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3 15:0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行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rough reviewing literature and collecting data, this paper surveyed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account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and analyzed the employment trend of graduates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ies to understand the market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the accounting graduates.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供需;就业走向;毕业生素质
Key words: supply and demand for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employment trend;quality of graduat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49-02
0 引言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搜集相关数据调查分析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供需状况,及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会计专业相关岗位职责,了解市场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从而为探索市场竞争环境下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1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供给与需求分析
1.1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供给状况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亦是如此。笔者统计了2007~20011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及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详见表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近五年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1年的毕业人数是2007年的3.5倍,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占全国毕业生人数的比重从 2007年的0.751%上升至2011年的1.983%,增长了164.05%。因此,每年大批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涌入社会,他们的就业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
1.2 会计本科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 根据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近期的《2012年第二季度全省主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与去年同比,用人单位数增加7%,入场求职个人数增加12%,但投放市场就业岗位数减少5%,求人倍率0.59,下降0.1。表明尽管用人单位数量略增,但是招聘规模缩减,个人就业难度要大于去年。与第一季度数据相比第二季度用人单位需求前五位的专业依次是市场营销、计算机、财务会计、金融经济和机械设计及制造,财务会计专业需求量以6%稳居第三位。详见图1。在这前五位的专业中,个人供给除了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供给大于需求外,其余四个专业均是需求大于供给,财务会计专业需求为6%,而供给只有2%。详见图2。二季度进入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表示,对应聘人才无具体要求的占32%,其余对应聘人均要求1至5年不等的工作经验,这无疑削弱了应届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根据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在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前50位中,会计专业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4%,位于第25位。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前50个职业中,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以6.8%居首位,出纳员以3.7%居第三位。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中,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以增幅2.26%居首,出纳员以增幅1.15%居第二位。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源充足,用人单位需求量稳中带升,前景乐观。然而在麦可思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前10位的排行榜中,依然看到了会计专业的身影,以失业量0.73万人位居第5位。为什么会出现“双高”(高就业率和高失业率)现象?
主要是因为目前各个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的时候,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者实践履历,并对会计法规和税务法规等相关准则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的员工。但是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毕业生还不能达到这种高的水平,也就是说我国的会计专业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水平与当前市场上的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3 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 ①主要就业岗位。据调查分析,在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大概是有这么几种,比如财务会计、税务部门、审计助理、出纳、收银、销售代表、销售助理等。②主要行业走向。从专业的就业前景来说,会计专业的就业面还是比较大的,能够涉及的行业也比较多,据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会计毕业生能够从业的行业有:工商财务、物流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贸易、制造业、电信及其他电子信息传播服务业。③就业单位类型。根据调查分析发现会计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主要是民营企业和个体最多,其次是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在银行和政府机关工作的毕业生是最少的。
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笔者调查了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华德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之友,用友公司,安越咨询公司,世纪金花股份有限公司,浦东发展银行共7家合作企业,从对用人单位的访问与调查看,用人单位对从事与会计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如下:
2.1 良好的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应该树立爱岗敬业、诚信守信、富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等职业道德,这也是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考虑的关键因素。
2.2 扎实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包括会计专业大学生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自学素质的把握。基础知识方面,学习和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求职的基础,其中英语和计算机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专业知识方面,专业理论是会计专业学生进入不同行业的通行证,只有取得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才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准入资格。财务会计、金融学、管理会计、税法学、商法、审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是最重要的10项知识要素。同时还要具备相关职业证书,比如会计从业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CPA、英语等级证书及计算机证书,这些都是其综合素质强的表现。
2.3 较强的实践能力 实践经验对会计人员非常重要,通过权威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可以看出,基本核算岗位一般需要1-3年的工作经验,中高层次会计人员需要3-5年的工作经验。缺乏经验是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的拦路虎。
2.4 终身的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这就要求当代的毕业生在离开学校后,能具备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及时掌握行业动态,更新业务知识。
2.5 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企业财务工作中,会计人员是要和各个部门、多种专业人员相互沟通的,会计工作的开展是依赖于财务同事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这其中,交流、沟通、协作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胜,孙江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三大主体认知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6).
篇2
2014年11月14日,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高度重视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指出要“紧紧抓住管理会计人才匮乏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改进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带动管理会计发展。”“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单位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也应该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一个专业如何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在管理会计转型背景下,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应该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培养适用于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
(一)专业调研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我院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范围主要分布在珠三角中小微企业,为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每年我们都组织专业教师对珠三角中小微企业展开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部门常见岗位设置、工作职责、能力要求。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一般企业常见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材料与应付款会计、销售与应收款会计、费用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出纳、会计文员等。
(二)职业能力分析
仅有分散调研对于我们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还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召集行业企业专家对典型会计工作岗位、专业能力要求、专业知识要求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我院会计专业于2015年7月邀请珠三角行业企业专家召开了职业能力分析会,对典型工作岗位分析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主要面向的就业岗位有5个,包括成本会计、出纳、税务会计、往来会计、总账会计。在梳理出典型工作岗位的基础上,行业企业专家们对5个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专业能力要求及知识要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们将调研结果及职业能力分析会结果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三)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管理会计转型背景下,根据调研、职业能力分析及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情况,我院会计专业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如下:本专业培养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适应企业财务及相关领域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掌握国家财经法规和经济政策,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计算与分析、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等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互联网工具及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的检索、分析及日常公务处理,具有较强的账务处理能力及一定的成本管理、税务筹划、财务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调整后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强调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更看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财务管理能力。
三、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需求明晰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来培养适用的人才。
(一)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我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如下页图2所示。从流程图可以看出,课程体系归根到底要依据就业岗位群及各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来构建。
(二)构建适应管理会计转型的课程体系
财政部于2010年颁布《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要大幅提高会计人才素质,进一步优化会计人才结构,力争使各类别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这一关于会计专业人才的战略目标的提出实质是要改变企业财务人员重核算轻管理的现状,通过提升会计专业人员素质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把政府的要求反映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上,那就是要在夯实学生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开设一些专业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财政部2014年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明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提出要“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其中措施之一直指高校,指出要“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2016年,财政部密集三份与管理会计有关的文件,6月《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10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12月《关于就<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的函》。细读这三份文件,可以看出财政部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及推广管理会计应用的决心与紧迫感。鉴于《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已经非常清晰地构建了管理会计的框架,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可以直接借鉴《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与目标,分析勾勒出相应的课程。
(三)适应岗位需求及管理
会计转型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结合前面分析。
四、结语
高职院校主要还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我们也要根据本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确定以后,专业教师仍然要及时跟踪企业岗位需求,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前瞻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S].2010.
