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特征范文
时间:2023-09-04 17:1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模式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前,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进行渗透和融合,对制造业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商业逻辑带来根本性影响,引发制
>> 互联网下的传统制造业 浅析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企业市场部门的差别 浅议互联网思维下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制造业发展前景 互联网+智能制造实现传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价值视角下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当传统制造遇见互联网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思维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 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企业 基于传统生意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传统制造企业的新征程 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理念下新疆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互联网+”制造与无锡路径 互联网思维: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传统企业竞争力 制造业的互联网 互联网改变传统发行模式 互联网企业微创新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万达、顺丰等传统行业大佬互联网转型升级困难重重,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烧钱加快离泡沫破裂不远财富中文网:《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烧钱加快离泡沫破裂不远矣》,资料来源:http:///business/c/2016-01/24/content_254522.htm.等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根基,我国是制造大国,但大量的传统制造企业对“互联网+”的反应迟缓,与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运营和管理模式的预期相距甚远。这里面有心理上的因素(对互联网置若罔闻等),更多的是认知和行动上的原因,包括对“互联网+”新时代企业价值创造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不充分,深陷于传统模式的惯性而难以打破等等。因此,开展深入研究刻不容缓。
理论上讲,现有关于“互联网+”的文献少、零碎而且集中于概念界定、思想阐述和典型案例佐证,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而驱动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尚未揭示清楚,也无法给出行之有效的“互联网+”行动指南和管理策略。针对上述不足,本文运用商业模式理论和网络经济学,在学习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互联网+”发展的新特征,剖析“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产生的多重作用,识别制造企业实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路径与方式,研究结论对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一代互联网(“互联网+”)发展的新特征
互联网发展至今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历经曲折,发展日益完善,成为当前信息资源最为丰富、覆盖面最为广泛、应用功能最为强大、成本最为低廉的信息网络。本质上讲,互联网是一种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突破的新型信息传输管道,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工具,类似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力滕斌圣:《“互联网+”到底连接什么》,资料来源:http://.cn/zl/management/20150522/073922241074.shtml.,能够惠及各行各业,对现实世界带来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显著提高生产、消费和供需对接的效率,增强全社会资源利用水平。
互联网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也引发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从驱动力、应用的覆盖范围、对传统产业的影响等多视角来分析,互联网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代互联网阶段:早期计算机互联网络,其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供给创造需求,建立起全新的互联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开辟出门户、搜索、社交、游戏等新的产业,但互联网产业链条较短,主要限于线上,参与者较少,对传统产业和人们生活的冲击较弱,大家对互联网持怀疑和谨慎态度。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是“流量变现”俞永福:《“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供需》,载《 商周刊》,2015年第10期.,即通过免费或低成本提品服务来汇聚用户访问流量,然后导入广告或第三方来获得收入。
第二代互联网阶段:2012年后,互联网进入万物、移动互联网络的新时代,也被称之为“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各行各业渗透和融合,互联网产业链条拉长,从线上向线下延伸,参与者日益增多,新应用和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对传统产业的重塑和升级产生深刻影响。企业创造价值的逻辑发生重要变化:一是“创新大魔方”,围绕传统产业中的用户痛点,利用互联网开发新应用或解决方案,重构供需关系,扩大需求和供给;二是“效率金箍棒”,利用互联网大幅提高传统产业链条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随着互联网发展步入新时代,源动力出现升级换档:从技术供给向技术应用转变,从技术创新向商业模式创新升级,从新产业向传统产业拓展。由此,互联网的发展空间被无限放大。(第一代与第二代互联网的区别详见下表)
第一代互联网第二代互联网时期1993~2012年2013年至今总体性质计算机互联的网络万物移动互联的网络互联的本质人与人(通过计算机)的联接物与物、人与物的联接支撑技术TCP/IP、WWW技术、不对称加密技术、SNS等RFID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覆盖的范围计算机、固定化(基于固定的IP地址)终端多元化(手机、pad等)、移动化(基于变动的位置)发展驱动力技术创新,供给创造需求商业模式创新,应用引领需求互联网产业链条链条较短,主要限于基础设施及线上信息提供和交易环节链条拉长,从线上向线下延伸,从产业下游向上游拓展互联网的参与方参与方少,主要是新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商和服务商(硬件、软件、通信等)和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愿意接受新事物的领先用户参与方增加而且多样化,包括各行各业的经济主体和数以亿计的普通网民互联网对整体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打造出全新的互联网产业并部分提高了传统产业的运行效率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纵深的渗透与融合,扩大了需求和供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整体的生产力水平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冲击较少,充其量是传统产业+互联网,在保持\营和商业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作为一个额外的信息、交流沟通、营销和采购渠道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大范围、纵深入的渗透和融合,导致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产业的性质和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创造出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经济增长点门户、搜索、安全、交流、社交、电子商务、微博等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的各种新应用和新解决方案,例如:研发众包、网络精准营销、大规模个性化定制、P2P金融、全生命周期在线支持服务等等核心的价值创造逻辑流量变现:通过免费或低价提品和服务汇集网络流量,然后将流量导入广告或推荐给其他互补性产品和服务来变现开创蓝海:围绕用户痛点开发应用,重构供需关系,创造顾客价值,开发增量市场,颠覆游戏规则价值的主要源泉“眼球经济”:低成本地聚合较大规模的网络用户群和关注力,提高供需双方达成交易的效率“创新大魔方”:通过互联网调整产业供需链中的信息链接方式来重构供求关系,增加需求和供给,创造出新的增量市场,大幅提高产业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效率金箍棒”:通过优化信息流大幅提高产业供需链中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和交易成本社会民众对互联网的态度“互联网是冒险游戏”,对互联网持怀疑、戒备和谨慎态度,甚至是置若罔闻和防范躲避认可、理性和积极,充分挖掘利用互联网的潜力为己所用典型互联网(“互联网+”)企业案例BAT、Sina、Google、facebook、ebay、Amazon等
(一) 功能层面:不仅是“效率金箍棒”,更是“创新大魔方”
衡量一家企业或一项行动是否具有真正的“互联网+”内涵,关键的标准是看功能和效果,评价原有的业务活动与互联网结合之后是否产生了质变,是否创造出新的增量。在实体经济领域,互联网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创造价值:(1)“效率金箍棒”,互联网驱使商业世界变得日益扁平和紧密,企业能够打破原有业务运营和管理中的种种约束,如信息不对称、营业时空限制等,大幅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这一功能被称之为“+互联网”,推动企业实现在线化(24小时全天候营业)、去中介化(供需双方直接互动)和全球化(去地域化、一点接入、全球覆盖)。但是,“效率金箍棒”是物理反应,提高效率,改善存量。(2)“创新大魔方”,原有业务与互联网进行跨界融合,不只是提高效率,而是发生了质变,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供需流程,重构了供需关系,产生了增量。供给端是“点石成金”,将原本闲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实现碎片整合,充分利用;需求端则是“无中生有”,创造了原本不存在但是顾客重视的新消费场景俞永福:《“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供需》,载《 商周刊》,2015年第10期.。“创新大魔方”是化学反应,重构供需,创造增量。两者比较,“创新大魔方”相对于“效率金箍棒”而言更能体现“互联网+”的本质和特征。
(二)结构层面:不仅是改善优化,更是颠覆重塑企业价值链
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认为,工商企业的本质是活动的集合体,企业通过履行一组不同的活动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履行相同的活动为目标顾客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与服务,价值链是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取利润的载体。“互联网+”加速和丰富了信息流动,对传统的线性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带来了重大影响。因为活动环节的运作需要信息的描述和支撑,一旦活动环节数据化和互联网化,信息就会映射到各个活动环节,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传统线性价值链就会坍塌,从而引发价值链的分解与重构,形成各式各样的非线性、动态自适应的价值网络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的视角》,载《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期,第 95-107页.。
