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业状况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行业状况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行业状况分析

篇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同时也鼓励非上市公司实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整体。新会计准则较之旧准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可能会改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数据,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那么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借助深沪两市公布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方法分析新准则实施可能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带来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各类上市公司正确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准则,客观、准确分析新准则下各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为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设计

1.指标选择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可以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来体现。本文根据这四方面选取以下8个基本财务指标进行财务状况影响的实证研究。第一类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X1)和资产负债率(X2)。二者可以分别衡量公司的短期和长期的偿债能力,是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二类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包括存货周转率(X3)和总资产周转率(X4)。这两个指标分别反映存货以及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可以较好地体现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和营运水平。第三类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包括净资产收益率(X5)和主营业务利润率(X6)。净资产收益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可以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获利水平,只有当公司主营业务突出,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二者均体现了公司的盈利水平,是投资者较为关心的指标。最后一类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包括净利润增长率(X7)和总资产增长率(X8)。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了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扩张速度,是综合衡量企业资产营运、管理业绩以及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总资产增长率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总资产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二者都是财务状况评价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以上述指标作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指标。Xi(i=1,2……8)为2006年中期财务指标,用于分析新准则实施前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2007年同期数据用Yi(i=1,2……8)代表,用于分析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F表示新准则实施前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分,S为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分。

2.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深沪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截止至2007年6月30日,深沪两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1481家,剔除了ST公司178家,金融、保险业的上市公司19家以及一些数据不全的公司,此外,为了使2007年中报数据与2006年同期具有可比性,本文剔除了2006年以后上市的公司134家,最终获得的样本公司共1082家。本文所用的上市公司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计算过程利用SPSS11.5软件完成。

本文用2006年中报的数据计算实施新会计准则前各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分,然后采用2007年的数据用同样方法检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可能对各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得出综合得分,并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新准则实施可能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的变化。

三、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影响的实证研究

为了对所选取的基本指标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的差异变化有总体的了解,首先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从T检验结果来看,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的P值为0.439,没有通过检验,资产负债率的P值为0.086,虽也没有通过检验,但相比流动比率的差异显著。也就是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影响到其长期的偿债水平。在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的P值分别为0.961和0.364,没有在5%水平通过统计检验,而总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P值均为0.000,可见新准则的变化对这两项指标产生了重大影响,体现了新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观,新准则所引起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变化值得深入研究。在成长能力方面,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两个指标的P值也都为0.000,在1%水平通过检验,新准则实施前后,各上市公司成长能力的变化较为显著。从整体上看可见,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大部分指标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可见新准则的实施在财务数据上会给各上市公司带来重大影响。

接下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反映新准则实施前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X1-X8)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四个主成分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68.089%,根据正交旋转后的因子矩阵能够确定四个主因子分别从偿债能力(F1)、营运能力(F2)、盈利能力(F3)和成长能力(F4)四个方面解释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前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根据SPSS的运行结果,可以求出因子F1-F4的分值,并将新会计准则实施前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总得分(F)定义为:

F=22.578/68.089F1+18.185/68.089F2+14.957/68.089F3+12.369/68.089F4

采用相同方法对(Y1-Y8)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总得分(S)的计算公式为:

S=22.480/69.087S1+19.744/69.087S2+14.333/69.087S3+12.530/69.087S4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各上市公司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前后的财务状况得分。本文针对实施前后的得分结果分别进行排名,并按行业归纳排名在前后100名以内的上市公司数量,具体排名情况见表1和表2。

从表1中可以看出,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的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进入财务状况排名前100名的数量基本上没有什么显著的改变,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在新准则实施后进入排名前100名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实施前有所降低,分别由5家、4家和20家降低为2家、0家和13家,房地产业也略有下降,由实施前的1家变为0家。而新准则的实施又使得交通运输、仓储业,社会服务业,信息技术业和综合类上市公司进入排名前100的数量有所上升,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从实施前的3家增加到6家,社会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业则比实施前增加了3倍,分别从1家和2家增加到3家和6家,综合类的上市公司也由原来的6家增为8家,此外,传播与文化产业和制造业的数量在实施后略有上升,分别由0家、53家上升为1家和56家。由此可以推断,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可能降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的业绩水平,并改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社会服务业,信息技术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制造业以及综合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表2列出的是各行业财务状况排名后100名的上司公司数量。其中,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在新准则实施后与实施前的数量差异不大,信息技术业也没有显著变化。传播与文化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社会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实施后进入后100名的公司数量有所降低,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和综合类公司的数量有明显上升。

表1和表2相结合来看,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在新准则实施前后没有显著改变,新准则的实施可能不会对这两类上市公司产生较显著的影响。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以及房地产业在新准则实施以后,综合状况排名进入前100名的公司数量减少,与进入排名后100名的公司数量增加相对应,新准则的实施可能使得这几个行业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交通运输、仓储业,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产业以及制造业在实施后进入前100排名的公司数量增加与进入排名后100的公司数量下降相对应,也就是说新准则的实施可能会增加这几类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对于批发零售业和综合类的上市公司,在新准则实施前后,无论排名前100名还是后100名,入榜的数量均同时下降或上升,这里无法明确判断新准则的实施对这两个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情况。对于信息技术业,实施后进入前100名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而后100名的公司数量没有变化,新准则的实施还是适当地改善了该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表3列出了各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平均得分,并对实施前后的得分情况分别进行了排名。从表中可以看出,批发和零售贸易,采掘业,制造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在新准则实施前后的财务状况没有显著变化;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技术业,社会服务业以及传播与文化产业在新准则实施后的行业财务状况好于新准则实施前;建筑业,综合类,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房地产业在新准则实施后行业的业绩情况有所下降。

总的来说,无论是总体还是个体,新会计准则对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的财务状况均没有重大的影响,新准则实施后,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技术业,社会服务业以及传播与文化产业在行业总体和上市公司个体方面,财务状况都较新准则实施前有很大改善,而建筑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恰好相反,新准则实施后在行业总体和上市公司个体方面,财务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对于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来说,新准则对这两类行业的总体影响不大,但是对上市公司个体的影响较为明显,新准则使得个别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所好转,对于批发零售贸易类上市公司个体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对于综合类的上市公司来说,新准则的实施降低了该类行业总体上的综合业绩状况,但在上市公司个体方面,这一结论并不明显。

四、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1.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指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新准则的实施对短期偿债能力没有影响但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起到一定作用,对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影响显著。

