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营销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01 17:2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金融营销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金融营销模式

篇1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况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当下互联网金融话题炙手可热,社会各界对互联网金融各抒己见、自成一说,尚未作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在比较之下,作者认为较为全面的一个定义援引自罗明雄、唐颖、刘勇的著作《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渗透到传统金融业态,对原有的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及衍生出来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具备互联网理念和精神的金融业态及金融服务模式统称为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非常迅猛,当前已经对传统金融业产成巨大影响,而且影响会日益纵深化,任何传统金融单位即便是行业老大都丝毫不敢忽视和小觑这股浪潮的存在,小则成立新部门如电子商务部、互联网金融部、多元创新中心,大则成立互联网金融事业部以及专门的子公司来应对这一趋势,并企图在其中取得突破性发展。

纵观互联网金融当前的发展现状,尽管各方均对这一领域虎视眈眈并且也做出了有益尝试,但整体上看业务模式处于初级形态,互联网金融业务并未全面爆发。目前以金融单位和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处于最前沿,他们多采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共同开展业务,创新业务形态,引领互联网金融大潮。最为突出代表的例如阿里巴巴联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一经上线,引发业内不小的地震;阿里巴巴联合平安、太平洋等大保险公司推出车险,也为网民投保提供了巨大便利。但透过表面从深层看,当前这些业务形态还比较简单,本质上还是传统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化,余额宝是货币基金的互联网化,网上车险也是传统车险的网络销售而已,相对内涵丰富、想象无限的互联网金融来说,还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谈到将来的发展趋势,需要重点搞清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这两个概念,这两者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互联网金融的最初发展形式,形象地做个比喻,金融互联网只不过是将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事物摆放在一起,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事物之前的形态还清晰可辨;而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将互联网和金融这两个事物融化在 一起,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产生的是浑然一体、焕然一新的新事物。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更多地还是初级的形态,金融机构大多还是将互联网作为一个产品宣传或者销售的渠道。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的开放、自由、创新的精神与传统金融在多个领域、多个业务层面进行碰撞,一方面会带动传统金融业务的变革与发展,另一方面会催生出新的业务形态,从金融互联网过渡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保险产品创新

保险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之下也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这一变革在保险产品的变化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传统保险产品从险种上可以归纳为车险、财产险、意外险、健康险和寿险五大类,产品费率及产品形态受保监会严格监管,销售渠道以渠道为主,导致各保险公司产品大同小异,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产品创新受到很大抑制。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下,保险产品创新得到了释放和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保险产品适应网络销售的需要做出改变,即互联网化的传统保险产品;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和金融融合创新产生新的险种,即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

互联网化的传统保险产品。互联网化的保险产品是指为满足网络营销的需要而将原有的产品形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实现网上销售的保险产品。传统保险产品互联网化的创新过程概括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种是将保险责任拆分化,使保险责任清晰易懂,投保操作更加简单,比如将综合意外险拆分为航空意外险、旅行意外险等,同时保险期间可以自由选择,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搭配选择。第二种种是将投保过程实时互动化,通过后台的系统对接,客户在网上填写投保单后保险公司实时反馈核保结果,投保更加快捷和透明。第三种是保险产品理财化,将保险产品特别是万能和分红寿险包装为理财产品,突出产品收益,满足客户互联网理财的需求。

目前互联网化的保险产品基本已经覆盖所有险种,其中意外险、车险以及理财型寿险如万能险、分红险互联网化做的最为成功。健康险相对复杂,医学术语较多、界定困难,网络销售还不普遍,当前网上销售的大部分只是针对单一疾病而设计的险种。

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是互联网和保险融合而产生的新险种,是传统保险所没有的,互联网也不再仅是一个渠道功能,它是更高层次的金融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才是将来的发展亮点和趋势所在,它没有固定的样式,有无限拓展的空间。比如华泰保险针对淘宝网推出的运费险,为买家退换货的运费提供保障;阳光保险推出的网游险,承保的是游戏里的虚拟财产,实现虚拟财产保险的破冰;再比如安联财险联合阿里推出的中秋赏月险,对中秋节赏月的天气承保。

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与传统保险相结合,必然会创新出更多异彩纷呈的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这将是互联网金融最有发展和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营销模式的创新

营销模式是指把商品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送达至消费者的过程,完成“制造流转消费者售后跟进”这样一个完整的环节,是在营销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手段的总称。

保险公司传统营销模式以保险人和银保渠道为主。保险人不是保险公司的员工,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是合同,人员流动频繁、综合素质较低,销售保险过程中误导问题严重,导致保险人口碑较差,客户对其存在严重的不信任,销售越发困难。而银保渠道要仰仗强势的银行,完全听命于银行的安排,渠道竞争激烈、渠道费用水涨船高,销售业绩却日益下降。这两种营销模式在当前看来虽然贡献了主要的保费收入,但是利润空间不断萎缩,增长幅度越来越小,难以持续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好为解决保险公司的营销困境提供了可行办法,期初是仅把互联网作为一个销售渠道,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其优越性日益彰显,保险公司已把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今后的主力发展方向,提升到公司的战略层面。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保险产品的创新必然要求营销模式进行相应创新,一方面传统保险产品不断向互联网进行迁移销售,另一方面互联网专属保险产品日益涌现,这样必然促使营销模式进行相应创新。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营销模式创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在产品定位、组合销售方面做好网络营销。首先,在选择外部网络渠道时,要使产品定位和网站客户群定位相一致。

在保险产品的互联网销售过程中,特别要考虑网站的定位,有选择地上线保险产品。不同网站的客户群定位是不一样的,其客户群的年龄、性别、产品需求、消费层次都有明显差异,保险产品在网络营销中,要使其产品的目标客户群和网站的客户群定位相一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汽车类网站销售车险、母婴类网站销售儿童意外险或疾病险、旅行类网站销售交通工具意外险就是很好的选择。

其次,优化客户体验,为保险产品的组合销售提供便捷。

客户的需求往往不是单一的,对客户相关需求的挖掘和展示,既优化了客户购物体验,又有效提升了销售率。例如某旅行网站在销售机票的同时,提供航空意外险和航班延误险的购买入口,客户根据自己需要,只要将产品前面的复选框勾选上即实现了组合产品购买,整个流程非常人性化。

充分利用互联网数据,做好二次营销。互联网即意味着信息化,这为数据分析、数据营销提供了便利。保险不同于其他产品销售,即使是利用外部渠道带来的客户,客户信息也是一应俱全,这为客户二次营销提供了充分的便利,同时也有利于摆脱对外部渠道的依赖。保险是终身需要的产品,意外险、健康险、教育金、养老险、财产险等,需要根据自身年龄、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补充,即使险种一样,保障额度也可以再增加,所以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客户身上都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待挖掘的空间。况且通过二次营销留住一个客户的成本远低于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同时也会有效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所以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对客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充分做好客户的二次营销工作显得弥足珍贵。

线上线下相结合,变革人管理方式。保险产品的网络销售相对传统的人销售模式优势明显,随着具有深度网络习惯的中青年一代逐渐成为保险的主力客户群,人销售模式正加快退居次要地位,虽然不会完全消失,但是人员缩减是大势所趋,加之当前的人模式为世人诟病,这一模式越发难以为继,上述问题都迫使保险公司对保险人模式进行变革。

另一方面,网络销售虽然发展迅猛、具有巨大优越性,但是对一些复杂险种还是有心无力,这为传统人提供了生存空间。保险公司可以将互联网线上的便捷高效与人线下的专属服务相结合,在复杂险种投保、特殊情形下的投保、核保和理赔服务上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而且可以借此机会对人管理方式做出变革,优胜劣汰,竞争上岗,选择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营销员吸纳为公司正式员工,纳入公司正规管理,让这部分人转化为保险网络销售的线下服务队伍,为互联网营销做有力的后台支持。

