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商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商商业模式

篇1

刘德良:新元文智创办人、首席战略咨询专家、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特约研究员、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特邀讲师。曾在上市公司、投资界和创业型企业担任高管,2009年创办新元文智集团和新元文化产业俱乐部。近年来一直从事文化产业战略和商业模式研究,并提供投融资咨询服务,目前担任10余家文化企业战略咨询与资本运营顾问。

文化产业正处于大变革时代

目前,文化产业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新媒体、新介质、新形态、新平台正推动整个文化产业,进行一场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革。

出版产业:纸质媒体的出版逐渐下降,网络文学这种数字内容出版的形式快速上升,来自于包括苹果、声纳文学、扎客等一些数字出版公司快速崛起。

传媒领域:以报纸、杂志为核心的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经营收入都在下降,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型的网络传播形式的快速普及成为潮流。

电视产业:受到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快速出击,OTT电视技术正在应用当中,网络视频影响力提升。2013年度,被认为移动视频的元年,移动视频这一天早晚会到来,传统电视的广告销售收入和收视率在逐渐下降。

电影工业:3D电影成为主流,特效制作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海外片冲击力大,院线超速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大型项目投资快速增加,动辄是几十亿,万达在北京的一个综合文化旅游娱乐项目投资规模高达260亿元。

演艺产业:个别企业在连锁经营的模式上取得了成功,品牌性的商业演出不断涌现,高科技运用也在增强。

竞争变化: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有些企业走在潮流之前,有些企业则逐渐被淘汰。现在苹果、三星、谷歌、亚马逊这些巨头,已经在整个全球的文化娱乐产业当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文化产业从内容到渠道,到平台建设,到大的生态链,其竞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竞争的要素、核心已经从单一的产品或业务的竞争,转变到集中化产品生产体系,再到跨领域综合多元化经营,以及大产业链的生产生态体系的竞争核心。

未来数字娱乐传媒的核心特点:第一是科技平台的集成化;第二是APP化,就是应用;第三是跨平台,未来应该PC、电视、手机、iPad形成一个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实现无缝连接,每个人可以在你的平台上,可以随意收藏喜欢的东西,随意在不同的平台上看喜欢的影片、听音乐。

数字化流程管理:在生产体系和传播体系起到核心作用的是数字化的流程管理。文化产业企业对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还是一个空白点,我们的企业大多数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来完成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但美国迪斯尼、新闻集团等跨国文化产业集团,从内部生产到传播到营销的数字化流程已经完全建立起来,所以未来文化产业要贴近人们消费需求的四屏进行合一,实现跨平台无缝衔接,通过企业内部的数字化流程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效率,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获得大量的客户,同时也能够通过数字化管理,在生产体系当中带来创新。

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困惑与败因

类型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可以被分为内容创作型、渠道销售型、现场娱乐体验型、活动主办型、产品生产销售型、经济业务型、广告公关展示服务型、媒体经营型、平台运营型和教育培训型。

内容创作型:大多数影视公司、演出公司

渠道销售型:媒体销售公司、电影院线、剧院、网游运营公司、亚马逊、当当网

现场娱乐体验型:主题公园、KTV娱乐中心、电玩城、体育场馆

活动主办型:演唱会、体育赛事、选秀节目

产品生产销售型:奥飞动漫、消费品企业及大多数娱乐设备企业

经纪业务型:艺人经纪、票务、版权等

广告公关展示服务型:大多数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技术制作服务公司等

媒体经营型:大多数电视台、报纸、杂志、户外媒体

平台运营型:大多数网游平台网站、苹果APPSTORE、亚马逊

教育培训型:培训公司

困惑

文化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不少困惑。第一是文化产业每年以很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规模却难以同步扩大;第二是如何整合分散的外部资源;第三是如何抓住真实的消费需求;第四是有的公司做很多事情,但是没有一个事情是能够做核心竞争力的;第五是文化产业好像很大,其实不然,比如,动漫产业号称是600多个亿,但是实际上动漫企业的总收入估计不到50个亿;第六是自己认为自己的产品很好,但消费者并不买单,政府支持,市场不认帐;第七是与投资机构在沟通的时候,很难向投资机构说清楚自己的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结果企业往往抱怨投资机构不理解自己的商业模式。

困境

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困境有八点:第一是创意的不确定性,第二是资源有依附性,第三是文化项目的创作很多是长期的但收益却是短期的,第四是外部资源不稳定,第五是政策的变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第六是新技术带来的破坏性,第七是消费需求的波动,第八是消费者的偏好把握难度较大。

失败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文化产业界发生了很多失败案例。在商业模式上失败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的十点:

一、技术痴迷导致忽视市场真正需求:某某地铁隧道广告公司

二、需求不真实、议价能力过低且投入产出严重失衡:某某酒店杂志媒体经营企业、某某户外广告公司

三、产品过于简单且快速被模仿并被超越:某某网络社区游戏公司、某某博客网站

四、虚无夸大的模式而缺少核心竞争力:某某网络课程销售平台

五、产业链和市场不支撑:某某体育赛事网络视频经营公司、某某3G影视制作公司

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产出不确定性太大:某某互联网公司

七、多种业务的拼凑而缺少业务整体的把控能力:某某资源整合型媒体经营公司

八、对某几个客户依赖过强:某某互联网视频节目制作公司 九、运营体系过于复杂导致无法实现规模化收入:某某电子商务公司

十、严重依赖政策资源或非市场化渠道:某某电视节目及影视制作公司

文化企业一定要真正理解并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运用多种综合手段,在产品创新、技术应用、产品开发方面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产品一定要有门槛,如果轻易被别人模仿超越,你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不出来。一定要基于产业链、行业发展规律和前瞻性的分析判断,作出有计划、有准备、有的放矢的发展战略。有的商业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但产出不确定。早期的互联网公司快速烧钱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很多公司认为把多种业务拼凑起来就能上市,但这种成功案例都是昙花一现,最后被证明是失败的。还有公司对于一些客户依赖性非常强,比如说广告公司容易产生这种情况,还有运营体系过于复杂,以及严重依赖政策资源,或者一些渠道,这些都是文化企业在商业当中可能会产生失败的原因。

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向

八个共同特征

优秀的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有着几个共同的特征:第一,市场需求确定;第二,内部的运营管理体系系统运转效率高;第三,可塑造比较高的竞争门槛;第四,收入驱动性强;第五,客户价值最大化,以消费者和客户的价值为核心;第六,上下游企业附着力强,在产业链中站在相对龙头地位,能够把上下游的企业形成一个链条,使这些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生命力很强;第七,企业价值最大化,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第八,复制难度大、复制成本高。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由六个模型组成,分别为资源组织模型、产品服务模型、运营管理模型、营销模型、收入产生与收入结构模型以及财务模型,严谨的商业模式解剖图,用于做商业模式咨询的时候,给企业咨询分析的时候用。

文化企业商业模式的产生来自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就是企业家创始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创始人和高管的结构与能力匹配。企业内部运营的模式,尤其是高层在整个经营决策到产品生产,到产品营销是怎么一个模式,创业企业的资金规模、技术水平、以及创始人和高管的核心创立资源和核心能力。外部因素受到行业的行政管制、体制和政策、现有竞争格局和市场资源的分布状况、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和共用状况、产品生产机制和行业营销性构成及格局、外部资金的投入规模与偏好因素相关。 九个核心要点

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成功的核心要点可以分为八种,接下来做一个较为轮廓式的说明分析。

第一,市场资源有效整合与内部运营管理的标准化。市场中有很多分散性的资源,通过有效整合,形成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体系。比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等企业,它们把市场化分散的资源,比如导演、编剧、演员、作家等等,通过内部形成一个严谨的标准化体系,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生产结构、生产体系,确保每年度稳定作品的产值产量,保证了作品生产的质量。

第二,品牌产品打造与强力营销体系。比如亚洲联创做的文化音乐剧《猫》,以及深圳华强科技集团开发的主题乐园“方特欢乐世界”,他们通过优质高端的产品,创造一个强力的营销体系,最终塑造出一个强大的品牌,吸引消费者持续的消费。

