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建筑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建筑设计方案

篇1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综合布线

 abstract:the only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cabl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is related to intelligent buildings and intelligent level.cabling system within the building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which enables the building’s internal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information exchange equipment,buildings,property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auto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but also make the buildingcommunications networkequipent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ey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weak power design;cabling

 

 一、引言

 对于现代化智能建筑,尤其是办公楼宇的弱电设计,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共识。综合布线应用将建筑物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综合系统。本文对分析了智能建筑设计中弱电系统设计方案以及结构综合布线的应用,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建筑设计,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二、问题的提出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是多少,已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体现,建设智能城市与智能化建筑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采用的布线系统一定要有超前性,力求高标准,并且有很强的适应性、扩展性、可靠性和长远效益。

布线技术是从电话预布线技术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非结构化布线系统到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过程。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综合布线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满足建筑物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所有计算机、通信以及建筑物自动化系统设备的配线要求。

 三、智能弱电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点

 (一)先进性。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扩展能力强,因为对于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以提供155mb/s信息的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二)兼容性。结构化综合布线是一套综合式的全开放式系统,因此它可以使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端子排,以及相同的插头与模块化插孔及适配器,可以将不同厂商设备的不同传输介质全部转换成相同的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三)灵活性。传统布线方式由于各个系统是封闭的,其体系结构是固定的,若要迁移或增加设备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物理星形拓扑结构,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可支持电话、传真、多用户终端、atm、10baset工作站。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系统,只需增减相应的网络设备以及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四)可靠性。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通道。每条通道都采用专用仪器校核线路衰减、串音、信噪比,以保证其电气性能。(五)经济性  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布线方式相比,综合布线是一种既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又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的高科技产品。

 综上所述,一般都在弱电设计中把电话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线统一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而对其他弱电系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仍采用传统的配线方式。 所以,采用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当前大多数弱电设备厂家的系统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不兼容。要想使这些弱电系统在结构化综合布线平台上运行,则必须增加转换设备。这样做既麻烦又不经济。

综合布线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品种单一与我国国情结合不够,难以适应不同需要。目前,国内智能化小区存在高低不同的档次,不同的类型的现实,但智能化系统却越来越趋于雷同,家居布线系统的配置,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品种比较单一,其系统功能和信息服务却毫无特色,这就很难适应不同层次居住用户的需要。(二)标准不符合国内实情,国内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商的智能化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基本上都按国外标准ansi/tia/eia570a(以下简称570a标准)进行生产。但它与我国智能化住宅建筑发展的现状并不符合,近期,国内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建设蓬勃发展,在工程中选用大量国内外生产的智能化系统产品(包括智能家居布线系统),由于是各个生产厂商各自开发生产,往往会出现接口协议不规范,或开发时无标准可依。因此产品之间存在难以协调和配合的诸多问题,给系统集成带来困难,造成建设投资大、效果不理想,甚至不能使用的后果。(三)产品应符合住宅建筑用户真正的信息需要。国内智能化小区或智能化住宅建筑中采用的有关智能化系统产品(包括智能家居布线系统),主要来源于国外,少数由国内供应。总体看来,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少,水平低,有些性能还不能满足各类智能化小区的要求。这一方面急需加强研究开发,积极生产适合用户需要的产品。智能化住宅建筑应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实事求是地研究他们的需要,建设成符合国情民意、功能实用、物美价廉的住宅。

 五、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智能建筑内,一些弱电子系统还不能完全融合于结构化综合布线内。这既有规范条件的限制,也有产品技术规格单一的制约,以及性能价格比的因素存在。建议有关研究和生产单位,尽快研究和生产出能满足各种线径和不同传输信号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使所有弱电系统均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

 参考文献 

 【1】袁世琪. 大型建筑中强弱电系统的接地问题[j]. 建筑安全, 2003,06

篇2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安装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系统、通讯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界面的互联,以及土建工程、装饰工程的施工界面交叉,需要多种技术、多种学科的配合与协作。

一、智能建筑的特点

1、强大的智能化功能

智能建筑是建筑艺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完美结晶,它与一般建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拥有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如建筑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当然,实现这些功能靠的是一系列的自动化设备(硬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与管理程序(软件),将这些硬件和软件通过优化合理的设计、安装,就构成了智能建筑与众不同的智能化系统,它在智能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设备投资比例加大

各类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不尽相同,这与项目总投资额、使用功能要求以及建设标准等有密切关系,智能化系统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大约为20%-30%,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几乎与结构工程的投资相当,而在智能化标准比较高的建筑中,两者已可平分秋色。

3、安装施工任务繁重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智能化系统施工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众多子系统的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工作、各子系统的竣工调试以及中央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不仅内容多,而且工期长、质量要求高。一般而言,智能建筑可能占用总工期的一半,而智能化系统的施工任务则分布在总工期的一半还多的时间里。而且就目前情况看,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及控制系统大部分是国外进口的,技术性强,施工要求高,除需要土建方面的密切配合外,各子系统之间的安装、联网、调试等也需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二、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要点

1、综合布线系统

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综合布线是一种具有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用以服务建筑物中所有通信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现在和将来的布线要求。设计应以智能建筑的现时和计划需求为依据。

2、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与信息资源等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国内外建立远程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子系统间接口方面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系统的控制器与受控设备之间往往互控,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系统的报警联动、各种管理信息资源网络的互联,需要设备之间或系统与设备间的软、硬件连接,需要对各自的“接口”界面进行处理,以便可靠运行,但往往因为系统要求不明确与技术规则不统一、各承包商间接口界面不统一与彼此推诿、技术不成熟或技术不可行,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4、弱电设备功能

大楼内弱电设备多、专业性强,每个弱电子系统均要有专门技术人员安装调试。监控管理人员一般对诸多智能系统不可能都精通,应在抓好线管、线槽施工质量同时,着重对系统设备功能进行监控。合同签订过程中,专业队伍竞争夺标,往往会给系统提出许多功能,许多测控点,而报价又不高,以增加竞争优势,而在施工时往往去掉某些功能,忽略一些测控点,管理人员若不按合同监控,就会使工程少测控点、缺功能。

