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扶贫标准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贫困户扶贫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贫困户扶贫标准

篇1

某镇某村位于镇平县西南部,与邓州市接壤,距张林镇10公里。某村为传统农业村庄,农田水利设施健全,村民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均有保障。但经济发展滞后,结构单一,经济薄弱。全村下辖五个自然庄,10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四户庄、门家、赵庄、井庄。全村共计583户、2341人;共有耕地3052亩,人均耕地1.3亩。

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70人。其中因病致贫38户108人,占全村贫困户64%;因学致贫4户12人,占全村贫困户7%;因残致贫7户20人,占全村贫困户12%;因灾致贫1户1人,占全村贫困户1%;缺资金1户2人,占全村贫困户1%;缺劳力2户9人,占全村贫困户5%;缺技术4户16人,占全村贫困户9%;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户2人,占全村贫困户1%。

经过2016年、2017年的帮扶,已脱贫24户94人。截止2018年春季仍有35户76人未脱贫。2018年计划脱贫13户43人。到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达到1.4%。

二、精准扶贫

某村通过近二年的帮扶工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提高。

2017年新建党群服务中心一座,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标准化卫生室一座,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文化戏台一座;文化广场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修建通村部水泥道路一条800米。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宽带实现村村通;全村生产生活用电均有保障;建有水厂一座,全村安全饮水得到保障;县交通局在我村设有客运站点,村民外出乘坐班车得到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达到贫困村脱贫标准。

    三、精准脱贫

2017年底某村已脱贫24户,2018年计划脱贫13户。到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达到1.4%。

2016年脱贫户

序号

户主姓名

人数

贫困户

属性

致贫

原因

帮扶措施

1

6

低保贫困户

因病

到户增收、转移就业、光伏分红、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教育扶贫、金融扶贫

2

3

一般贫困户

缺技术

到户增收、转移就业、光伏分红、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安居工程

3

4

一般贫困户

因学

到户增收、转移就业、光伏分红、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

4

4

低保贫困户

因病

到户增收、转移就业、光伏分红、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教育扶贫、金融扶贫

5

5

低保贫困户

缺技术

到户增收、转移就业、光伏分红、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教育扶贫、金融扶贫

6

3

低保贫困户

因病

到户增收、转移就业、光伏分红、健康扶贫、

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安居工程

总计

25

2017年脱贫户

序号

户主姓名

人数

贫困户

属性

致贫

原因

帮扶措施

1

4

低保贫困户

因学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分红、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教育扶贫、公益岗位

2

5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3

4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4

2

低保贫困户

缺资金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5

4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教育扶贫

6

5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7

5

低保贫困户

缺技术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8

4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教育扶贫、公益岗位、

9

5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公益岗位

10

2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11

3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教育扶贫

12

4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教育扶贫、公益岗位、

13

3

低保贫困户

因学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公益岗位、

14

2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15

7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公益岗位、教育扶贫、

16

5

低保贫困户

因残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公益岗位、教育扶贫、

17

3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18

2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

总计

69

2018拟脱贫户

序号

户主姓名

人数

贫困户

属性

致贫

原因

帮扶措施

1

3

低保贫困户

缺劳动力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安居工程、

2

1

低保贫困户

因学(将毕业)

到户增收、光伏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教育扶贫

3

4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安居工程、

4

3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安居工程

5

3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安居工程

6

7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安居工程、

7

4

低保贫困户

因残

公益岗位、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安居工程、

8

1

低保贫困户

因病

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安居工程、

9

1

低保贫困户

因病

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安居工程、

10

3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安居工程、

11

6

低保贫困户

缺劳动力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公益岗位、

12

2

低保贫困户

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公益岗位、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安居工程

13

4

低保贫困户

因病

转移就业、到户增收、光伏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金融扶贫、安居工程

合计

43

四、村级集体经济

1、村级光伏电站

2017年6月29日,某村两个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两个光伏电站共计639KW,按每千瓦400元收入计算,每年可实现收入20余万元。除去全村59户贫困户光伏分红以外,每年可为村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左右。

2、扶贫基地

2018年拟建设扶贫基地一个,占地150余亩,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可带动贫困户20人。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

3、扶贫车间

2018年拟建设扶贫车间一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引进电子加工项目一个,可带动贫困户15人。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万元左右。

五、关于某村脱贫工作的建议

1、村委班子建设

自2017年4月份扶贫工作以来,某村两委班子,遇事推诿扯皮、相互埋怨,遇事推三阻四,没有把本村的工作作为自己的分内之事,存在“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并且群众基础极不稳定,不是发生大闹村部、上访等情况。

综上所诉,提出以下建议。“要想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村支书作为村两委的第一负责人,要有清晰的思路、豁达的内心与敢于担当的责任感;遇到难事、大事要敢于承担,勇于克难。为村两委其他同事做个表率作用。

而村两委其他人员,也要认真工作,为全村老百姓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村民无小事,村委干部能解决的尽力解决,无法解决的村委班子开会商量对策给予解决。火车跑的再快,也没有动车快;动车之所以快,除了有车头提供动力以外,还有若干车厢也为其提供动力,为动车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动力来源。村委班子应像动车这样,互相帮助,团结一心,这样才能为            村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2、扶贫先扶志

篇2

然而,这次我们见到朱年生老人,是在他的波尔山羊养殖场。一个能容纳600头羊的绿色钢棚,100余只活泼可爱的波尔山羊在附近田地里悠闲地吃草和追嬉,70来岁的朱年生正在忙碌地配饲料。老人思维敏捷、精神矍铄、步伐稳健。通过交谈,欣喜地感受到他已经完成了从一名上访“专业户”到养殖专业户的嬗变:一是思想变活了。没有了上访户那种焦虑和激动,更多的是创业者的激情和收获的喜悦与期待。谈起上访的事情,老人有些腼腆地说:“现在不会去了,没心思、也没时间,我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些羊宝宝身上了。”二是生活变好了。以前只能靠低保收入和政府救济过日子,现在拥有一个养殖场,马上有50多只波尔山羊出栏,可获得收入6万多元。三是信心变足了。多年来漫漫上访路,更多的是艰辛、苦涩、压抑,而创业给他带来的却是满满的存在感、满足感、自豪感。据他介绍,现在村里好多人都拜他为师,学养羊技术,增加收入,如果今年效益好,许多农户要求加入他的养羊专业合作社,明年养殖规模将扩大到300。

