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下的智慧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课堂下的智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14-04
移动互联技术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新一轮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变革,传统课堂向数字化、智能化课堂发展。随着智慧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构建成为教育技术界越来越关注的研究热点。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及其意义
不同视角下对于“智慧课堂”有不同定义,这里从信息化视角来理解“智慧课堂”的概念。从实际开发和应用来看,“智慧课堂”可以定义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的信息化、智慧化、高效互动的课堂。”它应用“云+端”服务方式,通过智能推送、动态学习数据采集和即时分析,实现基于数据的教学决策、实时全面的教学评价、全过程的交流互动、个性化的资源推送,从而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翻转课堂发展的新体现、新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利用学习数据分析来改进教学行为是变革传统课堂的有效手段。国内外许多教育机构和部门都十分重视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2012年美国国家教育部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的报告;2016年4月,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共同正式对外了一款免费线上教学工具――雨课堂,它通过微信服务号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实现对课前-课上-课后教学全过程的动态学习数据收集和分析,雨课堂的推出为智慧课堂构建提供了环境和技术支持。
利用雨课堂构建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适应教育信息化和大数据背景下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有助于实现个性化、高效互动的课堂
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变革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为主,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外,学生自主移动学习,师生交流互动,教师依据课前预习数据反馈,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设计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师生一起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将课堂时间的运用发挥到极致。这种课堂内外的教与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更多互动,在某种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2.有助于实现全过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智慧课堂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实时记录和统计反馈,从而能够更全面、客观、真实地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做出评价。这种全过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一方面对学习活动起到引导作用,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智慧课堂的理论和实践,推动课堂变革和创新
将雨课堂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中,探索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并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开展实践,这为智慧课堂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为一线教师开展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同时,引起教师关注并尝试运用新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推动传统课堂的变革和创新。
二、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构建
1.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架构
在对雨课堂特点及其功能研究基础上,构建基于雨课堂的智慧课堂架构(如图1所示)。雨课堂是应用于PowerPoint中的一个插件,采取“云+端”的服务方式,通过云计算、云存储和云服务等为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教师只需要会PPT和微信就可以快速便捷地部署智慧课堂。在学生端,雨课堂提供课前预习自测、课内“不懂”按键、弹幕和随堂测试等功能,帮助学生预习、巩固知识并反馈学习情况;在教师端,可以推送PPT课件、分享链接和微课视频、测试、统计和反馈学生学习数据,帮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轨迹。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围墙,具备实时动态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即时分析功能,实现了智能、高效的教学交互与反馈,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
2.基于全过程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用数据改变教育,学习数据是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实时、客观、全面反映当前教学状态,是一线教师的迫切需求,传统课堂上教师面对几十位学生,很难及时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调控教学进程。智慧课堂基于学习数据分析,使课堂教学从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及直观判断转向依赖于学习数据的分析反馈,用数据说话,依靠客观、实时的学习数据对教学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智慧、高效的课堂。
在χ腔劭翁锰氐恪⒓芄寡芯康幕础上,同时结合雨课堂的技术特性,设计基于全过程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课前,通过推送预习资料,进行预习情况统计分析和检测,深化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设计;课中,通过“不懂”按键、发送弹幕、随堂测验,进行即时学习数据分析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程;课后,通过作业数据统计分析,进行针对性指导,推送拓展学习资料,实现个性化学习。雨课堂的技术支持对课前-课中-课后整个学习过程提供实时动态学习数据采集、分析和智能推送。
三、智慧课堂应用实例
利用雨课堂开展智慧教学的准备工作非常简单,教师只要安装好雨课堂插件,然后在手机微信里关注雨课堂后,进入我的课程页面点击“我要开课”即可创建课程和班级,创建成功的班级对应有专属的二维码和邀请码,教师可以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群告知学生,学生扫码或输入邀请码进入班级,这样便快捷地完成了智慧课堂的部署。
下面以高校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计算机网络”一课为例,具体阐述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环节
(1)预设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师根据之前对于课程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学情分析后,预设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2)预习资料和预习反馈
教师利用PowerPoint中的雨课堂插件将上课PPT课件快速转换成可以随时推送的微课课件,同时还可以轻松插入慕课视频(如计算机网络MOOC视频)和网络视频(如局域网组建),在预习内容最后添加了客观题作为课前预测。微课制作完成后,教师将预习课件生成并推送到手机,在手机微信端点开收到的推送后预览课件并针对性对每页添加语音讲解,最后至班级。全班学生收到推送课件后,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完成预测并即时得到自动评分,另外,学生可以“报告老师”提出预习中的疑问或想法。教师也可以实时查看到已预习学生人数、预测题各题答题情况,浏览学生反馈并和他们进行课前互动交流。
(3)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在手机端实时看到的学生整体预习情况统计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随时记录教学设计与备忘等,根据课前预习反馈,深化学情分析,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设计,以便精准教学。如课前预测题答题情况的统计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协议、网络地址的理解有一点困难,需要课堂中对这些问题重点解决;个别学生给老师的报告中反映出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只在表层,引发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计算机网络和设计教学。
同时,教师通过邮件获取课前每位学生预习情况统计详细数据(如每位学生观看页数、观看的页面、预习时长、预测题评分统计),精确掌握每位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学习行为,以此作为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以及过程性评价的依据。
2.课中环节
(1)开启授课,进入课堂
教师开启雨课堂授课后,手机微信端即刻收到推送并点击推送信息,等待学生进入;学生用微信扫码或输入邀请码签到进入课堂,教师可邮件得到课堂情况统计详细数据了解学生的到课情况。等所有学生扫码完毕后教师点击开始上课,手机变遥控器控制课件的播放,学生端同步接收到课件。
(2)课程导入,分享与展示
教师将课前做的投票调查结果分享给学生,课前调查统计发现89%的学生之前极少接触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同时将预习情况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之间有比较和定位,使他们做好课堂学习的心理准备。教师从“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网络的功能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入手进行提问,学生分享观点,展现课前自学成果,通过学生互评,教师展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而展开更深层次内容的学习。