第三,散落资源网络建设与新型业务模式。分散的广告媒体资源通过以技术为基础,内部的流程为核心,形成了一个高价值的广告网络。比如像分众传媒、快客电视传媒等。

第四,贴近市场需求的连锁化经营体系。比如杭州金海岸、山水盛典,把贴近社会需求的连锁化经营体系打造出来,实现了创造体系、产品体系和连锁的运营、经营管理体系的完美结合。杭州金海岸在全国二十多个剧院、二十多个剧团,山水盛典在全国有十几场大型的实体演出。

第五是上下游产业贯通和综合收入模式。像华谊兄弟、盛大文学,盛大游戏、完美世界等等,他们在整个产业链当中进行贯通,从而能够使版权和创意的价值最大化。创意是稀缺的,如果一个良好的创意没有办法产生系统化的运营,产生足够大的价值,那么这个创意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是很可惜的。

第六是跨界产品开发和综合运营的管理体系。比如淘米网、明日阳光,明日阳光把篮球培训、英语口语培训和舞台表演完美结合在一起,把美式篮球培训原汁原味地移到了中国,受到孩子和家长一致欢迎。

第七是市场渠道建设和多元化经营业务务模式。像万达产业集团,走的是一条市场渠道的建设和多元化经营模式之路,从电影院线到演出剧院,再到文化地产,对接电影制片、演出剧目和主题公园。

第八是技术为先,打造新兴内容发行传播平台。一些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传播平台、内容发行平台的打造,像视讯中国、华视传媒、优酷土豆、百灵时代传媒等等,把技术变成一种工具,从而实现数字内容的转播,带来苹果iPod、手机等为人们提供现代化便捷贴身的娱乐工具,像唱吧、欢聚时代,都是技术到工具到用户到平台的例子。

第九是技术工具化的数字广告或媒体传播平台。互联网广告公司和移动互联网广告公司通过技术变成一种工具,然后工具提升媒体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综合的服务,管理客户在数字媒体上的广告投放,提供最佳的数字媒体推广的解决方案。

分析完成功商业模式之后,可以发现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有几个核心点,第一是资源整合,第二是内部管理系统的打造,第三是技术的工具化和技术的平台化,第四是产业链综合经营,第五是上下游产业贯通,第六是好的创意如何产生最高价值,一定在整个产业链当中能够贯通,产生多元化作品,形成不同产品的形态,面对大多数消费者多层次立体化的营销,才有可能产生最高价值。

四个思考方向

新元文智经过大量研究,也为文化企业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思考方向:

第一就是认真思考产业链的结构。文化产业目前发生快速变革,凡是对未来的产业链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敢于打破现有产业链结构的企业,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的企业。敢于突破现有产业制约的企业一定有大前途,所以,产业链价值和结构的重构,是文化产业大变革时代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二是价值模型的颠覆替代。价值模型是指以消费者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比方说奇虎360,从收费的杀毒软件到免费的网络杀毒,转变到一种依靠在先的广告收入,这就是价值模型颠覆。

第三是用户和工具模式的替代。改变用户和工具模式的替代。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用新的工具、新的模式去为客户服务。

篇2

红筹架构建立时所形成的海外结构,往往有两种方式。一是如新浪的信息类产业,属于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则可以通过VlE,即协议控制,使境外实体合并境内企业的财务报表;二是普通的产业,即非限制外商投资的行业,则可以通过设立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将境内权益间接反应到境外实体里面,之后境外实体可以海外上市。由此可以衍生出多种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的回归模式。

现将实用性较强的部分红筹回归模式归结如下,这些回归模式基本已在过去的成功案例中得到了体现。但是就目前的证监会对于上市企业过会信息的考量,对于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股权结构的把握而言,目前并不存在红筹回归“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各家未上市企业仍需结合自身特点,对于可供选用的回归模式进行一些微调,以满足其自身诉求。

回归模式之一

在各种红筹回归模式中,最为清晰明了的方法是完全去除海外架构,并对其中所涉及的股权转让过程予以明确披露。263上市即是完全去除海外架构的的典型案例。在这种回归模式下,拟上市企业需要将之前建立的红筹架构一层层的剥离、并办理相应的工商、外汇登记手续。部分成功回归的红筹架构企业可能未在招股说明书中事无巨细的一一披露,但是这种以真实状况示人的回归模式最为符合政策规定,也最不容易因历史沿革问题而不能过会。现以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A为例,简述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企业A的红筹架构建立过程

假设A为了进行海外私募及海外上市,之前搭建了红筹架构,先后在开曼群岛、BVl建立了离岸公司A1与A2两层“壳公司”,拟以A1作为海外上市实体,后企业A改变原有上市计划,欲于境内市场挂牌上市,企业A将作为境内上市的实体。剥离第一层“壳公司”A1

通过股权转让,将离岸公司A1的股份全部转让给A2,此时A2为100.0%自主控股,A1不再持有A2的股份,“壳公司”A1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可以按照注册地的相关要求,将A1注销。由于A1、A2属于同一控制人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因此在其中的股权转让过程中的对价问题较为容易解决,而且其中并不涉及中国境内的股权交易与获利,因此也无须向境内税务机关缴纳所得税。因A1和A2同属建立于离岸金融中心的企业,而几乎所有的离岸金融中心均不同程度地规定了离岸公司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免交当地税,因此A1与A2基本没有税务负担,并且二者注册地的政策均比较宽松,货币往来不受限制,没有外汇管制政策,因此在剥离A1时,操作程序基本不受限制。

剥离第二层“壳公司”A2

与上述步骤相似,企业A需通过股权转让,对A2所持有的100.0%股份进行回购,使得未来的境内上市实体A能够100.0%为境内自然人所有。此步骤尽管涉及境外与境内企业间的股权转让,需要经过两个公司的董事会决议,但因两个公司隶属于相同控制人,因此其对价过程较为简单,可以无需计算红筹架构建立之初至转让之日发生的资本溢价,仅以原始出资额进行股权转让。

设立股份公司

在成功剥离两层“壳公司”之后,企业A作为境内公司,已符合境内市场的发行要求,此时可召开股东大会,协议将A整体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作为境内上市实体作准备。在此过程中,需要召开董事会进行表决通过,聘请专业审计机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以公司净资产按比例折合计算每股价格,进行股本变更。

向证监会报批

至此,企业A已剥离其原有红筹架构,转变为境内所有公司,符合上市标准,可以按照上市流程准备招股说明书,向证监会报批。之前的红筹建立与剥离过程,需在招股说明书中予以明示,包括公司之所以搭建红筹架构的目的以及废除红筹架构的动因、每一次股权转让的对价情‘况与股东股本变化、期间股权转让过程中涉及的资金来源与收讫情况、是否进行工商变更登记以及外管局登记等。此外,企业A还需证明其主要控制人在最近两年内未发生变化。

采用股权转让的回归模式,优点在于企业的股权转回到境内的实际股东名下,如果之前的海外架构进行过海外融资,在股权转让之后,境内投资者也以将所持股份转移到了境内实际控制人的名下,因此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潜在的股权纠纷。

回归模式之二

如果按照前文所述的回归模式,境外投资者在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境内股东时,相当于放弃了其在拟上市公司中的未来收益。因此,境内股东可以同时设立境内外两个公司,通过境内外关联并购使境内上市实体,以反映境外投资者在境内企业中的权益。现以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B为例,简述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设立离岸公司与境内公司

假设企业B的实际控制人,先后在BVl建立了离岸公司B1与境内B2两个架构。两者分别持有境内实际运营实体B部分股权,即企业B为境内外合资公司。此处将境内外持股架构简化为B1、B2两家,实际操作中,可能有多家境内外企业同时持有企业B的股权。境内外关联并购调节企业B的控制权

