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行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行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行业发展现状

篇1

1 当前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世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机组容量的快速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不断地从相关学科中吸取最新成果而迅速发展和完善,近几年更是日新月异,一方面作为机组主要控制系统的DCS,已在控制结构和控制范围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厂级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SIS)、现场总线技术和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技术的应用,给热工自动化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1.1 DCS的应用与发展

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变化,在二十世纪给人耳目一新的是DCS的应用,而当今则是DCS的应用范围和功能的迅速扩展。

1.1.1 DCS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展

20世纪末,DCS在国内燃煤机组上应用时,其监控功能覆盖范围还仅限DAS、MCS、FSSS和SCS四项。即使在2004年的Q/DG1-K401-2004《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DCS)技术规范书》中,DCS应用的主要功能子系统仍然还是以上四项,但实际上近几年DCS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除了一大批高参数、大容量、不同控制结构的燃煤火电机组(如浙江玉环电厂1000MW机组)的各个控制子系统全面应用外,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空冷系统、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等新工艺上都成功应用。可以说只要工艺上能够实现的系统,DCS都能实现对其进行可靠控制。

1.1.2 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崛起

随着一些电厂将电气发变组和厂用电系统的控制(ECS)功能纳入DCS的SCS控制功能范围,ETS控制功能改由DCS模件构成,DEH与DCS的软硬件合二为一,以及一些机组的烟气湿法脱硫控制直接进入单元机组DCS控制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控制系统一体化,在DCS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而走向成熟。

由于一体化减少了信号间的连接接口以及因接口及线路异常带来的传递过程故障,减少了备品备件的品种和数量,降低了维护的工作量及费用,所以近几年一体化控制系统在不同容量的新建机组中逐渐得到应用,如浙江华能玉环电厂4×1000MW机组、台州电厂2×300MW机组和安徽凤台电厂4×600MW机组均全厂采用西屋Ovation系统,国华浙能宁海电厂4×600MW机组全厂采用西门子公司的T-XP系统,大唐乌沙山电厂4×600MW机组全厂采用I/A系统,浙江乐清电厂4×600MW机组全厂采用ABB公司的SYMPHONY系统等。

控制系统一体化的实现,是电力行业DCS应用功能快速发展的体现。排除人为因素外,控制系统一体化将为越来越多的电厂所采用。

1.1.3 DCS结构变化,应用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DCS系统在结构上发生变化。过去强调的是控制功能尽可能分散,由此带来的是使用过多的控制器和接口间连接。但过多的控制器和接口间连接,不一定能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相反到有可能导致故障停机的概率增加。何况单元机组各个控制系统间的信号联系千丝万缕,互相牵连,一对控制器故障就可能导致机组停机,即使没有直接导致停机,也会影响其它控制器因失去正确的信号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随着控制器功能与容量的成倍增加、更多安全措施(包括采用安全性控制器)、冗余技术的采用(有的DCS的核心部件CPU,采用2×2冗余方式)以及速度与可靠性的提高,目前DCS正在转向适度集中,将相互联系密切的多个控制系统和非常复杂的控制功能集中在一对控制器中,以及上述所说的单元机组采用一体化控制系统,正成为DCS应用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不但减少了故障环节,还因内部信息交换方便和信息传递途径的减少而提高了可靠性。

此外,随着近几年DCS应用技术的发展,如采用通用化的硬件平台,独立的应用软件体系,标准化的通讯协议,PLC控制器的融入,FCS功能的实现,一键启动技术的成功应用等,都为DCS增添了新的活力,功能进一步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宽广。

1.2 全厂辅控系统走向集中监控

一个火电厂有10多个辅助车间,国内过去通常都是由PLC和上位机构成各自的网络,在各车间控制室内单独控制,因此得配备大量的运行人员。为了提高外围设备控制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随着DCS技术和网络通讯功能的提高,目前各个辅助车间的控制已趋向适度集中,整合成一个辅控网(简称BOP 即Balance Of Plant的缩写)方向发展,即将相互独立的各个外围辅助系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全厂IT系统上进行运行状况监控,实现外围控制少人值班或无人值班。

近几年新建工程迅速向这个方向发展。如国华浙能宁海电厂一期工程(4×600MW)燃煤机组BOP覆盖了水、煤、灰等共13个辅助车间子系统的监控,下设水、煤、灰三个监控点,集中监控点设在四机一控室里,打破了传统的全厂辅助车间运行管理模式,不但比常规减员30%,还提升了全厂运行管理水平。整个辅控网的硬件和软件的统一,减少了库存备品备件及日常管理维护费用[1]。由于取消了多个就地控制室,使得基建费用和今后的维护费用都减少。一些老厂的辅助车间也在进行BOP改造,其中浙江省第一家完成改造的是嘉兴发电厂2×300MW机组,取得较好效果。

1.3 变频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发展

变频器作为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功率变换部件,以提供高性能变压变频可控的交流电源的特点,前些年在火电厂小型电机(如给粉机、凝泵)等控制上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变频调速不但在调速范围和精度,动态响应速度,低速转动力矩,工作效率,方便使用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更重要的是节能效果在经济及社会效益上产生的显著效应,因此继一些中小型电机上普遍应用后,近年来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扩展到一些高压电机的控制上试用,如送、引风机和给水泵电机转速的控制等。

因为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可以预见随着高压变频器可靠性的提高、一次性投资降低和对电网的谐波干扰减少,更多机组的风机、水泵上的大电机会走向变频调速控制,在一段时间内,变频技术将继续在火电厂节能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1.4 局部系统应用现场总线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型自动化仪表的涌现,现场总线系统(FCS)是其中一种,它和DCS紧密结合,是提高控制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实时性、快速性和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解决现场设备的现代化管理,以及降低工程投资等的一项先进的和有效的组合。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现场总线已应用到各个行业,其中电力行业最典型的是德国尼德豪森电厂2×950MW机组的控制系统,采用的就是PROFIBUS现场总线。

我国政府从“九五”起,开始投资支持现场总线的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HART仪表、FF仪表开始生产。但电厂控制由于其高可靠性的要求,目前缺乏大型示范工程,缺乏现场总线对电厂的设计、安装、调试、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因此现场总线在电厂的应用仍处于探讨摸索阶段,近二年我国有十多个工程应用了现场总线,但都是在局部系统上,其中: 国华浙能宁海电厂,在单元机组的开、闭式水系统中的电动门控制采用Profibus DP总线技术,电动执行机构采用原装进口德国欧玛公司的一体化智能型产品Puma Matic,带有双通道Profibus-DP冗余总线接口作为DP从站挂在总线上。为了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总线光纤、作为总线上的第一类DP主站的AP和相应的光电转换装置都采用了冗余结构,这是国内首家在过程控制中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的火力发电厂。

华能玉环电厂的补给水处理系统和废水系统[2],采用了二层通讯网络结构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其链路设备和主站级网络采用冗余配置。控制系统人机终端与主控制器之间采用工业以太网通讯,以太网交换机采用ITP形式接口,四台交换机构成光纤高速路网。现场设备层之间采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通讯。主环网采用光缆,分支现场总线通讯选用总线电缆。配置二套冗余的主控制器,分别用于锅炉补给水系统和废水系统,且各自有两条由光电耦合器组成的现场总线环形光缆网构成冗余配置,所有现场仪表和气动阀门定位器(均采用带PA总线接口),通过DP/PA耦合器连接到现场总线上。中低压电器设备(MCC)采用具有现场总线通信接口功能的智能电机控制器。加药泵的电动机采用带总线的变频器。锅炉补给水的阴阳离子床气动隔膜阀的电磁控制阀,采用具有总线接口的阀岛来控制,阀岛与现场总线连接。这是国内在局部过程控制中全面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的首个火电厂,其应用实践表明,辅控网全面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已成熟。

1.5 热工控制优化技术的应用发展

随着过程生产领域对控制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控制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火电厂热力流程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最优化方面的要求,汽温超标已经成为制约机组负荷变化响应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燃烧优化主要是锅炉专业在进行,本文不作讨论)。由此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些现代控制系统逐步在火电厂过程控制领域中得到应用。如基于过程模型并在线动态求解优化问题的模型预测控制(简称MPC)法、让自动装置模拟人工操作的经验和规律来实现复杂被控对象自动控制的模糊控制法、利用熟练操作员手动成功操作的经验数据,在常规的串级PID调节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前馈控制作用等,在提高热工控制系统(尤其是汽温控制系统)品质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