(三)文化层面:不是主导控制,而是连接分享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通过劳动分工与协作,大规模、高效率地生产和销售标准化的产品来创造价值。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中心”的角色,是指挥者和主导者,也是财富的主要获得者。企业与顾客之间有着明显的区隔,供需分离。顾客是产品的购买者和接受者,位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之外,是价值的消费者和毁灭者Vargo S, Lusch R.,“Service dominant logic: Continuing the evolution”,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Vol.36,No.1,2008,pp.1-10.。为了更有效地创造价值,企业建立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管理层级,追求分工明确、稳定有序、运行高效。这是一种强调“分工、效率、控制、竞争”的工业文化。相反,在网络经济时代,市场“去中心化”,企业不再扮演主导的角色,参与经济活动的每个主体都变成价值网络中地位平等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在跨界中完成有效的P2P连接;每个节点又既是资源的提供者,也是资源的整合者,跨界整合利用自身的资源以及其他参与者的资源来共创价值。价值网络中跨界资源的整合为价值创造提供更大的空间。顾客不再是价值的毁灭者,而是价值的共创者。在价值网络中,企业、顾客、供应商及其他合作伙伴相互连接、协同工作,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这是一种强调“连接、分享、创新、合作”的互联网文化段永朝:《互联网思想十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三、“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和获取价值的业务逻辑和整体性的运营与财务架构Teece D. J.,“ Business models,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Long Range PlanningNo.7,2010.Chesbrough 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Long Range Planning, No.7,2010.,包括紧密联系、相互增强的三大构成:顾客价值主张、业务活动系统和盈利方式,每个构成又包含不同的要素。顾客价值主张阐明企业服务的目标顾客、提供给顾客的利益集合以及承载利益的提供物品,回答“谁是企业的目标顾客,为目标顾客创造什么样的利益,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的问题。业务活动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结构、缔结的外部伙伴网络和关键资源能力,回答“企业如何创造和传达价值给目标顾客,如何确保这一任务高效率地得以完成”的问题。盈利方式则描述企业如何获取收入、降低成本和提高资产利用率,最大程度地获取财务回报,回答“企业如何最大程度、持续性地获取经济回报”的问题。王翔:《新技术市场化商业模式设计:基于结构与情境视角》,d《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30期,第15页。
在工业经济时代,制造企业大多遵循“大规模生产”的价值逻辑:流水线批量生产标准化的产品、服务大众顾客的主流需求、生产主导、产销分离。但是,进入新的网络经济时代,这种传统的商业模式不再有效、可靠。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流动的速度,丰富了信息流动的方式,提高了信息流、工作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效率,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壁垒,使得原本依托于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线性、单向价值链出现崩塌和重塑。同时,商业数据的井喷式增长(如Zetta级数据的出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突飞猛进,制造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关于顾客、产品、运营、管理和员工的数据,创造价值的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徐习明等:《中国制造走向2025:构建以数据洞察为驱动的新价值网络》,载《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16年。 。总之,“互联网+”发展正促使传统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商业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目标顾客、价值主张、伙伴关系网络、收入来源等等。
第三,网络化合作。传统制造企业价值创造不依赖于其他类型市场主体。企业负责生产,顾客负责消费,产销分离,市场交易。网络经济时代,原有企业转型为网络型企业,其价值创造和获取依赖于其他网络成员的通力合作李海舰等:《从经营企业到经营社会:从经营社会的视角经营企业》,载《中国工业经济》, 2008年第5期,第87-98页.。企业、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员工等多主体通过互联网直接地连接和交互,共同组成一个松散耦合的服务网络或商业生态。每个成员整合自己的资源和其他网络成员的资源协同工作,共同创造价值。这时,产销分离变成产销合一,市场交易变成多方交互;消费者可能变成生产者,生产者也可能变成消费者;员工可能变成合伙人,企业可能变成平台提供商。
第四,从核心能力到动态能力。企业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不同企业之间资源分布是异质性的。传统制造企业开发和拥有一些核心、特异的资源和能力(具有VRIN属性),将成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例如专利、技术诀窍等等。但是,不管企业有多么强大,内部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核心能力很可能变成核心刚性。网络经济时代,市场需求日益多样性、个性化而且变幻莫测,单靠企业自身的资源难以保证持续的竞争优势。互联网发展导致的信息加速流动使得企业的边界打开并扩展,企业运筹帷幄的资源版图也从单个企业拓展到更广阔的价值网络。为了持续创新来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企业需要动态地开发、整合和重构内外部资源与能力Teece D. J, et al.,“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8,2007, pp.1319-1350.。站到价值网络的层面上,现代制造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成员组合和重新组合”的方式进行价值网络中角色与关系的重塑,经由新的角色和新的协同关系来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再创价值。动态能力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新来源。
(三)财务盈利方式
站在财务的视角,赚到钱能活下去的商业模式才是有生命力的许小年:《面对现实,回归常识》,资料来源:http:///20151012/n423027654.shtml.。因此,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必须同时创造顾客价值和创造企业利润。只有首先创造出顾客价值,企业盈利才有基础,企业发展才有持续性。即使有些互联网企业拥有强大的资本融通能力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补贴来获取海量用户和流量,如果找不到适当的盈利方式,则撑不长、活不久。
第一,“免费”方式或“多元化补贴收入”方式日益普遍。互联网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免费(freemium)”模式。“免M”的本质不是说企业不收费,而是相反,企业的收费对象、收费标的、收费形式和定价单位变得日益多元化。制造企业可以销售使用权、引入广告或者第三方来获得收入。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成本特性和不同客户细分群体的需求差异来灵活地采用免费和收费的策略(例如线上免费线下收费),从而更自如地在吸引客户和获取经济利益之间进行平衡孙虹、徐永华等:《智慧e时代的业务模式创新》,载《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10年.。通常情况下,企业将基础产品服务免费提供给一个庞大的客户细分群体,但是对高级或定制的产品服务溢价收费或者存在其他的客户细分群体愿意付费进行交叉补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相较于单一的收入源,长期可持续的收入流相较于短期一次易的收入流,更能促进企业发展的稳健性和盈利水平的提高。
第二,成本结构大大降低。“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企业的线性价值链是一种革命性的重塑,催生出一个“去中心”和“去中介”的动态价值网络,网络中每个成员通过互联网实现直接连接和双向互动,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大幅减少企业与网络成员间的交易和协作成本Berman S. J.和Bell R:《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与物理化的融合制定新型业务模式》,载《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12年。。重要的是,企业使用互联网打破传统门店和分销渠道的限制,建立起直接双向沟通和互动渠道,一方面可以省去中间环节,节省中间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实时的客户信息,有利于获得关于客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洞察,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和定制生产,减少供需不匹配造成的各种浪费和成本。当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适合数字化、标准化的程度较高时,互联网化对企业的成本结构的影响将更为显著,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分销和服务的边际成本将大大下降,甚至有些经济活动的成本将接近于零。
第三,资产结构轻型化。传统制造企业往往在厂房设备、分销渠道等方面进行大量的专用性资产投入,而且主要是自我的资本投入,这样的资产结构呈现出重型化、低流动性。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转变为网络型企业。一方面,企业通过与网络伙伴的高速连接和双向互动,可以更加灵活、高效地整合外部资源为自身所使用,从而降低自身固定资产的投入,实现轻资产运作,用较小的资产投入支撑同等规模的业务运营;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加速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周转,在同样的业务运营周期中利用较少的流动资产来产生出更多的收益。
四、传统制造企业实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三种路径
传统制造企业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业务融合,将引发商业模式的聚变创新,打破难以为继的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逻辑,建立网络经济时代新的价值创造和获取的运行机制。
综合众多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和一些先行先试的做法与经验,可以发现传统制造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一是顾客价值主张,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来提高产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增强、扩展或者创造新的客户价值主张;二是业务活动系统,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来改进、重构甚至创造新的企业和行业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两个方向的发展最终向智能O2O平台汇合,制造企业的价值内涵、价值创造的主体以及如何创造、送达和获取价值的方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路径二:活动网络化,改造和重塑价值链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加速对传统制造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和改造,不仅仅是对现有的活动增加一些新的互联网手段,更重要的是会引发传统工业化要素与互联网新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化学聚变反应。制造企业价值活动的数据化和互联网化将催生各种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和新经济增长点。
