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流向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行业流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行业流向

篇1

【关键词】逆向物流 医药行业 问题 措施

一、逆向物流的定义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除了正向物流外,还有逆向物流。对“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较早的描述是由美国学者Lambert和Stock在1981年提出。而后,在1992年,Stock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品再生、废弃处理等流程的物流活动。在此基础上。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其进行了规范性描述,即“逆向物流通常用于描述再生、废品处置、危险材料管理、具有更广泛的视角,涵盖所有的资源节约、再生、替换、材料再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物流活动。

二、医药行业逆向物流概述

1.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的定义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所谓“药品的逆向物流”,是指药品在物流过程中,由于药品的物流错误、商业退回、而失去了明显的使用价值,但这些药品还存在再利用的潜在实用价值,药品企业为这部分药品设计一个逆向物流的系统,使其具有再利用价值的药品循环利用的活动。

2.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的必要性

在当今资源紧缺的竞争环境下,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的出现,将使得该行业从根本上节约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更重要的是,避免由于药品事故的发生,危害人民群众的安全。

三、医药行业逆向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1.我国药品逆向物流的现状

药品逆向物流主要包括退货逆向物流与回收逆向物流。药品的退货逆向物流主要包括:1政府行政部门要求停止销售的医药相关产品;2.顾客投诉:出现药品质量问题、如外观、色泽、口味等与正常药品有差异或者药品局部变质,药品超过有效期、说明书不规范等;3.配送中心或门店退回:药品配送运输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的货品短缺等;4.厂商主动要求撤回;如出现药品质量问题、更换包装或市场策略等5.商业退回:主要是药品经营公司因药品滞销积压。

2.我国医药行业逆向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1)政府对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系统的管制与激励力度不足

政府是对逆向性物流采取有效控制的主体,政府制定的宏观政策是逆向物流顺畅进行的有效保证。2007年12月,国家颁布实施了《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可以说,这无疑是完善我国药品市场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对药品实施监控管理有很好的规范作用,在尽量减少药品的安全隐患和对消费者的损害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维护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利益。但是,截至到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规范公民处理家庭过期药品的行为。

(2)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系统的不完善

近几年来,很多企业都纷纷致力于药品正向物流系统的建立,投人了大量的资金,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对逆向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大部分药品企业都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统,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信息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尚不完善。有时候造成了退货和回收困难及混乱的局面,在药品退回到企业或回收后,如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管理,就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企业整个药品逆向物流系统不能得以有效的运行,亦难以达到挖掘新的利润源、增强客户满意度及提升企业形象等目的。

四、发展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的建议及对策

1.政府部门加强管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虽然,逆向物流的概念引人我国较晚,但还是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颁布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及《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方法(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法规,监督和指导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

2.加强对药品逆向物流系统的建立与管理

(1)从企业的外部考虑,设置专门的逆向物流回收中心是节约型逆向物流的最佳选择。处理过程标准化,既可以节约处理时间和成本,又可以汇集企业信息,有利于产业发展。

(2)企业的内部着手,首先,加强企业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准确、及时的信息有利于帮助管理者分析、处理逆向物流过程中的问题。其次,加强对逆向物流网络的规划。合理的网络规划过程中要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成本为目的,防止二次污染。最后,加强对逆向物流系统的结点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运输过程,加强库存管理。

3.从源头提高产品的回收活性,加强对过期药品回收的管控

在生产这一环节中就要致力于绿色设计、绿色加工、绿色生产和绿色包装,在制造环节中进行深度挖掘,强化逆物流化管理。同时,鼓励强化定点回收制度,开展定点回收过期药品制度,有利于民众自觉参与回收工作。首先可以缓解药监部门大范围回收过期药品的压力。其次,也使企业可以借助回收过期药品的契机,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

4.药品企业采用逆向物流外包模式

目前,UPS、联邦快递等目前均开展了逆向物流业务,如果医药生产企业将医药逆向物流外包给具有资质的并且是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那么将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在核心业务上,从而增强企业的战略竟争优势。由于外包服务的专业化运作,又将为药品企业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如何做好预算管理,并由此产生管理效益,是检验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活动中,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是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核心。医药企业对于公司未来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就怎样取得资源以及使用资源问题的一份详细计划就可以称得上是该医药企业的财务预算。医药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企业对于未来公司整体的经营以及规划的全面安排,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的手段,能够协助管理者进行控制、计划、协调以及对于业绩的评估。发达国家早已具有十分丰富的并且很成功的企业医药企业预算管理经验,我国也开始和先进行列接轨,推行预算管理,来提高医药行业管理水平,提升医药业的竞争力,最终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2、医药行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2.1缺少财务预算监督和检查机制。

企业的财务预算在财务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始终贯穿于整个财务活动过程。财务预算的具体操作必须是建立在完善的监督机制之上。当下的医药行业,很多企业并不重视采购预算的管理与控制,完全不具备相对应的监督机制,他们往往过于重视成本的用途和流向,忽视了对于成本的事前控制,也缺少检查和监督机构的管理。这样往往会造成医药企业的经济收益下降,虽然收入匪浅,但是由于支出的无预算,不控制,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在实际上降低了企业的总收益。可以说一个完善的财务预算监督机制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2.2财务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编制时间不合理。

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是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其工作量较大,工作时间较久,对于时间的要求较严格。财务预算的编制不是一个人或者部分人就能够完成的,必须整个企业上下全力合作,共同出力。当下,我国很多医药企业对于财务预算的编制并没有鲜明的概念,对于编制工作并不是很重视,对于编制时间的安排也不是很合理。这样就导致了财务预算报告的滞后性,造成企业对于公司财务的错误评估,影响企业正常运作。有些医药企业虽然花费时间用于编制财务预算,但是由于方法的不科学,市场嗅觉不够敏锐,导致了财务预算报告质量较低,漏洞百出,难以经得起详细研究和考证。

