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业就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行业就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行业就业分析

篇1

现在的会计学职业,低层次的人才供过于求,高层次的人才供不应求,需求缺口还很大。会计的层次很分明,拿到了含金量较大的证书,比如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这样很快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当然,拥有名牌院校的学历证书,对就业而言,如虎添翼。

会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一、国企或外企 如果你的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还不错,自己又比较愿意适应那种较为忙碌的生活,就业时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些单位。在这些企业里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压力,但压力也会变成继续努力的动力。

三、公务员 近几年国家机关每年都要招考公务员,对那些从小就有治国理想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你感觉能忍受公务员的清贫生活,并且对公务员这个职业有较浓厚的兴趣,可以在每年毕业前参加公务员招考考试。

四、高校教师 教师每年有至少三个月的带薪假期,还可以享受稳定的福利待遇。如果你从小就有教书育人的志向那就更合适不过了。在选择高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前景,而不要只看重暂时提供的某些条件。建议选择那些在学术上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学校,即使待遇稍微差一点。女孩子做教师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刚毕业的大学生需要会计经验的积累

一般读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出来了,如果没有关系的话,很难找到会计类的工作。但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泛。在工厂可做跟单,仓管,出纳、会计、财务、可以进银行做柜台,可以去会计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当实习生等…

篇2

入世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求分析研究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入世必将对我国会计市场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对此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做过论述。本文仅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对入世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分析,并指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入世后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一、需求分析: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入世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外国会计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外国在华的金融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其实早已看到了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加入WTO后,他们会大举进入我国会计市场,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并展开竞争。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相对成本方面的考虑,他们必然把国际化置于本土化之中,雇用大量高素质中方员工,尤其是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和那些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运作、精通外语及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专业人才,这从目前在我国的外资银行和外国保险公司主要雇用中方人员便可看出。外国公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灵活的用人机制,使他们能够在高素质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全方位需求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将失去关税保护和出口补贴等,必须在国家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并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行事,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因为企业将不但要求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提供审计和一般信息披露服务,还会要求提供有关资产重组、上市运作、投融资决策、风险规避、市场预测等一系列更高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也就是说,入世后的中国企业,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范围、服务形式、服务层次、服务质量等有更大的需求和更高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将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他们也渴望得到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高质量服务。所以,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和内容上都将有巨大的需求。

可以以反倾销为例,说明入世后我国企业需要大量注册会计师服务。截止到2000年6月,共有27家中国企业在9项反倾销调查中向欧盟提出市场经济待遇申请,但只有3家中国企业的申请得到欧盟委员会的批准。欧盟委员会否决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待遇申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项:(1)中国企业产品的国内销售受到限制。欧盟认为,限制中国产品,特别是高科技的合资企业产品的国内销售是中国政府保护国内低效率产业的主要手段之一。(2)企业决策受到明显的国家干涉。(3)企业缺乏经过正确审计的财务账目。欧盟认为大多数中国企业提交的是不完整的账目,其中相当部分根本未经过审计或没有按照国际会计标准进行审计,尤其是在资产折旧方面。(4)产品成本由于以前的政府行为而存在明显的不真实因素,如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不正确的资产评估和随意地重新评估等。(5)仍有一部分企业在进行易货贸易。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主要是书面进行的,欧盟也不会对中国企业进行任何培训指导。因此,中国企业如果受到反倾销调查,应当在有经验的反倾销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的指导下,充分准备,积极应诉,积极申请市场经济待遇。

这生动说明,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入世后的我国企业必须按国际惯例去经营和运作,也必须遵守WTO规则,因此,到时众多的中国企业更加需要高水平的注册会计师为之提供全方位和高层次的服务。

(三)外国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

加入WTO后,会有更多的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外国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主体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迫切要求中国的会计市场能够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为他们提供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如进行独立和公正的审计、提供规范和真实的信息及管理咨询服务等,以便进行科学决策。因此,入世后外国资本流入和外国投资增加,也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服务产生新的更大需求。

(四)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所产生的需求

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各类公司已有一千多家。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有的企业还要到海外上市,有的外国企业也会来中国上市;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创立,也将为许多高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提供发展机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将有机会重组和上市,等等。开放的、规范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有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上市公司、投资者及监管部门都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可靠服务。资本市场的逐步全面开放,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等中介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严的要求。

(五)信息化和网络时代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

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人们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注册会计师能否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和及时准确的信息,并且,人们应该能够随时获得有关企业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是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多地涉及到企业绩效、风险度量、发展预测等。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能为人们提供全新的服务。

(六)各级政府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各级政府也正在转变职能,一方面,政府原有的许多服务职能会转由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承担,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也会越来越多地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社会审计等相应服务,这些都是较大的需求。

总之,加入WTO后,我国将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产生一种全方位的需求。这种需求,既有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又有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业务范围的需求;既有对注册会计师服务数量的需求,又有对服务质量的需求;既有对服务形式的需求,又有对服务内容的需求。结论是,这种需求是巨大的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它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动力。

二、供给分析:低层面的相对过剩与高层次的相对不足

如果从供给角度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我们会看到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低层次供给相对过剩和高层次供给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

从注册会计师为市场提供服务的角度看,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事务所规模小。尽管全国现有执业注册会计师6万余人,但全国4000多家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人以上的事务所只有405家,其中40人以上的不到70家,60人以上的不到20家。从具有证券资格事务所的情况看,全国78家事务所拥有证券许可证注册会计师1000多名,超过20名的只有5家,合并后的事务所的规模虽有提高,但这些事务所中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平均也只有90余人,且70%的事务所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在100人以下。

