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数字化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数字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计算机辅助教学对课程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其最高的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核心就是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1]。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以及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现行通用技术学科的整合现状中关于“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进行以下几点反思和探索。
一、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整合认识的误区
“通用技术”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课程,在课程标准中对这一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通用技术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2]。它强调学生向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形式的转变。在过去,人们对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存认识局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来演示技术素材和代替板书,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单纯教学素材和教案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未能充分抓住信息技术“数字化”的优势和特点,没有真正体现“数字化”,因此,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没有实现真正的“有效整合”。其实,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整合当属“数字化学习”,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而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新课程有效整合的最佳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二、通用技术引入数字化学习的优势
(一) 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条件不足呼唤数字化学习。据我负责的通用技术教学现状调查统计显示:由于通用技术是新设课程,在泉州市71.8%的学校没有配备专用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所需的实验装备也极其匮乏。但目前泉州市高中校的多媒体计算机室配备率达到87.2%。对以上现状的反思,我们发现:通用技术课程采用“数字化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一方面避开实验室不足的不利条件;另一方面恰好大多数高中校具备多媒体计算机室的硬件条件。
(二) 通用技术数字化学习与传统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区别。在通用技术数字化学习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整合不仅仅体现为把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将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简单结合,更主要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这里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导学”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数字化环境里,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而转化为学生技术学习、探索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三)数字化学习对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具有优势。《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对通用技术的基本目标这样描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3]。教育部通用技术课程组组长顾建军[4]指出:技术素养既包含着技术的操作方法,也融入了技术的思维方法。数字化学习对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优势如下:
1. 借助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丰富多样的多媒体学习情景和内容;
2. 构建基于XML技术的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库,弥补教学资源和设备的不足;
3. 利用虚拟的软件模拟各种实践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有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4. 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通过与同伴的协作,建立“学习共同体”,培养合作精神;5. 通过自我测评系统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反馈方式。
三、在通用技术课程实践中实施数字化学习的策略
(一)在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初期,必须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以省市为单位,自上而下,大力推进通用技术基本数字资源库的建设。高质量数字学习资源库的建立在通用技术课程设立初期是教师个人无法完成的,以学校为单位也难于完成的,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行动起来,由省市为主构建基本的教学数字资源库,并考虑实现省市区域内的共享,然后自上而下,逐级充实,各校教师还可以根据各自实际进行充实,把各种教育资料、信息、素材、课件等归入资源库,通过这种“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学校和教师为辅”的模式建立网络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二)在数字化学习中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网络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学习。案例:比如在“常见的结构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任务:1.比较鸟与飞机的结构的异同、比较老鹰的眼睛与导弹导航系统结构的异同;2.在完成以上两个比较后得出有关结构的观点。学生带着“任务”分组学习,到资源库上去查找鸟、飞机、老鹰与导弹导航系统结构的有关知识,并组织小组学习讨论活动。然后,从力学角度出发,由结构引出力;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概括五种受力形式。
(三)数字化学习要求我们改革通用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及时评价反馈模式。数字化学习要求学生更多地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些学习结果的评价应该及时进行,而且应该成为学期成绩的主要部分,而不是传统的以期末试卷为主,因此,建立及时评价反馈模式是保证数字化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建立“平时为主、期末为辅”的新成绩评定体系。
篇2
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1世纪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将居首位。未来的图书馆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图书馆的标准。21世纪信息产业将为GPN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主要方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在新世纪数字图书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DL),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有定义。从众多的定义表述中其中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这一概念尚较为大多数人接受。
2.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DL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
2.1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2.2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2.3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2.4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2.5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3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3.1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3.2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3.3数字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在网上查资料,需逐个站点地查询,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3.4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引导”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4。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模块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大量的各种文献载体数字化,将它们组织起来在网上服务。它由五大模块组成:各种载体数字化,数据储存和管理,组成有效的访问和查询,数字化资料的传递和接收,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4.1各种载体的数字化
将书刊、古籍、善本等各种文字、图像(包括地图),缩微制品包括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等,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将这些资料数字化。
关于录音、录像、电影胶卷、唱片等可采用各个公司提供的产品,将音频、视频信息资料数字化,各公司往往提供压缩技术的先进工具来处理。
4.2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数字图书馆大多数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核心结构。图书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的目录、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的对象(即各种类型载体的原文献),当对象数据直接到达客户的时候,就实现了图书馆对象数据的传送。它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量是巨大的。
4.3组织有效的访问和查询
文本类型的文件检索,实现在网上的快速全文检索软件:如何为多媒体信息建立索引,让用户进行有效的查询,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直接针对图像建立索引,可以按照颜色,图案来索引纺织品的图案;用边缘轮廓结合其它图像处理技术索引人脸照片等;用同样的方法,对数字化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内容进行查找,这是访问DL的关键技术。
4.4数字化资料的传递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目前已成为多媒体通讯的基本传输网络。ISDN分为窄带(N-IDFN)和宽带(B-ISDN),前者美国、欧洲、日本已投入使用,它可以传输声音等连续媒体和低质量的视频信号。有线电视(CATV)广播网络,可以说是DL最有前途的传输环境。美国一些专家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只要对目前的有线电视网络作适当改造,使其具有正反向传输功能之后,就可以用它实现高品质的计算机联网、信息终端和交互式电视等功能,就可以作为DL的传输环境。
4.5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性显得很重要,它要有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功能,要重视各种类型用户的权限管理;更重要的是,必须用适当的技术确保版权人的资源不被滥用。
5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5.1关键技术问题
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来说,数字图书馆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5.2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尽量地使用国际标准,对那些不是按标准格式进行组织伯资源库,也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并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同时在进行资源库的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对版权问题和处理,以做到充分的尊重知识﹑尊重智慧。使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伊始,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5.3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基础,否则要实现数字图书馆就是一句空话。各类型图书馆应针对本馆实际情况,将本馆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数字资源库中包括中文数字资源群﹑引进国外的专题数据库。通过相接的网络系统实现大部分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联机采编和馆际间互借。
5.4人才培养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人才。图书馆只有培养出这样的高素质的人才方能保证数字图书馆持续不断地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8-69.