2.3没有将员工绩效纳入财务预算考核。

尽管有些医药企业具有十分成熟的财务预算编制报告,但是由于公司执行力的不足,仍然难以对企业起到催化作用。重编制,轻执行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当下很多的医药企业并不具备相对应的财务预算考评制度,没有将员工的业绩作为财务预算考核的一部分,使得公司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脱节,理想的编制却难以执行下去。第二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财务预算的考核意识并不强烈。整个企业缺乏一套标准的考核指标。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衔接和交流不足,缺乏责任意识和整体意识,只负责本部门的工作,编制好财务预算之后就不在关注是否能够得到具体的实行,后续追踪不足,原本的预算目标难以实现。

2.4其他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个问题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医药企业的财务预算的管理。第一,公司内部各个业务板块,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性较差,公司的具体管理要求和财务预算报告并不能及时的传递到各部门以及各个业务组,使其行之乏力。第二,公司没有财务预算管理的传统和氛围,缺乏一套完整的方法流程,常常调整乃至变换编制的方法和预算口径。第三,预算是否达成的检测标准仅仅停留在公司表面的账目数字,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究。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医药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给公司带来麻烦。

3、医药行业财务预算管理方法措施

3.1强调预算管理的重点性和针对性。

企业的营业收入、成本支出和现金流向的管理工作是医药行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点。其中营业收入是重中之重,其多寡直接关系到企业获利情况。所以对于营业收入的预算编制十分重要,做的好坏与否都关系到预算的编制质量和可行性。至于成本,同样是医药企业重点关注的要素,它也是同样直接关系到企业获利情况。因为医药企业的收入往往随着市场的饱和而停止增长,每年只能维持基本水平,只有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的收入。当然并不是不顾质量盲目降低成本,而是通过科学技术的革新,提高生产力来降低成本。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的统筹预算,从整个医药行业的经营周期出发,系统性的现金流量统筹管理能够保证企业资金链的稳定。

3.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财务预算管理专业性。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如果得到良好开展,就必须要有一套系统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对其支持,使企业内各部门都能够在统一制度标准开展工作,避免因标准不一而导致财务问题。医药企业应从行业特点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与企业自身相符的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对预算制订执行及管理等要求,使企业财务工作能够有规章可依。可以说制度建设是财务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执行的基础保障。

3.3加强财务预算的监督和检查。

监督和检查在任何行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想要保持一个企业的纯粹性就必须要有健全的监察制度。在执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应该定期的检查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业绩。可以通过委派专门的监察专人或者考核小组,达到对预算日常执行情况的随时掌握目的。有违原本财务预算编制精神的执行情况需要及时向上层反映,予以处罚,以此来保证企业的战略,财务的预算能够顺利协调运营。主要监督的对象就是资金,通过账目的调查,判断资金的支出是否已经超出预算,或者有不明资金的流向,并不是之前预算中详细制定的资金用途,对于以外状况的资金挪用必须报备,有详细记载。对于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要予以及时解决,调整资金使用方案,使其符合财务预算。3.4重视执行过程和考核工作。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让一切经济活动都能够围绕着财务预算进行。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还必须要相应的监管制度,让企业管理策略和方法融合到财务预算管理中。此外,企业的管理者也要避免因个人意志而转移财务预算的执行重点,更不能随意的更改和曲解预算执行规定。针对医药行业预算执行力度不强的现状,企业应当对将预算管理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做法可以刺激企业的员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能够及时反映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为了保证预算有效的落实,得到全面性的贯彻和执行,就必须依托于完善的考核机制,并且重视预算的执行过程,从过程中需找问题,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3.5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对于医药行业的企业来说,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利于保障财务预算制定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获益的最大化。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第一阶段是财务预算的编制;第二阶段是财务预算执行的追踪;第三阶段是财务预算的成绩总结。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应该根据公司董事会的预算目标要求,结合经营预算已经确定的销售、采购及毛利目标,组织制定财务预算方案。从利润预算、资金预算、费用预算、运营周期预算四个方面着手,制定出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案。财务预算的执行追踪应该采用跟踪分析法。如果出现和预算存在偏差的情况需要及时分析原因,通过改进使其始终不偏离最初设定的年度目标。建立常规分析和专项财务分析相结合的体系,常规性分析始终跟进,阶段性的开展专项财务分析。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在年底,整个医药企业进行全年总结的情况下,根据这一年度的企业收益,全面性的总结分析该年度编制的财务预算的合理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提出财务预算编制以及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下一个年度避免再犯。通过三个阶段的财务预算的完善可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实现制度化、科学化。

4、结论

篇3

一、基本特点

(一)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1—8月,消费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比1—7月降低0.2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增速1.4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8.4%。其中,轻工、纺织、医药、烟草等行业分别增长11.7%、10.9%、14.6%、9.4%;与1—7月相比,轻工、纺织和烟草增速分别放缓0.1、0.2和0.6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增速略快0.1个百分点。

(二)内销市场运行平稳

1—8月,消费品工业内销产值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7.5%,比1—7月略增0.1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工业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医药、烟草等行业同比分别增长18.9%、12.5%、21.0%、14.3%,与1—7月相比,轻工和医药行业分别上升0.1和0.3个百分点,纺织和烟草行业分别下降0.1和0.6个百分点。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比1—7月略降0.1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总额达5864亿元,同比增长17.5%,比1—7月略高0.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音响器材3680亿元,同比增长5.1%,比1—7月略高1个百分点;粮油食品、饮料烟酒零售总额达7681亿元,同比增长17.1%,与1—7月持平;中西药品零售总额达3032亿元,同比增长23.8%,比1—7月略低0.5个百分点。