产出智能化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更多的是局限于产品结构层面的变革,对企业价值链及其组织方式的冲击较小。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讲,顾客真正需要的不是产品与服务本身,而是产品与服务能否完美地解决他们自身面对的问题或者帮助他们更高效、更便利、更低成本地完成他们希望完成的工作任务。因此,制造企业必须深入挖掘顾客自身的工作任务需求,对传统的销为主的单一产业价值链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增加新的活动、调整活动间的链接关系以及改变活动的治理方式,建立起全新的跨产业价值网络和商业生态,来更系统地解决顾客问题。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从销售产品向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转型Vandermerwe S., Rada J., “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 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6, No.4, 1988, pp.314-324.。罗尔斯罗伊斯飞机发动机公司开发“按时收费”的服务模式,爱立信和华为通讯超过50%的收入来自交钥匙通讯解决方案、远大空调提供“供热供冷”服务等等,这些企业从产品主导的商业模式向服务主导的商业模式的转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传统制造企业可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推动物理化和虚拟化融合和跨界合作,将自己的硬件与软件、内容和服务进行打包整合,并且跨边界地连接和协调更多的合作伙伴及其活动,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为顾客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运营维护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客户流程外包服务、咨询服务、融资服务等等,给顾客创造更大价值,也同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Velamuri V. K. et al., “Product service systems as a driver for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Vol.17, No. 1, 2013, pp.1-25.。传统制造企业价值活动的数据化和互联网化将导致线性、单向流动的单一产业价值链发生坍塌,逐步重构形成非线性、双向互动的跨产业价值网络。这往往意味企业的本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原子型企业向网络型企业转变,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和获取将更多地依赖于跨产业的价值网络中其他成员的协同合作。对伙伴网络的开发和管理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中制造企业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小米是利用互联网跨界合作重塑手机价值链取得成功的现象级案例。小米的手机本质上与其他厂家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小米开创性地利用互联网颠覆改变传统手机行业的价值链,建立了全新的手机研发方式、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管理丁辰灵:《产品、电商都要依托社群经济 小米是最牛逼的例子》,资料来源:http:///u/dingchenling/201411211318660.shtml.。小米手机以“让消费者发烧和尖叫”为导向对产品精雕细刻,基于极致的产品来创建米粉社群。同时,小米组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在社群中聚合了大量的手机发烧友群体,并且促进企业与客户以及客户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持续地扩大社群并提高社群的粘性,建立起企业与客户之间紧密的良好关系。米粉们通过这个实时交互的关系网络源源不断地给小米手机产品的迭代创新提供建议与反馈,同时也在不断地帮助小米做口碑传播。基于开放的网络社群,小米的MIUI手机操作系统开发和升级做到汇集众智,同时有10万人参与开发,每周能够迭代一次。另外,小米完全绕开传统的多级手机经销渠道,建立手机互联网直销平台,大幅降低企业前台运营成本,渠道成本、库存成本和广告成本都接近于零。
路径三:打造O2O供需平台和大数据系统
一个O是线上(Online),线上是比特的虚拟世界;一个O是线下(Offline),线下是原子的物理世界。过去两个世界是平行的,现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成榇蛲ㄎ锢硎澜绾托槟馐澜绲那帕海实现万物互联、无缝对接。由于移动比特比移动原子更快速、便捷和经济,所以企业通过增强移动比特来辅助移动原子,可以优化或者变革移动原子的方向和方式,驱使原子世界中物理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发生革命性的提升JP叶开:《O2O实践:互联网+战略落地的O2O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O2O结合,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产品服务和价值链深度融合,聚变形成各式各样的新商业模式,将展现强大的生命力。
在传统产业中,实现物理资源的碎片整合和供需关系的重构是O2O结合创造价值的核心。传统企业可以使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产业中分散的买方/卖方、信息、物品(产品、设备等)和活动环节虚拟化并连接起来,对这些未被充分利用的分散资源进行统一集中管理、统筹调配使用,包括车辆、加工设备、餐馆桌位等,扩大了传统产业的需求和供给,并提高供需匹配和市场交易的效率。一方面,供给侧是将原本闲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充分利用,从而创造出新的供给;另一方面,需求侧是创造出原本不存在但顾客重视的新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未被充分满足的市场需求,最终创造新的增量市场,从而颠覆传统行业的游戏规则。Uber是O2O平台的典型案例,大大提高了物理资源的利用率。
O2O一旦结合,就会形成供需平台。进一步,当平台汇聚的碎片资源形成巨大的规模,平台上各个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相互链接不断产生数据,可以积累起海量的大数据。此时,供需平台就能升级为大数据系统,人们可以对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获得更加系统全面、新颖的数据洞察,从而更好地优化决策和行动,驱使系统整体的运作效率和使用效果不断提升,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阿里巴巴能够推出“蚂蚁小贷”“外贸贷”等无抵押无担保的金融贷款服务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杭州:阿里研究院,2015年。,是因为阿里巴巴平台已经积累出客户历史交易的大数据。凭此,阿里巴巴可以判断出客户信用,辨别出哪些是好客户、哪些是坏客户,从而能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同样道理,京东商城利用平台积累的大数据开展供应链金融(为供应商申请商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等)、消费金融(如京东“白条”“白拿”)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京东金融:《京东金融推出企业理财服务,逐步完善公司金融服务布局》,资料来源:http://.cn/roll/2016-05-25/doc-ifxsqtya6056236.shtml.,显著提升了用户的消费能力和频次,结合京东供应商及开放平台商家的供货能力,给京东商城营运规模的上升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注入了强大的刺激。
总的来说,增强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将线下的资源和活动与线上数据和连接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围绕特定产业或者跨产业的供需平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级其成为大数据系统,这种商业模式创新蕴含着广阔的商业机会,并能够释放巨大的商业价值。
五、结论与启示
当前,互联网发展步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由最初的计算机互联的网络转向万物互联、移动互联、高速互联的网络。互联网在支撑技术、发展驱动力、产业链条、参与主体等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正加速对传统各行各业进行渗透与融合,从而对传统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逻辑引发显著的变革。“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功能层面,“互联网+”创造价值不仅是“效率金箍棒”,而且是“创新大魔方”;二是结构层面,“互联网+”不仅是改善优化,更是重塑颠覆价值链;三是文化层面,“互联网+”的文化基因不是主导控制,而是连接分享。
“互联网+”新时代,传统制造企业的商业模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打破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逻辑:标准化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服务大众顾客的主流需求、流水线生产、产销分离、厂商主导。一个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全新商业模式正加速形成:一是顾客价值主张方面,制造企业从关注市场长尾头部的主流顾客群转向发掘市场长尾末端的边缘顾客群,从关注交换价值转向注重使用价值以及顾客感知,从产品向服务和解决方案转变;二是业务活动系统方面,制造企业日益强调顾客参与和体验、去中介化、网络协作和动态能力开发;三是财务盈利方式上,制造企业日益推崇免费方式和多元化收入来源、显著降低甚至母本上消除成本以及资产结构轻型化。
“互联网+”新时代,传统制造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有三种路径:一是产出智能化,增强、拓展和创新顾客价值主张;二是活动网络化,改进、重构甚至创造新的企业和行业价值链或跨产业的价值网络;三是打造供需O2O平台和大数据系统。制造企业应当针对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组织特征来设计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创新路径,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
总之,“互联网+”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和微观企业经营管理造成诸多影响,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现有文献较少、零碎而且集中于概念界定、思想阐述和典型案例佐证,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互联网+”发展的新特征、“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企业商业模式造成的多重影响、制造企业如何开展“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等新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解释,对推动我国“互联网+”行动和贯彻执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基于“互联网+”的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今后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互联网+”新时代产生的企业管理新理念(如分享经济、跨界融合)、新战略或模式(如服务型制造、云服务模式等)、新机理(如服务网络价值共创机制等)和新手段(如大数据营销、智能工厂等),并且努力推动理论研究从概念的逻辑推演阶段朝着大样本数据实证分析的科学方向加快发展,从而更好地为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 “互联网+“研究报告 [R]. 杭州: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
[2]财富中文网. 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烧钱加快离泡沫破裂不远矣 [EB/OL]. (2016-01-24)http:///business/c/2016-01/24/content_254522.htm.
[3]丁辰灵. 产品、电商都要依托社群经济 小米是最牛逼的例子[EB/OL]. (2014-11-21)http:///u/dingchenling/201411211318660.shtml.
[4]段永朝. 互联网思想十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10月.
[5] 京东金融. 京东金融推出企业理财服务,逐步完善公司金融服务布局 [EB/OL]. (2016-05-05) http://.cn/roll/2016-05-25/doc-ifxsqtya6056236.shtml.
[6]克里斯・安德森. 长尾理论[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12月.
[7] 李雷,简兆权,张鲁艳.服务主导逻辑产生原因、核心观点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4):2-12.
[8] 李海舰等. 从经营企业到经营社会:从经营社会的视角经营企业[J].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5): 87-98.
[9] 刘林青,雷昊,谭力文.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以苹果公司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10,(9):57-66.
[10]罗珉,李亮宇.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的视角 [J]. 中国工业经济,2015,(1): 95-107.
[11]迈克尔・波特, 詹姆斯・贺普曼. 物联网时代来临!公司必须做出的十大战略选择[J]. 哈佛商业评论,2014, (10).
[12]迈克尔・波特, 詹姆斯・贺普曼. 物联网时代企业竞争战略[J]. 哈佛商业评论,2014, (11).
[13]孙虹,徐永华等. 智慧e时代的业务模式创新[R].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10年.
