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现状;就业环境
引言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随着各地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很好的满足了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但由于高校的扩招具有盲目性,也使得高职会计毕业生的数量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不适应;加上一些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需求,对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冲击,所以,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和就业不理想的严峻局面。
一、高职会计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来讲,高职会计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十分理想。由于近些年来,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很多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与会计相关的专业,例如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择业时和会计专业毕业生所选择的岗位具有共同的指向,造成求职市场上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初级会计人员供过于求的局面。1.对于毕业生来说,对就业的认知和自己的未来都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和期待。在当前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向选择的形势下,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往往盲目倾向于一些于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在选择用人单位时又偏重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一些大型企业给出的高薪酬。但高职毕业生由于涉世不深,对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当面对与自身预期差距较大的职位时,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从而错过了很多机会,是大多数毕业生不能够顺利走向会计岗位的一个重要原因。2.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讲,刚毕业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并不是首选。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给会计毕业生带来了一些新的就业机会,人才市场对会计毕业生的需求也有所增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够很轻易的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许多会计岗位在招聘时,都明确要求专科以上的学历,这就将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挡在了门外;其次,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这种需求导致了大批刚毕业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招聘中缺乏竞争力。3.从学校方面来讲,大多数高职院校还都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会计专业教材建设不能与时俱进,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结构不合理。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缺乏导师的有效指导,实践效果不理想,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较低,直接上岗比较困难。
二、高职会计专业就业的发展研究
1.加强对高职院校招生的指导,控制会计专业招生规模目前全国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的现状,应该引起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控制各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建议有关部门根据社会对会计专业就业供求关系的反馈,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并给予有效指导,促进各院校会计专业向良性的态势发展。2.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高职会计专业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具体课程安排上,要在讲授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会计岗位对会计从业人员技能的要求合理确定并设置教学目标,增加会计实务操作课程的比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将理论知识夯实。3.增加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为保障会计教学和就业环境的有效对接,各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增加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把行业专家请进学校,亲自给学生指导授课,或者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到行业一线,参加实践。在锻炼学生工作能力的同时,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保证。4.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宣传和指导高职学生应积极寻找机会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宏观经济走势和就业形势。目前,我国各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在对应聘人员学历要求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实践经验及是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这表明市场招聘中不单纯是看学历,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同时,由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用到英语的机会增多,所以很多企业对应聘者的外语能力也有所要求,这表明用人单位对具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及外语等级证书的高职毕业生更多青睐。5.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和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各高职院校要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要求学生不断学习的同时,教师更应该注意自身专业能力的强化。
结语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长期存在于当今社会,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在拥有很多机遇的同时也要面对不同的挑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很多毕业生在毕业时都会出现“就业迷茫”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及学生均应做好应对工作,要立足实际,尤其是毕业生本人要在毕业前科学、理性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早确定自己未来的工作目标。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要端正就业态度,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以便早日实现理想就业,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饶培培.高职会计专业就业现状与发展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
篇2
1.1社会客观现实与学生的主观性定位存在偏差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对自身定位存在着偏差,这就使得其在薪酬福利、就业岗位以及单位性质规模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大多数的毕业生面对与自身预期存在非常大的职位时,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学生对于自身定位过高而错过了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地域因素也成为会计毕业生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比如,大部门的乡村以及中小城市等地理环境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相对较差,使得很多学生放弃这些地方的工作,错过了非常多的工作机会。大部分的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使得其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到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一味对社会抱有一种幻想,使得其对于自身的定位与社会的实际发展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缺乏就业竞争优势。
1.2学生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矛盾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招聘工作以及就业现状来看,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对于招聘学历并不是非常高,但是在实际的招聘过程别的注重其实际的操作能力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其中外语资格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则显得非常重要。从目前的就业来看,招聘单位更加注重现实性,也就是在进行实际的招聘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自身的实际需求,其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其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这就使得其在招聘中缺乏竞争力。在进行高职院校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培养目标过于单一造成整个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特色性,或是过于重视书本知识,或是过于重视专业技能,整个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实现综合性的人才培养。
2高职会计专业的发展研究
2.1转变传统的思想认知
在进行实际的就业过程中,学校只是承担着一个陪衬的角色,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学生,如果学生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这就使得其在实际的就业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高职学生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认知,认识到实际能力与学历、理论等同等重要。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除了更加注重书面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通过不断锻炼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学生还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实际的就业意愿来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学生还要明确认识自身,不断调节自身的就业期望值,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生活细节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例如,学生毕业后更加倾向于外企,其在大学期间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之外,还要更加注重自身外语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转变过去的理念和工作方式,更加适应岗位需要,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2.2注重对学生的就业宣传
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其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学生参与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如果学生缺乏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就会造成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前景不理想。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在进行书面知识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开展相关的就业宣传教育,让学生更加明确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竞争力。例如,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实际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相关就业管理部门需要保证就业经费重组,同时还需要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实现人力、财力上的充分调动,提高教职人员工作积极性,解决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学校缺乏知名度,那么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就业,高职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对外宣传,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结语
篇3
摘要:高职教育是二十世纪九十年展起来的教育类型,主要特色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在高职教育中,会计专业是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应用性极高,但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实践教学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机会,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文章主要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实践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0.引言
会计属于一门技术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育形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校内实践为辅,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假如高职院校不能对自身的教育形式进行改革,将会严重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不利于学生就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之中,课堂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与课堂体系的改革开始发生变化,实践教学逐渐开始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式通常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程序性以及综合性的实习,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拥有专业技能、独立性以及操作技能等。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应当具备可操作性、整体性以及先进性等特点[1]。可操作性通常是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是能够付诸实施的,不是虚构的教学计划;整体性通常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应当建立在对学生素质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及职业能力方面,应当按照学生的专业技能、基本技能等情况进行分层次的递进,分阶段实施,如此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先进性通常是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采用的实践教学形式应当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具有开拓意识,与时俱进,能够适应现代社会会计工作的发展。
2.会计专业运用实践教学的优势
2.1实践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高素质人才应当具有较强的处理事务的能力。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不仅仅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工作能力。通过专业实践教学,就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通过在企业事业范围的实习,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实际的工作环境,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与配合能力。
2.2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式
理论虽然来源与实践,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与遇到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是抽象的认知,难以消化,例如教师讲解基础会计中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会计账簿的登记等,通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但学生听课后难以理解,但通过实践,例如会计模拟实训等,学生自己动手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等,能够加深对于理论的理解。
2.3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会计知识与技能
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教育的时间有限,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与知识是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实践教学应运而生[2]。例如,教师可以将典型的经济业务浓缩成为某个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编制出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会计知识与技能。
3.促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
3.1增强校间合作
会计专业性综合技能实训体系,通常是由会计专业多门核心课程实践能力教学相互联系构成的,因此创建会计专业性综合技能是较为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各大高职院校合作进行。由于实训教材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实训教材的而编写应当慎重。教材的内容既要包括核心技能的基础内容,还需实现层析性、整体性以及有效性。
3.2转变综合实践能力的观念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的理念决定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的目标以及内容等。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育观念较为狭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3]。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转变教育理念,在会计专业内,将财务会计以及财务管理等列为综合对象,以此实现核心课程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核心课程的内容,达到综合时间能力的标准。
3.3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资质,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需要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各大高校在聘请教师的过程中应当摈弃原先“凭证录取”的形式,转而对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对于一些已经录取的教师也要定期进行定岗实训,以此培养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作属于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各大高职院校、教师以及学生等都应当参与到实践教学体系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作者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莲美,袁庆林.“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A].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 2010,33(11);52-55.
