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业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行业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行业研究

篇1

摘 要:运用环境会计理论,对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能耗进行科学核算和管理,对于节能减排,行业绿色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山西地区煤炭行业为对象,对整个行业环境会计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行业环境会计应用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健全核算体系、强化信息披露和提升从业人员素养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优化山西地区煤炭行业环境会计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山西地区;煤炭行业;环境会计;完善对策

山西是我国的产煤大省,在省内煤炭行业的发展中,所产生的能耗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必将引起关注。为了使煤炭企业运营中的能耗产量得到有效监控,运用环境会计理论,对其进行精确计算,对于降低煤炭企业生产中的能源浪费,控制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煤炭业绿色生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一、山西煤炭行业环境会计发展现状

(一)企业环境会计的应用普及情况

近年来,山西省由于煤炭生产和消费引起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问题十分严重,根据山西省煤炭厅公布的数据,2010年,山西境内煤炭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达到316万吨,烟尘达到702.6万吨,由此带来的水资源破坏总量为39.8亿吨,预计到2020年,上述三组数据将呈现进一步的增长。在此背景下,山西境内的煤炭企业也逐渐关注起环境会计理论,并将其应用到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

据华泰证券、巨潮资讯等信息平台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山西省境内的煤炭上市企业中,除了美景能源、永泰能源和山煤国际三家企业,由于企业改组、名称变更等原因,没有应用环境会计理论核算、计量运营成本、支出等信息,其余的8家省内煤炭上市企业环境会计应用的比例高达80%。上述数据表明,环境会计核算、计量方法,在山西省内煤炭行业企业中的应用普及率较高,有着一定的企业应用基础。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公布情况

一方面,关于行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情况。根据证券之星公布的数据,2014年,山西省境内11家煤炭上市企业均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了有关环境会计的信息。其中,100%的上市企业通过在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部分披露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20%的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也提及了环境会计信息。但是,没有任何一家上市企业通过审计报告的形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另一方面,关于行业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情况。2014年,山西省境内11家煤炭上市企业均披露了关于专项储备、城市建设税和资源税等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这主要源于国家出台了严格的环保标准规定。而关于排污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绿化费、水资源补偿费等环境会计信息内容的披露比例则十分低。因此,从整体情况来看,山西省境内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山西煤炭行业环境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核算标准体系问题。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中,并没有对煤炭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这使得企业在环境会计定量核算过程中,呈现“有漏洞可钻”的态势。如前文所述,山西省内的煤炭企业也仅仅将国家强制规定的环境成本列入核算对象,而对于排污费、水资源净化费用等,则采取避重就轻的原则,少核算甚至不核算,如此一来,导致企业统计的环境会计核算量与实际量存在出入,降低了环境会计核算指标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核算审计体系问题。如前文所述,2014年度,山西省内的上市煤炭企业中,没有任何一家进行环境会计审计,这使得企业关于环境会计的核算结果处于监控的真空状态,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统一。如前文所示,山西煤炭行业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并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这导致企业公布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另一方面,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目前,山西煤炭行业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存在项目内容不全面的问题,例如,对企业环境资产、环境权益、环境收益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十分少,也并没有对企业生产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环境会计信息给予反映,这对于企业财务资产的健康发展将带来不利影响。

(三)企业会计人员素养不高

环境会计是一门综合了会计学、环境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体系的新型学科,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山西省内煤炭行业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素养还未能达到上述要求,例如,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专业实务技能十分娴熟,但缺乏环境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素养,这使得企业环境会计的核算、审计工作质量并不高。

三、完善山西煤炭行业环境会计应用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一方面,应不断健全环境会计的法规制度。山西地方政府应尽快建立一套关于环境会计的地方法规,明确煤炭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时的具体标准,包括:核算的内容、核算的指标、核算的流程等,杜绝企业自我核算过程中的避重就轻。在健全完善的核算体系指导下,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核算问题也能够得到根治。

另一方面,增加对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报告的审计环节。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两级审核”的方式,对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报告进行审核,一级审核为:要求企业在提交环境会计报告时,提供自查审核报告;二级审核为:地方政府会计监管部门对企业提交的环境会计报告进行二次审核。如此一来,既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环境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又能提高企业环境会计的应用自查水平。

(二)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一方面,统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编订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参考模式,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相关的模式编订环境会计信息报表,上交至有关监管部门,如此一来,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监督管理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使企业之间提交的环境会计信息具备可比性。

另一方面,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目前,山西省内煤炭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主要为政府强制的管理费用和应缴税费,而对于其他非强制性环境会计费用,如资源资产适用、开采、损耗等费用并没有明确提交,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性文件,构建完善性的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标准,强化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

(三)提升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养

煤炭企业自身也应加强对内部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例如,定期组织专业培训班、外出培训、与高校联合培训等方法,培养既具备环境专业知识,又具备会计专业素养的“两栖类”会计人才,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环境会计信息核算、披露和审计能力,为煤炭企业环境会计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煤炭企业若想获得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的珍惜利用,而运用环境会计理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项目进行精确核算,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山西省内的煤炭企业应继续推广环境会计的应用,并确保应用的质量,从而为企业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石油勘探 会计准则 财务

石油勘探行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战略物资的先锋行业,整体的经营过程有着高投资,高风险,长周期,产量递减的特这,这更要求在研究和建立与此行业相适应的生产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生产活动的公司所发生的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

一、石油勘探行业会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石油勘探行业会计的研究内容与其他西方国家大致相同,都会涉及矿产资源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所有方面,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准则的制定、储量数量与储量价值的确认与揭示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石油开采的内容包括:总则、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披露等几个方面。

二、石油勘探支出的确认

在石油等矿业会计实践中关于油气资产中勘探支出的问题有两种思想和方法,一种是全部成本法,另外一种是成果法。成果法认为资产是收益能力的象征,与探明储量没有直接联系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费用和勘探干井费用都不应资本化。而全部成本法则认为,由于勘探活动的各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目标都是为了探明储量,因而无论是哪一段都具有同样的性质,要全部资本化,由此可以看出成果法更具合理性,也更加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我国也是不允许采用完全成本法而支持成果法,在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的前提下,将钻井勘探支出中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支出结转为资产,未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勘探支出,扣除净值后记入当期损益。对于石油生产企业的信息披露时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开采活动的有关下列信息:1.拥有国内外的储量年初和年末的数据2.当年期在国内外发生的矿区权宜的取得,勘探和开发各项全部支出的总额3.探明矿区权宜等相关设施的期末账面原值金额及其计提方法,开采活动相关的辅助设备及设施的期末金额账面原价,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以及其计提方法。

