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01 17:2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不论学生是什么年龄段,什么年级,听故事绝对是学生得到知识的最佳途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的发展,数字故事教学已经开始逐渐普及。我国早年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一教学方法还没有得到推广,但近些年的教学硬件设备的进步,为我国的数字故事与信息技术结合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关注,发展也越来越成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此也逐渐被淘汰。数字故事是编写教学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探索和推广中可以发现数字故事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与其息息相关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更大的可行性。
数字故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更加凸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地位。因为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包括写脚本、串联情节、用电脑软件编辑、添加声音和效果)都是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学习过程,这不仅仅拓展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积累了实践经验,而且把学生的学习时间紧紧控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可以将视觉、听觉、思维等各方面感官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感知能力。故事的本质就是人类经验和历史的载体,它浓缩了每一个个体的经验阅历、思想和情感,学生在制作故事的过程中,实现了与他人沟通的目的,在分享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追求生命的意义,从而加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媒体素养等,促进了学生向多元智能化方向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并立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提出教学意见,进而在必要时提供相关的指导。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避免“纸上谈兵”“高分低能”情况的出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创造力,培养探索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在讨论和合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策划、语言等素养。
数字故事在信息技术具体的教学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常见的数字故事工具有ppt、Movie Maker、会声会影、Premiere、数字相册等,其中最简单的就是ppt的应用。数字故事分为好几种,最常见的有关于生活经历、关于历史问题、关于学科内容的三种。关于生活经历的数字故事重点在于取材,故事的材料一定要来自现实或者身边生活的实例。在学生熟悉的案例中更能引发他们的共鸣,极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进而将他们的注意力从课本中引到现实生活中来,让他们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能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另外,真实和贴近生活的数字故事,能够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理解生活的哲理,让他们热爱生活。
比如,无臂钢琴家――刘伟的ppt数字故事设计。历史性的故事需要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筛选有用的信息再制作成视频文件。这主要体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考查故事的内容是否完整,逻辑是否清晰,是否具有条理性。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必须将故事娓娓道来,达到引人入胜、形象生动的效果,从而将观众的注意力紧紧地集中到故事中来。历史性的数字故事能够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进程,铭记历史,以历史为镜,汲取经验和教训,造福于今天的生活。比如,落日余晖――清朝的ppt数字故事设计。而关于学科内容的故事则是将课本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点或主要内容反映在多媒体文件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将知识点附着在其中,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背乘法口诀的时候,许多学生利用押韵或编曲的方法来提高乘法口诀的韵律性,帮助记忆,并通过反复播放,不断地刺激,形成习惯。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应该注意,技术只是辅助的工具,而非目的。真正的想通过数字故事学习到知识,完成教育目标,还要注意数字故事制作过程中的几点要求。首先,要求画面清晰,主题鲜明。
比如,ppt的应用中只需要出现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没必要长篇大论像演讲一样,这样只会让观众疲劳和厌烦。几个简单、明了的概括性词语可以让观众一目了然,并能轻松地抓住主旨,理解故事要义。其次,还要注意幻灯片上的颜色和字体的设计,颜色必须要醒目,尽量采用鲜明的暖色调,还可以通过颜色的对比来突出重点。字体大小要适中,不然在展示过程中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即确保观众看起来不费力。字体大小的对比也可以说明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画面设计也不必太华丽,过于喧宾夺主只会导致观众主次不分,难以抓住重点。还有不能对学生的电脑技术要求太高,学生的信息处理技术要求太高无异于本末倒置,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信息技术上,在其他环节上的制作质量自然就会降低。最后,虽是用多媒体来展示,但是不能忽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各个环节中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毕竟表达能力的锻炼才适应21世纪的教学理念。
评价标准要客观。在学生展示了数字故事后,教师要进行评价和指导。“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2年数字故事大赛”评价指标主要有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创新性四个方面。其中故事性最为重要,占的比重也最大,即要求故事结构明晰,语言组织有条理,叙事手法有创意等。虽然有详细的评价标准,但是学生课堂上的制作与比赛的性质不一样,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评价要以积极的鼓励为主,并加以细心的指导。无论学生制作的数字故事怎样,只要是学生尽力完成的,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数字故事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的作品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动力,对今后的学习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评价最后,教师可以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故事制作情况,总结优点和不足,以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摸索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由于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强,也许在信息技术方面会逐渐超越教师,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采用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故事教学中,必须不断“充电”,汲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然很快就会被学生超越,失去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致无法对教学进行正常的管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在学生第一次制作数字故事之前,教师就要向学生表明数字故事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让学生在一开始养成习惯之前,教师就走上正确的轨道,开展学习活动,从中学习到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何 玲.数字故事:让教学更生动[J].现代教学,2006(3).
[2]陈静娴,刘云华.数字故事――打开可视化学习的新视角[J].信息技术教育,2006(2).
