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业务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冷链物流业务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冷链物流业务模式

篇1

>> 冷静对待冷链物流业务 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开展金融物流业务的简要分析 供应链物流业务中核心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问题探讨 政策“利好”频出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力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对比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国内企业实施的可能性分析 城市快递垃圾集中回收处理可能性及对策建议研究 开展港口物流业务对港口主业的影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研究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代工企业分享创新利润可能性分析 国内冷链物流发展潜在动力 国内冷链物流蓄势待发 企业进行物流业务外包应考虑的问题 云南煤炭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探索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分析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研究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探析 现代物流业务在港口企业中的引入 创新金融物流业务链、助推中小企业融资促民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12-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201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R].,2012-05-2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关于2012年11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的通告[R].,2012-12-18.

[4] 王璐:探讨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新思路[J].财经界,2010(4).

篇2

【关键词】 农产品 冷链物流 差异化发展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猪、禽、蛋、菜、果、茶、中药材、食用菌、魔芋及淡水鱼生产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湖北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对降低其流通损耗和物流成本,构建湖北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制约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鲜农产品生产量和流通量的逐年增加,国内冷藏冷冻食品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冷链物流的经济及社会效应日益显现,但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以下严重制约。

1、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供给资源严重缺乏

湖北农产品冷链资源集中于武汉市区,除白沙洲市场的近10万吨冷库外,还有万吨冷储、武汉肉联、山绿集团、东西湖3万吨冷库等,总容量已突破20万吨,并有40万吨的冷库在建中。但湖北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部分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 “断链”现象,全程冷链的比率过低。与湖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巨大需求相比,仅“高温冷库”一项的需求缺口就高达5万吨,其供应远不能满足冷链物流需求,是制约湖北省农副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2、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

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除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之外,冷链物流装备落后、单一,通用型冷库居多,专用库匮乏,缺乏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支撑,一部分生鲜农产品产后无法在低温环境下分等分级和加工包装,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困难,更无法形成航空、内河、公路和铁路物流网的“无缝对接”,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达95%相比,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差距巨大。

3、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具有统领和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湖北县级以上政府公共信息网络较健全、信息量较大,但农产品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能力缺乏,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农产品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使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之间基本处于分割状态。

4、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业发展缓慢

由于湖北省冷链物流产业相对比较薄弱,现有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急需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少且分散,更缺乏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使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专业性、规模性及成本优势在湖北未能充分发挥。

二、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模式比较

根据我国和湖北的现实状况,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营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农户或农产品基地自营配送的传统物流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自营物流占有较大比重,且分散在采购、运输、储存、田间作业、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各类物流活动中,其隐性支出和风险很大。这种模式成本较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分工专业化、组织化的发展趋势。有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占农业总成本的30%~40%,鲜活农产品则高达60% 以上,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则控制在10%左右。对多数规模较小的农产品经营者而言,自营物流模式难以适应现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要求。

2、契约型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有“农户+运销企业”、“农户+加工企业”、“公司+农户+保险”以及“公司+合作社”等几种合作方式,它们可为加工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批发商提供稳定的原料,使产品销售相对稳定;但多数农产品经营者规模有限,协调能力和谈判能力较弱,在应付与合作伙伴的利润分配与议价权方面处于劣势,一旦信息不对称,物流需求方利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模式

这种模式以农民为主要成员,围绕某个专业或产品按照自愿、自立、互助原则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在技术、资金、购买、销售、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我国目前的这种组织主要是由政府涉农部门牵头兴办,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运输业等4种行业。该专业合作组织介入农产品流通,通过集体采集收购、集中储藏、包装、运输配送,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流通初始阶段物流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物流整体效率,在分配上,物流需求者还能够从物流组织化、规模化运作中获取收益。但农业合作组织缺乏掌握农产品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不能有效把握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个物流情况,信息反馈机制缺失,其作用和影响范围有限,如果农产品在流通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及额外成本,合作组织将难以承担。

4、联盟型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以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为组织形式,实现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它一方面通过运输商将各处需要流动的农产品集中起来,并利用联盟在信息上的优势对物流方向、物流路径、物流量以及物流发生时间进行统筹管理,有效地减少物流环节,优化物流路径,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损耗,节约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它将农产品流通加工、储藏、运输、配送等各种物流功能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并投资大量的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如分级包装、冷冻储藏、冷藏运输等,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保值增值。这种模式能够带动各方积极参与,专业化分工明显,效率较高,也为物流主体提供了公共信息平台,使交易双方有更多选择;但同时中间批发商仍然可以对直接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信息封锁,损害他们的利益。

5、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是由供应链上的第一方(农产品生产商)和第二方(买方和顾客)之外的第三方来承担物流服务的运作模式,即第三方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买卖,只为顾客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物流服务。从物流需求者的角度,这种物流模式实质上就是农产品物流外包模式,即以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集中精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农产品物流业务以合同(契约)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运作,它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执行模式。该模式促进了流通与生产的分工合作,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有利于实现物流标准,也是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湖北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种养业分散、物流需求层次多样化,单纯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带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有一定的难度。

三、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对策

物流产业发展的轨迹、态势及特征是对产业发展环境条件的一种能动的综合性反映,体现着产业发展内在规律性的要求。农产品冷链物反映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的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生产性与销售性、国内与国际、上游与下游、自营及第三方物流等各种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从商业运行机制角度分析,笔者主张立足省情,实施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即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进行阶段性设计,区别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优势与劣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分步实现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目标,并提出以下对策思路。

1、物流外包: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从国际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经验看,发达国家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除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保证之外,与之配套的商业机制是重要保证,而物流外包是其主要的商业运行模式之一。国际快餐巨头麦当劳餐厅的冷链物流就是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夏晖公司而获得成功的。

从战略层面看,物流外包业作为新兴先导产业之一,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它使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可以在湖北乃至全国进行转移和传递,其速度快、范围广,对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显著的。湖北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可以与沿海或中西部其他城市有效合作,积累和发挥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湖北构建区域性物流枢纽要地起到孵化器作用,为促进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发挥了战略作用。

