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意义

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依靠群众自身努力,综合治理,整体推进,使扶贫开发重点村收入相对稳定的产业基本形成,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变面貌”的总体要求,尽快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扶贫开发重点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具体目标如下:

(一)贫困户人均1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二)人畜饮水困难得到基本解决,80%以上的群众用上清洁饮用水;

(三)村级道路畅通,路面达到沙石化以上标准;

(四)农电入户率达到90%以上;

(五)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六)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用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七)村有卫生室,贫困人口就医基本得到保证;

(八)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农户灶、厕、圈等设施条件改善;

(九)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稳定解决,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50公斤以上;

(十)重点村有1-2个主导产业,户均1亩经果林,或户均养猪5头以上,或户均养羊10只以上,或户均养牛2头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三、基本原则

(一)综合治理,整体推进。把发展生产和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着重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兼顾改善生活条件,积极促进与之密切相关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重点村规划,有针对性地确定项目、安排资金,并依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力量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建设项目按计划安排,分期分批实施。

(四)整合资源,集中开发。以扶贫重点村开发建设为平台,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涉农部门的项目,共同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走“参与式”扶贫的路子,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依靠群众的自身努力,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10年7月20日至8月20日)。主要任务是:逐级召开重点村建设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重点村建设任务;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宣传重点村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制定群众投资投劳及奖惩办法;搞好水、电、路工程和增收项目规划、设计、预算。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8月21日至2012年5月31日)。主要任务是:实施好村组道路的新修和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住节令,搞好增收项目实施;结合灾后重建,抓好以改厕、改厨、改圈为重点的村容村貌建设。力争使每个重点村在发展经济、改变面貌方面办成3至5件看得见、摸得着、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事、好事。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10月30日)。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完善制度,签订《管护合同》,设立重点村道路、增收工程等项目标志牌;整理好财务资金账目和各种档案、资料;进行工作总结,报请上级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宣传动员,提高认识。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是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和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各有关乡镇、村要广泛宣传动员,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积极参与重点村项目建设。

(二)组建机构,加强领导。各有关乡镇要成立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主抓,把重点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监督。各重点村也要成立项目建设工作组,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组织专业施工队施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多方筹资,严格管理。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资金采取国家投一点、集体拿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筹集。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由县扶贫办牵头,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实行扶贫资源整合提高整村推进质量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整合交通、林业、水利、代赈、电力、通讯等部门项目,进一步加大资金捆绑力度,增加重点村建设投入,增强重点村建设效果。在资金的管理上,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财政局统一管理,群众自筹资金由村上统一管理,建立专账。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执行,资金分期拨付,实行单据送审、报账核销制度,项目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白条入账和项目外开支。严禁将扶贫资金拆借、挪用、抵交陈欠款、贷款、发放工资,违者将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四)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重点村建设。各重点村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项目工程投资预算,并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实施。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项目必须按照《扶贫开发重点村管理办法》进行施工管理,工程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要经过相关部门进行专业设计,以确保重点村项目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

(五)开展项目监测评价。各重点村对贫困户要建档立卡,乡镇要对实施项目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和综合分析,及时掌握资金投入、工程质量、进度等方面的信息,并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标如期实现。

篇2

1、基本情况。20*年,我县10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省级试点村76个,县级试点村24个;有12个县扶贫村,24个被列为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村,2个村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共涉及12个乡镇,128个村小组,7880户。

2、资金投入情况。省下拨我县直接统筹资金为480万元;市下拨的直接统筹资金为71万元;县财政相应安排320万元配套资金;各乡镇建设配套资金为36万元;试点村自筹资金442万元;共建单位、企业援助资金153万元,社会捐赠资金146万元。我县新农村建设资金总投入为2714万元。

3、建设进展情况。改路136公里;改房1182360平方米;改栏1400个;改厕5620户;新增自来水5972户;清理垃圾768吨,淤泥6780立方,路障*个,配套建立垃圾窑*个,兴建下水道3096米,绿化面积扩大到13210平方米。

截止今年9月份,100个试点村有30%的村建设基本成型,试点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不断提升。

