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扶贫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业扶贫行业现状

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45-03

2015年,中央扶开发工作会议,将教育扶贫上升至国家战略,扶贫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精准扶贫是继攻坚扶贫之后的新时期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另一个战略举措。职业教育面向服务三农,担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培训,发挥的作用在精准扶贫阶段中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在整村推进、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广西的高职服务精准扶贫的调查发现,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题,如农户内生动力不足、职业教育积极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不够明确等。如何科学审视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将意义重大。

一、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优势

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通过精确瞄准贫困人口,采取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战略措施脱贫的一种扶贫开发机制。高职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方面具有用时短、见效快、针对性强等优势,又符合教育战略需求,将长期实践。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工作对于贫困人口素质提高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体现的优势将决定它是精准扶贫选择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主要体现为:

1.职业教育特征符合精准扶贫的需求。职业教育具有普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对培训对象文化水平要求较低,符合农村大众文化水平的现状;培训目的性强,职业教育根据市场的需求能提供更多针对职业岗位的精准培训,助力贫困人口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时间短,能在短时间内给贫困人口基本的技能训练,达到就业的要求,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优点,贫困人口更容易接纳这种培训方式。

2.以专业优势开辟新的扶贫路径。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在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行业扶贫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经过近3年的探索,尤其在行业扶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以专业优势带动行业扶贫,比如作为广西唯一的水利院校,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贫困山区倾斜,加快贫困山区的水利项目建设。水利工程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院校在帮扶贫困山区建立节水灌溉、人饮工程等水利项目建设,在培训农村能源、农村人饮安全巩固工程、农田水利、节水改造、土地整治等工作的技术技能方面都具有专业优势,解决贫困山区水利民生问题。以职业教育的优势助力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技术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供“智力”扶贫功能。

二、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1.农民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贫困山区中的贫困人口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等、靠、要”思想严重,思想观念守旧、被动,影响扶贫项目的推广和深入。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迫在眉睫,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为贫困人口“授之以渔”的实践探索仍有待进一步推进。2015年,根据自治区扶贫办的工作部署,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九圩镇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学院先后选派了40位包户干部、6位第一书记到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圩镇下村,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过程中,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和老人,老人大多不识字、语言不通,识别工作持续进行了大半年,经过反复讨论、比较,公示无异议后,筛选120名贫困户建卡帮扶。筛选的贫困户在区扶贫办上备案后,在包带干部的帮扶下加入各种脱贫项目。但由于贫困人口缺乏生产技能、生产意识淡薄,主动性不强,看不到扶贫政策带来的收益,积极性难以调动,这些因素影响了帮扶的项目开展。因此想方设法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将是推进脱贫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2.职业教育积极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教育扶贫作为扶贫的手段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参与服务精准扶贫的时间短、经验不足,职业教育理论与精准扶贫理论融合程度不深,有些甚至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人力、物力简单的帮扶工作和行政挂职上,战略上不主动,政策上不倾斜,专业上不吻合,包带干部不主动深入基层帮贫困户协调解决发展产业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都导致职业教育积主动服务精准扶贫的动力不足。另外政府各类政策推出后,只是行政命令,把指示吓到基层,却没有配套措施,使政策不能及时落地,贫困户感受的帮扶力度得不到及时显现,影响帮扶者和受援者主动性的发挥。

3.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不够明确。目前,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理论研究少,实践经验缺乏总结,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不明确。职业教育拥有的先进的人才、技术资源如何有效发挥出来,为贫困山区提供“智力支持”,为贫困人口“授之以渔”?关于如何提高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内容、方式、经费以及长远机制,仍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

篇2

关键词:P2P信贷平台;武陵山;贫困地区;金融监管

一、引言

P2P行业的监管时代即将到来。在迅猛的发展之下,P2P平台也显现出了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是本论题的一个重点。武陵山片区是我国一个跨越重庆、湖北、湖南、贵州4省市,包含71个县市区、有超过3600万人口,少数民族居多的贫困地区。二者均为2014年国家重点关注对象,那么两者是否能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为P2P平台提供一个发展新空间,另一方面也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提供新途径,这个问题就是本论题的论点。

二、武陵山地区的经济发展

武陵山作为全国重点扶贫地区之一,从各类经济指标看来,扶贫任务仍然艰巨,以下均以2020年达到小康标准为准,对比现下已达到的数据:人均GDP需要达到21000元,现在只有10010元;人均财政总收入需要达到2500元,现在只有960元,还差60%多;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9000,现在只有3270元,相差60%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28000元,目前只有12380元;城镇化率目标45%,现在只有26%。从以上对比看来,武陵山片区的普遍差距还有一半多,贫困现象仍令人担忧。

从数据可知,武陵山片区的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造成了武陵山片区发展缓慢。与此同时,投融资并没有因为经济总量小而出现高于全国水平的现象,2010年,武陵山片区固定资产投资1285亿元,人均投资7270元,比全国人均投资低了13000多元,仅占全国总水平的35%,而湘西地区新增贷款占湖南省的1.73%,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4.9%。这样的比例严重影响了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

三、P2P信贷平台在武陵山片区的可行性

以下用边际成本的数学模型定量论证P2P信贷在贫困地区的可行性。以农村可供提供的财务数据为基础,把借贷成本按照业务单元进行分配,该测算方法虽然存在成本估算粗略的弊端,但却是相对而言更可行的测算方法。

对于现代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单一性,本课题将把金融服务成本分为贷款服务成本与存款服务成本。为了计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还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费用期间原则,把发生的成本期限限定为一个会计年度;二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三是成本测算方法为可检验性原则。测算和研究表明,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成本较高但是产业收益率却偏低,出现了不对等的服务成本现象,因此相关金融机构将资金由贫困地区引入城镇区域,导致已经为贫困地区的资金外流,使得贫困地区更加贫穷。基于现实的贫困地区扶贫政策与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引导贫困地区资金流入,使得内部资金与外部扶持均优先供贫困地区利用。为了达到该项目标,我们必须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同时提高产业收益率,使得资金回流。而这一目标的有效,迅速实现平台就是P2P信贷平台。P2P信贷平台可以高效高质的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援助,从而降低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成本。而通过监管部门的详细审核与预算,可以更全面为需要发展的产业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从而达到产业收益率的实质性提高,达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最终目标。

四、武陵山地区发展P2P的操作措施

基于之前的论证,P2P信贷平台确实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应用于武陵山贫困地区,因此,本章就对这一扶贫方式作以详细的模拟论证。

P2P信贷平台在武陵山贫困地区操作示意图

根据上图中的操作步骤,以下是对其各数字的说明:

首先,上图中各数字大小表示操作顺序前后,箭头表示操作指向;(0)表示该模拟操作的前期准备,其代表P2P信贷需要向监管部门提供相应准入证明,除此之外需要向监管部门提供以下信息:P2P信贷平台用户识别机制,资金管理机制,反洗钱系统,信用评级体系以及安全技术与指标(1.1)表示贫困地区向监管部门提出的产业资金需求;(1.2)表示贫困地区向监管部门提出的个人信贷需求。