5、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它如同人的心脏,一旦出了毛病,人员和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造成供电可靠性下降,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为此,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都要严格按图施工和规范验收。大楼内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等设备都比较先进。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常常会发现低压开关柜内回路开关的动作整定电流与设计不符、供货的开关大小满足不了要求等现象。因为整定电流是保护下级设备和电缆的动作值, 整定电流小了,开关容易跳闸、停电;整定电流大了, 系统出现过载和非金属性短路时开关不跳闸, 造成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事故。所以,在监控过程中应仔细检查,核对图纸, 消除事故隐患。

三、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安装

1、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安排

根据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等相关文件检查施工进行的顺利程度,以国家的电气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作为理论依据参考,还要参照地方的相关法规、文件,合格的施工组织设计等。对施工中存在的任何问题都要及时进行更改,比如发现图纸有纰漏要及时处理,不允许进行违规操作。操作程序进行严格化规范性制作的质量控制程序要和规定的相符、要求标准工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及时准确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都要在平时积累,比如一些隐蔽工程进行资料的验收和隐蔽签证问题都要谨慎对待。要求相关人员一定要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否则停止一切动作,将监督工作落实到位。

2、重点做好各子系统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安全防范系统、背景音响和紧急广播系统、卫星等有线系统等弱电子系统与建筑土建、装饰施工存在密切联系。弱电在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要重视的内容不仅是各子系统的使用功能,还要重视的是观感验收。如,放在弱电井的控制箱其中的内接线要规格排列;室内的各项操作要到位,如排列整齐好各子系统的信息面板,具有详细标注。与此同时,在实行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时,要以各系统平面管线敷设图为依据。

3、确保管线施工的质量问题

3.1 置于同一管路内的线路要系统、电压、电流类别相同。

3.2 在进行综合布线穿线的工作时,要均匀用力,避免线打弯的现象发生,如果发生,马上停止,要解绕后再继续相关动作,双绞密度一旦遭到破坏会对运输的速度产生干扰。

3.3 布管时的接头也有要求,不能有毛刺,穿线时要做到不划伤线;管在进行拐弯操作时,弯度要适宜,符合规定;安装桥架时,接头处要高低适宜,不能存在明显差异,这样进行拉线操作时,因为没有阻力就不会挂坏线缆;防护工作要到位,如竖向桥架和横向桥架的交接工作,确保串线操作时,因为外力的关系,线缆不会断开。

3.4 标注好各弱电系统的传输线路,选取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分开标记,在对一个工程施工时,线别相同其颜色要相同,在接线端做标号。强电管线和弱点管线要求保持距离,互不干扰。

3.5 要求预埋的电线管不可以在钢筋的外侧进行敷设,是为了保证结构和保护层的厚度。同一处的进行管路交叉时要小于等于3条,线管并排绑扎的操作时坚决杜绝的。

3.6 将管与管、管与盒要进行牢固连接,不能出现堵塞现象,进行牢固绑扎。

3.7 在住宅区的墙体上通常都有开关和插座,对墙体必须进行定位准确。

4、专业和工种间共同的协调和配合工作要到位

弱电工程涉及的内容有很多,比如装饰、照明、电梯等专业,各专业要和工程实施现场的各项工作配合好,比如进行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点的操作,和装饰工程要进行密切的合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专业手段,确保工期的质量水准,坚决杜绝返工现象的出现,强化工序间的检查和验收。在阀门、水管和水流开关等工作加强,还要协调好开孔位置、凸台焊接与执行器等和相应工种的的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建筑工程的实施,要求具备合理的设计;工程的安装问题是关键,也是核心问题;相应的,有关工程的土建、装饰施工进行也要做好配合工作,使建筑的结构、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内容达到最佳状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高效和经济势在必得。

参考文献

[1]李金福.浅议弱电系统工程在智能建筑中的施工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

篇3

在建筑设计中,尤其是在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设计时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弱电系统中存在很多子系统,同时涉及到多种高新技术,但是现阶段这方面理论体系并不完善,优秀设计人员较少,存在较大的设计难度,然而只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照相关规定与要求进行,就能使设计要求得到较好的满足。图1为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示意图。准备工作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前期准备工作很容易被人们忽视,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明确规划设计方案、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可行性三方面,其中,用户需求分析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弱电系统设计的相关规范与要求展开进一步分析,并进行量化对比,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明确规划设计方案指在确定系统具体目标之后,设计者着眼于整置,针对弱电系统设计的规模与性能进行论证,从而为用户提供一种总体的概念;分析可行性指出台设计方案之后针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的分析,这方面的分析是以弱电系统建设经济上的合理性为基础的。的提高。详细设计在这一阶段应该对以下几方面展开深入分析:首先,方案设计应该与规范要求相结合;其次,方案设计应该与弱电系统平面设计相适应;第三,方案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建筑面积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果与实用效果;第四,系统集成和综合布线应遵循相应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原则。完善设计安装完弱电系统后,如果在系统测试工作中发现了与性能指标或功能指标不相符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进而在设计修改方面使系统应用需求得到满足。保证这些部分相辅相成,同时只有符合实用、合理的原则,弱电系统设计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2智能建筑弱电设计质量控制

弱电建筑工程十分复杂,它同时是多门学科与多种技术的综合。纵观现阶段的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其质量并不算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选用设备不能达到相关技术要求,主要在于并没有对其进行科学配置和合理规划。下面就让我们对智能建筑弱电设计质量控制的对策进行分析。保证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在智能建筑工程中,工程设计应该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对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积极的引进,采取可靠的、稳妥的技术保障性措施,在市场中选择经过实践证明和市场考验的电气产品。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注重经济上的合理性,对设计系统进行尽量的简化,有效降低投资与成本,不能盲目贪大求全。遵循实施求是的原则在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工作中,各系统与设备都存在自己适用的范围,不管是功能还是性能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盲目的追求“最全”和“最新”,避免一切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做法。在每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都要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对合适的设备与系统进行选择,使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达到简化系统和满足使用要求的目的。重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弱电系统在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中的使用寿命最多只有几十年,一旦投入使用之后便需要24小时不停息的运作,与此同时,弱电系统自身还承担着多种电力任务,这时不仅要重视对智能建筑中设备与系统的选型,同时还要重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结语

