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19202
0引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电子商务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环境下,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不仅仅依赖于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所构筑的实体空间,更依赖于信息技术所搭建的虚拟空间,从而实现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互补的全空间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我们认可以往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在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但从实践层面来看,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实训设备和学生人数不能很好地匹配,一般采用轮训的方式,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训练机会;二是技能训练时间相对紧张,学生技能得不到充分发展;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多,不能实现个性化训练。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探寻一条将信息技术与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将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提供实体空间无法比拟的训练环境。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保证其质量,势必需要在现有的实验实训基础上,构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践技能训练模式。
1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体系
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电子商务专业主要是培养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的高技能人才。国内外电子商务实践的经验表明,电子商务人才可以分为两类:“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型”电子商务人才,前者又可分为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电子商务营销型人才、电子商务管理型人才。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具体从事的职业有:商务代表/商务助理、网络贸易专员、网站编辑与美工人员、仓储/配送管理专员、采购专员、电子商务管理人员、高级网络营销员、物流师等。由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及对应的岗位群可见,专业实践技能在电子商务职业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技能主要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实践问题的技术与能力,其归宿是实践能力。在此,我们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四级体系”,即“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创新训练——技能比赛”4个层级、4个阶段。
(1)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基础,是电子商务所需基本技能的必要训练。它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实训、网页制作实训、物流软件系统实训ERP系统实训以及数据库实训等。
(2)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专业领域实际问题和学科专题,进行初步综合训练。它包括电子商务模拟系统实训、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实训、网上创业项目实战以及职业考工实训等。
(3)创新训练。创新训练是在综合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更高阶段。它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训练、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管理训练、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参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国家级电子商务师、阿里巴巴网店运营专才、欧普IMS综合素质证书认证等)的培训。
(4)技能比赛。开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学生实践技能比赛是对上述实践技能训练水平进行检验并促使其巩固、提高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比赛主要有全国电子商务大赛、电子商务“三创”大赛(分省市和国家级),以及由不同的电子商务协会与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等联合举办的电子商务大赛,如淘宝大学举办的“明日网商”电子商务大赛、电子商务运营专才竞赛等。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训练模式构建原则
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加复杂,学习者不仅要了解和掌握有关活动的法则和活动的结构、执行的方式,同时还要获得各种动作的执行经验,所以技能的学习不仅包括动作的认识问题,还包括动作的实际执行问题。专业实践技能学习最终要达到胜任某项工作的目的,这就要彻底掌握该项技能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工作原理、操作技巧以及实际操作经验,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此,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设计中应考虑给学习者提供具有多重刺激的知识授递环境和具有灵活互动能力的各种智能支持系统。基于这一角度,本文提出了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构建的四结合原则:①个人学习与群体协作相结合;②实体操作与虚拟操练相结合;③技能提高与知识学习相结合;④基本操作与岗位技能相结合。
上述4个原则,不仅保持了对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学习程度等各方面的整体调控能力,而且突显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优势所在。首先,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选择自主学习或者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而采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认知要求;其次,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彼此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全空间训练;再次,以超媒体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和实践技能训练内容,同时支持理论学习与技能提高,力求为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最后,实践技能的学习是为了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基本操作与岗位技能相结合这一维度,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从低到高的能力训练层次,学习者自定学习步调,直至达到岗位要求,取得满意的训练效果。
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构建原则从宏观层面上把握了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设计视角和所涉及的内容,对训练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构建
3.1训练模式的提出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为学习的发生与进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充分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为学习提供良好的授递环境,促进学习过程的有效进行。特别是在实验实训条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为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构建原则,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如图1所示。此模式图明确体现了个人学习与群体协作相结合、实体操作与虚拟操练相结合、技能提高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基本操作与岗位技能相结合的“四结合”构建原则。
3.2训练模式过程描述
3.2.1准备阶段
在实施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之前,首先进行自我分析,看自己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理论学习可以通过理论知识、教学视频、应用实例及教师指导等几个模块来实现。完成理论学习后,学生进行学习准备情况分析,明确自己当前已有的认知水平并反思不足,为接下来的学习确定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该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
3.2.2实践技能训练阶段
完成学习准备阶段的任务后,学习者就进入实践技能训练阶段。当开始学习时,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学习风格自由选择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协作学习。其中,自主学习主要是为实践环境中需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准备,具体的训练形式有理论知识、教学视频、应用实例、教师指导、操作练习等;协作学习则是为实践环境中需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准备,包括创新训练、技能竞赛、合作交流3种途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个人博客、聊天室、在线会议、主题论坛、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在实践技能训练的整个过程中,系统具备两种学习方式之间的跳转功能,允许学习者两种学习方式交叉进行。资源库集中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具参考价值的创作实例和经验总结。岗位技能综合训练是针对学习者将来职业中要面对的实际工作任务而进行的训练,通过此环节来保证学习者的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缩短甚至消除岗前培训,提高学习者的市场竞争力。
3.2.3评价与反馈阶段
学习者完成上述某一任务的技能训练之后,可以进行后测评估,采用自我评价、组内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由受训者进行自评,分析自己技能训练的体会,检查事先设计的目标是否达到,阐述自己训练中技能的掌握情况。再由合作小组成员根据每一项具体的技能训练要求进行评议,指出优缺点,并提出建议,最后由
教师进行评价。评价完成后受训学习者撰写反思记录,再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与练习,以确定是继续下一步骤的技能训练(即实体操作,进行实体操作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验证学习经验),还是重新进行上述环节的学习。
4结语
本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构建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四结合”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以期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开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高效模式,弥补当前高职教育中实践技能训练实验实训环节的薄弱与不足,提高学习者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后续研究中,课题组将从实践层面上进一步论证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互联网免费经济免费模式价值模型
