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废气处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行业废气处理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行业废气处理技术

篇1

摘要:本文从医药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医药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管控策略。

关键词:医药企业 并购 财务风险 管控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通常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即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宏观经济政策向“调结构”转变,结构调整、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旋律。并购是企业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每一次产业结构升级都伴随着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并购已然成为目前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我国医药行业并购活动同样活跃。据WIND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医药行业内排除跨境并购单笔1亿元以上的并购重组案总额已达到673 亿元,并购数达到99起,交易额同比增长53%。对于医药行业的并购活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然而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成功率还未达到30%,医药行业的并购大部分还是失败的。所以加强医药企业的并购行为研究,深入探讨其财务风险的防控,对于我国医药行业兼并整合和促进产业调整升级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医药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一)并购定价风险。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并购定价主要涉及并购价值评估和交易价格谈判两个环节。其中,并购价值评估包括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和并购产生的价值增量,是产生并购定价风险的主要原因。从并购价值评估的风险来源来看,主要有信息不对称风险、估值风险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仍存在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不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要想真实、完整地获得被并购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财务与非财务的各种信息较为困难。而且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出具材料的公信力也存疑,甚至有粉饰编造的情况。在所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可用性较差时,并购方容易对其财务报告问题、资产质量、负债状况、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对其业务竞争力、盈利能力、成长性和持续性做出误判,使得估值出现偏差。

估值方法不当是导致并购定价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企业价值估值的理论与方法还不够完善,一些估值方法在实务运用中操作性不强,存在诸多局限。在实务中,评估过程往往需要大量主观判断,人为来加以调整,可靠性存疑。

(二)融资支付风险。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并购资金保证和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对于并购方来说,实施企业并购行动往往会消耗大量资金,而并购后的日常运营和后续发展也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融资要谋划在先。企业并购融资按来源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依靠留存收益筹集并购资金。内部融资速度快、成本低,但大量使用留存收益会影响企业现金流和周转资金规模,可能带来现金短缺风险;外部融资包括股票、债券、并购贷款等。同时外部融资的成本和规模,还受法律法规、融资环境、融资渠道资源和自身资本结构的影响。

目前企业并购有股票支付、现金支付、混合支付三种常见的支付方式。现金支付是并购中最简单的支付方式,能够快速完成并购交易,但是现金支付会给企业形成现时资金负担和资金流动性风险;股票支付则是通过发行新股用于支付并购对价,它能够减轻资金负担,筹划得当也可享受税收优惠,但企业原股东股权会被稀释,加之增发募资程序繁杂、周期长、成本高,容易丧失并购机会;而混合支付是前面两种方式的结合,各种支付工具可相互补充,但其操作复杂,也会增加并购后整合的难度。企业在并购中选择支付方式不当,比如现金支付过多、支付结构不合理,都会产生支付风险,影响并购活动。

(三)财务整合风险。我国当前医药企业并购多数属于同业间横向并购,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和进入新市场领域。虽然市场环境、客户群体、经营模式、工艺技术都有许多方面相似,但企业之间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经营团队仍会有显著差异,容易产生并购整合风险,所以不可轻视。

(四)医药企业并购应关注的其他问题。医药企业行业监管严格、技术壁垒高、产品周期长,往往对医药企业的投资并购比其他行业更为复杂、更具有挑战性。风险事项通常不是孤立的,往往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所以在应对并购财务风险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前后环节、不同层次综合分析,要特别关注所处行业的高风险领域。在医药行业中,主要包括许可及经营资质、知识产权、药品质量、安全环保4个方面。(1)许可及经营资质。在我国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监管非严格,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在获得许可、认证和相应经营资质,方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否则,就属于非法经营。所以在医药企业并购中,对目标企业进行许可和经营资质核查是必要程序。(2)知识产权。对于医药企业来说,知识产权问题极其重要。目标企业所拥有的药品专利、工艺技术(药品批文)、研发成果、品牌商标往往决定了其竞争力、创新性、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并购中应对目标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充分调查,以确认其所持有的知识产权权利,是否存在侵害知识产权情形和其他风险,关注药品技术(许可批文)转让限制、专利或技术的来源及其保护期,并对其价值作合理判断。(3)药品质量。(4)安全环保。投资医药企业,安全环保风险也是必须谨慎对待的风险之一。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但随着医药行业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企业环保费用支出和环保治理工作难度持续加大,若医药企业在安全环保方面投入不足,一旦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或环保污染事件,势必会对企业造成巨大影响。

二、医药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管控策略

(一)并购行动要符合战略和价值导向。医药企业在并购中必须克服一味追求规模,盲目“做大”的面子倾向。企业在选择并购扩张时,要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导向,也要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对于不符合战略方向和主业要求的并购项目不投;对于超出自身能力的并购项目不投;对于投资回报率低的并购项目不投;对于风险不可控的并购项目不投。避免因并购投资战略方向不清,并购动机盲目,致使并购行动失败,而产生各种财务风险。

(二)全面深入了解目标企业经营活动。双方确定并购意向后,企业应展开尽职调查工作,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收集真实、完整的信息是保证并购估值可靠的重要前提,并购方可以委托具备较强执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实施,并选派丰富工作经验和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人员参与调查。调查时,除了收集各种资料外,也要注意分析其管理团队、业务模式、盈利模式、业务协同性和发展可持续性,同时针对医药行业特有的一些经营要素、竞争资源、风险领域要重点突出的排查,以形成对目标企业客观、立体的全面认识,减少误判。

(三)基于并购价值和收益作定价决策。企业并购价值包括目标企业的价值,也包括因并购产生协同效应而产生的价值增量。企业并购定价决策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即要并购净收益大于0,这样并购才是可行的。目标企业的价值与并购产生的价值增量之和就是并购价值。并购产生的价值增量与并购交易费用之差就是并购溢价区间,即并购双方的谈判区间,最终成交价应落在此区域。