篇2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042-02
当今时代,信息化膨胀、高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瞬间变化,消费者的喜好不断地发生颠覆性变化,给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带来很大的挑战。企业要想把握市场机会,商业模式的创新尤其重要。
一、商业模式的界定
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1]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脱颖而出,必须不走寻常路,设计适合自己的、富有竞争力的、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最主要的是创新。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概念,但直到40年后(20世纪90年代)才流行开来。
2002年,琼・马格丽塔认为,商业模式是一项帮助顾客创造价值实现而进行的活动;[2]2012年江晓兴认为,商业模式是指准确判断产品链利润区所在,并且根据利润区的转移迅速调整战略,将客户群的选择、价值的获取、产品差异化和业务范围的确定等各方面的战略措施,都围绕最高利润区来进行配置。[3]
随着商业模式实践的广泛应用,企业不断的对商业模式进行动态维持和创新设计,商业模式渐渐成为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目标所形成的一个系统和活动集合,一个新型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在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
(一)实效性
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一定要具有实效性的特征,对于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如果提供全线的服务或产品,对于企业的产业领域,开创一个全新的盈利模式,同时给企业提供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加持久的盈利能力。商业模式的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共同发展,竞争者不容易模仿,这样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实际经济效益,同时能让企业持续时间更长,对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非常有利,商业模式的时效性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盈利模式。
(二)外向性
一个存在多年的行业,规模越大、越景气,固有的市场规则就越难打破。而商业模式的创新从根本上思考设计企业的行为,注重从客户和市场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考虑企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外向性。一个企业根据客户的要求,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具有外向性的特征,外向性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从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外向性常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起点。
(三)整体性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整体性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又一亮点,企业其他的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很大区别是整体性。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限于一个单一要素的变化,往往是整个企业多个因素的一个集成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伴随着企业的工艺、产品、服务、运作流程、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变化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多表现在服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组织形态、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多方面的创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成功的商业模式要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变化,成功的商业模式要与众不同,具有难以模仿的特征,成功的商业模式要具有独特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综合因素收支平衡、量入为出。
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规划
巴菲特说:“未来的竞争不是服务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对于一个成功企业来说,依赖产品和服务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成功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价值链,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一)打破行业原有规则
每个企业都会关注市场、战略、管理执行、竞争策略等,但如今一个新金融时代,传统的规则已经被打破和颠覆,在传统的商业模式设计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弊端,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要想长久生存,就必须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尤其是对于规模大的企业来说,企业家要打破固有的传统理念,对企业进行重新的构建,打破原有的行业规则,跟上新时代的步伐。第一、企业要注重商业模式设计能力和增强软实力;第二、企业需要有效的解决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道德危机、固有商业模式等问题,以减少管理协调监督成本和管理环节;第三、企业要通过动态合约设计,与利益相关者形成收益激励、风险分担、违约惩罚等动态合约,使商业模式系统优化;第四、企业要把利益对立转为利益一致,力求做到企业股东、利益相关者、客户皆大欢喜,合作共赢。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既然商场是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对于现代的企业来说,要颠覆吃独食的思维,善于分享未来收益。[4]
(二)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
培根说:“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里眼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一个成功的企业,战略定位非常重要,战略定位最主要是从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角度入手,去发现市场价值、开发出独特的价值主张同时寻找企业商业系统定位的过程。新的商业模式下,战略定位是商业模式的企业点,是企业战略的核心,一定要分析好企业所对应的目标客户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篇3
>> 大数据环境下温州民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探析 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大数据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探究 大数据与商业模式创新 大数据环境下中国网络剧商业模式新特征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及启示 “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大数据”驱动的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探究 大数据视野下的淘宝商业模式解读 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智能营销模式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模式创新 环境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策略 对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问题的探索 精细化、科学化――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对大数据时代下雅昌艺术网商业模式的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Bill Franks,黄海,车皓阳,王悦译.驾驭大数据[M].人民邮电出
版社,2013.
[8] 姚玮,江樱.浅析电力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J].科协论坛,
2013.8:49-50
[9] 褚燕.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华东
电力,2010.38(11):1667-1770
[10] Paul Timmers.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
Electronic Markets Journal,1998.8(2):3-8
篇4
关键词:互联网;进化逻辑;媒介平台;商业模式
一、 引言
信息时代,蕴藏在媒介背后的技术对媒介平台的商业模式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自1994年互联网接入中国以来,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二十多年来,在不同互联网逻辑的主导下,国内媒介平台的商业模式也处于不断演进与创新的过程中。理解互联网技术的进化与媒介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逻辑勾连,对于指导互联网媒体的商业模式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概念界定与研究视角
目前学界关于商业模式的概念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然而由于不同学者的研究维度和视角不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有学者对这些定义进行了梳理,认为大体可以分为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和整合类四种类型(原磊,2007),但从根本上讲,商业模式反映的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秦志华、王永海,2013),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而设计的开放性价值网络,进而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紧紧连接(陈道志、王平华、宋远方,2016),而如何定义价值、创造和传递价值以及获取价值,应该成为完整理解商业模式概念的基点(王雎、曾涛,2011)。也正因为此,从价值维度解读商业模式已成为近年来商业模式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从价值视角切入,借鉴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将媒介平台的商业模式定义为一种由价值定义、价值创造系统、价值获取的多维网络体系(如图1)。
其中,价值定义指向媒介产品的需求端,即目标受众的需求及其满足方式,反映媒介平台的市场定位,是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研究的核心;价值创造系统指向媒介产品的生产端,强调媒介平台如何通过建立关系协调机制,进而将所能调动的资源转化为媒介产品并将其传递给受众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互联网媒介战略研究的终点;而价值获取则指向盈利模式,是指媒介平台如何通过媒介产品盈利,作为一种以媒介产品流通为主要功能的平台,媒介平台价值获取的潜在方式贯穿生产端与需求端,其中“客户需求是商业模式的利润源泉”、“产品或服务是商业模式的基本支撑点”(孙永波,2011),因而,“价值定义”、“价值创造系统”共同定义了媒介平台“价值获取”方式的可能,而三者共同构建起完整的商业模式体系。
三、 互联网逻辑与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演进路径
毋庸置疑,互联网对传媒的影响是内在的与革命性的,互联网时代的三个基本逻辑――“连接”的逻辑、平等的逻辑、“免费”的逻辑――构成了当今时代传媒经济的前置条件。其中,“连接”意味着开放,这是互联网的本质,有学者认为,互联网的演进也是“连接”的演进(彭兰,2013);“平等”意味着“去中心化”,背后隐含着传播权力的深层次转移;内容“免费”是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和应有之义,“产品(信息)生产几乎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大量使用‘虚拟资源’无需缴纳任何费用”(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2014),也正是在“免费”的逻辑下,共享成为互联网精神的重要内容。
