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安全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安全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 projects in our country,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ss, materials,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will als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perfected, the specific operation i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mechanization, advanced sex, also gradually increase the danger coefficient of construction site.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way engineering,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safety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site.

Key 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5.6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1公路工程项目的常见施工技术

1.1填料、压实技术

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 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 值应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路基压实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95%。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

1.2公路施工的防护技术

公路项目的施工对于坡面的防护,通常采用的是石砌圬工防护,其主要是利用由混凝土材料加工、制备而成的砌块体搭建护面墙,以此抵御、隔断、加固边坡结构,此外还有得到有效推广的砌石框格种草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以均匀拌和的方式混合使用草籽、肥料、天然土,待植被发芽、成长后,形成环保、自然的防护层,以达到加固作用。对于临近河道的路段,通常采用挡土墙技术、砌石技术、铁丝石笼技术等方法来防护路基结构。公路项目的支挡防护,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就是挡土墙技术。根据材料、工艺、性质以及施工要求、环境的不同,可具体分为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垛式挡土墙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板柱式、扶壁式挡土墙。

1.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倘若遭遇软土地基问题,可采用粉煤灰这一类的轻质材料直接进行路堤的填筑,从而直接降低、减小对施工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及沉降影响,同时针对路堤边坡,可利用粘质土体包覆其表面结构1~2m左右,由此能够直接形成防护结构、稳定边坡,而对于路床顶面结构则需要采用粗粒料进行封闭处理,施工厚度控制在0.3~0.5m左右。除

此之外,对于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还可采用技术、工艺较为成熟的灰土挤密桩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分别以吸收水分、挤密地基土体、铺设隔离层的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滑动变形。

1.4公路施工中的排水技术

在具体的公路施工中,根据排水方式、区域的不同,可将路基排水细化分为地面排水、路面排水、地下排水。其中,对于地面排水,可通过在施工现场布置截水沟、急流槽、边沟、排水明管等排水设施来实现;对于路面排水则需要综合考虑项目当地的气候特点、降雨量、地质结构以及排水要求,合理规划、设计路拱的横坡角度,一般在2%以上;对于地下排水,也可将其视为一种渗透力式排水。具体做法可通过设置渗沟、暗沟、渗井等设施来实现。

2 导致公路工程安全事故的常见原因

经过对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进行调查与分析,导致公路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2.1公路工程施工特点。工期长、流动性大、工程量大、工序衔接多是公路工程施工的特点,这就导致公路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容易出现漏洞。

2.2缺乏安全意识与安全管理制度。业主过于注重施工的速度和成本,施工企业没有把安全作为施工工作的重点来抓。两者都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安全意识淡泊,没有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也缺乏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2.3成本因素导致减少安全防护措施。工程承包企业为了拿到项目,不惜以低于成本价的报价投标,中标之后势必要在施工中压缩成本,才能盈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安全保护措施能省就省,安全保护费用一降再降,一些必须的防护设备,一些必须投入的人力资源,都在压缩成本中砍掉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直接导致安全系数降低。同时,为了降低成本,不惜缩短工期、加大施工人员的劳动量,施工人员超负荷工作、疲劳作业,这些都是人为的安全隐患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3.1组织机构的优化与管理

为保证道路安全施工,应全面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由公路施工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参与,全面开展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劳动保护计划的制定,对公路施工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检查及监督,开展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并进行有效处理,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同时,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应设专职人员进行监管,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全面执行。此外,应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强调安全管理重要性,加强管理层安全生产意识,实行安全责任制,把施工安全作为施工前提,全面贯彻安全管理思想、严格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考核。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失职,并造成安全事故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应给予相应的行政或经济处罚,如情节十分严重,应通过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是对工程质量、效益、进度最重要的保障,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建筑行业发展形式,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持续化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现场常见的安全问题

建筑行业的发展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异常迅猛,施工现场中的管理工作也开始逐步完善、规范化。但是传统管理模式中,遗留下来的问题依然不计其数。粗放式管理状态下的工作现场,由于在管理意识上的缺失,使得管理过程中很多隐藏问题日益凸显。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消防安全不到位

建筑工程的中的消防安全问题,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消防隐患和在建筑施工中可能产生的消防事故的总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会出现消防意识不强、消防设施不完善及建筑材料管理不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建筑工程埋下了巨大的火灾隐患,同时也会引发火灾事故。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发生特大火灾,一栋居民楼被完全烧毁,造成了58人在火灾中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千万元。另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会有粉尘或其他易燃性气体产生。按照国家消防部门规定,对这种会产生粉尘或其他易燃气体的施工环境,必须要设有通风排气设施。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为降低施工成本,出现未设置通风排气设施或通风排气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2、缺乏高层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基数也在逐年增大。在禁止或限制开发耕种土地的前提下,我国的高层建筑开始兴盛起来。

但是我国的高层建筑领域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没有得到完善,还处在试验研究段,相应的安全施工规范也没有得到落实。这些原因使得高层建筑施工在我国已经成为了高危行业。

3、机具使用操作不规范

有些建筑工程对施工的要求非常高,如操控大型挖掘机、高层建筑塔吊等。这些专业设备的操控人员需要从事过专业的技术学习,才可以胜任这些专业设备的操控工作。

纵观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培养出来的高技术型人才数量有限,所以大部分的施工人员是民工。他们多是农民出身,受教育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也不是很强,对于一些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极强的施工机具和施工技术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他们在施工的时候,会给工程建设埋下一定的隐患。

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对技术和设备的操作规范要求不严格,这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2009年12月28日15时20分左右,宝安区凤凰花苑工程发生一起塔吊倒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事后经安全部门调查,是因为塔吊在顶升过程中,操控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控,导致了塔吊倒塌事故的发生。

4、应急救援设施不健全

建筑工程应急救援设施设立的目的,旨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能够高效、有序地组织事故救援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然而我国的多数建筑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在工程预算中将本该属于应救援设施费用挪到别处,使得工程中的应急救援设施得不到完善,出现应急救援设施不能使用的情况。