从物流需求层次看,湖北多数农产品经营者规模较小,协调能力和谈判能力较弱,在物流活动方面迫切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第三方物流可大大缩短产销距离,有效保证供给的及时性、灵敏性,使农产品销售渠道更为畅通,同时,可使农产品经营者有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业务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从物流供给层次看,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其强大的购买力和货物配载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低廉的运输价格,其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灵活的运送手段,可节省物流费用,减少在途货物积压,能最大限度地加速库存商品周转,提高流通速度;也促使过去分散于多处的物流资源集中处理,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促进传统农业物流的现代化、专业化;还可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使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

总之,农产品物流外包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是不容置疑的,它有利于突破湖北与发达地区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打造湖北新的经济增长点,其理应成为未来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

2、半物流外包: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过渡定位

根据目前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要达到完全物流外包水平,需要有一个过渡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农产品冷链物流链较长,所依据的基础设施要求较严,包括具备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发达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心,能够引进、消化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以及产权许可证贸易或软件贸易等。笔者认为,实施半物流外包即农产品冷链物流制可以成为一种选择。

物流制属于商业物流外包的一种模式,即农户、经销商为了集中核心业务(农产品生产与经销),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将农产品物流业务整体委托给农产品物流公司(个人或企业),而商为委托人提供其所需的配套服务,维护委托人权益的一种形式。农产品物流制的特点:第一,实现方式灵活多样,前期投资小,收益显著;第二,能有效解决农产品物流不畅问题;第三,通过对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有效降低农产品载运途中的损腐率;第四,洞悉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农民提供及时的信息,改善农产品的品质、种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

农产品物流实际上是农产品产销组织联盟,上与农产品生产者相连,下与政府、农产品销售机构相连,成为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链条上的核心环节。其人员组成包括: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聘用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人才作为领军人物;在没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地区,由政府牵头,外聘专业人员,或者引进物流公司成立区域性物流机构,作为物流公司下设单位的组织者;从成熟地区或高校选派人员组织团队、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迅速掌握物流实务知识,服务社会。

农产品物流方式之所以称为半物流外包,是因为它与物流外包一样,物流需求方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农产品生产与经营的有效配置,达到节约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但它不是以完全的供应链体系为前提,只是形式上与物流外包类似。由于其具有因地而异的特性,业务还超出第三方物流的业务范围,在一些地区被广大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所接受并广泛应用,它可以成为湖北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的一种过渡形式。

3、物流形式多样化: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差异定位

非物流外包是第三方物流方式以外的各种方式,包括自营物流、契约型物流和联盟型物流等模式。由于湖北农产品物流供应方存在“小、散、弱”状况,加之冷链物流需求地区差异大,因此,在现阶段湖北应走农产品冷链物流多元化和差异化的道路,以适应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不同阶段的状况。

(1)差异化模式之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型冷链物流。根据湖北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形成区域主导产品,沟通连接产运销商户,打造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并发挥其聚集及辐射功能。如在襄阳和随州物流圈发展高山菜、柑橘、生猪的生产和批发中心及全国性的食用菌批发交易中心。

(2)差异化模式之二:“农户+基地+企业”型冷链物流。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导,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促进了农户或基地、流通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的有机接合;通过的服务,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路子。如荆宜物流圈可在现有农产品流通的基础上,逐渐将该区发展成为湖北省的山羊、水产品、魔芋、高山无公害蔬菜、板栗的生产和批发中心。

(3)差异化模式之三:“配送+连锁”型冷链物流。以连锁超市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主导者,构建农产品交易的物流平台、信息平台、销售平台以及客户数据库等基础平台,通过与生产者签订合同的方式,连接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及最终消费者,从农产品生产地到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分配到各大连锁超市或卖场的物流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店铺的存货和损耗,具有规模、质量优势,有利于提高生鲜产品物流效率,有利于实现生鲜产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链条上都处于低温状态,有利于超市自创品牌,是今后较长时期内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流模式。

(4)差异化模式之四:园区型冷链物流。近几年来,湖北周边省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较快。如河南万邦城物流园区将打造功能完善的农产品物流综合体,其项目一期占地1600亩,总投资15亿元,主要进行蔬菜、水果、粮油交易区、冷藏保鲜库等项目建设,2015年全部建成后的物流园农产品年交易量将达2000万吨以上,年交易额500亿元以上;总投资达8亿元的湖南益阳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江西省最大、库容量达10万吨的超大冷库为核心的新雪域物流园区目前已落户九江市东港区,这些都可成为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经验借鉴。同时,湖北冷链物流园区也在积极发展中,2011年,武汉中百集团计划收购山绿集团,发展农产品储存、分拣、配送、速冻、制冷等冷链物流服务,在巩固肯德基、麦当劳、英联、雀巢、和路雪、蒙牛等前主要客户的基础上,将其打造成为湖北省一流的生鲜冷链物流园区。

四、结论

无论是物流外包、半物流外包或其他多样化形式,差异化发展模式可以壮大延伸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链,发挥流通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政府规划及政策支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场监督机制、健康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环境是重要保证。湖北要抓住机遇,在产业转移大潮中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多元化投资与合作格局,为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注:本文获国家社科基金(10BJY083)和湖北省教育厅项目(2009Y071)资助。)

【参考文献】

[1] 刘明菲、赵静静、陶君成:基于市场导向的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构建[J].交通企业管理,2011(1).

[2] 周云霞: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7(19).

[3] 张月华:新时期我国鲜活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8(2).

[4] 黄靖、任亮、叶素文:供应链管理视野下的企业物流外包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4).

