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教育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教育的问题

篇1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育智慧;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29-03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极大改变了课堂结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教师的教育智慧,这已经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因为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进行是否彻底、开展是否顺利的重要标志。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教师全方位思考,努力利用新课程经验进行课堂教学,催生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的提高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真正实现了师生的互助。

一代师表陶行知先生把没有问题看作是“教死书、死读书”的人做的事,他认为,“没有问题是心力都不劳”,也就是说不但不劳力,而且不劳心,只会接受现成的知识,不会有任何形式上的创新。因此,他非常注重师生的问题意识。他认为要成就学问,质疑问难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敢问、勤问、问到底是陶行知先生一贯倡导的治学思想。

一、问题是财富,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理念下,有问题意识的人是渴求进步的人,是不断进取的人,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也是有责任的人和有敬业精神的人。因此,在学习上,学生是主体,而问题是财富。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教育智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则教与学的过程,将会合二为一。

(一)学生是主体,问题是财富

闻名遐迩的山东杜郎口中学牢牢地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突破口,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给学生,他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鼓励、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天下,把学生的水平发挥到极致,真正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这种讨论式的学习使问题可以通过师生间平等的合作讨论来解决,使学生的成绩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都能学得会、听得懂。上课讨论时,学生坐、站均可,听、讲都集中到前面,这使得他们的好动得到宣泄。每个学生都有了学习的信心,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所以,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做文章。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歧视任何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需倾向于学生最大的参与度。只有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增强了信心,教师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当然,提出新问题是教学研究的最重要一环。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解决它的欲望,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够敏锐地感受和觉察到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提高对无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问题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探索活动形式具有显著的激励功能。因此,教师要充分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角度,强化学生的“问题提出”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

(三)问题意识的误区

问题意识并非要学生或者老师都提出问题,并非问题越多越好。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设计大量问题,表面上看,课堂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问题多,题意简单,答案固定,教师、同学之间频繁发问,学生几乎没有思考就仓促应答,失去了探究问题的意义。因此,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设计适量的课堂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又不会降低问题的质量。

因此,在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前提下,锻炼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也很重要。学生提出问题,本身也是他们思考的过程,教师要培养他们提出高质量问题的能力。

二、智慧是艺术,要善于催生教师的教育智慧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智慧就是言说真理并通过听从本性而按本性行事。”有人认为智慧是知识,也有人认为智慧是力量,是辨析力、判断力、发明力和创造力的总成。人在紧急时间会产生智慧,是因为他在那个时间利用他自己的思考、行动,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育方面,智慧是艺术,是教育艺术,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智慧是艺术,争做智慧型教师

作为教师,必须拥有教育智慧,因为“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尊重学生的心灵,弘扬个性,努力做到深刻、独到、广博、机智,善于启发并拥有绝招。

当然,问题具有两面性,问题可以成为我们的垫脚石,但同时也可能会成为绊脚石,这全在于人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只有让有问题意识的人及早发现问题,并积极应对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说,问题的解决可以为教师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及教育案例;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给教师带来教训,会令教师产生教育智慧,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二)在解决学生问题中催生教师的教育智慧

问题,即需要研究讨论并要加以解决的矛盾、疑惑。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师的工作能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凸显教师的教育智慧,可极大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教师将教育教学过程中催生的教育智慧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可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教育智慧的根本用意所在――离开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教育智慧本身就是一句空话。

历史学科,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往往是寥寥数行字,人间几百年。所需要讨论、需要研究的内容实在太多,给我们留下思考的问题太多。新课程的实施、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电影电视的影响、古今文化的碰撞、新旧制度的对照、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现象与本质的区分,所有这些都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去解决,去探索。比如,伟大的,书上区区几个页面,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很多。教师可充分组织材料,结合乡土历史同学生共同探讨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求全体学生的理解掌握,增强学生的亲身感受。在活动结束时,评出“最佳问题”和“最佳答案”,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智慧,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通过思考、想象、理解、表达来解决问题,表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杰出的才能以及强大的理性能力。

(三)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育智慧不是小聪明。看到过好多关于读不出学生姓名的事例,有教师用“我故意不读,考考你”等手段,即使达到了目的,这也不是教育智慧,充其量只能说是临场应变。

其次,作为开发民族智慧的人――教师,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教育智慧,积极进取,不断进修。可以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沙龙,让教师谈教育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共享教育教学智慧。

最后,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评价,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起来,提出问题的能力高起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美国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所以说,教师要善于培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运用自身的教育智慧,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以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享受新课程。

参考文献:

篇2

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自党的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治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法制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合集,希望您及时采纳。

2021法制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一

法制,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追求的也就是这两个字。法制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法制教育不仅要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

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杀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诚然,这确实叫安全,但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我认为,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

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失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疯疯傻傻、痴痴狂狂,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

