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健全,机制,全程,监管,提升
莒县财政局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不断完善财政监管手段和方法,构筑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体系,切实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升了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保证了财政专项资金安全、规范运行,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经济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实施制度创新,建立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精细化管理机制
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如何管好用好资金,确保真正发挥效益,是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县级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2008年以来,我们从“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监管、提高效益”四个方面入手,不断健全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先后制订了《莒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莒县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莒县财政惠民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莒县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解决了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突出存在的问题,一是解决了部门协调问题。针对过去项目申报过程中出现的越权申报、多头申报、部门职责不清等问题,通过制度的制订完善,明确规范在项目申报、建设、监管过程中部门职责权限和程序,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调;二是解决了资金拨付程序问题。通过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完善资金拨付方式,保证了项目资金按进度及时、快捷到位,民生补贴资金发放流程更加顺畅;三是解决了会计核算问题。通过建立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制度,真实、全面反映了专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一步促进了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提高了项目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四是解决了财政监管问题。通过制定完善监督检查办法,丰富了专项资金监管手段和方式,进一步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保证了依法理财。
二、构筑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注重资金监管与项目建设的有机结合,财政监管始终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
(一)完善财政项目立项决策机制,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投向科学合理。一是逐步完善财政项目库。为提高财政专项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发展规划,先后建立了包括经济发展项目、民生项目、教育危房改造项目、畜牧规模养殖场、支农合作组织项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等财政专项项目库。截止目前,全县各类财政专项项目入库985个。二是健全项目论证制度。在组织项目申报时,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资金使用效益、项目承担单位申报意愿、单位资质进行实地考察、充分论证。如,在选择村村通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地时,对各地供水需求、地质条件、项目所在地政府协调能力等因素进行了充分论证,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择了11处建设地。由于前期论证有力,施工条件得到充分保证,群众非常支持,项目建设取得了成功,我县采取的山丘区集中供水建设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二)强化财政专项资金运行监管,确保资金监管全方位、无缝隙。一是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方式。注重资金与项目结合,严格按程序、按进度及时核拨资金。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县级报账提款,项目资金直接支付建设单位。二是规范项目监管。督促项目建设实施“五制”管理,即招投标制、监理制、法人制、公示制和审计制。实行项目招投标制,对一些总投资规模较大,单项工程额较小的项目,实行集中采购,合并招标,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对投资规模大的重点项目,采取全国范围公开招标方式,邀请省内专家进行评标,如沭河拦河坝、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对项目建设实施工程监理,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动态监管。实行项目法人制,完善质量问责机制。实行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制,核实项目支出内容,剔除不合理费用,节约财政资金。实行项目公示制,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规范民生资金管理。协调有关业务部门、乡镇政府及银行系统,完善补贴操作流程,加强部门协调,从基础数据采集、审核到数据库建立、导入发放系统、资金发放、发放信息反馈等步骤进行细化,每个环节都明确职责、时间进度等要求。目前,我县已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大中型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补贴等各项惠民补贴全部通过“涉农一卡通”系统发放,2009年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各类民生补贴9871.46万元,涉及30余万农户。
(三)实施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结合,丰富财政监管手段。采取财政专项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全程参与和财政内部监督控制相互结合的方式,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和监督全过程的参与,丰富了财政监管手段,加大财政监管力度。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实施社会中介机构全程参与,保证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公正性。在重点工程实施中,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预算编制审查、项目建设审核、工程决算审核,根据审计意见拨付资金,实行边建设、边拨款、边审计、边监督;完善财政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资金拨付的规范性。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局内部监督范围,重点监督拨款程序是否合规,拨款手续是否完善,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资金使用是否合理,项目档案是否齐全。使财政内部监督关口前移,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预警、监控职能。
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困境;完善对策
一、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困境
1.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尽管此前各地为了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专业资金管理办法,但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所以这些管理办法在真正应用于实践中时就会出现诸多矛盾,难以按照制度进行实际操作,导致制度流于形式化。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按照习惯和感觉进行操作,因而存在较大的风险和盲目性。另外,我国的专项资金供应制度还有待完善,在专项资金审批过程中,又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专项资金中还包括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但是却仍然顺利通过审批,这将不利于专项资金管理,容易出现专项资金私自挪用或占用的情况。
2.项目的预算与申报缺乏规范化
为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专项资金,很多单位在项目预算申报之前,并没有对项目的概算、预算以及立项等进行可行性论证,使得很多预算都普遍存在可行性缺乏的问题。同时对于下达的项目资金预算文件而言,很多都是比较粗略的条款,并不知晓具体内容,为财务与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核算和监督增加了难度。对于项目的具体运行,由于事先没有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也没有进行合理预测,导致“零基预算”仍停留于理论层面,得不到真正实行。另外,由于专项资金在预算编制时,往往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资金使用均匀性失衡。
3.财务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不到位