篇4

关键词:智能建筑, 弱电工程, 弱电设计,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建筑物为平台,结合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建筑市场的不断开放化,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统一标准和行业规范

虽然,目前在很多省份已经陆续出台了智能建筑的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但是,大多规范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行业规范来对智能建筑的相关设计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定。这也致使全国范围内进行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出现难以参考明确的标准和规范、怎样的设计才是符合标准的等问题;因此,亟待需要在全国范围和分行业设立统一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来对智能建筑的设计工作进行指导。 [1]

1.2 设计者专业水平有限

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进行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局对电气、计算机、通信相关专业等都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现实中具有弱电设计经验的人员往往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设计能力有限;对理论以及设计中成本控制认识不足。很多设计人员在对弱电系统设计的过程没有充分考虑客户需求、施工的实际条件以及工程现状,按照原有设计进行实施,会造成设备安装使用困难,产生不必要的安全隐患。[2]

1.3 设计中存在漏洞

弱电系统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粗心大意致使所设计的图纸不够严格规范;没有将布线的具体路径、线缆的武力尺寸以及具体施工工艺考虑在内,仅仅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满足要求;导致出现施工空间不足、开孔尺寸不对和线缆弯曲半径不足等问题。另外,缺乏对材料性能和价格的了解,一味的注重技术规范的要求,而不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造成系统的建设成本提高和运营维护费用增加,缺乏对设计项目整体统筹考虑的设计意识,从而很难实现设计方案的整体最优化。[3]

2 设计人员改善弱电工程设计的措施

2.1 明确用户要求,全面勘察现场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之前,必须要和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清楚的了解客户对于该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组成以及功能要求、预期的目标、成本预算等问题。另外,设计人员还需要对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条件、重点建筑物的功能等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对该智能建筑设计要有总体设计规划,该计划不仅包括施工现场的技术条件,企业的经济条件以及社会条件,从而对下一步的详细计划提供总体参考和依据。

2.2 统筹考虑全局,提高系统性价比

在项目的建设的过程中,设计阶段是前期成本控制的关键时期;设计图纸不仅决定了建筑的规模和建设标准,同时也决定了工程项目前期的预算。因此,在对智能建筑进行弱电设计时需要在满足质量和规范要求下,通过工程经济分析对技术方案、建筑材料的选用方案等进行经济比较,对方案实行科学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优化,从而使项目在实施的过程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

2.3 设计眼光要立足长远

在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时,为了实现智能建筑的系统联动、正常运转的目标,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详细标准进行设计从而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由于所设计的建筑的寿命周期一般都较长,在智能建筑使用期间,通信网络系统肯定会出现较为迅速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时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不仅要满足当下的功能与服务要求,同时也要立足长远,适当的提高设计标准与要求;综合布线系统遍布于智能建筑各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今后发展需要。

2.4 确保设计稳定及可靠

在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所涉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时要需要根据智能建筑的规模要求和实际情况设计双机热备份、软件备份、热插拔硬盘或增加系统冗余量,增设U P S电源,采用强制散热、快速恢复措施等各种保障措施,以便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正常管理和应急启动,从而保证建筑质量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4]另外,在弱电系统线路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采取环形总线接法或是增加备用回路等可靠的联接的方式,同时还需要考虑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和材料的限制,适当设置联接的数量。

3 完善智能弱电工程规范和标准

除了设计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对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勘察现场,努力提高弱电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另外,中央政府和行业要不断出台和完善与智能建筑设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用统一的标准和行业规范对全国范围内智能建筑设计进行管理。同时,各级地方政府需要认真贯彻国家和行业的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允许范围内对设计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灵活的变通,以此满足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

4 结语

伴随着这城市建设智能化的推进,智能建筑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直接参与到人们生活、生产、工作中;所以智能建筑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满足客户服务要求、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要求以及智能建筑质量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技术、成本、施工条件、服务功能要求等各方面的因素后进行合理设计,实现弱电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的最优化,从而最终实现智能建筑建设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宏平,曾陈红.浅析楼宇智能弱电系统的应用实践 [J].农业网络信息,2007,(3).

[2]施清.浅谈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和监理措施[J].建设监理,2007,(5).

篇5

关键词:智能建筑 电气技术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建筑中的电气技术概述

电气设计在建筑中随处可见,因其自身的特点,在能源消耗、和安全性能方面都制约着电气技术优势。随着人们对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提高,出现了智能建筑。和传统设计相比,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设计有着强大的扩展性,更安全、效率更高,设计时信息处理采用模块化,可以实现自我管理,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基础是以数字化的智能技术,结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总线控制技术对电气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在智能建筑中,科学合理的电气设计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实现控制自动化。目前,电气技术已经在智能建筑中广泛运用,并且逐渐的实现自动化,通过专业的智能化设备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另外,智能建筑各个系统间的通信接口都采用开放式,可以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宏观调控更加方便。

二、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一)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功能的多样化是智能建筑的最大的特点,其具体节能的实现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并且还要合理运用电气技术。先进的电气技术是智能建筑功能多样化的重要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无论是智能建筑中还是传统建筑中,都是实现功能多样化的前提。

(二)智能建筑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智能建筑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弱电设备,而设备的施工和设计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专业的人员,电气设备的施工质量控制也是智能建筑设备功能化的前提。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弱电设备相互干扰的因素,所以一定要安排好设备的安装顺序,技术人员做好施工指导工作,统筹安排,使电气设备施工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在保证电气设备在智能建筑中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方便后期的维护保养,从而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