(3)精讲与拓展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并依据直观的学习数据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在听课中发现有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随时点“不懂”第一时间反馈给老师,老师能实时看到课件中每页“不懂”的人数,及时知道学生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如授课中发现在讲解网络地址时有很多学生对“子网掩码”都不懂,教师就以实际的一个操作演示进行说明,使学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间,教师开启“弹幕”功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弹到屏幕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最后,教师介绍计算机网络前沿知识进行拓展,并下达新的学习探究任务,如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教师为学生分组并设计组织学习活动,学生开展小组协作探究学习,进行互动讨论。
(4)实时测评和反馈
学生完成学习探究任务后,教师把随堂测验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学生当堂完成并提交后,能即刻看到得分及答案,教师也会即时得到统计数据(如每位学生的得分、成绩分布、各题答题情况),还可以通过邮件获取试题统计详细数据来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课后的个性化指导。另外,教师将分数分布公布至大屏幕,让学生清楚意识到自己在班里的水平,有助于课后的复习巩固。这个阶段是检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5)总结点评
教师通过“不懂”、“弹幕”、随堂测评得到的实时反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点评,对重难点补充讲解,对共性问题进行答疑。学生在及时得到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后,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巩固内化。
3.课后环节
(1)课后讨论和投票、拓展学习
为了让学生结合所学网络知识并联系实际展开思考,教师课后作业(“大家一直都在说IPv4的地址不够用了,但IPv6推出至今,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还需要IPv6吗?”),学生“报告老师”阐述各自的想法,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交流探讨问题并个性化指导,从而学生可以深化知识的学习,培养了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投票,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效果等方面的反馈。
另外,教师通过推送和分享链接方式给学生推送课后拓展材料,如网络信息安全、Internett学应用、组网案例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选择地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随时点击查看每次上课课件,重点复习课堂中点“不懂”和收藏的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
(2)总结改进
教师依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课后讨论及投票情况,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记录下教学设计,从而来优化教学方案、改进教学策略。
四、结束语
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模式基于混合学习理念,应用“云+端”设备,将移动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直接、动态、即时的全过程学习数据,详实记录了课前-课上-课后教学全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数据转换为改进教学的决策依据,使教师的教学决策从以经验驱动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用数据说话”,展现了教师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教学机智。同时,智慧教学的模式融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于一体,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沟通和创新能力,实现了课堂内外多渠道的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效果。
当然,这种智慧课堂模式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存在新情况、新问题,有待研究者们根据教学实际去思考、更新和发展。笔者也将在目前对于智慧课堂研究基础上继续进行应用研究,积累实践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孙曙辉,刘邦奇,李新义.大数据时代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3):112-114.
[2]孙曙辉,刘邦奇.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21-24.
[3]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智慧课堂 微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教育中,智慧课堂的出现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当前,虽然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信息技术和教学之间还不能很好地融合,它们之间尚存在很多问题。对此,现针对微课发展基础上初中数学教学,尝试建构这种条件下的智慧课堂,为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一、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
目前学科教学的课程教授一般分为三个环节:(1)教授新的知识点。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及课程教学目标,向学生教授新的知识内容。(2)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做一些相关题目进行巩固练习,对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3)通过复习巩固知识点。学生在听取教师的详细讲解及进行巩固练习掌握知识点后,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而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学生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获取教材的知识内容;一种是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教材或者资料,自主学习自主消化知识;一种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归纳知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智慧型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的具体表现。教师应根据教材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则需要具备基本的投影仪、电视、白板等基础设备。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方法
1.导入新课
虽说微课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极大作用,但是因为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出现的时间不长,有些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联系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促进微课的合理应用,我们可以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选择利用微课进行导入,这样能够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导入新课“统计与概率的基础认知”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微视频,如彩票开奖视频等,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做出统计并进行分析,从而导入统计和概率的相关内容。以这样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开展概念性教学
教师可以在进行概念性教学时合理应用微课,并结合几何画板等工具,让学生通过视频及实物更直观、具体地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学习效率。比如在教授“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应用微课的形式,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回顾前几节学过的有关图形角度计算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角形、长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进而引导学生对多边形的内角和进行探究并总结规律,让学生尝试推测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展示典型例题
数学的教学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还要通过典型的例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例题,并进行详细讲解及分析,帮助学生积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拓展学生解题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章节时,教师需要通过“线段图”表示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结合线段图上提供的信息以及题意,列出方程求出速度。这时,利用微课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示出这个例题的内容、线段图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解答题目。
4.数学复习的指导
课堂复习是课程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课堂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在这个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微课,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比如,在复习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演示运用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计算教学楼高度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计算原理及计算过程。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测量方法到校园内进行实地测量,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合理地应用微课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强上课内容的趣味性,还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提高上课效率。微课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教材及教学目标,积极将微课应用到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构建智慧教育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热情,促使初中数学课堂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新课标;思想品德;智慧课堂;课前准备通过对《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我们知道它的定位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他们成长的需求点,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如何以《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和要求为依据,着力构建智慧型思想品德课堂,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政治课教学“活”起来,让思品教学效果“好”起来,我认为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前提和关键。