如宁海发电厂使用的西门子公司PROFI系统,充分使用了基于模型的现代控制理论,其中汽温控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机组汽温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1中,用基于状态空间算法的状态观测器解决汽温这种大滞后对象的延迟造成的控制滞后,焓值变增益控制器解决蒸汽压力的变化对温度控制的影响,基于模型的Smith预估器对导前温度的变化进行提前控制;通过自学习功能块实时补偿减温水阀门特性的变化;而对再热汽温控制,尽量以烟道挡板作为调节手段,不采用或少采用减温水作为控制手段,以提高机组效率;在机组协调控制模块中,采用非最小化形式描述的离散卷积和模型,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根据控制品质的二次型性能指标连续对预测输出进行优化计算,实时对模型失配、时变和干扰等引起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补偿,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PROFI投入后,AGC状态下以2% Pe /min负荷率变化时的响应时间为57秒,压力最大偏差0.208MPa,汽包水位变化最高和最低之差为-38.86mm,炉膛负压变化曲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差-145Pa,主蒸汽温度偏差稳态基本控制在2℃以内,动态基本控制在5℃以内。

1.6 SIS系统的应用发展

SIS系统是实现电厂管理信息系统与各种分散控制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实时信息共享的桥梁,其功能包括厂级实时数据采集与监视,厂级性能计算与分析。在电网明确调度方式有非直调方式且应用软件成熟的前提下,可以设置负荷调度分配功能。设备故障诊断功能、寿命管理功能、系统优化功能以及其它功能(根据电厂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设置)[3]。自从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总院在2000年提出这一概念和规划后,至今估计有200家多电厂建立了SIS系统,可谓发展相当迅速。

但是自从SIS系统投运以来,其所起的作用只是数据的采集、存储、显示和可打印各类生产报表,能够真正把SIS的应用功能尽情发挥出来的很少,其面向统计/生产管理的数据分析工具,基于热经济性分析的运行优化,以品质经济性为目标的控制优化,以提高可靠性为目的的设备故障诊断等功能基本多数都未能付绪实施。其原因主要有设计不够完善,多数SIS厂家并没有完全吃透专业性极强的后台程序及算法,使其在生产实际中未能发挥作用,加上与现场生产脱节,因此SIS商所能做的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边搭建一个基本的SIS 架构边进行摸索。此外SIS应涵盖哪些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缓慢了其功能的应用。

但从大的方向上看,SIS系统的建设符合技术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电力市场发展的趋势,将给发电厂特别是大型的现代化发电厂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 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动向及前景

随着国家法律对环保日益严格的要求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未来热工系统将围绕 “节能增效,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向智能化、网络化、透明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新的测量控制原理和方法不断得以应用,将使机组的运行操作和故障处理,象操作普通计算机一样方便。

2.1 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是热工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

单元机组DCS的普及应用,使得机组的监控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它的监控智能化程度在电力行业却没有多大提高。虽然许多智能化的监视、控制软件在国内化工、冶金行业中都有较好的应用并取得效益,可在我国电力行业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有所起步。随着技术的进步,火电厂单元机组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将是一种趋势,因此未来数年里,实现信息智能化的仪表与软件将会在火电厂得到发展与应用,如:

仪表智能管理软件,将对现场智能传感器进行在线远程组态和参数设置、对因安装位置和高静压造成的零位飘移进行远程修正,精度自动进行标定,计算各类误差, 并生成标定曲线和报告;自动跟踪并记录仪表运行过程中综合的状态变化,如掉电、高低限报警、取压管路是否有堵或零位是否有飘移等。

阀门智能管理软件将对智能化阀门进行在线组态、调试、自动标定和开度阶跃测试,判断阀门阀杆是否卡涩, 阀芯是否有磨损等,通过阀门性能状况的全面评估,为实现预测性维护提供决策。

重要转动设备的状态智能管理软件将对重要转动设备的状态如送风机,引风机,给水泵等,综合采用基于可靠性的状态监测多种技术,通过振动、油的分析以及电机诊断,快速分析(是否存在平衡不好,基础松动, 冲击负荷,轴承磨损)等现象和识别故障隐患, 在隐患尚未扩展之前发出报警,为停机检修提供指导和帮助。

智能化报警软件将对报警信号进行汇类统计、分析和预测,对机组运行趋势和状态作出分析、判断,用以指导运行人员的操作;故障预测、故障诊断以及状态维修等专用软件,将在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机组潜力中发挥作用。单元机组监控智能化将带来机组检修方式的转变,以往定期的、被动式维护将向预测性、主动式为主的维护方式过渡,检修计划将根据机组实际状况安排。

2.2 过程控制优化软件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进一步提高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调节范围和品质指标,是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的一个方向。虽然目前有关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在电厂控制系统优化应用的报道有不少,但据笔者了解真正运行效果好的不多。随着电力行业竞争的加剧,安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明显效果、通用性强、安装调试方便的优化控制专用软件(尤其是燃烧和蒸汽温度优化、性能分析软件、)将会在电厂得到亲睐、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目前机组的AGC均为单机方式(由调度直接把负荷指令发给投入AGC的机组)。由于电网负荷变化频繁,使投入AGC的机组始终处于相应的变负荷状态,锅炉的蒸汽压力和温度波动幅度大,辅机、阀门、挡板等设备动作频繁,这种方式对机组和设备的寿命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发电成本的提高,发电企业需从各个角度考虑如何切实降低电厂运行成本,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因此配置全厂负荷分配系统(即电网调度向电厂发一个全厂负荷指令,由电厂的全厂负荷分配系统,以机组的煤耗成本特性为基础,在机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经济合理地选择安排机组的负荷或变负荷任务,使全厂发电的煤耗成本最低,降低电厂的发电成本)将是发电企业必然的要求,相信不久的将来,单机AGC方式将会向全厂负荷分配方式转变。转贴于

SIS系统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二次开发,促进自身应用技术走向成熟,在确保火电厂安全、环保、高效益及深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中发挥作用。

2.3 现场总线与DCS相互依存发展

未来一段时间里,现场总线将与DCS、PLC相互依存发展,现场总线借助于DCS和PLC平台发展自身的应用空间,DCS和PLC则借助于现场总线完善自身的功能。

2.3.1 现场总线与DCS的关系

现场总线作为一个完整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目前还难以迅速应用到整个电厂中,而DCS虽然是电厂目前在线运行机组的主流控制系统,但由于其检测和执行等现场仪表信号仍采用模拟量信号,无法满足工程师站上对现场仪表进行诊断、维护和管理的要求,限制了控制过程视野,因此DCS通过容入通信协议国际标准化的现场总线和适合现场总线连接的智能化仪表、阀门,并将自身的输出驱动功能分离移到现场或由现场智能驱动器代替,功能简单且相对集中的控制系统下放到采用FCS控制和处理功能的现场智能仪表中,然后由少量的几根同轴电缆(或光缆)和紧急停炉停机控制用电缆,通过全数字化通信与控制室连接。将有助于降低电厂造价,提高自身的可靠性,拓宽各自的功能,推动各自的发展。除新建电厂将会更多的采用现场总线的智能设备外,也会成为运行多年的机组下一步的改造计划。

2.3.2 现场总线与PLC的关系

现场总线在电厂的应用将借助于PLC,这不但因为PLC已广泛应用于电厂辅助设备的控制,将现场总线技术和产品溶合到PLC系统中,成为PLC系统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PLC系统的延伸部分,在辅助设备的控制中将直接明显地体现其经济效益。还因为现场总线和PLC的制造商间关系密切,如Contr01.Net、ProfiBus等本身就是由PLC的主要生产供货商支持开发。

由于电厂现场的环境恶劣,温度高、灰尘多、湿度变化大,因此现场总线在电厂应用,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质量。

2.4 辅助车间(系统)集控将得到全面推广

随着发电厂对减员增效的要求和运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辅助车间(系统)通过辅控网集控将会得到进一步全面推广。但在实施过程中,目前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辅控系统I/O点数量大(浙江宁海电厂已达到10000点),各辅助车间物理位置分散,存在远距离通信、信号衰减和网络干扰问题,因此监控系统主干通信网宜采用多模光缆以确保通信信号的可靠性。

(2)各辅助控制系统采用不同的控制设备,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协议不同,甚至不同的物理接口,因此须解决网络通信协议的转换问题,选型时应事先规定好各系统间的接口连接协议。

(3)各个辅助车间的控制系统为不同的厂商供货,由于使用的软件不同,其操作员站的人机界面很有可能不一致。因此选型时应注意上位机软件,设计统一的人机界面,采用统一的风格及操作方式,以便方便各系统画面接入BOP网络。

