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营销的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群营销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群营销的商业模式

篇1

关键词:“互联网+”“她经济”商业模式

引言

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的细分,女性消费成为了新的消费趋势,女性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地位。于是商家为吸引女性消费,需要改变营销策略,实施精准营销(李玲,2015)。追根溯源,企业改变营销策略需要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创新2.0下“互联网+”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动力,也在网络经济的背景下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在女性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探讨“互联网”+“她经济”环境下商业模式创新中关于社群、平台、跨界的变化,为企业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以满足女性消费者的需求提出建议。

一、基本概念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一种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从技术与产业角度的“互联网+”的实质,是使传统产业转变得更加信息化、数据化。“互联网+”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与传统产业的结合,通过更新业务体系、优化生产要素、重构商业模式等措施来完成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李玲,2015)。依托“互联网+”,能够创造新的产业和业态,也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李璐莹,2018)。“互联网+”是一种创新性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互联网+”的融合、开放、合作与共享,其具有六个相得益彰的典型特征即跨界协作、创新推动、重建结构、满足需求、开放连接、连接所有(李伟,2018)。“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促进新技术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中,推动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和新资源开发(马化腾,2015)

(二)“她经济”的概念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曾指出:“新的经济增长,不是来自中国、印度或者互联网,它将由女性驱动。”突出了女性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经济学人》将由女性推动的经济发展的现象定义为“女性经济”即“她经济”(宁家骏,2015)。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即可以享受到良好的购物体验,同时也可满足心理需求。“女性经济”则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产生的,女性消费使消费项目更具有侧重点并日益多样化,如女性产品设计注重感性元素(蔡晨微等,2010),“她经济”下的消费特点可促进企业营销方向和商业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女钱”时代来临,女性收入在逐渐增加,财务也越来越独立。据对亚洲女性的调查中显示:在财务独立方面,67%的女性拥有个人的银行账户;在收入方面,8%的亚洲家庭是以男性为唯一的经济来源。随着“女权力量”崛起,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的增加及多元文化的发展,女性的力量逐步增强,社会角色多样化和特殊化,购买的商品种类逐渐增多,尤其在对化妆品、服饰、食品百货、母婴用品、家居用品购买决定比例均超过50%;对电子产品、旅游及休闲决定比例也接近半数,如图1所示。“女神消费”兴起,现代女性的爱美之心使得女性乐于购买服饰、化妆品等产品,据统计女性网购商品中服饰占到89%,化妆品占83%。女性因身份角色特殊,因此购买母婴及儿童用品的比例达到了87%。

(三)商业模式的概念

1957年贝尔曼(Bellman)提出了“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在无边界的互联网下,将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起来,两者通过创建共同的社群平台,达到生产者产生利润、消费者满足需求的模式(李文明等,2015)。“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女性旺盛的消费力使不能追随潮流的商业模式逐渐被淘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脱离时代潮流的思想、生产、宣传方式已不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故学者认为互联网引发了商业模式创新(罗珉等,2015)。商业模式创新是依托“互联网+”的产物,以技术、经济可行性为主要前提,强调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整合利用多方的优秀资源,在符合制度的情况下创造新的模式和经济价值,使生产者与消费者达到双赢的局面。目前发展中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网络技术,将引导企业探求生存的跨界等变革,积极参与到商业模式创新的大潮中,以免被数据化时代淘汰(周建芳等,2015)。

二、“互联网+她经济”的商业模式

社群中的“她经济”。互联网社群中的社交关系错综复杂,在广阔的互联网空间内,具有相似兴趣、价值认同的人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群体。“她经济”的繁荣,也使得女性基于共同点形成群组。现代女性所拥有的多重身份,导致她们面临时间紧张、自主支配时间少等困难,这会促使女性在做决策时会注重高效的产品和服务,并乐于在社群中分享。女性个性化需求旺盛,传统的大批量同质生产已然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可以促进新设计的创新(完世伟等,2014)。“互联网+”背景下,社群具备互动便利的基础,社群运营商可通过与女性社群的沟通以及个人行为的分析,了解其独特的个性化需求,对她们进行“一对一”的精准设计和推广。平台中的“她经济”。平台是由一系列固定的、互补元素组成的(丁诗瑶等,2014)。开发者将其中的要素作为用户与开发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互联网是一种摆脱了时空的限制的“无边界”平台,它加强了提供者与需求者的信息交流,让信息需求者寻找信息的成本会大大降低,最终实现双方价值交换(黄锦宗等,2006)。依靠“社群流量”快速发展,开发者和运营商可以合规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女性用户的个性喜好信息,准确的满足市场需求,女性用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开发者反馈个人体验和建议,以便开发者改进。跨界中的“她经济”。跨界是为了发挥协同效应,通过打破传统模式,寻求合作伙伴间不同资源的互补、修正、联合和协调,由此产生的新模式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围绕“互联网+”应用的新科技在各行业中的渗透发展,行业间的界限不再分明,跨界协作变得更为便利(罗珉等,2015)。跨界过程中满足了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上创造新价值,“互联网+”下的跨界协作推动企业生产者发现目标社群,达到用户与企业的价值协同(徐双,2017)。“互联网”+“她经济”的跨界合作下,两者相辅相成,既扩大了互联网的渗透范围,又为“她经济”整合了线上、线下的资源,形成的女性社群和沟通平台是促进“她经济”满足女性消费者需求的积极因素。

三、“互联网+”背景下“她经济”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一)改善女性用户体验

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一直是互联网消费的主力,源于女性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她们更可能给互联网消费市场提供强大的内生驱动力。建立完善的“她数据”库。我国网民数据呈离散状态,以至于无法有效的实现精准营销,我们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她数据”库,针对女性群体特征,结合已有的数据库,提供专门化需求,为精准营销建立基础。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根据女性顾客的浏览记录与购买行为数据,分析出女性的消费特点和个体差异,分类加入“她数据”,可以为女性顾客提供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及优惠信息。用户主导的生产模式。“她经济”,联想到的是女性日益高涨的消费欲望和强大的购买力,然而女性既是产品消费者,又是产品创造者(赵振,2015)。企业需要将用户加入价值创造过程,引导用户参与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流程,才能实现生产价值、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建立以用户为主导的生产模式,让女性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生产中去,最终成功实施智慧制造模式。用户体验式营销。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营销策略非常有必要。企业根据消费者对购物偏好与购物需求等进行划分市场,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消费者真正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的“口碑效应”。百雀羚作为中国女性化妆品传统品牌代表,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主导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更改了产品的外观、定位属性、品牌代言、用户体验等,并拓宽了产品的女性受众年龄。同时利用“万万没想到”这个神秘的用户服务部门,贴心的实现部分用户的特别愿望,做到了成功的情感营销。用户满意的售后模式。在实现让顾客满意的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其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达到既让顾客体验到专业服务,又使企业实现收益的目标。例如,戴尔的高效服务模式——“专业支持一线通”服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全天候专家技术人员电话服务、远程诊断后现场服务、硬软件服务及自动检测服务等的技术支持。针对用户尤其是那些“电脑盲”的女性用户,这种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模式让戴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二)优化女性网络平台口碑传播

女性客户听信广告营销产生购买意愿只是部分的表象,更多的女性希望能在社群或者平台上获得更多交流。因此,优化口碑传播质量,让女性顾客能在网络上了解更多满意度高的用户反馈。获得忠实的女性顾客群体的关键因素就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正向的口碑传播,达到良好的口碑效应和顾客链式反应。企业应因势利导,将女性顾客视为营销伙伴,让目标客户参与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将女性列为营销伙伴,这一概念象征着企业营销模式发生了创新性的转变,企业开始“与”女性共同营销(张少君,2017)。

