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风险管理

篇1

Keywords: operation room nursing risk events; risk; management;

一、 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一) 一般资料

将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六个月内出现的危险事件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这六个月进行手术患者对于实施手术的满意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手术室临床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 方法

1. 调查方法

在方法上主要是采用了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六个月内进行手术的患者给与其调查,在实际的调查内容上主要是包含了对于自身手术满意度的实际评价以及风险事故的状况这两大内容,其中又将风险事故分为了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问卷主要是由相关医护人员在探讨分析基础上进行具体内容的制定[1]。

2. 进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在对医疗机构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进行操作:

首先是在医疗机构中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具体来讲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对行为的一种指导和规范,同时也是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参考依据。从构建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上来讲具体包含了:其一是“手术室一般制度”即日常的值班制度以及巡逻制度,医护人员手部消毒制度、患者接送制度。其二是“安全管理制度”即“六项检查”、“十二项核对”、“四项到位”。六项基本检查具体指,病人姓名和病情资料检查,手术前二次检查、手术前麻醉检查、皮肤消毒检查、手术器具完备性检查、体腔关闭前后检查。十二项基本信息核对具体指,患者科室核对 、姓名年龄性别核对,手术床号名称核对、手术药品物品核对,手术设备以及消毒核对。四项医疗用品的到位具体指,手术药品到位,手术吸引器以及氧气罩到位,手术中电刀到位。因而在进行整个的手术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制度中的各个细节条例进行操作。

其次是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也就是说为了最大化的降低手术中危险时间的发生几率在构建了相应详细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相关医护人员的配合,进而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就显得必不可少,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可以由主管医师作为小组的组长,而由护士长最为小组的副组长,同时由各个科室的相关医护人员作为具体成员,进而通过这样明确的级别划分来组建成管理小组。同时在是实际的手术前、中、后管理小组要对管理制度的是否有效的落实给与严格的监督。其中主要就是对涉及手术的相关医护人员在是否落实管理制度方面给与具体的监督,同时还要提前对手术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以及预防,定期进行小组会议讨论分析研究在风险管理人员监督中需要调整的方面。进而为后续降低手术风险提供良好的保证[2]。

最后是相关医护人员工作观念给与一定的转变和提高。具体来讲要在医疗机构中大力宣传手术危险事件对于患者以及医院的重要影响,定期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手术室安全护理的宣传大会,将手术的安全风险所涉及的医学知识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普及,进而有效的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在日常手术前、中、后进行危险防范的意识。同时还要积极建立赏罚分明的措施,也就是对于能够及时在整个的手术过程中发现危险隐患同时及时汇报的医护人员给与一定的奖赏,同时对于在工作中消极工作因为自身没有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操作进而造成的手术危险事件的医护人员应该给与严厉的惩罚,可以说惩罚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为了强化手术护理过程中风险防控意识,进而最大化的体高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3]。

(三)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相关计算软件来统计患者对于手术的满意程度数据以及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六个月内出现的危险事件状况的数据。

二、 结果

在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在后续的六个月中日常手术护理危险事件的发生次数相较于没有进行风险管理之前有了明显的好转,同时患者对于进行了风险管理之后的手术结果以及手术效果都表示比较满意。

在对在对医疗机构进行了风险管理的前后对比情况

三、 讨论

众所周知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不仅是患者家属最关心的,同时也是医护人员最关心的。而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室作为实施手术的重要场所对于整个的手术顺利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常手术室由于日常使用率较高同时在任务量上也比较大,因而难免会出现环节上的一些失误状况,而这些状况就会对手术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也会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于这样的状况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关于手术室日常护理方面的风险管理则是对于目前状况的良好解决办法,通过具体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具体风险管理小组可以较好的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于手术危险意识的提高,同时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也可以通过这些制度来有效的规范其行为进而提高其专业护理技能。同时风险小组可以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也可以将手术过程中风险进行大大的降低。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讲在手术室的日常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推广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篇2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手术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31例,年龄14~71岁,平均(38.2±6.3)岁,病程5d~11年,平均病程(2.3±1.0)年。其中包括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分阶段法将其分为两组,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4例患者行风险管理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常规管理下行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手术前风险管理

手术室护士接待患者时,须仔细核对患者的科室、名字与住院床号、年龄、手术所用药物、手术方法等,确保手术患者与手术通知单一致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皮肤、病情、整体情况作准确评估,并询问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了解患者生命体征、肢体功能等情况。在患者将所有问题问答完整后再开始进行护理操作;若患者意识不清楚,则由家属完成问答。

1.2.2手术时风险管理

护士在手术前检查手术所需器械与药物是否准备完善,并检查药物的规格、质量。在手术中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压疮的预防护理。暴露手术野、采取措施避免坠件发生。术前核对患者资料,包括验血报告、麻醉方式等。手术后严格核对药物与器械的数量,再进行切口缝合。手术用药严格核对药物名称;用药前核对药物质量与浓度,以及用药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须采取药敏试验后再选择适合药物。输血时,确保配血单、血袋是否符合,确定血型、血袋号码与血液量,再次核对后方可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在手术时密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在检查患者具体情况后,向医生报告。

1.2.3手术后风险管理

手术完成后,将切片标本置于标本袋中,并填写好患者的基本信息,再将标本送检。若为一般护理标本,须在手术后作处理,固定于甲醛溶液10%固定液中,在核对检查后申请清单,随后放置于待检处,确定无问题后再送检。护士长落实监督制度,将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作进一步完善。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解,并将实际情况告知患者,将手术风险公开化、透明化。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组织定期学习相关法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后纠纷、投诉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为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3

1.1观察指标

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手术风险发生率分析比较。并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将满意度分为3种指标: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2统计方法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照组(190例)的手术风险率为3.75%,60例非常满意,74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0.1%;实验组(190例)的手术风险率为0.91%,99例非常满意,87例满意,护理满意度高达97.9%。两组统计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手术风险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风险管理是对工作人员、患者、家属可能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识别、预防,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发展状态,避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可以维护医院的形象与利益。因手术室内的患者一般都是病情较重或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部分患者伴随意识障碍、呕吐、抽搐等特殊症状,其手术风险发生率较高,风险可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甚至死亡,因此,应该采用风险管理的方式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手术成功率。当前,该院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一般采取严格的查对制度,手术配合满意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院实行风险护理管理的体会为:

①提高护士自身技能与素质,加强手术室各级别护士的培训,尤其对新入职的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提高手术室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并加强风险法制意识及制度的培训。熟练掌握操作中锐器、特殊感染病人的处置原则,重视有害的化学、物理因子与消毒剂的使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手术室环境、手术设备的术前评估,根据病人病情、手术方式及手术医师的习惯等因素熟练的配合手术,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因素,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

②巩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手前、术中、术后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中用药及仪器使用情况,用药完毕保留空药瓶,术后与医生再次查对,对口头遗嘱应重复核对后执行。输血应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并严密监测输血反应的发生。抢救用药的空药瓶集中放置,术后仔细核对登记。术中留取的患者标本不可擅自丢弃,应应交给主治医生处理。毒麻药专柜上锁、专人登记。重要仪器应责任到人保管,及时、认真填写护理文书。

篇4

1.1一般资料:

医院手术室的8位护理人员,年龄20~30岁,平均26岁,都是大学本科学历,其中有1名实习护士。2013年6月份接收手术患者500例,年龄2~48岁。

1.2治疗方法

1.2.1风险认知与评估:

风险的认知主要通过对手术病患500例和护理人员8例的查询来了解医院发生的意外事件,包括病患跌倒、休息时坠床、以及医疗器械使用方法不当而导致的误伤;护理人员的失误:药品注射失败、病体样本遗漏、静脉穿刺失败、用药不准确、服务态度较差缺乏耐心等;还有医院内部的感染原因。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在对风险的认知基础上,对风险来源进行分类,有人为因素和医院自身的体制因素。人为因素是医务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护理技术不足,而体制因素就是医院相关管理存在疏漏,医疗环境差,对医务人员的监察不严格。

1.2.2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在对待病患时,做到严谨有耐心;改善医院环境健全体制,护理人员在用药和辅助主治医师进行手术时,要实行签字实名制度,这样有不良后果时,方便追究具体责任,也加强了医务人员服务的质量;加强监察制度,护士长每天要巡访病患,了解忽视的护理水平和服务态度,实施奖惩制度,最大程度的避免医疗风险;要与病患家属时刻保持联系,做好沟通工作,互相积极配合;在给患者进行手术时,不管是主治医师还是护理人员,都要做好皮肤清洁工作,避免病毒性感染,护理人员要检查各种医疗器械是否有误。在手术前要建议患者家属加强患者的营养补充,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并且时刻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直到达到理想的手术状态。护理人员在准备手术时要严格根据拟行手术方式、患者的身高、X线片以及体重情况备好手术需要的物品,同时要请主治医师检查,避免手术时物品不齐全而手忙脚乱影响手术效果。

2结果

实施避免风险的措施以后,护士的医疗护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医院环境也得到改善,患者也有了逐渐理想的住院条件,家属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医疗风险卓有成效的得到降低。

3讨论

篇5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手术室具有治疗、检查、诊断、抢救的功能[1],在医院中属于十分重要的场所。然而,受人员流动性强、病情复杂、工作节奏快等影响因素,常常造成医闹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患者护理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可缺少。为了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我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74例为研究目标,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15日~2017年5月15日我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按照收治时间顺序从1~74依次编号,单数编号患者归属于对照组,双数编号患者归属于实验组,各37例。对照组女14例、男23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40.26±10.70)岁。女16例、男21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40.24±10.6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等基线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具体内容如下:①患者标识:因手术室流动性较强,收治患者较多,为提高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的效率,可给患者佩戴标识腕带(填上患者基本信息),这样可将患者区分开来,以免出现混淆给手术治疗带来不便。手术室收治患者病情种类较为复杂,病情程度也有轻有重,便于分类,可将腕带颜色的不同作为病情程度的不同[2]。考虑到不影响手术进度,标识腕带佩戴时间为手术前。②环境表镜:手术室有严格的环境要求,应做好标识工作。如用绿色显示区域无菌,用红色显示区域受到污染[3]。手术过程中用到的医疗器械也要按照类型的不同分别摆放;在手术室显眼处使用各种颜色标签标识手术进度。③警示标识:在手术时,因很多药物包装相似,区别难度较大。医护人员应对各种药物的名字、用途、给药时间进行标识;对不同服药方式的药物进行颜色标识,如红色标识外服,蓝色标识内服;如果手术中给药途径需用到注射器,及时做好标识工作。此外,手术室医护人员一旦完成护理任务,可通过核对卡标识提醒,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是否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如发生压疮、用药错误、意外伤害、患者识别错误,并分别对各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进行计算。

(2)观察两组患者对我我院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调查方法使用问卷调查,我院发放“对我院医护服务的满意情况调查表”给患者评价,问卷满分分值为100分,十分满意(分值>80)、满意(分值60~80)和不满意(分值<60)。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对比两组手术室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实验组(5.41%)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讨论在护理期间,患者出现用药错误、意外伤害均属于护理风险。如果患者围手术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太过频繁,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直接导致死亡[4]。若手术室患者围手术期间采用选择的护理方式不当,对患者来说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对医院来说会影响其社会效益,出现医疗纠纷的概率显著提高[5]。因此,对患者来说,护理时应用护理风险对治疗疗效和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不断快速发展,医学临床知识和技术更加趋于完善,其护理风险也在不断变多,这已经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因此加强其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通过以往临床经验和相关调研手段,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并对此进行评价风险高低,最后采取手段进行解决[6]。对护理风险实施有效管理,能明显规避医院中风险事件的出现,减少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病情复杂、工作节奏快等影响,具有较高的护理风险度,这方面防范强度应重点提高。护理标识是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指通过图案、文字、颜色等不同对医护服务各项环节进行特殊的提醒、警示[7]。对手术室实施护理标识,医护人员应对的能力可显著提高,意外事件在还未成型前便可以被消灭掉,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让医院制度具有规范性,还能有效保障医院、患者的利益不受到伤害,达到共赢的效果[8]。

据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5.41%)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97.30%)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期间应用护理标识,护理风险事件可有效避免,患者对医护服务感到更加满意,值得在医学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小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8):2875-2876.

[2]徐政秀.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7(8):99-101.

[3]刘英妮,文孝群.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210-211.

[4]王君娣.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129-131.

[5]蒋劲林.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评价[J].中国校医,2016,30(5):395-395.

