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建筑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干线子系统作为建筑群当中建筑物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流的连接的综合布线的缆线组成,综合布线在硬件方面的需要,有防止电缆出线瞬时过电压这种瞬变干扰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设备、光缆还有铜电缆。综合布线它的作用相当于干线电缆,在电话系统中电缆保护箱和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电缆。
1 综合布线的发展过程
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带领着综合布线的发展,它们是息息相关的。在 50年代初的时候,西方的发达国家就运用电子器件组成的控制系统在高层建筑当中,通过各种路线将各种的仪表和信号灯还有操作按键连接,并且将其在现场各处的机电设备上分散安置进行设备监控,而且还会对机电系统实施控制,当有的电子线路多且杂,器件也是,使得在控制点的数目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在建筑物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多,在60年代末逐渐出现了系统自动化数字式。70年代的时候采用的计算机系统开始进行管理、显示和控制等,使得BA系统能够快速的发展。80年代的中期,开始了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和信息的技术,发展的极为迅速规模片宏大并且发展到智能化建筑物。
1984年首座智能建筑在美国出现后,传统布线的不足就日益暴露出来,如电话、局域网及系统等都是各自独立的。各系统分别由不同的厂商设计和安装,布线也采用不同的线缆和不同的终端插座,如闭路电视采用射频同轴电缆,电话和公共广播采用一对双绞线。而且, 连接这些不同布线的插头、插座及配线架均无法互相兼容。当办公环境改变,需调整办公设备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更换设备时,就必须更换布线。这样以增加新电缆而留下不用的旧电缆,天长日久,导致了建筑物内包容了一个杂乱无章的线缆"迷宫"。因而维护不便,改造也十分困难。
随着全球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信息共享的需求日趋迫切,就需要一个适合信息时代的布线方案。
2 综合布线的特点
与传统的布线相比较,综合布线有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匹敌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而且在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2.1 兼容性
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
过去,为一幢大楼或一个建筑群内的语音或数据线路布线时,往往是采取不同厂家生产的电缆线、配线插座以及接头等。这些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配线材料,而连接这些不同配线的接头、插座及端子板也各不相同,彼此互不兼容。一旦需要改变终端机或电话机位置时,就必须敷设新的线缆,以及安装新的插座和接头。
综合布线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信号线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由此可见,这个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这样可节约大量的物资、时间和空间。
在使用时,用户可不用定义某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具体应用,只把某种终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电话、视频设备等)插入这个信息插座,然后在管理间和设备间的交连设备上做相应的接线操作,这个终端设备就被接入到各自的系统中了。
2.2 开放性
传统布线在设备的选择是需要没有变化的,当挑选确定相应的设备的时候,也就是认可下来相应的在布线和传输方面的方式及其介质。当想要更换其他的设备的时候,则以前的布线就要全部撤销掉,能够想到,当一个已经完成工程的建筑物,需要撤掉原来的不选,这是多么的困难,在资金方面也需要很多投入。
综合布线有着有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剪裁性体系结构,它能够在跟国家现行标准一致。所以,基本上对著名厂商生产的物品都是开放的,像在计算机和交换机等设备都是支持的。
2.3 灵活性
传统布线在设备方面是十分困难并且麻烦的事情,设备的迁移或设备增加在难度上是相当高的,甚至有些是不能做到的,它在部件之间的结构是稳定的。
综合布线就恰恰相反在操作和维护方面更简单化,使程序不那么复杂。将传输线缆和与其有关的硬件连接起来。所以,每个通道都能够公共使用。各个通道在以太网工作和令牌网工作等局域网都能够支持。在设备的开通方面都不需要该布线方面的改变,只需要在配线架上或者相对应的应用设备上能够进行跳线管理就可以。此外,在网络组建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也可以在一个房间中有多种的以太网工作和令牌网工作等局域网能够一起存在的,在用户组织信息交流提供了必要条件。
2.4 可靠性
综合布线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所有线缆和相关连接件均通过ISO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电气性能可靠。应用系统布线全部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他链路的运行。这就为链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方便,从而保障了应用系统的可靠运行。各应用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因而可互为备用,提高了冗余度。
2.5 先进性
在布线方法有着光纤和双绞线相互和在一起布线方式是综合布线,是一套没有残缺合乎道理的布线。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可以将传输率达到155Mb/s的5类双绞线,也可以将光纤引到桌面上,若是有特殊的用户。并能够在同一时间传输多路实时为多媒体的信息有着多出一部分的足够。
综上所述,在许多传统布线中问题,综合布线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在科技不断的飞速发展,人们自身对信息共享的要求越来越紧急且至关重要,以电话业务作为主要的通信网慢慢的会逐渐发展进而转入综合业务数字网,在语言的提供、数据和视频的传输越来越被重视同时能够集成通信网。所以,原来单一、繁琐且造价高的传统布线被社会淘汰,也是历史在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红雪. 浅谈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中国电力工程 2006
篇2
设计智能建筑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智能建筑的功能与系统特点,要以统筹兼顾的原则为出发点,平衡智能建筑各功能和各系统的关系,取得最佳的智能功能,做到对智能建筑优势和长处有效发挥的保证。在设计过程中要从下述几个重点问题入手。
1.1做好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管理一是,在智能建筑设计前,应该明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内容和内涵,使《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硬性规范部分得以遵守,进而做到对智能建筑设计质量的保证,为智能建筑经济性、实用性提供保障。二是,要建立智能建筑设计的管理目标,要将智能建筑的舒适度,智能建筑的环境作为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温度、空气、湿度、光线、噪音等方的调控能力和控制水平评价,为智能建筑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和规范。加强对智能建筑结构设计的管理,要从智能建筑的结构形式、智能建筑的层高、智能建筑的力学结构特点方面入手,综合考虑智能建筑的结构稳定性,以做到对智能建筑结构隐患的有效控制。要从智能建筑的功能体现入手,严格审查智能建筑空调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的功能,避免出现功能上的死角,确保智能建筑的功能稳定与完整。
1.2做好智能建筑的结构设计智能建筑的结构设计应该从墙面、地面与天花板三个个重点环节入手,地面设计中应该根据智能建筑的特点选用架空的方式,这样可以扩大地面下空间,使弱电系统和强电系统能够做到物理隔离,不但方便施工,而且也有利于建筑改造。墙面设计中应该考虑智能建筑中各功能设备的接口和位置,一般采用外接方式,在墙面上设计出设备的接线口、位置,以利于传感器和设备的功能实现和准确控制。设计天花板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暖通、消防系统的功能与特点,设计出相关系统的走线、出口,以实现智能建筑的通风、供暖、消防、照明等各项功能。