(三)完善电子监控的作用

电子监控设备是智能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在技术方面,电气设备不再采用传统的运用计算机监视器集中控制的办法,而是新型的物联网模式。目前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在以太控制网络开发方面和现场总线系统模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此外还在计算机监控领域和操作技术方面以及网络的集成控制方面也做出尝试,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智能建筑监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提高智能建筑安全防范性

在早期的智能建筑中,安全防范技术与传统建筑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在建筑的安全防范系统主要有以下子系统构成: ①中央及区域间的电子监控;②边界防越;③通道控制。这些系统都是相互独立,

由于这些子系统都是各自独立,所以系统之间只能进行非常有限的信息交流,这就出现了安防技术不能全面有效的对智能建筑进行监控。近年来,在智能建筑中,电气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已经能够实现系统间的安全联动,这就大大提升了智能建筑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和严密性。

(五)实现智能建筑网络通信多样化

智能建筑可以为用户在生活和办公中提供便利的通信,这也是智能建筑的一大亮点,鉴于此,智能建筑对通信网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通信网络主要有:电话通信网络、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物联信息网络。智能建筑中的信息传输和网络通信与先进的电气技术密不可分,现代智能建筑通常采用以太网络传输技术,这种技术有着布线灵活、传输速度快、维护方便的特点,它的普及为用户在信息通信方面,提供了更多便利,极大促进了智能建筑的网络信息发展。

三、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经济方面

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首先要从经济方面考虑,既要注重技术可靠,又要做到经济实用。在选择电气设计方案时,要尽可能的符合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选用合格产品,简化施工设计方案,从而控制工程成本,保证经济合理 。

(二)设计方面

在智能建筑电气技术设计中,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设计目标要切合实际。建筑智能化功能齐全,电气设备复杂多样,对于施工和设计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每种设备都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设备性能上还达不到完美,并且各设备之间可能还会存在干扰,所以,对于目标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如果盲目的追求不现实的完美,对设备的功能的齐全性要求太高,就会脱离实际情况,不仅仅会增大施工难度,同时提高了工程成本,形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根本实现不了预定的目标。所以我们在电气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选用适合建筑本身的电气设备和系统,并且保证系统和设备能够得到充分的运行,这样才能满足智能建筑要求,减少管理和运行的难度。

(三)质量方面

在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施工中,要严格的按照电气设备安装规范进行操作,选取质量合格的设备和材料,并在施工前对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测,使之符合施工要求,对于系统要进行反复论证,确保符合智能建筑的设计需要。对于设计方案要仔细的校对和审阅,保证每个施工细节都准确无误。

四、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研究速度更快、应用更加广泛

近年来,智能建筑中的电气技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研究速度加快,应用也更加的广泛,家居生活智能化和办公智能化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建筑空间的应用标准和功能性也逐步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程度,而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程度又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的实施。所以,我国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未来会朝着更快、更新、更高的方向发展。

(二)技术更可靠、设备更精湛

电气设备在智能建筑中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持续不断的工作,设备精确有效的运行,既要设备本身的稳定可靠,又需要先进的电气技术的支持,因此,加大电气设备的研发和电气技术的优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目前正处于农村向工业化、城市化快速转型时期,政府也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鼓励发展高科技智能建筑和新型节能住宅,并制定出节能新标准,打造节能环保建筑理念,提高和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三)绿色环保趋势

智能建筑和传统建筑不同,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追求的是智能化,自动化,它是人类生存目标和建筑物本身需求的优化,其在设计和施工方面要朝着绿色环保的趋势发展。绿色环保理念下的智能建筑,汇集了控制、信息、决策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其中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要采用大量的,合乎设计需求的智能系统来保证目标的实现。把绿色环保理念和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相结合,不仅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也是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必由之路。但绿色建筑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和推广,如何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相结合这一课题还有待于研究和解决,我们要在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设计和应用上,不断尝试,勇于探索,走出一条绿色智能建筑的新思路。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和应用趋势也愈加显著,智能建筑中电气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建筑的智能化,保证了智能建筑设计和建设中的绿色节能,同时,电气技术和智能建筑有效结合,还可以更好的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推进我们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牛一超 吴卫东 浅谈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08)

篇6

【关键词】电气技术;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需要不同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除了业主之外,设计师、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人造智能技术及电气技术众多专家一起密切合作才能得以实现。

“弱电较弱”正是指在智能建筑中,整体弱电系统工程是建筑电气工程中较薄弱环节,无论是技术力量、人员素质、设计与施工、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监理等相对较弱。这对我国的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是很不利的。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的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是不健全的,其原因一是在众多的总线标准中Lon Work协议是非常完善的控制面层的总线协议,它有完善的七层协议,BACnet协议则是系统集成层面的协议标准,但没有在我国得到很好运用;二是多种现场总线并存,系统集成当然很困难;三是中国的物业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厂家在还能运行,一旦厂家支持不在时,系统很可能瘫痪。

针对目前智能建筑中电气技术存在的问题谈一下笔者的看法:首先是我国智能建筑缺少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现有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智能建筑评估标准》、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等。这些国家、行业标准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缺少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安全防范、计算机房等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现行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的可操作性还有些欠缺。这给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带来了较多的难点。

第二是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由具有智能化设计资质总承包单位的设计院来承担。再由集成商进行多次的深化设计并交设计总承包单位审查方可招标施工。这是因为设计院熟悉和掌握国家、行业、地方的设计标准,设计中始终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实用可靠;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符合标准,且要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性,不是以追求高额利润和推销产品为目的。

设计院掌握设计程序和全过程,与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和业主沟通较容易,与各专业配合也密切。设计院能给集成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平台和环境,反之集成商并不了解智能建筑设计程序和全过程并与相关专业配合十分困难。集成商也不熟悉土建施工图绘制规定和表达方法。集成商由于自行设计、自行施工,施工图设计纸质量就较差,达不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要求。由于建设单位并不完全了解智能建筑的内涵,如系统众多、复杂、施工周期长、设备和线缆的性能等等。也不了解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重要性、综合性和技术难度大等特点。所以,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大多数是单独招标、独立签约,中标后集成商自行采购、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管理、自行约束,这种没有智能化资质的监理公司监理的智能建筑,将给今后的弱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带来无穷的后患。当前由土建监理公司代替有智能化资质的监理公司监理的现象还很普遍,它将会给智能化系统工程带来设计方案失控、采购产品失控、施工进度失控、工程质量失控等等弊端。

