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原材料、配合比、砼养护、施工进度、砼振捣。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建筑业跟随飞跃发展,尤其是住宅工程更符合老百姓日月需求不可缺少安居乐业,全国为解决百姓居住,建造1000万套住宅保障房;江苏南京建造1000万平方米住宅保障房,分为四大片区:岱山、丁家庄、花岗、上坊地区。工程质量要求高、时间紧、进度快,具有政治性意义,政府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另外还有经济适应房,中低价房及商品房再加上公共建筑一跃而起。建筑工人而越来越少,技术力量越来越薄弱,砼原材料越来越紧俏,建筑材料越来越昂贵,工人素质越来越差,少数商品砼厂家生产质量波动较大。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砼质量难以控制。
一、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不稳定,对砼质量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差异,将直接影响砼的强度,石子针片状及含泥量超过规范要求,砂子细度模数偏低,含泥量较大,将导致砼及配合比的改变,并将影响砼和易性;骨料的含水量的变化,对砼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砼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砼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砼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含泥量在砂中超过3%,砼强度大于或等于C30;碎石、卵石中超过1%,砼强度小于C30;碎石、卵石中超过2%;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的增加了需水量。对砼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砼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也对砼影响较大。在砼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质量员要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采取冲洗措施,砂子含水率,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砼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间水泥活性的变异,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砼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水各性能指标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二、砼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砼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砼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砼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砼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砼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砼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砼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须按照规范《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 J52-92《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砼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进行,经常取样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试验室必须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砼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砼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砼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试验室必须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砼的用水量,以控制砼的水灰比。
三、针对工期紧,任务重,只求工期,不求质量,三至四天浇筑一层楼面混凝土
规范要求砼强度达到1.2MPa,才可进行后续施工,放线、柱筋焊接及箍筋绑扎,当砼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现浇板浇筑时,在砼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砼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在夏季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薄膜覆盖、浇水养护和间隔2-3小时进行在薄膜上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砼,不得少于14d。在实际中发现开发商盲目追求工期,施工单位不顾工程质量;如某工地在2011年5-6月份之间(夏季)砼浇筑7-9个小时即上人放线,焊接柱、墙板主筋、绑扎箍筋及墙板、梁、柱筋。尤其是砼刚刚凝固时,架子工人及时支撑工字钢悬挑脚手架,造成卫生间现浇板处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及厨卫间地面标高比室内房间地面标高低20~30mm处混凝土强度未到龄期及时起模,造成棱角边严重破坏,上下水管预埋件起模时周边砼全被拔带松动(如图1现场拍照所示)。
(图1)
更为严重的砼强度受到支撑工字钢悬挑脚手架造成将未凝固成型的砼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现浇板面严重开裂,渗水,(如图2现场拍照所示)经质量监督部门现场抽查发现此况,针对此类情况,首先责令停工,对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做不良行为记录,并及时召集监理、甲方、施工单位开会;并要求及时拿出处理方案。
(图2)
对现浇板开裂、渗水情况,由施工单位拿出处理方案,对已造成现浇板开裂、渗水逐间检查,监理按照30%楼面构件进行复查,并做好统计,有多少间,多少条开裂,渗水,最终拿出处理方案报设计处理确认,报质监站备案处理。针对后期现浇砼板面在夏季温度在25-30度时,应在12小时内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砼,不得少于14天;同时在楼面砼强度达到1.2MPa才可上楼面放线进行下道工序;砼强度达到75%-100%才可架设工字钢悬挑脚手架操作。并要求施工单位必须留置标养及同条件养护试块,应多留几组试块。一组做早期上人放线试块,另一组做早期75%-100%强度试压值为悬挑结构及上人荷载,另几组做标养及同养试块14-60天,平均600度要求统计试块强度值。按规定留取砼强度试块,试块的数量应至少能满足提供早期及28天强度测定所需,每批应不少于6组(每组3块)。根据《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50107-2010)的有关规定对砼强度进行检验评定。
四、砼浇筑振捣过程的质量控制
砼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环节。
在砼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即产生的外观上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缝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结构产生微细裂缝,造成板底渗漏(如图3现场拍照所示)。砼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形也要引起足够重视,砼的变形主要有硬化过程的自生体积变形,湿胀干缩变形,温度变形和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图3)
砼的湿胀干缩是由于砼中水份的变形而引起的,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1、砼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受到内部砼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砼表面开裂;或者构件水分蒸发,产生的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2、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砼;3、砼受到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对砼裂缝的预防措施:1、砼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的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砼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2、浇筑砼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3、砼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大面积砼宜浇完一段,应及时养护一段;4、加强砼早期养护时间,并定期适当洒水,南京夏季在楼面每间隔2-3小时浇一次水在薄膜上,以便保持湿润。
五、砼结构及构件中对产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
1、材料、半成品质量的控制。水泥安定性良好;砂石级配通过试验要优良,砂不要过细,保持中砂以上,细度模数为2.3~3.0以上,砂石含泥土石粉不能超标,不能使用反应性骨料,科学地采用合理的配合比,根据外界环境温度采用水化热适宜的水泥;2、建筑和结构构造进行检查,结构整体和变形缝设置应合理,结构受力上,应进行设计断面、应力、 情况、超载、抗裂验算;3、施工工艺方面控制,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不宜过多,砼拌合要均匀,配合比控制要准,浇筑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浇筑方法要妥当,浇筑速度不能过快,振捣要实;因此,只有通过优选模板来解决表面的平整度,通过优选砼原材料及外加剂来改善砼性能,通过改进脱模剂使砼表面具有光洁度等一系列方案。模板支撑要牢固,不能反复使用旧模板,不能变形、漏水漏浆,钢筋保护层确保浇筑中不能碰撞钢筋;在楼面钢筋上应铺设马镫、跳板以防踩踏表面钢筋;施工缝处理好;拆模、加载不能过早;施工不能超载,尤其是悬挑脚手架施工必须待75%-100%砼强度以上值才可施工,否则坚决制止。及时养护,冬季施工低于5℃不得浇水养护,0℃以下不要受冻;注意地基变形和温、湿度变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砼表面平整、夯实、不开裂。