一、免费商业模式发展的经济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中,不少学者对其作出了探讨。尽管各学者的观点存在差异,但被学者普遍认同的企业商业模式其核心要素就是企业资源与能力、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在企业商业模式中,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三者通过相互支持从而形成稳定的三维立体结构布局。由于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成本的构成方式也不尽相同,免费产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强于非货币市场模式,如关注度和荣誉,非货币市场可以从免费这一模式中获得巨额回报。在互联网经济中,货币市场与非货币市场之间存在激烈的讨论,只考虑和讨论单一市场的衡量代价是远远不足的。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已经得到了密切的讨论,其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即“转型中升级,升级中转型”,提高效率成为了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提高效率不仅取决于技术创新的和生产要素的再利用,要素使用的革新和生产要素的全新搭配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很难掌控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在未来,商业生态系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要素的升级决定了企业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此同时,生产要素的升级也会对企业所在地区的商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何在不断发展的商业生态环境中选择生产要素、提高生产力,将对企业技能和核心资源起决定作用。
二、免费在传统商业模式要素的渗透
(一)第三方的免费主张
在此模型中,一共有企业、消费者、第三方三个对象。假设资本市场为模型中的第三方,消费者从公司获取免费服务,同时投资资本市场,间接地使工作和资本得以流通,另一方面公司提供了免费服务,从资本市场获取增长资本。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给予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股份,从而使自身资本得以增值,同时消费者为企业带来正面影响力和荣誉,也可以在投资市场进行投资,获得股票并享受股票升值的好处。从广义上讲,三者在交易中是等效的,但只有一种情况例外。正是这种等效原则支配着自由经济周期的持续运作。如今,用户“免费”并不少见,很多企业将“免费”当做成一种盈利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开始接触免费模式,并体会到了其独有的吸引力。从互联网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免费是互联网服务企业商业模式所独有的特点,这个特征甚至已经融入了商业模式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中,这完全符合了互联网服务企业的特点和独特竞争环境。从代价方程(V=F/C)来看,要提高客户的“V”(代价),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增加“F”的产值,(为了应对所有代价资源体系所需要的产出量),第二种方法就是降低“C”的成本,(为了应对所有代价资源体系所需要的投入量)。自从“帕累托规矩”面世,并被世人所熟知,企业在工业经济这一条件下,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更加高效率的控制成本“C”(其中包括生产和利用成本),此外,企业也更加关注如何促进“F”的作用,使其可以有效解决20%的主顾办理业务的难题,这就需要企业及时研发出更加出色和高端的产品。在这个时期,很多企业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达到研发出新技能和革新产品中(即使顾客的需求并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水准)。
(二)企业的免费主张
摆脱掉“原子”禁锢,在“范围经济”中,“范畴经济”第一次真正战胜了实用的“二八定律”。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可以无限获得充分的资源信息和知识,企业并不会因为丢失资源而使成本得到增长,在前期的研发中,数字产品往往会消耗巨大的成本,但伴随生产进程的推进,边际成本会迅速的逐渐减少并趋向于零,这一特点与传统经济条件中的产品边际成本递增规律有着很大的区别。
三、免费模式下的盈利模式
免费体验营销模式。该模型的特点是情感吸引力和自由体验,要实现免费体验,首先,要吸引顾客加入体验,抓住顾客的根本需求,消除顾客的疑虑和担忧,让顾客能够更好地参与产品体验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用户购买产品和打开市场的可能性;其次,想要实现客户能够自由的参与体验,企业可以利用客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从而充分发现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缺点,并实现随时敏捷弥补缺点,提升产品性能,对消费者来说变得越来越必要;再次,解决公司的自由宣传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肯定,企业议决免费,从这种方式来看,这样的举措似乎并不划算。但是消费者被免费优惠的宣传手段吸引,从而自发地在消费人群中进行安利宣传,形成产品的良好口碑,企业从而获取长期利益,这就是免费体验营销模型的盈利模式。交错补贴模式。消费者想要获得免费或非常自制的A产品,他们必须支付B产品;此外,消费者必须为后续使用支付更多费用。这种推广模式称为交错补贴。这个模型是著名的吉列剃须刀推销员金吉烈对来世事务的紧张遗产:客户可以获得经过特别自制或者免费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协助消耗品、用品或服务的消费,企业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和收入。以多换少模式。有哪些改变是企业在改革浪潮中必须做出的呢?首先就是物资紧张时期的思想,需要改变传统的定价和出售模式。企业需要仔细检查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将其划分为充裕和紧张两部分,并动态的根据变化改变分类。将两个部分的资源进行交换,通过多的来交换少的,以便他们可以在免费期间获取收益。DotCom这一公司已经开始通过使用免费产品来获得人们的“时间”、“体验”和“过细力”。其他行业也开始采用他们这种利用无限和免费资源交换有限和昂贵资源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的出现是由于模式的扩展,以及其他所有行业的扩张。反向收费模式。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幸运地享受多种多样的免费服务。事实上,互联网使用了一种潜在的奖励模式——反向收费。豆瓣是一个Web2.0网站,豆瓣盈利的方法是鼓励用户购买电子商务网站的相关产品。购物网站的帮助是豆瓣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每当用户决定在线连接豆瓣进入当当网和优秀的大型网上商城时,这一过程中获取的利润份额按照双方预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作者不直接从最终用户收费,而是决定收集最终用户集成到更高级别的费用,这称为逆向收费模式。在非网络环境中使用反向充电模型仍然很小,其实际范围的扩展值得逐步研究。
四、互联网企业免费商业模式价值分析模型的应用
模型应用。产品模式——视频网站解决了外部材料工作和内部材料选择等资源的整合,形成了丰富的多层次视频内容系统。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核心产品是与竞争对手无法区分的公开资源,也就是低级免费产品;增值产品是具有多种权限的网站成员,即高价产品。推广模式——限制内部观看权限,生成产品成本链接,结合明星效应和外部口碑营销进行宣传;同时,自有平台的优势用于吸引用户对高质量和特殊资源的关注,并联合其他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完成平台对接。客户模式——将用户进行分层,并提供相对应的服务。为会员提供特权和高质量的特别资源,为普通用户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提供高质量资源,增强用户粘性,利用特别内容促进普通用户向会员转换,基于大数据的反馈分析用户需求,从而维护处理客户关系。收入模型——分析开辟成本、内容成本、版权成本和带宽成本等成本的规划;在不将广告模式纳入考虑范围的情况下衡量“免费加费”模式带来的增值收入。指标应用。用户范围(U):为了更好的扩大用户范围,企业往往会使用“免费”模式来为后续增值服务铺平道路,所以“用户范围”是免费模式实现代价创造与转化的前提,也是制定后续收入战略的核心指标。转化率/渗入渗出率(R):在全部使用企业相关产品的用户中,付费用户是创建价格的核心用户,考虑用户范围基础上的“转化率或渗入渗出率”,这可以用来更好的确定对企业收入有实际影响的付费用户数量。付费尺度(S):将流量转化成收入的桥梁就是付费尺度,是将潜在用户价格转变成现实支付成本的基础。差异模型免费模型具有不同的支付规模和策略,需要特定的分析和过量化。评估的标准是“最大化制造商利润的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分析了在收费产品中的互联网企业收益的收益策略模型,即总收入=付费产品数量×付费转换率×付费产品单价。在此理论模型支持根本上,U是免费用户范围,R是付费用户转换率,S是每个成员的平均收入(即ARPU值)。如果已知付费会员的占全体用户的具体比例和到期日期,可以根据会员支付示例的差异比例拆除付费用户,并且收入策略将以不同的支付规模和购买截止日期进行。
篇3
加快融入新区步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市委九届三次和区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高我区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根据《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津丽党发[]18号)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照“坚持更高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追求更高水平,实现率先发展”总体工作要求,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制化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紧紧抓住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以优化服务业结构、完善服务业功能、提高服务业竞争力、拓展服务领域为重点,改造提升激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
二、发展原则
市场运作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坚持政府指导。多种所有制共建原则;坚持改造与新兴并举原则;坚持分类推进、突出重点原则;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原则。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升服务业总体竞争力,努力实现我区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和快速发展。
三、主要目标
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带动,年。构建起集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旅游业、现代金融业、现代房地产业、信息产业、商务总部经济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成为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区域,国际物流中心重要组成局部,生态型和高经济增长型旅游区,南方重要的临空商务区。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6亿元,年。年均增幅26%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0亿元以上,引进项目全部达到或超过区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规定。
四、重点任务
(一)以融入整体发展为契机。
1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实现突破