2.业务单一,获利水平低。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涉及会计、审计、评估、税务、管理咨询等,但绝大多数事务所还只能提供审计等单一品种的服务,能提供全方位管理咨询业务和其他业务的不多,总体的业务服务能力和范围都十分有限。

3.人才缺乏,知识结构老化。全国通过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有5万多人,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的只有2万多人,因此,事务所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能为顾客提供各种管理咨询业务的专业人才更是奇缺。

4. 缺少行业基础统计数据和资料,行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例如,在1997年和199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在分行业数据中还没有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任何数据;《中国经济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也只有3页关于注册会计师的文字资料;《中国会计年鉴》只是分地区用文字概括地介绍了关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有关情况,也没有详细的行业统计数据。这对行业管理部门科学、规范地制订决策是十分不利的。

5.在管理和执业环境上,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事务所运营体制和行业监管机制等都存在较多问题,如事务所内部缺乏激励,行业监管监督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政府干预,作假较严重等。

6.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少。由于事务所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的层次也较低,加之还没能建立一套面向市场的、有效的培训机制,这使得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获得新知识和提供新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

三、一般性结论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可得出如下一般性结论:

1.加入WTO后,我国注册会计师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矛盾将变得更为突出。我国低水平的和不尽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与高标准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在提供服务的范围、水平、层次、质量、技术等各方面,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供给将存在一系列的不适应性。

2.竞争加剧。入世后的会计市场竞争,将是全方位的。既有中外竞争,又有国内同业竞争。由于收入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许多优秀业务骨干跳槽不可避免,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象现有中资银行那样面临大量人才流失,这会使事务所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其业务范围将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这使得业务单一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收益会进一步恶化;在资本市场和放开的国际市场上,企业会选择信誉好、影响力大、服务水平高的著名会计公司和事务所,这将使众多小会计师事务所难以生存。

3.挑战与机会并存。尽管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大的冲击,但由于我国的市场需求巨大,而且呈多元化、多层次格局,那些机制灵活、管理水平高的事务所仍将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关键是事务所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及服务形式。但面对国际市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想要走出去在短期内恐怕还不具备任何条件。

4.监管难度加大。会计市场开放后,使得会计市场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难度加大,这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制度上必须有所创新。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当今社会,企业最需要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下列特质:技术技能(包括会计经济财务生产等)、智能技能、沟通技能和团队技能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应根据入世后会计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和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力度。要建立起一个面向市场的人才培训制度,以入世为契机和动力,充分利用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的技术资源和培训机制,加速我国注册会计师达到国际水平的步伐。

2.多元化经营。会计师事务所的多元化经营,是会计市场开放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会计、审计、法律、税收、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的法规和实务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税务师、财务分析师、评估师在专业知识方面也是互补的。一个机构从事多项业务服务,可以共享各种专业人士的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还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行多元化经营,也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需要。

开拓新领域和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是多元化经营的必然选择。由于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不只是会计师之间的竞争,还包括会计师与律师、管理顾问等之间的竞争),配合网络营销的发展,国际营销效率大幅提高,审计业务如何有效营销和实行有效发展战略,将是会计师事务所竞争的关键所在。目前,会计专业应用各种信息评量不同商品劳务甚至信息本身的价值的机会与需求也逐渐增多。许多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或查账时的重点已经转向以风险为最主要的考虑重点。例如,过去企业披露时只是介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而将来都可能有标准化的衡量方式与披露要求。

3.规模化经营。这也是入世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唯一选择。规模化经营的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健全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只有规模化经营,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增强竞争力。

篇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34

1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一级学科工商下设置的一个专业。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是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与原三峡学院人文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组建而成。自组建以来,在“双服务”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利水电行业)的引领下,财务管理专业发展迅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规模日益壮大。财务管理专业的迅猛发展也吸引了不少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甚至工科专业的大一新生转专业到财务管理专业。如此多的学生进入到财务管理专业学习,其就业质量到底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教研项目为依托,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不仅有助于学院了解学生们当前的就业质量现状,也有助于学院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向社会和用人单位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2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以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反映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优劣程度,包括大学生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性质、就业的薪酬水平、就业满意程度、职业发展空间等。基于此,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和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的基础上,据学院每年上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实际情况,选择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的薪酬水平、就业地区流向、就业单位性质、就业行业等五个指标来调查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1毕业生就业率

毕业生就业率是量化分析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衡量就业质量的前提标准,它可以直观反映毕业生就业人数比例。一般来说,高的就业质量往往需要合理的就业率水平做支撑,但并不是就业率越高,就业质量就一定越好。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9.39%,说明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

2.2毕业生就业的薪酬水平

薪酬是毕业生基本生活的保障,是高质量就业的基础。一般来说,毕业生薪酬水平越高,?f明用人单位对其能力的认可度越强,就业质量也就越好。数据显示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月收入主要集中在两个区间内。有63.40%的毕业生月收入集中在2000-3000元区间段,有18.17%的人月收入集中在3000-3500元区间段。总体来说,毕业生就业薪酬水平偏低。

2.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由于不同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所蕴涵的机会收益也就不同,因此,谁能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就业,其就业质量也就越高。数据显示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地区流向仍为湖北省,占比达到42.7%,其次是广东,占比13.34%,其后依次是江苏、湖南、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总体来看,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较低。

2.4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就业单位性质不同,其工作环境和待遇也有所差异,因此,也能部分反映就业质量的高低。数据显示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占比38.93%,其次是事业单位,占比15.36%。

2.5毕业生就业行业

毕业生就业行业不同,其薪资待遇也有较大区别。一般来说,垄断行业和金融行业往往薪酬水平较高。数据显示三峡大学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最高的是水利水电企业,占比23.51%,其次是制造业,占比16.19%,金融行业占比不到3%。

