较为落后,这便导致了效率相对较低,从而造成了各类事件的决策的时间较长而且效率较低,因此,目前迫切的需要一种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能够与相关的部门进行沟通,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除此之外,各个部门需要其他部门进行合作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而由于办公地点较为分散,这便造成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不便,因此,目前迫切的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从而能够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财力的投入。
1.3气田的生产安全管理
在气田的生产安全管理中,应急抢险方面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尽管现阶段已经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应急抢险预案,初步的提高了工作人员在生产管理当中的安全意识以及抢险意识,提高了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但是现今的抢险方式仍旧停留在传统的电话通知以及广播阶段,并且需要领导进行现场指挥和远程调度,这便使得抢险的环节当中有遗漏的风险。
1.4生产数据的管理与监控
目前,对于气田生产数据的管理与监控以及对生产装置的所有操作均集中在集气站内,每个生产环节当中的关键的数据以及操作数据都掌握在一些少数的值班人员的手中,机关管理部门与生产前线的情况处于隔断状态,生产管理部门假如需要一定的数据只能通过点火或者是前线人员所发的电子表格来进行获取,有时还需要到现场进行记录,这便导致了效率较低,同时对前线人员的工作态度也无法保证,没有完整的监督以及考核制度,这便导致了一些安全隐患的存在。
2实现气田高效管理的措施
2.1管理模式的改进
现代化的生产管理应该适时的顺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全方位的引进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的管理系统能够具备高弹性的而且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调整的组织结构,在数字化的生产管理之下,气田能够成为更加富有弹性的流动组织,而这一组织中的成员也将来自于不同的部门。因此,应该全面实现数字化的生产管理,并且应该对管理职能以及管理机构进行及时的调整。
2.2生产观念的转变
在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气田的数字化建设也已经成为了势不可挡的趋势。气田的数字化的根本目的便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因此,应该讲气田的数字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战略性的高度来,对于思想观念的转变不仅仅应该包括企业领导,还应该包括企业当中的普通员工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从而使得气田数字化的意识得到整体的强化,这些意识不仅仅应该包括危机意识、环境意识,还应该包括管理意识、应用意识以及创新意识。首先应该抓好宣传培训,让信息系统的人员能够熟悉流程内容,从而增强执行能力,其次应该抓好基础资料,应该按照一定的流程要求,落实专人进行资料负责等的管理工作,还应该抓好责任体系建设,应该拥有完整的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责任体系,最后应该抓好检查考核,将每一个控制点都能够落实到岗位工作中去。
2.3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置的建设是全面推进气田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的基本保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投入相当大的技术改革,首先,应该对电子巡井加大一定的力度,应该在井场安装压力以及流量等的数据采集装置,安装远程图像监控设备,从而达到对井场的生产情况全方位的检测与管理的目的。还应该努力的普及并且建设一定量的无人职守站,无人职守站的建立是精简机构并且减少成本投入的有效途径,应该对生产状态的监控机制进行增强和完善,从而提高报警性能,保证生产的安全性以及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建立生产监控指挥中心,并且管理人员在此进行生产的全面管理和监控,对生产现场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努力做到操作人员以及领导们能够在中心就可以进行集中的指挥、管理与协调。最后,应该努力做到加强建设数字化应用平台,建立一个较为综合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而且平台的功能应该涵盖气田单位所有的管理、办公以及业务流程,使其成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办公系统,进而使得气田生产的决策能够更加的准确,使得工作效率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篇7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阶段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4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篇8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思考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一)开发利用为中心
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中,除去财务档案及人事档案涉及查阅权限、安全及部分保密的内容外,大部分是可以开放利用的,因此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其档案信息管理软件要围绕开发利用来设计。
(二)抓住重点、阶段推进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经过起步、试运行、全面应用等发展阶段。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档案信息化所需硬件设施投入到位,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相关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方面。