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生命如此,何其残酷。

大学生,已经是一个基本成熟的一类人群,有自己的想法,有各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学会做人是的学问,也是做人处事的基础,提高思想到德修养关系到自己成长为怎样的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下意识地努力。多涉猎一些名人传记等优秀书籍,学习别人的优良品德。每日三省吾身,总结反思自己在处理事情或者与人交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天都这样强化,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而建立优秀的道德品质。

2021法制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二

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以对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认真抓好大学生法制教育素质,切实做好高校安全工作,是高校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切身感受到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级符合型人才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合作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文化合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使大学生法制教育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降低大学生犯罪率,使大学生认识守法的必要性和犯法的危害性。

法制教育不仅向我们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效武器。法制教育给我们了这样一个信息,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只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并有一个良性发展。

社会,它的含义是先进发达,而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却存在违法犯罪的污点。在这其中,大学生的犯罪率也在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犯罪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一次又一次的犯罪事实让人们痛心,在依法治国不断深入的纪念,这些高素质且高智商的特殊群体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走进犯罪的深渊,这让同样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我们不禁扪心自问。

人生会面临多次选择,当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时,我们将作出如何的抉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面对那些选择了不归路的人们来说,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应该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学法、懂法、守法。这次法制教育课,我学到了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也提高了法律意识,更明白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用智慧的头脑武装自己。总之,法律教育深入人心,深得人心。

社会发展到今天,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要求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教育本事是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素质,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生活又要有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

通过这次法制教育课程,不仅让我对于法律知识和犯罪影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使我心灵上得到了法律的洗礼。教育和引导我们面对纷纭的社会,应保持法律,不可逾越之心;权益,务必维护之理。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家园。

2021法制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三

近段时间,学校开展了学法知法活动。我通过倾听学习,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

《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

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

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2021法制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四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选错了道路,让自己后悔一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因此,为了增强我们青少年的学法、普法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学校举行了“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为我们作报告的是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长xx老师。

本次报告会的主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它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很多案例的发生让我们为那些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大为惋惜,在惋惜之余,我们也认识到他们是法律无知者,在法律面前没有“敬畏”之心,只因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

xx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案例:某学校的学生,利用网络传播犯罪方法,从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仅仅是一个在校学生,一个未成年人,却犯了罪。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犯罪的呢?xx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因为不听家长、老师的教诲,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弱,以至于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偷盗、吸毒、贩毒等,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知道了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酿成大错时后悔已经晚了。在这些案例中,有很多人是因为一时冲动才犯了罪。

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更有甚者把自己的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这最美好的时间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度过,会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青少年犯罪,不仅毁了自己,而且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家人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这样做,岂不是辜负了他们?就算是为了家人,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荒唐事”来。所以,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首先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守法。我们青少年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增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第三,在交友方面,更要增强判断力,谨慎交友,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篇3

关键词: 社会体育专业 人文素质教育 实施途径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教书与育人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资料显示很多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差无几,没有体现社会体育专业自身的特征,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显得比较薄弱。就社会体育专业而言,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能适应市场需求技能,能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健身咨询与指导工作能力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相对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更需要扎实的人文素质修养,以便满足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解决好当前高校相对薄弱且非常重要的社会体育生的人文素质提高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与与对象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并以西南科技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2.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1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质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它包括文化知识素养、道德情操素养、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追求,以及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促使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并加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修养,目标是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理论和道德素养,使其成为既有学识又懂得如何做人的人。它主要是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以便为自己在政治思想方向上的选择和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基础和审美基础。

2.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社会体育专业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体育专项人才、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工作者,其中社区体育人才的培养数量占的比例比较大。高校中的社会体育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生群体,在进入社会后,必将成为体育各项领域的生力军,肩负着向社会大众传播体育知识和体育科学的重任。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既要有强健的体魄、熟练的体育技能,又要掌握全面的、科学的体育知识,更要有思想、有灵魂、有智慧、有信仰、有理想、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育人文思想是社会体育学生的内质需求,所以在整个高校社会教育体系当中,着重塑造学生的体育人文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体育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2.3社会体育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的现状。

通过调查,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综合素质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对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产生动摇,缺乏人生目标的追求,道德、精神、价值失落,追求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对社会、他人缺乏责任感;对理论学习缺乏认识,“重武轻文”,知识结构不全面,文化底蕴不足,意志品质等个性因素发展不平衡,自我修养不高,如抽烟、酗酒的现象相当普遍,违纪和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弊端,体育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人文素质较差,究其原因是:(1)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入校时文化成绩较低,导致他们对体育项目以外的人文科学知识方面的理解力较差;(2)专业设置单一,学校的课程多数只设置与体育相关的专业,以致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甚少;(3)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仅凭体质的强弱,技术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只偏重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人文学科缺乏应有的热情和重视。就目前而言,仍然需要调整基础知识结构,术科和理论学科的比重,重新分配教育学科类、自然学科类,人文、社会学科类,以及工具学科类的科目设置或课时比例,力求从课程上达到塑造学生体育人文思想的目的。