篇4
依托行业优势,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教学文件,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离不开专业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和师德风貌。由于教学团队中有行业企业人员的介入,使得学校能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研究,制定出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同时做到切实有效地把握并形成特色。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与企业财务、会计专家和行业的学者、技术骨干共同研究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变化、岗位人才需求数量变化,合理调整培养目标的专门化方向和相应培养方案。
2.依据会计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要求,积极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块。
3.推进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4.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沟通与衔接,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适应会计职业制度需要的专业认证,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资格证、助理财务管理师证等,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经济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
依托学科优势,优化课程内容
改革课程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流的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课程开发设计、建设和实施的主体。教学团队的教师成员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好教学内容,并注意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前沿知识。这些不但需要教师具有先进与科学的课程观念、教学观念、质量观念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及教学经验,更需要团队教师的通力合作和在实施过程中付出巨大的努力。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够充分依托学科优势,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1.专业课程形成系列课程群
课程群是多门相关课程的集合。我校依托教学团队的学科优势,根据课程之间的相关性、渗透性和互补性,形成了会计岗位能力课程群和财务分析能力两大专业课程群。
会计岗位能力课程群是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利用课本的基本理论,将财会专业技能竞赛、会计岗位实践等内容融入教学,以达到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该课程群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构成,其侧重点是学生会计类课程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掌握必需的财务、会计知识及灵活运用会计核算方法的能力;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群内容设计既要考虑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最终满足考证、参赛、顺利上岗的需要。
财务分析能力课程群是传统教学方式与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该课程群的课程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报表分析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归纳、演绎、总结,来解决实际的财务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形成较高职业素养的目的。
2.以教材编写为载体,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
由于会计政策的变更、生源结构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教师常常感到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或习题集。于是,自己动手编写教学资料就成了教学团队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教参的编写过程中,团队成员共同探讨教材结构、重点难点、例题选取、习题难度等,每一次的讨论都相当于教学团队成员的集体备课。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进一步理清教学思路,使得教学环节和教材内容充分相融。我校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先后主编、参编了五年制高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主干课程的编写工作,并正式出版发行。在使用过程中,结合反馈意见不断进行教材的修改,保证其准确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团队还将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建设纳入常规工作。一方面,教师在共享优秀的教案、课件、课例、教学反思和丰富的练习题的同时,大大了提高了参与教研的热情。另一方面,随着主干课程题库的建立,作为多元评价体系一部分的教考分离工作也日益完善,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有力地促进作用。
依托机制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学团队中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目标激励机制、综合考评机制等的运行,一方面保证了团队工作的高效运转,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1.责任公担机制
(1)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结合。制定优秀教学团队发展规划,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规划。将团队目标科学有效地分解给团队成员,通过团队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来促进团队整体目标的达成。
(2)优化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制度,确定界限、提供预期、实施激励,有效地实现团队建设项目。明确了团队带头人及成员的职责和奖励办法,实施目标激励,落实相应的责、权、利,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和良好的团队运行机制。
2.“1+1”互助机制
(1)老教师与青年教师“1+1”导师培养机制。在团队中,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位具有高级讲师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汇报课、观摩课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2)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1+1”互助提高机制。①成立南京九州会计师事务所财经学校咨询服务公司,派驻教师与事务所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从承接业务、具体操作到完成业务的整个过程。②引进行业业务骨干参与校内实践性教学,学校教师和行业人员合理分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及时将行业最新技术要求补充进教学内容。③制定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奖励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下到相关行业企业实践或兼职,以便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人才需求。④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资格证书考试,参加各种职业技能考评员的培训与考试,使本团队教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得到提升和扩展,从而保证团队成员“双师”素质的提高。
3.竞赛、考证促进机制
技能竞赛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证是两个直接能通过量化指标反映结果的项目,也是团队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省赛、国赛是优秀学生参与的“点”的指标;考证是所有学生参与的“面”的指标。
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和指导各类技能竞赛,通过对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技术走向和对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捕捉指导教学改革的信息,然后转化为教学项目加以推广。教师通过参加技能竞赛,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提高。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学校制定了会计证考试奖励办法,将考证结果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教学绩效挂钩。团队的教师们研究考纲,钻研教材教法,定期统测并及时分析总结。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我校会计证通过率大大超过省、市的平均水平,团队教师的教研能力也大大提高。
篇5
[关键词]司法会计 专业教育 规范发展
[作者简介]刘艳红(1974- ),女,河北邯郸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河北 石家庄 050061)历建明(1973- ),男,河北唐山人,石家庄经济学院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河北 石家庄 050031)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国家青年基金课题“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JA10017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10-02
司法会计学是指研究司法会计活动规律,提出司法会计活动的专门理论、程序、方法、标准、对策、规程的一门边缘学科。司法会计专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司法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本文从开展高职司法会计专业教育的意义及现状着手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发展高职司法会计专业教育的实现路径,期望对开展高职司法会计学专业教育活动能有所裨益。
一、高职发展司法会计专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1.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经济犯罪案件逐渐增多,贪污侵占、挪用公司资金等案件屡见不鲜,并且涉案金额日益增大,舞弊方式也日趋隐蔽和复杂。在对经济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出现的财务会计问题需要通过司法会计鉴定解决。在这一特定形势下,以经济犯罪侦查技术、对策为研究对象的司法会计学的繁荣与兴旺,将会直接影响犯罪案件的侦破与定性,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2.司法实践的需要。实践中,新型经济犯罪不断出现,相关的会计活动也具有复杂化、专业化和特征,随之而来的是会计法规的不断增多,会计活动越来越在法律的规范之下开展活动,法律法规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前提。相关的会计法规中,不乏有关刑事法律的规定,而刑法中也有一些关于经济犯罪的定罪量刑规定。会计中涉及不同的法律问题,法律事务中也同样涉及会计知识。在法律适用方面,法官、律师等法律人士只是某一法律方面专家而对会计知识知之甚少,对在案件中出现的会计专业问题难以做出判断。实践中,对经济案件的调查虽然有专业会计人员参加,或聘用注册会计师提供财务报表,但由于这些人员通常不具备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其获得的财务证据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局限性较大,从而影响到法庭对案件的公正裁决。因此,规范司法会计专业教育,培养具有会计和法律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是实践提出的要求。
