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技术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技术方案

篇1

起源于世界著名学府剑桥大学的Delcam,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其解决方案已经横跨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产品加工、模具加工、逆向工程、艺术设计与雕刻加工、质量检测和协同合作管理等应用领域。多年来,Delcam一直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加工制造和工艺研究,而新技术的研发一直是Delcam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次展会上的新版本依旧没有让用户失望:Delcam除了展示了数字化设计、加工和检测方案外,还向观众重点介绍了全新的高速初加工策略――Vortex旋风铣。

Delcam中国区技术总监翟万略介绍道,这是Delcam拥有专利的、最新的高速区域清除加工策略,其专门为硬质合金刀具而开发,可最大限度发挥硬质合金刀具的效力,尤其适合于可使用全侧刃深切削的模型。旋风铣策略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控制着刀具的接触角,始终保持接触角处于优化状态,这样得以在整个刀具路径中始终保持只有直线运动才能实现的优化过的切削条件,从而缩短加工时间,也能够得到更稳定的体积切削率和进给率,保护机床和刀具。

同时,Delcam还在展会上重磅推出了P T-MILL for PowerMILL加工包。PT-MILL for PowerMILL加工包是基于PowerMILL的高级定制开发,针对不同企业和不同情况量身打造的专业加工模块,使企业的核心工艺技术得以传承。这是Delcam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汽车覆盖件行业而推出的专业加工模块,旨在固化企业核心工艺,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篇2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N911.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Y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icians is digitized campus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as a project manager, take the overall planning from the Yangzhou technician college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planning principles,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hase and other aspects, thereby constructing a multidimensional digital spac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gital campus; digital

一、规划背景

扬州技师学院的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化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统一规划,按照规划的方案逐步实施。因此,前期的建设方案规划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效果起着决定性意义,公司根据在多所高校与校方配合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经验,结合扬州技师学院的实际情况,通过该方案对扬州技师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主管单位给出数字化校园整体规划的方式和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供校方参考。

二、规划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需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目前主流的信息化技术,为学校规划一个适合学校发展需要,并在技术上选取一个相对领先,成熟的方案。

规划的方案必须要顺应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发展目标,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要顺应学校的发展目标,并为学校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信息化保障。如复旦大学是要建设成国内名牌,国际一流的高校,其建设的数字化校园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实力。因此复旦大学采取了向港、澳、台等发达地区的著名大学学习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方式,在规划时,着重考虑了如何移至发达地区的建设模式,并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范学校现有的管理,行政工作方式,实现不同部门间深层次的耦合和交互。而南师大发展的目标是要建设成国内重点,国际知名的高校,所以数字化校园工程在规划时重点考虑了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帮助学校在现有教学、管理上遇到的问题,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各个部门的资源共享。

规划的方案必须选择先进、成熟的技术体系

数字化校园的技术选型和实现要点,需要选取目前信息行业中先进的技术体系,保证规划的数字化校园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并在建成后的若干年内可以持续的升级,避免因为体系的选型而造成的平台过时。在实现方法上,也应该参考目前信息化建设中各个行业的先进手段,不管是应用到企业的还是政府部门的方案,都可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参考手法。

规划的方案要适应学校的信息化现状,使学校尽快完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引入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上。

目前国内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大多处于从校园网和部门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向整体数字化校园转行的阶段,对于这类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规划的重点是设计一个数字化校园整个框架,通过集成,兼容前期学校投资建设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保护各个时期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同时对明显落后于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系统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升级。

规划的方案要与学校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匹配,保证规划的数字化校园是可实现,可建设的。

数字化校园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有多种方式。对于有足够人力和财力保障的学校,可以采用整体重建的方式,采用新的统一建设的系统和平台替换学校前期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各个系统间深层次的整合,使整个学校成为一个大的URP系统;但对于更多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须在规划时针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现状,确定建设的内容和方式,首先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搭建基础性的框架,并为后续的建设奠定基础,完成了这个工作,再逐步实施对各种部门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造。

三、建设内容的规划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的规划,要从环境建设、资源建设、组织建设3个层次上,考察扬州技师学院现有的信息化基础和各个层次上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和重点。

环境建设的规划

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网、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IDC中心等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这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前提。

在进行方案规划时,需要全面的考察现有的环境是否符合数字化校园整体的需求,哪些地方还不足,尤其在IDC的规划上,对于数字化校园需要的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设备要作出配置的估算,并结合学校的投入情况,确定IDC建设的方案。

资源建设的规划

对资源建设的规划主要是规划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内容,以及应用系统与应用平台的集成方案。

应用平台包括共享数据平台、身份认证平台和信息门户平台,在对应用平台进行规划时,首先需要确定这三个数字化校园在支撑平台在扬州技师学院是否有需求:共享数据平台主要实现各个部门间数据的共享使用;身份认证平台为全校的师生用户提供唯一的校园网数字身份;信息门户平台为师生用户访问全校的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入口。同时,还应该考虑平台提供支撑服务的方式,是面向全校数据、用户的集中管理还是有重点,有选择的进行集中。

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系统、人事系统、学工系统、科研系统、研究生系统、财务系统等。这些系统在各个部门或多或少都存在,并且在建设时间上,系统的结构上,对外服务上各异。对应用系统的规划首先应该调研现有的系统是否符合数字化校园的基本特征,也就是是否面向全校师生提供WEB服务。符合这个特征的,一般采用以少量的改造对其进行升级的方式实现和应用平台的集成。一些建设年代较早,系统结构比较陈旧的系统,就实现和应用平台的集成就需要以新的系统替代原有系统。所以,对应用平台的规划应该从现状和需求的调研开始,结合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运行框架,确定建设的方式。

组织建设的规划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在建设开始前,必须对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的领导机构、监督队伍、实施队伍进行详细的设计,并争取到 学校主要领导的同意,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起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氛围。达到整体工程人人参与的良好的效果。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还应该考虑对用户的培训,所以在前期要考虑师生,尤其是教职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在具体建设方案上,可以采取学校与公司的合作方式,完成用户的培训。

四、建设阶段的规划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阶段一般划分为3个,但在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校的建设内容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学校对数字化校园的需求和基础不同。

大多数的学校在一期工程中首先实现应用平台的建设,并和各个应用系统集成集成,在二期工程中采用应用平台提供的技术框架,统一的重建落后的应用系统,在三期工程使用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开发更多的师生服务。

而在另一些学校,由于对公共数据的要求较为强烈,因此一期工程首先完成共享数据平台的建设,建设的内容以确定数据标准,定义数据格式和数据来源为主,要求各个部门使用这套标准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库实现部分数据的共享;在第二阶段,以前期积累的数据为主,通过建设信息门户和身份认证系统实现数据的全面利用和用户的统一管理,并在第二阶段中完成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在第三阶段中,再完成应用系统的重建。