三、会计准则在石油勘探行业的重要性

会计准则规范了石油企业在从事的矿区权宜取得,勘探开发等开采活动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规范了完整的石油开采各阶段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与国际惯例基本一致,也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为我国的石油企业能够融入国际竞争环境创造了坚实的会计基础,但是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我们应该综合考虑石油行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成本,同时加强对该准则的学习和理论研究,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财务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等。

四、重视对石油行业会计人才的培养

1.石油行业会计人才将推动石油会计理论的繁荣与发展

对本行业会计人才属性的独特要求,即在具有良好的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能力的基础上,通晓石油行业生产。石油行业会计的特殊性决定了指导其发展的石油会计理论的特殊性,照搬通用会计理论难于适应石油行业会计实践发展的要求,石油行业会计人才应熟练掌握和运用石油会计理论。并且石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会计实践必将随着行业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断翻新,并逐步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而这种翻新与接轨的前提是具有石油行业特色的会计理论的指导与辅助。

2.石油行业会计人才短缺现状

我国现阶段石油会计理论研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研究起步晚、研究人员构成面狭窄、研究方法单一且深度不够。此种局面对石油行业会计人才培养的突出影响表现在人才培养初始阶段,特别是院校培养过程中所需的理论资源储备严重不足,我们能够在初始教育的“白纸”上写下的笔墨着实匾乏的理论土壤使植根其中的人才初始化培养严重“营养不良”。作为适应行业特点的石油行业会计人才,在其成为行业从业者前,头脑中没有成型的、明晰的理论框架做以指导,其实务能力与理论创新水平是值得怀疑的,而这恰是“石油行业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过程中值得认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篇3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现状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成立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对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正常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频繁出现的会计造假和审计失败的事件,表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监管主体不清,监管机构重叠。我国会计行业的多头监管现象普遍存在。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务所具有“指导”、“管理”或“监督”职责的机构除中注协外,还包括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等。但由于各自职责不清,造成监管主次不分、监管不力。各政府部门都可以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对事务所实施检查,必然会造成多头监管、重复检查的问题,不但影响事务所的日常经营活动,也增加了政府的监管成本。另外,机构的重叠必然导致“踢皮球”现象;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政府凭借其掌握的“特许、配额”等一些弹性稀缺资源进行各种形式的“设租”行为,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无序和审计服务质量的低劣,使大量上市公司舞弊及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状况一直得不到根本改善,并导致了一定程度的腐败。

(二)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干预程度过深。政府对行业干预过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行为的干预;对跨地区审计的限制;对审计对象的限制;对审计报告的干预。政府对行业的过多干预,扰乱了会计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限制了事务所的发展。尤其是对跨地区审计的限制,这种不公平竞争状况的存在制约了会计行业的发展。另外,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必然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比如,审计某些国有企业时,主管部门为了保持局部稳定或为了粉饰政府官员在任期间的政绩,就会利用其所掌握的权利实行各种办法干预审计工作,影响了审计报告。

(三)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以《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补充的会计监管法规体系。该体系从原则性规范到操作性规范都做出了详细、合理的规定,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立法的时间不一致,同时加上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这些法律条文在涉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上存在不一致之处。同时,在对注册会计师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上也存在不对等的地方。

2、《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确认,以致人民法院对诉讼案件裁决时认为《独立审计准则》是行业标准,不足以作为注册会计师的辩护依据。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够详细,对于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违法违规行为,我国的相关法律仅规定了对其追究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很少涉及民事赔偿处罚,这就使得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风险收益比较大,而相对的违规成本比较小。

(四)行业自律机制薄弱,监管效率低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主要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在各事务所内建立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一方面由于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一系列规范性的制度和公约,行业协会自我保护和自律监管力量薄弱,自律机制尚未建立;另一方面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属于财政部的一个下属事业单位,具有半官方半自律的性质。

自律监管也存有缺陷:一是自律监管的独立性不够,在行业自律管理中,由于协会与事务所之间存在会费交纳的利益关系,使得社会公众怀疑协会的独立性;二是协会的权威性不高,由于协会属于一种民间职业团体,其权威性不如政府高,惩戒措施有限。这些方面的因素,使得行业自律监管的效率低下。

二、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辅以独立监管机构的监管模式

目前,对于我国应该采用哪种监管体制,学者们各抒己见。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政府监管模式、行业自律监管模式、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模式和独立监管模式。其实,不管选择哪种监管模式,都要以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理念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据,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质量,切实保护公众特别是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职业服务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所谓的监管是建立在管理部门全面、真实掌握监管对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的,政府距离市场主体最远,很难全面、真实地掌握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特点及运行规律,而协会距离市场主体最近且具有专业优势,同时协会可以通过加强行业组织之间的合作及与外界的交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因此行业自律监管的作用不容忽视;独立监管机构承担监督职能,对行业实施有效的、独立的、透明的监督,同时可以加强政府和协会的联系和沟通,为行业维护公众利益提供一种外部的保证;政府是从整体和大局上对行业进行宏观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业的公信度,同时由于只有一种宏观层面上的监督,也避免了大包大揽造成的资源浪费。最后,上述三者的管理均基于一种法律授权的基础,这样一种管理体制在强调外部监督的同时也保证了一种内部监管主体的相互制约,形成了一种法律授权、行业自律、政府监督与独立监管并行的现代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

(一)政府监管方面改善的措施。“政府监督”是指政府对行业的发展负有监督、指导之责,政府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明确监管者的身份,解决多头监管现象。为解决多头监管现象,避免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导致的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无效监管,降低监督检查成本,减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负担,同时提高政府的监管功效,应对有权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各政府部门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财政部为主要领导部门,由有权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行使检查监督的部门组成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会议,进行交换、沟通和协调行业监管信息,联合开展检查工作,共同开展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违法造假案件等的监督检查及处理处罚,研究制定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法规,检查核实有关管理政策的落实情况等,形成一个务实、协调、有效的监管网络。

2、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按《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可采用有限责任制和合伙制两种形式。实践证明,有限责任制不利于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风险成本比较小,不利于内部制约。应去掉“有限责任制”的形式,推行合伙制,既有助于完善民事赔偿机制,又有利于会计师的内部牵制,降低违规风险。同时,完善统一现有法律规定不一致的地方,尽量使其趋同,明确《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