通过对以上五个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分

析,可以发现,尽管近三年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率很高,但就业质量并不是很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薪酬总体水平偏低。

(2)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比例较低。

(3)毕业生在金融行业就业比率过低。

3提高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3.1改变传统的以会计为主的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虽然是属于会计学领域的财务管理方向,但是,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一直是以会计为主导的,导致学生重视会计相关课程的学习,而忽视财务管理相关课程的学习。一般来说,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毕业生比较容易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但想进入银行、证?还?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单位从事会计工作是非常难的。而一般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薪资并不高,这就是导致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薪酬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要改变传统的以会计为主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2根据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根据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有的财务管理专业是以会计为主的培养模式,所以培养方案中主要以会计相关课程为主。而要培养具有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培养方案也要适当调整,增加具有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知识的相关课程。

篇4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对我院会计专业2008、2009和2010届毕业生和部分用人单位进行了一次跟踪调查,听取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我院会计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深化我院会计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分析报告

1 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我院会计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经过四年的建设,现已成为我院重点建设的专业。由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拥有一技之长,社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从2008年至今,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都达到96%以上。

1.1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从不同角度了解各行业对财会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我院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找出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偏差,为我院进一步深化财会专业群的专业建设和改进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二是了解我院毕业生适应工作的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为学院进一步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和提高就业率提供依据。

1.2 调查特点

(1)调查数据准确。

为了保障顺利开展本次跟踪调查工作,会计教研室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并分配任务,全体教师利用暑假两个月时间完成,通过网络、邮寄、走访等多种方式,共发放问卷一(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问卷二(即《用人单位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综合评价调查表》)150 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跟踪调查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准确数据。

(2)内容全面,目的明确。

本次跟踪调查我们分别设计了针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评价的两份问卷(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和《用人单位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综合评价调查表》),问卷内容设计紧扣此次调查目的,既全面又具代表性。为了突显本次调查的“跟踪性”,我们有针对性的选择部分毕业生,进行了深入的个人访谈,以获取深层次信息。在内容设计上也涉及了学生毕业后进一步学习的情况以及知识储备应对新形势要求等调查内容。

2 调查分析与研究

2.1 毕业生问卷结果分析

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情况。

(1)就业行业性质:制造业45.16%,流通业9.68%,服务业16.13%,金融业9.68%,事业单位1.6%,政府部门4.4%,其他(建筑业、农业、房地产)12.9%。

(2)就业企业规模:大型企业20.97%,中小企业79.3%。

(3)就业企业性质:国有8.06%,民营90.32%,中外合资1.6%。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发现,我院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领域比较宽。民营中小型企业越来越成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占被调查毕业生人数的90.32%,这表明大学生的求职预期在转变,当然也跟浙江省比较发达的民营经济密不可分。

2.2 毕业生就业收入状况分析

据调查统计,毕业生就业收入多集中在“1500-2000元”、“2000-3000元”和“3000以上”三个数据段。1500元以下收入的人数三年连续降低,但仍然占就业人数的8.7%;1500-2000元的人数比例趋于均衡,约占12.9%;2000-3000元的收入人数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约占5806%;3000元的收入人数约占14.52%,有些较早毕业的学生在其岗位上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这个收入人群会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3 工作流动性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我院63.7%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其中59.7%的毕业生更换过1-3个单位,更换过4个单位的也占了2.4%,甚至有1.6%的毕业生更换过4个以上单位。正常的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过于频繁的人才流动也会给正常的经济发展带来阻碍,并且会给企业以本院学生忠诚度不高的印象。

4 毕业生求职感受调查分析

根据对样本问卷进行分析,在“你认为自己求职困难吗?”这一问题中,32.05%的人回答不困难,33.3%的人回答困难,34.65%的人认为有一定难度。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求职困难是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专业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此外,“心理素质差”也被列为原因之一。认为“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占38.46%,认为“专业能力较差”的占15.38%,认为“心理素质较差”的占10.26%,认为“缺乏应聘技巧”的占19.23%,认为对工作待遇等“期望过高”的占7.69%,对自己“外表不满意”的占5.13%,其他占3.85%。

5 专业对口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我院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对口者占84%,基本相近者占41.8%,两者之和为84%;而有16%的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不对口。我院会计专业就业对口率远远高出本校52%的平均专业对口率,也高出浙江省59%的平均水平,这也符合了我院要提高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的要求。当然还有16%的学生专业是不对口的,这部分原因是用人单位招会计人员往往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并且对会计工作经验有要求。

对《用人单位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综合评价调查表》汇总调查结果如下表:

通过上表发现,我院毕业生在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纪律、学习态度潜力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认可。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以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力得到所在单位的认可,而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等素质方面相对较差,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表现为一般的分别占了51.9%和35.87%。这一方面说明我院毕业生工作时间不长,从事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少或经验不足,同时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从上面可看出,我院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优秀率”不高,表明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理想还有距离,当然“较好率”较好也说明了我院学生的可塑性还是比较强的。

6 调查启示与思考

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我院毕业生的总体质量还是比较好的,也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业质量较好。从本次调查发现,我院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注意,特别是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我们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服务意识等等,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要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

继续进行财会专业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立足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立足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的脱节。课程设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更新,考虑到核算型会计人才的饱和,应向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中可见我院会计专业学生的依赖性较强,自学能力不强,教师还要在学习方法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视现场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对社会的适应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方面,我们将尝试 “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如一些专业课,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单位的财务经理作为指导教师,也可以借助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学习。会计专业还应该大力加强学校学校条件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建立和社会及行业有关部门的联系,不断更新教学用辅助财务软件,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尽可能增加学生实习的机会,并建立完整的实习保障制度,确保学生实践学习的质量。