充分发挥官网的服务功能,让服务吸引客户、留住客户。最近的保险网销数据统计显示,外部网络渠道占据绝大部分销售份额,而保险公司自己官网的销售却少的可怜。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外部网络渠道类似线下的商超,消费者可以在充分地甄选比较之后再购买;而各保险公司官网则相当于品牌专卖店,品种单一,首次购买的客户一般不会直奔专卖店,但在需要售后服务时会首先想到专属品牌,服务做得好会促使客户下次摈弃商超直奔专卖店。所以官网首先要突出其服务功能,借助官网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保单验真、查询,报案理赔、客户节活动、信息公告等方面做好客户服务工作,使客户认可这一品牌,提高其忠诚度,将客户逐步从外部渠道引流到官网上购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前期良好服务的铺垫就没有后期的成功销售。

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动;融合;思考

一、互联网金融

随着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关系日益密切,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马云在外滩金融论坛上说过:未来,互联网和金融将不断融合,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叫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深化互联网,叫金融互联网。招行前行长马蔚华说过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金融。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不一样的。单独来看,金融并不代表消费者的最终需求,它是属于商业交易,不能解决消费者生活方面的各个需求,而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却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滴滴打车中的“专车”,如果绑定了信用卡,下车结算最终费用时,系统会自动从绑定的信用卡中扣除费用,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使得金融改变了自己的位置,成为商业交易的最后一环。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金融行业的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使互联网与金融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近几年来一个新兴的行业,它是对传统金融的改变与创新,也是互联网与金融互动与融合的结果。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互动与融合

1.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不同的营销模式

互联网金融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金融企业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而获得自己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一些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客户端等催生出新的消费者模式,改变着金融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与交易模式。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也开展了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不同的营销模式,使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得到深化与提高。

金融的本质就是经营信用和信任,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金融行业市场人员必须做到的要求,互联网金融时代为金融企业提供了互联网这一有效的平台。为了取得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大中型金融企业频频利用情感营销,以实现品牌与消费者情感上的互动,达到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美利金融在2015年的时候了一个品牌形象宣传片:演员黄觉朴实独白演绎“我是个Loser吗?我有时候会问自己……”黄觉在广告片中可以说是本色出演,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淋漓尽致地呈现给广大观众,在喧闹的片场中被大声唤醒,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不停地接戏,即使再累都要继续。因为他是一位丈夫,是一位父亲,他必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片尾,黄觉说道:“一个平凡的演员,撑着一个还算合格的男人和一个挺安全的家庭,我觉得我还行。”最后点出宣传片的主题:用更多金融可能,支持更美丽的人生,美利金融。这个宣传片使人们对生活与工作、人生与理财产生思考,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美利金融这一品牌概念。情感营销是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实现金融宣传与交易,因为不论是处于传统营销时代,还是处于数字营销时代,成功的营销都是可以直击人的内心。这样的营销是在充分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直击内心的内容,引发消费者间的情感共鸣,从而使消费者接收品牌信息进而接受品牌。不仅是情感营销,还有视觉营销、品牌代言、视频营销等等都是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这一开放自由的平台而采取的不同的营销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对金融的热度与积极性。金融企业一改之前不变的观念与金融服务,顺应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趋势,增强了消费者对金融企业的信任度,实现了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以及互利互惠的利益要求。

2.金融业的互联网化

金融,相对于互联网这一个新的行业来说,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两个行业最本质的特点在于融通,主要体现在金融是财富的融通,而互联网是信息的融通。所以,互联网与金融相辅相成,互动与融合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金融业面对这一新格局也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逐步向互联网化转变。

(1)多元化具体化的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金融行业的弊端日益显露,相比较而言,互联网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更新速度快等特征,所以互联网与金融得到迅速的融合。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优势在于,金融行业能够使用互联网的手段与工具来提升金融业效率,改善用户体验,使金融服务更加多元化与具体化。百度和中信银行联合成立了“百信银行”;平安集团金融业务上在互联网化的基础上推出了网上银行、保险与信托、网上基金超市等,形成了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为用户提供了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金融业想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背景下幸存下来,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发展多元化具体化的金融服务,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好感与使用,使自己具备竞争的优势与存在的价值。

(2)金融业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金融时代要求金融行业进行投资理财与产品服务等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各种模式创新上的多元化。互联网金融平台大部分是网络中介平台,解决的是信息不集中不对称和时间、空间上的阻碍,而且能够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切入,将生活中的关系反映到互联网平台上。金融只是金融产品间的交易,因此金融业要借助知识与互联网的力量做出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一些金融企业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线上的保全及理赔处理,中间环节尤其是销售部分的减少,使得金融行业直面客户的机会增多,使得信息不对称这一缺点得到克服。因此金融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改变传统业务的销售方式,实行新的运营模式。金融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着,金融业的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着,那么金融服务与运营流程就可以满足客户的自主选择,金融业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费用投入到产品研发、理赔等客户服务领域中,达到创新能力的最大发挥。

(3)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

互联网通过观察和分析出消费者的具体需求来吸引消费者完成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利用了互联网这一优势,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设置不同的金融场景和内容,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最后完成金融消费,这样就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活力,展现了金融市场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不仅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而且加大了对金融业的投资与对金融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支持,以此来吸引民间和国外资本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机会,使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被注入新的要素与活力,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因此金融环境的变化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金融市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推动下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的多变性也随之增加,使得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越来越凸显。

3.金融企业必须顺应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全方位拓展竞争优势

目前,金融在互联网下的业务品种趋于多元化与具体化,而互联网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首先是移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和可搜索性。这一趋势将使产品到产业化,最终形成互联网产业集群。其次是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运用,提高了金融业的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了金融业的交易成本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后是互联网用户的多样化,使得用户的需求在变化,金融业如何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做出调整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从另一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一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的。首先是掌握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必须同时理解互联网与金融这两种不同的逻辑,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定位金融产品和防范金融风险等金融业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与分析互联网的能力,对互联网有着深刻的认识与认知,掌握必要的互联网技术。其次是既具备创新思维又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的创新中产生,为适应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与思维,来拓展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使互联网金融不断在发展。最后是具备风险意识和法治思维的管理型人才。虽然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型事物,但本质还是属于金融,仍然脱离不了金融方面的风险。与此同时,从业人员要对全国以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相对熟悉。所以金融业要能够清晰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紧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并提供一定的平台进行实践,使其真正投入到互联网金融工作中,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是无比开阔的,也是不可阻挡的,金融企业必须顺应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做出多方面的努力,这样才能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运用,互联网业与金融业间的界线日渐模糊,两者间的融合逐渐深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来临,并且成为未来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互联网与金融的互动与融合也是互联网金融下的发展格局,给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带来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金融行业。金融行业要顺应互联网金融这一发展趋势,拓展不同种类的金融服务与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利用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与互联网金融人才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使自身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得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雪薇.互动与融合--浅议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新趋势[J].经营者,2016,30(1):178.

[2]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 2012(24):15-17.

[3]赵月若雪.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下的创新与融合[J].工会信息, 2014(29):14-16.