篇3

【关键词】冷链物流 主要问题 发展策略

一、背景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始终是食品工业的首要任务。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食品的新鲜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是我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同时这也致使“冷链物流”在中国越来越“热”。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二、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是我国冷链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冷藏运输方面,目前我国冷链运输车十分落后,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在冷库方面,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700多万m3,但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二)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下运销的。冷冻食品产销冷链虽然稍好,但部分产品在流入集贸市场拆散零卖时,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并非“全程冷链”。

(三)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的第三物流还主要是以提供货物、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为主,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全面的、综合的、集成的冷链物流服务。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滞后,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有限,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缓慢,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都难以保证,导致较高的冷链物流成本和商品损耗率。

(四)冷链物流标准化缺失。到目前为止,国家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与执行,以致冷冻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如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等标准都尚未见出台,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五)冷藏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我国的冷藏保温技术有待发展,有效的温度控制设施投入有限,训练有素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严重缺乏,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亟待建立,导致各个环节信息阻塞,冷冻类产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风险增多。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服务产品不合格、内部结构不合理、运作经营不规范等问题。

三、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一)建立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能实现生产厂商和物流企业的共赢。它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成长,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存共享的环境。对社会而言,可以改善交通运输状况以及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二)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的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由于冷冻冷藏产品的特性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单个企业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第三方物流有助于企业的产品辐射全国。

(三)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完善监管机制

冷链物流标准应由国家牵头,行业为主,建立健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冷库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冷藏运输温度控制、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标准。制定的标准要适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冷冻类产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四)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针对当前易腐货物的运输趋势,应该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与仓储设备。铁路方面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单节和具有单辆与多辆连挂运用技术条件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求。公路方面,可以研制适应零担运输的冷藏配送车辆。储藏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冷库进行技术改造和建立具有先进技术的现代化冷库,主动适应冷链物流的要求。

(五)利用信息技术,实行过程管理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链物流的冷藏运输实施全过程控制,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在储藏环节,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储放位置,进行及时的提货和补货,同时及时了解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革.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4)

[2]张洪.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09,(6)

[3]佚名.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EB/OL]. logistics56. ,2008- 8-14

篇4

[关键词] 冷链物流 发展策略

一、冷藏运输市场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近几年来,我国的肉、蛋、奶、水产、果蔬等每年增产10%以上,其中75%为易腐食品。这些易腐货物主要靠铁路和公路运输。目前我国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总的冷藏运量的25%,我国现拥有各式冷藏汽车6万余辆,冷藏车年生产能力4000余辆。我国的铁路冷藏车共有5400多辆,能满足全国运量的50%左右。因此,我国的冷藏运输市场总体来说是供不应求的。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我国的冷藏运输市场也存在着设备落后、运输质量较低、社会化程度不高、损耗大成本高的特点。

针对我国冷藏运输的市场现状,物流企业在进行冷藏运输市场营销时,应该采用如下的策略。第一,传统运输企业应积极发展冷藏运输业务。对公路运输企业来说,在运输供给相对过剩,运输利润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发展冷藏运输是明智的选择,只要加强市场营销力度,前程广阔。第二,实行专业化的发展策略。物流企业在发展冷藏运输业务时,一定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购置良好的冷藏运输设备、招用专业化的人才、提供专业化的冷运服务。第三,走合作化的经营之路。在进行冷藏运输市场营销时,要重点发展大客户,并与大客户进行深度合作,提高冷藏运输的规模、效率的质量。

二、冷库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自1955年开始建造第一座贮藏肉制品冷库,1968年建成第一座贮藏水果冷库,1978年建成第一座气调库到现在,冷库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据统计,全国现有冷冻冷藏能力已达500 多万吨,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冷库约占50 万吨,国有冷库450 多万吨,分属于内贸、农业、外贸和轻工系统。我国的仓库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大些的商业企业,主要存在着冷库的利用率偏低、设备落后、营运和市场营销水平低、技术安全不到位的问题。

因此,冷库行业的市场发展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全面改造现有冷库,提高冷库的技术水平。第二,积极、主动拓展市场,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我国的冷库利用率偏低,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供求信息的不对称。因此,冷库企业应该积极走出去,利用现代营销的渠道、方法、策略开拓市场。第三,提高冷库操作水平,降低货损损差和其它安全事故。第四,在主营冷库业务的同时,创造条件,提供运输、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其它物流服务,把冷库建设成现代化的冷藏配送中心。这是冷库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其市场营销战略。

三、冷链物流市场的整体发展策略

上面分别分析了冷藏运输与冷库企业的现状及市场营销策略,但总体来说,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市场潜力非常之大。据专门研究和考察全球冷藏食品供应链市场的一些美国专家估计,目前中国食品年供应量总额为1500亿美元,到2017年将达到6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7%。在这种情况下,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有必要建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整体营销策略。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冷链物流市场的整体营销策略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化运作策略,二是企业运作策略。

1.社会化发展策略

社会化运作是指某个地某个城市,政府或企业部门规划的冷链物流中心或冷货批发市场。在这个市场或中心里结集了大量的冷货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零售企业、冷库企业、冷运企业,甚至大量的个体经营户。

由于冷链物流的低温特点,物流企业单独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投资成本高,而且回收期较长。而因为冷链食品的特点相同,社会整个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

社会化运作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为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运作策略

企业运作模式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冷货生产企业或冷货流通企业共同运作冷链物流。在这个模式下,冷链物流运作的主体是企业,根据组成冷链物流的企业类型的不同,又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冷货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这种策略是利用冷货生产企业的货源,同时又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的。比如麦当劳餐厅的冷链物流则是以外包方式完全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即夏晖公司。夏晖公司与麦当劳餐厅的冷链物流运作策略是物流行业的一个成功典范。

二是冷货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冷藏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大些的商业企业,尤其是连锁商业企业,其冷藏物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鉴于冷藏物流市场的区域性和时效性特点明显,物流企业可以考虑在沿海发达城市,面向连锁超市、卖场等企业,以已经运做普通物流配送项目为基础,实施专业冷藏物流区域配送服务。

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目前,现有的冷藏物流服务商多为小企业,资金、经验以及管理运作水平到有待提高,但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积累了一定的冷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和特定的客户群。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资金、管理和网络优势,与他们开展多方位的合作,特别是在冷藏物流项目的不同环节上,在双方不断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自身能力整合合作伙伴的现有资源,共同壮大,形成独立的第三方冷藏物流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冷链物流 冷冻 食品质量