3.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高校中从事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多以经济法学专业人士为主,这部分人缺乏研究司法会计的理论基础,实践中司法机关聘用的司法会计技术人员,虽然有从会计、审计岗位的工作经验,但充其量他们只是在应付诉讼,这些从业人员大多数只能从会计人员本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缺乏法律的视角。由于司法会计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懂法律知识的不懂会计知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又不懂法律知识,给专业理论研究及司法实践带来了一些问题,现有司法会计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司法会计人员应该是具有会计学、证据学、侦查学等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有鉴于此,通过司法会计专业教育的改进和职业教育的加强,可以提高司法会计理论研究水平,以及从事实际诉讼人员的素质。这些人的素质的提高,可以为法律诉讼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法学研究和司法会计活动的质量。司法会计专业教育的准确定位,可以让学者们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促进实践的发展。
二、高职司法会计专业教育现状剖析
1.学科性质与定位比较模糊。目前,关于司法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概念、专业性质和定位还存在诸多争议。仅对“司法会计”的名称,目前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认识就不统一,有的称之为“司法会计鉴定”,有的称之为“司法审计”,还有的称之为“检察会计学”。至于司法会计专业的性质与定位,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司法会计学应属于法学的范畴,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司法会计学应归属于会计学,还有一部分学者将司法会计学同时列入法学和会计学中,认为它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一样应属于应用会计学的范畴。
2.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尚未建成专门的理论体系。在CNKI数据库进行“司法会计教育”关键词检索,搜索出研究性的文章少之又少,各大学校与科研单位对司法会计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少。司法会计学专业教育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比如,由于对"司法会计"这一名词的理解不同,目前司法会计专业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主张司法会计鉴定即是司法会计的专家和学者主张,司法会计专业应当重点研究司法会计鉴定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据此建立的理论体系为:司法会计鉴定学概论、司法会计鉴定技术理论、司法会计鉴定程序理论;也有学者认为:司法会计的研究对象是案件资金,由于特定的行业涉及的案件资金及会计取证的特点不同,因此应当按照行业的划分来建立此专业的理论体系。在这一思路下,专业理论体系为:司法会计概论、工业、商业、建筑、行政事业等专业司法会计、司法会计专论等。还有学者认为,司法会计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司法会计活动及其规律,而司法会计活动的基本内容是司法会计检查和司法会计鉴定。因此,司法会计依据其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可分为司法会计检查和司法会计鉴定两个分支。按这种模式建立的司法会计理论体系构成为:司法会计概论、司法会计检查、司法会计鉴定等。
司法会计专业教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就有关司法会计活动中运用会计学的知识做出指导。但是,由于本门学科创立时间不长,实践经验缺乏,师资不足,至今没有形成专门的理论体系。人才缺乏造成司法会计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的被动,理论成果少,远远不能发挥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司法会计专业教育师资匮乏,制约了司法会计专业教育的开展。目前,司法部规定司法会计为法学专业的选修课程,将其列入了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内。但不足的是,我国高等院校缺乏司法会计专业或司法会计方向的本科教育,即使个别政法院校开设了“司法会计鉴定学”或“司法会计”课程,也是将其作为选修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专职从事司法会计理论研究的人员也寥寥无几,只有一小部分学者兼职从事着理论研究工作,这就导致目前的司法会计理论体系相对滞后,理论成果少,且不完备、不系统,对实际工作无法起到应有的理论指导作用。目前我国专业从事司法会计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的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
司法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学科,决定了司法会计专业教学工作需要多学科、复合型的教学人才。现在司法会计专业教师一般都是临时抱佛脚,有的是从法学专业转来,有的是从会计等经济学专业转来,他们虽具有一些理论知识,但不是具有综合性知识的人才,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难以适应司法会计专业教学的需要。
三、规范发展高职司法会计专业教育的现实路径
1.从实践出发,为司法会计专业准确定位。“司法会计”由“司法”和“会计”组成。“司法”的含义是指诉讼,它界定了司法会计的社会属性,即司法会计是一种法律诉讼活动,使司法会计能够与会计(经济核算活动)、审计(经济监督评价活动)、非诉讼会计检查与会计鉴定等社会活动相区别。“会计”二字则是指会计检查和会计鉴定,它界定了司法会计活动的内容,使司法会计能够与讯问、询问、搜查等其他法律诉讼活动相区别。需要指出的是,会计检查和会计鉴定都是在社会的经济管理或经济监督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社会活动,并非是诉讼中专有的社会活动。“司法会计”作为一种诉讼活动,内容涉及司法会计检查、司法会计鉴定、司法会计文证审查及司法会计技术咨询等,这显然与所谓工业会计、银行会计、商业会计等“会计”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实质上,并不是所有的会计学知识对司法会计都有用,会计学研究成果只是从技术层面上为司法会计提供了引用技术标准依据。因此,司法会计实质为一种“诉讼活动”,司法会计专业教育理应成为法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2.从科学性和可发展性角度出发,完善司法会计专业理论体系。建立完善的司法会计专业理论体系应当考虑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和可发展性两个方面。科学性是指本专业主要理论在结构方面具有完整性,其涵盖内容与相近学科内容应有科学的划分,避免跨学科重复研究,基础理论与专业实务理论之间要有科学的衔接;可发展性是指本专业理论体系的设计,在符合科学性的基础上,既要照顾现行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需要,又要考虑司法会计实践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要。
在具体专业理论体系构建方面,应以诉讼立法精神和刑事侦查原理为指导,对法庭科学中不同专业的基本原理进行划分。借鉴与司法会计学具有相同法庭科学原理的法医学,构建司法会计学科体系,即将司法会计从理论上和实务中均分为司法会计检查和司法会计鉴定两大分支,建立以司法会计概论、司法会计检查和司法会计鉴定为基本架构的理论模式。从学科原理、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和实务理论等方面解决将司法会计检查与司法会计鉴定分科的理论和实务问题。
3.多渠道壮大司法会计专业教学队伍。司法会计专业需要复合型教学人才,教学人员既要熟悉法学又要熟悉会计学,而目前同时具备这两种知识和能力的老师还为数过少。教师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对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
第一,校内专兼职教师继续深造。司法会计专业教育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并且这些理论知识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因此,司法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应随之变动,这对该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诸如经济学、会计学、审计学、法学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才能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教师可以通过进修、参加专业研讨会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同行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以此来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在具备相应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更加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到基层锻炼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
第二,聘请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指导。司法会计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其所教授的专业内容必须为司法实践服务。为此,在组织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邀请司法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教学案例讲解,以增强该专业学生的实战经验,使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受到较系统的训练,形成较系统的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与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大力开展司法会计专业教育,培养司法会计专业人才,必将为司法实践带来新的活力,也必将促进祖国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育;改革;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中职会计教育的不足
(一)传统中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职业中学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行分流教育的新生事物。职业中学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其教学对象的广泛性、培养目标的直接性和专业设置的市场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职业中学某些课程存在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倾向,教材建设跟不上专业发展步伐以及在教学上简单模仿高等职业教育或中专教育模式的问题,在职业中学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职业中学的财会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必要进行调整,不然,我们有可能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失去自己的市场定位,进而影响学生在毕业后的择业竞争能力,并最终将影响职业中学财会专业的生存能力。