由于境外企业B1与境内企业B2隶属于相同控制人,因此B1、B2为关联企业,企业B的股东可以通过B1与B2间的关联并购,来调节企业B的控制权:如果拟以B1作为上市实体寻求海外上市,则可以由B1并购境内企业B2,或者B1仅并购B2部分股权,成为企业B的控股股东,使企业B由合资公司转变为海外独资公司或者海外控股公司,如果拟以B2作为上市实体寻求境内上市,则可以由B2并购海外企业B1,或者B2仅并购B1部分股权,成为企业B的控股股东,使企业B由合资公司转变为境内独资公司或者境内控股公司。

设立股份公司

当企业B的控股股东为境内公司B2时,已符合境内市场的发行要求,此时可召开股东大会,协议将A整体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作为境内上市实体作准备。

向证监会报批

至此,企业B已剥离其原有红筹架构,转变为境内所有公司,符合上市标准,可以按照上市流程准备招股说明书,向证监会报批。之前的红筹建立与剥离过程,需在招股说明书中予以明示,包括企业B的控制权的确已经转由境内控制、红筹架构中的股权转让对价清晰、资源来源明确等,此外,企业B仍需证明其主要控制人在最近两年内未

发生变化。

对于转让股权的尺度把握,如果海外股权并未100.0%转移到境内,而仅将控制权交予境内,海外分支仍部分保留,目前证监会尚未就此问题深究,虽有企业成功地在保留海外分支的前提下回归,但如果能将海外分支全部剥离显然对于企业申请上市更为有利。因此,此种红筹回归模式的缺点主要存在于:第一,如果转让股权之后仍存在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帮境内实际控制人代持股份的情况,则与现有的发行审核政策相违背;第二,如果公司的股权没有全部转让至实际股东名下,则公司上市后,股东还需要通过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来作进一步股权转让。

回归模式之三

之前所论述的两种回归模式,均是以整个企业为主体,进行整体层面的红筹构建与回归。事实上,除整体回归之外,分拆企业的部分业务,回归境内资本市场上市也是可行之选。这种回归模式是参考了部分企业通过分拆业务,重新整合后在境内外市场上市的先例。例如,2009年10月16日,新浪便成功分拆了旗下房地产业务与家居频道的资产,并且通过与易居中国的克尔瑞合并组成中房信(CRlC),之后成功在NASDAQ挂牌上市,实行资产增值:而网游行业,搜狐分拆旗下的游戏公司畅游有限公司与盛大网络分拆的游戏部门盛大游戏均是分拆上市的经典案例。

红筹架构企业回归也可以参考类似的方式,现以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C为例,简述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假设红筹架构企业C存在离岸业务与境内业务两部分,二者相互独立运营,将境内业务分拆出来,成立境内控股的子公司C1。

分拆准备过程

首先,公司应确定境内业务部门是否可以从母公司剥离,是否会在分拆之后的母公司内部形成暗箱交易或内部交易,是否影响公司内部正常的运营秩序,毕竟业务部门作为公司一部分,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可能会与其他部门、特别是位于境外的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选择适当的分拆方式尤为重要。此外,按照我国现行税法,分拆业务部门成立子公司,可能会从某种意义上增加而降低相关的税负,因此企业一方面应从切身利益出发,尽量避免过高税负的产生,另一方面,在分拆过程中应将税负变化计算在内,消除税收部门对于企业试图偷税漏税的疑虑。此外,因公司分拆业务影响较广,需经过董事会决议通过方可执行。

子公司成立与母公司工商变更

分拆业务的过程因涉及子公司的建立,以及母公司企业经营范围的变更,应于企业注册地报批,并且符合注册地法律的相关要求;其中注册子公司过程应与境内工商部门登记,满足我国公司法、税法要求。

值得注意的一点,由于母公司C是红筹架构企业,说明其中有外资股东,如果希望以子公司C1作为境内上市主体,则C1需要由境内独资所有或至少由境内控股,即C1的注册资本全部、或绝大部分来源于C的内资股东,才能符合境内上市的要求。因此,在子公司C1的注册过程,需根据其股权结构的而选择注册成为中外合资境内控股公司或境内独资公司,前者手续更为繁琐,需向商务部报批,完成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关手续。而分拆业务后的母公司C则很有可能涉及企业经营范围的变更,因C属于红筹架构企业,其工商变更需要与注册地的相关部门完成。

向证监会报批

篇3

我们看看近几年来漫天飞的报道,也不得不感叹创业者无不被投资人动辄张口即商业模式的问题所蛊惑,如此,创业者不得不编造一些所谓的商业模式以期望投资商获得投资资金,但是,之后创业者总是莫名其妙地被投资人冷眼面对。这又是为什么呢?很多创业者总是丈二莫不着头脑,殊不知,是创业者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商业模式,而投资人也没有耐心让创业者搞清楚什么是商业模式,或指点这些懵懂的创业者,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笔者经常收到过很多商业计划书,许多创业者会对我说,他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很好,但实际上当你多问他几个企业的细节问题的时候,他就无以应对。笔者以为对于许多创业者而言,马上总结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未免为时尚早。正如很多成功卓越的企业一样,都是成功之后才会总结出来企业成功的商业模式或者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改善、优化。

实际上,大家所说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狭义的商业模式;二是,广义的商业模式。狭义的商业模式,即企业的价值主张和成本结构之间的关系,说的是企业如何去赚钱;而广义的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企业做生意的方式,就是怎么样持续去赚钱的问题。国际上的一些专家把商业模式总结为价值主张、目标客户群、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备与核心能力、伙伴网络、成本结构、收入模式等等内容。对如此复杂的因素,在创业者实践中,大部分人都是凭着自己的热情与经验来创业,创业者根本不会有如此专业的思考或者通过专业的学习来构建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

很多创业者提交商业计划书的时候,创业者会说项目正在实施,但是你仔细研究他们的商业计划书时候,你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商业创意而已,商业创意在某一些条件因素影响下,可能会变成商业模式,也可能仅仅是一个无法实施没有商业持续性价值的创意而已。而我们诸多的创业者常常会把商业创意误认为,它是商业模式。那么,什么是商业创意呢?商业创意是针对市场或买方效用的一种说法,即企业对买方或者潜在客户提供怎么样的前所未有的价值,它是基于市场运作层面的(这一点经常被创业者看好),可以包含很多奇思妙想,但是效果如何,企业能否从中获得持续利益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生态系统,是反映了业务为企业组织获取利润的能力及相关的系统设计。通常认为,一个可实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并非一定具有最佳创意,但没有经过系统化设计的商业创意并不能够构成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商业投资的可行性更有待商榷。

也曾经有人认为,基于蓝海战略的商业模式是最佳商业模式,笔者并不敢苟同。蓝海战略是基于买方(顾客最大效用)效用,推出战略定价(持续盈利能力成本保证),到目标成本,再到促进接受,使得这个战略能够有效地执行。这就是蓝海战略模式的核心。蓝海战略业务必须满足的4个主张:

1、价值主张:即买方的效用,涉及到你的商品或者服务能够为顾客和买方大众提供怎样前所未有的价值,给予客户是惊喜价值,即最大化价值。

2、价格主张:即战略定价。当你有了顾客需求,你如何抓住市场,尤其是大众市场;你采取什么样的一个定价才能抓住这个市场的主体。

3、成本主张:从狭义的商业模式分析,当企业满足了前面两个条件,企业能否有一个持续的模式赚钱?还是企业仅仅是服务了买方的大众市场,自己却入不敷出?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总目标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这也决定了你的企业在市场是否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

4、流程及人员主张:流程及人员涉及到战略执行。蓝海战略的整体就是协调价值、价格、人员、流程的系统工程。如果企业成功实施了蓝海战略的前三项主张,那么企业就具有了成功设计了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实施、执行,最后的落地生根都是需要我们考虑到管理流程以及人员的主张。

从蓝海条件分析看来,一个最佳商业模式肯定是蓝海战略,而蓝海战略并不一定是最佳商业模式。

篇4

“朋友圈”推介微信淘美食成为另类时尚

临近中午吃饭时间,在常州创业产业基地内一家公司上班的周培培,通过手机微信朋友圈,订购了一份鳗鱼饭,不一会儿,饭就送到了。

周培培订的这家店店主叫周圣才,他原先是个公司白领,因为喜欢做菜,后来在新北区租了一间店面,开起了餐饮店。一开始生意并不太好,他便想到利用微信朋友圈做推广。“会多很多人气,很多人同样也发朋友圈,做一个一传十,十传百的这种宣传,我的订单量不断往上。”