(三)行业跨界合作

随着市场的碰撞竞争和行业之间的频繁合作,新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产生,企业将与自身毫不相干的企业相互融合、渗透,从而创造了更高效的整体,通过差别更大的跨界合作吸引消费者,用新颖、独特征服消费者。例如,阿玛尼与三星合作推出的联名限量款手机,满足消费者身份心理和求异心理需求,形成了有价值的企业链条。企业间应用开放式、发散式的思维进行跨界合作,在诚信的基础上敢于创造新的合作模式,打破行业界限,强强联合,互赢互惠。

篇2

相信许多读者都熟知台湾商界前辈王永庆先生少年时期卖米的小故事,年仅16岁的他,使用“行商”的营销手段,颠覆了当时以“坐商”为行业主流的、被动的商业模式,利用人户观察,记录顾客家里的米缸大小与日常用量,推测顾客米粮用尽的日期,然后抢在顾客出门购米之前,发动“先制攻击”(Pre-emptive attack),直接将大米配送到顾客家中,从而阻绝了竞争对手与客户接触的机会,让实体市场(门店)就此消失,转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以信息优势为基础的虚拟市场(住宅配送)。他的成功主要在于精明睿智、勇于创新。

在那个时代里,仅仅只是贩卖方式的变革,就足以成就一代巨富。但是当时间进入2012年,我们见证了成千上万前仆后继的现代王永庆,借助IT技术,佐以无比的想象力,正在轻敲顾客心里的门窗,试图去接近、拥抱顾客,甚至想把顾客藏匿起来,让竞争对手再也找不回他们曾经拥有过的商机。

当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普及以来,电商早已抛弃了陈旧的Web1.0内容平台概念,开始抛弃Web2.0的大众门户与用户推荐概念,而逐渐进化到Web3.0的个性化门户、020(线上线下互通)、SoLoMo(社交、在地、移动)等概念,这些概念,配合新工具与新技术盼陕速发展,为新型商业模式带来无穷的创意来源与商业机会。这其中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结合了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应用。构造手机应用其实已经是非常容易的事了,不论是安卓还是iOS,都已经存在许多非常容易上手的开发平台。所以对品牌商而言,究竟应该外包还是自制,取决于自己的能力。

企业把营销战线拉到了顾客的手机上

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品牌厂商,通过手机应用,把营销战场直接拉到了顾客的手机上,就好像王永庆站在顾客的家门口,拦截顾客的消费动机一样。许多手机应用其实是免费下载的,但是其中暗藏商业模式,根本目的是:赚取应用程序内部消费的收入;提供与品牌相关的产品、服务、门店位置与活动的信息;构造品牌社群,提供品牌粉丝互动空间,巩固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传递品牌知识,扩大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导流线上浏览到线下消费;提升顾客对营销活动的参与度,直接创造线上或线下的业绩;通过游戏应用来刺激消费欲望;搜集并挖掘顾客的行为信息。

例如零售品牌京东商城的手机应用就是标准的“内部消费驱动型”应用程序,主要目的是鼓励顾客直接利用手机进行消费。京东的手机应用除了常见的商品目录、商品搜寻、团购倒数秒等等配合购物车的传统消费功能外,还有“条码购”、“拍照购”这种可以当场比价、直接下单、送货到家的设计,所以竞争对手的实体店事实上成了京东的陈列门店,让消费者在现场亲自检验产品后,通过手机应用向京东下单,这是真正的杀手应用(killerApplication)。据说国内某巨型家电连锁体系的某门店,曾经为了京东这个手机应用,下令撕掉所有产品的条形码。与此类似的手机应用还有淘宝、掌上一号店等等。这类型应用确实可能颠覆我们今日所熟悉的零售世界。最近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连锁百思买的CEO宣布辞职,并公布了大规模的裁员计划,显然这是某些世界级电商(例如Apple、Netflix、Amazon)通过移动互联网所创造的杰作。对此,国美、苏宁如果感觉芒刺在背亦不足为怪。实体商品品牌商同样乐此不疲

其实不只零售品牌喜欢“内部消费驱动型”的手机应用,实体商品的品牌商也乐此不疲,毕竟这是最直接的手机应用获利模式,Zara就是著名的例子。这些品牌商由于自己拥有大量线下门店,所以存在很高的动机将线上流量引导到线下门店里来。例如H&M,除了提供商品目录展示外,还通过基于地点的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提供门店地图,方便顾客抵达线下门店的位置。同时这些实体商品品牌商也比零售品牌商有着更高的意愿来构造他们自己的品牌社群(brand community),所以多半同时提供与Facebook和Twitter的信息对接。当然,Facebook与Twitter目前都仍与中国无缘,为了达到类似目的,星巴克中国干脆在自己的手机应用里为顾客构造自己的社交网络。

有些品牌商可能觉得如前面这样直接在手机里开门店有失品牌尊严,所以采取了比较委婉曲折的手段,试图达到隐含的营销目的。例如耐克与阿迪达斯,两者都是体育用品的品牌,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体育类的应用,指导消费者健身锻炼,一方面强化自己品牌的专业形象、争取顾客对品牌的好感,并实际提高产品的使用率,另一方面,这些应用都同时包含了社交网络的功能(例如链接Facebook),可以更有效地构筑品牌社群,扩大品牌传播效应,团结品牌社群里的消费者。同时他们也很擅长利用运动类的游戏应用,让消费者将他们的品牌产品与相关的运动或是运动领域里的天王巨星联结起来,藉以强化顾客的品牌意识,提高品牌忠诚。例如耐克的AJ2012游戏以及与乔丹合作的Jordan Post-Up游戏等。可口可乐的LiveCycle游戏、大众汽车的蓝色驱动(一款赛车游戏),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还有些品牌商提供的手机应用,纯粹是为了诱发冲动型的消费欲望。例如Coke Drink游戏,让消费者在炎热的夏季里,望着手机里浮满冰块的冰凉可乐动态影像,恨不得马上拿起手机一股脑倒进嘴里,立即消灭那大火焚身的暑气。

实际效果怎样

篇3

目前由于云端运算科技成为网络另一个重要的技术,云端服务也同时成为网络上另一种商业机制与环境,让使用者可借助网络连线从远端的服务公司取得所提供的各种需求与服务,以完成工作要求。除此之外,新的网络概念以使用者为中心的Web2.0方式,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应用,促进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合作。因为过去的Web1.0网站,只由企业单方向传递信息给使用者;而Web2.0网站可让使用者参与网络活动,并进行互动,使得信息的流动可成为双方向的传递与沟通;所以基于这样的互动概念,使得商业网络公司可以构建提供各式互动平台,同时吸纳资料提供者与满足资料使用者的应用与需求,这样的媒合形式也可建立实时的网络商业经营模式。而这样的科技发明与推展,更需要积极的商品化模式与应用,才能解决在其过程中所遭遇的风险与困难,以有利于科技辅助民生与经济的初衷。

二、云端运算服务商业模式

云端运算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定义为:使用无所不在的、便利的、随选需求的网络,来共享广大的运算资源(如联结网络、服务器、储存空间、应用程序以及服务),其可通过最少的管理工作及服务供应者产生互动,快速的提供各项服务。

(1)软件即服务。软件的厂商可以将各种商用软件包构建在资料中心上,以网络联结与浏览的方式提供需求的软件服务,并依照定期订阅或者是计次使用的方式进行收费。软件即服务商业模式可提供给软件需用者的是各种随选且完整的应用程序,软件使用者可能无法对主要程序各种特殊的设定,只能在显现外观与工作流程上做一些微小的变化,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应用软件都适合通过这样的服务来提供给需用者使用。