[2]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S].2014.
篇3
[关键词]会计;国际会计人才;国际会计准则
[作者简介]沈雁音,福州广拓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福建 福州,350002
[中图分类号]F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6)09-0122-02
一、引 言
2006年,由于人员短缺,国际上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计划在中国增员20%以上,以增强投资者信心,更好地开展在华业务。如普华永道制定了最为宏大的员工招聘计划,即在香港和大陆已有的6450名员工基础上再招聘1550名大学生和500~700名具备相应工作经验的员工。在加入WTO后推行“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背景下,以及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国际会计专业人才愈显紧俏。
二、我国国际会计专业人才供需分析
(一)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供给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会计专业的招生更是突飞猛进。综合类高校、财经类高校和许多工科院校也都纷纷开设了会计专业,而且招生规模也急剧扩大,甚至超过了原有的一些主干学科。随着这些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走出校园,会计人才的市场供给一时间出现了繁荣旺盛的局面。
我国的会计专业人才基本上能够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在具体会计实务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知识面不够宽,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对整个会计工作的认识略嫌不足;对会计核算及相关技能的掌握比较呆板,尤其是分析、判断能力明显不足;对国际会计和审计业务不甚了解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后的15年间,中国会计使用的是苏联的簿记法,这种方法是专为计划经济体制设立的,与当前主流的西方会计制度完全是两种体系。由此造成了在加入WTO和全球化趋势下,掌握现代经济相关知识及具备国际会计业务能力的人才极度缺乏。
综上分析,我国目前会计人才市场上,存在着普通会计人才供给相对充分,而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的结构性偏差问题。
(二)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随着中国加入WTO,涉外业务显著增加,加之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相继取消或放松对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国际流动的管制,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深。中国企业将进一步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与外国发生经济贸易往来。作为企业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须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更好地发挥其反映与监督职能,从而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有效的支持。经过几年的讨论,会计界正逐步达成共识,当今世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是大势所趋,尤其在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国际会计准则一定会成为今后全球共同遵循的一种会计模式。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了一批新制定或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从而完成了两大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要求上市公司需要遵守国际会计和审计标准这一国际通用商业语言。新准则的全面实施,必然导致对熟悉、精通国际会计准则及其相关业务人才的更大需求。
同时,在“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要求下,大量外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或以外国直接投资的形式,或以金融证券投资的形式,投资主要通过外商独资、中外合资等途径加以实现,这一过程需要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参与。且从吸引外资的数量上看,外资大有逐年增多的强劲趋势,对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目前无论是我国的国有大公司还是民营企业,都在寻求海外上市和海外并购。比如中国作为中国融入世界资本市场标志的原国有银行的海外上市,都需要对原来的会计账簿进行调整,使之适应海外资本市场的相关要求。这样,必然要求更多的精通金融、会计,熟悉国际国内会计标准,以及外语、母语,甚至多国语言的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
在融入国际贸易市场、资本市场的过程中,贸易磨擦、反倾销诉讼及其他因会计标准和业务准则不同引起的分歧不断,分歧的顺利解决亦离不开国际会计人才。
总而言之,无论从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制度要求,还是加入WTO及全球化趋势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的配置,及国际商业分歧的有效解决等诸多方面看,目前中国对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国际会计专业人才日显紧俏。
三、对策分析
(一)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国际会计专业师资队伍
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很难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人才。要增强学生的国际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自身必须精通国际会计及其实务,而我们的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未接触过会计工作的实际,更未接触过国际会计实际业务。为此,建议采取派教师分期分批到对口企业会计部门挂职锻炼或到国外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使教师的国际会计理论和实务得到提高,为我国国际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师资基础。
篇4
摘 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已由未康募钦送卣沟狡笠导壑倒芾怼⒄铰苑治龅裙芾聿懔煊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通过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机制、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实训课程平台体系等,把会计专业建成一流品牌向社会输送服务价值更高的人才。
关键词:会计专业;一流品牌
会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行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不论规模大小的公司,都需要财会人员来保证其正常的运营,可以说会计人员是企业的核心人员之一,是机构运转的关键角色。会计不仅仅是一个蒸蒸日上的行业,同时也是个永不衰退的产业。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会计人才在推动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提升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专业面向行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2014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7792.2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广东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也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07.26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45.50万个,增长73.7%;产业活动单位125.54万个,增加49.20万个,增长64.4%;有证照个体经营户272.50万个,增加42.35万个,增长18.4%,经济的发展与企业数量的持续增加为会计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环境,也意味着广东省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在持续增加,未来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需要一大批会计专业人才。
据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统计:目前全国高职(专科)院校总共有1266所,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占55.77%。目前广东省高职院校总共有67所,85%以上的院校设有会计专业。高职会计专业的设置必须以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还要与行业以及行业协会开展必要的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大部分院校都遵循了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做到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训教学;完善教学体系。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专业特色不鲜明;2.“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的缺乏;3.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
二、高职高专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在成立之初对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充分的调研,按照市场岗位需求,分解本专业岗位(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需求,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设计,最终提炼形成 “四阶递进、角色渐变”的实践教学体系,把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会计核算与审计检查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高专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包括:1.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养改革;2.完善“会计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建设,通过VBSE智慧云实训基地、会计专业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打造一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3.全铺盖式地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4.建设会计专业协同育人平台,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覆盖以专业建设为中心,课程建设为载体的教学科研团队;5.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程的信息化、数字化教学。
三、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措施
1. 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世界变得更小了,变得更加扁平了,也变得更加智慧了。作为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职业素养,还应具备信息化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创新创业基础能力。在现代经济社会环境下,迫切要求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会计专业将以“跨界创新会计人才”为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将对企业岗位进行调研,制定岗位及职业能力模型分析,“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课程设置”,为课程体系设计做好准备。