谈起朱年生老人的转变,湖溪乡党委书记陈小浪言语里也充满着自豪:“他从上访专业户变成养殖专业户,自上访路迈上致富路,由整日思上访缠领导要求政府解决待遇,变为谋产业靠发展通过自身努力过上幸福新生活,不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问题,也充分展现了我们精准扶贫的成果,坚定了我们脱贫摘帽的信心,更用事实证明了我们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和有效做法。”这是乐安县精准扶贫的一个鲜活案例。

近年来,乐安全县上下高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主旋律,把脱贫攻坚视为“第一责任”、“第一民生”、“第一任务”,层层级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领取任务单,结合本地实际,转变扶贫思路,创新攻坚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加速推进精准脱贫进程。

一、注重思想提升,精准扶贫从“头”开始

1.扶正干部思想认识。该县把精准扶贫放在统揽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局的高度来抓,举全县之力高位强势推进脱贫攻坚。提出三个转变扶贫理念:从“统一生产”向“私人定制”转变,“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单一扶贫”向“综合治贫”转变,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户施策,精准发力。首先要求干部思想观念上做到认识“精准”,目标明确,扶正政绩观,扶准价值观,扶清事业观,必须动脑筋、想办法,按照扶贫攻坚政策措施,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努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扶正群众思想观念。扶贫必须“先扶志气再立志向,先强信心再鼓干劲,先富思想再富生活”。由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很多贫困户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思想贫困和精神贫困是导致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土地、有劳力,但他们没有志气、缺乏信心,一门心思等着政府救济。为此,该县十分注重在思想扶贫和精神扶贫上下功夫,通过大量的宣传、细致的思想工作、扎实的帮扶,树立贫困户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选择合适的产业或就业渠道脱贫。

以朱年生老人为例,他是低保户,年纪大,加上长期上访,原来根本没有创业念头和发展愿意。当地政府根据他的身体和思想状况,并结合他儿子是波尔山羊养殖户的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思想工作,乡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三番五次到其打工地南昌登门走访、定期电话慰问,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化他。同时抓住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回头看”的机会,把他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他成立了扶贫产业合作社,安排扶贫贴息贷款10万元,使他返乡走上了创业之路。

二、注重真情帮扶,精准扶贫从“心”开始

1.帮扶措施精细。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该县对贫困对象的帮扶措施非常具体和完善,认真分析其家庭致贫原因、家庭状况、劳力情况、发展意愿等,以“一策为主、多策共举”的方式制定切合实际的脱贫计划书。对于有劳力、有条件的,组织发展种烟、种桑养蚕、毛竹油茶低改、特色种植养殖等扶贫产业尽快增收脱贫;对于家中有剩余劳动力的,主动介绍进城或者外出稳定务工增加家庭收入;对于有技术、缺资金、无经验的,帮助联系扶贫贴息贷款发展增收脱贫项目;对于有山林田地资源但无劳力生产经营的,引导通过土地和山林权流转、入股等形式,增加家庭收入;对那些老弱病残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则通过提高托底保障标准形式增收脱贫。像朱年生在开始养殖之初,帮扶责任人就主动与他联系沟通,制定帮扶方案,并协调解决场地、资金、技术、良种等遇到的困难。

2.结对帮扶到位。以“四进四联四帮”活动开展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扶贫帮扶到户责任制,并建立了帮扶台帐,每户贫困对象均安排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了贫困对象帮扶全覆盖和零距离。同时,要求帮扶干部要记好帮扶日记,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3.扶贫项目给力。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工程,即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扶贫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该县通过“上级争取一点、本级支持一点、社会筹集一点”等多渠道多路径争取资金助推脱贫攻坚。“十三五”期间,该县规划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4702户175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95 户10370人,围绕“园区、景区、中心村”梯度安置原则,在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融资9亿元规划建设厚发工业区、流坑景区等8个扶贫移民集中安置区,是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最大的一笔资金。在国家开行银行融资5亿元用于全县69个贫困村的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2016年底贫困村所有自然村的进村公路硬化率将实现全覆盖。2017年贫困村自然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入户硬化路、村内排水沟”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环境建设实现全覆盖。同时,贫困村教育、卫生、文化、通信和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民生l件改善也将在2018年以前有个质的提升。

三、注重改革创新,精准扶贫从“新”开始

1.队伍建设创新。在全省首创设立“乐安县扶贫统计监测中心”,核定全拨款事业编制4名,并调整增加县扶贫和移民局行政编制3名;县扶贫攻坚办配备专职和挂职干部5名,每年预算安排县扶贫攻坚办工作经费50万元。加强乡镇扶贫队伍建设。明确将“好干部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全县16个乡镇均成立了乡镇长担任站长的扶贫工作站,配备主抓扶贫攻坚的常务副站长和协管副站长;各站配备了2―3名扶贫专职干部;县财政为每个工作站预算安排5万元工作经费。将扶贫攻坚机构网络延伸到行政村,全省首创设立村级扶贫工作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扶贫工作室主任、副主任,确保村一级扶贫工作日常有人管事、有人干事。全县176个行政村均已按“八有八个一”的标准全面推进扶贫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即:每个行政村设有精准扶贫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均设有一台扶贫专用资料档案柜,挂有一张扶贫攻坚作战图、每户贫困户均配有一个脱贫档案袋、配有一张精准扶贫工作卡统一挂在墙上、每户贫困户制定一套因户施策的脱贫摘帽方案、每个村设有一处扶贫公示公告牌、配有一套系统录入信息网。

2.产业扶贫创新。共组织贫困户3461户10135人参与“特色产业增收”行动,人均增收4600余元,已培育30个有一定规模、扶贫功能较为完善的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坚持优势产业牵引带动。2069户贫困户参与“烟叶、油茶、蚕桑、毛竹”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坚持利益共享产业联结。形成“典型示范、能人引领、龙头带动、自主发展”的产业扶贫路径。以直接奖补联结贫困户,引导1408户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养殖类产业。以“公司+基地+贫困户”联结贫困户,高氏集团、广信茧丝等农业产业化龙头发展32个基地13200亩,有效带动贫困户887户。以“合作社+贫困户”联结贫困户,77家合作社吸纳539户贫困户以土地、劳力等入股发展产业。以“能人大户+贫困户”联结贫困户,促进种养大户与贫困户合作或优先劳务用工,辐射带动贫困户370户。政策扶持上再精准,为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量身定制各类补助标准,防止产业扶贫“漏户”。落实执行上再发力,乡镇产业扶贫由“配角”调转为“主角”,把产业扶贫主导权全面下放到乡镇。资金保障上再强化,已安排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奖补资金4000余万元,所有贫困村开通了“产业信贷通”,安排贷款风险补偿金900万元,计划撬动金融信贷产业扶贫资金7200万元。同时,开辟产业扶贫新途径,全面启动光伏扶贫,自今年起扶持900贫困户安装5千瓦的“一户一站”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稳定收益。三年计划落实4500户,每户安排补助资金5000元和安排3万元扶贫贴息贷款。