篇3
1.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高中信息技术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特征,因此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信息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网络资源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实际案例的关联性得到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基础技能的培训平台,基于该课程对社会各领域的关联性,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型相互依存,通过网络渠道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改革,从该角度出发,网络环境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实In-ternet网络,打造开放式教学环境,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2.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是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基石。
新形势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方向必须符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即将高中基础教育的思想意识与大数据发展趋势相接轨,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打造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具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实用型课堂。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与信息技术教学转型密不可分,虽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所涵盖的数据资源相对较少,然而对数字化概念的培养对学生后学大数据思维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教学平台上,才能打造出集实用性与多元化、现代化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策略
1.教学一体化平台建设。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化特征,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典型的封闭型和单一化特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打造一体化教学平台成为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学转型的首要任务。如果从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进度的统筹、教学模式的评估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等各环节通过网络环境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构成新型一体化教学体系,必将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型提供创新型思路,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入现代化元素。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利用等流程,譬如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教学任务和学习安排以数据资源的形式存放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数据库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网络环境进行资源检索利用。此外,一体化教学平台也包括教学成果的反馈与评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展,通过学校统一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与检测,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传统教学的周期。该环节也是一体化教学平台的评估阶段,学校在局域网技术的支持下,打造学校内部教学成果动态公示系统,以便教师对自己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显然从教学资源的统筹利用、学习反馈以及教学模式的反思等诸多环节实现了一体化模式,为信息技术教学转型提供新趋势。
2.以局域网为基础打造“空中课堂”模式。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高中信息技术的“教”与“学”具有多元化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以网络技术为背景的多种虚拟模式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趋势。其中“空中课堂”的构建在学校节省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上具有显着成效。“空中课堂”是以学校大数据库为基础,将不同学习资源以电子版课堂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对于相同内容的教学素材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师进行讲解,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恰当教学资源。显然这种新型模式也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技能的竞争意识。采用局域网络技术构建以学校为框架的校内网路“空中课堂”必将成为信息化社会提升信息处理效率的必然途径。
篇4
船闸技术需要不断发展,以此来适应新的形势。对船闸进行管理的单位来讲,最清楚船闸当前机械技术状况,因此在船闸机械技术改革上能够有最直接的建议和体会。而且,面对将来船闸行业人员科技素质越来越高的趋势,需要一个平台来满足科技人才的创新意愿和实现自身理想的意愿。同时船闸机械技术的革新也需要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和“材料库”——一个技术创新的园地。因此,本文立足于此,希望搭建一个集资料库、创意方案库、技术革新、培养培训为一体的机械技术自主创新及改造信息化平台。
2船闸机械设计资料库
2.1资料库三层级模式
机械设计需要有可靠地设计指导书籍与设计资料。虽然机械技术范围很广,但针对船闸机械却是一个有限的范围,因此这个资料库的建立是可行的。资料库里面的资料则分为三个层级:第1个层级,权威的设计资料,包括机械设计指导书籍以及设计手册等;第2个层级,是船闸机械技术的设计资料,在这个资料级别里,将机械设计理论与船闸实际情况、实际数据联系起来了;第3个层级,是船闸机械设备元器件的型号、规格、技术参数等。在这个层级的资料上,提出选择零部件的根据,零部件类型的最终选择以及每次更换元器件的型号、规格、更换时间等。
2.2资料库的建立
2.2.1第1级资料库
第1级资料库分为“理论设计指导权威书籍”和“设计手册”两部分。“理论设计指导权威书籍”可以请相关设计院与船闸技术部门联合制定书籍目录。“设计手册”则可以购买《机械设计手册》、《液压设计手册》、《设计手册》等等。
2.2.2第2级资料库
第2级资料库为“船闸机械技术设计资料”和“船闸机械重要设备参数”。“船闸机械技术设计资料”可以找船闸建设单位、工程改造相关承包公司、船闸技术资料室获取。“船闸机械重要设备参数”是指在设计中必须要用到的数据。比如在稀油、干油、液压系统设计中,它的设计出发点应该是根据某些需求和限制来的,稀油集中系统的流量就是根据部位对油的需求来的,液压系统的目的则是为了平稳驱动执行元件。
2.2.3第3级资料库
第3级资料库是机械系统元器件的选型根据,对元器件的型号、规格、参数进行的记录,以及以后更新换型的时间、更换原因、更换后的型号、规格、厂家等。由船闸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查看、资料室查看等等方式建立。
2.3电子资料库的建立
对书籍、设计资料等等可以通过扫描、找电子版文档、网上购买电子书等形式建立电子资料库。
2.4网络资料库
纸质资料库和电子资料库建立了,那么可以依托船闸单位的网络办公系统将这些资料以整本书、整个设计资料为单位,用附件形式上传到,给特定权限的用户群使用,资源共享。比如葛洲坝船闸管理处已经具有的办公系统自主开发能力,更加可以实现网络资料库。
2.5资料库的更新
机械技术虽然更新较慢,但也是在不断更新,在3个层级资料库中由3到1呈现的更新趋势是不同的,第3层级最快,第2层级更新则可能是因为专项改造大修等,而第1层级的更新可能一旦确定好多年不需要更新。
3船闸机械技术自主创新及改造信息化平台
3.1信息化平台面向的使用者
平台的面向使用者是船闸单位的所有机械技术人员,但对于资料库里的资料查阅权限,则可以根据不同身份进行设置。经过我们对船闸机械设计资料库的搭建,给技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设计基础环境。机械技术人员拥有平台资料库的使用权和机械技术创新技术的权,具体包括:新进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助理工程师、中级工程师、副高级工程师等等。