(三)出口小幅增长

1—8月,消费品工业累计完成出货值2.1万亿元,同比增长6.0%,比1—7月略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工业出货值0.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医药和烟草等行业同比分别增长8.0%、1.2%、5.4%、15.8%,轻工与1—7月持平,纺织和医药分别放慢0.1和0.4个百分点,烟草加快3.1个百分点。

(四)利润增幅行业不同

1—7月,消费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8248.5亿元,同比增长14.3%,比1—6月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医药、烟草等行业的利润增长分别为16.6%、-1.0%、18.4%、26.3%;轻工行业与1—6月持平;纺织行业利润仍是负增长,但增速与1—6月相比回升0.1个百分点;医药行业比1—6月略高0.6个百分点;烟草行业比1—6月略低0.7个百分点。

二、突出问题

(一)出口环境更为严峻

我国消费品工业产品出口受到需求萎缩、竞争加剧和贸易保护等三重制约,外贸形势更加严峻。根据海关快报数据,1—8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1620亿美元,同比下降0.7%,增速远低于同期全国商品累计出口增速(7.1%)7.8个百分点,较1—7月(海关快报数据)下滑0.5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均下降0.7%。与此同时,受我国综合要素成本上升、周边国家纺织竞争力提升等影响,国际市场部分采购订单流向东南亚国家。

(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

国内市场受到物价高位震荡、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也呈现出增速放缓趋势。除农副食品价格、食品制造、酿酒、软饮料等需求刚性的行业增长速度较快外,家电、造纸、五金等轻工行业产值增幅相对较小,1—8月累计总产值同比增长8.4%(比1—6月下降1.3个百分点)、11.5%(比1—6月下降1.6个百分点)和13.8%(与1—6月持平)。纺织行业1—8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内销产值29157.8亿元,同比累计增长12.5%,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

篇4

[关键词] 医药企业 不良竞争 原因 分析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反对医药购销贿赂、药品多次降价、严格新药审批、整顿药品市场秩序等等,医药企业的不良竞争并未消除。一方面是药品生产供应能力过剩,但药价高企,另一方面,药价虚高抑制了药品的消费,加剧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因而不良竞争仍在延续。究其原因,导致医药企业的不良竞争有其体制上的弊端,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

一、医疗体制存在的弊端

1.政策导向不明确

我国医药企业存在着不良竞争,首先是由于政府在管理上没有明确目标,医药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使得医药行业产能过剩,因而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准入标准低,不能有效制止医药生产和经营的重复建设、盲目投资。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总体处于过剩状态,现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大多数企业在低层次竞争。从总体上药品生产和流通仍然存在过剩状态。

其次,医药企业价格导向不明。政府有关部门对药品的价格审批没有对创新和仿效药加以区别。对最高限价控制不严。导致厂家虚报价格,追求暴利。

第三,药品销售环节过多使医药生产企业的利润得不到保证。从药品生产到药品在医院销售,中间经过诸多环节,往往中间流通环节加价太多,大部分利润流向流通领域。由此造成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第四,我国对创新型医药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在产品审批和价格政策上没有扶持在技术含量以及创新能力具有优势的企业,导致我国新药创新能力比较差,据统计,自1985年我国卫生部统一审批新药以来,一共批准9000多个新药,但真正具有国际意义的创新药却只占4%左右。经常出现某企业研发出一种新产品,其他企业却拿到生产不同形式同类药品的生产批文;造成成本机会不平等的竞争,严重影响创新企业研发新产品的积极性。

2.以药养医存隐患

据有关人员调查,药品从出厂最终到消费者手里,在100元的利润中,制药厂仅占15%,剩下的全在流通领域,其中大多落到医院里。这是由我国的医疗体系中以药养医的体制所决定。我们知道,如果医院要靠看病的收入几乎所有的医院都要关门,公立医院财政只拨付不到20%的经费。医院只有卖药。看病的人95%以上都要用药,所以医院的药价都会特别高,而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决定权取定于医生。医院企业化经营以后,只有多开药才能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对医生的贿赂也就成为药企的竞争的主要手段。

3.政府监管不到位

首先是政府对基本用药的定价或指导价定得过高,使得药品价格降了20次,仍然有获利空间,可见药价虚高的原因首先是药价制定不合理。其次是药品审批不严。同类产品几十家甚至几百家生产,造成产能过剩。

二、医药企业自身存在的弊端

1.模糊或不明确的使命和价值观

大多数企业对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认识不清。医药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关系着人的生命和千家万户的幸福,人们对医药企业有高度的信用要求。医药企业其使命就应该是为百姓造出能够治病的好药,但是很多医药企业为了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采取虚假宣传,夸大药效,欺骗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等各种不道德行为。模糊价值观导致企业不是拼产品、拼品牌,而是拼销售。

2.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的医药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创新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在新药开发和应用方面处于劣势。大多数企业科技含量低,企业基本靠生产仿制药品维持生存。2005年我国整体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仅为1.02%,除个别企业在5%以上外,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处于非常低水平。目前国际大型跨国集团推动医药经济全球化,对于制药企业来说,研发能力是最关键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的生命力。没有产品的创新,就无法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而国内企业在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下,没有自己的专利产品,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竞争的压力使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3.产品缺乏明确的定位

一个企业的产品没有明确的定位,就不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是谁,不知道服务对象是谁又如何确定自己的经营理念呢?很多企业并不寻找自己产品的定位,而是往高利润、见效快的市场挤,这样的企业又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呢?我们发现成功的医药企业都对自己的产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有一个明确的服务对象。比如,太太药业和辉瑞制药,明确的产品定位才能使企业具有主攻方向和核心竞争力。这也正是辉瑞制药能在竞争激烈的医药行业成为150年的常青树的原因所在。

4.经营同质化

我国医药行业药品生产低水平重复建设,多数药业企业经营产品及质量相差无几,仿效药重复生产,导致不良竞争。中国医药企业现在大多数走仿制药的道路。产品、药效雷同,没有形成差异化。我们加入WTO以后药品关税率降低至6%,我国以仿制药为主的药品企业步履维艰。我们要参与国际竞争没有成本的优势和差异化的优势是很难成功的。要在经营上保持差异化,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如同仁堂。其次要有独特的产品。第三是生产模式是不可复制。如康美药业将中药饮片的炮制流程化、标准化,以保证产品的治疗恒定。这一模式需要很多条件,因而是很难复制的。

参考文献:

[1]陈斌:中国医药企业竞争的现状及未来走势.现代经济探讨,2003.04

篇5

监管码也是如此。以阿里为中心,还是以行业和企业用户为中心,是否以行业规则和商业道德为底线,成为事端诉求的根本点。

监管码,有邪,无邪?

