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就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就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就业前景

篇1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关系

首先,两者作用的对象相同,即为资金及其运动,均通过价值形式发挥作用,因而都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处理方法上,两者有着不同,会计核算对资金运动的处理以财务有效管理为目标,在此基础之上,财务管理利用其提供的信息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企业的运营以及投融资提出建议。

其次,两者的作用基础相同,都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以价值形式存在的经济信息。从历史来看,会计不应属于生产本身,而是服从于产生管理的需要,所以,广义的财务管理包含着会计,而狭义的财务管理则不然。因此作为一种基础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是狭义的,是财务管理,即资金管理的需要、前提和纽带,抛开这个前提,狭义的财务管理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意义。

再者,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互融合,产生了两者的边缘学科——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70年代成熟,并至今不断发展,成为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沟通的桥梁与纽带。管理会计的职能体现了两者的相合性,一方面,它承担了一部分属于财务管理的工作,如预测,计划,控制和考核,另一方面,它的职能,例如责任会计,就包含了提供历史信息的会计。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区别

(1)职能区别:会计核算的职能为两个,即反映和控制,而财务管理则不然,围绕着计划、控制和决策的核心,它可以有很多职能,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企业更好地运营服务。对于会计核算的两个职能,首先反映职能与财务管理显然不同,它着眼于以会计手法和规则将经济业务以一定形式翻译成会计语言,为之后的财务管理提供基础;事实上,会计的控制职能与财务管理也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会计核算面向过去,是对已有的经济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而财务管理面向未来,是对未来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

(2)目的区别:会计的目的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近代会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特定的方法,对已经发生的企业运营情况进行计量、核算、整理、总结、分析,对企业能够用货币表示的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为企业外部的社会监督提供依据。而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利润实现最大化,通过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效益分配的管理,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取较好的资金使用效果,即低资金高收益,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3)任务的不同:由于目标不同,从而两者任务也不相类似。会计核算的任务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原始信息进行账务处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而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一些数学方法,经济思想,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从宏观着手,组织资金的供应;降低产品成本;分配收入;同时对经济业务,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如同两者控制职能上的区别一样,前者立足于执行,即按照财经法规的要求去指导工作,而后者体现在企业经营运转的全过程中,着重于对企业财务的维护。会计的任务体现在事后核算中;而财务管理的任务贯穿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对实际经济量变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方法的不同:职能的不同决定了两者方法的不同,二者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职能,从而实现目标。会计核算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过程连续系统地综合记录下来,利用的主要是分户账的方式,而财务管理是利用数学模型,经济思想制定好计划,开展好工作,管理好财务。

(5)指导方针的不同: 会计核算以会计准则为指导,依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而财务管理则是以财务通则为指导,以相应的财务制度为依据,有效进行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因此,会计核算相对固定,所形成的文件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核算工作应严格按章办事。而财务管理比较灵活,工作内容形式多样,涉及范围也比较广泛。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关系与区别相关文章:

1.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

3.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 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篇2

一.会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在经济日渐发展、发达、距离北京较近的县城,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的。而我校作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对该专业的培养方向进行定位、相应进行课程设置,将老专业办出新特色,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中专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市场调研:

行业现状分析:

1、需求状况

据国家人事部去年一季度对中国青岛人才市场、中国山东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等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青岛地区招聘专业需求居前10位的分别为:市场营销、机械、管理工程、计算机、文秘、财会、建筑、外语、电子工程、医药卫生。求职数量排前10位的专业与招聘前10位的专业基本相同,。可见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但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工作比较难找,而另一方面,企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又较大。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员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每年至少增加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员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但毕业的人数连年增加,而毕业生平均素质则是连年下降。就整个行业就业现状来说,无论是权威人才网站的统计数字,还是专业人士、人力资源专家的看法,都显示出一个结论:低端人才泛滥,高端人才紧俏。