篇2
【关键字】数字地球;测绘技术;工程测量
引言:
1993年和1994年美国先后提出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即通称的信息高速公路,以及“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时隔5年,美国副总统以演讲形式推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构想,并计划到2020年试图达到地球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亮出了美国这一近期全球信息战略的底牌。由美国政府高层出面提出的这一“数字地球”构想引起全球各方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热点话题。中国学者尤其在地学界、政界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不论从科学技术的角度还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中国要准备迎接这一严峻挑战,已成共识。2003年3月12日,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作为测绘学科,测绘行业反应更显强烈,数字地球地理空间框架概念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前景。这里就现代测绘学的发展从学科的观点对数字地球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作进一步探索。
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
空间技术,各类对地观测卫星使人类有了对地球整体进行观察和测绘的工具。由空间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如由计算机、信息、通讯等技术发展起来的3S技术(GPS,RS,GIS)在测绘学中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使测绘技术从理论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测绘生产任务也由传统的纸上或类似介质的地图编制、生产和更新发展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GPS的出现革新了传统的定位方式;传统的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已由遥感卫星或数字摄影获得的影像所代替,测绘人员利用现代测绘高科技手段制作各类可供社会使用的专用地图等测绘产品。
今天,随着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从技术方面看,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m分辨率(相当1∶1万比例尺)的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目前全球高阶重力场模型(如EGM96)分辨率已达50km,已接近我国现有重力数据的分辨率,其保密价值也需要重新评估。这一形势使绝大部份测绘产品可以作为普通商品服务于全社会,测绘地理信息业从单一国家事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这无疑为测绘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扩大了发展空间,这也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转变。
综上所述,由于以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测绘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测绘学的理论基础、测绘工程的技术体系、其研究领域和学科目标,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为正在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和动力,进入市场竞争求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它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也在不断扩大,它必将随着21世纪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未来数字地球的概念和技术框架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二、数字地球地理空间框架与现代测绘学
地球上一切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绝大部分(约80%)都与地理位置相关。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约有40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利用海量地理信息(即地球空间数据)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3维数字化描述的整体信息模型,要求提供(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框架、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行政境界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在此框架上加载各类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一切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人文信息。
这对测绘学提出了更高层的技术要求。NSDI要建立在NII上,要在因特网上运行,要求开发功能强、效率高的因特网GIS软件。这表明还要大力发展测绘产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地球构想的另一个高技术特点是虚拟现实模型。目前发展起来的全数字化摄影测量就能够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或工作站,对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建立立体地形或地物虚拟模型。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多分辨率、统一性的3维数字化整体表达,这里强调了统一性和整体性,要求全球多源数据无缝无边的连接和整合。从空间数据框架来说,其统一性和整体性是由大地测量来实现和给予保证的。大地测量是传统测绘的基础,对当前信息化测绘和构建未来数字地球更是基础的基础,即空间数据框架的框架。它要求全球采用统一的参考椭球模型和相应的地心坐标参考框架、统一的高程基准、、统一的重力测量基准、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一切原有的测绘成果,特别是国家基本地图都要转换到上述全球统一的参考系中。数字地球对全球大地测量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全球高程系统的统一问题,大地测量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还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难题,最终要通过全球重力数据,特别是新一代卫星重力计划和卫星海洋测高计划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的统筹和协调下实现。
测绘学由于其技术的突破已日益向相关地学领域渗透。大地测量更成为研究地球动力学的重要技术手段,数字地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和灾害问题提供一个可供观察、分析、模拟和预测的全球信息系统,以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数字地球构想是推动人类大踏步跨进信息社会重大战略步骤,有挑战也有风险。测绘是数字地球的基础,测绘工作者也将是构造数字地球的“尖兵”,也要求测绘学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三、测绘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谈及测绘学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现展趋势。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反映、至少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和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应该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其中文译名也是五花八门,现在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例如近地空间航天器的导航定位,近地空间重力场的测定,大气层甚至电离层的信息;其支撑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处理电磁波信息和影像信息,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
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前景良好。
四、建议
本文探讨了测绘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数字地球地理空间框架构想的关系。为在21世纪加速建设我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发展我国的测绘学科和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以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根据我国目前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现状,从一个侧面(主要是大地测量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统一我国大地定位参考框架的建设,对近年来由各个部门独立建立的各等级GPS定位网进行必要的联测和统一整体平差,此举可望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的大地定位框架。2.将沿海各部门100多个验潮站统一组织GPS联测,精密确定各验潮站水位标尺零点的大地高,填补陆海相接地带重力测量空白。此举为统一陆海大地水准面,建立海洋高程基准,研究海平面变化至关重要。3.研究将陆地GPS定位框架向我国领海扩展的方案,着手建立我国包括海域的广域差分GPS定位系统。4.尽快完成重建我国重力基本网,发展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加密西部地区重力测量和GPS水准,加大力度支持对卫星测高数据的利用,为下世纪确定我国亚分米级或厘米级大地水准面作好数据储备,建立可在因特网上运行的新的重力数据库。5.利用新的卫星遥感测地资料重建我国30″×30″数字高程模型。 6.尽快研究我国大地测量数据向社会开放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着手建立国家级能够进入NSDI的大地测量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徐冠华:《全社会要高度关注“数字地球”》,《科学新闻周刊》2009年第1期。