3.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3.1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思想。

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既是一个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认识问题涉及学院领导、管理部门、教师投入、教学资源与教学时数的矛盾等。就体育而言,从学院领导到学生,首先要避免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轻视和排斥,重构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人文教育对人的文化世界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从教育体制到教学体系上给人文教育以准确定位。要纠正唯运动技术的倾向,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

3.2充分利用体育专业的优势。

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许多专业课程,如体育心理学、体育史等,本身属于人文学科。此外,体育是德、智、美的良好载体,况且其本身蕴涵有人文素质要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运用,寓人文素质教育于课程教学中。同时,要特别强调在其他专业术科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挖掘专业课的人文内涵,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诸多优势,使学生在运动项目的实践中深受体育与拼搏竞争、体育与环保意识、体育与社会公德、体育与公平公正等人文素养的教育与培养。

3.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最终要靠自己。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使学生素质的形成从外力作用的被动式促进变成自我培养的主动式升华。需要指出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弃主导地位,放松纪律要求,而是确认学生是发展自己素质的主体,教师在坚持严格课程管理和学风教育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民主平等的原则,积极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人文素质的提高,仅凭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学课堂上没讲、书本上没写的知识,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和体会。

3.4调整课程结构。

提高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有不少途径,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专门人文课程设置是其中之一。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要加强体育专业的教学,保证学生有较突出的专业技能,而且要设置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近些年来,我校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课程体系、内容安排、学时构成比例等方面采取了不少积极的措施,有了不少突破进展。但是,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人文社科类课程门类较少,学时不足,重视不够。如除了国家规定的“两课”的教育内容外,其它的人文社科类公共课程很少,只是辅修方向上有一些课程。在学生选修课程方面,关于体育知识扩展和深入类的课程仍占主要方面,人文社科类课程门类少、要求不高。因此,要改革和拓展现有有关人文素质课程,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系统、更合理,各方面素质一致发展,做到一专多能,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还应关注的问题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基础、层次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在高中临考前改学体育,这部分学生欠缺的很可能是对体育的投入、热爱、领悟;而对于那些多年体育训练进入高校的体育大学生,他们欠缺的就可能会是文化底蕴,这就造成学生人文与体育基础的差异。要培养兼有两者的综合人才,在塑造学生体育人才思想这一过程中就不可忽视体育生中存在的层次差异问题。

3.5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

人文教育除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要有体现之外,还应贯彻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除了其体育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的传授外还会产生一定影响:一是教师自身的形象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例如体育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勇敢顽强精神、优良品质、运动技巧、健康体态,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二是使学生懂得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人类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学生通过对这种密切关系的理解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由此可见,一位教师形象的好坏,治学的方法是否严谨,是否有敬业精神,对社会的责任感等各方面对学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位社会体育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良好师德,身教胜于言教,只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才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多学习多进修,使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人文知识,以及较强的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以满足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3.6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素质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文素质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结构,其形成主要靠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熏陶,这比某些强制性的教育更有效,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关怀自然、关怀生命的情感。因此,营造优良校风,优化育人环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与物质环境。校内教室、宿舍和训练场馆及所有公共场所要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加强图书馆资料的建设,提高资料的利用率;扩大计算机、语言中心、实验的服务效能。二是文化环境。要经常组织内容丰富多彩的各类报告,开展学术交流,举办高品位、高格调的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把知识性、趣味性、高品位、高格调融于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从而使社会体育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品格得到提升,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和自身人格的完善。

4.结语

高校体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校体育及至整个高校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要求,社会发展,以及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它能拓展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但当前我国社会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程设置单一,人文课程缺乏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优化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文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施社会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改革课程体系,强化人文课程尤为重要。

我校社会体育教育应大力加强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其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健.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5,(1):105-107.

[2]文世平等.加强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2.23,(2):7-10.

[3]汪正毅.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25-227.

[4]郁建亚.对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几点建议[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16,(3):52-54.

[5]陈俊钦.论终身教育思想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1):39-41.

[6]潘国斌.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调查与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3.2:54-55.

[7]周典明,郑沪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95-96.