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财政部门负有跟踪监管的职责,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有义务定期向财政部门就资金使用进行汇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有单位能够真正贯彻执行下去。财政部门基本上只负责将资金进行下拨,但却很少对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监督。目前,很多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在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管时,往往过于注重事后监管,而事后监管最大缺点就是不能及时发现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漏洞,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行为也不能采取措施加以遏制,监管方式是以内部审计为主,但是内部审计力量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等因素而大大降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如此,对于外部监督机制而言,很多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充分发挥群众和媒体监督的作用实际上,这些外部监督往往具有强有力的作用。
二、完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1.加快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一方面,应当严格遵守相关专项资金法律法规,做好对专项资金的分类管理工作,以利于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资金跟踪反馈制度,以管好和用好专项资金,如果跟踪中发现有某一项目迟迟不启动,那么则要求用资单位作出说明,并可进行适当调整;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实施对专项资金的全程管理,从资金申请到资金拨付,到资金结算等,都实施严格管理。对预算外资金,必须对其性质加以明确,同时还应纳入财政管理决策的范畴,作为财政性资金进行管理。还可以建立如下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模式:建立预算编制制度,对预算编制程序实行统一化;根据单位发展规划及来年工作预测,进行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对必须实行的项目,应做优先考虑。
2.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程度
一是在进行项目预算申报之前,要求预算申报单位对项目概算、预算以及立项等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项目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使得预算更加透明,确保预算支出都能得到落实,使得专项资金效益得到提高,既能有效减少资金浪费,又能为财政及监督管理部门对资金进行核算和监督提供方便。三是建立专门的项目库,对同类用款单位专项资金支出以及同类项目资金支出制定一个标准,为各级预算编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四是为了保证专项资金预算能够更好地将资金使用结构及用途反映出来,应对专项资金中人员经费的部分加以严格限制。同时还应加强各个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专项资金管理仅靠某单个职能部门往往是很难完成的,就需要各个部门能够相互加强协作与沟通,确保专项资金从预算、申报一直到顺利通过审批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衔接,形成有序的专项资金审批模式。
3.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首先应当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促进其业务能力的提升,并明确职责和权限,做好岗位分工,让财务人员有机会参与到专项资金的全过程中去,以利于其更好把握项目进度,从而更好地进行拨款安排,做好资金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对于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应有职责,要注重事中审计,使内部审计常态化和过程化,尽可能在问题或危害结果出现以前就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比如说,发现某个建设项目资金用度比预算水平要高,那么就要采用何时的审计方法尽快弄清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最后,还要注意外部监管作用的发挥,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助于网络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公开专项资金的用途、使用等信息,从而使专项资金使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专款专用,资金利用率得到提升,对于专项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必须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确保专项资金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凯峰.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84-85.
篇3
培训专项资金缺乏事前监督,存在立项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资金使用监督滞后,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管少。对某一培训或具体操作环节检查多,全程跟踪监管较少。没有完善的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绩效监管机制,使绩效监管工作缺少相应的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造成上级财政部门只管拨款、不问成效,基层单位只管要钱、只管培训、不问效益的尴尬现状。
二、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建议与对策
1.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精细化管理的基石。只有强化教师培训资金的管理意识,健全培训资金管理责任制,才能进一步明确学校培训人员、财务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培训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用好、管好培训专项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的性质和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管理手册》,明确培训资金申请、拨付、使用、核算等环节的流程及资金的使用对象和范围,为用好培训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奠定基础。
2.规范资金的管理和分配
按照公平性、公开性、差别性、科学性、动态性原则,建立标准化的定员、定额的项目预算,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零基预算”。培训项目确定后,财政部门下达相应的预算指标并拨付培训资金,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实行专款专户专账管理,集中管理培训专项资金,操作上可以参照陕西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中设立“专项资金集散账户”的办法,建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集散账户,对该专项资金进行统一归集、统一支付、统一调度、统一核算,实现培训专项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规范运作。按照特定的培训用途和资金使用进度,把资金及时、足额、直接拨付给培训单位,取消中间多余环节,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最大效用地发挥培训专项资金的作用。
3.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与培训项目过程监管并行
专项资金监督要把重心转移到日常监督上来,走出事后进行监督检查的老套路,真正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监督。教育局、财政局、审计局三家应加强协调配合,做好相互工作的衔接,对培训资金使用实施全面的过程跟踪问效,明确各部门及基层培训单位的责任,监管和考核预算执行及绩效目标达成情况。财政主管部门应对培训专项资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核实财务核算部门及基层培训单位在资金使用与管理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如有,应当责其纠正并通过调减预算、收回专项资金及追究刑事责任等方式进行处罚。同时要完善教师培训项目的监管评估机制,建立起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教育专家组评估和参培教师网络评估等形式相结合,对培训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控和质量评估,并把项目执行情况和评估结果作为调整培训任务和项目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
