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课堂教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65-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积极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针对北京市延庆县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滞后于课程改革进程的现实问题,重点围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 实施措施
第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转变干部教师的观念,提升素养。笔者所在总课题组组织干部参观学习、市县拉手、县域内拉手活动;邀请专家对干部教师就智慧课堂的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如何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专题进行培训。转变干部教师观念,提升干部教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通过干部教师的组班培训,干部教师跟上改革步伐。借助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北京市“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组班集中培训,使干部教师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课堂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紧紧跟上教育改革新步伐;使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能够及时跟上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通过集体备课有效引导教师在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解决好办学规模小的学校教师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难以有效开展的问题,切实做好为基层教师成长的服务工作。
第四,通过协作区开展走进学校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第五,以课标、教学指导意见和中高考考试说明为指导,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形成具有延庆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六,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对各学科课程内容的分析,形成针对不同课型、内容、学生的教与学方式,并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学课堂教学改革。
二 研究成效
1.研究成果
第一,初步形成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我们研究出的教学模式属于归纳范畴,是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如延庆体校总结归纳出“126”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1”即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中心。活动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活动,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热闹的形式而活动。教学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脱离目标去组织活动将是无根之木。“2”即两种操练方式:基础操练与拓展训练。基础操练是及时巩固基础知识不可或缺的方式,可以集中教授,让学生明晰本课的重难点。主要通过机械、半机械、自由操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明晰了本课的重难点后,进入学习时更容易在设定的情境中再次巩固重难点,为拓展训练做好知识储备。拓展训练是知识在运用中的一个总结巩固拓展过程,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6”即实施步骤共分六步:一是创设情景,唤醒智慧;二是呈现新知,启迪智慧;三是基础操练,分享智慧;四是课堂教学,领悟智慧;五是练习设计,内化智慧;六是拓展训练,深化智慧。
第二,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现了教师的智慧和能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多样,无拘风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己的教学风格等,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香营学校的英语老师吴××根据学生喜欢唱歌和爱好音乐这一特点,将英语知识编成歌曲,引导学生爱上英语,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教师通过英语歌曲法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爱上了英语课,学习积极性也高了。物理老师耿××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解物理习题,学生能够抓住题干重点和运用知识,提高了做题速度,大大调动了学生做习题的积极性。再如延庆七中的老师采取研究性、探究性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
第三,多种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兴趣、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原因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设计和选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八达岭中学、刘斌堡中学、第三中学、第一中学都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收效显著。八达岭中学、刘斌堡中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第一中学采取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各校有各校的办法和高招,如刘斌堡中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先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强调的是小组成员的整体协作,共同完成老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在小组合作之前,要让每个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鼓励每个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2.研究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意识逐渐增强,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
第一,教师成长。
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变化。通过文本分析、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到教师在备课、上课、课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1)备课组课前充分研究,体现了教学预设的智慧。各备课组都能把集体备课工作放在首位,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基于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深入分析,进而预设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如延庆四中鲁××老师在其“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的县级研究课中,充分运用一瓶可乐创设了一系列化学问题,引发学生对化学研究内容的思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3)及时捕捉信息,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学生的各种信息会不间断地并且不经意地传递给老师和同学,这些来自于学生的信息,有些是教师事先在备课中预设到的,但更多的是教师无法预设的,关键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并且利用好这些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在逐渐推进过程中教师能善于捕捉发生在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稍纵即逝的契机,加以引导、点拨,抓住问题的实质,采取适当的措施化解问题,体现了课堂生成中教师的教学智慧。(4)在课堂小结处再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一堂课的结束,并不代表问题的终结,而是用新知识再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开始,利用课尾总结,加以引导、点化,更能显示出小结在拓展延伸上的巨大功效。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的知识体现出学科的思想、学科的方法,初步形成认知结构。如延庆四中生物组在每节课小结时,教师都会引导学生概括本课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思维导图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5)在反思中积累智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每节课后教师首先要反思教学目标,其次要反思教学方法,再次要反思教学价值。如第四中学初三数学组每天做解题方法的积累,并由组内年轻教师王×负责组内课后反思记录。反思中不仅积累了很多解题技巧,而且记录了许多教学方法。组内每位教师都能受到启发,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是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将学生放在首位,为学生的发展考虑,首先制订目标能够根据课标、教材、考纲、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可操作,改变了大而空的形式;其次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也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式或提问式向启发式、研究式转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是初中教师和实验教师基本功成绩突出。我县参加北京市第二届初中教师和实验教师基本功比赛,成绩突出。4人获得市级一等奖、20人获得二等奖、3人获得三等奖,实现了中考学科一等奖零的突破,成绩处于郊区县前列。
第二,学生的变化。
一是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变化。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多了,改变了以往课堂只是少数几个尖子生表现的局面。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思维方法得到丰富,思维水平得到提高。无论是2人一组还是4人一组,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得到加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课堂上的自信、活跃、合作能力迁移到课外,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提高。在智慧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诊断自身的教学,立足于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采取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设计问题时紧密结合各知识点,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篇2
摘 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课改的精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智慧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学应体现体验性,体育教学应体现生成性,体育教学应体现创新性,体育教学应体现道德性。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97-01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课改的精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智慧课堂教学理念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能够突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学生学习智慧的发展,突出学生对生命智慧的关注。那么,在智慧课堂教学理念影响下,究竟如何开展体育教学呢?
