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发展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发展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章 矿山测量数字化概述
随着我国矿山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矿山主流测量技术,测量技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中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对矿山生产以及运营过程的各方面进行规划设计,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采集、调度、功能、包装四大系统,其中对于数据的采集是最为重要的。数据采集主要是对矿山各方面的重要参数进行收集工作,然后对数据进行保存传输等,也就是将矿上测量实现数字化,然后进行处理。人员调度是指对矿山生产过程中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作内容的调度,以尽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功能数字化是指将矿上生产中所使用到的设备进行功能管理,对各种设备进行全面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尴尬局面。产品包装是指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包装,对包装的材料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进一步的设计,对产品进行包装,以便能够进行更好的销售。总体来说就是利用各种数字化系统或者设备对矿山实现精准测量。
第二章 矿山测量数字化技术发展分析
2.1矿山资料数字化处理
对矿山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是矿山测量技术数字化中最为关键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收集、保存、处理以及后期管理等,需要处理的数据主要有文字、图形、表格以及数字等几种类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绘图工具以及测量设备进行数字化。从目前我国矿山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来看,主要是利用CAD以及VB这两类软件进行辅助处理。
通过软件设计出的ADO,可以对各种数据收集的来源进行保密性,也可以提高数据收集的可行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建立辅助数据库提供便利手段。通过微软技术可以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共享链接,通过其他程序对内部对象进行置换,对各种不同程序进行跨越式调节,对数据收集对象的性质进行改变,比如通过利用VB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二次开发,使其效率得到提升,还可以进行维护,所以利用以上两种软件对矿山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大大改变数据收集以及后期管理效率,并且利用机器管理还能够降低人力成本,为矿山节约更多的成本。
2.2矿山基本信息数字化处理
矿山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空间信息、地貌形状以及矿体材质等,这些信息在进行采集处理的时候,可以将其设置成为一个三维视图,利用三维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加大处理效率,对后期的分析起到很好的作用。
对矿山基本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主要是将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三维立体处理,然后利用相关技术以及处理软件,为工作人员后期工作提供实际分析依据。我国矿山在对基本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最常用的软件就是Maya,Maya所拥有的功能比较全面,基本功能是三维立体视图效果,另外还加上模型建立、测量布料以及测量动作动态化等,并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不是很复杂,所以这种感觉软件的应用前景比较广泛,使用者较后者多。但是这种软件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建立模型(数据模型),才能够进行后期工作,其数据模型主要是由点、线、面以及布线组成,并且还要求这四个组成部分必须和实际情况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为精确的将矿山的实际测量情况以三维图的形式表达处理啊。另外在应用过程中还必须对相关因素的本质特点进行属性明确,也即是让建立的模型具备实际对象所具有的特点,也就是需要即视感,使其和周围环境产生共鸣。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对测量信息进行动画表达,同时还必须进行效果渲染,将建立的模型和实际环境相差不多,从而通过摄影,完成对整个矿山的后续测量提供理论依据。
2.3矿山绘图数字化处理
在对矿山进行开采的过程会因为井下地质条件以及开采通道的大面积挖掘,导致开采区矿质以及采层密度发生变化,之前对于这种变化采用的方法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更新,所以测量人员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这种变化进行掌握,能够对人力物力的消耗进行降低。
因为对矿山开采区绘图是需要很大的图纸,并且进行大比例的绘制,导致绘图难度比较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在矿山测量的各方面,利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对绘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也成为必然。绘图技术数字化处理主要通过绘图软件进行开采区的实际记录,设计相关的绘图指标,一旦发现部分指标发生变化之后,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绘图进行改变,不会因为部分因素产生变化导致整个图纸作废。这种处理技术还可以对矿山开采区具体数据进行及时明白的反馈,能够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改善提出可持续性发展。机遇数字化技术对于绘图的各种便利性,导致矿山测绘技术具备很好的科学性以及强大的有效性。能够对矿山的开发建设以及安全生产提供完善的决策,即使发现现行的模式中存在部分漏洞,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完善补缺。另外利用数字化绘图技术还可以永远摒弃图纸限制这一缺点,绘制出来的图纸准确性较高,后期修改或者储存都比较方便,可以为矿山对开采区的管理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结论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渗透到矿山具体的测量中,传统的矿山测量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矿山日益提升的测量要求,而数字化技术对矿山具体的测量要求可以进行很好的满足,所以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发展比较迅速,可以为矿山后期管理或者开采区的确定方面提供更为精确的指导,但是因为数字化测量技术更多的是趋向于理论,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阻碍,所以希望相关学者对其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鉴于本人学识有限,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各位同仁能够及时指出,以便后期能够及时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韩小庆.浅论我国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2.
[2]吕春玉.解析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3]李吉才. 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问题[J]. 科技传播,2011.