二、主要做法

1、坚持从选点开始把好新农村建设关

搞好新农村建设重在选点,试点村选得好坏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快慢、质量的好坏以及试点村能否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选点已形成两种方式:一是以经济实力选点,陈营镇为选好9个试点村,要求申报试点村的村小组,申报前2天之内筹满10万元的建设资金以考察该村是否有搞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如果能按时筹好10万元就有申报资格。二是以民意选点,苏桥乡要求申报试点村的村小组,申请必须征得全村80%以上的村民签名同意,才有申报资格,再由乡镇新村办综合评估申报村实力,然后定试点村。

2、坚持依靠理事会运作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①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陈营镇洋湾、下陈两个村的道路改造历来是老大难,今年这两个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里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和五老协会(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工人)。为了改路,村民理事会和五老协会轮流上门做拆迁户的工作,召开村民大会制定以钱折地和以地换地方案,补偿拆迁户损失,目前两试点村已成功拆迁围墙10座,房子7幢,猪牛栏4座,改好了二条路,建成了一条商业街。

②制定了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全部纳入公决范围,理事会决策前必须普遍征求农民意见,绝大多数村民同意才能定案,确保村务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意基础之上。如湖云乡邱夏邱家村中央的灌木林有多座坟墓,不利于村庄统一规划,邱家村民理事会及时召开村民大会,进行思想动员,并逐户上门做工作,最后落实迁坟方案,并自筹1.7万余元作为迁坟补偿。目前,迁坟工作进展顺利,村中央的54座祖坟已全部迁移出。

3、坚持规划先行完善村镇科学规划管理制度

①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按照“城市按农村来美化,农村按城市来建设”的规划理念,科学规划,加快形式四种建设模式,如:陈营镇下陈、洋湾村的城中村拆迁模式,汪家乡锁丝源村的旧村改造模式,裴梅镇林后村的重建新村模式,湖云乡窑咀村田园生态村模式。

②编制建设新农村的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尊重地方的历史文化,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规划设计。如苏桥乡杨家村,注重依山就势,傍水成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借助申报扶贫开发改路项目,用水泥把村里路边3米宽的小溪两岸彻好了,相当美观,真正将山、水、树、路坪,房融为一体,造就“内生式、安全式”的园林生态村庄。

③建立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把村镇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通过规范建设,引导和调控农民建房行为,严格审批手续,做到先批后建,严格落实试点村的规划方案。苏桥乡楼下村规定,今后所有村民建房必须在新挖平的统一规划区内建,否则一律不批。

4、坚持发挥共建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试点村建设

①共建单位积极深入试点村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村情出发,因地制宜,指导、帮助试点村做好村庄整治、建设和生产发展工作。如县发改委挑选了两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后备干部,脱产到青云镇上坂村指导、帮助试点村做好村庄整治建设和生产发展工作,并要求每月驻村不少于10天,每月向单位汇报共建村进展情况。

②共建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试点村在资金、技术、物资、信息等方面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让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上届县政协委员、吉星猪场董事长汪世彪在得知梓埠镇毛公山村缺少新农村建设资金,拿出3万元帮助试点村搞建设。长新公司向共建试点村齐埠程家当村提供32万吨水泥。县政协委员、伟盛管业老总冯伟贤在共建试点村梓埠渡港板桥村考察时,答应无偿提供物资、技术以及资金支持试点村建设。

5、坚持产业化经营推动试点村生产发展

①大力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汪家乡新建陈家村积极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引导农民以市场为依托,推广无籽西瓜和吊瓜种植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无籽西瓜”和“吊瓜”,今年全村有80%以上的农民种上了无籽西瓜和吊瓜,种植面积共计达300亩,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000元。

②按照“务工兴村”的思路,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务工经济,通过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梓埠镇椒源新村,全村140人,就有90多人,到福建厦门等地捡垃圾,每年全村务工收入为200多万元,60%以上的村民都住进了楼房。“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成为新农村建设“提速”的坚实经济后盾。