互网的这些潜含逻辑,不仅构成了传媒经济宏观性的背景要素,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演进也在重构着媒介平台相关主体、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模式。而商业模式本身就是“建立在许多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Osterwalder,2005),因而,媒介平台的商业模式与互联网的内在逻辑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 “新闻门户”:需求满足方式的悄然改变。Web1.0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本质是聚合、联合、搜索,其聚合的对象是巨量、芜杂的网络信息(Capriotti、Carretón、Castillo,2016),这种聚合、联合催生了新闻门户网站。对于互联网来讲,一个门户实际上是进入网络世界的一个入口点,门户网站通过提供基于web浏览的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新闻信息。“新闻门户”主要是指新浪和搜狐,“新浪”的战略目标是“为全球华人提供新闻与内容服务”,而搜狐则将自身定位为“中文社群传媒帝国”。
从“价值创造系统”来看,与传统媒体时代一样,新闻信息的生产依然为专业媒体所掌握,网站及代表它们的网络编辑对传统媒体新闻内容的“搬运”与加工整理,而后推送到门户首页和对应的各个“子门户”。新浪和搜狐为了增加互联网的点击率,将新闻内容作为重中之重,其中新浪网甚至建立起强大的新闻编辑队伍,二十四小时更新门户网站内容,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报道,这与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遵循着相同的逻辑。
发生改变的是媒介产品的需求端,互联网环境下,受众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成为主动寻求感兴趣领域信息的主体,媒介平台基于受众需求“自觉满足”的特征,对传统媒体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建立起各个子门户,迎合受众的主动特性。这种转变也带来了广告投放方式的改变,门户网站开发出了弹出窗口、强迫广告、浮动广告等多重广告手段,广告被较为精准地投放,且广告流量的监测更为细化与准确,这是Web1.0时代媒介平台与传统媒体显著而重要的不同。尽管此时的门户网站已经创造出了包括技术服务、在线旅游在内的多元化收入模式,但由于巨大的访问量以及精准可测的广告投放方式,广告收入是“新闻门户”价值获取的主要来源,新浪在2008年的广告收入达到1.111亿美元,而搜狐的广告收入在其总收入中也占据大部分比例(刘辉,2009)。
从价值视角来看,相较于传统媒体,这一阶段的“新闻门户”,尽管也是“广告支撑型”的盈利模式,但由于受众需求满足方式转变为“主动寻索”,其实质却发生了悄然改变。若以“价值三角形”逻辑概括的话,“新闻门户”的商业模式为“自觉寻索+专业生产+付费广告”。
2. 社交媒体:“分享满足”与生产主体的转移。社交媒体是Web2.0时代的产物,借助于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互联网搭建起以人为核心的关系体系,其典型特征在于最大程度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王伟军、孙晶,2007),个体用户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体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平台”、“社交”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词,社交媒体随之兴起,博客、微信、微博、开心网、人人网等以关系为核心的媒介平台成为主流,其中微信、微博至今影响力巨大。
这一阶段,社交媒介平台的运作机制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商业模式也产生革命性的更新,无论是“价值定义”还是“价值创造系统”,抑或是“价值获取”机制,与Web1.0时代都截然不同。
最为显著的是“价值创造系统”的改变,新闻信息的生产主体出现了转移,媒介平台不再生产新闻信息,而只是担任信息载体提供者的角色,“仅提供基本的平台功能与开放式的接口”(窦毓磊,2014),信息的生产权被让渡,形成了包括职业传播主体、民众个体传播主体、非民众个体的组织传播主体的“三元”传播主体结构(杨保军,2013)。媒介平台将新闻内容生产权让渡出来,媒介平台成为一个可以由用户自主设置和定义的平台,而这导致了新的盈利方式――增值服务――的产生,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开放了包括语音识别、客服接口、OAuth2.0网页授权、生成带参数的二维码等九大高级接口,通过开放接口,为商业主体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同时收取增值服务费用,这样一来,既能让企业用户能够在公共平台发挥更大的空间,也能更大程度地方便个人用户(傅瑜、隋广军、赵子乐,2015)。
从“价值定义”角度来说,用户的需求满足机制既不是被动的输入,也不是主动的寻索,而是分享式的满足,社交平台上各式各样的信息,基本都是基于“强关系”或“弱关系”的分享信息,人被定义为“分享的动物”,媒介平台越发像是一个有着固有规则的良性生态系统,“平台型商业模式”渐渐成型。媒介平台将包括游戏、电商、广告在内的“盈利性产品”巧妙嵌入“生态系统”,商业主体、新闻内容生产主体、用户被深度整合,“多边群体之间的关系是竞合而不是竞争”(王千,2014),媒介平台的“价值获取方式”也愈发多元。
以此看来,诞生于Web2.0逻辑的社交媒介平台的商业模式是典型的“平台型商业模式”,而基于“分享满足”的需求满足机制的诞生与新闻信息生产主体的转移,是“平台型商业模式”产生的重要因素。
3. “算法媒体”:“自动满足”与“生产补贴”机制。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为代表的“算法媒体”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意味着Web3.0时代正在到来。建立在1.0时代和2.0时代基础之上的Web3.0时代既要实现个人“碎片化资源”的深度整合,又要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人与人和人与机器的交流功能”(徐璐、曹三省、毕雯婧等,2008),还要实现“物与物相连”、“人与物相连”的智慧网络(高钢,2010)。
“算法媒体”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结果,其背后潜含着“技术至上”的哲学逻辑,相较于Web2.0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价值定义的角度来看,“算法媒体”的需求满足机制有了新的变化,受众既不主动寻索信息,也不依赖分享获取信息,其信息需求以一种“自动”的方式得以满足。媒介平台引入智能分发机制,受众将观看新闻的选择权部分让渡给了技术,用户历史点击行为和点赞行为会被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以此为依据判断用户的偏好和兴趣,并进行后续的推送,技术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用户自我选择机制。
而从“价值创造系统”来讲,“算法媒体”采取了“生产补贴”机制,以增强其新闻内容的竞争力,这种“生产补贴”机制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优质内容的补贴,一是针对优质内容生产者的补贴。针对优质内容,“算法媒体”同样引入智能机制,某条信息被点赞和转发的比率会成为其后续被推送与否、推送多少的关键性要素,信息的点赞率越高、被转发率越高,会被平台推送给更多的用户,而这类信息中携带的广告所产生的费用,会以提成的方式分发给内容创作者;针对优质内容生产者,会有专门的补贴,以“今日头条”为例,其下设有“千人万元计划”、“百群万元计划”,与优质内容生产者签订合同,从而获取优质内容的首发权。
“算法媒体”依赖优质的内容及针对性的需求迎合机制,迅速吸引了大批用户,形成了新一代具有影响力的媒介平台。从“价值获取”的视角来看,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算法媒体”的盈利方式主要在于广告,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广告被巧妙植入媒介平台,形成了良好的效果。当然,除了广告之外,佣金、电子商务也是其盈利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其中佣金是指媒介平台作为其他APP营销渠道,当用户通过媒介平台发生购买行为时,需要与之进行利润分成(陈卓,2016)。以此来看,需求满足机制的“自我满足化”和对内容生产者的补贴机制是“算法媒体”商业模式的显著特征。
四、 媒介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能性方向
从“新闻门户”,到社交媒体,再到“算法媒体”,媒介平台的商业模式经历了从“广告型商业模式”到“平台型商业模式”再到基于算法的新一代商业模式,在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演进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互联网技术逻辑进化的身影,而技术的进化,主要从“价值定义”与“价值创造系统”两个方面推动着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演进,“需求满足方式”与“新闻内容生产机制”的变迁,构成了媒介平台商业模式演进的主要索。
当然,互联网的进化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特征,使得不同历史阶段衍生出的媒介样态不但不会消亡,反而会接纳新的技术特性,进行新一轮的“互联”,与蓬勃新生的媒介平台共存,甚至相互竞争,这种情况下,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演进会在以往商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创新,商业模式也会越发复杂化、深刻化。
以历史的视角来看,Web2.0技术的运用还有极大的空间,Web3.0也不过是刚刚兴起,因此,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只是刚刚开始,从Web3.0的特性来看,媒介平台商业模式向前演进的可能性突破路径在于:
1. 新闻内容的生产主体发生改变。人的主体地位继续受到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大踏步前进,形成“人机共创”的信息生产局面。这种信息生产权的再度转移,毫无疑问会造就全新的商业模式。事实上,人工智能正在进行,包括谷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正在尝试“机器人”写作模式,新闻内容生a主体的再度转变的存在着较大可能性。
2. 对人的需求机制的深度挖掘。这种思路本质上在于对人的不同定义,以新浪为代表的“新闻门户”充分认识到人的“主动性”、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将人的本质定义为“分享”、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平台认识到“技术可能比人更了解自己的新闻需求”,均导致了媒介平台商业模式的演进,因而,未来对个体心理结构与需求满足机制的深度发掘,形成新的关于“人”的定义,也是媒介平台商业结构演进的可能路径。
3. 媒介终端的形态演进。当今的互联网媒介平台的依托媒介主要是PC、手机、平板等终端,技术不断进化的情况下,媒介终端将进一步演化,从而重新构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连接方式,社会经济生活中各要素连接机制的改变,会构建起全新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2-81.
[2] 秦志华,王永海.商业模式的企业价值测评功能与内容结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3):70-79. [3] 陈道志,王平华,宋远方.价值视角下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10):48-50.
[4] 王雎,曾涛.开放式创新:基于价值创新的认知性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2):114-125.
[5] 孙永波.商业模式创新与竞争优势[J].管理世界, 2011,(7):182-183.
[6] 彭兰.“连接”的演进――互联网进化的基本逻辑[J].国际新闻界,2013,35(12):6-19.
[7] 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35-146.
[8] 陈卓.聚合型新闻客户端的盈利模式及创新[J].青年记者,2016,(17):106-106.
[9] 刘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三大门户网站战略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4):144-145.
[10] 王伟军,孙晶.Web2.0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情报科学,2007,25(12):1907-1913.
[11] 窦毓磊.社会化媒体商业模式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12] 杨保军.“共”时代的开创――试论新闻传播主体“三元”类型结构形成的新闻学意义[J].新闻记者, 2013,(12):32-41.
[13] 傅瑜,隋广军,赵子乐.单寡头竞争性垄断:新型市场结构理论构建――基于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考察[J]. 中国工业经济,2014,(1):140-152.
[14] 王千.微信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87-91.
[15] 徐璐,曹三省,毕雯婧,等.Web2.0技术应用及Web3.0发展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08,(5):50-52.