(二)在现行的教材体系下,财会专业教师只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目前,财会专业课教学主要仍沿袭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虽然间或也有一些师生双边交流,但很不到位。在以前生源质量较好的时候。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他们尽管是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但因老师讲得“透彻”、“到位”,也基本能够掌握,因而确实也收到不错的效果。可如今,生源质量今非昔比,面对这种枯燥、沉闷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会因学习能力差而学不进、或因学习积极性低而不愿学,导致跟不上教学进度,倍感学习困难,从而对会计学习产生畏惧、厌倦心理,甚至自暴自弃。教学,理应包含“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但是长期以来,相当多的教师往往只重视“教什么”、“怎么教”,却不管学生“如何学”、“如何学得好”。传统单向式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重“教”轻“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绝大多数感到学习困难的学生并非智力低下,而恰恰是“学不得法”,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经历缺乏,导致中职财会教学效果不佳。教学重在教学质量。要抓好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除教学内容外,最重要的是会计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是每年从高校分配到学校的。这部分教师由学校到学校,缺乏对会计实务的全面了解,不熟悉社会所需的最新业务知识,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授课时也只能以本为本,使得学生也只能是通过会考、通过技能考试,而毕业就业时却连一张支票都不会开。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所不愿意见到的。
目前,中职会计教育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这一职业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在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下降的现状却与这样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不足,迎接挑战,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财会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实用型中等财会人员服务。
二、创新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设想
(一)改革中职会计课程设置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必备条件
1、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明确以下目标要求。第一,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会计理论是指导会计工作、制定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理论依据。作为职业中学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了解一定的经济理论、理解掌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法规,懂得会计的基本原理,在会计原理方面按中职的标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所以,中职学校不仅要开好《基础会计》诸如此类的课程,而且还要上好这些课程;第二,要培养学生的熟练技能。职业中学培养目标的主体是初级会计核算人员,是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能用手工做简单的日常账务处理,还应具备其他方面的一些技能以适应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如电脑打字、会计电算化、打算盘、点钞、能熟练地写财经日常应用文等,在技能要求方面,不但要开设课程,而且要切实安排相当比例的操作时间和考核。
2、中职会计课程设置的原则
第一,阶段性原则。中职会计专业的学习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由易至难的要求,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会计的教学活动,坚持边学习、边实习,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后,即进行阶段性模拟实习。要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逐步对学生进行教学。
第二,实践性原则。根据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和毕业生走向,财会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实践性原则,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模拟会计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凭证、报表的编制,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从事会计实习。
第三,时代性原则。中职会计的教学设置必须体现时代的特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依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设置相关的会计课程。如,开设会计电算化和一些基础性电脑入门知识,以适应办公自动化的要求;还应开设一些具有当地经济特征的专业课程。
(二)树立教学创新观念是进行中职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教学创新,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计划、新的大纲、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结合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里应说明的是,对于中等专业教学的创新,只有首先树立了这种创新的教学观念,教师才能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否则,以陈旧的、传统的观念来指导教学,就如大海中的一条船,失去了灯塔的指引,又怎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呢。因此,若要在教学中实行创新,教师的头脑中必须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它是进行教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三)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是教学创新的关键。传统课堂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从性质上,教科书只是使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去完善和创新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要实现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应在学生掌握书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书本没有的常识和技能。这样,学生就业后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就可以马上进行实务操作,提高就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四)教师知识的创新是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的保证。师资的良莠,影响着会计教育的质量,加强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派教师轮流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参加会计实践,教师可以从实践中改善和充实教学内容,用从收集过来的实践案例来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还应定期或不定期派教师参加理论学习。当今世界会计学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合格的会计教师必须不断地吸收新观点,学习新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信息,使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创新中职会计教学模式。让学生上讲台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上讲台这一形式的本身,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陈旧教学模式,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才可能真正取得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都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上讲台,势必促使教师将原来的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可以促使教师彻底改变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有效地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发展自我调控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让学生上讲台使教学方法发生适合于素质教育的质的变化。
篇7
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依托原有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个本科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是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同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践,有其专业的独特要求。现今的会计基础课程多以工业企业为实践教学案例,其实践教学内容与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并不完全相符。一方面,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为了适应西藏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面向的是西藏的广大农村,是西藏农村中的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国家解决西藏的“三农”问题需要依靠西藏的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西藏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必然要走科学管理的道路,科学管理的道路必然要产生对西藏农业会计和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西藏的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又是以西藏的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西藏的农业生产与工业制造业相比,其价值运动有着显著的生命特征和自然再生产特征,对西藏农业生产中价值运动的核算需要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西藏各高校当前培养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不能适应西藏农业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要求。为了确保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满足西藏农村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加强对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