新世纪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新鲜程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新鲜食品成为了人们购物的首选,这也促成了冷链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带给了物流业一个全新的投资空间。但冷链物流食品要比常温食品对物流的要求更高,技术要求更专业,为此,冷链物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据悉,我国对冷链物流制订了较高的发展目标,详细规划了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要求。严格对冷藏库房,冷藏车辆等有关设备进行针对性的考核研究。近几年,我国的冷藏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之前由于我国对冷链物流业认识较晚,与国外相比起步晚,加上基础设施陈旧与落后导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冷链物流应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运用科技手段指导与规划冷链物流,使其健康快速的发展。随着我国近几年的冷冻业逐步发展,冷链物流业也随之得到较快发展,但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亟待解决。

1.关于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物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包含了物流的整体概念,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它要求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主要针对易腐食品、生鲜食品在消费之前的各个环节中,使食品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是一项全程低温控制系统的工程。它更多的要求了在途过程中的食品质量与减少食品损耗的问题,以保证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冷链过程中的储存、流通时间与食品的耐藏性,从这点看来,它要比一般常温物流资金投入大,相对的管理要求高。

2.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

2.1冷链市场需求量大

近几年,随着我国消费者对新鲜食品的需求量增多,对食品的新鲜度更加看重,人们对冷链食品的消费量逐渐增多,这给食品冷链物流业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冷链物流也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肉制品,速冻产品和乳制品为主要方面的冷链食品需求量的增加,标志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也给冷链物流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

2.2食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程度还不完善

因为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冷链食品组织化程度低,流通设施落后,导致食品的最重质量不是很高。由于在途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较高,导致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整个食品成本的70%,而国际标准要求整个冷链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总成本的50%,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这样的冷藏物流损耗,造成的损失总额已经超过了780亿元。许多发达国家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冷藏率已达到了100%,食品的最终质量也是很高,其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已经全部成功地使用冷藏车以及冷藏箱,配有EDI、GPS等先进信息技术,对冷链食品的运输信息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并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物流设施设备,确保了冷链食品在在途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3冷链物流的研究程度低于国外

我国冷链物流刚起步,与许多发达国家来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如今,发达国家已经对冷链食品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物流公司如何提供快速服务,企业如何能在低温条件下保证食品的质量等问题已经做出了专业性的立法研究,并十分注重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冷链物流已经达到相对全面化,规范化的程度。我国对冷链物流的整体概念还存在认识不足,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缺乏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等问题导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缓慢。

3.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3.1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缺乏行业规范

近几年,随着我国冷链食品的种类逐渐增加,人们对冷链食品的需求也呈上涨趋势,从这点看来,我国冷链物流前景很好,需求巨大,但是缺乏从产到销的一体化供销网络,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也尚未形成。在产品供销模式中,不同的食品都要经过流通加工,食品储存,运输,配送等一系列环节,在此过程中,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不同的食品采用分类包装,也要有不同的控制温度,对整个过程要求全程监测,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但是由于我国缺乏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一方面无法对冷链物流体系实施全程监控,会导致许多产品出现变质,腐烂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食品的质量也存在隐患,一旦上市销售,消费者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3.2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技术发展落后

冷链物流是为容易腐烂的食品在流通过程中提供低温保障的一项系统化工程。但由于我国历史、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出现基础设施设备老化,分布与发展不均衡等现象,在技术上无法实现供销一体化网络。当今,我国的保温冷冻车约有4万余辆,与美国的保温冷冻车30万余辆和日本的18万余辆相比,仅在车辆的运营数量方面,两国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我国,然而,美日两国的人口数量却远远低于我国人口数量。在冷库建设方面,虽然我国市场冷库发展较快,但在冷库闲置期间花费的成本也是很高。目前我国已经拥有总容量约为700万m?的冷库,在冷链食品销售的淡季却常常出现冷库闲置的情况,容易造成能源浪费,大量资金流失等现象。

在技术方面,我国冷链物流技术发展迟缓,无法做到公路、铁路、和水路等式联运。在运输过程中,对食品自动化温控与记录能力不足,对运用卫星监控在途食品的能力也是有限,这些方面都会对食品的最终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3.3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以合同方式委托给物流公司从事物流服务等项目。我国冷链物流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冷链配送的环节上发展缓慢,与之相关的运输业和冷链行业也刚开始涉足冷链物流领域,设施设备,技术条件都还比较落后,能够提供的综合较少,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有限,以及合作运营成本也是很高,都难以保障食品送货的及时性,较高的食品损耗率也使食品的最终质量大打折扣。由于一些小型或个体物流企业从事冷藏运输,运营成本也不是很高,市场限制少,出现了自行经营物流服务或区域外包,但是实力较差,也不具备专业的物流运作体系,只能维持短暂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这些问题都束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限制了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需要。在国内流通消费的冷链食品大多数都是经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配送参与系数较低,因此,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滞后。服务网络覆盖率低,信息体系不够健全,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

3.4低价格恶性竞争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尚未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冷链物流内部市场竞争环境较差,低价格竞争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没有成文的法律法规约束冷链市场,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小型或个体自营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往往追求各自的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企业之间相互低价逐利,恶性竞争,久而久之,食品的运输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常常在冷藏冷链物流市场管理中,出现管理失控的情况,总而言之,低价格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秩序不协调,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5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我国对于标准化建设工作已趋于成熟,各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也进入完善阶段,尽管如此,许多公众对标准化概念模糊,意识不强,对相关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工作更是一知半解。虽然在许多大型企业管理规划中,已经制定了自己的评价标准,但在实施与监管过程中,仍出现很大漏洞,并且存在多种标准化相互重复与矛盾的现象,使得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文件。公众更是没有意识到冷链物流标准化对冷链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没有将标准化建设与其食品健康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因此,对于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问题,始终处于初级阶段。

4.加快和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4.1构建一套科学标准体系,合理的进行整体规划

当今,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一套完整合理的标准体系,虽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出台与颁布了许多相关法规政策,但这些条例只能起到导向作用,真正的实现实时管理与监控还存在许多问题。食品冷链物流其实是一条完整的供应链,针对冷链食品的流通问题,各个环节应该对高效性,及时性,可控性的操作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快速的服务于消费者。因此,我国各个冷链物流企业应该立足与当前形势,发展长远利益,结合冷链食品消费市场和冷链物流发展特点,整合与规划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标准体系,并进行合理的科学预算,及时反映市场信息,加强企业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冷链物流体现出整体化,规范化,信息化等特点。