还有一些学校在因为建设时间的关系,在一期工程中快速的完成信息门户平台和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设;再在第二阶段中完成全校共享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

随着开放型一卡通系统的出现,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的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方案逐渐出现,因此一些学校将开放型一卡通系统和应用平台的建设放在第一阶段,确保这两个重点工程的质量,后续再实现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

扬州技师学院在建设阶段的规划上,需要针对学校对数字化校园各项功能特点需求的紧迫程度,划分建设的阶段。公司建议数字化校园的切入点考虑以基础平台的建设为主,实现现有系统的集成并为后续建设的系统提供标准和规范。

建议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

注:以上计划为建议的建设计划,具体实施计划以规划完成后双方共同讨论确定的计划为准。

--------------------

参考文献:

[1] 数字化校园之校园一卡通的建设.张升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第1期

[2] 新一代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许鑫 苏新宁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5 第1期

[3] 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 万里鹏 陈雅 郑建明 《情报科学》 2004 第3期

[4]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校园一卡通构建. 苏文胜 马千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5 第1期

[5]基于数字化校园门户的分布式身份认证系统研究. 邓志宏 蔡海滨 蔡悦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5 第8期

篇3

关键词 数字化变电站 设计 电气设备 过渡方案

引言

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局限性。另外,随着电力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对系统运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字式互感器技术和智能一次电气设备技术的日臻成熟并开始实用化,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电力系统实时网络中的开发应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开始在我国逐步得到应用。数字化变电技术代表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IEC61850标准为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奠定了技术标准。数字化一次设备以及数字化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实用化,也使得按IEC61850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可能。

1 数字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

就目前技术发展现状而言,数字化变电站是建立于IEC61 850通信规范基础上, 由电子式互感器(ECT、EVT)、智能化开关等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按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分层构建而成,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它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IEC61850标准

就概念而言,IEC61850标准主要围绕以下4个方面展开:

(1)功能建模。从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的通信性能(PICOM)要求出发,定义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模型(Part5)。

(2)数据建模。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定义了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数据模型(PartT-3/4)。

(3)通信协议。定义了数据访问机制(通信服务)和向通信协议栈的映射,如在变电站层和间隔层之间的网络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映射到MMS(IEC61850-8-I),在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的网络映射成串行单向多点或点对点传输网络。

(IEC61850-9-1)或映射成基于IEEE802,3标准的过程总线(IEC61850-9-2)(Part 7-2,Part8/9)。

(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和一致性测试。定义了基于XML(Extensible Make up Language)的结构化语言(Part6),描述变电站和自动化系统的拓扑以及IED结构化数据。为了验证互操作性,Part10描述了IEC 61850标准一致性测试。

1.2电子式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分为两大类:有源电子式互感器和无源电子式互感器。有源电子式互感器利用Rogowski空芯线圈或低功率铁心线圈感应被测电流,利用电容(电阻、电感)分压器感应被测电压。远端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经通信光纤传送。无源电子式互感器利用Faraday磁光效应感应被测电流信号,利用Pockels电光效应感应被测电压信号,通过光纤传输传感信号。

1.3智能化一次设备

根据IEC62063:1999的定义,智能开关设备是指具有较高性能的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有电子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不仅具有开关设备的基本功能,还具有附加功能,尤其在监测和诊断方面。

1.4网络化二次设备

将IEC61850应用于变电站内的通信,以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的最新技术,实现二次设备的信息共享、互操作和功能的灵活配置。

2 系统设计原则

按照数字化变电站的要求和各层所需要达到的功能,针对一个典型接线的35kV变电站,建立数字化变电站模型,并给出系统结构及配置方案。设计方案应具有先进性,同时作为一种实际应用,还应充分考虑目前国内外高压电气设备和二次设备(IED)的发展情况和运行经验。

设计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1)建立35kV变电站模型,给出电气主接线和IED配置。

(2)分析数字化变电站的分层网络特点,建立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

(3)针对已建立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选择数字化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和二次设备。

3 系统设计方案

3.1变电站主接线及IED配置

以下设计中按照常规的35kV变电站考虑:配备有载调压变压器2台;35kV单母线分段,两路进线一主一备,1号进线所带35kV直配变一台,作为所用备用电源,10kV单母线分段,每段母线各五路出线,集中无功补偿分两台,分别接于10kV I、Ⅱ母线,电气接线如图1所示。

本方案中,35kV变电站采用保护及测控一体化设计,1、2号主变压器各配置一台主变差动保护测控装置,提供双斜率双拐点差动制动特性的比率式电流差动保护和差流速断保护功能。此外,这两台保护还可为变压器高、低压侧提供过流后备保护功能。测控方面的功能包括差动和制动电流、2次和5次谐波、电流等测量值,以及事件及故障录波、数据记录等功能。35kV1、2号进线、母联配置一台线路保护装置,主要提供完整的过流、速断和线路差动保护。两台主变保护各组一个屏,两条进线和母联的保护组一个屏。

对于10kV馈线系统(含进线、变压器、电动机、母联等),有两种配置方式,第一种是分散安装模式,在每条10kV馈线上配置一台综合馈线保护装置,提供过流和速断保护,其它保护功能包括电压和频率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等。测控方面的功能包括重合闸、故障测距、断路器操作次数及开断电流统计、同期检测、事件及故障录波、各种电量及需量的测量功能,10RV馈线保护安装在相应的馈线开关柜上。第二种方式是组屏方式安装模式,在10kV每段母线处各配置一台多馈线保护装置,一台这样的保护可同时为5条10kV馈线提供监控保护功能,并为母联提供保护,我们选用后一种安装方式,多馈线保护通过组屏安装在35kV主控室或10kV配电室,10RV I、Ⅱ两段母线只需两台多馈线保护装置,各组一个屏。

变电站层配置主、备两个远动主机和主、备两个后台监控主机以及工程师站、人机工作站等设备,整个系统共组五个屏放在主控室。

为了使得变电站可以兼容部分不支持IEC61850的智能设备(女IIUPS、直流屏、消弧系统,电度表等),所以方案中设置了单独的IEC61850通信管理机、对时等辅助设备,其功能是将这些智能设备转换成符合IEC61850规范,同时实现统一对时。

3.2变电站网络组网

3.2.1过程层网络

过程层上最大的数据流出现在电子式互感器和保 护、测控之间的采样值传输过程中,采样值传输有很高的实时性要求。此外,保护、测控装置之间的互锁,保护和智能开关之间的跳合闸命令也有很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因此,过程层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过程层组网有四种方案,分别为面向间隔原则、面向位置原则、单一总线原则和面向功能原则。其中面向间隔组网方案结构清晰,易于维护,互操作性甚至互换性既可在IED层面获得,也可在间隔层面获得。在IEC61850实施初期,由于缺乏足够的互操作性实践经验,该方案使间隔层的互操作性更容易得到保证,所以在本设计中采用此方案组网,并采用100MB光纤冗余的过程总线环网,保证采样值报文和跳闸GOOSE报文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具体构建如下:

35kV部分和10kV部分各为一间隔进行组网,这两部分的ECT/EVT从一次侧采集到电流/电压信号后,分别接入本间隔内设置的合并单元中,合并单元采用IEC61850-9-2标准对采样值进行处理,处理后的采样信息经过本间隔内的一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接入过程层环网中,这样,采样值信息就可以在过程层环网上被共享,传至保护和测控设备里。智能开关设备如同合并单元一样,经本间隔内的一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接人过程层环网中,传至保护和测控设备中,合并单元及智能开关设备分别接入这两台交换机中,这样的话,同一间隔内的两台交换机可达到网络冗余功能,如果有其中一台交换机故障也不会影响过程层重要数据的传输安全。

3.2.2变电站层网络

变电站站级网络主要处理间隔层之间IED的通信,同时要与后台人机工作站、工程师站进行信息交换,并通过远动装置与各级调度进行双向信息交换,变电站网络也可以通过网络设备直接接入电力数据网。

由于间隔层设备之间以及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需要共享电压、电流值及状态信号,而且间隔层IED数量较多,数据传输量大,为避免出现网络堵塞,保证通信可靠性,变电站层网络采用1000MB~光纤交换式以太环网结构,来保证带宽和可靠性。间隔层为支持IEC61 850标准的数字式智能电子设备保护、控制、测量,集中组屏安装。分别有1号主变屏、2号主变屏,35kV两条进线、母联屏,2面10kV馈线保护屏,每一单元为一独立网络单位,相互之间可以交换信息,基于IEC61850标准规范与环网总线相连,与其它各单元、主站和调度系统进行交换信息。后台控制室通过变电站网络向保护和测控装置下达控制命令,GPS装置也通过变电站网络向全站统一授时,另外,远动系统也由变电站层网络经路由器与外部电力调度网络相连。

根据以上对35kV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和变电站层的组网分析,具体网络构建如图2所示。

4 电气设备的配置

4.1电流/电压互感器及合并单元

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由于有源互感器简单可靠,稳定性较好,国内外已经进入商业运行的以有源互感器居多,光学互感器在超高压系统中优势较大,但还处在不断改进过程中。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35kV变电站各电压等级的互感器选用有源互感器。具体选择配置方案如下:

(1)在35kVI号、2号进线部分和在35kV I、Ⅱ段馈线部分各选择一对带有一个保护级和一个测量级输出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在35kV I、Ⅱ段母线处设置带有一个保护级(测量)和一个用于零序电压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35kV母联部分选择带有一个保护级和一个测量级输出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2)在10kV I、Ⅱ段母线进线部分各选择有一个保护级和一个测量级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在10kV I、Ⅱ段母线的每条馈线部分同样选择有一个保护级和一个测量级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l在10kV I、Ⅱ段母线部分各选择有一个保护级(测量)和一个用于零序电压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10kV母联部分选择带有一个保护级和一个测量级输出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合并单元负责将有源互感器采集的35kV和10kV线路上电流、电压信号按IEC61850-9-2标准经光纤以太网传输至过程总线所需保护,具体配置方案如下:

(1)在35kV I、Ⅱ段母线处各设置一台合并单元,采集35kV1、2号进线和出线部分的三相线路保护和测量电流值,同时采集35kV I、Ⅱ段母线的单相线路电压值和零序电压值,其中35kVⅡ段母线处的合并单元也负责采集35kV母联部分电流值。

(2)在10kV I、Ⅱ段母线处各设置一台合并单元,采集10kV I、Ⅱ段母线的进线和10条馈线部分的三相线路保护和测量电流值,同时采集10kV I、Ⅱ段母线的单相线路电压值和零序电压值,其中10kVⅡ段母线处的合并单元也负责采集10kV母联部分电流值。

4.2智能断路器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智能开关设备的研究和现场应用相对滞后一步。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可供选择的智能开关设备不是很多,目前主要的还是一些国外厂家生产的产品,国内的厂家也已经在开发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智能开关设备,其中35kV和10kV的智能开关柜已经开始试用。

本方案中,35kV和10kV智能开关设备选用智能化的成套开关柜,配备智能保护(控制)装置,这种装置应具有自动采集交流量和监视断路器状态等功能,并以IEC61850标准与站内其它IED进行通信。另一种方案是采用常规的开关柜,再在开关柜上加装基于IEC61850标准的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及智能操作箱来实现智能开关柜的功能。

4.3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在过程层通信的主要网络部件,由于过程层通信所处的恶劣电磁环境,以及采样值和GOOSE信息对实时性的要求,方案中选择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篇4

关键字:数字化医院; 建筑智能化; 医院信息化

引言:数字化医院作为一种全新的医院管理模式与理念,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效率,促使医疗服务从形式到内容上发生结构性变化,进而达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1.数字化医院融合架构

数字化医院是由医院建筑智能化、数字化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医院运营体系。在新一轮的医院变革历程中,数字化已被明确定位为变革的重要环节。而信息化技术与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医院正致力于楼宇智能化与业务数字化的建设,以期改进就医环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升患者满意度,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型医院转变。

延华智能作为专业系统提供与集成服务商,多年来在探索医院业务及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通过深入了解各类医院各科室的工作性质、功能、流程及发展需要,并结合医院管理者的要求,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医院智能化和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它集成了医院管理流程中诸多复杂的环节,将诊疗信息化和管理智能化集为一体,“以病人中心,以医疗信息为主线”,以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现医院诊疗自动化、建筑设备管理智能化、管理信息集成化,并以信息的互通和互操作构架各类应用系统,形成诊疗手段完备,管理科学,信息一体化、高效节能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

数字化医院总体架构

2.数字化医院基础平台解决方案

数字化医院基础平台建设解决方案针对医院的基础硬件平台建设和现状,从弱电综合管线、综合布线、无线信号集成覆盖、计算机网络、数据与语音整合、信息安全、数据存储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医院基础平台的系统整体构架, 为医院用户提供端到端品质保证的融合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的融合通信平台。

2.1医院公共区域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的公共区域主要包括门/急诊大厅、候诊区、公共走廊/通道、停车场、就餐区等场所。这些公共区域是医院人员最密集的公共场所,同时又是医院多种流线的交叉点。根据公共区域与各功能科室的相互关系,通过智能化技术,从多媒体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视频监控、门禁管理、防盗报警、巡更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一卡通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和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公共区域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系统整体构架。

2.2门/急诊数字化解决方案

门急诊数字化解决方案既是一个面向医院医疗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又是一个面向医疗服务的信息服务系统。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分诊、信息和语音导航等手段,设计出合理的工作流程、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尽量避免操作的繁琐、数据的重复和信息的冗余,使患者在挂号、候诊、就医、检查等各环节都感受到安心、快捷、有序的一流医疗环境和服务水准。