2.通过对实施新准则前后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计算综合评分并排名可以得出:新准则的实施对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的财务状况不产生重大影响,可能改善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技术业,社会服务业以及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财务状况,使得建筑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房地产业的财务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新准则对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制造业总体影响不大,但是个体的影响较为明显。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影响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评价问题,由于时间有限,研究不免具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投资者、债权人、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等众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后果,本文仅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对新会计准则的影响进行预测和检验,研究并不能代表新会计准则在所有领域的影响程度,新会计准则对其他各方面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篇2

关键词 哈佛财务分析 战略分析 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4 4 文献标识码:A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财务分析是对财务报表数据的提炼和提升,因此利用财务报表离不开财务分析。哈佛财务分析框架为务分析提供了新思维,使财务报表分析走出了财务数字的迷宫,为财务分析真正走入企业管理奠定了基石。

一、传统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仅限于四种能力分析,与战略脱节,没有方向引领,只注重数据细节分析,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法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财务分析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和分析方法,寻找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一)会计制度存在弹性,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财务分析的基础。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具有可选择性,这一现象是由会计制度弹性决定的。也就是说,会计信息是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的结果,而且会计判断和会计估计的标准可以是不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会计信息具有可操纵性,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的风险。

(二)会计信息具有历史性,决策相关性不高。

报表中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与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未来信息的相关度较低。还须进行延伸分析,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

(三)缺少战略引领,就数字论数字。

会计数据是企业经营战略的“财务表现”,分析者需要通过数字知道企业战略的执行情况。传统财务分析不进行战略分析,就数字论数字,往往成为了一种数字游戏。

二、财务分析框架的重构

(一)领域需要拓展。

1、行业分析拓展。

财务数据是企业所处环境、战略决策、经营运作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财务报表分析应当系统地展示公司发展战略、经营活动与财务数据的关系。

行业是由许多同类企业构成的群体,进行行业分析要以帮助分析者知道本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战略分析拓展。

战略是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它指明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它决定着企业的商业模式、业务结构和竞争方式,决定着企业资源的配置状况。因此,战略必然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善和经营成果及其现金流量当中。通过战略分析,可以站在战略高度把握财务数据的合理性。

(二)会计调整。

会计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础,并为财务分析的可靠性提供保证。会计分析可以从企业舞弊的可能性分析、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分析、会计政策(尤其是资产减值准备)与估计对会计数据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

(三)延伸分析。

以财务报表中的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前景分析,是实现财务报表的“决策有用性”的关键步骤。财务分析的根本目的是为决策提供预测性信息。这就要求对企业的收入和费用、资产和负债,以及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合理的预测。

三、哈佛财务分析框架

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佩普、希利和伯纳德三位学者在其著作《运用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与估价》中提出,财务分析的基本顺序是:以战略分析为起点,依次进行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该框架被称为哈佛财务分析框架。

(一)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起点。通过战略分析可以识别业绩驱动因素和相关风险,可以更好地评价企业的会计政策和前的财务和盈利状况。战略分析还可帮助分析者在进行前景分析时建立合理的假设。

1、行业分析。

分析行业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包括市场总量及增长前景、行业所处发展阶段(生命周期)、行业市场边界、行业竞争状况(买方卖方数量及相对规模、整合程度,另外还包括行业盈利状况,为财务分析建立预期)、行业技术变革(驱动因素)等。其中,行业分析的重点是行业竞争力分析。

行业竞争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的基本工具是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的竞争力“五力模型”,分别是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新进人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供货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等。

2、竞争战略分析。

战略是企业的龙头,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才能全局性和系统的角度把握财务数据。

(1)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常用的分析工具是PEST模型,即从政治法律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技术环境分析、社会文化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企业战略内部条件分析。包括:财务条件分析,常用的分析工具是雷达图(从收益、成长、安全、流动及生产等五个方面的)。

(3)企业竞争战略分析。包括产业结构分析和SWOT分析。产业结构分析常用的工具是波士顿矩阵,目的是识别企业每一项“业务”属于潜在的现金来源,还是属于现金漏斗。SWOT分析通过识别和综合考虑企业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等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因素,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

(4)波特的三种竞争战略模式。

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以较低的生产成本投入,较低的分销成本,较少的研发支出及销售费用支出,通过各环节严格的成本控制实现高效的生产,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

差异化战略更注重品牌的投资建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往往在无形资产的投入上占用较大的资金。通过技术的改良,提高产品的质量及技术含量,最后提供独特、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集中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定的客户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公司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更广阔范围内竞争对手,可知该战略具有赢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收益的潜力。

(二)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是在战略层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财务报表主要项目分析,来判断会计信息质量,并对会计数据进行调整,从而为财务分析提供质量保证。会计分析包括评估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弹性、会计策略、信息披露的恰当性,目的是评价会计信息否否存在扭曲及其扭曲的程度。会计调整的常用方法有关联交易剔除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会计调整后一般需要按调整后的数据重新编撰模拟财务报表,作为下一步财务分析的依据

(三)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财务能力的分析和评价。财务分析的功能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提炼,增加财务信息含量。

(四)前景分析。

前景分析是在企业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已经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了基本的把握的情况下,基于合理的会计假设,并运用专门的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预测,为计信息使用者未来决策服务。前景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项目预测、利润表项目预测、现金流量表项目预测、企业价值分析,以及发展策略建议等。

1、预测。

(1)收入、费用和利润预测。收入、费用和利润预测的基础是销售预测,现实中并不存在普遍的和通用的销售预测方法,应当根据本企业的具体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先建立假设,然后进行预测。常用的收入、费用和利润预测的工具是预计利润表。

(2)资产和负债预测。大多数资产和负债项目对销售数量的变动比较敏感,所以资产和负债项目的预测通常也是以销售预测为基础的,当然企业资本支出计划对于资产和负债的预测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一并考虑。资产和负债预测常用的工具是预计资产负债表。

(3)现金流量预测。利润表项目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预测隐含着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因此,现金流量预测的数据来自于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

(4)风险预测。识别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提醒会计信息使用者注意。

2、价值分析。

价值分析是根据预测性财务信息评估企业或企业某一部分价值。常见的估价模型有收益贴现法等。例如,可以将企业未来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为现值,并将其作为企业价值。

3、发展策略。

对于财务信息的内部使用人而言,除了进行上述分析之外,还有必要根据财务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的经营策略,为财务信息使用人进一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补充信息。

四、结束语

哈佛财务分析框架是对传统财务分析框架由数字到数字思维的拓展,它使财务报表分析走出了财务数字的迷宫,为财务分析真正走入企业管理奠定了基石。

(作者单位:平煤神马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瑞兰.哈佛框架下的企业现金流量表分析.经济师,2012(10) .