3.2平台内容
3.2.1机械技术创新园地
机械技术人员在这里可以在这里将其创新方案在办公局域网上进行或简述。内容包括;创意说明、实施可能性自评、设计材料、实施方案、效益分析等等。这个内容格式可以先制定一个比较宽泛的格式,要求太严,容易制约创造性,要求太松,则会比较乱。然后通过对所填写的内容信息进行流程设置,将创意方案流转到机械技术专家的用户者名下,由他们对其进行测评打分,将反馈意见再发回到创意者那里。
3.2.2机械维修技术心得及创新园地
机械维修人员可以在这里对已经完成的机械维修任务进行总结,对现在的维修技术进行创新。这个版块可以作为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地。同样可以制作内部流程将其内容发给技术员进行测评和反馈。
3.2.3机械技术难题高地
对于发现的船闸运行过程中的机械技术问题,可以在这里进行详细阐述,可以让所有技术人员及时地了解船闸机械设备情况,开动脑筋,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而并非在小范围技术人员中去寻找解决方案。
3.3平台的信息化流程
机械技术创新方案通过局域网办公系统流程制作,分为几个阶段,例如:1“处内审阅中”2“处内审阅意见”3“局内审阅中”4“局审阅意见”5“科技项目申报中”6“科技项目实施中”等。在处里审阅达到九十分的推荐到局,在局里又比较优秀的,进行讨论、创意完善后考虑申报科技项目。科技项目完成了,最后实施并验收效果不错的,则属于最高级别。对于初始的创意以及导师的评价,只是自己看得到,而如果到局里审阅也比较优秀的,则将其作品或者作品名(出于技术专利的考虑)放到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平台,比如“优秀机械技术创新设计园地”,而对于最后实施且验收效果好的则进入第2级资料库,且将其设计方案名称写入“机械技术创新成果堂”。在创新方案得到认可以前,为保障技术人员的设计专利,我们也可以只对其作品名称、简介、申报表格和评审意见等进行存储,设计材料自行发给导师。
4葛闸处机械创新及改造设计成果的实施安全性
4.1设计方案实施安全性原则
这个平台是为船闸机械创新服务的,因此希望里面的创意最后能够与科技项目评审和专项、大修的实践对接起来,因此它的格式需要一步步向着科技项目以及实践靠拢,而且其审阅标准也会越来越严格。最后我们将优秀创意跟科技项目制度、专项、大修制度进行交接,由领导和专家进行把关。
4.2机械技术创新的激励
在层层评审中递进进行鼓励,控制机械技术人员每年的设计数量避免多而不精的现象。而除了物质奖励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办公平台,通过创新方案质量等级标示和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级别标示引入更大的竞争氛围,可以酌情考虑。
5平台的培训培养及考核功能
针对船闸机械技术人才素质越来越高,可以鼓励新进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并利用平台对其进行培养考核。比如船闸单位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机械技术工作机会较少,则可以将大学生在本平台的技术创新方案、成果作为职称考核的一项内容。同时对设计方案个数进行限制和硬性要求,原因是考虑到有的大学生太积极而使技术工作变得浮躁,不能沉下心、而有的又太不积极。
6平台的运转及维护
平台做好了,要有人去维护、改进,给其持久的“生命力”。在平台运转初期,肯定有大量局域网办公系统的维护工作,平台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同时这个平台也是一个有极强发展潜能的地方,需要一个热爱它的人去进行改善和发展。另外,对于很多创意,开始都是不完美的,可能是一些粗糙的设计。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设计,专家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个个去辅导,那么在专家技术人员下还可以设置一个平台维护兼创新设计辅导师,负责平台的维护和初级创意设计的辅导(包括创意的改善和材料格式等),将一些创意进行初级筛选,对于好的设计材料进行向专家推荐,对好的维修技术心得进行整理,关注“船闸机械技术难题高地”板块,及时发现设备问题等等。
7结语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字化校园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94-01
1 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1.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用以对数据进行加工整合的技术。信息技术的范围限定于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数据信息,其对象的范围限定于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语音和网络化信息。
1.2 数字化
数字化是指将原先不统一的、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化为可以直接度量的数据,再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建立适当的数据模型,把数据模型转化为一系列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2 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数字化校园的结构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一体化校园结构,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数字化校园的基本结构由五个部分组成:基础设施、通信中心、应用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和监控系统。
2.1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对数字化校园起着支撑的作用,数字化校园能否实现数字化的功能,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否完备。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拓扑结构、楼宇的布局、各类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只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才能为数字化校园提供稳定的服务和有力的支持。
2.2 通信中心
通信中心对数字化校园起着指挥协调的作用,数字化校园能否高效、有序的运作,取决于通信中心的管理与协调功能。通信中心应用无线网络、3G/4G等通讯技术,组织和协调整个数字化校园的运行。
2.3 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校园的具体功能。数字化校园的各项业务功能,最终都需要通过各类应用系统才能体现出来,应用系统的功能通过通信中心和应用系统之间的计算中心、数据中心和文件中心,进行具体的业务操作。
2.4 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是数字化校园的防身护甲,现代学校的业务复杂,开放程度高,数据流量大,对各项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数字化校园需要定制安全保障系统,采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防护措施,一是抵御外部不良因素,二是保证数字化校园本身安全、稳定地运作。
2.5 监控体系
监控体系是数字化校园的双目双耳。数字化校园的结构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其运行过程中难免会有异常情况的发生,为保证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就需要有监督机制,通过网络监控设备,时刻监管各项业务活动的进行,一旦有异常现象,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
3 信息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学校的管理,二是面向学校的教学。
3.1 面向管理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的管理之中,使用统一的信息编码作为基础,将各个子系统充分整合起来。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建立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应用有三个方面:(1)Portal一体化桌面。Portal一体化桌面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日常工作的需要不同,初始化相应的权限,并加以呈现。Portal一体化桌面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应用信息门户,为全校无纸化办公提供了技术保障,加快实现校园办公的信息化与规范化。(2)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是整个学校内部应用体系的一个底层支撑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对学校内部各应用系统的使用者进行统一管理。使用统一的身份登录系统,避免了使用者需要记住每个不同应用系统的登录信息,同时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维护工作量,是建立数字化校园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手段之一。(3)数据共享与交互系统。在数字化校园中,数据共享与交互系统亦可称为数据中心。对于数字化校园而言,数据中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共享数据,实现数据的合理有效安全存储,是学校的业务系统与数据资源进行集中、集成、共享、分析的场地,将工具、流程等有机地组合。