门/急诊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触摸屏多媒体导诊与查询系统、预约挂号系统、排班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分诊排队叫号系统、门诊信息系统、门急诊收费系统、门急诊医生工作站、门急诊护士工作站、门诊电子病历、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手术管理系统、门诊部管理系统、体检管理系统等。

2.3住院数字化解决方案

住院数字化解决方案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和智能化技术进行住院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业务流程涉及医疗、护理、检验检查、药房、收费和病案管理等医院多个部门,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病人获得更为适宜、便捷和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延华智能住院智能化解决方案包含了住院处管理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住院电子病历、住院药房管理系统、配液中心管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PDA临床支持系统、无线查房系统、RFID无线定位系统、重症监控及家属探视系统、病区医护呼叫对讲系统、可视对讲式病房家属探视系统、病案收缴归档及借阅系统、病历数据分析挖掘系统等。

2.4手术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手术智能化解决方案根据手术部的业务流程和其功能需求,从手术洁净空调系统管理、手术室的群呼/专呼/背景音乐系统、手术麻醉系统、手术示教系统等多个方面整体建立手术智能化系统总体构架。

2.5医院医技管理解决方案

该方案为医院各医技科室提供实验室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管理系统(PACS/RIS)、超声信息系统、内镜信息系统、病理信息系统、核医学信息系统、心电信息系统、血库管理系统等完整的数字化医技建设架构。

2.6医院物流智能化解决方案

根据现代化医院的需求和国内外医院物流发展趋势,解决方案提出院内物流信息化管理及其自动传输系统。其中医用物流传输系统用于医院内各种日常物品传送,可传送药品、医疗器械、单据、标本、血液、血样、X光片、敷料、处方等等,实现医院内绝大多数物品的自动化快速传递。而物流的信息则通过药库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卫生材料管理系统、制剂和试剂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物资流向监控与质量管理,达成院内物资的高效流转

2.7医院节能和设施管理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人员密集、设备密集,医院建筑设施管理和节能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对医院建筑设备如:HVAC设备、供配电及照明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梯等进行统一管理,用能量计量系统对医院内的用电量、水量(冷水、生活热水)、医用气体(氧气、压缩空气、负压空气、笑气)、空调热能实现量化管理,建立自动抄表系统,即时提供系统的能耗数据,建立单床能量消耗的统计数据和节约分析的意见。是提高后勤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最终创造一个高效、节能、环保、舒适的医院环境,并对医院设施的突发事件做出紧急反应。

2.8多功能厅/会议室/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建筑,设计和配置完整的多媒体电子会议系统已成为医院内部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医院综合业务的基本要求。

本方案根据各种会议室的规模和功能定位,从多功能电子会议系统、远程诊疗支持系统、应急指挥中心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多功能厅/会议室/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系统总体构架,在满足医院日常会议需要的同时,可按需与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管理机构的应急指挥中心联网,形成统一指挥立体应急体系,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9医院管理中枢智能化解决方案

信息中心机房和消控机房是医院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中枢。机房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各类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化设备只有通过稳定、可靠的运行才能发挥其效益,机房的环境条件是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保障。方案针对医院信息中心机房和消控机房的需求,从机房装修、机房电气、机房空调、气体消防和机房环境监控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管理中枢的系统整体构架。

2.10医院办公管理解决方案

医院办公管理解决方案旨在为医院提供一个专属于医院的定制开发的全数字化无纸办公办公系统。它包括了自动化系统(OA)、医务科管理系统、护理部管理系统、医院感染管理及疫情报告管理系统、医院医疗信息查询系统、医院药品信息查询系统、医院物资信息查询系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医院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绩效考评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经济核算管理系统、医院经济和经营分析系统、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分析系统、患者关系管理及市场预测系统等。在数据单点录入多点授权后共享的建设方针下,提高全院协同工作的效率,真正建立涵盖全院的简洁、有序、资源高度共享的办公自动化体系。

篇5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方案;应用;综述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360-01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具有实时性好,自动化水平高,管理功能强之特点,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发送对用户的服务,具有显著的经济优越性和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城区配电网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当代科技手段,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

一、配电自动化实施的目的

配电自动化实现的目标可以归纳为: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切实提高电能质量,确保向用户不间断优质供电,提高城乡电力网整体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管理自动化,对多项管理过程提供信息持,改善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减少运行维护费用和各种损耗,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质量。

二、配电自动化在供电企业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供电质量。;实施配电自动化,降低了能源损耗和供电风险,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有利于发送供电质量。

(二)有利于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也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自动化的动作模式,通过对配电网络的监控,能够有效减轻倒闸操作的工作量,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安全性。

(三)有利于不断提高供电能力,开拓电力市场实施配电自动化,能正确判断故障位置,自动隔离故障,自动恢复供电,将故障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大大提高了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事故处理的效率,从而提升供电能力,羸得消费者好评。

三、配电自动化的内容

(一)配电自动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馈线自动化。馈线自动化完成馈电线路的监测,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网络重构。其主要功能有:运行状态监测,远方挥手就地自主控制。无功补偿和调压等。(2)变电站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或自动装置代替人工对变电站进行监控,测量和运行操作一种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或自动装置代替人工对变电站进行监控,测量和运行操作的一种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以信号数字化和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标志,进入传统的变电站二次设备领域,使变电站运行和监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显著的效益。(3)变电站自动化的基本功能有:数据采集,数据计算和处理,越限和状态监视,开关操作控制和闭锁,与继电保护交换信息,自动控制的协调和配合,与变电站其他自动化装置交换信息和与调度控制中心或集控中心通信等项功能。(4)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实时信息,离线信息,用户信息,电网结构参数,地理信息进行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

(二)配电自动化及管理功能(1)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站。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主站是整个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监控,管理中心。其主要功能有实时功能和管理功能:实时功能: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控制功能,事件报告,人机联系,系统维护,故障处理等。管理功能:指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运行管理,设备管理(FM)辅助设计(AM),辅助工程管理、应用软件等。(2)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中心站。在特大城市的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可设中心站,是下属主站经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汇集,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全局重要信息的监视与管理,特大城市电力部门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确定本局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中是否设置中心站。

四、配电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设计

(一)通信方案设计。(1)通信内容:包括远程控制开关的动作(遥控),如合闸,分闸等,远程查询开关的工作状态(遥信),如正向有电、无电、左供电、右供电等,查询当前时刻的运行参数(遥测),如开关的整定值,报警,统计值等。

(二)通信方式。实时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定做到实时上传,最小间隔为1S,实时性强,但通信流量大,运行成本高。

(三)主站系统设计。(1)子站终端的设计。(2)配电自动化系统(DAS)的设计。

五、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或自动装置代替人工对变电站进行监控,测量和运行操作的一种自动化系统。