4.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实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从培训项目设立、分配、使用及其效果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从而提高教师培训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财政部门应通过绩效评价机制调动各基层培训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并根据教师培训的特点,设立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容易操作的评价指标。事前评价一~通过查阅资料、专家组评审、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对项目有没有必要做、能不能做好、有没有效果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开展预评估,不断改进培训项目预算方案和绩效目标,完善绩效控制措施,达到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事中评价一一强化监督检查,进行实地检查、随机询问、抽样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采取因素分析法设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发现资金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事后评价一审核基层单位项目决算和相关的纪实资料,对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按项目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存在的问题、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两类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向预算单位予以反馈,并督促整改。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公共卫生;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公共卫生事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得到了中央省市部门的持续重视。仅仅就中央公共卫生这项资金来看,2006年国家就投入了222亿元资金,2010年,国家在该项资金的投入达到了1221亿元。不仅如此,各级财政部门也在逐年增加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迪庆藏区医疗卫生机构也得到了资金的持续增加,但是,尽管我国从2003年开始,就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实施了项目管理,却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造成了影响,为保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能够得到合理使用,并有效落实医改精神,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应该逐步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基层公共卫生部门的效能。
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内涵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就是各级财政部门运用预算安排、其他资金渠道来拨付指定项目或有其他用途,同时需要单独同有关管理部门来结报的资金。
关于这项专项资金的实用范围,财社[2010]311 号文件已经规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资金的使用办法。在管理办法第十三条中明确指出:要将补助资金用在相关人员的支出和开展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必需的耗材以及其他公用经费支出方面。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也提出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来截留、挪用和挤占公共卫生资金。
二、迪庆藏区医疗卫生机构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但对于迪庆藏区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在具体落实公共卫生事业时,在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具体为:
第一,资金监管不够到位。迪庆藏区医疗卫生机构不仅资金管理的体系不够完备,还没有具体建立、落实监管体系,同时也还没有摸索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监管工作开展方式。同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疏于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督导检查,对于资金使用绩效性的监管也不够到位。这就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例如,公共卫生资金没有完全用于公共卫生事业,有时被用于付医院人员培训支出,有时又被用于参加各种会议的差旅费等其他公用支出。
第二,由于资金下达不够及时,导致影响了预算的执行进度,进而导致了资金的结余较大。当公共卫生资金下达到迪庆藏区时间超过6个月时,资金滞留在县级财政,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原来项目的执行进度和工作进度。
第三,由于没有建立各项补助资金的二级明细对应账簿,导致了各项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标准不够清晰、明确,不能清晰反映各项专项资金运用的详细情况。同时有时相关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账务处理采用以拨代支的方式,导致项目执行单位的往来科目对于资金收支的反映也不够明确。
第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够及时和完善。在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经费报销制度制定、物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和物资材料政府采购制度等制定方面,迪庆藏区医疗卫生机构虽然有相关的类似制度,但对于制度的实施和执行监督方面有待提高。同时以上制定的更新时间也不够迅速,在个别部门实际工作中已经按新的政策、标准执行,但制度的更新还没有完全同步。另外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还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滞后,造成内部牵制机制不健全。有的医疗卫生机构还未执行内控制度,各医疗单位财务管理存在参差不齐现象。
第五,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甚至出现了不相容的岗位还没有相互分离的情况。基层卫生机构的人才短缺,管理方面也较为粗放,财务人员的从业资格不够严格,专业综合业务素质低下,中高级职称会计人员缺乏,出纳、会计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医用耗材的管理也缺乏专人,甚至出现需要时直接向商家打电话要货的情况,并用签字收货单来与财务结算,缺乏相关的监管。
三、迪庆藏区医疗卫生机构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解决对策
鉴于以上问题的出现,要想迪庆藏区的公共卫生事业能够有序进行,我认为要采用以下办法加以改善:
1.建立专项资金监管制度,责任到人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迪庆藏区卫计委应该加强有关组织领导,逐步完善、更新各项财务管理、经费管理、物资资产管理等制度,逐步壮大监管机构、监管队伍,并针对具体工作内容制定监管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并落实各项监管措施。正如《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建立健全卫生资金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提出的:一定要建立、规范财务运行的机制,要健全内部的控制机制,要强化监督的检查机制,并做到落实责任的追究机制、建立起学习的培训机制,同时建立起上报备案机制。
我们要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政策新的变化,做到把所有的专项资金都纳入到项目库管理中,把项目库与财政中期的规划衔接起来,对于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预算一律不做安排。除了新农合、基药补助、计生家庭奖励和基本公卫等一般转移支付及按既定政策标准来分配的补助事项之外,要把其他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合并为一个项目。同时我们要做到项目上下对应,结算资金在考核完后下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也要做到在当月下达,保证资金管理的效率。
2.及时下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依据《云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与核算办法的通知》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保证项目的支出与项目的进度保持协调和一致,不仅按时下达资金,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依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账簿和会计科目,并建立各项专项资金二级明细账实行专账核算和备查账簿,并严格按照 11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来设置辅的台账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认真执行云财社【2014】398号《云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与核算办法》。另外,严格按照各项专项资金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和使用各级补助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不得与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补助资金。
同时,财务人员要与业务人员及时沟通交流,要避免因为对项目实施方案的不了解,从而无法对项目来进行准确的归项核算,甚至都不能对项目的支出范围来进行合理的界定,一定要做到避免造成超范围地使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
3.优化岗位设置,加强队伍建设
俗话说:谋事在人,以有为本。要想更好地落实迪庆藏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工作,就要拥有懂得财务工作的具体人员来进行专项资金的预算、调配。同时在岗位设置方面也要明确会计、出纳等岗位的基本职责,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依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安排适合的工作内容,只有落实人员管理,加强员工专业素质,鼓励财务人员职称考试,使其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并配合相关的监管才能保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合理运用,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应有效能,我们就要提升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要能够经得起各方面的监督,同时要以群众利益为先,通过建立各项专项资金二级明细账、资金监管、优化岗位、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公共卫生项目支出绩效考评暂行办法[Z],2008(4).