5、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不彻底

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是落实工程安全责任的重要表现。它是项目管理者在施工前,将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施工技术要求以及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向参加工程建设的单位进行交底,并形成文字文件。但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安全技术交底没有得到建设方和项目管理方的重视,使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没有任何的实际效用。

6、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筑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能够正常、安全地进行。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一些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施工速度,忽视了建筑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最后酿成的重大安全事故。

二、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策略解析:

1、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完善消防安全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1)建立一套完整的消防安全制度,使得消防工作有章可循;(2)对于特殊的建筑环境,进行特殊的消防安全管理。对于施工中产生的粉尘,要进行施工技术改造,并使用通风排气设备,避免因粉尘过多引起火灾事故。

2、积极改进高层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对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建设,施工单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安全规范教育,使得每一个高层建筑工作人员能按照《高层建筑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建设,避免发生高层建筑施工事故,在保证工程的安全和每一个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3、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机具使用规范进行操作

针对我国民工文化素质低与工程技术专业化的矛盾,对施工单位中每一个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使其能掌握必备的施工技术。另外,施工单位要制定机具的安全实用规范,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减少因操作违规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4、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设施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设施,不只是工程安全建设的需要,也是对工作人员生命负责的表现。做好应急救援工作,首先要完善应急救援设施,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做到有序撤离事故现场,有效地进行救援工作。另外,还要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这两项工作。

5、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作为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项目管理者要把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施工中的技术要求及施工规范,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施工方也要明确施工作业方法,遵守工程的技术要求规范及相关应急措施等,确保在施工能够正常的进行下去。

6、建立健全建筑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规章制度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工程的施工是否安全,是否达到相关技术标准。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落实好安全施工规章制度,从根本上做好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经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安全性的问题,在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整顿之前,这些安全问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文章中提到的诸多安全性问题是较为普遍的,相应的,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也需要与时俱进,为建筑工程发展保驾护航。在管理上,还应当在实际施工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对于各方面经验和实践进行总结,从而找出真正适合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措施和项目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提升施

工安全管理措施的水平、技能,如此以来才能够满足施工所呈现出的相应需求。此外,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同样也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作,必须要事无巨细,要随时做好防范措施,保证质量如期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 浅谈中小型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J]. 施工技术,2012(07).

[2]李明明. 论施工现场管理与成本控制[J]. 价值工程,2011(05).

篇3

关键词:消防现状;高层建筑;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城市构造逐步向高空延伸,使得我国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地增多。高层建筑结构功能复杂,建筑面积大、高度高、人员众多、用火用电量大,因而其存在的火灾隐患是不容忽视的。目前,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对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措施是消防领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1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消防难点

(1)火灾蔓延途径多,火势迅猛。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排风道等通道较多,火灾发生时,易产生烟囱效应,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高层建筑受风力影响较大,建筑物越高,风速越大,火灾扩散速度越迅猛。还有,建筑内部的电气化、自动化等各类电器设备繁多,增加了短路漏电而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另外,装修材料(多为可燃性材料)的大量使用,有利于火灾的发生与发展,并可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人员多而密集,安全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层数多,将人员疏散到地面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建筑面积大,容纳的人员较多。火灾发生时,电梯必须停止使用,只能通过楼梯进行疏散,而楼梯的容纳量有限,必然会发生拥堵、踩踏事件,来不及疏散的人员极有可能被烟火熏死或烧死,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3)高层建筑火灾救援难度大。建筑高度高,现有消防车辆及设备满足不了灭火需要,不能及时控制火势而造成火灾扑救困难。特别是消防水供给量及供水高度达不到要求时会延误灭火的时机。火灾时,空间范围内会充满大量的烟气及水蒸气,而此时,各类排烟设备的自动切断使得通道内的排烟更加困难,据统计,火灾中约70%~80%的人员是由于烟气中毒而窒息死亡的。

2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消防设计不够规范

1995 年国家颁布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提供了规范保证。然而,许多高层建筑住宅的消防设计并未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特别是一些老式的建筑消防设计存在着先天不足,例如,公共通道未设消防自动系统;缺少消防水源;疏散楼梯间不符合规范要求;超过百米甚至更高的建筑存在避难层“空白”;现代高层建筑的高密度建设或是位于市区繁华地段的建筑,使得消防车道或消防室外操作面积被大量占用;高层建筑的幕墙装饰,在火灾高温作用下,极易破碎形成玻璃雨,妨碍救援实施,造成人员伤亡。

2.2 消防设施配备及防范措施不到位

通常,最基本的消防设施应包括:设有火灾报警控制设备和消防控制设备的消防控制室、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淋装置、安全疏散系统、排烟系统、自动防火卷帘系统等。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存在着设施配备不齐全、设施质量不过硬、消防系统缺乏维护保养以及不同程度地停用等诸多问题。

2.3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的高层建筑多为合用或多产权建筑,造成了各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责任落实不清,使得消防设施的管理维护责任不到位,而且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繁多,其管理与应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往往又存在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不到位的问题,加之消防应急预案等的欠缺,所以,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是应得到充分重视的。

2.4 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设施维护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在很大程度存在着业务不规范、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擅离职守以及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

2.5 公众消防安全意识缺乏

在社会生活中,公众缺乏对火灾事故的灾难性后果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未有防范火灾的安全意识。如擅自改变房间使用结构但消防设施未跟上;在装修材料的选用上也未充分考虑到耐火、非易燃材料的使用;对电、气的安全使用重视不够;消防安全基本知识、自救逃生常识也相对匮乏。

3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1)消防设计合理、设施齐全。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防火设计规范进行,合理布置建筑总体布局和防火分区,并加强排烟设计和安全疏散系统设置,配备各种类型及功用的消防设施,并试图开发智能化的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以形成一种智能火灾监控与消防系统,该系统可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规模、火灾载荷、危险性、事故后果以及疏散和扑救的难易程度,确定相应的消防设计及设施配套方案。

(2)制定高层建筑火灾应急预案。应根据不同高层建筑的特点,包括楼高、层数、建筑结构及通道设置、建筑物的材料及耐火性能、火势蔓延的可能方式与强度等制定火灾发生时的灭火措施、供水方式、所需灭火力量、抢救被困人员和输运贵重物资的通道或方式等。在高层建筑外,对于火灾外场的救援也应制订应急预案,如消防人员登高救援的方式、消防车辆通道的疏通、操作场地的确保等。