(三)夯实基础、加快数据库建设
实现档案信息化关键是数据库建设,要认真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一系列基础工作的同时,建立健全和完善数据库,这是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企业注重生产经营、降本增效,对于支持和服务于企业综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推进力度不强,影响了企业档案开发利用效果。
(二)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支持
在开展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缺乏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尚未确定数据的统一格式和标准。
(三)数据库建设不够完善
为了更好在开发利用档案管理要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处于由纸质档案向信息化建设过渡阶段,建设和开发数据库系统是做好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四)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现代档案管理技能
目前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计算机应用仅限于目录级检索,部分档案员未完全掌握电子档案归档管理、网络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缺少系统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技能培训。
三、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领导要站在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档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生产经营总体规划,及时协调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加投入,确保所需硬件设施配置到位,以保证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正常运行。
(二)注重管理,打牢基础
一要制定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规划,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开发利用创造条件。二要增强综合档案室的业务监督,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明晰档案信息管理流程,使档案收集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三要是加强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采用企业档案相对统一,符合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推进档案信息化数据库建设,实现案卷级、文件级的电子检索。四要加大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综合档案室作为归档文件、资料信息接收和管理的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文件归档、档案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同时归档的双套制管理办法,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室。五要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局域网作用,有计划地上载档案目录或可公开的档案信息全文,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企业的功能,创造更大的潜在效益。
(三)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载体,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因此,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一要加强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积极参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网络技术知识等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档案专业人员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需要。三要加强档案工作者信息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思维模式,要充分运用信息资源管理和和技术手段,对档案实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并有效开发利用。四要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对超范围的服务应开展有偿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建设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2018年,是AI赋能行业、展示威力的关键年。企业和公众已经不再质疑“AI能不能”,而是迫切的想知道“AI怎么能”。AI必须要在生态建设、行业应用、产业赋能等方面取得比以往更大的成就,才能更进一步,形成燎原之势。
针对这个趋势,在1月16日CSDN举办的“AI生态赋能2018论坛”上,CSDN副总裁孟岩重磅了《2017~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路线图V1.0》。
本路线图从AI基础资源、AI基础技术以及AI技术主要应用领域等方面着手,基于十多位特邀业内专家的支持及众多的实际案例调研,探索不同行业的企业智能化升级的路径,并首次提出了AIMM——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模型,并将随时更新,动态开放,希望成为中国企业实现AI转型的有益参考。
CSDN《2017~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路线图V1.0》