篇3

从市场竞争的规律来看,网络经济最为普遍地体现着边际成本递减规律这一基本经济规律(王刚刚,2008)[6],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边际成本递减的趋势。首先,互联网金融作为网络经济时代的新生势力具备网络经济特有的资源优化配置特质。互联网金融借助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迅速崛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要素为主要驱动,以移动互联为基本工具,通过大数据应用能够增加企业和价格的透明度,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和交易摩擦成本(韦雪琼,2012)[7]。其次,信息是互联网金融运作中的核心资源,基于消费群体的投融资需求创新产生的金融信息产品具有明显的客户锁定特性,使其客户规模迅速扩大,正外部性效应不断扩大边际效益,呈现边际成本递减趋势。再次,依据梅特卡夫的网络价值法则,基于移动互联信息系统的在线处理与生成功能促进金融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提高整体互联网金融的总价值,满足金融消费群体的效用最大化需求。所以互联网金融低廉的交易成本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在信息共享、资源配置优化的全球经济浪潮中,互联网金融的边际成本递减特点赋予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二、先进的数据技术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与信息处理技术在解决传统的客户准入、产品营销以及风险管理上优势突出。在客户准入上,互联网企业通过网络痕迹处理技术,可以在日常运营中积累大量超越一般财务报表的客户“软信息”,并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通过计算机行为跟踪技术实时调查、监督客户的交易行为,有效地甄别异常状况,消除信息不对称障碍。在产品营销上,互联网金融企业联合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支付等组织将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搜索引擎技术与金融咨询、在线服务等金融专业技术相互融合,借助系统化数据仓库,通过清单式筛选集中整合目标客户,及时准确地触点营销,将互联网金融营销推向综合化、批量化、精准化和多元化。在风险管理上,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利用交易记录、买家评价等客户信用代表性指标,构建互联网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数据库,识别网络客户信用状况,通过公开违约和降低评级信息等方式,增加违约成本,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侵蚀态势冲击商业银行

当前,互联网企业借助自身固有的优势条件,在支付、结算和融资等金融领域广泛迅速布局,以不断高涨的势态逐步改变银行独占资金的格局,以不可逆转的侵蚀态势冲击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对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与盈利能力层面带来颠覆性、系统性、综合性、持续性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支付中介

从理论上讲,金融脱媒滋生互联网金融参与金融市场竞争,互联网金融创新符合金融脱媒的大趋势和内在逻辑。支付结算中间业务作为传统银行的三大核心业务之一,正遭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全方位挑战,集中表现为互联网金融脱离传统金融机构中介人,资金供需双方直接进行交易,资金在传统银行之外循环。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的活跃,基于个人通讯设备以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货币价值结算的互联网在线支付规模呈爆炸性增长,互联网支付系统直接占领银行支付系统平台,颠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的支付中介的地位。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数据看,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56.43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4.93%,增速放缓4.53个百分点。其中,占银行结算账户的99.37%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56.07亿户,增速放缓4.56个百分点,互联网支付系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支付结算系统正快速蚕食传统银行的垄断地位[8]。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不包含短信支付)交易额规模达到7750.8亿元,与第三季度相比增长131.9%;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占据了超过市场90%的份额,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的冲击进一步加剧。[9]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融资格局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存贷款利差在长期趋于收窄,对于数量众多、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的小微企业而言,从正规金融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加大,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低。一方面,网络融资平台以搜索引擎集中客户削弱冲击传统银行的客户开发力。互联网融资平台借助大数据挖掘、分析和运用技术,整合外部资源搭建的电商融资平台、P2P融资服务平台,准确锁定并细分目标客户群,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冲击传统银行的零散营销模式。另一方面,网络融资平台以市场价值撮合交易消减传统银行的资源配置力。网络融资平台依据客户融资金额、利率与期限,遵循撮合成交的市场机制,以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批量化与专业化的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金融借贷组合模式,满足小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生命周期性金融服务需求,提高资金匹配效率。互联网企业不依赖于实体平台进行纯粹的客户集中与撮合交易,是一种脱离传统金融银行中介的侵蚀活动,冲击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融资格局。

(三)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分销渠道

运用大数据展开金融产品营销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抢占销售市场份额的惯用策略。不同于传统银行的单一销售模式,互联网金融打破物理渠道借用平台优势,通过打包销售向处于各个交易环节的客户提供组合型产品,互联网大数据的分销渠道与营销理念冲击商业银行零售营销模式,物理渠道延伸至虚拟渠道。在客户锁定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雄厚的数据积累与系统化处理技术为批量化分销提供基础。互联网使用者的访问数据经过客户行为分析、目标客户筛选、数据挖掘等处理,搜索客户金融需求,目标客户定位更精准,市场管理更精细。在产品营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多样的金融产品与展示形式平台,通过与金融消费者的互动支持金融消费创造体验价值,以多层分销渠道加快对传统银行物理营销渠道的客户分流。

(四)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盈利方式

在传统的单一盈利模式下,传统银行的收入结构由核心业务结构决定,收入来源由利差决定;其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大企业、高端客户存贷款业务寻求综合收益,盈利能力的提升基本延循粗放式增长模式,极易受到市场波动与经济浪潮的影响。虽然目前部分银行转向单纯追求低成本低风险的金融服务,但此类调整对盈利水平与盈利能力的贡献度明显不足。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根据目标客户的消费模式以及消费习惯实现初步甄选,专注于快捷、高效、低成本的通用服务,提高了金融需求和服务渠道共性的集中度,一定程度上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的物理网点分层服务与盈利模式。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挤压,银行业绩增速持续放缓,2011年全行业利润增速为36.34%,2012年为18.9%,201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3.83%,较2012年上半年增速下降9.47个百分点。[10]互联网金融热浪冲击着商业银行盈利方式,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蚕食其利润来源。客观上,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标准和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态势冲击传统商业银行,多形式的互联网金融逐步显示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替代效应,其侵蚀态势引发银行业的“骨牌效应”。从短期来看,互联网金融新势力的变局尚不会颠覆传统银行业。从长远看来,移动互联交易规模的日益壮大以及监管的日益严格,互联网金融势力也必将逐步完善信用创造和融资服务这两项银行核心功能,从而对传统银行业产生根本和深刻的影响。

四、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从当前发展态势看,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正改变着金融业态,并将引起商业银行深刻的变革。面对互联网金融侵蚀势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互联网金融业态,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主动推进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产品创新、业务流程、数据技术、风险防控等领域进行的全面调整和深度转型。同时将其作为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有效抓手,灵活应对,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资本的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在适应调整中以竞争求发展,是传统银行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选择。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做实用户体验

从运营思维上谋变,实现传统网点产品推荐与移动互联用户体验的有机结合。对于传统银行而言,应战互联网金融的步步侵蚀重要的是从经营理念上谋变,运用互联网经营思维做实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针对客户群体金融需求的快速变化,传统银行应加快转变服务意识,由“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转变,摒弃一贯的物理网点推销式经营,选择互联网平台探索“大数据”经营模式。根据数据信息细化客户群,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客户端定制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众多客户自主通过移动金融服务系统中自主选择和灵活下载的用户体验诉求。

(二)应用互联网营销拓展服务渠道

从营销渠道上谋变,实现传统物理网点营销与新型移动互联营销的有机结合。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分销渠道侵蚀同样可利用互联网模式,深度挖掘互联网整合力,将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与移动互联对接,拓展线上营销与服务渠道,密切前后动,推进集约化管理。传统银行拓展营销服务渠道关键是充分发挥自身资金实力、社会认知、基础设施、物理网点等各方面的优势,提升联动运营能力,将客户营销、产品应用、风险管控、数据处理等集中于信息技术层面统一设计。最终形成以物理网点与虚拟网络并行,线上与线下同步的客户开发,跟进营销的互联网模式,谋求双倍的盈利。

