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成本管控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经营成本管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经营成本管控

篇1

关键词:企业 经营成本 经济效益 管控

一、引言

有效的经营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成本目标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实际的企业经营建设当中,成本的管理问题往往会被不少人误以为只是一项简单单纯的财务管理问题,这种思想大大的限制和降低了经营成本有效管理的思路和实施工作手段与方法。全面的提升企业在经营成本管理方面的管理水平,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让企业的发展能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且是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等市场商业竞争上的基础条件之一。

二、 企业经营成本管控的类型

经营成本的有效管理管理控制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成本的控制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企业经营成本管控就是指在通过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后编制一个成本计划,提出相应可以减低成本的有效管理控制措施,实现达到降低成本的最终目标。对于经营成本有效管理控制的时间来分类的话,可以将企业经营成本的管控分为前馈管控,过程管控和反馈管控。

(一)前馈管控,又可以被理解为是企业在设立经营目标或是设立盈利指标,又或是规划产品生产销售之前对于成本的管控,就是指在经营成本发生以前的成本控制,即对目标偏离的可能性进行预算分析,拟定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

(二)过程管控,又可称作事中管控或是同期管控,就是在成本管控的作用之下发生在受管控企业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的一种施情况,这种管控方法的好处就是能与项目经营建设或是项目发展同时进行,一旦发现差错就能马上进行纠正进行实时管控,目的就是保证企业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少的发生成本预算偏差。

(三)反馈管控是一种十分重要而且经常运用的管控方式,就目前而言现实施的大部分成本管控工作都必须通过反馈管控来完成。反馈管控又称事后反馈,是指在根据管控的企业经营项目的盈利目标与受管控的投资项目建设实际运行结果来实施管控。

三、 企业经营成本管控的具体措施

只有做好企业的经营成本管控工作,才能确保企业能在这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拥有与时并进,全面稳定经营的资本。以下是从几个方面入手,具体的给出完善企业经营成本管控工作的实施方法:

(一)加强企业对于经营成本管控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经营成本管控观念。企业若想在这个在竞争激烈危机并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取得最大的经营效益,就必须将企业的经营成本管控工作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置上。所以为了能让企业上下有此共识,企业一方面必须加强企业内领导层的经营成本管控管理意识,让他们多参加相关的经营成本管控管理工作知识培训,是他们深刻的意识到企业经营成本管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就是要树立好正确的经营成本管控观念,加强企业资金使用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提高资金流动的价值。某纺织生产贸易公司,为了能强化企业的经营成本管控工作,在企业内部开展了培训课程,首先让企业内生产线上的工人接受一定的职业培训,让他们粗劣的能分别不同纺织原料的特性,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层也接受了严格的原料价格,以及生产用途和利益收入构成的经营成本管控课程。这一做法双重确保了生产线上,原料的肆意浪费,从企业的生产一线工人,到企业管理层都树立一个正确的成本管理控制理念,让企业的经营成本管控工作能顺利的开展,与此同时还给予企业都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企业相关的经营成本管控制度,以及构建合理的经营成本管控模式。企业必须在科学的预算估测之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影响企业各种收支的因素进行分析,合理的给出企业的经营成本管控模式,统筹企业的各项资金安排,这对企业能充分实行经营成本管控制度以及落实好经营成本管控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普及的环境下,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制定有一套完整经营成本管控制度,这样才能在如今电子信息化的年代中,集合相关电子数据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给予最真实准确可靠的经营成本管控数据报表,让他们能清楚知道企业在经营成本管控工作中认识到企业资金收支的薄弱环节,然后针对相关问题及不足有针对性的给出改善的方法方案。

(三)加强企业经营成本管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经营成本管控人员的职业技能。我们非常明白企业中的经营成本管控工作是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财务管理之一。现如今的社会大部分企业都会实行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管理,这是实现经营成本管控工作智能化的前提。加强企业经营成本管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软件的投入是第一步,这样就可以及时有效的对企业各种数据库和不同介质与格式的数据进行真实有效经营成本管控数据分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经营成本管控人员自身的素质修养直接关乎到企业经营成本管控水平的高低。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时期之下,理应做好企业经营成本管控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经营成本管控人员专业知识学习。在抓好经营成本如在企业经营成本管控的人员选拔方面,要严格的挑选年轻具有知识储备的专业人士,并且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等各方面能力,具有此类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能够较为精确的分析影院实际情况,在新时期结合相关电子技术经营好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

四、管控企业经营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社会市场经济成分,故此可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经营宗旨促进了企业对经营成本的管控要求,而过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更是迫使企业提高自身经营成本的管理,推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主要因素。

伴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向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也日益激烈与残酷。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求了企业必须能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故此一个能在竞争激烈并且残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得以生存的企业,是能确保不改变产出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管控经营成本的消耗,严格杜绝成本的浪费;是能在保证不缩减产品的必要功能的条件下,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估值成本的消耗;是能在保持产出率在不断增长的前提之下,有效的控制经营成本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在降低经营成本的时候,必须是本着提高经济效益为其根本前提,任何以降低成本支出为目的而忽略经济效益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与此同时降低经营成本并不是意味着降低产品的品质,只有在提高产品质量有效控制经营成本,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成本作为影响企业在众多同品质同功能的产品中能有效取得市场份额,保持企业有较高的获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在做好企业经营成本的管控工作才能在最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 、结语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为各大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若想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竞争环境中能占有一席之地,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接近最大化是其关键所在,而管控好企业经营成本又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管控好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得以持续发展,并能促进企业的不断进步,迈向时代竞争中的前列。由上文我们主要从了解企业经营陈本的分类,到认识企业经营陈本管控的具体措施,以及剖析管控企业经营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探究企业管控经济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成本的主要且直接影响因素,详细分析了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关系,即管控好企业经营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之一,经济效益又是进一步优化经营成本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浩,赵菊姝,颜庆辉.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篇2