[6]张艳红.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16):305-305.

[7]杨美东.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4):224-226.

篇6

【关键词】病人识别系统;手术室;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69-02

医疗安全的首要和核心目标是患者安全[1],而手术治疗对于患者存在较大的风险。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千万人因各种原因接受手术治疗,而其中每10人中就有1人遭遇过医疗损害[2]美国医疗机构联合委员会1995年至2008年回顾的5632件危险事件中,手术部位错误竟占13.2%[3]。为此, WHO 2008年提出“安全手术,拯救生命”的患者安全行动口号。2010年3月卫生部出台“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和“手术安全核查表”,旨在规避手术风险,提升医疗质量。我院从2010年5月起,认真学习相关目标和制度,在原有手术查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手术安全核查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流程

1.1 在手术病区的核查

1.1.1 术前访视时的首次核查 术前一日下午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重点了解患者科别、床号、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法、手术部位与标识、检查阳性结果、交叉配血情况、过敏史及静脉和营养情况等。认真填写术前访视登记表,并签全名。

1.1.2 接患者时的第二次核对 手术当日持手术通知单和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与病区护士共同核对病人身份、腕带标识、术前准备情况,并检查皮肤是否完整、备血、术中带药、影像资料准备情况。

1.2 在手术室的核查

1.2.1手术患者入准备室时的核查 手术日晨手术室护工将当日第一台次手术患者统一接到准备室,负责护士按手术间顺序逐一核对患者身份和手术信息。早交班后由各手术间巡回护士将自己的患者接入各自的手术间。

1.2.2 手术患者入手术间时的核查 患者被安置妥当,巡回护士再次核查患者身份和手术信息,意识不清和无自主能力者核查腕带信息,必要时与家属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1.2.3 麻醉实施前的核查 麻醉医生负责主持并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规定核查的内容逐一核查。最后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手术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查确认并签名。

1.2.4 安置手术前的核查 手术巡回护士负责主持。核查患者身份和手术相关信息,与洗手护士双方共同核查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缝线等手术用物的数目、性能,并签字。

1.2.5 手术开始前的核查 实施术前暂停时刻(Time Out)。即当病人躺在手术床上准备摆放手术或皮肤消毒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全部暂停手中一切工作,巡回护士核对病人的腕带,核对病历并大声读出病人的所有资料,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听到并回答“Yes”,确定无误三方签名后才能开始手术,。

1.2.5 手术结束关闭体腔前的核查 手术主刀医师宣布手术结束,准备关闭体腔,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核查手术所用物品,将核对结果告知手术医师,及时完成清点记录。手术医师读出实施手术的名称、部位及放置引流的情况,三方共同确认后签字。

1.2.6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的核查 手术室护士主持并负责核查实际手术信息和患者身份信息,清点术中一切用物,检查引流管、皮肤受压情况、静脉通路、动脉测压、监测仪器线路等,确认手术标本和患者去向。

2 实施效果

我院作为苏北地区唯一部颁三级甲等医院和区域性医疗技术指导和服务中心,年手术量近25000人次。实施卫生部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两年来,通过多方密切合作,未发生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错误、用药和输血错误、物品清点错误、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错误,术中未发生压疮、坠床和管路脱落等事件,患者满意度97%。

3 讨论

3.1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是手术患者的安全保障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使手术安全核查工作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4]。倡导手术安全核查,突显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关爱主题,通过实施手术团队的多次核查流程,层层把关,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

3.2 手术安全核查增强了手术团队的凝聚和风险防范意识。

手术安全核查不仅能有效保障正确的手术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还能促进手术成员团队间的有效沟通,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5-6]。手术安全核查通过多方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安全核查的顺利进行,从而防范医疗风险的发生。

3.3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由于实施人员重视程度不够,主刀医师不能如期到位,麻醉医师认为三方查对与以往麻醉查对为重复劳动等原因,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实施中一度遇到阻碍或流于形式,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查对,患者安全面临隐患。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落实。

3.3.1 根据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我院实施的情况及相关文献报道,实施三方人员在对安全核查表推行背景、实施必要性及实施方法等方面的认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7],在手术安全核查执行中表现出被动、盲从。首先应加强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宣传,如在院周会和科务会上宣讲核查制度实施的意义和具体方法,举证以往院内、外由于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所致的手术事故。医务处牵头,其他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安全核查制度的顺利实施。

3.3.2 落实主刀医师到室时间考评制度,医务处加强检查。由医务处统一制作“手术室首台手术开始时间核查表”,每天巡回护士进行记录,对非紧急情况(如抢救病人)迟到的手术医师医务处给予点名批评和经济处罚,改变了以往由于手术医师同时兼有教学、查房、换药、病情处理等工作,无限拖延入室时间的状况,使手术医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手术安全核查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各项工作,从时间上保证安全核查制度的落实。

3.3.3 手术室护士作为手术室的管理者应与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密切联系、积极配合,以手术患者的安全为核心目标,做好安全核查制度的组织、引导和实施,及时干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初期,存在记录先于核查、核查不全面及手术结束后统一补记等现象,使得安全核查流于形式。巡回护士应把好各关查对,并负责核查表的记录、签名工作,护士长做好督查和管理工作,并将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医务处和护理部。通过层层把关,使得安全核查真正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刘正良,彭望香.手术室护理管理. 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2

[2] 马金红,付玲玲.有效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6):435-436.

[3] 周大春,陈肖敏,赵彩莲,等.医疗活动中的人为错误及其防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4):231-234.

[4] 柳瑾.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3):90-91

[5] 王怡,段文利,黄宇光,等.推行《手术安全核查表》确保手术安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4-6.