有调查显示,目前,常州市持续活跃的“微信美食卖家”有数百个,其中家庭自制美食占大多数,这些“微信大厨”、“微信厨娘”中,有不少是公司白领、全职妈妈,甚至还有专业的厨师。销售的美食种类也五花八门,比如私房菜、自制龙虾、蛋糕甜点、咖啡饮料等。不过,由于规模不大,家庭自制美食的成本相对较高,售价也比实体店略高。

新型“微商”创业要监管也要扶持

在微信美食走俏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近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走访了市中心一家代售家庭自制美食的店铺,这里的美食可谓琳琅满目,但大多数的食品都是“三无产品”。

最近一段时间,常州市工商部门已陆续接到几起有关微信美食的投诉,但是由于难以查清卖家的真实信息、或没有购物凭证,导致消费者维权比较困难。

业内人士认为,微信美食的买卖双方往往是私下交易,往往游离于工商、食药监部门的监管之外,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取证、执法的难度很大。

律师刘鼐峰认为:“如果是大批量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算是买卖行为了,如果确实是质量问题,或者销售有毒的,肯定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篇5

C: 当前家居产品在设计上的趋势是什么?年轻一代消费者出现了哪些新需求?

G: 家居用品的目标消费市场主要是女性消费者。传统女性基本都会关心烹饪,而现在整个社会有更多的年轻单身女性,其中很大比例是不打算结婚的,她们其中一些人不喜欢烹饪也不打算学会烹饪。不过,她们总是要吃东西的。如果我们新设的产品线能够满足她们方便得到食物或者烘焙点心的需求,换言之,迎合她们的生活方式,就能把这些不关心烹饪的女性变成我们的新消费者。另外,和消费者沟通的方式,也就是宣传产品和品牌的渠道,也要不断和新科技接轨。

C: 产品需要创新,也要避免不必要的“过度设计”,要平衡两者时可以参照哪些规则?

G: 总有年轻一代消费者在产生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公司需要不断把消费者群体细分,然后针对性地调整产品线、增加新的品类。但在开发新产品时,有一点永远不会变的是,你必须把思维的核心放在消费者上,不断倾听消费者的声音—消费者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最后是你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在过去,设计师基本都是具有工业设计背景的男性,这意味着他们关注的重点都是功能性。后来有来自时尚行业的设计师加入了消费品产业。来自消费者的声音是他们需要功能性和高品质的产品,但事实告诉我们年轻消费者希望产品的时尚度可以与其功能性相媲美。让时尚这件事不要在产品设计上“走得太远”,很简单的一个信条是把功能放在第一位—不要因为设计师设计了一个时髦产品而将之推向市场,而是当一个新功能的产品诞生时为其配上良好的设计感。

篇6

关键词 物联网 商业模式 运营主体

1 引言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通信网络以及智能运算平台的相关技术设备,将区域内的所有物体连入到统一的全球网络当中,使其可以进行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价值流的传递,共享相关数据存储,进而对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进行识别、定位、监测、管理和操控的网络系统。它可以被用于数据采集、移动定位、自动化控制和日常服务。

商业模式一般是指企业或者行业主体在市场中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体系,有盈利模式、价值理论、系统理论、整合理论等类型。其运行主体和要素主要有运营商、传感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软硬件制造商、内容服务提供商、被联物体和用户等。本文探讨的商业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外部政策、技术、市场需求环境下,于不同发展阶段所体现出的一种系统体系,体系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个主体在系统当中的定位,主体自身的价值活动(产品、服务、渠道策略、商业活动等),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价值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作用情况。

作为新兴产业的物联网,需加快其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步伐,更需加快其产业社会化进程,以尽快在市场上形成规模化的商业应用。因此,应根据物联网自身的商业特点,按照不同行业的市场需求和个体关系特点,设计对应的商业模式。

2 物联网商业模式设计

(1)系统集成商核心型

这类商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由系统集成商租用电信运营商网络,通过整体方案连带通道一起向用户提供业务。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商业模式。因为物联网应用均是特殊行业中的个体内部实现,且企业专业化特征较为明显,需要由行业内专业的系统集成商提供服务,特别是行业壁垒高、对应用要求复杂的行业更需要系统集成商的存在。此类系统集成商一般是第三方企业,拥有较强的软硬件开发和集成能力,同时在行业当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在此类商业模式中,系统集成商是主要是收益获得者和收入分配者。技术水平是此类商业模式的核心,主要适用的用户是企业客户,实际的应用类型以采集类为主,而由于运营商非主体性和网络短程性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应该是固定区域空间内的数据实时采集和检测,具体可应用于环保监控、自动水电表抄送、智能停车场、电梯监控、自动售货机等。

(2)运营商运营型

这类商业模式主要是由电信运营商向使用物联网业务的企业客户直接提供通道服务,客户除了提供资源之外,剩下的网络租用和运营都由运营商来完成。这主要是由于运营商的专营网络可以为企业提供,而企业本身又没有相应的开发能力。目前比较典型的应用体现在电力、交通等行业,运营商为企业提供数据通道,根据需求集成软硬件终端,按包月或流量计费。

该类模式比较适用于自身实力不够强或不注重自主研发的行业企业,以运营商代包的方式来实现物联网业务。主要适用的用户范围是企业客户,以采集类和定位类应用为主,应用范围为多样化的区域覆盖,具体可应用于环保监控、自动水电表抄送、智能停车场、电梯监控、物流监控、智能交通等。

(3)运营商合作推广型

这类商业模式体现为双主体,即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或相关的服务提供商合作。系统集成商开发业务,电信运营商负责业务平台建设、网络运行、业务推广及收费。电信运营商一般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是其进入物联网市场的主流模式。

在此类商业模式中,运营商是核心、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接收和应用者;同时其也集成软硬件,并针对市场提供服务。在实际运营中,个体间的合作竞争现象比较普遍,系统的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值,其他个体对于运营商业务的所谓竞争和替代也是一种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价值交换提高附加值的手段。从此类商业模式的应用类型和范围上看,可以覆盖所有的业务和行业模式,其区分的关键在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程度以及市场对于其接受情况。

(4)移动金融型

该类模式的行业专属性较强,主要由开通移动金融服务的客户进行相关平台的建设,并自行搭建相关设备,租赁通信运营商的网络,通过现金形式的佣金进行相关费用贴补。目前,此类商业模式主要集中体现为银行的移动POS应用,最典型的应用是各大运营商和银行合作开展的移动支付业务以及大城市常见的公交一卡通应用。该模式是与传统的市场交易行为连接最为紧密的模式之一,其盈利性相对较差,主要着重于对用户习惯和粘性的培养。

(5)用户自建体系型

在这类模式下,原来作为系统主要资源之一的用户,即所谓的客户,承担了物联网平台的全部费用和整个服务体系的搭建。这类模式下的物联网应用一般有私密性要求,对于信息的感知和传递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跨行业拓展难。典型应用有电力行业的电力监控、水利行业的水文监控、气象学的物候监控、环保行业的污染源监控、化工的产品监控、交通的路况监控等。在该类商业模式中,用户是唯一的核心,其他系统个体起辅助作用,一般说来,此类行业当中用户相对强势。

(6)公共事业应用型

此类商业模式一般由政府等公共事业部门搭建公共平台,客户租用或者购买平台以及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并支付相关通信费用。在这类模式下,GPS车辆定位、视频监控是使用得最多的应用,其中也可能由通信运营商搭建相关公共平台。该类商业模式是物联网民生化应用的最直接体现,可以贯穿于物联网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府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对于技术、市场的把握非常重要;同时在发展初期,必要的资金投入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物联网发展初期,此类商业模式可以作为面向市场的主要政策推广模式,主要的公共事业平台以此类模式搭建,可让用户在政府承担成本的情况下免费体验物联网的应用,从而有利于培养用户的相关使用习惯,为物联网行业其他类型的业务推广打下基础。

