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研室管理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研室管理规章制度

篇1

高校在课程、学科以及实验室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出现了“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等,但相比之下对教研室建设的力度较小,教研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重新审视教研室的职能和作用,挖掘高校教研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高校教研室建设与发展就成为高校重要的工作之一。

1 高校教研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研室作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机构,在高校应处于主导性的基础地位,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与专业能力,形成教师专业归属感和培养合作精神,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教研室却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种种问题。

1.1 教研室设置和定位模糊

许多高校对教研室设置和定位研究不够。首先,按课程设置教研室不够合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专业和学科的调整已不仅局限于原有专业的自我完善,而是几门相关的专业或课程的重新优化组合。传统教研室不利于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不利于课程设置与改革,最终会导致学科僵化落后。其次,制度不健全,教研室形同虚设,不利于教学研究团队的形成。第三,教研室主任的作用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1.2 教研室职能不明确

教研室的功能与工作目标模糊。第一,相当数量的教研室处于一般性行政事务或一般性教学事务之中。教研室工作偏离了“教研”核心,淡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第二,缺乏学校、学院与教研室直接对话的机制,没有形成以教研室为引领的科研、教研活动制度,缺乏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整体长远发展规划,教研室只是被动的接受任务。

1.3 教研室及教研室主任权利真空、物力贫乏

首先,教研室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层组织,承担着教学、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研究,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评估等大量细致而琐屑的工作,但自身缺乏财权和高校体制下的话语权。同时,不少教研室主任有名无实,没有额外的工作补贴,易产生消极的工作心态。其次,不少高校对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物力投入不够,教研室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或活动场所条件较差,没有独立的活动经费,外出调查研究、组织讲座等工作的开展和对教师的简单奖励都受到经费约束。

(四)教研室重科研、轻教学的工作现象比较严重

许多大学在其职称评聘等政策上都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但与科研相比,前者多为模糊含混的软指标,后者却有清晰量化的硬指标,导致教师不得不忙于寻找科研课题,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科研,而对教学改革研究、教学质量则无暇顾及。同时教师除了承担大量教学任务外,还要应对计算机考试、、评聘职称等压力,对教学工作采取应付的态度,教学改革和教书育人观念逐渐淡薄,无意开展深层次的教学研究,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2 完善高校教研室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2.1 加强对教研室的研究,实现教研室定位准确、设置合理

为了保证教研室工作的有序开展,校、院两级部门应重视对教研室建设和发展的研究,应做到:第一,教研室设置合理。各高校院系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教研室划分标准,保持教研室人员的稳定性与相对的独立性,以利于教研室工作的开展。教学或教学科研型高校可以采用专业与课程标准,有利于课程与专业建设;科研型高校可以采用学科标准,打破专业、课程界限,以课题为依托构建教研室,这种设置既有利于学科建设,又利于跨学科的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潜能的发挥和全面成长。第二,教研室定位准确。教研室隶属于学院,使教研室成为拥有一定的学术自主权、财权的实体组织,制定和严格实施教研室工作规章及相关政策,明确其职能和权力。

2.2 建立教研室规章制度,健全教研室管理体制

要实现教研室的规范、有序管理,就必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以《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法规为准绳,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其次,制定详尽、规范的教研室管理规章制度。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将考核、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充分体现管理的科学性。第三,建立学校、学院与教研室直接对话机制。教研室是由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同行构成,其高度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往往是其他人、其他管理层无法替代的。

2.3 教研室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现代大学作为教学机构,应以教学为中心,作为知识组织,必须强化科研。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教研室工作的核心内容。第一,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教研室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因此,高校应重视教学工作在职称评定中的分量,将教学工作数量、质量和教研成果奖等与科研项目同等对待,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第二,以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可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教师的教学特色。利用科研经费装备科研实验室,既保证了科研的需要,又可为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搭建平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二者应协调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科研结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创新教育的最佳途径。而教学与科研在大学具体运作过程中确实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教学任务过重,教师就没有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与提供社会服务。同样,科学研究过重也会侵占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因此,高校应立足于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分层定位是协调二者关系的关键,将教师按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三种类型进行分类,便于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势。

2.4 加大对教研室经费的投入力度

伴随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保证教研室工作的有序开展,校、院两级部门应加大对教研室经费的投入力度。第一,及时改善教研室办公条件,解决科研仪器设备不足等具体困难,为激发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空间和条件。第二,导入教研室奖励补贴、考核、评估机制,增强教研室活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第三,设立教研室建设专项资金、教研室活动经费资助和管理办法等,保证并加强对教研室的经费资助和管理力度。从而利于教研室开展建设精品课程、组织课件制作比赛、教师基本功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2.5 明确教研室主任的任职条件、待遇、职责及教研室职能

篇2

1、 配备优良的教学管理队伍,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2、 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全体教师要遵章执行。

3、 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进行督察。

4、 建立教学检查制度,在期初、期中、期末三个关键时期进行教学工作检查。

5、 进行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将反馈回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将有关的资料上报教务处。

6、 加强日常教学的管理,保证教师授课的顺利进行。

7、 注重教师的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8、 加强教学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工作,作到分类分盒、易查易找。

9、 加强与教务系统的沟通与联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

10、 注重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注意教学管理者与教研室的沟通和理解。

篇3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中坚力量,是实验室的管理者,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基础[2]。为此,教研室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技术人员的培养计划。青年技术员有计划地听取高年资教师的理论课,参加每周教学备课会及青年教师试讲,以提高他们的解剖学理论知识水平。在教学实验技能培训方面,教研室指定有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指导新入职技术员熟悉教学实验流程,掌握实验准备的基本操作及解剖标本制作等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每年外派青年技术员到其他专业院校或单位系统学习常规、特殊标本制作技术和实验室管理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实验室管理水平;鼓励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教学课题和参加教师所主持的第二课堂项目,使自己理论和实验技术水平得到锻炼。通过近3年的规范化培养,实验室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共制作了400余件标本,发表教学论文6篇,参加第二课堂项目5项,主持或参加校长基金3项。

2完善实验教学的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解剖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验课准备制度、技术员听课制度、实验室标本管理、制作、使用制度、尸体使用制度、标本处理制度、教学提醒相关规定、技术人员职责、实验室安全安全保卫制度、药品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保证了教学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章可依,遵循一致,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及与之相配套的《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规范化实施方案》的贯彻执行,有效保障了解剖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逐渐形成了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3]。

3数字网络互动实验室管理

数字网络互动实验室是解剖实验室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承担着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层次的解剖实验课。根据教学秘书下发的课表分配各班教室安排,保证学生人数与标本数量达到一定比例。针对教室内全自动冷藏解剖台及以其为中心的高清摄像头、液晶电视,实验课上充分利用其网络互联和教学软件中的相关功能,根据教学需要,在本实验室操作台甚至不同实验室间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共享。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对整个系统有熟练的掌握才能较为顺利地实现这些操作。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技术人员的相互配合。因此,全面熟练掌握数字网络互动教室的各项操作,提前做好上课准备工作,是充分发挥网络互动功能、实现教学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4虚拟实验室管理