一、备优教师素养,为构建智慧型课堂准备良好的人文条件
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用情操陶冶情操,以人格培育人格的伟大德育工程。思想品德教师就是学生德育观念的培育者,德育思维的导入者,德育行动的指导者,德育实践的示范者。因此,思品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必须保持一颗向善的心、平等的心,不断地自我反思,要尊重孩子的愿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比较好的他者形象。
思品教师是德育理论的传播者,理论是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的,这需要思品教师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思品教师必须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与国际接轨。平时要多留意国际、国内新闻,经常收看新闻联播,密切关切各类报刊杂志,吃透政策,把握时事最新动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自己成为学生拥有智慧的源泉。比如,当前思品教师就必须成为十精神的宣传先锋,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链接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生动而有效地宣讲。
二、备实学生状况,为构建智慧型课堂减少内在的沟通障碍
要让你的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接受,自己必须切实了解和理解自己教育和交流的对象。普遍的说,当代少年儿童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崇尚自我,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主动,发展也日趋个性、多样。但是,他们的行动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支撑,他们反感束缚,但实际能力相对不足,心理较为脆弱,因此,他们所谓的自尊很容易受到伤害。
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创设发挥他们优势、展现他们智慧的教学情境。如在准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中的第一节《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课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和校园网创设一个环节,让他们展示自己网络交往方面的能力,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如果我们发现所在班级的学生中存在着说脏话,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不良行为的时候,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我们在准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九年级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等课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设置环节,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不道德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和不利影响,从而自觉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三、备熟教材内容,为构建智慧型课堂积淀娴熟的驾驭能力
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过程,就是教师运用抽象思维对教材解剖、分析、加工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否科学和智慧,对教材解读至关重要。在实际学习和备课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三读”教材:通读、精读、熟读教材。通过“三读”等方式熟练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领悟教材的精神实质,提炼出教材的精华,从而使我们摆脱纯粹教教材,按照教材教等死板模式,而是站在完全掌控教材精华的制高点上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在准备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一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三读”方式有次序地解读出本节教材的关键词:“生命精彩有价值”、“生命顽强也脆弱”、“尊重关爱生命”,最终我们完全可以甩开教材,让课堂成为教师智慧展现舞台。
四、备足教学资源,为构建智慧型课堂储备充溢的营养成分
对于思品教师来说,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教本资源,但是教材本身的资源一定是有局限性的,并且很多资源缺乏时效性,既无法满足教师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学生摄取大批量信息的渴求,更不可能让教师成为学生智慧的化身。因此,思品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平时注重资源的收集、归类和保存。
1、从时政信息中积累资源。思品教师应该让每天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浏览时政信息应该成为一种符合职业特性的良好习惯,并对同教材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贮存,作为教学备课和命题评价的原始素材资源。
2、从社区生活中收集资源。我们可以收集所在地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称、主要事迹,所在地市人口、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等现状,所在社区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本地区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最新流行的歌曲、音乐等。
3、从学校发展中发掘资源。学校本身的发展历程和光辉的业绩、学校在重大节假日举办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等都可以是我们可以校本资源。另外,学生自身也是资源,如好人好事、不文明行为、留守儿童等都是教学资源。
五、备妥教学设计,为构建智慧型课堂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实际备课过程中要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高效,必须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幽默和智慧弥漫课堂,转变教师角色,由“独演”转变为“导演”,实现师生交流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如,在准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一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以动画片《狮子王》片头唯美画面和声动效果与残酷战争、严重环境污染等组合画面形成鲜明对照,让学生感悟出生命的精彩与珍贵;可以预先挑选学生担任太空法官,在课堂上惟妙惟肖地模拟审判人类破坏生态环境所犯下的罪行,让学生体验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可以预设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形成文字,分组依次向全班同学发出环保倡议,要求践行低碳生活,从而升华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要思品课堂闪烁智慧,课前准备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也必然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及各种困难,若教师凭一己之力来解决,工作会难上加难。因此我们更主张师群体合作,实行集体讨论式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和过程的全方面共享。这样,会使思品教育教学计划更完善,会使思品教育教学更加清晰明确,最终使整个思想品德课堂成为智慧、幽默、哲理轮番演出的舞台。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说明 陆士桢
[2]《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教师的建议》朱小蔓
篇4
一、 素质教育及其特征
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除了你现在拥有的钱物和所有的先天的如身体、相貌之外还剩下的就是这个人的素质。这是除了先天素质之外的后天素质。而素质教育是根据国情之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去发掘教育对象的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的一种教育。从教育的结果来看:其旨在提高教育对象整体素质结构;从教育的过程来看这是在培养人的后天素质;只有当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融为一体之时,我们的教育就"创造"了一个"新人",所以说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对人的教育。
二、初中数学新课标的浅析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本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从数学新课标中,我们发现数学课标中要求并强调数学学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规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并最终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就是课标中提到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要获得不同的发展;在课标中同时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全体、长久持续地发展。所以数学课程改革除了要注重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之外,就是要求实行人的教育,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数学课程的改革就是加强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加强数学学科的学科育人功能。
三、数学课渗透素质教育功能
课堂是教学的"细胞",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窗口。结合新课标我谈谈数学课堂上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功能的渗透。