辅助车间集控系统能否实现设计目标,除了自身的技术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助系统本身的自动投入情况。因此高可靠性的执行机构、动作灵活可靠的限位开关、智能化的变送器将会得到应用;

2.5 单元机组监控系统的物理配置趋向集中布置

过去一个集控室的概念,通常为一台单元机组独用或为二台机组合用,电子室分成若干个小型的电子设备间,分别布置在锅炉、汽轮机房或其它主设备附近。其优点是节省了电缆。但随着机组容量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深化,近几年集控室的概念扩大,出现了全厂单元机组集中于一个控制室,单元机组的电子设备间集中,现场一般的监视信号大量采用远程I/O柜的配置方式趋势,如浙江省国华浙能宁海发电厂(获国家金奖),一期工程四台机组一个控制室集中监控,单元机组电子室集中,提高了机组运行管理水平。

2.6 APS技术应用

APS是机组级顺序控制系统的代名词。在机组启动中,仅需按下一个启动控制键,整个机组就将按照设计的先后顺序、规定的时间和各控制子系统的工作情况,自动启停过程中的相关设备,协调机炉电各系统的控制,在少量人工干预甚至完全不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地完成整台机组的启停。但由于设备自身的可控性和可用率不满足自动化要求,加上一些工艺和技术上还存在问题,需要深入地分析研究和改进,所以目前燃煤机组实施APS系统的还不多见。

由于APS系统的实质是电厂运行规程的程序化,其优势在于可以大大减轻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人为操作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缩短机组启停时间。作为提高生产效率和机组整体自动化水平,增强在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将会成为未来机组控制发展的方向之一,引导设计、控制系统厂商和电厂人员更多地去深入研究,设计和完善功能,并付绪实施。

2.7 无线测量技术应用

无线测量技术能监视和控制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更多情况,获得关键的工艺信息,整合进入DCS。除节省大量安装成本以外,还将推动基本过程和自动化技术的改善。如供热、供油和煤计量,酸碱、污水区域测量等,都可能通过无线测量技术实现远程监控。

2.8 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研究将深入

由于热控系统硬软件的性能与质量、控制逻辑的完善性和合理性、保护信号的取信方式和配置、保护连锁信号的定值和延迟时间设置,以及热控人员的检修和维护水平方面,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此使得热控保护系统误动作引起机组跳闸事件还时有发生。在电力生产企业面临安全考核风险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本着电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效益优先原则,从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着手,深入开展技术研究,是热工自动化系统近期的一项急需进行的工作。提高热工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研究工作,包括控制软硬件的合理配置,采集信号的可靠性、干扰信号的抑制,控制逻辑的优化、控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的完善等。随着机组控制可靠性要求的提高,重要控制子系统的硬件配置中,将会采用安全型控制器、安全型PLC系统或者它们的整合,保护采集信号将会更多的采用三选二判断逻辑。独立的测量装置需要设计干扰信号抑制功能。此外基建机组一味以最低价中标的招标模式也应得到扭转(最低价中标,迫使厂商通过减少配置来降低投标价,导致控制系统可靠性下降)。

2.9 火电厂机组检修运行维护方式将改变

随着电力市场的竞争,发电企业将趋向集约化经营和管理结构扁平化,为提高经济效益,发电企业在多发电,以提高机组利用小时的同时,将会通过减少生产人员的配备,密切与外包检修企业之间的联系,让专业检修队伍取替本厂检修队伍的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检修维修工作社会化将是一种趋势。此外DCS的一体化及其向各功能领域渗透,提高电厂整体协调和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也将会使电厂原专业间及专业内的分工重新调整,比如热工与电气二次回路的专业划分打通。为了降低成本,电厂不再保持大批的检修维修人员,因此检修维护方式也将因此而改变,比如让生产厂家和公司承担DCS和相关设备的检修工作。

电厂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热工自动化系统所依赖的测量仪表也大量增加。在现场总线和智能仪表未全面使用的情况下,这些仪表还需定期校验。为提高测量仪表校验工作的效率,实现测量仪表从校验、基础数据台帐的建立、设备校验计划和日常维护工作的产生、执行、校验、数据输入、终结及统计分析,周期调整等的全过程自动管理代替人工管理,将是电厂仪表管理发展的趋势,因此全自动仪表校验装置和自动管理软件的需求量将会迅速增加。

篇2

与大陆各出版公司以省市为单位集体亮相的方式一样,台湾的出版公司也以“看见台湾”为主题共赴本届博览会。他们在本届展会上推出了“原创出版、儿童动漫、数字阅读”三合一的全新展出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展现台湾出版业的发展现状。本次台湾展团由2013年成立的台湾出版商业公会联合会发起并组团。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行业发展的朝阳力量和不可逆的发展方向,在本届展会上同样倍受关注,尤其是业内。台湾出版业在近几年发展严重下滑的情况下,数字出版在业内受到同样的关注,本届台湾展团的“数字阅读”展区体现着岛内目前的数字出版力量。来自台湾的春水堂科技娱乐、凌网科技、信诺科技与小牛顿等四家公司是数字出版展区的代表企业。本文带您走近这4家数字出版企业,管中窥豹,一探台湾数字出版业发展的点滴。

“阿贵”领衔的春水堂科技

对台湾动画发展初步了解的人都一定熟悉岛内原创的著名动画形象――阿贵。通常,能说出阿贵的人,也一定会随口说出春水堂科技。世纪之交也是数字化全面影响大众生活的开始,台湾也不例外。

1999年台岛内一家名不见经传、依靠网络渠道发表动画作品的公司,走低廉的制作路线以当时最流行的FLASH软件创作出网络动画《阿贵》。该片推出后,迅速风靡台湾网络社会,受到热烈追捧,成为台湾动画发展史上不可忽略的事件,春水堂科技也随之名扬岛内外。随后,该公司充分挖掘阿贵形象的市场价值,相继出版书籍、开主题餐厅,甚至进入竞争激烈的唱片市场。阿贵的成功,说是台湾新动画的成功,不如说是动画应用新媒体方式传播的成功,所以,还可以说阿贵的成功从一方面喻示着台湾数字化时代的开启。

阿贵不仅让春水堂科技声名远扬,他还成为数字化新媒体形象的标识。2001年他开始担任台视新闻虚拟主播,同年《阿贵家族》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开始播出,彻底打开了春水堂科技的数字发展业务。

2006年,业界看到移动数字平台的发展潜力日益显现,纷纷着手进入该市场。台湾中华电信选择投资春水堂科技娱乐公司,该公司随之进入移动数字业务发展阶段。春水堂先后在台湾中华电信的手机平台上成立了3G“贵LAND频道”,开办手机杂志《e荐赏》,推出手机动画电影,并以FLASH技术开发中华电信的“Channel Me”手机频道。2009年开始,春水堂负责中华电信手机书城Hami相关软件的开发与维护;2010年开发Hami Apps手机软件商店,随后开发了AndroidHami笔记本、行事历、记事本APP等。

目前,手机阅读市场是各路商家竞争的焦点之一。尤其在大陆,在公共场所环顾四周,90%的人都在低头看手机――游戏、影视之外,更大的一片是阅读市场。本届展会上,春水堂科技的宣传重点放在了对这片市场的竞争。凭借多年制作网络动画阿贵及对其全方位推广积累的经验,顺应目前主流消费对信息内容及时、准确的要求,他们称自己的阅读软件是SMART阅读。

中华电信做为台湾地区最大的电信公司,其在数字化传播中拥有的硬件优势,也是春水堂科技在此次书博会上大力宣传的重点。听了春水堂科技展区工作人员的介绍,你会产生这样的理解,要走进台湾数字出版市场,最大范围的接触台湾数字出版物消费群体,中华电信是首选路径。从2006年双方合作之初,一个被对方视为台湾数字传播的创意赢家,一个拥有公认的数字传播最硬平台,二者的联姻可看作是最佳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而目标只有一个――在数字化市场上共赢一块大蛋糕。

阿贵成就了春水堂科技的成功和发展,但2002年由其改编的FLASH动画电影《阿贵槌你喔》,虽然获得了台湾“行政院新闻局”1,000万元新台币的辅助金,上映后仍然票房失利。面对市场, 风险不认任何优势、劣势、这也体现了一种公平性。春水堂科技发展到今天,对此体验一定很深,这也是其在台湾数字出版市场竞争实力的一种积累。

