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涉税筹划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行业涉税筹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行业涉税筹划

篇1

关键词:建筑行业 有效税务 具体方法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以及欧债危机的爆发,全球金融动荡的节奏变得紧密。在应对金融动荡的思路上各国除了一致性的滥发货币吹泡泡式的粉刷太平外,鲜见实质性的改革措施,由此为世界经济的间隙性不稳定续种祸根。而这种不稳定因素和经济动荡的预期严重影响各国政府和民间投资的能力与勇气,建筑行业在整个经济产业链中的尴尬地位,理所当然受到打击。行业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不可避免。企业要想在建筑行业中取得生存乃至良好发展就必须规范管理严格控制企业成本,而税收支出作为建筑企业成本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国家有关的税收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定适合建筑行业企业有效税务筹划管理方法,是当前建筑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一、有效税务筹划基本内容

(一)税务筹划的概念

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最古老的财政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至另一历史阶段的产物。目前较为代表性的观点给予税收以下定义:税收是为实现国家职能,基于政治权利和相关法律规定,参与部分社会性产品或者国民收入(GDP)的分配与再分配,就是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殊行为实施非罚、强制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征收过程,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2、税收筹划的概念

对于税收筹划的概念,国际上并未有明确的说明。直到20世纪中期,税务筹划才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制。简单说来,税收筹划就是“对单个个体活动或者是纳税人的经营活动进行安排,以确保可以缴纳最少的税收。”吉马斯曾经说过:“税务筹划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税收是其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这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不仅是一个机遇,还是一个挑战。”即使描述大致不相同,但是基本的要点是非常一致的。税收筹划就是在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不能利用违法行动,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事先的安排和统筹,尽可能的减低税收成本,增加企业税后收益的一种活动。

(二)有效税务筹划目标

传统税收筹划的宗旨就是减少缴纳税款与降低税务负担,有效的税务筹划目标应是实现企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有效的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的专项理财活动早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因此必须以企业财务的目标为导向,服从、服务于企业财务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将税务筹划的目标细化:

1、节约税收的成本

节约企业纳税成本即“减轻税收负担”亦或者“纳税成本最小化”,这一目标的产生是税务筹划的原动力,通过适当的筹划降低这些成本,本质上就是为纳税人创造了财务效益。

但在实现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缴税金额最低而应该是相对缴税金额降低。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能够将该缴纳的税款减免或延期也是成功的筹划。

2、消除甚至避免涉税风险

涉税风险指纳税人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进行税务筹划时可能存在的风险。部分税收筹划需要在企业发生经济行为前做出部署。但由于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受限、对国家政策的错误理解、以及环境带来的变量增多,都使得税收筹划增加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做充分的考虑。

在降低涉税风险的同时,纳税人必须依据国家的规章制度办事,不能因错误的税务筹划行为而使企业承担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一旦企业的税收筹划被视为违法行为,那么企业多年来所建立的信誉和品牌形象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建筑企业有效税务筹划管理的重要性

(一)建筑企业有效税务筹划原因

现代经济社会,企业早将税收问题纳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一般纳税问题都会使每个企业为之感到头疼,建筑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以盈利为主,税收自然成为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道路上的一颗绊脚石。如何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下,降低税收额度提高企业利润成为众多企业首先考虑的对象。除去偷税这样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可节税,对于企业来说安全有效,但是始终处于被动位置。因此,如果可以对财务税收进行有效的筹划管理, 制定不同的纳税方案,恰好就能够弥补这一点。

(二)建筑企业有效税务筹划重要性

建筑行业属于较为特殊的行业,由于我国现行的低价中标制度,导致建筑行业资金压力过大,让利多,不但加重了企业的税收债务,甚至导致企业因资金不足不能达到长远发展的目的。对建筑行业企业进行有效税务筹划管理,可降低税收负担和现时资金压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通过对建筑行业企业进行有效的税务筹划,充分把握和了解有关经济性条款,还可以让企业在合乎法律的规定下延期缴纳税款,从而保证建筑资金流动的灵活性,建筑行业企业才得以更加顺利的发展。

三、建筑企业有效税务筹划具体方法

(一)营业税税务管理

营业税是建筑业行业企业中最主要的税种之一,贯穿整个企业运营的始终。在企业追求规模和效益的同时,营业税的税务筹划不能光从降低材料费用或降低安装工程的整体产值等税基上考虑,而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实质性的降低税负额:一是充分利用税额抵扣法。建筑行业营业税法明文分包方缴纳的营业税总包允许抵扣,由此我们在具体工程的专业或切块分包上尽量选择有资质的法人单位,并督促其到工程所在地按总分包关系开票。二是让业主要求开票的时间延后。建筑工程竞争激烈中标价格较低,业主付款的不及时,再工程前期的投入较多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推迟开票时间延缓纳税有利于缓解部分资金压力。三是工程决算后业主代付的材料、施工水电费用等剔出开票的范围。实践中工程往往在确定项目决算后财务会提出许多待扣的款项,而这些款项业主通常已正常支付很容易做成基建成本,如果充分沟通直接从决算价中扣除减少开票金额就可以降低税负成本。

(二)所得税税务管理

企业所得税是政府对企业利润进行再分配的过程,有关企业所得税的筹划是每个企业关注的重点。就建筑行业企业本身的业务特点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税务筹划:一是从在建项目可实现利润的估计上作适当调节。建筑企业工程利润的确定主要按完工百分比与预计项目利润率计算,过程中利润率一般按承包约定上缴或绩效目标确定,考虑到物价上涨、劳务用工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施工过程中的项目利润率在预计的基础上适当下浮,合理范围内尽可能的少反映利润减少当期所得税负。二是将有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单列核算。利用所得税法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减少税额。三是在建筑企业集团内部或与股东间以内部借款或定向债券的形式融资。适当转移利润以及变相提高股东报酬率。四是可能情况下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及购买方式作为所得税筹划的另一手段。多数建筑企业由于建筑施工需要,时常需要大量固定资产。自行购买往往受资金压力限制,利用集团优势开展融资租赁和实行加速折旧方式实现利润内部流动或缴税时期后延。五是利用国家对某些地区实行特殊工程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能降低甚至减免企业所得税。例如,在2008年度,中铁二局下属许多子公司都参与了西部大开发项目,使所有公司受到了15%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三)印花税税务管理

对多数企业来说,印花税并非税收中的大税种,但由于建筑企业常常需要签订工程条款合同,此项合同的涉及金额都较大,使得印花税也成为建筑企业时常存在的一个税种。

由于印花税的计税根据就是合同所记载的金额,多数时候企业在合同上记载的金额就是营业额,减少营业额往往还能顺带减少印花税。其中减少分包转包等环节以减少发生印花税的次数、拖延缴纳印花税时间都是节约印花税的常见方法。

四、结束语

税务筹划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筹划各项经营活动的必须考虑税收因素。但是税务筹划并非简单的考虑税收问题,必须要对企业的整体、全局利益之间的关系做复杂的思考。加之建筑行业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筹划税务的同时必须考虑党的政策方向。总之,建筑行业企业在对有效税务进行筹划的时候,必须全盘把握,和自身企业基本情况相契合,明确有效税务的相关注意事项,充分考虑市场、税收制度、利率等改变所带来的风险。只有在这样准确的考量决策下,才能制定出最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有效税务管理筹划方案。

参考文献:

[1]柯文林.我国建筑企业税务筹划研究[D].厦门大学,2009

[2]才仁拉毛.建筑企业税务筹划的具体方法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16)

篇2

摘要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高,税务筹划越来越被纳税人熟悉和重视。本文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实际情况,就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概念、目标、意义、原则、方法及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方法运用

随着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税收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税负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支出,直接影响企业营运成本和利润。建筑施工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税务筹划也独具特点。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概念

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是指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引下,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依据成本与效益的原则,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纳税事项进行设计、运筹,科学地安排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合理地降低税负,以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一系列筹划活动的总称。税收筹划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

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目标:减轻税收负担;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实现涉税零风险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1.减轻税收负担