篇7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需要高度严谨、专注的工作环境,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随着患者对健康重视程度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2]。因此,找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实施预防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十分重要,本文就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相关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1.人员因素

1.1专业水平不高。手术室对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水平一般没有特别的要求,对工作资历等方面要求较低;而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许多护理人员都是工作时间较短的年轻护理人员,实际操作水平与专业素养水准都有待提高[3];加上部分护理人员对自身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对患者病情变化预见性差,对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及反应不知所措,应急反应能力低,出现本不应该出现的技术性工作失误[4]。另外,护理人员可能还存在对手术室新型仪器器械操作不熟练,手术物品使用配合生疏等情况,延误患者治疗,易造成护理安全问题。1.2法律意识和责任心缺乏。手术室护士对工作职责及重要性认识不清晰,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工作粗疏,草率从事,出现各种手术差错,如手术不当、安全核查不到位等,此类差错并非专业素养不够,往往与工作不专心、失责有关[5]。另外,还存在不严格执行制度与规范的情况,如术中不执行三清制度,致使手术物品数目不清,影响手术进度,甚至出现敷料、手术器械等物品遗留患者体内[6]。对于工作流程单纯走形式,如术前未能仔细准备、清点术中需要的物品与器械,术中添加物品未能及时登记等;部分护理人员手术护理清点记录单填写不规范,导致护理安全隐患。1.3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对患者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护患间的沟通技巧。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提问时,回答过于简单,态度冷漠,甚至不耐烦,导致患方不能及时、正确了解自身病情变化与治疗情况,影响后续治疗决策,对医方缺乏信任感[7-8]。护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护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对医患良好协作也会产生影响。1.4心理素质不高。手术室工作具有高强度的特点,需要精神高度集中,面对时刻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护理人员的工作基本上以机械性、重复性的单调内容为主,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重复工作内容[9],护理人员难免会出现精神疲劳,导致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造成护理工作中的失误[10]。

2.管理因素

2.1手术室设备、器械缺乏有效保障。状态良好、安全的手术设备与器械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条件,手术室设备可能存在的情况:(1)手术使用器械未能完全灭菌,存在给患者造成手术感染的风险;(2)护理人员未能将手术使用器械准备完整或器械老化,不能正常使用;手术设备故障或存在安全隐患,导致手术不能正常开展,甚至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11-12]。2.2手术室规章制度不完善。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实际中存在管理层对手术室规章制度建设不重视的情况;管理人员缺乏对手术室的了解,缺乏手术室相关专业知识与工作管理经验,手术室规章制度未能得以健全与完善,甚至存在不合理性,导致医护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办事,制约了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手术室现有规章制度缺乏有效监管体系,影响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13-14]。

3.手术中的风险因素

3.1术前风险因素。(1)护理人员在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时未能仔细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详细信息未能做到认真核对,导致接错患者或对患者手术部位识别错误;接患者途中出现推车不稳,发生擦伤甚至坠床等不安全事件。(2)术前手术器械、仪器准备不完整,不能充分满足术中需求,或手术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故障等情况,影响手术进程。(3)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欠缺,手术环境与手术物品消毒不合格,可能造成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对患者术后康复带来隐患。3.2术中风险因素。(1)错误的手术会导致患者局部受到压迫,若手术时间较长,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迫,甚至会引起患者出现压疮等情况;根据手术操作需要与患者情况放置合适是护理人员必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手术部位识别错误或手术选择不当的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循环障碍与皮肤、神经损害等并发症。(2)护理人员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是正常完成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个别护理人员未能正确认识自身职责,或缺乏关于术中输血、用药的相关知识,对输血、用药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发现;或在非紧急情况下未经核对就执行口头医嘱,造成输血、用药错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危害患者生命安全。(3)部分护理人员在术中未能进行规范的无菌操作,不能严格遵从手术要求,导致手术室内空气、手术敷料、器械遗留细菌,以致患者出现术中感染。(4)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其中的安全隐患也日渐增多,如医护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练等,可能导致仪器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造成灼伤;部分仪器较为精密,使用不当可能易导致损坏,发生故障,给患者带来意外伤害。3.3术后风险因素。(1)手术后未按规定认真清点核对纱布、器械等手术物品,造成物品遗留患者体腔内,引起不必要的伤害。(2)手术标本是诊断及进行下一步治疗的重要依据,手术室缺少完善的标本管理制度,导致标本信息不清,放置混乱或遗失等情况的发生,影响患者后续治疗。(3)手术完成后,部分护理人员在搬动、护送患者回病房途中不够平稳,导致插管脱落甚至发生坠故;或未能注意患者身体状态变化,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抢救,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二、手术室护理管理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1.1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目前手术室大多没有特别的准入标准,部分护理人员可能学历较高,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际临床经验不足,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在患者突发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延误最佳抢救时机,故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十分必要。对新进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专业带教与培训工作,同时对培训结果也需进行考察[15]。另外,可定期组织讲座、案例分析讨论会,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分析,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对科室新进设备进行针对性培训学习,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1.2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心。随着患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与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手术室护患纠纷也不断增多,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法制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医院应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条例及办法,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与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定期举办案例分析交流会,教育、引导护理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与法律法规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法律法规规范护理工作,同时增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从客观角度认识事态发展,运用科学法律思维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护理质量。1.3提高沟通技巧,做好护患沟通。护理人员是直面患者及其家属的一线工作人员,会直接影响患方对医院的印象,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协调医患关系的有力保障。患者由于疾病折磨,生理及心理均处于应激状态,面对手术均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不安等负面心理,积极、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治疗,利于患者康复。护理人员应树立“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理念,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在手术开始前科普相关基础知识,缓解患者紧张心理,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细致的照顾与优质的服务,使患者在心理上感受到尊重,以协调医患合作[16]。医院可通过开展相关活动,由患者评选“服务之星”,完善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院方应定期组织沟通交流学习活动,提高护理人员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建立积极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2.严格执行手术室规章制度

2.1健全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术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将手术室质量管理标准化。同时健全监管制度,定期认真审查、核实落实情况[17],以可行的管理制度为准绳,降低手术室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室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应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定期分析个案的发生原因及易出现此类情况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与自检,提高职业责任感。2.3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无菌环境与无菌操作对患者的顺利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手术切口的愈合,无菌环境能减少患者伤口感染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因此,为保障患者安全,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定期对手术室及相关医疗器械进行管理消毒;在手术开始前严格手卫生制度;同时,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并进行不定时检查,务必使每次手术都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2.4严格执行清点制度。清点制度是降低手术医疗事故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手术过程中认真执行清点制度,做好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缝线、棉球、引流管等手术物品的清点工作,并及时登记,预防手术物品混入患者体腔,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纠纷;若手术过程中需要增加手术物品,应由该手术的巡回护士提供,并做好手术清点记录单的记录。2.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手术患者交接前后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若未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患者交接工作,仍易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尤其在手术台次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故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依照流程办事,做好手术患者的交接工作,根据手术通知单仔细核对患者各项信息,避免出现只看姓名的情况,防止接错患者,同时做好交接记录。