一、智慧课堂教学的内涵
吴晓静、傅岩在《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智慧课堂教学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等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根本条件,促进学生智慧成长的教学过程。智慧课堂教学主要具有体验性、生成性、创新性、道德性等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是智慧课堂教学倡导的主要理念。
二、基于智慧n堂教学的体育教学策略
(1)体育教学应体现体验性。体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体育技能传授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为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体验体育学习的美好。例如,执教“篮球”一课时,在师生交谈中很多学生表现出对NBA球星非常崇拜,希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这时,教师灵机一动,找来几张白纸,在纸上写上乔丹、姚明、麦蒂、奥尼尔、科比等NBA球星的名字,并将其贴在学生们的后背上。看到体育教师的这一举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不解,但同时又充满了好奇。同学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表情,让体育教师忍俊不禁,说道:“接下来,我们要组织一场篮球比赛。在比赛中你们就是NBA球星,希望你们今天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篮球水平。”听到体育教师这样说,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同学们通过这样的一次体验,篮球学习兴趣更浓了。体验的过程是一个极为美好的过程,在智慧课堂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增加学生的体育体验。
(2)体育教学应体现生成性。在体育教学之前,体育教师通常会进行教学设计,进而依据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开展课堂教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依据体育教师的思路开展。在体育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动态生成。对于这些动态生成,体育教师不应忽视,而应积极利用动态生成更好地展开教学。例如,在一次长跑课上,体育教师本打算让学生围着田径场一圈圈地展开长跑练习。没想到任务刚下达,很快就有学生口中嘟囔道:“难道我们就不能换一种练习方式吗?每次长跑练习都是围着操场跑,太没劲了。”声音虽小,却仍然传进了体育教师的耳中。体育教师略做思考,立即改变教学策略,决定带领大家围绕校园跑。在跑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还让大家说出看到的景色。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使长跑教学效率也得到一定的提升,同学们参与长跑练习的积极性更高了。体育教学体现生成性是智慧课堂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师应积极把握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3)体育教学应体现创新性。智慧课堂教学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体现创新性,这样的要求符合时展的需要,值得大力提倡。例如,体育教师有一段时间经常在课堂中带领大家做篮球操。篮球操的重要道具便是篮球,每天抱着篮球做篮球操让很多同学感到乏味。针对学生的这种表现,体育教师这样提议道:“同学们,今天放学之后,请大家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篮球,下次做篮球操的时候大家就可以用自己制作的篮球做篮球操了。”任务下达后,同学们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篮球。有的学生用硬纸板做篮球,有的学生用废布做篮球,有的学生用塑料胶布和纸片做篮球……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看到同学们带着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篮球做篮球操,体育教师笑了,同学们也都笑了。体育教师的做法体现出了创新性,而要求同学们动手制作篮球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性。
(4)体育教学应体现道德性。在智慧课堂教学理念影响下,体育教学除了要体现出上述特性之外,还应有效地体现出道德性。例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做到团结友爱,学习好的同学应积极帮助学习稍差的同学,大家共同取得进步。又如,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体育道德进行专门的讲述,要通过体育道德知识的讲述,让更多学生了解在体育运动中遵守体育道德的重要性。尤为重要的是,在讲述相关知识的时候,还应适当举出一些违反体育道德的运动员的相关案例,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体育道德的理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课堂教学理念是一种极好的教学理念,智慧课堂教学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学习智慧发展,突出学生对生命智慧的关注。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积极秉持和践行智慧课堂教学理念,让体育教学体现出更多的生成性、道德性、创新性及体验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蔡士凯,种静萍.体育新课程带来学习方式的新变化[J].体育教学,2005(05).
篇3
关键词:成人课堂;学生主体作用;研究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指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出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课题上要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环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主体学习服务。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强调把以教为主改变成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会学的目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达到要学生学会,悖离了这个目的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在学习上更是如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师,运用再好的教学方法都代替不了学生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认识主体的作用、明确学习的动机
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意义。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才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地发挥内因作用,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成年人的培训学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是针对某一工种或某一种技术进行的学习和培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种目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期间的学习目标,再按照目标要求去管理学生的学习。学习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和自己的人生总体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集体学习中得到发挥。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在快乐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自己学习主体的人生价值。成人的学习培训和中小学生的教育是有很大区别的。成人的学习培训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学习的内容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而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多是应试教育,教师教,学生听,学生再按照教师给布置的任务去学习和复习,直到学会为止,学习到的知识多是为了应试;而成人教育时间短,学习的任务量大,就是再有本事的教师,如果只靠“灌输”向他们传输知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会因为时间少而达不到精通的程度。为此,要想对成人培训的知识达到系统性,就要求学习主体不断地学习。主要是靠他们自己结合生产实践进行学习,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二、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体现其主体地位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一个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负主要责任,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彻底地改变。就是要在学习中真正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权力和主动给学生。多年来,教师已经形成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定势思维很难打破,“填鸭式”教学法、讲授法在如今的课堂上还是很普遍的。