(四)以增加股东价值为目标进行稳健融资。企业并购中,管控融资环节财务风险主要是处理好并购资金对资本结构影响的问题。融资风险管控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在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股东价值。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要准确测算融资需求量;二要拓展并购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保障能力;三要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和期限搭配,划定债务融资极限,防范偿债风险;四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提出融资方案,并通过EBIT-EPS(或ROE)无差别分析,比较不同融资方式对EPS影响大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低、股东价值最高的方案进行融资。

(五)通过盈利能力支付计划兑付对价。并购对价支付是并购中的关键环节,不同支付方式对并购双方的财务影响明显不同。选择恰当的支付方式也可能较大程度降低企业并购成本和支付风险。并购企业一方面要与目标企业确定合理的资金支付时间和数量。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资本结构、税收筹划、资金压力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资金支付组织,保证并购活动顺利进行。

同时,由于医药行业政府管制严格、关系营销盛行,目标企业原股东公共关系网络、技术技能对并购后的稳定经营非常重要,包括出于限制原股东从事竞争行业的考虑,往往需要其继续服务一定年限。为锁定目标企业核心人员,对符合条件的并购采用盈利能力支付计划兑付部分对价,是一项次优选择。盈利能力支付计划,即并购交易的最终价格部分取决于目标企业在所有权转让后的经营业绩,是一种弹性较大的支付方法。

(六)实施整合计划,促进财务融合。并购后整合是发挥协同效应、实现协同的关键。并购企业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系统地实施整合,包括实施经营战略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管理体系整合和企业文化整合。各板块的整合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各项整合工作协同推进,才不会使财务整合孤掌难鸣。财务要“刚柔并济”实施整合,促进财务管理目标、机构人员、制度流程、会计核算、资金资产和业绩考核的融合。

在进行企业并购时,充分考虑并购失败的可能性,并制定财务应对策略和其他退出安排,及时止损。并购后,一旦并购预期出现重大偏离,并购协同效应不能实现,并对并购后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时,企业应采取果断措施,实施包括出售资产、撤资转让在内的退出办法,防止财务风险扩散,影响并购方自身的经营安全。

参考文献:

1.余浩翔.上市医药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财务风险及其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篇2

作为一名优秀企业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具有不同常人的战略眼光,他能准确把握行业脉络,善于发掘潜在的市场机会,面对各种复杂局面运筹帷幄,先人一步,决战千里。

――题记

南海之滨,有这么一位胸怀祖国、报效热土的企业家。他,作为血管里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炎黄子孙,把对祖国母亲的回报化成感恩的情怀,以实现人生价值和为民谋福的真情作为彰显生命的信仰;作为一个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的掌舵人,以“爱我中华、报效祖国”为理念,用智慧和胆识书写着振兴中国医药的宏伟篇章;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将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看成是一种骄傲和责任。他,就是联邦制药董事局主席蔡金乐!

蔡金乐先生祖籍广东揭阳,他的先辈曾迫于生计远渡南洋,蔡金乐生于泰国,创业于香港,是医药界著名的企业家。他的父亲奋斗一生,给子孙留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中国人无论身在何方,千万不能丢掉祖宗的传统文化。”就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献身医学事业,“壮士暮年,报国恨晚”,怀着一份对祖国、对同胞的爱,蔡金乐毅然将战略目标从香港转向祖国内地。

实业报国

20世纪90年代初,蔡金乐先生首先把实业报国的基地设立在中山和珠海。从厂房的选址、设计、施工到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蔡先生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很快,投资4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地6万平方米和2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高水准、多剂型的中山制剂厂和珠海原料药厂拔地而起。2001年,控股收购广东开平金亿胶囊厂;2003年,投资12亿元的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落户成都彭州市; 2007年, 总投资20多亿元集医药中间体、原料药、药物制剂于一身的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诞生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化学工业高新技术园,成为国内最大的抗生素原料和成品药生产企业之一,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联邦制药的产业布局。同时,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30多个销售办事处,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及东南亚、欧洲、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拳头产品阿莫仙胶囊、安必仙胶囊、阿莫仙干糖浆和联邦克立安、新泰洛其被称为业内的“三仙两水”,享誉海内外,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

蔡先生给企业制定的宗旨是:“爱我中华、报效祖国。”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他一干就是大半生。他说:“我从来没有星期天,感到很充实,因为我是在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实事,所以我心里感到很高兴。”经过20年的发展,联邦制药拥有了香港制剂厂、珠海原料药厂、中山制剂厂、成都原料药厂、开平胶囊厂和内蒙古原料药厂六大生产基地,实现了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成为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医药企业集团,也是中国首批全厂所有剂型一次性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制药企业。其中,联邦阿莫西林是国内唯一通过德国GMP认证、欧盟COS认证的产品,是第一个通过氨苄西林FDA现场检查的中国厂家。

2007年6月15日,联邦制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标志着联邦制药步入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立足香港,辐射全球,实现企业品牌的快速扩张。从此,联邦制药迈出了新的步伐,成为受同行业尊敬、被世人瞩目的国际企业集团。

面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兄弟姐缺医少药的情况,蔡金乐先生心急如焚,决心一定要把联邦的药送到农村去。蔡金乐坚定地说:“我们到农村去,为农民兄弟服务。”联邦制药迅速开始了销售战略大转移,先是由中心城市向县城延伸,接着以县城为中心向广大农村渗透,坚定不移地将联邦的优质药品送往农村的千家万户。

在河南南阳的一些小诊所,村医生放药品的篮子里,联邦制药的药被剪成一条一条的,为的是让老百姓用药更便利、更经济;在云南的村落里,联邦安必仙可以一粒一粒地买,村民上午买一粒吃了见效,下午再买一粒。当地农民都说:“联邦的药能治病,联邦的药吃得起。”

内蒙古工厂投产时招聘了2 400名员工,为当地的就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地政府十分高兴。今年5月中旬,联邦制药与巴彦淖尔市政府签订第五期项目合作协议,再投资15亿元在该市建设1 500吨克拉维酸钾项目。项目计划明年10月正式投产,此举为内蒙古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不少企业受到巨大冲击,举步维艰,甚至停产倒闭。在此危难时刻,蔡金乐向广大员工做出庄严承诺:一不裁员,二不减薪,让员工吃了定心丸,也在企业所在地引起了极大反响。

