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药品行业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药品行业研究报告

篇1

辽金古酒有限责任公司因涉嫌在其所生产的辽金雄风酒中非法添加化学品,正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食药监总局)调查。

这并非个案。食药监总局7月31日通告称,有51家企业在69种保健酒、配制酒中违法添加化学品,并在产品名称、标识、标签上,明示或暗示壮阳、性保健等功能。

初步查明,15家企业27种产品违法添加西地那非,西地那非正是“伟哥”的药品成分;还有5家企业7种产品违法添加他达拉非、硫代艾地那非、伐地那非、红地那非等,均为与西地那非类似的化学品。此外,食药监总局还公布了一长串“正在调查”的涉嫌非法添加西地那非和其他类似化学品的厂商名单。

食药监总局要求所有的保健酒、配制酒生产企业和经营者都要进行自查,凡发现上述违法添加情况的,要立即停止生产,停止经营,就地封存产品,召回已售出产品,并于8月15日前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详细情况。 消费者盲目追崇功能酒,缺乏对保健酒的正确认识。

这一场监管风暴揭开了保健酒、配制酒行业普遍存在的黑幕一角。 “伟哥”入酒

“保健酒中添加非法的添加物,历年都有。”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药师朱宝利告诉《财经》记者。基本上,小酒厂出产的保健酒、配制酒都会添加壮阳药物,“不加这些卖不出去,加了后效果比较明显”。

国内生产的保健酒多为配制酒,即在普通酒里加入动物成分或植物成分,通过食药监总局审批后,获“国食健字”批号,成为酒类保健食品。此次涉事69种酒,多为没有保健食品批号的配制酒。朱宝利分析称,“批号来之不易,大的保健酒厂家一般情况下不敢冒险添加。”

申报批号过程花费不菲,需要出示相关研究报告,还要经过GMP认证。市场上很多配制酒仅有普通白酒类的卫生许可证号,却违规宣称有保健功效,并辟出一个养生酒的概念。

在食药监总局的数据库中,辽金雄风酒没有获得保健食品批号,但宣传材料称其具有补肾壮阳等功效,“从饮用辽金酒到体会到辽金的优越性需要6个小时以后甚至是第二天,持续时间上是3天到7天”。

一位江苏保健酒经销商称,“壮阳、健肾是这些保健酒的卖点,多少是有一点功效,其实是心理安慰剂的作用。”他称,小酒企由于知名度不高,为了笼络消费者,大多会有违法添加行为,有效才有回头客。

消费者盲目追崇功能酒,缺乏对保健酒的正确认识。投其所好,保健酒、配制酒多宣称用海马、肉苁蓉、肉桂、羊藿、鹿茸之类的中药材浸泡。科普作家方舟子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什么样的动物成分或者植物成分,具有所谓的壮阳效果。

实际上,肾脏是泌尿器官,与男性的无关。所谓的补肾壮阳,并无科学依据。如果喝下某种保健酒或养生酒,感觉到有效的话,那么,或者是心理暗示的作用,或者是酒中添加了伟哥类药物。

多个保健酒经销商向《财经》记者表示,对于有一定需求量的潜在客户,都可以先寄去样品,试用满意后,再洽谈购买。

有意思的地方是,“有效”也是食药监部门监管保健酒违法添加的突破口。朱宝利透露,那些消费者反映特别有效的保健酒和配制酒,他们在监管中会重点关注。

2014年,湖北省建始县就发生了这样一个案例: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无意中得知,当地九道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帝樽酒”逐渐流行,有喝过的人说,这种酒好喝,但过后觉得心脏不适;也有人说,这种酒有壮阳作用。

于是,执法人员开始警觉,并着手进行调查,后发现,该公司法人黄某为了提高酒的销量,在2014年1月22日左右,通过网络找到山东青岛的一家供货商,花2400元买了1公斤西地那非。同年2月底,黄某按每100毫升配制酒中加130毫克西地那非的用量配制了1500斤酒。也就是说,一次喝下100毫升的“帝樽酒”,摄入身体的西地那非含量比吃一粒100毫克规格的“伟哥”要多。最终,黄某因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