其次,(2.1)表示贫困地区产业资金需求需要向监管部门提供的信息:产业相关基本要素、主体资格审查、国家扶持政策审查、信贷风险自我评定、项目总资金需求量;(2.2)表示贫困地区个人信贷需要向监管部门提供信息:个人基本信息、还贷能力、小组连带成员信息、小组评价、资金需求量。

再次,(3)表示监管部门向P2P信贷平台提供贫困地区产业与个人资信信息以及各类资金总额信息(4)表示P2P信贷平台公布产业相关数据信息以及贷款人相关数据信息,贷款人信用评级等。由于产业融资,资金需求量较大,所以在此处,P2P信贷平台将对大额资金进行多份额分配;而个人借贷金额较小时,P2P信贷平台将对多个个人资金进行组合,以供P2P信贷平台上出借人自主选择投资金额与贷款人。通过此类方法将进一步降低出借人的投资风险。

最后,(5)表示出借人将自有资金或集中或分类进行投资,并将资金转入P2P借贷平台。(6)表示P2P信贷平台将资金下放到贫困地区,精确到产业项目,精确到个人。贫困地区将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资金援助。(7)表示贫困地区偿还支付本息以及支付一定中介费用,P2P信贷平台将得到该中介费用,P2P信贷平台将本息转回出借人账户。另一方面(7)也表示贫困地区部分资金结余者,可以将资金组合投入P2P信贷平台以获取高于银行利率的收入回报。

五、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P2P信贷平台是一个值得大力发展的新兴商业模式,符合武陵山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能够迅速并且有效的解决武陵山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阻塞和个人金融链脆弱的问题。适时适度的开放互联网金融市场,引入P2P信贷平台,鼓励武陵山地区民间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中健康、有序发展,可以有效地将有投资价值的武陵山贫困地区、有资金需求的贫困人群、有投资保值需求的周边发达富裕地区及有投资需求的放贷人群相互联系起来,各取所需,实现共同的利益。基于此,两者的衔接,一方面为P2P信贷平台提供了减小自身风险,完善和发展扩大自己实力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来自于全民的扶持。而本文研究的便是如何使这两者更紧密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既可使P2P信贷平台更好应用于武陵山片区,达到真正意义的扶贫,使武陵山片区贫困落后的现状得以改善,也可以使P2P信贷平台,通过在武陵山片区的应用得到检验,验证其在扶贫方向上的适用性,更好地完善行业的规范性。(作者单位: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傅晓锋.P2P网贷平台的现状及其风险[J].浙江:金融视线,2013.

篇3

着眼精准目标任务 促进思想认识提高

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后,崇信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安排1名驻村干部和1名联络人员,具体负责驻村精准扶贫工作。利用代表履职培训会议,将省市扶贫攻坚政策和全县“1455”工作思路贯穿培训全过程,明确了人大代表助力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切实增强了代表参与扶贫攻坚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围绕精准措施落实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

崇信县各级人大代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紧密结合人大工作特点和代表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小组的职能作用,组织引导人大代表广泛开展以“出一个脱贫点子、参加一次视察调研、支持一项村级事务、发展一项富民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积极争资列项、抢抓政策机遇,帮助贫困户大力发展牛、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帮扶联系困难户126户,开展视察调研4次,提出意见建议12条,帮扶贫困户发展果产业5000亩,建办肉牛养殖场(区)4个,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新建日光温室20个;栽植油用牡丹1.3万亩,落实育苗基地2808亩。

篇4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典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03

1保定市精准扶贫的基本内涵

保定市,地处京津冀的重要位置,在“精准扶贫”问题上,一直以在该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积极遵循“精准扶贫”的全面实施,同时也符合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计划部署,围绕以“1+3+5”模式为格局的扶贫工作开展,以促进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为核心,解放被扶贫地人员思想,在主动对接北京天津河北协同发展规划的同时,以特殊变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市场进行扶贫,对接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利用这些地区的优势企业,独特工业和商业资本,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扶贫成效上,防止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情况出现,全力推进全面准确的扶贫。突出发挥组织支持、社会保障、群众主体协力、市场调控和政府主导“五大功能”,为了推进200个村15万人逐步实现脱贫,实现2017贫困县综合扶贫和人人脱贫的目标。实施精准扶贫,准确扶贫,特别需要在加大扶贫总量的同时,努力加强扶贫供给方面的改革,提高扶贫的精准度。任何一个地方都要脱贫,农民都需要致富,特别是在工业制造等方面贫困的地区,加强扶贫开发和供给侧方面的改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可以说,保定市摆脱贫困和精准扶贫的新动力就应当来自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精准扶贫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以往的“需求侧改革”的新概念,内涵是以结构性改革为主要改革方向,主席强调过:“在适度扩张总需求的同时,也应当努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完善供应体系和效率”。精准扶贫中的“帮助”和“贫困”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供求关系。在繁重的脱贫任务中,要科学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重点就在于是否实现精确扶贫。事实上,当精准扶贫作为顶层设计推出时,也在公共政策中予以呈现。同时精准扶贫是政府的一项基本政策。

精准扶贫这一概念,正是传统扶贫方式的转型推进。国家顺应时事适时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精准扶贫和供给侧的改革,用改革的办法使扶贫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修正要素配置结构,提高社会攻击的质量,同时改善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社会供给政策和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加匹配。从供给侧改革视角来看精准扶贫就是说以扶贫投入侧为切入点,把钱真正花在实处,把扶贫真正扶到核心上,并以此助力精准脱贫。

3现状分析

3.1保定市扶贫现阶段成果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保定市扶贫办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和省委的政策与精神,把精准扶贫和供给侧改革作为民生之本、重中之重。保定市领导将实事求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扶贫机制、科学的整合规划结合到一起服务于精准扶贫,明确精准扶贫对象,加大富民产业的建设和稳定就业扶持力度。突出发挥组织支持、社会保障、群众主体协力、市场调控和政府主导的“五大功能”集中主要力量,解决精准扶贫中的各项困难。注重精准扶贫的进程、吸收借鉴优秀的扶贫措施,全面推进各项产业扶贫的融资与集资,支持贫困地区的迁移和重建,以特色生态推动经济发展,着重关注贫困地的教育事业和毫不动摇的社会保障这些精准扶贫项目。不仅如此,还首创性的将农业、金融业、光伏产业、股份合作产业、互联网旅游、电子商务、土地搬迁、和农村就业与扶贫进行相对接,全面助力扶贫发展。

保定市精史銎豆步立156个扶贫单位,在204个贫困村都派出了工作组帮扶,省级帮扶单位共108个分散在156个帮扶村内,其他县安排帮扶了721个村,不折不扣的做到了全保定贫困村的全覆盖。强化基础扶贫保障措施,建立责任到人的目标体系,实行职责分工控制的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目标和任务,同时对扶贫队伍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尽全力协助贫困县有关部门,确保所有工作的执行到位。特别是在基本的条件最差,相较而言脱贫难度较大贫困县,保定市采取了多项不同措施进行重点扶贫。

