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

篇1

关键词:网络游戏;增值服务;盈利机制;激励相容

作者简介:李大凯(1984―),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经济与品牌经济研究;孙日瑶(1963―),男,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品牌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滕丽美(1982一),女,山东滨州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2-0120―05

收稿日期:2011―06―17

一、前言及文献综述

篇2

国外商贸流通业盈利模式

国外商贸流通业大致经历了六种盈利模式(见表1):第一种是进销差价模式,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模式,且在现在多有使用,盈利的根源来自进销之间的差价和简单的附加服务。第二种是连锁经营模式,基于规模经济规律的驱动而形成。该种模式对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品牌效应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三种是通路费用模式,即利润主要来源于商品进场费、购货折扣、物流费、仓储费、新店赞助费、促销费等。第四种是类金融模式,即利润来自对供应商资金的占用,这种模式在我国诸多电商企业中都有体现。第五种是供应链模式,这种模式源自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出现,极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六种是增值服务模式,如设备的运输、安装、维修和更新等。国外的盈利模式发展与国内的盈利模式发展历程大致相似,但国外的发展相对成熟且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传统盈利模式下进销差价为核心,现代盈利模式更加注重综合效应,由单一的、分散的产品服务走向集约化、系统化的产品服务供应体系。此外,现代盈利模式有一个很明显也很关键的特点是金融业务的渗透,传统模式下实体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两者基本维持的是相对独立的地位,而现代盈利模式下,企业的供应链的拉长使得金融业务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众多企业开始摆脱对传统金融机构的过度依赖,具有自我“输血”的能力。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建立和有效使用自己资源的方法(王祖强、陈新伟,2010),是商业模式的核心。从上述的国外盈利模式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盈利模式的转变路径形成了一种从单一经营向复合经营的转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营链条的扩展,由简单的供销演变为供应链系统;另一方面是资金运用效率的极大提升,资金的体内循环逐渐取代体外循环。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对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企业生产经营链条的扩展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发展规律,对商贸流通企业而言这种规律更加明显。随着产业链的联系日益紧密,可供开展金融业务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广,创新盈利模式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多。那么,我国的商贸流通企业在盈利模式创新上会有怎样的表现,后文将会具体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盈利模式分析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马强文、任保平,2011;黄炯华、孔燕群,2015),是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的重要反映。纵观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盈利模式,基本上与国外的演变路径保持一致,但在我国又有新的内涵。1992年我国流通改革后商贸流通业一直处于无序状态,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的缺失导致物流运输处在停滞状态。进销差价模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占据主流,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盈利渠道单一导致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外资企业的不断挤压,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商贸流通业本身利润微薄,降低成本对商贸流通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实际上我国商贸流通业由于受技术、管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上述问题是对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的概括,随着盈利模式不断创新,我国商贸流通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区域经济在发展层次上的差异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随着电商模式的崛起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贸流通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形态,特别是供应链模式开始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见表2)。广义上讲,供应链体现的是一种经营状态,即不同经济主体因某种业务联系而同处于一种经营环境当中,彼此之间产生业务上的往来;狭义上讲,需要将供应链的概念放在具体的产业或者行业内才具有现实意义。过往单纯考虑价格和成本的经营决策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必需同时对价格和质量进行权衡,并在考虑竞争对手行为的基础上对所在供应链的成员决策进行协调以制定最优竞争策略(肖迪、袁敬霞,2013)。现有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协同关系是供应链企业之间产生业务关联和实现供应链转型的基础。供应链转型本质上是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一种战略更新行为(肖静华、谢康,2015),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转型而言,供应链模式逐步成为主导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商贸流通业盈利模式的转型方向

篇3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金管理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一)发展现金管理是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国商业银行加快进入中国的步伐,特别是以许多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业务来弥补网点的不足,抢占市场,而现金管理业务就是其具有相当优势的业务。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向他们学习,及时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业务,以获取先入优势和规模效应,从而提高同外国商业银行竞争的能力。

(二)发展现金管理是满足客户高层次、个性化需求的必然

以行业性客户为例,电信、公路、烟草、民航、电力等行业性客户既是各行的贷款大户,同时也是存款大户,银行对这部分资金流依赖度也较大。随着这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电子化程度的提高,为提高自身银行账户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迫切要求银行根据个性化的需求,提供高层次的现金管理方案。

(三)现金管理是发展中间业务,拓展利润空间的重要手段

现金管理作为一种综合化的服务手段,它能将银行原有的中间业务产品,如资金清算、账户管理、代收代付、财务顾问、投融资、金融衍生工具等有效整合到业务处理系统中,通过产品组合的形式,提升整体竞争实力,从而增加银行中间业务的收益水平。

二、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模式分析

(一)按归集金额控制不同划分的模式

(1)按账户余额比例上收。总公司可以按分子公司账户余额,比例上收资金。

(2)按总归集金额比例分配上收。总公司可以按总归集金额,比例上收资金。

(3)保留余额。顾名思义,就是使每家分子公司账户中保留一定余额,其余款额均被归集。

(二)按归集路径不同划分的模式

(1)逐级归集。多级模式下,分支公司账户向上级账户划转,重复该过程,直到归集至总部的现金池账户,中间账户有发生额。

(2)顶级归集。多级模式下,直接从所有分支公司账户向总部的现金池账户划转。中间账户如果有对外收支的功能,归集该账户的资金到顶点,否则只是确定账户的层级关系,没有实际发生额。

(三)按归集周期不同划分的模式

(1)实时归集实时入账。实时归集实时入账就是金额逐笔归集,进入总公司指定账户。

(2)实时归集汇总入账。实时归集汇总入账时归集资金首先进入建行核心系统的内部账户,此账户是一个过渡户,在所有归集金额到位后,一笔转入总公司指定账户。

三、商业银行现金管理应用研究

X商业银行是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于2000年,发展迅速。Y公司是一个大型的集团上市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子公司,主要包括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本文所进行的现金管理应用研究是X商业银行基于Y公司的金融服务需求,协助Y公司进行高效、安全的财务管理,加强Y公司集团资金从流入、内部流动到流出的各环节的管理,同时融合了融资、票据、投资等服务。

(一)帐户体系设置

(1)收支合并管理。集团内部各级机构均只设立一个结算账户,统一核算本机构的财务收支。财务公司开立人民币基本存款账户、其他存款账户、贷款账户及各类投资账户等。

(2)收支两条线管理。Y公司内部在“财务公司-子公司”之间,或在“子公司-下属分支公司”之间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或在“财务公司-子公司-下属分支公司”三级之间均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下级机构均需分别设立收入专户和支出专户,进行资金来源和用途控制。

(二)帐户管理

(1)账户信息查询

Y公司可通过网上银行全天24小时随时查询整个集团所有账户余额状况;可通过电话银行全天24小时随时查询本部账户余额以及历史明细和当日明细。

(2)信息报告

可通过网上银行获得当日或上日的标准格式的账户余额报告,可以查询、打印、发送到指定邮箱或下载数据,从而了解掌握集团内全部账户的现金存量。账户变动报告,可以查询、打印、发送到指定邮箱或下载数据,从而掌握集团内全部账户的现金流量。