(3)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应明确各单位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制定单位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开展防火检查,有关部门应对各建筑的消防安全系统,包括各类消防设施实行定期检查,监督其消防措施落实情况,以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其岗位责任意识,提高消防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合理使用。

(4)完善消防安全规范及法律体系。在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中,须进一步健全各种法规制度,同时加强对消防安全的监管,国家各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各类消防设计规范,制定新的管理规章制度,以法律法规作为工作实施的保障,同时须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严肃消防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审核制度。

(5)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及安全意识的培养。各相关社会团体或消防部门应向高层建筑使用者和管理者以及广大的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并且有针对性地宣传防火知识,特别是自救知识,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防火意识,也可进行定期的火灾事故演练,训练公众的疏散、逃生和使用消防设施的能力。一方面使公众从思想上认识到火灾事故的严重后果,提高对火灾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也培养锻炼了公众防御火灾、实施自救的能力。

4 结语

现代社会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因建筑特点、经济社会因素以及人为因素,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实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其消防安全也存在种种隐患。对于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消防安全设施、消防工作辅助系统与人员配备,特别是消防安全的管理与公众的安全意识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并逐步完善健全各项制度,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赵爱民,鲁亚姝.现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4):16-19.

篇4

市政工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要求做到面面俱到,因为其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要求比较严格,积极进入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很关键。公路、桥梁、电力等方面都在市政工程范围之中,参与的人员比较多,工程成本也非常高,对周围环境存在很大的依赖性,施工过程比较漫长。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目前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稳定音随,例如环境的变化,施工人员的影响以及利益方的影响等。市政工程建设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保证工程质量是每个市政工作人员的责任,在具体工作中要求比较严格。目前市政管理工作开始引入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市政工程管理开始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变,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为其提供保障,防止一些不达标企业、没有相关资质企业通过不合理手段参与市政工程建设,从源头上对工程质量进行保证。

2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质量难以达标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市政工程质量也开始提高,多数工程质量都能满足业主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建设工程中的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低,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工程高质量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这种情况下市政工程建设中势必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通常情况下主要表现在施工材料、衬砌结构以及暖卫施工等方面。

2.2存在较大的施工安全威胁

多数情况下市政工程建设需求在高空及露天的环境中进行,加上工程规模比较大,建设时间长,参与其中的人员也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很多不安全因素。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建筑行业中事故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产业,然而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市政工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建筑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之所以市政工程建设中会存在大量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原因在于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同时不能按照安全制度操作等方面。

2.3施工管理水平急需提高

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非常关键,在市政工程中能否利用科学的施工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着工程后期的质量。在传统工程管理模式中过于重视技术方面的管理,施工管理从技术水平的提高出发,在组织管理与经济管理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管理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使得市政工程管理水平无法提高,由此来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现阶段市政工程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

2.4资金投入不足

从目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情况来看,资金投入的缺乏是比较明显的问题,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欠账很多,做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在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市政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只有政府投入工程建设才能开始。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市政工程建设往往采用封闭式的经营模式,长时期采用依靠政府投资的模式,管理人员不能深入认识和了解市场经营观念,对多种资金投资模式也不了解,因此我国市政工程建设中出现了高投资、低产出的现象,大量市政工程建设不能按照原来的目标展开,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3市政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对策

3.1重视质量验收,提高工程质量

在分析市政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目的是建设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以满足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因此抓好质量控制工作是市政工程管理的重要措施。具体来说应该严把质量关,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在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部门发挥着纠正、监督以及指导的重要作用,而质量验收部门在验收工程质量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做好与施工单位的沟通。

3.2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市政工程建设中不安全因素多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人员没有在安全和质量上树立起正确的认识。所以,要想解决目前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问题,首先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对这项制度进行贯彻落实。例如某市政企业委派工程项目经理负责安全管理体系的操作,针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并承担责任,针对不同部门展开安全检查,及时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排除,一旦有安全事故出现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的惩处。

3.3促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

工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证工程按照既定目标实施,并保证工程建设中各环节能够顺利展开,负荷设计需求,满足人们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需求。组织工作、技术水平和经济投入是提高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三种主要方法,过去人们一直重视技术管理,轻视了组织管理和经济管理,在现代管理模式中应积极改正这种错误观念,时刻对安全工作加以关注,并设置管理机构,对目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加大政府职能结构对市政工程建设的管理力度。

3.4提高融资水平,增加资金投入

对于市政工程建设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那么一切都是空谈,缺乏自购的资金,任何工程都不能得到发展。因此要想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提高融资水平、增加资金投入非常关键。首先,应创建一个更加宽松的工程投资政策环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其次,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国内外的建设贷款,第三,盘活土地资产,从多方面对建设资金进行筹集,第四,坚持同步发展工业、公共以及基础设施的原则。总之,建设资金投入的增加是推动工程建设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市政施工;安全生产;安全制度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施工主要是对道路、桥梁、给排水、管网、交通、绿化、照明城市建设的施工。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我国的市政施工规模很大,城市面貌得到极大的提高。市政施工安全生产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市政施工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了市政施工安全生产的难度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从细节做起,从小事抓起,在市政施工中充分认识每一项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的特点、重点、难点,针对特点、重点、难点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1、市政施工工程的特点

1.1市政施工中作业环境的复杂性

在市政施工中,大多为城市道路的改造工程,道路新建工程、立交桥梁的建设工程、公路的隧道工程,还有在市政施工中的各种应该配置的管线施工,这些市政施工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市政施工的线路长,难度大,作业环境复杂的状况,因此,对在市政施工中的安全生产时必须加以严格管理的。同时,市政施工又大部分是在市区进行,由于城市的交通问题,在市政施工过程中不能做到全封闭,尤其是在白天施工过程中,经常要与社会人员接触,在市政施工现场,还要经常出现各种工序的交叉,这些都可能导致市政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1.2市政施工方法的多样性