(二)10KV馈线自动化系统:完成10KV馈电线路的监测,控制,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网络重构。

(三)配电管理系统:是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及通信等技术,并在GIS平台支持下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监视,管理和控制。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和监控。配电网运行管理,用户管理和控制,自动绘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四)用户自动化系统:用户自动化即需求侧管理,主要包括负荷管理,用电管理,需方发电管理等。

六、配电自动化系统现状分析

(一)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自动化程度较低,具体表现有:(1)仅在故障时起作用,正常运行时不能起监控作用,不能优化运行方式。(2)调整运行方式后,需要到现场修改定值。(3)恢复健全区域供电时,无法采取安全和最佳措施。(4)隔离故障时需要经过多次重合,对设备冲击很大,这些系统目前仍大量应用。

(二)第二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也能起到监视配电网运行状况和遥控改变运行方式的作用,故障时能及时察觉,并由调度员通过遥控隔离故障区域和恢复健全区域供电。

(三)第三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它在第二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上增加了自动控制功能。

七、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一)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技术复杂,工作量大,还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协作配合,更牵动诸多作业流程,专业分工,工作习惯,甚至组织机构的变革,必需有实实在在的,统一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强有力的日常协调机制;同时必须成立一个包括配网规划,自动化通讯,工程设计,配网高度,配网运行,用电管理等专业的柔性管理小组,共同参与,确保开发的系统应用。

(二)分析现状,优化设计。近几年,全国为数不少的城市供电企业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朽电系统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因此,今后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放应建立在一个具有标准性,开放性,可扩充性的符合计算机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的应用平台上,才能避免因系统发展和技术进步造成重复建设或推倒重来。

(三)实施试点,有序推进。(1)试点阶段: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区域或朽电线路,建立小规模试点系统,其目的是验证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设置是否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对通信系统,通信规约,控制方式等重要问题进行检验。(2)实用化应用阶段。通过对试点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在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规范,逐步开始分期的实施,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应用,使自动化系统能进一步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管理水平。

结束语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之所以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因为其特点是实时性好,自动化水平高,管理功能强,可以发送对用户的务,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要在按照城网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积极采用,合理选用,推广应用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XX科技孵化园区 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设计方案 应用

Abstract: the configuratio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equipment type selection, the whole system should both comply with the tide of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the key of digital video, compression, decompression, stream, transmission adopts is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products. On the premise of meet the function, system design to be advanced, and maintain advanced in a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XX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ion area, network digital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N94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1.1 项目背景

XX科技孵化园是XX市最大的高科技企业创业园区之一,该园区一期工程在2008年完工时,就已经安装了全套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园区内部企业的安全防范工作顺利落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逐渐增加的安全防范需求,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技术日趋成熟,更大容量,更多点位,更智能的管理,更人性化的操作,使得网络数字视频监控全面抢占了视频监控项目的制高点。该孵化园二期工程完工后,根据各相关部门的要求,分析实际技术环境,最终选择全面使用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同时,对一期工程的传统模拟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入新建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统一管理。

此次项目难点在于除了二期工程的视频监控系统构建外,还需要在尽可能利用原有建设条件的情况下,将一期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改造升级,并入新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当中,保证园区整体安全防范体系的完整性。

1.2设计依据

设计方案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园区的平面图纸,参照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设计的安防系统解决方案。我们将本着诚挚、严谨、负责的敬业态度,根据本工程的实际要求,利用成熟的技术经验提供设计方案。

2.系统设计

2.1设计思路

此次设计思路如下:

(1)根据要求,此次设计采用服务器集群结构,实现“大容量、多画面处理、实时录像和回放、联网远程监控”的目标。

(2)此次设计系统便于以后用户的安装、操作和今后的维护便利;

(3)系统设计考虑了各种兼容要求和扩容要求:包括现有数字设备的接入、现有模拟设备改造接入、控制及监控点后期扩容、系统规模扩容、临时授权用户远程监控等各种可能扩容方式下对现有网络的兼容和便利性,设计的系统能够满足兼容和平滑扩展的要求。

(4)系统设计对网络传输路由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在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无线网络等各种方式下运行。根据网络资源的情况,在不同的网络带宽下可以灵活设置编码格式,以获得不同的图像质量。

(5)此次设计的系统是按标准和开发的,系统软件全部采用通用的主流标准;如系统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接口标准通用等;适合生产园区安保系统各个标准子系统的集成。

(6)系统考虑了操作冗余、数据安全和远程鉴权等技术手段,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和不受外部入侵,完善的身份认证能力,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7)在技术性价比方面,方案采取实用的原则,不追求高端设备的堆砌,特别是对于旧系统的升级改造方面,方案本着尽可能利用现有设备的原则,选择通过传输设备的替换,将已经布线完成的模拟监控系统有效利用,大大降低了施工及线材成本,更无需影响一期楼内的正常工作,完全达到最大可能的项目性价比。

新建数字网络综合监控系统的关键设备包括监控系统软件平台,网络硬盘录像机(NVR),网络摄像机和专用传输设备。

在项目中,采用了北京安力博发科技有限公司的“佰沃”数字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所包括的软硬件产品来搭建系统。

2.2总体框架

根据生产园区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如下方案。

所有的视频的传输、切换主要包括“佰沃”高清低码流网络摄像机(枪机、半球、智能高速球),“佰沃”BDNVR网络硬盘录像机,“佰沃”BDCMS数字视频监控管理平台软件,“佰沃”B-DTA100/200数-模以太网延长器等专业设备来完成。对系统的设计,严格遵照国家及部级标准来进行,使整个系统的配置充分的体现科学合理、实用、经济的原则,以达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保护技术的先进性,同时也使系统的功能和容量都具有可扩展性,为今后的升级和扩充创造了一个较大的技术空间。

系统结构如下图,前端的“佰沃”高清低码流网络摄像机采集视频信号并进行压缩编码,然后通过网络将数字化后的信号传到监控中心。

2.3监控中心配置

园区监控中心放置安装了”佰沃”BDCMS视频管理平台客户端的“佰沃”BD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VR)以及安装服务器软件的服务器、虚拟矩阵工作站等设备。

“佰沃”BD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VR)负责存储及转发前端网络摄像机发送过来的视频流,单台”佰沃”BD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VR)最高支持70路高清(按照4Mb码流计算)画质图像的存储和转发,NVR系统可以通过联网的方式使多台BD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VR)成为一个整体的监控系统,通过一台中心管理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操作,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佰沃”虚拟矩阵工作站可以将”佰沃”BD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VR)转发的实时视频或者录像数据在监控中心解码上墙显示,如果有其他用户需要查看监控图像,只需要安装”佰沃”BDCMS监控平台客户端软件,经过中心管理远的授权后,可通过客户端登陆到服务器上实现对整个监控系统的监看。