篇2
1 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
1.1 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它离不开先进的设备、电子资源以及软件的支持,但是这三种要素都是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的,而党校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只是用来图书的采购,并没有其他多余的资金进行数字化建设,导致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资金的支持,导致数字化建设难以继续。
1.2 图书馆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
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和软件的应用,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缺乏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撑,无法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1.3 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个党校对于图书馆数字化水平发展的衡量标准就是其自动化水平,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党校在实施自动化管理之前,只是盲目地购进一些高科技的硬件设施,却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导致硬件设施无法进行合理的利用,只是用来做一些检索查询、分类以及图片制作的工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远远无法满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1.4 缺乏应有的数字化信息
对于党校图书馆来说,数字化的信息就是经过数字化之后的图书和文献资料,开发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加强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存储和利用是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将图书馆内的各种图书和文献资料转化成数字的形式进行存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读者的查阅以及使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将所有的文献转化成数字化的形式,造成了读者在进行查阅时资料的不全面。
2 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2.1 提高认识,加大资金投入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耗时较长的工程,期间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够真正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确保党校其他各项资金比例合理的前提下,保证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其他各项事业提供便利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与党校事业的的发展并驾齐驱。
2.2 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
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一关键因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得以进行的核心力量,因此,图书馆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大力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建设:第一,对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人才大力引进。数字化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各种高科技的因素,而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党校图书馆要对人力资源建设的方向加以调整,注重引进一些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防止人才的流失;第二,加强对馆内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图书馆应该大力鼓励馆内人员进行自我升级,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各种知识的涉猎,让馆内人员不断更新现有知识,还能掌握更多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努力向全方面的人才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图书馆整体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2.3 提高图书馆设施自动化水平
只有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才能够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大投入力度,购置新型的通信设备,如计算机和服务器等,建立起自动化的图书馆集成系统,形成从图书采购、分类到查询借阅的一系列自动化系统,节省读者查找的实践,还能为图书馆节约人力资源。
3 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前景
3.1 逐渐由重视基础性资源的建设转变为基础性与特色性资源并重的建设
基础性资源对于每个图书馆来说是都是一项最为基本的信息资源,为了能够增加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资源,各图书馆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条件下,选择了从外购买数据库的方式来丰富馆内的虚拟资源,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大部分党校图书馆馆内的基础性资源已逐渐成熟,为数字化的图书馆发展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是网络化的时代,各种网络图书馆丰富人们的眼球,使得图书馆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数字化图书馆只有建设属于自己的具有特色的资源,才能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因此,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今后图书馆会在继续巩固馆内基础性资源的同时,加强对特色性资源的建设工作,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3.2 逐渐由重视资源建设转变为资源建设与资源组织同时进行
图书馆在进行资源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资源的组织工作,只有加强图书馆的资源组织能力才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环境。尤其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数字资源类型的多样化,信息资源的丰富以及格式的复杂性,都要求图书馆加强对数字资源的组织工作,如果不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数字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就会显得分散杂乱,在进行资源的查阅时,无从下手,造成有资源却不能用的状况。所以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下一步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工作,将收集到的零散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信息资源库,按照读者的需求和信息资源的类别进行组织归档,让读者进行查阅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所有相关的资料,切实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建设从信息资源到信息资源结构都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图书馆。
3.3 根据馆藏特色和读者需要,发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数据库
党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党员干部,为此图书馆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料,专门针对党员干部的需求提供专题性的数据库,和专门的搜索引擎,方便党员干部的查阅。
篇3
关键词:电子工程;现代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电子信息工程的概念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以现代化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控制及处理的学科。电子信息工程主要针对信息的收集、获取、处理,以及电子信息设备及相关系统的开发、设计、应用及其集成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电子信息工程这一平台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新产品的开发及其进一步研究。历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一直推动着电子产业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产业链的分化及整合。打破了一直以来行业之间的界限,使其模糊。
2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重要性