由于有关智能建筑的系统描述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一般认为,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成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创造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生活或生产环境。智能化建筑应当具有四大主要特征,既建筑物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布线综合化。智能建筑的核心是建筑物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的系统集成。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可划分为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控制系统、人员出入监视系统、保安巡更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采暖通风与空调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变配电与自备电源监控系统、电力供应与照明控制、其他一切需要监控的系统(如广播、电梯、电缆电视、地震监控,煤气泄漏报警等)。从技术的角度看,这些子系统可以实现硬件设备资源共享,使管理信息和控制信息一体化,便于整体的控制、管理和维护,可以统筹规划和设计正常或异常情况下各设备控制方案,从而达到全面集中、智能监控的目的。

智能建筑中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执行部件,消防控制室接到火警信息后应能够自动或手动启动相应的消防联动设备,并对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智能建筑防火灭火要求,智能建筑中应当具备以下全部或部分的消防联动设备:火灾报警装置与应急广播,火灾发生时警示或通知人员安全疏散;消防专用电话,火灾报警、查询情况,应急指挥,能与119直通; 非消防电源控制,备用电源控制,火灾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指控制; 室内消火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喷雾灭火系统控制; 消防电梯运行控制,燃气泄漏报警监控;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干粉灭火系统控制;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阀的控制,火灾时实施防火分隔,防止火灾蔓延。防、排烟设施、空调通风设备、排烟防火阀,防止烟气蔓延提供安全救生保障。消防疏散通道控制,确保疏散通道畅通。火灾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息,消防联动控制根据火灾信息联动逻辑关系,输出联动信号,启动有关消防设备实施防火灭火。消防联动必须在“自动”和“手动”状态下均能实现。在自动情况下,智能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照预先编制的联动逻辑关系,在火灾报警确认后,输出自动控制指令,启动相关设备动作,同时向BA系统及时传输、显示火灾报警信息,且能接收必要的其它信息,这样也能更好地监控火灾现场情况、消防联动设备的运行状态、消防疏散通道情况等等。

最后,智能建筑要加强防雷措施。防雷内容一般可分为: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及防高电位入侵三个内容。就防直击雷而言,一般是在屋面易受雷击部位安装接闪器,然后通过引下线与接地电阻很小的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安装时要注意屋面突出的金属部件与避雷针、带、网应全部可靠连接。目前一般利用屋面板钢筋作为避雷网,柱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这是较为实用经济的作法。为了防止感应雷和高电位入侵的危害,可在电缆进出户处将绝缘子的铁脚支架可靠接地,同时安装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下图系笔者参与完成的智能化建筑工程案例)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行业与电气弱电智能化的关系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并且各行各业都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建筑业仅仅依靠人力以及机械是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因此建筑行业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以及发展来进行,并且随着电气智能化的不断应用,这就使得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完善起来。

在实现设计功能以及使用功能的过程中,建筑电气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下,与建筑行业相匹配的的各种电气安置设备开始发展起来。智能建筑是将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起来。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在建筑功能中,建筑中设置智能化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以及各个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贯穿于其中。电气智能化系统在设计、施工到验收这一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社会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电气智能化系统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影响因素

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影响着未来弱点技术发展,采用更加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实现复杂的智能化操作都必须计算机技术保证。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管理着弱电系统,其工作水平和可靠性都决定了弱点系统的服务质量。因此,计算机技术在弱电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弱电智能化发展程度。

2、信息传输技术

通信技术主要影响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信息传导,是智能控制中的传输环节。现代的信息传输技术包括宽带、无线信号、多媒体通信技术和ATM通信技术,这些在建筑弱电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传输技术朝着数字化、高速化和稳定化方向发展,建筑弱电智能化的信息传输也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此外,信息传输技术能够为弱电技术提供信息平台,保证系统内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3、施工工程管理

由于弱电工程所涉及的专业技术要多,需要工种广泛,有效地工程管理技术能够保证弱电工程正常实施,帮助工程采取最合理的施工工序。根据建筑施工知识我们指导,工程管理技术是一项工程最为核心的环节,要想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水平,就必须结合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特点,提出合理的工程管理方案,保证弱电工程规范施工。

4、施工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指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指导进行施工的技术方案。弱电工程必须根据合同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能够保证所进行工程的规范,工程在正式使用中能正常工作。技术管理要制定详细可执行的规范文件,保证施工工人能够完成工程操作。有效地技术管理技术是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保证,决定了系统工程的可靠度。

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存在问题

1、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设计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由于弱电智能系统工程所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机械电子、自动化控制、通信技术和建筑技术等,这就要求从事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办法。然而,我国当前从事弱电工程人员相对较少,具备综合素质的人员更少,这就造成了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对人才的需求增加。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工程往往难以控制系统工程质量,造成由于不能将建筑设计与施工与网络、通信等技术充分的结合,出现工程漏洞,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2、建筑设计缺乏合理指导

随着现代开发商对于建筑实用性的关注增加,导致设计师在规划智能弱电设备中重视功能,往往采取尽可能的功能覆盖面来吸引客户的关注。但是,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由于不重视相关技术的发展,使所设计的智能弱点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大大降低了智能弱电技术的推广。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设计指导思想,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3、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素质低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一些设计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赶时间、抢任务,设计质量差、深度浅、详图不全或漏洞百出等问题,无法准确计量工程量,容易造成工程材料的浪费,导致工程成本的提高。专业设计和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智能化电气的设计和施工没有科学的认识,影响到电气智能化的顺利进行。加之管理及用人制度的诸多矛盾的影响,针对每一个工程项目不能选择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职业素养的人才,这不仅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而且影响设计单位的声誉。