1.3改进智能建筑的屋顶设计屋顶是智能建筑设计的关键部位,屋顶是智能建筑与大气和环境敞开和交换的重要部位,很容易产生热能的交换和积累,进而影响到智能建筑的居住性能、使用性能。同时屋顶也是智能建筑功能性设备的主要布设位置,雨水收集器、太阳能热水器、通信基站、风能设备在楼顶大量集中,造成智能建筑楼顶空间资源和电磁资源的紧张。应该在智能建筑屋顶的设计中积极考虑保温隔热处理,阻断智能建筑屋顶产生热交换的可能。同时要根据智能建筑的整体需要综合考虑屋顶功能设备的布置,优化屋顶空间资源,降低楼顶设备产生噪声、震动和电子辐射的可能,提升智能建筑屋顶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1.4加强智能建筑的节能设计智能建筑的一个根本特征是能源利用的高效率,应该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节能工作,通过节能器具、系统的设计,降低智能建筑能耗的标准,控制智能建筑能源方面的消费,综合而全面地节约智能建筑运行的能源成本,实现智能建筑在节能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
2结语
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 电气技术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建筑中的电气技术概述
电气设计在建筑中随处可见,因其自身的特点,在能源消耗、和安全性能方面都制约着电气技术优势。随着人们对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提高,出现了智能建筑。和传统设计相比,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设计有着强大的扩展性,更安全、效率更高,设计时信息处理采用模块化,可以实现自我管理,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基础是以数字化的智能技术,结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总线控制技术对电气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在智能建筑中,科学合理的电气设计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实现控制自动化。目前,电气技术已经在智能建筑中广泛运用,并且逐渐的实现自动化,通过专业的智能化设备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另外,智能建筑各个系统间的通信接口都采用开放式,可以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宏观调控更加方便。
二、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一)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功能的多样化是智能建筑的最大的特点,其具体节能的实现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并且还要合理运用电气技术。先进的电气技术是智能建筑功能多样化的重要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无论是智能建筑中还是传统建筑中,都是实现功能多样化的前提。
(二)智能建筑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智能建筑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弱电设备,而设备的施工和设计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专业的人员,电气设备的施工质量控制也是智能建筑设备功能化的前提。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弱电设备相互干扰的因素,所以一定要安排好设备的安装顺序,技术人员做好施工指导工作,统筹安排,使电气设备施工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在保证电气设备在智能建筑中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方便后期的维护保养,从而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
(三)完善电子监控的作用
电子监控设备是智能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在技术方面,电气设备不再采用传统的运用计算机监视器集中控制的办法,而是新型的物联网模式。目前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在以太控制网络开发方面和现场总线系统模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此外还在计算机监控领域和操作技术方面以及网络的集成控制方面也做出尝试,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智能建筑监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提高智能建筑安全防范性
在早期的智能建筑中,安全防范技术与传统建筑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在建筑的安全防范系统主要有以下子系统构成: ①中央及区域间的电子监控;②边界防越;③通道控制。这些系统都是相互独立,
由于这些子系统都是各自独立,所以系统之间只能进行非常有限的信息交流,这就出现了安防技术不能全面有效的对智能建筑进行监控。近年来,在智能建筑中,电气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已经能够实现系统间的安全联动,这就大大提升了智能建筑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和严密性。
(五)实现智能建筑网络通信多样化
智能建筑可以为用户在生活和办公中提供便利的通信,这也是智能建筑的一大亮点,鉴于此,智能建筑对通信网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通信网络主要有:电话通信网络、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物联信息网络。智能建筑中的信息传输和网络通信与先进的电气技术密不可分,现代智能建筑通常采用以太网络传输技术,这种技术有着布线灵活、传输速度快、维护方便的特点,它的普及为用户在信息通信方面,提供了更多便利,极大促进了智能建筑的网络信息发展。
三、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经济方面
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首先要从经济方面考虑,既要注重技术可靠,又要做到经济实用。在选择电气设计方案时,要尽可能的符合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选用合格产品,简化施工设计方案,从而控制工程成本,保证经济合理 。
(二)设计方面
在智能建筑电气技术设计中,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设计目标要切合实际。建筑智能化功能齐全,电气设备复杂多样,对于施工和设计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每种设备都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设备性能上还达不到完美,并且各设备之间可能还会存在干扰,所以,对于目标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如果盲目的追求不现实的完美,对设备的功能的齐全性要求太高,就会脱离实际情况,不仅仅会增大施工难度,同时提高了工程成本,形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根本实现不了预定的目标。所以我们在电气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选用适合建筑本身的电气设备和系统,并且保证系统和设备能够得到充分的运行,这样才能满足智能建筑要求,减少管理和运行的难度。
(三)质量方面
在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施工中,要严格的按照电气设备安装规范进行操作,选取质量合格的设备和材料,并在施工前对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测,使之符合施工要求,对于系统要进行反复论证,确保符合智能建筑的设计需要。对于设计方案要仔细的校对和审阅,保证每个施工细节都准确无误。
四、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研究速度更快、应用更加广泛
近年来,智能建筑中的电气技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研究速度加快,应用也更加的广泛,家居生活智能化和办公智能化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建筑空间的应用标准和功能性也逐步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程度,而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程度又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的实施。所以,我国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未来会朝着更快、更新、更高的方向发展。
(二)技术更可靠、设备更精湛