(三)收付款管理

(1)柜面服务。可通过传统的支票、同城特约委托收款、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结算方式为Y司的各级机构提供同城、异地本外币收款结算服务。

(2)票直通车。可通过支票直通车这一新型产品为Y公司各级机构所持的支票提供实时的资金入账服务,将支票收妥抵用改为实时入账,可大大提高Y公司的收款速度,加快资金的流入。

(3)应收账款管理。可通过电子银行系统帮助Y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管理应收账款,提供收款资料、应收账款托收服务和电子化应收账款明细报单,实现应收款项的自动对账。

(4)付款管理。主要业务包括:柜面服务、银行汇票申请服务、电子付款和工资。

(四)流动资金管理

(1)网络结算。网络结算是由银行柜面人员根据与Y公司签订的授权协议,主动填制资金汇划凭证,将资金上划至公司总部的资金归集账户,以满足Y公司资金全面集中管理的需要。

(2)存款组合。银行可向Y公司提供通知存款、协议存款等服务,满足Y公司个性化的需求,在保障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存款组合,实现集团闲置资金的收益最大化。

篇4

了解集中模式的业务处理特点,掌握相关营运风险变化特征,对于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平稳、安全运营,防范银行营运业务风险都很有必要。本文将结合笔者近几年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实务,谈谈对集中处理模式下商业银行营运业务风险的认识。

一、营运业务集中处理的概念

商业银行运营业务主要包括银行业务的处理、账务核算、资金交易与清算的处理等。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正常开展需要其背后强大的运营业务作为支持。营运体系通常由负责营运业务处理的前台网点和后台处理中心、业务处理机制和流程、操作人员以及营运业务处理系统构成,是业务发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2005年,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提出“流程银行”的概念后,很快被各家银行所接受并逐步尝试,构建流程银行,成为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又一重要的改革方向。而作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处理平台和支撑的营运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首选。

以2007年人民银行推出全国支票影像业务为契机,国内如工行、农行、建行、民生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积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从流程和技术两方面着手,对银行业务进行全面整合,组建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利用影像处理传输系统,逐步实现营运业务向后台的集中处理。以建行为例,2010年以来,该行逐步上线了柜面业务集中处理系统,运用了影像和网络等技术,实现了部分柜面业务“前台简便受理、后台标准化和集约化处理”。

商业银行的营运业务集中处理,是指银行的前台网点柜面或其他渠道(比如,网银、自助设备等)受理客户提交的实物凭证或电子指令(如磁盘、网银指令等)后,由运用影像和网络等先进技术所支撑的业务集中处理系统,将其(实物凭证将会转换为电子影像)传输至后台处理中心,由后台中心根据影像等电子信息对业务进行流水线作业、集约化处理,并由系统自动完成交易信息的检核,交易处理、账务核算及资金清算等等,并将结果信息反馈给客户。

二、集中处理模式的特征

1处理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营运业务的集中处理是对传统作业模式的颠覆,主要表现在:

以“影像有效”为原则的电子化处理。前台对客户提交票据进行简单审核后,将凭证进行扫描,并将凭证影像上传至后台处理中心,由系统依据影像自动完成识别、影像拆分、数据录入、检核、记账等处理,业务处理的多数环节实现电子化。

以后台中心为主的并行、流水作业。业务集中处理后,前台只负责业务受理、反馈等简单事项,记账、复核、验印等繁琐、复杂的业务环节分离至后台集中处理。在后台,对没有处理顺序的任务,系统将其分发至各岗位并行处理,比如,对于同一票据的验印、审核等工作可以在不同岗位同时进行相应处理,这与传统模式下必须按照实物票据流转顺序进行串行处理有较大区别。

以跨区域为特征的工厂化作业。业务集中处理后,后台处理可由一级分行,甚至总行的后台处理中心完成。比如,建设银行总行在武汉成立了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可处理38家一级分行的部分后台作业任务。后台处理中心可以引入业务监控、生产调度等生产组织管理职能,呈现出工厂化作业的特征。

2IT技术广泛应用

集中处理模式广泛使用信息及网络方面的先进技术,消除了营运业务前后台分离的阻碍,实现业务的自动化、专业化、流水线处理。比如:

影像采集、加密传输、影像拆分等影像技术的使用,使业务处理可以基于凭证影像完成,突破了传统模式下,业务只能随实物凭证流转以串行方式处理的瓶颈,实现了多个业务环节的并行处理;

电子验印技术的使用,使原来由手工操作的印鉴审核工作改由系统完成,大大降低了人工处理的工作强度;

二维码和OCR识别技术的使用,使部分本来需由人工录入的信息,改由系统进行识别和转换,减少了数据录入工作量,降低了录入差错,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

3业务风险的机控能力增强

集中处理模式下,可以将风险控制条件内置为系统业务处理规则,通过流程、系统自动对风险进行控制,系统机控能力大大提高。比如:

集中处理可实现任务随机分配、互斥岗位控制、业务环节分离等系统自动控制功能,降低了人为控制和干预业务处理的可能性,对业务“一手清”风险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

集中处理可以系统控制方式,完成数据检核、电子验印、支付密码核验、流水勾对等处理,实现了对部分操作风险的机控,降低了人工处理差错。

4拓展前景广阔

营运业务集中处理后,众多业务处理分离至后台,前台处理环节减少,复杂程度下降,柜面人员的营销能力得到释放,这使营业网点可以通过优化柜面人员组合,支持网点由交易核算型向服务营销型转变。同时,集中处理模式,构建在先进的IT技术之上,使得传统的网点、同城等概念得以拓展,对公与对私客户受理一体化、同城网点一体化、前台柜面和客户财务室一体化的实现都将成为可能。

三、集中处理的风险特征

1总体风险趋向集中

复杂业务转移后台集中处理,前台随着业务环节减少及系统机控风险能力的增强,风险点减少,风险后台集中趋势明显,营运后台风险管控压力加大。

业务前后台分离、集中后台处理后,原需前台网点处理的大量业务环节分离至后台处理中心,由系统自动处理或由后台人员进行专业化处理,数据录入、印鉴审核、异常业务处理等操作风险也随着处理层级的上移而向后台集中。与此同时,集中模式下,后台处理的业务具有笔数多、金额大、涉及网点多、影响面广的特点,使得后台承担的系统运行、参数管控、岗位管理、作业调度、业务外包等多种基础性管理工作愈加繁多、更为重要,营运后台就成为多项风险的积聚区域,风险控制压力逐渐显现。比如:

营运后台点岗位设置不当、复核、授权等控制措施不到位会使岗位之间的制约失去作用,导致对重要交易或事务的处理得不到适当复核,甚至出现业务“一手清”的现象;如果人员配备数量与相关业务技能与实际需求不符将会造成不相容岗位分离不充分、业务处理质量得不到保证、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再如营运后台工作场所、监控设施等物理设施配备欠缺会造成许多补偿性的控制措施不起作用,从而使业务处理存在风险隐患。同时,由于营运后台具有业务量大、交易权限提升,流程复杂、处理环节多、影响面广等特点,一旦集中流程和集中系统赖以发挥作用的一般控制措施失效将会导致风险的集中暴露。

2部分操作风险降低

系统自动检核、电子验印、随机分配、预警提示及岗位权限控制等处理机制,原作业模式下的绝大部分操作风险可得到有效控制;集中处理模式还可以有效监控前台擅自修改数据、违规操作现象,重要操作风险降低。

集中模式实现了业务的受理与处理在前台与后台间的有效分离,集中营运系统强化了对业务的流程和系统控制,使减程序、逆流程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系统所具有的任务随机分配、交易数据自动检核等功能,增强了对不相容岗位、处理差错的机控能力,这些机制使得业务操作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业务处理“一手清”的风险大大降低。

集中处理实现了电子化处理,使传统业务处理流程中需人工控制的一些重要环节改由系统自动控制,保证了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较好地控制了交易信息被篡改的风险。比如,对于部分交易类业务的处理,传统模式是手工录入交易数据或指令,集中处理后,实现了后台对客户交易数据录入、处理,客户账务核算、核对也由后台集中化、自动化处理,对资金的扣划、入账、退回也实现了系统自动控制,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因逆程序操作、因非法修改交易数据或指令引发的舞弊等风险事项的发生。

3系统运行风险提升

营运业务的集中处理“严重地”依托于集中业务处理系统进行,流水化、电子化处理流程的有效实现强烈地依赖于集中作业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系统功能、运行稳定性、网络状况、系统间接口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集中作业系统因功能缺陷、系统故障无法及时修复将对正常的业务运营产生巨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引起业务中断、引发资金风险。特别是业务集中处理,有的还跨一级分行处理情况下,一旦因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其影响范围将会相当大。比如:

2011年12月,某商业银行7家分行因系统故障导致前台无法发起业务上传,使业务产生积压;2010年5月,某股份制银行业务高峰期间核心业务系统发生故障,持续了2个多小时,全国各营业网点均受到影响,大量业务滞留,客户资金无法及时转入、转出。

4参数管控风险加大

集中处理模式下严密的系统、流程控制功能,先进的前后台交互机制,“极大地”依靠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参数发挥作用。参数引导和控制着业务处理标准、业务处理数据走向和业务处理风险,参数设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业务处理结果,特别是对于涉及全行或批量客户交易、对业务运行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及高风险参数,设置不当或维护错误将影响到客户资金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严重的还会导致重大风险事件产生。尤其,在集中处理模式下,集中营运系统参数体系往往非常庞大,参数存在相互间关联关系 复杂,参数的重要性及风险程度不一,参数维护级别、方式和适用范围都较为复杂,参数管控的风险较大。比如:

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集中处理系统中的“不验印控制表”参数,用于对不需要验印的账户进行设置,该参数由一级

分行手工维护,实时生效,账户增加到该参数表中后,系统将会略过印鉴核验环节,凭客户密码或其他协议方式从客户账户支付资金,如果该参数变更审核不严、维护不当,将会危及客户资金安全。

5实物真伪识别风险增加

集中模式以“影像有效”为处理原则,前成实物简单审核及扫描后,后续的要素录入、审核、验印等处理均基于影像进行,因此,实物票据的真实性、实物票据与影像的一致性是业务真实性的根本保证。

由于后台仅仅针对影像处理业务,对实物凭证真伪的鉴别,仍只能由前台受理柜员,依靠传统的票据真伪鉴别方法进行。同时系统上线后,随着前台业务处理环节减少,实物凭证经手人员减少(比如,有的行由四人减少到一至两人),实物票据真伪鉴别环节较前减少。这些变化相对降低了对客户提供虚假凭证和前台柜员制作并上传虚假凭证的控制,前台存在扫描伪造、仿造、变造、格式错误的实物票据,上传后台影像的可能,实物票据与票据影像不一致风险不容忽视。如:

在客户申请办理行内转账业务时,客户会提交转账支票和进账单,如果对客户提交的进账单上账号信息,采取粘贴、涂改等方式进行变造,再将变造后的实物凭证扫描并上传后台,那么后续业务处理所依据的账号信息就是虚假的,易引发挪用客户资金风险。

6新的风险逐步显现

集中处理模式对于业务风险防范而言是把“双刃剑”,在对风险集中管理和控制的同时,部分集中事项的处理也产生了新的风险。如:

篇5

关键词 微型观赏南瓜;农业观光园;应用模式;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098-01

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各种近郊的农业观光园、农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也让越来越多的非农企业开始涉足这一传统产业。农业观光园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是由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自然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农业观光园集现代与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观光休闲于一体,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这也正是农业观光园在得以蓬勃发展之所在。但是在许多的农业观光园中发现缺乏特色植物的点缀。

微型观赏南瓜独具观赏特色和较高的观赏价值,它已成为农业观光园的新宠。微型观赏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草本植物,其瓜颜色鲜艳,有单色、双色和三色相间等,果型趣巧、精致、形状奇特,可观性强,既能在露地、温室种植,又可用花盆栽培。郑州市蔬菜研究所为观光展示自2008年开始引进观赏南瓜品种,前已达48个品种。经过几年的栽培筛选出抗病性观赏性好的一些优良品种。目前,应用较多的品种有小巧玲珑的金童、玉女、龙凤瓢、麦克风、多翅瓜及瓜型稍大的福瓜、佛手等,每个观赏南瓜零售价高达15~30元,是现代农业观光园中一个非常吸引游客的当家品种。

微型观赏南瓜不但有较高的观赏值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在农业观光园中是非常吸引眼球的特色品种之一。虽然现在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随着现代观光农业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型观赏南瓜也会根植于越来越多的农业观光园中,更会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现将微型观赏南瓜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应用模式及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微型观赏南瓜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应用模式

1.1 栽培条件

微型观赏南瓜适应性较强,属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雌花的生成,其发芽适温为25~30 ℃,生长适温为20~32 ℃。在南方夏季应用遮阳网遮荫,防止太阳曝晒。露地、温室、盆栽均可,这几种栽培方式在农业观光园中都可以采用,可以结合实际条件选择1种或几种方式进行栽培。栽培微型观光南瓜需要一些必备的设施,无论是露地还是温室都离不开棚架。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竹子设计制作出大小高低不一、形状各异的竹艺棚架。常用的有廊架、屋顶式架、五角或六角亭式架、井形架、圆形架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制作不同形状的竹艺棚架进行栽培。盆栽主要采用的是铁架或竹架,采用25 cm×35 cm的花盆栽培,可以按此规格制作适合的铁架,铁架也可以做成别具风格的不同造型;竹架也可以专门制作,这样主要是方便规模化栽培使用。