让学生学会,是填鸭式教学方法达到的一种普遍的结果,和学生会学所得到知识的途径是不同的。教师要想让学生会学就要想出让学生会学的办法来。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励兴趣。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对于美的体验,设计各种美的意境。如,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教学内容的同时,说出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这样就会使整堂课气氛活跃。教师课堂上多种情境的创设,既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学习欲望,又能让他们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其次,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根据成人的学习特点,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但不能机械、随意、图形式地套用“定法”。同时,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并照顾到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充分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要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因材施教,用显微镜看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地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发展潜力。第三,教师要把握成人学习的实践性特征。成人学习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训是成人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目的要求和成人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少用课程教学导向模式,多用环境模拟和工作过程模拟教学模式。“从实训环境、实训工艺、实训文化氛围、实训人物交流、实训管理模式等方面营造仿真的职业氛围,模拟仿真的工艺”。[1]尽量接近成人专业领域背景,注重成人专业工作岗位中“实际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复杂性、多变性和灵活性等多种元素和信息。[2]
三、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是运用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过程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好学生主体的作用,就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单一地表现在会学上,还要表现在会问上,学生在课堂上要会问和敢于发问,教师要启发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质疑。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教师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就要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有疑而问,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教师要热情鼓励、赞扬、欢迎、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学生思辩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其实,知识的范围无限广阔,教师不可能万事精通,教师不要怕学生发问,也不要怕被学生“问倒”,而要以诚实的心态去启发学生质疑,和学生一起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还要虚心好学,积极探求学生所提问题的答案。对于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研究,这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质疑发问的好办法。这样做才是发挥课堂主体作用的表现,这样做才便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会变成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就是作业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由易到难,分层布置,这样可以分别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翻转课堂研究引领学校课改方向
2015年8月份,在笔者调任镇中心小学校长之初,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困扰学校发展的一大难题。虽然学校己初步形成了“双检三交流”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但由于缺乏专业引领,加上理论研究不系统、操作层面上不娴熟,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教师们一度无所适从,课改效果不尽如人意。
翻D课堂研究让教师发展更主动
学校积极做好课改结合的文章,除正常开展好翻转课堂“双检三交流”教学改革的研究外,又通过每周半天的校本研修和每周一次的“师说新语”教师讲坛活动,以及即时性课堂研讨、学科磨课等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使得学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思路逐步清晰起来。学校还划拨专项经费6万余元保障教师的学习培训;让每位教师自主购买理论学习书籍,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邀请专家到校举办讲座为教师答惑解疑;围绕翻转课堂研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共同体活动,相继开展课堂研讨、微视频录制比赛、自主学习任务单制作培训等活动,以活动促发展。
为保证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学校完成了录播教室建设,使之成为教师磨课、全方位关注课改的阵地,为翻转课堂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上学期期末的复习过程中,组织教师强化复习阶段的翻转式教学研究,确立了利用“家校翻转”模式,组织学生基础知识在家自学、课堂上内化提升的思路,在强化家校联系的同时,极大地拓展了课堂容量、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中,教师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参加肥城市教学能手评选的8位教师,无一人落选;上学期,14位教师参加全市优质课比赛均荣获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中,有20名教师荣获泰安市优课。
翻转课堂学习让学生发展更灵动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落实微视频助学、任务单导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教师用微视频为学生提供最贴心的助学资源,用自主学习任务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路线图,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课堂学习的基本形式。
教育信息化助转课堂教学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可以愈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课堂的束缚。在农村小学,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翻转”、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尤其是电子书包的运用,让我们看到了破解难题、构建智慧课堂的曙光。“电子书包”对农村家长、学生来说是个新生事物,为此,学校通过学习、考查,反复研究、斟酌电子书包教室建设。为了实现“家校翻转”的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转式学习,学校确立了由学生个人购买平板的工作思路,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校的电子书包、智慧课堂教室建设开始起步。
