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行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行业发展

篇1

会计行业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会计人才与会计理论的支持。会计教育为会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先进的会计教育模式,是将培养专业人才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及时了解与掌握当前经济市场所需人才模式,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品德与素质的高端人才,将所了解的实践内容在教育中得到理论性的升华,在传统的培养模式重视理论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增加会计模拟课堂教学模式等等,提升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以及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困难能够从容面对的能力。与此同时,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加重对经济法律、职业道德的课程比例,培养学生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会计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会计行业门槛的提高是促使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世界经济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着的,而且伴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在经济发展的复杂环境当中,要求会计人员能够顺应时代转变,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去处理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和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这些高要求的出现均提高了会计行业准入的门槛,在对会计人员的考核方面也加大了监管力度,提升了考核标准,由原来的要求掌握理论知识考核逐渐加入进对会计实务操作的考核。会计行业门槛的提高,促使了会计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措施,在严格要求学生学好会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大对会计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做好会计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才可以适应当前经济模式的发展,为会计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会计人才。

3.会计行业发展与会计教育发展并重,共同推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会计行业一直是所有传统行业中倍受青睐的一个行业,因为企业无论大小,其正常运转与经营都离不开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且就目前我国经济形式的发展来看,会计行业相关法律、道德法规也日趋完善,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提升。从会计行业发展的迅猛势头来看,目前我国会计行业仍然缺乏大量的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也是会计教育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行业对人才的所需,刺激了对会计教育行业的发展,同时,会计教育行业的深化改革,转变教育模式,着重培养专业素质过硬,具备一定法律、经济知识,有着良好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以保证所培育人才以最高的水准与素质进入到会计行业之中,有力保障了会计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会计行业的发展与会计教育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能力,由此可见,健康的会计行业发展路径与良好的会计教育模式,共同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着国民经济更加快速、稳定、健康的前进。

4.总结

篇2

《报告》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所服务的单位超过420万家,行业总收入增长到656|元。其中,行业审计业务收入从2011年的32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78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0.47%。审计业务收入仍然是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超过7成。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行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1.37%,自2013年度之后首次恢复两位数增长。

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支出为营业支出和税费支出。《报告》显示,“十二五”时期,事务所的营业支出和税费支出与行业总收入呈同向增长之势。其中,在税费支出方面,“十二五”时期,行业税费支出从50.6亿元增长到62.2亿元,但行业总体税负呈总体下降趋势。“营改增”改革总体上对行业减负和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2012年“营改增”前,营业税占收入的比重约为5.25%;“营改增”后,2015年营业税和增值税之和占收入的比重约为4.45%。

另外,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年龄结构呈现“高龄比重较大,后备力量不足”的特点。《报告》中的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注册会计师占行业注册会计师人数的比重从2011年的7.76%下降到2015年的6.8%。31―40岁的注册会计师占比从39.36%下降到22.49%,41―50岁的注册会计师占比从24.54%上升到39.06%。其原因主要是人才流失。“十二五”时期,注册会计师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会计师事务所不再是优秀年轻专业人才的首选;同时,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离开事务所流向国企、券商的比例较往年有所提高。

从学历结构来看,“十二五”时期,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具有本科和硕士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占比持续攀升。

篇3

(一)认真办好注册会计师专业的高等教育

我国政府应增加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教育的投资,并支持会计师事务所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注册会计师专门人才。目前大约有22所大学已实施了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教育计划,设立了CPA专业,其核心课程包括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和管理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税法、经济法、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等。应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专门化高等教育,使高等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后续人才,并培养造就一批硕士生、博士生加入注册会计师队伍,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整体素质。

(二)改进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考资格要求较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均可报考。而在美国,注册会计师的报考人员要求具备硕士水平。此外,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理论不够深,实务不够强,有相当一部分非执业者对会计审计业务知之甚少,某些基础性、实务性工作几乎不得要领,但仅凭精通几本考试用书也能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因此,应提高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门槛”,建议要求报考者具有会计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允许非会计专业本科学历者经过强制性培训后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另外,还应加大考试的广度和深度,尽可能接近实务,并逐步向国际水准靠拢。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进一步发挥国家会计学院的作用

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更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关于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内容,除了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的培训外,还应对其进行计算机知识和外语培训。我国已于1998年在北京建立了国家会计学院,于2001年在上海建立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这两个国家会计学院是进行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应遵循朱总理“聘用世界最好的师资来教学,努力办成国际一流的会计学院”的指示,重视与世界著名学府和国际机构的交流,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努力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提供高层次、高附加值的职业后续教育,为提高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整体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在中国培养会计人员的高等教育中,还未单独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其他课程中涉及职业道德的内容也是一笔带过,很少有案例研究和相关讨论。在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会计及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也难见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这是形成我国会计界职业道德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及其有关后续教育中设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已是当务之急,它将对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五)开展人才培训的国际合作

我国的会计人才培训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方针,与国际会计公司广泛合作。一方面选派年轻、英语基础好的注册会计师到国际会计公司学习和锻炼;另一方面也邀请国际上的知名学者和国际会计公司的职业经理到国内传授经验和技术,引进原版培训教材,使我国注册会计师直接学习国际先进的会计服务业技术和经验,加速实现执业和管理水平国际化进程。

实现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经营

我国已基本上完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工作,现在又加入了WTO,要抓住机遇,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兼并与联合,争取在未来几年内形成一批实力较强、能与国际会计公司相抗衡的中国自己的”一大”、”二大”会计公司。笔者认为,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实现规模经营的具体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一)组建国内集团事务所

所谓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是由众多的具有内部联系的事务所,按专业化、协作化、联合化、集中化的原则,以一个或几个大所为核心,在自愿、平等、互利、互补的基础上,打破部门、地区、所有制、规模大小的差异,联合若干个分所、成员所组成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大型联合体。这种会计师事务所要求各个事务所有统一的专业技术标准、统一的业务质量控制、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的企业文化,意味着人才、客户、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作到优势互补,分工更细。

1.培育核心所。核心所的成长方式主要有三种:(1)自身繁衍。事务所积极开发业务资源,广为招贤纳士,通过自身的积累来提高实力,以达到一定的规模。其优点为稳妥扎实,无须法律程序,但上规模缓慢,易受地域限制;(2)吸收合并。接纳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事务所加入本事务所,加入方解散并取消法人资格,仅有接纳方存续,即“A+B=A”。事务所的吸收合并是善意的、出于市场自主需求的主动行为,这种需求可能包括:大所看中了小所的人力资源、经营特色、地理位置,而小所因经营不善、债务沉重或客户变迁、经营多角化等原因,产生了加入大所以扩大发展的动机;(3)新设合并。事务所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事务所合并成立一个新的事务所,原合并双方解散,取消原法人资格。新设合并一般适用于强强联合,采用这种合并方式前合并的各方都具备了在行业内较高的声望和品牌,丢掉哪一家牌子都是不小的损失,因此合并后名称合二为一,即“A+B=AB”。

在我国,以强强联合为特点的新设合并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合并方式。其一,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壮大规模;其二,在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不乏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事务所,强强联合具有一定的基础;其三,同吸收合并相比,减少了”传、帮、带”的投入,合并双方已具有了较强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客户资源优势,更易形成优势互补,发挥规模效应。