(3)营造职业氛围,为学生成材创造良好的环境。

本次调查,部分毕业生反应学校的专业学习氛围不佳,这是符合实际的。我院会计专业建立时间较短,专业实训设施还不完善,职业氛围营造方面有差距。我们拟通过举办诸如专业讲座、技能大赛、课题研讨等专业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学习条件和环境,培养开拓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另外,我们将聘请著名企业家和行业精英来院作报告,介绍行业发展的特点及人才需求变化,以利于学生了解行业、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尽早融入会计行业。

(4)拓宽渠道、正确定位,扩大毕业生就业领域。

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高职毕业生而言,第一份工作从事一线岗位是符合实际的。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院近几年来的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在基层,管理服务的一线岗位。因此,要教育毕业生端正就业的态度,不好高骛远,不挑肥拣瘦,把初次就业的立足点放在基层,到一线去寻找自己的就业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作为财会类工作人员,应当掌握新的财会法规、新的财务、会计、审计技术手段,以及与行业、企业相关的各类知识与机能和各类财务软件。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延展,多采用案例教学,进行课程整合。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用信息技术改变现有课程的表现形式和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过程中,创设适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此外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一方面是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与需求,提高核算的质量和及时性,满足企业信息化对基础信息的需求以及管理与会计的结合。另外,培养利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的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及时进行分析决策,参与企业日常管理。

篇5

【关键字】高职会计 就业压力 应用型会计

又到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学校和学生的高度关注。高职会计专业在2012年因为就业形势不错被很多人认为是热门专业之一,也是不少高中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2013年该专业的就业形势怎样?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学校在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哪些知识、能力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需要?高职学校如何能继续办好这个专业?

1.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现状

据2012年就业蓝皮书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销售(13.6%)和财务/审计/税务/统计(10.5%)。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最多的职业类为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就业比例降低最多的职业类为销售。从三届的就业趋势中可以看出,在就业比例较高的职业类中,大学毕业生从事财务/审计/税务/统计、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等职业类的比例在增加。2013年,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却不容乐观。

1.1各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增长放缓

2013年,从国内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仍处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市场经济放缓,许多私营企业暂时停产,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交织在一起,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碰头,将共同增加就业压力。

1.2就业压力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已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能够从事最基本的会计核算,还要懂得融资理财等。对于刚毕业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生来讲,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较低,对口就业压力较大。

1.3直接上岗难

由于刚办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一般很难找到会计类工作,并直接上岗。

1.4毕业生离校前的工作能力较低

根据麦可思调查报告显示,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离校前的工作能力不足50%,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有待加强。

2.原因分析

2.1会计及相关专业毕业生供给多

近些年来很多本科类、 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会计及其相关专业,例如财务会计统计、会计学、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专业。虽然专业名称不同,但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基本一致,导致专业不同,大量人才趋同。 会计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共同指向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各岗位以及会计事务所的各岗位,造成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不仅如此,2011、2012连续两年会计及其相关专业高考志愿填报爆满,会计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多,2014-2015年会计专业就业压力将会更大。

2.2供给与需求不均衡

专科层次的会计专业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会计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为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和许多大企业培养了中、基层会计岗位对会计人才。但是通过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调查,截至2009年底,高级为9.4万人,中级为127万人,初级为256万人,高、中、初级比例为1:13.5:27(或2.5:32.5:65)。呈现出初级人才供过于求,中级人才相对不足,高级人才严重紧缺的不合理结构。这一现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另一方面是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短缺,甚至需要从其他国家引进。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主要是具有基本操作能力的普通初级会计人员,这就是人才培养过程与市场变化过程的不能达到动态吻合,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供给和需求不均衡,带来就业难和就业压力大等现象。

2.3工作能力低下

由于过去的教育模式单一化,在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实践中,以院校为主体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会计人才动手能力、应用能力明显不足,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创新的转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会计人员表现出工作能力差,工作任务无法完成现象,直接导致企业要求以后的应聘者要有工作经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很难直接到会计岗位工作。

2.4对会计专业从业人员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对会计从业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其掌握会计核算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市场预测、分析的能力,能在筹资理财等方面为单位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和信息。根据麦可思调查显示,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需要的28种知识中,经济学与会计、教育与培训以及销售与营销是需要掌握的三项核心知识。

为了避免出现将来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现象,造成资源浪费,教育部以及各院校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3.策略

3.1控制专业盲目扩张,控制专业扩招

全国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的现状应该引起教育部的重视,重视全国各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和新专业的申报,避免专业盲目扩张,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院校出现。

根据教育部4月3日在其网站公布的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258个专业将不得安排招生。同时,建议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设置进行严格审查和详细论证,并给予高职院校以指导。通过社会对会计专业就业供求的反馈,教育部指导高职院校对就业饱和的专业进行预警并指导其做出调整。专业的设置应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除了要求专业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外,更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对于预警专业,在专业招生人数上应严格控制,才能从总量上控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供给。

3.2合理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多数高职会计专业以培养具有基本操作能力的普通会计人员为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太过于单一,缺乏特色,只强调专业技能,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只考虑到学历层次方面专科较低,没有从横向方面拓展。大量同质人才充斥就业市场。目前全国会计人才市场中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倘若选择该专业就业,就只能接受较低的工资水平(或实习期无工资)和不同岗位薪酬落差较大的现状。因此,长远来看该目标缺乏竞争力。

因此,教育部应该总量上控制普通会计人员供给的,并有阶段、有层次的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合理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得到有效实施,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得以实现?