首先学校立足“技术为我所用”的理念,高标准建成录播教室,并购置了触控式一体机,配备了点振微课录制专用笔,为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又对校园网络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引入网络专线一条,完成了综合楼、教学楼内网络升级改造,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也为“智慧课堂”建设做好了充分准备。随后,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究确定了“为有需求、有能力的学生提供机会”的思想,本着“机会均等、自愿参与”的原则,确立了建设“智慧课堂”的方案。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学生会等形式,介绍当前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以及泰安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广泛宣传本市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认真听取各层面的意见,并组织家长代表赴接山一中,实地参观电子书包的应用,了解使用效果,以实现教育均衡、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孩子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为目标,动员有条件的家长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大量前期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本校“智慧课堂”建设工作获得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可。为保证新学期电子书包教室的正常使用,寒假学习期间学校邀请专家到校,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组织了多轮次的培训活动,学校也通过开展多轮次的研讨活动,确立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流程,并完成了开学后第一周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编制。春节后,恰逢学校新综合楼竣工使用,学校在二楼开辟电子书包教室专区,近500余名学生开始利用平板开展翻转课堂的学习。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切实将“教学五步法”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以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主攻方向,以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探索生物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我校高中部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工作重点
1、深度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推进课程建设,提升课程领导力。基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结合生物教研组自身实际,灵感运用“教学五步法”,教学设置始终围绕着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研讨出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
2、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升教学研究氛围
(1)学校教研组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也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必须端正教育思想,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工作和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备课组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 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这样的教研活动必须每周一次,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有记录。从本组的实际出发确定集体研究课题,注意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2)立足课堂,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研究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篇6
关键词: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智慧教学;教学方法;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65-01
智慧是推进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要素,教育教学需要智慧,历史与时代呼唤教育知识和充满智慧的教师。教育教学专家成尚荣教授曾明确指出:新课程教学改革,就是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教学中跳跃出来,要积极超越知识教育理念,努力提升到智慧教育教学层次,将培育“知识人”的教学目标转向到培育“智慧人”的教学目标上来,用智慧教育理念和方法论指导教学改革与实践,并促使广大师生追崇智慧、热爱智慧。特别是广大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智慧,用智慧经营课堂教学,让智慧唤醒课堂教学中的各类元素,促使信息技术在智慧教学理念的推动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一、积极在善变中突显智慧带来的惊喜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应用之中潜藏着丰富的“变数”,而这“变数”便折射出智慧,这是灵活机动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智慧,给予学生带来意外惊喜的智慧。例如,笔者曾经布置学生课后作业,让他们自主制作出“有声有色的个人网页”,就在我检查他们作业的时候,有一位叫陈晓的同学非常得意、非常自信地举手到讲台上来展示他的“优秀作品”,经同意后,他将自认为存储了自己作品的U盘插入教学计算机,怀着胸有成竹的姿态打开U盘,双击其制作的“作品”,然而此时,他的得意之态嘎然而止,“作品”被双击以后,“咣”的一声弹出一个“异常窗口”,此时,该同学的脸“唰的一下”红透了。原来由于该同学在复制文件时太粗心了,本应将其制作的“作品”文件发送至U盘的,结果点击到发送“快捷方式”了。
对于如上这种“尴尬”情形,作为课堂教学的调控者,并不立即指责批评其粗心大意的错误,源于其“脸红”已经确实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于是将话锋立即扭转,幽默地说,“也许这就是陈晓同学给我们遐想的美丽梦想,我们相信一定很绚丽多彩。”如此一来,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有效舒缓,整个教学“气场”变得轻松、祥和、温馨与和谐多了。接着,顺势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该同学出现的问题原因,促使同学们参照自己也许某时一不小心也可能犯的隐性错误,让他们获得意外的收获,感受随机应变的教学智慧所来的意外惊喜,将“尴尬”的情境转换为“亮点”资源,灵活机动充满智慧地调整课堂教学进程,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又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还促使课堂教学呈现得更加精彩。
二、积极引入交流讨论收获智慧碰撞火花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是纯粹的信息技术理论授课,则非常容易将课堂教学带入到“沉闷、郁抑、无趣”的情境,不但难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而且还可以引起副作用,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厌倦感。然而,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来说,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广大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特点,引领学生将教学内容的理论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有机融合于一起,大胆创设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教学情境,使理论知识教学变得富有情趣,激发他们乐此不疲地深入探究、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将各自的体验说出来,让他们的思维相互走入对方的世界,以至于促使他们的智慧相互碰撞,产生更具智慧性的灵感火花,促使他们的思维发展。
例如,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以往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课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便创设讨论互动交流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大概是什么时候接触计算机的?自身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有哪些较为深刻的记忆?是什么时候学会打字的?是什么时候学会上网的?上网时做的主要事情是什么?等等,从而有力地调动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接着,便引入“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询问学生,所有计算机上的数据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储?计算机是如何分析、描述、辨别数据信息的?如此一来,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让他们的智慧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三、积极引入竞赛活动激发课堂智慧
知识竞赛是一种可以促使学生加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教学手段,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培育和大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产生更多智慧的火花,是培育学生丰富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可以依托电子教室构建电子抢答平台,将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考核引入到这一知识竞赛平台上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智慧与生机。
例如,可以通过电子抢答平台,结合课程的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技能竞赛,比如,中英文录入竞赛、Word、Excel、PPT等Office系列软件应用操作考核、网页制作竞赛等等,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通过竞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产生更具智慧性的创意,激发他们自主产生创新意识和灵感,提升他们的智慧层次。