篇5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市本级城市维护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江西省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南昌市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市本级城市维护管理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城维费”)是指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全市城市维护管理的资金。
第三条 城维费项目安排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度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部署和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重点推进工作安排,着重保障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环卫设施维护,城管执法基础建设,重点专项治理工作,重点设备购置和城市运行保障等重要经费支出。
(二)注重绩效。加强对城维费项目的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发挥绩效对于城维费资金安排的指挥棒作用。
(三)公正公开。城维费的申报审核、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等,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确保城维费安排、使用科学、规范、安全、高效。
第四条 市城管局是城维费的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年度使用计划的编制、专项资金的监管,以及组织各资金使用单位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城维费的预算安排、年度使用计划的编制、资金的拨付和监管,以及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抽查工作。
二、申报范围与程序
第五条 城维费申报范围包括:部分市重大重点项目、城市管理重点专项工作、重点设施维护、重点设备采购、城市运行保障等经费;往年续建工程项目和待拨项目经费、新增设施量管护经费;有关法律法规、市政府确定支持的应由城维费资金支出的其它项目。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则上在城维费中不予安排:
(一)申报用于本部门、本单位的市政设施日常养护经费;
(二)申报用于市政设施、设备仍处于质保期内管护的经费;
(三)申报用于非城市管理事项的经费(市政府已抄告明确的事项经费除外)。
第七条 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根据实际需求申报城市维护专项资金时,要向市城管局提供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表,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市领导批示、政府抄告单或相关会议纪要,项目合同、决算单或市政设施移交管理证书等项目佐证材料,并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和申报数额的准确性负责。由市场主体实施的项目,一并提交该市场主体的企业信用报告。
第八条 城维费项目申报实行常态化采集,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申请当年度实施的城维费专项资金申报截止时间为每年2月1日,以市城管局收到申请的时间为准。
三、计划编制
第九条 市本级城市维护管理专项资金支出计划由市财政局、市城管局联合编制上报。市城管局按照“量入为出、保证重点”的原则,依据城维费年初预算和年度城市管理重点工作规划,汇总编制年度《市本级城市维护管理专项资金支出计划明细表(初稿)》。
第十条 城维费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制度,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及项目的绩效目标、资金需求量的测算依据等,分层分类动态管理并适时更新。城维费项目安排原则上从项目储备库中择优选取,按照项目成熟度及轻重缓急依次排序,优先安排市政府有关文件、会议已明确实施的项目。原则上对于无立项、无设计、无概算的“三无项目”(市政府批准个别应急项目除外)不予安排。
第十一条 市城管局于每年3月底前将年度项目资金需求报市财政局审核;市财政局负责对项目安排计划进行合规性审核,并于每年4月底之前,会同市城管局联合上报市政府审批后执行。
第十二条 年度内因出现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需要在城维费中紧急安排资金的,需履行相关报批程序,并专报市政府批准后,在城维费待安排经费中予以解决。
第十三条 每年在城维费中安排的新增设施量管护经费,下一年度应在相关管护单位部门预算中列支。
四、资金使用与拨付
第十四条 各资金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市政府批准的城维费收支预算安排,按照工程项目推进进度、合同规定及实际发生额,及时向市财政局申请资金拨付,按规定合理使用资金并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对资金收支、项目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
第十五条 市财政局依据各资金使用单位申请进行审核,并按工程进度确定经费调拨数额实施拨付。
第十六条各项目实施单位严禁未经批准任意改变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以及搞计划外工程。
第十七条城维费安排的项目资金,因客观原因当年未用完的,可结转至下年使用;结余资金和结转超过1年以上的资金,全部由市财政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收回,统筹用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亟需支持的领域。
五、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各资金使用单位每季度向市城管局报送项目实施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对于项目进度滞后、资金使用较慢的项目,市城管局应及时进行项目督导调度。
第十九条 市本级城维费所有项目资金均列入市财政的绩效管理考核,纳入项目库管理。各资金使用单位应按照市财政局、市城管局关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规定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支出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并按要求向市城管局报送自评材料,由市城管局复核后送市财政局开展重点评价。
第二十条 市财政局绩效管理考核部门对各资金使用单位实施财政绩效考核。市城管局作为市本级城维费主管部门,承担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应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城维费资金使用单位提出考核评价建议。凡由于工作不扎实,项目进展迟缓、资金积压等情况,市城管局将对各资金使用单位实施扣分考核建议,该评价建议将作为市财政局绩效管理考核部门考核相关单位财政绩效情况,并计入市高质量考核等相关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 年度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城维费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年度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结果不理想的资金使用单位,市城管局、市财政局将酌情削减相关单位下一年度城维费专项资金计划(法律法规及上级要求必须足额安排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市财政局会同市城管局对城维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违反本办法骗取、截留、挤占、挪用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处罚;涉嫌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附 则
篇6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15-02
专项资金的管理是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单位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也影响着单位的运行效率。这几年来,各相关部门虽然加大了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但是仍有不少单位在进行专项资金管理时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单位的长远发展。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是依法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确保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