篇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网格技术;信息服务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上的信息呈现了爆炸似的增长。这些信息当中,有些是用户所需的,而有些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伪信息。这使用户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时需要慎重的选择。使原本简单便捷的过程变得复杂。数字图书馆的任务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网格技术的兴起,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转机。
1 网格技术
1.1 网格概念
网格(Grid)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人们称它是下一代的Internet。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定义。简单来说,网格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它将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互连,使原来的一个个信息孤岛联通,使人们真正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网格是超级计算机、信息资源以及网络三者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大、更统一的平台。它可以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以及专家、个人资源的全面共享。
1.2 网格的功能
1.2.1 可实现资源共享
这不仅仅是特征,也正是网格的目的。在如今高速的信息社会里,每天都有很多的信息产生。而这些信息是庞杂无序的,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网格上的资源将不再局限于同一个组织内,而是更多的面向网络上的信息。从而使得那些资源类型复杂、跨越地理范围广、庞杂无序的信息资源整合。为人们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真正的实现资源共享。
1.2.2 确保信息的动态性与准确性
信息的一个特性就是动态,因此网格也有同样的性质。因为网格是信息的一个集合。它需要时刻整合、更新新产生的信息资源,保证为用户提供最新的信息。但同时,与Internet相比,网格对信息资源有一个再加工的过程,信息不再是无序、重复的。当然,更不会像以前的网络一样存在着伪信息。网格提供的信息是更加健康更加安全的。并且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1.2.3 具有智能化和虚拟化特征
网格服务的虚拟化提供了一种将通用语义行为无缝地映射到本地平台的能力。在网格中,有多个部门或团体的复杂虚拟组织。虚拟化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跨越范围广的检索界面,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
2 网格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的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有着必然性,二者的结合,会使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更加迅速,使数字图书馆更加完善,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网格为数字图书馆提供统一的平台信息
网格能实现人、超级计算机、网络的一体化。因特网只是为人们提供独立的检索界面,用户看到的也是单独的网页。网络的作用就是通过网页的形式把全球的计算机连在一起。而网格则是,把所有的信息资源存储在一个类似超级计算机的平台里,所有用户可以像直接使用自己的电脑一样来获取各种资源。这样,网格就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信息。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平等的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
2.2 网格使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加智能化
网格与数字图书馆结合的实现,需要很多的应用软件的支撑。也需要与很多相关的信息技术结合。如为了检索的方便,会提供语义检索、智能检索等。当然,伴随着网格技术发展还会有更多的相关技术应运而生。网格中还有很多的虚拟部门为用户服务,有很多虚拟社区供用户讨论,这也会使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的智能化。
每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资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决定因素。很多图书馆就是因为资金的缺乏,导致建设不够完善。而网格技术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网格可以使所有网络中的、各数字图书馆中的以及其他分散的信息资源整合,这大大减少了,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中获取其他信息的资金。而且剩余价值可以用来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其他方面。比如,设备的引进、工作人员的报酬、公益活动等。
2.4 网格有利于开展数字图书馆多样化服务
每个独立的数字图书馆在建立服务系统的时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其中的因素包括资金、包括信息资源的建设、也包括人才的选择等。而网格地应用,解决了很多这样的问题。网格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平台,每个数字图书馆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特色服务。如果需要,可以通过网格直接连通到其他的数字图书馆。这样,用户在一个数字图书馆的界面就可以享受多个数字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实现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多样化。
3 网格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逻辑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对网格的分析以及结合数字图书馆的职能,本文设计了一个网格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流程,如图1。
3.1 数据资源
网格所获取的资源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分别是各个类型的数字图书馆、互联网上那些庞杂无序的信息以及分散于其他形式的信息,比如那些有个人版权的信息,像博客、或者微博等。而在网格下的各个数字图书馆就相当于网格中的一个个资源节点。需要强调的是,在网格技术应用的前提下,各个数字图书馆应该达成一个协议,就是每个数字图书馆发展各自的特色馆藏。最后将所有馆藏的信息汇总到超级计算机中。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同时,由于网格中的各资源节点充分自治,所以如果需要的话,各数字图书馆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资源,决定参与网格的程度。
3.2 超级计算机提供统一平台
超级计算机所提供的统一平台,就相当于一个新的大型的数字图书馆。各数字图书馆通过一个传输协议将所有信息传送到网格环境下。在网格中,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加工。并且存储副本,当用户要检索某条信息时,统一平台将副本调出,若符合用户的检索要求,则再调取出原信息。在这一部分中,不仅仅需要信息的再加工,还要考虑信息的安全性、网络的安全性。应适当的对某些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当用户要进行存储时,需要用密码来保护。而且还要保证超级计算机网格环境不被病毒入侵。需要高性能的杀毒软件。还要有支持平台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打个比方来说,网格,就像是一个大型的综合超市一样,里面有所有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它们分别有不同的供应商(信息源)。超市有自己的工作团队(专业人才),有自己的管理机制,维护系统等。工作人员需要把购买的商品,按照类别归类排架,然后出售。这也正像是网格后台的专业人员所需要做的,他们需要把信息再次的加工整合。因此,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较高。
(上接第51页)
源。用户将不再受传统模式下单一数字图书馆的限制。但同时,各个数字图书馆也可以提供连通网格的用户的检索界面。因为在网格环境下,各数字图书馆仍然是自治的。他们负责提供数据、信息资源。网格技术的应用,使得各个数字图书馆的界面都可以当做这个超级计算机的界面。例如,当我们打开数字图书馆A的首页的时候,就会提供一个和网格的连接提示。举个例子来说,网格所提供的统一平台就好比是一个大房子,而每个数字图书馆都是它的一扇大门。人们无论打开哪扇门,都可以自由的进入其中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4 结 语
网格技术是计算机发展的新兴领域,目前数字图书馆与网格的结合,还没有实际的应用。都还只是理论上的研究。但是,网格技术与数字图书馆的结合将是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因此,本文根据这一点设计了网格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逻辑模型图。从该图,能看出在网格技术的应用下,数字图书馆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网格技术有利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靳东旺.基于网格技术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09,(6):38-43.
[2]简玉仙,程晓颖,朱晓冰.下一代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格[J].现代情报,2010,(4):73-78.
[3]周伟.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互操作框架[J].现代情报,2007,(6):91-93.
[4]刘桂玲,刘伟,郝俊琴,等.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平台层次体系建设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86-89.
[5]赵凡.网格技术综述[J].甘肃科技,2010,(13):30-33.
[6]赵华.网格技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平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2):22-24.
[7]冯京桉.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构架设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3):85-87.