2.建立分所和发展成员所。这属于核心所的扩张方式。(1)建立分所。新设立分所的目的是出于满足客户资源分布、节省交易费用的市场需求,而不必受行政区域的限制。分所只是总所的一个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人、财、物、执业质量受总所的统一管理,其民事责任也由设立分所的总所承担;(2)发展成员所。成员所方式是国际会计公司扩大规模的通行做法,它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大规模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核心所通过发展成员所,享有较高规模布局自由度,通过发挥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地区优势,可以满足企业集团对事务所的地区性要求、技术要求。发展成员所要本着“宁缺毋滥、循序渐进、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逐步向外扩张。成员所不宜过多、战线不宜过长,松散型的成员尽可能不予考虑。在管理上,核心所应以资本控制为纽带,对成员所实施统一的人员控制、制度控制以及质量控制。

(二)成为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员所

部分事务所,可以考虑加入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并成为其成员所,借助国际所来扩张规模和实力。成为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员所,减少国内事务所上档次的漫长的探索道路,是一条迅速学习和进步的捷径。从目前的行业形势来看,证券市场的舞弊层出不穷,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日益增高,审计的难度和风险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事务所自身的积累,难以上规模、上档次。而成为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员所,不仅可以引进境外资本,增强我国事务所的资金实力,还能引进国际先进的注册会计师理论和执业经验,更好地和国际会计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拓宽我国会计服务的业务边界

拓宽我国会计服务的业务边界,会计师事务所走多元化经营道路,是会计市场开放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机构从事多项业务服务,可以共享各种专业人士的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入WTO后,国内事务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必须积极开展市场营销,不能只开展单纯的审计业务,而应拓宽业务范围,培养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实行多样化经营战略。抢滩咨询市场已成为世界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一轮竞争的焦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应当顺势而为。

(一)传统的管理咨询服务

贸易自由化将加速经济全球化,并加剧市场竞争。传统管理咨询主要回答这样一些问题:如何采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战略使股东的投资价值最大化?如何缩小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差距?如何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提供适时的理财咨询?如何为商业银行建立风险管理系统?等等。这些问题说明了管理咨询服务对于中国经济和世界接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传统的管理咨询服务市场上,我国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涉足却不多,因此必须抓紧时机,积极开展相关业务。

(二)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将是掌握知识和信息的人才。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创新要求未来企业必须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主要包括:职工教育与培训项目设计、提供职工利益管理、职工工资及利益分析与规划、利润分享计划、货币购买养老金计划、职工股票所有权计划、养老金退休金及福利计划、保险金管理、企业生产、推销、会计及人力资源工资的整套系统重建、系统整合、数据库管理、网络设计、客户价值管理、人力资源咨询专门化服务等。

(三)新兴的网络咨询服务

加入WTO后,电子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我国会计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将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开拓新的服务业务。据专家估计,美国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咨询收入占全美咨询业务收入的比率,将从1998年的29%升到2003年的57%。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必须正视这种事实,改良自身的经营理念与技术方法。网络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外地业务的成本,节省下来的人力与财力可用于新业务的开展与客户资源的开发。而信息的光速传输和全天候的在线提供了全新的业务时空,甚至可以发挥数量庞大的非执业会员和其他专业人士的潜能,加上原有的客户资源,完全可以凭借咨询的业务平台,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四)国际化业务

持续性的对外开放政策将吸引更多的国际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更多的中国跨国公司将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化客户日益增加,国际会计、国际审计、国际税务、国际营销管理等跨国公司经营和贸易活动密切相关的服务需求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将有更多的外资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中国,会计服务市场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应将国际化业务作为未来的优先战略,引进新的国际服务项目以及国际和技术,拓展国际业务,“出口”会计服务,帮助中国企业寻找国外市场,为外资企业提供会计、税务、法律法规咨询服务,满足国际客户的服务需求,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提高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认可度。

严格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和质量控制

会计师事务所应树立品牌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良好的品牌是靠自身卓越的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与良好的信誉来维持的。

(一)健全内部人事管理制度

面对入世的冲击,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增强竞争力,必须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首当其冲应改变的管理制度是人事管理制度。会计师事务所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事务所内部如果没有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是无法留住优秀人才的。应当建立健全严格、合理、透明的各种制度,如人员聘用、考核与晋升制度、工资福利与保险制度、合伙财产的管理与处置制度、合伙人与员工争议制度等。

(二)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执业质量对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生死攸关,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更是如此。我国的各个会计师事务所应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预警、监测和防范机制;对于具体的审计项目要确立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强化对业务质量的三级复核制度的执行;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如技术标准部),依据统一标准,对所内各业务部门及下属分所、成员所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要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划分事故等级,通过教育、解聘甚至机构调整等办法,予以纠正,把执业过程中的风险点消灭在形成过程之中。

(三)购买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除加强自身的质量控制外,会计师事务所还应购买职业保险,将事务所的风险部分地转嫁给保险公司。这既是加强自身风险防范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对社会公众负责,可以提高事务所的声誉。我国目前基本上未规定实行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制度,仅在事务所的会计制度中规定按收入的10%提取职业风险准备金。这很难抵御日益增加的执业风险。如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等几家保险公司的条款已经出台,责任保险制度已由理论探索转化为实践运作。会计师事务所应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保险意识,主动购买保险。

改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环境

(一)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

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对其各成员国之间的国际会计协调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制定会计准则时,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同时,应大胆引进国际通用的会计惯例,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使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等方面更符合国际惯例,以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信性、有用性及可比性,更好地满足各利益主体的决策需要,为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审计准则方面,应在现有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实务公告、执业规范指南。笔者建议,审计准则制定主体中增加企业方代表,使各方利益得到更好的均衡;审计准则的内容方面,还应补充咨询等业务的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

(二)打破市场壁垒,减少政府对会计服务市场的不当干预

应继续大力推进体制改革,为注册会计师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不当的政府干预,打破市场壁垒,促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用正常竞争手段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减少政府对会计服务市场的行政干预必须在经济环境综合治理的前提下进行。第一,加强廉政建设,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一旦查出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干预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而产生行败和权力寻租行为,就应当查明原因,从严惩处,以形成注册会计师良好的执业环境。第二,进一步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真正切断政府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联系。清理整顿和脱钩改制工作必须严格把关,确保人事、财务、业务与名称等方面真正脱钩,防止出现“明脱暗挂”、“权力加盟”现象。第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三)改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

篇4

关键词:记账行业;现状;对策;会计

记账是由经批准的代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社会咨询服务公司,接受不具备设置专职会计人员条件的小型经济组织或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的委托,签订合同,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核算工作。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是: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以及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资料等。

一、中国会计记账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有的地区发展较快,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记账机构发展势头强劲,例如,上海市今年5月公布的具备记账资格的单位已达400多家,广州的会计机构也有300多家,而在江苏的苏南,例如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地平均每个县市的记账机构都在二三十家以上。在这些会计公司中,有的已经走向了规模化经营,例如,北京的春雪会计公司经过七年的发展,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北京所有区、县,目前设有28个连锁办公地点,专职会计从业人员达600多人;北京信海诚财务公司才成立五年,客户已近上千家;上海宜旺财务咨询公司目前有客户100多家,公司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服务对象甚至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江苏太仓最大的会计服务公司已有30多个分部,记账业务已经延伸到乡镇。但是大部分地区记账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记账机构运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各地经济发展差距大,记账机构的发展不平衡。目前,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推行力度不一,记账行业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中国有的地区记账机构数量较少,行业发展缓慢,有的地区财政部门甚至连记账许可证都从未审批过,更谈不上发展了。从总体上来讲,中国的记账行业目前发展极不平衡,规模普遍较小,业务拓展困难。