2.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基础上,着力建立健全选课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等教育模式。①会计专业在学院已建立的选课制和导师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班建制和导师制,在固定班建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精英班,挑选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经济基础和创业意向的学生进入创新创业精英班,开展创新创业拓展训练;探索建立企业导师制,由行业专家或企业高管担任企业导师,引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学习方向和职业技能训练,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②建立主辅修制,允许学生在主修会计专业的基础上,选择另一个专业为辅修专业,使学生发挥学习潜力,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促进边缘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发展。③建立学分互认制,积极推进区域间、学校间、专业间、不同学习形式之间(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的学分互认,承认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包括高中期间的大学先修课程),并可折算成相应的学分。
3.构建“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实训课程平台体系
在原有“岗位导向、任务引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加快“跨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设计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建设学科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以及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加快会计专业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4.研制中高职连贯培养教学标准,开展分层分类教学
会计专业可以与中职学校达成“三二”分段协同培养协议,制定5年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推动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深度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分段实施、合理组合、不断提升和完善。同时,会计专业可以对对接中职院校的相关教师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高职衔接”专项培训,提高中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好专业教学内容的衔接。在条件成熟时,会计专业可以在研制中高职连贯培养的基础上,推进高本协同育人试点,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现形式。会计专业将针对“三二分段”学生、自主招生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实现差异化培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一带一”战略 物流会计 人才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29
如今,社会与企业对物流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有效地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加强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运用分析,结合市场对物流会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一系列相应有效的人才培养对策,加强核心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本文主要在明确“一带一路”战略与物流会计相关性的基础上,明确我国物流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一系列物流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对策。
1“一带一路”战略与物流会计
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其属于一种现代化的新战略,实施该战略的目的是打造出系统而规范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全面发展,并打造出“命运共同体”,在采取实质性建设策略之后,创设出一条国际贸易畅通的物流会计企业发展的大通道,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物流会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今,我国各个地区都在致力于“一带一路”的战略建设,开始结合该战略,加强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物流会计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受该战略的影响和作用,我国物流会计行业正逐渐走向了国际化与信息化,且逐渐走向了供应链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加大物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并确保物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当前物流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如今,我国经济市场上的物流会计人才供应明显不足,且不单纯是数量上的不足。在对多个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在当前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下,大学毕业生无论是知识技能方面,还是在综合素质方面,都没能满足社会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且匹配度是很低的。
第二,如今,大部分高校都开始仿效和借鉴前人的案例增设物流会计这门专业,但很大一部分没有重视“物流会计应以本地区经济发展为重要依托,且属于服务行业”的基本点。在不同的高校之间,相对应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物流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性都比较大,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无法在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理念的基础上,以核心企业为着手点,抢占物流会计在经济市场上的发展先机。
第三,如今,少数高校都有意识地开始加强国际专业人才培养协作,但由于物流会计专业合作项目欠缺、协作范畴过于狭窄,且缺失多元资源共享,缺乏多方共同管理机制,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一带一路”战略互利共赢、共同协作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要求,也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多国物流会计专业人才共同需求标准的要求。
第四,在当前高校物流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存在教师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无法凸显学生核心主体地位的问题,这样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接近问题的能力,且无法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无法达到“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物流会计人才高素质的要求。另外,由于实践操作类的课时比较少,方案科学合理性较低,学生无法从根本上了解当前物流会计企业运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物流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往往较低,企业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再次培养。
3“一带一路”战略下物流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对策
3.1建立健全专业预警机制,结合物流会计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核心专业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可以结合专业物流会计行业协会以及相关组织,对当前物流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及当前经济市场对物流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把该需求分析结果与调查评估结果,当作物流会计专业设置、调整,物流会计专业招生计划分配的核心依据之一。具体来说,可以把高校专业合理划分为绿牌专业、黄牌专业、红牌专业,进行物流会计专业招生方案的动态调整以及情况评估。黄牌专业意味着预警专业,红牌专业意味着停止招生的专业。结合物流会计企业转型升级要求,选取必要专业加强核心专业建设。
3.2适时动态地调整专业结构体系,加强专业群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要积极适应国家以及相关区域的物流会计产业发展需求,密切联系“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核心要求与原则,不断地调整物流会计专业布局。且可以适当地与物流会计产业的监管、技术等领域有效对接,培育出以“供应链监督与管理”为核心的智能化的物流会计管理群,培育出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会计技术群,培育出以高质量、高精确性为核心服务要点的现代物流会计商务群,促使我国物流会计产业朝着国际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具体来说,第一,现代物流会计监督与管理专业群,是指将物流会计管理专业当作主要龙头,实现物流会计信息采购和物流会计资料供应监管专业,冷链物流会计工作技术与工程物流会计监管专业、物流会计金融监管专业等的有效结合,从根本上提升现代物流会计监管水平。
第二,现代物流技术专业群,是指将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当作核心龙头,实现物流会计与工程技术专业、多媒体信息技术专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等的有效融合,以促进当代物流会计行业进步与发展的核心技术作为纽带,培养出充足的高素质与高技能物流会计专业人才。
第三,现代物流会计商务R等海是指将电子商务专业当作核心龙头,实现电子商务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会计专业、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的有效融合,将高效性与精确性当作主要的服务点,建设出一支与物流会计服务行业有效耦合的商务专业群。
3_3结合岗位技术新需求,优化物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密切联系当前物流会计行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与其他专业群设置与建设有效对接,选取通用核心物流会计专业课程,在遵循“三横三纵五贯通”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基础上,加强物流会计通用课程体系建设。要科学合理地构建“平台+模块”的物流会计课程结构体系,彰显物流会计专业群体优势,不断地整合与优化物流会计专业教学信息与资源,协调物流会计专业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关系。另外,还要防止物流会计教学资源重复利用与闲置浪费的问题出现,降低物流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成本,不断地创新与完善物流会计专业内涵建设体系。
3.4结合现代学徒制度,加强成建制顶岗实习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物流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且利于加强定岗实习管理,应当在结合现代学徒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成建制顶岗实践实习。具体来说,要在成建制工作集中地,加强定岗实习环节的交替式研究与实践,并采取课程合理性置换、场地合理性置换方法,接受“双师”指导,落实好岗前专业能力培训、课程有效置换、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工作。物流会计专业学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直到实习结束,教师结合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分。如果表现好的话,学生也有选择继续留在企业工作的权利。在这种现代化的成建制式的学徒制顶岗实习基础上,不仅可以实现物流会计专业群和物流会计专业岗位群的有效对接,还能为学生后期合理择业奠定基础。另外,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规章制度,使得物流会计专业学生的成建制定岗实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5适当地增设实训课时与项目,建立健全实习机制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适当地增设实训科课时与项目,不断地建立健全实习实训机制。