3.保障扶贫创新。一是推动“应保尽保”。制定出台最低生活保障与贫困人口托底保障相衔接工作机制,今年新增扩面低保指标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7年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全面纳入低保范畴。二是落实保障性补贴。对于农村重度残疾人、农村低保常补对象和五保户,由县财政每年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00元,2015年代缴3060人;全额代缴重度贫困人口新农合所需缴费12986人、116.87万元。三是自主提高扶持标准。制定落实特惠贫困户保障政策,自主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标准和新农合报销比例。贫困户低保补差标准由省定每月165元提高到每月205元,医疗救助比例在省标准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7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省、市级由50%提高到65%,县级由80%提高到90%,乡镇级由90%提高到95%。四是创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已出台实施《乐安县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施方案》,今年县财政按每人90元的标准统一为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用于贫困对象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三次保障后的第四次补偿,力争把贫困群众住院医疗费用控制在10%以内。

4.扶贫模式创新。“穷则思变”,贫困是引发社会矛盾和导致社会管理问题的重要因子。该县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十分注重精准扶贫与社会管理有效结合,从源头发现和解决社会矛盾管理问题,摸索“精准扶贫+社会管理”的良好模式,有效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化解了由于贫困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大力营造“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事业自己创,有困难的政府帮”浓厚氛围,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实现“要”到“我要干”的转变,在干事创业中增添信心、增加收入、增长才干。应该说,朱年生老人的转变就是这种模式结出的硕果。

篇3

“金福通”工程概况

“金福通”是针对罗霄山片区扶贫工作实际提出的创新性扶贫类信贷产品。片区内每个县每年从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中切割出400万元,作为所在县“金福通”信贷保证基金,银行按照不低于信贷保证金8倍的额度发放扶贫开发贷款,并通过执行基准利率和扶贫贴息实现普惠金融。通过这种长效制度安排,充分发挥政府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银行信贷资金,倍增放大财政资金扶贫效应,推动罗霄山片区贫困人口尽早脱贫致富。“金福通”工程是专门针对罗霄山片区实施专项信贷扶持的扶贫工程,旨在通过对“金福通”信贷产品的试点、推广和运用,整合现有财政和金融扶贫资源,不断提升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和贫困人口幸福指数,推动罗霄山片区普惠式金融不断发展。

2014年年初,针对银行信贷难以有效对接贫困户资金需求的难题,在总结借鉴近年来“财源信贷通”等信贷产品创新的成功运作经验基础上,赣州市选择石城和兴国两县试点实施“金福通”工程,以破解担保抵押难题为突破口,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专属信贷产品,以支持产业扶贫为主线,普惠被边缘化的贫困群体,不但有效缓解了贫困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且通过精准定位支持对象,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落实还款来源,有效推动了金融可持续精准扶贫。

2016年年初,在充分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该市及时对“金福通”信贷产品进行了升级转型,在江西省首创“产业扶贫信贷通”精准扶贫模式,推动赣州市政府出资10亿元设立了担保基金,拟撬动80亿元精准扶贫贷款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及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仅当年就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54.97亿元,直接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9.59万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7万户,占全市在册贫困户的55.49%。

实施“金福通”的

主要做法及效应

一是完善运作机制,实现持续精准扶贫。对象定位机制,确保精准持续。一是圈定扶持产业,推动持续扶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需要产业的支撑。“金福通”工程以产业扶贫为依托,为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以及生产经营提供信贷“造血”,不仅能使贫困农民通过产业发展快速脱贫,而且能使贫困户拥有持续发展的产业,不轻易返贫。圈定贷款对象,确保精准定位。“金福通”担保贷款扶持对象为政府部门建档立卡名录中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以及贫困户参与面广、能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农民合作社。赣州市在全省首创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观察员”扶贫模式,在全市建立了678个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覆盖了全市72.75%贫困村,有效确保了将支持对象始终精准定位在贫困户,从支持对象角度确保了精准扶贫。

建立风险代偿机制,消除金融支持顾虑。“金福通”工程利用江西省财政每年拨付罗霄山片区县(市、区)各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作为担保基金,建立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共担的机制,有效消除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顾虑,提高了银行办理“金福通”业务的积极性。如石城县,财政担保基金与金融机构按照3:7的比例分担扶贫贴息贷款的代偿风险。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激发金融参与热情。实行信贷规模配套。对承办“金福通”信贷业务的石城和兴国县农商行,以全覆盖“金福通”贷款增长额为标准,每年对其额外增加信贷规划,给予支农再贷款政策倾斜。在符合再贷款硬性条件的基础上,优先向承办“金福通”贷款的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再贷款。截至2016年年末,全市扶贫再贷款余额22.98亿元,同比增长91.5%,占全省余额的33.69%。纳入当地信贷考核范围。地方政府把“金福通”信贷工程纳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年度考核内容,并单列指标进行奖励,充分调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积极性。

建立工作督导机制,保障金融支持进度。建立精准扶贫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引导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金融精准扶贫,建立市县两级金融精准扶贫联合督导机制,联合财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大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力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分阶段推动金融精准扶贫融资对接,不断加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联合监督,按季度对全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专项核查督导,仅2016年就督导有关机构及时发放扶贫贷款近30亿元。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保证支持模式延续。支持对象可持续。“金福通”始终坚持产业扶贫这一可持续发展道路,使贷款户有稳定的产业收入,确保还款来源有保障,信贷支持可持续。担保基金逐年增加。从2014年起,每个县每年从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400万元资金,作为扶持对象贷款风险保证金,且每年递增400万元,从而确保担保基金的有效延续。扶贫贷款可循环使用。贷款期限原则上为1年,在符合扶持对象范围内,可循环使用,做到“农户不脱贫、贷款不脱钩”,构筑了金融支持扶贫的长效机制。