(三)整合互联网模式升级业务体系

从业务体系上谋变,实现金融工具在线集中与金融产品在线集聚的有机结合。应对互联网金融侵蚀,传统银行若简单地将产品、业务置于互联网之上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开发适合金融互联特点的金融产品组合,升级业务体系融。一方面,充分利用综合资源将传统银行中后台信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在线金融、移动金融、电子商务、融资平台等新兴技术模式加以整合,形成在线业务办理的O2O经营模式。另一方面,融合线上与线下的信息将网上支付、投资理财、网络信贷等功能集中于特色网络金融产品之上,构建与网络银行相适应的业务体系,同步升级业务流程,实现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四)遵循互联网逻辑组建专属架构

从组织构架上谋变,实现传统金融组织构架与网络金融组织构架的有机结合。打造互联网金融专属组织是一个系统战略,需要遵循互联网逻辑,凸显金融属性。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属性决定专属组织要联合创新研发与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独立于对公业务与对私业务,以从专业部门到事业部门再到专营银行为构架目标,为银行的网络营销转型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互联网逻辑思路决定专属组织需要从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出发,具体划分移动支付、网络信贷、互联分销等职能部门,重点调动全行资源,寻求在客户网络营销、产品研发推广、网络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的突破。

(五)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数据管理

从数据管理上谋变,实现基础数据仓储建设与综合信息融合处理的有机结合。大数据是连接平台、用户、金融的重要工具,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数据管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重点。一是夯实数据仓库建设。除了银行账户、交易记录、协议签约等信息,传统银行应拓展信息渠道,广泛搜集用户商品在线订购、商户经营、物流配送、信用评价等非金融信息,进行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建立数据仓储库。二是提高信息融合水平。根据客户消费习惯与金融诉求建立涵盖客户条件与产品条件为主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并以此作为数据模型的参考体系,提高目标客户属性与产品特征要素的匹配度。

(六)借助互联网创新加强风险防范

从风险防范上谋变,实现网络业务创新发展与交叉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机结合。传统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并不会因为网络金融业务与产品的创新而消失,借助互联网金融创新,提升风险防控方法与手段,实施风险分类管理。针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实施差异化灵活定价方法及时化解;针对平台客户违约风险,加大线上线下的双重违约惩罚,降低客户信用风险;针对全电子操作流程中的技术风险与操作风险,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给予用户线上操作演示与风险提示;针对互联网效率所提升的风险发生、转化、蔓延速度,完善风险预警以及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加大风险处置机会,降低风险传染概率。

五、结语

篇4

首先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化,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地域限制,使得覆盖范围更广,其次互联网金融产品较多,从最熟知支付宝、财付通的开发使用,到出现微博钱包、余额宝、国付宝、拍拍贷等产品,产品的多样性在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同时,也为众多金融产品的经营与销售带来了很大便利。

2、互联网金融多样化模式研究

2.1余额宝

余额宝是由阿里巴巴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与天弘基金旗下增利宝系统合作推出的提供余额增值的货币基金。本质上是将基金系统安插在支付宝系统内,用户可以将等待用以支付或支付宝中闲置的资金转入余额宝,相当于自动购买了基金理财产品,支付宝成为了天弘基金直销平台,连接基金企业和客户的第三方网络平台为余额宝这项服务提供了充分的客户资源。该基金购买过程相对于传统基金购买模式更具有操作的简便性,省去了购买协议等繁琐环节,并激发了原本没有理财的用户的理财意愿。同样余额宝具有及时支付的特性,资金可随时取出用于网购和网上支付,无需支付手续费。便捷的买入和赎出使其从形式上接近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但余额宝远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高收益和低时间成本,使其更具吸引力。资金流动性强和准入门槛低,使余额宝打破了股票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的局限,在短期吸纳了被商业银行忽视的社会小额资金,因此颇受中小理财者和青年人的追捧。

2.2P2P网贷

P2P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信息收集、合同签订及资金发放都是通过网络完成的,作为交易平台的P2P网站要从中收取一定费用。这种金融模式虽然经历时间不长,但却非常受欢迎,短短的几年间就已风靡全国。该模式最初虽由国外创立,但是目前在中国超过两亿的借贷发生额已经超过它的发源国家。

2.3众筹融资

所谓众筹融资,是指项目发起人利用互联网或社交网络展示自己的创意,来获得资金支持,再将创意反馈给出资人的平台,从而达到双赢的一种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众筹融资不能涉及资金或股权。目前,众筹项目多以实物、服务或者媒体内容等作为回报。

2.4虚拟电子货币

虚拟电子货币,即为互联网货币或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截然不同,是可以在网络上传输的一种货币,众所周知的比特币曾在中国风靡一时。与传统货币相比,该种货币在制造、发行、交易及结算等方面节省大量成本,其主要形式有电子货币储值卡、电子支票、数字钱包、电子货币。任何一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都会带来利弊,虚拟电子货币也一样。

2.5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方式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及时分析与数据挖掘,再将这些价值信息提供给互联网相关机构,之后,相关机构就可以在营销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做相应调整,从中获取更多利益或避免损失。大数据金融关键是利用大数据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往往与云计算相结合,能做大数据分析的一般是拥有消费者大量信息的企业。

2.6金融网络营销

金融网络营销也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为理念,利用互联网,网络信息和互联网金融相关行业进行营销活动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微信营销伴随微信的普及也跟着普及起来,不少做网络营销的商家注册微信账号,利用一些方式把营销对象加为自己的好友,在朋友圈销售产品。目前,大多数人对微信营销已经见怪不怪,每个人的朋友圈中都会有几个做微信营销的人,他们又被称为“微商”。

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3.1建立信用体系

由于大数据及云计算的应用,互联网金融应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网络上流动的一般传统金融行业无法得到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对数据进行整合,就有可能打破社会数据壁垒,形成统一的信用环境,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客户的信用数据将来会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有效竞争力。

3.2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目前来说,互联网金融模式一般收益率较高;可以有效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为那些传统金融行业服务盲区解决融资问题,如急需贷款的一些企业,本来有条件贷到资金,但流程复杂、耗时,这时互联网金融是他们很好的一个选择方向。另外在服务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是虚拟化的服务方式,服务态度使客户都非常满意。对于资金流动快、交易额少又喜欢方便快捷的客户,例如学生,互联网金融产品是他们很中意的选择。相信有着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将来能为客户们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3.3模式多样与创新

现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是各式各样,多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第三方支付模式、P2P网、众筹等都很大范围上实现消费者需求,随着互联网金融体系的不断健全、专业化的不断进步、网络的不断发展,能使已有的模式更加健全,另外开辟更应时的新模式,吸引更多用户,实现企业金融到金融产业链的过渡。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大数据 商业银行 SWOT分析 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志码:A

大数据(big data)一词在当今成为热点话题,大数据是来自于信息大量涌现呈井喷状中的海量数据。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知名咨询公司,认为大数据在目前的许多行业中已经深入渗透,运用大数据产生全新的增长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搅动银行业的互联网,除了带来互联网金融业务,还带来了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新工具。而这些工具,无疑正在颠覆银行的面貌和模式。比尔 ・ 盖茨曾说:“世界需要的是银行服务而不是银行本身。”比尔 ・ 盖茨所言得到了印证,不过,银行也早已意识到了银行服务的永恒性,谋求积极转型,正在进行的“三转型”――经营模式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营销模式从“粗放营销”向“精准营销”转型,服务模式从“标准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型,可以说,每一项都与大数据息息相关。