3、加大违规者的处罚成本,降低其预期风险收益。目前,在会计行业中,一些违法违规者往往基于风险成本与收益比较差异,在差异较大时,不惜以身试法,攫取非法经济利益。因此,在注册会计师涉及的诉讼案件中,一旦法庭判决执业者罪名成立,不但有责任的合伙人要承担金钱和名誉上的责任,其所在的事务所也可能因此背负沉重的债务。改变我国现行的只对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不力、几乎无民事处罚的现象,形成对其民事赔偿处罚机制。

(二)行业协会监管方面的改善措施。“行业协会监管”是行业的具体管理事务由行业协会负责。为了体现行业协会的独立性,行业协会应逐步从挂靠行政机关中独立出去,政府公职人员不能在协会任职,协会会员不得在政府部门担任相关的职务,使协会摆脱半官方半自律的性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健全行业自律组织体系。协会应严格执业资格管理,推行执业道德,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计划,加强管辖范围内的执业质量调查与惩戒工作,督促CPA公正执业。健全行业自律组织体系,建立会员大会、理事会、秘书处三方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体系。中注协对省注协实行垂直一元化业务领导,自上至下设立监管部门,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

2、建立同业复核制度。各省注协成立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的同业互查组,成员主要由非执业会员构成。非执业人员的加入可以缓解我国CPA人员不足,同时也增加了互查组的独立性。在成立复核小组时有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选拔优秀的非执业人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复核小组对被复核会计师事务所的制度、报告和业务等进行审核,做出评价并出具同业复核报告。为增加透明度,报告必须是公开的,公众可以随时查阅被复核会计师事务所的同业复核报告和相关资料。

3、尽快制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进一步严格对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制度、年检制度;完善行业业务报备制度、谈话提醒制度、惩戒制度;建立CPA与事务所诚信档案;完善后续教育,加大后续教育执行力度。

(三)独立监管机构的设立。政府监管是否公平是新的行业管理体制能否有效运作的决定因素。因此,应成立一独立于政府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机构,尤其是在经济等方面独立于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同时,该机构的成员应以非执业人员为主,以审核、监督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独立性。

独立监管机构对政府监管职能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的效果进行检查分析,防止政府过多地干预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影响其迅速发展。发现政府在监管过程中的问题时,及时向有关上级政府部门反映,以进行改善和解决。

篇4

关键词:通信行业;企业;会计内部;管控;研究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各大企业的竞争力也不断的增加,通信行业也不例外。由于2008年电信的重新组合使通信行业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以及中国联通的三国鼎立的局面,同时使得通信行业的竞争力也空前加大。为此,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保持长久的企业经济效益可以平稳发展,就必须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管控体系,以降低通信行业的经营风险,扩大企业内部自身的收益,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增强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为企业长期平稳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对通信行业内部的企业会计管控做出一定的分析与研究,以保证通信行业能够长期有效的发展。

一、当前通信行业相关的企业会计内部管控存在的不足

随着通信行业在人民生活领域的不断穿梭与渗透,其发展最终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是,与国际的比较成熟的会计内部管控体制相比,我国的通信行业会计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去解决。

1.企业会计内部管控受环境问题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三大主要通信运营商都是由我国的电信改组而形成。所以,企业内部股份中,国有股份占据了很高的一部分比例,而且,我国的很多通信行业的相关企业管理层大部分都是有股东直接进行担任,董事会中的成员对企业也有直接管理的权利,这就导致了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的权利模糊不清,为企业内部开设会计管控,为其提供了一了个没有监督权利的企业环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内部会计管控体制的发展。

2.企业内部会计管控受会计风险的影响

通信行业的相关企业资金比较密集,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为此,通信行业的相关企业其管理中的财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中,一旦在资金活动的环节中出现差池,就会引起企业内部出现一定的财务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财务出现困难。所以,企业要想拥有一个完善的会计内部管控体制,就必须大力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降低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通信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经济都处于垄断的位置,为此,我国的通信相关企业普遍的缺乏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是通信行业的相关企业缺乏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给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嗲来了一定的影响。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问题

近年来,我国很大一部分通信行业有关企业对自身会计内部控制都实行了细则化,对企业中的每个相关的业务流程都建立起了相应的控制点,与此同时,为了信息记录又在控制点上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有关文档。从实际的效果上看,这一举动非但没给企业带来一定的便利,反而增多了企业内部会计管控复杂的操作规章和审批程序,降低了其工作的效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通信行业相关企业的发展脚步。

4.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管理存在问题

企业内部会计管控受企业信息管理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的影响,一旦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出现了状况,使得企业当中很多人对自己所工作的责任不够清楚,一旦发现问题后,就无法通过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发亏,相互之间推卸责任。企业内部会计细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影响企业发展。

二、通信行业相关的企业会计内部管控措施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通信行业相关企业要想长期有效发展,并得到很好的收益,就要采取一定的有效的措施,解决上述问题,推动企业发展。

1.改善企业内部会计管控的环境

企业内部会计管控的环境改善需要从以下三点着手,即:

(1)统一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

要提高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为企业塑造出统一的、良好的文化形象。由于当前通信行业相关企业不断的增多,内部大多实行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导致了员工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效率降低。所以,需要加强企业文化,令企业所有员工的思想统一,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2)对企业内部职务做好调整,不允许职务之间出现分离的现象

企业内部要做好职务的调整,不允许企业内部出现职务分离的现象,通知还要不断的去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权责体系,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的管控。

(3)严格遵循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调整企业内部股权的结构。

2. 通信行业相关企业内部实行会计风险管理

当前,我国大部份的企业就如何有效的对实施企业内部会计风险管理采取以下来两点措施:

(1)我国的通信行业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者普遍的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为此,企业要对这些人进行相应的培训,塑造企业全体员工的风险观念。

(2)企业在对内部会计的所有员工职责了解的基础之上,从而不断的去完善对企业风险评估的管理体制,包括对企业风险管理绩效的评价。

3.加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管理

依据当前我国通信行业相关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不健全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管理要从以下来两点进行改变:

(1)企业内部全体相关人员要支持企业的信息交流,依照一定的时间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交流,获取确认企业信息管理的系统。

(2)要保障企业内部的有关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中的各个阶层直接进行交流与沟通,传递信息管理的想法,使得企业信息管理体制更加的完善。

4.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控体制,推动企业经济有效发展

一方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控制体系的有效发展,可以带动企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会计内部实施管控体制,需要简化业务流程,对不同的企业风险要实施合理的分级负责,同时还要合理的授权与控制。对于企业中的一些比较大的风险的问题要由企业的相关的领导层一起决策,杜绝企业中出现个人全部的人发现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会计管控体系还要实现标准化的管理,优化管理部门工作的流程,有效的解决企业内部控制的复杂性、控制力不够强大以及企业对基层人员的要求超过了其承载的范围内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

三、结语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企业数目不断的增多,企业的竞争力也不断的增多,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步,必须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内部会计管控体制,以促进企业平稳的发展。就通信行业相关企业会计内部管控而言,当前的通信行业相关企业会计内部管控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例如,企业会计内部管控受环境问题的影响,其管控的作用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来;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问题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等。为此,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确保企业能够在竞争市场上长期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内部控制研究回望与前瞻:2000年~2008年[J].财会通讯,2009(14).