2.记账机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有限。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根据盐城市财政局统计数据,经盐城市各级财政部门审批成立的88家记账服务机构中,有61家公司的从业人员都在5人以下,17家配备的人员仅仅能满足最基本的人员设置要求(3人),88家记账机构中从业人员超过10人的仅有两家,全市记账机构平均从业人员为4.7人。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盐城市的记账机构规模偏小,缺少规模较大的“集团”式的示范公司,从而降低了记账机构承担法定责任的能力,也使得记账机构从事记账业务和个人兼职记账相比并无绝对的优势。

3.会计记账被认知的程度不够。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但记账依然是一个新鲜事物,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首先,作为记账的主管部门在宣传和推行的力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会计法》第36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根据法律的规定,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个人兼职记账在某种意义上是否合法还是值得商榷的。会计主管部门在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上是到位的,但对于个人兼职记账方面的管理还有待加强,这不仅干扰了法律的严肃性,而且容易派生出许多其他问题。其次,记账的中介机构本身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也不够。从客观上来说,这固然和大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但主管上也和记账机构缺乏必要的经营能力和本身固有的缺陷有关。

4.记账中介机构本身存在的缺陷制约了记账行业的发展。从目前记账的实际业务来看,记账范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虽然记账公司列示的范围很多,但是真正被广泛的内容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登记总账、报税、报表等内容。记账中介机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机构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二是机构从业人员配置不符合要求,三是委托行为不规范,受托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四是记账业务质量难以保证。

二、会计记账业务规范发展的对策

1.实行记账业务准入制度。针对目前记账行业比较混乱的现状,对开展记账业务的机构和个人实行准入制度。对开展记账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营业执照》、《记账许可证》等,并对已经批准的准入许可证件实施严格的年检制度,规范企业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根据机构的年检情况,评定信用等级,对于评定不合格或记账过程中有重大差错的,坚决取消其记账资格。记账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单位财务人员,在未取得记账资格的情况下,承担多家企业的会计记账工作,这既严重干扰了法律的严肃性,同时也派生出许多其他问题。比如,一方面,会计人员对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的了解程度不同,可能导致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漏洞百出,给企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是同一竞争行业,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机密的泄漏等。因此,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于未取得记账许可证的机构和人员开展记账业务的行为,要按《会计法》的规定给予处罚,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较为规范的准入制度,一方面可以对取得准入资格的机构和个人实施长期有效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规范机构和记账行为。

2.政府部门应积极宣传记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一方面,由财政部门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财务会计知识和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使每位会计人员能依法执业;另一方面,积极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的支持,组织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小型经济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学习《会计法》和《记账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记账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以及记账的法律地位,提高社会对记账的认知度。

3.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积极做好政策引导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财税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扶持记账行业发展的措施和方法,适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推动记账的实施。尤其是税务部门,要利用同小规模经营组织联系紧密的优势,帮助推广记账。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有关法规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委托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双方以合同形式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并进一步规范记账机构的设立、审批、年检、业务管理等工作。最后,要强化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记账机构的监督管理,对所有从事记账的个人和机构进行全面清理,建立记账机构档案库;建立定期检查和年检制度,对未通过检查或年检的记账机构进行整顿;规范记账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等,促进记账行业的健康发展。

4.对记账业务双方实施规范有效的承诺机制。开展记账业务,必须办理委托手续,签订业务委托书,委托单位承诺提供真实、有效、合理、合法、准确、完整的全部会计资料,受托单位承诺按照《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双方签署业务委托书,是业务委托正式生效的法律依据,同时,双方的承诺也是今后发生纠纷双责任确定的依据。只有委托方提供了真实的会计资料,受托方才能依据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核算委托方的财务状况,得出有效的经营成果,委托方才能得到企业决策所需要的真实、准确的资料。规范有效的承诺机制,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就失去了委托会计记账的意义。会计机构如果不能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委托方也就无法得到想要的数据。同时,有效的承诺机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机构按照《记账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会计核算过程负责,而不需要对企业提供的会计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负责。

5.加大监督,建立健全规范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财政部门应在全面了解掌握记账机构发展动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记账业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记账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以及记账业务操作流程与规范、业务质量控制等相关制度,规范记账业务。健全的业务流程和规范,可以保证企业和机构之间的交流和记账过程中的一些必要规范得到实施。从企业取得原始凭证开始,到

构制作凭证,编制报表,档案的保管等,涉及到许多凭证和资料的交接,人员责任的确定,收费的标准等工作。没有一个规范的业务流程,无法在整个过程中分清责任,会导致档案的流转无序化;没有一个健全的业务规范,无法在过程中规范机构的操作,会导致过程的不规范化。各级财政部门作为会计机构的直接管理机构,必须在实施会计制度过程中,制定一系列规范的操作规则,让委托方和机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在对机构的业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6.配置合格的人员。记账机构应自觉按照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规定,配置合格的会计人员,提高记账机构的可信度。另外,记账机构应注意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1)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多元化教育;(2)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谢梅芳.浅谈中国中小企业记账的发展[J].发展研究,2010,(1).

[2]崔秀芹.浅析会计记账业的问题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2008,(11).

篇5

关键词:会计企业发展技能

一、会计的行业概述

自古以来,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许多人认为,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了电子技术,但是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也提高了,信息的需要自然加强了,这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以更高的要求去对经济进行会计核算。所以,经济越发展,会计的地位越重要。

二、会计的行业现状

目前全国会计人才市场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另一方面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短缺,甚至需要从其他国家引进。从会计发展的范围来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会计核算工作也开始国际化。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已趋于成熟,各类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也逐步健全。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在“沪赣金融与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希望用十年时间打造成千上万名比较高端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人才队伍。这表示,在不久的将来,高端会计师将会成为我国会计的重点培养对象。

会计从业人员女性化特征明显。在我国,在职的会计人员女性占了大约三分之二,不难看出,我国会计职业从业人员已出现了明显的女性化特征。

另外,由于无论公司规模大小,都需要财会人员来保证正常的运营,可以说会计人员是企业的核心人员之一,是机构运转的关键角色。这也引发了会计教育的热潮,无论是本科、大专、中职、夜大等都开设了会计专业,由于这种盲目扩张,使得普通财会类人才的薪酬水平出现低迷。

三、会计行业与会计人员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企业组织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要想适应这种环境,就必须既了解自身的经营活动,又要能对外部环境审时度势。因此,企业在招聘时会首选那些能够准确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目标工作的应聘者。不少招聘者也表示,任何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都需要信息系统,并且希望这个系统提供的信息种类多、数量大,会计信息系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未来,企业将会越来越看重财务信息的流通与掌握,而财会部门也将会成为企业信息流通的一个集散地,而作为财务部门核心的会计职位也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会计人员的发展趋势

企业中的许多中高层干部最初都是从事财会工作。这种“h”型发展模式在现代企业中愈来愈明显。由此可看出,企业在提拔企业管理人员时,也渐渐地开始注重管理人员的会计知识。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干部去做决策判断,帮助企业取得高效益。对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向企业管理人员发展的潜力。

四、现代会计应具备的技能

(一)会计人员的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

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会计人员还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道德修养,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会计人员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所需的最基本要求。

(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扩展性才能

现代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尤为看重。同时,企业在招聘时也希望会计人员要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这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现代企业最需要的是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会计人员。越高规格的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高。