1、教学原则向学生动手能力转变。新课标中强调一点动手实践能力;而课程教材中时时处处都可见到"做一做""试一试";并且素质教育中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注重理[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论教育,更得要重视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动脑能力。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新教材的课程中有一个鲜明特色,增加了"试一试","探索与实践"和课题学习几大功能训练项,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同时又需要互相合作讨论才能够得到最后答案的。主要强调一点就是要求学生用心去体验,注重学生探索过程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中增加大家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综合能力与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上,创造一种良好的数学氛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用,有趣,并且在良好的数学氛围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综合能力,表示学生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以及数学本学科之内的综合,让学生在这些综合训练中接受综合训练,最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四、一堂新教材数学课浅析
我们以"剪正方体"这一堂数学课为例浅谈如何在数学课中渗透素质教育功能。
这是一堂全国优秀教师上的课,课堂上就做了三个事情:学生任意剪开自己做好的正方体;按某一种平面图怎样剪正方体;最后是实验将正方体剪成平面图必须剪开几条棱?听了这一堂课之后在讨论的过程之中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是这一堂课有什么意思,中考会考吗?另一种声音则是非常好,除了学生动手非常充分并且极有效果之外,老师的体态,语言到行为至始至终都给人一种愉快而舒适感。
针对这堂课,我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第一:育人功能和数学思想的结合。当各自同学剪出自己的平面图并贴上黑板之后,大家会得出结论——同一个正方体按不同的方向剪切得到不同的平面图。这个问题与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含有相同的哲学原理和处世原则。引伸到日常生活,这件事告诉我们对待一件事情,研究一个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而忌讳片面下结论。这是数学之中蕴涵的辨证的哲学思想。
第二:数学意志和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沿着某一种图案去剪。这实际上就是在前一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限制条件。实际上这是给学生一种挑战,而解决这个挑战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同时这一创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和动手初中的能力,长此训练,必将得到丰硕的收获。现实生活中的创意就是这样得出的——为了达到某一个有许多限制条件的目的,而让人类不断的去征服,在征服的过程中衍生出种种创新。
篇5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许书明教授的《当代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一书,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缺乏趣味,学习情绪不高、效率和效益低下的现状,提出向名师求教,做智慧型教师,学习借鉴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技艺、技能和艺术修养。
本书具有“大背景、精遴选”,“宽视野、高格调”,“新构思、巧布局”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大背景,精遴选
本书基于当下课堂缺少“智慧”的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遴选了当代十大中学语文名师。选择的标准兼顾两条:一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三次教育大变革中的代表人物;二是创立或倡导了“特色语文”并自成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名师。这些“特色语文”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和特点。
名师的智慧课堂教学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特色)自成理论体系,成为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内驱力。他们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因人而异,各具特色)是“教学智慧”的结晶,是“智慧语文”的珍奇。探索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评析名师的经典教学课品,是深化课改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名师成长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宽视野,高格调
本书研究视野宽阔,既不是笼统的研究教学艺术,也不是单一的研究教学智慧,而是将影响和制约教学智慧艺术的诸多因素整合起来进行考察,着眼于中学语文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其思路包括这样几个层面:①将教学智慧研究纳入语文教学艺术研究;②将教学智慧研究纳入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③将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纳入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这就将一般层面上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艺术研究、教学智慧研究、智慧型教师培养研究等区分开来。
本书格调高雅,像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中国长卷画,每位名师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具有独特的韵味,其个性化的“特色语文”是对“语文课程”的独到解读,蕴含丰富的“智慧课堂”教学思想,具有高超的“智慧课堂”教学艺术。
三、新构思,巧布局
本书构思新颖,由智慧型教师形象内涵入手探索名师教学智慧的生成艺术。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
本书结构巧妙,采用专人专题的研究形式,自成章节。每个章节由三小节构成:第一节“名师智慧课堂教学理论”(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特色”四个部分);第二节“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提炼出5―6种特色语文教学智慧艺术表现形态);第三节“名师经典课品片段赏析”(选择最能体现该名师特色语文的教学片段加以赏析)。三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名师智慧课堂教学理论,是智慧课堂教学艺术的内驱力,凸显名师“智慧课堂”的教学艺术理论特质;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从教学实践层面探索智慧艺术的表现形态,因人而异,各具特色;名师经典课品片段赏析,选择最能体现名师“特色语文”的经典课品片段深度赏析,是名师智慧艺术表现形态的生态还原和艺术放大。
篇6
关键词:教学智慧;智慧教学
赫尔巴特曾说过:“关于你究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师,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机智感呢”?其实细细分析,这里所提到的机智感就是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是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着学生的思维,这是教师期待和学生发展的目标。智慧的研究、智慧的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智慧无处不在,更体现着他特有的魅力。只有教育智慧环绕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并焕发朝气的课堂。
课堂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之所以七彩,是因为这里有变化的灵动,有生成的高效,更有生命期待的绽放。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智慧便成了这个特殊舞台最灵动的音符,它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智慧。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在这种智慧更好地发挥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用,也将更深刻的影响学生的主体作用。
1 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
教学智慧其实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个角落,从始至终。如何使教学设计精美绝伦是教育的智慧;如何使教学过程精彩纷呈是教育的智慧;如何使课堂评价深入人心是教育的智慧;如何使课堂检测有的放矢是教育的智慧;如何使课堂小结精益求精是种智慧;如何是课堂表达言简意赅是中教学智慧。这些都是一门艺术,更是教师智慧所激发的教育智慧,会给师生带来无穷无尽的享受和无穷无尽的乐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扬起风帆。
数学教师华应龙曾经说过:“觉得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是一件很踏实、很惬意、很幸福的事”。而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幸福可能更多的还是源自于教师的教育智慧。数学新课程所倡导的是主动、探究、合作和体验。对于长久以来习惯于老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课的学习主题来说,想做到主动探索和体验也是一个挑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来讲,可能建立良好的赏识教育,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或者在抽象的二次函数性质探索的课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同形象化、直观化,是学生可以在先进的教学手段下与老师一起走进数学知识的殿堂。
2 教育智慧的实施源泉
教育智慧有着无限的魅力,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智慧源于一种爱――是教师对三尺讲台和莘莘学子的爱;教育智慧源于一种执着――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终身热爱的执着;教育智慧源于以后总感悟――是教师走过教育的风风雨雨对教育事业的一种内心体验;教育的智慧源于一种理解――是教师对教育神圣的心灵触动;教育智慧源于一种追求――是教师对教育的可塑性的一种美好的向往。为学生开启一扇窗,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铺就一条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逐步深化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奇妙。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题,教师会巧妙借助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用学生渴望知识解决的欲望来激发学生。比如,在讲解位置的确定这一刻,有的老师用一部世界电影史上的名著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首先播放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片断,然后假设同学们是船长,怎么处理这个事件?教师智慧的引导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自然的引入到位置确定的知识点。在备课、备学生,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课挖掘点,突破学科本位,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过程中学习,并收获学习的成果。