一、商业银行大数据特征

1.数据的相对性

商业银行里的大数据是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应用背景来划分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不是一般的就数据本身的多少而言,大数据可能是包括的数据量很大,也有可能是其中的模块包含很多。

2.数据类型的多样性

商业银行的大数据中包含的类型众多,既有系统化的也有非系统化的数据,而且大数据的表现方式也很多,比如视频、图像、音频等信息,还有一些新兴出现的媒体等数据将会日益涌现,而这些数据的处理识别能力要求很高,仅靠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理,因此,针对数据类型的多样性,需用更为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

3.数据的多源性

商业银行大数据中的数据来源十分庞大,为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需要将自助终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终端联系起来,使得线上线下融为一体,数据得到更好的整合。但是,由于数据采集途径纷杂,时间过长,致使数据表达、定义混乱,这些都会给大数据的处理带来问题。而商业银行更是要对客户的一些行为有预见性,才能为客户提供适宜的服务,因此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来减少预测的差异性。

4.数据的动态性与实时性

商业银行的大数据是在不断变换的,而且变化速度之快、频率之高,往往让人瞠目结舌,这种快速的动态变化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很高,特别是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在最短时间之内在庞杂的大数据中找出最为重要的信息。

5.数据的繁杂性

商业银行的大数据中存在的众多信息并不是全部都能为其所用。对一些无用的垃圾数据,就需要银行不断对数据进行清查,处理不断生成的垃圾信息,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于SWOT的商业银行营销环境分析

(一)商业银行大数据营销的优势(S)――Strength

1.具有广泛的客户群体

各类商业银行经过自身的发展,已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在大数据时代,这些信息很大程度上成了商业银行重要的无形资产,利用分布式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等技术,商业银行通过对客户数据信息的整合分类、深度挖掘等,能对客户做到精准的二次跟踪营销服务。

2.实力雄厚,具备资本及技术应用大数据

商业银行具有足够的资本及创造效益的能力,而这些资本为应用大数据进行客户营销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引进相关的大数据、云计算方面的技术人才,建立客户管理平台和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实现商业银行的精准营销、快速营销。

3.拥有专业的营销服务团队

现今,商业银行形成了以柜面营销人员、理财经理、客户经理、私人银行管家等为主的专业营销服务团队。而这些营销优势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和电子商务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所不能超越的。同时,商业银行的营销团队具备与客户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为客户提供贴心服务,通过对客户数据信息的分析,银行的营销团队更能识别客户在意的风险、做到量化与控制更加精准,通过大数据洞悉客户需求,分析预测客户行为,为客户提供全面、专业、主动的金融服务方案。

(二)商业银行大数据营销的劣势(W)――Weakness

1.缺乏客户信息间的关联

虽然商业银行具备庞大的客户群体,但对客户的关键信息,比如客户的家庭构成、资产配置、风险偏好等信息缺乏相应的收集与关联,因而不能有效地做到交叉营销及个性化推荐分析。许多商业银行的客户数据信息虽然丰富,但是跨地区、跨渠道、跨终端的营销信息融合能力还有待提升,难以通过它实现产业链相关客户和上下游供应商的追溯定位,实现高效便捷的客户营销。

2.缺乏复合型营销人才

大数据营销的关键是要对众多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这就需要既懂数据分析、也懂金融背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对客户的数据信息进行模型建立,并做出相应的营销策划方案。但是,此类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步伐,着重培养此类人员,商业银行的营销才能更好地展开。

3.营销渠道略显单一

当前,商业银行的营销仍然以传统的网点柜台及电子渠道为主,在新兴的社交渠道营销方面,没有很好地抓住当前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趋势,商业银行的渠道营销之路任重而道远。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略显单一,与现在日益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相比,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只能望尘莫及。

(三)商业银行大数据营销的机会(O)――Opportunity

1.抢占先机,抓住机遇

以大数据为背景,商业银行的大数据分析团队尚未完全建立,客户营销平台也尚在筹划之中,因此,商业银行应牢牢把握住这个先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率先构架基于大数据的客户营销体系,针对客户的各类营销产品推陈出新,同时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争取在金融市场抢得先机。

2.创新营销模式节约成本

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分析洞察、共享客户数据信息,针对不同客户群体、不同客户需求定制金融产品,精准营销,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营销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对大数据充分运用,创新营销模式,制定出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客户真正需求的营销策略。

3.为精准营销及个性化营销创造条件

在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一大显著特点便是精准营销及个性化营销,最终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大数据让众多客户的自身信息通过自己的操作传输到互联网,这便为分析具体客户的个性需求创造了条件,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够从客户的各类消费数据等信息中挖掘“长尾曲线”下方的价值。

(四)商业银行大数据营销的威胁(T)――Threat

1.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随着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工商银行的“融e购”、交通银行的“交博汇”以及互联网金融商城等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深化,电子银行成为商业银行未来转型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当前,各类互联网企业也在从非金融领域不断地向金融领域渗透,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迅速,O2O的新型营销模式对商业银行带来冲击,撼动着商业银行的优势地位,不断吞噬商业银行的市场,未来金融“搅局者”将会对传统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由于诸多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尤其是小微企业信息资料十分匮乏,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商业银行若要重夺金融市场主导地位,必须要尽快铺开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

2.第三方支付的全面入侵

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大户却在全面铺开金融发展之路,第三方支付在电子支付领域却悄然奠定了优势。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类似于POP这样的贷款融资平台,都对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带来不同的影响。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客户都是通过互联网的电商或者说是融资平台来直接贷款,此种现象既存在着金融脱媒,同时也在阻拦着客户与商业银行的联系,这对银行和客户的基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各大商业银行的年报,商业银行面临着不良贷款上升和净利润增速“零增长”的双重压力。

三、商业银行“大数据”SWOT矩阵分析

为实现商业银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营销,在对商业银行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构建SWOT矩阵分析策略,制定了一整套战略选择路径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根据战略制定的基本思路,通过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可具体分为四种路径。如表1所示:

四、“大数据”下商业银行4PS营销策略

(一)产品(Product)策略

在以往的营销模式下,商业银行营销产品的推出通常会经历若干个步骤,并且推出的时间较长,产品本身未能反映出客户真正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前期对客户的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将客户的消费意愿纳入产品的设计当中,以客户的需求为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制定营销产品的差异化营销策略,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激发客户对其购买的欲望,真正做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体验。

(二)价格(Price)策略

随着金融市场利率逐步放开,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商业银行更多自主决定权。在宏观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能按照客户的不同消费层次以及银行自身的定位,为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价格营销策略。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细分,制定综合营销服务与差异化营销服务方案,分析客户风险偏好并预测客户行为模式,对不同信用级别、不同产品、不同区域等采取差异化价格策略,使价格策略发挥出具有发掘潜在客户、扶持优质客户、挽留老客户、培养客户忠诚度的作用。

(三)渠道(Place)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客户在论坛上咨询房贷或理财产品收益率时,银行渠道管理部门对客户的这一需求信息不能及时收集的情况,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信息。大数据的运用,打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营销模式,银行组建专门的营销团队对客户进行相应的营销产品推荐,同时,对客户的关注点开展银行自身的社交平台的营销,利用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银行――客户社交圈,与客户间建立起信息传播的通道。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必须注重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收集、分析、整理平台上客户的各类消费数据,实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渠道,进行金融产品的推送、客户意见反馈,与客户实现良好的互动。

篇6

>> 浅谈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模式 “互联网+”模式:国产电影产业新图景 互联网+电影业:电影业产业链优化升级之路 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产业链及盈利模式研究 华硕省事儿 打造“+时代”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浅谈BIM产业链项目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研究 全产业链时代 互联网地下产业链 互联网社交时代市场营销模式探析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B2C供应链金融模式探析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B2B供应链金融模式探析 互联网开启电影产业新时代 “互联网+”时代下微课教育模式研究 互联网巨头进军电影产业 互联网与电影产业融合 中国影视的“互联网+”:已渗入全产业链 “互联网+起重” 创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整体运作电影全产业链 时装产业的互联网时代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钱皓.“互联网+电影”势不可挡:看《捉妖记》超越《泰濉返幕チ网+秘密..