4.2加快对第三方物流的建设

冷链物流不同于常温物流,冷链食品具有自己的特性,尤其对冷链食品的配送要求也是极为严格。如果单个企业要实现门到门,多方位的物流配送服务,既会成资金浪费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对物流企业资金运作产生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考虑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交流。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将是未来冷链物流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它可以提供专业化完整的配送服务。加快对第三方物流的建设,正是对现阶段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需要,它既能解决冷链物流市场的配送周转问题,也能节省企业的资金流通问题。在管理上,服务于供给方和需求方,是我国进行社会化分工与走向现代化物流发展方向的有力体现,会成为我国物流行业走向全新时代的新标志。通过提供专业性质的物流配送服务,会对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建设给予有力的保障。

4.3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冷链硬件设施是实行冷链物流运作的基本物质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冷库和冷链运输设备等内容。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通过技术改进,设备升级,更新技术设施零件,实现设施设备升级,这样不仅可以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对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也能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发展新型基础设备。在冷库投资建设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通力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冷库设备研发水平,大力研发各种保鲜,速冻设备,尽早的完成现代化冷库建设。在冷链运输设备方面,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现有设备特点,加快对冷藏车的升级,要逐步实现灵活机动、控温范围广,小批量快运冷藏车的研发。在合适的条件下,发展货运多样化与长距离运输的冷藏集装箱设备,未来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多以集装箱形式为主。为此,我国应加快冷链运输设备建设,认真学习国外的多式联运方法,形成相互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

4.4可以采用共同配送下的冷链物流模式

在冷链物流企业间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可以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优势互补,在基础设施设备上实现共享,这不仅可以节约企业的投入资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解决我国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有效方法。从冷链食品安全角度看,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多家企业进行联合投资兴建基础设施,降低了投资成本和风险,增大了服务覆盖网络,也促进配送服务水平与配送速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食品的腐烂率,从而提高食品的销售量。从社会角度看,由于我国消费者对冷链食品出现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导致运输车辆增多,道路拥堵,城市环境恶化。发展冷链物流企业间的共同配送,在配送服务中心的协调下,将运往同一地区的商品采用一辆车进行运输,这样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在食品运输中利用各个合作企业资源以及设施设备,提高了资本利用率,社会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

4.5加强对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冷链物流技术发展较晚,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也十分缺乏。发达国家已经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设立许多物流专业院校,这也是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快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通过教育部门着重培养物流人才以及低温专业教育,以适应我国冷链物流对精英人才的需要。

5.结束语

从各个方面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但许多因素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发展,要解决这种局面,应当立足于我国国情,发展适合本国冷链物流业的道路,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技术,形成从产到销的一体化标准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增设院校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合理的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化;在此基础上,积极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肉类工业,2010(03)

[2]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7)

[3]李万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中国食品工业,2006(12)

[4]姚乐.乳品冷链物流外包运作的探讨.物流科技,2008(09)

[5]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1(02)

篇6

[关键词]冷链物流 食品冷链 措施

随着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冷藏冷冻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虽然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相关冷链物流的标准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我国的冷链物流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加快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是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形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冷藏和冷冻食品需要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根据相关的规则),以确保食品的安全;这包括装卸货物时的封闭环境、储存和运输等等;完整的冷藏食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元素,因此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四大问题:

1.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大量的农产品及食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冷链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较少。我国易腐易烂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国内销售部分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差,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3.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单一且建设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我国冷冻冷藏行业主体的国有冷藏库,建库较早,并且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冷库工程设计标准低,工艺流程不尽合理化,施工水平及建材、设备质量均存在问题、自动化程度低,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下对仓储和配送业务的需要。

4.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产销量很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三、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可以采用的措施

1.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标准化使得冷链物流有了统一的运作规则。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还要推行商品包装标准,也是便利冷链物流运作中储存、搬运、销售等活动的基本手段,包装的标准化有利于产品质量安全的追踪,减少产品召回成本。

2.加快建设低温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冷链物流是以保证易变质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产品在低温环境下流通的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不仅要有渠道功能,更要形成完整体系。发展冷冻冷藏产品流通,就必须建立商品的冷冻冷藏供应链,从冷库的规划和建设,到冷冻冷藏设备的制造和使用,再到冷链物流温控技术的应用,从冷藏集装箱运输到按规定温度展销产品等。这些都是低温冷链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3.加快推进冷链行业信息化建设。冷链物流要对商品从产地到销地进行全过程的温度控制,车内、库内的温度感应系统,是温度信息传递系统的重要因素。政府要搭建局域网络共享平台,各物流企业建设自己的冷链管理系统。通过GPS,GIS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网络与企业外部运营车辆对接,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将商品温度信息进行汇总和实时的,使冷链由不可见变为可见,确保商品的质量安全。从冷链现代化出发,通过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既可保证物流方向正确、提高周转速度,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降低冷链产品成本,减少冷链产品的在途时间和在途损耗。

4.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势。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务中对基础设施、技术和操作要求都很高的物流形式,是企业物流的薄弱环节。目前,许多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链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这种市场需求将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考虑选择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独立运作的冷链物流事业部,针对不同商品开展不同水平的冷链配送服务。

5.冷链物流服务要合理定位,创新服务模式。合理的冷链物流服务定位,企业可以取得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确定本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位置,以吸引更多的冷链物流需求。企业拥有冷链物流资源的有限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企业必须区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冷链物流企业首先要对顾客需求、竞争对手和自身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最终确定自己的服务领域,同时加大支持核心业务技能组合的投入力度,整合冷链物流功能,尽可能地满足其所服务的不同顾客的需求。各类大型批发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通过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网,将生鲜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与零售门店销售衔接起来,以商业模式和创新带动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加强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与生鲜食品供应链相适应的冷链物流服务模式。