从融入新区服务新区的战略高度,1总体规划中突出服务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发挥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导向性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年,全面实施《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和《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方案》落实《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两大优势主导行业,2培育“214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构筑信息产业的先导地位,充分挖掘旅游业、金融业、商务及总部经济、房地产业四大潜力产业的后发优势,形成主导产业支撑、先导产业引导、潜力推进的产业发展模式。
2构筑经济板块方面实现突破
形成产业、项目、人才、资本“四集聚”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经济板块。1打造军粮城散货物流园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湖旅游区、海河智慧城、软件园9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依照规划全面启动军粮城散货物流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软件园5大服务业经济板块的建设,2年。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平均达到30%湖旅游区按总体规划批复的实施进度进行年-年的规划建设;完成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海河智慧城3大服务业经济板块的规划。年,完成军粮城散货物流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软件园5大服务业经济板块规划建设总量的50%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平均达到50%同时,规划筹建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海河智慧城3大服务业经济板块。年,完成军粮城散货物流区、大毕庄商贸物流区、新立商务商贸区、华明商务商贸区、软件园5大服务业经济板块规划建设总量的70%临空商务区、海河中游循环经济商务商贸区、海河智慧城3大服务业经济板块规划建设总量的50%9大服务业经济板块企业入驻占地面积平均达到60%
3创新招商选资方面实现突破
严把项目质量关。招商选资项目要符合经济板块规划与产业定位,1树立科学招商的理念。要体现出“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优势与特点,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依据服务业集聚区承载的不同功能,实施以产业定位为导向的招商战略,把规划招商、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以吸引大项目、好项目为重点,全面推动由单项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从低效益招商向高效益招商的转变。年,引进10个亿元以上,其中3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年,引进15个亿元以上,其中5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年,引进20个亿元以上,其中8个5亿元以上规模项目。
提高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社会的贡献率,2树立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用国际化眼光重新审视区的定位,努力挖掘和彰显人文、科技、旅游等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投资者营造出与世界接轨的平台。年,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增强招商选资力度的关键环节来抓,建立重点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落实和完善对服务业发展和重点项目扶持奖励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4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实现突破
通过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引导,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发挥重点项目在改造提升激进服务业领域中的积极作用,引进国内外知名度高、实力强的企业参与我区重点行业的改造提升,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积极推动激进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
促使项目早竣工、早投产,2加快推进续建、新建项目的建设速度。积极推动拟建项目落地速度,加快在谈项目进度。年,要全面推行重点项目挂牌服务和督办制度,落实项目责任制。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对占用土地不开工、不建设的该收取土地占用费的收土地占用费,该依法收回的依法收回,以此促进项目投资方早投入、快投入。年—年,确保新建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每年达到10个以上。
(二)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
1增强现代物流服务功能
加快园区建设。1年内完成1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1落实军粮城散货物流园区控制性详规。2年内完成码头疏浚扩能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3年内在园区内注册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物流企业达到5家以上,依托钢铁和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钢铁物流和内河运输功能,5年内成为海河下游重要的钢铁仓储物流基地。
规划提升大毕庄商贸物流区,2结合外环线补圆。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及争取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工程,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提升和改造区域内现有物流行业,全面完成大毕庄物流区的产业与功能定位,建成服务新区、辐射三北地区、面向全国的商贸物流基地。年,依据规划完成布局结构调整,年,完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年,基本完成规划区内整体新建和旧区改造提升。依托现有专业市场的改、扩建以及引进和建设新的专业化市场,提升和完善区域的商贸流通功能。力争每年新建营业额510亿元的各类专业化市场2个以上,使该区域成为全市最具实力的十大商贸物流区。
年,3做大做强物流企业集团。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集团4家,年,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集团6家,年,培育和引进物流企业集团8家,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结点丰富的物流网络。
2增强旅游休闲服务功能。
完成二通道出口、、等工程,1加快湖基础设施建设。年。启动西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万科体育运动公园、社区学院、水域天城等一批拟建项目落地开工;年,建设实施沿湖综合配套区项目,推动环球产品交易中心、宝龙集团商业广场、亚洲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东区商住区建设;年,形成东西两湖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商务商贸综合配套区形成规模,初步建成市新的重要的生态居住区、新区产业功能区的高档配套服务区和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区。
大力整合、深度开发我区旅游资源,2以湖旅游区为龙头。开拓旅游市场,构筑都市风情、休闲文化、温泉度假、农业观光、现代工业、现代商务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业。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区历史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旅游,年,基本形成农业休闲旅游区、农家乐旅游点,海河沿岸休闲文化特色旅游区相结合的生态旅游体系。充分体现大型商贸设施异业聚集效应,形成集购物、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全业态新型旅游模式。
3增强金融平安服务功能
培育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1优化市场结构。大力促进金融平安业向科研、生产和环保领域渗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
成为社会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2积极发挥平安业在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年金管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服务创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养老、健康等各类专业性平安公司。使金融平安业成为我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资产管理者。
规划建设好华明商务区金融板块,3加快服务业经济板块集聚金融机构的步伐。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中心城区金融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依照总体规划要求准备湖金融区。年,区要成为全市金融创新和发展的高效承载区域。
4增强服务外包服务功能。
全面提高我区服务外包产业整体水平,积极衔接国内外信息管理、数据处置、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服务外包业务。把服务外包作为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把我区建设成为高端的服务区域。年,全面启动软件园项目建设;年,以万新(张贵庄)金融商贸组团、航空城临空产业组团、高新技术产业组团的规划建设为基础,积极引进、培育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外包主体;年,基本完成软件园建设,打造我区以IT产业为基础的强大的服务外包功能。
(三)以乡村化发展战略为主线。
1完善信息与科技服务体系
加快“数字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我区信息服务业能级和竞争力。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壮大软件产业,拓宽服务领域,形成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全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年,基本建成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一批专业化信息平台,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专业信息与科技服务企业5家。
2完善商贸流通体系
全面提升各类专业化市场的集散辐射水平,1打造不同特色的现代商贸集聚区。培育以农副产品、钢材、建材、轻工产品等专业化市场为主导的现代贸易平台、构建辐射周边的大型专业化市场体系。3年内新建扩建8个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市场,其中新建扩建2个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6个生产资料及工业产成品市场。
打造各个区域的现代都市型商业中心。3年内新建5个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营业额达到10亿元的大型商业中心。2以万新(张贵庄)中心城区、华明新市镇、军粮城(无瑕)新市镇、新立(么六桥)新市镇、大毕庄新市镇、湖旅游区、航空城等功能区的规划建设为契机。