电气设备在智能建筑中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持续不断的工作,设备精确有效的运行,既要设备本身的稳定可靠,又需要先进的电气技术的支持,因此,加大电气设备的研发和电气技术的优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目前正处于农村向工业化、城市化快速转型时期,政府也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鼓励发展高科技智能建筑和新型节能住宅,并制定出节能新标准,打造节能环保建筑理念,提高和促进城市建设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三)绿色环保趋势
智能建筑和传统建筑不同,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追求的是智能化,自动化,它是人类生存目标和建筑物本身需求的优化,其在设计和施工方面要朝着绿色环保的趋势发展。绿色环保理念下的智能建筑,汇集了控制、信息、决策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其中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要采用大量的,合乎设计需求的智能系统来保证目标的实现。把绿色环保理念和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相结合,不仅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也是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必由之路。但绿色建筑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和推广,如何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相结合这一课题还有待于研究和解决,我们要在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设计和应用上,不断尝试,勇于探索,走出一条绿色智能建筑的新思路。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和应用趋势也愈加显著,智能建筑中电气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建筑的智能化,保证了智能建筑设计和建设中的绿色节能,同时,电气技术和智能建筑有效结合,还可以更好的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推进我们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牛一超 吴卫东 浅谈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08)
篇4
不同于普通建筑,智能建筑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与拓展性,有其灵活性特征,且具备较好的节能与环保功能,能够实现对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通信与处理。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内的机械、电气设备实施综合化的控制与管理,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统计记录相关数据,同时可实现办公自动化,对建筑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所应用的材料均为绿色、节能、环保的高效建筑材料,所有设备均可实现即时更新。且具备典型的节能型特点,主要依照建筑特点进行设计,体现相对发散性的设计要求,能够节约大量水、电、热能源。智能建筑与城市环境同样有其一定的协调性。现代建筑并非独立存在,其发展规划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设计的方向而进行,能够充分融入环境中,体现其舒适性特点。
2现代智能建筑规划设计的方案
2.1总体设计目标
智能建筑的设计目标主要围绕多功能、一体化同步发展所展开。首先需实现对大功率智能电气及设备的管理与监测,发挥其控制作用,以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智能建筑结构,提高智能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同时还需做到充分利用建筑环境的优势,将智能化系统融入建筑环境中。诸如在设计房屋走向时,可根据智能控制系统对光源的强度反应,灵活地调节太阳板。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太阳板将自动转向,面向背光面,在温度较低的冬季,且与之相反。此外,还需对建筑空间实施合理化的分配,以改善室内的温度环境,遵循节能的原则,确保建筑通风采光等条件可满足节能设计的要求,以突显智能化设计的理念。
2.2智能设计融入建筑环境中的具体途径
将智能建筑设计作为中心,围绕具体建筑的空间组合、限定等实际情况,加入空间行为、体验、感知、构景等内容,正确处理建筑智能设计与环境的关系。首先保障空间与环境的一体性。加入空间与环境整合设计的观念,实现智能建筑规划与设计。一般来说,要实现智能建筑的办公自动化功能,必须构建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铺设高速主干通信网络,在不同的建筑楼层设置单个或多个局域网,与主干网络进行高速连通,进而实现建筑与外界环境的联网通信。其次,为解决智能建筑设计的布线问题,需建立结构化的布线系统,实现不同电气设备的连接、互通,同时支持不同厂家的数据设备与语言环境。再者,贯彻系统集成理念,将建筑物内部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不同的子系统建构为有较大规模的综合性系统。充分协调各个子系统的工作内容,确保其独立性,同时注重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发挥不同系统的作用,保障集成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智能建筑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优化建筑电气能源配置,同样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3智能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环节
3.1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柱网和层高
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将框架结构等融入进来,从而打造一个灵活多变、舒适的生活环境,另外,可以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来设计柱网。在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对其要求具有舒适的环境,因此,设计师应该尽量避免将内部的管道、线路暴露在外,中央空调的设置是施工的一大难点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管道、排水系统、支架等进行综合考虑,在整个智能建筑物中,每一层的高度不能够小于3.6m,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央空调的安装与施工以及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
3.2合理的设置布线
在设计智能建筑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对布线进行合理的设置。在建筑物日常使用过程中,内部的电气设备会产生一定的声响,从而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所以在设计时,设计师应该根据设备的性质进行合理的设置,另外,需要根据外界环境来对其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环境。
3.3节约用水技术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节约用水技术不仅仅指的是见谅的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还包括了在建筑过程以及建筑物的使用过程当中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循环利用。比如说我们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当中排放出来的大量的生活污水以及废水,这其中包括了沐浴、洗衣、厨房以及厕所当中的排水,对这些排出的污水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这种经过处理的污水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中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讲办公楼、居民区、以及超市和饭店当中排放出来的污水进行收集,在收集之后进行合理的处理形成中水,然后将中水应用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冲厕所、道路清扫、消防、洗车以及绿化等方面。