3.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

3.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手术室工作量大,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加上护理岗位具有流动性大的特性,因此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十分重要。要保证患者及时进行抢救,顺利进行手术,就必须统筹好人员的配置,将各项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能明确自身的具体职责与分工。管理人员可根据手术室实际情况,分配安排好人员,包括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值班管理护士、机动护士等,各职位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并做到相互配合与协调,保障手术顺利进行。3.2消除护理人员的疲劳感。长时间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心理疲惫,这容易引起工作上出现失误。因此,应合理排班,尤其重大手术前,应保证护理人员有充足休息时间;手术台次增多时尽量增加在岗护理人员数;同时宽松的工作氛围也十分重要,让疲惫的护理人员及时得到休憩与修整,保障手术顺利进行[18]。

三、小结

总而言之,手术室护理人员是手术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建立积极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应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以保障自身与患者正当权益;还应加强自身职业责任感,严格遵守并执行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按流程办事,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防范护理纠纷;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人员配置,根据实际情况排班,明确各岗位职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渭芳.细节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10):35-37

2梁月娥,王志英,陈璧珊,等.介入手术室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处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89-91

3苏临英.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418-2420

4祝美珍,孙慧芳,曹茜,等.神经外科手术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防范[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11):22-23

5刘先燕,陈海亚.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护理方式探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4):278

6冀福林.手术室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15,29(11C):4223-4224

7徐蓉.护患沟通与患者满意度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5,(3):19-20

8刘春凤,李红艳,马朝阳.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73-74

9方婷婷,黄雪芬,刘素芳.质量评估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预防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4):97-99

10周盈盈,张思朦,詹欢乐,等.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9):37-39

11何为.连续护理法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动态变化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4,28(8):702-703

12沈碧玉,刘经纬,何燕,等.同行评价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2):2094-2095

13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145-148,152

14翁留宁,高静.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在手术室年轻护士培养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0):2831-2833

15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57-60

16陈聪,郑秋星,邱良智,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等候区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1):47-49

17傅建英,金秀英,吴盼丰.手术室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6):57-58

篇8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115-03

手术室是高度紧张严谨的工作环境,医务人员需要有高度责任心和优秀的岗位技能完成繁重细致、技术性、专业性强的医疗服务工作。但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意外事件高发等特点引起的手术室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难以避免,护理管理难度大[1]。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众多,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将有助于手术室护理的完善。因此,笔者对2011年度手术室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12年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室的各类手术患者7974例及各手术科室及手术室医生55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011年1~12月(2011年)3879例患者,手术包括头颈外科557例、肝胆外科663例、骨科755例、妇产科868例、肛肠科584例、其他452例。选择2012年1~12月(2012年)4095例患者,手术包括头颈外科596例、肝胆外科678例、骨科797例、妇产科896例、肛肠科634例、其他494例。

1.2调查方法

收集2011年1~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质控的数据及原因,采用问卷对患者和医生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分析原因,将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纳:(1)人员因素,包括责任心不足、岗位技能差、心理障碍、沟通能力欠缺等;(2)用药因素,包括药品标示模糊、执行医嘱错误、药品摆放错误等;(3)设备及环境因素,包括设备维护不佳、环境或器械消毒不合格、物品摆放无序;(4)术中操作因素,包括不当、无菌操作不规范、器械或仪器使用不当、术后物品清点不到位、标本处置不当;(5)管理因素,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组织纪律性不足、团队建设欠缺。

1.3风险管理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由护理部及相关部门协助制定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式,由2012年1月起实施,主要内容包括:(1)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根据我院手术室具体资源和管理目标,细化规章条目,明确人员责任和设备管理。(2)加强人员管理,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设立监督员,巡回检查各手术室环境、设备、药品及人员,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3)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评价考核;加强岗位培训和团队建设,增强责任感,定期反馈护理质量存在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培训,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基本技能巩固和先进技能学习,组织团体活动增强凝聚力。(4)环境及设备管理,制度和监督的管理前提下,定期由专人进行手术室空气、仪器、器械消毒检测,保证手术室空气质量及无菌条件合格,规划手术室物品摆放,限制参观人数并对之进行管理。(5)手术配合管理,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三查七对原则、仪器管理和物品清点,根据手术方式做好护理,避免压疮发生;手术所留标本严格按规定进行留存、送检,避免接触样本、暴露于传染源。(6)心理关怀和沟通技巧培训,心理关怀主要针对手术室护士自身,合理排班和接班,避免过度疲惫和紧张,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团队成员相互进行心理疏导;沟通技巧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与患者、家属和医生有效性,避免误解造成的纠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医护合作。

1.4效果评价

对比2011年和2012年的手术室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质量的数据及患者和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度评价包括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评价和医生对手术室护理评价,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采用我院护理质量考核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分析风险因素,干预效果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2011年1~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差错和投诉分别为279例和312例,其中人员因素是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设备及环境因素、术中操作因素分别为护理差错和投诉的次要原因。见表1。

表1 2011年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分布

2.2风险管理干预效果

2012年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均低于2011年,护理质量得分、患者护理满意率、手术室医生满意率均高于201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见表2、3。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因素是导致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次调查将2011年的113例护理差错和132例护理投诉的风险因素归纳为人员因素、用药因素、设备及环境因素、术中操作因素和管理因素等5大风险因素。风险管理是依据风险因素调查结果,通过对制度、人员、环境及设备、手术配合和心理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

人员因素包括责任心不足、岗位技能差、心理障碍、沟通能力欠缺等个人素质内容;责任心是护理工作尤其是手术室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的工作态度;手术室是严格的消毒环境,室内的物品、器械、仪器、药品的摆放、消毒、清点、维护和使用都是手术室护士工作内容,也是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高度的责任心是确保手术室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前提[2-3];岗位技能则是在责任心、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完善的,但有效的培训机制,将有助于低年资护士的快速成长和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整体技能提高;心理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医务人员职业态度和行为相关的重要因素,重复而繁重的工作、长时间的加班等工作特点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并可能出现职业倦怠感从而影响到工作效率及准确性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4];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和谐沟通能尽量减少由于误解导致的矛盾或矛盾激化产生的医疗纠纷引发投诉,而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的有效交流和配合则是协同顺利完成手术,避免差错的关键。在2011年度调查中,人员因素是护理差错和投诉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风险管理措施中必须强化人员的全方位管理,完善人员责任制度,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合理化排班,系统化培训,重视心理疏导及团队建设都是针对人员因素采取的措施。