一、构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1.构建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西藏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西藏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一是将服务领域直指西藏农村,学生进校就要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在会计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上,内容的安排上就要充分体现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内容。二是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专业,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除了具备大学教育所具有的科技和人文知识外,还要求具备与西藏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相关的管理、推广、经济、法律、税收、农业政策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就是学生对西藏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基本经济知识认识的一门课程。三是从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去向上看,有部分人才是流向各类涉农的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涉农企业相关的经济知识。会计基础课程作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所接触的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
2.构建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克服会计基础理论教学的抽象性,增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对会计基础实践材料感性认识的要求。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有90%以上都是来自西藏农村区域的藏族学生,学生来校之前都没有任何的会计基础知识,加上语言文化的差异,学习的任务非常艰巨。在会计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教师讲得多,演示得少,使学生听得多,看得少,动得少,因此学生只能凭空记忆,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兴趣。如:在讲“账户的结构”时,教师在黑板上采用简单的“T”形账,说明“资产账户借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记减少,贷方记增加”,或者用一张账页进行简单的演示,说明在这张账页上该如何进行资产的登记和负债的登记,但究竟为什么这样登记?业务又如何分类?通过理论讲解和简单的演示很难说清,加之会计基础课程案例多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说明,学生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远不如对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更加了解,所以学生对会计基础课程理论知识难以理解。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既能使理论变得容易理解,又能增强学生对整个会计基础课程实践系统性的认识,学生按岗位实践如同当上了企业的会计人员一样,感到新鲜、好奇,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能发挥藏族学生的语言优势,让学生用藏语解释实践材料,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构建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增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能力获得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种能力离开了具体的实践活动都不可能得到发展。会计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理论教学可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从理论上对会计的基本工作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但其可能会导致与实际工作需要相脱节,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会计基础理论多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讲解说明,而学生将来毕业多数是在农村区域工作,学生就会认为所学并非所用,学生本身学习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就感觉枯燥,而所学又并非所用,自然影响教学质量,而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得会计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它通过真实的会计基本工作资料的展示、仿真性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会计基本工作,通过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尤其在实践和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加入一些农业企业的案例进行说明和实践操作,既能达到教学相长,提高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对会计基本工作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认识,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农村区域会计人才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4.构建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学生就业压力的要求。每年在西藏自治区和我校举办的各类人才招聘会上都会提供一些会计职业岗位,但敢于应聘的学生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是一些招聘岗位招募人才时,要求学生要有会计资格证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在校时只接触了一些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很多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兴趣本身就不太浓,在校也没考证的一些意识,一听说要有相关的会计资格证,自然打了退堂鼓;二是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认识不够充分、全面,没有胆量去应聘。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曾有过在一些餐饮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汽车修理修配企业打工的经历,由于各企业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学生很难接触到原始的会计资料,在工作过程中,学生感觉各行各业的会计知识有较大的差异,觉得自身对会计知识的认识不够充分、全面,不敢去应聘。三是我区近几年就业形式较好,学生把目标都放在一些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去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农业企业就业没有兴趣,更不会有将来到一些企业去独当一面的想法。因此,构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拓宽学生对各行业的会计基本工作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就业的自信心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现阶段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一套操作性强的、适合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合适的专业教材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每所学校都具备自主研发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的条件和能力,我校一般选择用现成的教材,即买即用,节省教研成本,然而现有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大多是以工业企业为例进行案例的编制,多是采用某工业企业12月份的经济业务进行综合实践。实践中一般都是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直接将原始凭证印制成教材,让学生从裁剪粘贴到记账凭证的编制,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对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而言,一方面,教材选择的案例针对性不强,多是工业企业的案例而缺乏农业企业的案例,多数实践教材所设计的案例没有将学生置身于企业实际的真实场景中,只是强化一下课堂所学知识而已,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效果的作用,更谈不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实践流程的选用有专项实践流程和综合实践流程两类,由于模拟实践的实际限制和会计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的会计处理的业务流程。此外,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只需学会会计核算等基本的操作即可,至于在工作中如何进行审核、监督及对农村区域专业的职业进行判断,在现有的会计基础实践教材中都没有体现。从专业的角度看,没有适合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
2.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单一。目前,我校开设的会计基础实践课程只有手工模拟实践,没有会计电算化,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途径主要还是靠手工模拟实验室,实践中只涉及如何进行会计分录的登记,忽视对交易或事项的确认,手工模拟实践的层次较低,主要是会计核算知识的实践,只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非会计专业,行业会计的实践项目单一,主要是传统的工业企业会计的实践项目,农业企业和其他行业会计的实践项目没有涉及;实践项目局限在会计核算上,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如审计、税务等课程我校并未安排实践内容;教材提供的实践项目都未曾提及企业部门设置,凭证的传递流程,财会部门各岗位的设置等内容,导致实践项目的内容与企业错综复杂的实际业务相比较为单一,缺乏多层次、多岗位的综合实践,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缺乏有效的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实践组织形式。会计基础课程实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表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老师在台上通过手工操作材料的演示,让学生照着一步一步地操作,或是只以少数的几个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理解操作方法然后一步一步操作,但受制于手工材料演示效果的局限和多媒体演示数量的限制,学生的接受效果并不是很好,可以说仍然是在按照教师的意图安排一切,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由于购置实践材料时,考虑到实践经费的支出情况,会计实践的教学组织方式我校采取的是三人一个小组式的分组实践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体现不出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中有些同学不积极参加实践,而把实践内容交给其他组员去完成,达不到每个同学都能提高基本核算技能训练和多岗位实践技能训练的目的。