直接减轻税收负担是建筑企业对税收负担最小化的追求。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绝对地减少纳税主体的应纳税款数额;第二是相对地减少纳税主体的应纳税款数额。

2.获取资金时间价值

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建筑企业合理地将当期应该缴纳的税款延缓到以后年度缴纳,以获得资金时间价值,等于从国家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3.实现涉税零风险

实现涉税零风险是指建筑企业账目清楚,纳税申报正确,税款缴纳及时、足额,不出现任何税收方面的处罚,即在税收方面没有任何风险,或风险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种状态。

4.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纳税人从事经济活动最终的目标应定位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是税收筹划的目标。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国家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由于税收筹划的激励功能和节税愿望,国家才有可能利用税收杠杆作用来调节企业经营活动,实现税收杠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2.促进国家税法不断改进和完善

目前我国法制尚不完善,税收筹划正是对我国税法正确性、有效性的检查。国家根据企业税收筹划中反馈的信息,改进和完善现行税法。

3.有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财务和会计管理水平

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大要素是资金、成本、利润,税收筹划就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利润的最优效果。会计人员熟知会计制度及现行税法,按照税法要求记账、编制财务报告、计税和填报纳税报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管理水平。

4.有利于实现施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利用一定的手段对涉税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筹划和安排,将各种不同财务方案中未来的收益与税金支出进行对比评价,目的是为获得税收利益,达到纳税最优化,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实现纳税人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的总体财务目标。

三、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

税务筹划原则反映市场经济规律对企业税务筹划活动的内在要求,是适应税务筹划环境、目标和条件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指南。

在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有:

(一)合法原则

税务筹划可达到控制税务成本、使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享受和行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税务筹划必须以不违反国家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为前提,否则,就构成了税收违法行为。

(二)系统原则

税务筹划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税种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税务筹划应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税务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筹划应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来进行。

(三)经济原则

税务筹划和其它财务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税务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

四、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

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目前常见的税收筹划方法主要有:

(一)节税筹划方法

1、免税技术

免税技术是利用国家相关免税政策或制度,使纳税人成为免税人,或者从事免税活动,从而免纳税收的一种税收筹划技术。

2、减税技术

减税技术是利用税法相关条款规定,达到减少应纳税收目的的税收筹划技术。如利用高新技术、以三废材料、环保企业减税规定等。

3、税率差异技术

税率差异技术即是通过对税率差异的利用,达到节税减税目的的税收筹划技术。

4、扣除技术

扣除技术包括有“税额扣除”、“税额抵扣”、“税收减免”等多种方式,采用相关条款将扣除额、冲抵额、宽免率等尽量增加,从而减少应纳税款。

5、抵免技术

税法规定纳税人在清缴时,可以用贷方已纳税额冲减借方应纳税额。

6、退税技术

退税技术利用退税制度,使税务机关退还纳税人已纳税款,包括不应征收或错误征收的税款、多缴纳的税款、零税率商品已纳税款、以及其他国家奖励性退税政策。

7、延期纳税技术

延期纳税技术是按国家税法有关延期纳税规定,达到延期纳税目的的税收筹划技术。如折旧制度、存货制度等

(二)税负转嫁筹划方法

1、税负分割技术

税负分割技术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对收入进行调节分割给两个或多个纳税人,从而达到节税目的的税收筹划技术。由于所得税和财产税都采用累进税率,进行调节分割,可以有效降低计税基数从而降低税率。

2、汇总(合并)技术

汇总(合并)技术是指通过兼并经营亏损企业,降低施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以及汇总(合并)达到法定减免界限而降低税负的方法。

(三)合理避税筹划方法

1、转让定价避税技术

通过合理运用转移定价策略,人为改变产品价格、劳务价格、贷款利息和支付方式等,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税负,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2、避税港避税技术

避税港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为了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等,为纳税人提供的不承担或少承担所得税等税收负担的场所,如保税区等,最基本的特征是税率低、税负轻或根本无税。

五、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运用

(一)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筹划

依现行税法来看,建筑行业所负担最大的税种便是营业税和所得税,营业税的税率简单,筹划空间不大,只能在其富有弹性的营业额和纳税时间等方面筹划。结合我国当前税法相关规定和建筑行业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筹划:

篇3

一、建筑业“营改增”影响分析

建筑业“营改增”有利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避免重复征税;实现税收监督,规范经济行为,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但结合建筑行业现状,“营改增”可能存在以下影响:

(一)项目税负成本可能加重

首先,相较于营业税制下,税率上升可能导致企业的税负会相应增加。建筑业“营改增”后,提供建筑服务选用一般计税方法适用11%的增值税,选用简易计税方式适用3%的增值税,相较营业税制而言,纳税负担可能增加。其次,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较困难。除去分包成本,项目的大部分成本为材料和设备采购以及人工费,大部分施工材料,由个体户或小规模纳税人提供,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票,而占比较大的人工费作为工资列支,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实际税负水平存在不确定性

“营改增”后,项目的实际税负水平是由销项税额和取得的可抵扣的进项税共同决定,但是进项税额难以确定。首先,由于“营改增”后价税分离,导致项目初期无法准确地预测进项税额;其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预计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项目,因为各种问题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增加了项目实际税负水平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财务风险可能增加

首先,“营改增”后,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发生变化,在收到预付款时发生纳税义务,可能由于分包工作不匹配造成销项与进项不匹配,先行支付大量税款,减少项目资金;其次,由于拖欠工程款等原因造成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收款时间可能不一致,项目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不协调,增加项目资金压力。此外,增值税的征收管理较严格,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以抵扣税额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这对项目增值税专票管理以及纳税申报等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也可能会面临涉税风险。

二、建筑业“营改增”税务风险管理

建筑业“营改增”后,工程总承包项目,可以将其划分为项目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和签订阶段、合同执行阶段和项目竣工阶段,进行税务风险管理。

(一)项目招投标阶段税务风险管理

项目招投标阶段税务管理的主要目的一是熟悉项目相关税收政策,了解项目可能发生的税务成本,为合同投标阶段的报价提供依据;二是测算比较不同模式下项目实际税负,掌握纳税筹划空间,为合同谈判阶段项目的运作模式选择提供参考。因此,在招投标阶段大部分是准备工作。首先,了解工程总承包项目涉及的主要环节及涉税政策;其次,了解项目所在地个人所得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政策,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政策,部分地区按照合同总金额而不是按总分包差额征税,对项目的最终实际收益影响较大。