首先,要深化物流计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教师在完成物流会计专业通识课程知识讲授之后,应要求学生及时到对口企业内部参观实习,使得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本专业的工作情况与就业情况,利于学生后期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设计与实施。
然后,要加强物流会计企业内部情况调查。在物流会计专业学生掌握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后,教师应要求和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问卷调查与研究的方法,组建小组划片了解物流会计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与情况,掌握企业的物流会计工作落实情况,了解当前物流会计行业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市场潜力有多大,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提升自身物流会计专业素质的必要性。
最后,要不断地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机制。上面已经提到了学生参与物流会计企业定岗实习的重要性,但在当前的很多高校和企业当中,都缺乏健全的定岗实习机制,也缺乏相应系统的监管机制。因此,必须解决好这些方面的问题。且针对物流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来说,应当让专任教师带队,负责指导,顶岗实习企业要提前制定好实施方案。
篇6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42-02
1 会计专业质量现状
1.1 专业结构不合理,职教特点不鲜明
高职教育既要区别于本科教育,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也要与社会上的职业培训班相区别,体现出属于该层次高等教育所特有的“高、职、工”等特色。但目前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会计专业都没有形成这样的特色。会计专业在改革开放发展的迅猛时期大规模建立起来,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专业建设缺少精心设计和反复论证,专业模式多照抄照搬,各个层次的中高等会计教育彼此辨识度不高。而且多年来,会计专业持续高热,也助长了高职院校专业改革的惰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参与力度不够,导致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或不够深入。对行业的适应能力、岗位的针对性、职业胜任力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来自企业的具有深厚实践经验的教师依然缺乏,普教色彩浓重。调查中发现,辽宁省内多家高职院校设立了会计和会计相关专业,其建设思路,人才培养和课程开设等具有非常明显的趋同性,相关系数很高。除了职教特色不鲜明外,各高职院校之间也缺少差异性和针对性。
1.2 市场导向性差,产学研模式脱节
尽管教育部大力倡导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各高职院校在实现过程中仍然有多方面的障碍,产学研效果多方联合、多方共赢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没有足够的利益支撑,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另一方面,缺少社会真实竞争压力的学生们不能真正投身学习和技能训练,不能独当一面,需要经过较长的企业培训才能上岗。这也就造成了产学研合作机制上的死结。想要做好校企合作必须从机制上改革,真正做到利益均分,各取所需。受金融诈骗、诚信普遍缺失的社会环境影响,以经济业务、资金流为实习对象的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受到的阻力更大。会计工作涉及商业机密并且链条较长,真正掌握会计技能需要投身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熟悉环节,熟悉控制,熟悉管理和制约。这些都是短期无法达到的。基于上述原因,高职会计专业不可能完全过去重新来建,绝大多数学校是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以谈成几个校企合作企业为目标,深入细致全面科学的合作模式并没有形成。因此会计专业的市场导向性并不清晰,本应实行“错位经营”的高职院校却没有专注于差异化专业建设,没有量化分析内外条件,没有关注市场需求动向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注重创建和培育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基本上是凤毛麟角。
1.3 专业实用性差,学生就业质量低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会计专业面向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应随之转型。从调查中发现,辽沈地区的高职院校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较多,但培养专门的电子商务会计人才的专业基本没有,甚至涉及电子商务会计方面的课程也鲜有出现。会计专业沿袭过去的运行惯性,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面也做过大量的改革探索,但基本方向难改,不能良好地适应频繁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职业结构,对市场经济发展变动不够敏感。专业的实用性不能对接经济发展需要,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大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不能形成社会所需的最新、最实用的技能,从毕业到上岗之间存在着一个较长的时间缺口。
2 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SWOT分析
2.1 SWOT分析法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管理学界SWOT方法常被企业用来分析自身内部的优劣势和所处环境的挑战及威胁。SWOT方法是用来综合考虑分析对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系统评价方法。S指分析对象的内部优势,W为内部劣势,O指外部环境机会,T指外部环境威胁。一般以矩阵的形式直观列出,方便管理和应对。
2.2 会计专业建设的SWOT分析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可见,高职院校要发展会计专业,必须深层次地分析自身所处环境和所具备的优势,彻底摒弃陋习,有成效地革新,实施差异化经营。下面就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使用SWOT法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进行全面的态势分析。
2.2.1 优势与劣势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的前身成立于1952年,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建设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学质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会计专业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会统部,迄今已有31年的历史。从优势上看,首先,历史悠久,专业建设根底扎实,大量毕业生服务于银行、证券、企业等各行各业,在社会上已经积累了较高的人气,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其次,会计专业具有一支精干的教师团队,教师多来自会计工作一线,爱岗敬业,积极上进,有丰富的会计专业实践经验和“双师”资格,其中,注册会计师2人、注册税务师2人、国际注册会计师1人、高级会计师2人、会计师7人、资产评估师2人、房产估价师1人,他们务实肯干,师德高尚,始终保持着教书育人的激情;再次,生源素质较高,几乎每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赶超三本,逼近二本,多数学生遵纪守法,学习兴趣浓厚,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最后,“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成形,教学中突出“考级考证”和“专升本”要求[1]。
诚然,不可忽视会计专业建设也存在著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第一,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相对匮乏,高质量的会计实训教学明显不足,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学生数量多,教师数量少,师生结构不甚科学,超大工作负荷量抢占了大量教师进一步进修、实习、自我提升的时间,知识更新速度慢,拔尖教师人才稀缺;第三,课程体系改革尚未推行完毕,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特征不突出,特色不鲜明,传统教育模式痕迹明显。
2.2.2 机遇和威胁
2014年5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和政策上的支持,职业院校迎来了新一阶段发展的良机。未来10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人才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认识到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中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2],也是辽沈地区高等职业会计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另外,近两年该校正在进行省级示范校建设,各项规划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学校上下团结、人心振奋。作为老牌示范专业,更应该借助这个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扬长避短,引领带动其他专业共同进步、共同辉煌。
然而,在改革的路上尚存在很多困难与威胁。首先,空间小,构建大规模的会计校内实训基地或构建会计信息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大厦,几乎是一种奢望。其次,学校资金短缺、资源有限、缺少利益的倾斜,校企合作联盟不稳,校外实训基地开发难度加大。再次,购置各种财务软件、实训平台,制作微课、慕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最后,高职教育竞争激烈,不改革、不创新就会落后,落后就意味着失败和消亡,人们应在机遇与威胁并存的情况下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3 特色会计专业建设举措
3.1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途径,充分发掘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始终是高职教学的重点和特色,也是当前阻碍高职教育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问题。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的充分、高效、完整,更是建立品牌特色的一把利刃。会计工作与资金相关,与商业机密不可分割,会计实训基地开辟是专业建设当中一块难啃的骨头。首先,构建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共赢的合作平台,是发掘实训基地的主要方向。只要形成利益共同体,所谓的商业机密也就变成自己家的秘密,实习过程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校企目标一致,会收到非常好的合作收益。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不遗余力实现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开办校内代账公司,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创业,并以创业实业为依托,实现我创办、我营运、我核算、我分析的良好局面,开辟校内实训基地。最后,也可加大教学模拟软件的投入,购置ERP沙盘和VBSE综合实践等模拟企业经营核算的仿真软件,将企业搬到实训室,让学生“居于斗室便知社会上的经营大事”,增加学生职业经验积累和动手能力。
3.2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降低教师教学工作量要求,提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在人的精力有限的情况下,繁多的工作内容和繁重的工作量必然会造成工作质量的下降,教师无暇仔细备课,认真思考教学改革、凝练经验、提升素质。因此,“以高质代多量”不仅符合教师个人发展规律,也会促使教师用心琢磨教学活动,多出精品课程,推动教学质量、专业质量的提高,一举多得。