不仅如此,政府还联系了其他精准扶贫示范村,旨在帮助贫困的原因,促进精准扶贫信息的完善,促进收入增长的各类产业发展,总的来说即是将促进贫困人口收入为重点的行业作为扶贫突出手段,建设特色产业区或公园,对村干部和领导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同时丰富自身扶贫业务,培育一批辐射范围大的新型产业发挥其带动作用;引导一批贫困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逐点推进,提高保定市扶贫总体水平。

截止到2016年底,保定市的贫困人口总数从“十二五”初期的不到140万减少到只剩31万人,唐县、易县等突出典型已经进入小康时代,2017年博野县、望都县等5县预计整体脱贫。

3.2保定市精准扶贫突出典型

3.2.1保定涞水:新模式促进新发展

涞水县的下明峪村是保定市扶贫攻坚的突出典型之一,他们村利用本村的优势,形成了其特有的在远靠林果,近靠兔,中期靠大棚保收入的思路。

2012年,下明峪村开始起用新的扶贫模式,即政府负责提供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农户提供土地、劳力等并可以作为股份入股(如食用菌基地的股份合作制,脱贫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合作社负责基地的经营,金融机构负责资金的提供。随着下明峪村脱贫致富工作的进展,下明峪村的道路、水井、自来水管道、街道环境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改善,各家各户都安上了卫星电视。下明峪村下一步还计划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

3.2.2易县“旅游+扶贫”让贫困群众搭上致富快车

易县位于保定市西北部,2011年被列为特困地区。但同时其农业规模大,旅游资源丰富,该县结合本县的县情,因地制宜地实施“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在2012年成为扶贫攻坚示范区。

(1)建设“旅游+扶贫”的新模式。

在易县辖区内,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多处文化遗迹和文保单位,林木覆盖率高,是联合国命名的第一批“千年古县”。虽然资源丰富,但如何利用,如何让群众又快又好的实现脱贫梦,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该县从自身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出发,抓住发展机遇,规划确定了清西陵、紫荆关、洪崖山、狼牙山、蔡家峪、易水湖六大旅游扶贫区域,设立了52个旅游精品村,满族文化、长城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各种文化丰富多彩,相映生辉。通过扶贫脱贫工作的不断努力,形成了全新的“旅游+扶贫”模式,希望将易县的旅游资源由多变为强,以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以促进脱贫梦的早日实现。

(2)培育四大“旅游+扶贫”新业态。

易县立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优势,针对各村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对策,有效将各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发展有特色的旅游业态。

易县安格庄乡的金坡村、新东古县村等村,邻近景区,因此对这样的乡、村实施旅游经营的模式,在村里开办农家乐等,由贫困群众直接经营取得收入,还可以开办小超市、小便利店等,既便利游客又能提高收入,增加贫困群众的非农劳动收入,有助于他们脱贫致富。

游客到景点旅游,通常会需要导游或接待服务人员,而最合适的人员便是熟知当地情况的村民,对这一现状,易县实施了旅游务工的业态,鼓励当地贫困居民参与接待服务,挣取劳务。游客旅游结束后,往往会想买一些土特产和在城市买不到的东西,这就启发了易县实施旅游产品的开发,如农村的柴鸡蛋、药材和一些农产品,还有手工业产品如手工鞋垫、刺绣、编织品等等,大幅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易县还成立了旅游扶贫合作社,贫困群众可以以各种形式如以人力、土地等入股,然后就可以参与经营,取得分红,增加收入。易县现已成立18个旅游扶贫合作社,共吸引了900多个贫困户入股,是易县旅游扶贫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显著成效的举措。

(3)实施“旅游+扶贫”新工程。

易县由于大多是山区,其基础设施都还较为落后,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易县决定由政府投资建设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同时,村民大多出身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经营技能有限,针对这一短项,易县开办专题培训,旨在着重提高旅游经营、务工人员的经营和服务技能,促进本县旅游业更好的发展,贫困群众的收入有更多的提高。贫困群众通过旅游业来脱贫也需要启动资金,本就贫困的经济条件,资金也十分有限,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易县对从事各类旅游经营的贫困户给予了不同档次的资金补贴支持或贷款,以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易县的旅游扶贫成效显著,已帮助6000多名贫困群众解决了贫困问题,实现了脱贫梦。

3.2.3唐县齐家佐乡发展六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唐县齐家佐乡党委、政府在扶中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大力推进林果产业、旅游产业、家庭手工业、光伏发电产业、电商扶贫产业、林下制种产业六大扶贫产业的发展,以实现老百姓的增收脱贫。

4结论

从供给侧角度来分析精准扶贫之所以没有非常系统的实现可以得出很多结论,包括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贫困识别机制系统和多年以来的传统习惯,还有贫困群体缺乏反抗斗争精神,对国家政策和方针的不了解,以及低投资和缺乏政府的资助,还有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要实现真正准确的扶贫工作,首先,要在保定市开展贫困普查,对贫困村实施分类管理,对村的精准扶贫实施要有保障,要有利于扶贫政策的制定。在供给侧投入和精准识别环节,除了对现有的自上而下的系统进行整改,还应该基于融合的贫困群体的目标。提醒建议贫困农户参与组织自下而上的机制,而非独立的第三方社会福利机构如当地民间组织、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利益相关者的协助和监督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如此,还应当大大减少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排斥和可抗性问题。此外,要改变贫困群体和政府对扶贫模式的既定概念,创新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手工业、光伏业等旧产业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增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精准扶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扶贫到户机制调研报告(内部报告),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局、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R].2013.

篇5

2018年上半年,在登封市委市政府和徐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四项职责。结合何家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现状,制定帮扶措施,较好地推进了扶贫帮困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些工作成绩,现将有关述职如下。

一、履职尽责,打好扶贫攻坚战

(一)精准识别,规范档卡

根据市政府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2018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帮扶计划编写要求,深入细致开展105户帮扶计划的工作任务。为把握好扶贫精准度,再次开展入户核查工作,登记贫困户家庭的相关数据信息,尤其是家庭人员收入情况信息,并多次召开单位全体帮扶责任人会议对贫困户的家庭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分析贫困人员结构和实际现状,确保扶贫信息即时、真实、精准。2018年,何家门村现有7户18人未脱贫户。

(二)、入户走访,宣传帮扶政策

1、本人同驻村工作队员深入各个贫困户家中,逐户开展了扶贫政策宣传,通过上门讲解、张贴相关文件通知等方式开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宣传市委市政府对精准扶贫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提高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帮助群众充分了解这些政策的救助范围和标准、补助程序以及优惠政策等具体内容。

2、举办宣传扶贫政策学习班

为将脱贫攻坚政策真正叫贫困户知晓,驻村工作队举办2期扶贫政策宣讲培训班,全面提升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通过培训班,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树立脱贫光荣、勤劳致富,发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抓住机遇,依托政策支持,自力更生,走向致富,彻底摆脱贫困。