(二)合同谈判与签订阶段税务风险管理

合同谈判与签订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整体的涉税风险。在谈判过程中,可以考虑通过适当的税务筹划来降低项目的实际税负,通过明确合同条款来划分各自责任,规避风险。1.通过适当的税务筹划降低项目的实际税负在目前建筑行业利润率普遍不高的背景下,需要在合同谈判与签订阶段做好税务筹划相关工作,并通过合同条款加以明确,以达到降低项目实际税负的目的。主要筹划方式有以下两种:新会计(月刊)2017年第6期(总102期)57一是通过选择恰当的计税方法节税。在可行的前提下,新建工程总承包项目采用清包工或甲供工程形式可选择采用一般计税方法或简易计税方法,通过税负测算比较两种计税方法下的税负成本,选择最优方案,以达到节税的目的。在不考虑其他费用进项税额的前提下,如果总包方自己采购辅料物资价税合计占工程价税合计比例超过48.18%时,采用一般计税方法项目实际税负较低。二是通过优化合同结构实现节税。首先,可通过划分不同税率合同价款降低税负。为避免总承包合同被认定为混合销售或兼营,总包方可与业主分别对设计、采购和施工部分分别签订合同,通过合理分配不同部分的合同金额,增加设计部分的合同金额,减少采购或施工部分的合同金额,从销项侧控制项目的应纳税额;与分包方进行合同谈判时,在保持合同总价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采购和施工部分所占比例,降低设计部分所占比例,达到获取更多进项税额抵扣的目的。其次,可通过分拆合同优化税负。“营改增”后,因总包合同涉及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多个部分,设计适用6%增值税率,采购适用17%增值税率,施工适用11%增值税率。按照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按照主营业务即建筑业确定增值税率。因此,在合同总价不变的情况下,可考虑将采购部分与施工部分打包签订合同,从而降低采购环节的销项税额,增加项目收入。2.通过完善合同关系规避“三流不一致”风险在营业税制下,建筑行业内普遍存在资质共享的情况。“营改增”后,在资质共享模式下可能因为“三流不一致”问题,导致取得的分包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增加项目税负风险。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合同施工主体不是合同签订主体,导致进项销项不匹配,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在内部分包工程中不开具发票,造成分包的进项税额无法抵扣;施工单位与中标单位无任何合同关系,缺乏增值税抵扣链条,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中标单位与施工单位未按总分包模式核算,缺乏增值税抵扣链条,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因此,“营改增”之后,需完善合同关系,规避“三流不一致”风险,建立增值税抵扣链条,做好进项税抵扣工作。可采用标准的总分包模式,中标单位与实际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分包合同,并由实际施工单位向中标单位开立增值税专票,建立增值税抵扣链条;可由中标单位对总包项目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核算项目收入和成本,销项和进项都在中标单位体现,实现增值税进销项的匹配;在联合体中标模式下,可采取联合体各方与业主单独签订合同,分别开票,或者由业主和联合体牵头单位签订总包合同,牵头单位再与成员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3.通过明细合同条款,规避涉税风险在订立合同条款时,一是要明确标示总包项目各部分金额,避免因界定不清而被认定为混合销售,影响税负;二是合同条款需按照“价税分离”原则,明确合同含税价款、不含税价款、税率以及税额等具体信息,避免后期纠纷;三是要明确收付款时间和条件、提供发票时间和条件等具体事项,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四是要明确预付账款的拨付时间,预留时间便于落实项目分包相关事宜。

(三)合同执行阶段税务风险管理

虽然与项目有关的税务风险在合同签订阶段有较好的控制,但税务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完成还取决于合同执行情况。因此,在合同执行阶段,需加强项目管理,规避税务风险。1.加强项目预付款管理,避免垫付税款在业主拨付预付款时,发包方并未取得分包方发票甚至尚未确定分包方、签订分包合同,导致发包方需按预收款全额预缴增值税。一方面,垫付税款占用项目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业主拨付的预付款可能大于总分包差额,导致在初期项目就存在多预缴税款的情况,对于多缴部分能否退回、如何退回目前并没有相关政策说明。针对项目预付款垫付税款问题,首先,在签订合同时需事先考虑,约定利于总包方的预付款拨付时间,或可直接约定在总包方提供相应发票后再拨付预付款,避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收到业主的预付款,造成无法取得分包方发票、全额预缴的局面发生;其次,需加强项目管理,总包合同一旦确定,迅速启动分包相关事宜,尽快落实分包合同。2.加强验工计价管理,避免滞验收、超验欠验业主验工计价滞后会导致付款滞后,存在一定的涉税风险,也会影响项目的资金。验工计价的不规律可能会造成工程计价与进度不相匹配,造成当期预征税额较大,增加资金压力。而如果业主要求超验工,则导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提前,需要预缴增值税,一方面如果业主并未拨付超验工款,项目需要垫付税款,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取得分包发票,会导致超验部分无进项税对应。首先,在合同条款明确的前提下,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工程计价。其次,如却因特别原因出现滞验、超验等,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同步对分包进行滞验或超验,以保证足额的分包成本用来抵扣,减少垫付资金。最后,与业主磋商,根据工程进度按月或者季度验工计价并及时批复,避免跨期批复分摊项目税负负担。3.加强分包管理,优化项目运行效率在合同执行阶段,项目的税务管理主要集中在进项方面,优化分包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配比当期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做到足额抵扣,将资金流出时间尽量后延,缓解项目资金压力。首先,应考虑上下验工计价的时间差,做到工程结算和验工计价相匹配,有效降低当期增值税税负。其次,保证票流从下往上,资金流从上往下,在获得分包方发票前不向业主开立发票,在业主拨付工程款前不向分包拨款,优化项目运行效率,减少占用资金。4.优化采购方案,降低实际综合成本建筑业“营改增”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得进项税额,一方面能有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减少应纳税额,进而附加税也相应减少。因此,在采购环节进行价格比选时,需考虑进项税及附加税的影响,进而优化采购成本。由于不同采购方案下项目的销项税额固定不变,而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计税基础为应交增值税,在销项税额一定的前提下,取得的进项税额越多,应交增值税越少,应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也相应减少。因此,采购的综合成本=含税成本-进项税额(1+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税率)。假定目前有三种采购方案,方案A 为一般纳税人,能够开具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方案B为小规模纳税人,能提供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方案C只能提供增值税普通发票,如何选择供应商实现采购综合成本最低。三种方案含税报价相同。在备选方案含税报价相同情况下,适用税率越高,进项税额越多,成本越低,因此,优先选择提供17%增值税专用发票方案A,其次是提供3%增值税专用发票方案B。三种方案的含税报价不同。这种情况下需要比较综合成本。假定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合计为12%。比较计算如下:方案A的实际综合成本=报价A-报价A/(1+17%)×(1+12%)。方案B的实际综合成本=报价B-报价B/(1+3%)×(1+12%)。若方案A实际综合成本=方案B实际综合成本,则有报价B/报价A=86.55%,即当小规模纳税人的含税报价为一般纳税人含税报价的86.55%时,二者的实际综合成本相等。方案比较情况如下表:5.加强费用类进项税额管理首先,针对金额较小、多次采购的情况,项目部可尽量选择固定商家采购,累积到一定金额后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次,针对部分岗位,项目可采用劳务外包的形式,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降低实际税负;最后,加强项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要及时认证,避免因逾期未认证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项目竣工阶段税务风险管理

篇4

关键词 营改增 建筑企业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目前营改增的改革,首先有利于消除建筑行业重复征税问题;其次有利于统筹协调好建筑企业货物和劳务领域的税收负担,减轻企业税负;最后,统一税法制度,可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税收征纳成本。

同时建筑行业的资产结构、营业利润、管理等方面都将随着税制改革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1“营改增”对建筑业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1.1对建筑业资产结构方面的影响

营改增后,由于建筑企业购置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等能够通过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导致其存货成本和固定资产科目的金额减少,造成资产总额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同时实行“营改增”后购买固定资产能够抵扣进项税,将可能增加建筑企业的投资冲动,进行大规模投资,其融资产生的利息压力将加大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程度,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

1.2对建筑业营业利润方面的影响

建筑业属于微利行业,周期长、账期也长,营改增后收入由价内税形式调整为价外税形式,将通过迫使企业降低营业价格,对企业营业利润产生负的影响;其次,营改增后建筑企业能够成为增值税抵扣链条中的一环者一部分增值税,理论上可以转嫁给下游企业和最终消费,减少企业营业成本。此外,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中是按总价剔除了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中只是部分剔除,从而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比“营改增”前要少很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也随之减少。

1.3对建筑业管理方面的影响

建筑业营改增后,企业会计核算更为复杂,因此对建筑企业管理上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工程造价需要重新修订。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其税负由消费者承担,改变了原来建筑产品的造价构成,会导致国家招投标体系、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预算报价、房地产价格及房地产市场发展等一系列变化,对建筑业产品造价产生深刻的影响;其次,对建筑业工程成本需要重新核算。营改增后,企业内部定额要重新进行编制,企业施工预算也需要重新进行修改,实际施工中,有多少成本费用能够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在编制标书中很难准确预测,编制的标书中投标总价中又包含增值税,而增值税又属于价外税,使建筑企业投标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化。

2建筑业积极面对“营改增”的基本措施与思路

目前营业税改增值税在推行的初期可能会加重建筑企业税负,且对财务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企业不能存在一个抵触或回避心理,应该积极去面对这种变化,尽可能抵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带来的不利影响,把营改增看作是建筑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机遇,变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契机。

2.1强化企业自身管理,注重财务工作

营改增后,在购进材料、发出材料、与甲方验工计价等各个环节可能都涉及增值税相关的核算,加大了工作量和操作难度,较以前征收营业税来讲,对涉税管理、账务处理的影响就较大,对会计核算要求更高。