(7)广告平台型

物联网的网络广告模式是传统媒体广播模式的延伸,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般是由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搭建公共平台,集成物联网感知和传递的软硬件设备,然后租给广告商进行运营,而广告商通过广告收入来支付物联网平台运营费用。

由于物联网行业覆盖广泛,潜在客户源多,因此物联网网络越来越被广告商视为广告渠道之一。像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的移动电视,楼宇电视、营业厅的移动广告屏幕,既是物联网网络的覆盖点,也可以在用户群覆盖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衍生为综合类信息平台。该类商业模式,是物联网市场推广中间接获利的主要形式,对于用户群体的认知覆盖是保证该商业模式成功的 最主要条件;而广告外界资金的引入是除了政府投入之外,整个系统进化的最直接动力。

(8)软硬件集成商主导型

该模式主要来源于苹果的“iPhone”商业模式,即苹果公司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在分得运营商相关收入30%以上的同时,还通过智能终端系统iOS、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成功促使广大的应用开发者为系统开发各种类型、各种价位的应用。这样,在销售硬件的同时,还开拓了应用下载这一新的盈利点,从而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物联网领域,也可能催生新的“苹果”,在硬件制造或者软件开发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厂商如能将优势整合,形成一个综合个体主导生态系统的话,就可以发掘甚至创造出新的盈利点。此类商业模式适用于与个人用户市场相关的便利类和控制类领域,通过在已有智能手机终端系统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专有物联网终端上开发相关行业应用下载,让用户自行选择和使用符合自身需求的物联网软件平台和应用,同时创立一个新的物联网系统生态环境。

(9)软件内容集成商主导型

该类商业模式主要指google的“Android”商业模式,与“iPhone模式”类似的是,该类商业模式需要集成商和运营商合作开发相应的软件和应用平台,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应用开发者以及广告商的参与。与“iPhone模式”相比,其系统的核心是软件内容集成商,硬件制造商是主要的合作类型,同时集成商在内容上拥有更多的资源与更大的主导权,广告效应更为集中。

该类商业模式是google在移动互联网的成功案例,与苹果模式的区别在于,其成功有赖于google这类企业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以及内容的产生、整合和搜索能力。而在物联网的应用中,随着技术发展在各个阶段当中的成果体现以及内容重要性的提升,此类商业模式的应用范畴进一步扩展,其应用的核心在于软件与内容相结合并推向市场。从应用类型上看,各类应用均可涉及,而其成功与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发展周期,代表性的应用为位置服务、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数字城市和智能校园等,特别是在以内容主导型的细节行业应用方面表现犹为突出。

(10)“云聚合”模式

在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过程中,结合云计算的思路提出云聚合的概念。云聚合是一种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以用户服务为中心,根据已有的运营平台和业务能力,针对目标市场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用户、商家、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的网络商业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一定的安全机制下,形成信息的全面自由流通,通过大量快速的信息传送来实现价值的高速增值。各个主体通过不断的投入产出活动吸引用户资源和创造价值。

在物联网未来的应用当中,各类个体之间的界限可能趋于模糊,一些强势的个体可能会承担系统当中的多个角色而成为所谓的生态主导者;一些小企业仍可利用大企业所留下的空隙生长空间,发掘潜在的市场单一需求点,在某个专营的领域内做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互利共生的机制,系统在不断的更新和个体更替当中保持较强的活力,类似于系统科学中耗散结构的状态。该类商业模式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理想模式之一,也是其真正形成一个融合型网络,覆盖生活每个角落的前提和基础。

3 物联网商业模式特征比较

以上十种商业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行业类型如表1所示。

4 结语

在当前物联网发展被一致看好的情况下,其市场推广却并未像人们预期那样一帆风顺,主要原因是各行为主体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内涵以及市场适用性的挖掘不够,运营主题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盈利方式。因此,借鉴本文介绍的物联网当前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十类商业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商业模式的建设与完善,以最终实现模式设想与市场需求的融合,促使物联网行业发展尽快走入成熟期。

(1)加强网络基础环境建设。物联网的网络主要由短途的传感网和长途的通信网组成,物联网的应用需要在两类网络当中形成规模化应用,’同时逐渐实现融合。因此,在提升网络质量的同时,需要促进两网的快速融合,通过降低网络资费的方式,促使更多的物联网应用关系产生,根据物联网业务数据的周期疏密性、群组终端和高安全要求等对网络进行优化。同时还应进一步扩大3G网络的覆盖广度,以满通、物流、家居、环保等特定行业对高带宽的需求。

(2)促进合作和共赢。物联网业务的产业链条长,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特征明显,需要服务商具备丰富的相关行业经验。各商业模式中的运营主体应充分利用产业链各方的力量,尽量提升商业模式系统的集成度和动态平衡,降低各类主体参与活动的门槛;另一方面在商业模式上要更加开放,创新盈利和收入分配模式,以实现共赢。

(3)推进示范产业的应用。应选择在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产业化进程快、附加值高、环保的重点领域开展物联网先导应用示范,通过重点行业的成功范例来提升社会认知度。这些行业应用包括智能电网、数字城市、智能物流、环境检测、公共信息平台、数字医疗、智能家居等。

(4)促进终端融合。物联网终端是产业技术和市场需求融合的集中体现。相关制造商和运营商应该促进终端功能的集成化、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化和规模化;同时推动终端与传感器的融合,实现终端与物联网网络的有机同步和结合,从信息获取逐渐过渡为信息操控。

(5)建立各类运营支撑平台。很多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应用都需要一个运营平台作为核心,这一平台可以由运营商建立,也可以由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客户、政府来建立。其主要作用包括接入、信息采集、传输转发、通信关联、开放接口、维护、安全、计费、管理等。平台建设者应具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及系统集成和维护能力。

篇7

当时洗剑血成川,至今草与沙皆赤。我因扣石问以言,

水流呜咽幽草根,君宁独不怪阴磷?吹火荧荧又为碧,

有鸟自称蜀帝魂。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叶满泪痕。

请君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秦亡汉绝三十国,

关山战死知何极。风飘雨洒水自流,此中有冤消不得。

为之弹剑作哀吟,风沙四起云沈沈。满营战马嘶欲尽,

毕昴不见胡天阴。东征曾吊长平苦,往往晴明独风雨。

年移代去感精魂,空山月暗闻鼙鼓。秦坑赵卒四十万,

未若格斗伤戎虏。圣君破胡为六州,六州又尽为胡丘。

韩公三城断胡路,汉甲百万屯边秋。乃分司空授朔土,

拥以玉节临诸侯,汉为一雪万世仇。我今抽刀勒剑石,

告尔万世为唐休。又闻招魂有美酒,为我浇酒祝东流。

篇8

二维码,区别于常见的条形码(一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水平、垂直二维方向上)记录数据信息,看上去像一个由双色图形相间组成的方形迷宫。二维码信息容量大,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同时,二维码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比普通条码低很多。另外,二维码编码范围广,可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易制作,成本低,持久耐用。​

目前在日、韩等国家,二维码应用已非常普遍,普及率高达96%以上。早在2006年,国内就开始二维码的商业应用,但由于当时智能手机在并不普及,第一轮的二维码产业并没有真正形成。2012年成为了中国的二维码元年,据统计,目前全国每月扫码量超过1.6亿次,移动运营商、IT巨头已经抢得先机。​

如此神速发展的二维码,究竟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呢?二维码的应用,可以分为主读和被读,被读类应用是以手机等存储二维码作为电子交易或支付的凭证,可用于电子商务、消费打折等。主读类应用是以安装识读二维码软件的手持工具(包括手机),识读各种载体上的二维码,可用于防伪溯源、执法检查等。下面初步枚举了二维码的20项应用模式。​