在市政施工中,由于施工现场条件的多样性,市政施工所采用的方法也必然不同,如在市政施工中的管线施工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明挖法、暗挖法等,不同方法的造价当然不同,在市政施工中,遇到道路施工过程时,要根据市政施工的现场情况,也要注意发挥大型机械功能的优势,对于桥梁施工要根据现场情况和设计要求。虽然在现场施工中各种施工方法不同,所需的各种安全管理技术措施也不相同,都需要在市政施工中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各种不同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采取不同的措施。这不仅是对市政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也是对市政施工环境安全的要求,显然由于市政施工安全涉及到方方面面,对市政施工的安全控制是有难度的,要求市政施工中的全体施工人员,一定要以市政施工安全管理为主线,确保市政施工安全得到不断提升。

1.3市政施工人员流动性大

在市政施工中,参与施工的人员流动性大这是改革以来的事实,这源于农村土地承包后富裕劳动力流向城市,所以市政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这是由于市政施工中劳动技术比较简单,同时,也表现出农民工本身的技术素质差,尤其是安全意识更是缺乏,他们对自己的安全保护的知识基本没有,因此要求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定要完善,否则,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其次,由于市政施工的现场较大,必然与市政施工工地周围居民接触较多,也难以制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而市政施工中的沟槽作业又较多,使用作业的设备大多为大型机械,这为市政施工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稍一疏忽,就容易使施工现场出现不安全事故,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许多市政施工发生的事故都是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例如:市政施工的安全标示牌安置位置不清楚,也容易造成第三方人员的安全事故发生。针对市政施工的各种特点,市政施工单位应当针对每一项工程,详细具体的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在市政施工过程中坚决执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市政施工中应该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需要依据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作业方法、作业人员等生产特点建立严格而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来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1 加强市场规范,杜绝分包和盲目压缩工期。

招投标市场不规范,招标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建设单位不按程序办事,随意左右工程造价。造成施工企业为中标,不惜压低标价恶意竞争,中标后为盈利违反约标时承诺,安全管理上不肯投入、少投入,有的分包给资质不符合要求、管理差、流动性大的施工队伍,施工总包单位对分包队伍在安全管理上不肯管、不想管、管不了是一普遍现象。

2.2 完善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的建设。

随着工程量的大幅增加,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现有人员从数量、质量上讲,已无法承担日益繁重的监督任务,一些区安监部门由于经费、人员问题,安监队伍不稳定,安监人员专业素质较差要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提高职工安全作业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知识。安全教育首先要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增强关心人、保护人的责任感;其次职工必须熟悉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再次就是结合自身工种特点,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特殊作业安全防护的培训教育。

2.3 在贯彻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时,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安全设施、防护装置实施应列入施工任务单,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国务院新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建设各方的安全责任予以了明确,并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上升到了刑法的高度,一方面,使得建设各方在安全生产上将慎重行事,依法管理,另一方面,也为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建设市场、完善激励机制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行政处罚的力度必须加强,在现有项目经理、项目总监扣分的基础上必须开展有效的经济处罚手段,对工程的经济收益人进行直接的处罚。监管人员依据《条例》等有关条款直接进行现场罚单的开具、施工企业根据主管部门要求统一办理处罚程序是个既能对项目实际负责人进行督促,规范施工企业管理,也能避免违规执法现象的有效手

2.4 建立施工企业安全诚信机制。

监管部门对项目部安全体系直接进行监管既约束了项目部的主观能动性,又不具备有效的管理依据,反而直接面对了企业所承担的安全责任和市场。因此,有必要将单纯对项目部的管理转移到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行为以及企业与项目部之间的安全管理接口和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程序实施符合性的考核上。这就需要建立企业的诚信机制。

组织保证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企业负责人应在企业内部设置安全组织机构,机构的设置要体现高效精干,有较强的责任心,有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便于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机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情况,确保安全指令的顺利下达,安全措施落实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到位。同时负责查处企业安全生产中违章、违规行为,作者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及相应处理。

3、避免市政工程的主要安全事故

3.1加强机械及车辆的管理。市政工程因为施工作业方法的影响经常需要机械及车辆配合施工。市政公用工程使用挖掘机、推土机、沥青摊铺机、桩机、汽车吊、自制的龙门架等机械设备较多,但很多情况下不符合管理规定即进行操作。

3.2按规定实施程序施工。施工单位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在有关安全监督手续办理未到位的情况下先开工的情况较为常见。监理单位对安全前置条件的核验存在忽视或是事后追补的情况。

3.3杜绝分包管理漏洞。

因为分包管理漏洞使较多市政工程存在不少分包情况,公司往往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人员配备本身不足,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场内脏、乱、差。施工便道坑洼不平影响通行以及造成的扬尘污染,污水横流已经成为了市民对市政公用工地产生投诉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建筑质量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不断发展,这时工程也在建设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国家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建筑企业要对这一问题进行重视,对施工管理进行有效控制。

1、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管理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度

很多施工单位观念过于保守,不敢尝试新事物,害怕冒险,片面认为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都是浪费,结果使施工团队一直停留在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上,在质量检测手段和方法上不能与时俱进,仍然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而这些方法早已被先进的、专业的施工企业所摒弃,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举措,致使施工管理的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低下。

1.2施工管理的内外监管不到位

施工企业自身对于施工管理不重视,在施工过程中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对于施工管理很不到位。政府对于施工企业以及施工过程都没有进行有力的监管,致使一些施工企业在管理时放松警惕,影响施工管理以及施工安全的落实。施工管理的监管不到位,以至于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建筑用料的质量不合格等违规问题。

1.3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模式。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形势相当的激烈,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掌握对施工管理的主动权,而是要听从项目承建人的管理。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项目承建人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又存在漏洞,很多关于施工安全的文件和规定都不能很好的在施工中贯彻,没有起到相应的管理效果,这也就使施工管理在模式上产生了脱节。

1.4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从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面来看,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点:

第一,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知识过于浅薄,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团队中,不管是具体的施工人员还是施工工程的管理人员,一心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完全忽视了施工安全方面的管理,导致施工人员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缺乏足够的逃生自救能力,从而显著增加了人员的伤亡和相关损失。第二,施工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缺乏健全的机制。作为建筑施工劳动力当中的主体,农民工需要适应角色转变这一过程,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与农民工在农村每天面对锄头和土地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不同,农民工既没相关知识,也没有相关经验,施工企业在没有正是入岗前对这些农民工进行培训,从而使得农民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十分淡薄。第三,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尽管现阶段我国不少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没有过硬和稳定的施工团队,导致施工中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同时由于缺乏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安全管理没有制度依据,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1.5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

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施工技术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市场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然而我国建筑行业中以底层施工人员为主,他们的技术水平就相对比较落后。若技术没有及时达标,就不能对施工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出现一些不达标的工序,若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将最终导致工程的质量下降。

2、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2.1对管理人员进行优化

在选择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时一定要选择专业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这样的管理人员有助于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对施工技术进行指导,可以随时检查施工设备的运行效率,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改正。施工企业应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以及安全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2.2提高施工企业对于施工管理的正确认识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不力通常是由于施工企业对于建筑施工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要使施工企业充分认识到施工管理对于施工安全以及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对施工管理进行加强。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体系,制定严格、明确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企业自身以及政府对施工管理的监管力度,全方位的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2.3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管理

选取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一切。因此材料的采购、进场、使用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就采购而言,首先要求采购员对材料必须有绝对的专业知识,对施工材料与技术的管理中材料的选取有相当的了解,其次在建筑市场中对各种材料进行比对,择优选取。同时施工方也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既要对材料进行抽查,也要对其合格证书进行检查,未合格的产品一律不予使用。

2.4强化对施工质量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主要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工程能够按照合同以及设计要求的质量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将建筑图纸转化为工程的实体,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实现这一目的。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或者相关部门所出台的工程质量法规,以及施工合同和文件的要求进行。通过对施工材料的检验、试验,以及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来完成对施工中质量的有效管理。

2.5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所包含的要素多而且复杂,既包括施工现场的环境、材料,也包括施工现场的人员调配以及设备管理,所以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要将所有的要素进行整合,根据现场的情况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既不浪费资源,又要保证各个部分和环节有效的运行。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安全也要特别注意,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受到损害。

2.6加强验收工作

当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工程验收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以及单位工程的验收。对于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时,其重点在于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组成构件性能进行验收,可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建筑性能进行检测,保障建筑程参数指标达到标准后再正式投入运用。对出现不符合标准的建筑物需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安排处理,结合施工图纸详细分析原因,再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质量问题。

2.7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制度体系是管理工作的依据,我们必须将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完善,解决管理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对各方面内容进行补充,使内容完整明确、清晰易懂。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保证施工质量得到提高。在施工管理中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措施,保证建筑行业在以后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强.如何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科技资讯,2014,06:144.

篇7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企业 火灾危险性 防范措施

近些年来,由于市场需要,全国各地兴起了许许多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人员密集程度高,企业主员工消防意识淡薄,设备老化等诸多因素,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频繁发生。而此类火灾一旦发生,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且社会影响大。

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火灾危险性

(一)车间、仓库、员工宿舍“三合一”布置,消防安全条件先天不足

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以车间、仓库、员工宿舍“三合一”布置,业主往往以“封闭式管理”为借口,将窗户、天井回廊用铁栅栏焊死,将通向屋面的通道堵死,上班时锁闭仅有的安全出口,将从业人员置于一个用钢筋混凝土、砖石和钢筋构成的“封闭牢笼”之中,发生群死群伤的火灾的危险极高。

(二)当班员工密度大

许多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本身就人员密度大,少数不法商人为了节省土地,厂房内设备、人员安排紧密,严重超出了国家的有关规定。一旦发生火灾,人员无法疏散,比如深圳致丽玩具厂三楼的电动缝纫车间,建筑面积800m2,设计员工人数为50人,但业主在三楼安装电动缝纫机230台,工作通道宽0.8m,仅容单人通行,生产旺季当班员工达230人。火灾发生时三楼员工达160人,致使员工逃生时互相拥挤,延误了逃生时间。

(三)乱搭乱接电源线路

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混乱,水、电、气的供应要求相对简单,员工私自乱搭乱接现象比较严重。有的业主或员工甚至用铜丝代替保险丝乱搭乱接电源线路,引发火灾风险增大。

(四)原材料、产成品大多为可燃、易燃材料

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数使用的原材料、生产的产品为可燃、易燃物,火灾载荷较大。一旦起火,大量可燃材料还会加快轰然的发生,给人员疏散、火灾扑救等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可燃性材料受高温即容易释放大量的浓烟和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碳等),造成人员中毒窒息伤亡,阻碍正常的疏散和外部救援。

(五)企业消防意识淡薄,忽视消防安全管理

在企业方面,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业主一般强调最大收益率,认可在办公楼豪华装修和扩大再生产上投入重金,也不愿在消防设施上投入,致使消防器材匮乏。有的企业虽然也制定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消防责任人,但只是流于“形式”。员工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闻、不问、不落实,而责任人忙着抓“效益”,更无暇顾及消防制度的贯彻情况。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消防安全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发生火灾是偶然却又是必然的。

在员工方面,很大一部分员工来自于农村,其消防安全意识和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非常淡薄,构成了消防安全领域里的“弱势群体”,普遍缺乏消防知识和自防自救常识,在火灾发生时束手无策,往往导致严重后果。

二、预防劳动密集型企业发生火灾的措施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千家万户,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计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履行法定职责;各市、区、镇政府要立足实际,把消防工作全面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隐患险于明火”,消防部门要从源头上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减少先天性火灾隐患潜伏。

进一步落实劳动密集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以提高单位“四个能力”为目标,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开展对员工进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训练,使场所全体人员都应该熟知必要的消防知识,同时,时刻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二)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消防安全

公安消防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按照人员密集型场所常规检查的要求,逐项检查,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对不符标准的(消防设施、设备不全或失效的),必须予以纠正,凡安装固定封闭门窗栅栏的必须责令限期拆除。工作期间不得封堵疏散通道。不得关锁门窗。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人员居住、用火用电管理、消防设施器材配备与保养都必须符合《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三)加强火灾隐患整改,改善消防安全环境