1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辽宁从很早开始,将多项财政专项资金,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专款专用、监管分离”的管理模式,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管理,实行统一的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具体负责资金的账户管理以及资金收付核算工作,并向用款单位及相关部门报告收支进度情况。各单位和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专项资金的执行管理。财政监督部门负责定期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乡镇部门严格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遵循“总体规范、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以县为例,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一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专项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所有专项支出资金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二是原来所有预算部门的基本账户全部取消,设立小额结算账户,一方面利于零星资金使用,另一方面也利于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三是实行财政资金由专门专户执行直接支付制度,缩减清算环节,缩短支付周期。四是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支付中心有效整合,在机构设置上采用新原则,保证会计统一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效衔接。
2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专项资金用途很广,覆盖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不仅对于单位的发展意义重大,也对促进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现在以辽宁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2. 1 对专项资金管理重视不足
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浙江辽宁的管理者对专项资金的重视不够。很多管理者并不清楚本单位专项资金的具体用途,不能合理配置资金,导致专项资金的滥用和乱用,大大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2. 2 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不够
辽宁在运用专项资金时,缺乏对资金的监管。由于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不够,不少事业单位投机取巧,滥用专项资金,甚至出现了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大大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损害了单位的信誉,降低了社会大众对单位的信任度,不利于长远发展。
2. 3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我们发现,辽宁尚未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在真正遇到问题时,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大大纵容了违法违纪行为。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但也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上并不具有可操作性。
2. 4 专项资金支出分配缺乏绩效
辽宁专项资金使用支出监督力度不够,支出监督的方式方法老套,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于日常监督;事后检查多于事前监督;对某一事项和具体环节检查多于全面监督。未能完整地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机制,使绩效监督工作缺乏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引发了财政管理上只管拨款、不问效果,部门和单位只管建设、不注重实际效益的现象。在审计过程中,上级部门只是警告违规单位,但未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致使监督往往局限于形式,缺乏应有的监管力度,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农业专项资金支出过程中出现浪费、违纪现象,使管理相对弱化,导致农业专项资金分配不合理。
2. 5 专项资金拨付程序不够规范
辽宁的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付款环节多、时间长,影响当年项目正常实施,使项目难以发挥预期效果。另外,拨付资金链条长,涉及部门多,妨碍当年资金项目的实施,也给会计核算带来诸多不便,影响会计信息的实施效果。如扶贫资金拨付要经过县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有关职能部门、乡镇政府、项目实施单位等多个环节。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当年预算安排资金应于当年完成,由于资金拨付手续繁杂,程序多,时间长,加之部分专项资金计划命令传递较晚,导致不少项目当年不能实施,制约乡镇的发展。
2. 6 存在挤占挪用专款现象
一是县级财政增收渠道较窄,财政增收主要来源于资源性的煤焦行业,而煤焦行业主要依赖于价格因素,缺乏多元、新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财源,县级财政增收的唯一渠道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增加税收收入来获取税收分成。二是随着财政预算透明度越来越高,向上级讨要工作经费的范围越来越窄,占用的不是专项资金就是项目资金,导致争取的项目及专项资金越多,挤占、挪用现象越严重。三是上级各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检查工作较多,接待开支大,而实际财政部门每年下拨的公用经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公用支出的实际需要。为此,有的事业单位为解决正常运转经费和干部福利待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挤占、挪用各类项目资金的现象。
3 解决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对策建议
3. 1 进一步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通过改革国库资金拨付方式,解决国库资金多环节拨付、多户头存放形成的大量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取消专项资金过渡户,实现专项资金合理分配,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3. 2 完善财政投资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监督要走出事后集中检查的套路,把重心转移到日常监督上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监督,要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财政投资评审既是内部审计,也是财政职能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财政投资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其他部门的工作所不能替代的。建议成立由人大、政协、财政、审计、项目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委员会,对用款单位专项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筛选,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将通过审核的项目纳入该项目库管理。根据各类专项资金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先后排序,为预算部门提供依据,最后由预算部门结合财力情况进行预算安排。
3. 3 建立专项资金评价分析制度
设立量化指标体系,对于效益货币化的支出项目,采用成本效益评价法,对于一般性专项资金可以采取通用的分析方式对专项资金的结构和增减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判断资金使用情况。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贯穿整个评估过程,还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鉴定。还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用款单位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对绩效成果显著的单位可给予奖励,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或达不到绩效要求的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4 结 论
专项资金管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但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从制度抓起,坚持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不断完善和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机制,一定能够取得绩效评价和绩效监管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金延宁. 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 西部财会,2009(1).
