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分析

篇1

自1951年全球第一个科技园-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创办以后,前苏联、日本、法国、英国和韩国等国家纷纷效仿,世界各地涌现出大批的科技园区。这些科技园区的建立成功地推动了教学、科研与生产任务的密切结合,大大促进了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已经成为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伴随着与计算机、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快速融合。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生物经济的春天即将到来。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建生物医药科技园的热潮,或者在原有的科技园区内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伴随着高新技术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做出了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包括2019年5月新成立的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超过100个,均涉及生物技术产业。2019年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的1300多家省级开发区中,有300多家涉及生物技术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400多个。尤为突出的是,为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引导社会资源集中投向重点地区,推动我国生物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各地方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产业,避免重复建设和分散资源,“xx”期间国家发改委已分4批建设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逐步在全国培育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3个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以及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促进生物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快生物产业向集聚化、特色化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内容说明】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北京中科万向按相关规范编制,主要从行业市场背景、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人力定员、环境影响、资金筹措、财务能 力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 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多方面的专业运用,包括:用于向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申请立项;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重要依 据;向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的重要依据;向国土部门、开发区、工业园申请用地的重要依据;与项目有关的部门签订合作,协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进口设备和对外 谈判的依据;环境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范文目录】

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属于订制报告,以下报告目录仅供参考,成稿目录可能根据客户需求和行业分类有所变化。

第一章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总论

1.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背景

1.1.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名称

1.1.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承办单位

1.1.3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主管部门

1.1.4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编制单位

1.1.5 研究工作概况

1.2 编制依据与原则

1.2.1 编制依据

1.2.2 编制原则

1.3 研究范围

1.3.1 建设内容与规模

1.3.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建设地点

1.3.3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性质

1.3.4 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5 投资计划与还款计划

1.3.6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建设进度

1.3.7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3.8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5 结论及建议

1.5.1 专家意见与结论

1.5.2 专家建议

第二章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2.1.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2.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发展概况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及其成果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4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3 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3.1.4 替代产品调查

3.1.5 产品价格调查

3.1.6 国外市场调查

3.2 市场预测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2.3 价格预测

3.3 市场推销战略

第四章 产品方案设计与营销战略

4.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4.1.1 产品方案

4.1.2 建设规模

4.1.3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4.2 市场推销战略

4.2.1 推销方式

4.2.2 推销措施

4.2.3 促销价格制度

4.2.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5.1 资源和原材料

5.1.1 资源评述

5.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5.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5.2 建设地区的选择

5.2.1 自然条件

5.2.2 基础设施

5.2.3 社会经济条件

5.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5.3 厂址选择

5.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5.3.2 厂址推荐方案

第六章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技术、设备与工程方案

6.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组成

6.2 生产技术方案

6.2.1 技术来源途径

6.2.2 生产方法

6.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6.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6.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6.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6.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6.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6.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6.3.3 仓储方案

6.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6.4 土建工程

6.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6.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6.4.3 建筑材料

6.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6.5 其他工程

6.5.1 给排水工程

6.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6.5.3 地震设防

6.5.4 生活福利设施

第七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7.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7.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7.3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8.1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节能措施分析

8.2.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2.2水资源节约措施

8.2.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

9.1 主要原材料供应

9.2 燃料、加热能源供应

9.3 给水供电

9.4 外部配套条件

第十章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进度与管理

10.1 工程建设管理

10.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进度规划

10.3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招标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

11.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1.1.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的地理位置

11.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11.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11.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11.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11.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11.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11.1.8 交通运输情况;

11.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11.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11.2.1 主要污染源

11.2.2 主要污染物

11.3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11.4 治理环境的方案

11.4.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3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4 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11.4.5 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11.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11.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11.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十二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2.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2.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2.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三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13.1 企业组织

13.1.1 企业组织形式

13.1.2 企业工作制度

13.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13.2.1 劳动定员

13.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13.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总投资估算

14.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4.1.2 流动资金估算

14.2 资金筹措

14.2.1 资金来源

14.2.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筹资方案

14.3 投资使用计划

14.3.1 投资使用计划

14.3.2 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五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15.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15.1.1 生产总成本估算

15.1.2 单位成本

15.1.3 销售收入估算

15.2 财务评价

15.3 国民经济评价

15.4 不确定性分析

15.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5.5.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15.5.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5.5.3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5.5.4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15.5.5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15.5.6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15.5.7 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六章 风险分析

16.1 风险影响因素

16.1.1 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 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 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 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7.1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17.2 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17.3 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17.4 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17.5 对不可行的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17.6 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篇2

