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智慧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部智慧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部智慧教育

篇1

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教育无论是普及程度还是发展程度,都远远落后。但是,我国近些年应需求,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社会教育日益扩展,例如,2008~2010年,中央财政共计拨付52亿元,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进行补助。总之,目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社会教育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已经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加深,网络教育将逐渐成为社会教育的新趋势。

二、学校教育发展情况

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目前,中国学校教育体系:实行学前教育制度(面向6岁以下儿童)、九年制义务教育(6、7岁入学,小学六年至初中三年;或九年一贯制)、高中阶段教育(三年)、高等教育制度(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二至三年、本科四年、硕士研究生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三年及以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另外,中国还实行教育考试和教育证书制度,学位制度(学士、硕士、博士),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形成了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并存等层次类别和形式多样的格局。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中国的国家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利弊分析

1.社会教育的优势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这决定了只要是对社会全体成员施以影响的各种活动的主体,都可以看作是社会教育实施的主体。如此多样性使他比学校教育的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他的无处不在,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既是多面的,也是终身的。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它很少受阶级、地位、年龄资历限制,能很好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并且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帮助受教者认识自己的优劣,规避没有天赋的方面,保持和发展自身的优势。现代人的成长已不完全局限于学校,打破了学校教育那种封闭式的教育体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社会教育领域越来越广阔,同社会实践相结合,丰富的教育内容更有利于人的社会化。帮助扩大社会交往,培养社会素质,使青少年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2.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奠定一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工程。青少年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进行学习,全身心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和各种知识的传播。学校教育统一化,标准化。学校的育人功能是按国家的统一规范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学校有着积极向上的氛围,它给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校园以班级为单位,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集体环境。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这样长期稳定的集体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孩子们树立起集体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学会集体生活。学校教育具有权威性,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专门的教学设备使得青少年能够有效地学习到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对一个人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3.社会教育的局限性所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社会教育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无法保证辨别能力较差的青少年能够得到正确的道德引导。尤其是某些纯粹追求商业化的社会教育机构,更是无法保证其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水准。社会不同地区经济水平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社会教育的发展程度。有些偏远山区甚至根本不存在社会教育。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方面,社会教育都受到地域习俗与经济条件的制约。

4.学校教育的局限性重视知识灌输,忽视较高水平的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偏重“授鱼”而不是“授渔”,使得学生自主和独立学习低。随着知识信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主观能动性差的青少年很容易被社会淘汰。重理论、轻技能和实践。作为一个社会人,既要懂得知识,也要掌握技能,但近年来对技能的教育有弱化之势。学校的环境与社会环境差别较大,很多纯粹接受学校教育的年轻人在踏出校园后,对社会难以适应。同质化教育,忽视创新。学校教育里,倾向照本宣科,墨守成规,不同天赋的孩子们却被强迫接受相同的教育。以成绩为衡量方式,扼杀了很多孩子的天性,缺少创造力与想象力。而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刻板的学校教育使得国家缺少创新型人才。

四、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异同

1.两者的区别在了解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缺后,很容易发现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而言,目的在提高社会的智识、道德。重点在于促进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培养个体社会和思想情感、观念等。所谓社会教育,是一种补助正式学校的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或附带性的教育事业。并非强制性的正规学校教育,接受度由受教育者自己把握。社会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了在校的学生,还包括学校教育之外的受教育对象,可以令学校教育得到延伸。在实施的内容上,社会教育的内容同学校教育相比非常广泛。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行选择需要的和适合本人的。

2.两者的联系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相互独立,但不是截然对立。社会要求青少年扩大社会交往,充分发展其兴趣、爱好和个性,广泛培养其特殊才能。尤其,鉴于我国学校教育尚属于应试教育,只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而社会教育,可以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也能够弥补素质教育的偏离。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承,对青少年的成长都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两种教育充分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所谓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和快速发展。

五、结语

篇2

专业教学标准要“接地气”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中职毕业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产业大军中技能人才队伍的有生力量。“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计有2800多万中职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量基本持平。特别是2009年以来,每年中职毕业生人数都超过600万人,直接就业人数超过500万人。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数、招生数、毕业生数都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持,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明显提高。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教学标准的支撑,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方面一直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这使得职业学校在实施专业教学中无标准可循,人才培养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完善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彻落实这一要求,2012年6月教育部组织上海市和天津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以鼓励发达和先进地区重点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对接国际产业发展,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开发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在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推动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互补与共享。

截至2012年11月,上海市、天津市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经验,开发出首批25个专业教学标准。2013年1月23日召开的论证会上,上海市教委和天津市教委分别汇报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的整体情况。随后,各论证专家组组长分别介绍了本小组的论证情况,并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试点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就在这次论证会召开前的一个多月,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提出要求。

2012年12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12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首批涉及18个大类的410个高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10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填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领域的空白。