[2]宋向红. 强化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之我见[J]. 商业经济,2009(6).
[3]秦丽芬.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完善[J]. 现代商业,2008(27).
[4]王淑杰. 推进财政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J]. 中国财政,2008(13).
篇7
第二条资金来源
年至2010年,省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乡一品”专项资金1500万元。
第三条扶持范围
省政府确定的50个山区县所属乡镇和粤北山区、东西两翼14个地级市及江门恩平市革命老区乡镇。省级“一乡一品”专项资金已扶持过的乡镇原则上不再申报。
第四条资金用途
项目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与示范,项目生产基地部分必需的配套设施建设等启动性环节。
第五条项目要求
(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项目拟开发的主导产品要具有地方特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区域优势,优先选择能取代进口、填补国内市场空间(白)和质量档次高的名、特、优、稀、新产品及著名传统特产。
(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开发项目要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基础,进一步开发易被群众接受,具有可供较大规模连片开发、优化提高的潜力。
(三)有利于形成优势产区和发展产业化经营。对有龙头企业带动,配套加工、流通,产业链长,产业化经营,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高,投资条件好,易形成“多乡一品”的项目优先列入扶持计划。
(四)通过项目示范,扶持农户建立较为稳定的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扶持带动农户200户以上,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五)当地政府和部门重视,对发展特色产品生产,促进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支持。
第六条资金下达和拨付
省财政厅根据用款单位性质、预算管理级次办理资金下达和拨付手续:
(一)下达有关市的资金,有关地级市财政局应在收到省下达资金发文后7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指标转下达给有关县(市、区)财政局,并将下达文件抄送省财政厅(农业处)备案。
(二)具备国库集中支付条件的,采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不具备国库支付条件的,按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实施办法)的通知》(粤财农〔〕117号)的规定,实行财政报账制管理。
第七条部门职责
(一)农业部门职责
1.市县农业主管部门职责:“一乡一品”项目申报实行首问责任制,即第一个接受项目申报的农业部门负责人,应在申报材料上签名确认,对申报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负责;地级市农业部门对县级上报资料的审核结果负责;县级农业部门应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资金到位、资金使用等情况,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库集中支付以及财政报账制有关规定,对有关凭证严格审核,确保支付金额、内容以及相关资料、凭证的真实、合规和完整;负责本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自评工作。
2.省农业厅职责:向省财政厅提出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对各地级市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保申报资料的真实、合规和完整。加强项目资金的检查和管理,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自评工作。
(二)财政部门职责
1.市县财政局职责:对同级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的项目进行合规性审核,配合同级农业主管部门做好项目资金申报工作;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和财政报帐制度规定及时审核拨付资金;对专项资金拨付、使用以及管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加强监管,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有效。
2.省财政厅职责:负责对省农业厅提出的资金分配方案进行合规性审核;及时下达专项资金,并加强对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管,组织绩效评价。
(三)项目承担单位职责
1.对申报项目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可行性负责。
2.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更改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建设内容,确保如期完成,并达到预定的建设目标。
3.对扶持对象实行档案登记制度。农户领取补贴或种苗等实物或参加项目培训班的要有农户的亲笔签收(到)表、照片作为凭证,购置的设备要有明细表和正式发票,项目工程建设要有建设方案及财务决算清单等资料。
4.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及时提供报账凭证,并确保报账凭证真实、完整。严格按照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规定,专账核算、专人管理。
5.及时向县级农业和财政部门书面汇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八条会计核算
本专项资金应按照有关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和预算管理规定进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设立本专项资金的收入、支出明细账,并按支出的具体范围设置多栏式辅助账,详细核算各项支出情况。合同、发票等支出凭证必须真实、完整、规范。按照有关规定年终编报支出决算。
第九条监督管理
(一)市县财政、农业主管部门应及时了解、监督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各地级以上市应于次年的2月底前将年度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报省财政厅、省农业厅。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各级农业、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应按职能分工定期或不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有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同时缓拨或暂停安排该单位及其所在市、县的同类专项资金。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十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不断提升了各级行政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在项目管理上,财政部门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要求也更加规范和严谨。但是,从近几年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体系、职责分工、管理权限、财务规范等方面仍存在各种问题,上述问题亟须完善和解决。另一方面,专项资金监管角度单一,各单位大都从外部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基于内控视角,探究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对于完善单位内控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内控视角下的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各级行政和事业单位大都按照《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制度,对本单位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日常监管。虽然近年来,财政各级部门也针对性地对各类专项资金制定相关的管理和使用办法,但是总体而言,资金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2)在预算编制环节,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而长远的规划,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和规范、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等问题,从而导致财务及审计部门无法准确、高效地管理项目资金。(3)在资金使用环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专项结余资金数额大、覆盖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结余资金目前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年底国库关闭后交于财政部门收回,二是按照原项目规划,结转到下一年度用于原项目的继续使用。经调查研究发现,较多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使用时未合理安排计划,导致部分资金长期滞留,形成大量闲置资金挪于其他用途使用,与原预算计划不符,从而降低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成因