设备及环境因素包括设备维护不佳、环境或器械消毒不合格、物品摆放无序等内容;手术室内包括心电监护、麻醉剂、内镜设备等多种类型的设备,都需要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功能,设备维护不佳出现老化或导致损坏则是护理差错甚至是医疗事故的重要原因;手术室对环境要求严格,患者手术部位直接暴露于空气,对空气菌落有严格要求,手术器械和设备直接接触患者组织、血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载体,因此,严格消毒、无菌操作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原则[5-6];手术室物品类型繁多,摆放秩序混乱无序极易发生误取无用损害患者利益。在2011年度分析中,设备及环境因素是导致护理差错的第二大原因,是导致护理投诉的第三大原因。因此,风险管理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管理,在制度的规范下,由专人执行定期检测监督环境及设备消毒情况并对参观人员数量进行限制,以2个及以下为宜[7],并要求严格准时手术室行为规范,合理规划每间手术室的物品摆放和保存,做到易取易放易区分。

术中操作因素所包括的内容涵盖了手术过程及术后的各项操作,任何一项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引发投诉,且影响到与医生的配合;不当可能导致患者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压疮,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患者不适感明显增加等[8];无菌操作是手术室操作最重要的原则,如操作不规范则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器械或仪器使用不当,反映了护理人员对所参与手术事前准备不充分、经验不足,严重影响与手术医生的配合及手术顺利进行[9];术后物品清点不到位则是发生医疗事故、纠纷的重要差错,是责任心欠缺的表现;标本处置不当,导致遗失、污染、误留、损坏,或者发生传染性样本暴露接触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等都是严重的护理差错[10-11]。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术中操作分别是导致护理差错和投诉的第三大和第二大原因。因此,风险管理必须对手术操作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监督,采取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三查七对原则避免感染及药品误用,增强责任心,对术毕前各类物品的清点加强制度管理强化培训,杜绝任何物品遗留患者体腔的事故发生,强调做好术前准备根据手术方式选择做好护理;按不同类型手术标本保存和送检进行流程细化,提高操作的规范性。用药因素和管理因素也是导致护理差错和投诉的原因之一,但占比并不高,通过各项风险管理措施也都得到有效的管理。

2012年执行风险管理后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均较2011年显著减低,而护理质量考核分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手术室医生满意度均明显提高。风险管理对控制手术室护理风险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明显,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手术室医生满意度都达到了90%以上较高的水平,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持续增加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灵,张婉婷. 手术室药品管理与风险防范[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5):673-674.

[2] 王煜娟,李怀娟. 定期强化培训对改善大型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掌握情况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87-88.

[3] 吴福丽,雷璐敏,张敏.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821-3822.

[4] 林皓洁.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与压力因素的分析与干预措施[J]. 中国医师杂志,2012,(1):161-162.

[5] 马玉莲. 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2,(2):774-775.

[6] 鲁海蜃,胡丽君. 手术室应用医用瓶装气体的风险评估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41-1042.

[7] 徐玲琳,姚冬利. 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分析[J]. 护理研究,2012,26(36):3422-3423.

[8] 易红. 风险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520-521.

[9] 钟飞燕. 手术室护士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的认识[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92-293.

[10] 童丽娟,陈坚.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308-3309.

篇9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意识;护理管理;应用

由于手术室收治的患者情况不一,且多为危急病患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病情都有可能发生各种不同变化,也会由此引起各种突况。面对手术室各种不同突况,手术室护士应该从容面对,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而如何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是各医院都在积极探索的一项重要问题。研究中,加强对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以探讨该方式对于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手术室护士总数为47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42名;护士的年龄最大的为48岁,年龄最小的护士为21岁,护士的平均年龄为(33.46±9.63)岁。在这47名护士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18名,护士15名。护士学历情况包括本科及以上学历12名,大专27名,中专8名。参加工作年限为1年以内3名、1~3年15名、3~5年17名,5年以上12名。

1.2方法

首先根据护士的具体情况,对护士的排班进行充分的调整,将所有护士从整体上分为三组,按照轮班上岗的方式执行作息。对护士的排班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特点,每周至少保证护士有2天的休息时间。同时保证各时间段时各护理岗位人员充足,可适当补充护士人数,尽量不安排护士加班、换班等,避免在人员变换过程中因交接不到位产生各种潜在隐患。若遇特殊情况需要护士加班时,也应该充分尊重护士的个人意愿,并按规定给予相关加班补偿,同时要求对接班护士做好相关交接班工作。然后让每班护士在每周至少抽出3~5小时参加培训,培训每周两次,各组护士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情况下参加培训。培训内容除了手术室常见护理相关操作技能与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向相关护士详细讲解手术室护士的岗位职责以及医院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让护士在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也能明确知晓自身的岗位职责,自觉提高手术室护理风险意识。培训老师主要是院内经验丰富手术室医生或护士长担任,同时也聘请院外一些权威的专家进行相关知识讲解。每个月至少对护士的所培训内容进行一次考核,以了解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将考核成绩与护士的年终绩效挂钩,对连续多次考核不合格的护士可适当调整其岗位。

1.3效果评价

通过3个月的培训后,评价应用效果情况。收集实施相关培训后接收的患者共500例,同时随机选取实施培训前所收治的患者500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观察指标主要为两组患者手术室治疗期间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情况,同时向相关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可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然后根据公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分别计算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首先应用Excel2003应用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以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客观统计,然后分别计算出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然后再将相关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卡方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检验结果显示P值不足0.05,则表示两组数据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价值。2结果2.1培训前后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培训前所选取的500例患者中,护理差错发生总共31次,其护理差错发生率为6.2%;培训后500例患者中,护理差错总共发生4次,其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8%。两组比较χ2=4.3168,P=0.0377(P<0.05)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价值。