近年来,保健酒市场保持了年增长30%的速度,主要来自于礼品市场,而非个人消费市场。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认为,随着行业发展环境的改变,保健酒很难再保持这种增速。一方面保健酒行业已进入成熟阶段,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另一方面,国内礼品市场发展放缓,使得严重依赖礼品市场发展的保健酒行业也遭受冲击。

当保健酒行业陷入困境时,刺激了企业为提高产品“功效”、增加产品销量,而使用非法添加剂。 添加物的危害

保健酒、配制酒中违法添加最多的,当属西地那非类物质。这些化学品很容易就能从市场获得,但在监管端存在技术、条件不足的尴尬。

西地那非类化学品有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两条路径,大批国内小型化工厂生产,进口则是以化工品的名目,两者都不在食药监督系统管辖范围。

在阿里巴巴的采购批发网站上,除了一些小化工厂或中间商的供应西地那非类物质的广告,亦有商家在售卖西地那非的配方工艺,称可提供详细原料配比,要价仅200元。

西地那非类化合物还在不断增多,都是在原结构基础上的修饰和改造,作用原理与西地那非相似。然而,监管者很难用原来的方法检测出这些新的添加物。

该类添加物的卖点就是“检不出来”,县级食药监局基本不具备检测违法添加的能力,要把样品送到市里或者省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马双成认为,“这给保健食品的打假检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西地那非“家族”中,目前仅有3个化合物成为药品上市,但大多数衍生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被人所了解。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存在添加剂量不明确、种类不清晰、物质相互作用不确切等风险,非法添加药物的行为具有很强的潜在危害性,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危害源。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讲师曹家庆告诉《财经》记者,保健酒只是冰山一角,在整个保健食品行业,非法添加药物的现象也很普遍。

食药监总局往年的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情况也表明,减肥类、辅助降血糖类、改善睡眠类、缓解体力疲劳类、辅助降血压等五类保健食品是非法添加药物的重灾区。

如减肥类产品中容易添加西布曲明和酚酞;缓解体力疲劳产品中容易添加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达拉非;辅助降血糖类中容易添加格列苯脲、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等。

这些物质均为临床处方药的成分,本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却被厂商偷偷加入保健食品中增加疗效。有些保健食品甚至同时使用了3种化学药物,目的有两点,一是提高产品的效果,二是为了降低单一药物含量,躲避检验。

其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阳痿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西地那非与降糖药的联合使用,可以从多方面减轻糖尿病的症状,不法商家通过这种联合添加的方式来增加降糖类保健食品的疗效。

部分阳痿患者由于迫切想改善其症状,擅自服用宣称具有壮阳效果的保健食品,而这些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程度不同的降糖药,很可能在患者服用后,导致一系列降糖药引发的严重副作用,比如低血糖。

在保健酒、配制酒中添加药物,已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食药监总局7月31日通告,已有19家企业被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犯罪侦查。 立规难

此次保健酒厂商大面积“陷落”,源于食药监总局组织的专项执法检查。由于很多保健酒的检测报告是送样检测,不是抽样检测。抽样检测可以在产品中任意抽取检测,但送样检测时厂家可用调好的数据、达标酒去应付检测。所以,一碰到随机检测就露馅了。

由于保健酒的原酒和中药配方都无法明确标注,因此其并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清香小曲酒、大曲、黄酒都可以用来调制保健酒,中药配方更是复杂,不同的保健酒品牌应用不同的配方,各自选用的药材品类也不一样,统一标准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食药监部门对药店和超市渠道的监管较严,但不少养生、保健类的酒是直接进入烟酒店和大排档,消费量巨大。网店上保健酒的销量也很惊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此次整顿行动,食药监总局特别强调,以网络形式违法销售保健酒、配制酒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曾表示,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中,与保健品直接相关的只有《食品安全法》,但其中对于保健品的品种管理、生产流程没有具体规定,几乎没有可操作性。