3.2 面向教学
数字化教学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教学信息化的水平,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字化教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二是开发课程制作工具,三是构建专业资源平台。(1)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由三个部分组成:网络化课程开发系统、网络化教学支持系统和网络教学管理系统。(2)课程制作工具。信息化教学是要实现教学手段的数字化,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使用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的工具是否能够正确的使用,是学校教学数字化水平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常用的课程制作工具有图片处理软件、声音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和动画制作软件。(3)专业资源平台建设。构建专业资源平台系统,是信息技术在数字化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建设内容包含四个方面:标准的建设,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及其推广示范,资源的建设以及平台的建设。专业资源体系建设主要的应用对象是: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
4 结语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并非是最终结果,而是一个没有终点的结果。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结果,就是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状态。正确应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能够有力地支撑校园数字化建设,有力地保障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相信未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定会产生新的、更好的信息技术,能够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更完善,更具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李耀麟,刘魁元,杨慧敏.基于协同教育理论的数字化校园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32-137.
[2] 李国庆.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数字化校园重构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90-193.
[3] 韩仙玉,赵保华,王朋.基于SOA的数字化校园平台的研究[J].信息技术,2014(1):21-23.
篇6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数字技术;应用与展望
引言
从数字技术目前的发展来看,其所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工业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基础,在电气自动化实施的基础上也在朝着数字技术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不可否认,数字化技术对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推动着工业电气向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不断的进行着,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而在这种应用之中,数字技术与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实施还有着更加优越的发展前景。
1、截波冲击试验
截波冲击试验一般是波尾阶段的波形,采用的是负极性截波,在此实验之中,其一定要与全波冲击试验仪器相互交易进行。全波冲击试验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对突发性的短路试验变压器所会出现的反应进行测定,该实验的实施要在短路试验之后再进行。截波冲击试验具有两种实验方法:一种是采用工频耐压做为预激磁电压,并将其电压进行一定的降低,然后一直将到局部放电实验条件下的电压水平在保持几分钟时间的情况下,在对局部放电的情况进行测量;另一种是采用Um为预激磁电压,同样将其给予降低,然后将其一直到局部放电实验条件下的电压水平在保持几十分钟的情况下,对局部放电的情况予以测量。通常,在截波冲击试验中,电源的频率是不会对局部放电实验情况下的放电量进行影响的,但是在,带电电极表面和接地电极磁场较强却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实验所需要的场地一定不能受到噪声的污染,对于局部放电也需要给予一定的隔离。从其实验之中可以发现,在截波冲击试验中其借助了计算机系统和监控系统,这样就要降低了实验的危险性,同时也可也保证实验可以在一个更加顺利的过程中来完成。
2、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2.1较强的可操作性
在数字技术中,无论多么庞大的信息数字量、模拟量都可以准确无误的识别出来,同时还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出,既安全又轻松[1]。在其平台之中,其所实施的开放性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代码的使用效率,并缩短了编程的周期,而微软技术所开发的标准语言、规范化的示范平台,以及系统的集成性和灵活性优势,在市场中的占有率非常之多。从数字式变电站的普及与应用来说,其采用的都是微机化和数字化程度比较高的配置,不仅占用的面积和使用的配置设备有了减少,在回路上也比较简单,但是却有着操作简便和减少成本的优势,有效的达到了资源的共享。
2.2可靠性高
数字技术大多所使用的都是网络系统和技术比较先进的智能化电气系统[2]。因此,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冗余的传统设备,在操作上还非常便捷,准确率也比价高,而数字化技术中光纤网络和互感器的使用也有效的提高了工业电气自动化在使用中的性能和安全性。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其所使用的仪表、仪器在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上的实现,不仅是电气从模拟技术相数字技术进行了转变,同时因其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定位明确的优势,有效的赢得了市场。
2.3性价比好
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保障了电气在自动化上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着智能化形式好、决策信息量丰富、通信能力强和结构清晰的优势,这样就有效的节约了工业生产的成本,保证了工业生产的质量。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之中,开放性的系统造就了数据共享和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为工业电气的技术改造和实际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电气中的化学仪器来看,样品测试、极端环境操作、定位、评估、在线分析、数据信息的输入输出、技术链接等都可以实现,而在计算、处理的效果上也更加的准确与优化。
3、GPRS环境下数字化技术的相关展望