1.2 露地栽培模式

微型观赏南瓜露地栽培中常用的主要是廊架栽培。可以搭建竹质或钢铁等不同材料的棚架,高2.0~2.5 m,宽2~4 m,长不定。棚架做好后,可以双边或单边栽培同一品种的观赏南瓜,株距40~50 cm。土壤应选择土质肥沃的中性土壤,土壤pH值为5.5~6.8,富含有机质,并且周边100 m内未种其他南瓜。露地栽培若不同品种种在一起极易串花变种,为了保证微型观赏南瓜的品种特性和观赏效果,不建议露地进行多品种栽培。

1.3 温室栽培模式

温室栽培可以采用不同造型的棚架,可以用基质栽培或土壤栽培。温室可以周年栽培,一般1年2茬,春季和秋季各1茬。春季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上旬定植。秋季8月中上旬播种育苗,9月上旬定植。早春育苗时要注意保温,有条件的可以加温。秋季高温季节主要是遮荫,控水控肥防徒长。基质栽培主要是在棚架的定植区做栽培槽,栽培槽宽40~50 cm,深50 cm。在栽培槽内填入已消毒的基质。栽培方法可以参考观赏南瓜无土栽培技术。土壤栽培主要是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平均施有机肥1 kg/株、复合肥25 g/株,深翻耙匀。单行种植,按株距40~50 cm定植。

1.4 盆栽模式

盆栽的优点主要是移动方便,可以露地或温室摆放。道路两侧,或者温室内的零星空地皆可以单个品种或者花色品种组合摆放。不但增加了观赏效果,而且非常方便移动,布局造景。盆栽也可以采用基质栽培或者土壤栽培。

2 栽培管理技术

2.1 水分管理

定植后浇1次定根水,以小水浇透为宜,3 d后轻浇1次缓苗水。2~3 d后浅锄1次以利根系呼吸和保墒。以后的水分管理以见干见湿为宜,可适当控水。生长旺盛期需水量较大,夏季可以视墒情每7 d浇水3~4次;秋、冬季可每7 d浇水2次。生长后期,主要是南瓜老熟期,可以逐渐减少浇水次数。

2.2 温度管理

观赏南瓜是喜温作物,适宜生长温度25 ℃左右,要求棚内温度控制在15~30 ℃,低于15℃时盖保温被保温,有条件的可以加温[1];温度高于30 ℃时开窗加强通风,夏季高温季节必要时可以开风机、湿帘(温室栽培)并在棚顶加盖遮阳网降温。

2.3 肥分管理

定植1周后随水冲施3%的复合肥水溶液;抽蔓开花前每周浇1次3%复合肥水。开花至结瓜期间要控制水肥。一般坐2~3个瓜后,追施复合肥15 g/株、有机肥40 g/株,方法是在距茎基部25 cm处穴施或条施,施后进行浇水[2]。盛瓜期、采收期视植株坐瓜情况和叶色变化再追施1次肥料,方法同上。

2.4 人工授粉

一般9:30开始授粉,如果太迟授粉,花粉会失去活力;太早授粉,花粉未散,均会影响坐瓜率[3]。应选择当天开的雄花,除去花冠后,将雄蕊的花粉撒到雌花的柱头上。

2.5 引蔓整枝

当苗高25~30 cm时上架(盆栽)或吊绳引其向上生长。南瓜生长过程中侧蔓较多,但观赏南瓜以主蔓结瓜为主,所以植株1 m以下的侧蔓要及时全部摘除[4]。为增加结瓜数,可在主蔓上棚架后可多留1~2条侧蔓;为使植株紧凑且具有观赏性,应剪除影响株形的侧枝。

2.6 病虫害防治

观赏南瓜易生白粉病、病毒病,易受蚜虫和螨类为害[5]。防治白粉病可选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粉锈宁15%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40%乐果乳油800~1 000倍液或蓟蚜清1 000倍液喷雾;防治螨类用73%克螨特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喷药时要均匀喷洒叶片正反两面,以提高防治效果[6]。

3 参考文献

[1] 曹健松,谢伟平,潘启取.几种观赏南瓜温室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1(7):14-15.

[2] 孙少龙.观赏南瓜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8(6):25.

[3] 武英霞,沈军,郝峰鸽,等.观赏南瓜有机栽培基质配方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9(2):83-86.

[4] 金秋琼,倪惠强,陆建萍.温室观赏型南瓜栽培管理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2(4):90,119.

篇6

购买推荐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苏宁易购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互联网企业成长与盈利模式创新研究》以网络经济运行规律为出发点,着眼于互联网企业所采用的各种盈利模式,理性分析其构建和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期望能围绕加强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并带来企业成长这一总目标,利用理论分析、走访调查、文献分析和案例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地研究,探讨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与企业成长的规律。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互联网企业的成长规律研究。探讨一般企业的成长规律,提出基于核心能力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逻辑。②研究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与盈利模式的相互作用机制。③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途径、规律以及构成要素研究。通过对目前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进行新的划分,总结每种模式的特点并进行比较;通过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以及对互联网企业经营业务的分析,得出这些盈利模式的一些共性,并分析它们成功的原因。④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途径研究。研究网络经济的特性和网络环境下竞争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经济对企业盈利方式的影响。⑤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研究。就互联网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的具体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1.1.2 网络经济的特征

1.1.3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趋于多元化

1.1.4 盈利模式的困局及其对互联网企业成长的影响

1.1.5 本书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1.2.2 国内的研究发展状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成长要素分析

2.1 企业成长的概念界定

2.2 企业成长外生论

2.2.1 竞争优势外生论

2.2.2 环境要素影响论

2.3 企业成长内生论

2.3.1 企业成长进化论

2.3.2 组织控制论

2.3.3 资源基础论

2.3.4 企业交易费用理论

2.3.5 企业认知发展论

2.3.6 企业文化控制论

2.4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成长理论

2.4.1 多种企业成长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论的比较

2.4.2 企业核心能力论

2.5 互联网企业成长系统的思想

2.5.1 网络经济两大递增规律

2.5.2 互联网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

2.5.3 基于核心能力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逻辑

第3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与核心能力形成

3.1 核心能力理论与盈利模式创新

3.2 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以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为例

3.2.1 资源要素分析

3.2.2 能力要素分析

3.2.3 环境要素分析

3.3 通过盈利模式创新提升互联网产品的黏性

3.3.1 互联网产品黏性的相关定义

3.3.2 用户黏性影响因素

3.3.3 黏性与重复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

3.3.4 互联网企业提高产品黏性的策略

3.4 通过盈利模式创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4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的途径

4.1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分类

4.2 网络广告

4.3 增值服务

4.4 网络游戏

4.5 产品销售

4.6 即时通信

4.7 搜索引擎

4.8 多盈利模式结合

第5章 国内互联网企业盈利的特点

5.1 免费

5.1.1 以免费的基础业务吸引用户

5.1.2 免费策略的经济学分析

5.1.3 由“免费”产生的盈利危机

5.2 平台化

5.2.1 基础平台加增值服务的模式

5.2.2 平台注册会员收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5.2.3 阿里巴巴平台的收费模式