[16] 高钢.物联网和Web3.0: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的交叠演进[J].国际新闻界,2010,(2):68-7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目号:7130206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号:13XJC630010)。
篇5
[关键词] 现代设计 商业模式 文化语境
一、概念
现在,终于是语境取代原来的物理设计的时代了,原因就在于商业模式的语境建构,使得商业设计具有时尚审美特征,以及工艺流程体系,它是工业化的创意语境所在,因此,商业设计中的语境类型表现得更为具体、直观。这其中,商业文化语境作为设计过程的一个大语境,对设计符号的选用及设计符号系统的表现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商业设计中的商业文化语境显然是构成设计的物理、审美、心理和社会环境,或者说是一种世俗的再现。要实现商业设计的世俗再现,必须将其根植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沿袭中积淀而成的,它是一个民族的道德风尚、伦理习俗、文化教育、价值取向的结合体,决定着受众的思维方式、接受心理,影响着受众对广告的意义解读。只有在我们所属的文化里,世俗的设计语境透过商业文化的积淀,我们才能认识这世界的世俗的美,同时获得一种商业得满足。因此,现代商业设计要适应受众的接受心理、提高效果,就要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尊重受众的文化口味,符合他们的文化习俗,与他们达到有效的文化沟通。
二、商业设计的文化再现
商业设计通过与世俗文化艺术元素相结合,能够形成人情之美、和合之美、温馨之美等审美特征,但因为商业模式是为了满足商业传达需要,以实现传播信息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商业性,所以在不同的设计作品中,商业模式与设计语境的融合的比重可能会存在某种倾斜,比如公益海报,美学价值可能浓重突出,非美学价值可能淡化减弱,而商业礼品包装、日用工艺品的平面设计,非美学价值就浓重突出,美学价值就相对减弱。因此,在设计艺术作品中能够有效的运用美学与商业特性,紧紧抓住人们的视觉心理,这是艺术与设计所要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设计通过商业符号来负载特定信息,在世俗文化语境这一大语境的作用下反映着具体的时代和文化。因此,可以说商业设计是商业与大众世俗文化交融的艺术,因此,商业设计又可说是商业模式下的世俗文化再现。
商业设计中的创新离不开工艺创新,但不能仅仅依靠工艺,还要依靠世俗文化,尤其是商业文化。文化是有一种历史特性的,具有传承的独特性,并且很难简单引进和仿造,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就商业模式而言,它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种对设计文化的强烈呼唤。我们的传统设计适合商业机制,一方面固然需要设计主体具有文化“活力”,可以体现来自大众化时代的强烈的现代社会、产业发展力,以及商业模式下的一种工作模式。也就是说,设计文化在我国当代商业模式、产业体系中关系到人的新文化语境建构,它以全球化、多元文化的语境为依托,作为文化活动的特征已越来越明显,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生活在设计之中。因此,我们对设计的批评不能局限于物质和形式的层面,应该在人类文化系统这个当代批评语境中去理解设计“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它的专业性、市场化,都更加接近商业模式。
设计作为“商业的手段”和“文化传承”、“语境共识”,它不仅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类建构一个理想的生活空间,同时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学习趣味,建构着人类的文化。
三、商业模式与设计语境建构
1.文化主体:设计的理论知识主要来自对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规范学习,设计能力养成包括来自专门的职业学校教育、技能培训等阶段的系统学习,而应用体现在商业模式和产业体系中。专业知识或者行为或实践知识主要形成于实践活动,也即来产业、行业经验,随之积累起职业知识。设计的能力以理论知识与职业知识为基础,直接产生于社会实践过程,当然也与其他因素相关联。具体而言,这种行为能力指恰如其分地、有目标地完成任务的能力;在日常情景或者新情景下把握从未经历的情景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成功养成与实践能力、社会能力,以及自我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
2.设计主体:设计语境属于个性特征因素的有个人的职业伦理、对职业的自信与自我批评,以及职业上的理性竞争。商业模式下个人设计与他人,以及社会形成的批评语境的互动,设计在这种语境下,作为一种产品形式,作为一种活动,也作为一种视觉性的形象系统无所不在地出现在当代人的生活之中。正因为如此,设计的内涵被无限扩展了,呈现出一个具有开放性并不断在扩大的范畴。
3.职业主体:设计语境突出的特点是与市场驱动的机构有类似之处,设计能够在市场里有竞争力的产品。因此,设计批评需要建立“真实的批评”,因此,必须建立行业规范下的品牌意识。应该很好地反映产品诉求,体现鲜明的产品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求新、求信、求美、求趣、求异的消费心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物质需求的不断增长,生产已经进入到人类生活的整个世界中,以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相结合、消费体验与情感、成人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向人们呈现丰富的内涵。这种面向生活的物质性实践行为正日益突出和体现出设计职业技术语境的行为维度。
参考文献:
[1]尹定邦主编: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第41页
篇6
《商业模式新生代》一开始,就连问了三个问题:
1.你是否踌躇满志、雄心勃勃――是或者不是?
2.你是否经常思考该如何构建新业务并创造价值,或是思考如何改善、变革你的组织――是或者不是?
3.你是否在尝试着发现创新的方法来取代陈旧过时的经营方式――是或者不是?
所有这些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是确定无疑的“是”,那么欢迎你加入阅读这本书的队伍中来。你手中拿着的是一本指导手册,是一本专注于讨论商业模式构建的著作。
在我看来,“商业模式”这东西是面向实战的,是冲着绩效去的,多说概念无益,多讲理念无用。这就好比在浙江,你问一位私营企业老板,什么是商业模式,他会说,啥,我不懂。但你若问,你靠什么赚钱?他指不定会滔滔不绝。然而,换作是问某商学院教授,他的回答则刚好相反。说到这里,读者应该懂的,对于一本宣传得煞有介事、让你很容易热血沸腾的《商业模式新生代》,我们务必保持一定的理性、谨慎,在阅读时,要不时地问自己,它务实吗?有用吗?足够新颖吗?
客观地讲,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开本,宽大于长,使得它更像是一本工作手册或产品说明,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书。随便翻开几页,除了色彩鲜艳、字体跳跃外,最大特色就是视觉化的呈现。对此,书本用了“画布(canvas)”这个称谓,其实它可以理解为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文字+图片”描述。假如你还是不理解,可以试着想象,把PPT报告彩印后接着装订成册。
这是外在表现,重点还得看内容。书的第一章直接切入正题,给“商业模式”一句直白的定义:它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对于这个解释,你当然可以有所保留,但它着实说明了商业模式作为一种创造价值和实现赢利的行为模型最主要的特征。但该书在理论上最大的突破在于,它提出商业模式由九个构造块,它们分别是: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和成本结构。
个人以为,《商业模式新生代》最具价值和最有看点的内容就是这块。如果要追问究竟什么是“新生代”,那么,以九个构造块组合而成的“商业模式”便是一种创见。每个构成要素,各有侧重,但覆盖了商业的客户、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财务生存能力四大方面。
篇7
如今,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颠覆性特征,能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是新时期企业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企业要提升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确立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战略。核心战略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前提。2013年全市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累计达到11万户,同比增长25.3%,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3000亿元,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超过550亿元。此外,还涌现出猪八戒网、好车网、网上朝天门等创新性项目。但上述很多项目还缺乏核心战略的指导,对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企业要科学确立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战略:一是要以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提供为要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二是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由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由占领市场转向占领客户;三是以企业联盟为载体,讲求合作,通过聚合彼此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形成更强的群体竞争;四是以应变速度为关键,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速度,奠定竞争基础;五是以信息网络为平台,搭建企业价值创造的新平台。
适时选择和调整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重庆正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重庆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有以下五种基本思路。第一,基于价值活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重点关注价值活动的定位、设计与匹配上,并通过重新定位价值链、重组价值链以及构造独特的价值活动体系三种策略予以实现。例如,重庆企业在整合银行、酒店、旅游等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大空间,还缺乏跨行业整合资源进而改变行业和企业价值链构成的行业领先者。第二,基于资源能力的商业模式创新。充分挖掘重庆的餐饮、食品以及物业管理行业,特别是重庆火锅在新资源以及现有资源方面的潜在价值,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第三,基于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创新。重点打造独特的价值网络,企业可以选择成为交易的组织者、交易平台的构建者或是交易的中介者,设计各种交易机制将企业自身与价值创造伙伴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价值创造的合力。目前,服装业正式进入O2O时代,重庆的服装产业拥有一定基础,还形成了“渝派”服装的口碑,应当抓住这一基于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创新机遇,促进产业发展上台阶。第四,基于收入模式的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设计各种收入机制来实现商业利益,或者利用一切可能扩大收入来源。第五,基于价值曲线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通过创造独特的价值曲线实现服务创新,在为顾客提供非凡的价值感受的同时获得自身的成功。
以流程再造保障商业模式创新的顺利推进。无论采取何种商业模式创新方式,都必定要对组织进行流程的重组与再造,彻底改变组织中价值的流动方式。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企业在流程再造后各部分配合流畅,更能适应目前多变的外部环境与顾客需求。另外,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企业的利润,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企业应当具备将客户价值转化为企业利润的能力,至少是在未来有转化为利润的可能。商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成功的商业模式永远是能够适应当前的内外环境的选择。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篇8
传统行业演绎新商业模式,首先要有勇气打破现有的商业模式和思维习惯,进行破坏性创新。现在很多企业还在过去的经营思路上苦苦挣扎,而另一些取得非凡成功和超常规发展的企业,却靠商业模式的创新在竞争中取胜。