(三)、帮扶贫困户,落实帮扶政策

     根据登封市脱贫攻坚行业政策,包括教育帮扶政策、医疗帮扶政策、危房改造政策,残疾人帮扶政策、就业产业发展等政策,帮助贫困户对应家庭情况,根据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政策。

二、做好动态管理  夯实基础工作,

驻村工作队的日常基础工作,严格按照“六个精准”和“六个一”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1、做好人口信息、务工信息、家庭变故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工作;2、做好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台账,为广大群众多办好事实事;3、每周四帮扶人在扶贫日进村入户,积极宣传并逐户逐项落实帮扶政策的到户情况,落实教育、医疗、转移就业、到户增收、金融小额贷款等帮扶工作台账,做好村情户情实时掌握;4、帮助贫困户进行申请到户增收,共计53户;5、根据各级督查巡查问题情况,对照自身进行查摆整改问题。

三、坚持一户一策,确保顺利脱贫

帮助困难群众脱贫是驻村工作的核心工作。按照省委统一要求,贫困户全部摘帽,何家门村尚有7户18人未脱贫,还有三户有返贫风险,视为重点帮扶。根据各户实际情况,由徐庄镇协调本地企业帮助安排公益性岗位,从五月起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稳定家庭收入,以保障顺利脱贫。

四、企业帮建,助力脱贫

利用爱心企业“天河集团”帮扶优势,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1、帮助何国彬建设房屋3间,圈院墙和硬化水泥地面。

2、帮助七组赵铅家庭房屋常年漏雨,硬化房顶,解决了多年漏雨的问题。

3、帮助七组7户村民,铺设1800米饮用水管,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

4、帮助7户贫困户家庭院落硬化水泥地,解决了雨天泥泞的问题。

5、为吴青江、何金根、吴宏伟进行旧房改造。

五、紧抓扶贫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1、2018年2月开工,新增一眼深井共计350米;新铺设输水管线2300米,解决了78户用水问题。

2、投入专项资金120万,治理河道600米,提升抗洪能力。

3、按照乡村旅游规划发展方案,推进摘星楼景区建设,水峪寺院开工建设,责任组、村两委协调土地流转,为停车场建设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做好前期工作。

 

六、2018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018年,是我省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为确保徐庄镇何家门村的脱贫成效,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因户施策,打赢全面实现精准扶贫的决定之战。目前,未脱贫7户,除1户为政策托底外,其余6户全部脱贫,对未脱贫户和具有返贫风险户,企业安排公益性岗位,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全面完成扶贫脱贫目标任务。

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ogan”为你整理了这篇公司“万企帮万村”扶贫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便积极投身扶贫济困的伟大社会工程,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的号召,公司成立4年多来以发展产业为己任,用真情彰显了公司的扶贫情结,用行动讲述了一串的扶贫的故事......

一、公司概况

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注册资金7500万人民币,现有员工300人。公司位于川陕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公司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的南江大叶茶资源为依托,着眼于国内国际的潜力巨大的茶叶市场,力求把南江大叶茶产业做大、做强、做精,让昔日的“皇家贡茶”成为今天的中国名茶、世界好茶。几年来公司已完成投资4.75亿元,先后在四川南江建起了南江大叶茶产业基地12000余亩。南江大叶茶选育基地500亩,投资1.5亿,在南江4A级元顶子茶园景区建茶叶加工、销售、体验、展示、研发、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占地51亩现代茶叶产业园,园区内的三条现代茶叶生产线已于2018年正式投入生产,研发中心、茶叶博物馆、茶产品展示中心、销售中心、体验园均先后于2019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为拓展南江大叶茶销售市场公司先后在国内的上海、深圳、北京、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和四川省内的绵阳、德阳、遂宁、巴中等中小城市开设南江大叶茶体验专卖店150多家,多次组团参加国家在上海、杭州、成都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公司生产的绿茶、红茶等多个产品先后在几个茶博会上获得“金奖”,成功举办了两期“茶文化旅游节”。2017至2019年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县级、市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市级优秀民营企业。2018年公司董事长被表彰为“第三届四川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先进建设者”。

二、扶贫业绩

公司在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把历史久远、品质优良的南江大叶茶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细,让有悠久历史仍“待自闺中”的南江大叶茶产业真正成为引领南江和巴中人民致富奔康的支柱和骨干产业,为巴山人民脱贫致富添上一支强有力的翅膀。几年来公司将产业经与扶贫经一起念,把产业歌与扶贫歌一起唱,让产业曲与扶贫曲一同奏,将产业发展的的大事与扶贫攻坚难事一起办,当好助推扶贫的有力推手,伴随产业发展的一路艰辛唱出了助推扶贫攻坚的一路欢歌。企业得到的是收获,贫困人民得到则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用产业念好扶贫经。公司以发展南江大叶茶产业为抓手,坚持用产业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精准贫困农户优先到园区务工,让精准贫困农户和较贫困农户用地产茶园、宜茶地到公司入股,并为这些贫困农户适当提高分红比例,动员贫困农户到园区务工、入股,进而实现产业发展与助推扶贫两不误,实现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有机融合,收到既发展产业,又助推脱贫的良好效果。

(二)用产业唱响扶贫歌。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便立足于南江大叶茶产业的发展,为做大做强南江大叶茶产业,公司在对南江大叶茶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论证之后,从基地建设入手,先后从南江大叶茶资源较为集中的下两、元谭、黑潭、赤溪等附近的8个乡镇的10多个村流转南江大叶茶低产茶园11000余亩,并投资对其进行低产改造,流转宜茶地3000余亩,新植南江大叶茶,与茶区的2000多户农户签订南江大叶茶春、夏、秋三季鲜叶收购合同,与8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按照“市场+公司+基地+园区+专合社+技术+农户”的七“+”模式,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对标扶贫攻坚,对贫困人口实行优先流转土地,优先收购鲜茶,对精准贫困户优先实行优惠,流转茶园优惠收购鲜茶。与2000多农户签订流转茶地,收购鲜茶协议;与200多贫困户签订茶园流转,产业帮扶协议,与110多户精准贫困户签订茶园入股分红扶贫帮扶协议。

(三)用产业奏响扶贫曲。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都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社会工程。农业产业的发展也与农民的脱贫致富增收相生相随,产业发展好了,农民致富就有了希望,产业壮大了。农民增收致富则有了盼头。产业做强了,人民奔小康则指日可待。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吸纳南江8个乡镇的10多个村的2000余户农户利用茶园和宜茶地到公司流转或入股。其中吸纳了110户精准贫困户利用信贷资金公司承担承贷责任入股和茶地茶园入股,由公司还贷结息农户参与分红,对到公司入股的农户优先进行技术培训,优先提供种苗,物资,优先收购农户分散种植采收的鲜茶,对到公司入股的精准贫困户,按时发放红利,除优先提供技术指导,物资帮助外,还优先帮助贫困户到园区务工,优先安排贫困户子女到公司就业,几年来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把基地发展到哪去就把扶贫帮扶延伸到哪里,把园区建到哪里就把扶贫曲奏响在哪里。