(一)采购环节管理不严易出现超支现象和质量问题

采购环节在整个的项目成本管理中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因为采购支出的金额在整个项目总支出中占的比重最大,如果这个环节控制不好,极易造成整个项目支出超出预算,一旦情况严重,造成了项目资金链出现问题的话,就会影响整个的项目进度,延误项目执行时间不说,极易造成项目质量问题出现。即便是在采购成本之内进行的采购,由于监管不严,也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这种情况比那种超支情况的危害更大,因为它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项目质量的影响是最大的,这种影响往往对企业形象是一种致命性的摧毁,一旦出现项目质量问题,企业多年建立起来的信誉度在商圈里将会荡然无存。

(二)实施成本中易隐含不可预见支出

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往往针对一些看的到、摸的着的支出进行统计和核算,但是由于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一旦出现不可预见问题的话,很难应付,很多时候,这笔支出往往都转嫁到了实施成本上了,无论是在预算上还是在最后的结算环节,都没有任何的痕迹,虽然这其中的消耗是一样的,但是这种转嫁成本的做法,隐瞒了真正的项目实施成本金额,给项目结束后的资金审计和工程成本管理人员计算收益都带来了影响。最主要的是,这种成本转嫁,往往不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某一个人决定的,很多时候是一个项目组或者是一个小团队决定,这样不仅仅对团队的合作关系造成了影响,还很容易在这其中出现中饱私囊的情况出现。

二、对管控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企业成本的管控,不仅仅是压缩支出,而是利用科学的办法对其进行管理,而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解决。

(一)严格科学预算环节

企业要保持健康态势的发展,就必须要聘用专业的人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企业可以让专职的工程成本管理人员介入,工程成本管理人员与一般的财会人员相比,对资金总量控制环节中把握的更准确、更专业、更有针对性,而且具备一些风险研判经验,可以针对一些不可预见情况进行分析,列支出一些必要的不可预见支出,这样就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转嫁”情况的出现,同时也有利于在项目完成后,对整个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时,审计工作人员有一个清晰的条理。通过他们做出来的预算,与实际支出较为接近。

(二)邀请第三方介入设计环节

对于项目设计环节来讲,避免出现设计资源浪费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邀请第三方机构介入设计环节,这样既能让第三方清楚明白企业的项目设计目的,也能让第三方对设计单位的设计内容进行有效的监督,第三方在其中扮演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同时也是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邀请第三方机构介入,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这部分支出相对于一旦产生设计浪费造成的损失来讲,还是减少了很多的,所以说,这部分支出是有必要的。另外,有的单位为了变相节省这部分支出,往往要求的第三方单位是企业的下属机构或其它部门,这是错误的,因为这里很容易出现“利益输送”的问题。必须选择有独立资质的企业或具备相当高的素质的个人,而且必须与企业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这样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三)对采购环节进行全面监督

采购环节涉及层面较广,监督和管理难度也很大,但是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在这个环节做好管控,因为这个环节的一个小疏漏,影响的将会是整个大项目的完成。1、对项目所有原材料实行公开招标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的采购公开招标,能对所使用原材料的性价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杜绝了采购人员在其中暗箱操作吃回扣的情况,也避免了原材料“以次充好”的情况出现。2、对采购资金使用进行复核企业的工程成本管理人员,要对采购环节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复核,对其中存在问题的金额要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询,对于金额较大或者是存在争议的情况出现时,可以申请司法机关介入调查。3、项目结束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审计在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尤其是针对采购环节的资金使用情况,必须逐条逐项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严格按照预算进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审计工作人员的甄选,由于涉及一些企业内部信息,此时就不方便找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了,必须是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审计,但是挑选的这些审计人员,必须是专职从事审计工作的,而且与所有的施工人员,尤其是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关键人员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才行,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词】 环境管理;利益相关者;成本控制

一、煤炭企业的环境管理

从历史上来看,在初期经营理论和实际应用上,企业很少将环境问题内部化,也很少建立环境绩效衡量体系,更拒绝将环境问题纳入总体经营战略。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和法律的不断完善,环境逐渐开始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很多企业纷纷开始谨慎的对待环境管理,将企业环境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之中。结合目前煤炭企业的经营特点、环境管理概念、法律法规约束及一部分的实际案例,环境管理已经成为了煤炭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利益相关者对环境成本控制的影响

1.利益相关者的范围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认知与定义因不同的学术理论有许多不同,本文所提到的利益相关者是一种广义定义,即“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都属于此范畴。

2.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范围

根据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特点,可以将环境管理费用归纳如下:环境管理费用;环境检测费用;检测和监测设施、设备及相关费用;企业专门管理机构及其相关人员费用;排污费用;污染现场清理的费用;地陷所引起的回填费用;矿山占用土地引起的征收费用;防止地陷所做的地下充填费用;地下挖空后,地表村镇的搬迁费用;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教育费用;废水、废气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的赔偿费用;与环境相关的其他费用等等。

3.利益相关者对环境成本管理的要求

(1)股东。股东是企业的出资人或者是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委托经营管理者管理企业,其所关心的是企业的发展、运营和利润。对于股东来说,在公司正常运营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以使得利润最大化。

(2)债权人。债权人是相对于债务人而言的,企业是债务人,企业有义务按期偿还债权人债务。作为债权人,只关心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利润来偿还债务,其对环境成管理并没有要求。

(3)员工。员工所需求的并不是企业的高额利润,从其自身来讲,更关心的是企业能否提供更高的薪水、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以保证生活质量。这样子会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是对于环境管理成本影响不大。

(4)政府。国家收入大部分来自于企业税收,当然政府也是企业的投资者,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对于企业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对生活环境的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环境控制成本。

(5)社会团体。随着现今社会中民间团体力量的增加,很多的社会公益性组织都把目光放到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上,加上社会媒体舆论作用,企业必须控制好环境,避免负面性信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企业的环境控制成本。

(6)其它。这一类的利益群体,关心的只是自己个体行为,企业的环境控制与他们无关,因此在环境成本控制上没有任何影响。

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影响的几大因素

1.社会意识形态

对于企业环境成本影响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由最初的追求经济增长,满足物质需求,逐步转变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开始保护生活环境。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煤炭企业的条件越来越多,直接影响企业的环境成本。

