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经验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教育经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教育经验

篇1

在新形势新时代的要求之下,各国均将“智慧教育”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发达国家均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智慧教育”的发展。

一、“智慧教育”的特征

“智慧教育”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无线宽带网络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等为依托,以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心,以各项配套保障措施为基础,以深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为主导,全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智慧教育”是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构建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该体系由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字课件、公共服务平台和先进的云端设备组成开放校园。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借助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各种云端设备进行主动、高质量和个性化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可以通过该体系实现廉洁高效的管理。对照“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的概念、内涵,可以清楚看到,“智慧教育”正是“智慧城市”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智慧教育”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智慧教育”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智慧教育”具有“教育”的属性,同时也具有“信息化”的属性。

从教育属性来看,“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开放性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它使得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掌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协作性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机协作完成任务的机会。

从信息化技术属性来看,“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设备简单、性能可靠、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较少受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化;多媒化技术使得信息化传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二、国内外智慧教育建设成功经验

1.国内“智慧教育”建设成功案例

旨在加快湖南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而着力打造的职教新干线,是基于云计算服务、覆盖湖南全省职业院校、以个人空间为基础的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至2012年,“职教新干线”已建有机构平台161个,师生教学空间30余万个,发表文章660万篇,教学内容为主的视频25万个,其中录制的湘绣大师刘爱云、湘菜大师许菊云等技能大师的技艺视频2万多个。

佛山市南海区通过一个中心(云计算管理中心)、3个平台(云基础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打造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南教云),主要有电子政务云、学校管理云、教育资源云、互动社区云、智能课堂(电子书包)学习云等。目前,教育资源总存量达25.6TB,自主创作的中小学新课程资源容量达39,500件,资源课程化率达到95%,在线使用人数日均两千多人次。从2009年开始,南海区在部分小学逐步试点电子书包项目。通过3年的实践,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试点班级里,学生成绩突出,自得学习之乐。在好效果的鼓励下,从2011年10月开始,南海在7所区直高中16个班级中正式试点,并于2012年推广到15所区直高中。到2015年,南海区所有高中、初中及小学将逐步普及使用“电子书包”。

2.国外“智慧教育”建设成功案例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雷汉姆小学开展了教育云计算项目。全校600名师生通过“通用云计算服务”来获取虚拟电脑桌面,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学习材料。弗吉尼亚州Passage中学允许学校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学生为此备受鼓舞,发明了很多能够使用手机的学习活动,并写成博客或录制视频在网络上分享。一些教师也开始使用手机来加强互动,譬如课堂提问不再指定某位学生回答,而是通过短信的形式将学生们的答案投影到教室前方的屏幕上,也有英文教师带领学生在Twitter上协作创作故事。

2010年,日本总务省启动了“未来校园”项目。这是日本最大的国家级教育信息化项目,项目将建立其一对一电脑应用系统、互动性白板以及连接家庭和学校的协同教育平台,为所有6~12岁的学生提供电子课本和学习资源,并于2020年前,完成全国范围的普及和应用。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协同国家信息化战略委员会于2011年6月向李明博总统汇报了《智能教育推进战略》,其核心内容为:自2015年起将在一线学校正式实施“量体裁衣”式的智能教育,用纸张制作的传统教科书将在学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数码教科书。韩政府为此将投入2兆2281亿韩元(约合21亿美元)。根据战略要求,至2015年韩国将在所有学校建设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即将教育内容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平板、智能电视等各种数码终端灵活使用。韩国教科部计划自2014年起从小学课程开始制作数码教科书,至2015年扩展到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教学科目,推行初期将采取数码教科书与纸张教科书并行的方式。

三、“智慧南京”建设总体架构设计

智慧南京的总体架构为1+4:即一个综合应用体系加上组织领导、政策法规、信息共享和安全保障等四个支撑体系。

(1)综合应用体系是智慧城市顶层架构的核心。其内部可分为基础服务层、行业应用层、集成应用层三个层面,体现系统融合和信息共享的导向。

(2)组织领导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组织领导体系包括组织协调、实施推进、专家咨询体系

(3)政策法规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从以下4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智慧南京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一是强化依法管理。二是完善绩效考核。三是完善投入机制。四是出台信息化项目建设绩效评估办法。

(4)信息共享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线。在市级信息资源体系数据的采集方面,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部门交换,二是自建自采。在智慧南京建设过程中,将广泛征集部门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梳理数据源,推进共享交换,逐步实现基础信息资源的大集中。