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内,虽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实施与发展提供了很强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其却无法将数字化发展的弊端掩盖起来。当今社会,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时间还不是很长,因此严重存在着标准模式不同于、网络技术落后和技术操作人才短缺的情况,因此,目前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技术正在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GPRS技术。GPRS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数据通信业务,其所采用的是一种分组交换技术,科室有效的实现数据的分组发送与接收,同时用户也可以永远在线,其按照流量计费的方式大大的降低了服务成本。基于GPRS技术组建的热网远程监控系统具有多个方面的特点优势,其所具有的永远在线、按流量计费、高速传输、组网简单灵活、防雷击和通信链路由专业运营商维护的特点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面对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中的不足,展望GPRS技术在数字化技术中的发展前景,在GPRS系统环境下对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加强可以通过三个方式来进行完善: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就地化安装、运用GOOSE虚端子概念、加强程序化操作理念[3]。电气自动化的良好运作需要在标准化的程度接口上实现,因此在PC平台上将MES和ERP系统进行连接,将TCP/IP作为办公环境通讯的标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以此来促进电气自动化的发展。GOOSE虚端子在经过不断的改良发展中,不仅使工程的调试变得更加的简单移动,还可以在测控装置和智能终端中将信息交互的情况显现出来,和二次回路相比较,其包括信号管理在内的多个监控工作都变的更加简单。数字技术作为一个软件系统,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程序来实施,这样才可以将整个系统的功能完善,才可以有效的促进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途径,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实施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系统的操作、管理、控制都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虽然,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会将这些困难有效的克服,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一定会更加的完善,使我国的工业化程度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建华.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J].制造业自动化,2012,(06):76.
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设计;自动化技术;分析
我国对于自动化的技术而言,是刚刚开始起步,目前并没有能够进入到十分成熟的阶段,距离技术完善依然有着一段距离,尽管如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全面推动了工业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同时对我国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有着显著作用。
1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意义
1.1提高信息工程设计更好的实现自动化
自动化的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将其计算机以及操作的流程实现自动化,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力以及财力方面的投入,全面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因此将自动化技术充分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中能够加速信息工程的设计自动化的实现,从而完成很多的重复性以及自动性的劳动,有效降低工作人员自身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也可促进设计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使设计人员人员可以掌握自动化的技术,创造出更多的产品。
1.2电子信息工程能够更加全面的提高智能化效果
当设备进行操作时,充分采用自动化技术,根据相关的工作程序进行自动化的工作,自动化的技术可以更好的去帮助信息工程的设计全面的提高智能化的效果。对于自动化的技术而言,可以比较好的去解决通用的步骤,并且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工程设计去控制以及处理电子的信息,在这个基础之上能够更好的去实现信息工程设计,提高智能化的效果。在对自动化的设计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可以快速的生产出一些高端的产品,带动智能化的管理从而得到快速的发展。除此以外,通过将自动化技术充分的应用到信息工程设计之中,不仅可以促进其智能化的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是可以更加明确信息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
2自动化的技术在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1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分析
当今在电子信息工程进行设计时,主要是通过自动化的技术辅助,在应用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则是CAD,应用CAD进行辅助的设计可以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智能性进行提升,在进行设计中,仅仅只是需要将其相关的数据以及要求等输入到系统之中,系统则会自行计算以及分析,从而将其结果直接的呈现到计算机上,之后则可根据其具体的要求以及细节等对其设计做出相应的改进,直到满足设计的要求为止。
2.2计算机的辅助制造分析
针对于计算机辅助的制造系统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硬件部分;二是软件部分;所谓的硬件部分是包括数控机床以及存储装置等内容,对于硬件的设备而言,起作用便是为支持生产。然而针对于软件的部分而言,是满足数据库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的设计等,因此根据其实际的辅助制造软件来进行有效的应用,不仅可以全面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整体生产效率,也能够对其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做出有效的验证,使其设计的过程更加完善,促进自动化的设计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带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2.3辅助办公的管理分析
针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进行设计时,所涉及到的设计流程较为繁琐,同时也存在着比较多的设计文件,要是仅仅只是凭借人工来进行整理和分析这些文件,不仅会降低电子信息工程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将会因为工作量较大以及过程较为繁琐等导致出现较多的失误。但是通过充分应用自动化技术,通过采取OA来辅助办公软件对其设计流程和有关的文件、信息数据等进行管理,根据计算机能够直接的作出有效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保证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可以顺利进行。此外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将所出现问题的概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保证电子信息设计的效率,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完善,为我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总结
通过上述内容分析后可以得出,自动化的技术主要是一种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为一体的,并且也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一种技术,通过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领域中充分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带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的机械化和一体化,同时也能够带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过程更加的智能化,全面提高其设计的精确度,提高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可将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子信息工程能够有效结合到一起,推动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果,林尔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基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模块化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4,11:67-68+100.