(1)认清高职教育在国家人才战略的定位,着重强调实践性

“十二五”会计行业人才规划纲要指出,会计人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将要稳步提高。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

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战略性思考,定位于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从专业特色和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多学科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努力培养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会计人才。会计职业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职业,也是广泛涉及经济社会领域的职业。会计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变化,需要会计人员学习、掌握,并运用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基于上述分析,专科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结合行业规划,产学研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方式

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结合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以及主要措施来制定人才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等内容。

《人才规划纲要》要求:要以高校为基础、以企业和用人单位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重要参与力量,各司其职,相互补充,做好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要强调“学即用、用中学、以用为目的、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注重创新”,通过以用为本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建立高质量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队伍。

应用型会计人才使用的主阵地在企业。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就应该深入现场,这也是人才供求不平衡“按需制造人才”的特殊要求,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要求。

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一种“服务发展、以用为本、活学活用”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任何一方可以单独完成的,需要产学研各方相互配合、密切合作,通过产学研联盟等多种形式,共同努力,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产、学、研结合办学是生产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模式,坚持与企业紧密联系,将生产实际与教学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培养企业认可的会计人才。

(3)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有效的实施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①理论与实践有机结,进行一讲一练,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

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对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要有所了解,掌握供、产、销各个环节;对工商、税务、银行业务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工作能力等。

③进行轮岗学习,要切合实际情况重点放在出纳、会计核算、会计软件应用、审计等岗位,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学习。如:出纳岗位,现金出纳和银行出纳,点钞、单证填写,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财经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会计核算岗位,主要是专项会计、总帐会计、纳税会计、涉外会计、成本会计等能满足用工单位需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会计技能;审计,具有查帐、调帐、审计能力。

(4)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更重要的教师应具有双师能力 。

(5)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

建立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机制,并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通过获得准确的信息来帮助院校及时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只要找到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及时准确的修正,那么方向明确,大家积极努力, 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也将会更广阔。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规划(2010—2020)》.2010

篇6

(项目编号: WLCX201501)

■中图分类号:F23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22-0125-02

摘要:文章在阐述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并从促进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三本院校 会计学 就业前景 职业规划

一、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会计行业大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正是由于所谓的“热门”,导致大量会计从业人员迅速激增,就业质量和竞争力良莠不齐,出现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据有关研究的数据显示,目前会计专业位于就业形势严峻行业前列。因此,就如何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有以下几点需注意;专业对口角度分析,从事财务、税务和审计工作专业对口比例达到64.17%,这个比例其实不算高;从就业地域分布分析,毕业生更多愿意选择经济发展好的大城市就业,认为这些发达城市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市场,因此不愿将眼光投入小城市或是僻远地区;从就业企业分析,三本院校学生难以进入国有企业和大型上市公司,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比较多;从职业发展前景分析,截止到2015年会计和审计行业以CIER(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仅为0.44,成为就业景气最差的行业。可见三本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尤为严峻。

二、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因素

1.招生规模大。201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553所,其中本科院校1 219所,设置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校有620所,占比50.86%,其中在湖北省所有高校中,有83.33%的高校均设置有会计学专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会计学专业目前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由于大学扩招,导致就业生与实际需求之间严重失衡,会计行业基本饱和,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2.教育模式单一。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设置单一,用一种培养方法适用于所有专业,进行简单的复制,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三本院校培养体制方面,本是希望培育出既有本科的素质教育又具备专科技能的复合型学生。在实际中却造成了理论基础不如一、二本,实践技能不如专科的尴尬局面。同时采用的教材不适用或更新速度慢等原因,也阻碍了财会专业能力培养的步伐。

3.与社会所需培养脱节。会计学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型经济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发展与更新速度较快的学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会计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实务中的某些环节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需要的是有弹性思维、能随机应变的会计人才,而这些却是很难从专业课程与课本教材上学到的,因此学校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会计实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也有利于毕业后的上岗实习。

(二)用人单位因素

1.学历歧视。据调查,71%的毕业生认为存在就业歧视现象,而55%的人曾遭受过就业歧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明明一个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学历层次的劳动者就可以胜任,而招聘单位却要求求职者具备相对较高的学历层次。许多用人单位片面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这种选人唯学历化造成了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当前这种人才高消费现象还在持续升温。从全国重点城市人才市场反映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高学历毕业生需求量增大,就业与学历层次密切相关。按学历比较,总体上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 1∶1.03,本科学历人员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 1∶0.51,而大专以下(含大专)的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 1∶0.43。

2.用人歧视。由于会计岗位直接接触到公司的核心管理,知晓公司的很多商业机密,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意从外招聘财务人员,更多地选择近亲属担任。对于大型上市公司来说,由于财务报表需披露,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也不愿意招聘三本院校毕业生,因此,三本院校会计学生的就业范围相当狭窄。

(三)学生自身因素

在专业选择上,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对专业认识不足,后期学习兴趣不高,心生厌学情绪。同时也由于就业压力的存在导致学生盲目考证,抱着“多一个证多一条出路”的想法,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一心以考证为重,将自己的专业课抛掷脑后,不断压榨上课时间来考取并不相关的技能证书,以获取一种心理安全感。

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学生在三本院校顺利毕业,同样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这也就满足了很多家长和学生读本科的愿望,因此对于就业心理期望值也较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经济收入的高低,具有很强的务实性,容易好高骛远,心高气盛,不满足于小公司、小企业,大都想去一线城市的好工作单位,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择业倾向。

三、对策

(一)学校因素

1.学校应该根据市场合理设置专业,切不可盲目追求所^的热门专业。三本院校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特色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和培养方向进行详细的介绍,开设职业发展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明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更好地促进其就业。

2.目前国内的大学大多是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尤其是三本院校课程广、设置杂乱、专业性不强。因此学院应多增强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更多的专业课结合实际,比如教学时加入案例分析、ERP沙盘模拟等,这样不但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趣味性,也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就业。