(四)用行动办好扶贫事。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几年不断发展中,努力做到发展产业与扶贫帮扶的有机结合,本着给农户承诺就必须实现,公司应尽的社会责任就必须勇承担,连续三年对信贷入股的110户精准贫困户实现分红100万元,户均收入近10000元,人均仅分红则增收入2000余元。并偿还了公司承贷的农户信贷资金。累计帮助贫困户就地实现务工增收,户均达到6万元以上,人均在三年增收15000元左右。同时还安排贫困户子女到公司园区、基地销售公司就业13人,帮助入股分红和基地附近农民工就地增收务工收入近2000万元。三年累计培训茶叶种植、采摘技术近6000人次,培育技术骨干30多人,无偿为茶农提供优质茶苗500万株,肥料400余吨。带动了金枝玉叶基地及茶叶产业带上的8个乡20多个村,近4000余户,近20000人参与南江大叶茶产业。由公司按时收购三季鲜茶,茶农见到了茶叶种植的实效,看到了希望。彻底改变了过去茶农只能收一季茶的现状,茶农收入大大增加,带动了周边50000亩茶产业的发展。

(五)用担当做好扶贫人。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不仅用产业助推扶贫,更不局限于仅靠行业引领参与扶贫。公司在努力做好产业扶贫的同时,还勇于承担起一个企业应予承担的社会责任。

为帮助彻底解决南江县团结乡罗沟村及邻近3个村3000多人,4000多头牲畜,以及近4000亩农田的饮用水困难,公司出资700万元,在南江县团结乡罗沟村建起蓄水30 万m3的水库一座。解决了三个村有史以来未得到解决的饮用水困难,让三个村永远告别了饮用水困难的历史。

为帮助解决罗沟村1000余人的出行难,让村里好的农产品能顺利走出大山,公司又出资70余万元,修通主干道路4km。

为帮助留守儿童、特困群众,公司再出资16万元,为团结、下两、沙河、关门等乡镇的特困群众,留守儿童送去一份温暖和爱心。

为助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公司于2019年11月向巴中

特殊教育学校无偿捐资22万元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

几年来,四川金枝玉叶茶叶有限公司尽企业之心、举企业之力,除用产业引领脱贫参与“万企帮万村”外,还累计向社会捐资近千万元,用真情和行动诠释了一个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三、体会与感悟

通过参与“万企帮万村”的伟大社会实践,作为民营企业有艰辛的付出,更有理性的收获:

一是:“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再次让企业家们的良知被唤醒。

二是:农业产业的发展漫长而又艰辛,需要企业与社会的精诚合作。

三是:体制与机制是产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篇7

我县烤烟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山区乡镇,现有种烟乡镇12个。烤烟产业是我县的传统支柱产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烟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烟区交通、小水利等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县从1950年后形成规模种植,达到常年种植烤烟10万亩,收购烤烟25万担的生产规模。在1986年至1992年连续七年荣获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8年被授予“全国烟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县”的称号。但是近年来受国家烟草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县烤烟生产规模有所减小,2014年种植烤烟6.25万亩,收购烟叶10.48万担,产值1.2亿元,全县烤烟生产跌入低谷。

二、2015年全县烤烟产业发展的现状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种植烤烟8万亩,收购15万担,实现产值1.8亿,烟农收入2.1亿元”的目标任务,全县各乡镇、部门和烟草行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添措施、转变作风,共落实种烟乡镇12个,种烟村90个,种烟社360个,种烟农户3812户,比去年增加种烟村8个,种烟社36个,完成种植面积8.18万亩,比计划超0.18万亩。现在长势良好,有望全面完成计划任务。

三、2015年-2019年烤烟产业发展建议

1、继续将烤烟产业作为全县农村支柱产业和扶贫攻坚助农增收骨干产业。作为我县扶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之一,为全县(特别是烟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发挥重要作用。

2、总目标:

(1)坚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思路,确保全县烤烟产业稳定发展,从2015年开始实现恢复性发展。到2019年烤烟种植面积达到8-10万亩,收购烟叶18万担以上,实现烤烟生产产值在201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4亿元;烟农收入在201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8亿元。

(2)种烟乡镇稳定在现有的12个乡镇,种烟村增加10个达到100个,种烟社增加40个达到400个,种烟农户达到4000户,实现户均烤烟收入7万元。

3、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全县上下高度重视烤烟产业发展,将烤烟产业发展继续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范畴,加强领导为全县烤烟生产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篇8

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一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14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14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网)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5、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同时,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新型农民教育、星级农户评选、宣传正反典型等方式,提升思想素质,学习创业技能,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有效解决在部分贫困人群中存在的不团结、不勤奋、不养老的问题,提振精神,树立信心。

(五)进一步注重实效。新的历史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重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转变作风,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方能取得实效。切忌情况不清,有失精准;切忌一哄而上,龙头蛇尾;切忌好大喜功,不办实事。总之,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人大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二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中央、省扶贫重点区域以外的县,在20xx年编制新十年扶贫规划时,全县核定的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45507人,贫困率达到 16.3%。经过两年的扶贫开发,目前全县贫困人口降为33399人,减少了xx108人,贫困率降为xx.4%。贫困地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以茶叶、蔬菜、林竹为主导的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xx年起建立和完善了贫困信息系统,贫困人口信息全部录入,实现了动态管理。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行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全面规划落实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全县各项扶贫项目的审核、落实、监督。

2、制定落实扶贫开发规划。按照中央新十年扶贫规划纲要的要求,县政府结合实际,分别编制了《夹江县扶贫开发规划(20xx-2020年)》《夹江县市列重点贫困区域扶贫攻坚规划(20xx-2020年)》,并经县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上级扶贫开发部门备案。规划将我县的河西和河东片区作为市列重点连片扶贫区域,明确了每年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落实了扶贫开发经费,其中,每年市财政投入每个片区25万元,县财政投入每个片区100万元。

3、建立了扶贫工作机制。一是考核机制。制定了《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扶贫开发工作中重大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和各部门工作职责》,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年终目标考核,使扶贫开发工作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二是监督检查机制。制定完善了扶贫项目资金申报、扶贫项目综合验收、扶贫资金县级财政报账、群众监督员、扶贫项目公开公示、工程项目招投、大宗物质政府统一采购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扶贫项目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透明运行、阳光操作。三是扶贫投入机制。制定《夹江县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助农增收工作的意见》,成立支农资金整合办公室,集聚各部门、各行业支农资金,向贫困地区集中投入,捆绑使用,提升开发效果。20xx年,县财政投入市列重点贫困区域扶贫攻坚资金200多万元。