(2)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
避免教师与实践脱节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中抽离出来,鼓励其深入企业实践,实时更新行业经验,提升动手能力。甚至可以将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纽带,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定期指派少数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价值。之后再由教师将所学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用人单位可以不付费给教师,但必须接纳一定数目的实习生进行一定时间长度的岗位实习。这样既有效提升了教师能力,解决了资深专家直接教授学生的低效率、低质量,而且保证了学生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来源通道,达到多和谐,共进步。
(3)积极吸纳行业内资深专家到学校交流、任教、指导,进一步丰富实训教学的形式和资资源。
自给自足,单纯地依靠校内专职教师完成专业建设及教学工作,不符合当前大学开放式的发展理念。优秀的教师队伍,除了挖掘自身教师资源,不断提升其综合职业能力外,还应将目光锁定在其他高职院校或高等学府的资深教授、专家以及来自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多组织群英会,交流学习、互通有无、开拓眼界,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团队。
3.3 构建科学的专业质量评价体系,实时跟踪专业发展
专业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创造、革新,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完善。因此,建立起科学的专业质量评价体系,实时获取专业运行中每个环节的数据并加以分析、总结、反馈、推动,才能实现专业预警,及时纠偏,保证特色鲜明,品牌不倒。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教育改革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61-02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将教授、学习、实践融为教学的一体。近年来,高职教育倡导从扩大规模向挖掘深度的方向逐渐过渡,这给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挑战。面对新形势,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切入点应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从而全面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和终身性,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的目的。本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进行探析。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从业者从事会计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力和职业品格的总和,也是会计从业人员能够胜任该项职责所应具备的水准。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员应该拥有三个基本素质:较高的会计职业道德、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基层会计相关岗位人员职业能力基本要求详见表1。
从表1可看出,现阶段我国基层会计岗位对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也应适应会计职业发展的需求。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由专业知识、基本能力、职业品质三部分组成。
第一,知识系统、多元。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是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扎实系统地掌握税务、财务、法律、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以保证专业技能的顺利实现。除此之外,会计工作面对的知识领域非常的庞大和复杂,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应对正常的工作需求。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地更新和延伸自身的知识面,不断地完善和拓展个人的知识结构,积极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底蕴。
第二,能力全面、求新。具体包括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技能两个方面。职业特定能力是会计人员利用所掌握的单项或综合的知识和职业技能,分析并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它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是最基本的要素,但不能仅仅依赖于专业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还必须学会在正确运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前提下,正确地反映某一会计现象或经济事件。在经济环境非常复杂的形势下,企业经常会发生一些不确定性的经济事件,这给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必须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充分运用基础的会计核算能力、税务处理能力对经济事项及时、合理地作出分析和判断,在不断变化和日益复杂的经验环境中审时度势,对偶然事件及时作出合理正确的应变之策。会计工作的进行有广泛的行业背景,它需要与很多方面进行沟通协调,这就需要行业通用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具体地表现为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决策分析能力,等等。这些技能是会计专业技能的辅助工具和载体。
第三,职业品质健全、良好。会计职业品质是指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具体如下。一是保持公正客观。会计人员经常会处在多元利益主体的中心,矛盾纠葛的关键点上,想要使自己远离职业风险,必须在履行会计职能时保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以相对中立的态度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会计信息。二是诚信保密。会计人员不能任意泄漏工作中所掌握的秘密资料,必须真实公正、毫不隐瞒地反映经济事实。三是维护职业声誉。保持良好的职业声誉是会计人员的基本从业品质,因此会计人员不能放松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管控,保持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要求。四是保持谨慎。会计人员应保持谨言慎行的工作作风,确保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现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上文可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但现行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进程。具体如下。
(一)教育目标游离职业教育的特点。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因而它具备了高等性和职业性的两重特点。我国现行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基层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会计人才”,显然,这一教育目标并未着重体现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对职业技术中的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模糊,导向性作用不是很强。
(二)课程体系忽略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一方面应重视会计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还应重视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现行的高职会计课程设置更倾向于知识传授,在职业能力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较薄弱,这种会计知识技能的训练已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选择的教材内容脱离会计岗位从业内容,不能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教学,无法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会计岗位工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有效性不明显。现在的高职教学方法重思辨内省,轻实证外求,不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而会计学科恰恰是实际操作性很强的,这就导致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而不予应用。会计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工作,很多经济业务是用各种单证、票据记载的,但是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使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学到实践需要的技能。总之,传统的高职会计教育对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关注不够,教学方法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
基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以及现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具体对策如下。
(一)合理定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可以直接就业的、实干型的技术人才,而非科研化、学术化的高科技人才。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是同时具备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学生。高职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会计实际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简而言之,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才是高职会计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科学改革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应通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来实现知识结构的构建。科学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不仅能使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明确清晰,而且有利于实施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第一,按照会计工作基本环节编写基础性会计教材。以会计工作过程作为教材内容,结合重点的工作环节介绍相关的知识要点,使学生的“学”与工作的“做”无缝连接,从而提高学生开展基础会计工作的技能。第二,按基本会计岗位设置专业性会计课程。根据会计岗位特点,开设专业课程。精简专业主干课,从培养会计学生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向学生传授从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同时,增加会计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准确预测市场的需求,合理地控制成本费用,掌握利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出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等,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战中得到很好的检验。同时,还要按专业整体要求设置会计专业综合课程。综合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基础过硬的专业课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具备会计人才必备的财务管理等专业技能。