[2]付秀丽,崔璇,萨班斯(SOX)法案对我国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

篇5

关键词:食品行业 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迄今为止,尽管国内外学者针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针对信息披露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尚未形成一套全面、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披露体系。食品行业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的提高,食品生产的安全和市场监督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因此,加强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沃尔玛“过期肉”“真假驴肉”事件为例,分析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结合现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整体披露质量和水平,进而促进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实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沃尔玛”公司是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以营业额计算为全球最大的公司,其控股人为沃尔顿家族,总部位于美国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主要经营领域是零售业,也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企业。连续三年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居于首位,其在中国也占有相当的市场。2013年,沃尔玛被查出在驴肉中掺杂狐狸肉,被查之后,沃尔玛以遭受供应商欺骗为由撇清自身任;2014年8月,沃尔玛内部员工爆料,称其用过期肉制作熟食,对此,沃尔玛连夜销毁证据,并以员工操作失误为由做出回应,执法部门因证据不足没有做出任何法律惩罚行为。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对具体事件发展进程进行了整理,如下页表1、表2所示。

(二)案例问题分析

1.从社会责任意识层面分析。在事发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卫生部门、质检部门、“沃尔玛”均未向公众做出解释,社会责任意识严重缺失。在“过期肉”事件中,为了维护企业形象,“沃尔玛”更是销毁证据,拒不承认,把责任推脱至员工身上,对整个事件的信息一再隐瞒,造成事态进一步恶化,致使更多的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为了企业形象和高额的经济效益,完全不顾此次事件对社会、对企业自身、对食品行业所造成的危害。

2.从披露内容、形式层面分析。在这两次事件中,“沃尔玛”仅仅做了简单回应和产品召回,没有主动出具任何检测性的报告,或是出具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向公众和社会做真实全面的情况披露,更为重要的是,在“真假驴肉”事件中,并没有将狐狸肉代替驴肉的这一重要事实进行重点说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信息严重失真。

3.从检测标准和评判标准层面分析。“过期肉”曝光后,质监局和监管局成立联合小组展开调查,采用抽样与现场调查,结果显示证据不足,无法确认举报是否属实。针对肉质的检测应当有全面、精确的微观检测仪器和科学的检测方法,而在此次事件中,现场调查显然太过简单,没有科学的评判体系和权威的评判专家,缺少技术含量,检测结果让人难以信服。

4.从食品监管和法律体系层面分析。在“过期肉”与“真假驴肉”这两个事件中,一方面,商家熟食销售存在投机行为,钻了法律的漏洞,目前在我国,熟食的生产日期应该从宰杀的日期开始核算,还是从烹饪时的日期开始核算,在法律体系中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致使消费者“有苦说不出”,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食品企业供应链安全形同虚设,没有严格的执行标准,缺少监督和互相牵制岗位,致使食品在供应环节漏洞百出,极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

5.从政府部门执法及社会监督层面分析。政府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常常处于孤立状态,导致信息流转出现延误,影响了整个事件的处理进程。如果各部门联合起来,互相交流信息,建立起一张完整的信息网,将会提高办事效率,还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目前我国还未设立第三方监督机构,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缺乏执法监控,同时,对政府部门的执法进程和执法效果不能及时地做出评判,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赖程度,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企业所占比重较小。由于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多数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时主动性不强。根据《金蜜蜂中国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5》数据整理显示(见表3),虽然近年来披露数量呈现递增趋势,尤其是2008―2009年,增长率从42%上升到74%,但相对国内庞大的企业群体来说,所占整体的比重仍偏小。

(二)披露原则缺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动披露意识淡薄。由于缺乏强制性披露原则,导致大多数企业自愿性缺失,披露意识淡薄,不愿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即使披露,信息的内容也较为空洞,如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对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食用添加剂等安全信息没有进行重点披露,这使得消费者对企业食品安全信息的了解进一步减弱,导致消费者对食品行业逐渐失去信心。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单一。目前我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企业很少,披露形式更是欠缺。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企业多是通过年报的形式,以年报中董事会报告的一部分进行披露,篇幅较小,大多都是描述性的报告。虽然描述性财务报告也属于社会责任报告,但仅仅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进行描述,没有其他的附加说明或是以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进行披露,且所使用的披露工具多样化,造成不同企业对同样问题有不同的侧重点,同行业会计信息不具备可比性,信息的真实程度和客观程度不能得到保障,因而很难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求。

(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判标准不明确。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基础的研究较为薄弱,尚未设立专业性的研究机构,也鲜有这方面的政策标准。在涉及大量难以量化的信息时,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方法和评定标准,比如在涉及食品质量安全的添加剂的剂量用法上,缺乏精确的数字对比依据和参考标准,致使企业难以全面披露利益相关者所需求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五)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核算范围难以确定,提供信息披露成本过高。社会责任会计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核算范围广泛并且复杂,由于缺乏社会责任会计相关核算披露规范,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和专业设备,企业对发生的不以交易形式进行的社会责任事项的社会成本和效益很难准确地进行确认和计量,增加了披露的难度,造成披露成本过高。

(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部门在食品行业的立法工作上存在不足,由于缺乏本行业的适应性会计准则,企业在披露的选择方法和内容上具有更广的选择范围,容易造成放大与缩小效应;相关法规的缺失,使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针对财务信息披露的多,对非财务信息披露很少涉及;对企业有利的信息披露的多,不利的则少披露。