2.经济发展

在煤炭资源是主要能源的情况下,经济发展规模越大,煤炭资源的消耗量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治理环境和恢复、改善生态环境的支出越高,即煤炭环境成本越大。

3.科学技术

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了大型采煤、掘进机械,三废排放量越来越大,煤炭资源的丢弃越来越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越来越大,所有这些都将使煤炭环境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煤炭环境污染的保护技术、洗选煤技术等越来越先进,这些技术的发展,都将使煤炭环境成本不断降低。从总体上来讲,随着煤炭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化,环境保护由侧重于事后治理不断向事前预防、事中延伸,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煤炭环境成本则越来越低。

4.开采年限

随着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生产活动的区域范围会不断扩大,开采深度不断延深,致使井下排水量不断增加,煤矸石等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不断加大,空气污染程度不断提高,塌陷区面积不断扩大,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加大,致使煤炭环境成本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而上升。

四、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1.开展煤炭企业环境评价

环境预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企业实施环境预评价,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纳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能的生产方案,并评估。挑选出环境成本最优,并同时保证企业利润的方案实施。

2.进行作业成本管理控制

作业成本管理,通过作业层次上对环境成本产生的动因深入分析,从最初的原因上减少成本支出,或者通过消除不增值价值的作业、改善必要作业的效率、加强对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增值价值作业的控制,从多个不同的作业链中选择其中最佳的作业链。企业应结合环境成本和其他成本进行权衡,选择最低成本的设计策略,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即作业成本是成本控制可执行手段,有很强的实际操作价值。

3.延长煤炭企业产业链

煤炭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要延长整个煤炭产业链,从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开始,强调对污染的预防;紧接着在生产阶段,强化环境负荷的抑减机制,进行清洁生产,加大对资源循环利用;最终在消费、使用阶段,建立废料残渣回收体系,通过再利用、无害化的废弃物处理环节,大量减少处理后的排放量。

4.环境成本的转移

篇4

关键词:管理会计;保险行业;应用现状;发展研究

一、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的应用现状及目标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另一分支,运用专门的措施和方法,借助于财务会计收集的有关资料,旨在给企业管理层制定经营管理决策过程给予相应的指导建议,汇总成编的资料报告,重在提高效益。管理会计可以有效实现企业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越发彰显其重要的作用与功能。世界一流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管理会计应用与创新,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的应用已较为成熟。

(一)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目前并没有在保险企业得到广泛地应用,其原因主要有:(1)保险企业对管理会计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2)保险企业内部缺少应用管理会计工具的专业财务人员,不能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及职能结合使用。(3)保险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模块与管理会计体系,缺乏与之配套的制度指引及应用系统支持。

(二)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的目标

管理会计的目标在于为企业战略规划出谋划策,也就是利用管理会计工具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决策、控制活动提供科学、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因此,在保险企业深化经营改革、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要广泛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要结合企业实际,搭建管理会计体系、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经营成本分析模型,合理配置企业人员、资源、资本以及利润,实现企业战略规划,提升企业经营价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应用的必要性

(一)为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

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保险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保险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管理会计的决策分设为投资和经营决策,其中,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使目标达到预期,在科学手段的辅助下,对潜在市场进行分析,从而明确投资目标、方向以及规模。对于保险企业而言,投资决策又称为长期决策,能够在较长期间内持续影响并发挥作用的决策,投入的资金额较多,因此,需要借助管理会计工具科学合理的测算期初投资额、费用支出、及追加投资额等重要因素。经营决策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为实现保险企业经营目标而需要利用管理会计工具选择最佳的经营策略及战略,最大限能发挥人力、物力及财力的作用,把经营成本最低化,将利润最大化。经营决策再分设为成本、定价及生产方案决策。保险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工具确定经营目标和控制经济,依据管理会计分析的资料开展经济活动,有效控制成本,最低化成本。定价决策以市场为导向,可根据保险产品特性、市场需求、同业竞争以及消费者特定的保险心理等策略去定价。

(二)控制保险企业经营偏差

控制保险企业经济活动过程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现阶段,突飞发展的保险业,市场主体不断增加,竞争也越发激烈,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同时还伴随着许多问题,例如:有些保险企业缺乏有效性评估资源投入,市场费用又高,形成一定浪费;有的保险企业盲目铺设分支机构,造成较高的固定成本;有的保险企业分支机构亏损严重,有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在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保险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关键是在于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重点在于成本控制,而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无法来满足,必须借助现代管理会计工具,分析、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本,并结合市场发展情况,预测可变因素,综合全方面考虑,制定目标成本,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本使用。与此同时现代管理会计,扩大了会计主体的传统范围,它包括企业内外竞争。保险企业及时关注到竞争对手有关市场消息及经济活动,做出对应的措施与防范。

三、构建符合保险企业实际的管理会计体系的策略

(一)保险企业注重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保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运用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加快转变会计部门的相关职能,从传统的对外披露报表的目标,转化为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紧密结合公司的战略规划、目标流程开展企业会计工作,贯穿在整个组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业务流程。管理会计报告的重要形式有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财务人员要转变思想、提高专业素质,要从传统核算人员逐渐转变为企业管理者角度,从基础数据录入逐渐转变为集成数据管理者,具备整理、加工、应用管理会计信息的素质,达到企业深化经营改革、转型升级的财务人才需求。与此同时,管理会计工作应用也会拓展到各使用单位或部门的非会计专业人员身上,管理会计知识在使用人员身上普及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保险企业制定完善的管理会计实施方案