二是聚焦支持盲点,普惠广大贫困群体。以支持弱势群体为己任普惠边缘群体。贫困农户作为弱势群体一直被金融边缘化,在获取金融支持中一直处于弱势状态,国有商业银行不支持,政策性银行也不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对贫困户也少有支持,造成贫困户脱贫致富缺乏资金支持。“金福通”工程作为专属信贷创新产品,以尚未脱贫致富的贫困户为支持对象,不但让广大贫困户获得了信贷支持,而且享受了利率优惠和扶贫贴息。

以降低信贷门槛为手段拓宽受惠人群。申请“金福通”贷款无需信用评级,无需抵押,无需他人担保,打破了以往农户贷款需要进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抵押担保的传统做法,突破了信贷准入门槛的传统体制障碍,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贷款的担保抵押难题,使原本因缺乏担保抵押能力而难以获得贷款的贫困户获得了银行贷款扶持。

三是杠杆放大效应,实现持续高效扶贫。有效放大了扶贫资金效应。利用扶贫担保基金,按照1:8的比例放大信贷额度,充分发挥了担保基金的杠杆效应。以石城县为例,若将400万的扶贫资金直接发放给贫困户,全县18391户贫困农民平均仅能获得217元的扶贫资金,而实施“金福通”扶贫贴息贷款,可使贫困农民平均获得1736元的资金支持。如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扶贫思路计算,3200万元信贷资金可以使全县10170户有创业意愿的扶贫开发对象平均获得3146元的信贷支持,使扶贫效应进一步扩大。

篇4

接到市扶贫办的通知后,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结合实际,根据市统一活动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以“三对”行动为主题,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基础档案开展对标、了解贫困群众需求及宣传扶贫成政策等系列活动。

一、走进贫困户家中,查看“两不愁三保障”是否达标。

11月12日,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全体包保干部走进乡村所包保的16户贫困户家中,对“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进行逐项逐条进行对标“体检”,重点查看了贫困户是否居住彩钢房,是否存在彩钢瓦现象;查看了小井水是否出具检测报告;查看了适龄儿童是否接受义务教育,家庭有无辍学学生;查看了贫困户享受健康扶贫政策情况,是否报销到位。经排查乡前进村头道岔村贫困户吴兴义家是彩钢瓦,已上报至乡扶贫办。

二、走进贫困户家中,对照2019年扶贫档案最新标准查看是否完整。

在贫困户家中,包保干部对贫困户扶贫手册、一户一策、明白卡等基础档案进行细致排查,查看是否填写全面、逻辑关系是否一致,并进行了补充完善,精准化推进整改。

三、走进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需求及宣传扶贫政策。

在贫困户家中,包保干部帮助贫困户打扫卫生、擦玻璃、

篇5

坚持扶贫开发与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通过实施扶贫到户的产业增收项目,推动“少生快富”工程健康发展;通过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特惠扶持,促进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特惠方式

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中的计划生育贫困户实行“三优先一提高”特惠扶持7个扶贫重点县的贫困村中,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优先安排直接到户扶贫项目,优先安排劳动力转移培训,优先安排小额信贷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到户额度高于一般贫困户30%。

三、对象确认

贫困村按照新的扶贫标准确认扶持对象,逐步建立健全对贫困户的识别机制。采取贫困户申请、组织群众评议、村委会研究、公示公告征求意见等办法确定扶持对象。纳入扶持范围的贫困户,要报县扶贫办审核备案。纳入扶持范围的计划生育贫困户还须县计生协会审核备案。

四、项目实施

贫困村要把帮助贫困户增收作为扶贫工作的中心任务,做到项目谋划到户、资金支持到户、技术指导到户、社会帮扶到户。到户项目要安排市场风险小、投资额度小、管理难度小,回报率较高的种养项目;要安排由龙头带动、由合作社组织、在专业小区实施的项目。到户项目的“龙头企业带动率、合作组织覆盖率、专业小区产出率”要达到100%。村委会根据年度扶贫计划,对纳入扶持范围的计生贫困户,按照财政扶贫资金高于一般贫困户的30%组织安排产业扶贫项目。

五、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扶贫办、计生协会要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周密安排部署,确保对计划生育贫困户的特惠落到实处,引导贫困群众走少生、优生、快富的路子。

篇6

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权下放到贫困县后,很多地方积极探索新型扶贫模式。一些地方把产业扶贫资金量化给贫困户,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贫困户每年获取一定的分红。笔者调研发现,这种扶贫模式让不少贫困户短期内增收脱贫,但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些地方贫困户分红就持续到2020年,分红标准按照确保贫困户年收入超过脱贫标准线精准设计;有些地方绝大多数贫困户“坐等分红”,有劳动能力的都很少能参与到产业中来,发展能力没得到提升;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搞强行摊派,让市场主体以这种方式扶贫尽社会责任。这些做法,貌似在产业扶贫中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实则地方政府有“精准脱贫、精准应付”之嫌。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说,脱贫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发展产业。但产业扶贫也是最难的一项扶贫工作。现实情况中,扶贫产业多数是弱质的农业特色产业,贫困户发展能力弱,“以弱带弱”,再加上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考验,稳定脱贫难度着实不小。早些年,不少产业扶贫项目难以为继,这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行政化主导跟不上市场风云变化,政府之手频频被市场之手“掰倒”。

于是,近些年让市场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成了各地产业扶贫探索、实践的重要方向。扶贫资金入股新型主体产业项目,成为较为普遍的一种做法。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亟须及时纠正,不然不但不利于稳定脱贫,还有可能让扶贫资金“打水漂”。

首先,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产业扶贫难度大,一些基层政府有畏难情绪,全面推行产业资金量化入股扶贫,“成功更好、不行就政策兜底脱贫”是他们的“小算盘”,不无偷懒、推责之嫌。

脱贫攻坚,地方政府是责任主体,一味强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失灵了,市场风险爆发了,新型主体经营失败了,贫困户怎么脱贫?地方政府的职能不能弱化,而是要转化。政府不能冲在前面做经营决策,但要当好服务员,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比如设立担保基金,缓解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政府之手要补位市场之手,比如设立风险基金、引入政策性保险,降低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