综上,信息技术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智慧课堂的实现需要具有智慧的教师引领,需要不断激发学生产生智慧,需要用人性的光辉构建和谐的氛围,需要用智慧的火花去点燃生机和活力,给信息技术教学淬火。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教学惯习 教学研究 教学反思
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与愿景。然而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天生的,它要受到教学惯习、教学经验、教学思维方式以及教师个人知识不良或欠缺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学智慧的生成与展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孜孜以求地“巧”养成。具体到教学实践领域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挣脱教学惯习的桎梏,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课堂教学活动是动态存在的,充满偶发性。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和灵感融入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摆脱常规的束缚,对与教学有关的事物具有敏捷、准确而深刻的反应能力。具有敏感性的教师,能从一般人所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迅速发现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准确地迁移、组织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智慧达到最佳境界。要想摆脱固有的教学惯习,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需要教师对所教学科专心地投入。教师专心投入到教学中时,就能时时处处坚持对有关教学信息的深入分析,这种反应活动的大量反复,会使得他们大脑中对教学有关信息进行反应的神经细胞得到高度分化,反应越来越敏捷,能够对这些信息的细微差异与变化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要有深邃的教学观察力,能透过问题看实质。
二、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关注教学经验的提升与改造
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生发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教师在研究中,要不断地检查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这个过程也就是教师教学智慧发展的过程,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个体对自身的实践行为的认识常常处在“当局者迷”的状态,这就使得自觉地认识改造教学经验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借助于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使自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意识,不断地审视当下教学经验的合理性,避免用先在经验来裁剪客观存在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超越既定的经验性思维模式。借助于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到新奇,从陈规陋习的束缚中找到超越的路径,从枯燥乏味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惊喜,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洋溢着智慧的力量。此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应该以自身教学实践问题为契机,促进自我的发展。教师只有通过自觉地把教学实践作为自己认识、监控的对象,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反思才能促进教学经验的发展。教师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经过实践――反思――更新――实践的循环,其教学智慧才能得以提升。二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要有理论提升的意识与能力。经验是理论的阶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条件。经验的理论化能进一步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参考和批判的基本框架。教学行为也会随认识上的提升而更加理性自觉。所以为了达到普遍必然性的认识,就需要借助于概念和逻辑形式等进行思维的加工,即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之后,从部分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去除原有经验中的无益成分,提炼出原始经验中的精华并加以系统化。这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筛选与提升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有理论提升的意识是教师教学经验走出“茧式化”态势,保持持续动态增长的内在动力。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必须有理论提升的能力。理论提升的实质是教师能够超越具体的教学行为,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能够对此做出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
三、改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的创造性水平
思维是智慧的核心。优化思维,积极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是培养智慧的前提和基础。也许,思维方式的改变是最难的,但能保持反省的自觉,批判性的审视,总会带来思维方式的优化,而每一次积极的改变都可以使教师的创造性水平得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也才会在思维方式的优化中得以积聚与释放。思维方式的改善应着重以下两方面:一要重视思维的开放性,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教师具备了开放性的思维,才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个体的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思维态势才会突破教学常规与惯习,从创新的视角认识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与技巧。二要重视思维的非逻辑性。获得智慧的途径需要进行理性思维,但思考问题时过于注重理性的、逻辑的思维,往往容易忽视了非逻辑思维的特殊意义与价值。因此,也就很容易形成保守性和线性思维方式。事实上,智慧的产生既离不开逻辑思维也离不开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是智慧和创新思维的关键要素。”
四、厚积知识素养,实现“转识成智”
篇8
我个人极其喜欢竹,竹子的形象文静高雅、虚心进取、刚直坚毅,“唯有团团结,坚贞大小同”,写出了竹子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坚贞的凝聚力。竹的气质正是教师群体需要追寻的品质,因为教师的团队是合作的,教师的工作是研究性的。没有研究的教育如同一泓死水,波澜不惊。我校始终坚持“研、教、训”一体化校本教研模式,要求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以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轴心,以学科研究活动为操作平台,实现教师的合作性智慧发展与共享。学校全面铺开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带动校本教研深化,也以这个平台促成课题组教师合作研究。
一、种土春风里天暖自生根
“问题”即“课题”,在教研的氛围中我们种下“问题”的种子,在每个教师心中萌生我们这个阶段教学中所要探究的问题,明确课题的方向。就如竹子一般,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勃。
1.“问题”促研究
课堂是“根”,所以教师的教学研究是基于“根”的研究,学校教学研究部要求申请的所有校级教师个人小课题必须植根课堂,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在每学期初学校教学研究部会组织一次校本科研培训,帮助教师确立课题研究思路,引领每个教师从自身课堂实际出发选准问题,发现问题。在校本培训之后,我们开展教科研活动,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互相启发思路,共同商议备课组的课题研究方向。如英语教研组,学科分管领导会解读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最前沿的教学理论,随后所有英语老师围绕这些前沿的教学理论对比我们目前的教学状态,从教师和学生两头共同发现教学瓶颈问题。在议论过后,各备课组组长会整理大家讨论中列出的问题,梳理主要问题所在,随后和组员共同商议决定备课组所要研究的小课题方向。又如,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根据学情主攻识字教学,备课组经商榷确立了四个小课题,即“小学低年级情境化识字教学初探”“低年级学生语文自主识字能力的策略探究”“低年级语文在阅读中提高识字量的探究”“低年级语文识字兴趣的培养探究”。通过对同一研究主题多角度的探究,可以在合作研究中呈现“立体式”的研究思路。
2.“群研”促互补