六、施工及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对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最后强调一点,要想保证砼的质量,除了上述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还要强调不能只顾工程进度而不顾工程质量;另外更要强调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当前建筑工人员缺少,思想不够健康,只认钱,不识情,工作随意,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往往导致工程进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人的技术水平,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作用。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尤其是建设单位都要更加重视。目前,多数开发商有依赖思想,认为反正有监理、施工单位,有问题就找他们,我开发商是没有问题,这是一种完全错误认识;因为五大责任主体开发商及甲方(建设方)首先排在首位,所以说开发商不能只顾进度而不顾工程质量,往往只顾工程进度而导致质量问题,这种现象必须尽快扭转,施工单位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健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监理单位严格按照监理规范要求进行监理,加强旁站制,编写监理细则和监理大纲。质量监督机构,对五大责任主体行为进行及时监督检查,不符合要求,必须限期整改,对监理的平行检验资料进行抽查,对施工单位质保资料进行抽查,对施工中的主要原材料都要进行抽样检测,凡不合格品,一律不得用于工程,对于商品砼都要由监理、施工单位现场及时测量坍落度及留置砼试块,试块留置应注明标号、日期、工程名称、层次、梁、板、柱砼设计标号等标计,以免混淆不清,早期28天标养及同条件养护试块,必要时对早期强度及冬季施工多留几组混凝土试块,以便早期拆模尽快施工及二次构件工程进度顺利进展,即保证质量又保证工期,为了确保砼质量监督机构要有强有力措施,按照住建部五号令针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
七、结束语
篇2
关键词:箱梁外观;后张预应力;强度控制
Abstract: a method after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 girder cosmetic defects existing concrete early strength and slow growth, concrete beam body 28 d abov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strength and the quality problems. After practicing, the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gradually perfect reformational measures, and thus make the appearance quality and concrete box girders of the early strength has greatly improved, and obtained satisfied effec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 box girder appearance; Post-tensioned pre-stressing concrete; Strength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7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T2012-02(03)8021
0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兴起,各种各样的桥梁不断地在建设,由于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现在对桥梁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愈来愈高,已不仅仅局限于以前是否漏振,是否有蜂窝麻面等标准,而偏重于外观是否光滑,颜色是否均匀,是否气泡较少等标准。
结构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好坏及早期强度增长的快慢从一定程度上讲反映了一个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一次性施工效果好的混凝土,拆模后其结构外形轮廓分明、线性顺滑而又不乏挺拔,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色泽自然、均匀一致,给人产生朴素、自然、美观的视觉感受。早期强度增长讯速,是预应力混凝土应达到的效果。
1 施工初期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有:①侧模拼缝处跑浆较多;②模板拼缝处有“错台”,个别梁有“跑模”现象;
③梁腹板侧表面、箱梁端头锚固截面有气泡、蜂窝、麻面;④梁腹板侧表面有砂斑、砂线;
⑤腹板表面、翼板下表面有“白斑”和“黑斑”,混凝土表面花脸,颜色不一;⑥梁腹板表面有明显的云斑、水波纹;⑦梁腹板表面有明显的层印冷缝;⑧腹板表面有钢筋显隐,局部露钢筋保护层垫块;⑨混凝土表面整体颜色感觉发暗、无光泽,拆模后即发现混凝土表面存在油污和锈迹等污染;⑩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缓慢,7d强度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80%左右;采用回弹仪检测28d强度结果不理想。
2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综述
针对预制场前期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施工队进行了多次现场分析,主要从模板、钢筋、混凝土三方面寻找原因,从模板光洁度、拼缝、脱模剂;钢筋加工尺寸、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拌、浇、振施工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2.1侧模拼缝、堵头模板两侧处跑浆较多
2.1.1分析原因
1)由于采用旧模板,侧模拼缝处法兰和面板都有变形,两片侧模的法兰和面板不能很好的紧密闭合。
2)侧模拼缝时法兰之间采用的双面胶带止浆条厚度为2mm,厚度不够,不能有效的起到止浆作用。
3)侧模面板与法兰之间没有满焊,有缝隙,导致混凝土中水泥浆从缝隙中流走。
2.1.2整改措施
1)找专人对侧模拼缝处法兰和面板的变形进行校正。
2)将侧模法兰间采用的双面胶带止浆条厚度由2mm改为5mm。
3)找高水平的电焊工将侧模面板与法兰之间没有满焊的地方全部焊满。
2.2模板拼缝处有“错台”,个别梁有“跑模”现象
2.2.1分析原因
1)侧模拼缝时法兰间没有使用定位销,虽然模板拼装后侧模拼缝检查已合格,并且已使用上下拉杆定位,但浇筑时模板受混凝土侧向压力及振捣棒振动力影响而发生3~5mm错台,影响梁体外观。
2)局部侧模上、下拉杆没有上紧或松紧程度不一致。
2.2.2整改措施
1)将侧模法兰间全部加设定位销,方法是各节侧模拼装好并经检查拼缝合格后,找专人将相邻两节侧模的法兰每隔50cm用钢板钻孔机钻成通孔,在通孔两侧分别焊上定位销套,然后将定位销紧紧夯入销套,以后反复拼装时只要拆装定位销即可。
2)要求模板工支模后对外模上下拉杆进行自检,要求上紧且要松紧程度一致。最后再由施工队技术员、项目部主管工程师检查。
2.3梁腹板侧表面、箱梁端头锚固截面有气泡、蜂窝、麻面
2.3.1分析原因
1)振捣时间不够,振捣工经验不足,水平不高,振捣棒上提速度过快,导致混凝土中气泡没有完全引出。
2)搅拌站搅拌司机责任心不强,为赶进度加快出料时间,导到掺减水剂的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足规定的3min,甚至不到2min。
3)混凝土塌落度大、水泥浆稀、含水量大,贴模板面的混凝土气泡含量多,未排除完。
4)锚固截面锚下钢筋密集,且受波纹管位限制,振捣困难,混凝土振捣不足,气泡未完全排出,部分气泡残留在混凝土与模板之间。
2.3.2整改措施
1)对振捣工进行专门的指导、培训,使其掌握振捣要领,提高振捣质量。
2)对搅拌站的搅拌司机进行教育,指出搅拌时间对于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制度约束其行为,如发现有私自减少搅拌时间的,要对搅拌司机进行经济处罚或更换工作岗位。
3)要求搅拌站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的混凝土塌落度进行搅拌,未经项目部主管工程师和试验工程师通知,任何人不得随意调整搅拌用水量和施工配合比。
4)要求振捣工在振捣锚固截面锚下钢筋密集,且受波纹管影响而不好振捣的地方时要特别注意,并专门加工振捣铲,人工配合振捣。
2.4梁腹板侧表面有砂斑、砂线
2.4.1分析原因
振捣工经验不足,担心振捣不密实出现气泡、蜂窝等问题,使振捣时间过长,混凝土出现过振,产生离析、泌水。轻的水泥浆沿模板表面流走,拆模后表现为砂斑、砂线,重的出现骨料分离,显露砂石
2.4.2整改措施
找专家对振捣工进行专门的指导、培训,使其掌握振捣要领,安排具有丰富箱梁施工经验的振捣工进行振捣。
2.5腹板表面、翼板下表面有“白斑”和“黑斑”,混凝土表面花脸,颜色不一
2.5.1分析原因
1)混凝土浇注时,模板表面因投料和振动棒激振溅上许多水泥浆或在翼板模板上残留有未清理干净的水泥浆,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白斑点或斑块。
2)模板脱模剂涂抹不匀,或模板未清理干净,局部油脂集中,拆模后形成黑斑。
2.5.2整改措施
1)混凝土浇注时,模板表面因投料和振动棒激振,溅上许多水泥浆或在翼板模板上残留有未清理干净的水泥浆,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白斑点或斑块。浇注梁论底、腹板时,放料要注意,避免混凝土散落到模板上,必要时可用彩条布或薄铁皮等遮住翼缘板底模板。
2)拆模以后,用钢丝刷将模板上的灰渣清理干净,铁锈要用细砂纸擦拭干净。清理完后,用质量好的脱模剂(柴机油)均匀涂刷模板表面,用量应少,现油光即可,如果用量过多会往下流,造成混凝土局部颜色发乌,混凝土面颜色不一致。
2.6梁腹板表面有明显的云斑、水波纹
2.6.1分析原因
1)混凝土布料不均匀,层次不清,顺序零乱,出现中间高、两边低,或一边高、一边低的堆积和低洼现象。
2)振捣工经验不足,担心振捣不及时,投料后即振捣至刚布料的最前端临空部分。
3)以上两点造成的后果是:混凝土拌和物有流动现象,砂浆与骨料分离或水泥浆泛出向低处漫溢,再浇混凝土时,随混凝土浇筑量增加,混凝土液化面上升,富水泥浆上浮,紧靠侧模板面,形成色差带,倘若振捣时过振,会出现水波纹似的云状或鲮状色斑。
4)水泥品质欠佳、砂子颗粒偏细、碎石级配偏细,加上搅拌不够,坍落度较大时,造成混凝土和易性、粘稠性变差,易离析。振捣时不易控制,容易出现云斑、水波纹。
2.6.2整改措施
1)对负责布料的人员和龙门吊司机进行教育,指出布料对于成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性,要求其配合到位,行动一致,必须做到混凝土布料均匀、有序、层次清析、层厚一致。
2)要求振捣工在对第层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始终保留最前沿一段1~1.5m刚浇铺好的混凝土不要急于振捣,待下一段混凝土浇铺接荐后再振捣。
3)项目部试验室加大对水泥、砂、石等原材质量的检查力度,不合格品不得进场,从原材料上把好质量关。
4)要求搅拌站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确保搅拌时间,保证拌出和易性好的混凝土。
2.7梁腹板表面有明显的层印冷缝
2.7.1分析原因
1)混凝土浇注顺序控制的不好,浇注下层混凝土时,上层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混凝土出现明显的接茬痕迹。
2)在混凝土拌制、运输、浇注三个环节中机械故障,停歇后继续浇注。而未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检查处理。
3)钢筋或波纹管密集部位,混凝土中粗骨料难下去,分层浇注时混凝土振捣过度,造成石子下沉,水泥砂浆上浮,浆多的地方颜色发青,石子多的地方颜色发白,形成对比。
4)搅拌站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不好,搅拌时间不够,坍落度相差较大,水泥砂浆分布不匀,拌和物在塑性方面存在的流动性不同、稀稠不同;在浇筑过程中,易出现振捣离析、泌水等非匀质现象,其混凝土均密程度或密实状态差异较大,在先后接茬处的混凝土表面,难免出现深浅色差不同。
5)混凝土拌和料从搅拌机出来后装在自制的料斗中采用三轮车运输,拌合站距制梁区距离200m,由于道路不平,车辆颠簸较严重,而三轮车装运混凝土又没有混凝土罐车的连续自拌功能,这就造成了拌和料在浇筑之前就造成了离析,石子等重粒料下沉,水泥浆上浮,易使浇筑出的混凝土出现色差。
2.7.2整改措施
1)浇筑时严格执行混凝土浇铺与振捣的分段、分层顺序。30m预制箱梁裸梁高为1.6m,分4层,每层分3段,根据浇铺方法不同可分为台阶层次法和水平层次法。