篇3

    关键词:证券公司;财务分析;局限性;改进

    一、证券公司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自身的局限性

    1.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可比性有影响。现行会计准则并未严格限制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各期的会计处理办法,证券公司根据需要可能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导致前后期间数据的可比性大大降低。如果证券公司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处理,那么不同的证券公司对同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方法就会不一样,证券公司之间的数据的可比性也会大大降低,这时财务对比分析就没有意义。会计估计对财务报表数据质量有影响。有些数据在会计核算时往往需要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例如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等,估计的数据难免主观对财务报表的结果产生影响。

    (二)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计算各种财务指标来分析与评价公司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反映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而在证券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各项指标缺乏统一评判的标准。处于不同成长周期的公司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证券行业还是一个新兴行业,经营和监管只是在近几年才逐渐进入正轨,在财务比率分析中,缺少行业标准比率,这使得财务比率分析没有参考数据,无法衡量一个证券公司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同时也就不好得出分析结论。

    (三)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1.比较分析法存在局限性。比较分析法极为注重比较。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公司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和经营方式相近或相同。这些条件限制了比较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比率分析法存在局限性。比率分析法是目前财务报表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的局限性主要包括:第一,比率值要与某一标准比较方有意义,但这样的绝对标准受到样本数量、计算方法及异常情况的影响,尤其在证券行业内几乎很难找到这样的标准;第二,某些比率反映的是在特定时点上的状况,却无法揭示会计年度其他时点上的财务状况;第三,比率分析在进行同行业的横向比较时,会受到不同证券公司采用不同会计方法的干扰和影响,而公司内部进行纵向比较的可比性又会因在不同期间所选择的会计方法的变更而相应减弱。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趋势分析法是与本公司不同时期指标相比,一般运用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分析,这比分析单个财务报表能了解更多的情况,特别是可以发现一个公司发展的趋势。但是趋势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第一,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由于各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的改变,会造成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四)财务分析人员的局限性

    由于财务分析人员掌握财务分析理论、相关经济理论及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对财务分析结果的理解就有差异,也就不能透彻解释各项计算指标的经济涵义。财务分析人员的工作经验、日常接触面不同,导致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不同。工作经验丰富、日常工作中接触公司各项工作多的,就可以从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和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否则就可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本身。财务分析人员的风险偏好不同,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会存在差异,比如有人认为只有高风险才有高收益,而有人认为稳妥一些保守些好。所以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利用相近或相同的财务分析指标,可能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

    (五)财务分析缺乏预测性和前瞻性

    财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公司财务资源和当前财务状况的信息,他们更希望了解能够对决策有用的、体现公司现在甚至是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以便更好的规避风险,把握机会,做出对公司更为有利的经营决策。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侧重于对历史信息的反映,基本上是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总结,只重视公司过去财务资源与现在财务状况信息的披露,却忽视了公司未来财务潜力和财务核心能力信息的披露以及对未来信息的反映,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缺乏预测性和前瞻性,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全部要求。

    二、改进措施

    (一)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第一,证券公司要严格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尽可能地减少或甚至禁止同一类经济业务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减少人为操纵空间,使公司内的会计处理方法统一口径,更具可比性。第二,会计主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内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规范,降低各证券公司自行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空间,使证券公司间的会计处理方法口径更加统一,更具可比性。第三,目前的会计信息一方面表现于会计信息过量,另一方面公司和市场所需要的真正有效的信息却存在很大的缺口,这需要各证券公司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努力将会计信息与市场预测、行业竞争、薪酬福利等相结合,不断弥补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二)行业对比时要区分规模、成长周期等特点

    首先,证券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还没有形成规范的行业标准,公司间的对比完全取决于各公司间财务和经营数据的比较,而公司规模、成长周期、主营业务品种等的差异,使得财务和经营指标的差异巨大,因此在进行行业对比的时候,要选择与本公司规模相近、成立时间差异不大、主营业务品种基本相似的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否则分析结果将不具有参考意义。其次,中国证券业协会财务委员会应组织加强对行业财务指标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探索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为各证券公司不断改善财务指标提供依据。

    (三)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的改进

    第一,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定性的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更好地反映真实情况,获得决策有用的信息。第二,坚持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或历史的经营情况,而证券公司的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要进行动态分析,在了解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未来有一定的帮助。第三,坚持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要全面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只看到个别财务指标的高与低,就得出好与坏的结论。第四,建立全面分析和专题分析相结合的财务分析制度,力求做到每月或每季度一次详细分析,每半年或年度一次全面分析,出现重大问题或根据需要再作专题分析。让专题分析成为定期分析的有益补充。

    (四)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分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应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财务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财务分析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同时要对公司未来财务潜力和财务核心能力的前瞻性预测,在分析中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增强财务分析支持经营决策的预见性。

    (五)把握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点进行深入分析

    证券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财务分析时要紧紧把握主要风险点。重点关注以下事项:净资本及各项风险监控指标的状况;资产、负债的质量和结构;证券承销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证券营销人员和经纪人的用工管理、展业管理、报酬支付等方面存在的法律、监管和税务风险;业务转型不确定性导致的财务风险,如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协调问题,转型的投入产出分析科学性和真实性问题等。同时,要积极探索借助数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依托各证券公司初步建立的完整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实时统计和量化分析,提高风险分析的针对性、实时性,实现从事后分析向事中控制、事前预测的前瞻性方法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永成.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2009(11X):118-119.

    李伟.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S1).