1.网上购物,一扫即得​

国内的二维码购物最早起源于一号店。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地铁通道里,已经有二维码商品墙,消费者可以边等地铁边逛超市,看中哪个扫描哪个,然后通过手机支付,直接下单。如果是宅在家里,家里的米、面、油、沐浴露用完了,只要拿起包装,对着商品的二维码一扫,马上可以查到哪里在促销、价格是多少,一目了然。而且,通过二维码购物,产品的二维码直接标示了产品的身份证,扫描后调出的产品真实有效,保障了购物安全。将来,二维码加上O2O(网上到网下),实体店将变成网购体验店。因此,实体店可能更多的是要设在顾客方便的地方如公交站甚至是居民区,而不是商业中心。​

2.消费打折,有码为证​

凭二维码可享受消费打折,是目前业内应用最广泛的方式。比如,商家通过短信方式将电子优惠券、电子票发送到顾客手机上,顾客进行消费时,只要向商家展示手机上的二维码优惠券,并通过商家的识读终端扫码、验证,就可以得到优惠。去年7月,海南蕉农在香蕉滞销时,与淘宝合作进行网上团购促销,网友在网上预订,网下凭手机二维码提货,成功化解香蕉危机。今年9月,在成都春熙路上的钟表文化节中,依波表举办了限时扫码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现场扫描二维码折扣,顾客就能以折扣价买走手表。目前,腾讯也推出了针对IPhone和安卓的微信会员卡,会员只需用手机扫描商家的二维码,就能获得一张存储于微信中的电子会员卡,享受折扣服务。​

3.二维码付款,简单便捷​

近日,支付宝公司宣布推出二维码收款业务,所有支付宝用户均可免费领取“向我付款”的二维码,消费者只需打开手机客户端的扫码功能,拍下二维码,即可跳转至付款页面,付款成功后,收款人会收到短信及客户端通知。在福州,有一家华威出租车公司开通了支付宝,打车到目的地后,顾客拿出手机,对车内的二维码车贴扫描,手机自动跳转到支付页面,然后按照计价器上的车费输入金额,整个付款过程只要20多秒。在星巴克,可以把预付卡和手机绑定,通过扫二维码可以快捷支付,不用再排长队付款。​

4.资讯阅读,实现延伸​

过去,报纸、电视以及其他媒体上的内容,限于媒体介质的特性,是静态的,无法延伸阅读,但是,二维码出现以后,颠覆了这种界限,实现了跨媒体阅读。比如,在报纸上某则新闻旁边放一个二维码,读者扫描后可以阅读新闻的更多信息,如采访录音、视频录像、图片动漫等。如《骑车游北京》一书便设置了二维码,过手机扫描即可快速登录书中所述网址,可以实现图书、手机上网的时时互动。另外,户外广告、单页广告都可以加印二维码,感兴趣的客户只要用手机一扫,即可快速了解更详细内容,甚至与广告主互动。​

5.二维码管理生产,质量监控有保障​

条码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应用已非常普遍。二维码因为可以存储更多信息,因此,在产品制造过程应用更为深入。比如,在汽车制造中,DPM二维码(直接零部件标刻二维码,可用针式打标机、激光打标机、喷码机甚至化学蚀刻)技术现已在美国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美国汽车制造业协会(AIAG)还专门制订了相关标准,从发动机的钢体、钢盖、曲轴、连杆、凸轮轴到变速箱的阀体、阀座、阀盖,再到离合器的关键零部件及电子点火器和安全气囊。从而使得生产加工质量得以全程跟踪,同时由于跟踪了生产过程中的加工设备,使得其原生产线变成了柔性生产线,可生产多品种产品,并为MES(制造执行系统)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完整数据平台。​

6.食品采用二维码溯源,吃得放心​

将食品的生产和物流信息加载在二维码里,可实现对食品追踪溯源,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一扫,就能查询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流程。在青岛,肉类蔬菜二维码追溯体系已在利群集团投入使用,市民用手机扫描肉菜的二维码标签,即可显示肉菜的流通过程和食品安全信息。在武汉,中百仓储的蔬菜包装上,除了单价、总量、总价等信息外,还有二维码,扫描后可以追溯蔬菜生产、流通环节的各种信息,如,施了几次肥,打了几次农药、何时采摘、怎么运输。​

7.二维码电子票务,实现验票、调控一体化​

火车票上加入二维码,大家已经知道。由此还可以延伸,景点门票、展会门票、演出门票、飞机票、电影票等等都可以通过二维码都能实现完全的电子化。比如,用户通过网络购票,完成网上支付,手机即可以收到二维码电子票,用户可以自行打印或保存在手机上作为入场凭证,验票者只需通过设备识读二维码,即可快速验票,大大降低票务耗材和人工成本。在苏州拙政园、虎丘景区,由税务部门统一监制的二维码电子门票,一票一码,用后作废。而且,景点当天出售的所有门票都要先激活,即只有从售票处售出的门票才能通关入园。并且激活是有时效的,也利于控制人数,避免黄金周的爆棚。今年5月17日,在重庆武隆仙女山景区,使用二维码电子票,还可以享受5折优惠。​

8.二维码管理交通参与者,能够强化监控​

二维码在交通管理中可应用在管理车辆本身的信息、行车证、驾驶证、年审保险、电子眼等等。比如,采用印有二维码的行车证,将有关车辆的基本信息,包括车驾号、发动机号、车型、颜色等车辆信息转化保存在二维码中,交警在查车时,就不需要再呼叫总台协助了,直接扫描车辆的二维码即可。以二维码为基本信息载体,还可以建立全国性的车辆监控网络。​

9.证照应用二维码,有利于防伪防盗版​

在日、韩等国家,个人名片普遍采用二维码。传统纸质名片携带、存储都非常不方便,而在名片上加印二维码,客户拿到名片以后,用手机直接一扫描,便可将名片上的姓名、联系方式、电子邮件、公司地址等存入到手机中,并且还可以直接调用手机功能,拨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等。目前,国内已有此类应用,如银河、灵动二维码等公司。其实,举一反三,身份证、护照、驾驶证、军官证等证照资料均可以加入二维码,不但利于查证,关键利于防伪。​

10.会议签到二维码,简单高效低成本​

目前,很多大型会议由于来宾众多,签到非常繁琐,花费很多时间,也很容易有会虫混入其中,混吃混喝混礼品。如果采用二维码签到以后,主办方向参会人员发送二维码电子邀请票、邀请函,来宾签到时,只需一扫描验证通过即可完成会议签到,整个签到过程无纸化、低碳环保、高效便捷、省时省力。省去了过去传统中签名、填表、会后再整理信息的麻烦,可大大提高了签到的速度和效率。​

11.执法部门采用二维码,有利于快速反应​

最近,广州番禺区的管理部门启用了“出租屋智能手机巡查系统”,出租屋管理员在上门巡查时,用智能手机读取门牌上的二维码,即可及时、准确获取该户址的相关信息。同理,如果在商品、检验物品上附上二维码,政府执法部门人员则可以通过专用移动执法终端进行各类执法检查,及时记录物品、企业的违法行为,并且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高度安全性和保密性,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提高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执法效率,增强执法部门快速反应能力。​

12.防伪隐形二维码,无法轻易复制​

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的商品激光打标防伪曾经风云一时,但现在非常普遍不再具有独特性了。目前,荧光粉等印刷技术的发展,一些重要物品开始使用隐形二维码,美国的科研人员也正在试图把这些隐形编码应用到玻璃、塑料胶片、纸质产品、银行票据上。这些隐形二维码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须通过红外激光照射才能进行扫描验证。由于该技术生产过程比较复杂,造假者无法轻易复制。目前,此类二维码需要商家提供红外激光扫射设备,然后再让智能手机扫描验证,或者使用安装有红外激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才能验证。推而广之,一些商业情报、经济情报、政治情报、军事情报等机密资料均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密。​

13.高端商品用二维码互动营销,有助于打击山寨​

世界著名葡萄酒之一的新西兰南极星葡萄酒,掀起了葡萄酒业应用二维码技术的新风潮,以南极星Invivo黑皮诺葡萄酒为例,只要用智能手机扫描产品背标上的二维码,就能立即显示出该产品的信息详情链接,点击链接,可以看到该产品的原产地、生产年份、葡萄品种、酒精度、产品介绍、获奖荣誉等信息。消费者在选购葡萄酒时能够更加轻松,全面的了解产品的各项信息,可以更好地与品牌互动,让购买变得简单有趣,而且可以准确辨识真伪,打击山寨。​