2)在混凝土拌制、运输、浇注三个环节中,若出现机械设备等故障造成停歇,在继续浇注之前要严格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检查,若发现已振捣过的混凝土表面有失水等现象时,可用振动棒重新伸入混凝土表面5~10cm稍稍振捣,以利于接荐。
3)将梁体腹板内的波纹管位置向内适当移动,以利于振捣棒可以从波纹管与腹板外侧钢筋之间插入对波纹管以下的混凝土进行振捣。
4)对于钢筋或波纹管密集,单纯使用50型振动棒捣固困难的部位,采取30型振动棒和专门制作的人工捣固铲配合振捣。
5)要求搅拌站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坍落度加强控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min,拌出的料坍落要大致相等,差异不能过大,使拌和物的流动性、稀稠程度大体相同,避免接茬处的混凝土表面出现深浅色差不同。
6)将混凝土拌和与制梁区之间的道路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使道路表面平整,有效地减少了运料车辆的颠簸,使混凝土拌和料在装运过程中基本不出现离析现象。
2.8腹板表面有钢筋显隐,局部露钢筋保护层垫块
2.8.1分析原因
1)选用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尺寸偏小,造成钢筋保护层过小。
2)钢筋加工尺寸不准确。
3)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不够。
4)钢筋保护层垫块样式不合理,质量不过关,有些垫块在支内模时被挤扁或挤坏。
5)模板支设尺寸不准确。
2.8.2整改措施
1)将前期使用的塑料保护层垫块全部用于内模,重新加工直径为50mm、厚度为10mm、中间设10mm圆孔的水泥砂浆垫块用于外模,在绑扎钢筋时将垫块穿于腹板Φ8光圆水平钢筋上即可。
2)对施工图中的钢筋尺寸进行验算优化,要求钢筋加工场严格按照技术交底中的钢筋尺寸进行钢筋加工。
3)经过项目部与施工队研究,决定采用Φ20光圆钢筋作成钢钎,内外模支好后,将钢钎竖向插入腹板水平钢筋与外模之间,钢钎间距为2m,代替部分钢筋保护层垫块,浇筑混凝土时将钢钎随浇筑随抽出,清理好后用于重复使用。
4)严格按照图纸尺寸支设内外模,对模板局部尺寸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以免模板尺寸偏小而挤压钢筋。
2.9混凝土表面整体颜色发暗、无光泽,拆模后即发现混凝土表面存在油污和锈迹等污染
2.9.1分析原因
1)钢筋加工场地上钢筋加工速度快,已加工好的钢筋短期内不能及时使用,覆盖不好,造成生锈。
2)工人操作不熟练,绑扎钢筋、支设外模等工作所用时间过长。
3)内外模均采用柴机油作为脱模剂,带有黏性,在天晴天时预制场施工区扬尘较在的情况下,模板上易粘灰尘。
4)工人生活区离预制场有约300m距离,而这段道路没有采用混凝土硬化,工人上工时鞋子上容易粘上泥土,工人操作前没有将鞋子上的泥土等清理干净,容易造成模板上粘上泥土。
5)当地气候潮湿多雨,而下雨时虽然采用彩条布对已支设好的模板和已绑扎好的钢筋进行了覆盖,但是效果不好,有少量雨水顺彩条布缝隙流入模板内,容易造成模板上粘上锈迹。
2.9.2整改措施
1)适当减慢钢筋加工速度,对已加工好的短期内不能及时使用的钢筋,要求仔细覆盖好,尽量辟免生锈。
2)加快钢筋绑扎、支设模板等各道工序的施工速度,更换操作不熟练的工人,必须作到每片梁从开始绑扎底腹板钢筋到开始浇筑混凝土所用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24h。
3)派专人每天对预制场场地进行清理、打扫、洒水,尽量做到无扬尘。内外模在支设之前均要仔细检查,发现有粘灰现象要认真清理后再使用。
4)将工人生活区与预制场之间的道路采用混凝土进行硬化,工人操作前要将鞋子上的泥土等清理干净,以免造成钢筋各模板上粘上泥土。
5)当地气候潮湿多雨,而下雨时虽然采用彩条布对模板进行了覆盖,但是效果不好,有少量雨水顺彩条布缝隙流入模板内,容易造成模板上粘上锈迹。采用Φ20光圆钢筋制作成专门的拱形笼骨架,雨天时将笼骨架固定于箱梁外模上间距为1.5m,用于支撑彩条布,防止雨水顺彩条布缝隙流入而使钢筋和模板生锈。
2.10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缓慢,7d强度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80%;采用回弹仪检测28d强度不理想
2.10.1分析原因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不好。水泥稳定性不好;碎石级配不好,小颗粒料偏多;黄砂偏细,卵石含量多。
2)减水剂掺量不足,减水效果不明显。
3)施工中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不好,施工时为布料、振捣方便,人为增大用水量。
4)均匀密实性好的混凝土,其各相材料颗粒在混凝土体积内呈均匀分布、排列紧密、连续完整的匀质状态。即大颗粒之间是小颗粒,小颗粒之间是细颗粒、微细颗粒,构成均密型的颗粒骨架,在这种颗粒骨架的基础上,系由水泥和水而成的水泥浆,水泥浆包裹沙子成为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充填粗骨料缝隙,构成混凝土的微观晶体结构。
5)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原材料及搅拌工艺、养生方法等均处于理想状态下。但在实际施工中进行大规模生产时,混凝土的均匀密实性很难达到或十分接近理想状态。原材料质量、搅拌过程、养护方法等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6)结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都是以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为代表的,但试件强度合格的结构混凝土,未必都是匀密性好的混凝土。在实际施工中,只有内部结构均匀密实的混凝土其内部呈均匀密实的连续分布状态,其结构的弹模、容重等都比较一致,混凝土力学性能稳定,混凝土弹性压缩、收缩、徐变性能也趋稳定,强度分布均匀;
7)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只有顶板采用透水土工布覆盖,但土工布上洒水不及时,不能始终保持土工布湿润状态,腹板只采用水管浇水养护,但浇水后很快便挥发,不能满足混凝土养生需要。
2.10.2整改措施
1)项目试验室认真抓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加大力量做好原材料的检测工作。使碎石级配达到混凝土配合比的级配要求,尤其是5mm以下的小颗粒含量绝对不可超标。黄砂细度模数必须控制在2.5~2.7之间、,含泥量、卵石含量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2)试验室加大对水泥的检测密度,要求其强度、细度、安定性、泌水率、凝结时间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且须处于较高水平。
3)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得为了施工方便人为增大用水量,必须确保混凝土的强度。
4)参照同一工程项目上的现浇箱梁泵送C50混凝土配合比对预制箱梁非泵送C50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将预制箱梁非泵送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由482kg/m3改为492kg/m3,水泥用量增加了10kg;黄砂用量由611kg/m3改为619kg/m3,碎石用量由1183kg/m3改为1149kg/m3,砂率由0.34增加为0.35;减水剂用量由1.5kg/m3改为2.4kg/m3,用水量保持164kg/m3不变,混凝土坍落度保持在110mm左右(现浇箱梁泵送C50混凝土配合比中用水量为174 kg/ m3,混凝土坍落度为140mm)。
5)改进底、腹板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将双层透水土工布固定于用钢筋加工成的养生架上,每节架子长度为3m,箱梁外模拆除后,将养生架子紧贴于梁体腹板外表面,然后人工浇水养生。
3结语
通过以上对3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外观及强度控制的过程,可以看出,外观好的混凝土,内部必呈均匀密实的连续分布状态,其结构的弹模、容重等都比较一致,则混凝土力学性能稳定,混凝土强度必然高;如果混凝土有蜂窝、离析、疏松等不均匀、不致密现象存在,则必导致混凝土强度低。混凝土的外观和强度实际上是混凝土同体特征的两个方面,表达着混凝土工程结构质量的一致性。
混凝土工程结构质量是由混凝土施工质量作保证,而混凝土施工质量,取决于对各质量因素相关的技术指标、工艺标准的施工有效控制和管理。
混凝土施工各工序中的人员水平、设备性能、材料质量、采用的技术指标、工艺标准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综合交错的影响。每个质量因素的影响可能有多种体现形式,每种体现形式可能是多种质量因素影响的结果。在进行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时,针对每一种缺陷,都要认真分析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质量要素是否存在问题,然后一一加以解决,才有可能使混凝土质量得到改观。在对混凝土质量要素进行管理过程中,对每种质量要素,都要认真控制,只要有一种质量要素出现问题,就可能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绝对不可掉以轻心,施工中必须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机、料、人等各因素做到全方位、综合性的控制,才有可能生产出内实外光的优质混凝土。
参考文献
[1] 路桥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湍河渡槽;薄壁渡槽;外观质量缺陷
中图分类号:TV672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湍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重点控制性工程,渡槽为三槽独立并行的预应力混凝土U型薄壁结构,单跨长40m,槽体内空尺寸(高×宽)7.23m×9.0m,外空尺寸(高×宽)8.7m×10.3m,渡槽设计流量为350m³/s,加大流量为420m³/s。槽身结构新颖、施工工艺复杂、科技含量高,其结构尺寸位居国内在建同类工程之首,采用DZ40/1600U型造槽机原位现浇一次成型。
2、槽身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分析
2.1错台
槽身混凝土表面错台主要是模板安装时相邻两板面不平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模板受力不均造成接缝处变形、走模或者是上层模板与下层混凝土面接缝处贴合不严造成的。所以在模板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模板的安装精度,尽量避免模板接缝不平造成混凝土外观面错台。槽身混凝土表面错台主要集中在槽身底部40m×0.6m宽范围。
2.2气泡、蜂窝麻面
①由于槽身内壁反弧段半径为4.5m,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气泡难以顺利排出,导致拆模后槽身内壁反弧段有不同程度的气泡存在;
②由于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振捣不足,气泡没有完全排出而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振捣;
③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形状不规则,分布不均匀,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不露主筋。多数表现为石子窝,石子间没有砂浆充填而架空或者是水泥浆漏出造成混凝土面露砂形成糙面等。本工程槽身混凝土出现的蜂窝主要是因为部分内模窗口模板插销加工精度不理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销位置松动,窗口模板向外凸出。水泥浆从缝隙中流走,形成蜂窝。
④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上呈现出大量绿豆大小的不规则的小凹点。凹点直径通常小于5。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因为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处理不干净、不彻底造成的。
2.3局部凹凸不平