客户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只要PC与本网络相连即可,中心则无须增加任何设备。若监控点发生问题,值班人员可以及时通知事发地点的值班人员或亲自处理。

2.4监控前端配置

为了获得最佳图像效果,原有模拟摄像机的清晰度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将前端摄像机统一配置为“佰沃”高清低码流网络摄像机,且以枪机、半球、高速智能球这三种摄像机为主。

在主要出入口配置“佰沃”BD10C-130HD1W1/1高清宽动态枪式网络摄像机,对进出的人员,车辆进行记录,宽动态效果可以在强光照射的条件下,清晰的记录车辆牌照的图像。

周界及主通道采取枪机与高速智能球型摄像机搭配的方式,确保在发生非法入侵等特殊情况时,通过高速智能球型摄像机的操控,室外场所可以做到无死角监控。

楼宇内部采用半球及枪机搭配,即保证了隐蔽,美观,不会影响楼内人群的正常工作生活,又可以实时监控并记录各个公共区域内的安全情况。

2.5传输线路配置

由于涉及模拟监控升级改造及新监控点位的建设,因此在传输线路方面分为两个部分进行。

旧有模拟监控系统的前端采集设备为了保障图像清晰,已经全部升级为高清网络摄像机,因此需要将前端的网络信号传输到控制中心。

按照以前的做法,应该将原有布设的模拟信号传输线路(同轴线)全部废弃,重新布设网线,交换机,光纤传输器,光纤等全新的传输线路。但是这种方案浪费较大,不仅原有的管路完全浪费,新建管路也涉及大量的重复投资,更重要的是在布设线路时会对楼宇内人群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园区的服务质量,对园区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在方案中,采用了“佰沃”B-DTA100/200数-模以太网延长器,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佰沃”B-DTA100/200数-模以太网延长器以“对”为单位,一前一后,前端设备可以将前端网络摄像机采集并编码出来的网络信号,转为可以在同轴线内进行传输的模拟信号,利用原有的模拟信号传输线路,统一的传输到控制中心,再经过后端的设备,还原为高清网络信号,进入整体网络系统当中。

这种方式利用了原有的管路,节约了大量的线材,辅材,传输设备等费用,降低了人工的工作量及施工费用,安装极其简便,把原有系统升级改造对楼内人员的影响降到最低,将原有系统轻松简便的融入了新建网络系统中。

新的监控点建设则直接基于局域网络,通过各级交换机,光纤等设备,构造新的网络传输系统。

篇7

关键词:AT89C51,电子密码锁,软件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password lock design was discussed, starting from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in two parts, to meet the people on the safety of cipher lock, it has high security and low cost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easy operation etc..

Keywords: AT89C51, electronic password lock, softwa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主要介绍

设计主要通过爱特梅尔半导体公司的AT89C51运用,来实现单片机电子密码锁的设计,其重要功能如下:

(1)通过键盘输入密码,密码正确,锁自动打开。

(2)键盘的锁定功能和报警系统。若密码输入错误时,系统则会显示错误提示,输入错误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报警系统则会蜂鸣报警并锁定15秒。

二、总设计方案

设计主要采用AT89C51为核心的单片机控制原理。通过灵活的单片程序设计以及丰富的输入输出端口,其具有准确的控制性,能实现密码锁的基本功能,还能增加调电存储和遥控控制以及声光提示等功能,其远离如下图。

图为 单片机控制原理图

三、软件的电路设计

3.1、电源电路的设计

主要采用了外部输入电压设计,原理图如下。

图为电源电路

在输入端Vin电压为9伏特时,通过7805稳压芯片后,其输出端Vout电压则为5伏特。如上图,CN1和CN2分别为电压的扩展单元,CN1和CN2均有插针,可以用杜邦线对其单片进行连接。C1的作用主要是滤去高频信号,C2主要是滤去低频信号。D1则为二极管,其适宜电流为3-100毫安,这时在R1上我们就要选用470欧姆则为适合。

3.2、键盘电路的设计

该设计采用了矩阵键盘,运用了行列式键盘,这样就减少了连接口I/O线的使用,在按键多时,都采用此方法。其原理图如下图所示。行线和列线之间的交叉处不相通,主要利用按钮来连通,这种行列式矩阵只需要行线和列线,便能组成键盘。在这种行列式矩阵键盘的单片机系统中,键盘处理的程序主要包括,等待按键、确认按键阶段和识别按键阶段。对按键的识别主要通过逐行扫描查询法和线反转法两种。

图为矩阵键盘

在键盘对按键是否按下进行识别时,单片机的I/O口会对键盘全部扫描,估计状态来识别,其方法为,向行线输出全部扫描,设全部列线为低电平,把电平状态读入累加器A中。有按键执行时,就会有根行线电平最低,从而让行线不全为1。在对哪个键被按下,则通过输入状态来实现检查,其方法是,给所有列线送低电平,再对所有行线进行检查,若全是1,则按键不再此列,不全是1,则按键就在此列,并且该按键就是和零电平行线相交点上的那个按键。

3.3、LCD1602显示电路的设计

该系统显示电路的设计主要是给予使用者提示。字符型的液晶模块已成为了单片机设计应用中常见的信息显示器。其1602型LCD显示模块则有功耗低和体积小等优点,其还能显示2行16个字符,有三个控制端口,工作电压也仅为5伏特。数据总线也有8位。其显示电路的原理图如下。

图为L602 型 LCD

3.4、报警电路的设计

蜂鸣器和单片机构成了报警模块。选择一只100毫安驱动电流的压电式蜂鸣。许多单片机的设计都会到蜂鸣器,其中一大部分使用蜂鸣器来做提示或报警,比较简单。而压电式蜂鸣器则主要是由谐振荡器和阻抗匹配器以及压电蜂鸣片还有共鸣箱外壳组成,甚至还有发光二极管的安装,其蜂鸣器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为报警电路

该设计,在驱动能力上说,高电平信号要弱于低电平信,因此,采用了低电平驱动和PNP三极管。在89C51的P3.5口,在电平上输入低时,蜂鸣器发生蜂鸣,反之则蜂鸣器无声音。R8为上拉电阻,主要是对电路容抗进行提高。R7和R9则为限流电阻,其目的是阻止因电流过大,造成器件的损坏。

3.5、复位电路的设计

该设计采用了高电平复位电路,电路图如下图所示。RST和其他元件构成了回路。在按下RST时会有高电平脉冲产生。单片机P0则是开漏,接上拉电阻后,才能对信号进行输入或者输出。EA则接上拉电阻,原因是单片机要对片内ROM进行运行。剩下的XTAL1和XTAL2则是输入端和输出端。在其内部则有Sch mitt反相器,主要是把它波形变成方形。