一个企业家,唯有一种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爱国责任感,才能有更开阔的视野、更高远的目标、更清晰的思路,才能自觉肩负起产业报国、振兴民族医药的重任。

回报社会

“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蔡金乐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践行这句发自内心深处的铿锵话语。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勇于担当起社会责任,这成为蔡金乐先生致力慈善事业的力量源泉。

教育事业是一个福泽后世的千秋大业。为培养中国医药人才,蔡金乐于1998年捐资3 800万元支持祖国医学教育事业,在全国38所医科(药)院校设立第一届“联邦医学教育奖学金”,奖励在校品学兼优的学生。2009年,第二届捐助1 000多万的“联邦医学教育奖学金”颁奖仪式又在全国各地拉开了序幕。目前,已有五万多名优秀学子获得联邦奖学金。不仅如此,蔡金乐还向南京鼓楼医院医学发展医疗救助基金捐赠500万元,全部用于该院风湿免疫科干细胞的研究;捐资100万元成立“联邦制药新东方英语培训班”,支持贵州毕节落后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青海玉树地震后,蔡金乐将准备发往市场销售的药品紧急捐赠给地震灾区,价值500多万元。联邦属下的珠海、中山、成都、内蒙古等厂,以及各办事处的员工纷纷自发捐款100多万元,表现出联邦人与灾区人民血脉相连的情怀。

蔡金乐说:“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联邦制药作为一家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医药企业,在这关键时刻更应该替国家分忧,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摆脱困难。”

蔡金乐就是这样,心里时刻装着国家,装着人民。地震发生后,他多次前往灾区考察,在彭州新兴镇,他看到了该镇唯一一家公立卫生院遭受重创,心情十分沉重,于是决定捐建一家“联邦制药爱心医院”,并请相关人员设计好基建图纸交给彭州市政府。“联邦制药爱心医院”于2008年10月15日奠基,经过1年多的建设,这座可抵抗八级地震、工程投入1 200多万元、占地面积6 674平方米、建筑面积3 249平方米的爱心医院顺利竣工,并交付使用。此外,蔡金乐还捐赠了包括500毫安X光机、多功能麻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救护车、病床、计算机、空调等在内价值120万元的医疗及辅助设备,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什么叫‘爱我中华、报效祖国’,就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蔡金乐先生直言快语。他表示:“希望以联邦的绵薄之力,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大家一起为受灾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物美价廉的基本医疗设施及药品。”

蔡金乐先生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行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医药报、珠海特区报等新闻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不久前蔡金乐先生做客人民网,就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网友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北京召开的“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联邦制药荣获“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奖”荣誉称号。

环保先行

企业可以有尽头,而环保却没有止境。在建设成都和内蒙古中间体厂的时候,蔡金乐先生的发展观就是“坚持环保先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发展与环保、发展与和谐的关系。蔡金乐主席认为,凡是对公众健康有利的事情,就是联邦制药的责任。

联邦成都工厂于2003年建设,当时国家环保部门对制药行业污染控制要求及监管力度还没有像今天这样严格和规范。然而蔡金乐却舍得划出四分之一的地皮用于污水处理,拿出一个亿资金进行环保治理。在没有任何强制的情况下,为了污染防治的持续改进,他从未停止过后续资金的投入,至今,这个项目的环保建设资金已达2亿多元。经当地环保部门监测,污水排放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三级排放标准。同时,成都公司还专门投入近千万元,对排放的气体进行密封和回收,以减少对周边空气的影响。

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2007年开始建设年产5 000吨6-APA的一期工程,2008年又开始建设年产3 000吨6-APA项目、阿莫西林原料药及制剂项目的二期工程。所有工程项目均落实了“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要求,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即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完成,相关的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同步运行。

联邦制药内蒙古公司一期工程环保投资1.88亿,占总投资的30%,建设了日处理规模1.2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中心。二期工程环保投资1.4亿元,主体工程和环保工程均已完成,并通过环保验收正式投产。同时,蔡金乐还投资建设了COD在线监测系统,与及市环保机构联网,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与监测,确保污水排放时刻处于监控状态。目前,联邦制药内蒙古公司的环保系统是国内制药行业配置最完善、投资比例最高的环保处理系统之一。

蔡金乐知道,污水排放标准每提高一级,生产成本的增加远不止一倍,但他认为,在人类生存面临挑战的今天,企业虽然要发展,但是不能让子孙后代看不见蓝天白云。“污水处理是一门科学,它需要企业具有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面对人民、面对社会的问题。如果没有很强的责任感,不热爱国家,不热爱人民,就做不好这个事业。”蔡金乐如是说。鉴于蔡金乐对环保工作所做的贡献,联邦制药被授予医药行业“环保优秀品牌企业”称号。

环保问题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企业的生命线。未来的中国需要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而能否在环境保护方面先人一步,则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一个有准备的人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联邦独具特色的环保文化已经成为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窗口,越来越多的人从这里认识联邦,感受蔡金乐先生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同联邦制药的企业理念与愿景。

自主创新

最近蔡金乐先生宣布:由联邦制药自主研发的重组人胰岛素,经过八年研制,其优思灵系列产品(优思灵R,优思灵N,优思灵30R,优思灵50R)全部获得国家生产批文并成功上市,这标志着联邦制药在基因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式进入了高端生物制药的舞台。八年的潜心研发,八年的探索磨砺,从2002年到2010年,联邦重组人胰岛素的研发走过了八年不平凡的岁月。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达2.8亿,而中国已经接近1亿,人群患病率达10%。伴随着患病人数的迅速攀升,国内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但纵观当前胰岛素市场,外资企业占据了95%,国内胰岛素生产企业仅分享不到5%的市场。