5.3 模仿中创新

5.3.1 模仿与创新

5.3.2 模仿、创新与自主研发

5.4 多元化战略

5.4.1 企业的成长性高低与企业多元化程度

5.4.2 业务横向或纵向的多元化

5.4.3 多元化的经济学分析

5.5 差异化战略

5.5.1 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

5.5.2 差异化基础上的垄断竞争

第6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要素分析

6.1 梅特卡夫定律的困境及客户价值论的提出

6.1.1 梅特卡夫定律的困境

6.1.2 客户价值论的提出

6.1.3 互联网企业的价值链

6.2 Web1.0环境下的三代互联网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3 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互联网盈利模式结构及特点

6.3.1 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互联网盈利主体关系结构

6.3.2 价值链的整合

6.3.3 淘宝网价值链的特点

6.4 互联网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4.1 利润点分析

6.4.2 利润对象分析

6.4.3 利润源分析

6.4.4 利润杠杆分析

6.4.5 利润屏障分析

6.5 A8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5.1 数字音乐市场现有的主要盈利模式

6.5.2 A8音乐业务系统

6.5.3 目标客户和盈利模式

第7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

7.1 界定和锁定利润对象

7.2 为客户提供有核心价值的产品

7.3 打造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利润点

7.4 提高用户的参与程度

7.5 关注特定线上空间个体之间关系的建立

7.6 盈利模式创新——基于3G手机网页游戏

7.6.1 3C网页游戏的特点

7.6.2 3G手机网页游戏新盈利模式

第8章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

8.1 知识的溢出效应与盈利萎缩

8.2 网络经济市场秩序的失灵

8.3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变特点

8.3.1 网络经济特征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8.3.2 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深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8.3.3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业务流程重组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条件

8.3.4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8.3.5 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8.4 基于知识资本的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

8.4.1 以特殊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4.2 以整合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4.3 以配置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5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分析——以乐视移动传媒网为例

8.5.1 网络视频行业产业链与盈利分析

8.5.2 乐视传媒网提供的基本产品与服务

8.5.3 乐视传媒网的盈利模式创新

8.5.4 乐视传媒网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8.5.5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乐视网成长途径

第9章 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创新与迅速成长

9.1 腾讯公司盈利分析

9.1.1 腾讯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9.1.2 盈利主要来源

9.1.3 收入结构分析

9.2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腾讯战略分析

9.2.1 腾讯战略定位:以为中心,构筑产品金字塔战略布局

9.2.2 基于技术与应用创新的腾讯竞争战略

9.2.3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腾讯竞争战略

9.2.4 基于创新的腾讯核心竞争力形成

9.3 腾讯成长路径分析

9.3.1 网络经济下腾讯的成长框架

9.3.2 网络外部性、正反馈与腾讯的壮大

9.3.3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腾讯成长

篇7

简而言之,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创造营收与利润的手段和方法。尽管这在概念上并没什么惊人之处,但每一个商业模式创新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因为在某一行业,由于商业模式不同而使企业的价值与盈利能力有天壤之别,更是因为基于某种创意所形成的商业模式创新,不仅颠覆了传统的盈利模式或发展模式,还成为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诸多企业的成功缘于偶然而失败归于商业模式者比比皆是。实际上,成功的商业模式非常一样而又非常不一样。非常一样的是这一模式创新性地将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盈利模式与经营机制等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盈利性、协调性、价值、风险控制能力、持续发展能力与行业地位等。非常不一样的是这一模式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的成功,更多的具有个性,不能简单的拷贝或复制,而且必须通过不断地修正才能保持企业持久的生命力。因而,借鉴基础上的创新永远是商业模式中商业智慧的核心价值。

成功商业模式的主要特征

首先,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分解所形成。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为以技术为基础、依托产业价值链、着力管理创新的方式。其中,基于产业价值链这一外生因素的价值定位、盈利源选择、盈利点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依托产业价值链挖掘商业机会、展开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商业模式建构与实践的分水岭。而商业模式最核心的部分—盈利模式,恰恰完全依赖于对产业价值链的分解。目前,将某一环节或细分领域做深、做专、拔高,或将不同产业的价值链条实现耦合,成为做强做大企业的主流。而纵向一体化、全产业链等产业整合,适合一个全新产业初期,但不能当做长期发展战略。

其次,有独特的、持久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最为关注的不是交易的内容而是方式,其目的不在于概念的重整而在于实现营收与利润,因而盈利模式是成功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同时,一个盈利模式必须有一定的价值主张及运营机制的导向和支撑,因而是成功商业模式的集中体现。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特性与持久性。所谓“独特性”,就是能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且在同一行业中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采用;所谓“持久性”是指能够支持企业持续赢利。

最后,具有一定的原创性或较强的创新性。创新是一种商业模式形成的逻辑起点与原动力,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区别于另一种商业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创新性成为成功的商业模式的灵魂与价值所在。现阶段,我国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成有多种路径,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成功商业模式”不必苛求完全原创但也不能完全模仿,需要将中国人的特定思维或特质与特殊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形成经世致用的商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的商业模式主要来源于两个层次:一是具有完全的原创性,或在关键环节实现了突破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原创性;二是模仿或借鉴了国外最新的商业模式,进行了一定创新,但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改革开放后十大成功商业模式

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十大成功商业模式”来源于一批在持续经营、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增长态势、影响力与体量等方面表现突出,在成功度、创新性方面优异的企业。

腾讯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抓住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形成新的业态的机遇,通过建立中国规模最大的网络社区“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嵌入主营业务。盈利模式:在一个巨大的便捷沟通平台上影响和改变数以亿计网民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并借助这种影响嵌入各类增值服务。创新性:借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之力切入市场,通过免费的方式提供基础服务而将增值服务作为价值输出和盈利来源的实现方式。

阿里巴巴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抓住互联网与企业营销相结合的机遇,将电子商务业务主要集中于B2B的信息流,为所有人创造便捷的网上交易渠道。盈利模式:通过在自己的网站上向国内外供应商提供展示空间以换取固定报酬,将展示空间的信息流转变为强大的收入流并强调增值服务。创新性: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国内外分销渠道和市场机会,使中小企业降低对传统市场中主要客户的依赖及营销等费用并从互联网中获益。

携程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抓住互联网与传统旅行业相结合的机遇,力求扮演航空公司和酒店的“渠道商”角色,以发放会员卡吸纳目标商务客户、依赖庞大的电话呼叫中心作预定服务等方式将机票、酒店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特约商户及旅游资讯在内的全方位旅行服务作为核心业务。盈利模式:通过与全国各地众多酒店、各大航空公司合作以规模采购大量降低成本,同时通过消费者在网上订客房、机票积累客流,客流越多携程的议价能力越强其成本就越低,客流就会更多,最终形成良性增长的盈利模式。创新性:立足于传统旅行服务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完成一个中介的任务,用IT和互联网技术将盈利水平无限放大,成为“鼠标+水泥”模式的典范。