加快培育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和大型配送中心,3以“三进工程”为契机。积极发展各种新型商业模式,着力提升零售商业能级和业态水平,大力发展便民商业和生活服务业。年,全区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以国际轻工商贸城、不锈钢市场、钢材交易中心、金钟蔬菜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各镇街乡各类专业化市场为骨干、以新市镇、社区(村)商业中心网点为网络的各具规模、功能完备、相互配套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全面实现“三进工程”连锁经营全覆盖、全连锁、全达标的目标任务。建成1条国家级商业街,3条市级商业街。
以华明商务区、新立商务区和机场临空商务区的等大型商业设施和重点商业项目的陆续投入运营为标志,4年。同时结合海河经济带综合开发,沿海河发展商贸服务带,形成商务商贸和产业配套服务区,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开放型商务商业体系。3年内建成五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以上酒店5家;营业面积达到500010000平方米餐饮设施3家。
3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实现规范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努力提高中介机构执业水平,形成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较高、门类齐全的中介服务体系。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购买服务,扶持中介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引进和培养中介服务知名品牌,促进中介服务业集聚发展。3年内培育引进50家以上包括法律、公证、会计、审计、税务、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服务、证券分析与咨询、市场调查、社会经济咨询、房地产、广告业、职业中介科技中介等服务机构。
4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依托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领域的产业化进程。3年内,以湖旅游区为载体,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引进3家以上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做优做强今日广电等媒体,举办1次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文化活动;结合乡村化进程,3年内在中心城区、新市镇和经济功能区同步完善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文化服务设施;依托湖水上项目和体育场馆建设,打造体育健身休闲集聚区,争办2次以上有影响的国内外重大赛事;规划完成湖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5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以满足居民生活多层次需求、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推进全区乡村化进程。坚持社区服务网络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整合政府、社会和社区资源,构建覆盖全区的公益性、经营性等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家政服务,形成统一有序的家政服务市场,建立家政服务培训基地;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扶持大型物业管理集团;健全以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服务,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公司,为市民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3年内新建社区全部实现专业化物业管理,老社区(居民区)逐步健全完善专业化物业管理体系,依照要求,全面实现便民商业、医疗卫生、娱乐健身等服务业态进社区。
6完善房地产业体系
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开发建设和服务体系,适应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时提高的要求。促进全区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以城中村改造、新市镇建设为基础,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规划,做优做强房地产业。3年内基本完成湖生态居住区,华明街、新立街、金钟街、军粮城镇配套房地产业开发建设;培育引进10家以上大型专业化物业管理、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等企业。
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科学制定和实施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街镇乡、经济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全区联动的工作机制。
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原则,2落实责任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列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将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制定考核方法,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规范统计、分析、监测、跟踪、服务等基础性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3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管理体系。转变发展思路,积极主动为服务业的发展服务。
(二)科学制定政策。
支持重点项目尽快实施。制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和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产业政策。依照相关政策要求落实匹配扶持资金,形成对项目较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三)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篇4
借助科博会的平台,各种论坛粉墨登场,有些如昙花一现,有些则经典流传,像中关村杂志社承办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论坛”和“中关村创新论坛”,就伴随科博会走过了10个年头,可以说成功塑造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下,“中关村创新论坛”也与时俱进,更名为“中关村创新创业论坛”,并以“创新驱动――创业新常态从这里起航!”为主题。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张景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际祥、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许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汝芳、以色列大使馆经济商务事务参赞高飞、巴西大使馆科技一等秘书何麦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北大科技园总裁陈庚、盛景网联咨询培训集团合伙人陈勇、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晓鹏、北京万若环境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健、五矿观山营销总监龚正强、和创知识产权董事长陈辉等近20位演讲嘉宾围绕“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趋势”和“如何架设有效的创新服务平台”议题展开讨论。中央、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的领导和全国科技界、经济界、教育界、文化界、企业界的领导、企业家、科研工作者、专家、学者等500余人出席。
海淀区的书画名家杜希贤、毛水仙、郭文松、周持、田添、苏海河、吴占春、范国荣、刘宝柱、赵琪、孟希全、张金龙、李洋、马秀改、闫荣、徐志存等还为此次论坛创作了作品,为中关村的创新创业者们增光添彩。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科技决定各国的竞争力。回顾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的历程,在全世界来说算是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而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发展需要集智,经验需要交流,当长袖善舞者领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时,我们能做的,就是搭建平台。除了每年科博会期间中关村杂志社承办的“中关村创新论坛”之外,还有中关村管委会主办的“中关村论坛”,……所有这些论坛,都为传承中关村的创新精神,引领创新成为一种信仰!
引领创新创业生态趋势
在今年1月9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桎梏,让一切想创新能创新的人有机会、有舞台,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全国的“创业”热潮刚刚掀起,中关村怎么就提“新常态”了?关于中关村,无需赘述,有两个数字足以说明,光去年就有超过1.3万家科技型企业在中关村创办并实际经营,另有近万名天使投资人聚集中关村,更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家精神文化氛围。市场、政策、人才各要素汇聚中关村,使中关村站在了“互联网+”风口上,不断诠释创新创业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以海淀区为例,目前海淀区境外上市企业已达63家,占全国的20%。取得快速成长的创业企业都已获得了一批具有国际背景的投资机构的投资。目前海淀区股权投资机构超过800家,管理资本达到2200多亿,其中2014年就有近360家企业获得了投资,获投金额达400多亿。
截止2014年底,海淀园共拥有科技型企业1.2万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200家,高科技总收入1.4万亿,发明专利授权量1.1万件,上市挂牌公司总数达到37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1367亿。经过30年的发展,海淀园已经完成了从封闭的区域体系向开放的全球系统的转变,从区域创新的服务者变成连接全球创新资源要素舞台的转变。
中关村不仅是科技创新中心,更是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创业中心。创新是要通过创业来实现的。中关村在持续构建一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自我进化功能。比如很多公司流失的人才,又成为中关村新的创业者。
中关村近30年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创新创业,可以说中关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创业史。中关村成为创新创业聚集区的根本原因,就是持续不断地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比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前沿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创业空前活跃,高校已经成为青年创业者的大本营,个人创业者成为创业的主体,创新效率显著提升,示范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中关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出现了新特征,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创新生态圈取代产业链。
架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篇5
2000~2004年,这五年,是中国时装教育史上非常有趣的五年。
在莱佛士早在1994年以拉萨尔名义试水上海多年后,大量海外时装教育项目就如事先约定般的在这五年涌入中国,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市场侵占、利益诉求、文化输出等种种价值观夹杂在外来者与本土教育界、商业界、政府、学生与家长消费者的多重利益关系下,显现出混沌的局势。
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验到底取得了多大的成果?全球化形势下我们对世界教育的全面认识形成了吗?