凌网科技:加强两岸合作才能促进台湾出版业健康发展

数字阅读已经渐渐成为大众首选的阅读方式,但这并不代表提供该项服务的企业可以毫不费劲的实现赢利,事实上恰恰相反。

2013年由台湾中华征信所及凌网科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台20多家电子书服务平台,只有凌网科技实现赢利。位于台湾电子书销售市场前三位的企业,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几乎均为图书馆采购。第一名凌网,第二名华艺,第三名UDN,其中凌网科技占据整个市场近5成的份额,加上另外2家,图书馆采购约占台湾电子书平台销售收入的75%左右,其余约20家平台的收入只有5,000多万元新台币。数据明白的显示着,岛内大众电子阅读消费对台湾电子书企业的发展起到的推动力非常有限,人们还没有形成付费阅读的习惯,或者说人们已经习惯了免费阅读,这个习惯还没有改过来。

针对现状,凌网科技经过分析认为,台湾电子出版业在起步阶段介入的科技业者与非出版业者,在他们的经营方式里,没有实现出版物内容的价值最大化,反而是最小化。他们只是简单地开发一种阅读器,便将几千本书放入其中,所得最后核算后,一本书的价格不到一元新台币,还由此养成消费群体免费消费电子出版物的习惯。又由于市场进入门槛低,竞争者持续增加,高于消费群体数量的增加,最终导致业内只打价格战,使出版物内容的价值越走越低,越来越打击出版社提供内容的意愿。从大的经营环境来看,外部电子内容的进入,免费网络小说的兴起,人口减少的同时管理部门要求出版机构以最低价提供教辅图书产品导致部分出版业者进入电子出版市场,台湾经济整体的不景气等各类因素,是台湾电子出版业发展受阻的原因。

关于台湾出版业管理者在行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凌网科技认为目前台湾很多人包括部分官员在内把出版视为商业行为,对于出版业肆意打压而没有管理扶持,造成台湾出版业的销量急速下滑。此外,一些出版业者并不完全了解整体出版的产销行为,如瞎子摸象般片面地评批出版业,制定错误的管理办法误导出版业发展,这些人已经与世界出版完全脱节。美、日、韩向台湾输出内容,台湾出版人并不抗议;而内容相对弱势的大陆向台湾输出内容,却遭到台湾出版人的抵制,认为这是大陆对台湾搞“文化侵略”。其实,这说明一些台湾出版人不懂世界的出版趋势及大陆与台湾之间文化交流的发展进程。台湾出版业只有努力发展自己的内容,才是正确的道路。

关于解决之道,凌网科技认为还是要回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上来,即培养消费者付费阅读的习惯。这不是一个朝夕间可改变的习惯,所以他们认为要从小抓起,并把重点培养对象放在新阅读人口上――学生消费群体。由此,他们认为“电子书掀起的教育革命”是台湾电子出版业目前可以走的方向。提出大学教科书数字化转型的可行型方案,包括推出纸版的同步电子版、提升产品值、建设数字平台、出版模式多元化、定制化和个性化销售。在此基础上,他们建议两岸达成合作共识,互取所长,为教科书市场创造新的契机。当然这个契机被抓住并获得成功,台湾电子出版业也将步入全新的发展轨道。

数字出版业对技术的高要求

数字出版一方面是内容的可读性、及时、准确,另一方面还要求数字出版物整体设计上满足消费者的视觉要求。这个要求并不容易满足,在激烈竞争的网络世界甚至越来越难因此轻易的脱颖而出。新媒体的崛起让异彩纷呈的各类设计应接不瑕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拔高人们视觉要求的同时,将人们的阅读也在不知不觉中带入读图时代。这并不是只对数字出版提出的特殊的要求,翻翻市面上占据销售榜前列的各类纸质出版物,其整体的装帧设计也是任何出版企业不敢不重视的问题。实事上,其中有人因为在视觉设计上的技高一筹,掩盖了在传统出版时代被认为是致命缺陷的内容不足的问题,在商业上获利菲浅。当然,我们承认对新媒体的接受包括对阅读这一概念的的重新理解――读图也是一种阅读。

设计在传统出版业是审美的问题,在数字出版业中审美之外,更重要的是技术问题。一个设计方案能否完全在数字世界里实现,技术上的优势会为数字出版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同时,数字出版中的技术优势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在长期解决问题中积累的对画面、声音、视频等内容展现媒介的充分了解,可以实现技术上的创新,拓宽数字出版中设计这一概念的范围。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对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数字出版中关于设计的技术创新不是可选项,是必选项。

关于视觉方面的技术实现也只是数字出版中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技术还要解决出版物在不同系统、不同传播载体上的接入问题。鉴于电脑软硬件不断发展的目标之一是易操作化,形成今天消费者在越短时间内学会使用的软、硬件越有市场的现状,数字出版对这一技术问题同样需具备高效的解决能力。因此,在数字出版行业中,有一部分企业以此为发展目标,拓展出另一个不容业界忽视的产业链接点。

在台湾凌网科技的客户名单中,从台北、新北市“政府”到台湾美术馆、传统艺术中心、自然科学博物馆、顶新集团,合作单位中有职能部门、艺术机构,也有知名企业。这些名单让人感觉到凌网科技在技术上的优势。2014北京世界图书博览会上,他们的宣传资料中这种优势带来的自信也贯穿始终。源于这种优势,在本届博览会举办的“海峡两岸数字出版与发展现状论坛上”,信诺科技以介绍自己相关产品为发言内容,让听众从中认识台湾数字出版业在技术上的发展现状。

小牛顿定位儿童教育数字化

篇3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力行业,应用

机电一体化主要是指将机构的主要功能以及动力、信息处理、控制等功能与电子科技相结合,实现机械装置与电子化控制软件、设计有机结合,形成全新的系统。它具有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等特定功能价值,涵盖了“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系统。

当前,机电一体化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具有专门系统的学科领域,当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机电一体化也将逐渐被赋予新的内容。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

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机电一体化”这个名词越发流行,它最初只被认作为机械与电子的简单结合,但随着微机性能不断提高,以及信息技术、数据库、光学,尤其是通信技术逐渐进入机电一体化,机器可以通过遥控和网络化实现机电一体化,生产范围也日益普及。

机电一体化目前多应用于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等行业,其优越的性能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电力行业发展需要集成化、智能化,也需要人性化、绿色化,这些都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做到的,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并投入应用。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当今数字化、综合化、网络化以及个性化的技术革命是以微电子、软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引发的,对全球经济、社会、科技和军事等方面发展影响深刻,也影响了机电一体化学科的发展趋势。据有关预测表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如下所述。

(1)朝着光电一体化发展:一般由传感、动力、信息处理、机械结构等部件即可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加入光学技术,并利用其特点,能有效完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感、动力和信息处理部件。(2)朝着柔韧化发展:今后的机电一体化系列产品,会有足够的冗余度来运转执行和控制系统,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柔韧化改善。该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均服务于总系统,而本身也具有“自律性”,能就不同环境而做出差异反应,同时,单个子系统的故障不会影响总系统性能发挥,使得总系统柔韧性加强。(3)朝着智能化发展:未来的机电一体化系列产品的“全息”特点将会更突出,表现为极强的智能化,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模糊技术都在快速发展,识别能力增强。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探究

3.1 交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设计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常要求用一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方向相反的两个运动,如小车的左行、右行,机械手的上升和下降等。

交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气设计如图1所示。

要实现三项鼠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只要把三相线当中的任意两相调换位置即可。如图1,加入接触器KM1闭合时电动机正转,当接触器KM1断开,论文接触器KM2闭合时,电动机就会反转。

3.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水电站厂设备中的应用

随着光电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水电厂的自动化技术逐渐进入到数字化阶段。

(1)水电厂设备机电一体化结构分析。

水电厂设备机电一体化结构主要分3层。其中过程层,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采用了新一代光电电压互感器、光电电流互感器,能够直接采集数字量,提高了抗干扰和抗饱和性能,开关装置也实现了紧凑化和小型化。

(2)水电厂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水电厂机电一体化不断更新技术,其发展趋势主要有智能化、人性化及用户二次开发等。

智能化指系统可根据人为存储的命令对事件进行推理、判断及归纳。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人工操纵,经过归纳和判断,自动操作、提示信息,使机组安全地运行。智能化越高,对人员要求越低,对自身及控制设备的状态能给出准确判断、统计及报警提示。

3.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电站辅机产品研制中的应用

(1)微机励磁调节器:该装置典型的有UNITROP系列,响应快、精度高、稳定可靠、结构紧凑、抗干扰、运行和维护方便、可靠性高,在市场上应用非常广泛。UNITROL*1000、*F和*5000等自动调节器分别适用于≤50 MW等级的无刷励磁汽轮发电机、≤600 MW和≥135 MW等级的汽轮发电机组的自动励磁电压调节器。(2)励磁绕组绝缘电阻监测装置:该装置典型的有GFDS-9001E型,采用80C196单片机技术。用来测量励磁绕组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一般采用在线检测的方式,监测发电机与励磁机励磁绕组之间绝缘情况。(3)发电机气体纯度监测装置:该装置典型的有GHS-1型,由纯度风机、纯度仪和变送器等部件构成。优点为:性能稳、无污染、不漂移、维护便捷,独有的微处理器结构容易使压力、环境和温度相互补偿,精度高。(4)励磁电流电压测算仪:该装置典型的有GES-9001型,用于测量励磁电流和电压,并可显示发电机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有功和无功功率以及转子氢温、绕组温度等。适用范围较广,可供3~600 MW的发电机组使用,性能好,质量可靠。

4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伴随着当前科技的进步快速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其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章浩,张西良,周士冲.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7):46-47.