(5)安全保障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总体架构下,智慧南京将遵循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从组织、管理、技术与运维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基础信息网络和核心要害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水平,保障核心要害信息资源的安全,形成可靠、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对南京市“智慧教育”建设的展望

根据“智慧南京”总体架构并结合国内外“智慧教育”建设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智慧教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支持,如智慧城市的统筹规划、教育政策的倾斜、硬件建设的持续发展、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推广等。只有各种规划、政策、措施以及资金投入等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够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为使南京市“智慧教育”迈出较大的步伐,我市应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智慧南京”建设实际,有效促进“智慧教育”建设,真正使教育实现现代化。

1.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育信息资源的汇聚、云服务模式的推行,都需要较高的带宽、较强的运算能力和较大的存储空间。因此,提高教育基础设施水平,推进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是发展“智慧教育”的先行条件。按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的要求,全面建成“标准统一、全面覆盖、互联互通、智能服务”的市、区、校三级“智慧教育”网络,切实解决郊区、农村教育网络覆盖问题。同时应统筹规划建设全市教育数据中心。

2.推行教育资源云服务

云计算技术、云服务模式将对“智慧教育”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全市教育云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教育部门业务协同。因此,有必要构建南京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是“智慧教育”的大脑和枢纽,在整个“智慧教育”系统架构中起到匹配、整合、协调、联动各个应用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作用。通过“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可为各类教育应用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开发平台及应用服务,此外可将“智慧教育”各子系统高层业务数据统一抽取,形成报表供实时查询,以及各种指令与信息高效、完整的下达到各个应用系统末端,从而实现领导决策与控制的完美循环。公共服务平台也是“智慧南京”的其他模块,或其他的“智慧城市”与南京“智慧教育”的进行系统交互的中枢。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并实现全局的监督;全市学校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降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和IT专业管理人员的投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便捷、低成本地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创新的教育服务,体现教育公平,实质性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制订和规范一批信息化教育管理、教学应用的制度、措施。逐步形成合理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框架,以统一的规划和标准规范跨区域、跨学校的信息资源开发,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广泛共享。

3.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

构建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校园和教室,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知识盲点进入智能学习系统进行学习和体验。有条件的学校可推广数码教科书,减轻家庭为子女额外购买学习资料和参考书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民众对公共教育的满意度,降低学生对课外辅导的依赖程度。

4.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篇2

尊敬的xxxx副厅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很荣幸迎来全省各高等院校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齐聚美丽的“好花红”故乡—惠水,相互交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研讨新世纪、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体制和制度创新的策略,对于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也充分体现了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各位领导对惠水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县四家班子及全县46万人民向莅临惠水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惠水地处黔中腹地,是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区位交通优越、资源富集、风情浓郁,素有“云贵江南、贵阳客厅、筑城门户”之称。xxxx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测评中,我县预排全省非经济强县第10位、全州第3位,先后荣获了“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和“美丽中国国土气候旅居名片”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县深入落实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28所,中职院校2所,高等院校2所,在校学生8万余人、教职工6000余人,统筹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直接、最为紧密,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对促进就业、繁荣经济、消除贫困、保障公平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我们成功引进了台湾企业家王雪红女士捐资2亿元,在我县百鸟河数字小镇建设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学校以“创新职业教育、实现教育与产业扶贫”为使命,采取“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方式,创新实施“教产扶贫”新模式,先后分别与百度、万豪国际酒店、HTC、用友、北京唐人坊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企业单位合作,派出学生到企业实习,并对实习合格学生进行100%推荐就业。同时,学院有效结合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优化专业设置,完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形成了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发展格局,为我县产业结构调整、脱贫致富等培养新一代专业技术人员,加快了惠水“四化同步”建设步伐,为我县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和人才保障基础。

各位领导,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精神,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具有惠水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全力帮扶农村贫困学生,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篇3

1.对人认识的经验不足

学生社会经验浅,不知道如何区分好人和坏人。有社会经验的人认为,内心完满的人,从脸上都会看出洋溢着善良、可爱、单纯;而那些夸夸其谈、满口不着边际的,很有可能不是个好人。

2.对事处理的办法不足

学生由于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缺乏一定的实践磨炼,当出现问题时常表现为粗心、急躁、害怕、无知等,不能像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那样细心、稳重、沉着、冷静,顺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高职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导致的安全问题