虚拟解剖互动实验室是电子化的解剖实验室,由教师机和学生机加上虚拟解剖及多媒体互动教学软件组成的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虚拟解剖软件自主学习,也可通过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与教师互动,还可以通过观看全部局解视频综合学习掌握系解、局解、神解的知识,还可以尝试作一些软件所带的练习题,检验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较高的使用率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使用登记和计算机病毒防范。让使用者登记并认真阅读存在计算机中的使用说明,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方便其他使用者;同时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优盘使用限制、系统保护还原)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硬件故障发生率,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课教学以最大便利。

5人体标本陈列馆管理

人体标本陈列馆是我校不同专业、各层次医学生通过解剖实习课学习、了解解剖学知识的最直观真实的教室[4]。旧馆经过装修改造,馆内陈设令人耳目一新,洁净明亮,丰富的标本和开放式的摆放便于学生观看、学习。学生的第一次实习课会来此默哀致敬,表达对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激和敬意,因此这里也成为医风医德教育的最佳场所。除了作为专业学习场所,标本陈列馆还发挥了对社会公众科普教育功能。陈列馆设有专人负责,制定了安全条例和开放制度。为保持馆内肃穆的学习气氛,同解剖实验室一样,禁止拍照喧哗。每学期使用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时刻注意馆内标本情况,有浑浊、漏液的及时换液、修补更换;校外人员经批准登记后可前来参观、学习。为了更好地维护馆藏标本、服务解剖实验教学,馆内还新增了一定的安防设施并准备在今后进一步完善。作为解剖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馆中陈列标本是实验教学标本的补充和完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果,还是对外交流的窗口[4]。加强人体标本陈列馆的建设和管理,使其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人体标本保存库管理

标本保存库是解剖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着用于解剖教学、科研、临床相关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类标本。经我校遗体捐献站登记接收的遗体,由实验技术人员消毒、防腐处理后冷藏或冷冻保存。非专门工作人员均不得进入标本保存库、解剖实验室。尸体标本首先供解剖教学使用,其他用途的标本取用需经教研室同意并登记备案,未经学校批准、保卫处报批,任何标本均不得带离学校及用于其他目的的研究甚至交易。实验课和研究工作后的标本废弃物,填写学校下发的废弃物处理表格,经专人清点,交由学校相关部门联系的具备此项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标本保存库属冷库设施,需定期对制冷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进入冷库或者经专门用于监控的计算机查看库内不同库区的冷柜温度。遇到最常见的不制冷时,要对制冷设备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如控制箱内的一些重要开关、冷柜内循环风机的运转状态、室外压缩机的运行等,而一般情况下最常见的影响压缩机工作的因素是聚集在室外机散热器周围的灰尘、毛絮、杂物等,对于这些影响散热导致室外机故障甚至报废的因素,需及时清除。对于较为严重的交流接触器及压缩机损坏的情况,则要及时通知仪修部门或厂家进行维修,以保障标本保存的品质。

7实验室示教标本管理

在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宏观)的教学过程中,示教标本起着图谱、模型、电子课件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每间实验室至少有一具,是经多位教师从上一次局解课用后,选择质量较好、保留较为完整的尸体作为示教标本。存放示教标本的解剖台外面贴有文字标识,方便教师课上使用,用毕则恢复原样,可喷洒适量防霉剂并保湿,利于以后再用。由于示教标本保存在全自动冷藏解剖台中,遇有不制冷和升降故障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并定期人工排放存于箱体底部的水分。每个实验室还有两箱湿性标本,主要是内脏器官和四肢关节,在系统解剖实验课时使用较为频繁,为维持标本的良好形态,会定期更换保存液,各室均配有六个骨箱,成套搭配,每学期还要调整更新部分标本。将各实验室的标本具体到技术人员个人管理,会对该室标本状况了如指掌,定期对标本状况统计核实,之后大家共同合作进行补充、调整等准备工作[5]。标本箱标有编号,防止各教室混放,所有标本禁止拿出实验室,便于清点核查。保持示教标本良好的状态和一定的数量,就能充分满足实验课教学的需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8实验室模型管理

各类解剖模型是对教科书文字描述和图谱的有益补充,甚至可以替代一些数量较少或难以制作的真实标本。成套的模型分为系解和局解两类,系解模型按系统分别置于不同整理箱中并在箱外贴上标有系统名称及教室标号的标签,神解模型每个教室一箱,也标有教室编号,实验课前,有技术人员或学生搬到同标号的教室,用毕还回存放模型的准备间。这样,使得每个班都有较为充足的模型数量,而且相对固定,能够做到不乱拿乱放,易于技术人员检查、维护和调整。技术人员定期清洁灰尘,检查破损。如有教师上课临时使用或校内外相关单位借用模型,在实验室登记备案并限定时间,不能影响实验课教学使用。

9实验室卫生环境管理

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状况体现着一个实验室的工作精神状态。除了定期的集中清理维护,平时主要靠每次实验课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每个班的第一次实习课后即按分组轮流值日,负责本教室清扫垃圾废弃物、放好座椅、模型标本归位,从小事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为下一次上课的学生保持了良好的环境卫生,同时也培养了医德医风。

10实验室安全管理

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是良好的教学秩序的根本保障。解剖实验室同样面临着用水、用电安全及火灾防范的问题。熟记校园及公共报警电话、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讲座和演习、配备较为完善的预防及灭火设施,成为应对火灾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用水、用电方面的安全隐患。如应经常对实验室内水路管线上的接头阀门进行检查,有跑冒滴漏及时报告更换。实验室用电设备较多,要按合理的顺序开关;对插座、电闸控制箱应熟知所在,一旦因某些原因造成跳闸,作出一定的判断再作合闸处理,以免造成用电伤人、因电失火的事故。实验室内标本模型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尤其对小件标本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遗失,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提醒学生要爱护标本,避免因损坏和遗失给实验课的开展造成困难。只有全面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注意各个安全环节,才能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转。

11实验室开放管理

篇4

关键词:教材管理;人员;素质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和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旧的教学管理制度下,学校对教材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往往安排学历低的人员担任此项工作,把教材科只作为教材收发的部门。为保证教学质量,教材管理工作任务加重,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教材管理不仅教材是发放,还要肩负起教材研究、建设、管理的任务,并为全院师生员工提供更新更全面的教材信息服务。因此,教材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管理能力等,才能更好地做好教材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一、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