2.2培训前后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培训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培训前,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部门,所接收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危、急、重症患者。同时手术治疗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侵入式治疗,需要通过外力对患者体内的相关组织进行修补、切除或植入、置换等操作,是一种风险较高的治疗方式。所以在手术室治疗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各种突况。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麻醉、切开、手术操作、缝合等步骤全部一气呵成,在其中任何步骤实施不好,都会影像整台手术的手术质量和最终治疗效果,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护理技术、丰富的护理经验,同时还必须具有手术风险责任意识,能正确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能主动防范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近年来一些医院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往往在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上不够重视,大多数手术室护士存在排班不科学、工作量大、过度劳累等现象。这养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对护士的身体伤害较大,同时也不利于发挥护士的工作能力。同时,高强度的护理工作,也不能让护士腾出充足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更加没有时间和机会去了解手术室护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岗位管理规范等,导致大多数护士在工作中只为完成护理任务,而不思如何主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这样的情况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以及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都具有不利的影响。对此,研究对手术室所有护士的排班情况进行了优化处理,同时也安排院内、院外的相关专家老师对护士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法律/法规内容培训、岗位培训等,有效加强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然后在培训前后各选取了500名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通过优化排班,加强各方面培训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降低,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捷.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5,11(23):179-180.

[2]杨亚琼.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8(12):126-127.

[3]徐鸣,张琼,王娟,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19.

[4]罗琼.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9(5):3415-3415.

篇10

3月-2016年5月60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过对食管癌患者采取连贯性的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护理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关干预措施,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全部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对预防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食管癌; 围手术期; 护理风险; 应对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isks and strategies for esophagus cancer pati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60 esophagus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y 2016.Result:After taking the perioperativ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coherence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nursing risk in the nursing process,taken positive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60 cases of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recovered without complications.Conclusion:Enhance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medical staffs,plays a very active part of preventing nursing risks of esophagus cancer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reduc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 Perioperative; Nursing risk; Coping strategi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engzhou,Pengzhou 6119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1.021

食管癌是一N常见的消化道癌肿,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在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占各部位癌肿死亡的第二位,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患者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抽烟、酗酒,由于疾病原因伴有进食困难,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又进一步增加分解代谢及下调免疫功能,以及术后伤口疼痛,留置各种管道导致围手术期护理风险明显增高,常见风险为肺部感染、管道脱落、低蛋白血症[1]。因此加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潜在护理风险采取相关应对策略,对患者术后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作者回顾了本院胸外科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资料,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了本院胸外科2015年

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资料,本组共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50~80岁。男性患者中45例吸烟患者,其中20例男性患者既吸烟又饮酒,8例患者有吸烟既往史。

1.2 方法 对6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围手术期潜在护理风险,采取相应有效的应对策略,在治疗护理过程对特殊问题,特殊病例采取医护之间积极协调配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取得明显效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食管癌根治术,术前有肺部感染者积极采取抗感染,雾化吸入,指导有效咳嗽咳痰锻炼,术后均留置尿管、胃管、营养管、胸腔闭式引流管。

2 结果

经过对食管癌患者采取连贯性的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护理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关干预措施,本院胸外科2015年3月-2016年5月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全部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通过总结分析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现将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具体分析总结如下。

3.1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潜在风险因素分析

3.1.1 患者自身因素 由于大多数患者均有长期吸烟史(超过15年的有27例),吸烟可以引起肺部的病理改变从而大大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食管癌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严重影响到患者术后康复。食管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术前基础疾病,是否有吸烟史(尤其长期吸烟史),术前通气功能障碍[2-3]。有研究发现年龄大于60岁,开胸术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高达71.7%,因此对吸烟患者术前应该戒烟2周以上,同时应该协助积极有效的排痰,及预防性的抗生素处理,以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术后采取相应镇痛措施以利于患者排痰。

3.1.2 家属因素 家属是患者的支持系统,家属的情绪态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癌症患者心理表现特别敏感脆弱,若家属情绪低落,就会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不利于治疗和康复。医护人员是患者与家属间接沟通的桥梁,患者家属往往对食管癌及手术知识了解比较片面或存在很多误区[4]。

3.1.3 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 目前相关报道显示,随着治疗手术方式的改变,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已降低到1.0%~3.0%的情况下,食管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超过吻合口瘘达到20%~75%,死亡率30%~50%,具体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甚至ARDS,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5]。

3.1.4 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吸烟、总体健康状况不良、基础肺部疾病(COPD、哮喘)、年龄、肥胖、长期卧床。

3.1.5 手术相关危险因素 手术部位和类型、麻醉类型、物的选择、麻醉侵入操作、手术操作、手术持续时间、体液平衡、镇痛。

3.1.6 镇痛不完善 疼痛影响患者睡眠休息,导致疲劳和体力下降,疼痛影响深呼吸、咳嗽,排痰不畅、肺不张。镇痛过度患者嗜睡,呼吸道敏感性下降,咳嗽反射减弱、发生呕吐时容易发生误吸[6]。

3.1.7 护理人员因素 食管癌围手术期的专科性较强,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护理工作复杂。在护理上稍有疏忽,不及时发现处理,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而且术后康复属于循序渐进,有连贯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能力,细心责任心,和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7]。

3.1.8 体液过多或体液不足 手术导致组织灌注量改变(肾、脑、心肺、胃肠或周围血管)影响的循环系统,补液过快容易导致心功能衰竭,体液过多;补液过慢又会造成,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3.1.9 营养失调,低蛋白血症 食管癌患者体质进行性下降,可能经历较长时间的进食困难,疾病消耗等因素,手术应激,食管切除后短期不能进食等,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甚至低蛋白血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处理不好往往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尤其是蛋白质的消耗增多,多数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可有效预防营养不良,提供好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8]。