6.科学规划,硬软结合。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先进的设施技术只是基础条件,各项设施技术的配套衔接、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才能确保食品物流的链条不断,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作用。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规划内容包括:厂房规划、仓储设备规划、运输设备规划等。冷链物流需要注意隔温及防止温度散失,有些特殊的与温度有关的仓储设备是必需的。由于冷链物流的设备昂贵,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规划出最符合经济效益的设备,也是冷链物流规划考虑的一大要素。冷链物流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库存控制系统包括销售系统、安全存量与产品组合、库存状况与存货成本分析和货品流动与策略分析。顾客服务系统包括配送通路的订货系统、缺货与延迟送货的督导和配销体系服务品质的追踪评价。仓储管理系统包括装卸作业、拣货理货作业、储位摆放规则和温度品质管理。运输管理系统包括路线安排计划、定时定点配送、不同温度产品的复合运输、温度记录存查和送货频率规划。合理的软件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冷链物流运作的效率。

7.国家政府部门给予政策鼓励和支持。冷链物流属新型产业,要想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良性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首先,对企业冷库建设、购买冷藏车辆等给予资金扶持,设立冷链物流市场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减轻企业前期投入负担;方便企业融资。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包括税收政策和产业支持政策,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政策的执行,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新需求。

篇7

[关键词]湖南湘西;冷链物流;共同配送

[DOI]10.13939/ki.zgsc.2015.45.034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物流业所占经济比重不断提高,物流业越来越备受重视。一直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的农产品物流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果蔬类农产品的保鲜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传统的物流配送已越来越无法满足果蔬品类农产品的特殊性和需求的多样性,为了降低作业成本,满足果蔬品的特殊性,共同配送模式已渐渐被引入到果蔬品类农产品的配送环节中。共同配送模式指多个客户或供应商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配送服务,它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的本质是通过作业活动的规模化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2]冷链物流配送模式是指所有的配送活动都是在低温控制环境下完成,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和防止污染的运作模式。[3]

1 湖南湘西柑橘冷链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种植柑橘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该带低山丘陵多,土地资源丰富,主要栽培蜜柑、崭獭⒊壤嘁约吧倭胯掷唷S捎诶投力多且成本较低,已形成较大的种植规模,有一定的产业基础。[4]但是由于湖南湘西地处山区,交通的不便利给柑橘的冷链物流配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湘西柑橘的配送模式还处于落后阶段。

目前,湖南湘西州现行的柑橘配送模式主要包括以集贸市场为主导的配送模式、以简易批发市场为主导的配送模式、以连锁市场为主导配送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配送模式,其中以集贸市场和以简易批发市场为主导的配送模式占主要部分。

1.1 集贸市场为主导的配送模式

集市贸易是欠发达地区主要交易方式,是最传统的果蔬品交易形式。湖南湘西各个乡、镇、村都存在着集贸市场,这种模式的柑橘供应主体主要包括橘农、小商贩等,物流配送模式主要由供应主体将柑橘运输到集贸市场,再通过集贸市场的交易到达消费者手中,这种配送方式只经过集贸市场,流通环节相对较少。

1.2 以简易批发市场为主导的配送模式

当前湘西州柑橘产量每年达35万吨以上,许多城乡镇都存在一些自发的柑橘批发市场,橘农、小商贩等将柑橘运送到每个城乡镇的批发市场,但由于这些批发市场设备简陋,只是简单地将柑橘进行收购、分类、包装后,配送到超市、商场等消费场所。由于物流配送设备落后,柑橘在配送过程中损耗非常严重。

1.3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配送模式

湘西州现在已有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或销售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与柑橘果农们签订收购合同,将柑橘统一采摘、运输和配送,再通过对柑橘进行生产、加工、销售等,以开发柑橘需求市场,增加柑橘产品的附加值。龙头企业选择的生产基地一般设立在柑橘种植相对集中、生产已形成规模的地方。但是由于湘西州各龙头企业各自为赢,没有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1.4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配送模式

连锁超市模式是指以连锁超市为主导,将柑橘集中统一起来,采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本企业的物流配送团队,对柑橘进行专业的标准化的分拣、包装、鲜切、消毒等作业,增加柑橘附加值。但是湘西州这样欠发达地区,该种配送模式的广泛应用还需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

2 湖南湘西柑橘冷链物流现行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

结合以上现行物流配送模式的特点分析,目前湘西州柑橘物流配送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像湖南湘西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多数的橘农或者柑橘加工厂都集中在农村,大都采用自营物流,由于缺乏专业物流,大多只是拥有几辆货车的小公司,真正的第三方物流,特别是针对柑橘类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基本没有。

2.2 物流渠道混乱

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中柑橘的物流配送模式中的供应主体都是分散的橘农,这样造成经营的交易成本比较高、组织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差,这就导致了柑橘物流配送模式面临着效率低下、物流渠道混乱复杂等问题,需要建立一种系统的物流配送模式来实现果蔬物流资源的整合,提升其经济效益。[5]

2.3 物流配送成本较高

由于大湘西地区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比较落后,产地和销地分布广泛,从产地到销地的运输成本比较高,而大湘西地区柑橘的冷藏运输水平比较低,而且在农产品运输保障方面存在严重的制度缺乏,这也成为湘西果蔬类农产品运输成本比较高的重要原因。

2.4 信息化水平落后

虽然大湘西县级以上政府已建立信息网络,信息量也较大,但缺乏一个把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连接起来的网络,由于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使得橘农缺乏对市场的分析能力,又由于橘农经营分散,使得对于柑橘生产信息、销售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3 构建湖南湘西柑橘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

从以上对湘西柑橘物流配送模式的问题分析,本文提出了构建湘西柑橘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湘西柑橘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是指将大湘西柑橘生产区划分为几个区域,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同一区域的不同农家的柑橘集中配送到冷链物流中心。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将柑橘集中起来,通过对不同区域的配送需求进行分析,构建几条配送线路。而橘农、第三方物流企业、连锁超市、批发商、零售商等各方主体可通过柑橘信息管理平台获取相关信息,达到资源共享,整个共同配送模式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统一调度和管理参与各方配送业务。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见,参与共同配送模式的各方主体主要包括:供应方、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湘西州政府等。

其中供应方主要是指众多分散橘农或者由橘农组成的农业协作组织。由于湘西州柑橘种植地区广阔,种植分散,单个橘农力量薄弱,交易成本较高,所以可以通过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来完成柑橘采摘后的信息收集、产品集中和原始分级和简单的包装等工作,然后统一由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络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同一区域的柑橘共同配送到冷链物流中心。