在知识大爆炸、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材管理人员应具备有较广泛的文化知识和较好的个人修养,才能适应发展,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文化知识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社会文化常识。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才能较快地学习其他知识,才能较好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个人修养主要是接人待物、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沟通能力。教材管理部门作为学校的服务窗口,总是要与院内师生、院外商家以及其它学校联系。教材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好的工作态度,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具有主动同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协调和改善各种关系的能力。与公众建立融洽的关系,塑造部门形象,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

政治和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领会是贯彻执行党、国家以及行业部门各种政策、法规的基本条件。作为教材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随着学分制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材管理逐步走向市场,教材管理部门参与经营或成为经营实体,因此加强部门监督和树立法制意识在当前形势下尤为迫切。如果缺乏有效、规范的监督机制,加上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个人或部门为追求不法利益,在教材计划、征订、发行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违规违法行为。近年来因违法盗版教材、收受教材回扣、伪造入库套取现金等,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教材管理人员屡见不鲜。这不仅是个人终生的耻辱,而且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专业知识是指在从事的岗位工作中教材管理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由于教材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不同,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要求有所侧重,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是需要掌握的。

1、熟悉教学计划、掌握教学规律

教学计划是按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内容、培养目标而制订的,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基本规格要求,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对教学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使用。教材管理人员应熟悉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课程编号、学时、学期安排等内容,掌握教学规律。在预订教材之前教材计划人员要认真核实教材计划是否与教学计划相符,在发放教材之前库房管理人员要仔细核实发放清单上教材、教材教辅资料是否符合专业要求。这样层层把关,才可能减少错订、漏订和错发等,保证学生课前到书。

2、熟悉教材管理系统,树立整体意识

教材管理系统是由很多个子系统构成,包括计划、采购、发行、研究评价、财务结算、库房管理等。这些系统互为联系,缺一不可。这要求教材管理人员在明确自己工作职责的同时,对整个系统以及工作程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各负其责,互相督促,互为补充,保持各岗位工作一致性、连贯性,才能发挥出整体力量,最高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3、熟悉并严格执行教材管理规章

为规范教材管理工作,教材管理部门根据本校的特点制订了一系列的教材管理文件,使得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教材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教材管理规章制度,对制度内容必须理解一致,严格执行,坚决抵制“人情教材”,不可说一套做一套,使制度形同虚设。比如教材选用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在为学生选用教材时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教师不得随意随时更换教材。教材计划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制度的各项要求,严格按照程序审核各部门上报的教材计划,坚决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教材。报订教材计划是一件严肃的工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前提,只有严格各级审批,才能做到职责明确。又如教材编写管理制度,要求教研室为各课程指定或编写教材大纲和实验、实习指导,并规定使用期限。有的教研室为追求高的稿费而多订或多印教材,有的教研室管理松散长期不编写。因此教材管理人员必须根据课程学期安排,督促各教研室进行编写或重编,并严格审核各级申报程序,并审定印刷数量,这样才可能保证教材质量,避免教材的积压浪费。

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监控 实践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是于2006年经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是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经过6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招生专业达到26个,在校生10000余人。在当前学院的快速发展时期,学院积极构建适合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

监控是“人们按照某种目的或愿望,通过一定的手段,给系统提供一定的条件,使其沿着可能空间中某个确定的方向发展,消除不确定性”。教学质量监控是指根据预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调控,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或行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教学质量为监控与保障对象,实时控制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控制的教学系统。实时控制是在教学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中,依据目标要求和系统可能出现的偏差,对系统进行人为干预的控制。反馈控制就是依据系统输出结果和系统目标之间的偏差,调节教学系统,从而达到偏差最小化。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不是为了监控而监控,从监控方案的设计到监控的具体实施都必须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不坚持这个目的指向,过分强调管理、评价等功能,就有可能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偏离方向。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院校的教学工作要有明确的导向作用,要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教学工作朝着深度、广度和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2.科学性原则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不只是一项行政任务,更是一种科学行为,要用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分析其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些是很难用数据和量化指标衡量的,因此,在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具体指标时,我们要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精确量化与模糊量化互补,采用多种监控与评价的方法。

3.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通过实践探索,需要反复深入到教学实践中提炼和构建理论,以此增强理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应删繁就简、化难为易,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干清晰、程序简单、容易实施。

4.动态性原则

针对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对其进行的监控和评价也同样应是动态的,而且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不断地加以调整与完善。在确立评价标准时,要注重质量标准的多样性,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教学过程的动态发展,随时调整评价标准。如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不同的生源素质及办学层次等条件,制定不同的质量标准。

5.激励性原则

在构建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要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心理需求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不仅要重视评估结果,更要看重评估过程,要通过评估,使教师真正从评估过程中获取教学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学信心,提高教学质量。

6.以人为本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监控”,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狭义的为达到目的而行使权力的行为,而是要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在关心并尽量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基础上,使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人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应突出考虑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监控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必须贯彻人本原则,防止见物不见人。

三、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1.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系统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教学质量,丰富高职院校的内涵。根据目标管理的原则,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以学院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总目标。目标体系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落实到每一个部门、专业、课程和教师,固化在部门的工作职责、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在制定目标时尽量具体化,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定期的检查、诊断、考评、奖惩等手段,实施改进,必要时进行目标调整。将不足之处和遗留问题置于下一个新的质量管理目标循环系统中,进一步改进、实施。

2.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保证。我院从院、系(部)、教研室三个层面上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学院层面的监控组织主要立足于宏观层面的监控,其权威性的常设监督机构主要有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设置委员会、教材委员会及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等。其任务是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审议和指导,从而保证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主要立足于教学中观层面的监控,其组织机构主要有系(部)教学督导组。系(部)教学督导组一般是在系(部)主任领导下,对本部门的教学及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评估和指导,具体工作重点是对教学过程的微观性督察和对教师的指导。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的组织。

学院每两年进行一次系部教学单位评估,并大力宣传和推广优秀单位的典型经验,这对于提高各系部的整体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对教师个人开展教师教绩考核与评估,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教学提出明确的量化指标要求。每学期,教务处、各系部和校教学督导团都要按照“组织听课—检查学生作业、教师教案—学生座谈、评议—专家、同行评议—量化打分”等程序对教师教学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3.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系统

建设教学质量相关的制度系统是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中心工作。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有助于形成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以此规范教学过程。我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院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

(1)学院层面的制度建设。学院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学院教师工作规范”“关于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意见”“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等。这些文件的制定,为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指明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2)学院教务管理层面的制度建设。强化了教务处工作职责,健全了教学管理的工作程序,对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各级领导听课、教师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开展、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的组织、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管理、教考分离的实施等教学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制度要求。

(3)系部层面的制度建设。系部结合各专业、课程实际,不同程度地制定出了落实学院意见及有关规定的具体办法或实施细则,形成了全面落实学院各项质量管理政策的工作机制,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信息等各方面的监控机制。