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调整我市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促使我市工业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科学、重点突出,逐步实现我市工业由采掘业向制造业转变,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达到工业发展、财政增收、经济繁荣的最终目的。

二、主要目标

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3%,“十二五”末全市工业总产值力争300亿元,其中过30亿元企业要有1个、过20亿元的企业2个、过10亿元的4个、过5亿元的8个、过亿元的企业15个。

2、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十二五”末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90亿元。

3、工业税收:年均增长30%,“十二五”末全市工业税收要达15亿元(含国税地方分成),对财政贡献达90%。

4、工业产业:“十二五”末,形成能源为基础,冶金、化工为主体,机械、建材为重点,电子信息、轻工、食品加工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3%,自然资源投入产出率提高25%,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40%,废弃物利用率在90%以上。

5、工业企业:每年新增20个以上工业企业、12个规模工业企业,“十二五”末工业企业达500个、规模企业达150个,其中纳税5000万元的企业要有1个、4000万元的2个、3000万元的4个、2000万元的8个、1000万元的15个。

6、工业园区:“十二五”期间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东江工业园、余庆冶金工业园为龙头,南京、仁义、小水、公平、黄市、新市、哲桥、遥田、大市为工业小区的工业布局架构,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5亿元,工业增加值70亿元,税收突破8亿元。

三、重点战略:坚持1个方向,把握2个重点,发展3大板块。

(一)坚持一个方向——经济转型

2006年,我市财政收入达6.52亿元,其中煤炭工业实现税收2.18亿元,占市财政的1/3,占工业税收的1/2,煤炭工业毋庸质疑成为我市的主导产业。然而,我市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频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等突出问题,将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工业经济转型,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产品结构优化,使我市由煤炭支撑向加工制造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科技型发展;工业产品由低级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发展。

(二)把握二个重点

1、产业培育。一是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要加大技改投入,运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重点抓好煤炭的转型,鼓励和引导煤炭进行液化、汽化、焦化等深加工和发展煤矸石发电;认真抓好现有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引导我市农用机械由耕整机向犁、耙、插、割发展,交通机械由拖拉机向汽车零配件方向发展;引导有色冶金由粗炼向精炼转变,黑色冶金由粗轧向线、管、板发展;引导化工由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发展。二是新兴产业培育扶持。充分利用我市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密切跟踪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动态,构筑沿海产业转移平台,大力改造和发展加工制造业等接续产业,使之成为未来支撑我市经济增长的新一代主导产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如IT软件、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园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逐步开发、滚动发展的路子,把市工业园区建成市域经济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资金和人才密集区,行政管理高效区,城市发展新区。各乡镇要根据各自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围绕“三线”(即107、京珠高速公路、三南线)创办工业小区或集中区,形成“众星拱月、城乡一体”的园区布局,与城区的一区两园形成捆绑竞争力。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杠杆,鼓励和引导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发挥工业园区在政策、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整体优势,对进入园区的重大项目实行“政策跟着项目走”。发挥园区“洼地”效应,力争通过5年时间,80%以上的企业落户工业园区。

(三)发展三大板块

1、资源板块

(一)煤炭产业。以建设湖南煤炭生产基地,培育中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线,积极引导、规范乡镇小煤矿重组、改造、提高,实行规模开采、效益开采、安全开采和可持续开采,鼓励开元、东冲、明冲和上凉冲等煤矿企业对小煤矿进行兼并、收购、整合,促进优势资源向强势企业集中,鼓励以乡镇或区域为单位,争取组建10个年产煤8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集团;加快煤炭精深加工步伐,支持和引导有实力的老板对煤炭进行液化、汽化、焦化等精深加工,重点扶持10个煤炭深加工企业,使产值过千万,税收过百万,逐步做大我市煤炭产业。“十二五”末煤炭产业年产值要过40亿元,税收5.0亿元。

(二)电力产业。把煤炭资源与水利资源有机结合,促成大唐电厂三期工程2台60万KW机组上马,完成耒杨综合利用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建好上堡水电站,开发衡头水电站。“十二五”末,电力工业装机容量达240万KW,年发电量150亿度,年产值过70亿元,税收5亿元。