3 教师是教育智慧实施的传播者
人们常说用智慧开启智慧,教师的智慧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突出一个“情”字,以情入心、以情育人以情启智,以情激趣;突出一个“趣”字,让学生品尝学科教学带给自己的独特味道,并在学习中留下坚实的探究的足迹突出一个“活”字,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的感悟中提升品质;突出一个“境”字,让课堂在学生向往的境界中开展,入境的课堂,浸润学生的心灵,感悟各个学科的人文和精神价值。
而以上这种种,都是需要用教师的双手去播种,靠教师的表达去传播。所以,教师的学习力是重中之重,更是教育智慧得以开花结果的根源。数学课堂有着自身的特点,由于数学抽象,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于是有很多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恐惧和为难,为此,教师要充分的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开始切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来源于生活有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数学价值渗透于教学中,学生会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感受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进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的学校效果得到保障。
4 教育智慧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
人们常常喜欢用好和不好来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是最科学的课堂,是学生们喜欢的课堂,站在成人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给出的答案确实完全不同的。但无论怎样,智慧型的教师一定可以造就出学生们喜欢的课堂,只有有生命力的课堂,生态的课堂,突出以人为本的课堂,强调人的生命价值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一种再现。意味着平等、共享;意味着宽松、和谐;意味着提升、拓展。他充满了思维,闪耀着智慧。孩子们的世界往往和成人的世界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个智慧的教师是完全可以意识到这一点的,于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心学习,智慧思考,智慧引领学生的成长。
在数学学科的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智慧更多的提点在掌握好三维目标的评价上,既要注重知识的结果,更要关注知识发生的过程中,这样可以给学生更深刻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思中学,在学生悟;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比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发现问题的能力,都是课堂高效的一个增长点;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本身的增长,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下,让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更要有钻研和持续探究的态度。做到了一上课,学生边张开了思维的翅膀迎接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5 教育智慧激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课堂是一个精彩而有值得期待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一曲动听的旋律,每个音阶的调动都会使整个乐章波澜壮阔;课堂是一眼无垠的大海,每一滴浪花的涌动都会影响大海的汹涌澎湃;课堂更是广阔蔚蓝的天空,每一片云彩的变幻都会影响天空的千姿百态。教育智慧体现在课堂细节里,从课堂的导入到课程的探索,从知识的提升到知识的更新,从课堂的评价到课堂的检测,教育智慧都如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教与学的双方都体验着知识的魅力,享受着学习的收获,感受着学习的快乐。
教学智慧可以激发课堂中每个个体生命的活力,促进人的生命发展,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会在共同研究和创造中交流和互动,形成教育的资源。在数学教学中,一个智慧的教师会多一双发现的眼睛,既从理论认知上给学生指引,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更会以课堂评价、师生互动等方式来给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从外而内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最求真的一个过程,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一种享受。
6 教师的教学探究力是教学智慧提升的助推器
很多人把探究力、学习力、思考力和反思力作为提升学校品质和教学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很多国家,合作探究的能力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倡导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样,在智慧教育中,教师的探究力就像一个助推器,一样引领着教师在教育的智慧中与孩子的生命成长共舞。
篇7
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关乎大学的成长,必须重视大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专业课《网络营销》为对象实施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充分考量课程课堂教学中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两个智慧个体的有效协同,理实一体教学法推动课程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探索一条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
“互联网+”益民服务;智慧个体;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网络营销课程
“互联网+”益民服务中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其实质就是以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实现公民的终身教育。现代教育就是为实现终身教育而对个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充分调动教育基本要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断探索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
1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与理实一体教学法
教学理念是教师和学生作为智慧个体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活动存在的内在规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形成的对日常的教学活动所秉承的基本思想。也因为如此,日常的教学行为受秉承的教学理念所影响,甚至是支配。作为智慧个体的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这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目的是根本一致的——智慧个体的成长。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到底哪一个才是主体,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智慧个体中的哪一个处于主导地位这个问题,教育理论大体经历了主体—主导论、双主体论和主体间性等发展阶段:
1.1主体—主导论这种理念是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智慧个体分别极端地视作课堂教学的唯一主体,赫尔巴特和杜威可以说是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人物。随着社会和教育理念的发展,这种本质就是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极端地只强调其中的一个作为“单极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无法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匹配。
1.2双主体论这种理念与“主体-主导论”不同,双主体理念不是将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对立成“单极主体”,而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视为同等重要的两个主体。在课堂教学通过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和激发学生这个智慧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理念更加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的教育行为以及智慧个体自身通过学习所达成的完善发展的目的。
1.3主体间性论主体间性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过程,它是关键因素,是教与学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活动。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将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协同交互的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深刻剖析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交互行为,这一教学理念有效地将单纯重视教师智慧个体教育行为的传统教学理念和单纯重视学生智慧个体学习行为的现代教育理念协同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均无法全面系统描述教师和学生两个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关系的困局。