篇4
【关键词】数字;档案;信息;共享;安全;措施
在信息技术和Internet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信息资源快速增长,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要求,加快档案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和管理是发展的必然需要。
一、数字档案及网络共享
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突破了传统的档案工作方式,实现了档案信息服务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新方式。通过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档案管理由被动服务、单一服务方式变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主动服务、多元服务和多层次服务方式。档案信息用户使用档案将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地获取档案信息。
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办公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机读档案,形成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建立开放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将档案信息压缩到最小量,便于数据传递。档案数字化后,数字化档案副本还可异地保存,增加了档案保管的安全性。数字档案的优势:收藏数字化、传递网络化、存储海量化、服务快捷化。档案信息数字化后以数据形式集合成数据库,并依赖先进的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
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全部档案信息实现计算机管理,大大节省了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开展网上查询和检索功能,通过网络化服务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发掘出档案信息的潜在价值,更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展档案资源共享,创建档案信息保障体系,尽可能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信息共享:数据集中是基础,网络互通是保障,标准统一是关键。数据集中度有多高,信息共享就有多高,数据集中度越高,信息共享度就越高,要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仅仅有统一的档案数据中心还不够,必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数字档案的主要特征是:存储数字化、传输网络化、资源共享化。要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必须档案数字信息全面覆盖,标准统一是一个关键环节,在档案信息数据上,不图所有,但求共享,在档案信息数据提供上,不图全有,有多少提供多少,在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上,不图先进,只图实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数据库安全性要求
电子档案数据库凭借网络这一强大的信息获取和便利的交流方式,得到了快速兴旺的发展,但同时也给档案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共享性、开放性等特征,决定了网络系统的脆弱性,档案的安全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很容易遭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数据库信息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对档案信息资源存储、传输与利用进行安全保护。为保障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防范病毒与黑客的攻击,除了形成一套法规标准体系外,还需有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自动控制。
从技术上看,数字档案馆网络安全系统主要由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安全扫描、灾难恢复等要素组成,从技术角度出发,探讨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期将数字档案馆安全管理引入更深的层次,从而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数据库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Firewall)是局域网和国际互连网(Internet)之间的一道安全屏障,是指设置在两个网络之间的一组组件,用于检测和控制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流,阻止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以达到对重要信息的存储和访问的控制,能够确保诸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以及特定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安全。档案信息系统的防火墙为档案信息的共享、交换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2.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防止非法用户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在执行数据访问操作之前,要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进行身份验证,以防止非法用户访问。身份认证一般有三级:系统登录、数据库连接、数据库对象使用。当用户访问数据库时,就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验证当前用户身份是否可以进行访问,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加以验证,通过系统安全检查后用户方可进行访问,在取得数据库登陆身份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进行操作之前,数据库管理系统要再次检验用户对数据库对象的访问权限,以核实该用户是否有权对该数据库对象进行指定的操作。
3.授权(访问控制)
当用户身份被确认后,对该用户进行文件和数据操作权限的限制,以防止档案信息的泄露,对不同身份的访问者分别授予不同的访问权限,授权通常是经过访问控制来实现的,访问控制通常有三种策略: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角色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安全性最低,但灵活性高,强制访问策略将每个用户及文件赋予一个访问级别,如最高秘密级、秘密级、机密级及无级别级。
4.数据加密
数字化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不完全公开性,采用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数据加密是保护信息安全的最有效方法,数据加密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一定的算法将原始数据明文变换为不可直接识别的格式密文,实现数据加密以后,各用户的数据由用户用自己的密匙加密,加密算法对原文的保密性不依赖于算法本身,而直接依赖于密钥的保密性,密钥越长相应的加密等级越高。系统管理员获得的信息无法进行正常脱密,从而保证了用户信息的安全。
5.审计追踪
审计追踪可自动记录一些重要信息,如对系统的各种操作及试图联机的用户所在工作站的IP地址和时间等,以便研究入侵事件,尽早发现异常网络访问行为,尽早检测到入侵行为并及时予以消除。
审计功能在系统运行时,可以自动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记录在审计日志中,以此来监视各用户对数据库施加的动作,若发现系统的数据遭到破坏,可以根据日志记录追究责任,信息系统中的DBMS提供的审计追踪是解决合法用户在通过身份认证后滥用特权,解决系统安全漏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安全措施。
6.病毒防治技术
计算机病毒在所有威胁计算机安全的情况中是较为严重的,它发生的频率高,损失大,而且潜伏性强,覆盖面广。病毒防护技术目前主要有主机防病毒、网关防病毒两种形式:①主机防病毒:通过主机防病毒引擎,实时监测电脑的文件访问和网络交换,把文件与预存的病毒特征码相比对,发现病毒就通过删除病毒特征串实现解毒,保护电脑主机不受侵害。②网关防病毒:网关防病毒是重要的防病毒措施,它采用御毒于网门之外的原则,在网关位置对可能导致病毒进入的途径进行截留查杀,对于管理规范的网络是必要的安全措施。
7.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这是一种防止档案信息丢失和失真的补救措施。当计算机出现电源故障、软件故障、磁盘故障、人为破坏等故障时,就可能造成数据库的数据丢失。加强数据备份十分重要,数据库拥有很多关键的数据,这些数据一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实现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之一。当数据库出故障时,保证能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恢复。一般数据备份解决的方法有:光盘备份、双机备份、手工备份。
三、结语
面对网络的脆弱性,数字档案馆建设必须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能,包括对整个系统管理、设备、软件、网络、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等各个方面,必须将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监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数字档案馆的安全管理体系,这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只有充分考虑影响它的各种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才能更好地、更充分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淑扬.档案管理与计算机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蒋冠,何振.我国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档案通讯,2004(6).
[3]孙全忠.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J].兰台世界,2008(13).
[4]候军.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8(5).