混凝土局部凹凸不平主要是因为模板刚度不符合要求,槽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面板变形走样或人工收面不平整造成的,主要集中在槽身外壁及顶部等非过流面部位。
2.4缺损掉角
在槽身外模拆除时,特别是端肋模板拆除过程中容易将结构棱角混凝土损坏。其主要原因是应为端肋模板爬模角度过小,模板与混凝土表面挤压,摩擦力太大,导致模板拆除过程中将棱角混凝土拉裂、损坏。
3、槽身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措施
3.1错台处理措施
先将表面凸出部分的混凝土凿除,使表面平整度符合允许偏差要求。混凝土表面修磨平整后应充分浇水湿润,湿润后的混凝土表面用磨石、砂轮片等材料手工研磨,直到混凝土表面磨平、磨光为止。
但不允许修磨过程中在混凝土表面浇水,以避免将研磨出来的稀浆冲刷掉。待打磨部位混凝土表面干燥后,可用细砂纸或干黄砂擦拭一遍,使表面色泽趋于一致。修磨时严禁用细砂皮进行大面积打磨,不需修磨的地方和清理混凝土表面污渍时也严禁用细砂皮打磨。
针对较大的错台,需用钢钎将该部分混凝土凿毛,用高于槽身母体强度一个等级的干硬性预缩砂浆(M55)修补,预缩砂浆的配合比:
水:水泥:砂=300:1304:782(质量比)
3.2 气泡、蜂窝、麻面处理措施
直径小于5mm的气泡采用毛刷沾水清除孔内滞留物后,再用毛刷沾水泥浆在有气泡的混凝土表面反复挤压,直到混凝土表面见不到气孔的痕迹后停止挤压。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出现风干现象后,及时采用干抹布将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擦除。
对于直径大于5mm的气泡,先用钢钎扩孔用水清洗,再采取点补的方式,采用水泥砂浆将气孔填充密实,然后用干抹布将混凝土表面砂浆擦除。具体操作工艺措施如下:
① 用钢丝刷清除孔内浮渣,并用毛刷沾水清洗干净。
② 对气泡进行洒水湿润,用抹布沾干内部积水,使修补处晾干。
③ 用拌好的水泥浆填充气泡,铁抹子下压、填实、抹平表面,水泥浆内适量掺入白水泥调整颜色。
④ 用干抹布擦干净处理区附近的混凝土表面,注意保湿养护。
为了防止反弧段出现大面积气泡,槽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内模附着式振捣器开启时间、顺序。同时,试验室需要严格控制拌和物含气量满足施工配合比要求。
对于蜂窝,首先用铁钎将架空部分凿除至混凝土密实面,然后用水将凿除面清洗干净、晾晒,用预先拌制好的预缩砂浆进行封填。封填时必须用小木锤或铁棒夯实,表面用铁板抹子抹平压光,注意加强养护。
对于麻面,由于模板漏浆造成混凝土面露砂,形成糙面,处理时先将麻面用水清洗干净,然后再用调配好的水泥净浆刮抹。
3.3 局部凹凸不平处理措施
槽身混凝土浇筑前,安排专人对模板逐一进行检查,确保模板安装尺寸结构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对局部混凝土高出设计表面引起的错台和凸出,先进行测量,确定需要凿除的宽度、深度,凸出部位与周边混凝土表面的衔接,表面用电动砂轮打磨光滑、平顺。
对于局部凹陷部位的处理,拟采取补坡的方式形成与周边混凝土表面的顺接。但要求控制凿毛区外缘与周边混凝土表面形成不小于10mm的台阶,防止衔接处填补厚度过小,容易产生脱落。补坡时,采用与混凝土颜色相近的预缩砂浆修补。
3.4 缺损掉角处理措施
在造槽机外模开启时,由于爬模角度太小,易损坏槽身端肋混凝土棱角。用钢丝刷将表面细渣清除,用清水冲刷充分湿润后,用高于槽体一个强度等级(M55)的预缩砂浆修补,预缩砂浆的配合比:
水:水泥:砂=300:1304:782(质量比)
为防止槽身端肋混凝土反复出现缺损掉角,在外模粘贴泡沫板(δ=1cm),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4、施工工艺及材料
4.1麻布擦抹法
首先表面要清洗干净并洒水湿润,用干净的麻布或橡胶海绵布在整个表面上擦抹砂浆,以填满所有的气孔和凹坑:所用的砂浆配比为1份水泥和2份砂(质量比),砂的最大粒径小于250μm,细度模数为0.7~1.5。
4.2干硬性预缩砂浆
原材料性能控制指标:水泥应采用PO42.5硅酸盐水泥。水泥质量应满足国标GB200-89的各项指标要求,且新鲜无结块;砂采用河砂,细度模数1.8~2.0mm;预缩砂浆力学控制指标:抗压强度≥55MPa,抗拉强度≥2.5MPa,与混凝土粘结强度≥2.0MPa。
预缩砂浆的配合比:
水:水泥:砂=300:1304:782(质量比)
夏季施工宜适量掺加缓凝剂,以增加和易性,方便施工,同时遮盖防晒,以免过早凝结。
拌制出预缩砂浆应以手握成团,手上湿痕而无水膜为宜,拌制好的砂浆应用塑料布遮盖存放40分钟后使用,使其体积预缩一部分以减少修补后的体积收缩和基材脱开,因水灰比小,强度较高,用PO42.5普硅水泥拌制的预缩水泥砂浆,其强度可达到55MPa以上。
填补工艺流程:基面凿毛清污冲洗湿润刷一遍浓水泥浆(水灰比为0.4~0.45)分层填补预缩砂浆(每层厚4~5 cm)用木锤锤平(直至泛浆)。对修补厚度大于8cm的,除表层4cm外,内部应填补预缩砂浆混凝土,即砂浆中加入直径0.5~2.0cm的小石,填补完成后 8h内用湿草袋覆盖保温、保湿。保湿养护7 d,期满后,对修补部位进行磨光处理。
5、结论
本工程槽身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处理措施得当、处理效果较好,可对同类工程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提出很好的指导意见,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混凝土;通病;质量管理
1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
1.1项目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未贯彻执行交通运输部《关于严格落实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制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落实不力;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保证措施不能紧贴工程实际,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施工方案未报批;技术交底不能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要求。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能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账建立未完善或台账与报告不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满足规范要求;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没有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符合规范。
(4)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整改结果不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存在瞒报现象。
(5)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不到位。首件认可制未落实;机械设备与工程的规模不相适应;模板周转次数多,变形较大;原材料经常变化,混凝土色差大;钢筋保管措施不合理,锈蚀严重。
1.2施工工艺管理通病
(1)钢筋骨架加工不符合规范、模板固定不牢。钢筋骨架绑扎不合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偏位明显;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存在跑模现象;钢筋起弯点不符合设计要求;构造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3)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4)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2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的治理要求
2.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项目部要求成立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组织领导小组,项目总工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2.2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落实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要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各部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工程项目(或标段)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对质量通病中反应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施工管理要精细。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一是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二是严格工地试验室的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2.3管理和施工精细化。保证工后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经检验确认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3)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
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模板制作质量要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账,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5)要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的特殊气候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浇注前要做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应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要加强外购成品梁板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使用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书面报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保证由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单位生产;对于大于C40等级商品混凝土,必须加强浇注成品构件的强度无损检测,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7)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要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一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篇5
关键字:质量预控;桩基工程;应用
Abstract: th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in common mode, this approach requires technical personnel familiar with grasp. Technical personnel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pile typ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defects,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work, have operation significance in practice.