4.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系统

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质量评价、控制,都离不开教学质量信息的支持。

我院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网络化,组织开发了“学生评教系统”、“网络考勤系统”、“师资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管理全过程的现代化、网络化、实时化。

为了及时掌握教学第一线的信息,对质量进行预先控制,防患于未然,我院逐步形成了三个动态信息的反馈网络:以各教研室主任、各系部教学主任、教务处领导为主的教学行政领导动态信息反馈网络;以班主任、系部学生工作办、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为主的教学动态信息反馈网络;以学生教学信息员、学生会学习部、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为主的学生学习动态信息反馈网络。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能够在院长、职能部门、系(部)级教学单位、教研室、教师和学生等信息主体之间保持双向互动,真正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富有成效。

5.教学质量监控的评估系统

教学质量作为一种综合性指标,难以对其进行精确定量。为了衡量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借助于概率统计、模糊数学方法,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都建立了相应的教学评估方案。每个学期通过学生评教、同行听课、教研室考核等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每年对毕业设计进行评估;每两年进行一次系级教学工作评估;不定期地进行教研室/实验室评估、课程评估、课程设计评估。评估的结果与教师评优晋职,领导干部任期考核,以及奖酬金发放挂钩,大大增强了广大干部、教师的质量意识。

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中,其中目标系统起导向作用,制度系统是基础,组织系统是保证,信息系统是前提,评估系统是改善工作的手段。紧紧围绕目标系统,各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冒荣.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黄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系统[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刘拓.国外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析及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篇6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教学部,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 教师是实施临床教学工作的核心载体,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结合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对影响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3(a)-0026-03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Clinical Teaching base

YE Yanrong NIU Weigang GUO Yanxing WANG Bin

Teaching Division of Henan Province Luoyang Traumatological -Orthopedic Hospital Henan provincial Orthopedic Hospital,Luoyang , Henan 471000,China

[Abstract] The Teachers who are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medical students’ training quality are the core carrier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inical teaching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ing managers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base,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clinical teachers’ construction, the essay dissected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ers’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linical teach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 叶艳蓉(198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初级,研究方向:中医骨伤专业教学管理与改革。

教师是实施临床教学工作的核心载体,是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设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临床教师梯队,是构筑临床教学基地的重中之重。着眼于目前临床教学基地医学生培养工作的现状,思考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该研究结合该院数年来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经验的累积,认为: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强对外交流学习是改进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益举措。

1 临床教学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学生转变为职业医师的关键塑形期。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师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者,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Diane M. Bilings认为临床教学教师应具有:学术造诣、教学技巧、师德师风、个人特征4个特征[1]。在临床教学基地,临床教师担负着医疗、科研、教学三重任务。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制定的全球本科生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涵盖了: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2]。这就对临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较弱

与教学医院不同,担负临床教学基地工作任务的医院重心大多还停留在医疗层面,教学只是其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临床教师仍走医疗序列,仍需以医疗、科研工作成果作为其考评的标准。教学工作量对其整体工作表现的贡献停留在有名无实的地位,换而言之,当临床医师医疗、科研工作获得满堂彩时,教学工作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当医疗、科研工作仍占据临床医师绝大部分的精力时,教学工作就成为了临床医师额外的工作,在其有限的精力下,教学质量的保证就成了镜中月、水中花。

2.2 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责结合临床实践给学生讲授课程的临床任课教师,另一类是在临床实践中給予学生指导与帮助的临床带教老师。临床任课教师中不乏富有经验,充满教学热情,能够深入浅出、结合临床实践教授课程内容的优秀教师,但不容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临床医师均为医学类专业科班出身,虽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却缺乏系统专业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培训,不能完全正确把握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在授课实践中,仅凭自身经验授课,存在授课大纲、教学计划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强的情况,此外,有些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较弱,不够注重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致使教学效果一般。

同样,临床带教老师也存在缺乏规范化带教工作的培训,大多数带教老师能够手把手教学生实践操作,却在医德医风、学生实习工作总结与拔高方面缺乏重视,使得培养的医学生只能成为“匠”而非“师”。

2.3 教师队伍结构有待合理化

教师队伍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3]。职称结构反映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学历结构是反映出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业务基础和科研的水平及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反映出教师的基本训练水平和教师发展的潜力;年龄结构是教师队伍教学与科研活力及其兴衰标志;学缘结构反映了教师队伍学术互补、知识构成情况及学术活跃程度。但根据笔者对其他兄弟医院教学情况的了解,大多数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以初、中级职称医师居多,该阶段的医师教学热情一般高于高级职称医师,且相对便于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管理。虽有其优点,但临床经验相对缺少、对学生整体学习影响力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

2.4 教师队伍稳定性欠佳

目前,各临床教学基地在进行教师遴选时,大多采取由个人自愿报名、科室同意推荐、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程序进行,教师队伍虽经临床科室及教学管理部门共同核审确定,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还是取决于临床医师的个人意愿。当教学任务与本职工作发生冲突或个人需求发生改变,教学工作可能随时放弃,会出现私自调课、缺课,甚至终止教学任务的情况。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大,稳定性欠佳,即便有规章制度,也难以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教师队伍不稳,不仅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造成教师梯队后继乏人,又不能保证教学质量,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2.5 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考评机制

目前各临床教学基地中,临床医师的工资、奖金与临床效益挂钩,职称晋升与科研紧密相关的现状还未改变,同时,教师授课补助偏低,授课的好坏、多少与职称晋升相关度不高,也使得教学工作与临床医疗、科研工作没有实质利益上的比较优势,对教师队伍的激励作用有限。

除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教师考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直接造成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队伍的辨识度降低,限制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对于那些自身教学热情高、教学能力强、能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自身成就感的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教师考评机制可将此类教师区分出来,是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重点维护的群体,该群体的稳定有助于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教师考评可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考评结果对教师进行反馈、也有助于从考评结果中入手,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从而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3 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改进措施

笔者所工作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作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临床教学基地,同样也存在着以上一些问题。但随着医院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及各层次骨伤人才培养经验的积累,及医院“以弘扬正骨医术、培养骨伤人才为己任”战略的指导,医院不断调整相应政策,以期从强大教师队伍入手,将医学人才临床教学的培养质量落到实处。以下,笔者将结合本院在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几点做法进行讨论,以期对其他医学生培养单位有所裨益。

3.1 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就是要求医院在安排教学任务时,不仅要有“重视教学、尊重教师”的理念,还要切实从教师所处环境及需求出发,多站在教师角度考虑问题。以本院为例,目前医院采取的是“手术日制度”,简言之,即在医院层面固定各临床科室每周手术日期,据此,教学管理部门在为临床授课教师排课时,会提前联系教师确定其有效空闲时间,尽量避免在日常教学时,教师临床工作与教学工作发生时间冲突;同时,教学管理部门牵头,结合授课教师所需,建立了小型图书馆和教具室,供授课教师选择参考教材及教学用品,为教师创造良好教学环境。