篇4

【关键词】中职语文;工具性;激发兴趣;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身在一线的职教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呢?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一、正确认识语文学科在整个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初高中教育,它的任务不是为高一级学府培养优质生源,而是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具备一定技能的初级人才。所以,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也不同于普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但是,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各类各级学校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各级各类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学生、家长更是如此。加之,我们的一线教师绝大多数是通过普通教育走出来的,这种认识也是普遍存在的。这就使得语文在职业教育中仍然像在普通教育中那样处于主要地位。语文课时安排过多,占用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势必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我认为,中职语文应该从主科的神坛上走下来,它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服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点上,我校就适时地做出调整,相应减少语文、数学、外语这三大传统主科的课时量,增加专业课和实践课的课时量。另外,结合中职生的思想现状,我们也要更加重视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在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要减弱纯粹语文知识的内容,增加和学生所学专业联系密切的知识,重视情感教育。

二、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我们职业教育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被其他学校视为“问题学生”的学生。他们语文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差,上课精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更有甚者,上课睡觉……鉴于这种现状,我们更应主动做出改变,而不要再像以前那样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讲”,一节课下来老师挺累,学生照样什么也不会。首先我们要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轻装上阵。为此,我们不再整套的讲教材,而是对现行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选择那些和我们的生活和时代接近的文章,选择那些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文章。其次,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有所差别。例如,在给机电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我侧重给他们讲一些科技说明文;在给文秘专业的学生上课时,则多讲一些应用文方面的知识;在给护理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我会让学生多学一些有关药品名字的字词。这样,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立刻在他的专业课学习中发挥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方面我们可以选择歌颂母爱的文章老舍的《我的母亲》,倡导读书的文章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弘扬传统美德的文章刘心武的《十首足矣》,在逆境中取得成功的文章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等。实践证明,我们做出的这些改变是成功的,中职语文课堂正悄悄的发生着一些喜人的变化。

三、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方法

(一)投其所好,激发兴趣

中职生语文基础较薄弱,语文素养不高,还有,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因此厌学情绪普遍存在。这样就导致了语文课堂上学生听课不认真,交头接耳,搞小动作,更有甚者,在课堂上约会周公。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从兴趣入手。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在笔者现在所教学生中,大多数人对文章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感兴趣。了解了这一点我就在课堂上增加这些方面的内容,特别是与作者有关的奇闻趣事。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课堂上来了,课堂氛围有了好的转变,学生对语文课堂不再厌烦,有时一节课结束了学生还意犹未尽。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多媒体不仅能提供翔实的背景资料,它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企及的。例如,我在给同学们讲授《海洋和生命》这一课时,先给他们播放与海洋和海洋生物有关的影视资料,让他们自己去感受海洋的辽阔,海洋在生命产生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体会现今人类与海洋的密切关系。这种授课方式收到良好的效果,同学们欣赏着美丽的大海,聆听着悦耳的旋律,同时还学到了知识。多媒体确实是一种寓教于乐的高效的教学工具。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把语文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结合起来,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时常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篇5

1.化解学习难度,培养学习成就感 

高职生学习普遍缺乏积极性,对学习有畏难感,甚至恐惧感。因此教师要注意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比如:我们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时候,学生如果不能理解找出作诠释的说明方法,那么我们只要他能找出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很好了。这两种说明方法浅显易懂,掌握了就不容易忘,这样,一节课下来他们没有一无所获,至少知道了这两种的说明方法,也没有因为不懂难懂而放弃学习。也算学有所成了,总比厌学逃学要好上许多。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渠道展开教学,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积极主动。如教学《梅兰芳》《古代的服装及其它》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及相关的历史。没想到他们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我自己也增长了见识。 

3.注重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生对于所学的专业及以后如何从业等等的关注度都比较高,因此语文教学中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来进行语文教学。做到这点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实践训练的落实。如写作训练,这是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果按课本里的训练要求学生肯定达不到也没兴趣,那不如由老师自己寻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点让他们去交流,去写作。比如:我在上电子班的语文课时,和他们的专业老师联合起来,让他们写一份好的实验报告当作作文。这个想法得到了专业老师的大力支持,因为他们也正为学生的实验报告词不达意而头痛呢。学生呢,当然也是乐而为之,做一份事情完成两顶任务,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大家各得其所,都做得很开心。再比如:语文课本口语交际训练中的聘用演练,就非常受学生的欢迎,这样的活动多开展,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老师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4.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视野,多实践 

语文教学光靠教几篇文章, 要学生形成语文素养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视野,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篇6

关键词:临界问题儿童;教育边缘化;教育回归;社会支持

作者:张柏远(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570100)

一、“临界问题儿童”的界定

(一)“临界问题儿童”的日常表现

问题儿童行为特征明显,容易判定。但有些儿童日常表现介于正常儿童和问题儿童之间,一般被称为“临界问题儿童”,这些儿童在学校面临着被教育边缘化的境遇。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教育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然而多数家长不愿接受孩子是问题儿童的事实,勉强接受或容忍孩子的“喜怒无常”。在日常社会交往中,问题儿童是“不受欢迎”的群体。在学校,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持儿童之间的和谐相处,通常会采取诸如隔离等简单化的教育措施,使“临界问题儿童”被教育边缘化,长此以往,这些儿童不仅不能改善自身的问题行为,而且会错过医学诊治或矫正的最佳时机,进而造成无法逆转的后果。从社会角度来说,“如果任由问题儿童发展,他们的前景令人担忧,会严重浪费社会人力资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并会滋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临界问题儿童”所表现出的“问题”,其实质是孩子缺乏社会兴趣,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具体来讲,“临界问题儿童”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会表现出如下典型特征:一是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区分自己与他人或与其他客体的关系;三是语言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发展相对滞后;四是伴有偶发性的攻击行为,通常会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表现出推搡、叫喊等不友好行为,甚至出现敌意性击打、踢踹别人的行为。