1.对人的认识和防范方面

(1)购物安全问题:有的学生购物时不会讨价还价,不能辨别事物真假好坏,对商家的吹嘘偏听偏信。(2)人身安全问题:大学生失联遇害案在网络上时有出现,分析产生失联的原因,除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够外,缺乏社会经验也是主因。(3)情感安全问题:有的学生不会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与恋爱的关系,掉进情感的陷阱。(4)食品安全问题:许多学生喜欢到校园周边消费,而很多不良的商家只把目光盯住大学生的口袋,给大学生提供“问题食品”。常言道“病从口入”,吃多了不安全的食品,常引起大学生的身体出现不适甚至食物中毒,危及大学生的安全。

2.对事情的应对处理方面

(1)财产安全问题:因对财物的保管不谨慎,让盗窃分子有机可乘的现象在大学校园较普遍。学生之所以容易丢失财物,主要是个人保管不力,没有牢记“客不离货,财不露白”的古训。(2)交通安全问题:当前在高职学生中,拥有汽车、摩托、自行车的有不少,但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没有常思“在外出门小心好,凡事低调平安行”的古人出行经验。(3)网络安全问题:有些学生痴迷网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同时,网络犯罪、网络欺诈让学生难以分辨。需要青年学生克服网瘾,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4)防火安全问题:高职学校里经常发生学生因为违规使用电器或使用大功率电器引起寝室火灾之事。人们常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只有加强防范,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5)生产安全问题:高职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常发生伤残、失踪甚至死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小心使得万年船”,其实只要在实习中多点小心,很多安全问题就不会发生。(6)防灾安全问题:人们通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出许多安全防范知识,如“燕子高飞晴天到,燕子低飞带雨来”的气象判断;“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的地震前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的防灾避灾知识比较缺乏,当遇到自然灾害时不知道应对,可能会错过逃生的良机。

三、安全教育的举措

篇4

黄土铺镇中学校长 肖雍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值此大好时光,恰逢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如火如茶地进行着。此时此际,我心潮澎湃,衷心感谢教育局领导为我们创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能使大家互相学习交流,今天我有幸做为代表发言,就我校整治工作的点滴体会向大家如实汇报,敬请各位不吝赐教。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摇篮。校园环境、校园氛围,人文积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上级领导高瞻远瞩,要求大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给学生一个静心、清心、舒适的学习场所显得如此迫切和重要。

"育真人、做实事、讲文明、爱卫生"是我校的行动指南。我校去年期末就向学生发放了"倡议书",人手一册,切实落实上级领导提出的"小手拉大手"行动,要求学生当好小指导员、督导员。利用学生去影口向家长,与家长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同时通过标语、横幅、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卫生宣传和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卫生意识,培养学习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讲文明,爱卫生"首先强调从我做起,从老师做起,立师德、树正气、言传身教。我要求全校教职工第一要正规着装,不得奇装异服。第二要清洁整理好个人宿舍及门前走廊,每星期评比一次,分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三个等级。并张贴在教师的门上。第三将卫生评比与教师的年终考核挂钩,评比结果直接影响到个人评优评先。如此以来,男教师显得清爽,女老师也显得秀丽端庄,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卫生意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寒假期间,镇教管中心多次组织了我们开会,下达了明确的卫生目标和要求,并要求守校人员务必搞好假期卫生。今年正月十三日,我校召开第一次行政班子会,当与会人员到齐后,我第一个拿起扫把,要求班子人员先打扫校园卫生,清理枯枝落叶,开学之际,呈现在学生、家长面前的是整洁、干净、文明有序的校园。给校园注入了活力和生机。正月十七日正式上课前,我们把整个校园进行划分,分到各班,由班主任带队清扫和清除卫生死角,行政班子成员包干卫生责任区,要求定期小扫,不定期检查,每周星期二学校检查评比,并组织各班卫生委员参与检查评比,对先进个人进行大会表扬,对存在问题的班级和个人责令整改。

"树意识,讲行动",环境卫生无别窍,一是勤、二是保、三是久,勤是勤扫、勤擦,保是不乱丢乱扔,久是坚持不懈。现在,我校师生基本做到了勤动手、勤用脑、勤观察。几乎每个人看到地上的落叶,纸屑都会自觉捡起来,而家长们看到整洁干净的校园,也会自觉地熄灭烟头丢进垃圾桶。