由教研组长带领备课组进行同一方向的教学课题研究,同时备课组每一个教师都能积极开展“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形成同一方向不同层面的多角度学科教学研究,以每个老师不同的教学探究来完善同一个教学问题的研究,变“独研”为“群研”,“群研”可以弥补教师个体思维的不足,充分展示教师群体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群研”也便于学科组开展立体式的课题研究,以子课题的形式围绕重点课题开展研究。例如:英语组的课题“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与辅导策略研究”已经被立项为2012年的上海市级规划课题,围绕这一重点课题,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的老师确定了七个子课题,如“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自主学习英语语篇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文本再构对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汉语拼音辅助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外来务工子女英语阅读水平提高的策略方法研究”等多项子课题。从语音、词汇、文本、阅读等方面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辅导的有效性,从案例中研究出对英语学习上各个薄弱环节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及辅导策略研究,为改善学校英语面貌而努力。从横向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小课题研究,从纵向看,所有老师的小课题研究最终都指向同一个问题的探究,这就是“群研”的意义所在。
二、随雨夜夜长向阳日日新
教师提出个人小课题申请后,教学研究部会经过审核,公布被立项的校级教师个人小课题。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科组通过备课、磨课等逐步展开小课题的过程性研究。就如破土而出的春笋,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新竹就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竹子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
1.“备课”重实效
课堂是“根”,那么教师的备课就是“养料”,教师必须储备好的“养料”去灌溉幼苗,备课必须重实效。为了确保“群研”形式深入化,近两年,学校教学研究部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突出“单元备课”特色,做到“把握单元重点,突破单元难点,设计单元亮点”,同时做到“一人主备,他人补充,教案详尽,提倡特色”。集体备课作为“群研”的主要形式,能够弥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备课独立思维的不足。单元备课活动以四个阶段推进,即组内说课、教学研讨课、同步单元练习、单元反思等。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坚持做到“组成一个教研团队,建构一种教研文化,健全一套教研制度”。组成一个教研团队,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形成实践性学习共同体,学科分管领导下设有学科大组长、备课小组长;构建一种教研文化,每周教科研活动主讲人提前准备好材料,其余老师同步深入钻研教材,相关学科分管领导参与每一次集体备课,有时还聘请教研员和外校学科专家,把集体备课活动引向高效;健全一套教研制度,备课组根据学校教学活动,安排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课实践,推出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评比课,以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磨课”出精品
磨课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为目标,利用集体备课开展集体性的推敲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行为的校本教研活动。围绕备课组的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寻找解决研究问题的途径。通过多种磨课形式搭建教师成长的舞台,例如:语文组开展的“同课异构”,聘请外校优秀青年教师和本校青年教师执教同一节课,分享两校教研组不同的教学思路。数学组开展同一教学问题在各年级段的磨课,如“小统计”这一数学问题,在三、四、五年级开展磨课,探究如何有效搭建促进学生知识发展的梯度,做好知识链接。英语组开展“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目标构建与实施,全面把握单元备课,根据学情构建单元教学目标。反复推敲单元整体设计,推出同一单元的二至三课时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磨课,近两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形成了教学优质资源库。同时也在师徒结对,名师带教等制度下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在反复磨课中推出了许多精品的课堂,参与区级教学新秀、中青年教学评比、骨干教师风采展等。
三、经霜才得悟历雪始知魂
暑尽寒来,竹子变得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随着备课、磨课等校本教研活动的推进,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积极的反思者。
1.“亮课”促提升
因为“研”扎于“根”,研究的原动力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的对象是教师自身课堂中碰到的真问题、真困惑,研究的目标直接指向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结果在于突破教学瓶颈。所以“亮课”是教师对前期探究的实战演练,是对自己课题实施中的探索与尝试。近几年学校每学年开展教学节系列活动,给予全体教师一个“亮相”的舞台。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骨干教师风采展,让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上好引领课,促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透彻理解,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青年教师通过教学新秀比赛,在与结对师傅的切磋和团队的互助下亮相,呈现出了团队带教的智慧结晶,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真正将“教中研”“研中教”落到实处并产生实效,牢牢确立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同时培养了教师的研究行为成为自觉行为。
2.“研修”重自主
具有明确的教育观念和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进行研究学习的前提,唯有孜孜不倦的学习,方能高瞻远瞩地研究。为此,在常规教科研活动中,我们要求备课组要两周必须进行一次理论学习。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绿色指标”,以十大指标作为教师“以学定教、课堂转型”的理论支撑,从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先行学习,随后分享学习感悟,然后通过教研活动的部分时间带领教师学习并分享感悟,以专题论坛的形式交流学习和实践感受,如何在绿色指标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生源特质,走进学生,研究学生,做学生喜爱的老师,从而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喜欢学校。此外要求备课组教师能不断充实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利用“文献综述”法为课题寻找有利的理论依据,同时学会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学会运用、推广,当然更重要的是求异创新。学校为每个教师征订学科杂志,办公室设有书报栏,图书室学习资料一应俱全。学校还组织教师前往上海图书集体购书,营造了浓郁的研修氛围。
四、推窗见玉秀拨雾是金门
尽管竹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它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正如教师面对自己的教学生涯,唯有两袖清风、志存高远,勇攀高峰。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用课题研究激发潜在的憧憬,成就自己教学生涯的拔节。
1.“沙龙”促交流
一味地教研活动、备课磨课,有时教学研究会有刻板与沉闷,为了点燃教师思想的火花,激发教师研修的热情,各种形式的教学沙龙则是一种新模式,也是具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教师交流活动。教学沙龙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例如:每学期定期开展“教研组共读一本书”活动,畅谈读后体会,分享读书乐趣,在交流中成长,在碰撞中提升。学校还组织了“萌芽社”青年教师论坛,让新人行的教师把自己的成长故事一一讲述,也是新教师与大家分享他们师徒磨课的成长历程。英语教研组为大家呈现了现场教研活动,并以沙龙的形式对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课,通过评课将一节研讨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课题实施等进行了精彩了大串烧。学校也推出了“骨干教师论坛”,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分享了精彩的教学片断,更重要的是,看到了骨干教师们在课堂中如何解决教学问题,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和新方法。沙龙呈现了学校教师在分享教学智慧中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也成为学校促进教师思想交流的“茶话会”,更是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的大盘点。
2.“分享”存智慧