招商银行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抓住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业相结合的机遇,以“金融电子化”建立服务品牌,先后推出国内第一张基于客户号管理的银行借记卡、第一家网上银行,第一张符合国际标准的双币信用卡、首个面向高端客户理财产品的金葵花理财、首推私人银行服务及跨银行现金管理等业务。盈利模式及盈利能力:通过扩大服务面、延伸服务线取得多方面的利息收入与增值收入。创新性:将信息技术引入金融业的发展,并以“创新、领先、因你而变”时刻不断推出新服务,引领金融业的发展。

苏宁电器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以家电连锁的方式加强对市场后端的控制,同时加强与全球近10000家知名家电供应商的合作,打造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高效供应链,强化自身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盈利模式:基于SAP系统与B2B供应链项目、通过降低整个供应链体系运做成本、库存储备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一“节流+开源”的方式实现营收。创新性:以家电连锁的方式加强对市场后端的控制力,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向上游制造环节的渗透,使零售与制造以业务伙伴方式合作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进而打通整个产业价值链以谋求更高价值回报。

百度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力求“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为网民提供基于搜索引擎的系列产品与服务,全面覆盖了中文网络世界所有的搜索需求。盈利模式:采用以效果付费的网络推广方式实现营收。创新性:借助超大流量的平台优势,联合所有优质的各类网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网络联盟,使各类企业的搜索推广、品牌营销的价值、覆盖面均大面积提升,并从中扩大盈利来源。

华为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定位为通讯设备领域的系统集成服务商与量产型公司,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端到端通信解决方案,并围绕通讯设备领域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形成完整的产品线。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整个通讯产品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赚钱。创新性:凭借通讯设备领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上完整的产品线的营收,以牺牲暂时的亏损为代价将投入市场的新产品按两三年后量产的模型定价,利用企业规模效益、低耗与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非核心环节外包、流程优化等方法挖掘出的成本优势挤垮或有效扼制国内竞争对手,并利用研发低成本优势快速抢夺国际市场份额,打压在成本上处于劣势的西方竞争对手,形成著名的“华为优势”。

巨人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集团紧紧抓住企业价值链上“营”与“销”的环节,通过颠覆式的“营”定义新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地毯式”与“侧翼进攻”的“销”加强对市场后端的控制力。盈利模式:尽管在表面上“脑白金”、“黄金搭档”、“黄金酒”用的是传统盈利模式而“征途”游戏采用“基础服务免费+道具收费”的模式,但实质上巨人是通过营销创新形成的产品服务新概念实现营收。创新性:紧紧围绕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决策处境、消费心理、消费心态等实际需求,用全新的“营”与“销”的方式将实际品质不高的产品或服务赋予全新的概念,并以较短的销售渠道、较宽的销售网络从侧翼迅速介入市场。

比亚迪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依托某一产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在相关产业转型或兴起的背景下,将其产业优势向这一领域进行逆向的产业转移,形成跨领域的、稳步攀升的产业扩张。盈利模式:在产业转移与扩张的过程中,通过改变产业景框、设定新的游戏规则、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顾客需求进行价值创新,以蓝海战略实现营收。创新性:基于电池领域的绝对竞争优势与产业优势,在已有商业领域取得成功后,以较强的复制能力、稳定性、技术创新等,集中利用内部资源、整合各业务群中的优势元素塑造向新兴领域或转型产业进行产业布局的转移与调整,繁衍一个又一个新业务,实现塑造蓝海、产业扩张与价值创造的统一。

联想

从产业价值链定位来看,依托强大的销售网络,以“贸工技”向“创新驱动”的路径,围绕国际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产业价值链,从加工代销的低端环节向重研发、重服务的高端环节与高级业态攀升与演化。盈利模式: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逐步由以往的大规模低成本制造作为盈利源开始向以服务增值作为盈利增长点的方向转变。创新性:在缺乏,甚至一度弱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弯路”下,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与政府支持,利用民族情结建立起庞大的营销体系、服务网络与市场优势,逐步以产业后端(市场)的控制力提高对产业中端(资本)的控制力,进而以产业中端(资本)的控制力提升对产业前端(技术)的控制力。

对上述商业模式进行梳理不难发现:

第一,“十大成功商业模式”从年代的角度来看呈现出“两端少、中间多”的格局,所涉及的企业实现了持续经营并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一定的体量。

篇8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用户模式;盈利模式

1 传统电信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应用,我国传统电信业务的资费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电信行业的增长速度却出现了不小的反弹,尤其是移动数据业务收入以及宽带接入成为了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数产品和应用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APP化的趋势,这一新型的APP业务创新模式对传统电信业的基本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和资源发展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该模式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云和端的直接对接,而且对智能终端和即时通信类客户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即时通信类软件在2011年一经推出,软件的客户规模一再出现井喷,预计在2016年能够达到12亿人次。一个客户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多个即时通信软件,采用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微信、米聊、飞聊等短信聊天软件,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短信功能。此类应用使得传统的点对点短信和彩信的业务量和收入不断下降,而即时通信类业务量和VoIP类业务量将不断增大。根据摩根士丹利统计的移动数据流量发展总体趋势可以看出,移动视频将会对2014年移动流量的总量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估计占总量的66%。此外,其它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移动游戏、音乐、图片、QQ农场等)也将带来数量流量的大爆发。根据Ericsson最新的报告[1]可以预测,在2016年之前,全球的移动数据流量将会以每年60%的速率快速增长,移动数量流量将会达到传统语音业务流量的30倍。因此,实现从传统电信业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是市场所需,势在必行。

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DA等)为接入手段,以无线接入方式,通过各种网络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技术到业务的融合。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国家由于政策法规、市场竞争条件、技术发展水平以及运营策略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不尽相同。一些电信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成效显著,凭借着出色的业务吸引力和资费吸引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在国内,三大运营巨头均已将移动互联网业务作为今后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应用和IPV6的实施,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正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但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在给大家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在其发展初期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难题,如手机上网资费高、速率低,计费方式相对单一等。在诸多难题中,运营商数据业务普遍存在增量不增收的现象已经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2008到2013年的五年时间里,全球移动数据业务的数据流量增长达17倍,但同期的数据业务收入增长仅有1.8倍。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便携式移动宽带上网的快速普及,数量流量也出现了空前的增长速度,在整个网络中的比例升至83.5%,而盈利价值则降到0.01美元/兆[3]。这意味着,数据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流量的增长速度,全球的电信业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局面。