主要观点摘编
1. CSDN首次推出AIMM——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模型
根据AIMM可以将企业按照智能化的程度划分为0~5级6个发展阶段:
0级企业无信息化
1级数字化:企业核心流程标准化和数字化
2级商业智能:在业务中运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实现描述性分析
3级算法模型:企业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模型,预测和优化决策
4级AI采用:在业务中使用AI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实现创新和效率的提升
5级AI驱动:以AI为核心的全新企业形态和商业模式
2. AI投资热潮来临,然而超过五分之一的企业还不具备基本条件
2017年CSDN中国软件开发者大调查显示,22%的企业还未进行信息化改造,51%的企业刚刚在核心业务中实现了核心流程标准化和数字化。
3. AI人才需求迅速增长,薪酬比IT工程师高出一个等级
2017年,AI类工程师在全部IT技术招聘岗位中的占比为9.86%,是2014年的8.8倍。
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AI工程师,最高年薪可达140万,而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普通IT工程师的最高年薪还不到55万。
4.中美互有胜负:美国垄断AI芯片,中国在AI应用领域蓬勃发展
中国在AI芯片领域实力薄弱,玩家多为创业公司。而美国在这一领域既有英伟达、英特尔等重量级玩家,创业公司也层出不穷。
中国在AI领域除了BAT之外,还诞生了包括商汤、旷视、云知声在内的新兴独角兽,融资额度甚至超过美国同行,支撑AI应用蓬勃发展。
5.金融、文娱、安防等领域向AI转型的条件最成熟,农业、制造业等还有待观察
AI对各行业赋能需具备数据、计算力、算法、应用场景这四个要素,其中计算力属于通用基础设施。
金融、文娱、安防等行业条件最成熟,农业、制造业等还在积累阶段。
6.人工智能领域投资额逐年攀升,智慧金融、智能汽车、智慧医疗最受资本青睐。
篇10
然而,在网络时代,数字化视频这个运动健将,
却用它的疾速网络化发展将“沙坑”扩展到无限的“网络空间”……
经过一段助跑,再加上踏板和大跨步,腾空而起的运动员们总是或高或低地降落在备好的跳远池内,裁判们测试距离后以此来判定这个运动员的“三级跳”成绩。
在全世界强大的数字化浪潮下,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字电视、MP3等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网络视频因其直观、快捷、随处可达等优势,正被应用在各个领域,成为现代化的、高效的管理和沟通手段。从最初的专网专线视频,发展到网络时代下的远程视频、即时视频等更广范围的应用,也只花了四五年的时间。而应业内各网络融合的大势所趋,基于普适计算下的平台一旦得以大规模应用,视频这一产业更有可能在这个更无限的空间里自由徜徉。
照如此快捷、强势的发展势头,数字化视频犹如在参加“三级跳”比赛项目,非但冠军莫属,还能充分显示出它在网络化发展道路中的飞速快“跑”、踏“路”而行,以至飞入无限“网络池”的骄人成绩,而且这一成绩也将花费不长的时间。
一级跳
飞速快“跑”:从“专网”视频“看”起
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模拟视频时代带给我们最直接的回忆便是80年代的老式模拟摄像机和一盘盘镌刻青春记忆的录像带。
而如今,无论是街头挂着MP3的年轻小伙,还是手持数码相机参会的记者同仁,数字化的烙印已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技术扶摇直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经历变革,作为信息交流最为直观的表现手段――视频通信也从其最初发展的羊肠小径,走上了数字化发展的快车道,而这一切也源于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满足企业沟通需求的局域网日趋成熟,为一些企业用户视频通信应用市场打开了大门,视频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作为流特性业务,视频与一般业务不同,具有数据量大的特点。因此在网络上实时传输视频技术,必须进行高效的视频数据压缩和解压缩,且其应用前提是网络的大流量数据传送能力及高速的数据通信环境。
在不同行业、部门中,业务特点决定了其所需要的信息交流方式。政府、军事、企业等领域和部门具有良好的网络架构基础,其对信息交流和获取的实效性要求高,因此对视频系统的部署也产生了诉求。且其相对充足的带宽资源也保证了高质量视频图像的提供。在带宽充足的前提下,局域网或专网中部署的视频系统一般采用MPEG-2编解码算法,该算法是DVD标准,虽然需要占用4M带宽,但能提供很好的图像质量,为政府的公众服务、企业的电子商务提供了更为直观、有效的交流方式。
但是,视频会议系统在发展之初,只针对政府、金融、集团公司等高端市场,主要在专网中运行,且造价不菲,预算往往高达百万、千万元,而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不敢问津。对于中小企业,在遭遇带宽限制、编码效率低等技术瓶颈的同时,也会面临着成本因素限制,因此,一般可以通过现有计算机,采用CPU进行纯软件视频编解码处理。其好处是开发简单,周期短,投入少,不用专门生产,但是其缺点是CPU视频处理效率低,不适合在体积、功耗及环境要求较高处使用。
从政府公众服务到电子商务实现途径,视频应用将成为人们的最为有效的沟通手段之一,使人们即使在远隔千里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面对面交流。随着网络纵深拓展,视频系统日趋完善,网络技术也将与视频技术日益融合,为基于IP网络的视频应用发展提供沃土。视频系统也开始从高价位、专用市场向低价位、普通用户市场转移。视频系统功能不断完善、性能逐步提高,基于庞大的企业用户及个人视频通信应用市场也开始显露曙光,视频系统将以其直观、快捷、随处可达等优势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向IP宽带网络时代迈进。
二级跳
踏“路”而行:网络视频更无“天涯”
借网络时代广泛且深入的传播,如今的视频应用表现得更加自由、更加张扬,它将现实中“天涯海角”的距离完全透明化了。
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远程教育,以及数字电视、视频点播和数码摄像等应用纷纷“猫”在了网上。当初的视频会议或监控等已经由专网专线逐步扩展到广域范围,同时基于网络时代的远程监控作为安防产业的核心,闭路监控的方式应用正在迅猛增长。