蔡金乐根据糖尿病的发展趋势,意识到发展基因工程胰岛素产品对于振兴民族医药的重大意义,于是果断调整战略决策,向生物制药进军。生物制药的关键在于掌握其高端技术,谁掌握并驾驭这种高端技术,谁就能够占领市场。于是,蔡金乐在八年前就组建了研发队伍,先后投入研发资金超过1亿元,逐步进入基因生物工程领域。正因为有了蔡金乐主席的信念和坚持,有了研发队伍的刻苦钻研、攻坚克难,才有了今天联邦重组人胰岛素的成功问世。

对于进军生物制药,蔡金乐有其独到的见解:“一个民族制药企业不能满足于仿制普通药,要走向世界制药工业的高峰,就必须进入生物制药领域。我们胰岛素的成功上市标志着联邦在生物制药领域的重大突破,联邦制药将持续拓展中国胰岛素市场,生产满足全国糖尿病患者需求的胰岛素及类似药品。”

联邦制药优思灵系列产品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毕赤酵母DNA表达技术,产品具有纯度高、质量稳定等优势,在质量上高于国家药典标准,也高于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标准。联邦制药是唯一一家拥有相关工艺,并获得四年技术和产品保护期的企业。目前,联邦制药已经在抗病毒、抗肿瘤多个治疗领域展开新药研制。未来几年,联邦制药将在胰岛素类似物等新型糖尿病治疗领域进行更多的研究,推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

联邦制药已在珠海市金湾区建立了胰岛素生产工业园区,投入资金超过5亿元人民币,并将陆续投入10亿元重点推广扶植优思灵系列产品,全力打造国内最大的胰岛素原料和制剂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联邦制药的科技创新也取得技术性的突破。随着内蒙古公司阿莫西林酶法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中国首家用酶法生产工艺的阿莫西林在联邦诞生了。这个年产量为10 000吨的阿莫西林酶法生产车间,在中国阿莫西林市场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化学法生产阿莫西林,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不仅操作环境差,而且会产生大量的“三废”,而酶法阿莫西林工艺则正好弥补了上述不足,符合绿色低碳、高效低毒的环保理念。日前,在成都举行的第66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交易会上,联邦酶法阿莫西林以其“含量高、杂质低、溶媒残留低”等优势获得广大客商的青睐。“联邦人”率先打破了酶法阿莫西林由国外抗生素巨头所垄断的局面。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民族不断崛起的坚韧筋骨,是推动祖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蔡金乐先生一直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药品为己任,他不仅用绿色酶法技术为阿莫西林原料药设计了走向,也用自主创新设计着联邦制药的未来,在同行业中奠定了领先地位。曾有中国药学界权威人士指出:“医药行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行业,第一要有良心,第二要有道德,第三要肩负起责任。联邦制药做到了。”

蔡金乐先生真情回报社会的爱国情怀,先人一步的战略眼光,以及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与肯定,先后被珠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珠海市荣誉市民”,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授予“爱国之星”,并荣获“中国医药60年60人”称誉。

篇3

【关键词】煤化工;环境保护;循环经济

引言

化工行业发展的历史久远,种类繁多,生产的工艺技术含量也愈加高,但是化工行业生产材料本身的性质,使得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污染物质,为保护环境增加了困难[1]。煤化工是以煤炭为原料进行化学工艺处理,在这一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气态的、液态的、固态的产品以及副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加工,会进一步转换成化工产品和能源。煤化工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例如液化气、洗衣粉、衣服布料等都是煤化工的产物。

一、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

煤化工行业是我国煤炭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煤化工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主题,而解决好煤化工行业的环境保护问题是煤化工行业的重要课题,强化节能减排,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则是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向。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行行业技术革新,才能实现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煤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我国的合成氨、焦炭等化工产品的的产量是全球最高的,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的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煤化工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使日益落后的传统煤化工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新型煤化工主要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我国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包括的技术有空分技术、气化技术、合成技术等[2]。虽然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时间还不长,但是基于传统煤化工产业的资源和经验的支持,在我国“十一五”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煤化工领域的世界性突破,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煤基路线烯烃的生产。

二、煤化工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一)煤化工产生的环境问题

煤炭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煤化工的气化、焦化、液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等很多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会污染空气、土壤以及水资源。煤化工的流程比较复杂,在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在焦化时,装运煤炭的过程会产生粉尘污染,这些在户外产生的粉尘很难实现收集利用,它们飘散在空气中,会损害到附近作业人员的身体。在炼化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废水,虽然经过了澄清和分离之后再排放,但是仍然含有有害的残留物,很难彻底清除。气化是将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在气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能源的一个过程,在气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相对来说,液化的过程产生的废气物较少[3]。

(二)对策

在生产过程中,如何保护环境,归根结底需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加强对污染的治理。因此,除了在煤化工的污染物排放上下功夫外,还要在各个环节上加强预防和治理,最好能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加强回收利用,努力变废为宝,重要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节约能源,增加效益。

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可分五个阶段:源头预防阶段、过程控制阶段、污染治理阶段、循环利用阶段、环境管理阶段。源头预防是指保证煤化工生产达到一定的清洁标准,从源头上就开始防治污染。过程控制则是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半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进行监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使排放的废弃物符合排放标准。污染治理阶段仍然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要求煤化工排放的废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指标,为后面的循环利用环节奠定基础。循环利用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将物质流、水流和能流整合,经过处理并合理利用,使整个生产环节实现系统的有机循环,这样既做到了节约成本,又实现了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4]。环境管理阶段除了管理排放物、产品和流程外,还要培养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大节能减排、低碳生态的宣传。

三、煤化工生产工艺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一)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化工技术

加强研究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化工技术,加大对煤气化、液化、气化联产技术等洁净煤利用的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多种煤炭转化技术开发,通过对化工和热工过程的集成优化,实现煤基多联产,同时,获得脂肪烃、芳香烃等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和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电等多种洁净的二次能源,既达到低污染排放,又使化工产品或清洁燃料的生产过程耗能更低,使煤炭资源达到梯级综合性利用,为洁净煤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二)煤焦油深度加工及产品多元化技术