阿里重金投入,协助国家进行监管码实施。但一个企业有无权利将行业监管数据拿来己用,甚至用于倒卖数据等商业用途?从法律角度都需要竞业避止,禁止非法取得企业和行业商业秘密,用于不正当获利。从监管角度,管办必须分离,政企必须分开,商业机构不能参与政府事务,通过不正当竞争成为垄断性获利者。从政府事务管理和政策制定角度同样需要全面、客观、公允、科学地综合考量推出或调整一项政策,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实际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能否先在原有的体系上加以升级和完善,避免重复建设,多头管理,劳民伤财。涉及到众多医药生产企业和商业公司的重大调整,需要事先广泛听取行业意见和建议,不能偏听某一个商业机构的一家之言。二次议价和医院托管也是如此。

监管码的意义和用途自不必多提,对政府而言重在产品质量安全,但假如是行业外的阿里力推政府来对其他行业进行整体改造和实施,必须有在自身领域广泛应用卓有成效的实例在先。阿里作为全球第一大电商,假货问题饱受诟病。如果监管码真的是治假神器,为何不先在天猫和淘宝应用开来,征服了全国人民的心,再来征服医药企业和医药人的心?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淘宝产品保真问题一直堪忧,互联网售药才被广泛质疑。直接让产品品质受质疑、有争议的企业一手统管高度专业化、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更加严格和苛刻的医药行业是否具有说服力?

监管码对企业的意义则在防窜货,而缺乏系统管理和正规授权的互联网销售才是更大的窜货源头和质量安全隐患。网购产品一无生产日期和批号显示,二无授权委托书,三无完善管理,谈何安全保障?

其次是完善方式和成本问题。阿里身为巨头,但还只是医药行业的新兵,并非医药行业的救世主。在阿里进入医药领域之前,企业通过生产批号和条形码,结合发货流向和发票管理,即可快速锁定出现问题的批次全部回收。如果舍弃国家对医药生产企业和商业渠道的管理,舍弃企业对自身生产和销售的管理,仅仅依靠技术实施管理,就和电商抛弃正常的销售和经营理念,仅仅依靠资本和技术,用大手笔的硬件投资和大手笔的红包猛砸,最终培养出无数千万亿、百万亿级别的商业巨婴,却难以实现最起码的经营持平这一企业经营及格线一样,给行业和企业,给投资人造成巨亏,自身出现的质量、服务和管理问题同样多多。如果把医药行业的监管事宜交给一个不尽了解行业、不尽了解经营管理和行业管理的商业机构,受损伤的将是整个行业。即使阿里退出,所有数据均储存在阿里云端,对于互联网企业随意调取和倒卖消费者个人信息、通讯录、支付信息、银行卡号以及商家和企业的商业数据的不正当行为必须立法禁止,企业经营必须恪守商业道德的准则和底线。

以行业管理视野看待

电商讲用户体验和性价比,如果让用户多增加一项点击感到繁琐,都会即刻修正。更多推崇免费升级,而非重新购置设备。增加一个码,不仅增加扫码工作量,更加重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经营负担,需要重新添购设备,增加人员和预算。整个行业为此投入几十亿甚至更高昂的成本和代价,取得的效果未必就比之前的方式具有显著差异。在国家经济下行,医改政策不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大环境下,为行业和企业合理节约资金和支出成本,避免羊毛出在羊身上,共同为民众健康事业尽力会不会更好?如此大手笔仅仅是查到几起套保和走票,而套保本身与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都没有直接关联,这和倒卖车票和专家号一样,需要惩处的是票贩子、号贩子,而不是消费者。比套保更消耗医保资源的是滥开药、大检查,看完病留下的药一大堆,有些不可避免出现转让,同样需要减轻患者负担。

篇6

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证券研究部工作

年初加入证券研究部后,在谢总的提点与郑总日常的教诲中,让我对证券研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基本面分析的要点与方法,改变了原有对市场的简单认识,建立了正确的视角去看待市场的变化:

一、由原来单一的关注个股,开始向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关注行业变化的方向转变。

以往个人只关注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没有深入的去思考背后的根本,以及现象可能引发的变化,对于行业的关注也脱离了宏观经济的变化,所以导致对于行业的变化把握不够。经过这半年的学习与工作,我认识到了证券分析必须从大的背景出发,由面到点的去一步一步进行,而不是单一的从k线形态出发进行凭空想象。

二、从简单的关注个股形态与基本面,向形态与量能结合,关注资金流向方面转变。

过去个人总是通过k线形态结合公开资料进行分析,相对而言比较片面,对于资金流向分析不太关注,且不得要领。近期在郑总的指点下,开始对于这个方面进行关注与学习。虽然目前盘面对于量能变化的敏感度还十分缺乏,对于资金流向的把握还十分欠缺。个人意识资金流向是行情的根本,这个方面将是我下一阶段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开始端正自己的投资操作理念与心态