(1)及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悉、掌握相关财税变化和账务处理,调整财务预算指标,进行正确会计核算。建筑企业应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材料采购人员、财务人员和预决算人员等解读国家相关的营改增方面的政策及文件,学习有关增值税的相关专业知识,加强员工对相关国家政策的认识,加强员工对增值税专业知识的掌握。

(2)优化财务信息系统。财务部门要对公司现有的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合理评估,并进一步完善,提高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取得、认证、抵扣等环节的系统配备及其防伪税务控制系统的应用水平,以确保能够准确进行增值税核算,最大限度减少核算和申报失误带来的损失。

(3)健全企业体制及管理制度。建筑业项目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和流程,都是在营业税时期制定的,由于增值税的管理相比营业税更复杂,这就要考虑如何对相关制度和流程进行修订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2做好税收规划,注重纳税筹划管理

分析建筑行业营改增的节税空间,减少企业纳税失误,必须理清国家出台的“营改增”政策,建筑业在改革后,应做好税收规划,响应营改增降低税负的目标。

(1)要尽量足额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提高进项税扣除额。首先,自身需要审慎选择纳税主体,如选择一般纳税人,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享受低征收率的优惠,而且可以作为成本降低所得税额;其次,加强源头控管,从材料采购环节抓起,尽量选择有一定知名度、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业口碑信誉较好的供应商。

篇5

关键词:建筑业 营改增 纳税

一、引言

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流转税就是增值税和营业税,同类纳税行为缴纳增值税的不缴纳营业税,缴纳营业税的不缴纳增值税,两者并行运行,基本涵盖我国所有企业和行业。增值税主要是针对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增值部分缴纳税额,避免了营业税以全部收入作为计税基础重复征税的问题。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主要包括:销售和进口货物,提供加工及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营改增以后涉及到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其中部分现代服务业主要是针对部分生产业,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设计服务、广告服务、会议展览服务等)、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暂不包括建筑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业。自2012年上海实施营改增试点以来,营改增的范围在全国不断扩展,对我国经济事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建筑业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动产构建的主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筑行业实施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不仅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营改增也为建筑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二、建筑业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资产规模的影响。营改增以前建筑企业材料采购和运输过程中的增值税都包括在材料成本中,而营改增以后材料采购成本和运输过程中的增值税不再作为材料成本核算,而是单独作为增值税进项税核算,因此存货的账面价值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金额减少。在施行营改增以前建筑施工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增值税是无法抵扣的,购入时的增值税作为固定资产的购入成本直接计入了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而营改增后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可以作为进项税抵扣销项税,不再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从而导致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的入账价值减少。

(二)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由于材料成本、机械租赁成本、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减少,相应的计入成本的费用也会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同时建筑企业营改增后增值税销项税额并不能完全抵扣,尤其是营改增初期由于企业无法取得足够的进项税发票用来抵扣销项税,所以会加重企业的税负,从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三)营改增将会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建筑业施工工期一般都比较长,工程造价金额较大,计量结算程序比较复杂,计量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取得工程结算款的时间不确定性也较大。按照目前情况看,增值税销项税和进项税无论是在纳税时间还是在缴纳金额上均难匹配,尤其是施工前期多半都是销项税大于进项税,由于进项税无法抵扣销项税而缴纳增值税,导致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被占用,现金流出增加。

(四)对财务指标的影响。由于营改增后对企业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表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等均有影响,所以企业多项财务指标将会发生变动。例如,毛利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等。这些主要指标的影响幅度主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构成、营改增以后对纳税事项的筹划强度,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纳税筹划的能力等。

(五)对施工企业建造合同核算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准则,而建造合同准则确认收入、成本的主要依据是预计总收入、预计总成本。在营改增以前营业税为价内税,建筑施工企业在确定合同预计总收入时无需考虑营业税,而营改增以后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在确定预计总收入时还需要将增值税从含税收入中分离,在确定预计总成本时也需考虑将增值税进项税从预计总成本中分离。如果本期累计成本不发生变化,由于预计总成本的减少将直接增加企业完工百分比,本期确认的收入将会增加。

(六)对税务管控风险的影响。增值税纳税的管理涉及到专用发票的管理、进项税抵扣、进项税转出、纳税申报等环节,同时,与营业税相比,税务机关对增值税纳税人的监管要严的多、涉及的范围也广的多,且多为日常性稽查。因此,营改增将使建筑企业在面临更大税收筹划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税务风险。

(七)会计科目设置会发生变化。营改增以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将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应交税费科目的子科目设置上。营业税会计核算比较简单,计提税金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后,为了更好地进行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按照企业纳税特点的不同,需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等二级明细科目,在财务核算时还需按项目设置三级辅助科目。

(八)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理论上营改增以后可以降低企业的税负,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目前来看建筑企业无法做到增值税进项税和销项税完全抵扣。这主要是由建筑企业自身的成本结构决定的,首先建筑企业的主要成本分为人工、材料、机械这三大块,其中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较大,而人工成本不属于缴纳增值税的范围,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销项税。其次,合同签订时考虑不周或材料供应商、设备出租方资质参差不齐等其他条件的限制,导致材料供应商和设备出租方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供抵扣。最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大部分即便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抵扣。

三、建筑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截至目前,与建筑业关系比较紧密的征收增值税的有交通运输业、有形动产租赁业、销售货物、提供修理修配劳务、技术咨询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建筑施工企业在对外签订合同时应依据增值税进项税能否抵扣销项税来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对于能够作为进项税抵扣销项税的业务应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合作伙伴,如:用于实体工程构建的物资采购、机械租赁支出、物资运输费用、专业分包费用、安全标志标牌等警示牌的制作费用、技术服务费用、检验测试费等。对于发生时作为不得抵扣项目,进项税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的业务应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合作伙伴,如:用于构建临时设施的材料、用于职工福利的物品、集体消费的物品、用于业务招待的物品等。

(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务支出。由于目前劳务支出无法抵扣销项税,建筑施工企业应减少不必要的劳务支出,避免签订能够使用机械设备替代的纯劳务合同。营改增以后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所有施工合同划分更加细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以及和业主做好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签订工程分包合同、专业施工合同等,以减少本企业劳务支出无法抵扣的情况。同时,建筑施工企业人员众多、流动频繁、管理比较困难,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管理体系和职工薪酬福利体系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比较大的主要是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负债主要是应付账款。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计量周期较长,应收账款和存货一般变现时间也较长,现金流比较紧张。为缓解企业营改增后增加的资金占用,缓解现金流压力,企业更应该做好营运资金的管理,加强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尽量做到早计量、早收款,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前提下丰富企业付款方式,合理控制企业资金流出。

(四)强化企业成本控制,减少不可抵扣项目的开支。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以后不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费用主要有人工成本支出、临时设施支出、征地补偿支出、财产保险支出、不动产租赁支出、业务招待支出、职工福利费支出等。企业应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预算监管和执行考核体系,编制成本控制计划,严格执行公司审批制度。严格控制这些成本项目的支出不仅有利于减少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同时也避免了这些成本项目取得的进项税发票无法抵扣的问题。

(五)强化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增值税会计核算要比营业税复杂的多,营业税只有在涉及营业税计提和缴纳时才进行会计核算,而增值税在生产经营增值环节都会涉及到会计核算,同一项业务如果划分不同,会计核算不同,则增值税进项税就有可能无法抵扣,所以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准确核算涉税业务是保证企业更好地进行税收筹划的必要前提。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刺激投资、扩大内需,配合市场经济结构转型,对振兴经济和提升民众信心具有重要作用。营改增后建筑业主要面临企业利润和增值税税负平衡的问题。考虑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因素与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带来的价格优惠之间的平衡是建筑企业纳税筹划的重点。建筑施工企业应提前做好纳税筹划,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涉税业务的准确核算。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推进,与建筑业有关的其他行业也会变得越来越规范,从而给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税务筹划环境。相信随着建筑企业营改增的不断推进和日趋完善,建筑业的发展将会更加健康,竞争力也将大大提高。X