(二)“临界问题儿童”产生的原因

“临界问题儿童”所表现出的异常行为并非完全源于教育问题,不同个体“临界问题儿童”产生的原因并非完全相同,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心理社会化发展相对缓慢。在现实生活中,这类儿童想要他人手中的玩具,他们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抢”玩具,过激时会采取抓、咬、踢、打等具有伤害性的行为。这类儿童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其心理社会化的滞后,他们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与人交往的“方式”和“规则”。当然,部分家长对儿童缺乏应有的社会化教育,导致这些“临界问题儿童”没有形成该年龄阶段应有的基本社会属性。

第二,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与失当的家庭教育方法。“临界问题儿童”的父母在子女教养上,有过多的干涉、惩罚和拒绝倾向,对子女关爱较少。正常的教养方式是严慈相济且分明适度的,而“临界问题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则是极端的或充满矛盾的。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教育尺度不一致的问题较为普遍,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不一致,使儿童在“是”与“非”观念判断上产生心理冲突,加之该年龄阶段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因此,这类儿童形成了一种“趋避式”的选择方式,对外界采取“应激”处理,最终某些儿童人格产生了异化。

第三,亲子情感链条的断裂、缺失。在考察“问题儿童”的相关因素时,许多研究都关注到了亲子情感的连接状态,并且多数研究认为亲子情感链条的缺失、断裂直接导致了儿童的“言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一是隔代老人照看孩子,“隔辈亲、隔辈溺”无形中给孩子“罩”上了“隔离膜”,使父母无法行使自己的管制权,由此孩子在老人庇护下“为所欲为”;二是家庭成员言行失范,诸如成人之间的情感生活(包括喜怒哀乐)在孩子面前丝毫没有遮掩,失范言行影响了儿童的行为养成,导致其出现某些“言行问题”。

第四,轻微生理原因的影响。有些儿童的智能发展处于正常或基本正常的状态,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存有缺陷,集中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集中时间较为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以致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这些表现在医学领域界定为多动综合征,一般男孩多于女孩,并且早产儿童较多。

二、“临界问题儿童”教育的边缘化问题

“临界问题儿童”未得到普遍关注,学校多采取随班就读的方式进行教育。有学者认为:“问题儿童是指由于非生理性原因造成的具有明显和持久的心理、行为障碍或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儿童。”但在现实教育情境下,许多幼教工作者所认为的“问题儿童”是指身心发育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残障,但比较难管、不守课堂常规或存在许多不良习惯的儿童。这类儿童常常被人们忽视,而不经意间归为“正常儿童中”的“问题”儿童与“问题儿童中”的“正常”儿童,我们称他们为“临界问题儿童”。其实,这部分儿童在幼儿教师眼里往往只是“难管的”儿童,并没有将其作为“特殊的”儿童群体进行“更深次”的研究与关注。在对待“临界问题儿童”的问题上,小到家长,大到政策层面,都存在着有意无意的忽视、误读与错判。

(一)园方与教师缺乏意识与专业支撑

从专业视角看,多数幼儿园教师仍不具备特殊教育的专业化素养,通常表现为专业身份不明确、专业素养相对缺乏、专业培训不足等方面。在现实层面,幼儿教师往往凭借“主观感觉”评定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无法指出问题儿童的症结,并在儿童究竟存在多大问题、原因是什么、是否需要医学干预等问题上更是束手无策。

(二)家长的无奈与束手无策而消极顺之

家长由于血缘与情感的原因,会存在“爱屋及乌”的心理。许多“临界问题儿童”多在幼儿园“惹事生非”,当家长隔三差五地被教师留下“谈话”时,有些家长多会以为问题出在教师,而选择性忽视幼儿的问题,家长这种消极处理问题方式,使得问题儿童得到“庇护”,更难以矫正其行为。

“临界问题儿童”本需要关爱、需要融入集体生活,但由于他们的攻击打闹、惹是生非、扰乱课堂秩序等行为,教师因缺乏专业素养而无法教导,家长由于庇护心理而无法矫正,在这种境况下,这些儿童就难以适应集体生活,会成为被隔离的对象。

三、社会支持:“临界问题儿童”教育的回归

“临界问题儿童”之所以在集体活动中被“边缘化”,根本原因是缺少社会支持,要使其教育回归理性,家长、学校及社会必须通力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改变观念,切记讳疾忌医

如今很多父母对孩子抱有极大的期待,不愿意承认孩子的缺点,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家长应当摒弃讳疾忌医的想法,主动地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中的烦恼,真正关心孩子,帮助孩子了解自身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改变孩子的多动症、心理与行为偏执等问题,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沟通技巧。