同样,在学生临床见习带教方面,教学管理部门提前做好本年度临床科室见习带教计划,通过科室秘书例会发放给科室,科室可根据见习安排提前做好科室带教人员分配,不仅便于带教老师提前做好时间安排,提前备课,学生也可提前预习,带着问题见老师,大大避免了老师带教时因分散精力顾及临床工作而影响带教效果情况的发生。

3.2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设置教学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以确保临床教学基地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实施[4]。医院制定了“医、教、研、产、文”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层面提高了对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视度,并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委员,各相关临床科室、行政科室负责人任委员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学位管理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旨在对临床教学工作进行全程指导、监测,以推动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工作不断进步。其次,在教学工作具体管理实施方面,医院明确一名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成立教学部,安排5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协调临床教师各项管理工作。

3.3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临床教学基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我院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管理制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备课要求》《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任课教师试讲制度》、《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教学事故界定与处理办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教师教学质量评定办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优秀任课教师、临床带教老师评选办法》等管理制度,涵盖临床任课教师管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平乐正骨传承实验班导师管理、实习生管理、见习生管理、岗前培训等各方面内容。通过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使得教师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3.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

在无法短时间内转变为教学医院的大环境下,医院为推动医院教学工作的持续性发展,除将教学工作提升至医院发展战略层面上以外,正在逐步落实、完善与临床医师带教工作量相匹配的薪酬补偿机制,探索临床教学工作量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相挂钩的聘任机制。同时,对于理论水平高、带教能力强、态度好的医师,医院教学管理部门优先分配实习生,并通过评选“优秀临床带教老师”、“优秀任课老师”等荣誉称号予以奖励,以期不断激发临床医师带教的积极性[5]。

在教师考评机制方面,医院目前采取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部、学生“三位一体”的考评方式。教学督导委员会不定期对临床教师理论授课、临床带教、教学查房等方面进行全面督导和评估,并及时反馈信息;教学部负责落实临床教师日常管理与监督工作,学生负责填写日常教学日志,定期填写理论授课教师及临床带教老师考核评分表,并及时汇总结果向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部及教师反馈,通过较为完善的教师考评机制确保学生培养质量。

3.5 构建合理稳定的人才梯队

合理的临床教师队伍需在考虑教师层次、职称、学历结构上予以构建。目前我院在医学生临床理论授课方面,形成了以资深主治医师和优秀住院医师授课为主,主任医师授课为辅,名老中医、学科带头人进行专题约讲的授课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富有教学经验、结构合理的理论教师梯队。

其次,在医学生临床带教方面,近年来医院从门诊带教规范、病区带教规范、教学查房规范、病例书写规范、出科考核规范等内容入手,逐批开展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明确带教老师职责,灌输“培养学生,人人有责”的观念,目前,医院已建立了一支以各临床带教科室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博士学位临床医师为骨干的带教教师队伍。

3.6 加强交流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学生临床教学培养质量的高低与临床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切实提高本院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医院内部,根据医院分科及教学科目设立教研室,由学科带头人担任教研室负责人,制定岗位职责,布置教学计划及检查实施情况,每年最少开展4次教学活动;在每学期末,教学管理部门定期组织教学培训会、课堂教学观摩和教师交流会,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讲课技巧,加强教师讲课心得和经验的交流,提升教师授课质量。除自我内部培训外,医院还着重采取“迈出去,引进来”的措施,每年有计划的组织教研室人员及教师代表与中医药高校和医院进行学术交流等教学活动,并聘请院外知名专家到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和教学查房等方式提教师的业务素质,并从人才培养、教书育人等角度开展系列专题讲座[6]。

4 结语

临床教学不仅是医学生转变为职业医师的关键塑形期,更是为国家大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医学生培养单位只有切实将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视为构筑临床教学基地的重中之重,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稳定方面下苦功,紧抓临床教学质量,才能早日实现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 Diane MB.Teaching in Nursing[M].New York:W.B.Saunders Company,1998:139-206.

[2]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4):23-26.

[3] 黄晓洁.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4] 万可,曾巍,舒劲松,等.国内外临床教学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启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207-210.

[5] 叶艳蓉,牛伟刚,王彬,等.提高中医骨伤科实习生培养质量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4-25.

篇7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考核评估;科室建设

1医院现状

医院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神经病学、老年医学的临床与研究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市级综合医院。目前临床科室34个,医技科室14个,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对象2135人(其中医师639人、医技人员364人、研究人员40人、护士1088人、其他4人),具有高级职称404人、中级职称550人、初级职称1181人。2011年-2015年医院共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31项,培训学员19456人次;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2项,培训学员3542人次;•85•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27项,培训学员49153人次;其中国家级实践技能型项目50项,培训学员1063人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执行率为100%;卫生技术人员获取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96%以上;继续教育活动专业覆盖率100%。

2管、评、建“三挂构”内涵

2.1“树型”管理结构与流程化管理体系

医院教育委员会、教育处继续教育办事机构、科室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构成“树型”三级管理体系。院领导、学科带头人组成医院教育委员会,是管理体系的基石;教育处作为委员会办事机构,构成管理体系的主干;科主任、科内继续教育兼职人员组成管理体系的枝干。各体系职责明确,落实相应工作。年初召开教育委员会工作会,统筹当年工作计划,教育处管理部门检查督导计划落实情况,科主任负责分管科室个人的继续教育。根据继续教育内容将管理分为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及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相互联系、相互依托二个模块,分别制定继续教育项目、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二个模块10项管理规章制度及工作实施流程。按模块教育处每年进行科室管理人员单项培训,导读有关内容,职能部门管理与科室配合相结合,达成共识,完成计划工作目标。依据继续教育项目、学分管理制度、细化继续教育各项工作实施流程;项目申报流程、执行流程、备案流程、继续教育学分查询流程、继续教育学分审核流程,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明细化、流程化,简单化,提高工作效率。

2.2“动”“常”结合评估体系

2.2.1评估体系设置依据原国家卫计委“十一五”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开展规律和特点,形成一级指标4项(组织管理、计划落实、学分管理、项目管理),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26项的评估体系,在指标的筛选过程中,听取和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专家意见以及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修订考核评估指标,量化评估内容[2],完善考核评估的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实用性。考核评估体系荣获2010年度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2.2“动”“常”评估机制根据工作进度,设置动态考核机制和常效考核机制,即“全项考核”和“分项考核”制度,“全项考核”指教育处每年底依据考核评估体系对各科室继续教育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检查;“分项考核”指根据继续教育内涵分为“继续教育项目管理考核”、“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考核”。继续教育项目考核,分为项目申报、项目认可、项目执行、项目备案四个连续过程进行“分段式考核”。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考核按时间段进行“季度考核”,每年1月~3月份要求各科室制定继续教育学习计划,4月~6月份,教育处利用医院网络系统宣传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相关制度及新的要求,扩大知晓率,提高认识,使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7月~10月份,各科室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的审核与学分统计工作,实名制查询。.