篇4

关键词:财务报表 信息 综合 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54-02

1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只能将分析对象局限于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从而降低了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主要表现为一是分析高度不够。当前财务分析不是站在企业经营的高度上分析数据,而更多的停留在报表数据的表面,割裂财务报表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导致财务分析与企业管理脱节;二是指标间的联系不强。财务指标仅仅是一个比率或比例值,只能揭示企业经济效益某一方面的信息,多是片面或孤立的分析;三是忽略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影响了财务报表数据,为企业操纵利润留下了许多空间,难以保证作为分析基础的财务报表的客观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会计原则及会计假设会约束财务报表,尤其是受责权发生制和历史成本的约束。从这种意义上讲,财务报表并不是企业“经济真实”的真正反映,其本身存在众多的局限性:例如它主要反映已发生的历史事项,与使用者分析所需要的有关未来信息的相关度不高;财务报表无法反映许多非货币计量的其他重要信息,主要反映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

利用现行的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仅提示了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财务报表本身和财务信息记录的局限性。第一,人力资源的影响因素。在对某些企业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由于研发人员缺乏,造成研发工作进展缓慢。由于销售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不能通过现场服务掌握各种产品的需求动态反馈给公司,从而影响产品的销售,造成产品销量不断下降,最终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由此可见,由于人才缺乏引起的连锁反应在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系统方面是难以确认和计量的。第二,财务报告信息具有滞后性。现行财务报告反映财务信息主要是提供以历史数据为主的,而在现如今的信息社会中,不确定因素比以前更突出、更多,而财务报表却无法及时跟踪披露。这些因素都导致相关信息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不充分或不能披露,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极大影响。第三,缺乏预测信息和前瞻信息。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数据为主的财务信息,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所以目前的财务报表普遍缺乏前瞻信息和预测信息,而这些信息正好是企业经营者最需要的。

2 财务报表内在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以复式簿记为记账方式“三足鼎立”的会计模式,是现行财务会计模式的产物,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只能说明“企业过去做得怎么样”。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国内许多上市公司在上市前财务绩效优秀,上市不久就陷入困境,甚至沦为ST族。其实,这不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在上市之前的财务报表一定造假,而是企业上市之后的战略定位可能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原先创造良好财务绩效的前提条件,还可能是上市之前正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在上市之后刚好进入衰退期造成企业财务绩效恶化。

3 财务信息的“企业系统分析”法

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评价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掌握财务报表所呈现的企业真实经营状况。有效的分析方法必须包括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战略分析和企业会计环境和会计政策甄别,从“企业经营环境――发展战略――行为――结果”一体化的逻辑基础之上来综合分析反映经营活动的企业财务报表,构造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构架。这种方法就是“企业系统分析”法,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所谓的经营策略的分析,具体内容指的是企业所经营的各项经济活动与财务的情况这两者,和经营的最终成果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才可以将整个财务信息进行系统整体的分析,从而有效的避免从企业的财务报表来反映企业的具体经济活动业绩。其中经营策略的分析具体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对行业进行分析。在对企业的盈利进行分析的同时,要针对该企业所处行业的盈利因素进行彻底的分析,因为各行各业的具体的盈利情况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要针对具体的行业标准来判定;其二,分析企业的竞争策略。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受到该行业的经营状况等各因素的影响,如果企业能够对所属行业的具体经营状况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预防,进行相应的竞争策略,即便是当该行业遇到经营状况的问题时,该企业也能够很好的进行竞争策略的处理;其三,分析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对关键成功因素的分析具体内容是,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对于能够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经营状况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它的产生是由企业的经营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为企业的会计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会计质量分析。会计质量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会计灵活性的确定,评价企业会计披露和会计政策的适当性,揭示企业会计系统,反映企业经济状况的真实程度。会计质量分析包以下几个方面:1)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进行会计质量分析时应着重分析会计信息对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真实反映程度,评价企业关键成功因素方面的表现及其蕴含的风险,保证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2)确定会计政策的灵活性。在会计报表中,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收入和费用项目中,都存在着可供会计人员选择的管理和原则,从而为管理者虚报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了机会;3)评价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会计准则对会计报表披露的企业信息做了最低要求的限定,信息使用者在使用相关信息进行决策时,应注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是否被充分披露;4)确定潜在的危险信号。会计质量分析的常用方法是注重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因为企业可能会以出售固定资产等手段使会计盈余大幅增加或减少,而这些项目并不构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3)财务比率分析。所谓财务比率分析,具体内容指的是在财务的各项指标之间,找到各指标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找出最能够代表资产收益的指标,以此为出发点,来分析和研究各项指标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诠释企业的盈利。财务比率分析的内容涵盖了分解净资产收益率、分解利润率、分解资产周转率等各种方式。

综上所述,“企业系统分析”法十分注重过程分析和动态分析,能体现出企业活动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个准确全面、地了解;“企业系统分析”法也非常注重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把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业务活动跟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的财务数据相结合来分析企业经营业绩,这样会使企业的财务评价更加全面;“企业系统分析”法所分析对象范围更广、更全面。

“企业系统分析”法是一种综合的分析方法,它的内容涵盖了诸多方面:企业环境、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会计方法等,通过会计的质量和经营分析手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此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最后再利用财务比率分析对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与经营状况存在的必然联系,最终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从而使决策者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 黄国良,侯晓.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3.

[2] 许彦.不同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李心合等.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3(1).

篇5

财务报告关系到高级管理者所关注的许多问题,如公司战略、与股东的关系、公司股价、股利政策及资本结构。由于信息不对称,财务报告使用者很难获得公司全面、准确的内部信息,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渠道比较缺乏,分析公司财务报告就成为较佳的信息获取手段。

一、注意阅读审计报告

公布公司的财务报告通常会附有一份由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专业的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完成预定的审计程序以后出具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表示意见的书面文件。它是对整个财务报告质量高低的总体评价,一般有四种类型: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发表审计意见。这四种意见中,后三种属于不利意见,注册会计师将对其提出不利意见的决定作出必要的说明。与财务报表一起的审计报告必须与报表一起阅读。分析财务报告时,应当特别注意这些不利意见,尽量剔除引发这些不利意见的错误根源所造成的影响,以期获得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财务会计和披露决策反映了许多基本惯例或概念,它们或多或少地被接受并用于指导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在实务中,会计惯例多是功利主义的,它们之所以被接受源于它们有助于涉及会计数据的决策。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公司经理人员被允许作出许多与会计有关的职业判断,因为他们最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情况。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决策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影响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人员对数据的理解、会计规则的选择、科目调整、格式选择和计量判断等。

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就是对交易和事项加以确认、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

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单位选择会计政策、估计的程序是:1.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灵活性;3.评价会计战略;4.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5.辨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