(2)平台即服务。软件的厂商构建网络软件的服务与使用平台,提供基本的应用程序让企业用户或个人在在线进行设计、开发与测试信息服务系统。收费方式以资源的需求与使用量进行计价,但服务厂商可能允许当网络流量、资源使用量未超过一定的门槛时,而给予特定的免费服务;这样的服务型式将有利于微型创业企业与个人发展其特色网站。另一种特色是网络服务平台也提供信息系统业者所开发的网络应用软件市集,需要企业就可以租用所需求的网络程序,构建于自己的在线信息系统上,可形成特有的网络软件生态体系,用来进行相关的服务。平台即服务商业模式提供给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拥有建构、部署与管理的网络环境,让开发者可以随心所欲、创造出新的服务,并且快速地将其部署在网络上的租用平台,提供其他使用者应用。

(3)架构。架构即服务硬件的厂商可构建虚拟运算工作环境,并提供CPU、服务器OS、储存空间给企业客户或个人租用,并依照各种不同的资源使用量来进行计费,所以包括处理器计算时间、网络使用空间或网络传输量等资源都可以成为计费单位。架构即服务商业模式可快速地在短暂的时间内,提供虚拟环境与机器给有复杂需求的开发者,让他们按着自己的需求进行开发、部署相关软件或资源,并迅速的能够开通使用。

三、通信公司案例分析

(1)个案简介。个案公司是位于某科学园区的科技公司,原始经营项目以路径记录器硬件生产为主,为加强产品应用,并免费提供地理路径记录资料应用的网络在线使用平台,为基本典型的B2C经营形态的网络信息服务公司。购买路径记录器的使用者可以借助运用路径GPS与拍摄照片地点的地理信息结合,将可记录下当次作业行程的相关信息记录,并借着免费提供的路径记录资料应用使用平台,将过去静态的照片或GPS定位记录,可转化为视觉动态的影像记录形态,这样的应用在旅游内容信息应用产业提供更为动态与互动的市场机制。

(2)云端服务模式架构。个案公司基于基础云端需求,架构完整云端前后软硬件平台。云端系统接口平台由故事与观光体验分享平台与产业导航与营销平台所组成。两个平台均可利用网络或行动工具进入平台,故事与观光体验分享平台提供分享系统与工具,主要可提供社群网络使用者、一般使用者与分享人自行撰述建立观光体验分享故事;而产业导航与营销平台则提业产品营销与推广系统工具,主要提品厂商在产品研发与制作后,进行营销活动。分享人与产业人在本系统中均属于内容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可自行撰述构建云端服务平台中大量的数字内容资料。两个平台中的关联资料更可借着各相关地点的地理信息进行关联联结,互相结合平台中的资料,萃取展现出重要有趣的关联信息。

消费者可借助各类社群网络系统与一般网络平台进入云端界面系统,通过两个营销平台的关联,搜寻使用兴趣资料,同时系统可适时响应社群网络系统上的消费者,提供消费者各种兴趣信息。这一营运接口主要在于增加使用者与内容提供者的相对互动关系,内容提供者(包含分享人与产业人)所提供的内容资料不至于因为等待云端网络服务公司的修正而产生延迟,可具时效性的正面效益。但是其中尚需研拟增加上传资料内容的审核机制,对于资料的正确性与及时性进行稽核,此为内容服务公司重要的把关程序,才不至于产生资料的错误应用与不当资料的使用,造成消费者的损失,并衍生可能的后续纠纷。

(3)盈收系统。对于整个云端服务平台的盈收系统而言,则依照各种不同网络强势的使用情境进行盈收的收费与分配规划。对于利用社群网络系统或一般网络系统的消费者所采取的是免费使用的策略,确保可以吸引足够大量的浏览人潮,增大云端平台系统的使用能量,扩增广告营销效益,也即为“人潮即钱潮”的基本市场精神。而对于使用云端平台系统的产业人,则实施供货商付费机制,为云端平台系统的资金赞助来源;而另一群使用者分享人则可分配到体验与分享撰述的智能财产权之使用费,鼓励各路分享人提供体验经验的信息,扩大数字内容资料的利基与来源。云端服务平台利用供货商付费机制、创作版权收入与免费使用三种不同的使用概念,保持盈收系统的平衡,并获取利润。利用不同的网络强势,建立不同的差别收费机制,将可有效达成经营策略与目标。收费费率的多寡在收费系统中必须经过严密的精算,让付费的使用者与付费的供货商愿意持续付费使用个案公司的服务系统机制,也让云端服务网络公司能够永续经营与成长的要素。

四、结语

本案例公司最初采用B2C经营形态,利用自有资金形式建立系统服务,当累积多年数字资料水准与成果后,再行转换为B-B-C经营形态,而且拟改采用供货商付费的策略,进行不同的经营模式。期待这样的转变,除能够确实建立数字旅游信息的云端服务系统外,未来更展望能够通过经营架构与盈收系统的组合经验的移转,建立更多不同资料类别的云端服务系统,提供达到质量要求的服务水平

篇4

【关键词】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 社会形态 商业模式

数据信息经济时代的商业,信息不对称将彻底消失。也就是说商业的未来是为每一个终端消费者提供专属性的产品和服务,了解消费者的习惯通过相关关系的分析,其次是用协同过滤的办法利用群体的智慧掌握着消费者的需求。人类所有的商业模式主要在把产品销售从单纯的推销转变成商家与用户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合作,也就是一种,互动、体验、分享。通过互动,满足用户过去需求、激发用户当下需求、发现和发掘需求,是双向多维度而不是一种单线、先行的互动,如SNS成员社区和020商家和用户。

电商行业,它的发展远远超越其他的其他传统行业,因为他包括三大平台,第一是信息交互第二是支付平台第三是配送平台。所有的购买者、消费者、其他厂商的所有信息都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看到,如果到一个商场去就绝对看不到这么多信息。搭建一个平台让所有资源都在上面运行,让每一个参与者受益,达到共赢。

一、互联网的发展起源

工业4.0是德国制造业的一个普遍特征,战略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构建智能生产网络,推动德国的工业生产制造进一步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和网路化方向升级。包括了以下几个发展:

(1))三项集成:横向、纵向与端对端。横向集成,企业之间通过价值链以及信息网络实现的一种资源整合,为了实现各企业之间额无缝合作,提供实时产品和服务;纵向集成:基于未来智能工厂中网络化的制造体系,实现个性化的定制生产,替代传统的固定生产流程;端对端:指贯穿整个价值链的工程数字集成,是所有终端数字化的前提下实现基于价值链与不同公司之间的一种整合,最大限度实现个性化定制。

移动互联网发展一方面是得益于智能终端的快速和普及,另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额渠道更加广泛,终端厂商、系统平台、互联网应用和运营商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四根基石。PC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未来互联网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互联网

现阶段,我国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型由一下三部分组成:企业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络、个人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给传统的行业诸如报业、电信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移动OTT产品应用的大量涌出,对电信运营商传统业务形成了直接的替代和竞争,运营商赖以生存的语音业务不断下滑,像微信等代替移动通信,已经开始蚕食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引发电信产业链大变革,并将改变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格局。

二、云计算的主要特征

(1)大规模:以goole为例,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模超大,可以动态伸缩,以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2)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