[2] 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电视台;全台网;数字化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建设全台网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建立起一个数字化的网络平台,并使其能够将主体内容放在媒体上,利用网络的连通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使节目从生产到播出再到之后的存储这整套的过程都能够实现文件化、流程化以及网络化;使平台的构建能够通过数字化的内容来进行管理,令传统媒体能够同新媒体之间进行完美的融合,提供更多的内容支持给各种新媒体业务,进而开辟出更多的新的盈利模式,使新产业空间得以拓展。

1 电视台全台网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的生产历经三大方向的发展阶段,最初电视节目的形式仅仅是用各种单机类型的视音频设备处理和生产出的文件,后来逐渐发展出了新闻网、制作网、媒体网以及数字化总控播出等一些网络化的业务系统,再后来便发展到了如今的全台网阶段。全台网能够使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并且还能实现全程文件的制播,相对比较有效的对各类资源进行了整合,当前电视节目生产工艺的最高阶段就是全台网阶段。

虽然电视节目的制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有各种各样的挑战等待着广电的发展,从系统IT这个架构层面进行思考,全台网在建设模式上仍普遍采用的是“烟囱式”模式,业务与系统的对应性过于单一,业务与设备的耦合性又过高,致使系统间很难对计算资源进行共享,使得全台计算机在资源的利用率上显得十分薄弱,大幅度的增加了运营的成本与能耗,急需采用一些新的IT技术使全台网的基础架构能够得到优化。

从业务的发展层面进行思考,当前的全台网在进行采编存播时,采用仍然是传统的工艺手段,一切都是为了频道的播出而做出服务。然而在三网融合得到发展之后,媒体已经没有了明确的边界,面临流失传统电视观众的极大风险,此外,微博等多种互联网媒体的兴起使电视台的影响力与话语权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所以,当前全台网不管是针对业务发展层面,还是针对IT架构层面都需要对发展思路进行不断地探索,在IT架构层面需要进行更深层级的整合规划,在三网融合以及全媒体的角度上必须要寻找到新的生产模式以及新的生产工艺。

2 全台网数字化系统的设计

2.1 制作网络系统

想要使电视台能够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流程化的发展,就应当组建新的制作网。当前千兆或者万兆的以太网技术已经得到成熟的发展,在芯片的处理能力上也得到了十分显著地提升,国内外很多项目中已经对多通道NAS或者是双iSCSI进行了应用,具有可靠的网络性能,因此制作网的设计应当运用多通道NAS或者是双iSCSI进行解决。根据电视台在节目制作上的需求,可以设计建设处新闻建设子网、栏目制作子网以及专题制作子网和广告制作子网,令管理与共性素材得以实现。新闻制作子网制作的构成需要13套左右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其余三个子网的制作分别需要5-6套。

2.2 播出网络系统

应当建设出三个全数字标清的播出子网,此外,为了使全台内容的调度得以实现,并且保证播出的信号能够达到国际上的甲级标准,应当时各播出子网能够配置总控调度子系统以及分控子系统,在硬件设备上还应当选择优质该性能的设备。鉴于当前视频服务器采用的大部分都是“CPU+GPU+多通道I/O”技术,虽然当前的设计是三个标清通道,但是其以后向高清通道的升级也是十分简单的,仅仅用高清卡替代通道卡,并将周围的辅助设备更换成高清的设备就可以了。

2.3 数据安全传输平台

在广域网以及Internet的广泛应用之下,病毒的传播速度也在快速的增长了。应当采用基于媒体网关的服务器,在节目制作板块的数据应当采用B/S入库的方式,使之得以进入到业务支撑平台中,随后通过“推拉”模式使播出板块或者是煤资板块能够实现在业务支撑板块中对素材进行索取,另个板块都能免受网络病毒的攻击,用“白名单”认证对数据进行交换,(所谓“白名单”认证指的就是,想要通过网关就必须有拥有系统可以识别出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仅仅包括那些已经加入到白名单中的媒体数据格式或者同该媒体数据格式有相关联系的元数据),想要完整可靠的进入到系统之中或者是在系统中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就必需要有“白名单”中录入的数据。此外,由于深度的对文件进行了解析工作,只有解析之后才能进到系统之中,就可以实现将一些“丢包”的数据文件或者是破损的数据文件全部阻挡在系统的外部,使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得到了保障。

2.4 媒体管理网络系统

在设计媒体管理网络系统时,需要将基础放在内容管理上,使全台的节目的生产与、管理与交换都能够在全方位上得到内容服务,进而使全台资料能够实现接种的存储与管理、数字化以及同一调度,仅仅使用简单的Web Services接口就能使全台的新闻网、收入网、播出网、制作网、远程数据交换平台以及总编室业务网都能得到服务,将各种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文档、图片以及工程文件和图标并且各种视音频的资源进行同一的管理与应用,同时使流程能够得以统一。此外,鉴于未来需要保存很大数量的媒体素材,因此应当采用在线存储、近线存储二级存储机制。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在当前已经成了众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大电视台当前的建设热点就是实现电视台全台的数字化系统建设。通过对电视台全台网在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想要实现电视台全台网的数字化应当从制作网络系统、播出网络系统、数据安全传输平台以及媒体管理网络系统等方面进行设计探索,以此来推动电视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佳佳.电视全台网自动播出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03):125-126.

篇5

关键词:烟草包装机;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烟草机械自动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和烟草工业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规模有着密切关联,是衡量烟草工业的生产水平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烟草产品的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烟草包装机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1.烟草包装机自动化现状

我国的烟草包装机主要是1988年从意大利GD公司引进并消化其组装技术,能为全国各卷烟厂提供ZB45硬盒包装机组和ZB25软包包装机组。这两种机组很大程度上使得产品技术性能和功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均能达到400包/分钟。电控系统为FZ系统,主要采用7-8块逻辑线路板作为其主控设备。这种电控系统虽然读取程序速度快,但是它具有开放性差,通用性差以及故障率高等缺点。上个世纪末,国内一些公司对GD系列包装机电控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改用西门子PLC,也增加了更多的检测装置和控制逻辑。这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包装机的工作效率。近年来,上海烟机厂从德国FOCKE公司引进德国先进的ZB48型硬盒包装机组。其额定包装速度为800包/分钟。对于超高速包装机组的研制,国内刚刚接触,和国外存在一定差距。ZB48型包装机控制系统采用嵌入式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同时采用伺服电机对机电部分进行控制。这种控制结构简单,精确度高,计算速度快,控制方式灵活多变,易于维护。

2.烟草包装机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

随着包装机机械自动化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和信息化迅猛前进,我国烟草包装机行业发展距离国外烟草包装机行业发展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制约我国包装机机械自动化发展的难题有以下方面。首先是可用于包装机机械自动化控制设备。目前,我国的烟草包装机机械设备虽然与国外设备大致相同,然而电控系统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各不相同,控制设备生产率低,而且系统开放性差,维护成本高。特别是对陈旧设备的改造和升级是各烟草包装行业的必要投入,每个卷烟厂在面对较高的维护费用和投入时都会面临巨大挑战。其次应该改进传统落后的包装机技术。现阶段,国内烟草市场呈现多元化倾向,市场上需要多规格和多品种卷烟包装制品。这就要求对现有的包装机技术进行不断改进,以满足消费者需要。最后,包装技术的开发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在电控系统方面大多依赖国外的控制系统逻辑关系,没有自主的逻辑控制系统知识产权。这就需要加大国内对包装机电控系统方面的资金投入。未来烟草包装机自动化的发展必定结合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在使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尽量缩小与国外先进烟草包装机行业发展的差距,实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个技术规格多元化,整体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思想。