其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扶贫,互利共赢才可持续。单纯从经济上考虑,多数市场主体不太愿意带动贫困户发展,因此,为更好调动他们的扶贫积极性,政府采取配套项目、补助基础设施建设、贴息贷款等支持举措,实属必要。另一方面,政府在加力支持的同时,应代表贫困户“股东”对市场主体提出明确要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除了获得分红,还应尽可能多地深度参与产业链,在参与中既能获得工资等收入,还能提高发展能力。通过采取类似方式,完善贫困户和新型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他们成为利益一致的脱贫共同体,产业扶贫的效果才能更高质量地显现。

篇7

为了解决金融扶贫过程中产生的“贫困瞄准偏离”、“还款率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全国各地开始探索金融扶贫模式和机制的创新。本文将以为例,介绍并解析其如何通过创新机制和模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实现金融精准扶贫。

内蒙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机制创新

为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工程,2013年,制定和颁布了《金融扶贫富民工实施方案(2013~2017年)》,开始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2013~2017年五年期间,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每年安排4.75亿元用于38个重点旗县和其它19个贫困旗县农户贷款的担保补偿金;2014年开始,从增量扶贫资金中拿出不超过2.1亿元,并每年在上年基础上增加约2.1亿元用作这57个旗县农户贷款的贴息资金。通过与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系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合作,按照1∶10的比例撬动约50亿元信贷资金,解决贫困县贫困村农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的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内蒙古各地区结合《金融扶贫富民工实施方案(2013~2017年)》的具体要求,纷纷开展了因地制宜地创新。虽然各地在具体执行时(如产业选择、组织保障体系等)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地的创新整体上均是通过贫困瞄准机制、项目选择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来确保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的贫困瞄准和风险控制。

贫困瞄准机制创新:贫富联动、“社会网络+责任机制”与扶贫互助合作社

由于金融扶贫所瞄准的对象是有发展意愿、有发展能力且有还款能力的贫困户,而这一类型的贫困户一般属于贫困户中经济条件较好的,游离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对于有发展能力、发展意愿的农户,金融对经济条件好的农户的偏好和扶贫对经济条件差的农户的偏好之间的矛盾,成为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既要照顾金融资本的逐利性对富裕户的偏好,又要兼顾扶贫对贫困群体尤其是特困群体的支持。也就是要选出有发展能力的、有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且瞄准目标尽可能地下移到经济条件不好的贫困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内蒙古“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从选村、选户、贫富联动、扶贫互助组织等角度进行了努力。

(1)“五选”定村、“六选”定户:选出有发展意愿、发展能力的贫困户。

“五选”定村。首先,在自治区层次已经确定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所支持的贫困旗县,在贫困旗县里面,通过竞争的方式从贫困嘎查村中选择“优秀”的贫困嘎查村作为项目村。而竞争的标准有以下五条:被选的嘎查村必须是“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工作积极主动,具有较强组织力和号召力;必须是由于资金短缺造成生产发展滞后的贫困嘎查村;必须是嘎查村农牧民具有一定的种养技能,发展产业积极性高,民风淳朴并自愿组成联保组织;必须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并具备一定规模;必须是组织发动到位,农牧民主动要求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优先扶持产业发展重点突出,工作积极性高的贫困嘎查村。

“六选”定户。在项目嘎查村里,选取有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户(2014年以后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具体选户要求是:必须是贫困嘎查村中的农牧户;必须是有发展意愿的农牧户;必须是有发展基础的农牧户;必须是符合种养业产业发展的农牧户;必须是诚实守信,无不良贷款、大额担保贷款的农牧户;必须是具备联户担保条件的农牧户。

“五选”定村、“六选”定户的工作机制解决了贫困村和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的选取问题,选出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重点支持的对象。但是,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如何确保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是真正的贫困户?赤峰市敖汉旗通过“五统一”(统一认识,统一方式,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时间)、“六不评”(“两委”干部家庭不评;在县城、乡镇购置或建有临街门面、住宅楼的不评;拥有家庭汽车的不评;种养业大户不评;家庭成员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或者退休的不评;因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通过教育仍不改正的不评)等原则来确保建档立卡工作队贫困户的精准识别。

(2)贫富联动机制:“2联1”、“3联2”工作法使得贫困瞄准目标下移。

通过“五选”定村、“六选”定户等策略选出的农牧户要么没有贷款意愿、要么不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了进一步解决贫困瞄准的问题。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创新的贫富联动的“2联1”、“3联2”机制:在确定联保小组时,2户贫困户联1户非贫困户(“2联1”)或3户贫困户联2户非贫困户(“3联2”),结成联保小组进行互相担保。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致富本领强、有责任心的成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贷款发放的协调联系工作,带领组员实施项目管理和监督。对于没有加保小组的农牧民可通过财产抵押、个人担保等方式获得贷款。通过结对联保,形成了以金融扶贫为纽带,穷联富、富带穷、大户带小户的帮扶链条,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贷款额度小、种养技术落后等问题。

(3)社会网络+责任机制:“三链”互助确保金融扶贫覆盖面的扩大。

虽然贫富联动增加了贫困户获得信贷的可能,但是有些地区也存在非贫困户不愿意与贫困户组成联保小组的情形。这一方面抑制了非贫困户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翁牛特旗五分地镇东他拉村也创新了“三链”互助模式,即通过组建“亲情链”、“互需链”、“责任链”,解决贫困户结组担保问题。在具体结链操作中,首先动员富裕户和贫困户通过亲情自愿结链,富裕户和贫困户结组,共同贷款,互相担保;亲情结链后,村委会根据富裕户与贫困户的互需关系(富裕户具有物质、信息技术、信誉等良好的基础,但在产业发展中缺少劳力、土地草场等人力物力资源,而贫困户缺乏资金信息技术,有富余人力、土地、草场等资源),组织富裕户与贫困户对接,各取所需,形成“互需链”;最后将亲情和互需结链后没结对的贫困户,由党支部落实党员干部的帮扶责任,进行责任结链,形成“责任链”。全村共组建“亲情链”38个、“互需链”26个、“责任链”10个,建立互助帮扶小组61个,使发展愿望强烈的贫困户都得到了贷款支持。

利用“社会网络+责任机制”这样的互助模式,将党员干部、富裕户与贫困户全部链接,既形成了有效的扶助和监督机制,确保了金融扶贫工程的有序落实,又充分调动了贫困户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贫困户脱贫的可持续性。

(4)扶贫互助合作社的推进:确保金融扶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覆盖。

虽然通过贫富联动机制、社会网络+责任机制使得相当一部分贫困户获得了贷款支持,但这些机制很难实现贫困农户的全覆盖。为了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每一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能够获得金融扶贫的贷款支持,科左后旗边界嘎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嘎查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4户)组织起来建立一个扶贫互助合作社,由村委会领导班子负责为扶贫互助合作社融资贷款、发展生产,确保了金融扶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覆盖。