图为高电平复位电路

四、软件的总设计

该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了主程序和LCD显示程序以及初始化程序还有键盘扫描程序、密码设置程序和EEPROM读写程序以及键功能程序等。其主程序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连通电源后,对程序进行初始化设置,再在键盘上输入预设的密码,此时,系统会对键盘进行扫描,若密码正确,锁则打开,若密码3次输入错误,则会自动报警,还有密码修改功能,若想修改密码,则先要输入旧密码,正确则进行新密码的设置,错误则报警,在新密码设置时,需要对新密码进行确认,确认成功后,则密码修改成功,若密码修改不成功,则结束并返回最终,启动程序,进行密码保护。若再在键盘上输入密码,还是和上述情况一致,密码正确,则执行程序,不正确,则执行另一程序。

图为主程序流程图

五、软件的调试

在进行KEILC51程序的调试上时,我们运用了模块程序技术的设计,在对各个模块进行调试后,再对整个应用系统进行总调试。在调试时,入口条件和出口条件一定要符合标准,可用通过单步运行和断点运行来进行调试,然后再检查使用者的现场CPU情况和I/O口的状态以及RAM内容,其检测程序主要是检测执行结果是否符合设计标准要求,主要包括循环错误和转移地址错误以及机器码错误检查,再对这些进行检查时,还要注意系统硬件设计的错误以及软件算法的错误。最后各个程序模块检测通过后,就能把相关功能块进行连接,再进行总调试。

若此阶段存在故障,则要考虑是否是各子程序运行时对现场造成了破坏,以及工作寄存器和缓冲单元是否相互冲突,还有标志位在建立以及清除上是否出现错误,再有输入设备在状态上,是否运行正常等,系统在开发机监控程序下进行运行时,还要对用者缓冲单元和监控程序的工作单元是否发生冲突进行考虑。在进行断点和单步调试后,还要进行连续调试,以便确定系统定时的精确度和CPU的实时响应的问题。在全部调试以及修改完毕后,再将程序固化到AT89C51中。再进行整体调试,当各功能全部实现,调试便完成了。

六、结束语

该设计的电子密码锁主要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其具有性价比高和设计简单以及安全性强还有使用方便和使用寿命长等特性。在商务会所和保险箱以及档案柜还有居民住宅等需要防盗设备的场所,都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金桂,向国梁.基于C语言STC89C52单片机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与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2010(19)

[2] 高海,郭红霞.基于AT89S51的密码锁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0(18)

篇8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对于我国电子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进一步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够更好地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目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而提出了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应用电子;电子技术;专业人才;人才培养

目前,随着我国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同时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改革,不断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因此,本文首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如何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的策略。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一)主要是以应用为主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来讲,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应用:一方面,在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为学生的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需要不断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使得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第二,在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培养模式,使得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走入社会和企业。

(二)依赖于教师的素质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讲,对于教师的素质依赖性比较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参与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主体,而教师对于课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讲解等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对于教师的素质有着较强的依赖;第二,为了更好地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也需要从教师这一方面入手,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呢,不断地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运用到教学当中,从而能够真正提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人才培养内容更新比较快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来讲,其知识的更新速度比较快,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使得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第二,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进程,同时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很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被提出并应用到教学当中,从而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多的模式选择,从而满足不同学校的不同需求。

二、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策略

(一)需要认识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需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和优化的重要性,为此可以做到一些几点:第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可以对优化方案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地认识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更好地投身到优化的过程中;第二,相关学校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重要性,并且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相关条件,例如:方案优化的资金基础、师资队伍基础,还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出台等等,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进程。

(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需要教师不仅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而且在实践能力方面也需要非常突出。所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充分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将这些能力更好地运用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第二,人才培养的学校也需要对教师的招聘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于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都给予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能够不断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

为了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需要进一步体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断更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从而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从企业中了解到对人才的要求,更好地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定向地进行人才培养;第二,要不断创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从而能够选择出适合学校或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小结

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来讲,其人才培养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因此,本文首先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如何优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策略。相信,随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不断优化,能够更好地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合适的人才。

作者:熊志成 单位:许昌技术经济学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发电厂;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发电厂锅炉和汽车运行控制技术自动化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在近几年来,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发电厂在全厂范围内最早实现部分电气自动化的是升压站的监控系统,随着发电厂用电系统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增加发电厂用电系统联网这样的构想,使发电厂的厂用电力系统管理监控得以发展。伴随着发电厂用电管理系统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部分发电厂把升压站也并入了这个系统并逐渐向全长推广发电厂的电力电气监控管理系统,亦被称作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长远来看,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是一个整体,结合了电气部分和热控部分,整个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是由若干个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的整体,这样有助于实现发电厂的优化运行、管理和监控。

1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概念的出现和科技的发展进步是分不开的,这个概念还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对信息的控制、掌握、利用都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外在的因素都大大的促进了自动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此奠定了技术基础。资源是有限的,而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加重了对资源的消耗,资源的有限性和人民需要的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就需要通过加大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的能源等手段加以缓和,要努力提高发电厂的发电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和资源,这有助于发电厂持续健康的发展。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对发电设备和控制系统的管理和协调使得发电厂的整体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这对促进发电厂发电设备的效率是很有帮助的,也大量的节约了人力和劳动力资源,有效减轻了工作技术操作人员们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促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可以这么说,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内容有这样几方面:发电厂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供电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化以及电力系统工业管理系统自动化等方面的内容。从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目的来看,实质上都是为了实现电力系统从生产到传输再到使用这个过程实现自动化的高效控制,在学者中间,核心的部分是电气自动化系统,它对发电厂整个电网的整体运行安全稳定可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 发电厂电子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方案设计研究

2.1 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的应用方案

以发电厂电接线盒电气主接线来看,电气进入监控系统的对象主要有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压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源、主厂房内低压厂用变压器、辅助车间低压厂用变压器、单元程控电动机、直流系统、交流不停电电源和保安电源等方面。要实现对上述电气控制所需要的电气信息量有: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模拟量有:电流、频率、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温度和电量的非电量信息;开关量有: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以及断路器的位置信号和报警信号、运行监控信号和继电保护装置等。除了少量的信息所用的是硬接线之外其他都是以通信的方式送入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

电厂用微机来对整个发电厂进行监控,对发电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各种信息系统进行监控。可以实现的功能主要有:首先,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能够利用现场监控所采集到的信息,检查出故障、状态、信号等,包括对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校验等在内的多种功能,还可以实时的进行更新数据库;其次,进行监视并对危险情况进行警报。它能够利用液晶显示器来对主要的电气设备进行监控,画面采用鼠标、键盘等装置进行跟踪,数据采集能够利用计算机自诊断系统进行报警处理,报警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预告报警,另外一种是事故报警。此外,根据报警的不同所采用的颜色也是有所区别的,根据不同的声音给出不同的提示警告。再次,控制和操作。控制方式分为单元控制室控制和后备手动控制两种,一般来说,系统有这两种自动切换的功能,此外,系统还具有软压板投退的控制功能。最后,人机接口和管理功能。人机接口主要有功能键盘、汉字打印机和屏幕显示器。为运行操作人员提供了发电厂用电系统进行监控的手段和方式。