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一直处于稳定发展状态,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企业还是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这对以后的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是一个阻碍。观察目前国家发展战略,一小部分企业、上市公司看准了新型电子技术,并投入人力财力进行研发。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推动者,对电子商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部分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产生了新的认识,对其进行布局,为传统企业占有市场份额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在一些优秀的传统企业里,电子商务布局的作用更为明显。一些优秀传统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公开化,并建立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平台。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企业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促进了产业化的升级及转型。以信息化技术带动产业化技术已经成为工业化需求的着力点,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同时也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对产业的高端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电子工程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医疗行业也开始不断与电子工程技术接轨,研发出了一系列的医学大型医疗设备,比如 CT、MRI、ECT、CR、X-刀、γ-刀、PET-CT 等设备。同时医院的放射科信息系统及图像传输与存档信息系统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高科技含量的医疗仪器与医疗技术的应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消除了传统医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了医院的现代化发展。
医院的发展由于受到历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医院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医院管理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医院医生护士待遇较差、医工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不能有效掌握高科技技术设备的使用。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电子工程及大型医疗设备的引入与发展,并最终影响到医院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医学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推动医院实现长足发展,必须要不断完善高科技电子工程技术与医院的有效结合,推动医院实现现代化发展。
4如何有效推动电子工程的现代化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与发展阶段下,国家需要不断推动电子工程的现代化发展,推动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全面实现社会的信息化与数字化。
4.1 国家与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底子工程的发展需要有国家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因此国家需要不断增加政策与财政支持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以电子技术的深入发展为主要发展切入点,不断加大对电子产业的扶持力度,拓宽电子产业融资渠道,深化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并不断鼓励新兴的电子产业的发展,奖励电子产业与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有效结合及产生的优秀成果,不断规范电子工程行业的基本标准,推动电子工程的现代化发展。
4.2 不断推动产品的有效融合,实现产品创新。电子工程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需要电子工程企业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实现有效的合作,不断推动电子产品的生产,不断寻找产品的创新点,并提高应用的规模,创建完善的创新与改革机制体系,全面推进电子工程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推动产业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进而推动整个电子工程产业的体系完善。
4.3 不断完善相关科技法规与政策。电子工程产业的发展与完善,以及电子工程产业与医学领域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结合发展,均需要不断推动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的三网融合,不断提高相关技术标准与产业标准,保证产品的创新性,充分发挥国家政策融资优势,不断完善相关的科技法律规定与政策,重点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工程的发展,突出电子工程对医学与其他领域的贡献,发挥政府在改革完善过程中的基本保障性作用,推动电子工程产业的全方位系统化发展。
4.4 充分保障电子工程产业的持续与稳定增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与生产基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电视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外关于电子产品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从电子工程技术角度分析,中国在全球竞争体系中还不占据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受到技术冲击、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电子类产品的出口,导致中国的电子产品面临很大的困境。而这种困境也将中国电子工程技术发展与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最突出问题明显的展现出来,暴露了中国电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漏洞与管理漏洞,因此应该积极吸收教训,不断推动电子产业实现新发展。
4.5 不断拓展电子工程产业的发展领域。不断完善电子工程产业的发展领域,推动电子工程产业与医学、教育、文化等部门的结合。同时还要不断突出政府及相关领导与管理部门在电子工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真正突出政府与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推动政府宏观管理与调节在电子工程产业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作用。不断拓宽企业发展融资渠道,尽可能的开展出更多的研究领域,进而推动电子工程产业实现多层次的发展。比如不断在社会范围内推广数字电视,不断提升计算机的普及范围,不断推动电子电路的升级,不断促使电子工程产业向其他产业领域的拓展等,以全面推动电子技术项目的深入与可持续发展。
3.6 不断推进电子工程产业与企业的技术性改造。电子工程产业类企业要从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状况、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入手,不断从自身做起,深化产业产品创新体制改革,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与管理模式,不断增加融资性投资机构,推动电子工程产业实现技术上的深入发展与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自己创新发展的基本战略,实现与其他电子工程企业的联合,并推动形成与国际电子工程产业标准的有效对接,保证电子工程企业真正实现持续发展。
5结束语
为了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中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上述几点措施之外,还应当重点关注电子信息产业内部发展规律,发挥优势产业的主导性。从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格局出发,将其作为一个重点支柱产业进行看待,除了对电子信息相关技术进行关注外,还应注重对的内部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并对电子信息产业所延伸的制造产业的产业链及其服务行业进行深入地研究。虽然现在我国的电子信息化工程技术还不完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电子人的努力,一定会凭着自己的优势在世界市场中站稳脚跟。
参 考 文 献
[1] 张霄. 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的探讨.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3):8-8
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气自动化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先进科学的核心技术,是使产品的操作、控制和监视,能够在无人(或少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按预定的计划或程序自动地进行的技术。其具有提高工作的可靠性、运行的经济性、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等作用,是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居民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电气工程在中央控制能力、应急预案、运行管理、集成配网管理、信息搜集处理与反馈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势
1.1 快速高效自动控制技术
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通特定的数据信息对相应的设备做出操作指令,发出的操作指令是能够即时到达的,由于如果设备不同的话,其设备的地址代码也不同,因而发出的指令十分准确,确保了精确操作,比起人工操作来说发生错误操作的概率是十分低的,因此该系统的操作是快速高效的自动控制技术,并且该自动控制技术具有十分良好的交互功能,其所具有的
交互功能能够和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信息的反馈,从而进一步确保了控制的精确和快速高效。
1.2 便于实现全过程全时段监控