篇5
关键词:信息化 测试技术 应用 发展
中图分类号: K826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对于土地利用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测绘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传统测绘技术效率低下、技术落后,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数字测绘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信息化测绘技术,实现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测绘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信息化测绘的定义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分享和知识交流,推进信息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任务,测绘技术在经历过模拟时代后,又经历了数字化改造,在当今信息技术辅助作用下,信息化测绘技术时代已经到来。
在获取数据方面,信息化测绘技术实现了多元化、实时化和空间化;他的技术手段以数据处理与信息融合为主;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形式表现为网格化、多层次化;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形成了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产品,以最快捷、最安全的网络设施,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多元化、人性化的地理信息服务。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主要优势特征是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最终达到所有人,在一切时间和地点都能够享受到所需的、全县范围内的地理信息服务。
二、信息化测绘技术推动信息化测绘体系发展
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信息化测绘服务系统,实现了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得与更新、网络化管理、服务水平也实现了增值,信息化测绘功能走向服务化。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测绘生产信息化,以信息的形式采集原始数据。
2.成果管理信息化,慎重编辑管理测绘数据,并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监督。
3.应用服务信息化,利用地理数据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利用这一体系解决现实问题,使服务产品社会化。
4.后台监管信息化,设置用户命令窗口,加强信息权限管理,满足客户对信息的需求。
三.、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关键是信息的集成和融合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讯技术、决策支持技术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和融合,逐渐形成了高度集成化的测绘技术体系。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结合,发展形成了网络化、分布式的时空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惯性导航系统、动态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快速采集、更新和建库,大大提高了测绘生产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提高了遥感数据自动解译水平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能力和分析能力。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实现了实时定位,形成了智能化的交通导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决策支持技术集成,形成了多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在三维空间动态地展示、分析各类自然、经济、社会和人文现象。
四、信息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
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TN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居民平时生活中使用的网络、电视或是手机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息息相关。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带动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数字化;高效化、快捷化等特点,在它的应用与发展中应当抓住这些特点,实现其最大价值。
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电子信息技术与居民生活
20世纪以前,人们往往只有在工作单位才能够接触到网络,然而现今,下班后在家中上网已成为每天必不可缺的活动了。针对居民对网络的需求,房地产商早已提出建设信息化小区的建议,为小区住户提供高质量的宽带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向用户提供一个实用的网络平台,在这种信息化的小区里,住户可以实现网上购物、视频在线、远程通讯、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电子商务、居家办公、异地间的资源共享等[1]。电子信息技术在居民生活中的应用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也快速、廉价、信息化地解决了居民工作学习、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问题。
(二)电子信息技术与教育
教育与互联网共同地决定着时代的命运,而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又促成了教育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视频教学都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中的体现。信息化教育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互联网起源于教育,当年美国西南部四所大学四台计算机的数据交换引发了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由此可见,电子信息技术与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2]。当今学校推行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全社会大规模展开的信息教育以及网络的普及必定会促进信息化教育更进一步的发展。
(三)电子信息技术与日常设备
人们对信息技术生活化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日常设施都应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例如网络数字电视、恒温冰箱等等。从居民使用的各种日常设备中无一不可看出电子信息技术的极致发挥,这些技术主要是使用信息控制改良设备性能以满足人们对设备的需求。而在这些日常设备中,汽车使用的信息技术更是多不胜数。
汽车工程界的专家指出: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汽车产品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汽车电子系统由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可以独立操控,同时又能协调到整体运行的最佳状态,同时许多轿车增加了电子动力分配系统(EBD)以及刹车防抱死装置(ABS),这两项装置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雨雪天气驾驶时的稳定性[3]。
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光电技术的发展
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部分,光电技术不仅包括光电的检测技术、光电电子技术(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还包括光电显示技术、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技术等等,而光电技术涉及到了微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等多种学科领域[4]。软性显示器的诞生代表着光电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软性显示器不仅如同纸张一样可以折叠随身携带,而且相较于传统显示器而言,画面更加精细清晰,3D显示效果卓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
能源缺乏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节能刻不容缓。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LED技术也更加成熟。LED是一种绿色产品,在环保节能的同时还拥有使用时间长等特点,近年来LED的应用普及到了人们的生活领域以及工业、军事领域,相信大家对LED电视都不会陌生。根据社会需求、材料设计和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当前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发展新型光电信息材料,将不断推进光电技术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烂和环保。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
通信网络,包括电话、传真、移动通信、数字数据网等等被称作传统网络,而人们日常所说的网络则多是指计算机网络,即互联网。自20世纪50年代电话机的发明开始到70年代短短的二十年间,通过卫星通信实现了全球电话通信网络。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因特网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网络发展最迅猛的时代。网络,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模式。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专家们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有两层意思,首先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不断延伸的网络,其次它是能够实现任何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打个比方,就算身在温暖如春的昆明,只要动一动念头,便可以立即掌握冰天雪地的乌鲁木齐的气温。物联网的应用几乎覆盖了各个行业,目前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被许多的国家所重视。“物联网”时代的来临,预示着人们的生活将产生历史性的改变。