3.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避免教学落后于实践的现象,提高学生实操运用能力,降低后期企业培训上岗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做到“适销对路”缓解就业问题。

(二)用人单位

1.需要转变招聘观念。985、211院校中确实存在不少优秀人才,但不能总是用学历去衡量一个人的实际能力,直接将三本院校学生拒之门外。三本学生中也不乏佼佼者,一味以文凭高低招聘人才,这样的结局也只能是企业内部高端人才留不住、中端人才进不来的局面,所以,面对三本优秀人才企业也应该给予机会,从而优化员工队伍。

2.企业也应该加强与学校合作,给予学生实习机会,一方面为企业减少了后期培训成本,可以直接上岗就业,另一方面加强了与就业生的感情基础,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三)学生自身

1.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培养自身的竞争力,毕业生才能成功就业。作为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基本的硬件要求应该是具备本科学历、英语四、六级证书和相关技能证书,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要有良好的求职心态。三本学生要提高自信,敢于拼搏。

3.降低心理预期,准确定位。大学生对高薪、地域等的追求,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就业难。其实换一种观点,求职过程中多去考虑职业发展前景和能力培养,踏实做事,也未尝找不到好工作。

4.在校期间多参与假期实践。多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增加实际技能,提高工作经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更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政策因素

1.国家应该切实履行公共职能,加强政府对高校的引导。对三本院校的培养和管理,尽量平衡各个区域的师资力量,促进教育公平。同时控制招生规模,目前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趋同于批量化,重“量”而不重“质”。高校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有利于减轻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沉重压力,同时也有利于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2.拓宽大学生就业或是创业渠道,多提供政策支持;建立权威安全的网络就业信息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规范各类人才招聘会,对于中小城市也要照顾到,引导大学生更好就业。

3.加强对就业者的法律保护,贯彻《劳动法》的同时完善就业法规,改革对大学生就业的约束,尽可能使毕业生做到有法可依,完善劳动者在就业中遭受不公平待遇时投诉的行政途径和诉讼权利,制约用人单位的不规范行为。

总之,学生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能动作用;L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坚持学习,提高综合实力;树立榜样精神。

四、结语

综上,三本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为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因时、因势利导,科学设置体系,注重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用人单位也要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按需招人,优化自身管理队伍。政府也应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学生自身则要更好地认识自我,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提升技能培养,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形成良好心态,以求更好就业。Z

参考文献:

[1]赵丹.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

篇7

一、会计专业学生择业特点

(一)普遍要求专业对口或者相关专业。

从历年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的第一要件是,专业必须对口。这是因为会计专业的本身特点决定的,会计专业技能的提升与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认为毕业后必须从事会计相关工作,这样才不至于专业丢失,否则这么多年的学习就业无用功了。

(二)要有一定发展空间。

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观普遍趋于理性,就业单位是否能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成为学生就业关口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所以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普遍过于挑剔。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优劣分析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会计行业已经开始和其它的专业慢慢融合从而产生了很多新职业,这也为以后会计人员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会计作为一种语言,正在受人们广泛追捧。现阶段,由于就业压力的存在,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也悄悄发生着改变。

(一)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优势分析

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就需要会计工作。所以,会计专业就业对象十分广泛,不仅可在这些单位从事财会工作,还可从事审计实务工作、咨询服务工作,也可经进一步培养,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会计工作还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职业,从业时间越长,在本行业就越具有竞争力。若取得领跑会计职业市场的四大证书之一――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优势更是明显,薪水高,地位高,等等。一旦拥有CPA证书,既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也可在证券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咨询公司从事相关工作;会计工作甚至可以扩大交友面,让我们获得宝贵的人脉资源。

(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劣势分析

由于会计职位的特殊性,以及会计最几年炙热的原因。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学生就业劣势更加明显。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而会计岗位的需求却要求工作的年限和经历。会计类毕业生技术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岗前专业技术培训。因此,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毕业生因没有工作经验而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工作经验”;社会上各种短期培训班的加剧,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会计专业社会需求的变化,招聘单位对会计类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把会计专业的学生推向精尖化的发展趋势。等等。

三、对会计类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几点建议

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很多,下图结果显示,是我们2013针对毕业生的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1、毕业生基数大。2、专业技能弱。3、毕业生就业观念等方面。

随着“会计热”的到来,会计专业学生每年的招生数量急剧上升,但会计职位的用人的特殊性存在,摆在会计人面前的就业问题凸显出来,那么结合调查结果和会计职位的需求现状,针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会计专业的就业情况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从学校迈向社会以后,会有一个灰色期,或者是过度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以“关注职业发展,加快个人成长,培育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该课程开放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帮助大学生明确努力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抉择,然后通过努力使自己各阶段的目标变为现实。该课程的开放,能够让学生提前关注并了解会计专业的就业特色,更能加大学生应对毕业后过度期的恐惧,帮助学生顺利度过。

(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会计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根据市场及单位的特点进行专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得到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增强工作经验。也要鼓励学生参加会计证和会计资格证书的考试,为学生的就业之路增添一块敲门砖。另外,除了专业水平的提高,还要加强在工作中团队合作沟通能力。

(三)开设学生就业社团,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及心理咨询。

为了引导更多大学生关注就业,关注职业发展,学校要组建学生就业社团开展各类职业拓展活动,帮助在校大学生更多的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对症下药”实现“认识,发展,实现自我”的目的。并且加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的问题,提供机会和场合让大家分享就业中的各种状况,排除因此产生的心理问题,用健康的心理去应对就业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四)尽量多掌握一些其他技能。

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普遍集中在很多中小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于会计岗位只是“帐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且,此类公司大都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相当简陋。所以,只有提升自己综合实力,比如,英语的水平提高,或者能通过CBRA或ACCA考试的几门课程,也能增加一些砝码。这样的话,就业的范围和质量就会有所提升。

(五)加强创业意识教育。

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是,鼓励大学生创业来带动就业。那么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就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成功的先进典型案例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信心和勇气。通过开设相关创业课程,来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炉炉. 会计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现代企业文化.2010.(20).