该自动控制技术的优势除了快速高效和精确之外,还十分便于实现全过程的全时段监控。人们所实施的电气工程是全天候24小时均需要不间断运行的,按照人们平常积累的经验来进行分析,在深夜等管理的盲区容易导致管理的疏忽,是电气故障的多发时段和区域,在这些容易发生故障的多发时段和区域,人们的传统的管理模式是难以实现全程的有效的监控的。而数字化的自动控制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点,可以对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时段的监控,从而避免故障的发生,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实现了对整个系统的高效、实时的控制和调配
1.3 安全性大大提高
安全性高是自动控制技术的最大的优势,人们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宁愿降低效率,但都需要确保一定的安全性特别是人身的安全性,确保人身不受到损害,毕竟生命高于一切。而电气工程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机械故障以及外部环境和人工操作的失误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在过去是屡见不鲜的。自动控制技术能够随时对电气系统地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其具有十分良好的技术优势和控制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并反应运行过程中的不正常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人员产生的危害及其他威胁。
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设计理念
2.1 功能
基于电气控制的优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要实现对发电机—变压器组等电气系统的有效控制,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功能:发电机—变压器组出口隔离开关及断路器的有效控制和操作;发电机—变压器组、励磁变压器、高变保护控制;发电机励磁系统起励操作、灭磁操作、增减磁操作、稳定器投退、控制方式切换;开关自动、手动同期并网;高压电源监视和操作及切换装置的监视、启动、投退等;低压电源监视和操作及自投装置控制;高压变压器控制及操作;发电机组控制及操作;LPS、直流系统监视等等。
2.2 设计理念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有集中监控、远程监控、现场总线监控3种设计方式。集中监控方式的特点是由一个处理器集中系统功能进行处理,优势是设计简单、防护要求较低、运行维护方便。由于处理器工作量过于繁重,导致处理速度较低,对全部电气设备进行监控将导致主机冗余降低、电缆数量增多,导致投资加大,而且长距离电缆干扰也会影响系统,隔离刀闸、断路器采用硬连接也容易产生辅助接点不到位、查线不方便等问题,增大了误操作的几率。远程监控方式有着组态灵活和节省电缆、安装费用、材料以及可靠性高的优点,由于电气设备通讯量比较大,而Lonworks、CAN等各种现场总线通讯速度不高,该方式仅仅适用于小型系统的监控,无法满足大型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要求。由于现场总线、以太网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和相应运行经验的积累,智能化电气设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网络控制系统逐渐应用到电气系统中,现场总线监控方式能够针对电气系统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不仅具备远程监控方式的所有优点,而且还节省模拟量变送器、隔离设备、I/O 卡件等。由于通过网络相连的各装置功能独立,网络组态灵活,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装置故障不会影响其他装置,更不会使系统瘫痪,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3.1 电气自动化工程DCS 系统
所谓的DCS系统也就是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这个称呼是由英语单词缩写而来的。相对于集中式的控制系统来说,DCS系统是一种更为高级和更为先进的新型电脑控制系统,该系统是在传统的集中式的控制系统的基础至上演变和发展起来的,该系统的优点是可靠、实时和可扩充等,因为具有这些优点,DCS系统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2 集中监控方式下的自动控制系统
集中控制下自控控制系统的缺点是十分明显的,由于其在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的功能集中在某个处理器当中,其所具有的缺点中最为突出的是他的运行速度比较缓慢,导致了整个机器的运行速度也非常地缓慢。此外,该控制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缺点是主机的容量会不断地下降,因为这个系统把所有的设备都放入了监控中导致了监控数量十分大,这就需要增加电缆数量,也就是说增加了成本,且可靠性也大大降低。
3.3 信息集成化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所包含的主要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第一,在管理层面上向纵深延伸。在企业当中,企业的财务核算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数据的存取得以特定的浏览器来进行操作,并且,对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监督控制能够呈现出动态的、直观的画面,所以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相关活动中的信息资料。第二,信息技术能够在电气自动化设施、系统和机器之中进行横向的扩展比较。
4 电气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随着OPC(OIJ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的出现和IEC61131的颁布以及Microsoft 的Windows 平台的广泛应用,未来的电气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IEC61131 已成为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一个国际化的标准,正被各大控制系统厂商广泛采纳。
PC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以太网和Internet 技术引发了电气自动化的一次又一次革命,市场的需求驱动着自动化和IT 平台的融和,而电子商务的普及将加速这一过程。Internet/Intranet 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企业的管理层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可以存取企业的财务等各方面的管理数据,也可以对当前生产过程的动态画面进行监控,在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和准确的生产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将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如人机界面和设备维护系统的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软件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这种趋势正从单一的设备转向集成的系统。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将不断向科技化、信息化、开放化的趋势发展,电气自动化涉及的领域将不断增多,技术更新将不断加快,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永强.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
篇5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平面媒体;途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89-01
21世纪以来,我们已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走进了千家万户,深刻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之前可能家家户户都会订一两份的报纸,来获取重要的新闻信息,但是现在人们更习惯于坐在桌前,打开电脑,浏览门户网站上的最新信息,方便并且免费。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4月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媒介阅读已开始普及。成年人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为24.5%①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开始占据人们阅读的较大份额。不仅仅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对报纸、杂志等以提供新闻信息为目标的平面媒体形成了巨大的的冲击。
一、数字化时代平面媒体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传统的电脑门户网站到手机新闻客户端。再到各类形形的电子新闻杂志,平面媒体面临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且都具备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人们也更习惯与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因此很多的平面媒体在数字化潮流的冲击下节节的败退,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一)新闻的时效性削弱
在传统的纸质媒体时代,报纸是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而衡量一家报纸名气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新闻的更新速度,时间是新闻的生命线,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独家新闻,往往是报社的最高追求。但是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面对通过光纤以光速传播的数字内容,报纸的时效性受到了极大地挑战,很多的新闻往往记者还没赶到现场,就已经在网络上沸沸扬扬了。如911事件,新浪网在恐怖袭击10分钟后通过前方记者发回了报道,而报纸则要等到第二天,两者的时间竞争不在一个等级上。
(二)平面媒体的成本较高、价格无优势
现在网络上绝大多数的新闻都是免费浏览的,需要看哪一类型的新闻,在收索引擎上一搜索就可以找到,但是如果你要看报纸和杂志,就需要花费金钱去购买,对于已经习惯于阅读不收费的读者来说,是一个艰难地选择;另一方面,即使读者愿意付费去阅读,那么传统的平面杂志报纸需要印刷排版运输等繁杂的工序其成本远高于依附于网络的新闻信息。