据悉,此次标准制定的突出特点是“职业化”,把企业需求与教学要求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市场,力争使毕业生成为“用得上、下得去、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新标准将使高职各专业更加专业化,更加“接地气”。

四项要求

开发具有国际水准、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的有益尝试,也为国家下一步顶层设计提供实践案例和典型经验,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已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总结了四个特点:一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二是以工作岗位实际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做”一体化;三是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努力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对接;四是促进中高职衔接和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开启学生继续学习通道。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职院校将专业标准作为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而对于上海、天津正在开发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也提出四项基本要求。

一是明确工作任务。鲁昕要求,会议论证的25个专业教学标准,根据论证意见修改完善后,要作为2012年职业教育科研、教改的成果试行。2013年先在上海、天津选取100个专业点试行,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践案例和典型经验。2012年部署的上海、天津各开发50个国际水准专业教学标准工作,二产、三产要各完成50个。剩余75个国际水准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工作,要以现有25个专业教学标准的试点情况为指导,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方法,扎实推进国际水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要以专业标准开发为基础,改造传统教材和课程。到2013年底,力争开发出一批紧跟国际职业教育新理念的系列教材,统一封面和前言,建设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精品课程和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步推进适应国际水准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的教师培训。

二是把握工作原则。鲁昕指出,要进一步拓展国际比较研究的范围,学习了解德国、瑞士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做法,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做好顶层设计,研制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水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路线图。要以职业能力标准的国际对接为基础,以国际水平跨国企业人才要求为目标,以体现国际发展趋势的专业课程开发为核心,以教学条件的国际化水平建设为保障,以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为引领,实现我国专业教学标准与发达国家或重要国际组织专业教学标准的对接。要统筹规划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的各项工作,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为抓手,整体推进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方面工作。要重点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积极吸引职业教育和相关产业发达国家的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合作。要发挥上海市和天津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推动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互补和共享。

篇3

为了降低合并会计信息的聚合程度,一种方法就是缩小合并的范围。如以母公司所在的行业为基准,将经营业务相近的母子公司会计报表进行合并,这样就可以基本剔除与母公司处于不同行业的子公司,从而便于和同业的其他公司会计报表进行比较。但这种做法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余地,可能造成信息披露上更大程度的不可比。因此大多数会计准则都不允许将与母公司经营业务相差很大的子公司排除在合并范围之外(注:国际会计准则IAS-27《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第12条指出:“有时,一个子公司可能因为和集团内其他企业的业务不同而被排除在合并编报的范围之外。据此而将其排除在外并不合理,因为对这类子公司予以合并编报,同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增加披露关于子公司不同业务的资料,能够提供更好的资料。”)。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一合并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也认为,为了反映企业集团的全面情况,应将上述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另一种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办法是编制分部财务报表,作为合并会计报表的补充,从而达到综合性与分解性的统一。一般认为,在资本市场中,分部信息对投资者具有较高的决策相关性,但是其可靠性与可比性较差。因此,除证券管理部门以外,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也纷纷有关准则或规定,以规范分部信息的披露行为。本文拟就第二种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分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国际比较

(一)英、美等国对分部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

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于1965年首次要求上市公司按照行业披露销售额和利润信息。随后这一规定被写入1967年的公司法中。在欧盟第4 号和第7号指令颁布之后(注:欧盟的第4号(1978)的第7号(1983 )指令规定了企业分部信息的披露下限,即按照行业和地理披露分部的销售额数据。但该指令并未使欧洲成员国企业的分部报告实务由多大改观。),1981和 1987年经修订的英国公司法对分部信息披露作出了更广泛的规定,如除了要求披露行业分部的销售额和税前利润之外,还要求披露地理分部的销售收入信息,伦敦证交所还非强制性地要求企业披露地理分部的利润数据;最近的准则是英国会计职业组织(英格兰和威尔士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0年的SSAP-25 “分部报告”, 要求企业增加披露行业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净资产信息,从而拓展了英国法律和股票交易法规中对分部信息的披露要求。

美国在分部信息披露上有着广泛的规定。从1969年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首次要求在册的上市公司按照行业分部披露公司的有关信息;1976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FASB-14“企业分部财务报告”,要求企业按照产业分部(industry segment)和地理分部(geographic segment)来对企业的非关联客户收入、集团内部转移、经营收益(或净收益)及可辨认资产等数据加以披露;随后,FASB又陆续了一系列与分部信息有关的会计准则和技术公告。如FASB-18要求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与方法用于分部信息的编报;FASB-21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其在不同产业、 国外经营、出口销售及主要客户的分部信息;此外FASB-24 还规定了企业免于编报分部信息的几种情形。(注:FASB-24规定, 下列情形下企业可以不用披露分部信息:(1 )当整套财务报表已经合并或汇总于另一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时;(2 )对国外非子公司的投资的整套财务报表当呈报于同一报告主体中时;(3)非公众企业(Nonpublic enterprises)可以免于披露分部信息。)这些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为企业分部信息的披露提供了规范性指南。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FASB的实质性支持,使得任何一家欲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多种经营公司或跨国公司,均需按照这些准则和规范的要求披露分部信息。