4.教师自身缺乏农村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实践操作知识。教师是会计基础课程实践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自身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好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而且要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他们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和研究水平高,但缺乏实际工作经历和机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自如的调整、组合教学内容,也不能与企业实际操作结合指导实践课程,教师的指导和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导致实践课上容易出现空洞的说教,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院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教师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既没有内在需求的欲望,也没有外在环境的压力,不可避免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实训教学的效果。就企业而言,由于财务工作性质特殊,它集中反映企业的资金流量、财务状况、税负等方面的情况,涉及企业内部的一些信息,也不便让来企业实践的外来人员知道,安排教师参与实践也有一定的难度。
三、构建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1.创新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教材的内容和实践项目。一是要结合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要求,编写适合西藏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实践教材,补充与农业经济组织相关的教学案例,增加农业经济组织的实践项目,通过案例和农业经济组织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认识的同时,在学校里就能接触到一些农业经济组织会计操作的流程和案例,熟悉农业经济组织就业岗位的需求,缩短到工作岗位后的实际运用时间,也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二是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部分就注重引入农业企业经营的案例,让学生对农业经济组织的一些实践操作案例和材料有一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加快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熟练掌握的程度。三是结合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常在一些饭店、建筑行业、修理修配行业勤工俭学的实际,为拓展学生对行业会计的认识,让这部分学生平时多关注所在企业的经济业务实际,自己对各类企业建账、记账的知识进行一些了解和认识,并让这部分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交流,交流自己勤工俭学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会计操作知识和技能,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企业实际的真实场景中,即能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也能引领更多的学生主动学习会计知识,也是对实践项目的很好补充。
2.构建会计基础理论认知、单项实践操作内容认知、综合实践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认知体系。理论知识是会计基础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习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要让学生对整本课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主线进行梳理,从会计的内容、方法、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分录的编制、试算平衡等几个主线上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单项实践操作是对会计资料综合内容的分解,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会计的实践环境,了解会计资料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的各项内容逐一认识。可事先要求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加深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认识,给学生发放一些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总账和明细账账页、会计报表等会计手工记账的材料,播放一些会计实践操作盘中的案例,让学生见识到原始凭证的类型及填制方法、记账凭证、各类账页和会计报表的基本格式及填制方法,能让学生很快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工作的流程,并能很快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综合实践素质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单项材料认知的基础上,将整套会计参考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翻阅参考资料对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整套会计工作资料有更强的感性认识,也让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要求的细致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思考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创新意识。
3.构建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践操作体系。在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安排实践操作。一是课堂实训。课堂实训是指将实训内容贯穿于理论教学过程当中,在进行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填制融入理论教学中边讲边练当场指导实训,其设置是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农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重点围绕会计基本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计划地设置课堂实训内容,通过课堂模拟学习,巩固知识,培养具体的操作技能。二是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是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属专业共性技能,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农业经济组织的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基本技能训练,可通过进行一周的手工会计模拟实训,重点培养学生单项操作技能,然后进行综合模拟手工实习,强化会计专业学生对基本技能熟练的应用和掌握。三是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是会计从业者在会计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而设计的专业技能,属于专业方向性技能。对农区专业的学生可安排会计电算化系统模拟实习,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和会计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也可在教学中安排农业企业会计模拟、纳税申报、审计、财务软件等1―2周不等的专业技能实训,实现从实训模拟到实际应用的过渡。
篇8
加快发展生产业的重大意义
1?郾加快发展生产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工业经济增长受自然资源、资金、环境、科学技术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日趋明显。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市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将细化深化专业化分工,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非再生性资源消耗在制造业中间投入中的比重,充分激活和优化配置制造领域中的种类产业要素,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郾加快发展生产业,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在我市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竞争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影响,相当数量的企业还在采用传统以至陈旧的生产模式,许多企业主要依靠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依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为跨国公司代加工的制造业发展生产模式,而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依赖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的速度较为缓慢。随着我市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生产要素价格的全面上涨以及入世过渡期结束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全面对接,我市制造业将面将产业升级的挑战。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随着分工深化和服务外包化趋势,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不断调整,从制造领域独立出来的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业,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逐渐显现。因此,积极发展生产业,为我市制造业提供全面、完善的协作配套环境,有助于提升我市制造业竞争力,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郾加快生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市制造业外向度,扩大产品出口。生产业是加强制造业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活动的基础和纽带。跨国交易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如信息收寻、贸易谈判、货物交割、货款支付等,对生产业都会产生大量需求。在我市打造总部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发达的网络系统、便捷的物流运输、专业的法律咨询等生产业,都有利于我市扩大国际贸易业务、拓展国内市场和加快总部经济形成。同时,积极发展研发、设计、营销、广告等生产业,还能提高我市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降低产品的反倾销风险。
4?郾加快发展生产业,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总部经济建设。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构成投资环境评价的基本要素,无一不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扩张,投资往往更容易得到熟练劳动力、快速信息和良好的商业服务的区域和城市所吸引。而我市目前正在打造有永康特色的总部经济,建造总部大楼,企业就会把“指挥系统”放在永康,通过加快发展生产业,形成一个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完整的产业链。