4智能建筑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现在的智能建筑与我国传统的建筑进行比较的话具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其中的主要的特点就是需要进行合理的选址设计、高效的对资源进行循环的利用、节能减排、功能齐全、智能灵活、帮助建筑物的用户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或者是工作的环境。这样不仅仅能够满足带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还能够对能源以及资源的消耗进行降低,降低建设过程以及使用过程当中二氧化碳的平排放,对环境进行很好的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对于未来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方面一个技术方面。在社会内涵方面,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绿色的理念”上,其中主要强调的就是节能减排、健康舒适、智能高效以及灵活便捷。这些一系列的特点主要就是体现在建筑物的整体的布局规划以及系统的机构模式、制度体系、管理理念、价值观等。在技术的内涵方面,主要就是体现在“绿色技术”以及“智能技术”两个方面上来。其中的“绿色技术”也就是与环保有关的技术这些技术具体上包括了循环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排放、节省占地面积以及节约用水和高效率的利用能演以及资源等绿色的环保技术。智能技术就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整体的控制之下所采用的视频监控技术、图像显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各种互联网新型技术。所以说,智能建筑能够自动的对内杯以及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尽心观测并且根据观测的结果进行一定的响应,具有着智能报警的功能,从而能够达到技术的协调一致以及建筑物内外结构的有机结合。
5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保护;接地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智能建筑是以向用户提供安全的生活空间,健康舒适的环境,并提供灵活的使用功能,且支持文化交流、办公与商务需求为目标,优化建筑物的结构、服务、系统以及管理等基本要素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提供一个高效率且安全舒适、投资合理的环境,满足建筑使用人员对建筑物的安全、费用等各方面的要求的建筑。智能建筑的电气接地保护不仅关系着建筑设备的可靠性,而且关系着建筑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做好智能建筑的电气保护与接地工作至关重要。
一、智能建筑的电气接地保护方式分析
接地系统在智能建筑的供电与配电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整个供电系统安全与可靠运行。同时,随着对智能建筑的各项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中各类设备具备的功能也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这就直接决定了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在设计上也会相应的有所差异。现就智能建筑中常用的几种接地方式及其特点进行如下分析:
(一)TN-S系统及其特点分析
该接地系统是PE线(Protecting Earthing,保护接地线,简称地线)与三相四线组合而成的系统。当有独立的变电所或者配电所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时,在建筑物的变配电所的进线中大多采用的是TN-S系统。除了在变压器的中性点的位置,不带电的接地线PE与带电的中性线N两者会有共同接地之外,PE线与N线不会再有任何形式的电气连接情况出现,这是TN-S系统最主要的特点。TN-S接地系统完全具备有智能建筑所要求的安全可靠的基准电位,若在智能建筑中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等)并没有特别的要求的情况下,通常在智能建筑中都会采用TN-S接地系统(如图一所示)。
图一智能建筑的TN-S接地系统示意图
(二)TN-C系统及其特点分析
在该接地系统中,地线PE与中性线N合为一体,共同组成兼有地线与中性线的PEN线。线路经济简单以及对于接地短路故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是TN-C接地系统的主要优点。其缺陷在于适用的范围比较窄,通常只在三相负荷较为平衡的场地中比较适合采用该接地系统。然而在多数的智能建筑中,多以非线性负荷以及单相负荷为主,要实现三相负荷平衡的难度非常大。同时,线路中存在的高次谐波电流与不平衡电流(位于PEN线中),在没有产生故障的情况下,通常会在中性线N处进行叠加,从而产生电压的波动以及电位的不稳定漂移,致使智能建筑的设备带电,从而威胁着建筑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目前的智能建筑中已不使用该系统。
(三)TN-C-S系统及其特点分析
该接地系统是由TN-S系统与TN-C系统共同组合而成,两个系统在地线与中性线的连接点处分界。当建筑物的供电来自于区域的变电所时,通常采用TN-C-S系统。TN-C系统用于进户之前,在进户的位置会进行重复接地,TN-S系统用于进户之后。TN-C-S系统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地线连接的电气设备的外壳及其金属构件从始至终都不会带电,从而确保了建筑物使用人员的安全。同时,TN-C-S系统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获取智能建筑电子设备所需求的基准电位,是当前智能建筑中一种较为典型的接地系统(如图二所示)
图二智能建筑的TN-C-S接地系统示意图
二、智能建筑中比较典型的接地措施分析
(一)安全保护接地分析
在智能建筑的电气设备中,用地线将智能建筑楼宇内的电气设备及其不带电的部分金属构件连接起来,但禁止将中性线与地线两者连接起来,这种接地保护措施即为安全保护接地。智能建筑中的部分不带电的电气设备及其构件以及一些强弱电设备都须采取该接地保护措施。如果智能建筑的电气设备没有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时,当设备产生绝缘损坏的情况下,电气设备的外壳就很可能会带电,若此时人体与该电气设备接触,形成电击损伤或者引发生命危险事故的机率就非常大。同时,如果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没有采取直接接地方式,所产生的短路电流会经过线路对地电容形成通路;若电力系统的中性点采取的是直接接地方式的情况时,产生的短路电流会经过大地或者人体返回到中性点中。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导致人体触电的情况的产生,因此有必要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
(二)交流工作接地措施分析
交流工作接地也称工作接地,是指通过电阻或阻抗等特殊设备或直接把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进行金属连接的接地措施。在这一接地措施中主要是将中性线与变压器的中性点进行接地,且必须采用铜芯绝缘线作为中性线。同时,在智能建筑的配电系统中有接线端子(用于等电位的辅助)存在,此时要确保等电位接线端子设置在箱柜之内,严禁外露。采用交流工作接地的措施,要确保该工作接地不能与防静电接地、直流接地等其他接地系统出现混接的情况,同时要避免与保护地线出现连接的情况。对于低压系统而言,采用中性点接地的方式可以使三相电压基本保持平衡,有效避免零序电压发生偏移,从而利于低压系统单相电源的使用。对于高压系统而言,运用中性点接地,能够有效地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从而通过接地继电有效地保护动作。
(三)防雷接地方式分析
1.智能建筑防雷结构建立的必要性。防雷接地主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将雷电流快速地引入到大地之中,从而有效避免雷害。在智能建筑的楼宇内部,在楼宇的侧墙以及吊顶等部位几乎布满了各种复杂的布线系统(例如,闭路电视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火灾报警系统等),而且设置有大量的电气设备,它们均属于容易受到雷击的部分,而且这些布线系统以及电气设备对于防干扰的要求非常高,然而耐压的等级却非常低。因此无论发生何种形式的雷击(如串击或者是直击等),都会对智能建筑的电气设备形成非常严重的干扰,或者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这就要求智能建筑必须具备严密且可靠的防雷击接地设计,而且在智能建筑中,其他全部的功能接地均必须将防雷接地作为基础,从而构建比较完整的防雷击结构。
2.智能建筑防雷结构建立的措施。由于智能建筑通常都属于一级负荷,因此在智能建筑进行防雷接地设计时,必须根据一级防雷建筑物的标准开展防雷设计。在智能建筑的楼宇顶部,采用镀锌扁钢组成网格状的避雷带,并将楼宇屋顶的金属构件、楼宇柱头钢筋与网格避雷带进行电气连接,并建立防雷系统与楼层钢筋之间的连接,同时还要确保防雷系统与智能建筑楼宇外墙面中的全部的金属构件进行连接,且接地体要与大楼柱头钢筋进行连接,从而建立起一个能够有效防雷的笼形的多层屏蔽防雷系统,从而达到防止外来电磁干扰,避免智能建筑内部的电气设备遭受雷击的目的。此外,当智能建筑的电气设备与防雷装置在安全工作接地方式中,都是采用同一接地网的情况下,要确保接地电阻为最小值。
参考文献:
[1]刘建林.智能建筑的电气保护接地应用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1,(04):111-113.
[2]王文涛,吴艳飞.浅谈智能建筑的电气保护与接地[J].民营科技,2011,(07):307.
[3]马骁.智能建筑电气保护及接地有效措施的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84.
[4]朱春梅.智能建筑电气保护与接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4):141-142.