沙龙是交流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交流带来了智慧的分享。我们追求的智慧分享是希望能打破学科的界限,构建自由交流的平台,围绕同一研究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畅谈研究的心得和体会,让教师全面审视自我,弥补“闭门造车”的缺陷。在实施小课题研究的几年实践中,我们收获的是在广大的普通教师中建立一种教科研的氛围,确立一定的研究意识,开展一些“草根”的研究活动。而这些研究活动是我们全校教师真实的研究与行动,我们可以分享的真智慧。学校创立了校刊《叶小教苑》,定期将教师的教学点滴思收录起来,同时也将一些优秀的案例和征文向区级以上刊物推荐,我们也围绕一个专题进行了多次组稿,例如:如何开展有效辅导,我们组织了《叶小教苑》有效辅导专刊,其中4篇论文也被发表于《现代教学》刊物。我们开辟了校园博客,在博客论坛中我们开展网络教研,进行网上跟帖评课,创新了教研模式。
篇9
关键词: 课堂观察 关注的视角 有效性。
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学定教”就体现了这种理念。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学效率呢?课堂观察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课堂观察的概念界定
课堂观察,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环境、教学目标、教师教态、教学语言等多元素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课堂观察具有很明确的观察目的,将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细化为课堂焦点,透过这些焦点进行分析反思,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指向学生的学习。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因此,它不但要关注教师的行为,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行为。当然课堂观察主要是基于学生学习视角的观察。
二、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视角课堂观察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教师要基于课堂观察教学现状不断反思,不断提升,逐渐提高教学效率,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观察优秀教师的课堂,实践教学智慧。
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不会放过任何累积智慧的机会。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形成了智慧的教学风格,而这种智慧需要听课者静心观察、静心体会。优秀教师公开教学时,智慧就可以被观察者领会,诸如:课的整体设计、教材处理、教学方法、课堂掌控、学习反馈或教学风格等。
2.以课堂观察为镜,学会教学反思。
生活中经常照镜有助于自我审视。课堂观察,犹如一面镜子,让教师有了关注学生、自我成长的机会。在课堂观察时,要思考理念和行为的区别,取长补短,改进教学。
3.应用课堂观察,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学生课堂学习成长同样是教师成长的资源,细致的课堂观察是师生共同成长、师师共同发展的有效方式。课堂观察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同伴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信息技术课堂观察关注的视角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时刻处于质疑、思辨、探索之中。研究型教师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反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疑难点和发展点,将观察的视角放在师生之间的对话、学习活动上。
1.提问的有效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很多老师把提问“预设”成教学内容衔接的手段,希望学生的回答达到心中预想的效果,从而继续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课堂提问变成教师的单向活动,而学生的回答毫无创新生成的可能。
2.课堂理性回答的有效性。
课堂理性回答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回应和学生对教师的回应,两者都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回应,是情景性提问、追问、梳理、铺垫、点拨、诱导、评价、总结和归纳等。而学生对教师的回应,包括学生接到教师的任务后所作出的当堂回应(如回答、操作)、对教师指令的回应。
善待学生的老师最容易赢得学生的尊敬。教师要平视学生,宽容学生,不以主观判断衡量学生,而要把学生放在零起点上思考,允许能力的差异、知识的留白、领悟的盲点,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思维发展不够成熟,在课堂上表现出错误或偏差是很正常的。教师要树立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和产生的疑惑都是课堂生成资源的理念,不仅要学会发现学学生生成的亮点资源,而且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错误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错误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错误变为学习契机。
3.教学活动组织的有效性。
信息课堂中可“观”的点越来越多,单靠耳朵“听”是不能获取课堂全面信息的。而课堂观察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工具,是教师收集信息、评估行为、技巧和效果的基本方式。信息课堂要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人格生成。教师要从这三维进行教学观察。信息技术课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用创新的思维和眼光启迪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并作为一种教学境界去追求。我们应该根据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合理地剖析教学的内在机理,寻求教学改进的策略,这样进行的课堂观察才能真正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4.设计教学任务的有效性。
篇10
关键词:离子反应;高三复习;创新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2-003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2.016
“离子反应”是历年化学高考命题的重要热点,其题型设置稳定、难度要求稳定、考点选择稳定、呈现形式稳定,一直是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重要内容。最近有幸观摩了一堂由常州市高中化学教研员吴永才老师执教的《离子反应》一课,对高三教学中如何进行“基于内容和学情的复习教学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吴老师执教的《离子反应》一课是一节“看起来很美”的课,但许多经过精心包装的高三复习课就止步于“看起来很美”这个层次,未能像吴老师一样走向“学起来很实”、“用起来很妙”的境界。“看起来很美”的课所突破的大多是技术层面的禁锢,昭示的是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学生的和融配合,但教学,尤其是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最需要的并非是学生如何配合老师的教,而是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为学生学力的增加而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1],高三化学教学亦是如此,吴老师的这堂高三化学复习课让受众触摸到了一个“通体透明、形神兼备”的化学学科。它提升了教师的思维品质,更发展了学生的智能、情意和学力。本节课基于内容和学情分析,有以下三点创新:
一、板块设计上的创新
传统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往往通过“习题训练纠错式”展开,常常由习题开始,也在习题中结束。由于复习课所学知识没有新课教学时的陌生感,学生也就失去了继续探究的欲望,高三化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变成了一种矫正、一种定位、一种强化,学生对课堂复习没有了新的期待,教师也对复习教学没有了新的教学创造和创意,“沉闷”似乎成为了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普遍的通病,而吴永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完全不一样的高三化学复习课,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激情课堂。同样传统的教学主题《离子反应》,却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演绎出不一样的精彩。在教学板块上,吴老师巧妙借用学生熟知的电视栏目。设置了“开心辞典”、“头脑风暴”、“探索反思”等栏目。如:【开心辞典】[其中Q代表question(问题)]
Q1:工业上由氯化钠可制备哪些化学物质?(传统化学工业的意义)
Q2:反应①的类型是什么?(反应类型的分类和判断)
Q3:反应②是不是离子反应?(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离子环境的理解)
Q4:反应③是不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回眸)
Q5:反应③是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NH3和CO2有先后顺序吗?为什么?(离子反应的方向性问题)
吴老师的复习课教学设计,由学生最熟知的工业上氯化钠可以生产的产品出发,从反应类型的判断引入离子反应讨论的由头,自然贴切而又富有思考性,由侯氏制碱工艺讨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和反应进行的方向问题,既过渡自然又为后续活动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程式的需要,更是思维发展的需要。