"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校师生行动的指南,树立校园文明意识,净化美化校园。现在我校绿树婆娑,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早晨的卫生小护士组成的校园周边清扫队,已经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还每月派 出部分老师学生清除S317沿线垃圾,我们的行为只是抛砖引玉,我们的行为唤醒全民自觉意识。当然我们做的还不够,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想利用校园临街的围墙制成永久性环境卫生宣传栏。尽管我们已经在校园做了安保工程,立了太阳能路灯,校内花园和校门小花园已争香斗艳,尽管我们资金紧张,有些亮化美化工程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坚信,在教育局领导的 正确指导下,在镇教管中心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将蓬勃发展,焕然一新。

篇5

2014年11月18-19日,由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指导,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北京数字校园与智慧教育学术研讨会(BEIC)”圆满举行。会议就数字校园的应用现状和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交流,旨在跟踪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探索数字校园与智慧教育应用创新,优化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为相关教育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一个开放协同发展的交流平台。BEIC会议为非盈利会议,将每年进行一届,会议倡导“领导讲话简短,专家报告务实,企业不设展台”的宗旨。本届会议报告人及参会人员来自相关大学、教育部门、研究机构、中小学、企业等。

在主会议报告中,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从环境、模式、体制三个方面谈了对智慧教育的独到见解;清华大学钟晓流教授从整体上呈现了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友成基金会常青基金苗青主任介绍了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引进乡村的双师教学研究项目;方海光副教授了由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和数字化学习实验室基于近六年研究成果积累为基础,自主设计和开发的中小学数字校园支持系统E-School,该系统满足多数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需要,将面向中小学提供公益性使用和支持;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田鹏副主任基于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成果,介绍了北京市数字校园建设实践及下一步推进思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焦宝聪教授剖析了微课程的现状,并阐述了如何设计微课程与制作中的若干问题。

在数字校园与智慧教育会场中,报告人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副教授、牛栏山一中何代华主任、明博公司王锦萍、百度公司袁志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阮利副教授、天士博公司王川总经理、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力研究员。在新技术教育应用会场中,报告人包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尚俊杰副教授、四中网校王伟平主任、互联网教育学院吕森林老师、英特尔公司刘伟、清华大学杜婧老师、立思辰公司郭丹、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夏时洪研究员。参会专家和人员进行了多种方式的积极互动,还进行了相关内容的主题讨论和相关主题的培训,就数字校园的应用现状和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内容务实,与国内其他相关会议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能够提供一个积极关注研究和技术的氛围,促进多方面进行深度的思考,参加本次会议有很大收获,期待下次会议的举行。

(本刊记者 王晓明)

篇6

关键词:中职校;社会实践资源;途径;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4-0073-03

一、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内涵

教育资源是指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是社会资源的必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则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以外、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各类教育资源。社会实践教育资源一般具有数量的有限性、质量的未定性、类别的多重性、功能的多样性、使用的共享性等特征,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

二、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分类

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大致有如下几类。

(一)活动资源。即可用于中职学生社会实践并有利于职业教育目标实现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按活动举办空间的不同,有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之分;按活动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专业活动(如专业竞赛、专业实践、专业交流、专业讲座等)、文体活动(如主题论坛、演讲与辩论赛、书画摄影作品竞赛、文艺晚会、球赛、运动会等)、社会实践活动(如主题调查、顶岗实习、勤工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义工);按主办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党团活动、学生会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

(二)组织资源。即支撑中职学生社会实践目标实现的组织、机构、部门等。组织资源包括团体资源和个体资源。团体资源分校内组织团体与校外组织团体。校内组织团体包括党团组织、社团组织、系(部)或班级组织、后勤与教辅部门以及其他非正式组织、自组织、虚拟组织等;校外组织团体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街道社区村(居)委会、民间组织(国际国内)等。个体资源,包括校内的专兼职教师、师生典型、校友、名人大家、高技能人才、时代模范、历史人物、家长亲属以及校内外的朋辈资源等。

(三)物质资源。即运用于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各种有形的物质要素的总和。物力资源包括校内的教学设施、校企合作企业、实习实训中心与其他科研场所、文体活动场馆、专业与人文展馆、校园景观以及校外的各家企事业单位、各种场(馆)、自然与人文景观、技术设备等。

(四)信息资源。指在中职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按信息来源不同可分为图书信息、报纸信息、期刊信息、电子库信息、光盘信息、广播信息、电视信息、互联网信息、手机信息、橱窗板报信息、电子屏幕等户外传媒载体信息等。