构建保险企业管理会计实施方案,要以现有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经验为基础,结合保险企业行业特性,构建为以组织层级为基础的管理控制系统(例如:基层管控系统就是在成本责任中心的基础上,以成本作为控制标准所构建的系统,按照平衡计分卡原理制定成本管控效率的控制指标,根据各单位业务流程制定成本管控的过程控制标准;中层管控系统则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体系,每一个经营单位即是一个中层管控系统,拥有独立的市场、资本、人员以及资源等,作为一个利润中心,是以利润或者投资报酬率为基本控制标准所构建的系统,同样采用平衡计分卡原理制定利润或资本效率的业绩结果指标,根据业务流程制定利润或资本效率的过程控制标准;高层管控系统,是以投资或资本利用的效果(比如利润、经济增加值、市场占有率)和效率(每股收益、投资报酬率)等为基本控制标准所构建的系统,采用财务指标、股票市场价格、以及过程管控、业绩指标等综合管理指标进行控制,这三个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管理控制系统。),以标准统一系统化和具体需求个性化原则,细化管理会计科目、改进与优化行业管理会计工具,在不同层面中有效运用成本管控、预算管理、本量利分析等管理会计工具,制定完善的管理会计实施方案。

篇5

关键词:企业 成本集中管理 转型发展 方法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成本控制又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产品和价格的竞争,也是成本的竞争。成本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但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已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提出企业实施成本集中管理的必要性,以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一、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管理人也逐渐认识到成本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虽然在引进之初,也确实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也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开始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体现为:现有成本控制手段过于老化,现有成本控制思想落后,对成本费用考虑较多,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思想,对产品的市场价值估计不足,只是单一的控制成本,没有从质上对产品进行提升。

(一)现有成本控制手段过于老化

现有成本控制手段体现了滞后管理,无法跟上现代化企业生产发展的速度。

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我国多数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现了内容僵化、管理人员结构单一、管理模式不合理,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国有企业表现的更为明显,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还是实行着成本为重的经营管理理念,对产品的技术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明显的投入不足,这样的后果会造成我国的产品不能屹立于世界产品之林。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一产品计划价格为前提,事后核算为主要依据,展开简单的成本分析(仅限于对财务成本的核算考量),故缺乏事前成本预算,同时不能有效进行事中成本控制与绩效监督,事后的分析考核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现有成本控制观念滞后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主要将成本节省作为核心。这样一来不仅会降低企业为今后的绩效而支出部分从短期角度上看较为昂贵的开支的积极性,同时对企业的技术革新以及产品的更新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企业的整体目标也造成了危害。

1、全员成本意识不强,缺乏先进的管理概念

目前大多数企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企业管理观念,全员成本意识淡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首先,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为了追求高产量、高销售,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生产销售环节,从而忽视了成本管理;其次,内部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最后,除财会部门员工以外,其他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比较缺乏。

2、全局观不强,注重短期忽略长期

在我国的现代化企业中,对成本管理往往缺乏全局观,即使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实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企业中,很多企业管理人对眼前利益的看重要大于长期的利益,对利益和成本的理解都偏狭隘,比如:有的企业管理人只关心成本,但是却没有重视产品的销售环节;只看重降低眼前成本对长期成本却忽视;缺乏大局观,在产品线的购买上,会为了眼前的成本高低问题而选择一般的产品线,造成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从而加快了产品线的更新换代,使得长期成本更高。

二、成本集中管控的必要性

由于在我国成本管理出现的众多不足,这也要求了我们的企业管理人改变管理模式,推进企业转型的发展。在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下,选择成本集中管控,这是我国现代企业内生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的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它主要是对产品的成本进行监控,防止成本过高,避免资源的浪费。它的目的是调动全企业的员工,使得企业在较低的成本下运行,对成本进行科学的监控,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管理经营状态。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对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集中管控要求改变传统的依靠物质资本投入、依靠规模生产来获取更多的收益的发展模式,要求对企业的整个生产销售流通全过程进行管理,而不仅仅是从生产过程来进行成本控制或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使企业转变到依靠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追求更多的价值或者降低生产成本上来。因此,企业在实施成本集中管控的过程中必然会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即充分利用当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与理念,以此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现代企业成本集中管控及其方法

首先要创新发展理念。成本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期望企业在低成本运营的状态下,能够实现最大的利润收入。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下,买方拥有着很大的选择权,他们不仅仅只是关心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关注产品的质量、功能、售后服务等与产品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而成本效益理论就是告诉我们,要抛出以往单单只是降低成本的做法,要在尽量低的成本水平上得到更高的价值。

其次构建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每个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管理对象各不相同,在实际的成本管理中,要根据各个行业和组织体系的区分,对管理对象精确讨论,对每一个确定的经营管理对象实施对应的成本管理体系。企业要有效地控制管理费用,就需要构建起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从成本控制角度分析,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需要使企业的财会部门与企业供应、生产、销售、技术等业务部门在企业目标上保持协调一致。

最后企业要积极的动员全体职工参与成本管理与转型发展战略。企业应营造一种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氛围,并在成本管理与转型发展战略中明确各岗位、各职工的权、责、利,从而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的转型发展。

2012年,某投资集团为了积极应对成本管理创新问题,以“集中管控”推动集约经营、精细管理,共计节支增收2.37亿元亿元,组织成立专门的燃煤采购贸易公司进行统一采购、调配,大大降低了火电企业的燃煤成本,年可降低燃煤采购成本5000万元以上,通过整合企业检修资源实现承包检修合同8814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

此前,由于业务的松散导致管理效率的低下,投资集团集中经营的优势并没有得到根本发挥。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能力水平,集团开始实施集中管控:一是通过优化组织结构,丰富管理内容,集中管理权限,从职能单一、企业分散向统筹部署、板块管理方向改进;二是加强管理力度,降低经营成本,集中管理优势,从独立经营、自主采购向统一步调、集中采购方向改进。三是通过对集团所属企业经营业务的统计分析,筛选出内容相同、相似的业务,集中力量统一开展,告别企业独立经营时代,加强业务联系,重点推进企业物资采购的集中开展。

通过一系列得力举措,集团在“基本动作统一开展、燃煤统一采购、电力检修业务集中、统一财产保险投保”等几大方面实现了集中管控。2012年,集团燃料公司采购燃煤427万吨,营业额度22.60亿元,本身实现利润总额456万元;采取统一保险的方式,由集团通过招标的形式选择承保人及险种、费率、优惠率、扩展内容等,达到提高保障范围、简化理赔程序、节约投保资金的目的。