(三)平面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单一
随着网络速度的不断提高,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在网络上日益的增多,人们浏览一个新闻事件时,不仅可以看到相关的文字报道,也能够观看各种音频视频,从而更丰富、更生动的获取各项新闻信息。与其相比,报纸杂志的信息传播方式就十分的单一了,好停留在文字和图画的阶段,面对人们日益娱乐化、视觉化、快餐化的阅读习惯,平面媒体显得更加力不从心。
(四)广告等重要的经济来源被抢占
面对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市场的不断萎缩,大部分的报纸杂志都开始降低了自己的价格,单纯通过出售杂志来赚钱已经成为越来越艰难的任务,广告则是维持报纸、杂志正常运转的重要财源,不少的报纸价格已经接近成本,他们所来赖以维持的资金正是刊登广告。但是随着数字化新闻抢占了人们的眼球,很多的厂商把广告资金投入到了网络上,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精确的客户定位,把广告定点投放到有需要的客户面前,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广告更加的生动活泼,更有感染力。
二、数字化时代平面媒体发展转型的途径
数字化是指依托传统的报纸、杂志内容资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立体传播。②数字化是新闻媒体传播的潮流,平面媒体人必须正视和承认这一趋势,积极地更新传统观念,投身到数字化热潮中去,发挥自身的优势,汲取数字化媒体的优点进行结合,寻找新的收费模式等,实现平面媒体在数字化潮流下的转型突围。
(一)依托自身优势,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媒介融合
平面媒体和网络信息传播在很多领域是可以吸取优点,互为补充的,至少在现阶段他们之间并没有绝对的互为替代关系,面对网络新闻,平面媒体的信息更加的权威,深度更广,有着工作需要的人士还会倾向于平面媒介,这样平面的媒介也可以网络的版本进行贩售,在时效性和价格方面取得优势,平面媒介在网络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适应新形式,进行适当的改良,不能简单的把纸质版的内容放入网页中,造成效果打折扣。
(二)探索新的盈利收费模式
很多的平面媒体之所以迟迟没有勇气数字化,就是因为目前互联网的内容以免费为主,数字化后没有合适的收费模式。这需要媒体人不断的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如亚马逊的kindle电纸书,通过提供近乎免费的阅读终端,吸引用户订阅收费内容,进行营利。
三、结语
传统的平面媒体在数字化时代劣势尽显,数字化是新闻媒体不可抗拒的热潮,平面媒体必须尽快的接受挑战,进入到数字化转型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传播和收费模式,从而不断发展壮大。
注释:
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标准化 发展
一、前言
现如今是一个信息网络时代,人们生活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并且电子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及时解决,从而推动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
二、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制定着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具有很大的权威性,而我国却很少参与到其中,并且没有话语权,多数情况都是使用国际标准[1]。由于我国自身因素,所制定的标准,大部分都不获得认可,并且在国内也没有得到广泛执行。就目前我国管理水平和研发体制造成技术来看,依然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之中,大部分技术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需求,使我国信息产业在国际上的市场占有率大大降低。
(二)与国际之间沟通交流较少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需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但是现在,我国标准化事业和国际间的交流却是少之又少,发达国家占着国际化标准组织的大部分,而我国所承担的技术委员会以及分会的数量很少。此外,我国派遣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的人数也非常少,并且参加会议的人专业水平不高,在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往往由于语言等因素,不能参与到其中,只是起到配角的作用。所以,我国根本无法真正掌握到国际信息技术,对于标准技术也没有得到认识与了解,这样一来,发展目标就不明确,不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解决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问题的对策
就我国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情况来看,极不乐观,加之现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2]。现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三个,首先是要重新规划发展方向,其次是采用封闭管理的模式,进行节点控制,最后是落实好“三联”思想,从这几个角度着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
(一)重新规划发展方向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若是想减少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必须要对发展方向进行重新的规划。现在,产业与市场还处在一个初期阶段,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大好机会。标准化工作涉及的组织机构比较多,例如:技术组织、管理机构等,这一系列相关的组织机构都应处于产业的高度位置,对国内和国外的技术进行综合研究,在研究当中将国际非关税技术性贸易作为研究的重点,争取在此有所突破。此外,还要将筹协调方面的工作做好,处理好标准化发展下的各种关系,制定科学的标注原则,在此基础上重视原则的自主性、适用性以及开放性等。
重现规划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从新的起点出发,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标准化工作的进程,减少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二)采用封闭管理的模式,进行节点控制
在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的进程中,对管理人员有一定的要求,即要求管理人员除了完成现有的工作,还要重视封闭管理以及节点控制工作,工作的主要条件是标准的制定。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日常工作当中,应对每一个项目都要做论证工作,并且分析市场需求,以及对其进行判定,最后,还需要按照项目规定进行生产,并严格进行验收,每一个节点都要按照标准化进行操作[3]。尤其是在验收的时候,务必要按照标准统一管理与制定。做好资源整合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要,可以达到整体合理协调的目的。
封闭管理,节点控制对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重视这两方面的工作,不但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落实好“三联”思想
所谓的“三联”思想指的是各部门的联合、各司局的联手以及各部省的联动。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环境的复杂化,涉及面广泛化,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其受到越来越多部门的关注,影响力也随着增大,在此情况之下,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只有走标准化道路才可在如此严峻的竞争市场中站稳脚跟[4]。标准化工作道路追求和谐发展,和谐是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都一一解决,并规范统一思想,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大的跨越。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对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在一些环节中落实“三联”思想,部门的联合指的是对于一些重大事件,部门之间要进行协商,并且力争各行业的技术得到充分展现,与开发标准相互联合;各司局的联手指的是将各顾各司局进行联合,使司局作用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标准化发展中得到体现;各部省的联动则是指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情况,将省市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带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5]。
贯彻落实“三联”的思想,从部门、司局以及各省这三方面着手,做好相关的工作,不但可推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还能使个地区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四、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尺,因此政府要予以重视,全面做好推动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工作,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从而提高我国在国家市场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谭福有,加快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事业发展的若干新举措[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31(2):67-39.
[2]李秋花.以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工作 [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1,22(3):241-244.
[3]张军华.对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计划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电子标准化与质量,2010,24(14):145.