[2]陈必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方案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64-66.
[3]王皑.基于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流程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2,17:224-225+227.
篇8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办公自动化;应用
在科技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进程中应用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得益于因特网的问世,因而必须就ISP提供的这一服务认真遴选,并做好缺乏网络条件下的信息传输,弄懂基本信息传技术,方能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智能化。基于此,笔者做出以下几点探讨。
一、计算机信息传输途径
当前,计算机信息传输途径主要是借助因特网,我国拥有多家面向公众提供因特网服务的ISP,用于向公众提供信息查询、综合信息服务以及电子邮件服务等各种业务。作为用户,只需有一台计算机,外加一Modem,另外再接一条电话线,并去用户自身认为适合的ISP,办理相关入网手续,就能享受到因特网服务。但在ISP选择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服务器的中继线,中继线太少会导致登陆时间过长;二是ISP 的收费问题,由于各ISP的服务准则与计费方式不同,此时这应择优选取;三是缴费的便捷性问题、缴费的方式以及缴费网点的距离等,都是是选择计算机信息传输途径重要因素。
二、缺乏网络的条件下,远距离信息传输的实现途径
由于因特网在我国起点低,发展虽迅速,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很多ISP大都聚集于大众城市中,且资费较高和入网手续的繁琐等,那么对于偏远地区在缺乏网络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输呢?回答是肯定的,只需在计算机上安装传真调制解调器 ,外加一些通讯软件即可实现。且具有速度快和操作简便的优点。所谓远距离信息传输,一般是指一台电脑向远程电脑或传真机执行传真的发送、一套电脑接收远程电脑或传真机发来的传真、两台电脑间的屏幕对话和两台电脑间的文件传输,俗称EDI技术。其必备条件是信息传输任意一方必须有那一台电脑,一个传真调制解调器、一条电话线等。
三、通讯软件BWV 3.24 F/D浅析
BWV 3.24 F/D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种远程通讯软件。具有计算机设备要求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且功能较全的优点。
(一)运行环境及安装
只需在具有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即可满足运行要求,比如在486/33的计算机上配置2400bps的MODEM完全达到文件传输的需要。至于安装,只需在运行安装盘上的SETUP.EXE程序,并按照安装向导安装即可。
(二)主要功能
1、发送传真
该通讯软件发送传真十分简单,例如WINDOWS应用程序中的WPS、WORD等犹如文本打印一样;由BITWARE直接发送传真文件;简短讯息等。此外,还可以把同一传真传给不同的人员,只需在电话簿中将这些人员分为一组,就能依次给每个接收人员自动发送传真,通过传真的形式储存文件。有利于重发、转发或者打印、浏览等事宜。
2、接收传真
一是自动接收,只需把BITWARE调置传真接收状态,再从事别的工作,只要有传真,就能实现自动接收。二是通过拨打电话接收,假如有电话接在传真调制解调器上,就能通过拨打电话并启动手动接收功能接收,特别是在传真接收之前,必须与传真者交谈、对方电话属于接线人员结转的分机、接受后台的传真服务等情况时必须使用这一功能。三是自动向前传真,比如某人在甲处办公,因出差到乙处一旦有传真至甲处,由甲处BITWARE接收传真,并在设定时间之后,自动把该传真发往预先设定的乙处。四是自动接收并分页打印,通常BITWARE有悬挂式文字框和声音两种提示收到的传真,并将该传真根据A4纸分页打印。
3、EDI功能
在该通讯软件中EDI功能最为实用,也能在缺乏网络时实现远程文件的交换。文件传输时可以是WORD、EXCEL、WPS 等文本格式或者应用程序。借助该通讯软件实现远程文件的传输一般是进行两台电脑间的远距离文件传输:先单击“电话簿”,挑选呼叫号码,再单击“DIAL”,开始远程计算机呼叫,建立连接,对方即可用键盘交流,屏幕上显示对方的输入信息之后,表示连接成功;接收方接收文件:首先单击“RECEIVE FILE”,待出现传输协议显示出的Z-Modem、Y-Modem、X-Modem时,通常选择Z-Modem;发送方发送文件:单击“SEND FILE”,待出现传输协议显示出的Z-Modem、Y-Modem、X-Modem时,通常选择Z-Modem单击“OK”,随后出现文件传送选择,即出现文件传输状态对话框,文件选择完毕单击“SEND”,单击“CANCEL”能听能随时终止传输。
总之,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工作,选好计算机信息传输途径,在缺乏网络的条件下,掌握远距离信息传输的实现途径以及通讯软件的使用方法等,不断提升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无纸化。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数字技术 工业电气自动化 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近几年信息网络与互感器的应用,让电气自动化有了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现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图形化控制界面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Windows逐渐发展为一种标准的控制平台,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控制界面能够直接的表现直观准确的信息,操作简单的同时提高了准确性。
1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1.1 数字技术应用的操作性强
数字技术是一项拥有高新科技,技术性含量高的操作技术,但是在实际工业生产的应用中却非常简易 ,并且逻辑性很强。它主要是识别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数据量、模拟信号的对错 ,尽可能避免失误的造成 ,减少人物、物力、财力的浪费。数字技术的工作非常简单 ,并且本身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它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命令传输工作 ,工业的下一步操作进程就会自发进行。与此同时 ,因为数字技术中有微电子技术和微电子处理器的操作应用 ,这就使得电子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为电子技术在工作上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编程的接口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程序的编程周期 ,除此之外由于微软公司语言技术开发的标准化 ,并且 PC 系统更加的灵活、易于操作 ,这就使得数字技术的使用不断深入人心 ,不断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和发展。