五、会计行业的工作状态

目前,企业中的一些会计只是在企业中做兼职,许多有经验的会计同时兼职多家企业。这说明,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尤其是那些有丰富经验的老会计。但是,会计人员仍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压力,比如,技术上的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会计的具体核算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加大了会计工作的难度。再者就是领导方面的压力。不少领导既希望少交税,又想虚报盈利,还希望有自己个人的小金库,而这些想法不是违法,就是违反财务制度规定,这使许多会计人员难以适从,尤其是对于那些刚从事这一行的新人来说更加不知如何是好。还有,来自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压力。因为会计人员既不能得罪领导,又不能得罪群众,于是在操作时便出现了违反规定的做法,而这一旦被查出来,便要负责任。可见技术难掌握、制度难遵守和领导难对付已成为会计人员心中工作难点的主要方面,给会计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矛盾和压力。

总结:

1.企业的管理人员非常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市场预测、分析的能力,因为企业做的任何决定都与财务有相应的关系。2.现代财会人员应学会在筹资理财等方面为单位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和信息,在掌握会计核算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在银行机构和银行业务跨国发展的今天,银行会计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1.会计国际化是银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银行国际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从事国际经营活动的投资者、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职业会计师、审计师等都极为重要。作为一家从事国际经营、参与国外投资的固然要了解和熟悉各国的会计标准和实务,即便是一家并不参与国际活动的银行,有时也需要懂得一些有关各国的会计知识。例如,在国外借款利率较低或汇率变动对银行有利的情况下,银行认为向国外机构借款、发行股票或债券划算的话,它就会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条件。有时也会利用国外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将多余的短期流动资金在国外进行短期投资。为此,银行就需要了解国外的法津、规章、关税,也需要了解国内的有关、税务和对这些筹资业务的会计处理。随着世界经济的彼此相互依赖,财务报表使用者要看懂那些参与国际经营活动的银行的财务报表,势必要了解这些国家的会计标准及会计实务。职业会计师要提供跨国银行会计方面的服务,审计师要审核有国际经营活动的银行的财务报表,那就更需要熟悉和不同国家的会计标准及会计实务。

另外,随着近年来跨国银行的大量涌现,各国对跨国银行进行管制的要求亦相应上升。然而,由于跨国银行的经营业务比较复杂、分支机构遍及世界各地且不同国家的会计处理千差万别,有效管制存在着极大的困难。通过会计的国际化,制定一套统一的会计标准,不仅可以使各国管理当局按照统一的标准理解和引导跨国银行的经营活动,而且就跨国银行自身而言,如果各国会计实务相互可比,跨国经营的各分支机构都按照基本相同的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则既有利于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对跨国银行内部经营活动的对比、分析和考核。

2.会计国际化符合我国银行业的自身利益

从另一角度来讲,银行业的会计国际化,也是为了我国银行业自身的利益,是为了银行业发展的需要。回顾我国银行会计改革的可以看到,我国银行业的会计制度是在不断地突破传统会计制度的束缚,不断地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中改革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早期的银行业会计制度是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以资金来源等于资金占用平衡公式为基础的资金平衡表,以资金收付记账法为记账,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原则。随着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金融体系日趋完善。1993年我国进行了以“两则”、“两制”为核心的会计制度的重大改革,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财务制度,其中包括金融企业。这次会计制度改革,对银行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转折。体现在:确立了会计要素体系;改会计记账方法为“借贷记账法”;建立了资本金核算体系,确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平衡公式;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会计稳健性原则,如提取呆账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坏账准备金,允许金融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等会计核算方法;采用了国际通行的会计报表体系,规定对外报表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利润分配表。这次改革,结束了我国银行业计划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确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会计惯例初步协调的会计模式,实现了我国银行业会计核算模式的根本转变,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提高了银行业会计信息可比性和可理解性,为银行业在国内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创造了条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众多金融机构的倒闭和破产,使会计信息透明度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我国也参与到了实施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计划的行动中,并重新审视我国银行业的会计制度,发现会计制度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比如一些已经不符合资产本质特征的项目仍作为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等等。因此,为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使会计信息更为真实可靠,近年来我国又进行了相应的会计改革,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制定实施了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使我国银行业会计标准在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和计量,以及财务报告体系等重大方面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一致和协调,使我国银行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为国际资本市场所接受。这一方面提高了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降低了我国银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筹资成本,特别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筹资成本。

可以看出,多年来银行业的会计改革历程,也是银行业会计标准逐步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银行业本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正是会计国际化的好处。

二、我国银行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障碍

从会计学角度来看,会计国际化应该包括的有很多,既包括会计政策和会计管理体制的国际化,也包括会计、会计思想、会计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国际化。从我国银行业的会计工作实际来看,实现会计国际化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建立,金融体制尚处在改革之中,缺乏良好的与会计国际化相适应的环境机制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其会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商业银行的会计国际化不仅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等的影响,还要受到商业银行自身体制改革、法律、文化等环境的制约。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突出地表现为责权利关系模糊、效率低下、市场兼容能力差,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其市场行为不可能完全符合市场竞争规则。加之目前我国会计职业组织的自律机制尚不健全,市场监管制度尚在完善之中,对违规操作的处罚规章相对欠缺,国家刑法改革相对滞后,加之执法不力,以致在实践中出现许多虚假年报、信息误导和操纵利润的案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低,与巴塞尔资本协议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在外汇市场上,汇率虽然已经并轨,但国家对外汇仍实行管制,虽然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仍未放开,外汇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仍将继续进行。货币市场上,利率市场化仍未得到解决。可以说,与会计国际化相适应的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并不理想,这自然成为我国银行业会计国际化的主要障碍。

2.金融业的会计实务、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实务、会计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应该说,近年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陆续颁布具体会计准则十几项,使得会计标准的内容有所突破。但这些改革主要针对工商企业,对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业关注不够。银行业的会计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一点从我国上市银行境内外审计结果可以看出。

根据证监会的要求,不含B股的境内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在经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同时,还须经境外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从3家上市银行已公布的审计报告来看,在许多报表项目上存在着较大的境内外审计差异。这些差异是全方位的,既涉及财务状况方面的差异,也涉及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各个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是一个方面,我们不能忽视我国会计准则制度设计上与国际惯例存在差异,以及会计准则制度运行中与国际惯例存在差异。这就是说,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执行的财务会计政策已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但必须承认,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商业银行执行着不够谨慎的财务政策,已使商业银行积累了沉重的包袱,导致的后果就是银行收入虚增,无形中多缴纳营业税。对于已经遵循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上市银行尚且如此,其他商业银行,特别是资产规模巨大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更是可想而知。谨慎性会计原则运用不足、呆账准备金长期计提不足、呆账贷款长期挂账、呆账损失核销不及时,损益核算严重不实,是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非常突出的问题。如果不尽快改革我国现行的制度与做法,继续按这种态势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金融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金融企业的信贷资产风险积聚增加,金融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与稳健经营水平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3.缺乏通晓国际惯例的高素质人才尽管国内会计专业人才济济,而且确实存在一些业务素质过硬的会计师。但从银行业来看,会计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当前制约银行业的一大瓶颈。可以说,我国银行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许多会计人员在指导思想上往往过于偏重实务操作,忽视自身修养的培养。这些年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会计准则和新制度,变化很快,但银行的会计人员真正了解掌握的并不多。造成这种现状原因,一方面是会计人员自身造成,整天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是满足于现状,没有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则是银行业管理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不足,新准则新制度的培训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从而使得不少会计人员理论基础不扎实,对国际会计惯例知之不多,对银行国内业务勉强应付,而对于涉及国际业务特别是创新业务则难以胜任。