(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产业化为目的,以提高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确保质量与安全为目标,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加速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十二五”末,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年产值过20亿元,税收6000万元。粮食加工:坚持多品种、多样化、多花色的原则,发展粮食加工企业,推进我市粮食加工企业由纯米加工向大米、面粉、面条发展,鼓励和引导以绿海粮油为龙头建立粮食加工企业集团并做大做强,力争产值达5亿元。肉禽蛋加工:形成从养殖、屠宰加工、精深加工、出口、销售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支持温氏集团二期工程和新五丰的建设,开展内脏、脂及皮毛、骨、血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皮蛋、咸鸭蛋等我市传统蛋制品,实现其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初步形成以温氏集团和新五丰为主的产业集群,力争产值达4亿元。乳品制造:优化产品结构,支持流一乳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纯牛奶、酸奶、含乳饮料和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力争产值达2亿元。油脂加工:利用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和地方财政资金搞好市油茶改造工程,建立油茶基地,大力发展油茶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金拓天、绿源油茶、纯野生茶油等企业强强联手,在加快发展油茶专用油、多品种营养油、调和油等产品的同时,加大提炼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化装品原料—茶皂素,力争产值达5亿元。方便食品和功能性食品:通过招商引资和激发民资或鼓励煤炭老板兴建副食品生产企业,加大引进开发方便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力度,发展无公害蔬菜新鲜保食企业,力争“十二五”期间我市有一家能辐射华南地区新鲜蔬菜保存配送中心,5-10家在华南地区有影响的副食品加工企业,力争产值达3亿元。

(四)特色产业。立足本地文化,挖掘历史内涵,通过品牌招商,运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的手工作坊、工艺和设备,培育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张飞湖酒,小水粉皮、黄市竹艺等有市场、有品位、有潜力的特色产业,力争“十二五”末,特色产业年产值过5亿元,税收2000万元。酿酒制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质量,延长保质期,巩固和壮大张飞湖酒的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黄酒、保健酒等。酒厂充分利用好张飞湖酒这个品牌,通过国企改制、产权招商、引进投资伙伴,异地改造建厂,酿造张飞糯米湖酒、汽黄酒、湖酒王系列产品,年产量突破15000吨,支持龙根液保健酒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年产量达到10000吨。力争“十二五”末产值达3亿元。薯类加工:大力发展红薯精白淀粉、红薯变性淀粉、红薯方便食品等产品,进行红薯淀粉产品的研制工作,大力支持合股兴办绿色食品加工厂,采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手工作坊,提高小水粉皮加工品位,做大做强我市这一特色产业,面向湖南,走向全国,力争“十二五”末产值达1亿元。旅游工艺品:充分利用黄市竹海的资源和品牌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兴办2—4家竹艺品加工制造厂,开展竹雕、竹艺精深加工,力争“十二五”末产值达1亿元。

2、基础板块

(一)冶金产业。贯彻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节能降耗、治理环境、综合利用,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实现冶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末冶金工业产值要过50亿元,税收2亿元。黑色金属:利用产业基础和资源能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支持湘安钢铁、百利恒钢铁等龙头企业,在稳步提高碳钢、不锈钢坯、热轧带肋钢筋产量基础上,开发连铸钢管,推进产品向高档次、高技术含量转变,实现板、管、线三大品种齐全,力争“十二五”未产值过10亿元,税收5000万元;铁合金按照国家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抓好降低能耗、环保治理,严格市场准入,在提高铬系和锰系产品产量品质基础上,增加硅系产品开发,实现品种多样化。支持鸿基铁合金、兴达铁合金发挥龙头作用,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份额,带领我市铁合金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力争“十二五”末产值达5亿,税收3000万元。有色金属和稀贵重金属: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旺的产品,实现由资源消耗型向环保效益型转变,集约开发铜、金、银、铅、铋、铟等有色金属和稀贵重金属,从目前的初级产品向开发生产中间、高端产品的深加工发展。支持阳光再生、诚松再生、安源再生等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力争阳光再生完成二期电解铜工程,提高产品附加值,年产值突破20亿元,税收5000万元;诚松再生完成50000吨电解铅生产线的建设,年产值突破10亿元,税收5000万元。

(二)机械制造。加快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造精品、创名牌、出效益,把我市机械制造产业做大做强,“十二五”末,力争机械制造年产值过10亿元,税收4000万元。农用机械:支持改制后的插秧机厂和轻型耕田机厂大力开发适宜山区、江南丘陵地区的各种型号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年产量达10万台,力争产值达2亿元,税收过1000万元。输变电设备:支持鑫业电工由电磁线、漆包线向制造微型马达、输变电设备发展;支持市电线电缆厂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规模,争创省名牌产品。交通装备:加快湖南迅通铁路器材制造公司建设进度,AT铁路提速道岔项目力争今年投产,产值过亿元,税收过1000万元;加大对耒竹牌拖拉机组装扩建项目的引导和扶持,“十二五”末,力争建成一个年产拖拉机10000台以上的厂家。