篇6
关键词: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楼宇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智能建筑(IntelligentBuildings)的兴起与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智能化综合性办公大楼的出现,是办公自动化(OA)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现代高技术的结晶,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有别于传统建筑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智能化”。智能化建筑不仅具有一般常规的办公建筑的功能外,还具有多元信息的传抽、控制、处理与利用等一系列高技术功能,所以国外也有称智能化大楼为高功能大楼。实现智能建筑的关键所在是系统集成。从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出现至今,国内外对其还没有统一定义。
1、智能建筑的含义随科技的发展不断完善,关于智能建筑的一些典型定义如下所述:
l) 美国智能建筑研究机构(America Intelligent Building Institute, AIBI)定义智能建筑为: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四项基本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
在关系进行最优化,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环境的建筑物。
2) 欧洲智能建筑联盟(The European Intelligent Building Group)定义智能建筑为:智能建筑是使用户发挥最高效率,又以最低保养成本,有效管理其本身资源的建筑。
3) 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定义智能建筑为:智能建筑是指具备通信、办公自动化信息服务和楼宇自动化服务等各项功能于一体的,便于进行智力活动的建筑物。
4) 国际智能工程学会定义智能建筑为:智能建筑是指可提供相应功能,以及适合用户对建筑用途和信息技术要求灵活变动建筑。建筑应具有安全、舒适、节能、系统综合等功能,满足用户实现高效的需要。
5) 我国对智能建筑的理解是: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具通信、办公、设备自动化,集机构、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和便利的建筑环境。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是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建筑物的结构、需要、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系统集成),从而提供一个合理、高效、安全、方便的环境。
相比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系统高度集成
智能建筑将建筑内部的各智能化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高度集成,以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同时,节能、节省人工费的特点也必须依赖于系统的集成。
2) 节能
节能是智能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一。节能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也是智能建筑迅速推广的重要因素。
3) 节省运行维护费
依赖智能化管理功能,可有效降低机电设备的维护成本。另外,系统的高度集成,操作和管理的高度集中,使人员安排更合理,人工成本降到最低。
4) 安全、舒适和便捷的环境
智能建筑提供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及多媒体音像系统、照明、公共环境等,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智能建筑在确保人、财、物高度安全的同时,具备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建筑内外合理布置的电视、电话和计算机网络等通信手段以及网络化的办公系统,有效保证了高效便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Computer)、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以及现代建筑艺术(Architecture)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从而促使人们对社会的信息化、工作与生活的自动化、居住环境的舒适化与安全化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使智能建筑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获得飞速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过程已从最初的建设单个智能建筑发展到建设成片智能型数字化社区,乃至采用最新高科技手段,建设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型智能城市。智能建筑一体化集成管理的能力是智能建筑最重要的特点,是区别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分水岭。
系统集成指的是在一个大系统环境中,为了整个系统的协调和优化,在相同的总目标之下,将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联的各个子系统,通过某种方式或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是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成一体,实现信息综合、资源共享和设备的互操作化。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有两个主要的研究问题。
1)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各子系统内部的技术千差万别,通过何种技术把各个同构或是异构子系统互连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设备互操作,这是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研究的主要问题。
2)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模式。在工程实践中,不同建筑根据功能需求和投资预算,选用的子系统和实现的智能化程度不同。
2.1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原则智能楼宇系统集成工作在项目建设中非常重要。该系统通过硬件平台、网络通信平台、工具平台和应用软件平台将各类资源有机和高效的集成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工作台面。智能楼宇综合信息系统集成工作的好坏对系统开发和维护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技术上应遵循如下标准:
1) 开放性
在进行各方面的选择时如:系统软硬件平台、通信接口、软件开发工具以及网络结构需要遵循工业标准,这是关系到系统生命周期的重要问题。一个集成的信息系统即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开放的系统必须可能满足可互操作性、可移植性以及可伸缩性要求,才能与另一个标准的兼容系统实现“无缝”的互操作化,应用程序才可能由一种系统移植到另一种系统,不断为系统的扩展和升级创造条件。
2) 结构化
复杂系统设计的最基本方法是结构化系统分析设计方法。把一个复杂系统分解成相对独立和简单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又分解成更简单的模块,这样自顶向下,进行逐层模块化分解,直到底层每一个模块都实现可具体说明和可执行为止。这一思想至今仍是复杂系统设计的精髓。
3) 先进性
系统先进性贯穿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乃至整个系统生存周期的各个环节。系统先进性建立在技术先进性之上,只有先进的技术才有较强的发展力,系统拥有先进的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优势和较长生存周期。系统的先进性还表现在设计中的先进性。
4) 主流化
系统设计的每个产品应成为该产品的主流,必须有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有成熟的使用环境,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2.2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意义
1) 将智能建筑的系统进行系统集成,进行集中监控各个子系统,从而改善人们的管理和服务效率、节省成本以及降低运行和维护费用。
2) 通过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改善总体设计、各子系统中硬件和软件的重复性投资。
3) 由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采用统一的硬件和软件结构,更易于操作和管理人员掌握其操作和维护技术。
4)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作为提高业主或租赁户效率、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改变建筑物的档次,实现建筑物售前升值和售后保值。
5)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为业主或租赁户提供一条建筑物内外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
结语:实现智能建筑的关键就是系统集成,而集成的基础则依赖于面向各个应用服务类型的子系统,要想使这些子系统实现高度的集成化,必须有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等作为后盾。近年来,由于无线通信技术、数字化视频传输技术、控制系统全数字化技术等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智能建筑中的各种机电设备与子系统的智能化越来越高,为其参与系统集成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参 考 文 献:
[1] 陈龙. 智能建筑楼宇控制与系统集成技术[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 张振绍, 许锦标, 万顿. 楼宇智能化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3] 张丽萍, 缪希仁, 林苏斌.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现状和趋势[J]. 低压电器, 2004, 4: 14-17.