(三)择优选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应侧重采取提高教学效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可根据实际的学情,探索使用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提高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范围群体合作,放手让学生讨论和研究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事宜,鼓励他们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参与和干涉,只起到穿插辅助作用,适时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进行启发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明确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面对的既有单纯的数字关系还有更为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品质。
当今时代,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学科专业高度互融,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全面的职业素养,才能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方向,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使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和错综复杂的会计实际工作环境中,游刃有余、积极自信,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海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
[2]罗赴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专业教师 素质 途径
0引言
会计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专业人才,因此对于会计人才的良好培养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更健康的发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与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直接的联系,会计专业教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高职院校及教师自身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真正的提高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水平,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技能的专业会计人才。
1会计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1具有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信息是经济社会各项决策的参考数据,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是全社会的期待所在。由此看出,会计人员能否坚持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的行事准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前提条件。身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天职,同时师者的言行,向学生传播的品德,更深层次的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让师德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转化为教师的工作生活习惯,通过生活和教学中的自然释放,影响学生的一朝一夕,不断积累从而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观。
1.2具有高超娴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和技巧
由于会计专业实用性强,所以会计专业教师必须要对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及掌握,对于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及生产流程进行一定的了解,保障会计实际操作的有效性。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行业及企业发展,选择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的实际操作主要包括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及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及纳税的申报及会计电子化分析等内容。会计实践操作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基本目标,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应该具有高超娴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与技巧,这能够更好的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会计教学效率。
2.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大多是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从事会计教学工作,同时由于国家和学校对于教师培养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导致会计专业教师几乎很少有进行再次深造学习的机会,这就造成了会计专业教师对于会计教学内容的认识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虽然他们了解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变化,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将经济变化与会计教学内容进行很好的相结合。会计教学内容的滞后严重影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导致会计专业学生无法跟上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2.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由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是未经过社会实践直接来到学校从事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较为紧张,备课及讲课需要教师的全部精力,这使得教师根本没有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部分会计专业教师虽然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理论教学能力,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由于缺少真正的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导致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缺少感性认识,不能很好的将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互联系并进行相关应用操作,这不利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与更好发展。
3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素质途径
3.1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首先,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送教师出去培训,去全国各大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开阔视野,汲取有价值的理论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其次,教师也应在业余时间和假期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多关注会计制度的新规定,不断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教师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对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补充,并可以将这些学科应用到会计专业课教学当中,有效的丰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知识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会计应用上,而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教学,以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效的拓展延伸、与应用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2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为了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及教师自身都应该进行一定的改M。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安排教师进入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实践学习,并且要参与完成整套财务业务处理过程,参与各种会计实际操作。为了更好的提高全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加实践学习的教师回校后以讲座或者辅导的方式帮助其他老师学习。为了更好的丰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本身也应该主动参与多种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工作;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在社会中做一些兼职会计等工作,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会计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成长。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素质能够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目前会计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与实践经验缺乏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及教师自身应该更多的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出高技能的会计人才,体现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优势。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能够促进会计行业的进步,也能够带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摘要: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是高职院校实现协同创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大胆尝试,从校企合作角度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将会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进行,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70-04
作者简介:郑淑英(1966—),女,辽宁阜新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课题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B-b/2013/03/007);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学科资源库建设与共享研究”(项目编号:25161)
高职教学资源库是一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具有资源类型多样性的特点,其表现力和作用是普通纸质图书和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尤其是中西部省份高职院校都面临着优质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实力较弱的教学单位至关重要,低成本投入即可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教学资源。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资源库建设总体来说存在着一些问题:标准数据的采集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参与群体不多,普及面过于狭窄,重数量轻质量,管理制度化欠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后继乏力。笔者拟探讨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发共建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对切实提高资源库建设的质量。