篇8

众所周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些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会计人才的教育。如今每年的招生,会计专业也是最火爆的专业,越来多的人选择会计专业,随之每年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也较竞争,再加上会计行业是个比较重能力的行业,由此会计人员的财务技能尤其显得特别重要。

1会计的财务能力在会计行业中的重要性

11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就业的优势

会计是较热门的学科,在每年的招生中,有太多的学生考虑到兴趣和就业等方面都踊跃报考本专业。这也使得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会计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虽然此专业较其他专业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如今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共同努力创造的。一些企业在大量的会计应聘者中严苛挑选,如果仅仅是只会理论而没有实践的高技能,就很容易被淘汰。因为一般技能的会计太多,而对那些高技能的会计是供不应求。所以会计人员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和更好的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自己在行业竞争中拥有一定优势。

12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适应本职岗位之需

职业技能是从事某种职业的所具备的职业技能水平。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时事政策、临危不乱的处理能力等。会计学会计是一个注重专业性技术的动手能力的行业,因为从最基础的原始凭证的识别、登记到报表的编制及税务的申报的过程,都是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一个考验。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能够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社会在发展,会计人员也要随之发展,要不断的学习,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这是会计人人员的义务,也是会计人员的正确选择。

13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企业经济的发展

如今的会计目标不再是以前那种简单的记账先生,而是和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打交道,还要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有时还要凭着会计的专业技能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有参考价值的经济决策,一系列的会计工作最终是否帮助企业达到有效的合理的目标,都是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水平高低的极大考验。

14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自身的行业发展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是自己的知识得到渊博,实践经验的丰富的体现。如果每个会计人员都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刻苦专研,熟悉法规,业务熟练,保持着货到老学到老的态度,成为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那么我国的会计整体队伍也的高质量的发展,在经济管理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教学方法传统,理念不正确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方法仍然以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没有考虑到会计专业的实践学习到企业或到会计事务所学习,会计事务所实习是一种重要的大学会计实习的教育形式。因为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大量课堂上难易讲授的会计实务操作经验。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会计专业的重要性。致使学生毕业后只知道账务处理,对于岗位的分工、内部控制和相互监督,工商部门的注册、银行的业务往来,按时的税务申报、税款缴纳等是一片茫然。

22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不足

在部分会计教学的高校里,在会计实践教学中连基本的会计实验室都没有,教师的陈旧的理念严重阻碍了和校外联系实习基地,有的高校就只给学生发放些记账凭证,账簿及报表,让学生在课堂上只做账务处理。学生对学习会计的认识定位有所偏差,认为会计实践很简单,也就不会去主动对会计知识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直到毕业后在实践工作中,涉及到工商、税务等业务时就眼高手低,无从下手。

23学生对会计实践不屑的学习态度

在会计实践的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会计专业也没有深刻研究,具体表现在,学习不够刻苦,学习兴趣不明显,课堂上听课不认真,课后也不会预习复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应付对待,学习上存在满足的状态,轻视会计专业学习。对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缺失。没有专研的精神,没有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意识。等到考试,就"临时抱"的应付态度。

3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

31明确教学目标、重新梳理理念

教师在给学生教学时,就应该认识到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专业,特别是对会计人员的实际专业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老师应该从理论教学出发,着力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重视对待。例如,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行业的业务,请教一些优秀的会计人员给学生实地讲解,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会计学习实际工作会涉及的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老师再将理论和实际进行分析。

32师资队伍建设的改善

在师资队伍方面,现在从事会计教学的老师普遍都具有相应专业的博士、硕士学位。毋庸置疑,这完全具备会计学的理论教学,但是学历仅仅是学术深度的证明,有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自己也没有校外的实际实战。然而会计行业往往与很多部门有业务来往,如果我们的会计老师具有更多的宽广的知识面,例如在案例分析中,同时利用法律税务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样也就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分析及判别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以后再实践工作中能游刃有余。

33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前会计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学术性教学和应用型教学,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教学更侧重与应用型教学,在实践教学资源的配备,以本专业的合理需要和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很多企业普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和ERP,特别是ERP能够通过信心系统进行有效的整理分类、共享,使得企业在购、存、产、销、人、财等方面得到合理的利用。这让学生感觉到会计账务处理的方便性和共享性及财务整个流程的认识。还有要考虑到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篇9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 教学现状 有效措施 技工院校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找工作成为众多毕业生最艰难的事情,就业难也成为现阶段的常态现象。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技工院校应加大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拓展。据研究,现阶段会计行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比例越来越高,但这与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下大力变革会计教学方法,加强会计教学实践的开展。本文将就基于当前就业视角下的会计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分别从会计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当前就业视角下如何开展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阶段,技工院校的学生到不同的对口单位进行岗前实习,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加强对会计这一行业的认识,使其能够学习到专业实践知识,并通过社会实践将所学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其中,最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但是从学生实践的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在于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缺失,往往没有专门的企业向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其二在于即使学生找到了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但在通常情况下企业不会将重要的工作交予学生完成,学生只能是在一旁进行学习。这种没有亲身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很难从中学到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最终造成了教学实践与企业,以及与社会之间的严重脱节,这对信息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的思想是会计信息化是为报表编制、账务处理以及会计作业所提供的一种工具,却没有使学生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一种企业业务模式以及管理资源,是对社会管理的一次整合与创新。由传统教学模式所导致的对会计实践性的片面认识,只会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程度不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必然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二、基于当前就业视角下如何开展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