法国的手工技艺传统与立裁方法?英国的恣肆纵横的创意设计?意大利的精湛工艺?比利时的前卫潮流实验精神?美国的科技创新产业应用?日本的东方原型与工业制作……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模式?
名校的困惑
关于时装名校的世界排名,几乎就是一个迷局。
每个人、每个机构、每个传媒都会罗列出自己认为的,而更多地是从各类资讯中得知的清单。世界三大时装名校、四大名校、六大名校……各类说法层出不穷。
那么,抛开所有这些过时的资讯,让我们重新梳理一下混沌思绪与膜拜心态,认识今天世界排名榜上的“常客”名校风采。所谓常客,指的是在五花八门的所有名校名单中上榜率高达90%以上的学校。
不一样的名校风采
纽约时装技术学院(FIT):有人宣扬FIT是时装界的哈佛,这或许言过其实。但不管如何,这是美国主义的胜利宣言。FIT首次进入中国,与浙江理工大学的合作是美中时装协会会长许权荣的操作。美国人永远强势地将其话语权凌驾于他人身上,以致引起所有人的抗议。时装教育亦如此。就连根是华人的许权荣本人也不容质疑地认为美国成衣标准代表着世界标准。而IFFTI(国际时尚技术院校基金会)主沼聪也反对这一说法。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圣马丁的标新立异是首屈一指的,以致几乎所有人都将其列于榜上,是各类排行榜的第一常客。但其教学是有失偏颇的。武侠小说中有一正一奇的说法。圣马丁给人感觉更靠近“奇”,独辟蹊径、出奇制胜,缺少少林、武当等名门正派的底蕴与气度。由于设计上的暴发户崛起奇迹,掩盖了今天成衣工业的其他更多领域在圣马丁的缺失,而这些正是英国时尚业的劣势。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BUNKA):几乎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名校。其对于中国来说有更多的亲近感,比如其东方人体原型、文化渊源、最扎实的日式专业基础教育、东方哲学的设计理念……然而日本过度素色调与制式文化让许多人认为其设计底蕴有所欠缺。这一说法也有问题,但设计元素中的一些缺失的确是事实。因为这尽管可以理解为大和民族特色,但对于欲在每个全球化领域都建功立业的中国来说是不满足的。其校园我去看了,发现堪称全世界时装院校中资产额最高者。
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服装学院:光芒四射的六君子风或许夸大了其实际的教育环境与成就,但其是那么地迷人,以致大多数人都无法忽视它。设计喧哗这一点难道不是与圣马丁相似吗?安特卫普只有钻石产业,以致无法立于世界时尚都市之林。而缺乏时尚环境、产业环境、市场环境的时装教育,能是最佳成才环境吗?
当上述四大学院列举后,不难发现其微妙之处:为何大家都忘记最时尚的两个国家――法国和意大利的时装教育呢?其实也未完全忘记,但他们的上榜率在50-80%左右。
ESMOD:这家所谓最古老的时装学校有著更厚重的历史与传奇。可是,许多人认为其实力在迅猛地下降。首先,前些年被日本人收购了这一事实令其大受挫折。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一代表称其已不被法国教育部承认了,而教授也大量外流。不过,委托在法朋友查证过后发现依然为法教育部承认。
其次,它在全世界有太多分支机构。而所有有太多分支机构的学校都不可能会是最好的学校。为何如是说,下文将有更多评述。
马兰欧尼:来自米兰的这所名校也在中国活动频繁。而意大利的产业与时尚的底蕴也令其气度非凡。然而,其在意大利的地位正在经受着史上最严峻的挑战。
POLIMODA:新峒起的奇迹
我两年前在意大利访问时,打破砂锅地追问一位列举了三所意大利时装名校的业界人士:中国人总喜欢有个排名先后,如果非得要排个先后秩序,那么最好的学校是其中哪个?答:POLIMODA。
在这之前中国对这个学校几乎是毫无听闻的。然而,这个学院在近五年声名鹊起。一切都源于2006年POLIMODA的高层换届。
2006年3月,在佛罗伦萨市政府的邀约下,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菲拉格慕)跨国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Dr FerruCClOFerragamo博士出任POLIMODA时尚学院董事长(前任董事长为Gucci跨国集团公司全球人力资源总裁Renato Ricci)。
同年5月,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Gianni Versace(范思哲)跨国集团公司董事长Dr Santo Versace博士出任由学院与包括Gucci和Tod’s在内的34家国际顶级时尚和奢侈品品牌公司联合成立的POLIMODA SRL时尚管理学院集团董事长。Santo Versace要求无论是常规职业教育、专业培训,还是企业规划和产品设计咨询服务,POLIMODA SRL在各个领域都要占得先机,在业内独树一帜。
菲拉格慕和范思哲这两位国际奢侈品行业巨头出任POLOMODA领导后迅速调整了学院和集团的国际发展战略,并在2006年9月任命原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时装学院院长、“安特卫普六君子”幕后恩师Linda Loppa女士为POLOMODA时尚学院院长。Linda Loppa坚信,基于过去8年中每年10%的增长速度,POLIMODA将按着教育与培训、展示和研究、国际交流平台与创业咨询服务的战略方向延续成功之路。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简称埃菲或IFA)的法国合作方也在中国推行与POLIMODA的合作课程。
2008年下半年,佛罗伦萨政府
又特地把一个皇族贵族的行宫Villa Favard批给了学校,又拨了大笔款对壁画、雕塑等进行复原及其他维护。POLIMODA中国代表严骏说,新校区可能2011年就能建好,届时将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教学场地。
看来佛罗伦萨对POLOMODA倾注了足够多的心血。
令人惊奇的是,POLlMODA竟然是“政府投资的私立学校”――所有权是国家的,但其组织结构、运作都是私立的形式。确立为私立学校形式是因为在意大利教育界私立学校才能收费(公立学校不收费),但其定义又很明确:是非营利机构。这的确让人费解。现在,POLINODA的传奇令人亢奋:中国有这样的后来居上的机会吗?
是否重新排名
法国的时装学校显然在适度规模化的全球浪潮下已显得有些茫然失措。即便不能说丧失竞争力,也至少可谓对于手工定制的传统抱残守缺、过于迂腐。
毕竟大学的经营尚需要考虑到其他元素:如资本积累、国际化、新产业需求等。
BUNKA的上属集团文化学园理事长大沼淳就说起法国曾经邀请其到巴黎投资新学校。但其表示做一家BUNKA已经很辛苦了,无力新的投资了。不过,前些年他的一位同胞用另一种手段实现在法国做教育:收购ESMOD。当我为此向北京ESMOD校长叶润德求证时,其辩解颇为有趣:收购者其实也是ESMOD的学生。
对法国体系未顺应现代成衣大工业的发展特点的评论也许没有错。不过,今天一些批评法国体系的业界人士却忘了圣马丁其实亦有此嫌疑。
但是又有哪所大学能面面俱到呢?中国这些年来的大学扩招带来的学科膨胀也许算做到了面面俱到,可是泡沫化还不如保守些好。
寻求一种新的排名方法的诱惑很大。比如在FIT、圣马丁、BUNKA的基础上加上PQLIMODA?还有一位教育业者建议以MBA的排名标准来评比时装院校。可是适合吗?不过这并非本文的主旨。
名校标准谁定
大师?