整改电气线路,规范用电行为。各区、街道、派出所要督促劳动密集型企业彻底更换老化电气线路,重新规范敷设电气线路,杜绝乱拉乱接现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提高耐火等级,增设防火分隔。应采用砖墙并砌至顶部不留缝隙的分隔措施对现有车间、仓库合用的一些企业应进行防火分隔;严禁违章用火。车间仓库内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或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禁止吸烟,并应当设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如因维修需要,临时使用焊接、切割设备的,必须经单位领导批准,指定专人负责,落实防范措施;增设消防设施、器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灭火器、水带、水枪等必须按照要求配置到位,严禁挪作他用,对于破损、过期、压力不足的应立即更换或重新灌装。

(四)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首先结合新《消防法》的宣传,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危险性的认识。消防部门要充分利用 “119消防日”等消防宣传的有利时机,对疏散通道畅通、消防设施齐全的重要性、必要性开展有针对性消防宣传,通过开通举报电话,动员全社会参与疏散通道的整治工作。同时要切实抓好企业经营业主的消防安全培训,制定严格规范的培训制度,每年定期组织业主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帮助业主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做到依法经营,安全生产。其次要对所有特殊工种人员,比如:电工、锅炉工、消防自动设施操作人员等必须坚持先培训、再考试,合格后领取操作证方可上岗。最后企业要经常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必备的自防自救知识。从业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三懂”即懂得本部门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自查整改一些的火灾隐患;“四会”即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人员疏散,会扑救初起火灾。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企业形成上下同心协力共抓消防安全和抓隐患整改的良好局面。

篇8

一、主要成效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网络。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网络,各业务科室和各国土所分别明确一名档案管理员和保密员专门负责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层层签订了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承诺书和责任书,明确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要求、职责,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二)加大硬件投入,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加大档案和保密工作硬件投入,每年初将档案和保密工作纳入年度预算,作为项目支出单列。年以来,我局累计投入档案和安全保密建设160余万元,其中投入80余万元资金建设了省、市、区三级国土资源管理网络,全面实现了内外网分离,并建设了综合事务管理、档案管理、登记发证、土地供应、用地预审等办公软件系统,实现了与上级的协同办公。投入50余万元购买了服务器、电脑、打印机、防火墙、交换机等硬件设施,今年我局按照区政府要求,投入8000元建立了互联网安全审计系统,为网络的安全、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投入30余万元用于机关和各所档案建设,为各所配齐了档案室、档案柜、档案盒等硬件设备。

(三)加强宣传培训,强化保密意识。大力开展安全保密教育,每年按照要求征订了《保密工作》、《档案与建设》等刊物,并组织安全保密人员认真抓好学习。定期开展安全保密教育,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4次安全教育,参学人次达120余人次。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区关于信息安全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本单位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抓好反面教育,定期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失密泄密的有关典型案例,从中认真分析原因,对照检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为了强化全局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我局按照市局和区委区政府要求,签订了34分安全保密承诺书。加强档案管理培训,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市、区组织的档案管理岗位培训,通过考核,共15人取得省档案人员上岗资格证书。

(四)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有序管理。在档案建设方面,目前我局业务档案均由市局档案室统一管理。年以来,我局以开展档案管理达标升级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档案建设,进一步统一规范了机关及各所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了防盗、防光、防火、防高温、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八防制度,以及档案查阅、立卷归档、档案保管、档案统计、档案利用、鉴定销毁等20余项管理制度。在保密管理方面,认真制定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和保密管理制度》、《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笔记本电脑管理规定》、《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维修、更换、报废保密管理规定》、《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保密管理规定》等多项计算机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为网络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五)认真抓好业务,强化工作落实。按照制度和规程要求,认真抓好档案和保密工作。在档案建设工作中,我局按照国家档案局8号令要求以及《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区机关文件材料归档方法和要求》、以及“三按印合法”的要求,认真制定保管期限表,做好档案的整理、归档、管理工作,组织机关和各国土所对年以来的所有文书和业务档案按照短期、永久、长期的不同保管期限进行了分类整理,在原服务窗口专门建立了档案软件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目录、档案检索目录的数字化管理。年以来,共整理文书档案6000余份,业务档案5万余份,对整理的档案定期移交市局档案室进行统一管理。在保密建设工作中,严格落实保密管理各项制度和工作规程要求,从源头杜绝失密泄密现象发生。一是严格落实身份认证管理制度。二是严格落实账户、口令、软件定期维护清理制度。定期对内外网办文系统、服务器的账户、口令等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及时更新和升级,坚决杜绝弱口令,对自动记忆的账户和口令及时予以清除,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加强移动存储介质管理。严格把好购买、使用、销毁关,每个移动介质写明用途,并履行审批手续,将使用人、编号、用途等进行登记,张贴标签。实行专盘专用,杜绝内外网混用,对损坏或报废的移动介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维修或销毁。四是加强计算机使用管理。对计算机的维修、更换、报废等,严格执行规定程序落实登记、审批手续,严禁未经批准擅自维修、更换、报废。五是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审批制度。对上报的政务信息,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填写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单,经领导审批后方可上报。同时建立信息上报台账进行登记,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六是严格落实数字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使用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对复印中产生的废页、残页由保密员集中保管,统一销毁;加强传真机使用管理,对传真机传递文件、资料、信息设立专门的登记本进行登记、编号、签批,传递时要实行回复制度,确保文件、资料安全到位;数字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实行专机专用,严禁与机关内部工作用计算机和上互联网计算机串连使用。

二、存在问题

(一)受到办公条件限制,目前分局档案存放条件较为简陋,整理后的档案均定期交市局统一管理。

(二)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而目前分局机关和各所人员少,业务量大,档案整理归档有时还不够及时。

(三)受到办公场地限制,分局服务器机房空间较为狭小,条件较为简陋。

(四)安全保密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操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定期组织专题培训,认真学习上级档案和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和要求,强化安全保密意识,规范档案管理和安全保密工作行为。