2.3“三位一体”评估方法

根据继续医学教育考核评估体系,设立年底继续医学教育“全项”评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段式评估”、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季度评估”,“三位一体”综合评价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全项考核”实行积分制,根据继续教育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四项内容,满分100分,有权参与年底评选优秀教研室的评选;“分项考核”设立继续教育项目单项奖,设立全奖、半奖、无奖三个奖励标准;继续教育学分设季度单项奖。考核与年底教研室评优挂钩、考核与科室职工教育硬件建设挂钩、考核与个人专业职称晋升聘任挂钩。2.

2.4考核方法

分为现场督查、文献资料、日常工作记录。(1)现场督查:职能部门设专职人员现场督查继续教育项目、继续教育活动,采取阶段式督查,项目举办第一天、举办中期、举办最后一天,具体督查授课环境、授课内容、学员签到情况,收费标准、相关文字资料。(2)文献资料:学习班讲义、学员考核文字资料、学员反馈表原始数据资料、继续教育项目执行汇总文字资料。(3)日常工作记录:科室业务学习文字记录摘要,业务人员学习签到记录、季度业务学习报表(按月填写)2.3“评”“建”并进机制继续教育支撑条件建设:“全项考核”满分科室,有权参与年底优秀教研室的评选,获取优秀教研室奖励资金;“分项考核”继续教育项目设立单项奖励资金。所有奖励资金专款专用,由教育处统一发放,用于科室职工教育硬件建设的扩充与完善。继续教育内涵建设:“评估”过程中,针对各项评估指标,验证其科学性、可行性、公平性;发现问题与偏差,及时纠正,完善相应制度,细化工作流程,符合管理工作规律。科室管理人员在评估过程中,弥补欠缺的规章制度,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完善科室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科室学科建设。

3实践效果

3.1继续医学教育认可由被动变主动

随着继续医学教育单项奖的实施,改善了科室举办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硬件条件,提高了科室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积极性,2013年继续医学教育认可项目46项,

3.2科室专业特色知名度间接提升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国相关领域招收学员,借助网络、文字图片,扩大本专业优势专业点、学科特色知晓范围,参会学员,学有体会,作为可靠信息的传播者,本省、外省病人来院寻求治疗,解除病人疾苦,提升科室专业特色知名度。

3.3教学相长

篇8

一、工作目标

1、努力做好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组建和运行工作,依照高职院校的标准落实新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建成学院的基本架构。奠定事业发展的基础,增强新学院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其中自主招生800人,办学收入达到1200万元以上。

2、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重点抓好社工考试培训,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创新培训模式,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培训工作的专业化。全年民政干部培训9000人次,学术交流中心接待6000人次,培训收入1000万元。

3、以新学院的组建为契机,遵循学院发展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目标,以人事改革为抓手,改革管理体制,搞活内部机制,加强岗位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关心职工生活,逐步提高收入水平,激发创业活力。

4、扩大基础设施规模,完善新学院的软硬件建设。以教学为中心,合理调配校内外资源,形成优化的资源配置体系。加紧建设教学楼实训楼,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加强学院的信息化建设。

二、主要工作

1、切实抓好新学院组建方案的实施。根据新学院的组建方案和实施办法,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积极推进,注重实效,做好新老制度的衔接工作,做好新老体制的接轨工作,确保方案落到实处,促进新学院的平稳运作和健康发展。(各部门)

2、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向上级领导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主动汇报,争取理解和支持;理顺外部关系,拓展经费渠道,争取政策倾斜,为新学院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院领导)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修订和整理管理制度、教学制度、培训制度、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人才培养制度;督促和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遵守,做好协调和督查工作,为新学院的发展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办公室、各部门)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抓住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上的薄弱环节,打好教学制度建设的基础。出台《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教材管理办法》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务处)

4、落实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全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形势和要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岗位设置方案,落实“三定”方案,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加强干部的选拔和交流,注重青年教职工的教育和培养,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增强师资队伍力量。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人事处)

5、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整合校内网络资源,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及时更新网站内容,积极推进校园“一卡通”建设。完善新学院管理信息平台,提高考试招生、学籍管理、人事管理及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办公室、信息中心)

6、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实践性教学的建设工程。依照高职院校的教育规律,结合学院现有的硬件规模,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创造条件,争取立项,新建、改建、扩建教学实训楼和实验室,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加强基建流程管理,强化质量观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年底之前,学院西操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教学实训楼完成基本框架工程的施工建设。(总务处、信息中心、教务处)

7、集中力量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强化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初步搭建好院、系(部)、教研室组织框架,明确各岗位职责,配备管理人员,以组织建设保证分级教学管理的实现。构建实践性教学的组织框架,多渠道引进和培养实训师资,为提高各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奠定人力资源基础。(教务处、人事处)

8、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打造精品课程体系。按照“大专业、小方向”的专业培养方针,完善专业布局,突出专业特色;根据职业学院和培训教育的需求,打造精品课程,推出品牌项目,提高教学和培训的质量。要重点建设3-5个特色专业,每个专业争取打造1门精品课程,最终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教务处、各系部)

9、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引导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帮助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和引进“双师型”人才,逐步形成职称、专业、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完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督导,提高教学质量。(教务处、人事处)

10、积极推进自主招生和合作办学。紧扣新学院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充分调动和协调院内外关系,完成招生计划,保证入学率。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校际沟通,保证课程质量,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维护稳定,促进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务处、学生处、各系部)

11、认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院风、学风;根据专业要求和用人单位需求开展学生就业教育,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逐步形成高职教育的学生管理模式。(学生处、团委、各系部)

12、在保证培训规模的基础上,追求内涵式发展,注重质量和效益。理顺培训体制,更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法,优化培训内容,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基地作用;打造精品课程,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开展有计划、分层次的专业培训,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办公室、民政业务培训部、职业能力培训部、学术交流中心)

13、以社会工作考试为重点,全力推进社会工作培训跃上新台阶。做好全国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考试培训工作,做好分层、分类的师资培训、辅导培训,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争取重点突破,扩大影响力,为社会工作考试做好配合工作,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办公室)

14、紧密结合今年部民政业务部署,突出“民生”、“民主”相关领域的民政业务培训。以业务培训为主线,精心打造民政局长培训的精品课程。结合民政业务的发展需要,继续拓展培训业务,积极配合部业务司局开展工作。结合基层民政干部的培训需要,开拓证书教育。积极探索与高等学校、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举办高层次的培训班。(民政业务培训部)

15、以民政技能人才培训为核心,积极开展民政事业单位的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根据人教司的工作部署,做好部机关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培训;总结提高民政事业管理岗位证书培训,开拓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举办相应的培训班或专题讲座,进一步办好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职业能力培训部)