生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永康是一个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发展生产业,既有很强的现实需要,又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1?郾工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需求不足。目前,我市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即使一些知名企业,也是两头在外、以贴牌生产为主的加工型制造业,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价值链的末端,处在产业链中附加值、盈利性最低的环节。而附加值较高的以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有品牌为主的创新型企业较少。从我市工业企业看,过于侧重实体产品的生产,物质材料消耗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外包项目主要是以产品生产为主,且外包服务不多,涉及面窄,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外购信息技术等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很小。加上体制、政策等原因,生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高于工业,造成生产业所有制结构单一,不仅服务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性企业的需求,而且由于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和不成熟。一些“热门”行业,有意抬高市场交易成本,价格水平明显高于国内外市场价格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削弱了工业企业外包生产的内在动力,导致对外包服务需求不足,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产业的发展。
2?郾制造业与生产业关联程度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以本地廉价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劳动力资源和永康人开拓创新的精神,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经过几波“浪潮经济”,逐步形成了永康特有的工业发展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在有力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较为明显的局限性。一些工业企业受传统观念影响,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内循环服务代替了理应外包服务的战略合作,自己投资、自己研发、自己生产、自己销售“一条龙”,观念上潜在强烈的“万事不求人”、“求人不如求己”的思想。这样,在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割裂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使产业链向服务业增值部分的延伸受抑制,从而影响了生产业的发展和我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
3?郾工业布局相对分散,城市化程度不高,生产业没有形成有效集聚。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与城市规模程度有着较高的关联度。往往高附加值、为生产服务的、新兴的服务业与城市规模紧密相联。这是因为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资源、信息和产业,而这些都是服务产业化的基本载体。而我市过去忽视了城市对工业发展的聚集和支撑作用,家家户户办工厂,村村镇镇建园区,以致于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布局相对分散,弱化了工业企业对生产的中间需求,导致生产业发展缓慢、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业态种类较少、集聚程度偏低等问题。制造业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关键环节,得不到相关服务体系的协作与配合,大量本应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不得不在工业企业内部消化完成。
4?郾生产业发展在政策上还受到一些歧视性限制。生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仅受到经济特别是产业发展需求的制约。同时,还受制于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生产业发展缓慢,一方面固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业的需求和专业化服务质量及其成本水平能否使工业生产效率得到改进和提高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市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低,市场秩序不规范,与生产业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等因素有关。主要有:一是有关部门对生产业的市场准入前置条件普遍高于工业,一些行业对非公有经济还没有完全开放,即使开放的行业,有些职能部门为保护所属或改制分离出来的那些生产机构的利益,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资质审批等手段,限制新的生产机构进入,与此同时,现有这些生产机构也积极主动地向有关职能部门投以桃李,以求进一步强化其垄断地位。由于行业存在垄断,市场竞争不充分,虚抬价格现象较为普遍。现行的垄断和种种限制,使生产业发展动力明显不足,不利于我市生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税收政策不合理。当前,税收政策一般把生产企业等同于普通服务业企业,执行相同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率。由于生产业对知识积累度要求较高,从业人员受教育的成本远比一般服务行业员工高,从业后往往还需要不断进行教育培训投入,而这些成本却无法与普通服务企业的原材料投入一样作为成本在税前列支,这些都不利于充分调动生产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以及行业规模的扩大。
5?郾缺乏一个有效的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支撑。一是生产业人才奇缺,严重制约着我市生产业的发展。生产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据了解,由于近年来我市高昂的房价、不断上涨的生活费用和工作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来我市就业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较少,即便是永康籍考上浙大等名校的学生,回乡工作都很少。加上外地的生产企业又很难进入我市,也导致我市生产业创业艰难和高素质专业人才外流。目前,我市现有生产业从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人才资源的稀缺,严重制约着我市生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我市风险投资、信用担保以及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致使生产企业特别是在创业初期缺乏金融支持,从而抑制了生产业发展的后劲。
我市发展生产业的思路和重点
永康发展生产业的总体思路是,着力建设会展中心、总部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海关商检中心等“五大中心”,具体是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1?郾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统筹全市现有物流运输、公共信息、仓储配送三大资源,加快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海关商检中心建设的步伐,逐步构建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综合性物流配送和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框架,使物流服务直接渗透到企业、园区等各个终端。同时,要依托产业优势,培育一批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一是发展都市配送型物流。围绕重点物流区域形成辐射全市的生产消费品配送中心。二是发展产业基地型物流。结合我市的产业特点和优势,根据周边各市县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配置相应的产业基地物流设施,辐射全省乃至全国,逐步形成以我市为中心的制造业基地。
2?郾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步伐,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一是积极推动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构建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速度,缩短全面形成产业的时间,使我市制造业水平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二是加快我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步伐。以此中心为依托,吸收和引进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高等院校落户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促进人才、技术资源向我市转移,逐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创新体系,促使国内外更多的优秀成果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三是加强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重点建设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招标机构、科技信息及咨询、人才中介市场、技术产权交易等科技服务机构,搭建主要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配置的服务体系,把科技服务业作为我市生产业的重点加以提升和发展。力争科技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较高水平。
3?郾拓展商务服务业。按照专业分工和国际标准,规范发展法律、会计、评估、工商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推动大型会展、广告、策划、创新设计、招投标、风险投资等服务企业为工业企业服务,鼓励发展与优势产业配套的专业服务、特色会展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产业,引导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创意设计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培育商务服务机构进驻我市,促进商务服务机构与我市工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提高我市专业化水平。
4?郾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加快建设电子认证体系和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各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今日五金网站和永康政府网,丰富电子信息内容,推进和拓展网上增值服务。着力构建重点企业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的管理平台,各类专业机构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易平台。推进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嫁接,加快实施重点园区、优秀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改造企业的传统业务流程,积极推进企业与供应商、制造商的网络连结,逐步推广面向企业、重点行业的电子商务服务。
5?郾发展现代金融业。推进金融创新,增强金融企业实力。加快推行融资、租赁、理财、创业投资等综合类金融服务。形成以服务龙头企业为基础,服务中小民营企业为特色的生产性金融服务体系。一是企业融资服务。各银行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内控,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创业孵化、财务咨询、融资辅导、投资管理等多元金融咨询服务。二是企业上市服务。积极做好和引导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加快企业多渠道融资步伐,支持企业积极防范和化解上市风险。同时,要为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公开拍卖、股权托管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三是企业保险服务。针对我市制造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保险的需求,大力发展面向企业的责任保障、企业年金和团体健康保险等新险种。