校企合作高职会计专业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以会计专业领域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及终身学习需求为依据,重点满足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企业和自学者四类对象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强调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申报指南等文件要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全国相关院校、行业、企业等优势群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成包含2类资源、4大平台、2个素材库在内的四层级架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具体包括:(1)“素材—课程—专业”三层递进的课程资源和专业资源。(2)系统管理、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等4个子系统。(3)两个子库为媒体类型素材库和应用类型素材库。实现“时时可学、人人可学、处处可学”的目标。
(二)建设思路
注重科研引领,科学制定专业标准,促进专业建设 突出科研的引领作用,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标准的科学化,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保证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
注重用户需求和使用率,发挥专业经验优势 强强联合组建团队,发挥专业优势,确保资源库的可用性。同时,强调用户需求导向,提高资源库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注重素质提升,重视技能培养,改善职业形象 坚持学用一致,切实提高学习者的职业技能。同时,关注会计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学习者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聚焦资源内容建设,注重形式设计 在精心设计开发资源内容的同时,关注资源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适应职业教育生源素质现状,强化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中高职衔接,立足高职教育 重视职业教育的整体性和层次性。以资源库建设为契机,组织高、中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研讨,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融通和衔接,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切实贡献。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规划
(一)资源库结构及建设任务规划
资源库建设工作始终围绕学生、教师、企业、社会自学者展开,资源库的设计规划工作以四者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需求点展开,资源库结构包含四个层次:用户层、需求层、资源层和素材层,如图1所示。
根据四层次结构,建设任务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岗位能力设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从业基础、业务技能和提升发展3大类13门课程。每门课程将建成教学大纲、教学活动设计、案例、试题、实训、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教材等课程资源,同时配套建设视频库、动画库、图片库等,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满足四类用户自主学习的需求。
专业资源建设 聘请全国高职院校会指委、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联合高、中职申报院校,遵照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精神和要求,根据调研结果,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会计素质养成方案、典型行业案例等进行规划和建设。为促进用户全面提升和发展,搭建了四大专业资源平台,即教学资源子系统、网络教学子系统、精品(专业核心)课程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等4个子系统,还搭建了互动社区、行业动态和国内教学资源库。
素材库建设 素材库建设包括图片、视频、动画、专业应用、教学应用等子库。
用户需求清单建设 理清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为四大用户主体设计符合需求的多层次需求清单。另外,提供多维度资源检索功能,更灵活地满足个性需求。
(二)资源库建设进程规划
资源建设与集成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会计职业标准等建设2类资源、4大平台和2个素材库。同时,将上述内容与门户网站等进行集成,完成资源库的构建任务。
资源库推广与应用 依托政府部门(财政部和江苏省财政厅)、行业协会(全国高职院校会指委、中国会计学会等),在企业、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中推广和应用。借助主持院校现有网络空间教学优势,提高资源应用效率和应用规模。
资源库更新与完善 逐步扩展课程内容和课程门数,不断补充行业营销最新技术和信息;建立反馈更新机制,通过“应用—在线调研—效果分析与需求再分析—调整修正—再应用”,形成循环。
资源库建设内容、预期效果、应用推广目标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具体包括“素材—课程—专业“三个梯进层级,如下页图2所示。
(一)课程资源建设
调研结果表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大致分为两类。单纯财会岗位包括出纳、记账、会计三类。其中,初始就业岗位主要有出纳、文秘兼出纳,毕业3年后升迁岗位主要有记账、主管等。基于以上结果构建从职业基础到岗位能力再到职业发展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重点建设“基础会计”、“企业会计实务”、“成本核算与分析”、“财务管理实务”、“纳税计算与申报”等12门核心课程,完成12门课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活动设计、实训项目、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的建设,并建成网络课程。
(二)专业资源
专业建设资源 (1)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2)职业标准:提供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国家职业标准》,整理汇集会计职业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岗位描述等标准。(3)会计素质培养方案:根据会计素质要求提升学生会计素养。(4)典型行业案例:选取制造业、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服务业、房地产等典型行业,开发行业典型案例。同时,开发综合案例反映网络环境及影响。
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制定相关标准、管理制度,构建一个功能完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于Web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为建立资源库和收集、整合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具体内容是:(1)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校企沟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开发方案,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协同开发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精品(专业核心)课程、系统管理等软件平台。该平台各子系统功能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2)制定统一的专业教学资源标准和提交流程,建立定期更新的管理机制,使教学资源库建设正常化、制度化,规范专业教学资源的格式。(3)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每个专业都确定一名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资源建设的指导和提交入库工作,教务处指定一名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解释工作,网络管理中心确定专人负责资源库平台维护、技术支持和对各专业的专门技术人员培训工作。
(三)素材库
按照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搜索便捷、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原则构建素材库,实现素材分类检索功能,包括文本、演示文稿、图片、视频、动画等。
(四)用户需求清单
对学生、教师、企业、社会自学者四类用户进行需求分析,开列不同的需求清单。见下页图3、图4、图5、图6。
(五)可监测指标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如下页表5所示。
专业资源 专业资源如下页表6所示。
(六)预期效果与应用推广目标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是开放、通用、先进、实用、标准化,预期效果如下:
促进中高职衔接,为会计专业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可供借鉴的指导性资源,促进中高职的有机融通与衔接,提高全国会计专业类的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优化学习效果,为职业院校学生和社会自学者提供服务 为高职在校生、中职毕业生及其他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会计岗位知识、获取职业素养与技能、进行资源检索等提供开放互动式的学习平台。资源库为上述学习群体提供了丰富、灵活、多样、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手段,实现面向人人,各得其所的目的。
提高专业水平,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资源库将为全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帮助教师形成体现鲜明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活动设计,节省日常备课的精力、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教学资源库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效果,为企业提供借鉴 为企业开发岗位培训课程,提供相关素材资源的检索、会计咨询等。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是高职院校实现协同创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大胆尝试,从校企合作角度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将会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进行,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本课题组通过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行业及国内同类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资源库建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和效益。建设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全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提供标准方案,方便学生及广大从业人员自学会计知识,为企业管理、行业发展和职业培训等提供专业服务,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社会目标、教育目标和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石川.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78-81.
[2]金天泽,武妾霞.高职高专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1(4):73-75.
[3]卢新海,张继道.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2):30-32.