过去心态相对比较容易波动,同时投资操作理念相对简单。经过这半年的工作与学习。个人认为个人心态有所提高。以往个人只在意于结果,对于造成结果的原因不太深究。现在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个人操作中,比较注意过程,对于好的结果或坏的结果,个人都进行一定的总结。心态较以前平和许多。投资理念操作方面,个人十分赞同公司关于“跟从主流资金“的理念,虽然对于市场节奏把握的能力目前还十分欠缺;有时候还犯过于使用静态眼光看待市场以及个股的错误。但目前个人在日常看盘分析操作中已经有意识的去纠正与改变。

四、日常工作

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帮助公司关注相关的行业以及个股。个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方面作的还很不够。虽然,每周对于自己关注的行业及个股,自己都会收集公开资料,及相关的分析。并在总结文字时,尽量多加入自己分析与思考,少照搬网路上现成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认为,由于对分析的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程度。如医药行业,由于公司之间差异很大,对于医药行业个人比较陌生,虽然对于产品,自己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了解,但对于具体公司的变化,还是停留在盘面和量能的基础上。因此,个人的分析比较简单而肤浅,往往只能简单的提及一点要素而缺乏全面,下一阶段工作中,这个方面将着重改进加强。

日常工作中缺乏主动深入发掘的精神。近期、新股中步步高走势比较强,新华都与其比较类似,虽然,个人曾经在收盘总结时,向领导提及两股行业比较类似。但是事后自己没有主动没有深入分析与挖掘。下一阶段工作中,在工作主观能动性方面需要着重加强。 个人半年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下半年工作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总结,让我静下心回顾了半年来的进步与不足。

个人认为不足在于:

1、 自身知识结构仍需要进一步理顺。

虽然平日自我学习、看书、看资料中,每日与郑总的交流中,吸取了很多的经验与知识,但个人认识到,还没有很好的理顺与发展。如,在分析宏观经济中,自己就感到由于缺乏对“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深入认识,导致看到现象后,分析的比较片面,对于未来经济政策的预见性不够。又如在个股分析中,虽然运用了简单的财务分析,但是缺乏全面性,分析的比较肤浅。下半年的工作与学习中,个人打算对于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与加强。

2、 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虽然每天都了解市场、个股的,但是个人一定的惰性使我看观察信息时不够仔细与敏感。对于市场的变化,由于主观能动性的不够,导致分析不够。同时,对于其他行业的关注,也缺乏连续性。

证券行业是一个不段学习与积累的行业,下半年,个人将着重进一步加强主观能动性方面的建设,相信只有这样才可以突破目前的相关瓶颈,才可能有一定的进步。

篇7

[关键词] 医药物流;资源整合;互联互通

[DOI] 10.13939/ki.zgsc.2016.28.052

1 引 言

2011年5月5日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就“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提高药品流通效率”的主要目标,具体提出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医药物流发展。

目前重庆本地医药流通市场发展迅猛,据统计2015年终端采购市场仅在重庆药品交易所交易额就已突破200亿元,根据重庆市政府《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的规划,2017年全市医药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将会形成超过10亿元的流通市场规模。但就重庆医药终端采购流通市场而言,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中小型药品经营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总体处于较为落后阶段,面对信息化程度和物流管理水平全面升级,目前仍有大批药品经营企业未能通过新版GSP认证。

二是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缺乏有效的统筹,难以支撑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导致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迟迟不能融入医药流通行业,医药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三是销售企业与采购终端之间缺乏信息的互联互通,库存、采购、收货等信息无法有效地贯穿采购订单流程。

因此,为促进医药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本文将积极通过对医药流通领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架构分析,探索基于医药流通环节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2 平台分析

2.1 平台服务对象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监管类用户,包括卫计委、药监、社保等医药行业监管类用户,以及交通、海关、税务、工商等物流活动要素的监管用户。二是物流服务提供方,包括医药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医药运输企业、专业医药仓储企业、物流园区等。三是物流服务需求方,包括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四是物流服务支持方,包括物流设备企业、金融保险企业、技术科研院所等。

2.2 服务内容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将主要提供六类服务。一是医药物流信息的与共享,涉及医药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医药物流供需信息、企业信息、医药行业动态信息以及环境、路况、天气等其他信息。二是基于交易平台的电商业务协同服务,涉及从医药生产企业到终端医疗机构、诊所药店的订单交互、合同交互等。三是医药流通监管溯源服务,涉及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药品流向的明细、报表,确保药品流通信息的动态监管与事后追溯,同时向交通、海关、税务等提供企业诚信、违纪行为等支撑信息。四是数据服务,涉及建立统一数据标准,实现平台上各用户之间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提供数据信息高效传递的能力,同时,在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信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和优化物流过程,提高流通的效率。五是物流资源的交易撮合,不同于药品的现货交易,平台提供的是以物流资源为商品的在线交易撮合服务,通过规避商业敏感信息来整合医药行业物流资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六是增值与延伸服务,涉及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供应链金融支撑、移动客户端应用、数据分析报告等服务于医药物流过程的定制化服务。

3 平台设计

3.1 平台总体架构

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架构

3.2 功能模块设计

3.2.1 四大门户

平台四大门户包括企业门户、医疗机构门户、政府门户、运营门户,展现形式为网站、桌面客户端、移动App。

企业门户:面向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企业用户,提供信息、信息查询、业务协同、物流信息撮合、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数据分析等服务。

医疗机构门户:面向医疗机构用户,提供信息、信息查询、业务协同、药库管理、数据分析等服务。

政府门户:面向药监、卫计委、社保、交通、海关等政府部门,提供监管溯源、调度监控、决策支持、政务协同等服务。

运营门户:为平台运营商提供客户、数据、内容、营销、广告、系统配置等管理工具。

3.2.2 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是向平台用户提供专业性、定制化的物流信息与服务的应用系统,包含会员管理系统、物流资源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撮合系统等八个应用系统。