参考文献:

篇6

传统的营业税和增值税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撑,但是,由于经济转型,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两税并行的劣势逐渐突显出来,尤其是重复征税带来的税收压力也在增大,严重影响了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产业分工的合理性,因此,“营改增”是顺应时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一、案例分析

某集团公司为一家投资性公司,总部常年为下属子公司提供财务、审计等咨询服务,每年收取咨询服务费600万元。“营改增”试点前,该笔收入按服务业税目缴纳5%的营业税,合同每年一?。自2013年11月1日起,总部被纳入“营改增”试点,咨询服务业增值税税率为6%。其实际的改良方案中,总部将每年收取的服务价格每年600万调整为不含税价格,即含增值税价格为636万元,总部向子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同时,子公司支出该咨询服务费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均可得到抵扣。经过相关计算,增加的收入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总部净利润增加(亏损减少)30万元。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税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一)“营改增”对企业财税管理中核算项目的影响

在运行“营改增”项目后,企业传统要缴纳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发生改变,也就直接影响了传统以价格内部税务对营业收入金额进行计算的模式,这就使得企业的所得税受到影响。“营改增”运行过程中,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原有的以营业税金额为基础计算的城建税等都将以增值税作为计算基点。这就表示,相较于之前的计算模型,新型计算结构更加的复杂且系统,进项税和销项税也成为了重点。在两税并行时,纳税计算较为单一化,但是,在“营改增”项目推进过程中,会计核算、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以及认证抵扣等项目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细化分析和研究[1]。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税管理中税负项目的影响

在“营改增”项目开展试点时,主要是针对电信行业、邮政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等,在全面推行后,各行业增值税税率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建筑行业为例,“营改增”项目开始前,企业需要缴纳营业税,税率是整体营业额的3%,其税负率是3%。而在“营改增”项目推进后,建筑行业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单从数字分析,企业的税负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其实际结构需要细化分析,在“营改增”项目推进过程中,需要进行计税分离。建筑行业采购的建筑材料、工程机械以及一些能符合条件的支出项目都能获许进项税抵扣优惠,其进项税是17%。也就是说,企业在日常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主要深度落实采购模式的优化机制,在采购环节、供应商选择过程以及成本费用管理项目中更多的获得进项税抵扣金额,才能有效提高收益,更好地控制税负效果。

(三)“营改增”对企业财税管理的整体影响

“营改增”项目的落实会对不同企业产生不同的作用,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来说,要想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就要积极落实“营改增”的相关项目参数,建构有效的税负抵扣计划,并且企业管理架构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财务控制结构和运行体系之间的协同作用得以有效优化。另外,在“营改增”项目后,财税管理中对于涉税风险也要进行全面综合的梳理和优化,从人员素质和专业素养层面提高管理效果[2]。

三、“营改增”后企业财税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

在“营改增”项目运行后,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构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确保管理模型的有效性,提高企业财税管理效果的同时,为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动力。

第一,企业要加大“营改增”的探究力度,积极建构并筹划科学性的税收模型。正是基于不同服务劳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不同,企业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也要提高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的实效性,借助合理的税务筹划能有效的降低税负。并且,企业要充分结合行业的发展前景,对市场运行结构和管理体系进行深化分析和研究,例如,家电行业逐步迈进智能家电体系中,在实际生产项目中将重点推进信息化的研发设计与应用,这就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特征,合理化的应用税收政策。进一步借助价值链、供应链、业务流优化等措施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实践中落实税负的综合性优化调整。

第二,企业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有效降低自身的税务负担,在“营改增”项目运行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机制和策略需要得到有效的改善,企业要结合市场发展动态和管理需求,确保行业规范符合标准化运行机制的同时,经营方式能得到精细化管理,真正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融合,保证相关环节的稳定性发展。除此之外,也要利用相关培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营改增”项目的重视程度,确保财税人员能深度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际管理水平,在优化整体财税控制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轻和降低企业的税负[3]。

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纳税筹划;借款费用;土地增值税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129-02

一、纳税筹划及原则

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纳税筹划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权益最大化,所以许多纳税人都乐于进行筹划。

1.合法性原则。遵纪守法是税务筹划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的原则,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得在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税务筹划的活动。尽量少缴纳税款是每个企业都有的想法,但是一定要保证是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的种种方式,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企业才能充分地享有各种权利。

2.稳健性原则。任何纳税人要想在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都必须权衡节税利益和节税风险之间的关系,节税的利益越大风险就越大,各种节税的预期方案都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债务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税制风险等,所以权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创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财务利益最大化原则。税务筹划的目的就是要使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可支配财务利润最大化,企业不能盲目地缴税纳税,应该认真做好预期的节税方案,同时还要考虑纳税人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节约性原则。税务筹划可以节约税务支出,如可以选择低税负,可以延迟纳税时间等方法,方法越简单越好,越容易操作越好。但是,与此同时一定会耗费一定的财力、人力、物力,税务筹划应尽量节约筹划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优势。

二、建筑企业纳税筹划实务研究

1.借款费用的纳税筹划。借款费用是纳税人为经营活动的需要承担的、与借入资金相关的利息费用,包括:长期、短期借款的利息;与债券相关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安排借款时发生的辅助费用的摊销;与借入资金有关,作为利息费用调整额的外币借款产生的差额。(1)当企业在享受免税期间、亏损发生年度,以及有前五年亏损可延续弥补时,借款费用应尽量予以资本化,换言之,即将固定资产的认定时点尽量子以延后,使利息资本化期间延长,增加资产价值,供日后多提列折旧,以期减轻税收负担。(2)当企业处于盈余年度,借款费用应尽量予以费用化,以期达到费用极大化目的,从而减轻税收负担。(3)注意利息支出的合法性,即应取得合法凭证。例如支付金融机构利息的合法凭证是金融业的利息清单,支付其他债权人利息的是收息者的收据;借入款项应于账内载明债权人的真实姓名和地址,其利息支出才能准予认定。否则如查无此人,或虚列债权,则以虚报费用、漏报所得处理;一方面借入款项支付利息,一方面贷出款项,如不收取利息,或收取利息低于所支出利息者,对于相当于该贷出款项支付利息或其差额,将被税务稽查机关认为非营业所需且是不合理的支出,而被调整剔除,宜特别注意。(4)独资及合伙人,支付其配偶的利息,宜采取分别财产制并依法登记,才能列报利息费用,减轻税收负担。(5)除金融机构以外的借款(例如民间借款),利率如果超过同期同类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其超过部分利息不予认定,故应尽量向金融机构贷款,不要向金融机构以外对象贷款,避免被调整剔除。(6)关联企业相互融资,彼此适用所得税税率相同时,双方可以不计收付利息,得到无息贷款的好处,这样不仅营运资金得以灵活运用,还可以避免课征营业税(金融保险业)。

2.利用分期确认收入筹划。《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54条规定: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纳税人下列经营业务的收入可以分期确定,并据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可以按合同约定的购买人应付价款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为其他企业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分期确认收入筹划的基本原则是,让法定收入时间与实际收入时间一致或晚于实际收入时间,这样企业就能有较为充足的现金纳税,并享受该笔资金差额的时间价值。

3.关于“三费”的筹划。“三费”是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4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在实务中,有些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经常超过税法规定扣除限额,导致不能在税前全额扣除,加重了税负。进行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是:在遵循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据实扣除费用的额度,对于有扣除限额的费用应该用够标准,直到规定的上限。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筹划:(1)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提高扣除费用额度。按规定,“三费”都是以营业收入作为基础计算扣除限额的,如果将企业的销售部门设立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将企业的产品销售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对外销售,这样就增加了一次营业收入,在整个企业的利润总额并未改变的前提下,费用限额扣除的标准可同时获得提高。(2)业务招待费与会务费、差旅费分别核算。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企业应将会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与业务招待费等严格区分,不能将会务费、差旅费等挤入业务招待费,否则对企业不利。因为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务费、董事费,只要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均可据实在税前全额扣除。同时,也绝对不可以故意将业务招待费混入会务费、差旅费中核算,否则属于偷税行为。(3)合理转换“三费”。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企业除应将会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与业务招待费等严格区分外,还应当严格区分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提前做好预算,以利于二者间的合理转换,从而进行纳税筹划。