三、会计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对策

1.深化体制改革,为商业银行会计国际化构建良好的环境适应机制

健全的金融体制及良好的经营机制是商业银行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首先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银行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体系。从我国商业银行多年改革的实践来看,只有通过股份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委托—制度,实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才能够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才能从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出发,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国家正在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以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的企业制度要求,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依法经营,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在利益分配上,应建立一套适合商业银行特点的、有效调动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减亏增盈的“绩效挂钩”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完善银行业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减少和化解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要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内,适应市场要求和客户需要,积极拓展业务种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这是银行业会计准则与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基础,是银行业会计国际化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2.提高我国银行业会计标准的制定质量,加快与国际惯例的对接

为规范和引导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处理,降低金融风险,我们一定要树立会计准则及会计管理制度先行的思想,要高瞻远瞩,在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加大银行业的会计准则力度,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应全面我国与西方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异,充分和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西方国家有关银行业会计准则的内容,使我国银行业的会计准则与制度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并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根据我国银行业会计准则及制度的现状,区别对待。对于直接关系到银行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所需了解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应优先加快制定。

3.培养精通国际会计实务与会计标准的人才

要实现银行业的会计国际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才队伍作保证。应该说,银行业的会计国际化对我国来讲需要较长的时间也充满难度,其中能否培育出精通国际会计实务与会计标准的人才事关重要。为了让银行业的广大会计人员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法规体系,使会计法规体系真正得以贯彻实施,有意识地培养国际会计人才或国际会计学者,并据此推进会计教育,强化会计研究应当是极为关键的。为此,商业银行应当确立以金融会计人才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在银行内部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要建立和完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机制,使一大批知识渊博、工作创新能力强的会计人才脱颖而出。同时,我们还应从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入手,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纪律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始终,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如业务辅导、岗位培训、业绩考核等方式,选拔培养一大批思想境界高、知识面广、专业造诣深、适应能力强、业务过硬的高素质会计队伍,使我们的会计工作真正适应银行国际化的需要。

4.在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中,还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和特色

会计理论和国际会计研究表明,会计规范是在特定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和不断演进,并且反映它所服务的环境。会计规范的改变,如果不是基于对自身环境的准确把握,难免导致教训。为适应银行国际化的需要,我们在发展本国会计规范方面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需要权衡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协调程度和进度上的利弊得失,但更应当清楚地了解和把握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在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上的特殊性及其与国际银行业的差异,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特有的体制上与经营机制上等限制性因素。正是由于这些限制性因素,决定了我国银行业的会计发展不能一味地强调国际化而忽视本国的特色。我们既要保持国际会计准则的通用框架和核心原则,又要满足银行业特有的这些要求。过分强调国际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本国的特色,而过于强调本国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又会阻碍国际化,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

1.曲晓辉,《会计准则国际发展的利益关系分析》,《会计研究》,2003.1.

2.王松年,《国际会计前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8.

篇7

一、*年农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产量稳中有增,保障了农产品市场供给安全

全县预计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29.46万亩,较上年实际增加1.56万亩,占计划140.8万亩的91.9%,其中:

1、预计完成大小春粮食播种面积95.17万亩,较上年实际增加1.77万亩,占计划105万亩的90.6%;预计实现产量16.966万吨,较上年实际增加0.166万吨,占计划17万吨的99.8%。其中完成夏粮播种面积10.89万亩,较上年实际减少0.36万亩,占计划21.5万亩的50.7%,实现产量1.054万吨,较上年实际增加0.0073万吨,占夏粮产量计划1.986万吨的53.1%;完成秋粮面积84.28万亩,较上年实际增加2.12万亩,占计划83.5万亩的100.9%,预计产量15.912万吨,比上年实际15.753万吨增0.159万吨,增长1.01%。

2、预计完成甘蔗种植20.75万亩,占计划21万亩的98.8%;完成新植更新4.39万亩,占计划5.56万亩的79%;完成甘蔗良种推广面积3.104万亩,占计划4万亩的77.6%;全县甘蔗良种覆盖率已达87%,较去年提高16.7个百分点。

3、预计完成油料种植面积3.*7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0.747万亩,占计划2.5万亩的123.5%,预计产量0.16万吨,比上年实际增加0.02万吨,占计划0.15万吨的106.7%。

4、预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5.454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0.314万亩,占计划6万亩的90.9%,预计产量3.36万吨,比上年实际增加0.45万吨,占计划3.42万吨的98%。

5、预计完成青饲料等作物种植面积4.999万亩,比上年实际减少0.741万亩,占计划6.3万亩的79.3%。

6、主要稳粮指标执行情况

(1)预计完成杂交水稻推广15.27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0.58万亩,占计划14万亩的109.1%。

(2)预计完成杂交玉米推广16.593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383万亩,占计划20万亩的83%。

(3)完成冷凉山区水稻良种推广8.47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01万亩,占计划9万亩的94.11%。

(4)完成水稻规格化栽培推广14.5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3万亩,占计划15万亩的96.7%。

(5)完成玉米规格化栽培推广14.4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0.8万亩,占计划15万亩的96%。

(6)完成电脑农业推广13.2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92万亩,占计划13万亩的101.5%。

(7)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60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20万亩,占计划40万亩的150%。

7、完成20*年冬季农业开发26.73万亩,实现产值7806.78万元,分别较上年实际增加0.24万亩和1433.9万元,分别占计划31.35万亩和6500万元的85.3%和120.1%。

(二)水产养殖业发展步伐加快,水产品产量逐年增加

全县完成水产养殖面积30181亩,比上年实际28586亩增加1595亩,占计划28856的104.6%,其中池坝塘3004亩,水库养鱼4500亩,稻田养鱼22677亩;预计实现产量2334吨,比上年实际1677吨增加657吨,占计划1962吨的118.9%,其中池坝塘1648吨,水库82吨,稻田养鱼572吨,社会捕捞量32吨。

(三)蚕桑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我县蚕桑产业培植工作自2005年底正式启动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县实有桑园面积5813亩,20*年累计养殖蚕种2233张,比2007年的1306张增长71%;鲜茧总产量82.8吨,比2007年的53.4吨增长55%;总产值159.2万元,比2007年的101.6万元增长57%;平均单张产鲜茧37.1千克,比2007年的40.9千克减少9%;平均张产值712.94元,比2007年的778.05元减少9.1%;平均收购价19.26元/千克,比2007年的19.01元增长1%;参与养蚕农户有960户,平均每户收入1658.64元(其中:收入10000元以上的有8户、6000-9999元的有25户、2000-5999元的有209户);优质茧率97%;平均亩产值273.87元。

20*年冬至2009年春新建3.1万亩桑园工作已经在10月下旬全面启动,并且进展顺利。截止12月10日,已从浙江省调入桑苗4442.48万株(其中:书记、县长点209.1万株),占年度计划数4650万株的95.54%;组织调供肥料(钙镁磷)1586.25吨,占年度计划数1550吨的102.34%;落实桑园种植面积30934亩,开挖种植沟面积22864亩,已完成种植面积18955亩,占年度计划数31000亩的61.15%。

(四)农业机械化事业持续发展,对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到20*年末,全县共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315.61万瓦特,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14119.92万瓦特,电动机动力3195.69万瓦特。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732台,小型拖拉机2327台,农用载重汽车188辆,农用运输车379辆,耕整机1054台,机引犁耙182台,旋耕机471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5155台,联合收获机7台,排灌机械32台,农机供油点20个,农机修理点64个,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5323户,农机从业人员15474人。