四、结束语

当代企业成败的关键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是否具有成本优势。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只有不断的创新成本管理理念,将理念与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通过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在企业内部快速形成最佳秩序,达到标准流程规范化、集约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夏君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

[2]张晓琳.浅谈企业发展及成本管理与控制[J].世界家苑,2012

篇6

关键词:公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公路运输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风险意识,时刻注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因素并加以控制,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公路运输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着三大类的风险: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是贯穿企业生产及财务活动的一个风险信号,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的稳定程度。怎样规避、降低财务风险应当是每个公路运输企业经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分析了公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降低财务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一、公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对公路运输企业的财务活动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形成一套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规避风险可能带来的各种潜在损失,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

控制。

(一)内部管理和内控制度不够规范

目前,大多数的公路运输企业在内控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有几个层次:第一,管理者意识到了内控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但没有充分的思想和认识来系统性的构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结果就是单位的内控制度仅限于零零散散的一些规定,难以对企业的生产及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第二,管理者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制度,然而由于构建者自身水平不足导致内控建设缺失或是单位本身权责不清晰导致内控难以实质建立等情况的存在,也会导致内控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内控制度建设问题不仅导致单位内部管理的漏洞,导致企业在经营实际中的职务分离、资产保护存在漏洞,也致使单位难以及时识别自身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而采取防范措施。

(二)财务管理体制不够科学、效率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富有效率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制度包含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日常经营决策等方面。公路运输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体制在进行投资筹资决策时并没有完全的使用科学的投资筹资决策方法,而是由领导拍脑袋和经验主义的方法来确定筹资金额、结构、期限和投资的方向及金额,而缺乏科学、精确的分析及研究,没有对潜在的备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导致决策失误;这导致了企业的投资筹资难以实现最高的效率,无法最大化股东的利益,同时也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方面,许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都片面追求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快速扩张,而忽视了对应收账款的追踪、管理,这也会导致潜在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应完善其财务管理体制,才能合理防范并控制其财务风险。

(三)预算管理没有很好的建立、施行

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于公路运输企业这样的集资金、实物、信息、人力为一体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使企业在业务增长的同时,防范因经营成本快速飙升而带来的财务失控风险。同时,全面的预算管理也可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对企业的业务进行规范管控,进而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在公路运输业快速扩张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企业倒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外部的激烈竞争,而是因为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

(四)现金和应收账款缺乏效率

应收账款占到公路运输企业流动资产的绝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产生应收账款主要是因为激烈市场竞争所引发的商业信用;应收账款一方面能够增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增加销售收入,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对流动资金的占用,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动荡,客户的坏账风险也有明显的上升;公路运输企业也越来越多的使用扩大赊销比例和延长信用期的方法来吸引客户,这不仅导致了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的增加,也极大的增添了产生坏账的风险。许多企业在这方面都存在着盲目放宽信用期和信用条件的问题,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条理和精确性,应收账款管理缺乏效率。

现金管理也是公路运输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绝大多数的公路运输企业都缺乏科学管理先进,提高现金利用效率的意识;管理层对现金流量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也很容易引发财务风险。

二、公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及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规范内部管理

第一,企业管理者要建立风险控制意识,优化公路运输企业内控环境,以建立一个能够全面贯彻执行的内部控制环境,提升风险防范的实际效果。第二,建立一整套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系统性控制、运营分析决策机制、预算管控系统、职务分离制度和绩效考评控制等,通过这一系列制度,实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有序、效率和安全,提升经营效益,同时降低财务风险。第三,落实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许多企业设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更关键的是其是否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如果企业的实际经营行为同其内控制度偏离很远,则内控制度就很容易沦为一纸空文。因此,公路运输企业有必要建立起内控制度的责任追究制,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运转和防范解决财务风险。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

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投资、筹资和日常营运;公路运输企业要从以上财务工作内容出发,着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提升财务管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1.建立科学的筹资决策机制。资金筹措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采用经济合理的手段来筹措资金。首先是要根据本企业的未来投资规模、营运资金需求来确定所需的资金数额,然后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策略、筹资策略、资本结构要求来进行筹资。企业利用负债筹措资金,一方面可以利用债务资金的较低成本获取财务杠杆收益,但同时也增添了财务风险。因此,在进行资金筹措决策时,要通过分析投资项目金额、期限确定资金的需要量,同时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通过对可能的筹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其成本和经济性,确定最佳的筹资结构及方式、方法,降低筹资成本的同时降低财务风险。

2.建立起合理的资产运营机制。通过不断的调整资产的配置方式,来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收益。企业在优化资产运营效率方面,可以从资金调配、对外投资审核、现金流管理等方面实施精益化战略,优化资源处置和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加强运输信息管理。运输业的信息流是运输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核心环节,公路运输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也是其财务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对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预算实际执行的检查考核,考察经营业绩和成本控制的效果,并据此对激励机制进行改良。企业还应同时做好本企业运输信息流的分析、规划和改进工作,提高企业运输信息流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财务风险。

4.加强对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力度,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正规有序开展。公路运输企业应当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强度,来增强财务监督的作用。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可以涵盖内控制度审计、专项审计等工作内容。通过系统化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防范公路运输企业的运输风险和财务风险,纠正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问题,促使企业及时向正确的方向改进。良好的内部审计活动和监督工作,同时还可以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提升企业依据财务信息做出决策的准确性,因此也可以降低财务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和体系

预算管理可以将公路运输企业的运输信息、业务、资金、人力统筹起来进行管控,能够增强上述各方面的联系程度,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公路运输企业编制预算应当在参考基层单位的基础上自上而下进行编制,,各子公司及下属机构也应当按照总部的要求编制预算报告。公路运输企业的预算编制可以分为三大方面:第一,经营预算;它包括企业各业务基本活动的预算数额,例如运输量、周转量及成本费用等。第二,投资性预算,它反映了公路运输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添置、更新及改造情况;投资性预算包括资金投资的时点、金额、期限以及回收的期限金额等;投资预算应当同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和发展战略紧密联系。第三,则是财务预算,它包括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所有方面,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经营业务和投资及现金流的计划,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是极好的反映。财务预算要以现金流预算为重点,细化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对无预算的资金支出进行严格的限制,优化并降低资金的占用水平。对于预算内的资本和资金支出,则应当实行授权责任人的审批制度,确保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在每年年底,企业还应当对预算的实际执行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确保预算的执行效果和经营目标的完成。