(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分部信息披露的国际协调

在分部信息披露方面,198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了IAS-14“按分部编报财务资料”,要求企业按照产业分部与地理分部揭示来自外部与内部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及可辨认资产等有关信息。IASC在该准则的说明中指出,“提供分部资料的目的是向财务报表用户提供关于从事多种经营的企业不同产业分部和不同地区分部的规模大小、利润贡献以及发展趋势的资料,使他们能对整个企业作出更有依据的判断。”从准则内容上看,IAS-14与美国FASB-14的要求比较接近, 所不同的是它未要求企业披露出口销售和主要客户的分部信息,也没有明确指明分部的重要性判断标准。

(三)我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的制度规定

为了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保障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我国《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就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作出了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也陆续制定并了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等文件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以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证券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影响。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分部信息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这种变化特征。

1.1994年以前,完全的自愿披露。根据《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每一会计年度应向公众提供公司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在1994年以前,由于证监会没有公布正式的定期报告内容和格式,故许多公司只能以《公司法》、《股票发行与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披露,因此各公司在披露分部资料的程度与范围上存有很大的差异。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在一个管束不尽完善甚至比较脆弱的环境下,自愿披露会计信息往往会造成消极的后果。

2.1994—1995:指导性的自愿披露。1994年1月10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试行)》(以下简称《准则第二号》),使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在内容与格式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中对分部信息的披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业务报告中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如果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其业务涉及不同行业,则应对占公司主营业务10%(含)的经营活动及其所在的行业分别作出介绍。如果公司在不同地区或国家开展业务,还应该按照不同地区或国家来反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构成。”(2 )会计和业务数据摘要中非强制性指出:“除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外,公司也可以采用以数据列表或图形表方式,提供与上述会计数据相同期间的业务数据和指标,例如产品销售量、市场分额、公司各主要业务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公司各地区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等。”上述准则对公司的分部信息仅做了模糊的定性描述要求,而对分部会计数据并未做强制性披露规定,这可能因为分部信息尚未引起财政部、证监会及上市公司等有关方面足够重视的原因。但是从这一时期的年报披露情况看,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很会利用分部信息来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了。

3.1996—1997:执行不力的半强制披露。中国证监会在对《准则第二号》执行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于1995年12月21日,了该准则的第一次修订稿。新的准则除了对原文中一些要求进一步明确外,还特别以附件的形式颁布了《财务报表附注指引》(试行)(以下简称《附注指引》),以规范信息披露过程中“报喜不报忧”、“报表注释不能释疑”的状况。对于分部信息的披露,除了保留以往正文中很模糊的描述性要求以外,还在《附注指引》别给出了“分地区、分行业资料”的披露格式,要求公司按产业和地区分类提供前后两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税前利润和净资产信息,并且要求对集团内分部间的交易结果予以抵消。

4.1998年:较为严格的强制披露。1997年12月17日中国证监会了《准则第二号》的第二次修订稿。这次修订不论从内容还是格式上较前次修订都作出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例如在年报正文董事会业务报告部分,不再要求公司描述其产品改进措施落实、科研成果应用、技术改进与提高等可操作性很强的情况,但是却保留了对多元化和跨国经营公司对分部经营状况的描述;此外,新的准则将原附件部分的内容修订以后纳入到准则的正式内容之中。

新的准则只对多元化公司的行业分部做了定量披露要求;与以往相比分部信息的具体披露内容做了较大的改变:准则仅要求披露分部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业利润信息,不再要求原来所要求的分部净利润和净资产数据。分部信息披露内容与方式的变化,反映出我国证券监管当局在规范上市公司披露政策上,对 “简明扼要”与“充分披露”进行权衡的矛盾过程。可能正是由于分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加上其特有的会计处理难点,才使得证监会对这一内容的披露持既审慎又易变的矛盾态度。

(四)分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国际比较

表1从不同角度对英国、美国、IASC 和我国的分部信息披露制度进行了比较。总的看来,我国的有关规定在初期(1995年以前)与英国的较为接近,而后来则表现出与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一定程度接轨的特征。

表1 分部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

项目

英国

美国

IASC

中国

规定

1981,1985

SEC 10-K

《年度报告的

与准 ,1989 Companies Form;FASB-14

内容与格式》,

则要

Act;SSAP-25

,18,24

IAS-14

1994,1995

1997

分部

行业,地理分  产业,地理分  产业,地理  1995:行业,地理

种类

部,出口销售  分部

分部;1997;行业

,主要客户

分部

分部的外部销  分部的描  1995:分部收

售,内部转移,  述,对内

入,税前利润

要求

分部销售额,

经营损益,可

和对外销  ,净资产

披露

税前利润,

辨认资产;折  售,分部

1997年,营业

的分

分部净资产

旧,资本性支

的成果,

收入,营业成

部信

出,转移定价

分部使用  本,营业毛利

基础等

的资产,

转移定价

基础

"董事会应参考  分部的确定在  在很大程

在很大程

可辨认 公司业务组织  很大程度上依  度上依赖

度上依赖

分部的 的方式" 加以  赖于企业管理  管理当局

管理当局

确定

确定(Sch.4)

当局的判断.