冷链物流中心是指由湘西政府、龙头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其核心业务就是柑橘的冷链加工、包装、仓储、配送等。根据不同区域的销售主体的配送需求,构建不同的配送线路,进行共同配送,实现柑橘农产品增值效益。

销售主体主要由批发商、零售商、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等组成。柑橘经过加工后,销售至这些主体。这也为销售主体降低了运输、配送成本。

柑橘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主要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充分传递、接收、处理等。这是共同配送物流模式得以有效运行的支持部分,贯穿柑橘的供应、加工、配送、销售直至最终消费的全过程。其中在共同配送的所有环节中都能通过信息平成查询、交易等业务。[6]

湘西政府主要对冷链物流中心的建立及信息平台的使用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也对各个主体的协调也起到关键性作用,给予龙头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一定的优惠政策。

4 结 论

湖南湘西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还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下,湘西柑橘现行配送模式问题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介绍了现行湘西柑橘配送的几种模式,分析了大湘西柑橘配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柑橘的共同配送模式。采用共同配送模式能够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柑橘的配送成本,提高其增值效益。

参考文献:

[1]万志鹏,宋山梅.基于共同配送模式下的农产品配送研究[J].管理观察,2014(10).

[2]王晶,贾琪,杨浩雄.基于“农超对接”的第三方共同配送模式及成本分摊问题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3(32).

[3]王冬冬,李丽琴.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的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12(12).

[4]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http://[EB/OL].

篇8

内容摘要:由于国内外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物流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河南冷链物流业为调研对象,实证分析了河南食品冷链物流业的配送现状以及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建立食品追溯系统;建立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共同配送节约成本;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多元构建食品物流体系。

关键词:物流 食品追溯系统 食品物流配送 多元构建

随着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加大,食品供应链环节,尤其是食品冷链(Cold Chain)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地暴露出来。由于缺乏温度立法及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福寿螺、放心猪肉等问题更是对食品行业供应链的监管敲响了警钟。我国食品业存在的流通不畅、质量不高、加工技术薄弱、信息化水平低下等问题,既会导致我国食品行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中竞争力不足,也不利于农业与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食品行业现有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消费模式的需求。因此,实现实时物流跟踪,建立信息追溯和信息共享机制,成为当前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冷链物流企业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整个河南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现状,提出食品冷链物流配送发展的方向和建设完善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具体措施,促进整个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河南省食品物流配送发展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河南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漯河双汇、洛阳春都、许昌众品、郑州思念、郑州家乐福、郑州水产大世界周围的冷链物流企业等食品冷链相关企业,调查采用直接面访企业相关负责人、问卷邮寄、网络调研等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48份,回收率60%,有效率80%。利用SPSS13.0软件,本文对调查的48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基础设施设备方面发展现状

由于企业承担的业务活动不同,企业在运作方面和经营管理方面各有侧重。调研可知,河南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投资重点50%在信息系统方面,47.9%在冷藏车方面,在冷库投资领域中,由于建立冷库的成本较高且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企业选择租用和托管结合的较多(共计87.5%);18.7%的企业不设置冷库,只参与冷链运输这一环节的活动。而冷链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投资相对较少,条码技术仅仅占到18.7%,管理软件为14.6%,但是射频技术的比例占到了64.6%,这为追溯系统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温控设备方面的投资亦不容乐观,温控技术和自动加湿技术的比重均没有超过30.0%,这将直接影响到食品在物流配送中的低温冷冻控制效果。虽然在冷链投资上软件的比重较大,但在冷链物流这一环节的运作中,尤其是软件的运用和实施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漏洞。

(二)配送方面发展现状

根据数据分析可见,在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监控方面,采用人工或规章制度的方法对食品进行监控的比例占到64.55%,只有31.25%的企业采用软件管理的方法进行监控,4.2%的企业没有相关的监控措施。在装卸过程中,只有39.6%的企业严格监控其工作环境,能够确保食品在装卸搬运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温度变化引起的食品变质等现象,而有60.4%的企业并未严格控制装卸的作业环境。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分别有37.5%和45.85%的企业没有完整的食品档案,说明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完整的食品档案在物流环节中的重要性,考虑到高额的成本,大部分的企业并未采取相关措施来监控整个物流过程。

(三)信息方面发展现状

本文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软件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虽然81.3%以上的企业在冷链物流的大部分环节实行了软件管理,但在使用上,计算机和软件应用比较单一,大多数只是在网上进行简单的业务处理,有的企业运用计算机进行一些数据的汇总和处理。在对软件的使用上,由于认知只停留在完成自己的业务的层面上,91.7%的企业都比较满意。

在信息网络和追溯系统建设方面,由数据分析可见,91.7%的企业均采用了软件管理,在信息网络的建立上,考虑并建立网络的企业仅占37.5%,还有20.8%的企业完全没有这种意识。由于成本和技术的限制,一半以上的企业考虑过但尚未建立,这意味着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中存在着很明显的两个发展瓶颈:一是技术和成本。只有37.5%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平台,且其中绝大多数尚不具备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即便是在少数拥有冷链物流信息化系统的企业中,其信息系统也非常脆弱。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与相互支持性差,系统无法进行有效地信息沟通与交流,导致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举步维艰。二是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链信息系统的意识尚不明确,只是进行简单的软件操作,对整个供应链以及物流全方位的认识还存在误解。

河南省食品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冷库、制冷保温设备和运输设备(冷藏车、保温车等)。但冷库配置成本较高,租用、第三方托管的比例占到87.5%,管理外包现象明显。由于外包,专业第三方的缺乏,导致冷库利用率不高,冷库结构不合理,仓内制冷保温设备陈旧,更新现有设备成本较高,而第三方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并不愿意去投入更多的成本购买新的设备。在运输设备方面,冷藏车单价高(30万-300万不等),小型企业无法负担高额成本和折旧费用,冷藏车数量少且利用率低,少数企业甚至采用保温车,食品安全无法保障。