Keywords: quality control of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桩基缺陷类型
(1)桩基顶部缺陷
混凝土出现沉淀的方式主要是受到了水浇筑,混凝土沉淀之后它的厚度很难确定。当出现超灌桩顶的混凝土量不足时,混凝土中将会出现混杂物夹泥现象,进而影响混凝土质量。浇筑混凝土之后,会因为受湿度不均匀或者用力过大,钢护筒的将会受到预埋和拆拔,直接影响了桩顶混凝土质量。挖桩施工中如果不小心碰到了桩头,引起了动荡,这也将造成混凝土质量降低。施工中使用到大功率的风镐,瓦解混凝土桩头,它将在会受到扰动混凝土稳定性,对其质量也将造成影响。桩基中部缺陷,混凝土灌注最需要讲究技术,在灌注时常常因为勘探失误造成了建筑层塌方,工程急需的混凝土翻浆工作不能进行,导致局部缺陷出现。另外,在施工中过度用力拔开导管,使得混凝土受到了持续不断的扰动,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该受到干扰的导管由于它的气体密度小,当受到水下灌注时,混凝土出现膨胀,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严重的将会出现下料混合受阻碍,混凝土不能进行翻浆,从而引起建筑物出现断桩。
(二)单桩承载力常常低于设计要求
单桩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使得建筑建设达不到要求,应有的深度得不到体现。混凝土注入的量过大,这将直接影响了持力层受力情况。桩的顶端未没有接入持力层,使得受力不均匀,设计深度得不到保障。一些勘测报告涉及到的地基承载力,它们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层剖面在勘测时,因为桩倾斜度过大,使得设计方案不符合要求。
二、增强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之方法
(一)提高管理方法
在施工中要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人员要分组进行管理,该小组主要包括技术负责人、测量工程师、试验工程师、安全负责人、区质检员等等人员组成。制定出明确的质量管理制度,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抽查,抽查过程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从而提高工程质量管理。从工程质量方向看,工程的技术投入必须落实具管理制度,保障工程质量。质量检测要符合相关条文规定,将组织施工和质检相结合。在工程开展中,最关键的便是工程质量是否得到完善。因此,在竣工后的质检显得至关重要。让工程质量得到保障了,工程的整体形象才得到体现。
(二)完善施工制度
完善施工制度,能保障施工质量。图纸制作必须严格坚持技术交底制度和联合审查图纸制度,仔细的审查图纸,确保图纸质量。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和设计文件要熟悉,图纸设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实行。在开工时,技术人员要向人员讲解工艺操作流程,使得员工们了解施工过程。在施工的每个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严格的执行自检任务,将工程中隐藏的质量安全问题提前处理。各个项目负责人进行施工交接经验和互换检查方法。施工自检坚持三级计量评审制度,严格的执行质量审批制度,让工程质量在人员的监督下得到落实。测量桩点的数据需要严格保护,这对施工过程中被破坏的中桩将提供准确的恢复数据。施工测量进行多次验证,确保水平、结构尺寸、中线、位置正确。根据事故报告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执行。当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时,要按照事故等级报告进行计划实施。相关的工程师要在场地进行安全质检工作,处理施工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对项目施工的管理要及时的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使得工程质量得到保障,让工程施工过程有痕迹可循,使得工程技术交工有数据保障。
(三)提高技术确保施工
根据建筑桩基工程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技术领域已经得到了处理。处理的方法形式多样,在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也取得一定成效,最主要的方法包括:补沉法,这个主要指的是预制桩入土的深度不够,在打桩时土体硬度过大使得地表隆起,出现了上抬的状态,该方法针对隆起的部分进行补沉,使得打桩稳固性强。补桩法,主要用于桩基承台前使用,该方法适用于桩距比较小时,另外也适用于地下室压桩或者是桩基承台,它能够在损害的地方延长施工反力,提高工程进程。纠偏法,该方法最适用于桩身倾斜,当桩身出现了裂痕,倾斜度过大时,该方法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使得桩基得到稳固,保护了桩表皮的平整。扩大承台法,该方法主要是考虑到桩基承台达不到建筑构造要求,地面承载力承载面积过大,该方法可以缩小承载面积,使得整个打桩工作顺利开展。复合地基法,该方法被广泛使用,它是借助桩土的共同理论对地基做出处理,以便提高地基承载力,进而降低了桩基的荷载。该方法使用范围比较广,能够在大范围的地基打桩中使用。静压灌注桩法,该方法可以增强桩身的厚度,确保桩身直径符合要求,进而增强了加桩的承载力。
三、妥善处理不合格的桩基
桩基的不合格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对工程前期投入的技术都将造成影响。例如:在工程中出现了桩位超偏,桩位超偏的处理方法为:进行桩基开挖工作时,设计人员要及时的对工作进行巡视检查,在确保局部位置可以增加承台截面时,通过技术人员的处理方式,使得旁站记录更加清晰,进而提升了隐蔽工程验收质量。根据留下的资料进行处置,明确桩基责任对象和责任原因,以便在日后可以参照记录进行追责。
结束语
进行桩基施工时,要确定该桩基的类型和特点,明确了桩基的特质之后可以增强控制点。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时,桩基的施工方案要明确细致到每个环节。在施工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和复核,确保重要位置桩基质量。在进行施工时,选择有高素质以及社会形象良好的施工单位,高素质施工队伍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和竣工时间。施工中出现的桩基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可靠的方法进行处理,进而提高工程进程,使得工程顺利进行。施工中要结合当地气候、土质、风俗习惯等等,每个施工环节工作都要得到落实。桩基施工的过程,它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它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施工人员是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在施工中多学习专业知识,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提高问题分析能力,为我国桩基施工打下坚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伟球.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J].河南啊建材,2011(4)
篇6
关键词:变电站建设;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施工是形成项目实体最后过程,是决定变电站质量关键。变电站工程施工涉及广,是复杂的过程,不仅有土建施工,还有设备安装。影像质量因素很多,设计、地形、施工人员与机械及材料、工艺、技术措施与管理制度等,均影响工程施工质量,项目建成后,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像工业产品拆卸与更换配件,不能包换或者退款,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与管理,显得很重要。提高工程质量,必须狠抓质量控制与管理。
1.土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土建施工质量管理要贯彻技术政策,按国家规范与电网公司要求,拟定符合单位情况的管理制度,积极交流与使用新的技术、工艺和材料,解决施工中显要问题,重点管理。
工程实施前总体策划,从建设规模与现场实际,分析施工不确定因素为危险点,提前做预控,制定施工组织、技术与质量细则、应急预案等控制资料,明确重心,确保目标与方案实施,才能遇到问题时不乱,避免一些风险发生。
2.基础测量准确
建筑基础测量是变电站施工的控制难点,土建施工中,建筑物或者构架轴线偏差会对工程产生严重后果,为避免这类事故发生,首先做好这两方面工作:(1)建立控制坐标点。根据选中场区形状与地势等,分布坐标点位置,再根据将建其建筑对整修场区影响确定坐标点数,根据确定的控制坐标点在场区建立控制网。
在某变电站工程中,有三个要求精度高的测量,一个是户外架构用法兰连接,这种结构需要预埋8到24螺栓,轴线和标高误差不能超出2毫米,精度要求高。二是主变上需预埋20毫米厚钢板60块,总体平整度2毫米内。三是配电柜底槽钢平整度在2毫米内。为了架构吊装顺利、钢板安装和配电柜底槽钢安装顺利交付,施工中把偏差控制2毫米内,达到要求,基础施工中在站区测8坐标点形成测量控制网,使站区任意点可与坐标点联系,依据这些点,施工中根据需要引出轴线。在施工后检查中,上千螺栓没有超差情况,主变钢板和配电柜底槽钢顺利交付,圆满实现质量控制。
(2)健全控制与复核体系。根据测量要求与工作量,选择仪器型号与数量。进场后,检测所用仪器,合格后才能使用。连续用3到6个月重新检测校正所用仪器与设备,如施工中碰损要及时检测校正,保证测量准确。每次测量后,项目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测量复核。做好测量复核记录,保证整体与个体在误差允许内。
3.原材料保证
3.1混凝土质量.土建工程,混凝土好坏,对结构物使用寿命和造价影响很大,工程建设中,相关人员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与配比指标等。混凝土控制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按图纸要求,控制混凝土质量;二是在质量满足要求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实际上是降低混凝土标准差。混凝土强度有离散性,这是客观因素,但是只要科学管理,就可控制达到最小,如此,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管理水平,标准差越小,说明管理越高。混凝土控制是标准差控制。
3.2钢筋质量控制。钢筋隐蔽时,相关人员确保其合格情况下,复试合格。再对照图纸与图集检查钢筋品种、数量、位置、锚固长度和弯钩形状等,确保钢筋符合设计与规范标准要求。制作安装后,制定防止其位移措施,焊接试件送经鉴定部门,合格后经过总监同意方可使用。
3.3模板安装的质量控制。模板作为变电站原材料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一般选镜面竹胶板,此板材强度高与平整度好,容易脱出表面,周转次数多等应用广泛。
支设模板前,现在基础上弹边线,复核无误根据其支立模板。主龙骨用钢管为支撑系统,在纵横主龙骨用扣件连接后,保证支撑钢管不会走位和错位。上紧钢筋再次检查轴线与表面平整度。浇筑平桥不能和加固钢管连接,浇注工人不能在木板上振捣。浇筑中,安排专人对模板位置与平整度观测,发现走位,立刻展开调整。
4变电站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有三个环节的控制过程:一个是控制投入物资质量。二是施工与安装过程质量控制。三是对完成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工程质量控制为达到工程质量要求采取的技术与活动。按施工阶段性质量控制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前文已经说过,事中控制是积极对待每道工序,对无法预测的质量问题,不能事前控制,一定要事中控制,避免质量问题扩大化,造成不能返工或者返工引起很大经济损失。事后控制指完成施工后质量控制。施工单位按国家有关评定标准与办法,对完成分部工程与单位工程自检,只有内部验收后方可给有关单位进行验收,保证一次通过,使整体工程质量让单位满意。