2、就业现状

从单位性质看:几年前国有大型企业、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较旺;而近二年,这些单位对会计需求较少,民营企业和个人私营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变得较旺。

从不同规模看: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渐对会计专业人才饱和,而中小型企业逐渐成为会计人才需求的主力军。

由此可见,随着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饱和需求,金融事业单位的裁员和报考公务员难度的增大,目前会计学生逐年增加的就业方向是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自主创业。

据了解,目前企业的财会人员职位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财务,第二个层次是财会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活动,第三个层次是财会人员参与企业的对外投资,以及资本运作等其他方面的高层次财务管理工作。而我们中专毕业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大部分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因此应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努力。

中专学生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企事业单位的出纳、会计、保管等岗位、大型超市的收银员岗位、金融机构的柜员等。

二、专业建设成效

(一)专业基本情况

我校自成立以来,一直以财会专业作为重点建设的目标,以培养具备诚信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职业道德,优良的敬业精神,独特的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掌握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基本理论及运用技能,熟悉会计软件操作,以及与该专业相适应的管理、电子商务、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具备会计信息收集、加工、分析的基本能力,能胜任日常会计工作岗位和会计电算化岗位的中等应用型及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校自开办以来,注重办学特色。1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的特色。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会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专业实习的比重,初步建立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了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2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向双师型发展。既取得了教师任职资格,又取得了会计任职资格。3.对学生实行双证制和会计基本技能达标的质量考核标准。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始终遵循教学基本规律,根据市场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结合上级指导性教学计划或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制订了适合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及安排方案。

(二)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课程设置

我们将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确定为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另外还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主要由会计核算与监督的法律规定、支付结算法、税收征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四大部分构成。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企业现行岗位的需求。

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双(多)证制度,该专业学生毕业要求必须取得英语、计算机操作员、普通话等级证书,并且至少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教材建设

传统的教材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会计专业的老师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多门校本教材,如《计算技术》一书涵盖了珠算、点钞、计算器等内容,让学生学习更贴近实际、更加实用的知识;《会计电算化》一书采用目前市场占有份额最大的用友财务软件,打破学科课程模式,按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按工作过程次序排列教材内容,内容丰富实用。

3.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

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技能教学、实践性教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倡导采用行动导向培养、培训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突出技能教学的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依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分为出纳、会计、收银三个模块,涵盖了会计岗位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完成本项目的实践培训并达到有关要求,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满足企业对相关岗位人员的技能要求,实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和顶岗,成为合格的会计岗位工作人员。

收银模块包括四个课题:1.点钞、验钞的基本技能;2.银行卡的识别与受理;3.收银业务操作;4.收银服务规范。出纳模块包括六个课题:1.出纳人员岗位职责;2.会计文字和数字书写技能;3.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4.收、付款记账凭证的填制;5.日记账的登记;6.现金、银行存款的清查。会计模块包括五个课题:1.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2.登记账簿;3.财产清查;4.会计报表的编制;5.会计电算化。

4.实训基地建设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建设与之配套的实训基地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准备为会计专业配备了财会模拟室、及会计技能实训室等。财会模拟室可以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是集中训练学生手工做账、电脑做账的实训场所。通过模拟实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将仿真的财会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完成从建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报表分析等手工会计全过程。同时利用财务软件和实训教学平台,可以完成机器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工作,替代传统的手工记账工作,强化会计业务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将手工做账、电脑做账合二为一,通过系列化、流程化训练,以增强技能间的关联性,尽可能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业务相接近。

5.师资建设

会计专业的专业课任课教师都是会计类专业本科毕业,会计师1人,省市教学能手2人,并取得多种荣誉,

同时学校为了学生的后续发展,采取多层次、多形式、集团化办学的办学特色。

(三)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上,注重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能力培养如下:

1.良好的道德素养

如果用会计人员应具备素质和能力垒一座金字塔,道德素质必然是位于塔的最底部,为根基所在。如果一个会计工作者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那他的业务水平越高,就越可能给企业、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这要求看似简单,但在钱、权、利的诱惑面前能够不为所动,能够控制私心一闪念,却并非易事。会计人员应该具有法制观念、具有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 财务管理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将得到大力发展。公司理财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日趋完善,投融资渠道、工具、方式多种多样,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大显身手的空间和机会。会计人员要完成记账员角色的转变,由过去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经营的协助主要对企业经营结果的汇总与解析,转变为要能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并协助企业建立实质竞争力的服务。

3 内部控制能力

近几年,国际国内的重大财务舞弊案件时有发生,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财政部陆续了一系列规范,如货币资金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控制规范、工程项目控制规范等,对企业建立内部规范控制体系进行规范和指导。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应具备内部控制的驾驭能力,承担起企业内部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等工作,把最敏感的环节和岗位控制住。

4.内外协调的能力

做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全面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而且需要内外协调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二是外部协调和沟通能力(如处理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由于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人员要确认、计量、记录、跟踪各方面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要与采购、生产、保管、销售以及科研等环节和部门的人员来往,要全面、系统、总括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要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处理、分析和汇总,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和生产经营的数据资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对会计人员的对外协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从一定角度讲,企业与工商、税务、银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关系。如果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这些环节的协调能力和技巧,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篇3

关键词:降低高校;债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4-0091-02

高校盲目负债始于1999年。1998年,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为180万,1999年,招比例高达47%。到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为504万,是1998年的4.7倍。高校竞相扩建校区,在缺乏政府拨款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成了高校筹集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银行贷款与工程欠款成为高校两大债务源。到底高校债务有多少,恐怕很难有一个权威的统计。

一、端正对债务风险的认识

在高校,对银行贷款的普遍看法是:高校贷款,政府还债。甚至在不少银行内也认为,高校是国家的,贷款给高校没有风险,即使有,政府也会承担。在国家、银行、高校三方中,银校双方的判断是政府在博弈中最终将肯定处于弱势地位:当高校不能偿还贷款而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并可能引发及影响社会安定时,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会呼吁政府应当承担教育这种公益型事业的责任,由政府归还银行贷款;当高校无力偿还贷款,并被迫可能擅自提高学费标准或维持原学费标准压缩教学科研经费,降低教职工收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引发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社会公众和舆论等社会问题,迫使政府不得不予以支持,运用财政资金缓解高校债务风险;当高校不能按期付息,到期续贷,久拖难还时,银行将被迫诉讼高校,以此给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政府拿钱资助高校,承担财务风险。

二、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校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当前、长远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上,高校既要立足于校情,从当前急迫需求和现实条件出发,优先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整体发展与改革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又要着眼于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做好中长期规划,把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放在突出位置,及早作出部署。高校在实现自身职能的时候,要努力把当前的需求与长远的、未来的需求统一起来,从而作出合理的行为选择。当前的需求是基于社会的现实需要,而长远的、未来的需求则是立足于发展的要求。

三、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

办学规模的扩大与办学条件的改善对资金的需求急剧扩大,而国家各级财政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与高校办学规模扩大的经费所需无法匹配,不但教育投入增速低于GDP增速,而且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在2002―2005年呈下降趋势:分别为3.32%、3.28%、2.79%、2.82%。目前,教育经费占GPD的比例,世界平均为7%,其中,发达国家达到了9%,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了4.1%,2/3的非洲国家是4%。而我国从未达到4%,比大多数非洲国家还少。高等教育的投入占教育经费的比例,1999年为13.75%,2004年为17.6%,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据周乐和冯江南测算后认为,理想状态下(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每个学生要占一定量的图书、设备、校舍等资源,经测算扩招一个学生学校要投入约3.5万元增加相应的教学资源,仅此项1999―2004年缺口累计达3 000亿元;教育成本1.5万元/生;学生收费按教育成本的25%计算)高教经费投入基本可以维持高教的日常运行,但加上扩招所需投入后,资金明显不足,1999―2004年缺口累计达4 458亿元。并认为,若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国际平均水平(GDP5%),即达到5 222亿元,则缺口主要是扩招所需投入的资金。可见,财政拨款的绝对数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没有得到落实,是高校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尽管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典型的准公共产品,最优提供模式为政府和市场的联合供给模式。高校的收入来源除了财政拨款外,还有市场方面的其他收入,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的收入仍然是财政拨款和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而这些资金只能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无法满足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迫使高校只能走上通过向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路子。