4.利用土地增值税的税收优惠进行纳税筹划。税法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如果增值额没有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20%,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税。同时规定,纳税人既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又搞其他房地产开发的,应分别核算增值额;未分别核算增值额或不能准确核算增值额的,其建造的普通标准住宅不享受免税优惠。在分别核算的情况下,如果能把普通住宅的增值额控制在扣除项目金额的20%以内,从而免缴土地增值税,则可以减轻税负。

例: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当年商品房销售收入为1.5亿元,其中普通住宅的销售额为1亿元,豪华住宅的销售额为5 000万元。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1.15亿元,其中普通住宅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8 500万元,豪华住宅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3 000万元。(1)如果不分开核算(纳税人应该了解当地是否允许不分开核算),该企业应缴纳土地增值税为: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为:(15 000-11 500)÷11 500×100%=30.43%。适用30%税率。应缴纳土地增值税=(15 000-11 500)×30%=1 050(万元)(2)如果分开核算(纳税人应该了解当地是否允许不分开核算),该企业应缴纳土地增值税为:普通住宅: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为:(10 000-8 500)÷8 500×100%=17.65%。增值额与可扣除额低于20%,享受免税优惠。豪华住宅: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为:(5 000-3 000)÷3 000×100%=66.67%。适用40%税率。应缴纳土地增值税=(5 000-3 000)×40%-3000×5%=650(万元)。分开核算合计共交650万元,比不分开核算交1 050万元少交400万元。

5.固定资产的购置与租赁纳税筹划。固定资产购置额的高低,在以固定资产作价投资的情况下,既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股权份额,也影响折旧费的摊销。例如,房地产开发母公司向房地产开发子公司提供的施工设备价格,直接影响摊入房地产开发子公司的开发产品成本,提高固定资产原值,意味着加大折旧费,必然增加房地产开发子公司的生产成本;反之,则会减少成本。当固定资产的购置涉及关联方之间可折旧资产的转让时,由于各国(地区)对资本收益的税务处理方式不同,会使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转让定价转移利润或将利润转化为资本收益。在施工设备租赁领域中,由于各国(地区)对国际租赁业务中应由哪一方计提折旧,哪一方可以扣除费用,以及由谁承担风险等问题的规定不尽一致,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设法利用这些差异达到避税的目的。租赁费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交易双方的收入和成本。在以上诸方面的转让定价中,房地产开发企业是采用高定价还是低定价的形式,取决于母、子(总、分)公司所在国(地区)的税率高低、控股比例和公司集团战略目标等诸多因素。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CPA考试委员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 霍晓蓉.中国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3] 周天俊.浅议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纳税实务的处理方法[J].知识经济,2013,(7).

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税收筹划;远程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对企业财务及会计管理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施工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开展的水平决定了企业财务及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通过税收筹划可以使企业对自身的财税状况更加了解,使企业效益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本文首先对施工企业经营特点与其税收筹划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介绍,结合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工程有限公司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对施工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及落实途径进行相关分析。

一、施工企业经营特点与其税收筹划的联系

对施工企业而言,其在经营上的诸多特点使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同时也正是企业经营的特点为其税收筹划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空间。可以说,企业经营特点及其税收筹划之间有着相对微妙的联系。

第一,从经营上看,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投资数额通常比较大,税收的金额因此而相对较高,因此,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科学性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营。

第二,相比于一般的生产企业而言,施工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整个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在施工阶段,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很可能对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形成影响。

第三,施工企业开展的不同工程项目通常是分离与企业所在的注册地,异地工程项目在施工企业的项目结构中占据绝大部分,这为施工企业利用“组织形式”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第四,施工企业的业务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总承包、分包及转包,这些不同的业务形式下,企业所需承担的纳税义务也存在差异,这也使施工企业税收筹划具备多样性的特点。

不难看出,施工企业在经营上的特点对其税收筹划工作有着不同的影响,因而,施工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必须结合企业经营的特点及经营现状进行有效开展。

二、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开展现状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及制度规范的规定来看,施工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所应缴纳的税种相对较多,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及车辆购置税等这些不同的税种均包含在企业应缴纳的税种当中。因此,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必须对各税种进行全面且充分的考虑、计算与筹划,以便于保证税收筹划效益的最大化。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企业对于税收筹划效益的“效益”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地将税收筹划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画上对等号,这种理解实际上并不准确,影响了企业税收筹划的最终效果。另外,基于目前异地工程项目在施工企业的项目结构中占据绝大部分的影响,施工企业对异地项目的远程税收筹划工作在开展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本部驻地的税务部门不愿开具外出施工的证明,部分工程所在地区为了地方利益,即使施工企业已经开具施工证明却依然要在当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以下主要从企业所得税与营业税这两个方面对施工企业税务筹划的开展与落实问题进行探讨。

三、施工企业税收筹划的开展与落实

(一)施工企业所得税筹划

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的异地工程需要开具外出经营证明,若在未办理外出经营证明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将会被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部门依照营业额的2%收取所得税。与此同时,受我国现行税收征管制度的影响,征管系统还没有突破跨省及跨市的联网限制,企业在项目所在地所缴纳的所得税并不能在主管税务部门的系统当中体现。需要注意的,部分税务部门要求企业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携带外出经营证明及其他的相关材料进行备案,所以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后,应当即刻去相关部门开具证明,否则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部门依然要向施工企业征税税额为营业额2%的所得税。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企业的各种物资采购所获取的发票当中,客户名称必须与施工企业公章上的名称保持一致;办公用品采购必须列明采购的项目并加盖发票的专用章;项目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收款的收据也必须加盖企业财务的专用章,以避免各种成本及收入被重复列入,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筹划效果。

(二)施工企业营业税筹划

从营业税筹划的角度来看,施工企业必须对甲供材料、分包工程营业额以及合同中税款约定等方面的涉税问题进行有效筹划。

1.甲供材料,主要指施工环节施工企业直接采购的各种材料与动力,对于甲供材料的处理,施工企业在与材料供应方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合同条款中一定要签订“包工包料”的相应条款,若企业要自行采购相应的原材料的话,需在合同中注明,并将该部分费用计入到企业安装营业额当中,作为税金的组成部分。

2.分包工程营业额,按照我国营业税的暂行条理来看,若纳税人把工程项目分包给其他的单位,所取得的所有价款及价外费用在扣除支付给其他企业的分包款之后的余额则是企业的营业额。如果工程承包企业与相应的建设单位签订了建筑安装的工程承包合同不管是否真正参与到施工活动中, 都需要按照建筑行业的税目进行营业税的征收,如果不签订该合同,则只是劳务施工,不能进行营业税金的抵扣,这点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需要注意。

3.合同中的税款约定,项目承包施工的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很多企业往往会与施工方签订不含税的肩宽合同,施工企业一旦签署该合同,则会陷入相对被动的局面,所以在签署合同的时候,施工企业必须要求项目投资方在合同中提供代扣或者是代缴税款的相关凭证,以避免陷入被动,影响自身的营业税筹划。

四、结论

对施工企业来讲,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及其行业属性的影响,使其税务筹划工作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异地项目不断增多的条件下,要通过远程管理的方式对其税收工作进行有效筹划则更为困难,所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税务管理的现状,在结合现行政策与法规的基础上,对不同税种筹划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便于提升企业税收筹划的整体水平,实现企业税收筹划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岳卉媛.论施工企业税收筹划[J].现代商贸工业,2011(5).

2.黄柳英.浅谈如何做好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3.张锦蓉.浅议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J].中国集体经济,2010(7).