1.专项资金监管意识欠缺由于思维的局限和传统观念影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经办人员错误认为项目资金监管纯粹是审计、纪检和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因此,很多单位还没有设立专职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监管,从而使得项目资金整体管理混乱,各业务部门之间出现职能不明、交叉管理以及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另外,部分项目资金使用人员在预算上报时缺乏整体使用规划,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而单位管理部门对资金的使用也普遍存在重申请、轻管理的现象,从而使得资金在支出时缺少有效的审批流程和约束手段,从而导致项目资金流失。
2.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截至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各级单位大都依照国家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财税部门下达的相关管理办法来使用项目资金。部分单位收支业务控制流程缺失,未制定相关条例和配备专职人员对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金额以及项目合同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同时,很多单位没有从单位自身的内部制度和预算规划上管理专项资金的收支业务,使得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严重滞缓。另一方面,部分单位对绩效跟踪评价制度不重视,部分单位即使委托中介来进行绩效评价,但大多流于形式,只为应付财政部门的检查需求,而没有真正地起到反馈和评价的作用。
3.专项资金缺乏有效监督近年来,各级财政局对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拨付力度逐年增加,但是在资金管理方面,部分单位仍缺少高效的监管措施和方法。在预算编制流程中,财务部门作为项目实施部门和财政局的沟通部门,对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缺少主动检查和分析,对于其他部门上报的项目预算全盘接收。在预算执行环节,财务部门作为资金的执行主体,没有对该项目的相关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及时跟踪和准确反馈,导致年底大量资金结余,为不影响明年财政下达的项目资金,本年度项目资金挪作其他用途。同时,部分单位在年度决算后未对项目实行绩效评价,未及时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4.专项资金信息系统不健全当前,部分单位专项资金信息系统尚未健全,在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上还没有建立必要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从而存在沟通不及时、信息不畅通的现象。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紧急突发状况,各部门之间未能及时有效沟通和解决,影响了项目整体进程。同时,因为各级单位和各级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阻碍,导致资金拨付流程缓慢,无法及时到位支付,从而延缓了项目实施进度。
四、基于内控视角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1.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从风险识别、处理、监控三个层面逐步形成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风险识别,顾名思义,即对资金使用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形成相应的风险清单。各单位应按照规定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全面客观地对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在支付环节,单位要对专项资金金额及支付时间进行核对,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错误。在项目的决算时,要认真检查项目的完成质量和实际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及时处理结余资金,严禁剩余资金用于其他用途。风险处理,即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进行全面处理。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评估结果,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部的相关条例,有效、科学、合理地应对各类财务风险。对于存在的重大风险,应及时解决,避免问题持续扩大。单位应重点加强专职人员对项目资金的管理监控,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管理人员对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及时应对的能力,从而提高本单位的整体专项资金风险处理水平。在处理风险时,要严肃对待挪用资金等相关违法事件,要及时处理风险,避免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风险监控,即监控已知风险的发展变化状况,同时实时监控风险的处理效果。专项资金的风险一直于变动之中,因此资金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监控,这样不仅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同时可以防止类似风险再度发生。已经解决的风险仍需进行后期跟踪和监控。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全面预防风险管理理念,并逐步建立专项资金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
2.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在预算编制环节,各单位应根据实际需求科学编制项目预算。同时财务部门应统筹考虑单位整体情况和未来规划,审核部门项目的可行性,并与其上报部门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商讨项目资金在申请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事项,从而保证预算编制合规可行。在项目资金收支环节,为了规范单位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制。专项资金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这一准则。在收入环节,严格监管和分析收入来源性质,并设置专门的岗位,保证不相容岗位分离。在项目资金支付时,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单位财务规章制度进行专项资金审批、审核和支付。
篇9
(一)清理申报项目,缩小范围
长期以来,专项资金并没有很好的做到专款专用,为此,对多达几十项的专项资金要进项定期的清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的管理情况、资金的使用效益等进行具体的了解,并且对各项资金存在的必要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使用效率不高使用效益不明显的资金,进行大力的压缩,并且在一般性预算支出中加入经常性的专项支出,例如对农村生活贫困家庭的资助,以及对警车以及警务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更换费用,可以列入到经常性的专项支出。