这是最直观、最被推崇的大众评价标准。依此,FIT培养拉夫植劳伦、卡尔文・克莱恩;圣马丁培养出约翰・加利亚诺、亚历山大・麦克奎恩,BUNKA培养出山本耀司、高田贤三……是最显著的成就。
不过,这能成为真正可靠的评价准则吗?许多院校领导都觉得很难。李珂玲就说你看张肇达以及国外许多大师就都没有经过专业科班学习。此外,作为时装教育产业,一两位大师自然远不能说明问题。
一线品牌录用率?
这也难以成为广泛信服的标准。尤其如新贵POLIMODA似乎占据着先天的优势。而且本科生就业的全球化态势尚未完全形成。
引领时尚风潮?
这一点来说,圣马丁的标新立异、安特卫普的实验精神、日本BUNKA弘扬的东方文化……似乎均有表现。但许多名校、如FIT在这方面就显得毫无成就了。
那么,还有什么标准呢?
时装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不管如何,在初步解决了关于名校的一些基本认识后,对接下来我们关于在中国的海外时装教育项目就有更多的认识基础了。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尽管法国的世界时装名校不多,但法国时尚的至尊地位导致业界依然将法国时装教育作为优先选择。于是,来自法国的教育资源似乎最多。
就单一学校而言,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则算最具影响的院校,因为其在中国有多达三所姊妹学校: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和广州大学。最近还有大连的鲁迅美术学院也将步东华大学之后进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合作探索。同时,其在上海还有一家连锁校上海装苑文化服装学校。
推广网络最大的院校则是圣马丁的上属大学伦敦艺术大学,其在中国设立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香港等多达五个代表处。
而最早进入中国、教学项目最多的无疑当属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其在东华大学(1994)、北京服装学院(1997)、长春大学(1999)、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03)、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04)、武汉纺织大学(2005)、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2008)、云南民族大学(2008)均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其中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宁波莱佛士学院含有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专科教育部分。
此外,私立与民办教育机构则有P999年创办的香港莱佛士国际学院、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与广州大学科技贸易技术学院(该学院2006年结束与广州大学的挂靠关系,更名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2002年合作的广州莱佛士设计培训学院、2006年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合作的北京市朝阳区莱佛士教育培训学校、由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上海中发教育投资公司合作举办的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由合肥万博教育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的万博科技职业学院、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由东方大学城高等教育有限公司举办的廊坊东方专修学院等。
更大的动作是2008年斥资20亿元整体收购了廊坊东方大学城。
此外,不在中国办学、却在中国招收留学生的则有很多学校。最著名的无疑是伦敦艺术大学,其在全中国设立了五个代表处。而POLOMODA、马兰欧尼、以及法国多个学校都在中国设有办事机构、或代表处。
时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比较
生源质量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中最让运营机构困扰的当属生源质量问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简称埃菲)运作的两个项目中的非学历项目原本定位于招收欲自我提升的在职人员以及有强烈兴趣的时装爱好者,然后最终招到的是高考落榜生。其他几个非学历项目莫不如是。其副院长周晓呜曾自嘲:”大家这条路都走不通,都转到高考落榜生上抢啊。”
这就带来一个尴尬的问题:这些外来时装教育自称教育品质更高、项目收费也高得多,但是生源却差得多。这就导致最终的产品――所教授的学生反而整体不及本土学历班教育。
在拥有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学历项目中,即便是广受好评的东华中日班开办时也因为知名度等问题而比服装学院普通班录取分数线降低50分。直到运营多年后开始有了品牌效应,去年很多省市还高几州上海则比普通班差一分)。而李珂玲说东华更注重的是另一标准“第一志愿率”,她说2003年开办时第一志愿率是0,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项目),当时的中日班就读学生还是从普通班调剂过来的。而去年第一志愿率则达到了88%。而IFA学历班录取分数线则一直与普通班保持一致。浙江理工的中美合作班则现在普遍高出省控线十多分至二十多分,第一志愿率也比创办时大幅提高。
招生情况
非学历项目中,招生是学校经营上的首要问题。招生推广模式其实在几个项目中颇为类似。如百度关键词、硬广告宣传、新闻运作、传单发放、渠道。不过,表现出来的招生绩效却大有不同。
由于大多是2002年~2004年这三年内进入中国市场,故其招生绩效具有可比性。目前看来,装苑的招生情况不太理想,学员不到100人。而埃菲的非学历班则有200多人,但因为外教(多达十多位)成本最高而也自称尚处于亏损状态。而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简称“上大巴黎”)也在招生成效与成本控制上把握得较好,且擅长制造与抓住新闻事件进行炒作。如在世界超模娜奥米植坎贝尔来华时聘请其为名誉教授,但其代表闪烁其词不肯透露学员数量实情。莱佛士显然力度更大,成效也比较显著,但至本文截稿时尚未得到其数据。一些学校对经营情况讳莫如深,含糊说的数字也跟我暗地调查到的数据有较大出入。
此外让人不禁丧气的是,在迄今为止不到8年的时期,招生,情况与攻击性流言情况竟然成正比:即愈攻击同行的机构招生情况相对愈好。这也体现出对于生存来说,短期内的市场进攻性来得更为重要。据记者长期观察以来,装苑对同行的是非流言是最少的,却招生情况最不理想。当然,这两年这一状况正在得以改善。品牌管理