3.对烟草包装机自动化发展建议

对烟草包装机自动化的发展有几点建议:①故障率低。在包装机机械自动化控制上硬件应具备防尘、防震、抗干扰等优势。软件上应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等优点。②注重灵活性。包装机在运行过程中应该适应不同的硬件设备,在此前提下可以包装不同规格香烟,在选用包装材料时,可以快速在软包和硬包之间快速切换,以适应市场需要。③便于维修。包装机机械自动化应该方便人员进行维修,能够提供方便的人机界面,使维修人员快速,准确的对各类故障进行维修。④便于操作。包装机机械自动化的设计和操作方法能够符合人体结构,功能等,各类仪器仪表以及控制装置更加便于操作和维修人员更换。⑤注重网络技术。使生产指挥系统和包装设备系统密切联系,以便指挥人员能够远距离对包装过程进行指挥和调控。

4.结束语

总体来看,烟草包装机自动化正朝着生产效率高、利于维修、便于操作、灵活度高、可靠性和稳定性高的方向发展,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计算机对生产数据进行有效管理能够从更大程度上提高包装机生产效率,实现对包装机设备的科学管理,达到精益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柳莹.就我国实现全面包装机械自动化的相关讨论[J].包装世界,2013(9):24-25

[2] 宋慧欣.烟草包装机械自动化新发展 [J].自动化博览,2014(4):42-45

篇6

【关键词】BIM 建筑信息模型 参数化 阻碍分析

1 BIM的起源及简介

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的查克伊士曼博士提出,国内普遍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Modeling本身的含义不仅包括作为“结果”的模型,也包括作为“过程”的建模。BIM既是模型结果,也是建模过程。在建筑行业,BIM技术服务于建设项目从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改建的整个生命周期。

1.1 BIM作为模型结果

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三维的虚拟建筑模型,这个模型提供了一个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所需要的数据库。这些信息不断更新并且可提供访问,这就使得参与工程建设的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与业主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

BIM作为模型结果,与建筑行业内传统的3D建筑模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3D建模软件所建模型产生于单纯的图像因素,而基于参数化建模的BIM模型包含更加丰富的数据。这种利用参数化建模的方式建立的3D可视化模型可以按照设计要求的变化自动维持并改变因素之间的关系,大幅度提高了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工作效率。

1.2 BIM作为建模过程

BIM作为建模过程,表示建立建筑数据模型的行为,包括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其功能在于通过开发、使用和传递建设项目的数字化信息模型以提高项目或组合设施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

BIM强调的是利用数字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管理的一个动态的过程,而BIM模型就是这个过程的产物。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全新工作模式,BIM改变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同时也转换了工程人员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对于业主最关心的工程造价、工期、项目性能是否符合预期标准,BIM所带来的巨大优势非常明显。BIM技术的建模工作保证所有的项目参与方在同一个平台上共享同一个数据模型,使得BIM在工程项目中的参与所带来的效益不仅仅是单方面提高传统设计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使得项目参与方之间协同工作。

2 国内外建筑业BIM应用实例及国内发展现状

纵观BIM技术的发展历程,欧美国家和地区在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领跑地位,在该技术的理论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我国虽然在BIM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在许多工程项目中应用了BIM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国外BIM应用实例――伦敦Crossrail项目。Crossrail是欧洲迄今为止最大的铁路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60亿美元,由伦敦运输局的全资子公司Crossrail Limited (CRL) 全权负责。该项目全程包括升级和新建超过118公里的路线,连接了伦敦东部和西部区域,从西部的Maidenhead和Heathrow,一直通往东部的Shenfield和Abbey Wood,穿过伦敦市中心地底长达 21 公里的新建双连拱隧道,覆盖了10 座车站、42 公里的地下隧道。

该项目将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作为重中之重,并且为BIM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制定了明确的要求。在设计阶段,Crossrail项目的重点是通过BIM模型,提供准确的信息,遵照良好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长期的成本节约,直至交给铁路的运营管理。

3 BIM在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以及策略浅析

BIM在欧美国家的发展态势和应用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在国内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势头正猛,同时也有着诸多阻碍因素。根据国内一些源自学术杂志和学位文的BIM相关文献,将涉及BIM在国内发展的限制因素总结如下。

3.1 阻碍因素

3.1.1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指BIM技术本身的因素,涉及BIM的技术环境、BIM相关软件工具及技术开发、BIM技术的认知与研究。目前来看,国内缺乏BIM软件的开发,能够涵盖项目整个阶段并有效整合模型数据的BIM软件不足,能够使用的BIM数据库不足。

3.1.2 操作因素

操作因素指BIM技术引进过程或BIM项目实施过程所面临的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的问题,涉及组织内部的变化,比如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工作进程的重组引起的阻碍和责任不分明、项目各阶段各专业要求标准的缺失以及协同工作模式的不适应等。

3.2 BIM本土化策略浅析

在推动BIM引进的阶段中,关键是增加中国建筑市场对于BIM技术的需求量。由于政府具有直接带动建筑行业市场变化的优势,所以建议政府在公共项目中率先规定使用BIM技术。为了BIM项目的有效推进,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首先需要研制并颁发BIM标准和指南,建立BIM应用的框架。

实现BIM本土化的过程中,应针对中国的实际,考虑地域与管理上的差距,强调各个地区的可操作性与实际需求。在我国现有的建筑设计与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更加有效的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更有效的建立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数字信息管理平台,这才是将BIM本土化转变的核心。

4 结语

技术、材料和工具的发展从来都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筑行业经历过CAD取代手工绘图的技术变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行业的生产效率随之迅速提高。如今,建筑信息模型(BIM)无疑是继CAD之后的又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尽管BIM技术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有着种种阻碍,但BIM技术与网络技术和其他专业软件相结合,显现信息数据的集成、交流、分享的最广泛应用,并促进行业效率的最大提升,势必引领建筑行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篇7

江苏自动化研究所 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摘 要:计算机软件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属于一项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作为人类智力的一种延伸和扩展,文化教育、医疗、工程、管理、经济、数据通讯等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就是软件技术,因此,软件产业也逐渐成为了一项朝阳产业。

1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总体而言,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同时也获得了喜人的成就。然而我国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1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情况

1.1.1 软件产业的实力较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软件产业的实力较弱,整体规模较小。根据2002年的统计数,我国的软件业产业总额在全球软件业总额中的比例仅为2%。对于我国的软件产业而言,把握关键技术、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发展和突破势在必行。我国的管理类软件企业经历了财务软件、erp 软件、管理类软件3次转型。当前很多管理软件企业着力进行云管理软件的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

1.1.2 软件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尽管我国软件产业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我国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家。经过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内IT服务外包市场增长迅速,使软件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很快,IT市场的规模在2009年仅为107亿美元,而到2010年就已经突破了13%的增长率,达到了120亿美元。到2014年我国的IT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200亿美元。

1.1.3 培养了一大批软件技术人才

我国软件开发的质量不断提高,离不开大批的软件技术人才。本科生、研究生在软件工作人员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推动了软件开发质量的提高,保障了软件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

1.2 计算机软件技术存在的问题

1.2.1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面临人才结构性矛盾

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对软件技术的研发有着引领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的软件行业从业人员都属于基础性技术人员和基础程序开发人员,这也是我国的软件行业难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语言也成为了影响我国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问题,相对于英语国家而言,我国不具有语言优势。能够掌握英语的人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1.2.2 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的缺乏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当前我国软件技术整体的开发能力和开发水平都比较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这也导致在全球软件的产业链中我国的软件产业处于中下游,无论是软件产品的品质还是层次都处于低端。在一些前沿性、关键性的软件技术领域中我国还没有取得有效的突破[2]。

1.2.3 缺乏合理的软件产业产品体系

由于我国软件产业的起步较晚,因此软件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软件产业的高层次发展。特别是缺少软件产业的行业巨头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产业品牌。

1.2.4 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对软件业的投入力量和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我国软件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软件盗版、不良竞争等问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正是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导致软件工作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受到了影响,难以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软件产品的质量有待提高。