(二)明确各部门责任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各个部门的负责实际上也是各个部门的不负责,这样的管理基本上是无效的,只有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财政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才能好的形成监督体制。财政部门和管理部门可以就相关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制定合理的违责处理办法。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纳入到财政监管的范围之内,将主管部门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从根本上杜绝。
(三)多方面审计监督机制
财政专项资金数额大、覆盖面广,国家审计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且对各地方的财政政策相对不熟悉,因此决定国家审计人员难以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判断。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在同一行政体制之内,所以审计结果和审计意见在独立性的显现方面有很大的限制,这时就需要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结合,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结合,从而提高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四)提升政府理财的能力和水平
提升政府的理财能力和水平,可以有效的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首先需要逐步淡化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使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边界得到规范,使基本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运用政府的独立财权有效提高其对资金的调度和运营能力。其二,要加强绩效控制工作,从而对绩效审计和绩效监督进行有效推动。使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收益和成本的比重得到有效提高。其三,要将年度预算管理向财政专项资金中期考核机制进行转变,使政府的会计制度向全责发生制进行转变,从而有效提高政府的理财能力。
二总结
篇10
目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工作不科学
预算编制存在草率性和盲目性。预算编制没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专项资金预算时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内容不够细化、相关预算编制制度尚未建立。许多单位往往在上年9月时间内才开始编制下一年度的专项资金预算,科学性和严谨性无法得到保障。有些单位一味地向财政申请拨款,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要钱是部门申报专项的动力,一些部门为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拨款,没有计划,也没有国家配套项目,设立的专项无法完成,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在专项下达后,不少单位不能按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专项,对专项的实施、资金使用等情况缺乏及时的跟踪问效。专项主管部门没有更好地实行监管职能。
2 专款支出的开支范围不够明确。会计核算不清楚。未做到专款专用
一些单位存在任意扩大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随意列支其他费用开支,违背了专款专用原则。会计核算混乱,相当一部分单位的专项资金核算与单位内部其他开支混合核算;有的虽然划分了专项资金科目,但无法核算具体到“项目”或者“什么项目”。有的单位甚至为了应付检查,将其他支出纳入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未能专户核算,存在变相挤占挪用现象,有的单位表面上单独设帐,实际操作中虚列专项支出,挪出专项资金另作他用,甚至利用挪出的资金建起小金库。专项资金管理没有制度,存在随意性,因此造成了专项资金使用不合规,或者对于专项资金特殊用途难以找到明细对应的规定,从而导致挪用、乱用项目经费现象,如在执行过程中,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同意资金变更就把专项资金用于弥补其他项目的经费不足等。
3 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弱化
在专项资金支出管理上“重要钱,轻管理”的现象较普遍,单位在专项支出过程中,财务支出监督滞后,主要敷衍财政检查,缺少日常监督;缺少事前、事中监督;对某一事项和环节,全方位跟踪监督少。财务人员只是在发现后予以协调、向财政请示调整专项预算,而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直接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财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4 固定资产及资金使用管理存在漏洞。影响专项资金的管理。
由于对专项资金管理不重视,固定资产及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的漏洞也使得专项资金的使用受到了影响。专项资金的购入的资产不入账,资产及资金使用管理的粗放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及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在项目执行完毕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材料等有形、无形资产后续管理上政府、财政部门和具体管理部门脱节。
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4.1专项资金的预算基础组织工作做到位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的预测对未来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以此发挥控制作用,将“钱用在刀刃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认真编制预算,做好调研,细化立项,要有长远规划,同国家政策配套,使专项资金有的放矢。强化预算编制,明确专项资金管理方法,加强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就是要细化预算,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项目和每项开支上。对纳入预算的项目,要填列详细的资金来源、项目内容和完成进度计划,便于有关部门了解和管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执行,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要及时进行项目结算工作,并进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分析,便于准确向有关部门汇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4.2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强化财务控制意识
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要对财务部内部进行合理规范的分工和岗位职责界定以保证财务的职能得以有效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尤其是要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业务人员应加强与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合理安排,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如让财务人员能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据此有效的进行付款安排,当然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加强会计人员培训,规范会计核算,专款专用,要加强单位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专项资金管理的培训,尤其是加强专项资金核算要求的培训,使财务人员在思想上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加强管理,在业务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政策执行,坚决做到专款专用,按项目核算,账目清晰明确。
4.3加强专项固定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