(七)社会责任第三方审计的缺失。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传递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其真实性及可靠性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有着重要的参考和使用值价值。但由于缺少第三方审计,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刻意回避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或者只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不利的方面隐瞒不报,无法提供全面真实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三、规范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

(一)健全社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实施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真实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披露原则。同时借助法律制度的力量,培养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主动性,增强企业的披露意愿,用定性和定量的信息、以货币形式体现出来的信息和实物信息,充分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全面、有效的需求信息,以使其对食品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有全面的了解,并做出准确的评判。

(二)完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的形式。借鉴法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追求会计创新的同时也不丢失会计传统,大力推广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工作。完善原有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形式,保留现有的会计报表。同时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补充说明,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或者采用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独立报告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中属于比较成熟的形式,采用文字、表格、图形的方法,以独立的会计科目,按照规范的核算计量准则,通过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如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内容充分详细、便于操作,实务指导性强,对其他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值得我们学习。

(三)规范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评判标准。食品质量安全是食品行业的核心,把好质量关是第一要务,也是食品行业平稳发展的保障。应根据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建立精确的质量安全计量指标及严格的衡量标准,实行数据化管理,降低放大效应和缩小效应带来的损害,确保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规范性。

(四)明确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降低企业披露成本。完善原有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范围,即环境质量、经济质量和社区质量,同时增加以食品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以体现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为降低企业披露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需求,对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设备支持和资金帮助, 降低企业在设备设施上的投入。

(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制度。政府和食品监管部门应该做好相关的立法工作,健全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以及部分强制性的行为实施制度;制定系统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细则;加强执行人员的执法力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并适当加重惩罚力度,以保证立法工作实施的高效性。将社会责任会计教育提上日程,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食品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增强对传统会计人员的培养与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外界宣传力度,使其与社会责任会计接轨,以保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高效率地开展。

(六)增强监管力度,建立第三方审计监督机构。为了防止信息流出现断层和相互隐瞒的现象,确保信息的全面真实,政府部门要加强信息监管;设立专门的审计监督部门,独立于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定期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抽样式的检查,借助社会第三方审计的监督职能和执法力度,不断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以保证披露的信息充分、可靠。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问题;对策

一、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而导致恶性竞争。截止到2008年,我国拥有7,143家会计师事务所,其中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不到400家,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已经超过了6,000家,占全行业的90%以上,这些事务所规模小,必然导致业务少,承接风险能力小。所以,众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同一层次和领域内竞争,频繁压低价格抢夺市场,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缺少差别化,竞争相当激烈,规模小而导致的恶性竞争使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出现大量的短期行为,无暇顾及长期的发展。

2、人力资源匮乏。在中小事务所现有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人员老化问题,年龄结构不合理,后续人力资源相当匮乏的问题。随着四大的进入,本土事务所越来越多的注册会计师向四大流入,使得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四大培养人才的基地,甚至有些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员工流失严重。注册会计师流失和现有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人力资源匮乏,对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今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滞作用。

3、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中的高学历人才寥寥无几,执行管理咨询等高端业务较为困难,无法满足高端客户的需要。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又难以像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一样建立完备的人员培训机制,在既有客户业务不断拓展,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上层次时,没能与客户一同成长,无法跟进导致客户流失,只能转而继续在市场中寻求低端客户。从业人员的素质影响了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水平,成为了限制其发展的瓶颈。

4内部管理结构失衡。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缺陷:首先,在管理层方面,由于规模普遍很小,权力集中在一个或几个人手中,管理者主要关心的是个人的短期收入,而不是事务所的长期发展,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不足,导致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分配机制不合理,内耗行为严重;其次,事务所的三级复核制度并没有切实地贯彻下去,甚至存在着流于形式的问题;再次,很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缺乏必要的内部考核与激励机制。

5、文化建设匮乏。会计师事务所文化是由事务所内部全体执业人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它不仅体现在经济行为上,还体现在社会价值当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一般较少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并且对于公益活动普遍不够关注,导致其难以通过树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的形象,提高社会知名度,建立积极的文化氛围。

二、解决对策

1、细分客户群。我国中小企业可按其对审计产品的需求特征细分为三类:第一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为低端客户,对于审计产品的需求来自外部压力:第二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为成长型客户,其对审计产品的需求有外在动因和自身的内在动因;第三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客户为高端型客户,这类客户所需求的服务从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拓展至税务服务和管理咨询等高层次的服务。中小会计事务所可以针对这三类客户开发不同的审计产品,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以及自身的资源优势,向其提供差别化的专业服务,从而扩展业务范围,避免恶性竞争。

2、健全员工升迁制度与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通常是由部门负责人或合伙人凭借个人好恶来决定升迁事宜,造成升迁上缺乏公平,很多优秀员工的流失,就是因为对于升迁机制的不满。因此,要建立别具一格的用人政策,提拔一批思想开放、不畏挑战、勇于探索、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也有很多薪酬分配办法,常见的有固定工资加出差补助、固定工资加项目分红和固定工资加奖金等,所以,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员工的贡献与薪酬分配统一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中小事务所面临的风险。

3、建立员工培训制度。很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不愿招聘工作经验少的毕业生,又担心培训的员工被同行挖走,因此对员工培训不积极,造成员工得不到系统训练,很多事务所都是让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和摸索,员工成长的速度过慢,导致基础工作环节的风险加大。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将员工培训的重心前移,对潜在的员工提前进行培训,选择大学中比较优秀的人才与其确定就业意向,联合高等院校进行早期的职业培训,并主动为其提供实习的机会。通过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制度,可以使事务所的新进员工具备更完善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加强其执业能力,提高事务所的服务水平。

4、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多采用封闭、高度集中的直线组织模式,其一般只设置两个管理层次。因此,要重视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认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并依靠合理的制度,提高员工遵守内部控制的自觉性,使事务所能够凝聚人才,保护股东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合理地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事务所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高质量地执行业务。

5、加强事务所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折射出事务所精神和价值观的文化现象。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鼓励员工在工作、学习等方面融入与现代社会先进文化要求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和高尚的伦理道德,加强事务所员工与社会的良性互动,鼓励员工参加公益活动,树立事务所热心公益的形象,并对正面形象进行宣传,通过榜样的力量,加强事务所整体行为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滨。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战略.中国审计,2002.10.