篇9

两年前,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个战略构想给了物流行业全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国际产业布局和空间格局加快调整,产业价值链的重构需要完善的国际物流网络和服务体系配套,大规模通道化和多元化的国际物流需求无疑为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

谁都想搭上这艘起航的大船,但这也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这个时代属于那些主动拥抱变化、转型发展的企业。

日前,远成集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一场战略会正是基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展开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行业发展趋势和战略投资方向的研讨与思考。会议上,远成集团也同步了发展战略蓝图及远成集团创新的快运服务产品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物流业务的转型发展,给物流业很多启示。

厚积薄发,拥抱变化

作为一个老牌的物流企业,远成集团的家底是非常厚实的。创建于1988年的远成集团,业务已经遍及全国各区域,构建起了多层次的综合物流服务模式,形成覆盖全国所有区域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其业务范围涵盖零担快运、合同物流、冷链物流、供应链业务、物流园区五大板块,五大业务板块共同构成了集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远成集团家底的厚实不仅体现在这些服务网络的硬件资源,更是体现在基于多年信息化建设而培养出来的强大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资源调配能力。

远成集团的信息化在近几年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信息化建设坚持实现可视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原则,陆续建成了包括电子商务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业务协同工作管理系统、车辆全球定位系统、财务系统等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是远成集团的血液系统,负责传输物流行业最重要的信息流。正是基于这样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远成集团才能在新的规划中,将创新供应链管理作为其业务转型的重要举措,将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物流解决方案的合同物流、高附加值的冷链物流以及为物流园区工厂服务的供应链物流作为业务发展的新的方向,最终进行模式上的融合,发展成具有远成特色的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进一步布局产业生态,打造共享共赢的物流商业新形态。

创新驱动,业务转型

当下中国经济形势也正逼迫物流企业创新和转型,增速放缓趋稳,结构调整加快,增长动力转换,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物流业运行的总基调。物流全行业面临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节约式增长转型升级。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干线物流的整合,物流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最后一公里”始终是电子商务物流业务的瓶颈。远成集团依托现有合同物流业务,借助综合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了专注“最后一公里”服务的远成快运。

远成快运2014年6月18日正式营运,服务范围已经全面覆盖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所辖地州县区域,到目前已形成综合型的全国营运网络服务平台。

远成快运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是体现在质量上。远成快运针对新型电子商务对于物流行业的需求特点,在细分领域开展着各类创新,“店小二”业务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在快运市场品牌众多、服务同质化严重的现状下,如何在这个市场上独树一帜,将服务的差异化、品质化做到极致?经过细致、严谨的市场调研和设计规划,2015年10月,远成快运首先在上海、成都推出新的快递服务品牌“店小二”。对业务快速反应、精准和时效要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店小二”业务都充满了互联网基因,远成集团在拥抱“互联网+”的时候,必然会将“店小二”业务作为其突破口,带动远成集团转型发展。

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逐步实施,以及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不断深化,商贸物流作为国家经济的血脉,其发展水平成为考验国家经济运行效率的核心指标之一。

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路上将实现新跨欧亚大陆桥等6个经济走廊,海上也将以重点港口为节点,经济“走出去”,将以物流企业“走出去”作为支撑。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务院印发的“物流发展中长期规划”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国际物流产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现代物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篇10

电商巨头京东、物流巨头顺丰,都在此时进行实体零售店面的拓展,但它们的前景真有那么美好吗,是否为空中楼阁呢?在我看来,顺丰嘿客的真正难度,并非如何去描绘未来美景,而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如何引流、持续投入以及混合竞争。

顺丰希望借助嘿客促进物流、顺丰优选,进而实现O2O。顺丰原有用户几乎都是以快递的类型呈现的,而顺丰优选的用户数目前并不多。顺丰的规划是逐步布局三万家这样的便利店,它首先面对的是种子用户的培养问题。

谁来做嘿客的种子用户,用户为何选择嘿客购买产品?这是顺丰需要回答的问题。顺丰便利店可以实现快递业务的增长,但售卖商品却很难,而生鲜产品又将是顺丰的主力,用户体验难以把握。

依照目前情况看,顺丰用户应是年龄在25岁~45岁的消费群体,但遗憾的是,顺丰移动端的下载使用率低以及便利店铺设渠道单一,都将直接影响这一人群的用户体验。我认为,顺丰唯一可以参考的是日本优衣库的模式:在线上推广线下店面,在线下店面推广APP。当下顺丰应着力市场推广,也就是引流,应脚踏实地把APP推广与线下便利店业务衔接好。

顺丰另需引入线上合作伙伴。京东与腾讯合作,补齐了京东的短板,而顺丰完全可以从阿里引入流量。

表面看,顺丰的电商、实体店面等,和阿里在业务上有冲突,但我不这样认为。马云一直期望降低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费用,而顺丰显然快了一步。阿里菜鸟也是要优化物流体系,阿里在前端,顺丰在后端,若这一路径能够打通,远比双方竞争带来的结果要好得多。更何况,阿里的流量对顺丰来说是宝贵的,而顺丰可以将实体店面积累的线下数据反馈给阿里,二者的竞合,合大于竞。

顺丰嘿客铺设三万家店面,在资本投入上将是巨大的,而作为主力业务的顺丰物流,未来投入更将不菲。2013年,顺丰共扩展了27个地级市、629个县区。截至目前,顺丰已建营业网点6000多个,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涉及300多个大中城市及1900多个县级市或县区。不难发现,2014年,顺丰物流服务网点依然保持高速扩张态势,由此可见顺丰并不想因便利店的投入而放缓物流业务的进度。

物流业务在继续下探,探至县市、乡镇等,是必然趋势,而物流扩张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按照顺丰的发展思路,它未来将是一家物流百货公司,那么,这么大的布局、这么多的网点,顺丰能不能扛得住?

顺丰逼近EMS的脚步仍在加快,未来物流行业的竞争并不会减弱,社区化快递、本地化速递都会逐步侵蚀这一市场,顺丰强调的一对一体验能否执行到位,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顺丰已不得不同时面对来自三个维度的竞争,上对各个电商巨头,中对便利店与本地生鲜市场,下对京东、邮政等物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