对于煤焦油加工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加工深度不够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分离技术研究,加快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延长煤焦油加工产业链条,向精细化工、医药等方面的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方面发展。研究采用冷热流体换热、低温减压蒸馏、多级循环水、热量回收利用等新技术,降低煤焦油加工中的能源消耗量。加强研发焦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技术。

(三)煤层气、焦炉煤气洁净转化及优化利用

加强研发煤层气化工技术,推进煤层气非催化转化制甲醇技术,完善煤层气转化制合成气技术。开发煤层气生产合成氨及其相关产品、合成油及甲烷氯化物等有机化学品、合成甲醇及其下游产品,以及煤层气深加工技术的研发。通过对脱硫、脱氰、除尘等焦炉煤气洁净利用技术革新,推进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工艺创新,集净化、合成、分离为一体的工艺,以及焦炉煤气高温热裂解制氢与部分氧化重整制氢技术,焦炉煤气用于生产化肥、甲醇及其衍生物化学品技术。

(四)现代化工过程强化新技术及其节能环保新技术

以改造生产设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资源回收为目标,结合煤化工的特点,加强研究化工过程强化技术,一是开发新型反应器、热交换器以及新型塔板等化工装备技术。二是强化生产工艺过程,如反应和分离的耦合、分离过程的耦合,研究推广煤化工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煤化工是我国的一项支柱性产业,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煤炭化工行业在生产出大量的工业和生活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给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很大的负担,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在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怎样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促进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煤化工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国恩.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破产保护与利用,2009,100(5):4-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64-375.

篇4

关键词:生物技术产业;科技革命;新型工业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伴随着信息革命方兴未艾的浪潮,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生物技术经济已经展示出了不可估量的前景。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新的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物科技革命和生物产业革命。2000年6月27日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谱”的完成,被称为继原子弹、人类登月之后人类科技历史上第三个里程碑。因而,生物技术将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生物技术产业的特征

1.大机会。生物技术产业属于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行业,因其前期投入大、科技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质量要求严格、受国家扶持,所以进入壁垒高、垄断性强、利润丰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2002年,世界生物技术市场销售额在1 000亿美元以上。据资料显示,全球每10个成功的高科技企业中就有4个与生物技术有关。

2.大市场。新旧传染病的出现和复发以及各种危及人类生存的非传染性疾病为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了无限商机;全球人口大,而且不断增长,使生物技术产业拥有了长期永久性的市场;众多投资者之所以对生物医药行业趋之若鹜,主要原因是看中其高回报特点。如在财富500强企业中,虽然制药公司在销售规模等方面无法与汽车、电子等行业相提并论,但是在盈利能力例如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回报率的评比中却名列前茅。

3.高技术。这主要表现在其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和高新的技术手段。生物技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可以使原先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得以有效控制。

4.高投入。生物技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投资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厂房的建设和设备仪器的配置方面。目前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的生物技术项目的平均费用在1亿—3亿美元左右,并随项目开发难度的增加而增加。一些大型生物技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超过了40%。显然,雄厚的资金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成功的必要保障。

5.长周期。生物技术项目从开始研制到最终转化为产品要经过很多环节:试验室研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临床试验阶段、规模化生产阶段、市场商品化阶段以及监督生物产业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复杂的审批程序,而且产品培养和市场开发较难,所以开发一种新产品周期较长,一般需要8—15年,甚至15年以上的时间。

6.高风险。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孕育着较大的不确定风险。新产品的投资从项目筛选、临床前实验、稳定性实验等直到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以及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一系列步骤,可谓是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失败将前功尽弃。一般来讲,一个生物工程药品的成功率仅有5%~10%,时间却需要8—15年,投资1亿~3亿美元。

7.高收益。生物技术产业的利润回报率很高。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10倍以上。

二、生物技术产业的作用

1.改善医疗卫生水平。健康是人类永远关心的问题,生物技术的应用将会大幅度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这主要表现在人类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使医疗技术发生质的飞跃,使人类更健康、更长寿。今后医疗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更加注意预防医学和日常保健,使重大疾病的突发率大大减少,疫苗等生物技术产品将大幅度提高重大传染性疾病预防能力。疾病可以通过基因诊断和治疗,不仅可对单基因控制的遗传疾病进行预测性治疗,还可以治疗多基因控制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另外,随着干细胞研究获得的重大突破,器官移植将更加便利,价格将更加低廉,从而为器官需求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的重大突破,为再生物医学开拓日益广阔的前景。 转贴于

2.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全球人口在2000年超过了60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近90亿,与此同时,世界的人均耕地却正在减少。在人口和需求增长的压力下,在耕地不断削减的形势下,解决食物问题的唯一的出路是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通过生物技术的应能够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食品的营养质量。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作物产量增加5%—15%,而且还可以改变食物的营养成分,使它变得更为丰富和适合人体需要。同时,生物技术的应用还能为农业从业人员提供能抵御各种虫害、抗疾病和抗逆境的优化改良的农作物新品种。另外,通过转基因动物育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还可拓展家畜的新用途,为发展高效益畜牧业提供技术力量。还将推动农业经历新一次的“绿色革命”。

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动物胚胎移植与克隆技术大大促进了农作物与畜禽品质的改良,推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巨大变革。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应用,将大幅度地减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对农田和环境的污染。

3.对传统工业的改造。由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这就要求工业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低资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才能改造传统工业,促进绿色制造业的发展,走出一条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纺织工业以发酵工艺取代化学工艺,可降低用水量18%;塑料工业以碳水化合物取代石油作原料,可降低石油用量80%;造纸工业以植物取代化工原料可降低能耗40%;以生物技术工艺取代传统工艺,加工抗生素中间体(一种药物原料),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50%,电耗可降低20%,用水量可减少18%。同时发展生物质能,利用“绿金”代替“黑金”,开发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发电、生物氢等生物质能将部分替代日渐枯竭的化石燃料,从而增加世界能源的供给。生物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的一种基本工具。植物抗旱、抗盐基因的发现与应用,将有可能彻底改变10亿亩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使5亿亩不毛之地、盐碱地变为良田。用于废气、废水、废渣处理的基因工程极端微生物的应用,可降解生物塑料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将会解决工业排放、白色垃圾等环保难题,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生物技术还可以推进“绿色制造业”的发展。工业生物技术将使化工、造纸、防治、食品、发酵等传统工业领域地生产工艺与手段发生根本改变,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加速传统产业升级。