的判断.

的判断.

(FASB-14)

基准:分

行业分部的主

部收入、  营业务收入须

可报告 国外销售收入  分部销售额或  利润或资  占总收入的10

分部的 占总收入10%

可辨认资产或  产总额的  %(含)以上

确定

以上的洲际分  损益额的10%

10%测试. ,地区分部按

测试.

备选:管

国别划分.

理当局的

判断

证券公开

适用

公开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范围

,经济上重要

公众公司

及经济上

上市公司

的非公众公司

重要的单

位.

披露

财务报表附注

补充报表

补充报表  财务报表附注

方式

二、分部信息披露的会计难点

(一)如何符合逻辑地确认可报告分部(Reportable Segment)

许多批评者认为,现行会计准则在分部的确认与报告上缺乏明确指南,使管理当局在确定可报告分部时有很大的自由,从而导致分部的划分过于空泛而失去意义;还有一些人认为,分部信息披露的这种状况,使管理当局可利用其来达到自身财务报表目的。通常,确定企业可报告分部可以分为两个步骤:(1)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划分为产业分部,将企业在不同地域的经营划分为地理分部;(2 )选择重要的产业分部和地理分部确定为可报告分部。

1.产业分部的划分。按照IASC的定义,产业分部是指“一个企业内可以区分的,主要是对企业外部的客户,分别提供不同的产品或劳务,或者不同类别的相关产品或劳务的各个组成部分”。产业分部的划分一般可以参照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制定的标准行业或产品分类。例如我国将国民经济各行业按照建设性质分为16个大行业和87个子行业;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17个部60个类别;国际标准产品分类将主要产品分为10个部69大类。在按照这些标准分类作出产业划分时,企业很可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企业的分类标准,造成分部的划分有时可能过细,有时又可能过粗,企业之间的可比性较差。FASB面对这种情况时,也不得不承认:“尽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类有多种体系,产业分部的确定主要还是依赖于管理当局的判断。”在美国FASB与加拿大AcSB于1993年联合的“欢迎评论:企业分解信息的报告”中,提出了产业分部应当以企业管理的方式为基础的建议。他们认为,这种分部划分方法使报表用户可以将自己对企业经营的评价建立在与企业内部管理所用的信息相同的基础之上,从而使分部信息更加可靠,并降低信息的生产成本。该意见还指出,公司内部设立的利润中心对分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很有帮助。

2.地理分部的划分。分部信息的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要求分部的划分应当建立在以一定时期内具有同种特征的行为的基础之上。FASB-14认为,地理分部指的是“可以被确定为适合于企业特定环境的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的集团”。同时还指出划分地理分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距离远近、经济相似性、经营环境的相似性及相互关系的性质、规模与程度等,但是这些规定并未给出地理分部划分的确切定义。现行准则通常要求按照企业的经营地点或者是销售市场来划分地理分部,有时还可根据这二者共同确定。许多国家规定,企业在国内的经营一般当作单独的地区分部,但对一些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而言,区分国外经营和国内经营已经非常困难。因此有人建议通过制定单一的标准(如按照国别基础)来划分地理分部,能够使信息的可比性增强,但是这样做又可能使一些公司的分部报告过于繁复,使分部信息的重要性丧失,造成信息超载(overloaded)。

3.分部的重要性测试。分部的划分尽管有多种方法,但是在可报告分部的确认上,许多国家及IASC都作出了类似的规定。例如FASB-14 规定,当分部的营业收入、损益或可辨认资产中只要有某一项指标占到企业集团的10%时,就应当确认为可报告分部;另外如果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10%以上是从一个客户处销售取得时,还应按主要客户揭示其销售信息。在确定可报告分部的最小规模时,究竟应该按照绝对额还是相对额加以确定,目前仍存有争议。通常,为了达到分部信息的可预测性,只要规定一个百分比作为分部确认下限,就可以获得重要分部的相关信息(例如我国就规定了行业分部销售收入的10%测试)。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若想达到可比性,应以某个绝对数作为分部确认的标准。否则对一家小公司来说,10%的披露标准的绝对数相对一家大企业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也有人建议通过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即首先规定一个较低的相对百分比,然后划定一个绝对额下限,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间的分部信息可比性与可预测性矛盾的问题。