(3)价格低廉: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及其低廉的节点来组成,无需企业负担昂贵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使得资源利用率大大提升,又能享受用户的低成本。云计算关键技术中的海量数据管理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编程模型等,是大数据的基础,为大数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应用平台,是管理和处理大数据的有效工具、

三、云计算涉及的行业

(1)制造业:通过云计算的平台,可以随时了解供应商的库存和市场行情,调整组装和备用方案,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

银行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存款和贷款,核心利润来源是赚取利率差和中间业务,云计算帮助业务创新。

(2))物流业:物流云公有的平台,让物流公司省去自建集散公司的高额费用,节约大量的配送洁库存成本对于小型的物流公司来说,不需要自建IT系统,只需要通过网络进入全国性的物流公有云平台处理和拓展业务

(3)电信业:云计算在业务支撑系统、企业内部IT管理系统、增值业务系统、测试和离线运营环境以及互联网数据中心创造利润。

(4)服务业: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商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将会迅速超过实体销售服务业

四、体验经济

体验经济这个词并不陌生在互联网时代。农业、工业、服务、体验经济时代,一个一个接着到来。产品是从自然界开发出来的可互换的材料;商品是公司标准化生产、销售的有形产品;服务时为特定顾客所演示的无形活动;而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销售的既不是有形产品,也不是具体的服务,而是微妙的情感共鸣,是让你心动的感觉,或是让用户心动的痛点。体验经济研究的是人的关系性和心理行为的理论,是以人的体验为中心展开的更注重商品所蕴含的无形的价值,注重自己在购买和消费商品的过程中自己所获得的感受。

体验经济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科技的发展。较少时间就会产生足够的产品满足自己的需求,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从事喜欢的事,进行自我实现,这是普遍90后的一个思想,给人提供一种更高的、精神的、文化的需要,从更高层次来说,体验与人性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

五、社交新形态

社交方式的转变也是互联网的一个典型特征由自媒体、社群经济发展到现在的粉丝经济。所谓媒体就是信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体验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自主性,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者,第二个是自由性,自媒体不同于传统的媒体而言是一种更为自由、个性的信息传播手段,门槛低,操作简单。

篇5

尽管关于营销那些事看上去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各种理论也层出不穷,从4P到4C,从4R到4L,但归根结底无非就两个因素,一是营销环境,二是营销对象。舍此无他耳!

什么是营销环境?就是这个产品是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销售?什么是营销对象?就是这个产品是卖个谁?他有些什么特征?他的消费观念是什么?他想要什么?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把营销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营销1.0时代,即“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营销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销售,一种关于说服的艺术;第二个阶段是营销2.0时代,即“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企业追求与顾客建立紧密联系,不但需要继续提品使用功能,更要为消费者提供情感价值,企业需要让消费者意识到产品的内涵,理解消费者的预期,然后吸引他们购买产品。如今我们即将见证第三个阶段——营销3.0时代,即“价值观为中心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中,营销者不再把顾客仅仅视为消费个体,而是把他们看做具有独立思想、心灵和精神的完整的人类个体。“交换”与“交易”被提升成“互动”与“共鸣”,营销的价值主张从“功能与情感的差异化”被深化至“精神与价值观的相应”。从中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社群营销这么火爆,因为社群营销的起点与基石是相同的价值取向,其顺应了“价值观为中心的时代”。

营销环境的嬗变: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

如今的营销环境基本上可以用三个词来总结:“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大家已经不再局限于每周、每月的固定时间里,在固定的购物场所进行消费。而是转变为随心所欲的全天候、多渠道的消费,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购买他们所喜欢的商品。无论是智能手机销量的暴增还是人们花在智能手机上时间越来越长,都足以证明整个营销环境的移动化。而碎片化的特征就更明显了,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是消息源,大家的注意力被分散在各个媒体。至此加剧了用户的三个碎片化趋势:消费地点的碎片化;消费时间的碎片化;消费需求的碎片化。

很多时候营销要触动消费者,一定要有匹配的情景,因为人是受环境影响的。而新技术的发展,让随时捕获这种情景变得容易,比如可佩戴市场,还有移动互联网和任意的广告屏幕以及终端的无缝链接。因此,营销如何“场景化”以及如何通过可以谈论的内容+场景的匹配,成为所有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产品要能够制造出让消费者关注的内容话题,并通过不同的媒介制造出短时间内的话题场景,才能引爆品牌。

消费主体的蜕变:个性化、社交化、娱乐化

研究完环境,我们再来看看消费主体又有哪些变化呢?总的来说:同样有三个关键词可以很好的概括这4亿多的80后、90后消费主体:“个性化、社交化、娱乐化”。

80后、90后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权力、消费意识、消费话语正在深刻影响着整个商业环境。普遍认为“80后、90后”心理特点就是追求自我张扬、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他们重视产品消费体验中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心灵、情感上的最大满足,并获得差异性、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于是,参与感成为小米手机大获全胜的成功秘诀。

“80后、90后”这一群体接受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消费观,呈现出与其父辈迥然不同的特征。腾讯QQ的《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2014》显示,90后是孤独与集体孤独的一代,他们有强烈的社交需求,孤独的他们习惯沉溺于虚拟社交圈,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各种社交媒体工具的火热流行中。

调查数据表明:“玩”是80后生活的主体,“玩”的开支可达他们日常消费的1/3。而娱乐的价值就是教会他们“怎样玩”以及通过何种载体让他们觉得“好玩”。90后宣称“我每天可以吃的有限,穿的有限,花的有限,但是开心必须无限”的90后热爱娱乐,这种娱乐可以是对娱乐八卦的热爱、对生活压力的宣泄、对社会现象的吐槽、对自己生活的搞怪,天大的事儿也可以被他们解读得极具娱乐精神。

营销策略:大数据营销、内容营销、社群营销、场景化营销

分析完营销环境和营销主体,问题来了,面对“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的营销环境和“个性化、社交化、娱乐化”的消费主体,对于企业来说可如何是好,又该怎样应对?且慢,待本咖为你一一道来。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互联网营销。美国互联网营销专家Chuck Brymer认为互联网营销的本质就是用最小的投入,准确链接目标顾客,用完美的创意,实现强大的口碑以影响目标群体。

这下我们心里就有数了,面对“移动化、碎片化”的营销环境和“个性化、社交化”的消费主体,同时还必须满足“最小的投入,最精准的链接,最完美的创意”。各位想想哪种营销方式可以完美胜任呢?非大数据营销与内容营销不可,大数据营销解决最小投入、最精准链接,而内容营销则以完美的创意实现朋友圈疯狂转发,比如最近流行的“情怀辞职信”则属此样版案例。

篇6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物流;绿色物流;物流自动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022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从而给传统出版业物流带来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冲击。中国出版业正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将互联网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互联网+物流”正在技术、设备、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改变着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水平,“互联网思维”将彻底改变图书物流的理念与实践。

1图书物流建设现状

11取得成绩

图书物流建设是随着中国出版业的改革而发展的,例如,建设发行中盘、培育现代物流体系、开设超级书店,逐步走向连锁书店经营,进而促进集团化建设并对出版单位进行转企改制等。

111一批物流企业加快壮大,行业引领作用更加明显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出版业物流出现了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大型图书企业,也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迈进。各地图书企业积极组建出版集团,进行资源组合,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出版业物流的发展。目前,全国业已建立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型图书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都配备了自动化分拣系统和传输系统。例如,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是华北最大的出版物发行物流集散平台,集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图书的进货、存储、配送、退货均实现自动化作业;西北出版物流基地,以陕西省为中心,辐射西北、西南、中原地区,兼具出版物展示展销、批发零售、分拣分包、仓储运输、代储代包、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网点配送、综合服务等功能;江苏新华发行集团物流中心,是仓储配送一体化、立足江苏省辐射全国的图书物流配送基地。