篇5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优结构,转方式,增实力;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壮大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增加有效投入,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坚持节约环保优先战略,狠抓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家团队建设;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

2、发展思路。我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为,坚持一个主题,争取两个增加,发展三大产业,推进四个协调,实现五个突破。

一个主题:量质并举,又好又快,跨越发展。

两个增加: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职工就业。

三大产业:化工新材料、特钢及延伸加工、电子信息三大千亿产业。

四个协调:市、县、乡区域发展相协调,新兴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协调,工业发展与节约环保相协调,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相协调。

五个突破:到2010年,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要实现“五个新突破”:

——工业总量实现新突破。到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其中,列统工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年均递增18%以上,列统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

——工业投入实现新突破。“*”期间,工业投入总额力争超过2000亿元;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0项,1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0项,力争突破投资超50亿元的大项目。

——产业集中度实现新突破。到2015年形成电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特钢及延伸加工三大千亿产业。到2010年,三大千亿产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500-2000亿元;打造2个销售超400亿元的经济开发区,6个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县区经济开发区,10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乡镇工业集中区,50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00户以上,超10亿元企业20户,超50亿元企业3户,力争超100亿元以上企业3户,其中超300亿元企业2户。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工业发展贡献份额提高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列统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5%;年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800项,其中重点新产品200项。全市专利申请量以每年20%增幅递增,力争累计达到8000件,发明专利占申请量的20%。重点骨干企业全部建有信息系统,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本世纪初的国际水平。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2%;市重点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比例达到70%;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工业企业COD减排总量11.1%,二氧化硫减排总量16.1%。主城区基本实施集中供热,同时关闭主城区95%以上的小锅炉,县(区)开发区逐步实施集中供热。

二、实施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1、加快重大项目的建设。

每年实施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0项,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项。建立健全“六项制度”,即市领导挂钩制、项目督查制、项目会办制、银企对接制、绿卡制、重大项目奖励制。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全程服务。由市重点项目督查考核办公室牵头,组成10个督查组对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进行逐项督查,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会办、一月一通报,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2、突出大项目招商。

要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注重外资的引进,提高外资占引资额的比重,提升项目层次。注重大项目招商。将投资10亿元以上或1亿美元以上项目作为重点,全力推进。对一些有意向的特大型项目,建库跟踪,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包装策划,推进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在“*”期间,实现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的突破。注重项目的科技含量、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的项目坚决不引。大力开展企业招商,把招商引资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争取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抓住国际、国内结构调整的机遇,跟踪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的投资战略,全力跟进,争取实现大重组的新突破。

3、提高项目有效投入。

切实把握好投向,所上项目要符合高技术含量、高加工深度、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要求。新建化工、制革、印染、电镀、酿造类项目必须进入相应园区。禁止在化工园区外新建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化工、制革、印染、电镀、酿造类项目,不允许在乡镇建设化工项目。要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各县区工业园区单亩土地的投资收益(税收)不能低于5万元,市开发区要力争达到10万元以上。要加大对大项目的考核。市政府出台《重大项目突破年考核奖励办法》,突出大项目的考核,加大大项目的加分力度,加大投资超亿元的竣工项目加分力度,加大当年投资超亿元项目的加分力度,以大项目,促大投入,出大效益。

三、培育大企业,壮大工业经济规模。

1、全力提升企业规模。

将发展大企业作为提升我市工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抓手,重点培育市百强企业的发展,引导企业加强市场开拓,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积极扩大主导产品的规模,在项目、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将其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水平上得到新提升,增强大企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示范与带动作用。

2、集聚企业发展能力。

现有骨干企业,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运营模式,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运行质量,提升经济效益。要通过加速折旧、企业营利、银行贷款等多渠道解决发展资金的问题;积极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每个行业都要形成几家龙头型的大企业、大集团。

3、大力推进企业上市。

加快企业资本运营和上市步伐。在全市重点企业中选择10-20户企业进行重点突破。目前尚未进行股改的企业要加快吸纳社会法人股,争取在今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已经设立的股份制公司要做好券商的选择工作,尽快进入上市辅导期。目前上市条件基本完备的企业要加快推进速度,争取年内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末,我市上市企业力争达到3-4家。

4、加快企业规划研究。

100户重点企业都要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发展目标,研究企业发展重点,排出加快发展的增长点,寻求与国内外大企业合资合作的结合点。百强企业要成为大项目的重要载体,企业技术创新的排头兵。重点企业每年都要实施一个5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每年都要开发一个有较大市场容量的新产品,企业“*”的年均增幅要达到25%以上。

四、发展大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培育三个千亿产业。

立足淮安实际,加快化工新材料、特钢及延伸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力争2010年三大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1500-2000亿元,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化工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壮大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和橡胶制品业经济规模。重点是迅速壮大制盐、两碱产品规模,建成全国重要的盐及两碱产品生产基地;以安邦电化环氧氯丙烷项目的实施为基础,大力发展环氧树脂等产品链,同时拓展氯碱化工与石油化工的联接度,发展聚氯乙烯、聚氯丙烯等产品;发展清江石化低硫低芳烃特种溶剂油系列产品;充分利用硝基甲苯和氢气的产品优势,拓宽催化加氢产品领域,发展硝基甲苯产品链。要发挥光气产品的优势,积极寻求MDI、TDI等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机遇。特钢及延伸加工产业。重点以淮钢集团为依托,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年内形成300万吨特钢的生产规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建设200万吨熔融直接还原项目,创造条件建设300万吨薄板生产线。同时利用特钢棒型材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油井管、大无缝钢管、紧固件、精锻等产品。以瑞时特钢科技公司不锈钢带钢为基础,提高规模,提升档次,积极向后道产品延伸,发展不锈钢厨具、餐具等金属制品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富士康为龙头,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扩大企业的带动效应,集聚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年内富士康模具、电路板、电子接插件项目、苏杭电子印刷电路板、振维电子电子接插件等项目竣工投产,到“*”末,形成1400万平方米高密度多层电路板、2亿件电子接插件、1亿件线缆组件、200万件计算机外壳组件的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明基电脑等知名企业,将我市发展成为新兴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