(二)如何在分部间对共同费用进行分摊

会计中对一些共同费用往往采用某种武断的分摊方法(例如折旧计算,制造费用的摊销等),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判断的差异。但是这种分摊很难获取相关的信息。分部获利能力的大小应体现在分部的成果中,通过归属于各个分部的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差额反映出来。但在实务中,一些共同费用(如总公司管理费)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各分部间分摊,都不能认为是合理的,武断的分摊只会给信息用户带来误导。

因此各国现行准则在报告分部利润时,大都采用了报告分部的贡献额(即经营损益)的方式来衡量分部的成果。在我国的年报披露格式中,1995年规定披露分部的税前利润,到1997年修改为披露分部的营业收益,关键一点就是考虑到一些共同费用的分摊会给管理当局提供更多的操纵分部利润的机会。究竟这两个指标孰优孰劣,目前还难有定论。但是至少披露分部的贡献额可能会造成报表用户的误解,即将其误认为是分部的净收益,从而导致公司的利润总额高估。

(三)如何合理确定分部间的转移价格

转移价格是指管理当局从集团总体经营战略出发,在母公司、子公司、关联企业之间购销产品或提供劳务时执行的内部价格。由于这种内部价格通常不受外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从局外人看来这是一种“非正常交易”价格。现代企业的分权管理将经营决策权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进行适当划分,并通过适当的授权使各分部的生产经营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为了反映分部的经营业绩,各分部之间的关联交易必须加以合理的结算。但企业往往从集团的整体利益考虑,通过操纵分部间的转移价格,调整各分部的利润水平,从而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例如,由于各个国家的税制存在着差异,集团公司往往会采用转移定价的方式,把设在高税率国家的分部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从而调低集团的总体税负。又如,当集团的某个产业分部获得了较高利润时,为了避免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注意而带来的限制性措施,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转移价格而使其保持适度的利润水平。

对企业的投资者而言,企业从外部客户处获得的收入,比起企业各分部间的转移更具有预测力和客观性。因此有人建议,将分部间的内部销售加以抵消,从而消除转移价格对分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分部数据之和与合并报表数据相吻合。但这种做法却使得各分部之间的收益数据不可比,而且不同的企业的数据也可能不可比。因为有些时候,一家企业不予列报收入的半成品,可能会是另一家企业的产成品。

由于转移价格的制定,既能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促进企业各分部间的分工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资源,又能作为一种财务手段影响各分部的获利能力的指标,进而提高公司的整体价值。因此加强分部间转移价格信息的披露就成了许多国家会计准则关注的焦点之一。IAS-14要求对每个予以编报的产业分部和地区分部,必须披露分部之间转移定价的基础。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也要求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但是在分部资料的披露中,除了要求对公司内各分部间的收入和成本加以抵消以外,对转移定价并未作特别的披露要求。

(四)如何确定分部的净资产

篇4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词汇 记忆 理解

众所周知,词汇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必备基础。从词汇的词义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来分析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能力的必然发展需要。结合教学实践,运用“三步联动”的方法来优化词汇教学,能够在扩大学生词汇量的基础上,更能够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激情,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思维习惯。

一、多方结合记忆,积累词汇量

词汇是由26个字母构成,其组合方式可谓有多种。学生因害怕背诵记忆,对于一些超过五个字母组合而成的词汇往往不太容易记忆。这除了因为字母构成较多外,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仅是为了记忆词汇而记忆,容易陷入枯燥无味的境地。

教师不妨跳出单纯讲解词汇的教学圈子,利用多种方式来结合教学。通过运用结合的形式来优化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词汇理解记忆不再受枯燥无味的字母排列顺序影响。首先,结合单元词汇教学量要求,按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要求对3300个词汇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进行分单元理解记忆。其次,结合重点词汇进行优化理解记忆,可按照词性或者构词方法来优化组合,尤其是按照归类相似理解记忆,以强化认知感悟。再次,结合一定语境学习来记忆词汇,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语句表达意义来进行理解记忆,让学生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加深印象。

通过上述方面的结合来优化词汇教学,能够为学生初步了解和正确使用词汇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形容词的词汇时,可要求学生能够对以-ed结尾和以-ing形式结尾的形容词,结合固定搭配,像,be interested in ... 和an interesting ...等,让学生能够了解记忆以-ing形式结尾的形容词都表达“令人……的”,多表现事物本身的含义;而以-ed形式结尾的形容词则表达“感到……的”含义。这些结合方式,更利于学生增强学习词汇的激情和兴趣。

二、定时定量复习,记忆长期性

词汇理解记忆较难,更为苦恼的是不宜长期记忆,尤其是一些超长类而经常运用的词汇,学生更难记忆,容易出现错误。根据艾宾浩斯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规律,我们不妨采取定时定量复习的形式来进行优化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记忆。