对于学校品牌来说,首先体现在命名上。莱佛士与IFA的命名是最具辨认度的。本来这两个名称堪称更具品牌概念,然而却也有着各自的崎岖道路。莱佛士进入中国时最初命名为“拉萨尔”,这一名称至今仍很难让人改口,据称不后来与加拿大方发生纠纷而不得再用拉萨尔概念。这从品牌运营的角度来说是痛苦的。而IFA则体现在中外双方的不同认识上,最初是从国际时装院校(0nternational Fashion Academy)英文缩写而来。外方欲做IFA品牌,所以巴黎学校叫IFAPAris,上海学校则称IFA Shsnghai,而只译名为“艺法”――艺术在法国的意思。最初三年制项目被外方称为“艺法―巴黎―上海”。这一以法国为中心的说辞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中方的情感,登记中文名时被坚持统一称为了“埃菲”。装苑的称谓则是经营方并不想要的,但国内没法注册文化品牌,故这一连锁校只好把文化学园旗下的著名杂志“装苑”作为学校名。而各院校的学历合作项目则基本上名字很长,不利于记忆。
品牌宣传方面,毕业秀几乎是每个合作项目最大的动作,各项目也非常注重。而在这一点上,IFA做得最宏大。因为邀请的领导、领事馆、媒体等嘉宾太多了,需要操作三场秀。前不久在尚街的毕业秀就整整做了三天。文凭
文凭在中国是个很大的问题。一本还是二本?国外学校文凭中国教育部是否承认?这些问题都成为中国学生与家长交钱与否的重要考量。这也是非学历项目招生的最大困扰。
目前来说,只有身为211工程大学的东华是国内一本,故其充分享受了国内名校的知名度效应。即便是FIT、IFA最初都是与当时东华服装学院院长张渭源联系的,后来却被张建议到其他学校。除了清华美院挂的清华炫目招牌外,东华堪称中国最大时装教育品牌之一。许多同行均称莱佛士一开始很聪明地借用了东华的前缀名义。
有识之士都在期待中国的文凭至上观能降温。然而大多数家长与学生并不买账。
外教师资
外教是个敏感问题。
教育部2006年5号文件提出“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目前很多项目实质上都达不到这一标准,对此外界多有非议。
浙江理工每年只有2位FIT教师来来集中教学两周,东华则每学期日本教师来教授1个月,此外就是一些外语课程。浙江理工的理念是致力于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事实上其教师大多去FIT培训过,为此他们特别向浙江省教育厅作专题解释,作为相当于50%的外教标准。这已经是特别处理了。而东华则更符合导向。除了日本教员教授一个月外,还长期聘请了英国与法国的教员。
埃菲大量外教的长期驻扎更无任何问题。
从培育自我长期教学水平与竞争力来说,浙江理工的做法其实没什么不对。那么,教育部的导向也并非完全正确。所幸其并非正式政策。
教学管理
在学历教育中,目前大多是中外双方共同管理。但亦有差异。如东华中日班以中方管理为主、日方协助,其教学管理中的一大特点是要求中日班的教师必须坐班制(普通高校教师均不坐班)以保证教学质量,这也是受BUNKA影响。而埃菲则双方权力与实际操作都各有侧重,比如市场运作上,宣传册与网站的制作、海外项目的招生都表现出外方主导,而政府关系、档案管理等则以中方为主。尤其是法方对于管理的严肃性――这一点可能很多学校很难想象。周晓鸣闲聊中说过一件事情,某次开理事会我们中方学院的院长进来会场也被法方老板顾思明“请你出去”而轰出会场。因为理事会为法方2人、中方2人的4人制,中方院长并未进入该理事会。虽然法国人的很多傲慢贵族做法经常伤害中方以致“一开始我们吵得很厉害”(周晓鸣),但一些严肃性做法却也促进了组织的规范化运作。
对于日常教学细节管理来说,非学历项目更不容易,尤其是旷课现象非常严重。通不过考试的情况也很普遍。严肃认真的学校管理者往往左右为难,处罚过度亦不能辞退学员,因为招生本就不易。
在深入多个学校的学生调查后,发现在非学历项目中,教员与学员的流动性大是另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几个法系学校与莱佛士中,这种流动性尤其大。尽管一些学校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更坦率的周晓鸣就说了埃菲的非学历班与上大巴黎、莱佛士这上海的三家学校间流动的确比较频繁。至于装苑,则从其他学校流过来的学生也有几个,流失的学生则很少。而教员则因为日系,与其他国家体系基本不会流动。
不过,流动性在海外也一样。比如一位巴黎的留学生就这么说,“我知道的有很多人已经不打算接着读第二年了,不过哪个学校都一样,听说以前的学长姐们也是ESMOD的换公会(法国高级时装公会学校),SB(Studio-Bercot)的换ESMOD,总之是看着别人的好”。
教育经营
目前看来,莱佛士的运营似乎最成功的,尽管其有过度产业化之嫌。日系的非学历教育明显落了下风,装苑招生不够理想,年收费也仅仅3.8万,故这两年刚刚财务持平。另一家同属日系的上海德瑞斯美服装学校甚至早就倒闭了。法系的名望似乎最高,合
作项目最多。但可能上大巴黎更关注盈利性诉求,节省有道而有盈利――可惜的是其在我参观过的学校校园中形象是最差的。埃菲虽然收费较高但成本也高,也是这两年刚刚持平(前几年的亏损是国内大学在填补)。美系的进入最早(更早的莱佛士自然不算一个有积淀的服装教育强国中的名校),中国广大院校与其合作的意愿都很强。浙理工艺术类只收2.2万元年学费(工程类1.6万),尽管是最低的,但招收的学生较多,收益也挺好,于是就把盈利部分拿出来做了优秀生留学奖学金。东华中日班年学费3万,盈利状况也很好,于是加大了投入,聘请了更多非日系的英法教员。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教育部的主导方向是公益性的。然而,公益性导向就能办好教育吗?今天我们艳羡BUNKA那全世界资产额最高的时装院校教学楼,却也是其私立性质苦心经营数十载的成果。有钱了,就有最好的教学楼、图书馆、博物馆、资料室等教学条件。
与其我们刻意地追求公益性诉求,不如说最紧迫的问题是需要大沼淳这样的教育家来办教育,而不论公立私立形式。
奢侈品管理:新的热潮
另一个领域比较普遍的是近年来越来越火爆的奢侈品管理教育培训浪潮。这股浪潮为何那么强烈?这或许本就有现代时尚产业发展到“大时尚”、“大时尚集团”后产生的需求吧。
海外奢侈品管理教育
顺理成章的是,这一教育项目的始作俑者正是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的作为。
P990年,LVMH集团在法国ESSEC管理学院推出了全球首个奢侈品管理硕士专业。推动者正是历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副教授、LVMH集团全球人力资源主管、副总裁兼董事长高级战略顾问、常务副总裁的CONCETTA LANCIAUX博士。
其后,许多欧洲院校纷纷开设奢侈品管理专业。法国INSEEC商学院、HEG日内瓦管理学院、IUM摩纳哥国际大学等纷纷开设这一专业。
不知是否因为奢侈品管理源于欧洲,美国的商学院一直放不下身段来开办奢侈品管理专业。不过,多年来学生们的强烈要求终使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开设了奢侈品营销MBA。
意大利POLOMODA时尚学院开设了专为产业提供人才的奢侈品管理硕士课程,成为业内一枝独秀。随后,意大利排名第二的著名商学院,米兰理工大学mip商学院自去年起加大了奢侈品品牌和设计管理MBA课程的学术资源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
今年4月,苏格兰名校格拉斯哥卡里多尼亚大学(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在伦敦开设分校GCU London后推出全英第一个奢侈品品牌营销MBA课程。之前,英国只有老牌名校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在其设计硕士课程中设置了奢侈品品牌管理专业方向以及私立的伦敦欧洲商学院开设了奢侈品品牌营销管理硕士课程。
世界各大知名院校纷纷调整方向,要么增加MBA课程的奢侈品营销管理专业方向,要么开设细分的奢侈品营销管理专业学位。
中国的奢侈品管理教育