三、全面分析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是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及其相关附表。表与表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单独分析某个报表是不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了解全面的。因此,将报表与报表分裂开来分析是得不到全面、可靠的信息的,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正确地分析应是全面和系统的,如在分析销售收入时,单看利润表上的销售收入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有些收入可能是通过赊销方式取得的,并不是所有在利润表中的收入都已变成“真金白银”,这时分析销售收入就要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栏目中的数字进行分析,如果结合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有关情况说明则更佳。在分析财务报告时寻找报告中的关键数字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分析报告时的重要技巧,不可轻视和忽略。一拿到报告就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和分析是不明智的,这样做没有方向,没有重点,前看后忘,得到的信息只能是片面和零乱的。一般来说,拿到报告后,先审阅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现金流量等几个反映总体方面的关键性的数字,对企业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财务状况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一步分析,如债权人更关心收益质量和资产的安全性,而投资人则更关心成长性方面的数据。将上述数字与本企业上年指标相比,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等,寻找其中正常的或可能异常的迹象,便于在具体分析时能够把握大局,抓住重点,使具体分析更具针对性,提高分析效率,增强分析的准确性。在作财务报告分析时,一定要重视对报表附注的分析,因为许多在报表中未能反映的信息往往通过附注予以披露,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账户余额详细说明、表外负债及风险、或有负债等信息。在分析会计数字之前必须先阅读附注。

四、合理运用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是解释财务报表的一种基本分析工具,它通过一些数学方法把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联系起来。财务比率是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的结果。比率分析旨在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判断其业绩是否能够保持。财务比率分析应根据公司和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到一些对分析公司及其所属行业有用的线索。包括:将公司与同一行业内的比率对比;将公司在各个年度或各个会计期间的比率对比。财务比率分为四类:一是流动性比率;二是偿债能力比率;三是资金管理能力比率;四是盈利能力比率。就具体目的而言,不同财务比率的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在开始分析时,应就自己分析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比率类型,然后计算那些最能达到目的的比率。在分析时,要将一定时段内的某一比率与标准进行对比,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和原因,最好从多角度来对多种比率进行比较,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

但要注意,财务比率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一是财务数据可能会受到管理层的重大影响。二是比率分析只反映数量性的信息,对诸如管理层道德观、能力等质量性因素未考虑。三是因为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不同,公司间比率的比较可能有误导性。四是孤立的一项比率没有太大意义。五是根据财务报表计算出来的比率反映的是公司过去的情况。所以,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时,不要被其误导,只有灵活使用,才能使之成为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

五、重视收益质量与成长率分析

在为一个公司的股票进行定价时,投资者一般会通过研究公司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收益水平和收益变动情况,结合公司目前和未来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来作出评价,这项研究和评价称之为收益质量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着重进行两项评价:一是公司收益质量的绝对水平;二是公司收益质量的相对变化。绝对收益质量评价影响到公司的价格收益倍数;收益质量变化体现了公司经济价值的正面或负面的变动,这个变动是由营业环境或财务环境的变化或者前景变化引起的。

通常收益质量评价可以做如下解释:高质量收益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公司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前景,同时表明管理层对公司经济现状的评价较为客观;反之,低质量收益指标表明管理层可能夸大了公司真实的经济价值,对公司状况进行了粉饰,或者表明管理层没有客观地反映公司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前景。收益质量上升表明管理层的决策越来越客观地反映了公司环境,同时也表明了公司增加经济价值不是依赖于降低收益的质量,而是提高了创造能力;反之,收益质量下降表明相对于过去,公司目前状况和前景正在恶化,管理层通过降低收益质量来增加收益,企图向外界传达比公司实际状态要好的经济状态信息。可见,收益质量分析突出了公司目前和未来的替换价值创造,因而可称之为实质性分析。

要分析收益质量应特别注意识别“会计红旗”。会计红旗表示公司收益下降或对收益不利的影响因素,如审计报告有异常的言词;公布日期比正常的日期晚;应收账款的增长与过去的经验不一致等等。“会计红旗”可能暗示,公司特征正在发生变化,公司的会计数据具有潜在误导性,或者在分析报表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

成长率分析对公司的定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司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销售收入、收益及股利的预期成长率。一般来说,成长特点和成长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对成长率的各个变量进行数量计量;2.说明各种成长来源,包括成长来源的数量性分析,也包括质量性分析,重点是各种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司经营特点和财务特点、研究会计期间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3.预测未来的成长水平和预测分析可能的财务效率和经营成果。

无论是收益质量分析或成长率分析,都要着重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仔细地分析。分析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很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看出资产和负债之间关系的变化,特别是收益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是收益质量分析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如虽然收益增加了,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少了,这表明收益增长可能是通过非经营活动取得的;股利低于收益但高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意味着目前的股利水平可能是不可持续的。

六、参考其他重要的信息

篇6

1 引 言

财务会计目标作为会计准则的基石,是整个财务会计管理系统运行中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市场经济导致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会计信息处理逐渐复杂,这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风险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应当了解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定义以及问题来更好地应对会计信息风险不断提高。

2 当代财务会计目标

2.1 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与定义

任何方面的研究起点都是提出其研究的界限并确定他的研究目标。会计研究也是如此,会计目标回答了会计为什么会产生并传递这种或那种信息的问题。财务会计则是会计理论构成的基础,是沟通财务会计信息的桥梁,并且是联结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枢纽。财务会计的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供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二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三是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需要。

2.2 财会行业在目标定位中存在的欠缺

市场经济下,财务会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财务会计目标的准确定位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财会行业的不断发展,财会行业在目标定位中也不断凸显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1)财会信息已经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我国,大多数的财会信息是通过财会行业或者是会计师以报表的形式传递出来的,但是大众如果想要了解到我国企事业单位等的财务状况,就必须要通过相关的部门获得财务报表来进行了解,进而分析该部门的财务状况并得出结论。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财务报表并不能完整地为社会群众提供进一步的有效信息,甚至不能从这些财务报表中得出社会经济运行整体的财务状况,这便让我们不能准确的分析和进一步判断我国社会经济的运行状况。

(2)财务会计行业的体制还不够完善不够健全,这不利于资金利用率的提高,而且由于体制的不完善便可能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大众之间形成了一个比较不公正、客观、全面的差距。就拿我国的一个问题来说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首先应当对上级部门负责,因此,他们的财务报表多半是根据财政的当年预算来进行编报,而且这些行政单位的资金运行没有被大众良好的进行监督,因此就导致了一个低效率高成本的运行模式,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这便是财会行业中的体制不健全所造成的。

(3)财会行业对财务核算的内容认识上有欠缺,不能准确地反映政府部门的资产状况。我国目前虽然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财务核算办法和一套比较完整的财务核算程序,但是这还不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出我国的财务成果,比如我们还不能全面了解到政府部门中使用的资金流向哪里,而且政府部门实行现金收付制度,因此对固定资产不进行计提折旧,因此财务核算便无法体现,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政府机构的资产状况。