而《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从2009年就开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由于影响面太广,里面的条款很多操作性不强,到目前为止一直没出台。朱宝利称,因缺乏相关法律支撑,基层正常执法也面临着行政诉讼败诉的尴尬局面。

一位保健品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该送审稿送至法制办后,经多次征求意见、部门协调,目前对条例复核稿,各部门仍有较大意见。例如,在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经营保健食品,应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但食药监总局方面认为,专门经营保健食品,不需要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食品流通许可证。

食药监部门自身又似力有不逮,一位基层食药监局前副局长告诉《财经》记者,现在监管非法添加的重心是在中成药添加西药的现象,只要有壮阳功效的中成药都受到重点监管,这导致保健食品的监管有些顾不过来了。

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GMP体系;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028-02

1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概述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主要内容是制定企业标准的生产过程、设定生产设备的良好标准、规定正确的生产知识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以及完善质量控制和产品管理,用以防止出现质量低劣的产品,保证产品质量。GMP与“良好农业规范”、“良好生产规模”、“良好卫生规范”等共同形成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的基础。

2 食品工业GMP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食品工业GMP规定了从原料到成品整个生产过程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成为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有效工具。

(1)食品工业GMP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食品制造业整体水平。现代意义上的食品工业GMP不仅限于制定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还融合了预测微生物学、危险评估、HACCP、ISO9000体系等先进理论和思想,与食品加工工艺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从技术的角度提出先进的管理思想,从而有利于促进食品制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食品工业GMP体系有利于部门对行业的管理和市场监督。食品工业GMP为卫生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督和执法依据。食品工业GMP规定了从原材料到产品消费整个食品加工过程的保障安全和卫生技术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食品工业GMP,有助于行业管理和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的管理,有助于改善我国食品行业规模大、技术水平低、城乡差异大等不良因素,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HACCP等)提供技术依据。

(3)食品工业GMP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对加工过程的科学评价和资格认证是产品品牌信誉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GMP的认证,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促进企业和产品的声誉。实施GMP也有利于强化食品制造业者的自主管理体制,GMP是一种即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科学管理方法,它所制定的内容力求消除食品生产中的污染、混淆和差错等隐患,而仅靠对成品结果的检验是无法对这种隐患进行完全把关的,有助于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3 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升到社会公共安全的高度,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北京、上海、广州已经率先实行了更高标准的食品HACCP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就全国来看,食品行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3.1 食源性危害日益加强

食源性危害具体体现在:第一,初级产品生产安全技术水平不高,农副产品加工出现的问题较多。例如,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的残留;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内。第二,食品加工用原料质量和安全控制水平不高,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例如,为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第三,食品加工过程中危害控制水平不高,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中国发生的集体中毒有很大部分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3.2 不同行业危险隐患程度不同

在食品工业涵盖的各类行业中,与终端消费接近、消费者重视、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市场竞争会就更加激烈,品牌认知度更集中,企业自律及产品质量也更有保证。相反,其他行业的品牌成熟度低,包括中间投入品为主的食品添加剂、发酵制品业、调味品业,以及上游的农产品初加工业、采盐业、制糖业等,易出现地方品牌杂、假冒伪劣多、管理不规范等现象。

3.3 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由于地方省市权限及标准不统一,我国尚未建立通用的食品市场准入机制,大城市准入标准及管理明显高于中小城市。以上海市为例,市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对市场准入实行“先证后照”、“见证发照”,依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经营场地等方面加强审核,确保证照许可事项的一致性。2005年上海市食品市场准入标准已经覆盖了28类食品,全市共有658家企业,获得了707张食品生产许可证。 相比之下,我国其他中小城市,尤其是布局分散的农村地区,市场准入、证照发放、审核、管理、检查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全国未形成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原因。

3.4 现有标准实施状况较差

中小型食品企业在中国食品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低、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水平落后、食品生产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无法真正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食品生产或流通。由于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地摊、路边摊、私人小手工作坊普遍存在,近些年伴随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这些小的食品摊、路边摊更是有增无减。由此带来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再就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卫生技术培训、卫生条件检查、经营证照许可等等。