(四)强化对现金流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便是对资金流的管理;管理层和经营者经常关注的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现金流量状况;所以管理者要加强对现金流量表的关注,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合理的预计和安排,确保企业持续性的偿付能力,降低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企业在合理预计现金流的收入和支出的同时,应通过使现金收入、支出同步同量,降低企业持有的合理性现金余额,最小化企业现金的占用机会成本。对于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企业也要遵守效益最大化的规则,通过严格的财务分析来合理的对流动资产进行投资。

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应收账款这一促销方式十分流行。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企业应当通过建立统一的信用制度来防范化解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和坏账风险。企业首先应通过对客户资本、信用、抵押等信用条件的综合分析,来确定对具体客户的授信额度、条件及期限,并在授信过程中严格执行;企业还应通过持续性的信用状况分析来调整对客户的授信额度。对于已经形成应收账款的销售,企业应通过定期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核查、对客户资信状况的分析来衡量其回收可能性;同时应建立起应收账款回收问责机制,加大对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考核力度,确保企业可以快速的回款。

参考文献:

[1]庄天宝.分析交通运输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策略[J].财经界,2013(24).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市场经济;创新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基础,我国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结合我国的经济制度对企业发展阶段、经营状况、战略目标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具体管理的模式的创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1.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资源竞争以及客户竞争日益强烈,通过财务管理的创新企业的资金运作更为合理化,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的进步。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及经营能力得以提高,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2.促进企业风险应对能力的提高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的风险性也随之增加,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更严重。通过财务管理创新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经营策略的改进,此外对于外部环境的判断力也可以得以提高,从而可以做出准确的市场预估采取恰当的对策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风险应对能力得以提高。

3.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目前社会经济正朝着知识型经济形态转变,财务管理直接与企业的资本利用成效相关,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也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创新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利润的增长。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财务管理体制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考核的重点集中在经济效益方面,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等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财务部门仅仅负责财务报表等的制作,而无法发挥对企业生产、销售等直接经营部门的监督作用。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合理还体现在财务决策以及财务控制有段的有效性较低,财务活动体制落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支持企业的长久发展。

2.企业内控体系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合理以及较低的操作性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的提高。很多体系的内控机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监督、考核、管理制度如同摆设。企业相关领导对内控体系的重视不足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目前很多企业内控部门独立性不足,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的内控体系将使企业处于高风险状态。

3.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

财务危机严重威胁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很多企业尚未能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还有一些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不能科学地反应企业的经营现状和财务状况,也无法为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依据。

4.成本核算不规范

成本管理观念的缺乏是导致企业成本核算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环境对于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后遗症使得很多企业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条件下无法落实成本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企业财务人员财务成本管理水平较低,对企业成本控制缺乏正确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费用核算,阻碍了企业利润的增长。

5.预算管理系统性的缺乏

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实施效果较差,只有少数企业对应账款以及企业资本进行了预算管理,但是缺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事前控制和动态监督。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中组织机构缺乏明确的权责分配,导致企业预算活动实施效果较差,且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岗位责任感都较低,无法保证企业财务指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1.创新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社会大环境的配合,当前的市场中应当设置会计管理局或者是管理司等专门负责会计人员管理的机构,负责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可以向企业选拨优秀的会计人员,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从而发挥对企业财会人员的监督的作用。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国有资产的运行情况在这一机制下可以得到有效的监督。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完善内部的财务管理机制,建立财务报告的多重考核制度,提高经济业务财务报告核算的有效性,为了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效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规章制度,通过科学的激励奖惩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2.完善风险导向的企业内控体系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性,财务管理作为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机制需要加强风险评估,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信息建设对于风险监控来说尤为重要,因而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机制。从企业的整体效益处罚找出风控关键点,提高对其重视程度确保风险控制的成效。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内部控制理念,在风险导向原则下扩大企业财务控制的领域,发挥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成效,针对风险爆发可能性较大的企业经营活动流程加强控制。

3.构建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资金周转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是常见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四大内容。

将企业财务管理某一对象的财务绩效测度与其之前制定的目标进行的比对从而获得财务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效也就是财务绩效评价。财务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十分常见,且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伴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市场经济下的高风险高回报特点就会日益突出,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当前的财务效益以及持续性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因而企业在进行财务绩效评价的构建时还需要在资产流动性、盈利能力、风险性之外加入可以反映企业资本资产质量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指标。

4.加强企业经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与费用核算的成效直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因而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采取恰当的措施控制支出,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管控的成效。首先需要对成本核算的范围以及相关责任人进行明确,通过追责制度的完善减少问题的出现。对企业工作方式进行改进,减少无效作业,提高对于企业长期效益的重视程度。可以对当前的成本核算方式进行创新,将企业的经营战略与成本控制相结合,提高资产管理的成效,通过资产占用成本的降低以及营业网络结构的优化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5.建立全面的预算体系

全面预算体系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的激励和约束。首先企业需要在以企业经营战略作为预算体系编制的指导。针对传统的预算体系中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要加以改进,创新预算控制模式提高对于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财务预测、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等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预算体系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外部环境进行调整。为了提高企业管理层对预算的控制力可以提高信息技术在预算体系中的应用度。为了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激励于约束作用可以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进行预算考核。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成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善于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并将其融入自我的思维体系中。企业要加快财务管理模式调整和创新的进程,通过科学合理的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翠娥.新形势下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与方法--以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为例[J].中国商贸,2014(26).

[2]赵建芹.网络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思路与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07).