在词汇学习复习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水平来进行合理确定复习记忆量,让学生能够在反复的复习记忆中不断加深印象。首先,建议学生能够运用晨读、自习等时间进行复习,并能够形成有意义记忆的周期,确保能够记住这些词汇。其次,对复习的词汇进行概括,要求学生能够将归纳为一类的词汇进行综合复习运用,例如,可将表示人的思想情感诸如surprised、excited、happy等词汇进行综合复习记忆。再次,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时间阶段进行综合复习运用,尤其要鼓励学生能够进行反复复习运用。

通过这样定时定量的复习能够更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些词汇。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一Unit1 School life教学中,笔者就根据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建议学生在熟悉本单元词汇的基础上,能够将单元词汇进行分量复习记忆,尤其要注意以一周的时间对单元词汇进行复习,并且形成一定的复习计划安排。这些复习方法的运用更能够拓宽学生英语知识视野,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三、拓宽阅读视野,增强丰富性

在阅读学习中积累丰富语言词汇和文化知识,不仅能受到学生的喜欢,更能够让学生在无意识的记忆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感悟,形成有效的阅读学习思维模式。通过对课外阅读的理解感悟,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形成多样化的认知思维;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知识积累,增强学习词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能够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词汇外,还需要通过课外知识进一步加深巩固,扩大词汇量,拓展知识面。阅读,特别是泛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对此,可建议学生充分运用好互联网络、英文报刊、英文简写读物、看原声电影等途径来进行有意识地学习。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在阅读学习中的词汇积累进行综合表达,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认知感悟和记忆运用能力。

四、结束语

篇5

一、学会与学生平等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投资,它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剂作用。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教师在课外做大量工作,形成师生之间情感的相互沟通。学习困难学生往往容易将学习兴趣依附于对教师的喜好之上,为了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教师应当经常在课余找他们交谈,在学习上耐心帮助他们,对于他们的困难,要尽量提供各种方便,予以及时帮助;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于造成学习困难的非个人原因表示理解。我们既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他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对这位教师所教的课感兴趣并格外重视;反之,情况则难以想象。面对学困生,我们需要调整心态,拿出教师的博怀去容纳,更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不断去磨练自己的人格修养。要知道“霸权”、“压制”、“禁锢”在现在多元化的时代,在学生顽强的自主意识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只有我们和学习困难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效果才有可能提高。

二、尊重个体差异,学会宽容、赏识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孰不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孰不知人的能力远不止是智力。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个体,我们要去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唤醒生命发展的内动力,让个性得到张扬,发展和丰富。为此,对待学困生,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特别细心地体会他们的反应,并对他们采取“倾斜政策”。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会放松自己,变原先的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参与,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关爱的手势,都会传递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三、重视学法指导与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英语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心理辅导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对其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辅导。而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主要取决于“学什么”和“怎么学”,在学习内容既定的条件下,学习过程主要是随着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英语困难生最大困难就是不会学,尤其是不会自主学习,而我们辅导偏偏疏忽了这一点,只注重对其语言知识的辅导。所以“辅导英语学困生主要还在于做好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向导,引导他们英语入门,懂得如何去学,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善于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去重点地听课。

(2)在课堂中关注困难学生并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才会提高效率,使之事半功倍。在课堂中,由于英语表达能力弱,所以不敢开口讲英语,教师应多关注并鼓励困难学生主动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生养成主动复习的习惯。学生要养成主动复习的习惯使自己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遇到不清楚的内容,找出症结,并自我分析解决或向老师求助,同时学会查词典。学生在复习课堂老师所讲内容时,要坚持读、写、背―读课堂上所记的笔记、自己可仿写句子、背例句或课文当中出现的经典句子,最终学会自己用比较、归纳、综合、概括等方法去分析问题。

四、运用成功激励,增强自信心

教学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取更多、更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根据平时对学习困难生的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其积极性,无论是提问,还是作业或考查,一方面起点要低,对他们分别要求,不要急于求成;另一方面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次闪光点。

教育专家黄克剑教授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显然,生命、智慧对于知识而言,更有终级意义。“人诗意地栖息在地球上”这句话更是让人对生命充满了诗意的联想,然而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生命是脆弱的,生命的成功是不容易的,生命的成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其中,教育本应是促进生命的成长的良性因素,为生命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所以为人师者,我们都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人道主义情怀,如春风护草般给每一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被护佑在我们温暖的怀抱,彼此晓悟、分享师生间爱与被爱的博大与深沉!转变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尖子生同等重要,这其中大量艰苦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满腔热忱地去做,需要我们以绣花般的细心,慈母般的爱心、磐石般的恒心,去转变“学困生”。相信---学生,只要教育不弃,他们就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篇6

潜能生的教育工作是让很多老师最心烦和最头疼的事,老师对工作有着高度的责任心,便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对待,随之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充满了耐心和持之以恒的信心。关于教育的后进生的问题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与大家分享。