4 中国食品GMP体系的发展概况

从第一部GMP诞生到现在已经有40年左右的历史,发达国家GMP的实施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开发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体系。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品GMP体系。中国食品GMP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全面建设阶段。

4.1 初级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卫生部组织完成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食品厂卫生规范,参考引用了CAC的《食品闻声通则》,成为中国食品GMP的雏形,为建立和发展食品GMP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1988年至今,卫生部共颁布了18个国标食品厂卫生规范,并作为强制性标准准予。《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引用标准、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工厂的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17个专用卫生规范是罐头、白酒、啤酒、酱油、食醋、使用植物油、蜜饯、糕点、乳品、肉类加工、饮料、葡萄酒、果酒、黄酒、面粉、饮用天然矿泉水、巧克力、速冻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另外,1984年由原国家商检局制定了类似GMP的卫生法规――《出口食品厂、库最低卫生要求》,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强制性的卫生要求。后经过修改,于1994年11月由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了《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在此基础上,又陆续了9个专业卫生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出口食品GMP体系的雏形。

4.2 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

1998年,中国卫生部颁布实施了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保健品食品良好生产规范,首次提出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中国食品GMP从此进入了发展阶段。2003年和2004年,中国卫生部又启动和颁布了《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熟肉制品企业良好卫生规范》、《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

1999年,农业部颁布了《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农业部制定的与食品GMP相关的还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生产规程以及一些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

4.3 全面建设阶段(2001至今)

2003年科技部启动食品安全重大专项科技行动计划,并组织“主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措施”课题攻关,“重要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课题作为其中的子课题,重点开展中国食品GMP体系的基础研究、食品通用GMP的研究与制定、水产品加工食品GMP的研究与制定、啤酒生产GMP的研究与制定、罐装食品GMP的研究与制定、畜禽屠宰GMP的研究与制定、肉制品加工GMP的研究与制定。从此,中国食品GMP体系进入系统研究和全面建设阶段。

中国食品行业已经涌现了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有保障的产品品牌,管理部门加大了对生产和市场的管理力度,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有所提高,生产企业重视和加强了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实施。目前,中国已有一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以GMP为基础的HACCP体系,并且企业对食品GMP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GMP作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用于食品生产的先进管理系统,对于提高企业的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中国食品工业GMP体系的发展趋势

5.1 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制定通用和专业食品GMP

借鉴发达国家成熟GMP体系理论,结合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特点,建立适合我国食品工业特征的GMP体系。中国食品工业行业之间、地域之间,在技术水平、发展规模、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均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需要制定食品行业通用的GMP,依此作为指导制定其他具体食品行业专用GMP的基本和依据。另外,食品行业门类多,不同行业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同,控制根据各个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专业食品GMP。

5.2 将先进思想和理念贯穿到食品GMP体系的基本研究中

在食品GMP的基础研究工作中,应充分结合食品工艺加工的特点,将预测微生物学与HACCP系统有效结合,对食品厂从原料加工到产品的储存、销售整个体系进行GMP相关内容的研究和分析,并与ISO9000系列的管理体系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一套科学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系。

5.3 建设可操作性强的食品工业GMP体系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食品门类广、行业规模差异大、企业规模差异大、消费文化差异大、行业现代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差异大。这种状况加大了建立食品GMP体系工作的难度,必须对中国食品工业状况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既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又能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中国的民族食品工业。同时,对食品GMP可能对企业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中国不同食品行业企业水平,确定相关内容。

5.4 开展对食品GMP实施保障体系的研究

食品GMP的研究、制定与实施涉及多个方面,因此,研究食品GMP实施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食品GMP经济贡献率;食品GMP认证、审查和评价办法;食品GMP与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的相互关系;食品GMP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食品GMP推广策略。

建立食品GMP体系成为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中国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保护和促进中国食品贸易,规范食品工业生产,提高食品工业的监管水平,促进中国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和. HACCP原理与实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唐民皓.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