112出版企业积极创新转型,多元经营推动物流发展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开拓,新的互联网技术不断产生,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此,出版企业的实体书店受到了来自网上书店和电子出版物的强烈冲击,一度出现了严重的萎缩。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出版企业开始在商业模式、经营方式上积极创新,实力得到进一步壮大。

大型出版企业除了自己的实体书店外,纷纷开始自建网上书店,或与网络公司合作扩展网上书店业务。如安徽省最大的出版发行企业――皖新传媒集团,联合腾讯公司,共同构建体验式O2O书店。中小型出版企业一般与大型网上书店,如当当、京东以及亚马逊等综合性网站合作,利用网站的合作平台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宣传范围,从而提升竞争力。蒲公英童书馆就是得益于互联网渠道的一家童书出版专业机构,通过与当当的成功合作,其已成为网上年销售码洋过亿的出版机构。

113电商和传统物流企业融合,物流资源平台共享

在网购的情形下,传统物流只是进行商品的送达,而线上的交易忽视了消费者的体验。送达和体验对消费者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线下的传统物流业必须推行信息化转型,物流业只有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物流业“互联网+”策略才能实现。基于此,电商的整体发展策略开始从单纯的自营物流业务转向与传统图书物流企业合作,形成共享物流资源、共担经营风险的合作机制。例如,一些传统自营电商创建开放平台,吸引出版发行单位入驻,以图共赢发展。

114社群营销异军突起,成为图书物流新平台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营销将变革传统物流营销模式。物流业的营销思路必须面临新的转型,谁手上掌握了物流行业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粉丝群体,谁将是最大的营销平台。社群是在兴趣和价值观相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圈子,社群营销则是通过微信、微博、博客、QQ群、论坛等自媒体凝聚社群里的人,使其进入网络销售渠道。社群电商相比平台型电商而言对出版机构开展营销活动更为有利,比如布衣书局的微群拍卖活动,收益甚丰;北京王府井书店通过微信开发了微书城,未来将会成为一种理想的物流平台。

12存在问题

121 出版业经营观念落后,物流自动化作业程度低

中国图书行业中很多出版社还沿袭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模式,包揽了储存、运输与销售活动,它们拥有书库,备有车辆,还配备了相应的业务人员。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中国图书物流的自动化设施普及程度较低。一些劳动强度不高的作业,如上架、发货等一般采用手工作业方式;另一些劳动强度较高的作业,如搬运、运输等则一般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离自动化作业还相差甚远。

122区域垄断和地方封锁,物流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出版物市场存在着区域性保护的弊端,许多部门和地方政府往往是从维护其行业和地方利益出发而制定政策法规,发展自家的图书市场,物流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造成了图书物流明显的区域分割局面。割据经营导致的覆盖面局限性使图书物流配送范围受限,很难形成全国性的配送服务。这是中国图书物流行业极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123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未能形成统一信息网络

尽管各地业已建立起许多现代图书物流中心,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图书物流领域尚未实现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专门用于图书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统还未能普及,物流信息交换格式不统一,图书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互不联通,信息的交换和信息共享受到限制。 因此企业难以迅速捕捉对市场的需求变化,难以实现电子资料交换(EDI) 和电子订货系统(EOS)的运作。

124物流标准化程度低,标准化体系有待建立

中国图书物流尚未实现标准化,各地对物流使用的器具的规格和材质规定了自己的标准。这不仅严重制约了物流器具与物流设备的兼容性,致使物流效率低下,而且造成图书物流行业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建立图书物流标准化体系刻不容缓。这一体系还应包括包装、条码等数据管理的统一标准。

2图书物流发展趋势

21绿色物流受到重视,有关法规不断完善

图书物流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污染主要发生在运输的各个环节,比如运输车辆的选择、运输时间的安排等。运输车辆排污量大,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运输时间安排在高峰拥堵的时段,整个运输时间就会延长,其后果是对环境的污染也随之增加。此外,作为图书物流的一大特点,就是逆向物流。对逆向物流中回收的出版物(包括电子出版物)的无公害处理,即绿色处理也是未来图书物流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制定专门的图书绿色物流法规,并随着图书物流行业的发展,构建完善的绿色物流法规体系。

22精准营销势在必行,配送系统趋于完整

畅销书的营销,包括教育领域的各种国家统一的教材的营销,是面向大众群体的,因而受到图书营销商和物流商的高度重视。另外,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一些面向小众(读者群小)的所谓“冷销”出版物的营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面向个性化要求和将出版量小的出版物精准送达给其读者的营销就是精准营销。精准营销势在必行,这就要求物流配送系统的精准配送。精准配送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对读者信息的精确把握。建立高效运作的供应链和完善的配送系统是最终实现精准营销的保障。

23第三方物流成为主流,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当前,出版商尤其是大出版商都有自己的物流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成规模的现代化物流中心有30多个,它们大都从属于图书出版集团。此外,还有专门从事图书物流的企业,它们不从属于某个出版集团,而是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中国出版业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对图书物流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图书物流中心从出版企业剥离出来,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打破出版企业之间的壁垒,为多个出版企业和图书营销商服务。不同的客户在某一时段配送的数量不同,数量小的客户单独使用物流企业就会增加物流成本。这就产生了多个物流客户与同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签约,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将这几家的物流业务安排在同一物流配送流水线上,这种合理化的配送,就是共同配送。随着绿色物流理念的深入人心,共同配送正在成为图书配送的发展趋势。

24多种群体参与物流,众包成为物流新态势

传统概念下的图书物流,是由专门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完成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一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追求自我价值的不断完善与提升,对于网上书店“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业务的参与就是其中的一种体现。很多社会群体,特别是青年人,他们尝试着帮助网上书店将出版物送至客户手中,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与人生价值。当然,开拓这一新型物流模式的电商也会给他们一定的回报。这种由非物流人员完成某种物流配送作业的模式,在国际上称为众包(crowdsourcing)。众包不仅提升了人们的自我价值,也为网上书店打造了新的O2O服务平台。众包正在成为图书物流的一种新态势。

参考文献:

[1]苗晋诚网络时代背景下图书出版社营销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26):200,202.

[2]胡凤蕊我国出版业物流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4(5):129-132.

[3][5]刘建丽论制约我国图书物流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商贸:2010(28):146-147.

[4]薛双英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图书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4(4):46-47.

篇7

>>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及应用 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分析免费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中的顾客让渡价值 网络营销中顾客让渡价值的分析 金融营销中的顾客让渡价值分析 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品牌社群构建 饭店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对策 体验营销背景下的顾客让渡价值分析 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农机营销模式探讨 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企业竞争力提升 由顾客让渡价值谈会议营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国内奥特莱斯顾客满意度提升策略 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顾客让渡价值提升研究 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高铁民航竞争研究 基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提高顾客让渡价值的途径 顾客让渡价值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浅谈顾客让渡价值视角下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创新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金融产品营销中的应用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百货业中的运用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滇菜企业营销管理中的运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12-14.

⑤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3(3):8.

⑥张宝玲.运用现代成本控制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J].民办教育研究,2007(3):31.

⑦彭宇文.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5(3):49.

⑧叶立青,吴晓燕.应用型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构建[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2(1):16-17.