[4]赖智慧.互联网金融棋局[J].新财经,2013(12):40.

[5]李雪静.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探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6):78.

[6] 杨林.亡命天涯:首部引进的好莱坞大片[J].传承,2009(1):16.

[7]殷中军.网络大电影盈利模式及高收益因素.http://.

[8]巴里・利特曼.大电影产业[M].尹鸿,刘宏宇,肖洁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6.

[9]鲁滕菲.数字影视产品发行新模式研究 [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29.

[10]杨光琼.“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与营销策略研究 [D].湖南师范大学,2014.

[11][12]唐荷. 国产电影之衍生品产业链条设计和发展研究――以《喜羊羊和灰太狼》为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处于动态发展的前列。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受众庞大,媒介丰富,同时市场尤其广阔。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人们普遍将其定义为一种基于社交平台、移动支付技术以及网络搜索、云数据技术的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这一修饰前缀代表了这种金融形式的不同以往,在传统的商业银行或资本市场模式的金融交易中根本不能预料互联网金融的未碜呦颉5比唬互联网金融的一大趋势必然是将传统金融模式的时空限制因素加以破解,通过便捷人们的生活来获取更多的收益。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支付渠道更加便捷

多个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广泛开通使用,使广大用户可以直接在操作中跳过银行中转,通过客户端口直接进行转账汇款等业务,避免了异地、跨行业务的繁琐限制。这实际上成为一种资源整合,用一种新的形态逐渐补齐传统商业银行不与时代相适应的非便捷短板。

(二)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互联网电子销售平台的创建使得线上销售,特别是零售行业进一步扩大了规模。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带动了物流、快递配送等行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个体自营的网络商户可以不受空间限制,主营业务不会像实体商店一样受主题风格上的局限,经营更有主动性,从而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大规模发展。

(三)投融资理财方式多样

借助于便利的支付方式和多样的营销模式,在投融资理财方面,产生了基于“众筹”等新概念的低成本、风险分散的新形式金融平台。从长效利益来看,对于民众自发联结筹款救急、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等大有裨益。另外,一些掌上理财客户端的使用也给传统推销式的理财产品推广带来不小的压力,使得客户能够主动选择理财方式,实现自主理财,而不是被动接受。通过数量规模的优势,这样的投融资理财渠道有着非常可观的收益。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监管问题和风险

针对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巨大需求和良好前景,它的逐渐完善是一定不能放缓的一种进程。但是必须承认,今天的中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非常之多,并且尚没有形成有力的、成规制、成体系的管理模式。

这里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列举:

(一)信息技术存在风险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发明和控制来自美国,中国基本上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方才接触互联网技术,并于本世纪的上个十年中逐渐向民众普及。最近五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期。对于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首要的仍旧是技术问题。互联网金融在交易中的安全风险不是不可以控制,但是控制的途径错综复杂。支付平台能否对用户隐私进行保护,用户财产安全能否在互联网环境中被有效维护,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目前互联网金融的接受度暴涨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大部分用户在用一种观望的态度进行尝试使用,一方面对便捷性进行了肯定,另一方面一定在内心抱有些许的顾虑。放弃顾虑的用户将携带极大的受损风险,比如受到互联网诈骗的侵袭。如果能从技术手段上降低互联网诈骗等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主要风险,堵上关键漏洞,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水平将走到世界前列无益。

(二)法律制度仍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有关金融监管的内容几乎全部指向实体的金融经济和贸易。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接近于空白,仅有的一些规范措施只是相关部门的救急约束性条款,还没有成为真真正正具有效力的共同约束性法律。退一步说,就连单纯的互联网法律法规都还没有建立起来,更不用谈互联网框架和背景下的金融法律了。这其中的监管难度和立法要求的复杂性可想而知。对于一些互联网集资诈骗等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安全的迫切问题,只用传统的“线下”手段难以遏制,但“线上”手段或许还要更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在漏洞充分显示之后进行有效管理。

(三)监管体系缺失

这是由监管难度大造成的。在市场准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具体组成单位,如自营商城、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机构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个体式准入,形成一种互联网金融业者只提供线上平台,而线下监管仍然属于传统金融监管部门业务的畸形对接关系。显然,互联网金融业者今后也应该承担在准入和运营管理上的主体责任,但这需要覆盖极大的范围,短期内还很难实现。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的构想

通过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现实弊病和国际通行的经验,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做出以下构想:

建立统一严格的市场标准和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借助于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甚至是个别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将所有参与互联网金融的个体纳入市场准入标准审查体系中,建立一个统一、联动的评价指标,从入口处把关。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不间断动态性,过程监管虽然是一个重要部分,但对于市场准入这个“第一关”应当给予更多关注,因为这将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监管途径之一。不符合标准的参与个体不得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同时不具备征信资质的个体将无法在系统内大范围生存,这能够从一开始就净化市场环境,为后续的运营管理提供可能。

净化市场环境,规范运营过程管理。实现这一构想将要从自发约束和行政监管两方面入手,前者基于行业氛围的构建与行业自律,后者则基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在互联网金融新环境下的创新应用。行业良好氛围的构建与行业自律的实现需要通过几个主要的互联网金融个体规范运营来形成示范,与此同时也要放开眼界吸收国外先进的相关经验。行政监管在这一过程中将面临大的挑战,但基本趋势是从主要监管金融主体变为监管金融交易过程。对主体的监管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和行业规范将能够有所体现,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管理互联网金融过程是为了杜绝更多的违背公平公正,甚至违法交易行为的出现。

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这是最有效的金融市场监管手段和底线措施。通过法律来进行严惩,将能得到举一反三的监管成效。通过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相关问题的立法,将能够整合并完善我国现有的“保险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乃至“刑法”等法律,并规定出互联网金融交易主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新的法律体系和约束力量。

篇8

目前,中国的金融创新业务发展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比如支付宝、微信快捷支付、余额宝、人人贷、网上银行、云金融等业务越来越多,已经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电子钱包给人们节约了时间,解决现金支付的麻烦,冲击了传统的金融模式,引发了激烈的金融业内竞争,对传统的金融模式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

二、互联网金融的含义、特征及功能分析

(一)互联网的含义与特征

互联网金融的英文名为Internet Finance,其英文缩写为ITFIN,指的是?魍车慕鹑诨?构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形成了便于人们生活的金融服务体系的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需求水平高、受众面积广、容易实现规模经济、资源配置去中介化

明显[3]。

(二)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互联网实现了支付功能的创新,作为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宝、财付通已经受大众所接受,出门不用带钱包,使用电子钱包便捷支付就能完成交易,给交易双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支付宝声波支付、支付宝蚂蚁花呗支付、微信支付、微信转账、微信红包受到大众的青睐,这些都是支付功能的创新业务,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程,同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针对个人或者小企业顾客提供金融服务,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迅速地发现客户,并且能够充分了解到客户信息,比如客户的使用年限、消费行为以及信用积分等,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时,人们可以依据“云计算”原理,将一些参差不齐的信息进行整合,能够使数据价值最大化。