风险控制机制创新:以优势特色产业和基层组织为依托,构建五道风险管理屏障

(1)发展产业是核心:开发优势特色产业或扩大传统产业规模。

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结合是实现金融精准扶贫效果的核心,产业选择、产业发展、产业扶贫是金融扶贫的基础和条件。为了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各地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当地有核心企业或者合作社,产业链比较成熟的,则依靠核心企业、合作社形成“合作社+贫困户”、“企业+贫困户”的产业链帮扶模式;当地没有合作社和核心企业的,则依靠社会网络、责任机制来扩展传统产业的经营。

敖汉旗四道湾子镇基于当地传统种植业收益率低的事实,依托当地特色种植合作社――天丰食用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引领贫困群众发展双孢菇特色种植业,形成了“金融扶贫富民贷款+合作社+贫困户”的支持模式。另外,敖汉旗还充分利用其农畜产品的品牌优势,依托中敖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金沟农业、内蒙古大鸟鹅业等扶贫龙头企业,创建了“金融扶贫富民贷款+企业嫁接扶贫模式”。“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通过金融扶贫富民贷款、龙头企业带动,确保农牧户稳定脱贫、增收。而对于那些没有核心企业的地区,则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之上,扩大规模,以实现规模效益,促进贫困户增收。

巴林左旗的碧流台镇四方城村就是借助“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资金,扩大了肉羊养殖规模,该村259户养羊户肉羊存栏数由2012年初的6000只,快速增加到2015年的3.5万只,放大了近6倍,使肉羊产业成为了四方城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这种通过扩大传统产业促进村民增收的方式虽然收入不太高,但投入较低、风险低,也能较好地实现贫困户的脱贫。

还有一些村嘎查根据村里面的实际情况,发展了村委会成员责任帮扶,形成了富户产业转嫁的模式。如科左后旗边界嘎查就将44个贫困户分配给三个村干部(村支书、村主任和村文书),由于村干部都养了50多头牛,所以每个人带领10多个贫困户进行基础母牛养殖,以确保贫困户能脱贫。

(2)组织体系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

为了解决扶贫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内蒙古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创新了组织体系,在各贫困旗县建立了村嘎查、乡镇、旗县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①在嘎查村成立扶贫工作组。内蒙古各个扶贫重点旗县均在嘎查村成立了扶贫工作组,扶贫工作组的组成、职责大致相同。各个嘎查村成立了由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组成的金融扶贫工作小组。②乡镇设立扶贫办或有专职工作人员。为了推进扶贫工作,各个旗县在乡镇层次的组织体系建设不一样。有的旗县直接在乡镇设置了扶贫办,如赤峰市的敖汉旗。而有的旗县则在乡镇配备了专职人员,有的旗县则保持原样。③在旗县层次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为了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工作,各个旗县均成立了由政府旗长任组长,政府副旗长任副组长,扶贫办、财政局、农业银行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工作的开展。

(3)风险控制手段:五道关卡把控金融扶贫贷款的风险。

为了确保金融扶贫贷款的资金安全,更好地发挥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担保资金的效用,各旗县从五个层次对金融扶贫贷款的风险进行把控。首先,通过贫富联动,小组互保、联保等机制对信贷风险进行分担;其次,利用政府人员和政府信息的客户筛选和贷后管理,这种充分利用政府人员和信息的措施大大节约了银行的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再次,金融机构创新贷款产品,延长贷款期限,使得贷款期限与项目期限匹配,确保贫困户的项目收益,降低违约风险;然后,利用其他扶贫资金的协同作用,打出金融支持组合拳,确保项目运营的成功;最后,将扶贫资金作为担保基金,作为金融扶贫贷款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屏障。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实施效果

涉农贷款总额增加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为全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截至2016年4月底,仅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1家就已经在全区85个旗县区累计投放“工程”贷款196.86亿元。其中,“富农贷”累放170.8亿元,覆盖了415个乡镇、4385个行政村,扶持37.21万农牧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强农贷”累放21亿元,支持了120户扶贫龙头企业,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5万人,间接带动16万人增收;累计回收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92.09亿元、18.17万笔,贷款本息收回率达100%。

贫困户的信贷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由于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担保基金和贫富联动等工作机制的实施,贫困户的信贷可得性明显增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贷款对贫困户的覆盖率高,如在赤峰市,从官方统计数据上看,敖汉旗2015年上半年新增贷款4655万元,共支持贫困户716户,涉及到贫困人口2140人,组成联保小组338个,贫困人口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为70.84%;巴林左旗2015年上半年新增贷款7166万元,共支持贫困户950户,涉及到贫困人口3311人,组成联保小组454个,贫困人口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为68.07%。但是,在有些地方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的贫困覆盖率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互助资金、中和农信小额贷款等已经满足了当地贫困户的需求。

总之,通过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以及其他扶贫措施的“组合拳”,确保了所有贫困的金融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增加了贫困户的信贷可得。

贫困户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

在没有金融扶贫富民贷款之前,贫困户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为了满足发展生产或者应急需求,则必须从民间借贷市场进行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利息都比较高。有了金融扶贫富民贷款之后,贫困户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部门的贴息;二是金融机构的让利。一方面,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想贫困户发放的贷款利率最高为基准利率上浮40%,而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政府财政贴息5%,在目前我国基准利率下降到情形下,贫困农户相当于基本不要交利息了。另一方面,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通过两种措施降低了成本:通过利用政府信息,借助政府和村组织工作人员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较大程度的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从而可以降低贫困户的贷款利率;由于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涉及到的范围广、农户(包括贫困户)多,对金融机构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规模效益,规模扩大带来金融机构的“薄利多销”。

存在的问题、可持续性与完善方向

虽然截至2016年4月底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贷款目前还没有发生一笔不良,但仍然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去关注和思考。

产业的稳定性问题与改进方向

随着金融扶贫深度推进,特别是与产业扶贫结合的金融扶贫,可能遇到产业不稳定带来的挑战、风险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品牌度、价格波动导致的风险。尤其对于那些投资较大的优势特色产业,如果不及时发现和预防产业扩大带来的品牌、价格波动导致的风险,势必会导致贫困户返贫的现象。