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126-01
引言
当前我国环境面临污染严重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发展战略。智能电网与清洁能源的出现对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经得到全面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得智能电网的发展得到迅速发展。我国通过对能源的调整,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未来电网中的发展方向
智能电网是将来电网的主要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外智能研究与发展优化了电力企业的技术。特高压电网具有的距离远、电容量以及安全等优点,使其引入智能电网中发挥重要作用【1】。并以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先进的通信、信息与控制技术引入其中,以此实现智能化电网。经过10多年的创新实践,已经全面提升了输变电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并 使我国能源大规模的优化配置得到良好发展,为实现电力安全可靠持续的供应奠定基础。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新能源发电领域问题
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使得电网面临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对调峰、调频带来更大的难度;(2)电网电压控制难度增大;(3)局部电网接入能力面临挑战;(4)风机抗扰能力有待提升。根据电网调度机构指令,风电场自动调节其发出的无功功率,对风电场并网电电压的控制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调节速度和控制精度来说,需要符合电力系统电压调节的要求。
电气自动化技术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清洁源集中开发远距离外送,另外还包括并网检测、功率预测不足等问题。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用电生活中的发展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当前社会得到广泛应用,其为人们舒适、便捷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2】。当前智能用电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进行试点,人们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的设备,实现手机控制电气的开关,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实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比如设定电饭煲的定时煮饭、空调的启动关闭电源,等等。而且电池及时以及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一些便捷的电动设备普遍在人们的生活中良好的使用,比如,电动汽车、小型光伏电站等,逐渐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小型光伏电站不仅能供自家使用,多于的电量还能供给电网,有效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用电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需求【3】。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营销模式智能化的创新,人们对家用电费的交纳无法实现手机查看与操作。(2)远程操作家用电气存在着安全性问题,虽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用电中实现远程家电操作,但是安全与速度方面还需要有提升。(3)支持充换电设施与物联网和智能电网相结合方面的创新,以实现智能、网络的相互结合。(4)对于家庭小型光伏电站方面,还需要对接入电网并实时调控方面进一步创新。
4.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4.1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低成本
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力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其需要在利润方面取得优势,这就需要降低成本来提升利润率。这就使得较多的企业在生产中缩短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周期,并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PC控制器存在的优点,使许多生产企业广泛运用PC控制方案,而工控机对降低成本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电气自动化系统具有低成本的优点,使其在未来发展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4.2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的通用性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今后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的通用性,有助于提高系统控制效率。网络结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计算机监督、现场控制等方面的功效。实现各个层次的数据共享、精准传达成为企业所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采用网络技术、生产设备等实现管理层的控制有着良好的效果,其实现了企业数据船速与信息共享的作用。
4.3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市场化
电气自动化在企业发挥在占有重要地位,其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有效作用。 但是当前面临的产业市场化的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这就需要电气自动化企业不仅要注重技术的提升、系统的优化,还需要对市场化的外包分工与社会化的协作进行优化,有计划、有目标的研究开发技术装置,以此提升企业的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4.4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
当前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将来的发展中实现多系统的技术集成是主要趋势【4】。对于安全控制系统的方面也需要格外注重,通过降低成本采取有效的安全方案,并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的情况,将电气自动化安全系统引入市场,可以将其先进入到安全等级较高的领域,之后逐渐对其进行拓展。电气自动化安全防范在智能化的楼宇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带来的实际意义更更好的促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推动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习对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有着重要意义。当前自动电气技术还在人们生活中得到良好应用,为实现现代化、网络化的生活提供条件,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相信今后,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实现质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绿色、高效的能源发展。
参考文献
[1]房付玉.探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炭领域的发展前景[J].企业导报,2012,09:291.
[2]赵杨,丁宝峰,杜翠女,赵明.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硅谷,2011,03:93-94.
篇8
关键词:机电自动化 现状 效益 工程机械
中图分类号:TN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c)-0039-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被应用到生产实践,并不断的创造新的记录,改写历史。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创造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工程机械领域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断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电气化控制的时代,节约时间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机电机动化技术将掀起工程机械领域的又一项技术革新。使得生产技术水平有电气时代进入数字化控制的新时代。
1 我国机械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各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接近于世界的先进水平,设置有很多的技术水平已经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水平。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在取得不断进步,但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工程机械制造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虽然经过市场经济的引导,技术引进,中外合资的方式提高了相应的生产技术水平但是很多机械制造的核心技术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在国际市场上我们的机械制造水平还处于劣势没有竞争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2 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对于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我们通常要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的第一阶段也是电子技术发展的阶段。机电自动化要求机械设备在安装电子控制系统后可以按照编辑的程序自动进行生产。第一阶段的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的军用和民用两个阶段的变革。机械操作技术同电子技术的联合在不同程度上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影响因素。帮助经济从危机解救出来。但是由于受到机械制造水平的限制,第一阶段的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深入的同机械制造技术相结合,受到人为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很多的机电自动化产品并不能进行很好的推广。对于机电自动化技术的第二阶段来说,它的发展要远远的超出第一阶段的发展态势。在机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它主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三种技术很好的融合到机电自动化技术中,借助上述技术的发展,机电自动化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大型的集成电路板的出现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机电自动化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并未自动化技术的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机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是该项技术发展的成熟阶段在相应的基础技术完善的同时,光学技术,微细加工技术也为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对机电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应技术研发方案着力进行技术研究,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我国很多的高效成为该项技术研发的领导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已经在机电自动化领域中取得一定的技术成果。在慢慢的缩短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3 机电自动化系统的优点和效益
3.1 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
机电自动技术应用在工程机械领域中表现的优点主要集中在生产能力和工作的质量上。特别是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机械其生产效率更高。机电自动化技术的自身的特点表现在能够自动的将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自动控制操作的功能。同时机械在自动程序的操控下具有极好的灵敏度和较高的检测水平,操作的精度范围也比较大。实现机电自动化操作能够保证机械在预先制定的程序下进行规范的操作保证机械在运行的阶段免受机械操作者主管因素的影响,进而很好的控制了机械运行的状态保证产品的合格率。机电自动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3.2 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机电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使用有着自身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机械运行过程中,机械根据系统功能的运行会对机械自身的运行状态进行自我监控,自动诊断,自动采取防护措施保证机械安全运行的同时保证生产效率。
3.3 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
机电自动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应变能力较强。
4 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自动化是多学科交叉的一种学科,它集光学、计算机、信息等学科,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的进步,并且促进了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自动化的进步可以归结以下几个方面。
4.1 智能化
进入21世纪,智能化成为机电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机智能化成为一个重要的应用之一,所谓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等一切理论基础上的,运用人工智能,计算机,动力学等学科,使她逐渐成为自动化产品的智能。
4.2 网络化
网络的不断普及,在网络基础上的各种控制和技术的不断出现,而远程控制终端本身就是对于自动化本身产品而言,网络和总线技术的应用成为网络化不断发展的趋势,采用家庭网络技术连接电器成为计算机家庭化的有效实现,所以,机电自动化技术无疑将向网络化不断发展。
4.3 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机电自动化技术所衍射出的产品种类繁多,研制和开发一点程度上的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等的机电自动化技术产品单元是困难的,也是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过程。在这些标准单元基础上就可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产品的规模。要实现如上功能,还需要制定各项原则和标准,以便符合产品的标准。
4.4 自动化
自动化是动态化的,前瞻未来机电自动化技术,更加注重产品和人的人性结合,机电自动化技术的人格化有两个方面:(1)如何给自动化实现更加人的一些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像家用机器人,更加凸显出人机一体化技术;(2)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自动化技术产品。
4.5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机电自动化向着不断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就是向着微米、纳米级发展。它的特点是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军事,医疗等许多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 结语
总之,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的发展是在其他的相应技术的发展前提下不断进步,不断进行完善的。机电自动化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是科技同生产完美的结合,其发展趋势是广阔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在未来的机电自动化技术发展中,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有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 邹十践.电动马达轮铲运机[J].工程机械,2011(4).