互联网金融还具备价格发现功能,交易双方的需求,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价格商议,充分体现了互联网金融的灵活性。还可用过在互联网上进行对价格的了解,实时了解市场利率走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借贷利率和价格,为市场利率化累积经验。

三、银行零售业务的定义、分类及发展现状

(一)银行零售业务的定义及其业务范围

银行零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针对个人、家庭或者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存取款、贷款、投资理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银行零售业务的范围较广,不单单指一项业务,它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的总称[4]。负债业务包括信用卡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资产业务主要是指客户的信贷,包括汽车贷款、住房贷款、信用卡融资、信用卡透支等;中间业务指的是帮客户的收款、付款或者别的委托事项过程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比如个人信托、个人外汇买卖、个人租赁等[5]。银行零售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为这些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两者之间的交易比较零散,并且交易金额也比较小。银行零售业务较银行批发业务而言,其费用成本较高,但零售业务的客户流动性十分强,风险较低,这也使银行零售业务很快成为金融业务潮流的原因。

(二)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历史

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指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储蓄时代;第二个阶段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4年)应用时代;第三个阶段指的是自2005年开始的账户管理时代[6]。近年来,银行零售业务结合互联网成为一种新兴的创新型金融服务业务,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成为了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弄潮儿。

(三)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规模逐渐扩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观点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使得银行零售业务的客户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这有助于市场发展更加稳定,也为市场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同时银行零售业务的兴起,给我国商业银行增加了新的利润。这也推动着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进程,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

(一)银行业务、存款的流失增加了银行多重经营的压力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优势迅速将第三方支付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网上银行、网上借贷、支付宝声波扫描支付、微信支付、微信转账、微信红包等已经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吃饭、逛街、买衣服等零散的日常交易都离不开第三方支付。电子钱包的使用既节省了时间还解决了装现金麻烦又具备一定风险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013年余额宝的诞生成为互联网金融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人们可以将钱存在余额宝上,购买基金赚钱,也可以供日常交易,存的越多获取的利息越多,因此获得了十分庞大的客户源以及账户资源,余额宝很快成为十分受欢迎的理财产品。但是,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期间获得的大量客户实际上是银行原本的实际客户,网上银行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相关业务量以及客户量,加大了银行的营业压力。

(二)传统银行的基础客户流向互联网金融

银行零售业务赖以生存的必须是客户,客户是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基础。由于银行零售业务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服务成本比较低以及零售业务的服务对象主要以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为主,大量的客户群体都倾向于这种便捷式的业务模式,而放弃了传统的银行业务,出现了传统银行的基础客户流向互联网金融。

(三)对传统的客户营销模式的影响

传统银行业务的办理方式对客户营销十分不便,因此发展客户的范围有一定受限。互联网金融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综合。互联网金融既有助于扩大客户范围,又给客户提供了便捷服务,一举两得,但是对传统银行客户营销模式的影响十分大,逼迫着这些传统银行不得不转变业务模式。

五、互联网金融对银行零售业务的积极意义

(一)改变思想观念,重视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以其优势性促使传统银行改变思想观念,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潮流,将最新的科技理念运用到银行的运营模式中来,提高?I务水平,为客户创造多样化产品,给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互联网金融给人们提供了自助式的购买方式,以及智能化的信息发现功能,人们可以利用app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通过搜索引擎快速找到自己想要购买的东西或者自行办理业务。通过支付宝,网上银行、微信支付完成交易。整个过程重视客户的体验,为客户提供了智能性、人性化的服务,替客户省下了不少额外的费用,既节约时间又节约

成本[8]。

(二)具备大数据理念,提高技术水平

互联网最大的特色就是囊括了海量的信息,银行零售业务面对客户的不断壮大,就需要具备大数据理念,对大量的客户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客户的使用年限、客户的等级等等。银行需要有企业级别的大数据理念,有助于银行将大量繁杂的客户信息以及交易记录,进行系统、全面地整合,将不同等级的客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业务服务。银行需要不断地提高银行大数据处理技术水平,实现高效率的业务办理,不断完善运营机制,创新出多样化的高科技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

(三)金融服务专业化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到十分成熟的阶段,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日益攀升,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国家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固步自封的国家,已经是一个十分具备包容性的国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也在兼容并蓄不断学习快速发展,推动着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

篇9

把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更好融合起来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以创新的理念与融合的姿态迎接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准确定位经营模式,顺势转换经营机制,

在2014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指出,金融业态的重大发展倒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他提到,现代信息科技普遍应用,催生了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传统银行业对现代信息科技应用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网点资源的战略价值,削弱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点多面广的传统优势,直接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源。

确实,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跨界经营,以服务“三农”和“小微”为己任、成为实践普惠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并不矛盾和排斥,二者可以相互融合、促进。互联网金融可以为普惠金融的实现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平台和渠道,而普惠金融理念的推广,也必将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推进宽带乡村工程,推行“三网合一”,鼓励电商创新发展。政策上的支持,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融合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赢得独特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和广阔空间。

坚持以融合的姿态迎接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相比其他金融机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天然具备分布区域性、设立长期性、关联紧密性、决策灵活性等特点,并在改革发展中确立了自身优势,尤其是长期处于农村金融市场最前沿,对“三农”情况非常熟悉,对农村经济特点和产业特色比较了解,对农户、企业的信用品质、资金实力、生产经营状况等信息掌握比较充分,这对融合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地域、客户、信息等资源优势。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思想上要重视,积极融合互联网金融。应从顶层设计的层面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制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思路、战略布局和资源配置策略,制定网络信息、客户营销、业务处理、小贷批发、移动支付等一系列标准化操作规范,提升信息科技服务能力,重点保障核心财务类、关键业务类、关键渠道类系统的资源需求,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建立统一集中的后台处理中心。同时,在思路上要突破,准确定位互联网时代的经营模式。

一是在互联网技术同金融业务的有机结合上下工夫。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切实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新型金融服务。二是在分区服务上下工夫。努力挖掘客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创造相应的商业模式,真正把差异化营销和服务策略落到实处。应完善网络客户的营销模式,拓宽为网络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渠道。把理财业务、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作为个人网络金融的主体业务,与其他业务一道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并通过自上而下组建营销团队等各种方式,提高一线人员发现市场、锁定目标、跟踪客户的眼光和技能。三是在培育网络客户市场上下工夫。加强对网络客户的持续宣传,建立目标客户档案,大力拓展潜力客户,抢挖优质客户,有效制定和落实专项营销方案。四是在满足客户便捷性需求上下工夫。强化满足客户便捷性需求的创新,最大限度提升客户体验。

坚持以创新的理念发挥小银行大平台优势

互联网金融给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注入了新思维、新技术、新渠道。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放眼未来、主动作为,用敏锐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坚持以创新的理念最大限度发挥小银行、大平台的优势。

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基础架构,加快数据深度挖掘步伐。以网络客户的需求为驱动,以运用大数据为目标,努力实现数据集中处理。以信息化带动经营管理现代化、提高服务和决策水平为目标,加快电子银行体系建设步伐,力争在这个关键领域取得领先优势。树立“数据优先”理念,加大对信息科技、大数据应用的投入,让数据成为盈利模式转变的“催化剂”。构建业务大运营平台,提升管理能力,并构建覆盖各个业务领域、所有风险类别的矩阵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体系,防范互联网金融衍生新的风险。