篇8

“定位理论”之父艾・里斯曾用一句话概括一个企业的营销战略:“从大的品类中分化一个新品类,在新品类中成为第一,用公关启动传播,用广告维护既有优势。”

近几年,各行各业不乏按里斯模式成长起来的新品牌。无论是传统的衣食住行,还是线上平台APP,只要沾上互联网,都会在第一时间抢占用户的心智。连前一段时间饱受诟病的黄太吉,也要加上一个高大上的前缀――互联网餐饮第一品牌。

赫畅无疑非常擅长营销,每天一条微博,餐票上附赠微博语录,这是人格化营销的温馨渲染。

一年一度的“外星人”演讲(注:赫畅举办的演讲活动,主讲外星人、宇宙奥秘等内容),本身就是公关事件。用演讲内容吸引粉丝,分离内容主体与黄太吉广告,让粉丝主动探索创始人背后的商业故事,外加与生俱来的演讲天赋和视觉设计的后天修炼,让赫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营销高手。

赫畅说:“黄太吉营销上很成功,但是公关上很失败。”

但在我看来,黄太吉在营销和公关上都很成功。只是小小的煎饼果子,撑不起这么大的营销和公关势能。

煎饼果子撑不起赫畅的野心

从品牌的角度来看,一个小品类单品在品牌启动时能引起舆论争议,在网络上形成口碑传播,这本身就是公关的成功。只是舆论形成一边倒的情况,让很多人把矛头对准了产品本身――煎饼不好吃。

菜品不好吃,餐馆生意肯定惨淡。但不好吃和不能吃是有区别的。黄太吉的出现,起码让想吃煎饼的人能吃到,把一个低端的路边摊品类变成了镁光灯下的流行品类。这对品类本身的扩大有益无害,就像创业家副总裁纪中展所说,无论黄太吉口味如何,但它给了大家一个吃煎饼的理由。在营销战略上这一步没有错。

如果营销和公关都没有问题,产品还不至于差得不能入口,那被人诟病的原因在哪里?核心在于,营销势能和品类自身价值之间存在位差。即是说,你让用户产生了一个山珍海味的想象,实际上却给他一个馅饼的实在。

营销的法则其实是不变的: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即顾客的预期价值和实际付出成本之间的差。营销的关键,是要让用户感觉占到了便宜,用互联网术语表达,就是用户体验的超预期。

如果这个问题再往下刨,营销势能和品类之间存在位差,那么是营销错了?还是品类错了?或是营销和品类都错了?显然,在营销和公关上,赫畅的招式和动作都极致完美。只是煎饼果子这个品类撑不起赫畅的野心。

两次跟赫畅对谈,虽然言谈举止礼貌得体,但仔细体察后感觉其有倨傲之心,霸气外露。这是他的本性,无论赫畅选择什么品类创业,营销的标准动作他都会去做。

至于品类的选择,是一个创业者在成长路上的阶段性认知局限也好,还是营销战略抢占品类第一也好,都不重要。结果是,黄太吉品牌的确人尽皆知了。

可是,当品类本身承载不了创业者的期望值时,品类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变得畸形。

赫畅创业的两个误区

赫畅采用了精益创业的经营模式。这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下的创业路径。所谓精益创业,就是不做计划,小步快走,一边行进一边反馈,用反馈建立新的认知,以便找到下一步的出口。

四年创业,赫畅一直在践行精益创业。回望过往,他认为自己陷入了两个误区。

误区一:精益创业适合未开发的新领域,成型市场不适合。像Uber、Airbnb、微信等完全没有人沾染的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适合精益创业模式。因为这个行业没有既定的标准,连领先者也不知道下一步如何发展。小步快跑,及时修正是对的。

但像餐饮如此成熟的行业,如果在行业内寻求发展和突破,就必须参照行业的成型标准。单纯地依照互联网创业模式,而忽视行业本身的框架,会变得举步维艰。

要增加销售量,就得投入更多店铺、人工,要衡量获客成本、客单价。这些硬性指标无法逾越。所以“走一步,看一步”不如接受规则,在既定规则下把自己做得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黄太吉成长的前两年,赫畅认为自己钻进了精益创业的怪圈。这其实也给了很多想要在传统领域创新和转型的创业者一点警示:哪些可以被颠覆,哪些需要被尊重。

误区二:走得太快,惯性前进。正由于遵照精益创业理念,所以黄太吉一路狂奔,走着走着就走成了惯性,无法停下来思考,疏于管理和内部调控。

因为走得太快,成为了臆想中的领先者,所以每一个问题都当成这个行业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问题,每一个解决方案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就很容易把常规成长路径中遇到的问题非常规化: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暂时搁置一边,因为前进才是最重要的。

赫骋馐兜阶约合萑肓宋笄,代价是行业整合本身带来的机遇和红利被大大忽视。试错和迭代的成本,冲抵了企业品牌势能的杠杆效益。

最值钱的是品牌

跟赫畅的交流中,我做过一个假设,假如现在黄太吉已经关门了,赫畅还剩下什么?也许黄太吉有一天会失败,但是赫畅却成功了。因为赫畅通过四年的经营,获得了一样东西:品牌。

品牌在这个时代有三个属性。

第一个属性是认证力。认证力的本质意义是背书。黄太吉可能在某一天被市场判为死刑,但在行业内部却有极高的背书力。赫畅不常参与行业内部交流,无论是出于自傲还是互联网公司的定位等原因,其结果是形成了信息不对称。行业内部的人不了解黄太吉的营销门道,但又认为他是餐饮界营销的绝顶高手,他具有极高的自我背书。

圈内的高背书力,让赫畅可整合行业内的多重资源,“九州会”(注:“九州会”为黄太吉在全国餐饮创业者的社群网络)的活动一发起,业内的餐饮老板纷纷参与其中。且不说该活动未来会走向何方,一分钱成本不花,圈内人全程赞助,还探寻了业内餐饮人的“痛点”和诉求。从广告收益的可量化,到增值服务的非可量化,“九州会”无疑都是超值的。

第二个属性是注意力。注意力的本质是势能,赫畅的微博有大量粉丝,属于自带流量。黄太吉的线下销售额,相当一部分是赫畅流量势能的线上转化。所以无论赫畅有何动作,都会引起媒体关注。

自带势能的赫畅,在新商业模式的探索时可形成天然社群。无论是餐饮人的行业社群,还是喜欢赫畅个人的流量社群。在社群内的交互过程中极易产生连接价值和管道诉求。

很多人倡导社群经济、社群创业,殊不知,社群是结果,而非原因。不是要达成某事要建立一个社群,而是某人在做某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社群聚合。所以,社群的前提条件是成为某人,但凡是为社群而建立社群的创业者,都会死在形成社群的路上。

第三属性是连接力。在中国做品牌,很多时候是在贴标签,标签是剧场化的符号。所谓剧场化的符号,是指一个社会中形形的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大家彼此的身份认知是通过符号进行的。

例如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可判定一个人的阶层和背景。这背后更深层的意思是,具备更高档次剧场化符号的人可跟同圈层的人进行连接和交往。所以品牌力的经营,跟背后的连接诉求是统一的。

赫畅可谓是一个连接高手,在经营黄太吉的四年中,他干得最多的事就是连接。

对内连接,他把中国大多数互联网圈的创投大佬进行了利益捆绑,变成了黄太吉的投资人。对外连接,虽然黄太吉本身没挣什么钱,但赫畅个人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参股了很多高估值的成长性企业,通过投资能力增加了黄太吉的资产溢价。品牌杠杆撬动了金融收益。

所以无论是个人营销技能在未来的变现,还是行业内圈子资源的吸纳整合,再或是投资回报的财务收入,赫畅通过黄太吉成功地塑造了个人品牌,且成为了这个品牌的最大受益者,也许未来还会持续受益。