四、不断完善电气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具体措施

弱电技术主要是根据使用的电流和电压定义的,通常定义使用24V电压和直流电流进行工作设备采用的电技术,该范畴实际上是广义范围的弱点技术定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就是基于弱电技术,考虑到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化,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居住条件。在我国,当前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内容:弱电智能化系统设置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等。为了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水平,主要改善措施如下:

1、从技术管理方面来说

为了能够解决弱电智能化利用率低的问题,企业要严格按照建筑智能化的合同以及设计方案来进行,并且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确定好弱电智能化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建筑材料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了能够使得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抓好技术以及施工设计图纸以及资料的审核,与此同时要重视弱电智能化工程的材料以及技术,从而解决弱电智能化工程中技术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2、从设计方案来说

在整项工程中,设计方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会给工程建设提供明确的方向。建筑工程的相关单位要做好设计工作,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得整项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而且有利于确保整项工程的顺利进行。在设计方案中,弱电智能化工程设计涉及的专业比较广,并且在施工之前要审核弱电智能化工程技术以及施工设计,与此同时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措施,最终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于弱电智能化工程来说,要严格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来审核相关的资料,从而使得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得到保证。

3、从工程检查以及验收方面来说

在弱电智能化工程中包括了复杂的设备以及系统,因此在每一项目完成之后以及各个工种施工结束之后,相关的负责人要记录相关的信息,这样做可以规范工程的验收工作,并且也可以做好设计图纸的交接以及验收工作,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而且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进度以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从工程设备抗干扰方面来说

在建设智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性能指标以及设备的先进性,而且要做好系统防干扰的具体工作。为了能够确保弱电智能化应用的顺利开展,这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从干扰源、干扰途径以及受扰设备等方面来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抗干扰性;第二,在选择软硬件抗干扰措施的时候要以智能建筑实际的弱电智能化情况出发,便于最后的实施;第三,综合分析以及判断干扰情况,并且要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抗干扰措施,从而可以使得智能建筑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

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前进,建筑弱电智能化技术将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建筑施工管理应紧密联系施工和客户需求,采取有效地策略方式来提高建筑水平。加强智能化建筑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完善,从而保证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莫志剑.刍议弱电工程在智能化系统建筑中的概况[J].电源技术应用,2014,01:81.

篇8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智能建筑的兴起,生动地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何等迅速,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多么广泛,并深刻反映了信息社会发展对智能建筑的需求。建筑发展到智能建筑,是一个质的飞跃,建筑的含义一下子拓宽了,建筑设计的任务加重了许多。一方面智能建筑设计的研究需要系统化,整体化的框架体系,智能建筑的设计需要智能化设计人员与建筑、暖通、电气(强电)、给排水、结构等各工种设计人员的密切配合。建筑智能化设计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先进设备体系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迫使建筑环境与这种变化相匹配。建筑智能化设计与建筑师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智能化系统进入建筑物,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的一些做法;另一方面智能建筑设计需要更多操作性、实践性方面的指导。

一、智能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而具有的优越性

1、自动调节功能。智能建筑对温度、湿度、照度均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噪声与味道,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从而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节能。现在的房屋,其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总能耗的70%,而智能建筑通过其“智慧”,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可按事先确定的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据国外常规计算,智能建筑可比常规建筑节能30%以上。

3、能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老式建筑是根据事先给定的功能要求,完成其建筑与结构设计。智能建筑要求其建筑结构设计除支持3A功能的实现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框架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

4、在智能建筑中,用户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可及时获得全球性最新信息和资料。通过国际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各种业务工作。空前的高速度,大大有利于决策和竞争。总之,电子计算机与智能建筑在当今商品经济与信息社会中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使之充满活力,方兴未艾。

二、智能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有关智能建筑设计规程、规范还不健全与完善。1992年我国第一部有关建筑智能化的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CJ/T16-92问世。它对建筑智能化三大部分BA、OA、CA有较完整、全面的规定和要求。1997年10月,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部了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第一个法规即建设部建设(1997)290号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它对智能建筑领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智能建筑的设计在它的指导下,在不完善中摸索前进,到2000年7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出台,宣告我国智能建筑设计初步迈进了规范化时代。2006年12月29日,建设部了批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为国家标准的公告,并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笔者认为,这个标准仍然是不完备的,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还有不少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细化的问题。

2、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问题。首先是线路如何走的问题,线路的走向分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水平方向的走线通常是利用地面和天花板。垂直方向的走线通常都布置在每层的设备小间中,相当于以往的弱电竖井,但智能建筑的设备小间由于要布置综合布线跳线架和相关网络设备,面积应比以往的竖小间面积大些,而且在设计时还应在每个层面上留一定的剩余空间,以备未来之需。综合这些因素,每层设备小间面积应在8m2左右为宜。设备小间的线缆都是由主机房引出的,作为智能建筑神经中枢的主机房,除了布置程控交换设备外,还要布置主配线架、光纤配线架等设备。因此,该空间的面积应比普通建筑中的电话机房大些,综合考虑这些设备的尺寸,我认为主机房面积100~120m2为宜。对于网络的拓扑结构,我建议采用星型连接,这种拓扑结构使得网络的扩展以及节点的移动都非常容易。

3、屋顶的设计问题。建筑物屋顶是直接平面敞开的接触大自然的空间,智能建筑的屋顶会被布置上大量的设备,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除要考虑屋顶美观绿化以外,还可以布置吸取太阳能和风能以采集热能、收集降水等等,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质,同时也要设计防止自然力量侵袭的预防设施,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的问题。

4、节能设计问题。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应该从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各专业密切合作,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达到节能的目的。智能建筑的节能若做不好,用来供应能量的花费就会增高,这会使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大打折扣;反之,节能设计做好了,智能建筑的运营成本就会降低,持续发展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5、智能消防系统应成为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是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建筑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对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型建筑。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由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计算机网络系统(CNS)、综合布线系统(SCS)等构成。其中,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消防自动化系统(FAS)是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建筑中一个重要子系统,为火警预报、火灾扑救、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智能住宅方面,则表现为网络技术应用和控制方式的变化:建筑电气接口标准化、设备控制智能化、系统功能集成化。可以预计,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关键技术的突破,消防自动化系统必将朝着集成化、智能化、协调化方向发展。