对商业模式的破坏性创新主要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改变提品或服务的路径、改变收入模式等方式实现。苹果公司通过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成功开发iPod产品并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宝洁公司创造性的改变产品服务的路径,把薇姿护肤品放到药店销售取得成功;五粮液通过与金六福的品牌联盟进行市场运作,则是改变了其收入的模式。过去的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而在今天,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商业模式之争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传统行业演绎新商业模式,还必须大胆突破旧的市场游戏规则,进行颠覆性的创新,企业才能出奇制胜。如家酒店改变传统酒店经营模式,迅速地将连锁业态的模式运用于经济型酒店,使客户入住率达到了100%,取得了非凡的收益。在绝大多数服装企业还在渠道和价格上苦战时,上海却冒出了一个空手道高手批批吉(PPG)服饰有限公司,公司员工不到500人,没有厂房和流水线,只有3个小仓库,没有一家实体店,仅凭呼叫中心和互联网,每天卖掉1万件男式衬衫,用了短短一年多时间迅速跻身国内衬衫市场前三甲,PPG男士衬衫销量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一,成为服装行业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者。批批吉的创始人李亮说:“我们既不是服装企业,也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数据中心,甚至你可以认为它是一家服务器公司。”
传统行业的价值链在不断细分和拆解,也在不断进行要素的重构和融合,在商业模式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中,对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的创新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数月之间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这是传统商业模式所不可比拟的。
篇9
关键词:商业模式;市场营销;意义
在现阶段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形成成为了必然现象,同时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多种形式的企业运行模式也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发展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方式。商业模式属于新时代科技发展下的重要产物,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新型企业模式,由此为顾客创造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与商业价值。在这个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商业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十分相符的。当前多种商业模式都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同时很多商业模式的发展空间还很广阔,并具备着一定的吸引力。
一、商业模式的基本概述
1.商业模式的概念商业模式主要是指对企业中客户的相关信息,以及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内部设计、合作企业的信息等多种要素综合整理。现代商业模式在本质上来说就是经济实践的过程,这个实践的过程包含着企业中所有运作流程,并且也涵盖了多种企业的资源与运行模式。从另外的角度上分析,商业模式是一种对关于活动内容的外在表现,并且体现出一致性的特征。
2.组成部分(1)企业发展的进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存在的价值,并且创造出专属的目标体系,这个过程就确定了相应的企业价值主张。它的主要形式就是体现在对客户的服务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向客户展示属于企业的产品,并且有针对性的分清客户是谁等问题,通过相关问题的逐一发现,明确企业产品诞生的整个流程,包括采购过程、生产过程等,将这些流程赋予到传递流通的过程中。企业所执行的价值主张,能够完全符合企业价值的创造历程,并将其完全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从而体现出合理的逻辑。(2)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应有的价值,因此需要在企业中投入进一定的资本,但是在企业未进行投入资本的时候就没办法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由此判断企业资源组合的重要性,重在将属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通过专业的方式进行有机整合,以保证实现企业发展进程中需求最高的资源组合。(3)企业在市场经济行列中发展,始终呈现出一个动态的趋势,特别是在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被重复运作,运作流程是企业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企业首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实现市场的实际需求,并积极向社会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专注于打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升企业资本为目的,从根本上完善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运作流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并且重视不断重复的过程,以便产生运作的流程。
二、创新商业模式的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状况使得传统形式的商业模式已经脱离了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应该重视创新改革的意义,针对现有的商业模式作出及时调整,借助于先进手段及时创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契机。现阶段众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面临着重大的经济改革,但是商业模式仍旧维持着原有的步调,并没有在新时期创造出应有的新姿态。首先从党的领导方向上分析,国家仍旧处于转型的阶段,所以想要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就应该适时的推动企业转型的步伐,通过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结合现阶段企业始终保持的商业模式分析,企业的发展结构没有跟随时展进行优化与改革,因此违背了不断发展的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国家经济管理始终处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中,商业模式无法得到及时的创新;此外,随着众多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基本采用了较为科学的绿色经济商业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仍旧处于一个磨合期,这为商业模式的进一步转型创新提供了条件。对商业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就是指企业应该结合着市场经济的现状情况,在不断总结并分析传统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构成要素进行合理区分,与现阶段企业的经济发展出发点相融合,在坚持科学方式引导之下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规划,从而给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并创造更多价值,逐渐将企业的发展结构完善。目前,市场经济的竞争仍旧激烈,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如果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及时转变观念,对发展结构与模式进行合理的创新与完善,同时为了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要,要及时对企业中的机构进行合理调整。
三、商业模式中的市场营销
1.环境分析商业模式中的市场营销应该结合着环境来做合理的分析,保证可以实现商业模式的社会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市场周边的环境因素需要进行合理调查,并且针对环境因素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制定相关措施,同时拟定出更加完善科学的营销策略,为企业发展的进程注入新鲜活力。企业发展的过程还受到了宏观环境及内部竞争、客户评价等要素的影响。从微观的角度上分析,政治、文化以及经济、社会等都对市场营销起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微观环境中主要是市场内的竞争环境、技术的优劣程度、企业未来的前景等。现阶段的商业模式,营销分析的方法着重阐述了SWOT分析方法等五种方式,这几种商业模式下的市场营销分析方法可以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2.延展性发展营销模式的变化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且能够引导企业发展作出相应的变化,由此可见在营销延伸变化中存在着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主体、客体以及目标等等。通过分析商业模式,能够发现这些内容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且体现出一致性的特征,特别是在商业模式的指引下,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够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处理妥当,商业模式的概念能够集中反应市场营销的主要内容与各种要素,这种明显的对照可以反映出营销的价值,同时也能准确的分析营销的表现,总之,市场营销就是商业模式的手段。
四、创新的意义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市场营销的定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营销模式由传统变为绿色营销,经济的发展为营销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且在商业模式中可以实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能承接着传统的理念推陈出新,使市场营销的内涵更为丰富。从这个角度上分析,创新商业模式的营销方案可以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体现出积极意义。商业模式从宏观的角度上进行科学模式的建立,并且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保证可以将企业的基本要求进行整合,将其投入到运营模式中,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掌握由点到面的动态发展趋势有着极大好处。
五、结语
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市场营销的重要因素,同时是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力量,为市场营销带来了勃勃生机。随着当前市场营销的科技化趋势发展,能够切实看到企业中市场营销的价值体现,这源于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严.论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J].中国流通经济,2011,09:88-93.
[2]姚丹,王林.浅析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358+360.
[3]于增翔.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分析[J].市场观察,2015,S2:224-225.
[4]付筝.论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J].市场观察,2015,S2:226-227.
[5]吴宣.商业模式的市场营销意义分析[J].中国商贸,2012,17:28-29.
篇10
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在工业时代,产品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及销售的结构比较简单,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不多,关系也不太复杂,因此商业模式相对简单,企业勿需面对持续的商业模式竞争。
进入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创业型企业不断创新,利用自身资源能力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建立合作,形成较为复杂的交易结构。商业模式的持续竞争就成为不容忽视的管理问题。