(二)科学筛查,做好分类处置

经过筛查,被怀疑有问题的儿童,需要遵照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或症状的严重程度。对于确诊的问题儿童,采取适当的处置方法即可;对于不能确诊的儿童,应进行适宜的自然观察或医学诊治后,做进一步的教育干预和临床矫治。

(三)家园共育,控制相关条件

“临界问题儿童”的出现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所以,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就成为转化问题儿童的关键因素与有效手段。尤其是“5+2=0”现象有可能使教育完全被抵消,家庭、社会必须通力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四)及早发现,做到有效干预

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生物学、心理学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干预措施也是多方面的。教师或家长对儿童日常行为密切观察,及时与专业人士或机构沟通咨询,及早发现临界问题儿童,便于有效干预,避免和减少儿童心理问题。

篇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篇8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由精英化教育转变到了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使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从最初的刚刚开始办学,到之后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再到后来高职教育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非常重要一部分。截至2015年底,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27所,在校生1006.6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借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高职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派蓬勃。确实,高职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也许干得还不错,然而,不可否认,部分高职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是不过关的,表现多种多样,这一切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的有效性发挥出现了问题,再不认真总结,及时补救和改进,后果不堪设想。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就

(一)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1.“学长制”与“助理班主任”辅助教学模式

“学长制”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与港澳台地区,即在高年级中挑选成绩优异、政治觉悟高的学生,经过培训之后对新生进行帮扶、引导与教育,尽快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助理班主任”就是在同年级中挑选工作能力强、品德优异、富有责任心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助理协助班主任处理各项班务,其中也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式不仅发挥出了助理班主任的榜样心理,还给学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奋进目标。

2.定岗实习的“双导师制”教育模式

定岗实习就是学生根据学校要求,在固定教学时间内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开展的实践学习,高职定岗实习属于专业教学的有机内容,也是现有教学活动的延伸,是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学生政治素质有待提升

素质是个人在后天教育中形成的一项基本能力、基本观念和品质,从总体上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1.国家民族意识得到了增强

民族意识是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性格,属于民族自信心、民资自豪感、民族价值以及民族道德品格的有机组成,是协同、凝聚同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激烈着整个民族奋勇前进。调查显示,现代的高职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魂、爱国心以及民族意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方面,始终与国家主流意识一致。

2.思想道德素质总体向上

有研究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个人利于与集体利益出现矛盾,有18.9%的学生会优先考虑集体利益,52.4%的学生会选择同时兼顾两者;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方面,56%的学生表示为利他人;在提到“你是否考虑专升本”的问题时,72.4%的学生表示一直在努力。数据显示,总体上而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是积极向上的,思想追求进步,不断的超越自我。

3.部分学生的政治素养有待提升

由于高职录取属于专科层次,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本来就不好,并且因为大学教学速度非常快,如果自己不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大量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的话,学生就很难在学习上跟得上学校教学的步伐。从以往情况来看,学生由于学习上跟不上老师教学步伐,非常易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逐渐的失去斗志,无所事事,不是谈恋爱就是沉迷于游戏,对学习和生活都失去了兴趣,这也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领导思想不重视,意识淡漠

对一所学校来说,校长的思想和决策至关重要,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整体水平。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起来步履艰难,很大程度上与领导的认识有关。思想政治课程,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尴尬地位,一方面,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而且声称“五育并重德育为首”,似乎至关重要;而另一方面,在考试当中,它占的分量又不大,要么分值低比例小,要么是开卷考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功夫,而校领导为了追求个人业绩,往往只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如果说普通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高职,则是片面追求“就业率”,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导向下,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二)忽略高职学生的特点,缺乏针对性

高职与普高不同。从教育目标上看,普通高中主要是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而高职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劳动者,高职毕业生也可通过各种途径继续深造,但数量极少,大多数直接就业,走上工作岗位。从生源上看,普高的学生成绩要比高职的好很多,诚然,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但不可否认,学习成绩和个人品德还是具有一种泛化对应关系。正由于此,高职的学生往往问题更多,更难以管理。

(三)教师授课方式单调,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尴尬地位,学校,教师和学生难免出现一种应付心态,上级部门检查时课程表上开设有这门课,相关资料临时造假来完成,似乎已经足够,在这里,思想政治教育非但不是主导,反而地位直线下滑,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很少有教师能静下心来,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而是照本宣科,或是学生自学草草了事,可以想象,这种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的很难调动起来。

(四)课程设置流于形式,缺乏长效考核奖惩机制

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机制不健全,进一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教师上课和不上课一个样,认真上和随便上一个样,久而久之,这门课将最终废弛和崩塌,伴随着课程的衰落,实际上衰落的将是一批,或者一代人的品质和修养。学生呢?随便打个分数,没有任何奖惩措施,对不及格的学生,补考也相当马虎,随便交点钱就能过关,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人都有惰性,随心所欲,贪图享受是人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一些具体的规章条款来制约人的言行,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强制措施,以免积重难返。