1.2 电子技术可靠性强
数字技术的依赖具有较强网络安全性和智能性操作系统的平台 ,具有应用的双重保险性。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生活与工作中的许多东西,如数字、声音和图像等都可以通过数字化以后的0和1表示,即使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数字化也可以将这些数据压缩几十倍、几百倍,数字信号受到的外部干扰较小,提高了准确率。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是技术先进的智能化电气系统和网络系统,它通过连接自动化系统和智能系统实现数据的双向传递,现场总线将两边的智能化仪表和低压断路器与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联系起来,它的应用减少了繁杂的传统设备,简化了操作系统,即使工作人员没有亲自到场,也可以通通过中央控制室了解双方信息的反馈,并可以针对这些反馈的信息下达命令,这让整个操作系统变得简单快捷起来,提高了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的有效性。西门子有一款TIA博途软件,它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软件平台,它的工程、通信、诊断、安全与安防及稳健性的特点可以让各产品间协调互动,集成数据库统一标准让所有生产区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
电气自动化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其安全性能,在这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将数字化技术与设备进行应用,通过对大量资料信息的整合提出切实有效的执行措施,并衡量方法的科学可行性,因为数字化技术的智能系统与统一标准,操作效率会大大提高,比如工业电气自动化电气试验与高压试验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电气试验是电力系统运行的保证,相对于普通的电气测验,高压测验具有特别的危险性,这些让计算机的应用更显重要,计算机在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辅助系统,将计算机与高压试验电源联系起来,执行命令的同时进行安全监控,保证了实验过程的安全,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与安全威胁。
1.3 数字技术性价比高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器生产中能够及时对生产数据及信息进行机智性的判断 ,并对工业中的失误进行规范化改正 ,而且通信能力强 ,工作效率高 ,不但节省了工业的生产成本 ,而且保障了生产效益。并且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还保证了工业生产的效益性 ,数字技术及时的自省能力有效防止了工业失误的造成 ,是现代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性价比高的操作技术。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简单,通过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模拟-数字-模拟,让整个系统操作快速便捷起来,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了成本的支出,智能系统识别,数字化的传达只进行命令的指示,它自身就有判断和辨别的能力,降低了出错率。和以前的编程接口不同,电气自动化有着标准的系统程序接口,通过使用IP作为统一的通讯设备就能解决不同工厂间的产品数据的交换和企业的管理、监控系统连接时的交流障碍,并通过自身的逻辑分析判断数据的准确性,数字化技术将标准化的编程接口作为基础代码,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编程的周期,系统信息的开放性让电气自动化与外界的联系更紧密,数字化技术的灵活性和集中性让操作更加方便迅速,输入输出模式的执行与检测让智能设备进行信息采集与核定,节约时间、节约人力,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比如西门子公司工业自动化领域在2011年推出的PCS7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简化了资格认定,在减少协调工作人员的同时允许短时间的更改,而且确保了可行性和数据的一致性,不用维护自主工具和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2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创新
数字技术虽然现阶段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出现。例如数字技术应用周期短 ,并且在面对庞大的工程量时缺乏大量数字技术的操作型人才 ,而且操作系统的优化水平也比较低 ,因此为了保障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生产效益 ,进行数字技术应用上的创新是当务之急。
2.1 提高系统性能 ,加强操作管理
工业操作系统的性能是决定工程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应该对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各部分的操作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使其能在没有相关操作人员的管理下自行完成相关的识别、控制操作。众所周知 ,操作管理是一个工程的灵魂 ,这同样适用于数字技术。因此应该在传送调度命令之前将通过审查的数据在电脑里存储 ,在进行实际操作时 ,也应该事先进行人为的检查各方面的工作情况 ,保证工程的万无一失。
2.2 使用光纤连接安装
在电子时代背景下 ,光线是数据传输最快 ,可靠性最强的连接材料。因此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 ,利用光线连接各端口 ,进一步保障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可靠性。在认证TCP/IP标准的情况下,同时要确保PC系统的自动化改良,有效地将 MES 系统和 ERP 系统连接起来 ,保障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2.3 采用 GOOSE 虚端子技术