同样在“头脑风暴”环节中,设置了“硫酸亚铁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三者发生离子反应的活动探讨”: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看到了不一样的离子反应,看到平常学习中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激发了头脑风暴。本节课在复习离子反应内容时和常态课最大的不同是:学生解题的能力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追求,而是教学智慧的必然结果。
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学科知识的传递是必要的,但那只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也应该是在基础年级新授课阶段完成,通过知识的传递帮助学生解决简单的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定,更多地是从技术层面来看离子反应(如物质拆分情况、守恒情况、符号表达情况等),而高三复习课上则要站高一阶,从另一个层面来思考问题——看反应的本质是否正确?从这个意义上来,高三化学复习课上的知识传递是为另一个更高目标“智慧生发”服务的,以智慧交换智慧、以智慧唤醒智慧、以智慧启迪智慧。板块设计上的创新,为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展现了全新的魅力。
二、教学视域上的创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不仅仅是生存哲学,也是一种教学哲学。教师教学视域的开阔与否,直接影响着一批学生的学习视野和价值取向。随着教学观念的改变,我们对课堂的认知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现在教学评价中有一种倾向认为:教学成功不成功不要看教师教得如何,而应看学生学得如何。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一个有趣的教学悖论,教师的成功和学生的收获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互相依存的。任何的一个成功的化学课堂,没有教师的“成功”何来学生的“成功”?教师教学视域的准确定位,是一个教师能够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高三化学复习课中,老师常常紧扣考纲教学,不能、不敢、不愿越雷池半步,只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益”。但事实上教师的高度往往决定教学的高度、思维的高度、甚至考试分数的高度,登高才能望远,这不仅是物理学意义上规律,在教育学意义上也同样成立,高三化学复习课上,教师教育视域的创新,才能带来学生学习上的创新。
吴老师在《离子反应》课中,引入了一个大多数化学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回避的一个实验,三价铁能否使银溶解,中学化学讨论三价铁与金属的反应止于铁、铜,甚至一些老师也并不清楚三价铁能否使银溶解?又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甚至用“超纲”来掩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困惑,但吴老师基于学生的学情和本节课离子反应的知识准备,大胆引入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三氯化铁溶液能蚀刻银制品吗?你的猜想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在学生理论分析:Fe3+ + AgFe2+ + Ag+,Fe3++Ag+Cl–AgCl+ Fe2+后,向溶液中加入六氰合铁酸钾特征试剂来检验是否有Fe2+生成,很快看到了蓝色沉淀。教学视域的创新让学生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上不断建构思维、内化知识、延展能力。
《离子反应》一节是很多人都上过的常态复习课。一个很多人都关注过的教学主题、一个很多人都思考过并试图突破的教学主题,吴老师却找到了不一样的切入点,引领学生在鲜活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找到源自学科问题的新的理论生长点,助推了学生的学业发展。高三化学复习课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教师教学视域的开放,会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化学学习境地,复习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高三化学复习犹如欣赏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了解”故事情节,则一遍过后就会索然无味。但如果能换个视域来观赏,则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2]《离子反应》部分是高三学生相对熟悉的学习内容,熟悉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蕴含着更多的能力生长点,要想通过复习课实现化学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功能化,就需开拓课堂教学的新视域。吴老师的课堂将教学内容的“熟悉性”看作一种教学的资源和优势,围绕熟悉的内容,创新复习课的教学思路,采取了讨论、探究、实验等多样化的复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动机,提升了教学效益。
三、观念引领上的创新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追求的是“温故”与“知新”兼得的优质课堂。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办的“教学新时空(http:///)”其实就是提供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平台,它让教师在“慕课”中得到最直接的课例教研的收获,优质的高三化学复习课需要教学引领上的创新。
吴老师的《离子反应》一课在教学观念引领上做了很多的创新,事实上,任何教学观念引领上的创新都必须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什么是高三化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学情?学生的疑惑之处即是最重要的学情,它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生长点。顾泠沅先生曾说:课堂教学将不再始于老师的备课和讲课,而应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也就是把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定位在学生如何学上,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吴老师的这堂《离子反应》高三复习课,将学情分析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基于学情分析勾勒出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图谱,基于学情分析探寻学生世界与化学书本知识的沟通,基于学情分析实现化学学习方式与能力内涵的融合。高三化学《离子反应》专题教学的本质并非离子相关知识的简单累积,而是学科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智慧的提升。化学家戴维曾经说过:“对化学这门学科你不要想着去覆盖(cover)它,你应该要想着去揭示(uncover)它。”[3]在教学中,吴老师设置了探究环节:
通过碳酸钠与硫酸亚铁、硫酸钙、硫酸钡的反应可行性探讨,引领学生在探讨“离子反应”的条件上更进了一步,同时,通过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钡固体的DIS实验演示(数字化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条件”对过离子反应转化的影响,更深刻地理解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本质和反应发生的条件,理解了化学学科的特征思维方式,为其余知识的复习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专业素养根植于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课例的引领是最直接、教师最乐于接受的专业成长方式。对参与“教学新时空”教学直播同时在线的的数千、甚至上万的教师来说,“慕课”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介入”的过程,一个“碰撞”的过程、一个“引领并成长”的过程。吴老师的课为我们提供了一节“化学味”浓郁的教学研究案列,从吴老师的教学题材选择、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都能看到教学中智慧的闪光。高三教学,有化学味儿的化学复习课才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留下痕迹,它不仅能引发学生课堂参与的“行动”,还能引发他们的“思动”和“心动”。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4]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高三化学复习同样期待着能给学生“忘却课堂”的教学,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基于内容和学情分析的最“适合”的课堂。它既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教学核心知识、紧密知识、知识能更协调地发展。同时,又需要教师广化教育理论思维,洞察课堂教学本质,深化学科透视力,思考和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观念和模式,让自己的个体智慧在教研互动中增值。
参考文献
[1] [美]帕克·帕尔默. 吴国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樊静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化学复习策略[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