4、大力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0xx年以来,我县实施了扶贫项目3个,获得省上专项扶贫资金708万元、市上扶贫资金50万,县上配套215万元。先后建成新场镇黄林村、普益村、江山村4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新增大棚面积100多亩;建成三洞镇建新村、双路村、仁心村、永青乡永兴村 2779.4亩茶叶基地,并建成水井水塔10套、灌溉管网500多亩、蓄水池57口;建成歇马乡、麻柳乡2万亩石斛种植基地,带动歇马、麻柳、木城、龙沱等贫困山区修建村、社道路36.9公里。

5、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是开展行业扶贫工作。加大行业资金整合力度,全县在涉农资金的安排上尽量向贫困地区倾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部门在20xx年的涉农资金中投入贫困地区2465万元,20xx投入贫困地区的资金达到3452万元,呈现逐年递增之势。二是开展社会扶贫工作。通过挂包帮活动的开展, 全县落实了定点帮扶单位84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xx56.3万元,帮助 625户3456人摆脱生产生活困难;每年争取市扶贫基金会和相关部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对特殊贫困群体进行看望慰问,两年来争取到市扶贫基金会近30 万元资金,整合县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资金近240万元,直接资助贫困学生和看望困难群众;加大社会扶贫宣传,引导社会成功人士对口帮扶。三是认真落实金融扶贫。建立了马村乡碧山村和中心镇杨湾村两个互助合作社,互助资金总量达51.xx万元,扶持农户总数 271户,其中扶持贫困户 62户,社员户均增收 725元,有力的解决了当地贫困人员的资金需求,促进了产业发展。出台各种财政贴息小额贷款政策,帮扶贫困群众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四是加大智力扶贫力度。每年组织安排职业技能培训3000多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6万人次。目前,全县农民已有五分之一接受过各种培训,计划通过5年时间,力争让每户农民掌握一至两项农村实用技术。同时,我县还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于20xx、20xx年分别对金口河的林丰村、铜河村、新乐村、建设村各给予100万元,共400万元的对口扶贫资金,帮助彝区贫困村脱贫致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开发资金缺口大。从20xx-20xx年,三年内仅有省级扶贫资金708万、市级扶贫资金50万,实施的扶贫项目只有3个。由于项目少、扶贫开发资金缺口大,扶贫规划实施推进缓慢。

(二)扶贫项目实施难度大。一是有的行业和部门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二是项目实施管理难。由于扶贫项目限制的条款太多,很多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使方案和实际操作不能做到很好衔接,甚至出现无法按规划实施的情况;三是贫困对象多为老弱病残,有的扶贫项目到户后无法实施。

(三)社会扶贫资金参与力度不够。一是扶贫项目中,扶贫资金只能到扶贫户,不利于吸引和引导社会人士参与投资扶贫项目。二是扶贫项目只在于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不能形成连片和规模效益;还有项目区有的贫困群众素质不高,不利于社会资金进行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参与扶贫。

三、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党的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国家十年扶贫规划纲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调动各扶贫联席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扎实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要继续争取省、市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增加县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加大扶贫投入力度;联合金融部门开展好政府主导的贴息或无息创业贷款,扩大互助合作社数量,政府要尽可能将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的发展,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的良好格局。

篇9

[关键词]扶贫开发;扶贫机制;政策协调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6-0018-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和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2012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在2009年的基础上又提高了92%。这必将使得扶贫对象、扶贫目标、扶贫开发机制和政策等产生一系列变化。从扶贫对象看,农村低收入人口被纳入扶贫政策的范围,扶贫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扶贫任务看,由解决温饱向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转变。从扶贫思路来看,更加注重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调整扶贫机制、创新扶贫模式。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思路和机制,认真抓好扶贫开发各项重点工作,力争取得扶贫开发工作新的成就。

一、突出对象瞄准,防止扶贫资源的错配或遗漏

保证贫困信息的真实、准确,是确保扶贫资源高效投入,确保扶贫开发政策惠及真贫的必要前提。具体来说,扶贫识别机制应从以下三个层次予以完善。

(一)完善贫困档案工作,力求“到村到户”

继续做好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库、扶贫开发项目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将贫困信息系统化、条理化,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继续推进“扶贫开发细胞工程”等工作,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到村到户”。

(二)加强监管,严厉惩戒

推广村级扶贫项目公开直通车制度,通过随机抽查、基层调查和标准量化细化等方式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切实提高监管力度。对于为获得扶贫政策和资金而搞虚假贫困或者为攀升政绩而搞虚假脱贫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严惩,并注重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引导贫困农户参与监督,以有效杜绝扶贫错位问题。

(三)动态评估,适时调整

加强对重点县资格的动态评估和适时调整,及时舍富纳贫,杜绝“富县戴穷帽,穷县没帽戴”的积弊,减少扶贫资源的漏出,切实将扶贫资源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提高扶贫资源投入的准确率。

二、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

一方面,进一步加大财政和信贷投人力度;另一方面,创新扶贫资源整合机制,及早改变当前扶贫主体各行其是、扶贫力量分散的状况,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提高扶贫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财政资金要加大投入,调整投向

与实际需求相比,财政扶贫资金的实际投入还远远不足。在农村贫困标准大幅提高后,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和迫切,因此,要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扶贫资金投入增长率不低于全部财政涉农资金增长率。在我国贫困特征由整体性贫困向局部地区贫困发生转变的形势下,扶贫资金投入方向也需有所调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应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同时建议将财政扶贫资金分为基本生活扶贫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资金和产业扶贫资金三类。其中,基本生活扶贫资金用于解决贫困户的近期温饱问题,必须确保到村入户;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资金用于解决贫困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外来建设资金的跟进;积极探索到户资金股份化的试点,以避免扶贫资金使用分散和改变用途等问题,形成凝聚力,推进产业发展,拓展当地居民尤其是贫困户的非农就业空间。在扶贫绩效考核中,必须保障扶贫资金的流向透明,更加注重扶贫效益是否进村入户,为贫困人口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增加多少收入。

(二)扶贫信贷要调整投向,增加投放额度

促使金融机构增加扶贫信贷额度的根本性举措在于增强扶贫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贷吸引力,贴息、奖补等优惠政策只能是作为辅助手段。要增强扶贫项目的信贷吸引力,就必须调整扶贫信贷的投入原则和投入方式。就投入原则而言,信贷资金的投入效益必须惠及贫困户;就投入方式而言,需改变“撒胡椒面”式分散投入、直接到户的做法,“聚零为整”支持能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强竞争力项目,并积极调动非政府扶贫力量。

三、创新扶贫产业和项目选择和运营机制。增强扶贫开发的支撑能力

(一)整合资源,集中突破

贫困地区往往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要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资源,集中资源打造1—2个优势产业。河北青龙县确定了肉兔养殖为产业化扶贫到户项目,并整合全县资源扶持该产业发展壮大,以点的突破最终实现面的突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对开发式扶贫而言,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前提保障。扶贫项目的选择必须在保障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提高扶贫资金的收益率,以尽可能少的扶贫资金带动扶持尽可能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打破产业和区域限制