篇9

【关键词】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涉税风险

1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基本含义

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是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企业或单位,改为缴纳增值税,通过增值税这一税种征收相应的税款。这项政策的全面推行对于我国的税收制度和法律体系是一次发展和完善,使我国的税收体系再次向前迈出一步,对于各行各业都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2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建筑业的涉税风险

2.1企业面临整体税负加重的风险

在营改增全面推行之前,建筑企业一般适用3%的营业税率。企业就营业收入的3%部分缴纳营业税,不涉及进项抵扣。而营改增后,企业被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一般情况下按照3%征收率纳税,无法抵扣进项税额;而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由此带来了一定的税负差异。营改增以前,企业通过降低采购的成本,就能体现为收益的增加。而营改增以后,企业购进价格的一部分可以作为进项税额,所以在采购时要同时考虑成本和进项税额的问题,即考虑增值税整体税负的问题。例如,甲公司2018年取得了1500亿元的营业收入,支出1200亿元的采购原料。营改增前,需要缴纳营业税1500×3%=50亿元;营改增后,如果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原料,并取得增值税专票,需要缴纳增值税1500×9%-1200×3%=99亿元,大于50亿元;如果企业无法从供应商处取得增值税专票,应纳增值税额为1500×9%=135亿元,远远高出前两种情况,并且会增加企业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使得企业的税负更重。

2.2税务核算难度加大

一方面,营改增前财务人员只需要关注企业的营业收入,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是对加工或流通的业务和货物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同时涉及进项和销项的处理,因此提高了税务核算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政策推行后,新增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时需要在建筑服务提供地预缴税款,如果企业选择一般计税方法,那么要按照2%的预征率,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差额计算预缴税额,全额计算销项税额,如果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就要按照3%预征率,差额预缴,差额计算销项税额。多样的税务处理方式和选择,增加了财务会计人员的税务核算难度。

2.3合同管理不善的风险

营改增后,企业可以将取得的增值税专票作为进项,抵扣增值税额,那么企业在取得发票的各个环节,比如在采购原材料、施工等各个环节签订合同时,都要清楚发票的开具要求,并且了解对方单位的纳税身份,否则后期可能会出现由于合同签订时的疏忽导致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票,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税负。如果合同签订人员没有意识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是采用一般计税还是简易计税的方法,是采用分包工还是甲供材料的方式,这些方式的选择都应纳入合同的规定之中,并且要清楚地计算出各种税务处理方式的结果,否则就不能做出对企业最有利的选择。建筑业涉及的合同款项较为复杂,如果在签订时没有明确规定发票和税款事项,在后期的处理中或许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税务风险[1]。

2.4发票管理不善导致的税务风险

增值税发票的管理问题,是建筑业企业必须处理好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关系到企业的增值税额的抵扣处理。长久以来,我国企业面临的增值税发票管理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营改增政策在全面推行之前,建筑业企业的纳税环节无关进项税额抵扣,所以企业为了简化合同签订流程,节约成本,会选择只开收据,不开发票。其次,建筑行业中大多是规模庞大的集团企业,很多建筑业企业都是集团公司,下面有众多子公司。一般的项目承包合同都是由集团公司与发包方进行签订,在采购材料时,由总公司与供货商签订购货合同,通过一次性大批量的采购来提升讨价还价的能力,以便压缩成本,保证竞争优势。由总公司与供货商直接购进大批材料,材料价格会有所降低,但是下属公司却没有购进材料而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票作为进项,就会增加下属企业的增值税额,影响下属企业的运行。最后,对于企业和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来说,营改增的全面推行是纳税方式的一种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让很多财务会计人员措手不及,在没有进行专业的财务培训之前,很多会计人员都缺少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识和相关税务知识。这段时间,会计人员可能会出现误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还可能在开具增值税发票和进项税额抵扣环节上出现问题,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和会计处理风险。

3营改增后建筑业的税务风险防范

3.1合理选择供应商

在全面实施营改增后,企业进项税额的筹划就变得极为重要,进项税额可以影响到这些以增值税为主要税负的企业的总体税负。毫无疑问,企业应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票的企业作为合作方,以此增加进项,降低增值税负。供应商有两种纳税身份,分别是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那么企业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做出何种身份的选择,才是对企业整体税负有利的呢?假设企业从供应双方购买同样金额的材料,加工后的售卖价格相同,城建税为7%,教育费附加为3%,以一般纳税人作为供应商时的进项为P,以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应商时的进项为Q,企业的销项为M,那么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应商就要多缴纳(M-Q)×(7%+3%)-(M-P)×(7%+3%)=(P-Q)×10%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但同时少占用的资金为(P-Q),那么如果在同一纳税期间,企业能够用(P-Q)的资金获得超过10%的投资回报,企业就应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应商,否则就应该以一般纳税人作为供应商。这种情况适用于一般计税的建筑项目,如果是简易计税的情况,无需考虑进项,企业按照征收率缴纳增值税,此时应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应商。

3.2提升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

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财会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为我国的税法政策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如果财会人员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财会知识,那么对于企业财务的处理就会产生较大问题。所以,企业要时刻保持财会人员的思维更新、知识更新,在国家相关政策后,第一时间组织财会人员进行讨论和解读,加深财会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只有对政策有根本的了解之后,才能运用政策中的各项规定,将死的规定活化、活用,转变为有利于企业财务的政策。在实施营改增的巨大变动下,企业可以组织财会人员深入学习新的税收政策,也可以聘请外部优秀的财会领域专家来企业开设讲座,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与企业财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给财务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路,紧跟税收政策的步伐;企业还可以在财务部门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定期考核,以此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在复杂的税务处理过程中,减少财务人员出错的可能性,充分运用政策优势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3.3加强合同管理合同的签订是企业能够获得发票的重要环节,而获得的发票的性质决定着企业取得的进项税额,最终影响企业的增值税负程度,所以企业在签订合同前,要加强三流合一[2]。明确规定签订方的资格和身份,选择能够开具专用发票的单位作为合同签订方;在签订合同环节时,要将具体的要求,规定的发票类型、税率、具体的金额、付款时间全部写入合同条款,日后可以作为企业的有效凭据;在签订合同时,可以由财务人员陪同签订人员共同进行合同的签订,仔细审查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避免签订人员因为税务知识的不足而出现失误,避免合同签订环节时的税务风险。

3.4加强对专用发票的管理

在营改增全面推行后,企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等同于企业的现金,是能够为企业带来资金流入的[3]。首先,要从根本上强调发票的重要性,改变财务人员的惯性思维,从根本上杜绝由于财务人员的重视度不够而导致的发票丢失或者在开具环节出现的问题。其次,加强发票的日常保管工作,发票应该由财务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可以在财务部门专设岗位进行发票管理。同时,企业可以设立发票管理制度,定期对发票进行检查,对出现遗失、损坏的发票及时进行上报处理,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损失。最后,在发票的领用环节上,要经过部门主管的审批通过后,方可向财务部门领用发票,财务部门要对领用人员、领用部门、领用时间及时做好相应的登记,并汇报部门负责人,对领用事实进行核对确认,避免领用环节出现的风险。

篇10

【关键词】建筑业;营业税;增值税;营改增

1 营改增的背景

目前,我国现行的税制制度是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所以出现一些税负不平衡的现象。为了解决重复征税等问题,国家开始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规定。2012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虽然建筑施工行业暂时还未进入试点范围,但建筑施工行业“营改增”已是大势所趋。“营改增”是把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为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即是对于服务或者产品的增值部分纳税,这样就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是由国内和国外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从国内形势看,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突然放缓,外界普遍认为代表经济实际发展状态的指标均持续保持低迷,实体经济呈现疲软态势。而且,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即我国目前面临着物价上涨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同时,国际形势并不乐观,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而欧债危机则日益严峻。因此,扩大内需,控制物价,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然的出路。以济南市为例,营改增之后,2014年一季度减收7.34亿元,营业税完成36.1亿元,同比下降7.34%,为企业减负作用明显。