增量不增收问题的关键在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如果采用的商业模式不符合实际,那么所有的运营商和企业将不会盈利,移动互联网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新兴产业即使再美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怎样建立可盈利、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商业模式,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营收方式已成为大家目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3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关键在于能否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目前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尚无统一的标准定义。但多数学者普遍认为,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其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选择是否正确。其中,用户模式主要为了创造客户价值,盈利模式则是使得企业获利[4]。如何进一步丰富和改进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内容,将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3.1 协调好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和用户时间之间的关系,改进用户模式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用户模式往往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传统的电信业务多数是从盈利模式开始考虑的,一定是有利可图、想清楚了盈利模式才会去做这个生意。但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企业必须首先要将重点放在集中精力考虑用户模式。首先考虑如何扩大用户规模,然后再考虑占领用户的时间份额,即注意力经济。全球的互联网业务都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谁能够把握足够多的用户,谁就占领了时间份额,谁就会是通信市场未来的巨无霸。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上网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业务之间竞争的核心就是用户时间。在未来的用户模式中,我们可以在扩大用户规模、提升用户活跃度和占领用户时间三者之间进行有效协调,使其达到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用户模式的优化改革。具体如下:

⑴调查客户的实际需求并开发相关产品,迅速扩大用户规模。这个过程所获得的用户对企业来说往往是匿名的,企业并不知道用户是谁,具有什么特征,而只是通过相关业务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流量规模。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一般只卖流量。

⑵通过内容丰富、功能优化来提升用户活跃度。企业可以建立用户的真实档案信息,真正了解和掌握用户的特征并切实的拥有用户。一般来说,抓住客户的,都会带来信息流量。

⑶通过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来占领用户在线时间份额,最终创造客户价值。

3.2 采用衍生收费的盈利模式,占领客户的钱包份额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中最为关键的子模式。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往往只局限于 前向模式和后向模式。前向模式是向使用了相关服务和内容的客户收钱(开通-保障-计费),如各大运营商向用户收取的移动网络流量费用等;与前向模式恰好相反的是后向模式,是向内容和服务的提供商收费,即向企业收钱(吸引客户,客户使用,有人付费),如通过各种衍生的广告模式来进行广告分账,包括CPC、CPR、包月收费等各种流量分账方式。企业如果采用单一的盈利模式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盈利。为了更好地占领客户的钱包份额,企业可以将前向模式和后向模式黏合起来,形成“衍生收费”的双模模型。即服务提供者通过用户模式所形成的用户黏度,吸引用户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向新产品服务提供商收费的模式[5]。

4 结束语

传统电信业的商业模式要求电信业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该业务获取盈利。而新兴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业务实体和时间上不再高度耦合,可以实现分离,即为客户创造价值和为企业获得收入的业务可以不是同一业务。企业可以先提供业务,创造客户价值,再利用客户规模创造盈利,最终实现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卓,贺石昊.移动互联网迈入2.0时代 加速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J].通信世界,2014,1(2):41-42.

[2]庚志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08,32(9):20-21.

[3]刘伟.四网协同发展研究及移动互联网转型思考[J].广东通信技术,2012,25(4):53-54.

篇9

关键词:新闻网站 商业模式 免费经济

在我国,新闻网站通常指传统主流媒体(报纸、电视台、电台、通讯社等)所创办的网站。这些新闻网站一方面要秉持社会效益原则,报道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传播先进文化;另一方面新闻网站作为独立的互联网经济主体,需要与商业网站展开竞争,尽可能获取经济效益。然而,在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在网站建设之初,只是作为传统媒体内容表现形式的一种简单补充,而非独立的经营性单位,所以普遍存在着经营理念落后、盈利模式不清、商业模式不佳及不盈利的现象。如何有效地优化商业模式,摆脱不盈利的状态是新闻网站今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国新闻网站现有商业模式的误区

由于我国的新闻网站基本上都依附于传统媒体,所以在商业模式上也大都沿用传统媒体的商业运作模式,其主要误区有:

把网络广告作为新闻网站的主要盈利模式。出售广告作为传统媒体的最主要、最基本盈利模式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然而狭隘地认为广告依然是新闻网站的最主要盈利模式却不太恰当。①实质上,传统媒体广告与网络广告有着根本的不同。传统广告的计费标准是以收视收听率或发行量阅读率为基础的,而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有自己的特殊计费及预算模式,如广告展示量、广告点击量、广告到达率、广告二跳率、广告转化率等。这种多元化计费标准造成了新闻网站的网络广告收入的不确定性。同时,不似传统媒体对广告渠道的垄断,互联网上的新闻网站不是网络广告的唯一渠道,许多商家更乐于把自己的广告放在网站黏性和点击率比较高的商业网站。因此广告收费模式虽然可以作为盈利模式,但是新闻网站已经失去了其自身的优势,单一依赖此种模式难以为继。

用户收费模式的探索。在网络广告收入不佳的情况下,很多新闻网站试水用户收费模式,但是并不成功。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曾经尝试对其网站上的《时报精选》专栏收取订阅费,但是在实行的两年间,用户收费难以弥补浏览量下跌、广告收入锐减带来的损失,于是纽约时报网站不得不于2007年9月停止了该栏目的收费。同样,2010年1月1日起《人民日报》开始对其电子版进行收费尝试,然而仅两个多月后,《人民日报》再次发表声明,对其电子版收费进行调整,从2010年3月5日起,《人民日报》数字报前四版内容取消收费阅读。

由此可见,简单地复制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不是新闻网站的最终出路。究其原因是以新闻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本质差异。新闻网站作为网络媒体,它的物理介质表现为以比特为基本元素的数字信息,极大地区别于以原子构成为基础的传统媒体。特别是以Web2.0为主要应用模式的网络媒体,表现出更为独特的个性特点,如显著的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海量的信息、复制、转载;信息的文字、图片、声像等形式的多媒体传递;信息传递模式从简单的“读写”向“资源共建共享”过渡。这些作用于经济领域,导致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生产模式、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特异性。

传统媒体经济学实质上是在经济学领域内对传媒产业的研究,或者说是以经济学视角探究传媒产业的运作规律。经济学本身是建立在一个前提假设基础之上的,即在稀缺资源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现存的互联网经济,特别是Web2.0时代的互联网经济是用户贡献内容,即数以亿计的用户每天作为内容生产者在为庞大的互联网贡献着资源。因此,互联网经济的实质已经不是传统的稀缺经济,而是一种丰饶经济,具有稀缺性的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容资源,而是人的时间。因此,对新闻网站等网络媒体商业模式的探究,不应仅仅局限于以传统媒体盈利模式为框架,需要用更新、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

“免费”:新闻网站商业模式的另类思考

商业模式通常指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品和服务,达成持续盈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②它所包含的并非一个简单的盈利的含义,而是由客户价值最大化、整合、高效率、系统、盈利、实现形式、核心竞争力、整体解决等多要素构成的系统体系。良好商业模式的建立要依赖与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综合考虑。实质上“免费”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如超市、商场的“买一赠一”,“买100送50”,腾讯QQ、360杀毒的免费使用。与其说“免费”是一种方法的创造,不如说是一种理念的提升,即把“免费”从一种营销手段提升到商业模式的高度,从战术提升到战略的地位。