篇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逐渐深入,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和抵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尤其重要。目前,虽然大多的煤化工企业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煤化企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煤化工企业;财务管理;主要问题;

1.引言

煤化工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提高煤化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维护企业自身健康运营发挥重要影响,也是企业其他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这是因为,资金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资金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其决定性作用。煤化工企业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在短期内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还能推动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2.煤化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成本管控不健全

煤化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成本管控模式不健全。伴随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各类生产资源、物料价格持续上浮,令煤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全面提升,并导致其成本管控工作呈现出一定的偏差问题。在编制生产管理计划阶段中,企业则不能科学实施资金调配,令资金投入无法全面符合煤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综合需求。另外煤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由于欠缺科学的评估研究,令其内部管控无法做好成本的科学计算与有效协调管理,进而对企业效益目标的实现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煤化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发展压力显著提升,然而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远影响,令煤化工企业没能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令自身置于危险环境中。煤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特殊性,呈现出技术含量高,生产效能显著,同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特点。倘若企业欠缺风险防范意识,不注重财务管控,将令其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发展态势,一旦遭遇重要财务问题,便会令资金调配与实践管控失灵,无法实现健康持续的优质发展。

2.3 会计核算机制滞后

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环节尤为重要,然而,当前较多煤化工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中,却没有契合时代形式,实现优化更新,呈现出核算机制较为滞后的不良问题。加之煤化工企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无法提升工作积极性,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意识,令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再者,煤化工企业会计部门由于没能实现独立化,令会计核算不能全面拓展,在欠缺有效的评估以及监督管理状态下,令整体核算工作水平较低,欠缺科学性、针对性,对煤化工企业的发展提升形成了不良制约影响。

3.完善煤化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健全成本管控体系

为优化煤化工企业成本管控,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完善工作系统建设。其一,应做好成本评估预测,进行煤化工生产各项资料的综合分析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成本管控策略,确保企业投入成本符合发展目标,节约资源应用,扩充利润效益。其二,煤化工企业财务管理应规范工作机制建设,明确岗位工作职责,令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各项环节均吸引员工的全面参与,实现以合理的成本投入创设高回报。煤化工企业财务工作还应强化监督管理,就各个生产建设、销售服务与管理工作形成的成本支出实施考核管控,以实现良好的成本节约目标,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

3.2增强风险管控意识

一方面,煤化工企业应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做好财务管控,创建有效的预警管理机制。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变化影响显著的状况,煤化工企业应及时全面的做好调整优化,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全面扩充利润效益,降低不良损失,实现良性优化。另一方面,煤化工企业财务工作部门应有效的加强风险防控宣传,令员工树立风险意识,促进各个企业部门的全面沟通以及完善合作,进而创建一整套稳定可靠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提升财务工作对风险问题的综合处理工作效率水平。

3.3规范会计核算机制

会计核算为煤化工企业进行财务工作的核心环节,只有全面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方能确保煤化工企业向着正确、鲜明的方向全面发展。一方面,实践工作中应肯定会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突破传统会计工作归于财务机构的简单模式,令会计部门可行驶独立权利,并吸引各个部门对会计核算工作给予全面配合,提升会计核算管理的可靠性、优质性、高效性以及合理性。另一方面,应全面执行会计核算工作流程,方能优化煤化工企业财务工作,创建优质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3.4科学细化财务分析

煤化工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并非简单的进行流水账的记录上报以及会计信息数字、工作指标的堆砌,应透过财务会计信息的表面探寻内在的特征规律与总体趋势,进而为煤化工企业经营建设发展、决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创设优化整改策略,促进煤化工企业的健全完善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只有细化财务分析,优化资金管控,方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践工作中应做好季度、年度财务分析,进行细化深入的研究,映射煤化工企业资产状况、盈利水平、经营管理效果以及资金应用效益。同时应做好资产、业务以及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面分析以及现金流的评估,明确自身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应就企业现实状况与综合发展目标,编制科学工作方案,为决策管理提供可行性建议。

4.总结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煤化工企业因为自身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点,应该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结合自身的经营优势,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发现并改进自身的不足,不断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以确保财务管理在煤化工企业管理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王凤丽.略论煤炭企业几件项目的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1(25)

篇9

一般来讲所谓的企业内部审计通常是指企业内部自发成立的专门用于审查、审计财务部门的管理组织或机构。是企业根据自身在经营生产活动中的特殊性,在企业所制定的章程与制度范畴内,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而开展以评估、约束、监督为手段而进行的内部财务管控手段。其终极目的是强化了对企业财务部门的监管力度,提升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效率。

2 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是基于企业审计部门或机构对企业的会计部门的工作内在监管,对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使会计资料更加真实、可靠具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具有监管的效能。其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内部是赋有特别管理和监督的职能部门,其对企业的工作、生产、经营等一系列活动的情况比较了解,特别是财务情况有一定管控经验。依靠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给予审计,可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实现科学合理的管控,,更好的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经济效益,对其企业的资产起到了有效的促进和保护促进作用。

其三, 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对其企业单位中各个管理与经营业绩、与效能等给予正确的考核与评价,属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各部门、各机构的经营状况、业绩、效能等活动可以准确的客观并公正给予审计评价。对企业各部门的业绩考核具有不可或缺的鉴证作用。其四、企业内部对财务管理、资产控制等可起到巨大的监管效能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l现财务管控漏洞等失控点并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对企业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实行主动、全面评估,按照其评估的结果做好防范、化解、处理风险、规避矛盾,从而增加了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

3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当前存在的问题

3.1 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

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首先,对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个别领导者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对内部审计工作支持程度不高,。其次,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准确,甚至企业的个别领导错误的认为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属于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其三,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仍不明确,尤其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延伸功能并没有充分利用,起不到真正意义上去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防范等服务。

3.2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佳

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本身就归属于企业,其利益和企业利益直接关联。上级检查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展开工作、企业领导重视程度加强,或许愿给予升职或增加工资待遇等。检查一但结束,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就算完成了任务,其职能回就此结束,根本发挥不了主观能动性:甚至部分企业领导一句话就将财务和审计合并。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囿于自身不独立,受到制约因素太多,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导致不作为现象的出现,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3.3 企业内部审计涉及面狭窄