全县实施机耕面积69781亩,完成计划数的139%;实施机耙面积140797亩,完成计划数的234%;实施机械收获水稻面积1400亩;农副产品加工22.57万吨;农机运输总量6519.17万吨·公里,修理各型农机具7517台,修理农用运输车1388辆,农机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对我县的现代农业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县人民政府同意下发《*拉祜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发实施方案》,从今年2月起全县抽调工作人员近1218人(次)全面开展补发工作。目前已完成18个乡镇、148个村民小组的发放任务,共发放经营权证89886份,占应发证数94%。还有2个乡10个村民小组5898份权证因涉及移民搬迁、纠纷暂未填发,力争在12月底全面完成补发工作。二是完成中央政策研究所设在我县竹塘乡云山村的固定观察点调查任务。三是完成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监测点监测分析。四是完成农产品、农资价格信息调查。在勐朗镇和上允镇两个农资、农产品集散地,1-12月份共完成调查12期,从数字显示,农资价格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涨幅都在30﹪以上,复合肥价格上涨近120﹪。大宗农产品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都不同程度上涨,但茶叶价格明显下降,且降幅很大。

(六)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县范围内共举行种养技术、农机操作技术、农业执法、病虫害防治以及项目实施技术等各种培训班502期5.96万人次,培训对象主要为农民、乡镇和村组干部、县乡专业技术人员。

(七)依法行政、依法治农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农业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得到加强。认真开展了“五五”普法,印发了各类涉农法律法规宣传材料800份。

二是继续加大对农资经营户监管力度,对450户农资经营单位和个体户建立经营档案。

三是积极巩固2007年县级文明单位建设成果,认真落实综治工作和创安工作的各项措施。

四是加强了农业行政执法。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56次,检查辖区内农资市场28个,农资经营门市176家。依法取缔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农药经营户1家,整顿手续不全的种子经营户2家,对违规经营农资的86家个体户依法给予警告并限期改正。开展了农机执法活动25次,检查拖拉机2772辆,发放宣传资料4358份。开展渔政执法52次,没收非法捕鱼设备14套(价值5200元),依法全部进行销毁。开展*江水上交通安全检查水产养殖专项执法及联合执法宣传6次,印发宣传材料5000余份,销毁小工船21条,竹筏4张,清理机动电渔船8条,检查苗种场6户,养殖农户52户。

(八)坚持深化改革

1、企业改制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根据有关企业改制政策要求,国营勐朗蔬菜农场改制工作已经启动,目前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我局认真做好农场职工的稳定工作,并稳妥有效地推进农场改制。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7]85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普政发[20*]116号)文件精神,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并把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我县改革方案经县人民政府上报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原则上已同意改革方案,但是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体系改革工作正按照有关改革方案内容有序进行中。

(九)积极协调种子良种调供,确保改革过渡期种子市场供应

今年正值种子管理体系改革(种子管理体系改革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一部分)过渡期,为防止过渡期种子市场良种供应不足的现象发生,县种子站积极协调调供农业生产用种并及时将生产用种调运到生产一线。全年共调供杂交水稻种子30.54万公斤,其中种子站调供7万公斤,市场调供23.54万公斤;调供杂交玉米种子33.19万公斤,其中站子站调供30万公斤,市场调供3.19万公斤。

(十)及时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挽回农产品损失

1、全县病害发生面积19.72万亩,防治9.5万亩,挽回农产品损失3402.04吨,实际损失3438.46吨,其中:稻瘟病发生5.6万亩,防治1.1万亩,挽回损失190吨,实际损失980吨;稻白叶枯病发生1.7万亩,防治0.5万亩,挽回损失100吨,实际损失385吨;稻曲病发生1万亩,防治0.4万亩,挽回损失80吨,实际损失170吨;玉米大小斑病发生2.5万亩,防治0.6万亩,挽回损失180吨,实际损失645吨;水稻其它病害发生1.3万亩,防治0.5万亩,挽回损失100吨,实际损失225吨;其它粮食作物病害发生7.62万亩,防治6.4万亩,挽回损失2752.04吨,实际损失1033.46吨。

2、全县虫害发生94.9万亩次,防治95.55万亩次,挽回农产品损失144501.03吨,实际损失42402.03吨,其中:稻飞虱发生15.5万亩次,防治17万亩次,挽回损失4650吨,实际损失620吨;稻螟发生1万亩次,防治1.5万亩次,挽回损失150吨,实际损失50吨;稻纵卷叶螟发生0.6万亩次,防治0.3万亩次,挽回损失45吨,实际损失63吨;粘虫发生1.9万亩次,防治2万亩次,,挽回损失475吨,实际损失95吨;稻瘿纹发生0.65万亩次,防治0.65万亩次,挽回损失130吨,实际损失26吨;水稻其它虫害发生4万亩次,防治4万亩次,挽回损失800吨,实际损失100吨;玉米螟发生1.3万亩次,防治1.3万亩次,挽回损失195吨,实际损失39吨;玉米地下害虫发生0.7万亩次,防治0.7万亩次,挽回损失154吨,实际损失21吨;蔬菜斑潜蝇发生1.4万亩次,防治2.4万亩次,挽回损失1025.92吨,实际损失113.96吨;菜蚜发生1.8万亩次,防治2.2万亩次,挽回损失1945.8吨,实际损失216.18吨;甘蔗虫害发生39.8万亩次,防治37万亩次,挽回损失124762.57吨,实际损失38241.52吨;其它作物虫害发生26.25万亩次,防治26.5万亩次,挽回损失10167.74吨,实际损失2816.37吨。

3、农田地草害发生124万亩次,防治面积121.5万亩次,挽回农产品损失54205吨,实际损失13245吨。

4、农田(地)鼠害发生19.5万亩次,防治面积26万亩次,挽回损失4095吨,实际损失780吨;甘蔗鼠害发生5万亩次,防治7万亩次,挽回损失12500吨,实际损失750吨。

(十一)农业主要在建项目实施顺利

1、农村沼气建设项目

2006年下达我县农村沼气国家级和省级建设项目共4000口,每户国家补助资金1000元,合计400万元。该项目原计划于2007年底完成,但是由于交通、施工条件及农户资金投入量不一等客观因素,造成项目实施进度有一定落后。到20*年末,累计向乡镇下拨项目建设资金249.46万元,购买灶具4000套,投入资金86.26万元。累计建成沼气池3409口,占计划4000口的85.23%,其中:国债项目完成1714口,占计划2000口的85.7%;省沼完成1695口,占计划任务数2000口的84.75%。目前正抓紧督察,加大力度抓紧实施,力争尽快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

20*年下达我县国债沼气建设项目1664口,目前项目资金,经我局向有关部门提出开工申请,部分项目乡镇已经开始实施。

2、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该项目于2006年国家农业部立项,项目连续实施年限3年,项目总额投资200万元。今年全县完成配方施肥面积60万亩,占计划60万亩的100%。其中:配方施肥25万亩,占计划25万亩的100%;核心示范样板2万亩,占计划2万亩的100%;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全县加权平均亩产量由203.9千克增加到237.7千克,增加粮食2027.66万千克,增产值2430.9万元。

3、*县玉米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于2007年农业部立项,项目总投资187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生产示范面积5000亩,东回乡东岗村、回弄村新建水池水窖120口,帕岭到回弄沙石路3.7公里,新建土壤化验室4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玉米生产示范面积5634亩,完成计划5000亩的112.68%;400平方米检测化验室进入装修阶段,年底竣工验收;配套建设的小水窑、小水池120个2400平方米、修建田间机耕道1条3.7公里,已完成规划和图纸设计,并交县建设局邀标。