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在扶贫主导产业的选择上不要过于拘泥,一产、二产、三产,或者是几种产业形态的组合,都可以作为主导产业,切忌将目光仅仅锁定在种养业及其关联项目,关键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将扶贫龙头企业的选择瞄准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市场龙头,通过“市场选择项目——项目提供就业——农户获取工资”的产业扶贫路径,将农户分散的需求集中为增加收入这一核心内容,从而有效地解决扶贫“瞄准”问题。这也符合“财政扶贫资金本身不能以现金形式直接到村到户,均要以项目形式来与贫困群体的需求对接”的要求,最终实现以市场龙头的经济效益带动和提升扶贫事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积极培育合作组织

继续推广扶贫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并积极探索合作方式和组织模式的多样化。同时,在政府采购中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产品的倾斜力度。河北定州市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棚室蔬菜,并组建蔬菜种植协会实现棚室蔬菜种苗购买、技术指导、施肥管理和组织销售的组织化,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效益。

四、突出素质提升。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能力

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是保证贫困者稳定脱贫的关键。因此,扶贫资源应向人力资本开发倾斜,通过教育、就业培训和健康保障等措施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一)要改善贫困者的健康状况

贫困地区因病返贫的农户占相当比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要优先考虑贫困地区的人口,并率先在贫困地区普及,资金缺口由各级财政共同负担或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中列支。

(二)加强对贫困者的教育和培训

科教文化的落后,既是贫困的表现,也是滋生贫困的根源。在教育领域,尽管义务教育已经免去了学费等各种费用,大大降低了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成本,增强了他们受教育的积极性,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现状使得人才成为重要桎梏。一方面,难以吸引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另一方面,即使是原有的教师也可能流失。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确保贫困地区的基本教育资源供给并提高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待遇。为了切实增强贫困人口的就业竞争力,省、市财政还应帮助贫困地区发展贫困人口专项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者就业能力。

五、突出政策协调,增强扶贫开发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合力

(一)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公共财政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

1 加大财政资金向贫困地区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实证分析显示,对农村教育、公共卫生和科技推广等公共服务和农田水利设施、通信设施以及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有利于长期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因此,要加大财政资金向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并着重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集中,同时运用财政贴息、补助和税收优惠等手段积极探索各类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路径,营造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

2 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协调机制,使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合力扶贫。加强部门间协调,使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能够相互配合,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统筹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项目规划,将各部门资金的使用建立在统一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库下,建立项目公示制度,既避免项目的多头申报、重复建设,也可避免有些项目无人投资,实现财政资源的统筹安排,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

3 改革财政资金配套政策,消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建议降低乃至取消资金配套要求,由此产生的资金缺口,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解决。一是多级财政出资。即由各级财政以转移支付的形式投入,其出资比例可按省、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比例来定。贫困县比较集中的地市,如张家口、承德,市财政无力承担的部分,可由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贴息贷款或直接代为承担的方式帮助解决。二是财政垫付。针对一些到户项目或从公益项目中获益相对较低的省区,如河北省还不到10%,饮水、就业培训和沼气池等各类到户项目的配套或自筹资金,可以考虑先由财政扶贫资金或用工单位垫付项目资金,再为其提供就业岗位,从其工资中扣除所垫付资金的办法,使这类家庭能够参与项目,从中受益。当然,这种扶贫方式对贫困人口的信用有较高的要求。

(二)推进金融体制和政策改革,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提供资金支撑

1 引导并约束贷款投向,加强金融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支撑作用。引导并约束金融信贷投向,力争将尽可能多的农民储蓄投放在农村发展和农村扶贫开发事业上。可将扶贫信贷资金优先用于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条件是这些企业负责为无力独自获得扶贫信贷资金的特困户或低收入户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和工资收入。这种扶贫信贷资金投入模式有两方面优势:一是有利于借助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贫困户增收目标;二是有利于降低信贷风险,更有效地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和效益。

2 积极创新农村贫困地区金融模式,拓展扶贫资金的来源渠道。进一步扩大村级互助金试点等农村合作金融的覆盖面,并与小额信贷发展相结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为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建立在农村合作金融基础上的小额信贷,由于其更为稳固的组织系统而得以更加顺畅地运行;另一方面,农村合作金融通过引进小额信贷使得其自身的信贷制度缺陷得到弥补,既可以更好地实现农村合作金融的服务宗旨,又可以扩大其市场空间,为更多的穷人社员提供持续的金融服务,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进程。

(三)优先完善贫困地区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贫困农户中的病残人口以及其它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未成年人等人群是不适于开发式扶贫的,应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来予以帮扶和救助,并与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相互补充,形成良性互动。

1 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结合。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是缓解并最终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的两项重要制度。其工作对象既有重叠,又有区别。扶贫开发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丧失的贫困人口要实行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扶贫开发稳步推进,有利于减轻农村低保的压力。而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推动扶贫开发。要积极推动地方扶贫与民政部门的合作,逐步建立起定期协商、信息沟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减贫工作的合力。

2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缓解农村贫困人口中病、残、老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努力实现病有所医,杜绝因病返贫,为贫困人口的健康提供基本的保障。

(四)完善人力资源政策,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践证明,教育对于减少贫困,防止贫困世代相传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要改变贫困地区科教文化落后的现状,必须更加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贫困者的就业和创业等发展能力,以防范和减少未来贫困人口的产生,斩断贫困代际传承的链条。

1 发展多层次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保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重点保障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保障贫困地区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为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着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从贫困地区财力、人力有限的现实出发,集中资金和优秀师资,采取几个县区合办或在市区办学的方式,建设规模大、科目全、班次多(含职业技术高中与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学制短、实用性强、收费低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开展农民务工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使其承担起联系市场、定向培养和输出劳务的职能,满足贫困人口的高等教育需求。通过发展助学贷款、助学奖学金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鼓励他们回家乡就业和发展,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事业做贡献。

2 设立补贴,稳定人力资源队伍。针对贫困地区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严重流失的现状,建议在财政扶贫资金中单列一项“贫困地区人力资源补贴”,用于补助投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为致力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提供相应的报酬和待遇,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产业政策适度倾斜,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贫困县区支柱产业的培育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在产业政策上向贫困地区适度倾斜。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和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尤其要逐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二要优先安排项目,尤其是各种直接用财政投资或用各类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低息贷款、外国政府贷款的项目,应有一定比例安排在贫困地区,省级政府也要优先在贫困地区安排一些骨干性项目,并在项目审批权和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六)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统筹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

在加大生态建设补偿力度的同时,对于生态补偿的思路也应有所拓宽,不要局限于粮食等实物补偿或现金补贴,而应统筹考虑生态建设、农村贫困人口生计和贫困地区产业开发这三大问题。