图2 业务系统构成

会员管理系统。包括平台会员的注册、审核、注销、处理等业务功能,以及会员基本信息、会员资质、考核评价、行为分析等管理功能。

物流资源管理系统。包括药品、器械等货物、运输资源、仓库资源、物流人员、物流设备等物流相关资源基本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系统。包括物流政策法规、物流行业新闻动态、物流资源供求、企业展示、营销会展、融资服务等信息管理功能。

物流信息撮合系统。包括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设备企业相关物流资源的供需撮合、合同管理、在线交易、支付结算、信用评价。

物流监管溯源系统。实现主动监控车辆与货物,主动获取、分析信息,实现物流过程的全监控。包括车辆位置监控、配送进度监控、配送视频监控、预警阈值设置、指标监管、货物追踪溯源、决策支持、政务协同等功能。

中小医药企业物流SaaS系统。包括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运行管理、订单管理等功能。实现功能专业化、服务个性化,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物流服务要求,其中物流功能要符合GSP相关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药库管理SaaS系统。包括药品的目录管理以及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调价、调拨、盘点、报损、退药等功能,同时包括采购计划及药品会计等相关功能。

3.2.3 数据系统

数据系统是向平台用户提供物流相关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服务,满足平台用户对物流相关业务的智能预测、经营决策、监督管理等需求。

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包括药品、器械、运输、仓储、人员、设备、位置、条码等物流基础信息的采集、存储、清洗、更新、维护、备份、共享等管理功能。

数据分析系统,支撑物流公共信息、物流信息撮合、物流调度监控、物流监管溯源、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系统对数据分析的相关需求,实现统计汇总、综合查询、统计报表、辅助决策等功能。

3.2.4 运营系统

运营系统向平台运营人员提供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广告管理、内容管理和营销管理等运营工具,从而保障平台健康、持续地发展。

图3 运营系统构成

客户服务:包括为平台用户提供自助服务、电话咨询、在线交流等服务功能,并建立答疑解惑、开展业务合作的沟通渠道,从而提升平台用户的服务体验。

客户关系管理:包括为运营人员提供客户资料管理、联系方式管理、客户行为分析、客户价值分析、客户关系维护、订单追踪管理、绩效管理等功能,从而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和业绩。

广告管理:包括对广告的资源管理、价格管理、销售管理、数据统计等广告管理功能,以及对广告的内容审核、排期、目标选择、上线、暂停、下线等广告功能。

内容管理:包括对平台上展示的新闻、公告、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等内容进行编辑、审核、、下线等管理功能。

系统运行配置管理:包括对平台各系统的元数据管理、用户数据管理、权限管理、系统参数配置、运行监控、日志管理、审计管理、目录管理和库表管理等功能,保障平台的日常运维与正常运行。

营销管理:包括促销活动的线上实现,以及会员积分、礼品兑换等会员营销服务。

3.2.5 协同系统

协同系统向平台的内、外部系统提供服务接口,实现内部系统之间的调用协作以及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

数据交换:以统一的交换规范,实现数据提取、数据转换、数据发送、数据接收、数据校验、数据审核等功能,同时支持数据的同步以及历史数据的迁移等,从而实现平台内、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有机结合。

服务协同:将平台服务以Web Service接口形式,提供给平台内、外部系统进行调用,在不必修改平台各应用系统源代码的情况下,实现各业务的协同与扩展。

4 结 论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不仅服务于医药行业,通过为行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来优化医药物流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而且是 “互联网+医药”业务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各医药行业流通领域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208-209.

[2]侯.外贸B2C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3]刘琼.基于SOA 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9).

篇8

医药商业公司在政策经济时代,在经营思路上都有哪些变化呢?在经营策略上都有哪些调整呢?在经营措施上都有哪些变化呢?

目前单纯以医院配送和零售药店配送的医药商业公司越来越少,伴随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和基层医疗机构配送资格的竞争争取,以医院、零售终端、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送型商业公司越来越成为主流,区域市场商业公司的规模化和集中度在加强。医药商业公司普遍对经营利润的追求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经过这些年的医药商业的发展,区域市场集中度高、规模化大的区域强势商业公司的格局逐步形成,未来利润的有效保证是医药商业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后劲保障。二是上游厂家和下游终端对商业公司的经营要求所致,上游厂家对商业渠道的梳理和管控需求,商业渠道价格管控,下游终端配送能力和覆盖范围,医药商业渠道终端实际掌控能力、配送能力和服务资信能力等。三是越来越多的全国或区域医药商业公司对资本市场的青睐,未来上市计划的实施要求。

医药商业公司对利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销售占比大的品牌产品的销售量:积极配合上游品牌企业渠道管控的要求,共同维护市场价格稳定,确保销售额大的品种尤其是品牌品种的合理利润的保证。目前越来越多的品牌药品企业开始进行渠道管控,维护渠道产品流向,控制渠道产品渠道流通各个环节的价格定位,协助上游厂家理顺和归笼渠道。因此,越来越多的商业公司开始重视渠道管控的品牌企业产品的销售,协助并维护厂家的市场行为和价格,并为这些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资源的支持和销售服务,有的商业公司还专门针对管控产品的企业设立单独的仓库,配备专门的人员进行仓库、运输等管理,针对产品出库进行流向跟踪和管理等。通过这些工商战略合作工作的开展,商业公司销售管控品牌药品的销售额不仅增幅较大,经营利润率得到了保障,以前卖品牌产品不挣钱甚至亏钱的局面得到彻底的改善,管控品种的利润率成为利润最有保障的产品。