4、农民培训项目

(1)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

由农业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县是首批实施项目县之一,于20*年被批准立项目,项目资金75万元,建设内容主要为: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今年内组织实施10个乡(镇)50个村委会,每村50人,共计2500人涉及12种主导产业技术培训,以科技支撑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培训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实际共开设51个教学班(其中:村级动物防疫员1个班学员51人),招收农民基本学员2551人,实行固定基本学员,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培训取得了很好效果,推动12个产业发展,推广新技术12项。

(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今年我县争取到由农业部立项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任务1000人,投入资金37万元。县农广校按照项目要求,分别开设了计算机操作员、茶叶加工、农机操作等专业培训班,全面完成1000人培训任务,转移就业950人,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学员全获资格证。并且采取进乡村基层培训,方便农民学习,就地就近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使学员收入比未培训前大幅度提高。

(3)绿色证书培训

共招收绿证学员3051人,完成计划任务1300人的234.6%,采取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相结合,进行规范系统培训,分别开设了种植专业、畜牧专业、水产专业,有2551人结业获证,其中党员321人,团员570人,妇女1548人,35岁以下1570人。

(4)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培训

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行程15600公里,到达全县150个行政村,194个村民小组,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741人次,播放VCD农业技术640场,开展培训194场,培训农民15476人.次。另外,直通车助推完成全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255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十万农民科技培训500人,续建科技书屋30个,续建致富早班车广播站13个,并积极参与本县蚕桑、冬季农业开发,测土配方施肥培训工作,为全县各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任务完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土地经营权证补发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县人民政府同意下发《*拉祜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发实施方案》,从今年2月起全县抽调工作人员近1218人(次)全面开展补发工作。目前已完成18个乡镇、148个村民小组的发放任务,共发放经营权证89886份,占应发证数94%。还有2个乡10个村民小组5898份权证因涉及移民搬迁、纠纷暂未填发,力争在12月底全面完成补发工作。

6、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项目

完成了3个省级、6个市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项目,主要实施内容为村容村貌整治,累计投入资金191.73万元,农民投工投劳17033个(折资40.04万元)。

7、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

继2006、2007两年成功实施中央和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后,*年又争取到50万元的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项目启动后,在全县20个乡(镇)开展宣传动员20余次,粘贴宣传公告2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引导农户购买农机具174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台,小型拖拉机及微耕机169台,使用补贴资金50万元,拉动农民投资农业机械资金113.83万元。

8、*县“双高”糖料综合技术推广及甘蔗与马铃薯间套种示范项目

完成“双高”糖料综合技术推广面积21000亩,占计划数20000亩的105%,完成甘蔗与马铃薯间套种示范51亩,与其他作物间套种示范450亩,目前长势良好,可望完成预定各项指标。

9、实施*市科技局“两高一新”甘蔗良种引进繁育示范项目,完成种植面积630亩,占计划数500亩的126%。其中:甘蔗良种繁育实施计划面积为50亩,实际完成55亩,占计划面积的110%;甘蔗良种示范种植实施计划面积500亩,实际完成面积575亩,占计划面积的115%。同时引进新一代甘蔗良种云引10、15、18、42号四个优良品种进行试种。

10、积极参与完成20*年农业综合开发”甘蔗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和“生态茶园增效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完成甘蔗科技示范园361亩,占计划300亩的120%,完成茶叶科技示范园315亩,占计划300亩的105%,已7月份通过项目验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

(二)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主导产业不够明显,粮经、产业矛盾逐渐凸现。在保证粮食安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几大产业之间争夺土地资源竞争激烈,难以将产业效益优势发挥最大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由于产业竞争,毁蔗、毁茶及毁桑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各产业状况准确统计造成一定障碍。

篇8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发展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着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的战略管理,以增强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管理过程中,如何规划战略愿景,设定战略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分析、预测、监测、控制活动实现,战略管理会计正是上述活动的信息支撑来源。

战略管理会计以传统管理会计计量方法为基础,对内促使商业银行站在整体战略发展的高度,从银行的战略目标选择、组织架构到内部业务整合、价值链分析等方面提供具体的决策信息,促使本行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对外促使商业银行将视野投向至外部市场环境,特别是有关同业对手信息,如市场竞争地位、价格比较等,使高层管理者做到知已知彼,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一、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现状

(一)管理信息涉及我国商业银行信息运用发展阶段

目前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多处于传统的管理会计阶段,其利用财务会计资料,采用会计的、统计的、数据的方法,实现对银行内部经营情况的盈利评价、成本计量、内部转移服务标准计价,对近期经营状况关注较多,对于银行全局性、长远性的管理信息涉及较少。

(二)管理信息披露主体范围

目前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多为内向型的财务信息系统,注重本企业内部的决策、计划及控制执行,只对本行的成本管理、决策及责任会计负责,外部环境变化对银行内部环境的影响以及竞争对手状况未能整合融入管理会计信息体系。

(三)提供管理信息类型

目前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提供的多为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加工应用较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除财务指标外,还包含大量的非贷币性和非财务指标。战略管理会计为适应我国商业银行战略管理,需将信息的应用扩展到各种与商业银行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包括质量、渠道、客户、作业等非财务和非货币方面的信息。

(四)管理信息披露的质量

由于管理会计所需各维度值生成和映射方法繁复,所需源数据众多,而上述数据结构复杂,数据分散、重复、不一致和部分关键业务数据不准确的现象仍存在;前台人员不关心非账务数据质量,其控制未融入到业务流程中,战略管理会计所需全面、准确、完整反映银行经营状况的单一数据视图尚未建立,数据质量存在差异的情况还有待解决和完善。

二、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意义

传统管理会计是建立在传统的银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的,在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需在其内部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便可。但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只从本企业短期经营状况考虑,忽视长远战略规划和外部环境影响,已不能满足商业银行的竞争需求。

战略管理会计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关注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愿景和外部环境,以适应企业战略规划、取得竞争优势和发现创造性的增长路径作为主要目标,建立价值驱动前后台综合管理体系,是提升型和外向型的综合信息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会计一方面要收集、分析银行内部发展战略相关性数据信息,同时要走出银行本身提供外部市场环境及同业竞争者的信息,从而保持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对策

(一)培育战略管理会计理念

战略管理会计应用首先应塑造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理念,强化企业高层决策者的战略观念、整体观念、相对竞争优势观念、外向型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以避免经营中顾及短期利益较多、业绩评价上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非理, 促使企业高层决策者不仅注重事后的财务结果,而且关注价值创造链条的源头和发展过程及经营内外各要素,提高对银行现实状况评价的前瞻性。