二、中职校开发和利用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途径

(一)以活动为载体,“活化”社会实践教育资源

活动,是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能激活学生内在潜能。结合中职学生年龄特征和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是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1.围绕传统开展职业素养活动。以人文传统教育为主线,以职业实践体验为途径,在传统节日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主题和特点,开展挖掘传统节日、纪念日教育资源活动。如护理专业开展的重阳节“走进社区,敬老护老”主题教育活动,幼师专业在全县幼教系统举行“六一”节技能展示等均是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活动。

2.依托专业开展职业技能活动。社会活动扩展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把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拓展到社区乃至社会。中职校开展社会活动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与普通中小学的军训、参观和郊游、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不同,中职校的社会活动除了前述常规活动和顶岗实习、就业调查外,诸如烹饪专业师生参加龙虾节烹饪大赛、旅游专业师生参加开(竣)工仪式等都是中职校所特有的开发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途径。

3.服务社会开展公益实践活动。针对社会现实,以所学专业为依托开展多方面主题调查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如汽修专业学生的汽车污染主题调查、土木工程专业的土地开发项目调查与旅游专业的节庆志愿者服务等。

(二)以人脉为支撑,“内化”社会实践教育资源

1.名人引领,提升职业素养。校外热心教育事业的领导、退休教师、优秀企业家、高技能人才、知名人士等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社会阅历、创业历程与人生体验。他们的成就及崇高品格,对中职学生具有很强的导向力、影响力。聘请上述杰出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参与中职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对中职学生的求学、成长、成才等都具有启迪意义。如邀请教育专家作题为“面向现代化的地区职业教育”的主题报告会;聘请市县党政领导担任学校的名誉理事长;邀请优秀企业家、校友等经常来校给师弟们作创业知识讲座;邀请司法工作人员给中职生上法制教育课等。

2.技能为先,挖掘技能人才。挖掘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家长资源是中职校开发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途径之一。家长负责第二课堂,经常根据他们的不同的专长给中职学生作一些专业讲座。如在银行工作的家长为财经专业学生作人民币的识别和爱护的讲座,有风筝制作手艺的家长为幼师专业作手工制作讲座等。同时,为了加快中职校技能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依托企事业单位和高等职业院校,邀请行业技能大师组建专业技能社团。通过开展技术技艺交流、名师带高徒等活动,让一批技术精湛、专业能力强的学生社团崭露头角。聘请德才兼备的社会技能人才为兼职教师,如聘请本地区富有经验的高级技师担任汽修、旅游、建筑等专业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或专业实习顾问等。

(三)以物质为基础,“催化”社会实践教育资源

1.融入本地多种场馆(所、室),搭建共享平台,开辟人文素养实践基地。根据本地人文和自然资源特色,按照因地制宜原则,与相关单位共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能提高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如在教育部门支持下联合成立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与本地高水平宾馆共同建设厨师培训基地,与县少年宫共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2.以企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开辟专业实践基地。中职学生是未来的企业人,走进企业、学习企业、研究企业是中职校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盱眙中等专业学校所在地不仅是著名的“龙虾之都”“新兴轴承之都”“中国凹土之都”“特色休闲之都”,而且工业园区内相关企业众多,开发利用企业教育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依托这些资源建立了西马机床实践基地、龙虾烹饪实训基地、天泉湖旅游实践基地等。

3.引企入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引企入校是一种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能最大化开发社会资源的专业属性。引企入校能实现教场与职场互动,是职业学校开发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特有途径。近年来入驻学校的苏州思维沃德公司、南京新正奇有限公司等是其中典范。

(四)以信息为纽带,“柔化”社会实践教育资源

1.基于信息化教学,大力开发仿真实训软件。利用仿真软件构建虚拟社会实践场所是中职校开发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空间延伸。仿真软件可以在职业学校内建设企业级全真实训基地,可以实现教学与虚拟企业无缝对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和企业场所。

2.以博客、QQ空间等为媒介,共同利用社会实践资源。QQ空间、博客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上述载体广泛地搜集各种有用的社会实践资源;另一方面,对这些资源进行内容重组,实现实践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兰.教育资源配置及优化配置初探[J].吉林教育科学(高等教育研究),1995(2).

[2]傅松涛,张扬.论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1).