1.4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方法所谓理实一体化,是指在课程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的讲授同通过各种方式或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达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形成理实有机体的教学方法。理实一体教学法可以很好地体现了主体间性教学理念。本文探讨的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智慧个体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网络营销》课程课堂的教学效果,完善和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这一最终目标,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于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营销》,将网络营销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组合,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效果。
2《网络营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网络营销》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现有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较为普遍地使用单纯的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现象,在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2.1教学模式不合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教师这一智慧个体将大量的理论知识以课堂讲述的形式向学生这一智慧个体进行灌输,这一模式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被教师这一智慧个体所占用,学生这一智慧个体没有被充分重视,当然有机的主体间性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非但不符合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培养要求,也不符合现代人才作为智慧个体的成长需求。
2.2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对于高等院校学生这一智慧个体来说,教育的目的重点在于其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理论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智慧个体由于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被动接收上,没有学以致用,以至于其对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2.3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课程考核方式,应该针对该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重点考核评价学生智慧个体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实践能力,而不应该单纯考核评价是学生智慧个体单纯的对掌握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3]。为此,要全面评价学生智慧个体对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解掌握水平,就要将采用的单纯的期末笔试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变革为对学生智慧个体掌握网络营销知识的程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
3对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理实一体教学法的实施与思考
3.1介绍教学目标由于学生智慧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对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期望,所以教师智慧个体在《网络营销》上课之初非常有必要澄清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教师智慧个体在讲授课程的首节课时要厘清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以体现主体间性的教学理念。通过这一过程来帮助学生智慧个体清楚了解《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3.2控制教学过程在特别讲求契约精神的现代社会,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要求在《网络营销》授课之初要制定一套大家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的教学规则,这不仅可以维护教学秩序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契约精神的要求和体现。教师和同学这两个智慧个体达成共识已实现规则的制定,学生智慧个体在教学活动中就会较好的遵守,以保证各教学小组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首先是对学生按学号分组,任命小组长一名,负责协调本组人员完成任务;然后提供有典型代表的内容,设置与小组数相当的题目,让学生智慧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任务布置时间的安排上要考虑学生有相同的准备时间,以保证公平性;每次学生讲授前须向教师提交该小组讲授人的个数,在课堂讲授时,具体讲授人由教师现场随机选出,这样可有效降低有的同学在完成任务时“搭便车”的概率;每次学生讲授完成后要进行教师和学生智慧个体提问并讨论,这时可以考虑禁止该小组的讲授人回答问题,这也是促进小组成员全员参与,为鼓励学生智慧个体的参与可根据提问的质量给予个人回答问题奖励,最后教师智慧个体在对学生智慧个体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点评和归纳,再将本章其余内容进行讲解,以保证授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考核时,依据课程教学要求按照构成比例编制小组对外评分以及教师评分构成,其他非讲授组的同学为讲授组同学给出百分制的总体分值;授课教师根据每组同学讲授、提问和讨论等环节的具体表现,给各组打出百分制的总体分值。讲授小组成员根据本组整体及小组各成员课堂出勤率及对小组贡献自行打分。大这个环节上就促使学生智慧个体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学生的主体间性教学理念下的理实一体教学法的最终成绩由(组间评价×50%+教师评价×50%)×组内评价%+个人奖励分值组成。
3.3改进教学管理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应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度。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法:首先,在《网络营销》课程的开课之初,为了让学生智慧个体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改革,教师智慧个体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相应的期末考核将涵盖课堂学生讲解的形式完成;其次,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的教学成绩应该取决于每名学生智慧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参与、个人作业及小组作业完成情况,而不应该是凭期末一张试卷单一的考试成绩来决定。总之,课程的期末考核重点是考核学生智慧个体对整个知识体系和理论理解和应用的综合情况。
3.4简化教学工具基于课堂教学的场地及教学规模的现实有限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的现实,课堂教学改革可以使用辅材料和音像资料。学生智慧个体可以采用Flash、Dreamweaver、Power-Point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本组教学内容,这样能够使得展示效果更加生动,同时可移植性强,便于学生间更好地借鉴学习。
3.5理实一体课程课堂教学法的思考第一,如何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下进一步激发和提升学生智慧个体对《网络营销》课程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其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在教师智慧个体前期授课的演示下,通过学生智慧个体对讲授部分的准备和讲授,不仅给学生智慧个体提供了一次登台讲课的机会,体验讲授知识的经历;也是人生机会的历练,甚至可以帮格腼腆的学生突破自我性格,在课堂上获得自我的完善和提升;同时,学生智慧个体主动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可以通过把课堂讲授成绩与期末的课程成绩挂钩、激励学生智慧个体参与其中的方式得到实现。第二,如何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下突出《网络营销》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智慧个体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络营销》课程按照教学计划一般只有有限的学时,利用这有限的学时不可能把所有网络营销所涉及的知识全部详细讲授,而学生智慧个体也不必要学习每一章的详细内容。所以,应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选择有代表性的理论和相应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智慧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其通过在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主动学习,更加灵活高效地掌握并应用网络营销知识。第三,如何在主体间性教学理念理实一体教学法下加深学生智慧个体对所学网络营销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智慧个体的知识和案例讲授,让其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可以分小组或以个体为单位分别发表见解,从而打破僵硬的课堂氛围,变教师课堂上的简单灌输为在教师智慧个体引导下的学生智慧个体课堂内外的主动思考。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智慧个体始终处于对所学知识的海洋中,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学生智慧个体对知识的理解都会在这一段时间里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吸收,起到海纳百川的作用,有效地增强学生智慧个体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结语
为达成“互联网+”益民服务理念下的智慧个体终身教育目标,我国当代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做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历史进程的改革。将主体间性教学理念和理实一体教学法运用到现代的教育教学方法当中,这不仅仅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从更高的层次改变我们课程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受当前的课堂教学总体环境的限制,主体间性教学理念和理实一体教学法还无法发挥到我们预期的理想作用。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间性问题、学生智慧个体的学习能力培养问题以及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等问题,努力完善理实一体教学法的各个实施细节,有效提升大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智钢,欧阳倍祥.高职公共英语全过程互动教学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1,(12).