篇7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行业专长 研究述评

一、 引言

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对某一行业的专有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会计师事务所对特定行业的审计技术进行额外投入而形成。自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解除对审计市场的管制,审计市场竞争开始加剧(M?her 等. 1992),当时的“”都意图争取其他事务所的客户以扩大市场份额。由于这种战略属于零和博弈,因此导致了价格战和整个行业利润的降低(Wall Street Journal 1985a,1985b,1987;Work 1985)。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寻求某种有效的竞争战略以增强其竞争优势。上世纪90年代初,行业专门化的竞争策略得到各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度重视,各大事务所纷纷开始按照客户的行业特征改变组织结构,并极力向客户展示各自所具有的行业专长,而之前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是按照其自身的业务类别进行分类,即按照审计、税务、咨询等分类(Public Accounting Report 1993, 1995)。如今,国际四大事务所仍在竭尽全力推销其行业专长,从各家事务所的网站对自身特征的描述就能看出。

在国外,从1967年Zeff和Fossum用会计师事务所在特定行业的市场份额来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进行计量之后,出现了大量的文献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及其对审计市场的影响进行研究,这些文献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长的重要性。本文拟对国外已有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促进今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研究。国外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研究主要可划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计量;第二,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第三,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第四,事务所形成行业专长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关系方面进行讨论。

二、 审计质量与行业专长关系的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是会计师事务所对特定行业的审计技术进行额外投入而形成,这些额外的投入使得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或者能够以更低的单位成本提供审计服务。但是由于研究者难以直接观察到会计师事务所对各行业的投入成本情况,而通常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能够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更高的市场份额,因此,过去的研究绝大多数用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并将市场份额高于某个比例(一般是取10%,15%或20%作为阀值)或者排名靠前的几名会计师事务所认定为具有行业专长。

Zeff和Fossum(1967)对美国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进行了描述。他们以不同的标准(如会计师事务所所审计客户的总资产、营业收入等)计算了38个行业(包含526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并以此来代表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后来的研究大部分都采用了Zeff和Fossum的这一方法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

Craswell等(1995)发现行业内的高市场份额会计师事务所比低份额会计师事务所多收取34%的费用溢价,就此推断是因为专长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之后关于行业专长与审计费用的研究多沿袭此思路来推断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于审计质量的研究,大多文献发现审计质量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正相关,也有少数几篇文献没有发现两者正相关。

(一) 没有显著关系。Lys和Watts(1994)检验了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市场份额与会计师事务所受到的法律诉讼之间的关系。他们预计行业市场份额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高水平的行业专长,因而审计质量较高,从而受到的法律诉讼较少。但无论使用两分法还是连续变量取值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研究结果都表明行业市场份额与会计师事务所受到的法律诉讼之间没有关系,这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Abbott等(2001)以破产公司为样本,以破产之前的年份为检验时间段,以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这些公司在破产之前发表非持续经营意见来衡量审计质量,结果用11种方法来计量行业专长时,没有得到一致结论。Michael等(2007) 用操纵性应计利润(DAC)来衡量审计质量,预计行业市场份额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行业专长,应该更有能力限制其客户操纵应计利润,因此专长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的DAC应该更低。但研究结果没有发现高市场份额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而且结果表明高市场份额的会计师事务所只在少数几个行业里收取审计费用溢价,这几个行业正是会计师事务所占据垄断地位的行业。由此作者推断高市场份额的会计师事务所是通过其市场的垄断力量获取高的审计收费,而不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获取审计高费。

(二)正相关关系。O’Keefe等(1994)以非营利机构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客户遵守会计准测GAAS的程度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正相关。Krishnan等(1999)用客户的盈余反映系数代表审计质量,发现客户的盈余反映系数和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之后,Balsam等(2003)在Jagan(1999)的基础上,用操控性应计利润DAC代表审计质量,也发现审计质量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正相关。研究者还采用财务报告的其他属性代表审计质量来研究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的关系。Gramling(2001b)认为,就利润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来说,经行业专长事务所审计的利润比非行业专长事务所审计的利润预测能力更强。Carcello(2001)发现行业专长与客户财务报告错报的概率正相关。Dunn等(2000)发现在被管制行业,分析师给客户信息披露质量的排名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正相关;但是在非管制行业没有此关系。说明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增加了管制行业客户的信息披露质量。Krishnan等(2004)发现专长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在财务报告中对于坏消息的确认更为及时,即更稳健。Lim等(2007)考察了接受非审计服务的客户,并分别以发表非持续经营意见的倾向、管理层迎合分析师的倾向和盈余反映系数ERC来衡量审计质量,发现审计质量与行业专长正相关。Knechel等(2007)则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后的市场反应考察行业专长,结果表明客户在“四大”之间变换会计师事务所时,如果后任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行业专长,那么公司会有显著正的超额市场回报,如果后任不具有行业专长,那么公司会有显著为负的超额市场回报。对所有变更样本研究时发现从四大中的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到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时,公司股票有最大的负的市场反应。由此推论:市场确实感觉到行业专长带来的审计质量的差异,并与公司的市场价值联系起来。

三、 会计师事务所形成行业专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它研究

Gramling(2001a)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长有很多好处,可以提高潜在竞争者的门槛,增加所在行业客户对审计和非审计服务的需求,可能会提高审计收费。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有很多动机来发展行业专长,但是这些动机中除了基于客户的需求和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计师在发展行业专长的时候有没有基于自身情况的考虑呢,比如为什么会计师事务所会选择在某些特定的行业而不是其他的行业来发展行业专长呢?最近两年有少数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Cairney 和Young(2006)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与行业内客户之间经营情况的同质性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倾向于选择行业成员有相似经营状况的行业来发展行业专长。这也表明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基于成本的竞争优势,因为投资于行业专长的成本可以被更多的客户分担。Steven等(2006)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与行业的投资机会(IOS)的关系,发现行业专长与IOS正相关,与IOS的方差负相关。因为对于处于高成长的行业,其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有更高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更需要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如果行业内的公司之间的IOS 的差异很大,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就很难将在一个公司获得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行业里另外的公司,成本加大,这样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长的动机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考察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比如Uma等(2003)发现在股东结构中,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客户越倾向于选择具有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Abbott等(2000)发现没有包括员工的审计委员会,如果每年至少碰头两次,会倾向选择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

四、国内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美国(AICPA,1993)、英国(UKAPB,1995)、澳大利亚(ASAICAA,1989)、新西兰(NZSA,1986)的审计质量控制准则都强调了鉴别、指派和培养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的重要性。我国的审计质量控制准则虽然没有明确强调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重要性,却强调了审计师必须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十条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主要包括:1.所在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2.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3.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4.能源供应与成本;5.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但是从学术研究来看,国内关于审计师行业专长的研究还很欠缺,而且我国学者对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结论。蔡春和鲜文铎(2006)用异常应计指标度量审计质量,发现总体上我国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得出与国外研究相反的结论。韩洪灵(2006)采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衡量,发现具有行业长事务所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胡南薇和曹强(2008)发现,随着行业专门化的提高,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是下降的,而且初期下降幅度最大。余玉苗(2004)探讨了行业知识、行业专门化与独立审计风险控制的关系。国内未来的审计师行业专长研究应该在增强研究结果系统性的同时,对审计师行业专长与监管规则、管制政策、政府行为以及审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考察。

参考文献:

[1]蔡春,鲜文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

检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

究. 2007(6).