6、智能建筑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步骤。智能建筑设计应从中国国情、甲方利益、设计和施工角度出发,建议采取以下步骤:(1)甲方需求(性价比)和外部条件调研,确定智能化系统功能、实施步骤。由甲方牵头,委托智能化专家委员会,甲方所能接受价格,配备智能化系统功能和实施步骤,以此为依据,写出标书。(2)由系统集成商拿出智能化设计方案,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深化设计;由甲方组织,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协商;由设计院将智能系统设计到设计蓝图中去,设计院设计出智能化系统;由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共同审核签章,智能化设计方面责任由系统集成商承担。(3)由甲方组织,系统集成商和监理单位协商,培训监理单位,对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4)由智能化专家委员会进行中期检查,重点保证智能化工程科技含量落实和工程质量达标。

总之,我国的智能建筑充满着希望,也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共同探讨智能建筑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镇平县建设局)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方法

前 言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化的建筑是现代化建筑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城市发展的追求目标。智能建筑是对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这四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得建筑在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的同时也添加更多人性化、智能化的元素,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1 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质量低,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应用水平还不够高,地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够平衡,产业化水平较低,有的设计产品还不能适应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在软硬件的设计方面还不够完善。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建筑的需求者对建筑单位的智能化设计期望过高,这与目前相关设计人员的水平矛盾。由于现在管理人员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智能化设备的操作还不够熟练,所以在建筑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了建筑设计在日后的使用中的管理困难。

1.2 施工、验收的规范标准不健全

相关的设备和系统规范不健全,跟不上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这样不仅导致了工程的规划、设计、监督和竣工验收等,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法规,还会导致很多智能化设备在验收的时候没有工程测试、没有验收规范和标准,也不能真正检验产品的合格性。

1.3 智能系统的集成商具有不同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

智能建筑的设计取决于业主的需求,在业主的要求下,设计单位进行智能建筑的设计。功能系统集成商是将设计方案进行深化设计和具体的功能实施。这样就很有可能发生不同单位之间的联系脱节和不协调。智能建筑设计的系统集成商所具有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都会对建筑业以及相应的智能建筑造成影响。一些系统集成商对商业利益的追求程度较高,和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约束机制,导致一些工程项目在完工之后智能系统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1.4 注重建设轻视管理

我国目前智能建筑设计领域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注重建设过程而轻视管理。由于很多的用户对智能化建筑的物业管理意识不够强,所以在物业的选择上会出现问题,所选的物业管理不能满足业主的各种智能化要求。在建筑管理方面,由于一味的注重眼前的自我利益,一味的降低智能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层次,导致智能化系统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开发商也不能提供大量的资金以保证建筑的完整性和高效利用率,无法达到业主的要求。

我国的智能建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表现在工程建设水平不高,工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设计意图跟不上用户的需求,建设投资思路保守等方面。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施工和监理规范在设计中起到的法律作用,国家制定的设计标准、施工及监理规范实际上就是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必须遵守的法规。

2 智能建筑设计的具体表现

2.1 CAS通信自动化系统

通信自动化系统是通过交换机把数字信号转换为相应的语言、信号,通过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建筑内部的各类电器结合而成的系统。我们所使用的网络电话、数据通信、网络电话等,都需要通过卫星系统建立相对应的网络,实现卫星转换器之间的网络通信。

2.2 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通过我们常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方面相应技术把网络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数字、信号、视频等办公方式。系统包括提供给客户相对应的服务和提供给管理者相对应的信息。自动化系统已经在各类科研机构、传播公司、政府等重要部门广泛使用。

2.3 B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通过大型主机将各个分部的设备统筹联系在一起。根据不同的分工将设备分类进行统筹管理并根据需要进行分散监控的智能建筑系统。

2.4 SAS安全自动化系统

安全自动化系统必须包括以下设备,监控屏幕、安全控制系统、报警系统等。安全自动化系统是属于全天候监控系统,监控重要的建筑设施,在检测出危险时能够马上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 智能建筑的设计

3.1 智能建筑的天花板与墙面设计

地面,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在设计中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设计易于布线,而且便于线路的管理,但是缺点是会造成地面的高差。楼板层面预制线槽也会方便布线工作,施工没有高差。但是在布线时要求线路较少,最好没有交叉点,缺点是容易产生静电。墙面,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墙面还可以做出线口,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天花板,智能建筑内的天花板需要负责照明、送风、出风、烟感、喷淋等的走线及出口任务。

3.2 专用机能室的设计

中央控制室的智能是全面监控整个智能化建筑的运行状态,并及时发现问题,是智能化建筑的心脏。在电视会议室中还必须需要考虑音响、光源、照度及配电等的设计。咨询中心中还需要配备电脑、多功能工作站、电子档案、影像设备的输入和输出装置、微缩阅读以及闭路电视等设备。决策室要考虑音像、声音、会议、电脑及通信系统的综合设计。

3.3 屋顶的设计

建筑屋顶直接的敞开接触外界,智能建筑的屋顶会有很多的设备暗转,设计者在考虑全面的美化外观之外还要充分考虑自然界风能太阳能的利用,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治自然灾害对建筑的损害。此外,还要考虑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问题。

4 智能建筑的发展

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在整体发展趋势上更倾向于与数字化的融合。通过现代化的数字信息将提供管理与服务的一方与每个用户之间实现有机的连接。数字化建筑相比于传统的建筑模式,更能给用户提供有效地管理模式、更加全面的管理服务和更加丰富的文化沉淀。智能化建筑应更具有人文气息,提炼数字化社会所蕴含的各种人文精神,促进人文精神与数字社会之间的交汇。智能化建筑要有科技含量,将科学技术逐渐渗透到用户中,使建筑达到设施设备齐全、环境优美、生活便捷、具有高尚的品味、高科技含量等目标。此外,建筑要更加绿色。不仅要建筑物所在的小区和周边环境的美化,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意识。从技术,环保生态,以及人文内涵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才能真正适应时展。

5 小 结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设计的变化越来越明显。智能化的建筑是建筑发展的一大突破。我国很多地区都实施智能建筑的修建以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人们通过对智能化建筑的分析和研究,发展具有更浓厚人文气息、更高科技含量和生态意识的智能建筑。

参考文献

[1]钱意.建筑智能化发展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2,(13):22~23.