篇10

【关键词】连片特困区 金融扶贫 融资机制

一、引言

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确定了大别山区等11个全国连片特困地区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大别山连片特困区涉及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的11个地市36个县,土地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2009年总人口3589余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71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58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8896元的40%。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的形成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作为著名的红色根据地,大别山区也一直在积极探索革命老区金融扶贫的机制创新。而信阳市地处大别山区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地带,扶贫融资环境更有代表性,在国家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的背景下,如何利用靠近长江的区位优势加快自身发展,创新扶贫开发领域的融资机制,走出一条有特色的金融扶贫道路是摆在大别山连片特困区各市县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信阳连片扶贫开发状况

(一)贫困现状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其中市境南部地区处于大别山核心地带。近年来,虽然信阳市经济发展较快,GDP总量进入了全省千亿俱乐部,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经济发展仍然滞后。2013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仅为24714.12元,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和全省平均水平的7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00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8%。信阳市大别山区域内有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包括:光山县、新县、固始县、淮滨县、商城县、潢川县。信阳市的贫困状况具有明显的连片性特点,在大别山地区有典型的代表性。

(二)信阳连片扶贫的实施

信阳市围绕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规划,努力构建适合本地区金融扶贫的新路子,2014年信阳市争取国家及省一级的扶贫资金达到4.2亿元,通过实施综合性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按照“整村推进、循序渐进、连片扶贫”的原则,优先选择贫困程度深的区域,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重点、农民为主体为贫困群体的脱贫增加新路子。另一方面,在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的地区实施产业专项扶贫策略,探索实施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就业,推进劳务扶贫,杜绝反贫困的发生。通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和培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这两项政策,2013年信阳全市共有10万人脱贫致富。

三、信阳连片特困区金融扶贫模式

(一)理论基础

金融扶贫这种模式有效地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改变传统单一的“撒胡椒面”式扶贫模式,将生活式扶贫转变为生产式扶贫,将救济式扶贫转变为资本式扶贫,将对外争取单一式扶贫转变为对外争取和自力更生共建式扶贫。

目前,针对连片特困区减少贫困的路径,学术界有两种理论:一是涓滴理论,二是亲贫困增长理论。滴捐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和就业带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大企业在则充当扶贫的桥头堡作用。这种理论的本质是让大企业和农民能够在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广大农民的增收。而亲贫困增长理论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述扶贫思想,支持亲贫困增长理论的学者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政策,使其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获得更多的好处,以此来达到消除连片特困的目的。

(二)信阳连片特困区金融扶贫模式

信阳市各个地区依托自身特点,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各局特色的金融扶贫模式,效果比较显著的有新县“技能培训+出国劳务+回乡创业”模式、固始县“政府+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模式和光山县“一村一品”模式等。

1.“技能培训+出国劳务+回乡创业”模式。新县是全国著名、河南惟一的将军县,也是信阳市发展较为落后的县域之一,2013年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10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8%。新县人民在长期的反贫困过程中,逐渐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新县特色的“技能培训+出国劳务+回乡创业”模式,这种模式也是亲贫困增长理论在现实中应用的一大特色。

“技能培训+出国劳务+回乡创业”模式的基本运作方式是:首先,在新县成立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运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独特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员进行3至6个月的技能强化培训,从语言、技能、体力、行为规范、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教育,让学员初步掌握一项本领。其次,由新县劳务局和国外用人单位共同选拔合格研修生到国外进行就业,研修生外输劳动的行业遍布在建筑、服装、焊点、电线工等十多种。出国劳务开拓了贫困群体的就业渠道,解决了本地劳动力过剩这一大难题。同时技能培训也让贫困群体的日后就业更有保障。最后,出国劳务期满后,务工人员拿着国外赚到的外汇在国内投资创业,创办商店、酒店、工厂和农场等实体,迅速实现创业当老板的梦想,真正实现了可持续扶贫的思想。

截至目前,新县常年在国外就业的人数保持在6000人左右的规模,年创外汇6000多万美元,在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纯收入。“技能培训+出国务工+回乡创业”这种模式为广大农村贫困青年筑起了一条换思想、学技术、快就业、能创业的致富高速路,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给我们看到了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农村。

2.“政府+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模式。固始县是河南人口第一大县,属于信阳市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固始县逐渐做大“政府+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这种产业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也体现了滴捐理论的思想,政府通过减免公司的税收,来让更多的公司参与到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中,民间有资金实力的农户成立合作社(包括养殖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特色农业合作社等等),资金不足的部分可以依靠银行的政策性贷款来解决,而普通的农户可以在公司和合作社的共同指导下获得技术支持,公司则还能解决农户产品的销路问题。

2012年三高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在石堰村投资建设固始鸡生态养殖园,固始县政府扶贫办积极在石堰村组织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吸收农户入股资金100余万元,同时政府以财政扶贫资金贴息方式支持银行向石堰村投放小额信贷资金200万元,这种模式经济效益显著,仅仅实行了一年,就促进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增加800余元,同时壮大了固始鸡和豫南黑猪这两大产业群,也提高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在省外的品牌效应。

3.“一村一品”模式。地处大别山北麓的光山县,依托当地的优良的自然环境,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种植茶叶、油茶、板栗等产业,探索出一条农业“一村一品”模式。“一村一品”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在一个村子重点发展一种特色农业,这种差异化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大量雷同生产带来的产品积压问题,而且还可以在优化当地的农业结构,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保护了广大的农户利益。

光山县南向店乡地处大别山主脉向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海拔大多介于150米至800米之间,年降水量达到1200毫米,特别适宜油茶的生长。2012年光山县政府在县境南部的南向店乡何畈村和晏洼村新建5000亩油茶基地,种植油茶不仅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增加了农民创收的渠道,仅此一项就促进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50余元。与南向店相隔约10公里的泼河镇,则地处低山丘陵向平原过渡,不适宜大片种植油茶,但是泼河镇政府独辟蹊径,在荒废的丘陵岗地上新建6000余亩茶叶基地。依托信阳毛尖的品牌效应,泼河镇逐渐做大做强茶叶品牌,为当地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做出了极大贡献。

四、结语

连片特困区的金融扶贫工作涉及了大量贫困群体,是扶贫工作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而贫困地区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融资难、融资规模小,扶贫效益低下等。本文从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的有代表性的信阳市入手,运用涓滴理论和亲贫困增长理论,探析连片特困区金融扶贫的创新模式,新县的“技能培训+出国劳务+回乡创业”模式、固始县的“政府+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模式、光山县的“一村一品”模式在信阳的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而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的安徽和湖北的其他县市跟信阳的环境条件 极其相似,信阳模式可以成为其他地区的借鉴对象。

参考文献

[1]郭威.解读农民融资难题探索金融扶贫开发新机制――基于广西富川县金融扶贫事业发展的调研分析[J].中国合作经济,2013(9).

[2]杨俊,王燕,张宗益.中国金融发展与贫困减少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8(8).

[3]高玫.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路径与政策研究――以江西片区为对象[J].探索带,2013(7).

[4]王敬力,刘德生,庄晓明.金融扶贫机制的新探索:拾荷模式[J].三农金融,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