2、提升六个传统骨干产业。

继续发挥投入的拉动作用,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壮大烟草、机械、纺织、食品、医药、建材六大产业的规模。烟草产业:抓住行业改革的机遇,加快企业的升级改造,采用分组加工和高速卷接等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将“一品梅”发展成为全国名牌卷烟,增加产销规模。机械产业:重点提高电机、齿轮泵、轴承等基础件产品档次,加快发展专用汽车、拖拉机、石油机械、建筑机械、数控机床、船用机械等整机产品。逐步发展环保机械、数控设备、电力设备等装备制造业。纺织产业:重点发展具有环保色纺特色的棉纺织、印染面料、化纤、针织复制、服装五大板块。大力发展新型纺织技术,通过招商引资,新上一批10万纱锭以上的纺织企业,同时做好产业配套,逐步形成纺织、印染、面料、服装一条龙生产格局。食品产业:发展粮油加工、肉禽加工业、蔬菜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饮料等行业。开发方便食品,做大做强品牌,走多样化、精细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具有淮安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医药产业:重点开发应用化学合成药新技术、中药材提取分离技术,研制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消化系统类及精神系统类新药,大力发展“野马追”产业,提高中药产品的规模、品种和档次。建材产业:主攻新型建材、装修装饰材料、化学建材、建筑节能产品,稳步发展水泥和水泥制品行业,积极推进商品砼、商品砂浆的应用。

3、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

根据目前的比较优势,积极推进产业集聚,重点推进盐化工产业链、特钢产品产业链、轮胎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纤产业集群、轴承产业集群、凹土加工产业集群、针纺织产业集群、石油机械产业集群、教具产业集群等10个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项目。

4、协调发展生产业。

新型工业化要立足生产业的支撑与推动,要把发展生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积极培育重点物流基地、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项目。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科技服务业积极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开发及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技术交易等专业性技术服务业。金融业鼓励股份制银行在淮建立分支机构,有序发展资本市场,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市场和会展业,加快市会展中心的建设步伐。

五、建设大载体,推动产业布局调整。

1、加快市经济开发区和淮安工业园建设。

强力推动以市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四区联动”战略,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市经济开发区的规划调整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园区。“*”末,市经济开发区和淮安工业园列统工业销售收入双双突破400亿元。要加快专业园区的建设。推进盐化工工业园的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块操作,分步实施的运行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化工企业向园区集聚,禁止在园区外新建化工企业。启动建设特钢产业园,完善规划,科学论证,为特钢产业的大发展提供载体。

2、提升县区经济开发区层次。

全力推动六个新批省级开发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增强承载大项目的能力。各县区工业园区要根据发展需要,重新进行产业定位。要促进园区资源优化整合,推进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要提高县区工业园区项目的准入门槛,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投资密度和投资效益。6个县区经济开发区列统工业销售突破100亿元。全力推动南北共建开发区。淮阴、涟水开发区与江宁、南京两开发区的共建合作要加快推进,力争使共建开发区走在全省前列。积极推进其它开发区与苏南开发区的挂钩共建,积极承接南北产业转移,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的建设。

3、加快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

要结合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快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要本着“科学规划、集聚发展、主业突出、良好环境”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改善集中区投资环境,吸纳中小优质项目进区发展,逐步壮大工业集中区的规模,

六,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品牌建设。

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重点实施化学药及中间体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高性能钢材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凹土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新型环保技术与产业化、太阳能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重大科技项目。引导企业运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控制、工业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引进技术及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各重点企业都要对引进设备进行消化吸收,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进行技术工艺的创新。有关装备生产企业,要加强对引进设备的研究,将引进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产品中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百强企业都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2、加大新产品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

依靠技术创新,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的产品,形成一批高技术产品群,带动各行业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升级。机电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变频、调速电机、自动化与安全可靠的油气井口装备、大容量变压器、大马力拖拉机等新产品,研究开发环保机械、纺织机械等装备产品。化工行业重点加大加氢、加氯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力度,增加品种,提高档次。冶金行业重点发展开发特钢大棒材、大无缝钢管、高压特种管材等;医药行业力争在“*”期间开发出1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在淮高校要将企业的技术难题作为科研攻关项目,要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银行为支撑、社会投资为多元参与的投资体系。在重点行业选择若干关键共性技术组建一批新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在产业集聚区建设集产品开发、工艺设计、技术咨询为一体的中小企业创新基地。推进产学研联合,鼓励和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产学研用联合体。鼓励各类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风险投资公司等参与平台投资建设。

4、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围绕企业创新系统集成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传统产品数字化、商务交易网络化等五个方面,加快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设计、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和集成,把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起来,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

5、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深入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企”战略,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大产品宣传,加强品牌保护,提高企业占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要以技术、质量为基础,以骨干产品为依托,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夯实企业的技术基础工作,强化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认证,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力争到“*”末,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3件,国家名牌产品达到3-5个;省著名商标达到50件,省级名牌达到40个。

七、注重节约环保,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大力推进节能降耗。

一是优化工业结构。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逐步提高低能耗、高产出行业产品比重。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期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含量低、效益差的企业,各地、各部门要制定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关、停、并、转,积极推进火力发电“上大压小”工作,按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优化电源结构,提高机组效率,实现结构节能。二是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大力推广节能技术,组织实施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纺织、轻工等重点耗能行业,推广应用工业余热、余压和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能源优化利用技术、节能设备、节能材料和节能新技术;以百户重点耗能企业为重点,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一批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的技改项目。大力推进区域集中供热工程。加快能效电厂建设,力争“*”期间建成3万KW以上能效电厂。三是建立有效的节能管理机制。通过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源头杜绝能源浪费。加强节能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使用明令淘汰的工艺、技术和用能设备等违法用能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加强节能考核,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落实节能责任,提高节能主动性。