餐饮仍是存量市场

四年来,黄太吉从煎饼铺子发展到外卖平台,现在的成长已遇到了天花板。赫畅开启了组织裂变,用四个方向分解增长阵痛。

一是打开原有业务的外延。黄太吉开放二三线城市加盟授权,最大化地利用品牌优势回收现金流。

二是把外卖工厂店变成外卖仓,重构黄太吉平台与行业内部的连接关系,把原来帮餐饮企业解决生产终端变成解决销售渠道。

三是成立营销公司。帮助餐饮企业做营销服务,此项业务受到很多年轻餐饮创业者和老餐饮企业二代接班人的追捧。这是黄太吉用品牌做营销服务杠杆。

四是做餐饮应用服务商。赫畅自己投资成立了一家公司,愿景是成为餐饮业的应用服务商。对餐饮行业的人与人、人与信息、商家与供应链等进行精准连接,其本质是一个超级中介。

在一个过万亿元市场的宏大产业链中,赫畅想织一张网,在1000万餐饮人中筛选出10万,做最优化的连接,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转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赫畅的意图很明显,黄太吉原来的模式是挖金矿,而这家新公司则是给淘金人送水。

且不管这四个方向在未来是否成立,从赫畅的行为上可以判断,他的策略正由“重”变“轻”。在经营结构上让成本越来越低,在财务上离钱越来越近。这一系列举动的背后,说明了一个行业的颠覆者从最初的雄心变成了务实的耐心,从逾越规则到尊重规则,甚至巧用规则。

通过四年的洗礼,赫畅能认知的是,对一个行业宏观的走向和自我价值的梳理。他过去认为,餐饮业是一个增量市场,所以他要做横向的生意,也就是规模取胜。

四年过后,他发现餐饮业仍是存量市场,自己能做的,其实是纵向的生意。只有深耕产业链条,才能找到自己的服务价值。

创业过程中,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哪些是有效行为,哪些是无效行为?除了马后炮式的总结和编故事,有什么是可以对自我坦诚的?

就在这篇文章落笔之时,赫畅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计划是给创业帮了倒忙。”起初我还以为他是精益创业的余毒未散,事后才理解原来他是向内看,走心了。

篇9

风口

什么叫顺着风口走

30年前下海,可能做什么都赚钱;20年前PC互联网刚兴起,你要玩玩站点,提前注册几个域名,现在也可以躺着数钱了;10年前当淘宝卖家,5年前做自媒体、微商,这些其实都是普通人能利用的机会。

这两年算是“机会小年”,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上升通道。2016年买互联网股票还是很有机会的。你如果在年初买了腾讯、网易或者新浪微博的股票,现在也赚得盆满钵满了。

要问现在这个时代,在此时此刻这个时间节点,对于广大普通人来说,做什么赚钱最容易?

首选当然是做社群了!

社群这个概念最近这几年都挺火,特别是很多行业媒体,把它吹得神乎其神,其实95%以上的都是扯淡。现在网上写社群的,基本都是没做过社群的评论家在那里胡说八道。比如有评论家说“做好社群,年赚千万不是梦”,基本上都是在扯淡!

因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年赚百万都非常困难。

不过,一年赚个几十万还是相对容易的。

社群是如何赚钱的

以最简单的收会员费的模式为例:一人一年收500元,收满800人就有40万元的年收入。一人一年收3000元,收满100人就有30万元的年收入。

有的黑粉看到这里,可能会蹦起来八丈高,指着手机屏幕大骂:你说收500就收500,你说收3000就收3000,要一个人掏3000块钱交年费,你知道有多难吗?!

要一个人掏3000块钱,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你看身边的健身房,办张年卡也要几千块钱;你再看看身边的美容院,办张年卡可能要上万,而且办卡的大有人在。关键还是在于你是否提供了足够的社群价值,以及能不能说服别人认可你的社群价值。

况且,除了收会员费的模式以外,还有诸如消费入群、活动入群等其他模式,玩法还是很丰富的。

做社群,不像开淘宝店那样需要非常大的流量,你一年能做几百个会员,就有几十万元收入了。而且不一定需要你辞去本职工作全职来做这个事情,兼职做这个事情也可以。

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基本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做社群是一个风口,如果做得好,一年赚个几十万外快收入是没有问题的!”

如何“从零到一”做社群?

做社群最重要的,是输出足够的社群价值。只要你输出了足够的价值,赚钱真的是一个顺带的事情。你输出了价值,认可你的人多了,规模就自然做起来了。

那么如何才能输出足够的社群价值呢?

首先,你要考虑的问题是:你需要输出什么样的价值,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做社群!

以下三类人,最适合做社群:有专业技能的人,有资深爱好的人,有产品资源的人。

1.有专业技能的人

有专业技能的人非常适合做社群。比如我,擅长做营销和商业分析。同样的,如果你是一个有专业技能的人,或者有某个领域的知识背景,不管这个领域是装修、做PPT、淘宝刷单、整容还是写诗,都可以团结几百人来做社群。你用你的专业技能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样的社群,叫作服务型社群。

2.有资深爱好的人

曾经有一位会员告诉我,几年前他特别喜欢翡翠,到处研究和买翡翠,身边也聚集了一帮喜欢翡翠的朋友。后来他就建了个群,交流翡翠知识。群里面的朋友看到群主这么喜欢买翡翠,又这么懂翡翠,就找他帮忙买。他就在供应商和群友之间,赚个差价。

后来群越做越大,找他买翡翠的人越来越多,年收入从刚开始的几十万元,做到了后来的上百万元,最后索性辞去本职工作,全职做这个。

任何资深的爱好,都是点燃社群这把大火的火种。像烘焙、钓鱼、厨艺、读书、健身这些爱好,都可以作为社群的核心价值。这样的社群,叫作“爱好型社群”。

同时,我想说明的是,一些特别小众的爱好,比如重机车,也可以做社群。虽然比例小,但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实在太大,所以该人群的绝对人数其实不小。再加上小众爱好黏度强,也很适合做社群。

比如我有朋友就付费加了重机车的群,他们常常在夜晚开着震耳欲聋的重机车,成群结队地上街,俗称“炸街”;还会集体铆足马力穿越隧道,享受耳边的轰鸣声,俗称“炸隧道”。

3.有产品资源的人

你如果本身有产品,而且本身有销售渠道,那么将这些流量导到线上社群里面做复购,就赚大发了!以一个最简单的商业模式为例――小区旁边的水果店。

一个小区旁边的水果店,它的销售都依赖于线下实体店的人流量,不管这个人流量是每天500人还是每天1000人,它都是一个相对稳定且有限的值。而你如果能把这些在店里购买水果的人,导入到线上的社群里面,那你就拥有了一个新的流量来源。

你可以用“团购”和“抢鲜”来激励线下用户加入到线上社群,每天往社群里面加几个人,过几个月可能500人的群就加满了。这时候,你如果有新品到货,不管是海南的火龙果,还是智利的车厘子,你给群里面的人一个抢鲜团购价,再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是不是就多了一个线上销售的渠道?可能很多产品还没来得及在线下卖,线上的社群成员就直接抢购完了。

在拥有社群之前,你可能拥有的仅仅是线下实体店500~1000人的非精准流量,而有了社群之后,你在原来的流量基础之上,还会增加几百人的精准流量。

篇10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微信;平台

一、农产品销售现状

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具体指农产品生产者与销售商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等一系列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这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和欲望。