2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够连接不同地点的电子终端设备和计算机,根据一定的网络协议使其进行通信,这样一来所有用户就可以共享数据资源、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网络可以整合互联网资源,从而实现专家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数据资源、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的共享。

2.2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针对某一方面的应用汇集了智能控制技术、行业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则将其称之为智能化。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非常迅速,智能化也成为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特别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使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3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服务化发展趋势

服务化是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随着应用软件的成熟和计算机软件技术,软件生产企业可以使用网络来提供软件的模式,也就是在自己的服务器上统一部署应用软件。而客户可以直接向厂商定制自己所需要的应用软件服务。通过互联网客户能够享受维护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服务,并不断升级软件,从而提高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服务性[3]。

2.4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融合化发展趋势

随着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硬装备将逐渐向软装备转变,也就是自动化、机械化、电气化逐步向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变。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出现了融合化的趋势。随着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其对软件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也给了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2.5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放化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软件产品将不断走向标准化,也就是逐步开放计算机软件的源代码。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化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质量,这也有利于我国打破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和技术产权方面的垄断,实现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升级和换代。

3 结语

本文对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尽管我国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起步较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然而从总体而言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not only the focu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measure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symbol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as a traditional area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many years, accumulated a lot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ersonalized needs of increasingly strong. As has been deeply into all walks of life and has become a basic industry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Therefore only by constantly to keep up with the advanced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to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an impregnable position. In this paper, at present our country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are analysed.

Keyword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 TD4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世界机械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从21世纪开始,全世界各个行业都开始飞速发展,其中机械工业更是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1)地位基础化。不仅是发达国家,就连发展中国家都越来越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2)经济规模化。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模式。在不断联合重组,增强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3)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而今,单一的全球化模式已经被世界潮流所淘汰,机械制造业全球化成功的实例无不都是两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只有做到两种模式的优势互补,才能使产业覆盖没有盲点,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二、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加上资金不足,资源短缺,以及管理体制和周围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些都给我们迅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三、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机械制造产品发展趋势。机械制造产品领域, 特别是加工与测试设备, 自动化、 数控技术、 机器人等技术的深化应用一直是全球制造业技术进步所追逐的目标。 由于柔性制造技术的兴起, 对各种加工设备的柔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芯片成本的不断降低, 在机械制造中大量的数字化技术已广泛采用。

(2) 机械制造企业营销发展趋势。在机械制造领域, 由于新技术不断采用,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运营成本的下降,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 提高机械产品性能。在机械制造行业对成本有不断要求降低的趋势, 并且要求的交付周期也日益缩短, 因此,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运营要求。同时由于技术趋同化, 使产品差异缩小。 机械制造企业纷纷寻求其他方面的竞争差异, 提供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 例如, 在服务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 随着使用者要求服务的越来越多, 要求配件供应及时, 为了缩短服务半径, 出现了专业化服务分工。以往机械制造企业的主要销售模式即自产自销方式, 将与专业机械商结合,提供本地化、 专业化的设备安装与维修服务。近 20 年来, 随着经济实力与技术力量的发展, 一些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开始拥有了自己的一些核心技术,产业布局开始向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方向扩张, 实现上下游开始对接。 同时已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量输出机械设备及技术。

(3)对企业管理系统提出的要求。机械制造企业由于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工艺阶段多, 相对其他企业而言, 在管理方面有较高的难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 传统人工管理的模式下, 开始出现管理上的 “供应黑洞” ,“销售黑洞” 等等, 使企业难于继续提高生产率和整体管理水平。 难以控制管理 “漏洞” 的扩大与增加, 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对业务过程的适时控制。 由于没有建立集成化的企业 ERP 管理系统, 业务状况信息往往不能及时掌握, 这说明企业对于业务过程有了管理和控制的迫切需要。同时,由于机械制造行业一般率先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 使生产周期进一步缩短。机械制造企业在在缩短生产周期和增加品种规格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努力方向。 以上这些发展趋势, 要求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系统具有反应快速、 控制严格和信息畅通等特点。

综上所述,从机械制造产品、机械制造企业营销、对企业管理系统提出的要求等方面来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把握住经济、技术发展的大潮,实现两者的结合统一,使我国机械制造业顺应世界经济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中外高校 数字游戏 专业建设 现状 启示

游戏行业产生于上世纪中期,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游戏的可玩性和一系列附加特性也开始吸引大量的人员进入游戏研发和制作中,而社会的巨大需求也催生了产业对专业制作人才的需求。早期游戏制作人才主要是由其他电子行业转行进入的,并没有专业的培养体系,其游戏作品制作瑕疵较为明显,如美工、剧情、画面亲和力等。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游戏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巨大输出,世界各国开始认真对待,使游戏专业制作逐渐形成一定的社会体系,尤其在教育体系中得到了较大发展。国外游戏教育主要存在于职业教育和高校教育之中,它属于高校动画制作的一个分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高校开始与较为知名的社会游戏制作公司合作创建游戏人才培养基地,使得高校游戏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而随着高校游戏人才培养的成功以及社会的巨大需求,世界各大高校也相继开展游戏教育,并逐步细分游戏教育的各大专业,使得游戏制作逐渐标准化、体系化和专业化。我国游戏教育起步较晚,国内高校几乎是在21世纪初期才开设相关游戏专业,对于游戏制作人才的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许多游戏制作人员往往专业能力较强,但综合能力却较差,需进入社会行业以后才能形成一定的实践能力,这就导致了我国游戏制作技术落后于国外先进游戏企业,使得国外的游戏在国内市场大行其道。进入新世纪,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游戏移动平台开始出现,玩家对游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游戏制作开始进入数字化阶段,生物信号技术、全息模拟技术以及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数字化游戏成为了未来游戏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游戏行业要想在世界游戏产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依赖于高校数字化游戏制作和策划、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数字游戏专业建设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具有行业的必然性。

一、国内外高校数字游戏专业建设现状

数字化游戏的制作需要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基础,注重游戏的画面、音乐、剧情等的合理搭配,同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包装和测试、运营等程序,由此,在高校开设数字游戏专业时也需按照此产业链来进行设置。目前,国内外高校对于数字化游戏专业建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国外高校的专业建设

1.利用平台优势打造专业特色

欧美高校对于数字化游戏专业建设起步较早,高校也充分利用本国本地区或者校内的优势学科来构建一个灵活的平台,并以此为出发点构建数字游戏专业的特色。以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为例,学校以艺术专业为特长,主要打造游戏艺术设计领域特色,该校在美术和动画平面设计等学科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因而充分利用学校对艺术美学的研究和教育优势,在游戏教学中融入平面设计和视觉传达、美术、音画渲染等,强调游戏的艺术性和视觉性。在美国游戏教育界,旧金山艺术大学游戏设计学院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原型设计、角色和场景设计、特效动画、视觉传达、游戏策划等。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游戏设计专业则相对来说技术性较强,对编程方面研究较深,它也是美国第一所开设游戏设计专业的常青藤高校,它依托本校计算机学院和智能信息系统研究的优势创建了游戏设计创意实验室,在数字游戏设计专业中开设了人工智能基础、网络编程、人机交互、传媒心理学等专业,同时与本校其他优质专业如音乐学院、传播学院等进行合作开发游戏项目,以实践来检验学生的理论学习,并且由学校负责将学生的游戏设计作品向业界展示,以促进学生的游戏开发动力。另外,还有许多高校与知名游戏制作企业合作培养优质的游戏专业人才,如日本大多数学校几乎都与游戏公司达成人才培养协议,包括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都与任天堂、CAPCOM、SEGA等知名游戏制作企业合作。由于社会行业或者高校内部的平台优势,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的数字化游戏基本上都依托这个平台来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游戏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向。

2.重视能力的教学模式与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

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在数字化游戏专业建设方面具有多梯次、重能力的特点。其高校数字化游戏专业建设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逐步形成了职业培训、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学位层次梯级,并且在横向方面也培养了艺术创意、技术、管理、执行、宣传等方面的人才。在欧美较为知名的高校中,开设了数字化游戏专业的高校几乎都加强了对专业本、硕、博学位的建设,并将学生投入到游戏行业的生产链中,根据学生所擅长的专业内容进行专业培养,形成产学研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3.重视对专业学生的文学知识素养与学术价值观的培养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游戏界,游戏审美是每一个制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对传统文化和游戏心理学等必须有一定的了解。游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实力的具体表现,游戏的出口相当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输出,欧美国家对游戏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培养是基于游戏综合制作能力、游戏向深层次方向发展以及国家整体文化输出的考虑。现代数字化游戏制作不仅对制作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还对游戏中的哲学、美学、文学、历史意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高校在建设数字游戏专业时通常都会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文学理论、戏剧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历史学、哲学、美术欣赏等专业课程,使学生具备民族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的鉴别价值观,从而制作出更好的、更具内涵的游戏。