篇9
关键字:智能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
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一次与二次设备(非线性优化镇定器、滤波器)等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现代电力系统日趋智能化。信息传输方式单一、实时性差的点对点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智能电网快速响应的机制。并且通过信息技术、自动控制设备的应用,电网不同环节对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响应的迅速性得到满足,同时,继电保护、故障诊断、自动切换等电网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采用不同的算法和控制策略实现电力系统信息化处理将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的发展使电力系统的信息量急剧的增加,传统的控制策略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网技术的要求。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克服电网智能化发展的瓶颈具有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通信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个高速的信息通道,建立一个双向的数据传输网络系统。这个通道具有双向、实时、高速的特点,是智能电网实现的基础。电力系统通信线路的建立,能够为电力系统的自我监测和校正提供网络支持,应用信息自动化技术,提高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通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电网各种扰动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功率补偿,智能分配电能,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如图1所示,智能电网中,信息传输和存储的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开放的通信系统,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推进产业标准化发展,方便各种设备的开发和维护升级;二是采用自动化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存储,提高智能的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
1.2 自动化测量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电网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光电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而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自动化设备不仅能够实现对电网能源运输的阻塞情况、各区域的用电状况等内容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而且能够满足数字信号与电力系统电压、电流等采集数据的相互传输的需求,使得电力系统生产自动化、调度自动化水平及程度越来越高,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此外,自动化测量设备还具有计算电费的功能,可以实现信息的采集和传输。采集的数据通过信息传输通道被传输到信息存储中心,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
1.3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电网电能调整和控制的基础,依靠通讯系统和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数据监测,控制、调整电网的运行状况,而且能够快速诊断系统故障,并快速制定出相关决策,对于确保电能的安全、持续输送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方法就是专家决策法,系统通过对电网正常参数的对比,如果某些参数出现异常,系统会向设备发送控制信号,进行自动调整。专家系统控制如图2所示。
1.4 自动化支持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自动化支持系统是用工作人员能够看明白的语言将电力系统的一些数据表示出来,用于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记录和总结。这些信息的转换依赖于自动化信息采集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自动化支持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可视性强、运行效率高的特点,有效的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监管水平。自动化支持技术建立经验库,对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通过推论,输出处理方案,并通过自动化系统,准确的执行处理方案。通过制度化支持系统,智能电网的应急处理能力,系统可分析性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智能电网已经具备了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为电力系统的决策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发展趋势
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其应用前景十分的广泛。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面将简要的介绍几种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2.1 自动化与信息化提升电网设备监测
在电网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基于标准化的电网模型和实时运行数据,可以对电力设备、变电站和电网的当前运行状态进行监测、风险评估、故障诊断及控制。电力设备和电网的未来运行状态,则须根据各种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在专有系统或基础平台支持下利用状态评价、故障诊断及趋势预测技术分析。
在公共信息模型(CIM)和统一公共信息模型(UCIM)的基础上,扩展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相关信息的抽象描述,并以子集(Profile)形式提取,可以为建立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的采集、标准化管理及访问系统提供支持。综合来看,未来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涵盖以下数据:①逻辑电网模型,即以电网设备功能角度抽象描述的电网及电网设备连接模型;②电网运行数据,如设备运行电压、经由设备输送、消耗的电能等;③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即表征输变电设备自身状态的电气类状态及化学类状态数据。
2.2 自动化变电站控制系统
自动化变电站控制系统是以组成全所的各控制单元智能化为基础,加上相互之间的通信联络,构成的全所二次控制整体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各保护功能完整、独立,并以智能化手段实现;控制系统的功能齐备、可靠,人机界面可操作性强,使用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能将全所实时监测的数据准确可靠地传输至相应的SCADA系统等功能。随着集成电路、微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保护、微机监控装置被广泛采用并不断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也从传统的单项自动化向综合自动化方向过渡,其体系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性能和功能以及可靠性等也不断提高。当前“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以信息挖掘和信息交叉为基础的,将变电站中的微机保护、微机监控等装置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集成为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使电力系统具有状态监测、事故预防等处理功能。
2.3 自动化与智能化融合,提升调度可视化
可视化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的图形学、图像处理、数据管理等诸多分支,可视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正确理解数据或电网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融合,不仅提高了电网的处理能力,而且可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使电网具备很好的调度功能。两者的融合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实现电网实时数据的收集;利用动态三维图像对有功、无功功率备用的实时信息进行形象表达;可视化图形的Web;对历史数据的回放、重演、评估;对关键线路低频震荡模式动态阈值可视化监测等。