2、实时开展符合市场和合作方要求的产品品类管理,并通过实行品类管理,提升商业公司综合利润:商业公司实行产品的品类管理在以前是从未有过,商业渠道品类管理的核心在于针对上下游客户不同类型和要求,最大限度满足市场客户需求而进行的产品类别的销售管理。目前产品销售品类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1、品牌流通品种品类:在新的医药环境下又分为品牌管控品种和非管控品牌品种,管控品种销售重点在于市场渠道归笼和价格维护,由于管控品种的利润率和利润有持续稳定的保障,商业公司需要提供更好的营销服务和配送服务;非管控品种,尤其是品牌流通性越好的品种,低价销售和调拨辅助,仍然将保持原有的营销模式,由于利润低或没有利润,其目的从过去的提升商业公司销售规模逐步演变为向下游客户提供更多优惠来维系彼此间强有力的纽带关系,达到其他利润品种连带销售的目的。2、普药流通品种品类:主要是消费者日常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用药和慢性病类等日常销售用量大、顾客品牌依赖度低的药品,这些产品同样有些厂家品牌的依赖性。加强和品牌企业非品牌的二三线产品的合作是目前商业公司销售的新变化,同时利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商业公司对合作厂家的渠道归口性,市场容量是一定的,渠道铺货太宽就会照成商业渠道间的过度竞争,从而导致价格竞争,利润降低。3、政策招投标指定配送的产品品类:主要在医疗机构中销售的产品,包括传统的医院市场和基层医疗机构。首先是配送资格的获取,配送资格的获取是商业公司进入的门槛,配送资格影响因素有二,一是政府相关规定和筛选标准和制度,二是合作厂家的认可和指定范围。其次,才是下游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勾标工作,关键在于通过商业公司和厂家人员共同努力,能够被下游客户勾上标。最后,才是下游客户能够真正从该商业公司进货,这主要还在于商业公司的销售和公关能力。4、品种类别:这类产品一般属于高毛利类产品,主要通过商业公司营销团队的能力,实现产品的终端销售和消化,获取高额的利润。

3、实行以商业公司为品种全国或区域模式,扩大品种利润。医药行业制的营销模式已经非常普及和成熟,但医药商业公司最为人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趋势,由于商业公司健全的网络以及日益成熟的营销团队,逐渐具备了产品的条件。产品的渠道可控和价格维护都由商业公司掌控,可以保证产品合理的利润,有利于商业公司持续发展。同时商业公司应对目前新医药形式的变革,也在不断完善和建设相对应的市场资源和营销配置。

4、加强区域市场所配送的终端服务理念,稳定和持续发展终端客户网络。终端配送能力和服务能力是未来医药商业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广泛实施,将真正考验商业公司的配送能力和服务能力,商业公司将优化自身仓储、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也将促进商业公司品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基本药物目录产品的销售增长所带来的品种机构变化。同时针对终端配送时间和资信优化,也是终端销售服务的重要体现。

篇9

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行业,也是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信用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时下却成为中国人最稀缺的一种道德性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药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医药产业的诚信也被广泛关注。

一、医药市场信用监管的缘起与基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源远而流长。“诚”和“信”二字在古代意思相近,“诚”是指真实的内心态度和品质,它是道德的、内在的,重心在“我”;“信”是指“使人信任”,不仅是指个人的诚实无欺,更主要的是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它是外在的,其重心不在自己,而在他人。传统诚信注重诚实,现代诚信强调信用,这种含义就是“信任”。“信任”不仅仅是一己之诚,而是必须发生在至少两个人以上的关系中。“信任”是自己信任别人,或是使别人信任自己。现代经济社会,作为基本义务的“信用”,它的要求也应该是基本的、起码的、大多数人都不难做到的,同时也应该是能够客观地加以鉴别和判断的。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信用,所关注的就不仅是己“诚”而且是他“信”。药品的安全是确保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也就成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本内容。药品安全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温饱型社会向小康社会跨越过程中日益凸现出来的。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药品管理的难度在日益增加,假药劣药时有流通;销售和使用药品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更有甚者,一些违法分子将严重有害药品通过不法渠道流向农村和特殊群体,欺骗患者,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这其中突出的反映的就是医药行业从业者信用缺失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医药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匮乏所致。医药市场信用的基础是监管,而医药市场的监管不同于普通商品的市场监管,这是由药品本身的两个基本特点决定的:药品的使用与病人生死攸关;药品的研发风险和成本巨大。药品既能治病救命又能致人死地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必须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管制。药品研发的巨大风险和成本又要求政府必须在很大程度上提供收回这种投资的保证。因此,政府的这些管制又面临着如何调节两种利益冲突。第一种是消费者本身两种不同利益的冲突,即消费者或病人一方面需要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另一方面又需要及时和经济地得到药品。由于政府对药品的安全和有效的管制使得药品上市的时间拖延和药品的研发成本增加,因此需要政府通过不同的管制机制来平衡消费者本身两种利益的相互冲突。第二种利益冲突发生在消费者与药厂之间。由于政府对药品的安全有效的管制使得药厂的研发成本增加,政府便需要通过不同的管制机制使药厂的经济利益得到补偿。政府对药厂经济利益的保护又会使消费者获得药品的成本增加,因此便需要政府通过不同的管制机制来平衡药厂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在这种双重困境中寻找到均衡是政府监管的决策关键,这也是药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