[2]韩洪灵, 陈汉文.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是一种有效

的竞争战略吗[J].审计研究. 2008(1).

[3]胡南薇, 陈汉文, 曹强. 事务所战略、行业特征与客户选择[J].

会计研究. 2009(1).

篇8

现在水泥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是与保护环境的费用、环境是否达标的认证、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社会补贴、环境保护的拨款以及减少或免除税收、国家实行的政策的影响等内容相关的。在现在这样的会计体系条件下,水泥行业上市公司都可以轻松的获取这些有关的内容的,可是对于具体的和环境有关系的内容,比如负债、资产以及收益等,基本上没有水泥行业的上市公司披露这些单独设置的会计科目。由于缺了必须的解释说明,一些环境事项并无法表现环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可比性和明晰性。很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是歌颂自我的,只注重在管理和环保中好的方面,让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单一,仅用货币形式对其披露,无法全面的体现企业的环境信息。

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环境会计是指用什么方法抵偿自然资源消耗为核心的会计。目标是企业的经济与社会、生态达到协调发展,从而避免透支未来的现象发生。经过对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的探究,发现其披露情况大体不好,并且主动性缺乏。使经济增加的形式发生改变,并进行可持续发展称为当代的热点话题。环境会计的进行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足

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多少水泥行业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这导致了我们需要了解的环境会计信息严重的不充分,而且很多水泥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仅仅对其中一些会计科目中的环境信息做了简单的文字说明,却没有单独的将其在环境项目中体现出来。在排污费、用于环境方面的投资、以及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和绿化费这些方面出现了披露的项目不完整的现象。

(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缺乏环境信息披露积极性

获取最大的利益是企业的根本动力,这让公司的管理层仅看到企业近期的成果,不注重以后的效益。企业管理人员在谋取近期成效的时候没有注意给环境带来的后果,没有注意到资源不是能无限开采的,没有考虑到环境能给我们提供长远的效益,这会使企业不愿对其进行披露。

在目前这种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所以他们希望尽最大努力减少开支,但是用于保护环境的费用恰恰让企业的开支变大,这会是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企业管理者不会注重其对环境的保护,让其没有节约能源和环保的观念。因为很少的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和强制性披露的要求,很大部分数量的公司会内部的处置来降低其对企业造的成不好的影响。而且,因为其也许会导致企业泄漏重要的贸易秘要信息,这也可能使得上市公司有保存性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三、完善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水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不完整与政府披露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有关。首先,应该用法律、法规的形式使环境会计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和其产生的成果获取保障。其次,因为环境会计信息不同于其他,依据国外和其有联系的法律的制定,国家环保局也应该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二)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日本和欧美对环境会计的研究研究起点相对来说比较早,而且较为深入的研究,已形成了相对比较独立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而且对会计实务的进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然而,在我国,环境会计依旧是一门刚刚兴起的学科,需还提升与实务相结合的体系。那么,日本和欧美等国的经验能给我国带来一定程度的借鉴。所以目前来说,我国要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国情发展的上市公司的核算体系。

(三)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水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作用

篇9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与前进的近30年的历史中,存在的诸如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多头监管,对事前的预防监管重视不足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注册会计师协会体制问题,致使注会自我监督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监管时无法可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违法违规者的违规成本较低,没有起到拥有的威慑作用。笔者认为,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能够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促进注册会计师更好地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使得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长久健康发展,从而保证我国经济正常有序发展,保证社会长治久安,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注会行业监管问题使之更加完善。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意义重大

从定义上看,所谓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是指政府、政府授权的机构或依法设立的其他组织,根据国家的会计法、会计准则、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相应的财经法规和披露制度,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会计师职业、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监督的一项制度安排。

放眼中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大体能被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政府监管模式、行业自律模式和独立监管模式。在了解了什么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以及监管的基本模式之后,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一个疑问:注册会计师既然被誉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警察”,拥有丰富专业的知识,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为什么反而要对他们进行监管呢?这是因为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应该为通过购买股票或其他方式成为投资者的普通民众提供专业服务,使他们在对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有清晰了解的基础上做出正确判断。只有进行有效的监管,才能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切实保护市场上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真正起到监督和鉴证的作用,同时保证注册会计师行业还能够为广大成员服务,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体现整体意志。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方式也发生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的近30年历史中,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都对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正常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审计机构、财政部门、证监会、工商局等部门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有监管权,但由于职责不清,多头管制,反而造成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失效的被动局面。其中各部门的监管范围为:财政部门负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全面管理,审计署负责监管注册会计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审计的审计质量,证券监管部门则负责监管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但是从我国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来看,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会计行业、审计行业国际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不仅面临着与各国趋同的高风险经济环境,而且面临着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严峻挑战。因此更有必要发现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的问题并拿出相应对策。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管主体不清,监管机构重叠

该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监管依据不足且责任不明确。相关法规中仅仅规定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府监管部门,并没有具体明确到政府监管内容、时间、人员资格、办法、责任等,这造成政府监管无据可依,起不到应有的监督控制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监管部门众多,职责不清导致监管重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多头监管现象普遍存在。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及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等政府机构部门都对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具有“指导”、“管理”或“监督”的职责。在实际操作中,不同部门在监管同一类型会计师事务所时各有所侧重,造成严重的多头监管、重复检查问题。

2、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待强化

一般社会公德在注册会计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便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指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上的缺陷是造成当今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有些在审计程序中出现的“失误”已很难用专业知识不足来解释了。多年前安达信事件就已经鸣起了警钟,作为市场机制下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建设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审计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一系列规范性的制度和公约,致使行业协会自我保护和自律监管力量都比较薄弱,自律机制尚未建立。