GOOSE 虚端子技术是人们对传统上二次回路的改良 ,是一次工程调试上的革命。GOOSE 虚端子技术是对装置进行保护 ,并对装置进行控制和相关的检测 ,保证智能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流 ,控制好工业的线路、开关、闸口等 ,远距离对测控遥控装置进行保护和控制。现在 GOOSE 虚端子技术已经完全取代二次回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了 ,使得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信息操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使得装置配置更加简单工业技术操作更加便捷。
3.结论
数字技术是信息时展的产物 ,并且因为其具有很好的应用性、可靠性、创新性等特征 ,所以应用区域非常广泛 ,也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广泛 ,深受工业领域的青睐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再加上生产中对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为了与时俱进 ,尽可能满足工业领域方面的需求 ,数字技术要不断进行创新 ,跟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将新的活力注入到工业方面的技术应用中去 ,不断提高生产技术 ,不断发展生产力 ,让数字技术为工业电气自动化谋取更大的福利。
参考文献
[1]邓范伟.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现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
篇10
1.1系统组件本身的脆弱性
由于国家电网经营发展属于民生大计问题,产业发展涉及到输变电生产、电力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维修、用电销售等诸多经营业务内容。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技术视角下的技术定位相对较广,在信息系统设计、生产、组装环节中也就必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问题。比如,第一点则属于系统硬件故障隐患问题,和信息系统设计初期阶段存在隐患有主要关系。第二点软件系统自有的安全隐患问题,这类安全隐患一般多来源于电力通信自动化技术领域下的平台软件,在平台设计开发阶段存在一定技术遗留问题。第三,基于TCP/IP协议栈的定义内容在网络应用设计之初时就留下了兼容性技术漏洞,使得网络安全隐患加剧。
1.2自然威胁
这类隐患性问题多以电力通信网络安全下的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为主,比如网络信息系统如果遭受自然雷击,或者是工作站突发性发生火灾,抑或通信系统遭受自然外力破坏,如地震、覆冰、风偏等。此外,这些自然不可抗事件发生一般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会使得国家电网造成不可避免的经济资产损失。
1.3人为意外因素
通常指人为因素下的设计失误、技术系统操作异常、不规范使用信息系统等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此外,这类隐患问题出现一般并非人为主观意识上故意造成安全问题,而属于人为以外因素所致的安全隐患问题。
1.4人为恶意因素
同样,人为因素也包含恶意、蓄意、故意行为造就的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问题。伴随这种恶意行为发生,可能会存在蓄意篡改重要数据,或者偷盗重要信息资源,或者更改代码种植木马信息等,以通过恶劣、低俗的网络黑客行为谋取私利。
2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下的网络结构分析
国家电网系统下信息网络结构一般由核心局域网,地方部门的局域网,以及区域通信渠道网络互联所组成;从应用功能角度又可划分为供生产、制造所用的SCADA/EMS系统,以及供电经营相关的MIS系统。
2.1SCADA/EMS系统
主要适用于变电网工作站、发电厂等电力供给、送电单位生产所用。并且该系统作用主要是进行监控、处理、评估及分析等;同时,其基本功能板块划分为数据采集、能源分析、信息存储、实时监控等。
2.2MIS系统(信息业务网)
该系统平台主要对网络信息化相关商务活动进行服务,同时其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用户供电信息查询、信息统计管控、人资建设、以及安全生产等子系统板块。此外,MIS系统可对电力企业的直属上下级单位予以联网交互,包括地区间供电企业售电业务下的重要客户数据交互等。与之同时,MIS系统平台下已经由过去单一的EMS模式逐步转化为了当前的自动化DMS、TMR、调度管理、及雷电监测等多种方式应用拓展,可以会说在信息资源优化及调整上更为专业。而MIS系统主要应用于电力产业经营业务相关的组织活动方面,比如财务管理、物资置办、用电检查、安全监控、信息查询等多个方面。包括在MIS平台使用时也能够配套www、mail等板块予以实践应用,并且其属于IP网络传输,组网方式现如今也能够实现千兆以太网,同时网络结构取用于同级网络分层,每层又分为子网与链路层予以连接。
3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中的信息安全构建思路
3.1健全安全防范机制
国家电网下电力企业通信技术平台下的各个管理单元众多,在网络信息安全中制定必要的安全防范机制非常重要。因此,在安全机制构建过程中,需要保障安全机制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要能结合电力企业自身需求情况,确认出重点网络防范区域与划分出普通网络访问区域。比如,对于一般性网络访问区域,需要设置具备一定开放性的访问权限;而重点网络防范区则需要严格限制普通权限客户登录,设立较高安全级别权限,以此才能对安全数据、资源信息、QA系统运营进行重点安全监督。
3.2完善信息网络设备管理机制
信息设备管理主要以电网系统下信息安全设备管理作为研究载体,强调设备管理综合效率最大化提升。基于此,设备管理机制中要配套使用促进人员职能发挥的激烈奖惩机制,以此来提升其责任意识和凝聚归属感,激发人员信息安全运维作业的人员主观能动性。此外,设备管理工作开展从基本规划、设计研发、平台选型、配件采购、安装组建、故障维修、定期养护、技术更新、设施技改等方面进行组织管理,以此才能确保信息网络设备及使用软件平台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3.3强化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充分保障信息网络安全,对于信息网络的安全技术研究而言则非常重要。一般当前通信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身份鉴别与验证、信息资源加密手段应用等。因此,第一,强化防火墙网络管理是必然的安全防控手段,特别是防火墙这种具备保护屏障作用的内、外网安全服务通道。所以,防火墙优化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其接口连接问题的同时,配套做好网络漏洞修复。第二,身份鉴别与验证,则要重点控公司内、外网的数据监控,人员操作日志,控制权限访问等,以便于公司内部网络安全软件开发时可提供必要信息资源依据。第三,对于信息加密手段应用,则要重点考虑口令卡、智能卡、以及密钥安全形手段的配套使用。同时,信息加密还可以结合企业自身条件,配套使用DES/RAS等密码技术应用,以避免未经授权时可有效控制非访访问获得数据等,防范重要数据泄漏。
4结束语
- 上一篇:社区服务的运作模式
- 下一篇:传统市场营销与网络营销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