篇10
[关键词]民办院校 会计专业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92-03
一、引言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金融风暴后的经济复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时下受通货膨胀、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是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高校的毕业人数将达到699万,再加上往年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人数更加庞大。可见,国内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近几年各高校都普遍开设会计专业,导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的出台,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广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已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社会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
针对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笔者主要从就业评价、就业方向、就业机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便对当前广西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一)就业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
调查显示,就业单位对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总体评价较高,在调查的单位中,认为毕业生“良好,非常称职”的占93.04%,没有单位认为学校的会计毕业生“不称职”。认为学校的会计毕业生的工作态度“非常积极,工作认真负责”的占25.17%,“积极,安守本分工作”的占73.15%,这两种比例远远高于“不积极,工作散漫”的1.08%和“消极,工作得过且过”的0.6%。调查同时显示,认为学校的会计毕业生“基础扎实,胜任工作”的占78.25%,“基础不扎实,勉强胜任工作”的占21.60%,“基础不扎实,难以胜任工作”的占0.15%;认为学校的会计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占75.12%,“实践动手能力一般”的占23.16%,“实践动手能力差”的占1.28%。可见,就业单位普遍对学校的会计毕业生评价较高,但同时就业单位对会计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价不容乐观。以上后两种数据表明,会计专业学生除了有十分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在手工账、电算化等方面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能力,以及自身的独立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相对集中
调查显示,目前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生83%集中在企业,在金融机构的占8%,在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到总人数的2%,自主创业的只占1%。可见,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相对集中,就业门路比较狭窄。之所以存在这一情况,一是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量比较大,学生选择的机会比较多;二是金融机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所要求的条件较高,很多学生根本达不到条件;三是社会公众对民办院校的会计学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
(三)会计毕业生就业机会比较多
根据人才市场相关的资料,在会计人员的招聘中,广西70.23%的企业要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即可,18.23%的企业要求具有专科以上的学历,11.54%的企业要求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从数据上看,广西会计方面对所需人才学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另外,从市场调查分析来看,会计所需的人才在经验、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团队协作、态度等方面,经验是排在第一的位置,主要是因为会计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要求动手操作能力非常强。在这方面,整个广西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践实训还是比较突出,因此,民办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
三、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赋值描述分析
问卷调查对象为广西工程职业学院的会计毕业生和实习生,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到100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别给各影响因素赋值(影响很大为2分, 影响较大为1分, 影响一般为0分, 影响较小为-1分, 没有影响为-2分) , 并按照“Y5*2+Y4*1+Y3*0+Y2*( - 1) +Y1*( - 2) ”来计算各项影响因素的分值( Y5至 Y1分别表示选择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影响一般、影响较小、没有影响的人数) , 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在影响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因素中,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能力、自信心、相关经验、所获证书、性别、教学实践、知识水平、学校知名度、会计人才需求量、工资待遇。对于民办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因素有着比较明显的特征。比如教学实践、学校知名度,在这两个因素中,教学实践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优势,而学校知名度却是劣势,这两个因素影响都很大,所以得分高。另如相关经验、所获证书、性别、知识水平、会计人才需求量这些因素却是会计这一行业的显著特征。当前,会计是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门槛相当高的行业,一般单位提出的要求普遍是:有相关工作经验,持会计从业资格证或具有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要求女生。这些要求导致以上因素普遍得分较高,相关性很明显。
(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的相关分析
如果把表1所有因素分别归类为四种主要因素,则排列的顺序为:个人因素、单位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同时,把四种因素对就业状况的影响程度各归类为以下三种情况:影响很大、影响一般、影响不大。另外,把就业状况也分为三大类:理想、一般、不理想。以个人因素为例,从中可以得出下面的调查统计表,如表2。
针对表2,运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卡方检验的结果如下:
a.3单元格(33.3%) 的期望计数少于5。最小期望计数2.20。
从表3的分析可以看到,以上3种方法的相伴概率分别为0.003、0.003、0.000,小于通常给定值0.05或0.01,可以认为个人因素与就业状况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对于单位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同样可以按照类似的方法进行归类,并运用卡方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都表明这三种因素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都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从中表明,以上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程度都有显著的特征。
四、提高广西民办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会计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应聘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更要求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对于这种状况,广西民办院校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水平的培养,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教育,改变师资、实习实训设备、教材以及长期以来传统会计教育形成的惯性思维,培养高级技能型和区域性应用型方面的人才。
(一)加强民办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优化会计培养环境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技能。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化的培养环境是关键。广西工程职业学院从建校开始就十分注重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训的新模式。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基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对民办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加强校企的合作,为会计学生建立新的环境,学生完全有机会融入企业的生产一线,真正体会企业财务的实务操作过程,为会计学生营造良好的“零距离”环境。
(二)抓住广西与东盟的发展机遇,培养区域性的会计人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的出台,明确规定了广西人才需求结构。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深入以及广西和东盟合作的不断增加,广西区内的快速发展必将对人才产生巨大的需求。因此,广西民办院校应积极抓住这一机遇,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化,培养出具有区域适应性的应用型实用性的人才。针对会计专业,广西民办院校应以广西本地的区域经济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适应广西经济发展需要的财会人才。另外,结合“中国―东盟”经济圈环境的优势,培养特色财会专业人才,因地制宜,突出本土地位优势,这样才能提高会计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会计学生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会计学生在注重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应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会计行业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行业,从事会计职业要不断地学习,作为一名会计学生,应尽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校期间,应对会计工作岗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的放矢,订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信心、有动力地把该学的知识掌握好,注重平时的积累,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其次,要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针对自身的长处与短处,有目的有计划地扬长与补短,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拟定计划,勤于锻炼,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四)学校更应加强自身的建设,突出民办院校的特色
1.优化课程建设,进行会计教育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改革会计教学模式,适时修订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融入实践性的课程,以满足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加强会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将职业技能认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实现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另外,加强教材方面的建设,应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精品课程,或者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编制出有特色、实用的高职高专教材。
2.加强师资建设,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民办院校最重要的就是师资建设,建立高质量的“双师型”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会计教师来说,这就意味着必须取得中级以上的职称,比如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同时,应加强会计教师的实践知识,鼓励教师到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或挂职,从而掌握会计一线岗位的实际情况,在专业能力上保持与会计一线岗位的零距离,以弥补在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3.加强会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实务处理和实践能力
以此同时,学校应加强会计实训教学,构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体系,将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会计实训融为一体。另外,完善实训型的会计教材,编制一套完整的涉及各方面经济业务的模拟实习资料,让学生真正融入会计实训模拟环境,提高会计学生实务处理和实践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鹿亚芹,李名威,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会计友,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