16、增强服务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全力做好各类培训的后勤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和业务考核,严格执行成本核算,改善食宿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培训学员的满意度。(学术交流中心)

17、紧紧围绕新学院的组建开展科研工作。要注重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教学培训研究,加强职业教育和院校管理类研究,提高科研成果对于新学院发展的对应性和实用性。理顺科研体制,培养科研梯队,争取多立项、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科研处)

18、推进民政特色专业的技术研究。做好假肢和殡葬的教学和技术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国家及部级课题。(假肢学校、一零一所)

19、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全力打造良好的内部财经环境。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成本核算和财务监督,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认真做好学院大型项目经费的启动和运作,管好用好资金。(财务处)

20、开拓国际交往渠道,加强外事管理。积极做好涉外项目的策划、执行和管理,有计划、有步骤、有保障地选派干部参与出国培训,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办公室)

21、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聚人心,促和谐。工会工作要紧密贴合学院实际和教职工需要,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维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增强沟通和交流,维护稳定团结,构建和谐学院。(工会)

22、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图书体系建设。根据学院图书经费和专业需要,保质保量完成图书采购工作;启动图书馆计算机图书检索系统,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信息中心)

23、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技术,多角度、多层面、多频率、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推广新学院的新形象。《社会福利》杂志要以宣传新学院为中心工作,加大对学院各项社会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扩大发行量,注重经济效益。(办公室、编辑部)

24、维护学院的安全稳定。弘扬和谐校园文化,培育校园文明风尚,积极营造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进一步推动学院安全保卫机制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增强学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奥运行动,确保奥运年的学院安全稳定。(办公室、总务处、学生处)

篇9

中国加入WTO与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必须向国际水准看齐并与世界接轨才能更快、更稳地发展。高等教育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工作上。由于竞争机制引入高校,使院校之间的竞争愈趋激烈,怎样在这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当前,如何尽快提高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如何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突破,如何建立更全面、更科学、更合理的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拟针对上述问题,就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上,将ISO9000族标准引入到临床医学院校的教学管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ISO9000族标准应用及发展现状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由相关的专家在认真总结和吸取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经验后,制定的一系列质量标准。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促进了医学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刻改革,从而加快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因此,研究ISO9000族标准在医学院校教育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克服传统的教育质量管理模式和旧观念的弊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教育质量是21世纪医学院校质量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ISO9000族标准应用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几年,国内悄然兴起了将ISO9000标准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一些高校已率先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的认证,还有一些高校正在学习和准备之中。迄今为止,我国有一些民办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和2所重点大学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1]。实践证明,高等院校建立和实施ISO9000教育服务质量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提高和稳定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和院校形象,提高高等院校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医学院校通过ISO9000族标准质量体系认证的还未见报道,大多还没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实用性的认证体系标准。

2学院教学的基本情况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以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为依托,是一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于一体的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具有50多年的办学经验。1954年确定为福建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前身)附属医院,1995年成立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系;2000年正式挂牌成立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3年顺利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作为临床医学院,目前拥有20个博士研究生点、41个硕士研究生点;有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120名。医院每年承担着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及七年制本、硕连读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与管理工作。现有临床教研室(组)35个,临床教师462人。学院历来十分重视教学工作,主要领导始终将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学院由1名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1名副书记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下设学院办公室、教务科、医学教育科、学生党支部等。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行政主任同时担任相应教研室的主任,以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学院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教学队伍日益壮大,组织机构在逐步完善,在教学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此伴随也产生了种种新的情况:整体办学条件不足;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不够;部分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学科、专业建设尚不平衡;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所下降;毕业生就业相对较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待改进、提高。面对上述种种情况,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必须继续深化教改,引入ISO9000族标准,加强各方面管理,以质量求生存和发展。

3第一临床医学院引入ISO9000族标准的可行性

3.1引入ISO9000族质量保证体系,符合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院校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职能是相辅相成的,教育中应注意教师在服务中教,学生在服务中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从以上特点分析,在我院引入ISO9000族标准质量体系,可以更好地保证临床教师和医学生的教与学的质量。

3.2借鉴ISO9000族标准是我院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ISO9000族标准体系是世界管理科学发展的新成果,蕴涵了预防、约束监督和自我改进三大科学管理机制,强调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2],通过对管理每一个环节的全过程控制,减少混乱、扯皮和浪费;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和纠正不合格,重视持续质量改进,确保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以达到和超过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满意程度。将ISO9000族标准体系引入我院,对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将产生很大的冲击波,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通过ISO质量认证机构认证,获得ISO9000质量认证,而是借鉴ISO9000族标准体系的先进思想和管理机制,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从而促进我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3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是建立ISO9000族质量体系的理论基础学院在2003年顺利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经过一番分析,笔者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3]与按ISO标准要求建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相比较,发现2者在程序上有许多的相似性,这种现象为我院引入ISO9000族标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评估指标体系》为普通高校的办学水平提供了一个检测标尺,也为我院如何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指出了目标和方向,对自己在办学思想、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办学特色及学风、教风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大清理、大检查,摸清了自己在软硬件方面的家底和差距。通过迎评,评估和整改经验,使院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明白学院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实际情况以及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存在问题,进一步解决在我院教学管理工作中实施ISO9000族标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日常教学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作好准备。

3.4通过建立ISO9000族标准体系可以更好地规范教学管理从实践来看,尽管我院在2003年进行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例如全院上下兴师动众的迎评过程及评估阶段要做的大量且繁重的工作,尤其是我院在接受第一次评估时,材料准备十分繁重,上下普遍感到压力大、负担重等。其实,所以会感到“十分繁重”正是由于以往平时工作不规范、日常管理机制不健全所致,建立ISO9000族标准质量体系来规范教学管理已迫在眉睫。如果现在我们引进ISO9000族标准体系,认真贯彻ISO质量管理活动,实际上就是能最大限度地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融入到我们学院的教学质量体系中,规范各个教学环节,以期更加全面、更加持续地提高本院的教育、教学水平。

3.5学院教学工作管理规章制度的日趋完善学院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教学工作,陆续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了迎接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学院于2002年编写制定了《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工作管理手册》,制定了临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制度和临床教学工作常规,明确了各教研室(组)的分工和各级、各类岗位人员的职责。同时,为了使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生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更加规范、统一,考试评分较为公正、合理,学院在原有内科教研室编写的《内科基本技能手册》及儿科教研室编写的《儿科基本技能手册》等书的基础上编写了《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依据可行,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有了大纲可尊循,并且保证了实习生的临床操作的标准化。