(五)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相分离

前面说过,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就业,是高职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一个人的头脑指挥着双手,换句话说,个人修养道德品质比专业技能还要重要。技能短时期内可以获得,修养短时期内很难提高。技能不熟练影响的是一个车间,一条流水线,而道德和人品出现问题,影响的则是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国家的未来。因为长期以来政治教育与就业相分离的局面,导致学生进一步把思想政治教育抛到九霄云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三、面对上述问题采取的几点对策

(一)重新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中的意义

更新观念,深化认识,在高职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与此同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比如,重新安排课程表,增加所占比重,还有,原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副科来对待,没有专门老师,多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要安排专门的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与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认知,并将其主动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二)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职的学生和普高比起来,成绩相对较差,自觉性很不够,行为习惯的养成很成问题,这是事实。还有,高职的学生,各自的家庭也有很大差别,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等等,为此,教师,或者班主任要做好家访,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还有,普高学生入大学后还要进行漫长的思想政治教育,而高职学生一出校门就要走上就业岗位,这一门课程落下,怎么补得回来?而且影响的不只是个人,而是整个社会。因此,因材施教,分析学情,至关重要。

(三)钻研教法,结合案例,找到学生兴奋点

授课过程中,可以多举实例,便抽象为形象,例子比单一的概念更能吸引学生。举例有讲究,既要举身边的例子,有说服力,还要举名人伟人的例子,有感染力,当然最好是当代的名人伟人,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房地产大亨潘石屹,等等。这些例子,学生从媒体上经常看见,并不陌生,将他们的成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当然除了正面,还可以举负面的例子,比如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实施家暴,缺少了道德引领,专业领域再卓越,也是无法弥补,得不偿失。

(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相联系的方针政策

找一份好工作,是每个高职毕业生的梦想,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与就业相联系,也是无奈之举,然而,同时也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一开始可能有点“强迫”的色彩,但是,时间久了,形成习惯,便可以固定下来,受益终生。此外,还要结合所学专业,掌握和学习将要从事行业的发展状况,行业曾经的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和知识,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自豪感和浓厚的职业兴趣,培养美好的职业理想,形成坚定的职业信仰,然后培养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科学的世界观。

(五)理论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管理作用

生活无小事,道德也无小事,在平常的教学和考试中,教师要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和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另外,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功能,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学生,因为同龄,更容易取得实效。

综上所述,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过思考总结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相应对策和办法,毋庸置疑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思想教育的重灾区,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深信,在教育学界的共同努力下,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一定会越来越好,其有效性也一定会发挥得越来越充分。

参考文献:

[1]刘志红.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2]刘镇虎.加强学生管理 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J].广西教育,2010

篇9

   开学,学校组织我自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短短的八条内容,却让我感触颇多。通过自学这一过程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孩子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一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保育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温暖孩子幼小的心灵,来净化孩子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幼儿园的保育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孩子形成好习惯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幼儿

   教育本身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孩子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孩子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孩子全盘接受,永记于心。

   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孩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孩子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三、为人师表

   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比如要求孩子文明礼貌老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否则要求孩子,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孩子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不可信赖。

   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总之,我们教师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仅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并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我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所以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这段时光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范的资料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一、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我的工作。所以仅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我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我。教师爱自我就是要有用心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取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我的选取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用心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我用心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个性是在此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取向不仅仅仅关系到自我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并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个不爱自我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用心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才会在生活中欢乐,才会有用心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三、爱学生。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学生的爱务必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此刻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个性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个性的爱给个性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我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我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新规范还规定:教师应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我想这是每位教师务必做到的,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学生危急时挺身而出,应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们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抢救学生拼搏奉献的精神。我想这正是教师爱学生的最高体现。

   爱教育、爱自我、爱学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在教育工作的诸多矛盾中,教和学是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是欢乐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和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师,有了教师乐教,才会有学生的乐学,尽管其他条件都具备,如果没有教师的乐教,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欢乐不起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热爱学生,全面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其业,善于其业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爱。爱的真谛是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人格的人来对待。教师尊重和相信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构成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促成群众的良好关系的构成。学生有安全感、宽松感、愉,就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欢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生动、活动、主动地得到发展。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资料,是教师职业到达专业化水平的基本素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就务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师德建设,为师德建设注入新的资料,增加新的内涵。当前,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职责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十分必要的。职责,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我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潜力和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职责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职责意识,就不会明白自我的职守,不会明确自我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务必知职责、明职责、负职责、尽职责。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务必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务必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

   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必须要鞭策自我,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职责”。