(三)轻工制造。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十二五”末,轻工制造业年产值要过15亿元,税收5000万元。造纸工业:发挥我市的宜林优势,做好蔡伦造纸这一品牌文章,通过国企改制,招商引资异地建厂,使蔡伦造纸厂达到年产20万吨涂布白版纸的生产规模。制鞋工业:以东江工业园为中心,钜旺、联运、体运等骨干企业为核心,努力打造一个制鞋产业集群。家具工业:抓住沿海家具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人才等优势,在适宜地方选址建设家具产业园。支持湖南新华防火装饰材料公司做好与欧盟技术对接,加强与美心、盼盼门业的双向合作,使年生产能力达到防火板60万张,防火门6万樘,推动木质防火门的产业化;支持和引导振维、鸿程等40多个大小家具厂筹建家具工业园,实行分工合作、配套改造,进行集约经营、规模经营,努力把我市打造为湘南地区家具产业集群,力争“十二五”末,产值达5亿,税收达2000万元。

(四)建材产业。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服务于建筑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大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产业化力度,“十二五”末,建材工业年产值过25亿元,税收1亿元。水泥工业:支持金蕾、方宇等3家水泥企业加大对老设备、老工艺的技改投入,采用环保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废物的利用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使水泥年产量达到100万吨;重点支持建设东兴水泥的2条4000吨/日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年产水泥400万吨;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产品,促进水泥制品、散装水泥发展,力争“十二五”末产值达12亿元,税收1亿元。新型建筑材料:引进磊鑫战略投资者,大力开发大理石雕刻精深加工工艺,延伸产业链,满足旅游业、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要求;支持金雁、樟隍岭等20多家新型墙体材料厂向绿色环保、高性能、高强度、系列化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方向发展,年产量在10亿标准块以上,满足建筑业的需求,力争“十二五”末产值达10亿元,税收2000万元。

(五)化工产业。实施基础化工带动精细化工、发展龙头企业与兴办中小企业相结合的战略,推进产业链招商,把我市建设为技术含量高、集聚效应好的湘南化工产业基地,“十二五”末,化学工业年产值要达15亿元,税收6000万元。基础化工:支持金圃化工、中立化工、松裕化工、一石天等重点企业,大力开发化工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支持金悦降解大力开发甲醇汽油化衍生物,力争项目早落户、早建设、早投产;支持创新化肥公司加大对原设备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年产合成氨5万吨、碳酸氢铵10万吨,商品液氨2万吨规模,力争产值达1亿元,税收1000万元。精细化工:支持灶市油脂厂加大与高校技术交流合作力度,攻克提炼技术难关,发展茶皂素等精细化学品,改变小而散的局面;支持超牌重钙加大技改投入,发展拳头产品,超细碳酸钙系列产品逐步向纳米级发展。

3、科技板块

发挥我市低成本的后发优势,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引进中长远投资者,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汽车零配件产业。“十二五”末,力争建成10—20个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税收达1.5亿元。重点抓好华视传媒(澳门)有限公司的电子衡器制造生产项目、东莞名龙科技公司的安全驾车提醒器项目和湖南生物润涛公司的糖醇、玉米蛋白系列项目。

四、具体实施

(一)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实现项目突破

1、广辟途径加大招商力度。针对我市资源状况和产业优势,把煤炭、大理石、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高岭土系列开发作为市域工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通过以商招商、组织小分队外出招商、节会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途径,全方位捕捉市场信息。每年都要带上已论证的项目,采取外出招商和请进来招商的办法,走出去向外宣传,请进来合作洽谈,用诚心引客户,用资源引项目。

2、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要本着全民招商、全社会招商的原则,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舆论氛围,通过完善目标责任制,努力形成全社会抓项目、招商引资建项目的工作机制。要建立招商引资首问责任制,对外地来耒投资考察的客商,无论哪个部门、哪个单位都要热情接洽,并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信息,对因故推拖、接待不热情,使客商流失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强化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招商局要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外地来耒投资企业项目建设恳谈会”,经发局要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业企业项目建设座谈会”,并及时解决存在问题。通过以上措施,切实加强我市投资环境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3、加快项目库建设。在市里成立市工业项目策划中心,由经发局负责,发改局、招商局、民营经济局全力配合,具体进行项目策划,通过市场分析、资源普查、捕捉信息、筛选论证等工作,策划重大项目,抓好项目前期工作。项目策划中心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每年要分析、研究、筛选、策划50个以上工业项目,并且从中选出20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紧密联系实际且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拿出可行性报告,据此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争每年新上1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税收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4、设立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市里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并建成投产的税源型工业项目,对引资中介人按实际到位资金和企业纳税按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招商引资中介人奖由市招商局牵头,财政局、经发局、发改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民营经济局、审计局等部门配合,年终负责核实后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奖励。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