变电站施工中,首先做好计划,管理与技术人员以总计划作为指导,细分整体计划,清楚月、周日必须完成作业量与各部位质量标准。用班前会、例会和总结会班组交底,把工程进度按照量化分配,保证整个施工进度运作。其次是现场督导,按细化计划组织技术与管理人员深入施工一线。质量标准未涉及的新情况,或依据施工情况提出和进度、质量有促进作用的新做法,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答疑,登记在案,及时汇报给项目经理,方便批准后调整与实施。
5.变电站工程质量管理
变电站施工中关键是设置质量控制点,根据工程重要性,就是质量特性值确定对工程质量影响。为此,设置控制点时,首先对施工对象全面分析和比较,明确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设置控制点施工中可能有质量问题或者造成隐患原因,针对该原因,相应提出对策来预防。由此,设置控制点是预控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控制点涉及面广,根据工程视其重要性、精确性与质量标准,可能是复杂某一项目,也可能是施工难度大某构件或者分项工程,还可能是某环节中某工序影响质量。变电站施工中,断路器、电压互感器、避雷针与各种补偿装置等都能设置为控制点。
6.总结
变电站是特殊建筑,建设与施工中有特殊性。在建设初期提高变电站质量控制,对以后运行与维护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施工企业,质量意识薄弱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质量管理和控制中,首先树立质量就是生命意识,将其贯穿工程管理各方面,这是确保工程质量前提。其次,建立与完善管理体系与制度,这是质量管理基石。工程质量要有严格的控制方法,因此,必须在质量控制方法上下功夫,改进控制和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黄艳春.土建施工质量管理在110KV变电站建设中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2(11):58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 混凝土 施工管理 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工程施工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合理安排计划,严格控制质量和成本,以提高施工水平。
一、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管理
1.制定施工管理的计划要合理
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等目标的实现。加强计划管理就是对于计划目标做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
计划的制定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还要考虑到突况,周全考虑才能计划周密。而且,计划一经制定,就要全力贯彻与实施,保持计划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增加技术含量,加强技术管理
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可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技术管理过程中,技术交底不彻底,质量检验无标准,技术开发不积极等问题。常常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无从下手,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质量;要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来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建立健全质量检测机构和检验制度。
3.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提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它是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依据,也是质量管理活动取得成效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对质量控制的不严格,才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水利设施建设是百年大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了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要加强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大坝混凝土浇筑和相关的工程设施,从设计、施工到投入运行,质量是贯穿始终的要求。由于大坝浇筑一般有着体积大、寿命长、安全系数要求高的特点,怎样建成一个高质量、高效益、高运行状态的大坝是水电建筑的中心议题。很多的质量问题不仅有技术原因,还有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施工质量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作用无法替代。
4.掌握成本管理手段,合理降低工程投入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每一个中标工程都需要加强管理才能取得利润。因此,必须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实行科学的、全面的、综合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和考核。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工程成本形成的预防、监督和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使施工成本费用被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成本控制不严的现象。成本控制不严,将会造成人才、物力的浪费。因此,要做好事前控制,首先进行成本预测,成本预测就是在工程开始之前,对该工程全面进行成本预算。成本预测的目的是确定降低成本的目标,即确定成本降低率,为编制降低成本计划确定方向。然后分析和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减少材料、物资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完好率,节约机械费用和施工管理费,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返工损失等途径。
执行过程中技术、质量、成本的管理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各项管理要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有连续性,这样,才能在大坝混凝土施工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关键。
1.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和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艺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在实践中,各级骨料质量与含水量与试验室略有差异,实验室所确定的配合也就略有不同。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将试验室配合比换处算为施工配合处,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还要在施工设备、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
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的外加剂,能够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2.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常取样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还要注意,即使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也不一定全部合格。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实际工程结构物混凝土强度可以表现出混凝土试件强度特性。但当结构物混凝土浇筑成型不够密实,或有缺陷时,试件强度的代表性就要随着降低,因为试件体形很小,容易浇筑成型和养护振实。但在浇筑结构物的混凝土时,特别是当结构物形状及配筋情况复杂、气温变化较大或施工很不方便时,就很难把结构物各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成如同试件的质量一样。因此,结构物的混凝土质量只依靠试件强度保证是不够的,还必需对结构的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妥善控制,特别是对浇筑振实成型过程尤需严格控制。采取合理的方法手段进行必要及时的检查,对关键部位的结构物,有必要进行钻芯取样检查度验,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物的质量。
3.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以及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利于浇筑振实,还可避免产生离析。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4.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从人的技术水平,人的心理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为了切实解决问题,还应从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约束有关部门和人员。要用人的高质量保证工程的高质量。
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对于土木工程而言,混凝土施工的比重较大,混凝土作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基础性材料,输送能力较大,成型较为容易,混凝土施工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了土木安全。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施工技术与与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的各项工序,确保土木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土木从业检验,主要分析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分析混凝土质量管理措施。
一.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轴线控制
因土木工程通常采用大开挖、深基坑施工,按照现场轴线控制点,引轴线控制网点到轴线外缘6m,进行龙门桩设置,有效保护轴线的控制桩。利用经纬仪等仪器投测轴线至基槽内,选择60m钢圈尺放线各部位的基础梁、桩位、墙体与承台,在基坑四周的木桩进行拉线,控制好各细部的放线尺寸。对于21.4±0 以上土木施工,由于施工层、脚手架呈现同步向上,无法引测某些基准点,通常选择内控法。复核±0 结构施工轴线准确后,以经纬仪作为透视水平线,沿着某层楼面,向轴线的纵向偏移2m 后,选择10×200×200mm 多块钢板进行预埋,于钢板上将控制轴线标出。对于二层以上施工,选择一层楼面作为基准,设置200×200mm 方洞于每层楼面,选择激光仪器对下层楼面控制点进行引测,接着采用钢卷尺、经纬仪校正轴线,将细部尺寸、各层轴线放出。在激光仪引测过程中,还需修正激光仪光点,降低光点误差。
2.控制垂直度