14.传情达意,二维码引领传情Style​

近日,中国邮电大学一个男生,以二维码为载体向女友传递情意,在明信片上手绘二维码“我爱你”,火了一把。如此的“传情style”引发了网友追捧。其实,这个二维码形成并不复杂,先将信息在线生成二维码,然后将图片放大后打印出来,最后将二维码绘制至明信片上。利用二维码传达情意,确实是一个技术性的Style,有高科技含量但绝对实用,通过二维码表达一定比传统的文字更能打动对方的心。目前都市里一些时尚的咖啡店里,顾客扫描一下饮料杯上的二维码,还可以下载好听的铃声或音乐。​

15.二维码点餐,个性化客户服务到家了​

如果你是一个餐饮店的老顾客,在二维码时代,你将能享受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比如,你到达一家餐饮店,用餐饮店的设备扫描一下手机上的二维码,立即就可顺利地点下自己“最爱”菜品,还可以获得今日优惠信息,如果有VIP折扣券、代金券等,系统可以自动为你计算应付金额。或者,你用手机扫描菜谱上的二维码,即可随时把点单传递到服务台或厨房,不需要服务员现场点单。用餐完毕,可以通过手机对菜品和服务进行评价,餐饮系统将自动为你积分。​

16.公交二维码,成为城市的移动地图​

2010年,杭州公交和杭州移动联合推出公共出行二维码查询系统,这是二维码技术在公交领域的首次应用,该系统在全市公交车站、公共自行车站布设二维码,市民扫描二维码即可看到一张所在区域的地图,随时获取周边景点、餐饮、娱乐、道路、公交信息和换乘信息,甚至可以马上查询到你乘坐的公交车离站点还有多远,或者还有几分钟可到终点站。因此,有了它,就像随身带了张城市地图,吃喝玩乐了然于心。​

17.招聘二维码,求职者可用手机来应聘​

今年11月,在银川市举办的2012年冬季人才招聘会上,“二维码企业墙”吸引了众多求职者,使用手机上的“宁夏12580求职通”客户端扫描二维码,会自动连接移动WIFI网络,求职者就能通过手机方便快捷的详细了解用工单位、岗位信息,并经由客户端投递简历。这些内容都是储存在求职通平台上,求职者刷二维码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用手机调取平台上的信息,简单高效,当场就可以完成查询、应聘。​

18.二维码进入医院,挂号、导诊、就医一条龙​

对于患者而言,最烦心的莫过于挂号。采用二维码,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终端预约挂号,凭二维码在预约时间前往医院直接取号,减少了排队挂号、候诊时间。二维码服务不仅解决了挂号的问题,而且,二维码结合到看病、支付等环节后,可以实现看病、付款、取药一条龙服务,不再让患者重复排队。另外,还能对医风医德进行评价,医患双方就能够加强沟通了解。目前,很多城市的大医院都至少已经采用了条码,相比以前,医疗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医院运转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19.二维码旅游监督和导游,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

前段时间,央视曝光了北京的一些旅游车宰客现象,这样的问题在一些景区总是屡禁不止。最近,上海的旅游部门看中了二维码在旅游监督方面的优势,虹口区旅游部门设想,为辖区内旅行社运营的大巴车加装彩色二维码,游客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便能获悉自己所搭乘车辆的运营资质,是否黑车,是否接受年检,有没有肇事记录等信息。烟台、莱芜、威海等旅游部门纷纷推出二维码地图,如烟台二维码旅游囊括了烟台十大特色休闲之旅,市民和游客领取地图后,只要用智能手机对上面的二维码一拍就能看到详细的旅游景点、线路介绍,加油站、休息区、停车场等信息。​

20.二维码墓碑,无限怀念到永恒​

目前,大城市地价飞涨,“死不起”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如何能够缩小墓碑和墓地,减少活人的负担呢?最近,英国一家葬礼公司的了新创意,推出了二维码墓碑,在逝者的墓碑上增加一个二维码,参与祭奠的亲友用手机拍下这个二维码,就能导航到逝者在网站上的个人主页,看到他的音容笑貌、活动剪影、朋友的怀念等,亲人还可以对逝者的个人网页进行更新。怀念不再受制时间、空间限制,可谓无限怀念到永远了。​

篇9

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到2015年世界上会有50亿人通过通信技术互联,而绝大部分人都将采用宽带技术,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地区,宽带的连接将无处不在,无线宽带和有线宽带会配合在一起,保证全球覆盖的经济性。

在发展中地区,无线宽带会成为更重要的连接手段。移动话音将会占据总话务量的70%-90%,这一点已经在去年的中国成为现实。虽然不同的市场比例会有不同,但只使用手机的家庭将越来越普遍,在成熟市场里则将呈现固定与移动融合的发展大趋势。

转型是必经之路

当前,在世界互联的背景下,通信行业处于变化中,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更模糊,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变得更明显,互联网变得越来越重要,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电信运营商面对竞争的压力,因为用户改变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分流了传统电信的业务。MSN和Google的用户比世界上任何一个运营商的用户还要多得多,原因就是传统电信运营商有地域限制,而互联网运营商是水平的,没有这样的限制,所以用户数量不能相提并论。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内容来源,将来在无线的环境下也是一样,他们会驱动价值链不同参与方之间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运营商运营成本的咒语,使得厂商必须在技术创新和系统产品的架构,甚至在人员架构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新的竞争者会出现,加剧了通信行业的竞争,无论厂商还是运营商合并和并购的压力不断上升,诺基亚网络和西门子合并,成为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法国电信收购Orange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无论如何,通信的重要性对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所以应用和业务多元化、网络话务量和数据流量会快速发展,因为竞争态势的不同和融合进程不同的原因,各区域的运营商将会采取不同的业务演进和网络演进策略。我们相信中国的运营商会脱颖而出,为在行业、产品设计、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提供一个很大的驱动力。

转型是必经之路。这样的行业环境促使电信产业链不断变化,变革的速度在加快,电信行业不再是单一的价值链,会促进相互依赖,每个参与的部分都会是电信价值网络里面的一个节点。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电信运营商传统的运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转变,只有联合内容服务、终端商、经销商,打造一个完整的新产业链,才能实现新业务的继续发展,才能向用户提供完整的服务。同时,电信运营商应该遵循网络化的价值规律,要从无所不在的价值实现者和价值分配者,演变成为汇聚各方需求力量的价值整合者,要把握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保证自身处于价值网络中央的地位。

转型的框架是融合

支撑转型的框架是融合。Gartner公司预测,到2010年转型中有80%的公司将失败,但也会带来一些机遇,譬如到2010年全球固定移动融合的用户将达到9000万户,这些用户会创造300亿美元的收入。另外,Gartner也预测,到2012年全球最大的20个运营商中的一半会提供和电信几乎不相关的业务,发达地区运营商率先在非传统资源中得到至少15%的收入,运营商在这方面已经让全球看到希望的曙光。

原先电信的环境是行业分割的,而未来的行业是融合的。原先运营商专注接入的需求,业务以话音为主,未来的运营商将更注重用户的需求,基于宽带多媒体的业务,运营商会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更有效的网络架构,从分组的网络转成融合的网络,从而支撑商业模式的迅速转变,提供面向社会、社区的融合业务,使得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接入环境下,任何终端下都可以享受服务。运营商组织架构也会从技术导向变成以客户、市场为导向的架构。

原先电信环境是行业分割的,分为移动、固定、有线电视和互联网四种。而今天,这些领域的业务有所重叠,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一致性的观点,三网融合成为必然的趋势。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IP电视和手机电视的融合应用,不但超出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范围,同时也超出传统广电的范畴,广电与电信两方面,因为交叉业务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而争执不下,融合的应用即将引发行业的革命。只有实现三网合一,才能充分、有效利用市场资源来配合整个市场的发展。