二、国外医药市场信用监管现状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销售的药品中有10%是假药,在非洲与亚洲的部分地区,这一指标甚至超过了60%。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估计,目前假药占据全球药品市场的10%,全球年均假药交易额超过了350亿美元,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与健康,其中医药市场信用缺失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国外医药市场信用监管的典型代表是美国模式。美国制药业近半个世纪来在科研开发和市场销售上保持着举足轻重的世界领先地位,这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对药品市场上各种利益冲突的调节和制衡密不可分。美国联邦政府对药品市场信用监管(管制)渗透了药品市场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从药品的研发、生产、上市,直到药品的销售。对制药业的管制主要由FDA来执行。美国政府作为管制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市场准入———FDA新药审批;市场垄断———PTO专利保护;市场竞争———加快非专利药上市;利益平衡———对药厂的专利补偿;限制竞争———与专利有关的种种问题;职能错位———对药厂专利以外的补偿(如罕见病药品、儿童用药研究);市场扩充———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市场壁垒———药品的再进口。由于FDA的主要职能是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因此可以说FDA这一政府管制部门主要是或应当主要是代表消费者利益的。FDA成功地执行了其主要职能,从而使得美国上市药品的质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FDA的新药上市标准也成为全世界药品管制的黄金标准。从另一方面来看,针对制药业利益的信用保护,美国政府主要是通过美国专利商标局(PTO)对药品专利的保护来实现的。此外,FDA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涉及制药业利益的信用保护。我们同样应当承认,美国政府在保护制药业利益方面取得了举世共睹的成就,这显然与美国政府的作用密不可分。美国对医药市场信用的监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美国政府的现有种种管制直接或间接地限制了药品市场的竞争,造成了药品市场的垄断,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美国药品价格的世界领先地位,以及美国制药业的长期高额垄断利润,影响到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美国政府对制药业的现有管制体系并不是建立在一个明确的产业政策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对一系列危机和压力的反映的基础上,并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冲突和游说的影响。因此,这种体系的形成主要是一种冲击—反映和影响—回应的过程,而非是一种目标指导下的主动设计。

篇10

【关键词】医药渠道 营销管理 物流体系

一、药营销渠道概述

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药品较为特殊,其销售渠道具有以下特点:(1)不存在零阶渠道。我国医药管理法有明确规定,药厂不能将药品直接销售给患者,必须通过医药商业企业才能进行销售。这种销售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品销售成本,抬高了药价。(2)药品销售渠道行业门槛较高。任何药品销售企业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获取GSP认证后才能进行药品销售。(3)药品销售限制较多。处方药需经过医师处方才可获取,特别是麻醉类、精神类药物。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药销售渠道范围。

二、当前医药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医药行业发展给予了密切关注,通过各种政策扶持,为医药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在医药营销渠道管理过程中依然暴露了一定问题,具体如下:(1)营销渠道结构存在缺陷。从医药营销渠道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商,三者密切相关,环环相扣,是我国医药营销渠道的主要构成。在医药营销过程中,商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能力的不足,让销售渠道得到了有效扩充,增加了药品生产企业所获得利润。但商制度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商之间存在明显的过渡竞争,造成整体效益受到压缩,导致销售渠道过长。很多大型商下面还有次级。换句话说,药品到达患者手中时,需经过层层。这不仅让渠道成本有所增加,也加大了渠道管理难度。部分渠道成本费用变相为药价升高,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2)医药渠道范围相对较小。目前,我国医药渠道整体规模较小,覆盖能力有所不足,导致营销深度不够。上述情况给医药渠道建设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降低了医药营销渠道的运行效率。(3)商品名混乱。部分医药企业过度强化产品商品名,导致药品通用名弱化,造成了“一药多名”现象日趋严重。这给医药市场规范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4)医药招标采购风气不正。实际招标过程中,部分医药营销企业会相互压价,造成低价投标,给市场规范运作带来了极大影响。甚至部分招标采取“暗箱操作”,收取高额投标费,增加了医药企业的经济负担。

三、完善医药营销渠道管理相关策略分析

(一)实施渠道战略设计

随着我国新医疗制度的出台,让医药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也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渠道建设是医药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未来成长。有效的渠道战略设计可让医药企业营销渠道保持长期稳定性,为企业带来稳定盈利。渠道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企业能够应对市场未来变化,尽可能发挥医药企业自身优势,使得企业本身始终保持竞争力。同时,渠道战略设计可赋予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特征性,使其不易被模仿,避免药品同质化问题。有效的渠道战略设计将能够创造出一个高效率、高管理水平的营销渠道,让医药企业的核心力得以增强。

(二)加强渠道人员管理

首先,要对营销渠道成员进行合理筛选,通过综合考查,包括财务及偿付能力、公司管理能力、销售能力、产品情况及企业文化等要素,来筛选出理想的合作对象,以降低渠道运营成本,提升渠道利润。其次,要对渠道成员管理进行强化。建立专门的渠道成员档案,结合渠道成员所在地的经济环境及销售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级,以促进医药企业相关资源合理配置。对经销商进行动态化管理,通过进销存管理,保持合理的供货频率;通过定期销售分析,对产品流向、价格定位等进行全面把握;通过回款管理,促进回款速度,以降低贷款风险。此外,要加强渠道成员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可有效反映出渠道成员的销售能力,将实绩与定额进行对比,并实施奖惩制度,若实绩与定额差距较大,则要考虑是否更换渠道成员。

(三)完善物流体系

对医药物流体系进行完善,可促进渠道建设,对于降低渠道成本及提升利润具有重要的作用。医药企业可联合构建物流配送中心,并建立合作伙伴,以实现资源共享,达成共赢。渠道成员对流通环节进行整合,以降低渠道内耗,共同来降低物流成本,并促进渠道运行效率提升。同时,可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合作。借助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构建出一个良性的物流平台,以促进物流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将传统物流也与医药营销渠道进行整合,得到新的商业途径,以提升合作成员的综合效益。

(四)提升管理技术

医药企业需提升管理技术,善于应用现代经营理念。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渠道运作效率提升。同时,医药企业应该建立专属内部网络、零售网路,对门店计算机网络进行完善,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扩充渠道覆盖范围,将医药渠道打造成一个信息化平台。

四、结语

加强医药营销渠道管理是促进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从大环境来看,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发展瓶颈期,很多医药企业都面临着市场及同行竞争对手的考验。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医药市场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并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通过实施渠道战略设计、加强渠道人员管理、完善物流体系并提升管理技术,以促进医药销售渠道高效率运行,让渠道管理更为规范化。基于营销渠道的升级,让医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以提升,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忠康,迟桂华.我国医药营销渠道模式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物流科技,2012,06.

[2]王健.医药营销渠道的构筑与管理[J].铜陵学院学报,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