垂直度测量是测量工作的关键环节,通常需按照土木物柱的网布点,将土木物柱地面中轴线、四转角边墙,沿着纵向、横向,对一层转角边墙进行测量,选择红漆进行标记,将其作为垂直度测量基准点。在执行二层以上边墙柱施工时,利用吊线测量边墙柱垂直度。定位、支撑和加固转角边墙柱后,将其作为基准点,以边墙柱上下口的外侧作为透视线,沿着纵向与横向将二块挂线板外钉,控制转角边墙、外边墙柱在同一垂直度、轴线。
3.混凝土浇筑、振捣
其主要包含三点:其一,混凝土浇筑厚度。对于混凝土浇筑程序,通常选择分层浇筑方法,确保混凝土达到一定浇筑厚度,通常控制在190mm~290mm 的浇筑厚度,在浇筑过程中,注意扒平混凝土,采用由低到高的振捣方法;其二,控制好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振捣时间过长,而引起混凝土离析。对于每处振捣,通常控制在15s~25s 即可。若混凝土表层未出现下沉,确保水平与灰浆泛出,以达到最佳振捣效果;其三,振捣棒。在进行模板安装时,确保两端模板出现安装偏差,保持一致性。正确使用振捣棒,均匀排列,采取交错方式移动,移动距离不宜过大。另外,必须设置压浆板,以防止上层混凝土振捣时,混凝土下层发生翻浆。
4.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采购时,应选择大吸收骨料,若骨料含泥量过大,或干缩过大,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性。若骨料级配过大,或粒径过大时,可减少泥浆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的干缩率,减少混凝土的体积收缩率。掺入粉煤灰过程中,可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体积收缩率。若掺入高效减水剂,可提升混凝土的抗力性与可泵性,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与和易性,进而使身税率下降,降低裂缝发生率。对于配合比设计人员,需深入施工现场,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浇捣工艺、构建截面等,合理设计坍落度,按照砂石质量,及时调整施工混凝土的配合比,加强构件养护。根据骨料级配,
合理掺入粉煤灰、高效减水剂,进而降低水化热、水泥用量,合理选择外加剂、水泥,属于低碳性、无碱性质量。
二.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1 混泥土质量问题
对于混凝土质量而言,混凝土配合比例作为第一要素,配合设计必须达到施工技术标准,确保土木工程强度、质量。对于科学配合比设计,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施工现场状况。若施工现场气温变化、运输设备改变时,需按照变化,对混凝土级配比例进行调整;其二,和易性。混凝土和易性主要指搅拌时,综合保水性能、流动性能与粘聚性能,若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极易引起混凝土离析,当混凝土和易性良好,方可确保振实,防止出现离析现象;其三,振捣过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给予充分振捣,最终影响了混凝土质量。因为浇筑振捣较差,使得混凝土内部发生孔洞与蜂窝问题。因此,施工单位需注重混凝土振捣,由专业人员进行振捣;其四,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是混凝土施工的实际指挥者、操作者,在混凝土施工时,施工单位需严格各个施工环节,构建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方可切实解决混凝土问题。立足管理措施、技术措施角度,必须约束相关人员、相关部门。
2.混泥土的施工控制
在选择混凝土供应商方面,必须选择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的商家,计算好混凝土浇筑速度,科学选择运输车辆、运输路线;其二,施工操作。确保组织的周密性、科学性,合理安排施工,严格根据施工程序执行混凝土施工,禁止盲目赶工。对于混凝土浇筑,不踩踏钢筋,防止移动预埋线管;其三,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作为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提升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有效提升施工人员责任心。
三.结束语
总之,影响混泥土施工技术的因素非常多,对于当前的混泥土施工情况来讲,只有解决对混泥土施工技术生产的影响因素,并且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将混泥土施工技术进行严格规范化,才能使混泥土施工技术不断提高,使土木工程中的混泥土施工技术得到一个长期足够的发展,从而适合时代的发展,适合现代化对于混泥土施工技术提出的严格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芳.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2] 孙广越.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26).
篇9
关键词: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概述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技术管理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技术人才、技术材料、技术器械等要素进行综合科学管理的过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于工程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必须落实到位。技术管理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施工知识,针对具体的项目采取合理的管理,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工程的正常进行。
二、建筑基础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记录、收集与整理有关的工程技术和项目内部管理的资料,使得工程技术资料不能同步于工程实际的施工进度,情况严重的还会产生较大错误,给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与验收造成影响。第二,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力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为明确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威与地位,企业应该将建筑项目的技术管理要求在建筑单位的制度中进行明确,另外,各岗位人员的职权也应进行清楚地表明,保证施工程序的明确性。
(二)建筑材料质量不达标
建筑材料材、的质量是一个工程质量好坏最根本的影响要素,决定着同等条件下,建筑的承力功能以及建筑的安定性,所以建材质量的管理是技术管理的根本环节。而当前许多建筑单位在收购的时分都为了节省成本而罔顾建材的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建材易磨损、易开裂,为全部建筑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建筑企业不断增加新的开工项目,企业需要引进很多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这样的局面造成企业建筑项目缺乏相关的管理人员尤其是素质优秀的人才。而实际的情况就是企业在岗的管理人员素质不达标,且部分管理人员还同时身兼数职,担任几个项目的管理者角色。为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加强对在岗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为企业天添加人才。
(四)标准尺度太落后
部分建筑单位的技术管理制度都是多年曾经树立的,标准也运用或遵循传统化的老标准,在这个施工技术发展展迅速的年代显得落后且简单,因此失去了技术管理制度的束缚效果,跟不上国家、职业标准的脚步,自行改动的规章制度,只能为建筑单位带来安全建筑的问题或是成本过高的现象,不利于建筑单位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加强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对原材料及施工的控制
1、加强对材料质量证明材料的检验。对采购的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地检测与控制,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和设计规定的决不能使用。
2、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对填模板的轴线、标高等进行仔细地检查,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设确定。对漏浆孔洞进行堵塞处理。
3、对混凝土搅拌过程进行严格地监督,严格按照配合比的要求拌制混凝土。在进行加水量计算时,要把砂石的含水量排除在外。对混凝土搅拌到施工现场的间隔时间要越短越好,一般要控制在90min之内,同时,质量检测人员,必须做好试块质量抽样检测,其抗压强度必须在设计抗压强度以上。
4、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在进行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时,应该采用分层浇筑、振捣的方式,对每层的浇筑厚度控制在350mm以内,并要保证基础混凝土面部的平整,并进行浇水和覆盖养护在7d以上,也可以在终凝时采用养护液喷涂的方式。如果是在冬季施工,还要做好保暖防冻。对杯底标高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有负公差,可用砂浆进行垫平处理。
(二)采用“预防”式的管理措施
1、做好调查分析。对材料、设备、施工和伤亡事故资料等进行全面了解分析,重点做好质量缺陷及伤亡资料数据的收集。
2、做好缺陷的预知。从初步辨识的结果出发,按照施工班组做好异常缺陷的预知,组织技术员、监理员、安全员等人员,开展初步辨识,找出质量故障的因素。
(三)基础放线技术管理重点
1、在进行基础施工前,施工人员应该做好平面位置的设计。在进行定位时,是以已经建筑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在定位时,先将两条中轴线放出来,然后,再借助钢尺、经纬仪将房屋四角的角桩定出来。
2、将各墙轴线逐一放出来,同时,要以外引桩为标记,准确地记下轴线位置,通过拉线将轴线重现出来,用标志板将房屋四角标记好。
(四)强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管理
1、对导管埋深进行严格控制。导管埋入的深度与孔壁周围混凝土上升距离成正比。一般而言,埋管深度在2~4m左右。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埋管深度采取不间断监测,对拔管速度进行严格地控制。如果埋管越深,导管内与导管外之间的压力差就越小,而混凝土的流畅性就越差,混凝土灌入的难度就越大,从而就会出现导管堵塞。如果埋入过浅,就容易导致管口与混凝土面相拔离,从而使桩身中出现夹渣。
2、采用反循环震动筛清渣法。从大量的实践事实证明来看,反循环比正循环的排渣效果更加理想。从正循环来看,主要是通过流动的泥浆将悬浮的颗粒带到桩孔外面,如果颗粒较小,其排渣效果就比较小,而如果颗粒较大,其排渣效果就比较差。从反循环来看,主要是利用泥浆泵,利用钻杆将石块泥块抽出孔外,具有比较理想的清渣效果。充分利用振动筛的积极作用做好筛分,并做好浆渣分离,这样优质的泥浆能够循环进入孔内,从而取得更好的清渣效果。
(五)强化基础工程桩竣工时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基础桩竣工管理时,对开挖后桩顶标高、桩位偏移等进行测量,还要做好单桩垂直静载实验。要严格控制桩位的偏移量,具体要根据不同种类的桩进行不同的安排。如果桩顶标高存在不大的差别,可以用拉线法对桩位偏移量进行测定,也就是在纵桩位与横桩位的引桩点间拉一条尼纶绳,然后再使用角尺测量垂直距离,并要将偏移方向的标明好。如果桩顶标高之间的差距比较大时,可以使用经纬仪法。在进行桩顶标高的测量过程中,可以使用普通水准仪,可以用散点法对桩顶标高进行测量。在进行施测过程中,应对水准点加强检测,在进行确认后,再进行施测,必须确保桩顶标高符合测量精度的要求。在进行单桩垂直静载实验过程中,在完成桩基础工程后,测量工作必须与测试单位相配合,采用百分表来测量。