另外,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加入虚拟的因素。互联网上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现在Web2.0的模式是新的发展模式,这会导致运营商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支持。开放接口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固定、移动还是混合式的运营商都有一条清晰的发展演进之路,这减小了今天网络孤岛现象,减小了网络孤岛带来的复杂,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业务机会而不是失去了对终端用户的控制。

统一的核心网络和统一的通用业务平台,避免了由于新业务引入造成的复杂性和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运营商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共享核心网络的功能,运营商可以保护投资,避免接入式网络结构的建设。同时,手机也在融合,变得越来越复杂,成为一个多媒体电脑,要支持不同的接入,不同业务的发展,让最终用户享受不同的业务。

应对新的变革

各种业务和无线技术加上固定、宽带融合网络的支撑,以及所有业务的支持,运营商要做好支持所有商业模式的准备。第一种是支持传统业务的商业模式,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给电信用户的一种服务,用户要付费,也是一维模式。第二类和第三类将会上升到二维甚至三维的模式,比如互联网提供商提供更多的服务给用户,电信运营商作为管道提供商在中间收取一定费用,事实证明做一个管道运营商也能得到很好的利润。而三维的商业模式就是电信运营商提供广告服务给用户,不收取任何的费用,从而在商家身上收钱。

运营商的组织结构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会从以网络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现在生活方式被时尚和品牌驱动,而时尚带来的是基于时间的竞争,这对运营商运营系统影响非常巨大。现在开展一个业务时间很长,将来面对市场的需求就没有优势。无论产品开发还是市场营销要做到快速反应,所以很多运营商开始改善他们的架构。法国电信是欧洲典型的运营商,2005年6月法国电信提出三年转型策略包括融合和集成的战略远景,在移动业务上获得强势地位。他们现在机构改成以个人客户部、住宅用户部、企业客户部为核心,一个IT和网络的部门,一个营销部门支撑整个组织架构。

在中国,用户对3G的支持度很广,我们的调查显示,5个用户中有2个都知道什么是3G,最令人振奋的是,其中40%的用户表示对3G业务有兴趣,比如视频电话,移动电视等等。

诺基亚西门子加上母公司诺基亚拥有全球最多的2G、3G网络,在174个WCDMA网络中提供99个,在128个商用HSDPA网络中占了70个。我们在大中国区为5家运营商提供3G/WCDMA网络,在中国有9年TD-SCDMA经验,拥有大量的核心专利,在中国研发队伍超过2000人,为中国与全球3G市场服务。我们希望可以发挥端对端的优势,为中国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文编选自何庆源在“3G在中国”大会上的演讲,小标题为编者拟定)

篇10

一.商业模式概念与要素

商业模式是实际存在的,是可以被总结和归纳的。目前,被广泛认同的商业模式定义为:“是一个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系统,这个系统组织管理企业的各种资源(资金、原材料、人力资源、作业方式、销售方式、信息、品牌和知识产权、企业所处的环境、创新力,又称输入变量),形成能够提供消费者无法自给而必须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输出变量),因而具有自己能复制但不被别人复制的特性”。当然,商业模式一般要包括价值定位、目标市场、销售和营销、生产、分销、收入模式、成本结构、竞争者和市场份额等诸多要素,比较复杂。虽然有些商业模式相对简单,但至少也要包括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生产过程)、赢利方式等三方面要素。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因此我们在把握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时,也力图避免使之复杂化,主要抓住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生产过程)、赢利方式三方面入手即可。通俗一点儿说,就是主要围绕向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与产品、如何生产相关产品和提供服务,以及蕴含在产品、服务中的经济价值如何实现等三方面要素来进行思考。

二、商业模式认知与行动

对于传统出版单位来说,数字出版是一个陌生的未知领域,从业人员对数字出版难免产生一定的排斥感。对于传统出版单位的决策者来说,数字出版“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让他们采取了比较审慎的态度。目前,由于诸多因素困扰,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存在多种认知:一种是神秘派认知,认为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比较高端,无法认知,以现在企业自身的条件、人员素质尚不能开展数字出版业务,这种对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悲观认知,使许多传统出版单位对于开展数字出版业务仍处于观望状态,这里不是妄下结论,现在这样的企业依然存在,而且数量不少;一种是朦胧派,对于数字出版业务有着美好憧憬,也有些许尝试,但是对于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认识尚处于模糊状态,对企业自身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条件认识还不够,这种认知状态决定了一些传统出版单位在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时,仅仅推出Webl.O产品,如简单的电子书(E―Book),投入力度不够、业务裹足不前,这种企业的数量也不在少数;一种是积极的能动派,认为虽然现在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尚不成熟,但仍有一些经验或模式可以借鉴,通过不断地探索,传统出版单位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顺利开展数字出版业务,这种认知状态促使一些企业开始积极投身于数字出版之中,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一定的成绩,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企业尚为数不多。

三.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

一些传统出版单位面对发展迅猛的数字出版产业,突破固有思维,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并在市场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商业模式,虽然并不成熟、需要完善,但仍可加以借鉴。

以跨媒体,跨领域为带动的组合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传统出版单位突破以纸质出版为载体的限制,通过并购、委托开发、合作开发、联合经营等手段。共同开发或推出高品质的多媒体数字出版物以实现市场的占有和数字化转型。它有利于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合作共赢。近几年来,一些大的出版集团、期刊集团转变经营方式,跨领域发展,与数字媒体和行业服务,在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等领域合作发展,推出MPR读物等,虽然合作的利弊均有存在,但这种模式已成为主要商业模式。

以技术创新为前提的增值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传统出版单位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或依托其他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团队的组建,以推动技术开发、升级,并转变服务与经营观念,使用户在应用数字出版产品的同时,获得超出期望的满意服务的模式。目前,一般大型的出版集团和经济基础雄厚的出版社都有专门的技术团队,而经济基础一般的传统出版单位则采取了与其他技术企业合作的方式。近几年来,一些传统出版单位积极依靠技术创新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从而带动了传统出版单位整体的转型升级工作。

以整合内容资源为依托的数据库模式

这种模式是传统出版单位将众多内容资源和信息集中起来,以数据库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订阅服务与付费下载服务。它与以往传统出版物的服务模式不同,向用户提供的产品突破了书的限制,是一种包括数据、内容、体验的综合。目前来说,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的传统出版单位,绝大多数都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据库内容资源的持续获取和扩展越来越成为这一模式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瓶颈。因此,传统出版单位在数据库内容增量问题上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以版权保护为基础的合作分成模式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出版业就是版权产业,脱离了版权保护,出版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这种模式是指传统出版单位通过技术、法律等诸多手段对既有版权和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与增值开发,通过版权的交易与使用进行赢利,并与版权拥有者进行利益分配。目前来看,一些拥有丰富版权资源、内容品质较高的出版单位,无论是在转型升级方面,还是在与网络媒体合作方面,都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以观念认知改变为起点的应用产品(APP)模式

传统出版人、传统出版单位一直以来都深信“内容为王”,缺乏对数字载体和传播渠道的深刻认识,因此,在对接数字传播体系时,手足无措。随着对数字出版认识的加深,传统出版人开始意识到制造内容已不是业务的核心,如何使内容实现增值,才是关键问题。因此,基于内容创造高附加值的应用产品成为了核心业务。应用产品以整合性、动态性、消费需求导向性和定制性对原有的数字出版理念进行了创新。这种模式是指传统出版单位结合自身资源,对数字内容进行综合开发,形成应用产品,以实现内容增值。现在来看,传统出版单位推出的应用产品,多为多媒体(富媒体)图书,仍需进行创新探索。

以创造型消费者为基础的网络原创文学模式

创造型消费者,简单地说,就是消费者即创新者。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在用户创造内容的同时,要积极鼓励用户协同创新。这方面,盛大文学很具有代表性。近年来,传统出版单位,尤其是一些出版集团,也在积极部署原创文学网站,如陕西出版传媒集团创办的学海网业务就开展得不错,并取得了一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