3、监管的法制配套制度不完善,处罚力度尚需加强

总体来说,我国有关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违法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太小。我国虽然已初步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以《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补充的会计监管法规体系,当仍存在一些问题。

三、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的建议

(一)政府监管到位

1、修订相关法律,明确各政府部门职能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国家财政部门是注册会计师的监管者,应该承担起开创监管新局面的责任,建立财政监管的规章制度,对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检查程序、处罚操作程序等。应明确政府部门监管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内容、监管人员、监管办法、监管责任等,从而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2、明确监管者的身份,解决多头监管现象

同时加强国家各部门间的协调,由财政部门主导,加强同国家审计署、中国证监会及其他行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避免各政府部门职责不清导致的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无效监管。明确规定有权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各政府部门的职责范围,落实责任,从而形成一个务实、协调、有效的监管网络。

3、完善政府监管制度

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辅助建立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日常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机制。事前应了解事务所执业状况,编制检查计划,设计监督方法;事中应采用各种工作程序以及检查方法,收集充分的监管证据,得出适当的监管结论;事后应认真编写监管报告,分析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监管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使得监管工作更加完善的思路。

(二)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及行业自律监管

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远大于专业技术培训,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团体的建设

2、加速建立行业监督机制

业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监管。即建立和完善行业的失信惩罚机制,做到经济与道德手段并用,惩罚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失信者,通过有效的行业、社会联防机制,将失信者从市场经济活动中剔除,应加紧建设行业自律机制,完善自律监管。

(三)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的法律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1、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的法律配套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2、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加大处罚力度。

篇10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化工行业;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研究

一、固定资产中入账价值的会计核算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主要指的是企业为商品的生产、劳务的提供、出租或是经营管理所持有的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的有形资产。同旧会计准则相较而言,减少了单位价值较高有关标准。而所制定的新准则则同化工行业其生产实际更加符合。有些配件例如减速机或搅拌桨等,虽然其单位价值较高,但由于其容易受到高强度及高腐蚀性环境的损坏,因而其使用寿命通常无法超出一个会计期间,也就不适宜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不过以税收筹划方面来说,那些单位价值相对较高的配件例如减速机或反应釜盖等,由于无法确定其使用寿命,有时可使用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而有时则几个月发生损坏,如果做固定资产管理的话,可以降低税收成本。如企业购入一只价值为6000元地反应釜盖,且不确定其使用寿命,若对企业进行配件管理的话,6000元中将会有5128.20元会进入生产成本中,进而进入存货价值,而抵扣由871.79元。假设企业所生产的存货在当年能够完全销售掉,全年的利润总额达到100万元,因而6000元反应釜能够抵扣进项税,即871.79元。若企业将6000元反应釜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根据5年的使用寿命进行计提折旧,假定净残值率是5%,则每年有1140元进入生产成本,利润总额较其作为存货管理时将增加3988.21元。假定此企业其所得税率为33%,那么其当年的所得税将增加1316.11元。由于配件管理成本较企业作为固产管理成本会多出3988.21元,而国家具有如下政策――若企业购买国产的设备,则可抵免40%的企业所得税,而当年则能够抵减2400元的所得税。第一年中,固定资产管理较资产作为配件管理相比,企业的税收将会节约212.10元左右。而第二年至第五年,税收还能节约1603.80元左右,由于以后年度折旧能够起到节税的作用,因而此作用还称为为税收挡板。因此,对于资产是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还是做为存货管理,应当以会计规定为依据进行执行。对于能够明显满足会计准则规定的应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执行;而对于那些游离于会计准则的,财务人员应根据本企业特点及税收筹划方面的具体需要进行灵活处理。

二、固定资产中实物流动控制及其会计核算

目前由于市场产品的竞争相当激烈,因此常出现以下问题,企业刚安装某种产品的生产设备没多久又需要进行另一

种产品的生产,然而,由于化工产品的生产同其他产品生产不同,各种产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或为了防止产品的交叉污染,因而造成生产部门必须进行设备的更换。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那些由于修理等的满足该准则规定条件的固定资产需要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对其的计提折旧;而对于不满足的条件的,不应将其转入在建工程,因而照旧进行计提折旧。新准则规定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加强同设备及其生产等部门的联系,对于那些由于修理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进行在建工程的及时转入,并停止对其进行计提折旧,这一点同旧准则不同。为了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应通过固定资产的台账对设备的流动进行跟踪,这样可以对设备的更新及改造进行较好的控制。设备台账可以分为车间设备台账以及仓库设备台账,公司进行设备的采购时,应在购入栏内填入相应的购入数量,且设备及仓库部门应在仓库的设备台账上进行签字,其格式见下表:

若修理或改造而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由车间转向仓库时,应在转入栏内填入相应的数量,若其再次转入车间时,应在转出栏内填入相应的转出数量且注明转入以及转出的部门。另外,车间也可通过以上台账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月末时,财务部门应按照仓库设备台账将停止使用固定资产进行在建工程的及时转入;而对于那些修理结束且重新投入生产的设备,应将其进行固定资产的及时转入,进而实现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准确核算固定资产的目的。

三、固定资产改建或扩建等的会计核算

由于化工行业的设备通常处于高强度及腐蚀性环境之中,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来确保其生产的安全性。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中由于更新改造以及房屋装修等费用符合该准则规定条件的,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且需将被替换部分账面的价值进行终止确认。且新会计准则重点对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的扣除进行了强调,而没有对此部分变价收入的处理进行规定。同旧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关于改建或扩建资产方面的入账价值同实际更为贴切,不过虽然新准则更加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其实际操作较为困难,因而如何对替换部分的资产账面的价值进行确定将会直接影响到核算的准确性。

四、结语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时,应当对固定资产的原价对其所预计净残值以及已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等的扣除进行累计金额的准备,但是旧会计准则并没有对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扣除进行累计金额的准备等相关内容进行规定。根据目前税法的规定,企业所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不能够在税前进行扣除,因此导致了企业税前所扣除的折旧成本相对较低,也为化工行业相关的上市企业等带来额外的税务成本,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则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会计准则的制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相互的沟通,并制定出相关的新税务政策,为相关企业实现会计核算的减轻提供一定的便利。

总而言之,虽然固定资产的管理看似较为简单,但实际相当复杂,因而相关财务人员不应掉以轻心,应多深入生产实践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俊菊. 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 商场现代化,2007,(03).

[2] 程世娟. 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会计核算[J]. 财会研究,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