3.2 针对以上潜在护理风险总结出下面一系列防范及应对策略

3.2.1 加强患者的管理 加强患者术前心理护理:食管癌患者往往对进行性加重的进食困难,日渐减轻的体重感到焦虑,对所患疾病有部分或者较全面的认识,求生欲望很强烈,迫切希望早日康复,但对手术能否彻底治愈疾病、担心麻醉和手术意外害怕、术后并发症而表现出非常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术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耐心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沟通,帮助其了解手术相关知识[9]。讲解手术和各种治疗与护理的意义、方法、大致过程、配合与注意事项,营造舒适的环境,促进睡眠,尽可能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呼吸道准备:有研究发现年龄大于60岁,开胸术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高达71.7%[10],因此对吸烟患者,术前应指导严格戒烟至少两周,并训练患者有效咳痰和教会患者进行腹式深呼吸,先用鼻吸气,吸气时将腹部向外膨起,屏气1~2 s,然后让气体从口中慢慢呼出,每天练习数次,有利于术后减轻伤口疼痛,主动排痰,达到增强肺部通气量,改善肺部缺氧,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11]。对于痰多、咳嗽无力的患者出现呼吸浅快、发绀、呼吸音减弱时,立即行鼻导管深部吸痰,必要时给予支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吸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正常体温36~37 ℃,低于35℃多见于休克及衰竭的患者,体温突然升高多见于急性感染,体温持续不升、持续的高热均提示病情的严重,手术后的吸收热一般不超过38 ℃,高于38.5 ℃或者术后3~6 d持续的发热提示存在感染,查找原因,对症处理。正常脉搏:60~100次/min,有力脉搏140次/min,出现间隙脉,脉搏短闼得鞑∏橛斜浠,如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

3.2.2 各种管道的护理 本组病例术后都留置尿管、胃管、营养管、胸腔闭式引流管,保持各管道通畅,妥善固定作好插入长度标示,防止滑脱,严密观察引流量,性状,并准确记录[12]。(1)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保持管道密封,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术后3 h内胸腔引流液引流量大于100 mL/h,呈鲜红色并伴有较多血凝块,患者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应考虑活动性出血,若引流液中有食物残渣,提示食管吻合口瘘。若引流液量多,由清亮转浑浊,则提示乳糜胸,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13]。(2)胃管护理:术前置入胃管时进入梗阻部位不能强行进入,以免穿破食管,可置入梗阻部位上端,待手术中直视下再置入胃里。术后3~4 d内持续胃肠减压,术后6~12 h内可从胃管吸出少量血性液或咖啡色液,以后颜色逐渐变浅。若引流出大量鲜血或血性液,患者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量减少,应考虑吻合口出血,经常挤压胃管,防止管腔堵塞。若胃管不慎滑脱,应严密观察病情,勿盲目插入,以免戳穿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瘘[14]。(3)营养管护理:保持营养管通畅,滴注期间定时冲洗,防止堵塞,滴注营养液前后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均应用20~40 mL的乜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以保持通畅。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以免与营养液不相容而凝结成块粘附于管壁,堵塞管腔,保持营养管清洁,预防营养液污染[15]。

3.2.3 伤口护理 术前教会患者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吸气后屏气3~5 s,用力从肺部深处咳嗽,用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将痰液咳出,有效地排痰可以防止肺部感染发生,但咳痰时患者往往出现伤口疼痛难忍,护理人员可用双手轻轻按住伤口,在深吸气末做有效的咳嗽。若患者咳嗽频繁,可在患者胸部绷上胸带,适当约束伤口,避免伤口频繁震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进行止痛[16],告知患者合理使用镇痛药不仅可以缓解伤口疼痛带来的痛苦,还能促进患者有效咳出痰液,防止发生肺部感染,以解除患者后顾之忧。

3.2.4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期间不可下咽唾液,以免感染导致食管吻合口瘘,停止胃肠减压24 h后若无呼吸困难、胸内剧痛、患侧呼吸音减弱及高热等吻合口瘘的症状时可开始进食,先试饮少量水,后给予清流质饮食。术后3周若无特殊不适可进普食,但仍应注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进食过多,速度过快[12]。食管癌喷门癌切除术后胃液易反流,瞩患者进食后2 h内勿平卧,睡眠时将床头抬高。食管-胃吻合术后出现胸闷、进食后呼吸困难,建议患者少食多餐,1~2个月后,症状多可缓解[17]。

3.2.5 营养支持 术前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有无长期饮烈性酒,进食过快,食物过硬等情况,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无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指导患者术前合理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静脉给予高营养或空肠造瘘,拟行结肠代食管的患者,术前3 d口服抗生素,术前晚进行清洁灌肠,术日晨留置胃管。术后应禁食,待排气,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后,拔除胃管,停止胃肠减压24 h后若无呼吸困难、胸内剧痛、患侧呼吸音减弱及高热等吻合口瘘的症状方可进食。先予全清流质,后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无不良反应后方可进普食,指导注意少食多餐,进食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避免进食生、冷、硬食物。协助口腔护理,2~4次/d,可用漱口液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黏膜糜烂,增加食欲。

3.2.6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病情观察是对患者病情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以便协助医生确诊,给予及时的治疗及制定合适的护理措施。要求护士具备广博的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训练有素的观察力。做到五勤: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和经过专科的综合培训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其他护士辅助完成。食管癌围手术期的专科性较强,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护理工作复杂,在护理上稍有疏忽,不及时发现处理,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而且术后康复属于循序渐进,有连贯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能力,细心责任心和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责任护士具有很强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需要极端负责的工作精神,要求护士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和经过专科的综合培训的护士[18],需具备正确判断和协助医生及时处理病情变化的能力。直接观察法:视诊听诊触诊叩诊嗅觉询问思考;间接观察法:医生,家属交流,交接班病历,检验报告,仪器:心电监护,血糖仪等。

3.2.7 鼓励家属参与围手术期护理 家属是患者的支持系统,家属的情绪态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癌症患者心理表现特别敏感脆弱,家属情绪低落往往会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不利于治疗和康复。医护人员是患者与家属间接沟通的桥梁,患者家属往往对食管癌及手术知识了解比较片面或存在很多误区[19]。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仔细了解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争取亲属在心理和经济方面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术后患者大多数依赖性增强,不愿活动,家属由于对术后康复的不了解而盲目顺从,产生抵制心理。护士应告知术后早期下床可以增加肺通气,利于分泌物排出,减少肺部感染;促使肠蠕动早期恢复,减少腹胀,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下肢静脉栓塞,术侧肩关节运动可预防关节强直,取得家属积极配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0]。

3.2.8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使用镇痛药 保持呼吸道通畅,强力祛痰:遵医嘱使用氨溴索(沐舒坦)可以预防术后肺不张、急性肺损伤、低氧血症、ARDS等,作用有量效关系。尽早开始雾化吸入,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利于痰液排出,解除水肿和支气管痉挛。预防粘液栓、防止术后肺不张主要手段还包括:鼓励主动咳嗽、拍击胸壁,引流[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