[2]王瑞红.高职汽车类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4,(5).
[3]万琼,周旭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2).
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智慧 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2-0009-02
作者简介:唐瑞(1979―),女,江苏灌云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智慧教学”是很重要的。但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为了课堂好看,花架子太多,学生看起来很活跃,其实问题肤浅,没有调动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二是以“朴素课堂”自居,局限于课本、课堂空间狭小,没有深度、没有内涵。
真正的语文教学要“活”起来,必要时可以跳出教材,节外生枝;可以外引内联,迁移融合;可以以虚击实,虚实相映;还可以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总之,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智慧教学”,把语文课堂变成“智慧课堂”。
一、语文课堂应进行多维沟通
课堂教学中,信息的传递,师生的交往,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立体的、交互作用的。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是:“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多维的沟通是以师生“与书本沟通,与生活沟通,与社会沟通”为基础的。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沟通互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可以互相学习、集智取长,深化理解;和生活、社会沟通,可以关注生活、学习生活、培养“大语文”学习观,加深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
在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母狼的智慧》教学中,笔者先让小组讨论文中动词和景物描写的作用,学生深入课本,理解了母爱的伟大。笔者接着就举了一个例子: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亲把手指咬破,让自己的鲜血滋养了孩子的生命。这个例子营造出震撼心灵的氛围,笔者借此把学生引入生活和社会,让学生说一说:“社会生活中,你还看到或听到过哪些让人动容的母爱?”学生积极发言,有感情地讲述了汶川地震和云南缆车事故中的很多事例。笔者最后总结道:“在大灾大难面前,处处闪现着着母爱的光辉,而在平凡的生活中,父母又是如何关爱你们的,有哪些让你感动的细节,请同学们写下来。”
二、语文课堂应唤醒学生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催生学生内心沉睡着的智慧之花。没有枯燥无味的知识,只有枯燥无味的教学;没有缺乏智慧的知识,只有缺乏智慧的教学。在学生的答问或质疑中,往往有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讨论,唤醒学生智慧的问题。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时要注意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要有把握全局,即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智慧。
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奇妙的克隆》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学生提到了骡子。笔者趁机以这个问题启发学生,“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生物,骡子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呢?是不是克隆呢?”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课堂上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又引导学生查资料,请教专家,上网搜索等。第二节课上,学生都准备了很多的资料。再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黄鹤楼》一文中有“遂以名楼”一句,对于“遂”的解释,有一个学生解释为“于是”。笔者让他再举个例子,学生于是举了《郑人买履》中的“遂不得履”,意思是“于是”。笔者反问学生:“遂不得履”的“遂”是“于是”的意思吗?有学生答:“应解释为终于。”笔者由此引导学生辨析“于是”和“终于”有什么区别,学生翻阅古汉语词典、各种工具书,引经据典地展开了讨论。
三、语文课堂应准备几种预案
教学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静态”展示的,是一个“动态生成”和“智慧利用”的过程。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动态发展为内容,即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和展现生命的价值,使学生的知识、智能、情感、思想等在动态中得以形成和发展。有教师上完课之后抱怨学生不发言、学生不配合等,原因便是忽视了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性质。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多准备几个预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随时调整上课方法和节奏。其实,把问题分解或换个问法,也会实现预期的效果。荆州市语文教研员余映潮老师在上完《七颗钻石》观摩课后,介绍自己的备课过程时,就说明自己准备了一个预案――“诗意阅读”:分三个环节:进入录音棚――朗读;畅游智慧泉――讨论;来到创作室――写想象片段。有了预案,上课有底,也不愁学生不配合。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时,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心?”学生对此回答不够积极,于是笔者拿出了提前准备的视频歌曲《常回家看看》《懂你》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看到视频中的生活细节,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回答积极而踊跃。
备课当然不应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备课时心里要有学生”。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加速器、剂、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锦上添花的效果,给课堂以惊喜。
运用教学智慧,吸引每一个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思绪的飞扬,能让学生不再唯唯诺诺、亦步亦趋、小心翼翼。教师要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更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更多智慧的心灵,让语文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智慧课堂”。
参考目录:
[1]虞燕红.课堂中的六个有效对话机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9,(Z3).