一、潜能生更需要关爱

正如詹万生老师所说的:教师要爱自己喜欢的学生,要比爱自己喜欢的学生更爱普通学生,要比爱普通学生更爱那些潜能生。"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但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把老师当成最亲的亲人。"我们都说大爱无疆,教师应有一种博大的爱,用这种爱去感化教诲每位学生。既然教师用爱感化学生,那潜能生的教育就更需要爱来感化,潜能生因为学习成绩或其他知识技能不如班里的大多同学,他们经常备受父母的责骂、同学们的取笑,甚至老师对他们的抛弃等等,想想他们承受着着多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还仅仅只是一个孩子,面对同等教育的他们享受着极大的不公平,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必须要警惕的。所以,我们的师爱洒向每一位学生,万万不可不可遗忘这些弱势的群体,他们是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精力去呵护与关爱。

大家都知道陶行知老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读过这样的故事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我想:潜能生更需要关爱,他们不应是被遗忘的角落,也不是你我手中一块不成器的石头,更不会是一根朽木,他们也有被爱的权利,他们也有憧憬向往未来的希望,而我们就是打开这扇希望之门的那一把钥匙。一位优秀的教者不在于他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他能给学生走向未来的勇气,能给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二、潜能生的教育需要静待花开

等待是尊重,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等待是艺术,塑造学生灵魂的艺术;等待是策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策略。种子刚刚种下,便慌忙去收割,没有等待,怎会有那醉人的麦香?小树刚刚栽下,便急于拔苗助长,没有等待,擎天的绿色只能是一个梦想。教师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耐心的等待换取学生的觉悟,用耐心的等待生发出美好的结局。

篇7

在现代中国,高等教育获取的问题始终为社会所瞩目,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是社会向上流动的核心渠道,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指标。但是高等教育获取不平等的问题却变得日益突出,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挥之不去的阴影。

Prashant Loyalka等五位学者发表在《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最新一期上的论文,致力于通过对宁夏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比较分析,来解释究竟是哪一个教育阶段,导致贫困地区的学生在高考表现上远远落后于非贫困地区。与以往认识大为不同的是,作者们通过对30万名学生数据的分析,发现最大的不平等发生在初中升入高中这一关键节点上,而不是高考一次性表现的结果。这篇文章的数据来源于宁夏教育厅,所以可靠程度较高。作者们把初中到升入大学分为三个关键性转折点――初中升高中、高中教育和高考。从高考的表现来看,宁夏非贫困地区在2010年的大学升学率为32.3%,贫困地区为19.7%;而就四年制本科的升学率而论,非贫困地区为18.9%,贫困地区为10.8%。更重要的是,贫困和非贫困地区间大学升学率的差距已经从2001年的1.43倍,扩大到了2010年的1.64倍,而且从数据分布结果来看,这个扩大还有加剧之势。那么问题就来了,高考升学只是一次性考试成绩的表现,而其考察的则是学生长期积累的结果,到底在哪一个阶段这种教育积累差距就已经发生根本性的不同。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贫困和非贫困地^高中入学的差异,指出前者只有38%的学生升入高中,后者则有53%;而在高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精英高中,前者的入学率仅为18%,后者则高达29%。这一高中入学状况和高考表现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作者们还发现,从中考参加人数来看,2009年贫困地区仅有62%的学生会参加,而非贫困地区几乎达到100%;而且从中考的成绩表现来看,贫困地区和非贫苦地区并没有巨大的差别,因而作者们认为贫困地区较低的中考率恰恰说明,高等教育获取的不平等在中考就已经奠定,当然高中教育质量的差异亦和不同地区学生高考表现的差异存在正相关。贫困地区在初中阶段有如此之高比例的学生不参加中考,其背后的机制值得深入探究。

同时,作者们提及在宁夏贫困地区,由于高中已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平均下来,高达家庭年净收入的82%之巨。对于贫困地区的家庭而言,教育支出如此之高,教育质量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又逢高考升学率不理想,其投资教育的边际效益是很低的,这一问题将阻断很多贫困地区学子的求学之路,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或完成高中学业。

这项研究的结论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重新理解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这一政策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后果,重新看待一省内教育巨大的地区差异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大学入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竞争性,只有程度之别,但是基础教育应该来自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学生提供最大可能的平等。把高中设置为非义务教育本身是资源匮乏时代的产物,因而今天它是否应顺应时代而变,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学生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篇8

各镇(街、园、区)教管办,县直各学校、幼儿园:

为深化家校社共育,今年以来,潍坊市教育局、潍坊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根据祖辈家长“隔辈教养”和两代家长家庭教育代际衔接实际需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祖辈家委会”建设,将家校沟通延伸到祖辈家长,牵手三代人,亲子共成长。根据市局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祖辈家委会建设,推动亲职教育不断深入开展,通知如下:

一、要优化制度建设,加大课程供给力度。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祖辈家委会”工作机制,明确“祖辈家委会”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做到两支家委会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同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加大课程供给力度,量身打造丰富健全的适应不同学段家长的课程体系,以制度和课程建设保障和推进祖辈家委会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加强培训力度,拓宽祖辈家长参与渠道。要依托家长学校、学校家委会、家长接送区等载体阵地建设,加大对学校教师和两支家长队伍的培训力度,传递正确的育子理念;要通过隔代育子沙龙,祖辈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祖辈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探索家校合育新路径,提高家校协同育人的高度和精度。

三、要积极推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单位在建设“祖辈家委会”、推进亲职教育、深化家校社共育方面的经验做法,请及时报送。教体局将择优推荐上报,凡是被市局整篇宣传推介的,将直接纳入下一年度政府成果奖认定范围。

篇9

其中在考试当中占有的分数最大的有语文,数学,还有英语,这3门学科一科就达到150分,像其他的学科分数别看分数少,但是加在一起,总分就十分大。

面对这些学科,对学生们来讲,学起来最费劲,同时学起来十分困难的学科,就是英语了,作为外国的语言,英语一直是学生心中的一个想要逃避的学科。

无论是在小学,初中阶段,还是在高中时期,以至到了大学,更有甚者到了毕业后,有的学生还在和英语打交道。

但是想要学好却十分艰难,因此英语就成为了学生们心中永远的痛,作为中华里重要的语言,那就是汉语,中国人对外来语言不太喜欢,因为学起来十分困难,同时就算是学习了多年,但是到了毕业后,一辈子都用不上英语,于是很多人表示,为什么不把英语的地位下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去学习其他的知识,这样岂不是对学生更好。

于是英语就被顶上了浪尖,有一些地区的教育相关部门,将英语的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英语地位降低了,这让学生高兴不已。

教育部门下发新通知,英语地位不会下降,学生的希望落空?

教育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推出新的政策,面对教育工作上不定时地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通知,学生和家长要做好准备。

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比较关注的事情,一旦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成绩下降或是排名落后了,就会感到担心不已。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十分大,竞争十分激烈,就算是相差一分,也会落后好几名,所以成绩的高低,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尤其在看到学生在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的时候,就会学起来十分痛苦,但是学生要想在考试的时候不造成偏科情况,就算再难学,也要坚持学下去。

英语一直是抱有争议的一门学科,很多人对英语有很多意见,像清华大学将700多门课程改成了全英语教学模式,这让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就算是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但是在英语学科方面比较弱,也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上课听不懂,那也是相当于白学。

还有一则消息,那就是教育部门下发了关于英语的通知,彻底地将学生的希望打落了,那就是英语被纳入了重点检测内容当中。

教育部这次为了拓展监测学科,下发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方案》,这个方案主要有心理健康,劳动义务教育以及英语,拓展学科,这些学科成为了重点检测对象。

那么英语成为了重点检测对象,那就说明了英语的地位根本没有下降,这让学生们的希望落空了,对于那些在英语方面知识比较弱的学生,迎来了超前的压力。

在听到这样的消息,不少家长提出了质疑的声音,英语成为重要的检测对象,这样对学生真的好吗?还有对于一些地区已经将英语分数降低了,是否还需要改回来,这样会不会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

还有的人表示,我国提倡素质教育,而且大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但是英语反而成为了重要的学科,这严重的导致学生的压力剧增。

面对家长的想法,很多人都能够理解,但是在学习的道路上,学生总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作为一名学生,更不应该学着逃避,而是要面对它,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同时在学习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面对以后学习上的问题,就不会成为能难住我们的事情了。

英语学科变得更加重要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英语学科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考试的时候也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成绩,面对英语地位没有降低,对学生们来讲是一件非常不利的因素。

同时还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考试的问题,相对于高考是改变学生命运的考试,那么中考就是影响学生以后发展的考试。

篇10

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大凡有所建树的人都是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现在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基础阶段。《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一书向我们说明了这个道理!

许多人都曾为学习烦恼过、失落过,认为学习是一项苦差事。就是为了应付无穷无尽的考试,毫无乐趣!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通过阅读《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这本书,是我意识到:学习,能让人在绝境中催人奋进,在困顿中豁然开朗,人生中起伏中,给人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激励奋进的学习故事》一书共写了《为什么学习》、《加上快乐的分数》、《心灵深处的一课》等90个激励学习的故事。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深深感动,甚至有一些故事似乎写的就是我,我也有故事中小主人的心里,也有彷徨,但最终我在故事中找到答案,从故事的结局中我受到鼓舞。尤其是《永远不晚》这篇故事。故事讲述了14岁的小女孩冯霓忽然想学舞蹈,专家认为太晚了,别的人都在几岁就开始学了,但冯霓坚持要学,终于成功的故事。她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学,并认真的开始学习,就永远不晚!”

所以同学们,不要一味的羡慕别人 ,从现在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自己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的为这个目标而努力,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