(六)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1、采用施工技术全程监控制度。坚持以事前质量控制和事中控制为主的原则,并与事后质量控制相结合,将质量管理贯穿到全过程中。这样便于及时尽早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建筑基础工程质量控制在萌芽状态,最大可能地减少建筑基础工程质量隐患。
2、加强施工过程中关键节点的控制。对于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隐蔽工程和重点部位,必须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切实实行重点监控,特别是要严格落实施工工序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如果发现某个工序的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验收不合格,就要责令其整改到位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施工。
3、严格实行建筑基础工程质量奖励与处罚制度。将工程质量与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对于出现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人员,或是因此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必须严格地进行处罚。对于出现建筑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绩效突出的相关人员,必须进行奖励,以此充分地调动广大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切实增强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责任。
结束语:
总之,从建筑基础工程管理来看,质量管理是关键,主要应该做好设计、施工和检验方面的质量管理,并且应该将质量管理贯穿到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从而确保建筑基础工程的质量。从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管理来看,影响质量的有两种因素,其中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异常因素。单异常因素是指材料、材质及施工等存在的微小差别就会出现质量波动,但一般不会产生大的波动。异常性因素是指采用一定的手段可以发现并消除的那些因素。这些异常性因素主要指:材质拙劣、尺寸偏差大、施工工艺差、工艺编制缺乏合理性,盲目施工或随意施工、检测器具不达标等。这些异常性因素会明显干扰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消极因素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小剑.论建筑基础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12:28.
[2]李丙国.探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8:168.
[3]焦奎吉.建筑中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思考[J].江西建材,2014,22:72.
篇10
1. 桩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由于桩基工程的施工工序较多,且工艺要求高,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在桩基础工程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的常见质量问题:
1.1桩基出现缺陷主要有以下类型:
1.1.1桩基顶部缺陷。在水下浇筑混凝土时会有泥浆的沉淀,对于泥浆的厚度很难做到准确测定,如果超灌桩顶的混凝土不足,就会出现夹泥的现象而影响了混凝土质量;再者在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因不均衡地用力或过度用力而对钢护筒进行预埋和拆拔,就会干扰到桩顶的混凝土,以至于破坏混凝土质量。最后,因使用较大功率的风镐来凿除混凝土桩头,在一定程度上会扰动声测管周围的混凝土,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
1.1.2桩基中部缺陷。在混凝土的灌注中可能会因勘探的失误造成因较差的地质条件而导致局部的发生塌孔,使混凝土的翻浆受到阻碍,以至于引起局部的缺陷。另外,如果过度的用力拆拔导管,混凝土受到连续性的扰动,混凝土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再者由于导管的气密性较差,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会插入到泥浆中,这就造成导管内外压强的不均衡,造成混凝土的质量的受到影响,更严重的可能使混凝土的下料受阻碍,不能正常进行翻浆,以至于引起断桩。
1.2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
单桩的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主要是由于桩未达到设计的沉入深度;最终的贯入量过大以及桩的顶端未没有进入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但桩已进入到设计的深度;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地层剖面等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其他的原因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也会导致单桩的承载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1.3桩倾斜过大
由于预制桩的质量不符标准,导致桩顶面倾斜和桩尖的位置不正或者变形,从而造成桩倾斜;桩身、桩帽、桩锤的中心线偏离,导致锤击偏离了重心;桩机安装的角度不准确,造成桩架与地面的不垂直;桩端遇到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错误的打桩顺序导致强烈的挤土效应产生;基坑土方开挖不当、测量放线错误等都会造成桩倾斜过大。
1.4断桩
除了桩倾斜过大会导致桩断裂外,由于桩运输、起吊、堆放的吊点或支点位置出现偏差;在沉桩的过程中,因桩的质量或者障碍物的阻碍等原因导致桩身因过度的弯曲;。设计要求的桩锤击与设计的贯入度存在较大误差,以致于施工时锤击次数过多、锤击过度导致桩断裂。
1.5桩接头断裂
在桩需要设计的较长时,在施工工艺上,桩采用分段预制、分段沉入的方法,各段之间用钢制焊接连接件进行连接。导致桩接头断离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桩倾斜过大,另外桩上下节的中心线偏离,桩接头施工技术不达标、质量差也是重要原因。
1.6桩位偏差过大
造成桩的位置偏差主要是由于测量放线的差错、沉桩工艺落后以及桩身倾斜等原因造成。
2. 提高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方法
2.1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方法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在管理人员上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组建施工质量管理监督小组,组成人员包括安全负责人、测量工程师、工区质检员、试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等。设定具体的质量监督标准由专职的质检人员进行质量检测监督,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从工程投入和施工过程的控制上切实落实具体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工程能够保证质量。在质量检查监督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首先检查与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查二者的统一,特别是经后者的检查合格后才能够允许开展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于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工程应按照施工规范严格处理,特别是对于规避工程的检查验收,忽视质量的施工方应采取有关措施从严处理。
其次完善施工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施工质量。坚持联合审查图纸和技术交底制度,认真审查施工图纸,熟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在每一个进程开始之前的过程中,工程师负责工艺操作技术的解释,所有工作人员了解情况。每个过程中应严格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验,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资格后,自我检查,检查签订的监理工程师签署,隐蔽工程施工前。坚持三级计量评审制度,认真保护测量桩点,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桩破坏。施工测量重复验证,确保中线,水平和结构尺寸和位置正确。严格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严格按照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处理程序报告。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检验工程师,要全过程现场监督质量,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项目管理,施工准备过程中,对于施工信息的原始数据,应及时收集,整理,确保施工过程可追溯,为工程技术交工验收提供数据基础。
2.2技术方法上保证施工质量
针对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技术上已经有了普遍适用的技术方法来处理,这些方法主要有:(1)补沉法。主要适用于预制桩的入土深度不符合要求、打入桩因土体的隆起向上抬起的状况,(2)补桩法。主要桩基承台前补桩法。适用于当桩距较小时的情形;另一种是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法。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操作方便,不会拖延工期。(3)纠偏法。适用于桩身倾斜,未断裂的,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的桩的情形。(4)扩大承台法。此法主要适用于原有的桩基承台不能满足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桩基承台的面积的情况。(5)复合地基法。此法是利用桩同作用的理论,对地基作适当的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来分担桩基的荷载。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同样适用。
2.3对于不合格桩基要妥善处理
对于不合格桩基的处理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的工期和整体进度,同时对于整个工程的投入和施工技术有重要影响,例如对于桩位超偏的处理 ,在桩基进行开挖的时候,要对现场加强巡视检查和实测实量工作,在发现桩位偏差超出了设计的范围时,要通过设计人员来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其一般处理方法为局部加大承台截面。在处理过程中应做好夯站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按规定留下影像资料。对于没有方法处理的桩基要分析造成的原因和责任的对象,以便日后总结和追责。
结语
- 上一篇:专业分包安全管理细则
- 下一篇:商业模式渠道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