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对于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来说,更加需要采用智能化的设计理念,采用更加科学的设计方法,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智能建筑电气的设计
1、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内涵
所谓的智能建筑,就是在普通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对电气技术进行改造,使之具有所谓的智能化。因此,在建筑电气的设计中,需要将电气设计中的强电设计和弱电设计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在强电设计方面,通过对变电和配电系统,照明和动力系统等方面进行设计,这些都是传统的电气设计,而其作为一个建筑中的“心脏”,始终在建筑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其技术也比较成熟,其主要考虑的就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为整个建筑的供电提供安全保障。真正使建筑达到智能化的是电气中的弱电部分。但是由于环境的不同,或者其他要求的不同,使得建筑弱电的设计越来越复杂,但是,通常还是会按照建筑类别和类型遵照规范进行常规设计,除非建设单位提出要求。所以,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核心是建筑弱电的设计。
2、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
目前,楼宇对讲,社区监控,网络通讯等发展迅猛,在建筑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已成为建筑智能化的标志。其主要是通过弱电进行控制,因此,弱电在建筑中的作用主要是传递信息,并对建筑内的其他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具有电压低、电流小、功率小等特点。但是,由于弱电设计涉及的范围较大,且难度较大,其设计的最低要求也需要解决好与其他专业设备及管线间的配合。
另外,在总体的原则上,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应适应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同时在新技术的应用上需要做好技术保障的相关措施,在经济上也尽可能简化,降低建筑成本。一切的设计都应该从实际出发,最终在稳定和可靠的基础上,使电气设备在智能建筑中真正发挥出智能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的作用。
三、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筑近年来获得较大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办公环境,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它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相关规范的不完备
我国在“七五”计划初期曾涉及过智能建筑领域,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条文规范,标志着我国智能建筑的全面启动发展。但是直到今天有关智能建筑的法律规范仍然不多,不完善,而且比较粗略,有很多问题仍待于进一步的细化和探讨。相关规范的不完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很多规范的内容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细化的计算与研究,有的规范实行了很多年,已经非常陈旧,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对技术进步造成了障碍。
(二)对器件和设备的安装没有详细的要求,没有准确的数据参考。
(三)没有统一的定型产品和设计手册,对管线和设备也没有明确的选型和计算方法。
(四)没有配套的验收规范,很难准确把握设计和施工中的各种问题。
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智能建筑的各种规范比较不完备也是很正常的,因此设计者在系统设计和总体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规范标准,尽量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
2、没有做好传输信道的设计
传输信道通常由线槽、电线、桥架、电缆、光纤和保护套管组成,在实际工程中,弱电的线管非常密集。怎样实现电气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利于施工、利于维护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近年来在弱电方面新增了很多的系统,设计人员很难做到全面掌握,设计的不合理就会导致问题的出现,加之设计人员工作的疏忽和不认真,造成了很多的漏、错、缺和碰的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设计时的组织工作,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复杂,工作量大,必须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统一协调、组织和管理各项工作。
(二)设计人员要做好专业管线的布置和策划,尽量提高管线布置的经济合理性、利于施工性和便于维护。设计人员还要做好对支线管线的布置工作,加强电气设计方面的专业技能。
3、系统集成问题
系统集成作为智能建筑领域里一个新的课题,变得越来越重要,通常被认为是信息的共享和设备的集成。智能建筑的关键在于智能化的实现,智能化的实质就是资源、任务和信息的共享。在智能建筑内部,各个系统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系在一起的,通过相互交换数据来共同管理整个智能建筑。但是要想实现系统集成,必须要解决好智能大楼内部各个系统的相互连接问题。系统集成设计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律:第一,在保证设计开放性、先进性及可扩充性的条件下,采用一体化的系统设计;第二,设计时要考虑用户的承受力和实际的需求,选取系统时要有所侧重,设计出不同的系统集成方案;第三,要满足分阶段进行的可能性,完善的系统集成设计应该做到集成系统始终具有一体化。但是在实施操作中,涉及系统集成的智能建筑仍然比较少,系统集成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一)系统集成需要的设备不够完善,发展不成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要解决设备的问题,弱电系统的生产商们可以共同打造一个品牌,制定出相同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从而可以更好的生产设备产品。
(二)系统集成的实现需要经济方面的支持,系统的集成需要增设控制中心设备和必要的模块,造价大大增加,而且完全集成所需的费用会更高。
(三)管理水平较低影响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使用,这主要是由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造成的,要想真正使智能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要让管理人员对系统各部分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做到更好的把握。
四、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对策
1、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建筑主要的命脉系统便是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传输数据和连接其他的各式终端。而在电气设计中如何将这些复杂错节的线路都安排整齐,并且达到高效化和经济性,需要认真研究每条线路的具体走向。线路的走向主要分为两种,即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走线比较容易,布置的空间也比较大。而垂直方向走线布置于各个层间的设备小间内。智能建筑内部的设备小间主要布置网络设备和跳线架,因此需要在设计时注意在层面上留一些剩余空间,为垂直方向走线做准备。
2、层高设计
如今,智能建筑的层数逐步的增加。而为了让高层用户使用到优良的电气设施,在电气设计时需要格外注重布置管线的情况。由于智能建筑的生活功能较多,因此布置的管线也比传统建筑多。除了有一些普通的空间风管、强弱电电缆、电视天线、消防线路之外,还有一些布线的桥架和数据线。这些线路都需占据一些空间,因此,智能建筑的楼层也高于一般的建筑。在布置高层线路时,要注意线路的连接性和互扰性。
3、来安设接线插座
目前,在智能建筑中,安设接线插座有安放表面插座、暖气罩和线路结合、配电系统墙三种方式。其中,安放表面插座适合不变更墙置的住宅。办公类的建筑需要重新布置好内墙,因此并不适合。暖气罩和线路结合,线路需直接通过外墙的窗下。这时,插座会在暖气罩的附近安装。该方法适合大空间,并需重新的划分好空间的范围。因此,适合办公类的智能建筑。配电系统墙是一种固定的墙体,能够为设定配电设备而设置的局部墙体。它能够解决配电设备的主要安置状况。
4、墙面和天花板
智能建筑内的墙面和天花板,除了具有舒适性和平整性之外,还应具有水平布线的能力。目前,我国智能建筑的地面电气设计中,主要有三种方式,即预埋线、架空以及特制地毯配线。需根据地面的特点来决定地面水平布线的特点。在智能建筑的天花板部位,电气设计需除了布置空调送风和照明灯具之外,还应具备其他的布线任务。所有的设计都要做到整齐有序。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智能建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更加注重电气设计问题,提高电气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而为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提高智能建筑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述友,浅谈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技术[J].广东建材,2011,(9).
[2]简建铭,梁敏雄,.浅析智能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技术[J].广东建材,2012,(1).
[3]吴晓峰,小议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J].科技资讯,2011,(3).
篇8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电气技术;联系
中图分类号: TU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智能建筑之所以有别于普通建筑,表现在其功能的复杂性,现如今人们对于办公和生活的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建筑因其使用便利、管理高效、节能且安全经济的特点成为关注的重点。建筑电气技术将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设备自动化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和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进而形成安全、高效、舒适和便利的建筑环境,在智能建筑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智能建筑、建筑电气技术及二者的联系到底是如何的,本文展开分析,并给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答案。
一、智能建筑和建筑电气的概念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以此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和便利高效的建筑环境。所以,一个舒适且实用的生活和办公环境通常包括三项功能:安全、舒适、便利高效功能。而安全性包括: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灭火、闭路电视监控、保安巡更、电梯运行监控、出入控制、应急照明、防盗报警。舒适包括:卫星电视、空调监控、给排水监控、供热监控、供配电监控、背景音乐、视频点播、装饰照明。 便利高效功能指:综合布线、用户程控监控机、宽带接入、卫星通讯、一卡通、办公自动化、物业管理、INTERNET.