2.3 财务会计目标创新

2.3.1 财务会计信息使用主体多元化

会计主体的多元化相对应的就是扩展财务会计的业务空间。横向多元化就是从法律主体拓展到非法律主体,加大核算范围;纵向多元化就是展开财务会计的核算过程,把单纯的事后核算扩展到事前、事中就进行核算。财务会计多元化的目的是细化管理,强化控制,降低财务风险。我国的资本状况正处于发育时期,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可以将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分为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发育时期,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分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使用群体和非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使用群体,而这两个大的类别的使用群体还可以进一步的进行细分,不断地扩大财务会计信息使用主体,来达到财务会计信息使用主体多元化的目标。

2.3.2 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拓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不应只是单纯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现金流量,这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当下我国财务会计报告中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太少,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对应承担的责任的履行情况,而只单纯侧重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这会导致企业只看重现阶段的经营情况而忽视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估计,并且会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而且财务报表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足,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信息越来越重要。就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声誉、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声誉销售渠道等信息不能以货币的形式出现在财务报告中,这便大大地削弱了财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因此,财务会计报告内容不能单单只是对财务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的一个汇总,而是要对企业的方方面面进行一个统计汇总并得出完整结论才有利于不断发展。

2.3.3 财务会计信息应注重时效性

会计信息因为具有时效性才显得有价值,即使是可靠且与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有关的会计信息,如果过了会计核算的时间便失去了时效性,对使用者的效用便大打折扣,甚至对使用者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在会计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过程中应当严格贯彻时效性,注重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在交易处理之后或者事项发生之后及时收集处理交易发生项的单据或者凭证,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地对经济交易发生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并且及时编制财务报告,在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内,及时地编制完成财务报告并且传递给财务报告的相关使用者,以便于其及时适用并且进行决策。现在的网络科技极其发达,企业可以借助计算机的力量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变成一个开放的系统,相关人员及时地收集凭证并且按时输入数据,并尽快形成报表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建立能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

篇7

关键词:审计市场 竞争 审计独立性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任何行业的竞争,不只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和最终获利潜力,如(图1)所示。

一、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状况的“五力”模型分析

(一)审计市场基本竞争力量的分析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不同于其他性质的企业,除波特“五力”模型中的基本竞争力量外,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政府、行业协会及社会公众也会对审计市场施加不同的影响力。在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进行分析也是必要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只需一定的注册资本及相应注册会计师即可。由于市场的准入门槛太低,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而言,潜在入侵者的威胁较大。第二,替代品的威胁。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以审计和验资为主,管理咨询等非传统审计业务比例很低,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商品或劳务”具有特殊性,尚未出现可以替代的“商品或劳务”,所以替代品的威胁几乎为零。第三,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投资者、债权人需要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监督,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企业管理当局也有动机聘请注册会计师,证明其认真、勤勉地履行了受托责任。但我国在现实经济领域中,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所有权虚置决定了其形成不了对独立性强的审计服务的需求,投资者的投机动机,也使得独立性强的审计服务对于其并无太大的意义。就经营管理者来讲,需要的是合乎法律要求的审计报告,未必需要甚至拒绝独立性强的审计服务。特别是在我国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所有者缺位、“一股独大”及“独立董事不独立”等现象的存在,造成了内部人控制,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合二为一成就了集公司决策权、监督权及管理权于一身的管理当局。这种失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在股东、管理当局及审计者三方的博弈中,正常的审计关系可能被扭曲,独立审计的立场发生变异,审计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因而,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对我国审计行业来讲威胁较大。第四,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我国审计市场中现有竞争者竞争状况的特点:一是市场产品差异化程度很低。审计产品的差异性表现为审计服务形式和审计产品质量。审计服务形式方面,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以审计和验资为主,服务品种单一;审计质量方面,由于我国独立性强、审计质量高的审计产品相对并没有优势,审计报告对公司和投资者来讲基本上是同质的,审计市场中产出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差别,即产品差异化程度过低,也就决定了价格竞争是竞争的主要手段。二是区域和业务分割不合理。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区域分割的角度来分析,绝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其属地原则来划分势力范围,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维持其在本地区的竞争优势,特别是那些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更是如此。而对那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则将其主要精力集中在争取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上,在这一层面展开激烈的竞争。区域和业务分割的不合理,容易导致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三是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合并扩张缺乏内生性。由于我国的法制环境,目前举证责任适用于“谁主张,谁举证”,民事诉讼不接受集团诉讼,公众的诉讼成本很大而获得的收益很小,审计师被提讼的概率很低。据统计,从1998年至2002年,全国受到行政处罚的注册会计师共有687人次,会计师事务所有1073家次,承担民事责任的注册会计师只有1人,赔偿金额1万元;承担民事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28家,赔偿金额864万元。鉴于此,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不需要依靠规模扩张来抵御风险。第五,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外部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力量:一是外部监管。审计市场仅依靠行业自律是不够的,外部的监督是完善审计市场和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以法律方面的监管为例,以我国《刑法》(1999修订)与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我国对审计责任的确认不明确,对审计失误的惩罚力度不够,外部监管乏力可见一斑(冯均科,2004)。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使得会计师事务所进出便利,这也是审计市场过度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社会公众对审计的需求。这里的社会公众是指那些对审计意见有潜在或现实需求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由于其对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一无所知,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了解企业的真实会计信息,这种期望是审计的源动力,因此独立审计活动的最高目标应该是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但是社会公众并非注册会计师的聘任者,也不是审计费用的直接支付者,注册会计师在提供有偿服务时,必定偏向满足预期收益需求方的利益。因此,社会公众的需求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力效果甚微。

通过上述对审计市场作用力的不同影响,考虑到审计市场的特殊性,可以构建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的波特“五力”模型如(图2)所示。

(二)典型指标分析审计市场集中度分析。衡量行业集中度的常用指标是CRn指数,对审计市场而言,CRn是指最活跃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某种指标(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客户的资产规模等)统计的市场占有率。观察1997―2003年的CR4和CR8指标,2003证券相关审计市场的结构略显进一步集中趋势。近三年的CR4与CR8在客户数、客户资产、客户主营业务收入方面基本稳定、略有上升,表明市场结构已经达到比较稳定的阶段。从(表1、表2)提供的证券市场的业务资料情况可以看到,在我国的证券审计市场上按客户数量排序,前10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分别在2%-5%之间(CR4在15%左右)。相比美国,1988年“”(业务收入排名前8名)合并前,纽约证交所96%的上市公司是“”的客户,1999年“”合并后,98%的上市公司是“六大”(业务收入排名前6名)的客户,审计行业被认为具备典型的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特征,资料显示我国相对比率在逐步提高,但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很低,远没有达到寡头竞争的程度。其次,在竞争有效率的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争取客户资源、维持公众对其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信誉。如果一个行业竞争过度,价格被过分压低,则不能保持足够高的利润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劳动生产率较低,本土事务所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五大”合作的20%―25%(夏冬林、林震昃,2003)。审计服务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服务,执业注册会计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因此