三、结语
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了光电技术、网络技术等领域。在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具有高度活跃性和渗透力的科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正在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民对数字信息化需求不断提升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拥有者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参考文献:
[1]张蕾.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1.
[2]方静.试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2011,1.
[3]张轩.论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8.
篇7
不管学生在小学的表现如何,到了初中后,对于一个新的环境肯定有一种适应过程,原来的不良习惯不会一下子暴露出来,利用这一时间,在开学一阶段内进行养成教育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当然,这个养成教育不仅仅是第一节课。养成教育的第二方面是纪律与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到电脑房上信息技术课必须从自己班级教育门口开始排队,整齐有序地到电脑房门口。进入电脑房后要遵守电脑房的规则。第一学期我先让学生四人为一组,组成学习小组,并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组员互相监督,互帮互助。养成教育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有的班级两周下来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但有的班级起伏变化很大,持续了三个月左右基本稳定下来。这虽然和班主任的管理有关系,但信息技术课堂上是由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自己管理的,想要有自己的管理特色,就要持续不断地抓始业教育,直至一个学期的结束,甚至更长。养成教育的第三方面是要让学生能静下心来看书。课堂上要让学生有看书的习惯,不能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课,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因此笔者和研究小组成员也一起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探究学习+任务驱动为主,看书后,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样一方面是培养学习习惯,少讲空话多看书;另一方面,自己看过书本后,通过不断的巩固练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所在,而不仅仅是浏览网页,过把网瘾。
2培养外来民工子女信息素养要因材施教
2.1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
我们所用的教材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学用书编委会编制的信息技术新教材,书本所蕴含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是针对普通水准的本地生,对于外来民工子女而言,如果纯粹按书本内容的进度,按本地生的接受能力去实施教学,是无法正常完成的。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我对书本内容进行了变动,主要是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增加练习课时。这样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的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作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比如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文字处理与运用”一开始的第六课就直接是“页面设计”,而对于民工子女而言,这样突兀的引入,会很难接受,考虑到这样的实际情况,笔者增加了旧教材中使用过的“成立编辑部”内容,让学生有思想准备,对电子杂志的设计有一个酝酿过程。后面的内容,基本上每完成书本上的一课时内容,就增加一节练习课,让学生消化,在练习中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创作作品的水准。但即使是这样,在制作“版主荟萃”时了花了近两节课“,文件合并”也超过1课时。这样时间花下去是值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平时交作业上传率最高的一个班,一般42人中有39人上交,还有3人在智力或动手能力上确实有点小问题。最差的一个班39人中有35人上交。这样的作品上传率在民工子女学生身上已经是很高了。
2.2在信息教学中渗透生活常识,进行思想教育
比如在原八年级“画龙点睛”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制作不同类型的图表,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以小见大,式微而至远,做实做透“学案课堂”,建构了合乎学情又彰显信息课程本位的教学秩序。以下是这一课的教案:第二十课画龙点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将自己生活中的消费数据用Excel统计,并用合理的图表展示。2.能合理选择创建图表过程中的数据区域。3.掌握设置图表类型选项的方法。4.了解几种常见图表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晒账单来体会图表的优势,并能用图表来展示自己的账单数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统计自己的消费数据,用图表合理展示,一方面增进对图表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合理的消费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图表的创建。2.图表类型和选项的设置。3.区别不同图表的使用。教学难点:图表的创建过程。教学过程:引入:有没有同学在淘宝上有购物经历?总共花了多少?今年恰逢淘宝10周年,许多人在淘宝上晒账单,有人十年才花了几千元,有人花了几百万。接下来我们也一起来晒晒自己的账单,请大家打开自己已经创建好的“个人消费调查表”,有哪位同学敢来晒自己的消费账单?再请一位同学来晒晒,(对两位同学的每月消费作简单比较)。那我们来看一下,别人是怎么晒账单的。淘宝专门推出了图表形式来晒账单,只要你消费过,就有“支出走势”,看了之后,大家觉得哪种形式晒账单好(各有优势)?如果两者合在一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怎么用图表来晒自己的账单。一、创建图表任务1:将自己每个消费项目的百分比先用柱状图图表表示出来。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8页“画龙点睛”这一课,自己看书本,摸索下怎么创建图表。(一)柱形图图表1.打开“个人消费调查表”,选择“插入”菜单的“图表”或者直接单击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按钮,选择第一种“柱形图”。2.单击“下一步”,在弹出的“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源数据”,选择作为创建图表的数据源范围(“A2—A7”及“A10—D10”)。应该按哪个键才能选择不连续的数据区域?“在系列产生”行与列中选择列,请注意,我们的目的是每个消费项目的百分比,如果选择所有数据太杂乱。3.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选项”对话框,在标题选项卡中分别输入“个人消费调查”“、调查项目”“、百分比”。4.在“数据标志”选项卡中,在“值”前面的框中打勾。5.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选项。6.展示优秀学生作品。7.思考:如果在创建图表时忘了添加数字,怎么办?8.展示修改优秀的学生作品。(二)折线图图表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如何用折线图图表晒账单,请同学们仍然在原来的工作表中创建折线图图表。任务2:将自己每个月的“合计”消费金额账单用折线图图表表示出来。注意选择不连续数据源区域时要按住Ctrl键。(在学生做的同时可以展示优秀作品。)(三)饼图图表任务3:用饼图来表示每个消费选项占的比例。思考: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各有什么特点?类型特点柱形图擅长比较数据间的大小与多少的关系折线图按时间轴表现数据变化的趋势饼形图也称扇形图,适用于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二、改变图表类型柱状图可以变折线图吗?饼形图可以变柱状图吗?三、谈谈你的消费观我们已经初步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回过头来结合自己的个人消费调查表,请同学们来说说你眼中的消费观。要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勤俭节约,不乱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古人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2.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的意识
2.3.1利用自助式学习充分挖掘学生个性资源利用自助式学习对民工子女学生的作品原创意识不断强化与训练,充分利用自己所熟知的文化生态资源进行创作。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堂外,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定下作品主题、设计合理的版块,再获取素材并创作。这样可以激发他们更强的自主创作意识,能让学生有机会将生活体验和情感因素融入到作品创作中,创作出比较有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作品,提升民工子女的信息素养,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2.3.2利用研究性学习促进原创氛围的形成让民工子女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促进课堂原创氛围的形成。在初中信息技术有关内容的教学中,让以民工子女为主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展现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这类作品往往兼有欣赏价值与实践价值,而且能让各个层次的民工子女学生都有发挥长处的机会,对于学生各方面发展都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2.3.3逐步引导信息素养较差的学生,最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在信息课上玩游戏表现较差的原因一般都是自己有点放弃自己,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得更好,通过游戏反而能够得到自豪感。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采用逐步引导的方法。例如八年级上册是以制作网站为主,学生的大半学期都在使用FrontPage制作网页。一个班里都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偷偷玩游戏,老师走过去就立马打开要求的界面,但是作品一点都没有进展。对于那些学生,一开始告诉他们只要应用最基本的知识制作简单网页,数量可以比其他同学少一两张,做到这样期末就可以及格了。因为这样的诱惑很多玩游戏的学生就愿意跟上课堂进度制作网页。随后笔者要做的就是告诉他们做得很好,如果再加点东西你的网站将会更好,而且根据这几天的表现还看到了“良好”在向你招手,甚至“优秀”的曙光也看到了。课堂上对该学生明显的进步进行全班表扬,逐渐让其找到丢失已久的自信心,让他明白学习中的自豪感是无法用游戏来代替的。一步步引导,最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民工子女的信息素养。2.3.4为学生的作品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充实课堂原创文化生态将优秀的民工子女作品上传到校园网及教师机,成立一个优秀作品库,按作品类型分类,通过积累,慢慢形成一个充实的作品资源库。优秀作品库的建立,通过展示,对民工子女学生创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开展提供范例。通过不断的循环累积,逐步完善课堂原创文化生态,良好的课堂原创文化生态将进一步促进民工子女信息素养的提升。