篇10

【关键词】:生态;智能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现代建筑体的具有高度技术性、综合性、艺术性和很强的经济性,它既是一种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一种多学科、新理念、高科技、社会化、综合化的大量性物质与精神产品。虽然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过多,土地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等严峻问题,但建造更多、更好的建筑仍是人类现代建筑活动的一大趋势和潮流。生态智能建筑的问世,很好的为人们解决了上述问题

一、生态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按美国智能建筑学会的定义,它是一种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以获得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性的建筑。智能建筑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类新型建筑。它的内容与含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也不断延伸。20世纪7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智能建筑进入全新境界。至21世纪初,建筑的智能显著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数字式通信网络。这个网络综合了语音、数据传输及电信传输,可以为建筑内每个房间提供通信和数据处理功能。自动控制系统。电脑、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组成的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建筑物的各项操作。例如,根据阳光强弱调整室内灯光明暗,关闭无人房间的灯源和电器,侦测并且清除室内有毒气体、浓烟、火灾和盗警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通告公安、消防部门等等。一般来说,智能建筑的定义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二、生态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

1、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设计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采用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建筑物内部所有机电设施进行自动化控制。主要包括变配电、给水、排水、空气调节、采暖、通风、运输、火警、保安等系统设备。从而实现楼宇内设备管理系统的自动化,起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节能降耗的作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自动监视和控制各种机电设备,节省能耗;自动检测、显示、打印并记录存储各种设备运行参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根据外界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自动调节各种设备,提高环境的舒适性;监控并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实现对建筑物内部各种机电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

2、低能耗高效率的生态设计

场地的选择是一种综合考虑,场地的方位、风速和风向、地表结构、植被、土壤、水体等都影响其整体状况。其目的在于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和建筑开始使用后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最好的环境开发应使对现有场地的干扰达到最小的程度,并与大型运输工具、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电讯管网相联系。新开发的场地,对邻近地产、水域和其它特征的环境质量,肯定会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中要设法使开发对自然系统产生最小的干扰,并积极整合和改善周围场所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太阳能应保证建筑室内外在合适的时间接受合适的太阳光照。合理设计建筑间距,保证每幢建筑物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在建筑单体设计中,采用退台处理、降低层高等方法也可有效地缩小建筑间距,提高建筑密度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节能设计最重要的措施。立面设计应尽可能地满足使用者各种要求,从长远发展来看,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应当向智能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如同人的皮肤一样,建筑的护材料能对室内外变化灵敏地做出反应,能感觉周围环境的冷暖建筑外立面每层均由3部分组成,由上至下分别为旧光调节系统、手控通风窗扇、依温度调节的集热板,它们分别起到折射光线、通风和利用太阳能的作用。立面的变化受到日照强度、室外温度、时间、风力和降雨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控制,立面的条形玻璃可根据光线和热量的变化而转动,有时打开,有时关闭,以便合理利用太阳能。通过立面可在调节光照强度的同时,使得光线在室内均匀分布,这样既可以减少人工照明,又能保证操作微机时的视觉效果。如果要进行生态智能设计,建筑中的开敞式空间将在特定的条件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补充。与这个开敞式空间相连的房间不仅可以减少一半的热量流失,同时可以减少制冷能耗。开敞式空间特别适合充分利用太阳能,并将其功能在建筑物内充分扩展。根据使用要求还可以将该开敞式空间设计成热缓冲中庭、边庭、室内花园,以进一步改善室内小气候,其本质就是一种凹进开敞的空间。

三、优化生态智能建筑设计的措施

由于生态智能建筑已成未来建筑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那么如何优化设计就成了设计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设计方案既要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又要优化配置并尽可能的减少业主的投资成本。技术经济性应是优化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系统集成商必须对建筑物功能本身有充分的理解,才可能做出符合该建筑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优化方案;必须对安装工艺有丰富的经验,才能符合国家标准,才能通过质监部门的验收;必须掌握控制、通讯、计算机等主要的技术和产品性能,才能达到二次集成的目的。由于智能建筑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的时间差造成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因素大大增加,所以,系统集成商在投标时和中标后,必须根据总体设计方提供的系统设计施工图和招标文件,在满足相应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技术的发展和自身产品的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得出符合标书要求的既先进又最经济的方案,在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前提下按“低价者得”的原则评价。中标后的系统集成商应在总体设计方的指导下,根据系统设计施工图和具体的产品自行或委托设计方再进行优化设计,并经总体设计方同意后批准实施。

四、生态智能建筑设计的发展前景

生态智能建筑是通过低能耗、高智能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控制网络技术,把构成智能建筑的各主要子系统的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该资源达到充分的信息共享,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真正意义的统一、实用、高效、便利、可靠、低耗等目的。因此,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由具有智能建筑设计资质总承包单位的设计院来承担,从智能建筑的需求目标出发,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性,在设计中尽量采用低能耗的生态建材,研究分析技术设计、产品、信息、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可行性,制定出智能化系统总体构想。设计中始终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的设计标准,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实用可靠,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符合标准,且要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给集成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平台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态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生态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林.21世纪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0,(01).

[2]杨晓晴,孙万志,桂垣.关于我国智能建筑建设的几点看法[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01).

[3]夏静.论现代建筑的智能化设计[J].江西冶金,2004,(01).

[4]张筠莉,杨祯山.论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J].基础自动化,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