执业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要求高于对普通会计人员的要求,其收入也应高于普通会计人员,我国的财务经理的年平均报酬为5.4万元左右,如果以此作为执业会计师的报酬水平,可见事务所的利润率较低。

二、结论与建议

篇8

摘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中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的重要环节。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主流的审计方法,其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分析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合适的审计报告。本文结合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的程序、内容以及方法等进行探析。

关键词 :审计单位;风险评估;内部控制;错报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行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现行的审计方法已经难以对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有效应对。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提高审计质量,我国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1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这为注册会计师开展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和审计提供了规范和依据。本文结合这一准则要求,对风险评估的程序、内容、方法等进行分析。

一、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进行了解,从而对其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1.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询问

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以及相关人员是单位信息的重要来源,注册会计师应该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询问的方式来获得有用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该重点了解和询问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例如,被审计单位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竞争对手状况、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情况、经营管理战略的规划以及企业所执行的相关规章制度等;(2)被审计单位最近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坏账率等;(3)可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或事项,例如正在谈判的企业合并等事项;(4)被审计单位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例如股权转让、组织结构调整、内部控制制度变化等。

2.实施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以及其他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从而对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评价的过程。分析程序是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其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及时的发现被审计单位出现的异常交易和变动,并对财务报表中可能发生的重大错误风险的可能进行评价。

3.观察和检查

观察和检查程序可以有效的对询问结果进行支持和印证,增加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的了解。观察和检查程序应该包括以下事项:(1 )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观察;(2)对被审计单位的文件、资料以及内部控制手册等进行检查;例如,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计划、预算资料、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合同、业务流程资料等;(3)阅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编制的报告。例如,被审计单位年度财务报告、董事会会议记录、重大项目可行性报告等;(4)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实地考察;(5)穿行测试。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了解,为后续的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奠定基础。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进行了解,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对与被审计单位行业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根据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的相关行业状况包括:(1 )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市场状况,包括消费者需求、竞争者情况等;(2)对行业生产经营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进行了解;(3)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技术变化;(4)能源的供应与成本;(5)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重点指标以及数据。

另外,法律环境、监管环境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也是需要注册会计师了解的。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1)所有权结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能够便于帮助注册会计师找出与其相关的关联方,并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决策管理的具体流程。根据审计准则25条规定,注册会计师要了解与被审计单位所有者相关的关联方关系,从而准确识别关联方关系并核算关联方交易。例如,注册会计师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的股东性质予以掌握,并了解其母公司、同一控制下的其他公司等关系。

(2)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结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经营状况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治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其监督和治理作用,从而降低本审计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注册会计师应该对被审计单位治理机构进行了解,例如被审计单位的董事会构成、董事会是否能充分行使决策权;独立董事制度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要考虑被审计单位治理层能够充分行使其独立监督的职能。

(3)组织结构。复杂的组织结构可能会导致一些特定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发生。注册会计师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掌握其可能引发的风险。例如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子公司、联营企业、股权投资等进行了解。另外,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及财务报告都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审计准册第31 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该对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进行了解,即了解单位在财务工作中是否正确运用了恰当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注册会计师应该重点了解以下事项:(1 )被审计单位在处理一些重大或者异常交易时所采用的会计准则和方法;(2)对于一些没有准确规范的文件作为指导的事项,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3)本审计单位发生的会计政策及估计变更;(4)单位使用新会计准册和制度的时间。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被审计单位在经营战略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失误。注册会计师在评估经营风险的时候需要考虑行业发展、业务扩张、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因素;另外,经营风险大多数会带来相应的财务后果,会对重大错报风险产生影响。另外,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业绩以及内部控制状况进行了解。

三、对重大错误风险进行评估

1.对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误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审计准则第96 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该采取措施,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认定层次以及与内部控制程序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时注册会计师要实施以下程序:(1 )在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进行了解的时候,注册会计师要充分考虑财务报表中存在的各类交易、列报以及账户余额等因素来识别风险;(2)将识别风险与可能发生错误的领域相结合;(3)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认定其可能产生的影响;(4)对识别风险可能导致的重大错报进行分析。

2.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一些特别风险也是注册会计师需要重点加以注意的,其应该充分运用其职业的技能和判断,对这些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特别风险一般是由于被审计单位发生的重大非常规交易事项导致的,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这种风险时应该对以下事项进行考虑:(1 )该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2)该风险是否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本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变化以及会计政策变化等重大变化相关;(3)交易程序是否比较复杂;(4)是否涉及到一些重大的关联方交易。

与特别风险相关的重大交易或者非常事项很难有效的受到被审计单位的控制和管理,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专门设计了相关的控制和约束程序来应对这些特别风险。

3.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日常的实质性程序无法降低重大错报风险的发生水平,则应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程序以及设计,确定其执行情况。

随着很多被审计单位引入了高度自动化的交易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审计证据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电子信息的数据存在的,因此审计证据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系统的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其无法通过实质性程序来获取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则应该对相关系统和程序进行测试和评估。

接下来,注册师还需要根据所取得审计证据的变化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正。

4.对风险评估的修正

由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可能不断发现新的审计证据,所以需要适时的根据情况对风险评估进行修正。例如,注册会计师可能会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状况评价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然而,在对控制系统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发现证据表明在审计期间内控制系统并未有效运行。因此,当注册会计师发现在审计过程中新取得的证据与初始评估取得的证据相矛盾时,需要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修正,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

参考文献:

[1]范静.论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0(08).

[2]张卫莲.谈谈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中应用[J].中国证券期货,2010(10).