多年后,也就是2006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领头羊,联手法国时尚学院与巴黎HEC商学院推出高级时尚管理项目。包括全球化、战略与创新,品牌管理,沟通和零售,消费者行为和产品策略,价值链和商业模式,时尚文化、创意与设计,等六个模块共18天的课程,收费人民币98,000元(2010年~201P年度收费标准)。外加一个选修模块“巴黎国际体验-时尚产业的精髓”8天费用7,800欧元。这样的教学模式几乎也成为后来者的参照标准。
2008年,有着丰富的海外与国内高端教育项目运营经验的严骏创办的意国时尚公司跟着联手北京大学、POLIMODA、时尚芭莎(中国版)推出了奢侈品管理项目(EPFM)。涵盖了时尚与奢侈品管理概论、时尚与奢侈品品牌管理、时尚与奢侈品营销管理、时尚与奢侈品文化传播、时尚与奢侈品零售管理等五个必修模块,及赴意大利POLIMODA时尚学院和法国ESSEC高等商学院继续深度研修的可选模块。除了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研究院院长贺志强、深圳歌力思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新等企业高管外,这一项目还以收费最贵、明星学员多而著称,如李静、马艳丽、瞿颖、王海珍、李宗翰、戴军、边彦阳等。
2008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意大利博科尼管理学院联合打造的“复旦一博科尼时尚与奢侈品管理高级证书课程“正式启动。中国完成该项目学习,所需花费约为75000人民币。早在2005年7月,复旦大学就曾经与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管理学院以及法国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共同合作了“中国一欧盟品牌建立与时尚产业管理课程”。该项目是当时中国首个聚焦奢侈品和时尚产业管理研究。并获欧盟Asia Link基金支持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新课程的开设积累了原有的时尚课程教学经验,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招生范围。
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和米兰理工大学商学院(MIP)开设国际顶级品牌高级课程。首期收费9万元包含了上海与米兰两地的所有费用。今年第二期随着内容放入增加调整费用上升至108,000元。
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动作更大,于2007年12月8日成立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该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推出了奢侈品管理方向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周末班(学费两年30000元)、国内首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费共计4万元人民币书费、食宿费用另计),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设计学院合作的1+1双硕士留学项目(国内阶段40000元/人/年,国外阶段7000英镑/人/年)。此外,还有为大连0BAC国际品牌引进中心定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班。
奢侈品管理教育问题
现在看来,奢侈品管理培训市场的发展尚未出现太多的泡沫与乱像。不过,有些情况还是出现了:
(1)有些项目生源质量在下降。
一位时装品牌公司总经理在参加了清华项目后,第二届介绍其下属来参加,第三届则安排了其公司的中层来参加了。这就直接导致其生源层次的下滑。
(2)师资问题。
“学术上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是一回事,但关键是谁讲。”一位学员如是说。许多奢侈品管理专业的学员都反映国内的师资还是觉得相对不满意,而国外的师资尽管浪费不少翻译时间,但还是觉得比较好。我也旁听了其中一些项目的课程,同样察觉到这个问题。
一些项目由于是国内院校与一家国外大学合作,于是外教资源集中在合作的国际院校中。而有些国际院
校的奢侈品产业授课历史不长、专业度不够的问题也存在。相比之下,北大与意国时尚的合作项目由于严骏的长袖善舞而师资迅速国际化了,而不只限于POLIMODAo尤其是上述的全球第一个创办奢侈品管理专业的CONCE厂TA LANCOAUX博士、以及同样来自法国的以提供奢侈品品牌转型和重塑咨询服务著称的Uch e Okonkwo(严骏称全世界奢侈品书籍就那么三四本,这位年轻的女士一人就写了两本,《Luxury Fashion Branding》与《Luxury Online》)
(3)时间安排。
不少项目的学员反映时间还是太短,深度不够,许多内容有蜻蜒点水之嫌。一个模块三天的话“搭一个架子都来不及”。尤其是战略决策、管理两天也讲不完。
(4)有待成熟。
有些项目启动不久,不论是招生还是师资都不够稳定与成熟,甚至还表现在课程设计上变动很大。比如,上海交大安泰学院的国际顶级品牌高级课程仅仅开办了一届,今年的第二届的授课内容就有较大变化。首期包括导入模块的国际顶级品牌产业及发展趋势,奢华体验模块的国际顶级品牌的形象分析、市场深度分析、新竞争力优势、品牌建设,品牌真谛模块的国际顶级品牌的诞生、拓展、品牌突破点、关键性流程。今年则变成了导入模块的国际顶级品牌产业、管理,体验奢华模块的如何通过客户体验建立品牌、客户体验中的品牌建设,品味时尚模块的时尚与奢侈品文化解读,品牌真谛模块的国际顶级品牌的诞生、拓展、客户沟通和服务管理、公司竞争优势,总结模块的中国奢侈品的品牌战略。
即便是北大意国时尚的项目“2008年的课程与今天的课程又不完全一样了,现在集合了设计、营销、管理等专业更完整的课程体系”(严骏)。
(5)时装院校还是商学院
到底是时装院校开办的奢侈品管理专业性强,还是商学院开办的类似课程来得更具商业操作价值?目前看来,在商业领域更具深度与沉淀的商学院胜出。在商学院纷纷聘请大人物出任教员的形势下,服装学院的本科营销管理课程的师资简直不如求学者法眼。一位在法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曾经到ESMOD面试过奢侈品管理专业,后来听说中国本土举办的北大POLIMODA短期培训师资力量后立即感叹ESMOD的奢侈品管理师资与课程的低端。在ESSEC、(FM的高压下,传统的ESMOD、MOD"ART、Studio-Berc ot等有纷纷被打入二流的感觉。哦,非学历培训战胜了学历教育!
雄心勃勃的POLIMODA会为时装院校夺回荣誉吗?
(6)竞争的悖论。
“我们现在与复旦、中大也有合作。业内不怕竞争,越害怕竞争越做不好。所以我看国内奢侈品课程不是多了,是少了,远没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地步。”谈到竞争,严骏说道。
然而我深表怀疑,奢侈品管理有那么多独特性吗?许多普适性的管理与营销课程MBA里讲过了……有必要开那么多吗?严骏回答,是没必要开那么多。里面可能会用到MBA的理论与分析工具,但所有案例与讨论的事情都是围绕奢侈品产业的。不是有意神秘化,而是更专业了。我们并非那么地强调学术化,而是强调业内的信息、决策过程、人士,所以我们更多的请业内的人士远远更多。
- 上一篇:施工总承包分包管理办法
- 下一篇:传统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