然而,大部分企业在商业模式设计、管理和创新方面缺乏清晰目标。企业家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实验室提出的商业模式三角形模型(图1),掌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规则,在商业模式设计、管理和创新三个层面做出正确决策,在纷繁芜杂的竞争环境中把企业资源能力投入到能获得竞争优势的领域。
在商业模式设计阶段,以生态化视角考虑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可以为企业未来获取竞争优势奠定基础。企业应确定一个多方有利的合作政策,引导利益相关者提高总交易价值。开始落实商业模式,企业应注意管理体系与商业模式匹配的问题,加强商业模式的一致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竞争环境不断变化,企业还需围绕自身资源能力创新商业模式,保持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衡量商业模式创新效果的标杆是原生性。这也是避免山寨和模仿的最佳方法。
设计生态化商业模式
当企业计划进入新领域创造价值时,首要考虑的是商业模式设计。传统的商业模式设计大都围绕产品进行,而对利益相关者考虑不足,要么把利益相关者作为简单的供应商或渠道商,要么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考虑不够充分。生态化商业模式可以避免简单交易结构带来的不稳定性,为企业带来较为持续的竞争优势。这一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为突出。
一般来讲,企业设计生态化商业模式,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围绕生态系统核心价值设计商业模式,而不仅仅是自身单一产品的价值
通过设计生态化商业模式,强化自身资源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迫于苹果超薄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压力,电脑芯片制造商英特尔2010年推出超级本解决方案,负责解决方案中的CPU提供。不过CPU价格过高,跟进英特尔超级本解决方案的PC制造商并不多。从英特尔推出的超级本解决方案看,它确实考虑了合作伙伴的利益,但仅仅以供应商及OEM(代工)厂商的方式去看待合作伙伴,而没有考虑生态链全部合作伙伴的利益。据最新消息,英特尔正在调整,以期设计出更加符合PC制造商利益的生态化商业模式。
与此相反,苹果自2007年推出iPhone以来,精心设计生态化商业模式,在智能终端领域的竞争优势一直未受到挑战。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认为对于硬件产品,产品设计及体验是最重要的因素,消费者愿意为够“酷”的产品多付溢价;对于软件产品,丰富的产品才是成功之道,因此拥有大量软件开发者必不可少,建立软件开发社区就成为其商业模式关键一环。
于是苹果把供应商、渠道商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包含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中。一方面,苹果跟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锁定供应商原料供应;另一方面,苹果加强对渠道商管理,特别是运营商渠道。苹果并没有牺牲长期利益与运营商妥协,而是有效维护所有渠道商的利益,而国内一些手机厂商(例如中兴通讯)通过低价增加运营商采购量,影响了自己的盈利能力,陷入价格战泥淖。
在微软软件的时代,开发软件并销售给用户是最基本的软件商业模式。开发者可以基于某种开发平台,例如微软的.NET平台或者ORACLE的JAVA平台等,开发用户所需的某种应用。开发平台提供者大都要求开发者购买其开发平台产品,但不关心开发者开发了什么产品。开发者开发了应用,还需找到营销渠道去销售。
在开发者价值链中,影响开发者利益的关键环节,是开发平台产品的价格以及销售收入。如果把开发平台产品以较低价格提供给开发者,降低开发成本,开发者就愿意在平台上进行开发;如果平台可以免费或者采用分成方式,销售开发者开发的应用产品,开发者就可能赚取更多利润。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深谙此道,设计开放的开发、销售一条龙服务平台,推出App Store,帮助开发者实现最大价值。此前开发者还无一可靠的开发销售一条龙服务平台依靠。重要的是,苹果在App Store上的销售分成模式是3:7,苹果只拿30%的销售分成,这是此前任何平台都没有过的分成比例。调研数据显示,即便苹果竞争对手跟进推出类似平台,开发者也更愿意选择App Store作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平台。
苹果的App Store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平台,也是一个具有生态化商业模式特征的平台。不过,一些模仿苹果App Store平台的企业,忘记生态化商业模式的要点――结合自己的资源能力,才可能是最佳的生态化商业模式――难免陷入东施效鼙的困境。
为了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会,中国移动尝试推出OPhone和Mobile Market平台(现在改为“移动MM”),期望可以模仿苹果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布局。可惜迄今OPhone已退市,而移动MM暂无作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移动没有充分考虑自身资源能力的限制,设计出来的商业模式看似拥有生态化特征,但在实际运营中难以发挥优势。
移动MM商业模式,只是简单模仿苹果App Store的销售分成模式,但这样的分成比例是否符合自身的价值创造需要,并没有进行充分考虑。虽然中国移动与苹果考虑类似,都期望增加其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价值,然而苹果是为了增加其终端产品(iPhone、iPad、Macbook等)的价值,而中国移动是为了增加什么价值呢?从移动MM运营情况看,它既没有帮助中国移动赢得更多智能手机用户,也没有明显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所谓智能管道)的流量,更谈不上提升中国移动核心产品移动通信网络的价值。
这种现象在商业模式模仿者中普遍存在。大部分模仿标杆企业商业模式的企业,只是简单“拷贝”标杆企业商业模式的显性内容,而对商业模式背后的自身资源能力或产品服务思考不足,导致模仿过来的商业模式跟自身价值创造目标南辕北辙,达不到借鉴商业模式的目标。
加强商业模式一致性管理
企业经营者设计好生态化商业模式,将面临如何把商业模式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的挑战。仅仅设计生态化商业模式,而缺乏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的融合,商业模式难以落地。
大型企业一般对新技术带来的商业机会感兴趣,但对于如何把握这些商业机会大都缺乏有效手段。这也是保持领先地位的企业屈指可数的原因。据摩根士丹利在《移动互联网报告》统计,在数字时代的四个周期中,大部分IT企业没有成功跨越周期,只能成为周期内的赢家,不能成为真正的数字时代赢家。但IBM成为大部分IT企业中的例外,它是唯一跨越四个数字周期并获得成功的企业,目前看来它也有机会在数字时代第五周期移动互联网阶段获得成功。
其实在数字时代第四周期互联网阶段,IBM曾一度陷入困境。IBM在PC时代通过开放平台进入PC领域,成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但由于惠普、联想和戴尔等新型竞争对手介入,持续的价格竞争导致PC行业利润锐减,IBM开始推动转型策略,期望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IBM看中一体化IT解决方案的机会,推出“智慧地球”解决方案,期望因此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利润增长。IBM一方面为PC业务寻找买家,另一方面并购能够提供IT咨询服务的公司来补充能力,最后把PC业务出售给中国联想,通过收购普华永道咨询补充BCS(Business Consulting Services,商业咨询服务部)能力,为一体化IT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实现提供可能。
不少IT企业纷纷模仿IBM一体化解决方案商业模式,但一些模仿并遭遇失败的企业也许不知道,IBM为了落实其商业模式,保持商业模式与管理系统的一致性,多次进行组织重组和流程梳理。据移动互联网实验室观察,真正洞察IBM商业模式成功之道的企业并不多,其中华为介入IT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做法值得称道。2008年,华为通过专业猎头寻找“商业模式管理专员”,期望通过专业的商业模式管理人士来整合内部资源能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IT解决方案和价值。
其实一些创业企业也会面临类似挑战。企业经营者如果忽视商业模式与管理系统的一致性要求,只是重视商业模式的设计,充分考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而忽视内部利益相关者可能造成的阻碍,也可能使一个好的商业模式陷入困境。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会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充分考虑商业模式要求,设计满足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小米手机是国内采用一体化商业模式的移动互联网企业。通过一年多低调准备,小米手机在推出一代之前就拥有手机操作系统MIUI和移动聊天工具米聊,雷军为小米手机设计类似苹果的商业模式。与苹果不同,小米手机是从软件应用开始,然后再介入硬件领域。
雷军为了使商业模式适应中国的竞争环境和自身资源能力,对管理体系进行精心设计。小米手机模仿苹果,只推出少数明星手机,把管理体系重心放到产品成本和质量控制上,避免庞大的管理体系。与大部分把重心放到营销渠道的企业不同,小米手机的营销渠道初期主要以互联网渠道为主,销售方式也是以电子商务方式为核心。与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匹配的是小米手机定位于手机发烧友,这是很容易接受电子商务渠道的用户,与一些主要以大众用户为核心的手机企业不同。这样渠道管理流程就变得比较简单,符合一个创业型企业的需要。
中国移动为了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在全国各地建立一些创新基地,但真正成功的并不多。商业模式跟管理体系的分离,是其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无线音乐基地是一个成功案例,根本原因是无线音乐的商业模式对管理体系要求不高,利益相关者也相对较少,这就避免中国移动复杂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造成的影响。而物联网基地的业务,涉及较为复杂的业务管理流程,难以通过一个物联网基地来统一管理,导致各省市公司各自为政,重复投资建设大量M2M管理平台。不过这种情况正得到改善,中国移动已计划通过独立的集团客户公司来避免商业模式跟管理体系的不和谐。
推动商业模式原生性创新
一般来讲,企业设计生态化商业模式,并跟管理体系结合,可以形成较长周期的竞争优势,但这并不代表企业可以一劳永逸,任由竞争对手侵蚀自己的商业模式价值。企业经营者应根据竞争环境及自身资源能力的变化,不断优化改进自己的商业模式,保持商业模式的原生性。
通过大量案例研究,移动互联网实验室总结了三条关键要素:
已经确定基本商业模式的企业,应注意原生性创新在保持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不应该简单模仿竞争对手的创新,而应重视原生性要求
选择原生性创新点,企业应从洞察用户需求入手,通过整合生态系统各种资源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应该满足于所谓微创新,而应该利用新技术推动自身商业模式原生性创新,避免同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苹果是推动商业模式原生性创新的最佳案例。2007年推出iPhone之后,苹果不是简单地升级产品,而是伴随产品推出软件平台。在其他核心产品中,苹果也是如此,比如借鉴iOS平台上的信息管理机制,2012年在新推出的Mac OS X 10.8里也构建社交信息管理机制,实现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因为这个信息管理机制跟原有平台结合很好,形成一个原生性创新。
小米手机2011年下半年推出第一代手机,销售渠道只有自有的电子商务渠道。随着手机放量销售,小米手机开始将其营销渠道扩展到电信运营商和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例如京东商城等)。小米手机设计初,米聊在业务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腾讯迅速介入该领域,为了避免直接跟腾讯竞争,小米手机显然在降低米聊在商业模式中的地位,采取逐渐培养寻找机会的策略。
如果一个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洞悉消费者需求变化,及时进行商业模式原生性创新,保持其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就很容易陷入价格竞争的困境,最终也难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PC领域的戴尔,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受益者,也是商业模式原生性丧失的受害者。在PC时代,戴尔通过直销模式颠覆美国PC市场,并在全球推行。戴尔缩减销售渠道在产品价格中占比,比传统销售具有更大价格空间,因此可以提供性价比较高的PC及笔记本。这迫使PC行业价格急剧下降,也成为IBM退出PC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随着PC领域企业纷纷采用直销模式来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式,戴尔具有“原生性”的直销已经被弱化。一旦新的销售渠道(例如电子商务网站)出现,戴尔的直销模式就不再具有竞争优势,转型势在必行。
- 上一篇:强化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 下一篇:税务筹划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