增值税最理想的状态便是从生产到消费整个链条都征增值税,即每个环节都可以抵扣。然而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机制破坏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不仅营业税纳税人无法抵扣购进应税货物和劳务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纳税人购买营业税纳税人的商品,也无法从营业税纳税人那里取得进项额抵扣凭证。而且实施营业税的行业,对于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营业额的全额征税。无疑造成重复征税,加重了链条下游企业的税负。实施营业税的企业为了避免税负过重,便加大行业整合力度,不利于行业专业化分工,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小额纳税人税负,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带动扩大就业;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选择实行统一的货物和劳务税制度,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不仅是与世界通行做法的接轨,也是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的必然选择。

2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2.1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

重复纳税现象在建筑业中普遍存在,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用到大约占工程成本60%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这些材料在购进时已缴纳增值税,由于施工企业并不属于增值税纳税人,因此这些材料和设备购买中所支付的税费不能予以抵扣。但是在缴纳营业税时,这些设备和材料又是营业税的收税对象,还要缴纳一定比例的营业税。营改增后,按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规定建筑施工企业使用11%税率,建筑所发生的材料和设备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理论上,营改增后,会消除营业税重复征税的弊端,降低企业税负。然而,由于我国建筑业普遍管理粗放,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落后、宽松的承包模式无法对项目部及分公司进行有效管理,这些都导致企业对于进行税额的管理力度不足。并且以前年度购置的大量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由于都没有实行增值税进行税核算,从而无法抵扣相应的进项税。同时因建筑行业特点,企业可抵扣成本中部分支出不能或较少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得无法充分抵扣进项税,企业税负不降反升。

根据浙江省建筑业“营改增”调研测算数据显示:26家企业2011年经营总收入469.29亿元,其中计征营业税的经营收入425.62亿元,按增值税率11%换算为不含税经营收入为383.32(425.62/1.11)亿元,销项税额为42.30(383.33亿元11%)亿元;进项税额理论测算为42.34亿元,据实统计为19.02亿元,理论测算大于据实统计23.32亿元。应缴增值税为23.28亿元,较原来应缴营业税12.77亿元增幅为82.3%,增幅惊人。

2.2 “营改增”对促进建筑施工企业技术革新的影响

自2009年实施增值税改革以来,我国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在生产型增值税税制下,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所缴的增值税是不能作为进项税额从商品(提供劳务)销售的销项税额中抵扣,而在消费型增值税中,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其初始价值和随着使用年份的增长,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会逐渐下降,这不仅提高了企业利润,而且提高了固定资产周转率。与此同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也相应上升了,对于企业来讲,这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都被降低了,进一步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建筑企业出于降低税负的考虑会把一些非核心业务外包,从而企业有更多资本去做科技研发。

2.3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的影响

建筑业“营改增”后,按11%的税率征收增值税,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经测算,建筑企业营业收入比“营改增”前下降9.91%,对企业经营规模带来较大影响,对企业信用评级等也将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

2.4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控风险的影响

由于建筑业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材料采购地点广泛、零星材料多等特点,面对极为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一些材料的采购和物资的供应难以取得正规的可抵扣发票,同时一些建设单位在采购中往往与施工单位之间进行一种工程款的抵扣(如甲供材、水电费),使得在“营改增”之后一些材料物资支出必然会产生由于不能获得合规抵扣凭证而进行抵扣的问题,这样一来,建筑企业实际可以抵扣的进项金额就会小于理论上可以抵扣的进项金额。凭证进行抵扣按照现行的增值税相关规定,在凭增值税发票进行认证抵扣时,期限最长不能超过180天。建筑行业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与设备材料供应单位三方之间都存在一些相互欠债的问题,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在结算的过程中无法及时获取发票。对于建筑企业,按照最新增值税规定的时间期限,及时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的难度非常大。

2.5 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

“营改增”后,施工企业在机构所在地按当期验工计价确认的收入缴纳增值税,但是业主拨款往往滞后,建筑施工企业如果通过拖延供应商或者分包商的方法来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往往无法取得进项发票来足额抵扣,导致企业在没收到工程款的情况下垫付巨额增值税的款项。同时业主还要直接扣除5%-20%的各项保证金,这样必将导致企业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出增加,加大企业资金紧张程度,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3 “营改增”下建筑施工企业应对策略

3.1 及时掌握“营改增”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纳税筹划

3.1.1加强相关人员学习

从各试点来看,虽然建筑业税负不容乐观,但笔者认为增值税作为中性税的优势终将发挥出来。建筑业施行“营改增”已为期不远,只有及时掌握相关政策信息,才能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抢占先机,主动迎接挑战。企业要做好相关政策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不仅是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物资采购人员,计划人员等。使有关工作人员更好地学习并深刻领会“营改增”的各项政策,增强企业涉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物资、计划人员在采购材料、分包环节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

3.1.2 加强增值税发票的管理

“营改增”后,增值税额的高低取决于建筑企业能取得多少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因此建筑企业现在就要开始加强管理,注意保管和收集发票,加强保管和收集增值税进项抵扣凭证的意识,为实施“营改增”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3.1.3 制定相应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

在建筑施工企业成本中物资材料占到相当大一部分。如前所述,成本抵扣部分占收入的比重越大,企业税负越小。因此选择适宜的材料供应厂商至关重要,不能只关注材料价格,应在权衡价格和增值税额上进行优化选择。

3.2 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2.1 加强科技研发,加快产业升级

此次税制改革旨在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将会对促进相关行业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相关行业专业化分工程度、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应抓住营改增给企业技术和设备更新带来的契机,调整企业的发展思路企业可以加大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机械化水平。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必将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企业劳务费用的消耗,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不被经济发展的步伐所抛弃。

3.2.2 改变企业投标策略

由于营业税不需要抵扣,过去建筑施工企业在与甲方签订合同时存在甲供材料等条款。企业便不能取得甲供材的进项税额,在增值税制下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税负。因此企业在与甲方谈订合同时应变被动变为主动、态度更加强硬.尽量避免与甲方签订供应材料等条款,以此来保证企业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3.2.3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营改增”后,企业的收入核算、税金核算、成本核算也会出现相应改变,如果会计核算不准确、不规范,税款计算那就很容易出错,进而引发税务风险。相对而言,营业税的会计核算较为简单,而增值税涉及到抵扣,就较为复杂。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要对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调整,提升财务人员业务能力,设置专职税务人员。建筑企业向来成本管控困难,施行增值税后加强成本管控更是必要,企业应尽量使自己的支出在增值税抵扣范围内,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对“营改增”的几点思考

4.1 税改范围过窄

建筑企业成本杂多,税改范围越窄,企业能够抵扣的进项税额就越小。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项目中除了材料、燃料、动力和应税加工、修理、修配等增值税应税项目外,与其经济业务密切相关的还有勘察设计、监理咨询、物流、运输、租赁、劳务等营业税应税项目,目前实施的营改增的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业、邮政业和7项现代服务业即所谓“2+7模式”,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与其相关的大量服务项目还没有纳入到税改方案中。“营改增”范围狭窄,将影响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造成企业因进项抵扣不充分而使税负增加。

4.2 着力解决企业取得增值税发票的困难

根据试点企业反映,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难以获得增值税发票的情况。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性质,与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外来在所难免。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小规模纳税人无法直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由税务局代开手续繁琐,不易取得。不仅使建筑企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低成本高税负和一般纳税人高成本低税负陷入两难境地,还不利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发展。财税部门应简化各种代开,纳税手续,或是探索解决取得增值税发票困难的途径,为各行业提供便利。

4.3 健全过渡性优惠政策

建筑业“营改增“还未实施,业内已经叫苦一片。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过渡性财政扶持,或税收优惠,以来增加各企业对”营改增“的信心。由于建筑企业各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发票收集认证困难,建议财政部门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在税收时间和地点上作出优化。

【参考文献】

[1]杨威杨.对建筑业实行“营改增”政策的思考[J].建筑经济,2012(12):5-8.

[2]王建平.增值税改革中税率问题的探讨[J].税务研究,2001(09):36-38.

[3]姚陈军.“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探讨[J].国际商务会计,2013(05):11-13.

[4]财政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Z].财会字(2012)13号.

[5]叶智勇.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分析和建议[J].财政监督,2012(20):101-102.

[6]万建国,韩菁.建筑业“营改增”问题分析[J].财会月刊,2013(0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