(二)国内高校的数字游戏专业建设

在我国高校中,数字游戏专业的创立时间更短暂,并且数量十分有限,仅中国传媒大学等几所大学开设数字游戏设计以及理论专业,其他一些高校虽然也开设了数字游戏专业,但是其模仿的意味十分浓厚,国内高校缺少具有突出特征或者较强能力的专业学科,不能对数字游戏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太大的作用,这就使得我国高校所开设的数字游戏专业建设困难重重。

二、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启示

鉴于当前国内外高校数字游戏专业建设的巨大差异,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高校成功的经验来丰富和壮大国内高校数字游戏专业,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要尽量聘请具有实际操作经验以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数字游戏专业教师大多是具备丰富的游戏理论研究背景的专业教师,以及在游戏制作行业中承担过一线操作的工作者,或者是企业在职人员,高校以外聘等方式聘请其在高校授课。而国内相关专业的教师往往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不过对于实践制作和市场需求了解不多,因而,我们应该尽量聘请企业中具有深厚理论制作知识及教授能力的人员,让从业者把经验带入课堂,使游戏教育贴近市场需求。

(二)加快学科学位建设。我国高校数字游戏专业现阶段多为本科教育,并未开设硕士和博士的深层次教育,从国外高校来看,其硕博阶段的人才对于游戏理论和实战的研究更强于本科。同时,要对国内相关专业加开文化、艺术、心理、哲学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国内高校也要加快更深层次学位的建设,以满足不断加深的游戏理论知识教育。

(三)加强与社会行业的接触,提高实践的比例。我国高校数字游戏专业主要是在校内进行一些专题制作,但并未参与社会游戏的流水线制作,对于行业要求不清,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而国外高校则早已开始进行校企合作或者订单培养的模式,其学生实践能力远远强于国内学生。因此,国内高校要引入社会参与机制,让学生提前接触行业、了解行业,如此才能尽快适应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生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模式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3).

[2]刘瑞涵,吴春霞,桂琳.浅谈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与专业建设[C].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2007.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纸媒;人力资源;策略

风光一时的报纸行业已经一去不复返,当前报纸在营销、传播、受众、收入等方面均进入瓶颈期,新媒体给传统报业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从整个行业来看,报业竞争格局基本确定,当前仅存一些传统“豪强”仍旧在维持其生存空间,报业生存空间已经被压缩到最小。数字化转型是报业最佳出路,但由于缺乏科学借鉴对象,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实施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为纸媒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一、纸媒数字化转型

纸媒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其由传统方式向数字化方式转变,从而使得纸媒可适应信息时代特点。纸媒数字化转型是在新媒体时代与时代背景相关的转型方式,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纸媒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新媒体飞速发展导致传统纸媒行业营业收入、市场等受到极大冲击。纸媒行业逐渐意识到新媒体在未来媒体行业具备的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因此数字化转型是纸媒下一阶段发展必然选择。纸媒数字化转型是新媒体引导传统媒体实现转型的一种市场发展模式,因此纸媒数字化转型首先需建立新媒体运作思维,并对传统管理体制与组织架构进行改编,从而满足数字化行业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化运作方式重新构造其信息采集方式,建立专属数字化平台。不仅如此,纸媒数字化转型还需改变其传统营销模式,采用新媒体营销模式推销自己。纸媒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统纸媒人力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其转型需求,基于此需要实施适应纸媒数字化转型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为纸媒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纸媒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1.纸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缺位

人力资源规划意义在于保证数字化转型期纸媒内部人员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是数字换转型期所必须具备的,转型过程中会存在部门转换、新部门成立、旧部门取消等情况,组织架构处于实时变动中,因此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促进转型期人力资源的合理调度,即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众多纸媒并未将实际与理念相结合,转型过程持续展开,却未对内部人员组织架构进行有效规划,也未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即新媒体转型过程中在技术、产品、金融等方面岗位人才分配上缺乏必要的科学规划,较多时候均是按需分配,按量配人。该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较为随意,忽视人才对纸媒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长久效益。该种方式也会对纸媒数字化转型造成阻碍,一定程度上延长纸媒数字化转型周期。

2.技术、采编、运营为代表的数字媒体人才的稀缺

纸媒数字化转型实质上是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媒体创业,在此过程中促使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运作思维等方面发生改变。转型过程中涉及新媒体部门的成立,在此基础上会确立各工作岗位需求人才数量、类型。结合现有人才情况便可确定纸媒内部现有人才数量及种类是否可满足实际需求,在人才类型不符或数量不足情况下便会进行人才招聘工作。纸媒数字化转型需要各类型人才支持,转型期会面临各种波动,只有在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持下才能有效面对这些问题。纸媒传统人力资源无法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从纸媒新媒体转型来看其招聘与实际人才需求无法有效衔接,问题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并未形成组织战略意识,由此导致技术、采编、运营等方面新媒体类型人才较为匮乏。

3.基于数字化全媒体平台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尚未确立

纸媒数字化转变过程中需要新创意及科学的发展规划,因此需要动员所有人员为纸媒数字化转变过程流程再造提供有效建议,提升员工改革积极性。采用基于数字化全媒体平台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可根据员工在改革中做出的贡献给予其相应绩效,并采取公平竞争策略,促进纸媒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其内部良性竞争。当前大多纸媒数字化转变过程并未建立基于数字化全媒体平台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基于岗位变动较大,很多管理人员不愿意在变动中建立体系,这种思想进一步束缚基于数字化全媒体平台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不利于新媒体转型。4.数字媒体人才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数字化转型期纸媒内部组织结构处于不断变化中,此时其内部人才均为其转型做出贡献。从本质上来说对内部人才管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纸媒数字化转型成败。转型期人才会对其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所顾忌,纸媒只有为员工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才能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员工明确工作方向,对纸媒数字化转型有积极意义。当前纸媒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并未跟上现代化企业管理步伐,职业生涯规划一片空白,众多纸媒高层管理人员并未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思考。

三、数字化转型期纸媒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1.建立数字媒体人才储备库

数字媒体人才储备库建立于人才储备理念上,纸媒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委托人才中心帮助寻找对其自身转型具有一定帮助的高级人才,另可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发掘具有跨界工作经验、学习能力强的媒体人,并提出聘用意向。在行业内部与各种媒体人交流,建立属于自身的人才储备库,并在需要时将人才笼络过来。通过数字媒体人才储备库可最大限度避免人才浪费和人才冗余,有助于应对数字化媒体转型各种波动,保证人才需求处于动态平衡,避免转型期各种不确定性。

2.动态薪酬计划实现数字媒体人才的薪酬与激励管理

动态薪酬计划主要包括基础薪资和激励薪资两部分,其中基础薪资与传统纸媒薪资相当,该部分为维持员工正常工作基本报酬,并保证薪资公平性。激励薪资主要为建立纸媒转型期内部公平竞争而设立的,主要给做出突出贡献或提出良好转型建议的人员。此外还可根据纸媒转型期实际损益给予员工一定分成,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有效结合实现动态薪酬计划。通过动态薪酬计划可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并为纸媒内部营造良好氛围奠定基础。

3.创建数字纸媒组织文化

纸媒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人才创新能力,其内部扁平化组织强调在现有经验基础上实现创新。因此纸媒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建立新型组织文化,推进其内部公平、竞争、宽松、信任、上进的工作氛围,促进员工在企业内部展开有效沟通交流,增加企业凝聚力。为员工创造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基本平台,促进纸媒转型过程内部良好氛围。

4.对员工进行科学有效的培训开发

为进一步提升员工为纸媒数字化转型贡献程度以及明确其未来发展,纸媒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实现数字媒体人才的新媒体运作思维与数字技能的培训,并建立数字媒体人才职业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便可让员工充分了解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明确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纸媒也可根据员工发展方向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纸媒成功向数字化转型以及员工成长,具有长期发展战略意义。

四、结束语

纸媒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实施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从建立数字媒体人才储备库、动态薪酬计划、创建数字纸媒组织文化、对员工进行科学有效的培训开发几个方面入手,促进纸媒和员工共同成长。

作者:赵玲 单位:驻马店日报社

参考文献:

[1]张立伟.纸媒数字化转型路线图[J].当代传播(汉文版),2013(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