篇9

一、公路养护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会计基础不够完善,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较差,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阻碍了现行事业单位的发展,削弱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此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治理手段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确保其会计信息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笔者对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运营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了解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发展现状,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指出当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基础的局限性所在,以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管理。经过调查了解和相关的分析总结后,笔者得出当前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首先,在当前的会计管理制度下,事业单位的收付实现制使得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都不能全面、完整、客观的反映出该单位的实际资产状况与其负债的具体情况,这就使得很多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信息严重失真,极大的影响了国家对其进行的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其次,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管理中,所得出的会计信息不具备可比性,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较低,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证。这是阻碍现行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化体制改革的关键影响因素。

第三,使用收付实现的会计管理制度,所提供的资金周转信息等会计信息都是反映当时的收支状况而并非是实际的收支状况,因而并不能客观体现该事业单位当期的实际收支与资金流通现状,影响了该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管理中所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极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时甚至会扭曲或颠覆实际的会计信息。而其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资产的会计处理。当前事业单位资产只核算其账面价值,对已经发生的资产减值和形成的不良资产不与反映,造成资产不实。例如事业单位的应收帐及预付款项是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一般不计提坏帐准备;以购买债权的形式对外投资时,在债券持有期间,不予计利息收入;实际收取时,作为其他收入;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无形资产的摊销采用一次性摊销等。

第二,对负债的会计处理。收付实现制下处理负债清偿时,只有当现金清偿时才确认支出,掩盖了应提前披露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他因素形成的或有负债,这些问题不能够直接在事业单位预算和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给事业单位经济发展埋下巨大祸根。比如:事业单位借入款项,一般不予计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将其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第三,对收入和支出的会计处理。有关准则把事业单位取得的利息收入、捐赠收入作为其他收入列入事业单位当期收入,这种会计处理不符合相关性原则。一方面,事业单位捐赠收入不是自行组织的收入,另一方面又按照制度规定计入到收入中去,不仅影响当期的经费自给率指标,还会导致经费自给率虚增。对事业收入的核算,一般在实际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事业支出也由于受资产核算方法的约束,规模过大,导致事业支出不实,严重影响事业单位收支结余和结余分配。

因此应当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提高其会计核算水平,将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基础进行转换,使其由原有的收付实现制转变成更合理的权责发生制。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整体性和可比性,这也是现行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必须要做到的一点。采用权责责任制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进行管理,能够使单位的收入与支出的记录管理是依照实际发生状况而进行,而不是按照有无现金的交付来确定。权责发生制计量是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各个期间收入与支出配比的财务成果,更能够诠释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能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更多、更好、更有效的会计信息,能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协调、有效的发展。

二、公路养护行业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适应财政体制改革,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范,建立适合公路行业的《公路养护会计核算办法》。

1、适应财会制度改革,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行为。为规范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商洛市公路局应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做好公路养护会计制度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换衔接工作,以利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2、公路养护单位会计核算应以现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为基本框架,突出公路养护行业特色。公路养护单位应首先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范围比较广,涉及公路养护及设施维护、坑槽修补等多项内容,所以应根据本行业的特色设置自己的二级核算和多级明细核算科目,以利于行业管理需要。上级部门制定核算办法时,不能将视野局限于一个县段,应尽可能地考虑各种情况,这样才能让出台的办法在实践中更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二)创新筹资思路、拓展筹资空间,为公路养管提供资金保障。

公路养管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养护任务繁重与资金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切实发挥好资金保障职能,才能为群众出行始终提供一个畅、洁、绿、美、安的舒适环境。笔者认为认真落实和细化以下三个方面的筹资工作思路:一是县段应尽最大努力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以解决小修工程合同计量问题。二是加大政府财政预算支持力度,以解决经费不足。三是加大路政赔补偿费收取力度,争取财政全额返还,用于修复和路产维护。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公路养护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标准和核算办法。

1、建立严格规范的固定资产购置标准和审批程序。公路养护方面的固定资产购置,要加快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一是要继续加大《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以增强依法采购的法制意识;二是要结合各单位业务特点,组织制定《公路养护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为推行集中采购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制定固定资产标准,明确规定什么样的资产为固定资产,需要政府审批、采购,这类资产如何管理使用等等。

篇10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管理;投资监管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一是通过分析资产及财务情况,便于对经营工作正确判断。 二是通过分析利润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做出正确判断。三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评价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企业领导者通过财务分析报表的准确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其决策必定是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2.在融资决策中的作用。企业合理的利用融资可以保证长期偿债能力,而分析企业是否有维持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对于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所以企业再融资的时候,一定要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做好财务分析就可以在融资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可以有效的规避融资的各种风险。

3.在利润分配决策中的作用。公司财务分析中,盈余分配对企业的股利分配,每股收益率等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这些方面又与股利分配政策密不可分。在盈余管理的财务分析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提高每股收益率,为股东带来财富。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提供报表数据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报表数据本身是有限的,其具体表现为: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根据现行会计准则,企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外币报表折算汇率等的核算方法等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因此,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会有所不同,使得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发生歪曲。

2.会计报表中的有些数据是通过估计得来的,受会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如采用备抵法核销坏账,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率3%-5%,低于3%或高于5%由企业自主决定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无形资产与开办费的摊销期限,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等,在不同的企业可能会导致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差异。

3.通货膨胀会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各项数据严重的歪曲。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资产负债表数据的真实性受到影响是必然的,从而影响对企业的财务分析,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利润表的可靠性。由于受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假设及原则的影响,如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一方面收入是现时的,而成本则是历史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于资产低估导致成本偏低,因此会使收益虚增。

(二)分析方法及指标自身的局限

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类,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企业过去的经济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间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

2.可比性是比较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

3.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会计政策的选择,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能力、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4.财务指标缺乏统一的一般性的标准,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一些政府和金融机构,定期分布各行业的财务方面的统计指标,甚至同行业企业的工会与个别公司的信用部门,也搜集产业平均财务比率的资料。然而目前某些报刊提供的部分行业财务数据往往行业划分较粗,抽样误差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

5.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翔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三、改进财务分析的对策及途径

(一)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

决策者要不断完善了财务分析体系,使财务分析科学化、制度化,为财务工作者做好财务分析提供可靠的保障。为财务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关于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成本控制分析等信息,真正做到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业绩评价和内部控制的目标。使财务分析的数据真正成为领导的决策依据。

(二)提高财务分析中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1.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时,应更加注重对财务状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2.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3.详细分析会计报表附注。

(三)综合运用财务分析方法

首先要剔除各种影响因素。在分析时可以将不同会计方法的影响差异剔除,将某些特殊的、个别事件或因素剔除,选择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等等。其次要注意各种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如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与比率分析相结合,横向与纵向分析相结合,总量与个量分析相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取长补短。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财务分析效率

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财务分析的技术手段从手工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向电子计算机转变,不仅提高了财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解决了现行分析成本高、时效性差、无法处理特殊事项或偶然事项的缺陷。积极吸收最新的财务分析研究成果。比如经济增加值、平衡记分卡等,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更加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