“免费”是互联网经济的主流。从经济成本角度,互联网产品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边际成本趋近于0。互联网是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实际上在互联网上生产第一份信息产品的成本非常高,因为它包含了新技术、新软件等固定资产投入,但是信息再生产和复制之后的产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就为免费经济提供了可能。而网络外部性的特性,又使“免费”成为一种必要。网络外部性是指当一种产品对一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该产品别的用户的数量。通俗地说就是每个用户从使用某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与使用该商品的用户总数量有关。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网络中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中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③这意味着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将会带动用户所得效用的平方级增长。这也是网络媒体十分关注其用户数量的原因,而“免费”可以使网络媒体在短期内快速聚集用户。如现在国内微博竞争如火如荼,新浪、腾讯、网易等都在不计成本地吸纳用户注册,跑马圈地。实质上,无论收费模式或是“免费”模式,最终关注的问题是成本补偿以及在补偿之上的利润问题。而与“免费”的商业模式相比,收费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更为僵化的商业思维。它是以二维竞争市场为基础,根据零和原则,在二维市场中,当有一方获利,必有一方失利,即使用收费补偿成本损耗。如果把商业模式定位于企业战略性的高度,这种补偿可以建立在三方乃至多方的基础之上。有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4月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达1.4亿,虽然新浪的微博产品本身没有盈利,但是在其影响力之下,新浪在纳斯达克的股指已由20多美金飙升至近140美金,在金融资本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种补偿形式即“免费”经济的思路。

“免费”的商业模式是符合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同样也适用于我国的新闻网站。根据Chris Anderson理论,免费模式可以有4种表现:直接交叉补贴模式,第三方市场模式,免费加收费模式及非金钱市场模式。④常见的“买一送一”、“订全年报刊送网络版”等就属于“直接交叉补贴”模式。“三方市场”模式,与媒介的“二次售卖”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新闻网站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内容产品,广告商向新闻网站付费购买网络广告资源,以得到其消费者对广告的关注。还有部分新闻网站实行“免费+收费”模式,即对大众化的信息和服务免费,而对增值信息和服务收费。如华尔街日报网站、金融时报网站、路透社网站等对一般新闻信息提供免费阅读,对其独家、专业化资讯及个人定制内容采用付费形式。“非货币市场”是不收费,也不希望获取金钱收益就对任何人放开的市场,其主要意图是赢得声誉、关注度、品牌建设等。我国政府对新闻网站社会效益的要求本身就是“非货币市场”的体现。

我国的新闻网站作为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扩展,其意义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内容表现形式或渠道的延伸,它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我国新闻舆论导向、网络新闻话语权、网络新闻生态构建等问题。而以“免费”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思考我国新闻网站的运营与发展,是对其壮大自身经济实力的有益尝试。

注 释:

①闵大洪:《网络媒体盈利模式探析》,《现代电视技术》,2003(7)。

②百度百科:《商业模式》,[2011.5.11],baike.省略/view/267915.htm

③百度百科:《网络外部性》,[2011.5.11],baike.省略/view/1040939.htm

④Chris Anderson:《免费:商业模式的未来》,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23~30页。

篇10

关键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2

一、商业模式定义及构成

目前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可分为三类。1.经济类:仅描述企业的经济模式,即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1]。2.运营类:描述企业的运营结构,即企业设计何种流程与构造来创造价值[2]。3.战略类:描述企业的总体战略,涉及市场、企业行为、外部机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等[3]。Morris et a1.(2003)对商业模式定义如下:商业模式是一种简单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4]。

Mark W. Johnson et al.认为商业模式由顾客价值、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关键过程四个要素构成[5]。顾客价值是指能够为消费者创造同类产品所无法替代的,独一无二的消费体验。如苹果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开发硬件、软件,并整合服务,令消费者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下载音乐过程。盈利模式包括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结构,以及存货周转率等。如美国西南航空通过打折机票吸引网站的高点击率,公司的主要赢利来源是网站的奢侈品广告与低成本控制。关键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人才、技术、产品、设备、品牌等,企业通过关键资源为目标客户提供价值。关键过程则是实现客户价值的手段,包括培训、生产、服务等。如亚马逊每年约28%的运营成本用于开发计算机化供应链,技术创新不仅让用户体验提升,又使公司在其他方面节约成本约40%。

二、商业模式创新动力

1.新技术推动

Kodama(2004)、Yovanof和Hazapis(2008)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产业模块化和产业融合等技术变化推动了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且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企业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收益[6]。如IBM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施“智慧的地球”战略,并细分为包括水、交通、医疗、社会治安、安全、教育六大系统的智慧城市,以及智慧的电力、能源、商务、铁路等领域,进行了数千个“智慧的地球”相关的项目实践,成功转型为智慧成长的商业模式。

2.市场需求拉动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有时是为了抓住特定的市场机会而进行的。Linder .et(2000)认为,挖掘市场机会更能解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动机[7]。如京东抓准用户对货品保真、价格便宜、服务完善的需求,成功塑造产品+价格+服务的商业模式。2010年提出“大服务战略”,实现无间隙客户服务,并相继推出“211限时达”超快配送、“售后100分”承诺、全国上门取件、先行赔偿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全方位升级了服务能力,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提升了用户体验。

3.竞争环境压迫

Venkatraman, Henderson(2008)在研究中发现技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压力,当这种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就会产生商业模式创新的需要[8]。Sosna .et(2010)认为,市场的变化(新竞争者和规则出现时)会使现存的商业模式缺乏盈利性[9]。如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上,上海大众凭借汽车人性化的配置、高端的驾乘体验,精准的营销策略以及对当今国内汽车消费群体的精准定位,其旗下主力车型在细分市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三、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本研究发现企业商业模式路径可分为两个维度,横向维度是要素创新与价值链创新,其中要素创新强调通过改变商业模式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价值链创新是企业考虑利润产生的环节和自身实力,在价值链中选择合理的位置,发展与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的联系,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共同为顾客提供价值的网络。纵向维度是维持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其中维持性创新是对现有主流市场上产品性能的改进创新;破坏性创新是使企业显著改变传统竞争规则,并改变现有市场需求的创新。见图1。

1.维持性要素创新

维持性要素创新包括提供特别的产品或服务,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为顾客创造独特的和附加的价值,那么它就在能够主流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并有效地保护利润流。另外,维持性要素创新还包括盈利模式创新,具体指:(1)收入模式创新,如前文提到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2)成本结构创新,如戴尔的直销模式,通过高效整合采购、装配、输出将电脑直接送到顾客手中,去除了中间商所赚的利润,从而降低成本,取得巨大的竞争优势。(3)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如前文提到的亚马逊“无限库存”战略目标。最后,维持性要素创新还包括关键要素及过程创新,路径涉及人力资源与核心技术开发,渠道建设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相结合,优化产品的设计、生产,企业合理外包与投资等。

2.破坏性要素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