2、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建设企业间、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以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行业为重点,按照产业关联度的大小,协调组织好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生产协作,特别是资源利用协作,把尽可能多的废弃物转化为下游的原材料。二是加强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推进淮钢特钢、洪泽银珠、安邦电化等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以点带面,引导更多企业开展内部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减少物料消耗,达到实现污染物少排放或“零排放”。三是广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坚决落实国家、省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扎实开展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抓好盐化工行业的废水、废渣、废气、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轻工行业的废渣、余热以及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建材行业的煤渣、粉煤灰、磷石膏、硫酸渣等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突出抓好淮钢特钢年产60万吨高炉渣微细粉综合利用项目、安邦电化的热电灰渣综合利用改造工程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确保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3、强力落实环保措施。

一是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分解减排目标,落实减排责任。对排污总量超过目标要求的县区,要暂停审批该区域内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批,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同时,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超量排放企业,依法严厉处罚。二是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对应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的,认真组织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不属于强制性清洁审核的企业,重点围绕我市100多户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煤以上和年耗水5万吨以上的重点用能、用水企业,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确保每年有10户以上的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通过环境友好企业以及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典型,通过典型引导,推动清洁生产工作全面开展。三是加大环保项目投入。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系统工程建设步伐。引导企业加大工业污染点源治理力度,建成一批企业自备废水、废气处理工程,加快淮阴发电有限公司、华能国际淮阴电厂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四是认真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至2007年底全面完成化工生产企业整治工作,通过集中整治,规范或淘汰各类违法违规化工生产企业;引导分散的化工生产企业向化工集中区集中;有效控制和治理污染,全面达到环保标准;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全面提升化工企业环保、安全和技术装备水平。

八、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

1、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使政府成为良好发展环境的创造者。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重大工业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进一步进行流程再造,推广应用网上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从源头上和机制上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严格控制各类检查活动,少检查,多服务,多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2、用好用活各类税收减免政策。

进一步落实鼓励类建设项目引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和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退还增值税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中的相关优惠政策。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所提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税前扣除;企业建立的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承担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科技型企业支付给引进的从事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的报酬,可计入技术开发费用。

3、加大财源建设扶持力度。

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研究,帮助企业策划包装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并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国家、省各类优惠扶持政策,推进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支持的综合效率,市经贸委、财政局共同研究制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具体办法。

(1)出台重大工业项目扶持办法。为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激发各地及重点企业实施大项目的积极性,实现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培植新财源的目标,对能形成重大增长点的工业项目进行专项扶持。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新增入库税收较大的项目给予奖励。按照谁收益,谁扶持的原则,扶持资金由同级财政承担。

(2)对重点产业予以扶持。为加快推进重点产业的发展,引导项目向园区集聚,对新引进的三大千亿产业项目给予专项扶持。

(3)继续实行重点项目绿卡制度。对重点技术改造由市委、市政府颁发项目绿卡。按照对绿卡项目减免收费的有关规定,对绿卡项目进行收费减免。

(4)设立节能专项资金。从今年起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并逐年增加,用于支持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用于补助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以及对在节能和清洁生产工作上取得显著成绩的县区、单位和个人的奖励。

(5)建立高成长企业的扶持激励机制。在全市选择10户-15户规模较大,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前景良好的工业企业,作为培育大企业的重中之重,促进做大做强,统筹生产要素,在企业融资、用地、财税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高成长企业进行扶持。每年用于支持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支柱企业,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苏北领先、省内一流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4、积极营造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舆论氛围。

加大新型工业化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促进作用,开辟专栏,宣传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成就,重大项目的工作动态和主要成效,开展节能、环保专题宣传。加大对工业政策法规、优势企业、名优特新产品的宣传,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塑造形象,提高知名度。大力宣传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管理人员、科技人员、高级技术工人和经营团队,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对新增入库税收超1000万元,创建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企业领导,优先推选劳动模范。

九、创新考核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1、创新新型工业化考核体系。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指标体系,将考核指标分解为导向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将开票销售收入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将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指标作为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将大项目作为目标考核的重点,没有投资超10亿元以上项目的县区不能被评为目标考核一等奖。

2、加大组织协调力度。

为强化组织领导,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市长为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包括市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负责建立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联席会议工作细则,加强检查督促和考核管理,做好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全体会议,通报工作情况,研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问题。

3、强化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产业准入门槛,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提高投资效益。鼓励、引导企业大上、快上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的项目。严禁新建限制类项目,对现有属于限制类生产能力,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用新工艺、新技术促进企业升级,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生产淘汰类产品和采用淘汰类工艺、技术、装备的企业,限期停产或予以关闭。

4、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研究出台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政策,以“政府引导,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模式,加快“一个中心,六个平台”的建设。以淮安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核心,推进建立创业辅导、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人才培训、政策法律服务、信息及咨询等六大服务平台。贯彻落实各级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服务;降低创业门槛,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创业培训、创业孵化服务;积极为中小企业新产品研制开发、试制、生产工艺改进、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充实担保公司资本金,扩大担保融资规模;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听取中小企业呼声,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加大信息量,使之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整合社会资源,打造良好环境,努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创业难、创新难等问题。

5、加强企业家团队与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

要优化创业环境,形成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社会基础。大力吸引在外工作人员回淮创业,造就一批新的企业家群体。健全培养体系,形成提升企业家素质的学习机制。积极为本地企业家学习进修、参观考察创造条件,加快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要通过招引大项目、外资项目,引进一批素质高、视野宽、理念新的企业家,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力量。要强化激励机制。政府定期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经营者,对发展速度快,社会贡献大的企业经营者进行重奖,增强企业家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