四、建立负债筹资审批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向银行贷款,否则追究学校及有关人员的责任。高校贷款必须制定具体的还贷计划和措施,并列入年度收支预算,保证还款资金来源,由教育主管部门严格监督执行情况。同时,建立负债筹资及使用情况的报表制度。一方面,修订完善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贷款及其使用等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全面反映高校负债筹资及使用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专门的高校贷款及其使用情况的报表,要求贷款高校每月或每季度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贷款规模和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时对高校贷款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使高校贷款处于可以控制的限度内。

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

一是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抓紧推动老校区置换工作。老校区置换收入是高校的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老校区置换要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置换后的收入必然大大解决高校面临的资金问题,甚至基本可以化解高校贷款风险。二是加大学费管理力度。学生学杂费是高校自筹经费中的主体部分,是除财政拨款以外的另一个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一方面,高校要面向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更多的生源;另一方面,要规范和加大对学生收费管理的力度,确保学生学杂费的足额收取。三是补充社会经费来源。实践证明,通过直接向雇主提供特定的劳务知识服务而获取收入已成为重要的经费补充渠道。四是其他筹资渠道。主要有个人(尤其是有经济实力的校友)及社会(尤其是海外同胞、海外侨胞)捐资、基金投入、校企联合办学等。

六、实施责任预算,控制成本支出

责任预算是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按照高校内部管理的要求将各单位划分为若干责任主体,并将高校的财务预算分解为各责任主体的责任预算。一要设计责任预算体系框架;二要划分责任中心;三要制定责任目标,确定指标体系;四要分解责任预算。通过指标分解,制订各级责任预算,并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的责任预算体系。最后,是执行与管理。为了调动和尊重各责任单位理财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财务部门应将分解的责任预算按责任单位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的责任预算总额分别向各责任单位下达。然后要求各责任单位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在学校下达的责任经费控制额度内按照教育事业支出财务预算指标体系,编制系、部财务预算并上报学校财务部门予以审核,学校财务部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经过论证审核批复后,方可作为该单位预算执行的依据。学校财务部门根据批复后的各单位的二级财务预算进行建账立项,并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工作以及向各责任单位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查询等服务工作。从而通过责任预算的实施,明确财权与事权之间的匹配性,以达到控制成本支出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七、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一是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的财务工作,严肃财经纪律,避免财务工作失误,真正做到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使各级领导、各级财务主管人员分别承担与自己职能相适应的经济责任,根据新的《会计法》等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的规定,高校必须建立各层次人员经济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有关财务收支方面的制度,明确各项收支管理办法;有关学校内部各级、各部门和校办公司、企业经济方面的制度,明确各种分配政策和管理办法;有关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明确维护学校权益、确保资产完好和充分利用的管理办法;有关学校内部各级财务机构设置、相互关系方面的制度,明确财务机构与二级财务机构的各种管理办法;有关学校校园内及周边土地上开展商业活动的制度,明确规范经济行为的管理办法;有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方面的制度,如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 三是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对学校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主要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收监督、银行监督、物价监督等,统称为“外部监督”。按照《会计法》的规定,高校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有关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八、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就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学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务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预报。为控制高校贷款风险,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给出了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 黎晓林.高校的负债规模和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J].事业财会,2004,(2).

[2] 胡信生,等.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与防范[J].西北农林大学学报,2005,(2).

[3] 江龙,等.莫使高校重走国企老路[N].中国经济时报,200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