[3]孙庆民.关于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

篇7

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出发,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职业教育在调整改革中获得了新的发展。

1、职业教育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各级职业学校的专业门类经过调整,形成了可以覆盖我国一、二、三产业的职业岗位,其中50%的专业方向是近年来新设立的。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扶持下,特别是由于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的共同努力,职业教育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有所增强,许多学校迁入了新址或者重建了教学楼,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骨干学校,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表率作用。

2、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的职业教育受产业技术升级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教育需求层次高移的双重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全国初步构建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公办、民办职业学校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纵(行业)横(市、县)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职业学校进一步放开了招生计划,实行了更加灵活的招生方法;同时,积极扩大招生面,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等。

3、加快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我国各类职业教育都把专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基点,促进了质量提高和结构调整,开创了以科研为先导、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多样化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办学模式、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和转变,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推行弹性学习制度,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实践表明,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摆到突出位置;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办学路子;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层次、多形式地确定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内部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4、加强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各类职业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自身的培养——教师在职“专升本”、攻读硕士学位等措施,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有的学校通过人才的引进,已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的一些矛盾日益凸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落后

应当说最近几年,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全国各地相当重视对职教发展的研究,逐年加大对职教的投入,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认识。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读高中、考大学,是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读中职是初中毕业学生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读高职是高三学生考不上本科后的无奈选择。由于对职业教育的轻视,职业教育非但没有得到社会舆论的有力支持,反而受到观念滞后的严重影响。另外,很多农民对依靠科学技能劳动致富的认识不足,对各类科技培训重视不够。在各基层单位座谈会上,许多教师讲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在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时,农民提出了先给误工费,并提供免费午餐,要求答应安排工作,然后才参加培训的要求。由此可见,职教面临的形势是多么严峻。

2、管理体制不顺

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统筹乏力,资源难以充分利用,不能形成整体优势,办学效益还较低。我国的几十年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职业教育分属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等多头领导。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以上部门都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办公室,但相互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整合。二是办学的盲目无序。各部门、各学校对职业教育虽在积极投入、参与,但总的来说还是较薄弱的。面对我国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如果对人才的需求缺乏前瞻性的考虑和统筹协调,那么就会与职业教育应当成为我国未来大建设大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的要求相距甚远。从而会导致领导上的混乱、低效率,使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合力。职业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职业学校招生困难,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有所缩小,在校生数量减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3、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不够密切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还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教师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还不够强。 特殊行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弱化,办学规模缩小。如邮电、电力、公安、金融等许多行业停办了中等职业学校或大幅度减少了招生规模。企业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也出现了停办或减少招生规模的现象。

4、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一些地区、企业和用人单位,依然大量招收未接受过必要职业教育的低素质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学校学历证书之间的衔接不够,职业学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5、经费投入渠道不畅

长期以来,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主要是在义务教育,用于职业教育的微乎其微,加上不少职校为了吸引生源,扩大招生,只好降低收费标准,再加上行业或企业应承担的联合办学经费不到位,经费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经费由于投入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设施不足,设备陈旧,明显落后于生产服务业实际。

三、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意见

1、加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我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突出抓好职业教育,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指导,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高技能人才和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转岗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使职业技术教育成为我国的一大特色,成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持”。当前,要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兴教、依法治教的认识,增强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紧迫感的认识;要认真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画廊、板报、橱窗等各种媒体和各种场合,对全社会干部、群众进行宣传,同时也要加强对学校、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的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促使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2、成立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

针对当前我国管理制度不顺的状况,建议成立由省市分管领导挂帅,由人事、教育、劳动、科委、财政、农委、工商、税务、用人单位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职业教育专门委员会,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分析人才需求,确定和实施近期和远期的职教发展规则,总体安排设点布局,使各部门信息通畅,配合密切,并组织督导评估。从而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综合优势和整体合力。政府要将职业教育纳入教育富民工程系列,加大实施力度,建立由当地党政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教育富民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教育富民工程的实施。

3、加强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正在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因此我们建议开展我国人才需求变化的课题研究,一是准确把握我国现有的各类人才的人数,二是正确预测我国未来五年、十年、二十年所需各类人才的人数,根据两者的差额,制定周密的职业教育未来几年的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措施,特别要及时畅通职业教育供需信息渠道,如产业部门的发展信息、劳动部门的用人信息、教育部门的人才培养信息等,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有的放矢,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优秀人才。