第二,涉农产业的自然风险。由于贫困者大都居住在农村,因此扶贫产业也大都选择涉农产业。但涉农产业的自然风险问题如果不及时规避,不仅会影响到扶贫资金的安全,也会进一步导致贫困户的返贫。

针对产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品牌、价格波动风险的问题,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1)在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同时,积极培育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下游核心企业,在当地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积极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确保贫困户在发展产业时能够合理分享整个产业链的利润;(3)引入价格风险控制机制,如对贫困户所发展的产业进行价格保险,来分担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

针对金融扶贫所依托的涉农产业自然风险较高的问题,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1)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土专家”来规避自然风险,结合扶贫的政策性,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尤其是农技推广部门的优势,同时结合种养能手的经验,尽可能地规避自然风险;(2)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考虑对贫困户选取的脱贫产业进行农业政策性保险,以分担自然风险。

贫困瞄准问题与改进方向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作为一项扶贫工程,对贫困群体的覆盖问题备受大家关注。虽然,基层扶贫部门非常努力地去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金融扶贫贷款的瞄准。但对于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而言,由于:(1)农户独立经营,且生产和消费无法分开,收入很难精确衡量;(2)贫困是动态变化的,尤其是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而贫困户由于可能获得扶贫政策支持不愿意退出;(3)扶贫部门人员不够,职能依赖村干部进行识别,而村干部作为村集体的成员,其社会关系又会影响到贫困户的选择。这几点就导致了贫困人口识别的不精准、被动偏离。

而对于扶贫贷款的贫困瞄准而言,由于:(1)从自身发展而言,贫困人口的劳动力资源、土地等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导致真正非常贫困的人群对信贷的有效需求不足,只有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贫困户才有信贷需求;(2)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要求贷款资金只能用于发展生产项目,而不能用作其他,而贫困户则会将资金优先配置给生活中的基础需求(住房、上学、医疗等);(3)有些贫困户有历史的不良信用记录;(4)贫困户一般年龄比较大、缺乏劳动能力,而金融机构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贷款这的年龄有要求。这些就导致了金融扶贫贷款贫困瞄准的被动偏离。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____书记在____调研扶贫开发和同步小康工作时的讲话精神,以同步小康统揽扶贫开发工作为总体目标,大力实施“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和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确保实现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精准脱贫,为打好扶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精准识别。按照国家统一的识别标准、识别方法和识别程序,认真开展贫困户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工作,进一步摸准五保户、低保户、低保贫困户和一般贫困户底数,做好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开发对象全口径识别,并分类建立信息档案、分类进行管理。

(二)精准规划。根据贫困对象致贫原因不同,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分类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安排资金和具体项目,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三)精准扶持。严格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切实将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到村到户项目的扶持,保证贫困对象得到扶持。对贫困村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推进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向贫困村延伸。对贫困户重点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加快贫困户增收脱贫计划步伐。

(四)精准帮扶。深入开展精准驻村帮扶工作,切实做到“七个一”,即一村派驻一个工作队、一村绘制一套民情地图和贫困农户分布图、一村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一户确定一个增收项目、一户落实一名帮扶人员,推进驻村帮扶与精准扶贫深度整合。

(五)精准管理。注重扶贫项目管理,驻村帮扶工作队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实施、监管、评估,对没有工作队意见的扶贫项目不得受理和审批,做到跟踪检测管理。强化脱贫动态管理,贫困对象受到扶持达到退出标准后,及时进行民主评议,实行销号退出动态管理。

三、目标任务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措施,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脱贫和精准管理,使扶贫攻坚工作真正瞄准贫困人口,切实做到分类施策、分类管理,确保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低保户和一般贫困户得到不同侧重的有效扶持,到____年底,完成750人的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5.63个百分点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为实现“33668”行动计划和“双线合一”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精准扶贫识别力度。各村(社区)要在前期摸底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精准扶贫识别建档立卡工作,集中时间、精力和力量,在5月30日前完成贫困户、贫困人口信息核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符合政策的贫困对象一户不漏、一人不少。要准确划分好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类型,贫困村要区分出自然条件恶劣致贫村、基础实施落后致贫村、产业发展滞后致贫村和村班子软弱涣散致贫村等类型,贫困户要区分出缺乏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扶贫低保户和一般贫困户等类型。要认真分析致贫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对象,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采取分类指导办法,对贫困村以实施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为主,对有发展能力对的贫困户以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为主,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二)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切实抓好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工作,积极争取帮扶项目和资金,力争在招商引资、产业对接、劳务输出、人员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深入开展“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以“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和“654321”结对帮扶工作、“县级领导联系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认真开展扶贫资源“进村进户”活动,加强扶贫济困“直通车”建设,实现扶贫对象需求和帮扶者意愿的“点对点”服务。积极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三)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按照“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原则,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养殖户,把扶贫资金精准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促进贫困农户增收。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现代

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和承包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和“4+2”教育突破工程,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大中高职学生助学补学力度,做到应补尽补。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圆梦行动”等助学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考入二本以上大学的一次性补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00元,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就读的每年补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00元。对有劳动力的扶贫对象,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等培训方式,逐步实现“1户3人”(即1户1人接受中职以上学历教育、1户1人接受培训后转移就业、1户1人掌握农村实用技术)目标。

(五)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扶贫生态移民力度。将农村危房改造和扶贫生态移民计划重点安排在贫困村的贫困户实施,按照小康房建设标准,引导农村危房和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房改造建设,进一步完善土家民居、生态移民住房等功能、布局、设施及周边环境,切实解决“搬富不搬穷”的问题。

(六)加大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大力实施保障扶贫工程,对没有劳动能力、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农村特困户,由民政部门将其作为政府基本保障对象,纳入低保范畴,实行低保兜底,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于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低收入家庭要给予临时救助。积极推进孤儿和吴生活来源重度残疾人生活费补助及“五保户”集中供养等制度,实现对农村生活困难群众的有效救助。

(七)加大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力度。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和扶贫攻坚重大事项推进任务,加快推进贫困村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房、小康讯和小康寨建设,不断改善贫困村内的村道、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

(八)加大庭院经济发展力度。将有生产能力和发展意愿的五保户和低保户,无劳动力和产业项目没有覆盖的贫困户,以及缺少发展资金的一般贫困户,作为一般扶贫工作对象,免费为其提供雏鸡、雏鸭等家禽,大力发展以家禽养殖为主的“庭院经济”辅助产业,努力促进增收。同时,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产生经济效益后,提取部分收益资金直接平分发到所有贫困户手中,保障对贫困户的差异化扶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基准扶贫工作,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安排部署,确保工作落实。镇直各部门要积极配合,相互支持,主动沟通,逐步建立分工明确、定期协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驻村工作队要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做好帮扶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扎实有效推进。