我市加快发展生产业的几点思考
1?郾组织编制和实施产业发展计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现代生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我市生产业的发展战略定位和重点,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对全市生产业的主要功能区域的分布及其潜在发展趋势,开展深入的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产业特点,做好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定期生产业发展重点指导性目录,引导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有序地发展生产业,引导企业按照产业布局规划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因此,我市必须尽快明确和实施与我市经济结构相协调的发展战略,使我市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郾加强政策引导,逐步完善行业准入制度。一是进一步深化服务行业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原则,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抓紧制定生产领域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及配套措施,对隶属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要进行分类改革,把原来由市各级财政负担的事业型、福利型的服务单位向企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转化。依法规范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行业协会、商会,进行行业自律。二是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放宽生产行业准入,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设置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三是加大对生产业的税收扶持力度。切实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扶持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新办服务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税法允许范围内,鼓励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纳税所得额。支持生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对从事联运业务的自开票物流企业、货运企业、保险公司、知识产权公司、广告公司、会展公司,实行定额征收营业税。四是要加强对生产业的用地支持。对生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的,要优先安排用地计划。要根据生产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我市用地结构,合理安排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列入国家、省、市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五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产业价格政策。生产企业的用电、用水等价格应与工业企业同标准执行。对生产企业缴纳的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费以及行政性事业费用,其收费标准有浮动幅度的应按最低标准收取。同时,要引导生产业实行差别化收费,体现优质优价。
篇9
关键词:农机;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
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几年来,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服务领域扩宽,作业能力增强,经营收入提高,已经成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一支生力军。目前,我县先后成立了1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而这17个合作社构成形式却不尽相同,主要分两种:以多家营机户组建的或以独家农机户为基础组建的。这些专业合作社通过2~3年的运作,基本情况是组建成功,但不成熟。
1 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存的问题
1.1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功能缺乏认识 在成立合作社时,因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缺乏认识和了解,都认为是农机合作社,入社成员当然是做农机的,得保证入社的人数,固定资产达到多少万元等。为了达到这些条件,盲目的在销售农机时,把购买农机的农民都纳入了农机合作社,这样一来,人数保证了,固定资产也上来了,虽然是条件够了,发挥作用却微乎其微。合作社的成员干什么的、担什么责任一概不知,失去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意义,甚至出现了负面影响。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应遵循在“两个结合”上,即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农机大户与承包土地相结合。同时还要考虑“两个因素”,即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程度。离开这两个结合和两个需考虑的因素,盲目组建农机合作社都可能会与客观相违背,起码缺少实事求是。
1.2对国家及地方政府扶持奖励政策有误解 有些合作社成立后,不去研究怎么发展,怎么对社会做贡献,而去研究外表包装,把合作社当做争取资金的钓鱼项目来做,导致了在合作社的检查、评比当中出现了不合理的竞争。
1.3盲目组建,互相攀比 在合作社组建当中,个别有看人家都成立了合作社我们也得成立,赶潮流、随大流、互相攀比。不看自己条件够不够,而是在研究将来一旦吃亏了怎么办。个别人还听了一些社会上的误传,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后会有很多的好处等等,盲目组建。
2 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的服务能力
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构建关键是带头人,最好是有丰富经验,有远见、有思想、有号召力,具备有承包一定土地能力的营机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应将本地区零散土地,五保户土地,外出打工无力经营的土地,以土地入股或者租用等形式集中起来,也可以将其吸收为专业合作社成员。合作社通过提供统一的生产服务以货币或者实物的形式进行盈余返还,或根据合作社章程规定按照入股情况进行分配。这样随着农村劳力逐年减少,种地人年龄越来越大,承包土地会越来越多,这种组建专业合作社模式有以下五点好处。
2.1有利于调整种植结构 农机专业合作社将零散的土地承包后,对土地使用可统筹安排,种什么可根据市场需求,什么值钱种什么。如,现市场花生价格上扬,合作社可根据土质,合适即可种植,避免原来一块地好几家,种植什么不统一,不增产又不增收。
2.2有利于缓解外出务工、孤寡老人种地难的压力
这些人入社后不会为种地发愁,务工的可安心务工,不用因几亩地请假误工,又省去了往返路费。老人几亩地,儿女在外地也省去了牵挂。从大的方面来说,也为农村稳定和创造和谐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2.3有利于土地改造整治 土地集中了,合作社可对低产田进行改造,如:现农村的水田面积不小,产粮不多,池块小且分散、坝埂不少,这样可通过机械化进行平整土地,小块地变大块地,坡地变平地,改造增加耕地面积。同时,改造后的连片土地也便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收益。
篇10
行业发展特点
蜂蜜产量高于上年,蜂王浆产量保持稳定。上半年,我国油菜蜂蜜、柑橘蜂蜜、荆条蜂蜜等大宗蜂蜜产量高于上年同期。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油菜蜂蜜产量增长,其中四川省产量同比增长约18%。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柑橘蜂蜜大丰收,浙江衢州柑橘蜂蜜产量达到20-40千克/群。湖北、山西、山东等地荆条蜂蜜产量好于上年同期,蜂农打蜜次普遍数增加,平均产量超过25千克,同比增长近1倍。荔枝蜂蜜、龙眼蜂蜜、洋槐蜂蜜等产量欠佳。蜂王浆总产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油菜蜂王浆产量有所增长。
蜂蜜原料价格涨跌互现,蜂王浆价格大幅下跌。油菜蜂蜜、荆条蜂蜜原料收购价格有所下降,洋槐蜂蜜、荔枝蜂蜜等原料收购价格上涨。由于上半年主要油菜蜂蜜产区丰收,且蜂蜜浓度不高,导致收购价格下降,普通油菜原料蜜的收购价格为6000-6500元/吨,同比下降约10%;荆条蜂蜜原料收购价格为8000-10000元/吨,同比下降近15%。由于减产,荔枝蜂蜜、龙眼蜂蜜原料收购价格达1.3万-1.4万元/吨,同比上涨约10%;洋槐蜂蜜原料收购价格维持在上年17000-22000元/吨高位。蜂王浆收购价格波动较大,油菜蜂王浆价格低于去年同期10-20元/千克;进入5月,洋槐蜂王浆的价格同比下降28%。
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上半年,在节日消费市场带动下,蜂产品特别是节庆包装和礼品包装产品需求较大,企业市场销售额有所增加,上海冠生园蜂制品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超过23%。但由于会议营销渠道受阻、食品和保健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大、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企业整体经营效益下滑,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或兼并重组。部分以单品销售为主的企业,积极投入新产品研发;部分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寻求新的突破。
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网络销售尤为显著。近年来,由于房租、水电费、人员工资等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传统专卖店销售模式的利润大幅下降,今年以来企业撤店现象更加明显。同时,随着网络市场的迅速发展,蜂产品网络销售悄然兴起。目前,淘宝网(含天猫)蜂产品经营店铺多达1.5万家,以每家店铺年均销售额7.3万元推算,淘宝网蜂产品一年销售额达11亿元。北京百花、浙江江山等蜂产品企业网络销售额已占总销售额的15-20%。
进口量大幅增长,出口量小幅下降。海关数据显示,1-6月我国蜂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达5.65万吨,同比增长0.83%;贸易总额达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6%;贸易顺差为10.25亿美元,同比下降3.27%。蜂产品进口大幅增长,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为2261吨和243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6.07%和74.35%。进口产品价格较高,是我国同期出口同类产品的4-5倍,进口产品已迅速抢占国内蜂产品高端市场,并向中端市场渗透。蜂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5.42万吨和1.4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小幅下降。
存在的主要问题
质量安全水平整体较高,部分产品存在问题。上半年,河南、上海、广州等地的抽查产品质量合格率均达100%,部分地区抽查结果出现葡萄糖果糖含量低、菌落超标、标签不合格等,陕西、山西省抽检合格率仅为54.17%和69.23%。香港消委会蜂蜜质量抽查合格率仅为60%,主要为掺糖、含抗生素和除害剂等,部分不和合产品(如康维他)仍在国内市场销售。
蜂产品网销市场缺乏监管,质量安全存在隐忧。淘宝网(含天猫)的1.5万多家蜂产品销售店铺中,蜂农直销店以自产自销、纯天然为卖点,占较大比重;这些店铺没有生产资质、产品QS认证,未经过权威部门检验检疫,产品存在安全风险。已被曝光的“康维他”、“蜜纽康”等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国外蜂产品,已从网购渠道进入我国市场,仅2-4月“康维他”商品成交数达10万多件。
有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