建筑电气工程则是在以电气工程应用为基础,综合电力技术、电工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于一体,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监控仪表等设备对建筑内部的机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自动的、全面的、系统的检测、控制、监视,做到预警及自动处理,有效地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二、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智能建筑的认识不足,而相应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硬、软件产品缺少,部分技术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应用水平低;同时,许多建设单位不能正确看待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又或者期望过高,而有些设计人员不熟悉智能化电气设备的设计方法与技术,致使智能化建筑技术程应用整体效果差。
2、施工规范有待健全
近年来,尽管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相关设备与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并不健全。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标准规范与技术法规,建筑电气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验收等环节中不规范,缺乏测试、无标准。
三、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分析
智能建筑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电源、接地、防谐波、屏蔽、抗干扰、防静电和布线等电气技术,而弱电系统的设备与线缆安全必须建立在建筑电气技术的基础上。
1、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包含众多的电子和微电设备,如全屏幕自动报警系等,此类设备耐电压能力低,易受到雷害、电磁干扰及设备等的干扰,导致不能正常工作。通过建筑电气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电源质量,使智能化系统的雷电过电压功能、电磁兼容功能、电磁脉冲功能等得到实质性的保护。
2、智能建筑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办公与生活环境。电梯作为服务智能建筑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必须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建筑电气技术通过其灵活的布线技术、优越的使用功能、高效的传输速率、方便的维护手段,使电梯能够按照指令进行工作,为人们的出入提供了方便。
3、智能建筑电气通过万维网、局域网等的连接,达到数据资源的共享,实现建筑物的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社区自动化。通过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可以使电视卫星接收系统给人们提供丰富的、互动性的娱乐节目和安全的监控系统,建立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出现火情系统便可以自动广播、报警、疏散人群和灭火。所有这些配置都离不开智能建筑电子技术的支持。
4、智能建筑电气通过智能化的强电管理,将断路器的多种数据参数通过控制总线直接传递到总控制室,可以自动监控与控制,加强了建筑的安全性。以此建立可以按照星型结构与总线结合的方式的来实现照明的控制系统,其控制方式有手动、预设、时控和感控等多种。
5、依据对大量建筑节能数据的分析,通过智能的建筑电气技术可以使建筑节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节能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电气系统相关特征参变量变化监控及和实时调度管理,提升电气系统节能方案各功能特性的良好发挥,使节能效果平稳运行,达到预期的稳定、可靠的节能降耗设计。
总之,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方便。
四、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应该选择稳妥、可靠的新技术,尽可能简化系统,力求做经济节约、技术可靠和质量过关。
2、建筑电气的选择要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设计时应该从每个项目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应对应的系统和设备,避免由于设备的功能和性能、优点与局限性等的差别带来的隐患或者损耗,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在满足智能建筑设计要求的同时,降低运行管理难度。
3、很多担负重要工作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后是长期工作的,选择此类设备时必须慎重,设计时必须根据实际应用着重考虑电气系统稳定、可靠与耐用性,做到整个系统的科学、合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为人们提供一个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具有安全、舒适、便利、高效与灵活的特点,而建筑电气技术的使用,使得智能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并确保了智能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节能性能。通过不断的探索,在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基础上,将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有机的联系、结合起来,满足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活动的需求,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牛一超,吴卫东.浅谈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15)
篇9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历程;设计方法
建筑可以由计算机技术进行操控,不得不说是建筑史上一个质的飞跃,这也反映了当下我们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对智能技术的需求极其广泛。下面文章通过对智能建筑的组成、特点、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进行简短的研讨,进而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方法做出探究。
1 关于智能建筑
1.1 什么是智能建筑
我们所说的智能建筑,实际上就是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建筑工艺相结合的一项建筑工程。智能建筑可以对整个建筑物的信息进行详细分工和处理,能够随时按照指令进行工作,使人们居住得更加方便舒适,颇得消费者的青睐。世界上第一栋智能建筑在美国诞生,美国最开始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是:“智能建筑乃是通过优化其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四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来提供一个多产和成本低廉的环境”,可以看出,智能建筑的本意便是通过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舒适、高效、便捷的家居环境。通过对建筑物的智能功能配备,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资源利用效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极大贡献,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人们努力打造一个和谐轻松的休息空间。
1.2 系统和功能特点
通常我们所说的智能建筑的系统为狭义的定义,即是通过具体的互联网技术与建筑工艺结合实现不同程度的建筑智能化,包括功能集成、信息集成、技术集成三个层次,最K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可以提高建筑内物品的使用效率,因为智能建筑对整个屋内的所有物品都有所记录,同时对他们进行分类整理,将信息储存起来,使用者在进行选择时可以轻松找到相对应的物品,若是没有发现,那也没关系,因为智能建筑会发出贴心提醒,详细告诉使用者想要得到的信息;其次,该建筑可以有效节省运行成本,比如运用自动化减少无谓的浪费,减少能源消耗等;其三,该建筑装有防卫防盗和报警能力,可以有效保障家庭安全,使人们住的更加放心;最后,智能建筑可以很好适应未来互联网普及趋势,做到家中水电气一体化,更加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1.3 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世界上第一栋智能建筑于1984年1月在美国哈特福德市诞生,定名为“都市大厦”,随后,日、英、法、德以及我国相继进行这项工程的研究,上世纪末,美国和日本的部分大厦均实现了智能化。我国在1989年明确表示将北京发展大厦作为智能建筑的开端进行研发,1992年后则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进行,智能建筑真正开始规模性发展,渐渐深入人心。如今的智能建筑早已不在只局限于办公楼、大厦等早期建设工程,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智能建筑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与绿色节能、物联网技术、可持续发展等相结合,争取广泛普及,为更多的人民大众带来福音,走向一条光明大道。
2 有关智能建筑的设计方法
2.1 基于物联网的设计思想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热潮,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应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发展。智能建筑也不例外。我们可以知道,智能建筑包含三十多个子系统,而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只要精通其中一或两种系统便可轻易入职,但是这样术业精攻的现象带来工作人员只熟悉自己擅长的领域,建筑是一个整体,精致的建筑拥有自己的灵魂,像这样各方不能融合,只能造就一个残缺的灵魂而已。所以需要有一个线索能把这个灵魂整个儿串联起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物联网从字义的角度解释来说为“物物相连的网络”,也就是物联网实质上仍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延伸,但又不仅只是局限于计算机。物联网实际上就是所有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换,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所有的物体连接至互联网,达到对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目的。物联网作为未来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建筑的设计若能与物联网相结合,势必会为智能建筑解决许多老问题,为其注入新鲜活力和血液,促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例如智能建筑的各个子系统相互孤立设计,没有统一规范;设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其设计缺乏与其他行业的协调与配合,白白浪费资源;设计产品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物联网的含义,智能建筑的子系统表面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从结构上找寻他们的关联性,相互共享共同信息,通过物联网详细掌握其他专业的资料,将智能建筑的设计与其他专业协调配合,最大程度实现智能化,用适当超前的设计理念与设计产品协调一致,使智能建筑的发展跨上一个新的平台。