5、设立工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湖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规定,从2007年起,各级政府要设立工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专款用于支持工业项目的研究开发、重点项目建设以及重大技术装备改造项目等工作,不断加大对财源型工业项目的资金扶持。

6、设立工业项目建设奖。本着鼓励上大项目和大上项目的思路,从2007年起,对投资规模大、建设速度快的工业项目,按照核实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按比例给予一次性重奖。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在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且建成投产的工业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给予奖励;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1000万元以下,且建成投产的工业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给予奖励;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且建成投产的工业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奖励。凡建成固定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地方经济有突出带动作用、能填补我市产业空白的税源性项目,重奖项目业主100万元。工业项目建设奖由经发局牵头,财政、发改、招商、民营经济、统计等部门配合,年终负责核实后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奖励,并广泛向社会宣传。

(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创建发展平台

7、加快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步到位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五通一平”和绿化美化任务,采取统筹安排、统一负责、齐抓共建的办法,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

8、落实引企入园优惠政策。⑴土地出让金先征后返。对于符合入园条件的项目,土地出让金可采取先征后返的政策,用于扶持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财政、国土部门负责落实。⑵各类证件配送服务。入驻园区的所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办理的相关手续,符合文件者一律由管委会负责代为办理配送企业,各相关办证部门都要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要求予以办理,确保项目投资人能够集中精力办项目。⑶入园企业封闭管理。对所有涉及工业园区内企业项目的检查、评比等项事宜,一律由园区管委会先行接待,禁止各有关单位随意入园检查,对于未经联系擅自入园检查者,要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为园区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四)重视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9、加强投资服务中心建设。依托市政务中心,通过采取集中办理、限时办结、收费公示、服务承诺等方式,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凡入驻工业园区的项目、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园区和乡镇负责将材料报送中心,手续齐全者,政务中心协调各办证部门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延误办证者,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造成重大影响者,转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年终与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挂钩。

10、建立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由市经发局、人民银行牵头,各金融机构、工商、质监、发改、民营经济、国税、地税、会计事务所等部门参与成立市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对企业在贷款信誉、产品质量、税收缴纳、经营行为、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集中联评。对于评定的企业信用等级,将通过媒体进行公布,对于严重失信企业,将取消其市场准入资格。通过以上措施,健全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监管网络,建立起守信企业激励机制、失信企业惩戒制度和严重失信企业淘汰机制。

11、强化土地综合执法工作。市里成立由国土局牵头,市法院、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土地市场管理综合执法机构,依法集中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征用、矛盾争议、恶意阻挠、协商不履约,特别是以办产业为名行圈地之实等问题,维护土地执法的严肃性,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12、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由市政法委牵头,各相关政法单位参与配合,对于来我市投资兴办企业项目的市内外客商要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和法律服务。对外来投资客商和企业投诉的治安、刑事案件,公安部门必须随报随出现场;对于投诉的涉法案件,要按法律程序从快办理,处理不及时或无故拖延者,将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3、切实抓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级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市企业减负办(设市经济发展局)要坚持每半年对企业减负工作督查一次,发现违犯政策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于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属市直部门收费的要在国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低收取;属省、衡阳市有关部门收取的要积极协调,尽可能从低收取。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14、坚持和完善市级领导、市直部门、单位抓产业项目责任制。按照一个市领导抓一个产业,一个部门负责一个项目的要求,定任务、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限,切实抓好产业和项目的落实工作,坚持半年汇报交流一次,年终要把抓产业、包项目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述职内容进行汇报,并列入责任书予以考核。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制定相应具体的督查考核办法。

15、坚持现场办公会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坚持每年进行两次企业现场办公会议和项目观摩活动,集中研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6、加强对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强有力的“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市四大家分管工业的领导任副组长,经发、发改、民营经济、招商、财政、国资、公安、土地、工商、国税、地税、人民银行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加强对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宏观指导、政策制定和措施落实。

(六)建立银企协调机制,解决资金问题

17、建立金融运行情况和货币信贷政策通报制度。由市人民银行牵头,各金融机构、经发局、财政局、发改局、招商局、农业局、统计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及有关企业参加,每年在年初、年中举行两次金融政策信息通报会,对国家投资重点、投资方向及金融政策调整等信息提供及时服务,并结合贯彻国家和省以上有关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和工业发展实际,制定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资金不足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