2.4 配电自动化推出智能电网配电新方案
智能电网的要求是实现适应性故障处理、分布式电源接入、可靠性供电质量。这些要求都必须要对现有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升级。配电自动化充分考虑了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用户定制、智能需求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的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减小了故障停电的区域和时间,甚至可以实现配电网故障的自愈合。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在现有配电网络基础上,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配电网重构建,从而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配电自动化不仅需要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决策信息的支持,还要求电网控制能力延伸至用户室内,从而增强控制中心对电网的控制能力。AMI对配电网的工作状态进行研究,通过状态评估、快速模拟仿真、最优化处理等,实现智能电网快速适应故障,大大缩短了恢复供电所需要的时间。为了满足上述任务,继电保护、供电恢复、故障隔离、安全控制等系统必须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彼此协调合作,各司其职,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处理。配电自动化的应用为新型配电方案的设计奠定的技术基础,通过模拟风险评估、优化和自愈控制,实现改善电网安全性、可靠性,提升运行效率的目的。目前,网络重构、电压和无功补偿、故障自动定位和修复等解决方案已经逐渐成熟,未来将从根本上改变电网的配电方式。
篇10
关键词:冶金自动化 技术 地位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检测技术的日益发展,冶金工艺和自动化联系的更加紧密,冶金自动化装备技术在国家工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1、冶金自动化在国家工业中的地位
冶金行业国家工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和冶金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息息相关。我国的钢铁工业近年来飞速发展,但是,从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以及信息化方面来看,同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着差距。为了缩小差距,认清现状、了解市场、合理利用资源是当务之急。
2、国内冶金自动化技术现状
从冶金自动化装备问世开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尤其是在80年代,各种PLC和DCS频繁出现,冶金自动化装备在可靠性、实时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都极大改善。在方便的软件编制、友好的人机界面、不断提高性价比的推动下,冶金自动化装备技术极快推广开来,进一步提高了冶金产品的质量以及冶金生产线的作业率,同时,也极大的缩短了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周期,经济效益增长显著。对于我国来说,目前冶金工业产量已经实现了基本满足的情况,主要问题是品种的增加以及质量的改善,冶使得金自动化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需要迫切发展冶金自动化。我国冶金自动化行业进入到了提高阶段,为了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软硬件产品的开发以适应冶金自动化需求,其次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这其中要以成套工程应用技术为主,同时,要大力发展一些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
国内目前的冶金自动化技术大致如下,在基础控制、过程控制方面,常规模拟控制逐渐被PLC、DCS、工业控制为代表的计算机控制所取代。冶金自动化系统逐步开始应用近年发展起来的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技术,集中控制系统开始取代分布控制系统结构成为主流。
3、国内冶金自动化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虽然国内目前的冶金自动化技术取得了极大进展,但是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冶金自动化总体还有很大差距:
3.1 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
国外大公司在控制设备方面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国内控制设备主要依靠国外引进,尤其对于高性能控制器来说。同国外大公司相比,我国在高性能控制器方面的设计开发能力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形成性能优异的高性能冶金自动化系统,我们需要采用如下先进控制方法:加大力度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控制装备、同时采用智能控制。从检测方面来看,国内在冶金特殊检测仪表的原理样机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充分考虑冶金现场环境特殊要求之后,提高检测仪表的可靠性、易维护性、软测量、性能预报等技术则需要进一步开发研究。
3.2 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革命之一,需要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的以及各方面条件支撑,从观念转变、管理机制变革到信息的上通下达,我们依然有很远的距离。综合应用运筹学、专家系统、流程仿真技术是信息化的主要问题,针对如何使信息化真正在冶金企业发挥作用,仍然有大量细致务实的工作需要完成。
4、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对冶金自动化技术的需求
有很多因素制约着钢铁行业在数量方面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钢铁行业在质量方面未来的发展。对于产能增加的问题来说,资源缺乏对其有极大影响,就满足本世纪内生产的需求这一问题来说,现有的冶金矿产资源将很难实现这个目标;其次,对于二次能源的利用是很不充分的、能耗高等能源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存在;第三,推行既高效又低功耗,同时兼具优质和污染少的特点的绿色清洁生产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对冶金自动化技术有极大需求。
5、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下面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5.1 过程控制系统
新型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软测量技术、冶金环境下可靠性技术将被广泛采用,把稳定生产过程、提高技术经济指标作为目标,以线连续检测为基础,建立综合模型;通过采用自适应智能控制机制,使冶金过程关键变量达到高性能闭环控制。
5.2 生产管理控制系统
冶金流程将实现全集成。将铁、钢、轧实现横向数据集成,使管理、计划、生产、控制实现纵向信息集成,把生产实时数据和关系数据库整合为数据仓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提供生产管理控制的决策支持。计算机全生产流程模拟,设计和制造将以科学为基础。生产流程离线仿真和在线集成模拟将基于各种冶金模型,从而使冶金生产制造智能化得到提升。
从生产组织以及管理方面来讲,从ERP管理系统的生产计划以及运筹学中的网络规则技术为出发,把这两点作为基础,使生产组织的柔性得到大力提高,同时提高生产组织的敏捷化程度;以各工序的参数为基础,自动计算各工序的生产顺序计划,同时自动计算各工序的生产时间,使计划的全线跟踪、控制得以实现,并可依据现场要求以及专家知识及时调整。
在质量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预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同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这些都将以将以数据挖掘为基础,同时也将以统计计算、神经网络分析技术为依据;判定在生产中发生的品质异常将以生产过程数据和实际数据为基础。
在成本控制方面,通过数据挖掘与预报技术来建立动态成本模型;以动态跟踪控制技术为基础,使原材料的配比、能源介质的供应、生产的调度管理、产线定修制度得到优化,从而使生产成本降低。
5.3 企业信息化系统
从企业信息集成到行业信息集成是一个发展趋势。实现信息共享是信息化的目的之一,要以信息集成、企业信息系统的编码体系标准化为基础,进一步实现协作制造企业信息集成,全行业信息网络建设及宏观调控信息系统,最终使全球行业信息网络建设及宏观调控信息系统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竹梧.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60年的进展、问题与对策[J].自动化博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