2.2 发电厂升压站网络微机监控系统应用方案

网络微机监控系统多采用的结构有两层,是由站控层和间隔层组成。没有中间的前置机层,有效避免了瓶颈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网络结构采用的是光纤或者电缆,这都是普遍用于升压开关站的监视和控制隔离开关、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方面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保护设备还可以适应综合化系统的需要,支持远方投退保护、远方修改定制以及远方信号要信等功能。该系统的硬件设施目前来看已经可以实现可靠性的要求,也符合相关的工业标准要求,系统的服务器和操作技术人员配备情况良好。系统通过测控装置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历史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两种。系统还可以实现对电动隔离开关、电动接地开关、断路器、成组无功设备等的控制,可以实现无线连接,使各种信息实现共享。

2.3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网络通讯应用方案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网络通讯的特点是采集的数据非常庞大,对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也很高。尽管对电气系统的设备要求很高但是针对电气系统自身所需要的大量的信息,从系统的角度来说实时性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要求要有足够的响应速度,还需要足够可靠。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网络通讯技术的系统装置数量比较多,一般采用的是两层网络结构,但是这个比较难以实现,还要采用三层网络结构,使之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虚拟化技术;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9

目前信息化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的行业,现有的业务应用系统、服务器资源、数据量等都已成规模。在有限的机房空间容量、环境配套设施条件下,服务器、安全设备、存储的数量大都已基本达到了设计的上限;而实际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设备性能提升很多,各应用系统资源利用率却普遍较低,业务应用发展的需求仍在持续快长,这些都使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势在必行。以资源整合、应用部署灵活、资源利用率高、空间节省等为优势的虚拟化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的发展,已逐渐成为现在信息化资源整合与管理的必要手段。

虚拟化技术就是把有限的固定资源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重新规划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既可以实现用多个物理实体创建一个逻辑实体,也可以实现用一个物理实体创建多个逻辑实体,从而简化管理、优化资源。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虚拟化的基本概念到现在,虚拟化技术逐渐发展强大,实现了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程序、存储等的虚拟化。

1 虚拟化技术在信息化资源整合中的意义

从技术角度来看,虚拟化技术作为本世纪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已日趋成熟,逐渐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二十一世纪将是虚拟化技术的时代。

从信息化发展来看,降低设备数量,最大化利用资源,不仅节约了空间和成本,反过来又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

从管理角度来看,将机房的软硬件资源整合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实现对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控制,有效降低维护量、减少复杂繁琐度,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机房的管理水平。

从节能降耗来看,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绿色机房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2 虚拟化技术在信息化资源整合中的解决方案

2.1 总体方案

一般情况下,虚拟化技术的采用必须遵循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安全稳妥、避免浪费的原则,虚拟化的改造建议在不改变现有设备物理基础架构的基础上,充分对现有设备有选择的利用,实现机房资源的虚拟整合。

在虚拟化产品的选型上,可根据各自单位信息化基础架构和需求的情况,从硬件依赖、性能与负载、存储使用要求、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实施策略等方面对比和分析、选择。其中 VMware的产品应用较为广泛,兼容性较强。下面以VMware为例,分析解决方案。

在硬件方面,根据需要选择性能比较高的、支持虚拟化的旧设备进行部件升级,调整配置;或是购置少量的新设备与旧设备结合使用。在虚拟架构中的每台设备上首先安装VMware vSphere的VMware ESX底层组件,然后通过vSphere Client远程控制,在单个物理设备上生成多个虚拟机(VM),每一个VM从功能、性能和操作方式上,相当于传统的单台物理设备。减少设备投入,节省机房扩建和改建成本,同时简化了管理和基础架构。

在软件方面,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软件跟硬件分离,用户不需要考虑具体的硬件实现,虚拟机安装好后,就可以安装配置Windows、linux、unix操作系统,所需的应用软件等,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的整合。整合的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安装在虚拟机上的vCenter Server控制平台进行管理、监控。

在客户端方面,延续原先的访问模式,对于数据交互等操作,等同于传统物理服务器上的访问模式,不会对用户有任何异样的影响,同时也不会对业务应用系统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2.2 方案分析

具体到每个单位的虚拟化建设,必须从各自单位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产品、较佳的方案。

单位的信息化基础架构基本上都是分安全和生产两个区。安全区是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业务应用系统服务器先连接到安全设备上,再连接到局域网络;生产区的业务应用系统安全级别要求不是很高,无需特殊的安全设备防护,可直接连接到局域网络。下面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下的资源整合的虚拟解决方案。

(1)仅对生产区资源虚拟化方案。安全区的设备由于特殊要求仍延续原来的网络管理模式,本方案不考虑安全区中的设备,如图1所示。保持原有的网络结构不变,只对生产区的设备搭建虚拟化集群,由vCenter Server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将来随着虚拟化应用的不断深入,可以动态地增加虚拟化集群的规模,逐渐完善虚拟化体系架构。安全区设备与生产区虚拟化集群设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该方案优点是能减少设备的浪费,减轻机房的压力,缺点是资源的高可用性不强,虚拟化程度不高。

(2)对整个基础架构资源虚拟化方案。在该方案中,安全区和生产区根据情况分别搭建独立的虚拟化集群,由各自独立的vCenter Server进行管理和调配,安全设备不做虚拟,放在安全区集群的上面,如图2所示。本方案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高可用性,但没有完全实现虚拟整合,资源的利用率没有最大化。

(3)基于云基础架构的虚拟化方案。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时代的来临,资源的整合变得更加理想和容易。本方案对整个信息化基础架构做虚拟化,包括安全设备在内,可根据不同服务需要搭建不同的虚拟集群,大大提高系统部署的灵活性,摆脱了对安全设备的物理依赖。同时,引入IaaS云管理门户,增强实施的适应性、便捷性,通过vCloud Director搭建云管理和部署门户,利用vCloud Networking and Security套件部署完整的安全防御体系,所有资源配置重组,最大化的利用资源,给用户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体系架构,提供无限多的可能。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虚拟化技术在提高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最大化资源利用率、加强机房的统一管理等方面都有着超群的优势,针对各单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比选择,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符合具体实际的方案会使资源整合的可用性更高、更富有活力。相信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云计算的加入,信息化建设必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钱磊,李宏亮,谢向辉等.虚拟化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A1):307-311.

[2]赵华茗.基于虚拟机的高可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J].数字图书馆,2009(12):18-24.

[3]鲁松.计算机虚拟技术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4]程伍端.计算机虚拟化技术的分析与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36(11):175-178.

[5]广小明,胡杰,陈龙,郭京等.虚拟化技术原理与实现[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