进一步完善电子银行管理机制,强化电子银行业务营销。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转账终端等电子银行业务,加快提升电子银行对柜面业务的替代率。大力发展业务。加强与财政、工商、公安、电信、电力、水务、住建等部门的互动。加强与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的合作。拓展乡镇财政人员工资统发业务、交通违章罚款代收业务、银电联网、电子到账、话费批量代扣等业务。开展柜面互通、第三方存管、票据、理财、基金、贵金属等业务合作,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借助网络技术,形成前后台分离的基本格局,构建“前台全面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前店后厂”作业模式,形成业务条线的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全面优化机制和再造流程。建设流程银行制度体系,梳理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修订远程授权、集中作业等柜面业务制度。完善清算业务、现金管理等支付结算制度。优化银企对账、异常监测和反洗钱等风险管控制度。加快推进网点转型,形成“人工网点+电子银行机具+客户经理”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构建“产品、服务、渠道”三位一体的营销体系,拓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的应用,更好地开拓市场、维护客户。打破网点之间的业务分割,对客户的存款、贷款、结算、理财、债券、股票、贵金属等各类金融需求,形成快速响应,让客户感受到“一个银行、一站式”的服务体验。

进一步构建产品创新机制,提升金融服务竞争能力。以农村、城郊大市场及客户资源为依托,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客户、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将城区、县域、乡镇区别对待,从产品的额度、周期、投放方向等方面进行细分,使产品创新真正体现地方特色,更加有效服务“三农”。推动建立电子银行的全产品体系,推出移动式金融产品和统一收台,探索互联网金融业务,打造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和服务平台。大力整合内外部资源,深入开展同业授信合作,形成区域易平台。通过集中管理和服务,更好地对接和融合互联网金融的各种先进技术,提升竞争能力,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以“三农”的准确定位,努力推动普惠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农村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应该具有大局观念。应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摒弃抢占市场份额、片面追求速度和个体利益的僵化观念,着力提高自身金融服务能力,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方式的转变。

融合互联网金融,以服务“三农”客户为己任。针对农村金融的特性,顺应互联网金融快捷方便的特点,推进综合化的产品创新。学习借鉴一些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发相关具有高流动性和较高收益特点的“三农”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微网点、直销银行等新型渠道模式,实现城乡化、区域化战略和网点布局的新突破。以“多元化电子渠道”推动网点由结算中心向交互渠道中心、数据信息中心、服务体验中心转变,夯实线下根基;以微信银行、手机钱包等新模式、新手段,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优化线上服务,力求将客户体验做到极致。树立新的特色服务理念,赋予金融服务新的内涵,构建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客户关系。

融合互联网金融,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在负债方面,可开办支票存款、基金存款、大额可转让存单、养老金存款等业务。同时,应大力发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使客户资金能够在多个金融机构中流动。在非贷款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方面,可在开展代收代付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票据贴现、租赁业务、咨询评估业务,逐步实现资产多元化、经营多样化,不断拓展收入渠道,提高整体资产质量。在支付上,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农信银系统及自身清算平台,适当借助商业银行的汇路,扩展更大范围的异地通存通兑,使结算渠道更加畅通。

篇10

所谓的“互联网+”实际上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即对传统行业经营模式的一种技术性转化,并在转化的过程中创造新的业务模式。“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融合的过程(宁家骏,2015),是一个系统性概念,涉及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乃至互联网金融等各个方面。“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包括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梁海红,2016;孟妍、王亚民,2016)、物流管理创新(郭金勇,2015)及经济发展(方巍巍,2017)等方面。”互联网+”促使信息更加对称(孙韬,2016),搜索成本大幅度下降,交易效率则大幅提升。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正在形成(辜胜阻等,2016),“互联网+”背景下国内创新创业的热情有增无减。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创新创业活动十分活跃,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变革。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方面,英美等国早就走在了前列,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AMP)及《网络空间国际战略》(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Cyberspace,ISC),英国高校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的《JISC2010-2012战略》、《信息经济战略2013》等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我国在2017年3月份了《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进一步表明国家对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高度重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许多行业将会发生巨大变化,生产经营形态会发生革命性变革。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新经济的到来,充分把握数据时代机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望获得新的突破和机遇。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评价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变成中心环节,由末端行业变成先导产业(任保平,2012),成为支撑相关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商贸流通业与消费市场和物流运输市场密切联系,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起居离不开商贸流通业的支持。我国商贸流通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对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有赖其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发展方式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资本和技术的大量投入。如表1的统计,劳动贡献率(1997-2014)平均值为8.97%,而资本的贡献率达到了79.49%,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77.23%,这种贡献率结构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方式相吻合。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影响下,企业发展依靠投资主导,结构性失衡问题比较突出,这点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中也有明显的体现。从统计分析数据能够看出,无论是劳动、资本还是技术进步都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贡献巨大,且贡献率处在不断的增长当中,技术进步和资本的贡献率基本持平,这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1997年至2001年技术进步贡献率为53.42%,2001年至2005年资本的贡献率超过技术进步(70.81%),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演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商贸流通业传统的发展方式在创造企业利润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问题:一是传统发展方式下商贸流通业依靠单一进销差价盈利模式获得生存,盈利模式单一,增值服务相对缺乏,经营方式较为粗放;二是依赖简单重复的物流实现货物跨区域的运输,交通线路规划不合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净利润微薄;三是企业库存管理经验性因素过多而技术性因素相对不足,容易出现产品积压和资金周转困难;四是传统发展方式下商贸流通领域的企业融资难问题制约其发展。

“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动力之源分析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商贸流通业的经营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营方式被优化,价值链的主导模式被重构(宋瑞,2015),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高效快捷,交易成本逐渐降低,服务效率在不断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用户规模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提升了2.9个百分点。充分尊重行业发展规模,拥抱信息技术变革,利用互联网生态创造新的价值是商贸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选择。如图1所示,“互联网+”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变革,使得经济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快捷,参与网络交易的各方积累了原始的数据资源(见表2),通过运算便可转换成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资源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信息基础设施(云+网+端)上实现高效传递,并通过各类算法模型进行信息汇总分析,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以辅助商业决策。信息基础设施的广泛建立为分工形态提供了平台,使得不同主体之间能够实时进行协同合作与分工。“互联网+”催生出新生产要素,与资本、劳动等传统经济发展要素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影响要素。信息时代里信息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要素,而在DT时代(数据时代)里各类数据构成了新的要素,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出现能够将各类无关数据转换成有价值的信息,从中挖掘商业价值和商业机会。(二)互联网渠道运用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生态产生了系统性的变化。众多企业开始逐渐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业务推广,在国内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市场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根据CNNIC的调查,2016年我国企业选择互联网作为营销渠道的比例为38.7%,较上年提高了4.9%,手机渠道2015年为10.5%,2016年为10.6%,电视渠道2016年为17.6%,通过户外广告营销的比例为28.7%,占比要低于互联网渠道,整体而言借助互联网进行营销推广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推广模式。表3统计的是我国2010年至2015年间网民数量的增长情况,网民数量的大量增长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生态基础,是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关键。表4所统计的是我国企业开展互联网营销的比例,2011年互联网营销占比24.2%,这一数据到了2016年已经增长为38.7%,增长趋势明显。就商贸流通企业而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多数企业纷纷布局互联网领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行业变革,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表5的统计能够看出,企业开展在线销售和在线采购的比例逐渐增加,2016年在线销售比例达到45.3%,而在线采购比例为45.6%,增长幅度较大。从企业采购、销售、物流到消费者购物等各个方面,互联网技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销售环节而言,互联网技术使得精准营销模式得到大幅度推广,企业获取客户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客户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对市场的分析能力逐步提升。互联网技术也使得物流配送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对库存决策和物流路线规划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对消费者而言,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便捷购物,充分做到“货比三家”,提高了购物消费的效率,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互联网+”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变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