2.2 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方法
可持续发展在1992年被列为全球发展战略,至今呼声高涨,其秉持着“以低于自然资源更新的速度使用可再生资源,优化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效率”的基础,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智能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主动节能,保护自然环境。乃是以人为本,以绿色化推进智能建筑,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发展,让建筑物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据此,我们可以将与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智能建筑称为可持续智能建筑,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使智能建筑实现高效率、高循环、绿色健康阳光的居住环境,让家居生活回归自然。
与传统的现代建筑不同,可持续智能建筑看重的是能源损耗和居住舒适程度,有此需求便会催化出相应专业研究人员。节能可谓是可持续建筑的一个突出特征,建筑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采用太阳能、风能、自然采光来为建筑提供热能和电能,建筑设计师也可采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使屋子里做到冬暖夏凉,又可以节省大笔的取暖制冷费用。同时可以注意可持续智能建筑的外形构造,营造一种节能环保与舒适安乐的新型现代氛围。
2.3 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
对使用者这一方面,智能建筑的设计应让使用者感到安全放心、轻松便利;对于设计者来说,智能建筑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同时建筑还应该相应先进配套,并且节能环保,节省能源消耗和建筑成本。因此建造智能建筑时,要统筹全局,将建筑细节合理融于建筑结构中,利用结构空间使其具有灵活性,最大发挥智能优势。同时还要想到,智能建筑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节能环保和节省成本,争取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多的收获。在建筑设计中,处理采取智能技术调节设备外,还应该综合考虑采光、气候、朝向等因素,合理组织建筑要素,充分布局协调各个方面,同时在设计建筑时要考虑跟上时代的步伐,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更新,要配合使用者的心理,通过布局摆设为其营造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这样也可为智能建筑打造一个良好的未来局面。
3 结语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蓬勃阶段,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日益提升,智能建筑也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智能建筑的定义、功能特点、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探讨,结合当下热门话题,提出可与智能建筑理念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希望能对智能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智能建筑;物联网;信息技术
1、引言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这为人们改善居住环境以及工作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了现代智能建筑开发及发展的基础条件。现代智能建筑需要对建筑物结构、设备、服务以及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将之看成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子系统,通过综合布线的方式,将建筑内部的多个结构部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最优化的组合形式。最终达到全面实现通信管理、建筑内部设备的综合信息化目的。尤其是随着现代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机械控制技术的持续发展,都为现代智能建筑的产生形成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作用。
2、建筑智能化开发现状
虽然传统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而且产品种类较为丰富,加之单种产品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其中的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变得日益独立,尤其是用于建筑中的一些电气末端产品,各个自动化系统之间的联系较为缺乏,使用过程也不够方便,不满足当前节能环保的时代趋势,而且建筑的整体安全性能并不高。
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元器件体积小、性能良好的特点使得电气控制箱的体积得到进一步压缩,这让电气设备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其主要应用目的在于使得受控设备处于最佳的被控制状态,从而实现节能目的。加之建筑智能化技术得到不断的推广,现代智能建筑中逐步开始从单一的智能控制监控系统向基于开放通信协议的建筑电气设备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系统间共享及管理平台。这给智能建筑的开发及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建筑物实现了对数据的采集、信息处理以及集中控制的现场总线布置技术。同时,通过采用遥测、遥控、遥调以及变配电系统的远程控制等方式,实现了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为建筑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提供了预警,实现了无人值守状态下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通过综合采用数据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构建起电气自动监控系统,使得智能建筑电气控制系统具有连接简单、通信可靠、易于维护的特点,能够完全取代传统的二次电气回路。另外,人们将节能控制所关注的重点置于建筑的重点耗能环节――照明系统。将传统建筑中所使用的由单一定时开关所控制的照明控制方式被淘汰,而是在智能建筑中大量使用了感应控制、减光控制等控制方式。同时,通过采取布置控制方式的途径实现了外场景的最大化控制、遥控器控制以及照明现场控制,提高了照明的舒适性、功能性以及人性化。随着智能建筑的持续开发,人们对其设计、施工及使用等都将进一步深入,将为智能建筑国内开发及发展奠定基础。
3、现代智能建筑的应用前景
3.1 逐步形成以节能为中心的设备监控系统
从当前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来看,智能建筑的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绿色化。虽然当前在建筑中通过使用大量的高效节能设备及相关的控制技术措施,但是其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为了评价智能建筑的节能效果,需要采用对应的数据进行评价和分析。所以,不管是新建筑还是老建筑,通过建立其能耗实时监控历史数据的方式将为建筑物设备运行状态的自我诊断、建筑能耗的估计提供条件,从而为建筑内部设备及系统的运行参数调试、运行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避免能源的浪费。
在建筑的能源选择过程中,还可以将风力、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以及燃料电池等再生能源应用到其中,及至与整个城市电网融合起来,形成智能供电系统。这也是当前国内外工程人员所努力的方向。
3.2 智能建筑中安全事务管理控制的实现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建筑安全,尤其是住宅安全成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以及住宅建筑的设计施工中,消防安全工程、安防工程建设等已经成为了常规的建设内容。安防系统主要以视频监控以及放到报警系统为主,智能建筑中需要对这些系统的性能予以提升。例如,可以通过采用智能传感技术的方式,诸如能够在超低照度下正常工作的CCD、采集生物特征的探测设备等,提高智能建筑中安防设备的灵敏度。另外,因为只能建筑中布置了大量的探测设备,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设置智能分析系统,诸如人体分析系统、面容对比分析系统、街景分析系统、人流密度分析系统以及人数统计系统等。这些都将提高智能建筑的综合“感知能力”。
为了能够提高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灵敏度以及工作可靠性,在智能建筑中可以对传统的火灾探测设备进行改革,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视频遥感、光纤传感等设备来感知火灾信息。同时,将微处理器植入传统火灾探测器中,增强程序的智能识别能力,使之成为一个智能探测器,从而提升报警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3.3 形成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服务体系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IPV6、EPON、GPON等应用推动了电话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互联网的融合,再结合物流网络的迅速发展,新型的物联网正在人们身边形成。未来智能建筑在信息网络构建中甚至可以通过使用全光通信以及无线通信的方式将建筑自身融入到物联网当中,通过将自身纳入到捂脸网络中的方式实现智能建筑管理、运营的网络化。
结语:
参考文献:
[1]潘祖伟. 探讨中小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发展[J]. 科技资讯,2010(20).
- 上一篇:房地产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 下一篇:商业模式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