时下,我国企业管理中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事前经济业务的审查制度没有落实并形成规律。审查的领域狭窄,最多只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从数据信息真实、合法性给予考量。譬如会计报表、凭证等。对企业的经济往来的前期、事中的审计监管不到位,企业内部审计涉及面过于狭窄

3.4 企业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企业中的审计人员多半缺乏系统的内部审计知识,甚至许多是半路出家,对审计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系统的培训。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审计人员,没有学习的动力与热情,更不具备现代审计技术手段,尤其是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基本丧失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上可信度。

4通过企业内部审计提高企业险防范能力的措施

4.1 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领导要多学习一些审计常识,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审计工作人员要提高审计工作能力,更新审计观念,正确确定审计目标,让企业领导体会到内审存在的价值,企业领导也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认识到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与意义,主动地去重视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地位与待遇。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4.2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不仅是对企业财务进行查错防弊,更是对企业的现代管理、信息流通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化的审计逐步向管理的各个领域渗透,例如对“企业预算编制等进行事前审计、帮助企业领导层决策起码为领导决策提供审计信息。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然,目前多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领导的关系不尽一致,有属于董事会管理,有的则隶属于归财务总监或财务经理,甚至属于纪检监察部门,这样不利于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完全从这些归属中解脱出来,才能在审计工作上具有独立的属性,提升其管理权限,增强其审计的力度,发挥审计的正能量。

4.3 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给予审计全覆盖

企业经济决策进行预先审计,基于现代市场情况的复杂、以及国内行业间竞争压力的加大,故其风险较高,加强对它的审计,可以规避决策失误,确保企业不会出现重大经济决策失败。加强事中审计可以较好的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制定严格的事中审计制度,让审计人才进入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审计质量与权威性。强化事后审计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给企业带来更多发经济利益。

4.4 涵养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囿于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其从业人员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审计能力、审计技术以及超过法律所规定的自我约束的义务的范畴。尤其是审计工作其属于技术性强的职业,没有专业的审计技能是很难胜任此项工作。故,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涵养,提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素质,对壮大企业审计力量作用巨大。

篇10

1.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不协调。

对于当前我国多数机械生产企业而言,企业的生产计划合理性存在很大的不足,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实际的作业计划上存在较大的冲突,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的不协调,往往导致企业出现产品供应不足或者库存量增加等问题的出现,相关问题的发生使得企业的日常经营受到影响,导致企业经营效益的降低,同时也会导致企业库存管理成本的急剧增加,给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巨大影响。同时,对于多数机械生产企业来说,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是以产品为单位,即对生产车间下达产品生产数量目标。但是,由于机械产品生产技术的约束,导致机械产品生产需要进行拆分,即按照零件数量制定作业计划。由于各零部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导致实际的作业时间无法有效得到控制,产品数量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对于企业来说势必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影响。

2.产品仓库积压严重。

产品仓库积压严重,也是机械机械生产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产品仓库积压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较为盲目,企业虽然在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对市场展开了分析和评估,并且了解到市场的需求量,但是没有从企业的实际现状出发,没有对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合理分析,在产品生产制造结束之后,由于产品性能、环保性能以及其他问题的影响,使得产品无法及时地流入市场,从而导致库存积压问题的发生。同时,部分客户发出生产订单后,企业由于生产故障以及生产力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企业无法按时提供充足产品,客户则以生产周期过长而取消产品订单,从而导致产品滞销,企业库存由此而增加。此外,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企业生产原材料无法及时供应,也会导致产品生产计划受到影响,企业无法按照原计划完成生产活动,产品只能积压到仓库。

3.生产成本高。

生产成本是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生产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经济效益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目前,我国多数机械生产企业都是采用粗放式的生产管理,企业的成本核算、成本预期等工作非常不到位,导致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良好的依据,最终使得企业生产居高不下,企业的经营效益受到严重影响。目前,虽然我国机械生产企业管理者逐渐加强了对生产成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以及管理水平低下等原因,使得生产成本流于形式,生产成本的控制无法得到本质上的改善。4.生产管理范畴过大。对于现代机械生产企业而言,企业不仅仅需要开展产品的生产活动,同时需要开展销售和售后等工作,而随着企业生产管理范畴的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生产管理面临更多挑战。企业的生产管理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企业的生产管理涵盖了企业从原材采购、库存、生产到销售和售后的全过程,显然目前我国多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管理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改进措施

1.生产计划科学安排。

首先,机械生产企业必须要从生产计划方面入手,着力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生产活动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秩序。在生产计划的制定时,企业必须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及时性的特点。科学性,即企业的生产计划必须要以产品零部件生产数量为单位进行下达,将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单位相统一,这样讲能够更好地确保实际生产数量。同时,企业生产计划必须要合理,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围绕企业的实际现状出发,如市场情况、企业生产能力等因素,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此外,企业必须要针对市场的变化和波动,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生产计划,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损失。

2.降低库存。

企业库存积压问题的出现,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但会导致企业库存管理成本的增加,还会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并对企业正常的影响秩序造成影响。从企业库存积压原因出发,可以看出控制企业库存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企业必须要做好客户的选择和筛选,以确保订单的顺利落实,避免违约问题的发生。同时,企业必须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以防止由于盲目生产而导致的产品滞销。此外,企业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杜绝产品质量所导致的库存压力。

3.合理管控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控制是机械生产企业必须要予以认真关注的话题。企业要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必须要转变原有的管理观念,加强对先进管理人才的引入,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以科学、专业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其次,企业必须要做好相关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工作,使企业生产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依据,并依靠预算对生产部门进行考核,以加强更好地控制生产成本,保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

4.缩小生产管理范畴。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生产管理的范围正在不断的扩大,企业生产管理内容涵盖到了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和售后等诸多方面,这使得企业生产管理负担不断加重,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的提升陷入更为尴尬的困境。为此,企业为提升生产管理质量,必须要加强对生产管理内容的分析和归类,将生产管理中部分内容剥离,企业首先对生产环节进行控制和优化,以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