4推行ISO9000族标准体系的几个关键点

4.1应用和贯彻ISO9000族标准保障教学质量是今后工作的重心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保障我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我们应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进行工作:①借鉴已经在产业部门推广应用并具有明显效果的质量管理及其标准-ISO9000族标准,将其理念、方法、技巧应用于我院教学管理工作中;②认真贯彻应用ISO9000族标准,适时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2推行ISO9000族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ISO9000族标准体系虽然已在其他一些高校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但要真正起到全面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效果,必须要有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为它不是一种临时措施,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功性质的活动及积累过程。

同样,在我院推行和实施ISO9000族标准体系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因为:①我院长期形成的固有的传统教学习惯。由于转型时间不长,传统的教育模式不适应于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质量管理观,因而从理念到方式均有固有的旧习惯,需要改进,需要磨合时间;②高等学校的“产品”与产业部门产品有着区别,特别是医学教育产品有着根本之别。尽管ISO9000标准扩容后,将教育列入其中,但从根本上看,教育“产品”的特殊性致使推行高校质量管理体系时更有操作难度,需要摸索,需要整合时间;③我们管理人员并非是ISO9000族标准认证的专业人士,对ISO9000族标准精髓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深入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探索,需要学习,需要完善时间。

4.3以《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ISO9000族标准体系”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进行适时的检查估测。目前已经建立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计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18项[3],其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带有行政性质的检查和控制。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工作,并通过评估,借鉴ISO9000族标准,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自己的日常教学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

5展望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提高教育质量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题,迅速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实现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振兴的迫切要求。因此,我院要坚持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积极引入ISO9000族标准质量体系管理规范教育、教学工作,把质量监控机制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包含教学输入监控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和教学输出监控体系在内的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代替以往传统、模糊、经验的管理体制,形成一个有临床医学院特色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永贤.学校推行ISO9000认证的理论意义.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5):14-17.

2申萍,杨建民,赵笠.高等院校如何实施ISO9000标准.山东农机,2005,(2):21-22.

篇10

一、实训教学管理系统的结构分析

实训教学管理从组织结构来分析,可分为两个系列即教与学,各为五个层次。教的方面,由主管校长———学院教务处———系(部)———教研室———教师组成,教学工作要形成完整的系列;学的方面,由主管校长———学院教务处———系(部)———年级———学生组成。此两个系列自身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学管理系统五个结构层次的具体构成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决策层是第一层,担当教学任务的校长召开行政会议。决策层的职责是从学校总目标、总任务出发,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育高级人才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教务处是第二层。其职能机构是通过校长领导,具体组织、调度与计划全校的教学工作。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学科、安排教学任务、编制教学计划是教务处的主要工作,负责并管理各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与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系(部)是第三层。组织各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工作是这一层次的主要任务,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实施教学研究工作,使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及思想水平得以提高。教研室与年级组是第四层。教师的直接管理部门和教学科研组织就是教研室,是以专业特性与学科组织起来的,它最为直接地管理和安排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教师和学生个体是第五层。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任课教师,深入研究和拓展本专业知识,同时还负责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更要不断地学习与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及自身素质。学生要支持教师的教学,实行自我管理,合理安排适合本人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多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学业交流。

二、强化实训教学管理,高质量开出实训课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高职学院需强化实训教学管理,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质量开出实训课程,是高职学院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前提。增强实训效果,不断扩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应用。

(一)实训教学质量控制和管理1.高职实训教学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高职实训教学质量的控制过程是实训教学管理的重点,依据IS09000族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及思路,包括五部分:实训教学计划的管理(各级教学组织者的责任)、基于需求的实训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考核大纲、训练计划等)的制定、实训教学过程的控制(各种检查制度)、实训教学质量控制和效果反馈过程的改进(反馈方法的实施和设计)、实训教学质量的评价(实训能力考核)。2.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操作程序高职院校专业不同,其实训教学模式不同,实训类课程的构成也不同,所以,各专业开设的实训类课程需分类,再以分类状况进行详细设计,最终于整体方案中融合各类别情况。从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可把将来与目前可能开设的专业中的实训类课程分为6种形式:操作性实验课(反复操作,熟练掌握技巧方法,如会计财物软件应用);验证性实训课(验证理论课程中的原理方法,如物理课实验);强化性实训课(过程的强化,对技术和方法熟练掌握,如组网技术实训);设计类实训课(使用某些工具进行设计过程的强化,熟练掌握某种作品或产品,如单片机设计类的实训课程);综合性设计课程(融会贯通并结合理论与实训一体,使用某些工具和方法,综合设计出某种产品、作品或实施方案,如工程、机电设计等);综合性实训课程(在综合性的实训环境中,掌握事物处理的综合技巧、熟练某些技术和方法等,如高级网管员操作)。

(二)实训教学的考核管理考核与评估是教学的指挥棒,为教学系统中最敏感的环节之一,作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对学生的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均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实训理论考核与教学考核既有相通处,又有自身特征。实训教学考核除理论知识外,更多定性与定量考核涉及技能、核心技术点。所以,高职实训教学考核,通过核心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水平考核是重点。以下三条原则在实训教学管理与考核中应遵循:1.真实性原则实训教学考核要真实反映教学实际水平,建立并严格执行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如可规定课程设计与课内实训不合格者或未完成不能参加本门课程的综合考试;课内实训部分的考核成绩单独计为一门实训课成绩或以一定比例计入该课程的总成绩内;必须写出各类实习、现场教学、考察、调研等实训报告、总结或教学日记,以一门课程不及格计不合格者,并结合实际表现综合评定成绩;职业技能训练与专业核心技术达不到标准者不得毕业;全面审核毕业设计,提交实物作品,毕业论文则须通过校内外专家的答辩。2.适应性原则结合实训教学本身特点,考核实训教学,如各项技能考核采用三种方法如口试、笔试、实际操作,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获取技术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参加社会定级考核,或直接引入社会行业标准、专业核心技术或职业技能考核。考核形式上,开卷考试、半开半闭卷、闭卷形式形式三者并用。考核手段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两者相结合。3.客观性原则教学大纲的标准和规范化是实训教学考核的要求。尤其是防止分数贬值,高分低能形成恶性循环,既大大影响实训教学的实效,也将失去考核中思想教育的功能。抓好实训考核将提高与增强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学生管理1.严格纪律,封闭式管理对于参加实训的学生,尤其在今年秋季实习内部场地不足,学生拥挤,外部多处施工,安全隐患较多的情况下,实训科加强学生纪律观念管理,严抓学生考勤,同时采用封闭式管理。2.民主生活管理充分发挥民主集中管理制,通过学生实习日记和学生座谈会反馈的信息,做好原始记录,做好统计分析,并且准确地进行传递。应解释的做到解释清楚,能解决的快速解决,以消除隐患。如部分班级对于实习计划的不理解及实习设备少,故障多的意见大,实习科要利用学生晚自习时间和学生座谈会的时间给学生解释,同时应联系社会维修工加班抢修,避免因学生怨声大而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