篇9
关键词: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智慧教学;教学方法;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65-01
智慧是推进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要素,教育教学需要智慧,历史与时代呼唤教育知识和充满智慧的教师。教育教学专家成尚荣教授曾明确指出:新课程教学改革,就是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教学中跳跃出来,要积极超越知识教育理念,努力提升到智慧教育教学层次,将培育“知识人”的教学目标转向到培育“智慧人”的教学目标上来,用智慧教育理念和方法论指导教学改革与实践,并促使广大师生追崇智慧、热爱智慧。特别是广大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智慧,用智慧经营课堂教学,让智慧唤醒课堂教学中的各类元素,促使信息技术在智慧教学理念的推动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一、积极在善变中突显智慧带来的惊喜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应用之中潜藏着丰富的“变数”,而这“变数”便折射出智慧,这是灵活机动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智慧,给予学生带来意外惊喜的智慧。例如,笔者曾经布置学生课后作业,让他们自主制作出“有声有色的个人网页”,就在我检查他们作业的时候,有一位叫陈晓的同学非常得意、非常自信地举手到讲台上来展示他的“优秀作品”,经同意后,他将自认为存储了自己作品的U盘插入教学计算机,怀着胸有成竹的姿态打开U盘,双击其制作的“作品”,然而此时,他的得意之态嘎然而止,“作品”被双击以后,“咣”的一声弹出一个“异常窗口”,此时,该同学的脸“唰的一下”红透了。原来由于该同学在复制文件时太粗心了,本应将其制作的“作品”文件发送至U盘的,结果点击到发送“快捷方式”了。
对于如上这种“尴尬”情形,作为课堂教学的调控者,并不立即指责批评其粗心大意的错误,源于其“脸红”已经确实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于是将话锋立即扭转,幽默地说,“也许这就是陈晓同学给我们遐想的美丽梦想,我们相信一定很绚丽多彩。”如此一来,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有效舒缓,整个教学“气场”变得轻松、祥和、温馨与和谐多了。接着,顺势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该同学出现的问题原因,促使同学们参照自己也许某时一不小心也可能犯的隐性错误,让他们获得意外的收获,感受随机应变的教学智慧所来的意外惊喜,将“尴尬”的情境转换为“亮点”资源,灵活机动充满智慧地调整课堂教学进程,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又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还促使课堂教学呈现得更加精彩。
二、积极引入交流讨论收获智慧碰撞火花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是纯粹的信息技术理论授课,则非常容易将课堂教学带入到“沉闷、郁抑、无趣”的情境,不但难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而且还可以引起副作用,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厌倦感。然而,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来说,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广大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特点,引领学生将教学内容的理论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有机融合于一起,大胆创设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教学情境,使理论知识教学变得富有情趣,激发他们乐此不疲地深入探究、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将各自的体验说出来,让他们的思维相互走入对方的世界,以至于促使他们的智慧相互碰撞,产生更具智慧性的灵感火花,促使他们的思维发展。
例如,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以往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课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便创设讨论互动交流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大概是什么时候接触计算机的?自身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有哪些较为深刻的记忆?是什么时候学会打字的?是什么时候学会上网的?上网时做的主要事情是什么?等等,从而有力地调动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接着,便引入“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询问学生,所有计算机上的数据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储?计算机是如何分析、描述、辨别数据信息的?如此一来,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让他们的智慧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三、积极引入竞赛活动激发课堂智慧
知识竞赛是一种可以促使学生加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教学手段,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培育和大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产生更多智慧的火花,是培育学生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可以依托电子教室构建电子抢答平台,将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考核引入到这一知识竞赛平台上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智慧与生机。
例如,可以通过电子抢答平台,结合课程的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技能竞赛,比如,中英文录入竞赛、Word、Excel、PPT等Office系列软件应用操作考核、网页制作竞赛等等,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产生更具智慧性的创意,激发他们自主产生创新意识和灵感,提升他们的智慧层次。
综上,信息技术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智慧课堂的实现需要具有智慧的教师引领,需要不断激发学生产生智慧,需要用人性的光辉构建和谐的氛围,需要用智慧的火花去点燃生机和活力,给信息技术教学淬火。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生成条件;课堂建设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凸显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能否彰显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能否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态度,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成教师教学智慧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促进教师教学智慧发展的前提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平等、和谐、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教师从三尺讲台走进学生,从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身份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助者和促进者;智慧的教师有能力迅速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日本学者佐藤学指出:“学习不是授受知识技能的个人活动,而是个体参与知识技能所联结的共同体的实践,是文化共同体的开成与个体成长相辅相成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原本就是“学习共同体”,需要彼此共同承担促进双方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责任。师生关系平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会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的现时演练,这种演练体现出师生间交往互动、共同进步的热情与热诚。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即在这演练过程中,得以不断地展示和积淀。
教学规律的总结积累——促进教师教学智慧发生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随机地机灵处理不可预测的突发状况和偶然事件,这种随机行为实际上就是教师展示出来的教学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能化解窘镜,能解决意外难题,保证了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面对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课堂中教师教学智慧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并不说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是随机的、是没有规律可循的。相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记录且细细体会自己所遭遇过的每一次处理不可预知的教学事件的经历,日积月累,教师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的,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平时越注意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和积累,越能很好地在课堂中体现教学智慧,比如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规律、教学与发展辩正统一规律的掌握。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两者相辅相成,离开了智力因素的辅佐,非智力因素就不可能存在,而智力因素的开发,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参与。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与发展是相互促进,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同时也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比如,教师预先给学生们布置作业,可以说明其很重视对学生们智力因素如创造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就某一论点畅所欲言,说明其有意地对学生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鼓励大家从实际出发,大胆设计,勇于创新。
课堂情境的建构——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平台
课堂情境是师生从事课堂教学活动时所必需的教学背景,课堂情境的建构是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它可以充分表现为师生间教与学的状态、情感与情绪交流的方式,以便师生达成共识。良好融洽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仅为师生之间在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互动活跃的课堂情境意味着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合作学习方式,它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顺利进行的场所,也是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教学智慧的自主发展。
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展示其教学智慧,同时,课堂教学情境的建构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
师生共同构筑教学情境,使课堂迭起,师生彼此引领成长。比如,在讲授《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文中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真实地融入于文中情境;接着,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情况和当时的教学状况,倡导大家进行相关的辩论,这说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到有价值的课堂信息,并加之利用,寻找新的顺应课堂教学的契机。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构建教学情境,无疑为自身教学智慧的生成筑就了平台。教师从中体会了成就感,收获了幸福感,会激励教师更加富有热情和激情地进行后续的课堂教学活动;这充分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有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懂得智慧性地教学,他们会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适宜的课堂情境中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才会灵性地进行学习;而教师也会从中收获启发和教育,其教学智慧的价值追求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于课堂实践中。
综上,充满教师教学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也就是说,智慧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尽可能地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传授知识、指导认识,关注课堂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的选择,这都是教师教学智慧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彰显。
参考文献:
.is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