3设立奖惩制度与量规评价相结合
篇8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应用
0引言
电子信息与工程管理之间具有很多关系,运用电子信息可以实现科学化的信息搜集、存储、加工、整理,逐步完善电子信息系技术的发展,运用其完成工程项目的内容管理,对工程中的相关文档、施工进展、施工质量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条件下的工程管理施工效果,逐步提高工程管理的技术水平,确保电子信息技术的工程施工合理性。
1工程管理的基本特点
1.1范围大而广
工程管理是对整个工程的组织规划和管理,为了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对工程整体标准状态进行决策性分析,组织开展合理的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指导,协调,控制工程管理的施工技术标准。工程管理中需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工程管理存在的不合理技术问题,对其中存在的不正常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对工程管理中各种施工内容进行整理。
1.2复杂性特点
工程的管理具有较多的步骤,技术施工较为复杂繁琐。工程管理包含很多学科,每一个专业科目之间又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技术参杂性。因此,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对工程技术内容进行充分的学习,对各种工程技术要点进行研究,认识工程的繁杂性。对工程组织规划中的步骤进行合理的分析,如果没有合理的配合施工,就会造成工程混乱,工程中各专业之间产生矛盾,造成工程无法顺利开展,影响正常工程的有效施工。工程的程序复杂,一个工程需要开工需要对土地、材料、资金、劳动、技术水平、监理、验收等多个内容进行调查和分析,需要通过政府审批,评估设计标准,对符合评估标准的设计进行招投标,选择合理的队伍组织,开展有效的施工进度计划表,加强多方协调,实现对工程施工的协调处理。一个工程需要对其中的各个系统进行联系和分析,充分认识其中各个步骤的关键要点,这有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1.3工程施工的不确定性
工程施工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工程管理中需要对施工计划、设计标准、施工环境、材料、人员、技术等多个问题进行分析,充分调动•施工技术指标,按照施工技术的标准状态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对施工整体动态变化进行调整,对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判断,协调好各个动态之间的关系,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电子信息在工程管理上的应用
2.1项目系统的应用
电子信息系统的优势是可以提供良好的项目投资标准,按照施工计划、进度水平,对施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管理。项目经理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在管理过程中完成信息查阅分析、审评,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系统的同步规划。整理绘制有效的设计报告,按照自愿进行有效的分配,对现场进度进行分析,通知工程管理人员对相关工程进行处理,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妥善控制。
2.2物资系统的管理
依照预测分析的材料标准,对项目的工程材料报告进行分析。需要在操作程序过程中完成实际的施工,对货物信息进行数据统计,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可以帮助操作管理者对整体市场的发展行情进行判断,摘取其中游泳的资料,整理货物的价格,分析成本标准水平,对购买、投资等信息进行参考管理。电子信息技术可以避免时间地点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电子系统平台的优势,提高线上沟通,无障碍购买的技术应用,实现隔空交易的管理效果。
2.3管理系统的应用
工程管理中需要对施工计划进行组织,按照工程的施工进度,对工程状态进行报告分析,确定活动列表,对项目执行报告内容,执行计划进行比较。采用有效的电子信息技术方法对工程管理内容进行统计和整理,制定出适合的报告,报送项目经理,确保项目标准掌握的自由程度,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
3电子信息的自动化工程管理
自动化工程管理师将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改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调控,解放人们的劳动时间,提高对工程的管理时间。加强工程管理生产效率的控制,逐步增强工程信息自动化调整过程。利用自动化信息系统实现工程指令的下单,按照指令信息完成工程指标的考核。这种自动化管理模式可以应用于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的自动化应用主要需要对控制对象进行操控管理,对执行者进行操控监督,对数字效率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分析,实现自动化工程管理。
3.1工程管理对象的控制
按照工程管理操作对象进行系统的预装,将设备的系统参数、函数表现值、常用系数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电子信息系统自动化控制的监控标准。
3.2工程执行设备的操作
执行设备是工程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元件,通过对工程操作系统的合理调节,按照调节信号,逐步改变输出角位置,对输出机进行调节,改变调节的价值能量,从而实现对预定生产过程中的有效执行。工程管理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完成动作的准确执行,确定工程执行标准,对工程执行操作内容进行调整控制,提升工程设备执行的有效性。
3.3数字调节监控的操作
电子信息技术利用传感器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数字显示,将这些数值显示在数据调节器上,按照数据调节器管理者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监督,控制施工进展,对施工过程的重点部分进行调整。数字调节的过程主要有两个部分,其中输入端有多个开关,需要通过采样、转换完成数据的准确保持。输出端包含数字转化设备和保持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通道的实现。将数字系统融合到工程管理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实时监督控制管理,确保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的操控标准的合理性。
4工程管理信息的应用
制定合理的工程信息管理标准,按照制定的计划水平,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应用,逐步完善工程管理的技术标准,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按照实际的工程管理要素,对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提高。工程施工管理需要逐步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变现有的工程管理标准,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提高工程技术水平。工程信息的管理关键在于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需要根据施工技术标准对工程信息的相关内容进行上传,制定合理的自动化信息存储方法,使用自动化收集工具和自动化检索工具对工程施工中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管理和分析,合理的确定工程管理制度,以科学化的技术规划标准分析工程施工要点,提高工程信息技术的有效性,确保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的有效完善。
5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管理技术水平,通过对工程管理项目施工特点和施工内容的准确分析人,认识工程管理施工内容和施工步骤的复杂性,对施工范围、施工工程要点、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设备、施工对象以及监控和验收等多项问题的准确分析,研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工程管理实现的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强工程的准确实时监督管理,对工程设计、施工、竣工和验收四个重点步骤进行准确的管理,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管理操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实现工程化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达到电子信息施工管理的最大化建设,确保我国工程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工程管理已经逐步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改变出来,形成新的具有信息化的工程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晓军.新时期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03)
[2]刘亮,陈国鹏.对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探讨[J].科技广场.2008(12)
篇9