(二)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对往年尚未整理的各类档案进行全面整理,按照规定时间报市局档案室归档。

(三)对照档案管理的规程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关制度,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同时,逐步加强基层国土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9

关键词:公路施工;技术;安全;管理;项目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

1、填料、压实技术

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 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 值应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路基压实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95%。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

2、公路施工的防护技术

公路项目的施工对于坡面的防护,通常采用的是石砌圬工防护,其主要是利用由混凝土材料加工、制备而成的砌块体搭建护面墙,以此抵御、隔断、加固边坡结构,此外还有得到有效推广的砌石框格种草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以均匀拌和的方式混合使用草籽、肥料、天然土,待植被发芽、成长后,形成环保、自然的防护层,以达到加固作用。对于临近河道的路段,通常采用挡土墙技术、砌石技术、铁丝石笼技术等方法来防护路基结构。公路项目的支挡防护,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就是挡土墙技术。根据材料、工艺、性质以及施工要求、环境的不同,可具体分为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垛式挡土墙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板柱式、扶壁式挡土墙。

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倘若遭遇软土地基问题,可采用粉煤灰这一类的轻质材料直接进行路堤的填筑,从而直接降低、减小对施工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及沉降影响,同时针对路堤边坡,可利用粘质土体包覆其表面结构1~2m左右,由此能够直接形成防护结构、稳定边坡,而对于路床顶面结构则需要采用粗粒料进行封闭处理,施工厚度控制在0.3~0.5m左右。除此之外,对于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还可采用技术、工艺较为成熟的灰土挤密桩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分别以吸收水分、挤密地基土体、铺设隔离层的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滑动变形。

4、公路施工中的排水技术

在具体的公路施工中,根据排水方式、区域的不同,可将路基排水细化分为地面排水、路面排水、地下排水。其中,对于地面排水,可通过在施工现场布置截水沟、急流槽、边沟、排水明管等排水设施来实现;对于路面排水则需要综合考虑项目当地的气候特点、降雨量、地质结构以及排水要求,合理规划、设计路拱的横坡角度,一般在2%以上;对于地下排水,也可将其视为一种渗透力式排水。具体做法可通过设置渗沟、暗沟、渗井等设施来实现。

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组织机构的优化与管理

为保证道路安全施工,应全面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由公路施工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参与,全面开展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劳动保护计划的制定,对公路施工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检查及监督,开展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并进行有效处理,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同时,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应设专职人员进行监管,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全面执行。此外,应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强调安全管理重要性,加强管理层安全生产意识,实行安全责任制,把施工安全作为施工前提,全面贯彻安全管理思想、严格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考核。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失职,并造成安全事故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应给予相应的行政或经济处罚,如情节十分严重,应通过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2、构建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公路施工企业应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从实际出发,分析企业自身特点,制定指导性安全管理文件。如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操作规程等,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责任。针对外协、临时工及承包工程队应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公路安全施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培训活动,逐步塑造、培养、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为后续的施工、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3、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规划

公路施工过程中,要对部分施工路段进行封闭或半封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车辆及行人正常通行,要在施工路段设置相关标志,预防故障发生,确保道路顺畅。首先,为避免司机走冤枉路,应设置相关标志或标牌等进行警示,保证来往车辆顺利通过。其次,要针对施工路段进行限高、限重或限速等,并进行警告标志,以此提醒来往车辆安全行驶,保证车辆安全通过。第三,在施工路段设置彩旗、彩带、防护网、隔离网等,提醒来往车辆注意安全,防止车辆及行人发生事故。安全控制是安全管理的前提,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安全事故发生机率,将安全生产与企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树立安全意识,确保公路施工顺利进行。

4、对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公路施工中应严格按照确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期和质量;要认真做好工程施工记录与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与工程同步积累和整理施工资料。①路基加宽部位如在水田区,应填筑石渣,厚度不小于50cm,砾石含量不宜低于70%,并碾压捣实;软土地段增填厚度不小于50cm的砂砾或石渣,淤泥区要先清淤或抛石挤淤,铺筑相应厚度的砂砾或石渣。②原路填方边坡中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部分应清除,腐植土等不合格填料要彻底清除。③新旧路基连接部位采用挖设台阶、错台填筑施工工艺,分层填筑、压实;④桥(涵)台后部位应换填透水性材料,增加碎(砾)石料,一般应不低于70%,肋板式桥台在完成土方填筑后进行盖梁施工。挖方路段整形道边线要顺直,坡面平整。石质挖方段尽量采用光面爆破施工工艺,表面松动浮石要清除干净。完善临时排水设施,减少积水。⑤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满足设计配合比要求,加强工艺管理,确保混凝土质量外光内实,做到边角笔直顺畅。严格振捣工艺,消除混凝土表面的砂漏、气泡等外观缺欠现象。加强检查,应做到日常检验和重点抽检相结合,进行定期自检、互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保证道路工程施工整个过程的质量。

5、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定期实施安检

公路施工前,项目部要进行细致安排,加强机械设备组织、管理工作,合理调配机械设备,保证其合理使用。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任用专业操作手,并确保操作人员服从项目安排,遵守设备操作规程,认真操作,保证安全施工。加强设备管理,定期进行维修养护,及时排除设备故障,确保公路施工顺利进行。公路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全面、定期的安全检查,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确保公路安全施工。制定详细的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措施,针对项目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及危险岗位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过程中要详细检查安全生产投入的实施情况,对安全设施及安全技术装备进行全面评价,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保证公路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军,王伟.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9).

[2]龚超. 公路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9).