(二)在传统管理会计基础上提升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传统管理会计侧重银行内部财务指标计算,较多地体现在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控制等部分基本职能中,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而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的高度为企业寻找发展方向,在信息披露上,横向覆盖银行整体及各条线长期发展指标分析,提供基于预期和非预期损失计量的价值链分析、基于战略成本管理和资金转移定价的成本产出效率分析、价值创造指标、产品覆盖度数据等;譬如,计算非预期损失对经济增加值的影响时,综合高级内评法、初级内评法、标准法计量信用风险,采用新资本协议中的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测算市场风险VAR值,并计算上述三项经济资本合计影响,评价规划资本充足状况,帮助商业银行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又如,以全面成本管理为基础,以战略成本管理为视角,分析作业及驱动因素,恰当选择、采集动因参数,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对网点类成本,以营销作业和交易作业作为网点成本的分摊动因;对经营服务类成本,可考虑以交易量、账户数、毛收入等为成本动因,计算客户维度成本。战略管理会计纵向挖掘分类贡献及基层资源渗透状况,提供条线、产品和客户贡献度数据、重要客户交易数据、分渠道(如手机银行、自助设备、网上银行等)交易数据、县域机构发展状况等,以确定本行的经营方向和重点,动态掌控经营过程,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激励价值创造,促进战略目标有效传导。因此,在传统管理会计的基础上提升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

(三)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战略管理会计

在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银行经营发展要通过分析市场,把握先机,争取竞争优势。银行应该通过推行战略管理会计,进一步理顺与外部市场的各种关系,将关注的焦点投向市场和竞争对手,研究客户偏好,引导客户行为,挖掘开拓市场,获取对手信息,如市场份额、价格定位、激励措施等,并应用博弈分析,促使企业进一步开展管理创新、经营思路和方法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基础建设

战略管理会计包括战略成本管理、市场管理、长期投资及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它面向长远和未来,研究长期的战略问题。战略管理会计为适应商业银行战略管理需要,将信息的范围扩展到各种与商业银行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多样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需要多种信息分析方法,因此,对于各种指标的计算要结合环境分析法、对手分析法、模型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作业分析法、矩阵定位分析法、预警分析法、动因分析法、综合记分法等多种方法。这样,无论是相关信息的获取,还是信息的加工、处理,都必须依靠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大相关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力度,积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

(五)实施数据质量管控

银行是信息密集型企业,不仅金融产品是信息产品,银行的业务处理和管理决策也是信息获取、传递、分析与运用的过程。数据作为银行信息的主要载体,是银行进行战略管理的基础,其缺陷会严重损害信息的价值,引发错误的战略导向。战略管理会计作为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为有效地发挥数据信息在战略管理会计体系中的作用,商业银行必须采取制定数据标准、建立职能集中化的数据管控组织、形成数据质量追踪机制、实施源数据验证和修正等多种措施保证业务数据的质量,尤其要对关键数据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为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构建完善、共享、统一管理的数据环境,以提高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创文.“浅析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企业导报.上半月》,2009年第5期

篇9

【关键词】会计行业 现状 发展趋势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必须配备会计岗位核算企业的财务活动。不同的经济实体需要会计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小的个体企业由于经济活动简单,甚至不配备专业的会计,而转向会计师事务所或社会专业的代帐公司以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而稍具规模的企业配备专职会计核算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这种企业的会计职能多注重经济事项的核算。对于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会计负责人的职能则主要转向企业的投资、筹资决策、内部控制等企业管理层面。

一、我国会计行业的现状

(一)初步完成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任务,成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国会计经历了漫长的收入支出结余核算后,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在1992年开始进行会计改革,废除了收入支出结余核算,而转向国际通用的借贷核算,了《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准则,在这之后,我国会计又进项了多次改革,于2006年正式《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正式,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完成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任务,成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新的会计准则具备下列特点:

1.新会计准则体系合理

新会计准则分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体系。其中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到统驭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准则的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当出现新的业务,现有的具体会计准则暂未涵盖时,按照基本准则所确立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2.与国际税制接轨

现行准则绝大多数都参照了相应的国际准则,并采用了与其基本一致的原则和处理方法。比较突出的例子是新的“所得税”的准则。以往企业一般都会采用应付税款法,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新准则与国际准则一致,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确认递延税款等。

(二)会计从业人员良莠不齐,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岗位素质

据官方统计,截止2011年我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数是967万多人,如此庞大的会计队伍,拥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会计人员所占比例很小,大部分会计人员只能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但应该学会如何处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会计核算,更应该精通税法、民法等税收相关法律,以便于企业在发生应纳税款业务时合法地将税款按时足额地上交给国家,避免由于会计人员税法知识的不足给企业造成损失。不但如此,现如今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都是老板一人说了算,每月会计人员不是按照实际业务缴纳税款而是按照老板交代提供报表,缴纳税款,缺乏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岗位素质。尽管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国家每年都会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但是大部分也是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提高素质的根本目的。而随着我国国际化的深入,对高层次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需求量激增,国家也重视会计人员的培养,近几年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和高级会计师资格的队伍正以年轻化、国际化的方向在急剧壮大。

(三)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不高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企业需要披露会计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企业融资需要贷款时银行会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会计报表及报表附注,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资金流动状况。上市公司由于公开募集资金,需要向社会投资者公开半年报表及年度财务报表,以便与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情况及自己现状有所了解。税务机关也需要企业每月提供财务报表用于核对企业纳税情况等等。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提供不同的信息,比如给税务提供报表时会尽可能地将利润指标降低达到少交税款的地步,而在向银行融资时会出具利润虚高的报表以获取较高的授信额度,编制几套报表已经成为现阶段会计从业人员必备的能力需求。

二、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继续完善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和完善,会计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由于我国实际国情,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存在一些差异。存在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市场环境尚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国际化的深入,我国将不断修改和完善现行的会计标准,以实现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统一。

(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限入门槛

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从根源上解决现阶段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我国应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限入门槛。我们应该看到会计人员不仅仅需要简单核算技能,更应该是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再加上每年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继而从源头上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三)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

现阶段我国税法、证券法、银行法等法律都有对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但是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仍然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处罚较轻,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加大处罚力度,则可以相应提高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诚信度。

篇10

为什么资产负债表先出现而利润表后出现?为什么对外报告是由会计准则来规范?这些看似很理所当然的问题可以根据企业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化找到答案。

会计的发展不仅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企业组织的发展更是紧密相连。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公司、公众公司,企业组织形态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同,与此同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统一报告、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发展也伴随着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而层层递进。

独资企业与资产负债表。独资企业的组织形态比较简单,比起股权融资,企业一般选择债务融资。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低利润比高利润更有吸引力,也从而导致其他股权投资退出。当企业的外部资本来源于借款的比重逐步上升时,银行或金融机构(或其他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需要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并力图获取该方面的信息。在该要求下,企业的管理当局需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来提供债权人关心的信息。回眸历史,可以发现中世纪的意大利城邦和德国自治社区,都要求编制反映财产状况的财务报表;1673年,法国商法要求商人每两年“编制反映不动产、动产、债权和负债的财产目录”,其用意亦是在商人破产时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把握企业的概况,从而采取适当措施。

合伙制企业与利润表。随着企业外借资金的增多和借款企业数目的增加,在资金有限或稀缺的情况下,必然伴随着资金成本的提高和企业未来利润的不确定性,此时企业将不再像以前那样可以较为容易地从债权人那里借到资金。为此,合伙制便出现了,这体现为企业所有权的分享,即企业所有权从独资企业阶段的所有者/管理当局独享转换为由合伙者共同拥有。在合伙制下,由于合伙利润的分配和合伙的变更,对会计信息特别是盈利信息的需要进一步凸显和增强,合伙人逐渐产生了对利润相关信息的需求。应此需求,世界上最古老的“佛罗伦萨平衡表”在意大利出现了,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合伙利润的确定。同时,在合伙制企业中,因为剩余索取权充分的激励效应和剩余控制权的“集中性”,各个股东一般都能够监督企业的管理当局,借助于企业所有权的分享,与管理当局通过签订私人契约来要求会计信息披露。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