(二)落实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职能,加大政策统筹、资源整合力度,确保精准扶贫 措施落到实处。

篇9

金融办

今年以来,县金融扶贫攻坚指挥部紧紧围绕“学习借鉴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组织发放扶贫贷款”的目标任务,加强信贷规范管理,扩大资金使用效益,扎实做好金融扶贫各项工作。2019年,共新增扶贫小额贷款户贷户用28户100万元,累计投放591户2810.5万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完善卢氏模式,提升“四大体系”建设水平

1.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机构管理,确保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全部建有金融服务站,所有行政村均有金融服务部,全面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相关的政策宣传、贷后管理等工作,金融扶贫三级服务体系作用发挥良好。

2.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印制下发了信息采集标准,截止目前,共采集并进行农户等级评定14.3万户,同时,将评定结果全部反馈到乡镇金融服务站及贫困户家中,激励贫困户建立良好信誉。

3.产业支撑体系。协同督导县发改委依托主导产业,组织搞好带贫企业、带贫合作社及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产业带贫能力。

4.风险防控体系。扶贫小额信贷严格按照“5万以下、3年以内、两免一补”执行基准利率进行。县财政注入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700万元,用于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对每月按时付息、且满一年户贷户用贷款的用户进行贴息,每半年为一个周期,8月份,已发放年度扶贫小额信贷贴息20.45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

二是规范小额信贷发放。

2.做好企业带贫。坚持“体现差异化,着重带动未脱贫贫困户增收”的工作原则,主要对无劳动能力、无技能、无项目的贫困户进行覆盖。为全县除享受户贷户用贷款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帮扶资金,分别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2681户,每户发放456元金融扶贫帮扶资金;对未脱贫2259户贫困户,发放1000元的金融扶贫帮扶资金。此次共计发放347.8万元,于6月28日发放到位。

3.落实好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的通知》,将以上精神和要求转发至金融扶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认真学习。要求各乡镇、各相关单位认真按照文件要求组织筛选企业,重点选择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带贫效果明显的涉农企业等作为贷款主体,目前,带贫企业材料正在市扶贫办审核。

三、完善预警监测,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1.加强统计监测。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核实,紧盯贷款动态,定期分析研判,抓早抓小,形成上下贯通的风险防范监测。

2.提前做好还款准备。对到期还款企业提前两个月进行跟踪,督促相关单位做好还款准备,防止出现到期未还款或逾期问题。目前,我县无逾期贷款。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对符合申请扶贫贷款的贫困户实现应贷尽贷。根据我县户贷率低,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无发展生产项目,结合我县实际,我办印发《郏县金融扶贫指挥部进一步加强小额信贷工作的意见》,鼓励贫困户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发展我县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建立连接机制,实现应贷尽贷。

篇10

孜孜以求,探索“输血”扶贫

向“造血”扶贫转变的途径

抚顺市找寻贫困户自主发展、持续增收的脱贫道路,走过了十年、三个阶段。

平均分配,无偿发放。2002年起,省政府每年安排大量资金开展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抚顺像多数地区一样,以无偿直补方式将扶贫资金平均发到贫困户手中。贫困户为得到扶贫款,盲目选择项目,没有形成带动致富的主导产业。扶贫开发也始终走不出“年年扶、年年贫”的圈子。

滚动发展,有偿使用。2005年开始,抚顺市改变扶贫资金平均发放的做法,学习孟加拉式小额信贷理念,在整村推进项目村实施扶贫资金有偿滚动使用,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到期后资金足额回收,打破了以往扶贫资金“只用不还”的旧循环。但由于项目由政府确定,农民没有自,贫困户的市场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未能培养起来。

互助使用,还本付息。2008年,抚顺市总结分析扶贫资金有偿滚动使用的利弊,参照国家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做法,开创了扶贫资金互助式使用管理模式。

互助扶贫资金滚动使用,

扶助贫困户持续发展生产项目

扶贫资金是滋养扶贫和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血脉。抚顺市紧紧扭住这一环,注入互动力。

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体,设立扶贫互助金。各级财政扶贫资金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扶贫互助金,同时合理吸纳互助社社员入社资金,整合各类社会捐赠资金,互助金部分收益转为本金,做大互助金规模。

以自愿交纳入社资金为条件,获取借款资格。坚持“自愿入社、有偿使用、有借有还、循环利用、滚动发展”的原则,农民按每份100元、每人可入1-10份的标准,自愿加入扶贫互助社,成为社员,取得借款资格,借款额度为入社资金额的10倍。此法有利于保障扶贫互助金受益面,防止资金流向富裕户。

以抵押担保为前提,确保互助金高效安全运行。社员借款按“社员申请、小组推荐、中心组初审、履行担保(抵押)手续、互助社审批、公示无异议后签订借款合同、放款到户”的程序进行。

以低于农信社贷款利率的标准,按期交纳使用费。社员向扶贫互助社借款,按照整借零还或整借整还的方式交纳资金使用费,利率低于农信社贷款利率,期限为3-12个月,一般10日内即放款到户。

以乡镇为管理单元,建立市指导、县监督、乡管钱、村办事的四级联动机制。扶贫互助社以乡镇为单位联村组建,日常工作乡镇扶贫办负责,财务核算乡镇财政所统一代管。市县扶贫部门指导和协调互助社、互助金管理工作,全程监督互助金使用情况;村委会负责村民的入社考察、项目确定、借款办理和资金监督。

精准扶贫有抓手,稳定脱贫现曙光

抚顺市多年实践互助式扶贫初显成效。

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2015年,全市有扶贫任务的35个乡镇已实现互助社全覆盖,吸纳社员2.4万户,新增食用菌6000万段、中草药材5万亩、山野菜1万亩、日光温室1000亩、冷棚6000亩。

增强了扶贫资金保障力。全市财政整村推进和到户扶贫资金年年累积,互助金收益的25%转为资本公积金,按15%提取公益金。全市互助金总额已超过1.3亿元,平均每个贫困乡镇互助金都在几百万元。累计为2.4万农户放款2亿多元,使产业扶贫有了持续投入,贫困户、贫困村持续发展生产有了持久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