篇10

1.1环境问题

露天煤矿在进行开采时,会给生态环境产生某种破坏。首先,土地资源破坏。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他们在开采时经常会通过采掘场进行直接挖掘,不但会使土地当前资源遭到破坏,还会影响煤矿开采周围土地的耕种。同时,在开采期间,往往会占用一定土地,致使原有土地逐渐成为排水管道,导致原有地貌发生严重改变。并且在施工现场,经常会运用机械进行挖掘,一旦出现过度挖掘,都会致使废弃岩石不能得到合理安置,造成岩土结构发生松散,导致地层层序逐渐紊乱,不利于煤矿施工作业开展。其次,水资源污染。从现有的露天煤矿开采情况看,开采场所很多都是位于干旱地区,所以,在施工时容易使当地出现水资源短缺,并且在开采的整个过程中,由于矿井水没有实现完全净化就被工作人员直接排放,致使水资源污染。另外,如果矿井水位发生下降,不仅会影响地下水资源,导致某些地区供水变得尤为紧张,而且还会致使地下水中的一些岩石出现某种化学反应,增加有害元素浓度。

1.2安全隐患问题

安全隐患也是当前煤矿施工遭遇的一些问题,首先,开采坡面陡峭。由于煤矿开采企业很多都是地处比较偏僻,并且环境较为隐蔽,使得管理部门缺乏对煤矿现场的监督,同时监管人员对煤矿施工没有很强安全意识,导致不能认真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开采坡面较大并且比较陡,一旦缺乏监督力度,不能对作业人员进行监管,容易出现重大险情,影响煤矿施工。其次,线路架设缺乏规范性。如果开采环境出现不规范,会增加开采期间安全隐患因素,其中电器设备是重要因素,一旦电器设备没有符合规定,不但会使煤矿企业无法安全生产,还会制约露天煤矿施工。有的煤矿企业在施工现场使用一些老化的电线,不能及时对电线进行更新,同时没有配备达标的配电箱,一些施工人员用破旧的配电板进行代替,造成线路破旧,没能达到架设有关要求。

2露天煤矿现场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2.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要想把安全管理落实到煤矿施工现场,必须对管理体系予以完善,首先,成立领导小组。任何一个露天煤矿在开展施工作业时,都需要有管理负责人,可以对煤矿施工现场予以监督,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小组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领导小组能够对煤矿施工要求进行确定,对各项内容给予解读,让现场施工人员拥有一定认知,可以严格遵守,另一方面小组成员会对一些施工团队人员进行监督,了解煤矿施工现场信息,从而强化对煤矿现场整体管理力度。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小组会制定管理手册,同时对手册进行派发,确保施工现场人员都能明确手册内容,从而认真遵守,改善煤矿施工效果,提升安全性。领导小组还会强化对施工工序的有效监督,对于一些危险源,要增强施工人员辨识度,使其可以准确辨别危险源,这样既能对危险源进行规避,还能降低煤矿施工安全事故。其次,开展培训工作。要想真正改善煤矿管理效果,必须对煤矿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可以领会管理体系背后内涵,不但能使他们认真践行煤矿安全管理有关制度以及要求,还能发挥出安全管理的内在价值。具体来说,应该组织观摩学习机会,让一些施工人员可以拥有学习煤矿安全管理知识,这样既能让施工人员与安全管理专员进行交流,根据煤矿现场情况交流有关经验,还能改善基层施工人员思想。由于施工人员属于煤矿现场施工的一线人员,他们安全意识直接关乎着煤矿开采安全,所以,必须强化学习以及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对危险源的一些判断以及辨识方法,不但能为安全体系落实做出准备,还能减少煤矿施工危险性。另外,企业还要对安全体系实施以及启动时间进行确定,确保其可以真正落实,同时还要制定考核制度,结合人员操作情况来评价考核结果,增强安全管理有效性。

2.2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会对煤矿施工产生影响,所以,应该进一步强化员工们的自身安全意识,使其思想得以有效转变,这样既能对不同类型隐患予以科学防范,还能确保施工阶段整体安全性。例如,可以在现场设置相应的危险源标志,通过排板形式进行展示,不仅能让现场人员随时观看,渗透安全知识,还能对他们起到警示以及提醒作用。同时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发放一定学习资料,让现场人员观看与阅读这些危险管理知识,从而对危险源有着深层认识,一旦在施工作业中遇到这些危险源,能够采取有效预防手段,规避施工作业未遂事故。具体来说,其一,应该印刷安全管理制度或者体系中的重视内容,这样在开展煤矿安全管理活动时,便于现场人员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设定学习考核要求,对于学习安全知识相对突出的现场人员,应给予鼓励,并让其成为煤矿现场安全监督员,这样既能让煤矿施工得以进行,还能使安全体系稳定实施。其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对于一些煤矿企业而言,加强安全文化方面建设有很大积极作用,一方面能对煤矿企业员工思想进行改善,培养他们对安全管理的学习兴趣,提升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能促进对安全文化的有关学习,丰富专业内涵。另外,可以开展一些安全主题活动,例如设置安全月,这样在安全月中组织学习,推广安全文化,提高管理效果。

2.3加强对现场作业环境的管理

对于露天煤矿而言,现场作业环境尤为重要,如果作业环境能够达到安全标准,不仅能提高开采作业安全系数,还能改善煤矿施工质量。首先,应对露天煤矿中的众多电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在开关上装设相应的闭锁装置,这样能使地面设备得到完善,使其可以有效运转。同时还要对手工工具或者移动梯子等一些设备有效管理,把其纳入到煤矿管理体系中,并结合现场作业环境,评判其是否满足安全标准,以此确保作业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应结合安全管理体系推进煤矿现场中的一些作业流程,在对作业过程进行强化控制的同时,使其得以安全生产。并且还要对电缆工序进行完善,合理运用机械化作业,这样既能减少现场人员接触危险源的机会,还能对他们安全进行保障。例如,可以引入轮式推土机,通过其来开采或者对道路进行养护,有效维修矿区道路,确保道路宽度以及平整度可以契合设计要求。另外,还应为设备提供防碰撞系统,这样当设备离安全间距比较近时,会发出一定警告,为司机起到警示作用,从而规避机械事故。在此期间,可以对卡车实施调度监控系统,在对煤矿现场设备予以调动的同时,还能对其监控,进而维护煤矿现场作业秩序。此外,管理人员要对现场施工起到带头以及领导作用,能够对管理标准进行带头执行,掌握管理流程,对设备以及工序进行逐一排查,使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预见性,从而安排专员来落实。同时可以强化安全教育相关培训工作,在每个月末开展安全体系知识方面的考试,增强他们风险预控能力,改善他们安全认知,以此提升安全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