4、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各级政府应强化统筹力度,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实施积极的布局结构调整。由于各类职校规模、质量、投入渠道、办学效益差别很大,必须调动政府部门、行业和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行政、市场、经济多种手段,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采取兼并、重组、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进行积极的布局调整;对那些规模偏小、资源贫乏、办学艰难的学校应果断进行调整,从根本上实现资金、校舍、师资等职教资源的优化组合。另外,还可以依托高校园区,利用它们的师资、设备,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和档次。此外,要大力鼓励行业、企业直接办学,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走职业教育集团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办学道路。

篇8

6月27~28日,农业部在苏州召开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会暨农广校工作会议。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批示强调,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培育制度、健全培训体系,认真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出席会议时指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坚持产业导向抓队伍,坚持机制创新抓效果,坚持过程规范抓管理,坚持夯实基础抓能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培训体系加快构建,经费投入实现突破,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在各地蓬勃涌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张桃林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是事关农业现代化的方向性问题,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性问题。“十三五”期间,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这条主线,大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有效提升农民职业化素质能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保障能力、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服务能力。

2016年国家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投入13.9亿元。张桃林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创新力度,落实培育环节,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完成100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各地应主动作为,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抓好示范培育,提升质量效能;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兴业;加强规范管理,强化监督考核;要切实加强农广校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和条件建设,充分发挥农广校定向培养职业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广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专门机构。各级农广校要制定教学计划,精选师资队伍,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

篇9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新部署,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培育,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到一个新阶段、新高度。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引领作用,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指导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完善和规范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达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效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的关键。目前部分老师还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只许学生“听话”,不许学生“说话”,难以达到“入心”、“入脑”、“入行动”的效果。高校应继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从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讨论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团、红色社团、研究会等,使广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共同的精神自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积极采取既符合实际又有时代特点的工作形式和教育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走入学生实际生活。例如,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深入企业、农村山区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情;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组织参加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道德情操;组织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可以为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感性基础、理解契机和内化为思想素质的体验机制,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认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结合新的形势和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积极创设既符合实际又有时代特点的工作形式和教育平台,让思想教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例如要大力强化课外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渠道,通过情景感化、环境熏陶、行为实践等各种途径,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深入研究“90后”思想政治的状况和特点,深入指导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建设,搞好班集体、宿舍工作,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要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个别心理疏导,开展面对面的谈心交流活动,认真解决学生具体困难,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使思想教育在提供帮助中影响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篇10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挑战

一、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化社会改革阶段的关键作用

第一,对社会的整体优化功能。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所谓的意识,指的就是思想层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完善左右,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虽然,治理现代化包含治理制度化和法制化,但是,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德治和法制。前者属于思想建设,意味着精神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建设,意味着政治范畴,二者在不同的范畴里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相互促进,对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相联,缺一不可,这就表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作用,因为它是以德治国的基石,同时对依法治国起着引领作用,表现为对大众的普法宣传,弘扬法制教育,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是对深化社会总目标起促进作用的具体体现。

第二,对人民价值取向具有指导、调节功能。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励、导向和调节等作用上,人的知识层面是不同的,在面临问题时方法也不同。在表扬一些同志思想觉悟高,指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导向作用,而在面临诱惑时,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关系,这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的调节功能。

二、如何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深化改革阶段取得实效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以“两个巩固”为任务、坚守主阵地,传播主旋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我国现阶段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出价阶段。而“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我国在旧制度中必然存在这不合理因素,但不会瞬间褪去,而新制度的发展也必然面临挑战。所以,斗争不可避免,要如何实现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调动广大人民的力量,鼓励人民改革奋进的决心,必须要坚持巩固“两个牢固的根本任务”,弘扬主旋律。

第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提高改革参与主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集聚改革的第一任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六个紧紧围绕”,为了实现全价值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作用也要全方位实现。倡导自由、竞争、高效、平等和绿色健康发展;实现专业化、具体化、程序化发展;提高精神文明、软实力;达到文明、富强、安定有序;引领节约、低碳、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出行;加强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科学性。深化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行化和法制化。因此,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改革参与的主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极具改革的第一任务。

三、怎样创新深化社会改革阶段之思想政教育的方法

第一,建设信息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高一个新台阶。社会市场化、管理现代化、信息透明化在实现全面深化社会改革过程中,竞争愈加激烈。而信息化千差万别、影响自然复杂多样,不仅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而且对网络内容的引导,理论教育的应用、实践教育的实施等等,都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才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评估、实施体系具体方法的重置,既有利于深化社会改革,又使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提高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