1.1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是为了替代电话人工操作与人工监控,增强对变电站的监控能力,来保证变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信息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变电站中普遍使用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设备(IED),它不仅可以分析出很难测定的数据,实现数据的数字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据通信接口,运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完成统计记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是通过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如控制、继电保护、故障录波、信号、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优化以及重组,通过变电站系统内部设备的数据共享、信息交换,来完成监视、控制、测量和协调变电站所有设备的运行监控的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的二次设备,能简化对变电站的二次接线,其不仅是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1.2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由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工作站、下级电网调度站等部分组成,组件不仅多,而且安装复杂。目前,我国电网调度可分成县级电网调度、小区域电网调度、省级电网调度、大区域电网调度、国家电网调度五级。通过电网调度主站系统而实现整个电网运行的监控的电网调度自动化,可以使电网调度人员更加有效的对电网进行指挥,让其稳定、安全和高效的运行。其主要作用可分为:(1)合理地进行科学的经济调度,达到降低损耗、节约资源、缓解资源压力等作用。(2)达到实时对电网进行监控的状态。工作人员通过对电网用电负荷、电压等参数、设备位置给水等指标的监控,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3)有些问题可能会非常迅速的导致电网瘫痪,而电网调度可以实现事故处理的最优化,必须通过提高其分析、处理电网运行的能力来实现自动化,对电网进行实时的监控,减少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未来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2.1人性化以人为本是电力自动化系统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操作界面的人性化、操作的人性化使得电力工作更加简单轻便,管理系统更加灵活。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使得计算机、通讯、控制和电力设备能够更加完美的融合在电力系统中,并实现了电力系统经济、稳定、简便、安全地运行。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使得其设计范围逐渐扩大、功能更加完善、细节逐步合理、操作更加人性化。
2.2智能化计算机人工智能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智能化已成为自动化产品的主流发展方向,智能化可以有效地整合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信息,做到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实时的监控、故障的自动分析、预警等,其还可以进行对电力事故状态的控制、恢复功能。建立一个能够集紧急控制一体化的新技术与新理论,可以广域同步信息的网络平台,能够协调电力各系统的网络保护与控制、区域稳定的控制系统、紧急控制的系统、解列控制系统与恢复控制系统等于一体的安全且综合的防控体系。使得老少皆宜。
2.3数字化通信数字化、信息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决策数字化作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力自动化系统准确、安全、有效、实时、快速的运行是建设电力系统数字化不懈的追求。经过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综合的分析利用,建立分类、分层、分区的体系,实现电网数据的规范化与统一性,进而实现电力的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增加电力系统决策的效率,保证电力系统可靠、稳定、安全的运行是电力数字化建设的目的。逐步实现电网勘测、设计、规划、运行、管理、维护各个环节的信息化。
2.4电力自动化系统和电子信息设备的兼容当今的社会,手机等电子设备已越来越多的占据着我们的生活。实现电子设备、硬件、软件的兼容必将会成为未来电力自动化的发展主流。微型产品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去,而且也成为了发展趋势,由于,电力系统的组成是相对复杂的,所以,微型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电磁波的干扰,而产生误动、死机等问题,由此看来,电力自动化系统和电子信息设备的兼容将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3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 课程 设计 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23-01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两个部分。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意识到,《网络技术应用》理论性太强,学校很难提供条件组织学生实践。学生一直做模拟练习,题库式的课堂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失去兴趣。这样的结果有悖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本着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原则,将课本内容通过三个学习板块来体现,设计了三个案例:(1)虚拟现实技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自主学习课程;(2)网络原理以及应用之玩转局域网;(3)网页设计与制作—— “我爱扬州本土文化”。
二、 《虚拟现实技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自主学习课程》案例展示
(一)课程分析。1. 课程来源。(1)结合课本《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中《因特网应用的发展趋势》以及《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的相关内容整合开发了《虚拟现实技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自主学习课程》。(2)《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在高一必修已经详细讲解,同学们已经具备搜索信息的能力。(3)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或多或少地体验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开发自己的潜能。
2. 课程总要求。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完主题后,笔者及时确定本自主课题总要求,主要包括开发目标、内容确定、进度安排、评价标准几方面。
(二)《虚拟现实技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自主学习课程》设计与实施。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掌握常用的信息获取方法;② 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以及工作原理;③ 掌握常用的搜索技巧,能够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下载信息;④ 能够对所需的信息进行简单的评价;⑤ 学会演示文稿的整体设计;⑥ 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通过作品制作、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品质 。
2. 教学重点。(1)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以及工作原理;(2)能够有效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搜索技巧获得所需要的信息;(3)掌握PPT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方法(文字、图片等对象的编辑)。
3. 教学难点。(1)运用网络搜索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如何运用演示文稿准备表达主题;(3)分工合作完成整个自主学生课程。
4.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
5. 教学策略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6.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事先明确课题,让学生自由组合,6-7为一个小组,分成六组,每组选出一个学生出任组长。创设活动经费作为激励,学生自发筹集120元。
【第一课时】分组、确定主题、明确分工。第一组:让iphone也疯狂。第二组:T.SHOW(GOOGLE GLASS)。第三组:仿真游戏。第四组:新校园,新教学。第五组:虚拟建筑物的设计、展示与参观。第六组:在家开飞机了。各小组接受任务后分工,填写表1
表1:分工明细表
【第二课时】设计、搜集素材。组织学生根据主题,上网搜集素材: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特别提醒学生借助网络,理解各个主题的涵义,如何运用自己的思想表达、诠释主题,教师发放PPT设计进度表并填写此表。
表2:PPT设计进度
【第三-五课时】制作、完善作品。搜集素材的同学根据制作的新动态不断更新素材;处理文字的同学不可直接复制网络文字,需要提炼;图片处理的同学图片要吻合设计的主题;制作的同学要根据设计意图表达好作品;发挥组员的最大潜力。
【第六课时】作品展示及评价。每组同学推荐一名学生展示作品并诠释作品内涵,教师请来学校领导、班级教师、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对作品评价,现场打分,根据分数高低选出优秀作品,并发放奖状和奖品。
三、 《虚拟现实技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自主学习课程》之学生自我评价
1. 教学模式的肯定。对于这种自主学习的课程,不仅新鲜,而且有效,学生仿佛就是一个工作者,利用网络带着目标处理团队分配的任务。
2. 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使我们的作品更加新意,这次活动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看到的作品,更多的是友情,团结、智慧的结合 。
3. 各方能力的提高。很多同学提高了各种能力,比如团队合作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四、总结
1. 教学重点与对策。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并提供更多的指导,;教师也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提供导航,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