综上所述,笔者对现阶段会计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会计教学,不利于学生会计信息化实践技能的提高。据此,技工院校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及时转变实践教学观念,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信息化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

(一)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会计实践的重要性,有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动力。首先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合其它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加大会计管理信息、数据库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会计教学中的比重,使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将传统的会计专业知识与会计信息化知识相结合,使会计教学更具实用性、前瞻性。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者,课堂的主角应该是拥有求知需求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指导的作用,而不是主导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会计这样一种具有高度实践性质的学科来说,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改变传统的会计教学观念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与时代要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二)创新会计考试评价体系

现阶段,技工院校主要通过对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这种考评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还有很强的片面性,如果一直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评,即使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实践课程的比重,学生也不会对实践课程提高重视程度。众所周知,会计专业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仅仅通过考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是十分不科学与合理的。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大力创新考试评价体系,在学生考试评价体系中融入信息操作水平以及实践课程表现等内容。只有不断完善学生实践学习考试评价体系,才能促进会计实践与会计教学之间的有效结合。

(三)加强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深度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有一定差距,学生需要通过感知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实际工作技能。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企业当中的利益追求和实际理论知识的操作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会计专业要从多方面争取校企合作的机会,争取政府专项经费的支持,搭建相关的交流互动平台,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同时加强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的改革,对学生未来发展将有积极推动作用。要积极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理念和模式,开创创新体制的办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企业培养模式,由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学校督促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完善,方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实践的水平。

(四)加强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对会计专业的教师技能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会计实践经验,方能带领学生学习到更扎实的会计技能。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切实体会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努力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的职业素养。在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团结合作、严谨务实、持续学习的作风,以教师的专业力量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的价值观,使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操守。很多技工院校教师是从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直接进入到教师行业中,这部分教师没有在企业会计岗位工作的经验,在学校教学活动任务当中,学校应多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中和老师、和学生进行良性互动,这样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有益的。

三、结束语

本探讨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自身多年会计实践教学的心得体会,为了给会计行业输送更多人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应对会计实践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创新考试评价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只有通过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进行大力改革,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教学改革

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上特殊的地域气候,企业从内地招进财务人员成本增加,促使社会对本地财务人员的需求量加大,但目前的情况是市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率很低的矛盾十分突出。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财务人员,为适应市场需求我们的教学应该怎样改革呢?

一、市场对财务人员的高需求量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的矛盾

通过对人才网2016年5月到7月份20家企业的招聘34个岗位信息进行分析,用人单位对专科层次的需求比较大,税务专员、助理的需求达到64.3%,会计、出纳人员的需求达到68.2%,但通过招聘网站能够招到财务人员的成功率不到85%。通过近年来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发现,在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不到8%,在事业单位任职的人员相对较多达到了23%,接近70%的毕业生没有从事财务工作。可见,市场的高需求量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就业率低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大公司、大企业,由于规模大,业务复杂,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都很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达不到要求,到会计师事务所就业又没有职业资格条件,只好应聘于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根据经营特色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国有企业,财务人员多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门槛比较高;二类是民族特色加工型企业,财务人员一般与企业管理人员有亲戚连带关系,业务比较弱,待遇比较高;三类就是内地投资者到注册公司,实际经营地不在,财务人员既要求处理会计业务工作,还要做好公关工作。总体来说,企业对财务人员既要求理论知识水平好、业务经验丰富、职业判断能力强,还得具有综合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受公务员考试热潮的影响,97%的学生热衷于走公务员考试就业之路。在校期间,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务员考试的培训和复习中,反而对自身的专业学习不感兴趣,使得对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模糊,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差。多数学生要经过三次及以上的会计从业证考试才能达到合格,大多数学生是无会计从业证就走上了就业之路,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多是先就业后考证。中小型企业提供会计岗位多,但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不愿意到企业就业,他们认为企业不稳定,对财务人员要求高,自己能力有限。可见,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不愿意到企业就业,主要还是由于他们的职业能力差,自信心不足。

二、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需要进行改革

通过从市场对财务人员的高需求量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的矛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要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的就业率,应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1.明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综合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并能熟练、正确地从事会计职业活动,成功地完成会计职业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学校教学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正确划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并合理设计每项技能的知识点和训练方法。高职学生的就业几乎都在范围,特殊的政策和经济业务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应突出地域特色,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本地的就业人员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建立有效的教学考核体系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先就业后考证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结合企业要求,应建立有效的教学考核体系。通过多方调研显示,对基本技能的考核可以采用“考赛”模式,比如点钞技能,可以设计院级比赛,根据比赛成绩确定期末成绩等级,比赛中没有获得名次的再另行考试。对于专业技能的考核则与会计从业证考试挂钩,在校期间通过会计从业证考试的学生可以免试《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课程。参与全国会计类专业比赛并获取名次的学生,可以免试《会计电算化》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参与大学生创新型比赛,可以计入公选课学分。对于某些专业课程,可以邀请行业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进行考核。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可以扩宽学生的就业途径。3.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更新教学内容,增设本土教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尊重他人及团队合作意识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懂得规避职业风险的技巧和方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应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点。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会计处理千变万化,高职会计教学一直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内容更新与新法规有一定的时间差距,加之的特殊优惠政策在教材中不能体现,教学中有些内容又不符合特殊情况。面对市场需求,急需更新教学内容,编制本土教材和实训手册,将特有案例和规定结合起来,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财务人员。

参考文献:

[1]戴小玉.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