网络多媒体视频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数字化视频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应用中最关键要实现的就是为网络中的多媒体信息提供一个综合、完备的管理控制平台,无论在图像质量本身,还是网络传输层面,以及与各业务系统内其他功能系统如报警系统和门禁系统的协同整合,都成为如今数字化视频的数字化解决之道。在现实中,常被应用在多媒体视讯调度指挥、网上直播以及其他远程服务方面。
具体到各应用的实际行业和领域,在网络盛行的时代,已在扩展或宽泛到更为通用的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部门如公安、交通等,以及银行、环保和更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大经营连锁店如酒店、超市等。从部署的地域范围来看,有在原先局部网络视频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扩展的,也有重新在全国范围内从新搭建大型视频网络的。抛开由于自身网络基础设施带来的部署不便不提,现有的网络架构下,当前视频监控技术本着最低带宽保证“最高”图象质量(这里的“最高”指的是能被实际接受的最高图象质量)的前提,各种监控系统正在投入良好的实际使用中。对于象连锁店这样的通常企业网络,企业老板们已经不再用全国出差似的到处巡视了,他们正在谋求能在本地实现对其他省市店铺的“可视化”巡查管理。
应社会各个领域的不同视频需求,如远程教育能支援边远山区无足够师资队伍仍然能保证学生即时、高质量的学习、数字电视使传统的模拟电视节目更加享受到网络时代的信息冲击、视频点播刺激了一大拨娱乐服务行业的品质服务保障等等,都在各自侧重的领域内获得了深入的应用。
在这些数字化时代下的视频应用愈发广泛的情况下,从业者们遇到了一些技术性的问题。组播技术、动态域名解析、穿越防火墙和NAT、网络抖动及丢包处理等都是数字化视频经常应用的一些技术。
其中,组播技术是基于IGMP协议实现的,是网络视频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交换机及路由器完成必要的复制和转发后,发送者一次性就能把消息同时传输给N个目标站点。同时,组播技术对网络交换机的要求较高。而因为国际互联网结构非常复杂,涉及网络设备无数,很难要求所有设备都支持组播;同时,组播地址有限,在国际范围内如何分配和管理也是头疼的问题,即使到IPV6,要在Internet上支持组播也很困难。所以国际互联网应用不能使用组播,只能用单播实现,为了节省带宽,减轻发送者压力,可以利用P2P技术,进行接力传输,每个接收者都有可能成为转发者。
目前视频网络传输存在的瓶颈,同时也是视频网络传输的最大挑战,即带宽不够。在现有网络上以更低的带宽传输更好的视频,或者用相同的带宽传输更好更多的视频是视频传输的终级目标。而这个目标也给网络设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化网络视频产品核心技术是视频编解码技术和视频实时传输技术。在当前的数字网络时代下,视频编解码算法主要应用的有DVD标准的MPEG2,及市场主流格式MPEG4和未来趋势H.264。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说H.264代表了将来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产业和产品还不成熟,估计2006年底前后会有接近成熟的产品出现。
在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时代,视频的概念更加得以广域地发散,诸多急需解决问题的出现更加印证了网络对于视频信息的渴求,也为数字化视频的进一步跃升提供了更高的台阶。
三级跳
飞入无限“网络池”:随时随地随意视频
网络发展至今,从连接方式上来看,分别出现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无论是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各自除颠覆了以往分散、繁冗的业务协作模式外,还在自身的演变中,逐个突破各自发展阶段的性能瓶颈,令各自的网络环境越来越适合于同阶段下的所承载业务的现实需求,各自的更新迭代如同在网络自身的需求刺激下不停地进行着颠覆与继续颠覆的过程。
数字化视频在网络时代下的应用随之体现在各种网络中,其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如带宽或设备技术需求也都是在一边应用一边拓展中不停前进的。单从某一个网络来看,众多的需求与满足、信息传输与交换都在各自的领地中独立运行,似乎相安无事。然而当信息资源不断整合,信息化投入不断缩减成本,甚至信息化时代逐渐谋求效率和效益的情况下,仅局限于某一网络中的信息来源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前卫时代下网民的需要。
当前业界有一个概念叫“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其内涵是一种能够把数字化家电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等智能设备互连和融合起来进行计算的新网络计算模式。在此计算模式下,还会出现相应的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和基于普适计算的软件平台,当这些构成底层基础设施的软硬件技术得以实现后,更强大的融合网络系统也将建成和使用,代表人类社会最全面资源信息的视频信息,在经历自身编解码算法的切实发展历程下,对周边系统和各种网络设施的依赖相对降低,则更有可能在这种平台和网络系统上达到随时、随地、随意的发送、接收和存储。
可以想象,未来的世界,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时看到家里的情况,都可以与家人、朋友、同事、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其中唱主角的,就是数字化视频和网络视频传输技术。人类信息来源主要有三个:音频、数据(指单纯的数据)和视频,如果说语音传输的需求造就了电话产业的兴起,数据通讯的需求造就了网站的发展和兴起,那么下一步,视频通讯将会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发展的弄潮儿。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愈显时尚和精致,在用网络换取实际效率的前提下,提高或改善某一个网络的运行机制或整合某一个网络的设备或信息资源,都将出现更大的局限性,颠覆的眼界应该更宽更高一些,关于一统各个网络后的无限应用至少可以理解为目前各种网络用户群体应该具有的小小“妄想”,毕竟“普适计算”已在研究中,随意视频的美梦终将成真。
相关链接
得以“跳”级的技术挑战
编解码技术
H.264是一个新的视频编码国际标准,H.264/AVC和现存的其他标准相比,其编码效率至少提高了30%以上。但是编码效率的提高是以计算复杂性为代价的。
芯片实现技术
目前H.264还没有成熟的编码芯片可用,DSP处理能力只能实现Baseline基本视频编码,图像质量和目前用的MPEG4比没有明显改进,远不能实现高质量视频编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