企业引入电子商务意味着企业开始在塑造自己的一个平台,以平台打造"营"与"销"一体化,这种平台不仅仅是销售平台,更是传播平台和管理平台。它突破了以往的经营观念、营销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带动了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变革;通过建立交易在线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信息流通和交易电子对接,同步通过实体店提供类似卖场的展示和销售功能,作为一个流通的重要节点,并通过诸如渠道建设实现区域和地域的覆盖,经纪人在中间起到重要的穿插作用。

但现在农产品基本上延续旧的销售办法,以农贸市场为主要源头,向交易集中的菜市场延伸,超市与社区菜市场结合的销售思路,农民种菜,商贩收购,集市销售的模式,有些是自己种自己销售,也有通过合作组织集中采购销售等存在,所以农产品的销售本质上思路仍然以政府主导的大市场为主,不断提出要建设大的贸易市场,建设规模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这样的销售方式将在很长时间占据主导。

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

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

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

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

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 %~90 %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

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现代营销业态在近啄暌仓鸩缴孀闩┎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并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市场地位正在受挑战。

4、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

现阶段,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了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销售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方式:

其一,通过卖场货柜销售方式。

其二,专门做生产直供蔬菜方式。不直接面向终端,通过社区支持农业的形式建立会员制,配合宅配的方式。

其三就是定点供给方式。主要进行单位合作,通过对接,把农产品的信息出去,这样大大加快产品的直接销售。

从目前来看,把好产品通过合理的销售渠道,把产品传输到消费家庭,传输到餐桌上,因此,一个农产品的整条连接要考虑生产的现代化,还要考虑营销渠道的现代化,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不断的渠道创新才是高端农产品的营销利器。

这样一种新型的推广模式,对传统营销产生了重大冲击,新模式带来新机遇,同时也带来新问题。从其未来发展演变看,新媒体营销将逐渐改善甚至在部分品类上取代传统批零模式。

二、微商新模式

微商,既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生态。它构筑一个有机的平台,将卖方、买方通过移动现代化方式实现连接。而"微信电商"是微商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以微信朋友圈为平台的社会化移动社交电商模式。"微信电商"主要依靠微信朋友圈动态展示进行销售,这是微商的起步阶段,但这一阶段占到微商的90%左右。

同时,线上化、社群化、平台化、数据化已成为产品营销共有趋势,农产品也不例外。农产品作为微商经营的一种特色产品,除了一般商品所具有的共性之外,还具有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

在一个十几亿人口饮食生活产生的巨大消费市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模式多样且不断创新的农产品电商正在逐渐渗透消费者的生活,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增加已有客户的粘性,不断拓展新的客户群,微信依托其区别于其他社交媒体营销平台的独特优势迅速成为企业营销过程中炙手可热的营销工具。

随着我国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微博、微信逐渐被更多的人使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微商,从最开始刷屏朋友圈的面膜,到服饰再到化妆品,微商开始深植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近几年,农产品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成功引爆了朋友圈,让无数生鲜农产品成功走出大山,走向城市。

(一)特点

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越来越多的PC用户向移动终端转移,用户的消费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交流沟通更加随心。目前,微信作为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中的佼佼者,已成为企业移动营销的重要阵地。

1、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

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进行搜索、阅读、分享等行为,在各个城市中尤为明显,人们在等公交、坐地铁、排队取餐等时刻,看视频、朋友圈已成为常态。微信营销可以通过占据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将信息传送给用户,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2、个性化服务

现在及未来的网络用户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企业对消费者类型的划分愈加细化,对于营销,已经迎来了一个个性精准的时代,微信点对点的沟通方式,使用户可以自己随时随地阅读信息,且不被他人打扰。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阅读时段和信息需求,为其提供精准的定制化推送,这些特点要优于其他泛社会化媒体营销。

3、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

微信不仅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还可发送语音消息,增加了亲近感,从而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企业在利用微信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可利用语音功能与其进行实时对话,语言和情绪的双重信息传递使服务人员能够更准确的捕获客户需求。

(二)农产品的微信营销优势

1、庞大的用户群体

移动互联网环境和技术的日趋完善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接收并信息,庞大的用户规模,使微信成为一个极具商业推广价值的平台,利用微信进行农产品的宣传推广,比电视广告、网站广告投放等方式更易得到消费者的关注。 2、2、实现精准营销

在用户基于自身兴趣,主动关注农产品微信公众号后,用户对推送信息的排斥率会明显降低。微信公众账号后台对关注用户的数量、属性、使用行为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企业能更加具体的了解用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

3、实时沟通交流

微信营销区别于传统网络营销的新优势在于其改变了以往营销信息的单向流通,为企业和顾客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顾客可以随时随地向农产品销售者咨询、反馈,一对一的服务更具人性化,图片、语音等多种信息形式的即时传递使交易双方的沟通具有时效性,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4、关系营销

微信是一个基于强关系的社交平台,其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大部分都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社交圈,基础信任度很高是口碑传播的有利条件。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愈加重视的时代,朋友圈中对产品的信息分享,使企业更易获得新客户,发展具有更高忠诚度的客户群。这种隐形营销方式不仅可以培养用户的信任感,还能提高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度。

三、农产品微信营销的模式

第一,农产品企业可以利用查看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扫描二维码来为产品宣传造势,提高产品知名度,另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熟悉感,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进而会产生深入了解产品并有购买行为的可能。

第二,在吸引消费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工作人员可以在后台看到用户的性别、地域等详细信息,可以对他们的浏览、转发、分享等行为进行统计并分组管理。这样就可以对不同的客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推送,在保证每天推送信息内容差异化的同时还要保持信息形式的多样化,确保收集精确的客户数据,分析客户偏好以调整推送信息时间和内容。

第三,对农产品的信息描述必须完整清晰,图片真实,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动及时调整更新产品信息。客户可以在舒适的界面自行浏览相关产品介绍,快速了解农产品的产地、特质等详细资料,后台服务人员要与消费者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满足客户需求。

第四,设计微信电子会员卡,在朋友圈植入广告进行转发,在朋友圈中集赞,用丰富新颖的激励手段促使客艚产品信息分享至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媒体非常重要。

保证农产品的高品质是所有营销方式的关键。没有高质量的产品,一切营销都是空谈,只会使客户流失的更快。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呈现个性化、优质化,但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信息传递不对称现象依然严重,农民丰产不丰收的悲剧比比皆是。微信营销是农产品营销方式和渠道的创新,农产品营销应该把握机遇,借助微信平台,利用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扩大品牌知名度,突破传统农业营销的瓶颈。

四、结语

其实,农产品很适合这种分享模式去销售。当一个客户可以知道他买的产品是如何种出来的,是如何成长的,是如何采摘的,是如何包装的等,每一个环节他都很清楚地了解,就好比是亲自种植的一样,自然有一种信任感,对产品也没有什么顾虑。

农产品微商这种销售模式会越来越盛行,除了微商本身这种模式爆发之外,还有就是整个农产品的产业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种植、生产到销售,都与以前的传统农业有所不同,这也是所谓的新农业。产业基地互联网化、品牌化营销、渠道微商化社群化、供应链扁平化、快物流网络,将成为微商时代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给我国农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微商模式"与传统商业"捆绑商模式"不同,投资门槛低,且不必构建系统的网络渠道,对创业者也并没有过多的商业经验要求,人人均可尝试。推进"微商创业",对大学生体验创业、熟悉管理、积累经验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是解决现阶段"就业难"问题的良策之一。

新的就业模式,一定会带来全新的商机,带来全新的创业机遇。想要在农产品微商这一创业道路上所作为,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体化的专业资源和运营团队。道路阻且长,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完善和改变,也必将使农产品微商成为一股创业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