篇10

  2022新教师入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范文

  结束了六年的村官生涯,我很荣幸地成为曹川镇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三年大学生活的磨练和学习,使我储备了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但是大学毕业后的六年村官生涯,使我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一切都要从零学起。非常感谢县教育局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这次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对教育管理、教育法规、师德师风、教学工作规范和教法经验交流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获益良多。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培训中,几位领导和老师都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人们都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教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应是真善美的代身”……可见,“教师”二字包含了许多崇高而尊贵的内涵。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向那些长年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吃苦耐劳、甘心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和才智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二,培训为我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听了几位老师为我们总结的工作方法,我认为当好一名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用一点情感;多一点善意;讲一点差异。第二,把眼光放远一点;把工作做实一点;把金钱看轻一点;把名誉看淡一点。第三,教育方式要改变;教师角色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更使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

  第三,培训使我了解了如何做一个好教师。

  1、要学会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其它的,要做到多而广。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处事。教师从事的毕竟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方便些。

  2、要学会公平,对待学生要讲究原则,应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后进生。如果是优等生犯了错不能从轻处理。

  3、要学会爱学生,不管学生做了什么,你都要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学生,体贴理解学生。让学生觉得你始终是爱他们的。

  4、要定教学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有开阔的胸怀,勇于接受各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充满耐心、宽容心与责任感。

  第五,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对于当了六年大学生村官的我来说,对教师这个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教育局领导、和老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变化,他们的讲话,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其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其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的工作生活态度。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只有通过反复地研究和领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既然我放弃了村官的工作,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

  2022新教师入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范文

  这一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而且是名师聚集地的分宜一小的教师,此刻,我感觉无比的光荣!

  学校为了更好的使我们新教师尽快的适应教学工作,特地让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进行有关班主任和教学两方面的培训。这一次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将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就具体谈谈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培训之前,这半个月我是抱着轻松的心态去应对教学的,尤其是面对一年级可爱的孩子们我缺乏足够的耐心,对于调皮的孩子更多的是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但是,这次培训使我内心更深一次的被促动,要想使学生良好的发展一味的惩罚是不行的,惩罚只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一定需要老师悉心的教导,跟他们讲一些小道理,在小道理的熏陶下他们才能逐渐做得更好。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学生与老师不断磨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比较漫长,比较磨人,考验着老师的耐心,这就需要我们把老师这份职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这样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烟消云散。

  培训使我懂得与家长沟通这方面也是需要技巧的,不能随自己的心情去处理问题,更加不能去臆测可能不存在的问题。就在前两天因为家长在微信班级群里说的一句话,我有些怒了,二话不说,用难听的话怼了回去,家长一句回应也没有。事后我想想,可能是我自己做错了,因为所有的文字不会自带语气,一句话语气的好坏是由自己的主观意识决定的,可能家长是平和的语气发送这句话的,但自己意识里可能会赋予这句话埋怨的语气,这样老师和家长就会产生误会。所以作为老师应该自身充满正能量,心胸开阔!老师要和家长平等交流,尽量不要与家长产生误会,即使有了误会也要及时的解决。我们要坚信再刁蛮的家长在与老师耐心的交流下也会有想明白的那一刻。

  这就是我今天在培训中体会最深的两点,给了我很多启发,在此我感谢这些培训老师,你们辛苦了!我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己,希望自己早日成为优秀的教师!

  2022新教师入职培训心得体会实用范文

  9月21至9月23日,我们今年这批新进老师在分宜二小参加了新教师入职培训。培训时间虽短,带给我的感受却很深。几位培训讲师的发言中没有太多华丽的词汇,却流露出一种朴实真诚、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他们讲授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分享的经验以及小故事既给我们带来了乐趣又给我们带来了启发,解开了我入职以来的一些小困惑,让我可以去细细体会与“消化”。

  首先上场的是黄小松校长,他给我们带来开学第一课。在这一课中,黄老师教导我们身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注意个人形象,还要关注自身的内在修养,多阅读专业书籍,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别忘记自身的学习,做一名“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理想信念、扎实学习”的四有教师。而后的礼仪教师也帮助我们了解了一些平时不太能注意到的礼仪事项。

  其次便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邱艳萍老师。她不仅多才多艺,课还讲得特别引人入胜,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的目光。邱老师分享的案例也特别暖心,让我感受到了一名好的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盏指路明灯——在他们困惑迷茫时,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邱老师有着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她的分享给身为新手教师兼班主任的我指明了工作方向,带来了信心。曾在二小工作过多年的钟老师很优秀,她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写作经验。在她的分享中,我感受到了一名教师的不易,也体会到了一名教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几位教师都提到过一个词:记录。他们教导我们:身为教师要学会反思,要记录教学生涯中的点滴,这将是我们未来宝贵的财富。在培训的后期是教学观摩课,数学教师的课堂环环相扣,时间节点把握的恰到好处。在教学实例中,我更加直观的看到了要上好一堂课实属不易,这需要教师优化设计、不断磨课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