③村民自发寻找商机,以亲帮亲、邻帮邻、友帮友的形式带动全村开拓商贸产业,发家致富。汪家乡新华锁丝源村90%以上村民做农民经济人,到本县以及外县乐平、波阳、余干等地收购花生、棉花、芝麻,再统一集中卖到外省,赚取差价。石镇窑前村成立种猪协会,指导和帮助农户养殖种猪,目前全村就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养殖种猪,共养殖种猪190头,每年卖出猪仔4000只,取得经济效益114万元。

6、坚持依靠市场运作筹措建设资金

运用拍卖、入股、租赁、承包的市场手段对分散在各村的集体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农村现有的资源潜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筹集新农村建设资金。梓埠镇李家上李、下李两试点村,因外出打工人员多,村里很多农田无人耕种,村理事会因势利导,给每家每户留了0.5亩口粮田,其余的良田采用土地流转的方法,面向社会招标,由中标的种粮大户租种,按每年每亩300元的价格出租,两试点村一年流转土地的租金达40多万元,不仅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而且还解决了良田荒废问题。苏桥乡楼下村,把村中一座约5000平方米土山挖平,腾出的空地规划成21块宅基地,通过市场运作,公开拍卖,得到40万元的收益,扣除13万挖山成本后,还有27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

7、坚持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树社会新风貌

各试点村以乡风文明为目标,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文明农户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尚。上坊乡港边李家村,利用村里种桑养蚕的优势,开展别开生面的特色养殖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包括摘桑叶、切桑叶、匀蚕、给桑叶等工序,评出了10大种桑养蚕能手,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激发了村民致富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认识不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部分干部和群众不能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识上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一些村组干部认识上“错位”,部分乡镇干部工作“不到位”,部分共建单位和企业“缺位”。主要体现在:思路不清、措施不明、作风不实,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对新农村建设规范缺少自己的思路。

2、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大。我县大部分试点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生活不富裕,开展新农村建设难度大,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等靠要”的想法,不善于创新筹集资金措施,不愿去联系县直单位,企业共同建设新农村,不积极发展生产寻求新农村建设内生动力。

3、结对共建作用不明显。部分共建单位和企业思想上不重视,有的认为搞新农村建设我们不懂,是外行,如果联系的试点村有事主动找我们,就帮一下,我们也不主动下去,落个轻松;也有的认为,建设新农村是试点村和乡镇的事,搞共建只不过是县委政府大造声势的一种形式,没自己什么事;还有的认为,共建帮扶无利益可谈,既费精力,又费钱,我们不做;有一部分单位和企业被找上门来就承诺出钱出物,过后不积极兑现。

4、村民理事会职能履行不到位。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很多试点村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和五老协会,但在运作过程中不规范,如理事会的成员往往是由村小组组长或村支书直接指定,而不是通过村民大会选举产生。开展工作时,经常是由村小组长或村支书代替民理事会执行权力,村民理事会无自,村民理事会成了摆设。

5、“城中村”建设和县城基础建设缺乏有机配套。“城中村”在新农村建设时遇到以下问题:一是“城中村”下陈、小溪两村地势低洼,村里的下水道无法利用县城排污系统排污,导致下雨天水浸房屋。二是“城中村”洋湾村在建设中,村里自来水管破裂,自来水供水网瘫痪。

四、几点建议

1、统一广大干群思想。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和主线,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建设农村现代文明为重要内容,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为基本原则的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让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在全县农村家喻户晓,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上来,把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全县上下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2、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有序整合部门资金,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和利用计划、财政、农业、扶贫、交通、民政等部门的优势,将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管理和使用,实行综合配套、重点投入;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农民自筹资金和找与本村有关联名人、能人募捐,解决一部分建设资金;实行市场运作,把村集体资源通过公开拍卖、承包加以开发利用,获得收益用于新农村建设;依靠共建单位、企业在资金物力上的支持,解决资金短缺困难。

3、加大共建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各行各业的人才、智力和资金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共建单位和企业一定要严格按照县委、政府文件精神,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指定专人负责,指导和帮助试点村进行村庄规划、村庄整治、生产发展以及制订村规民约、完善村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参与试点建设的全过程。

4、发挥理事会作用。积极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鼓励和支持理事会,自主决策,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始终把相信农民,依靠农民放在首位,维护和实现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使农民在决策,投入、实施等方面成为主体,让农民自觉、自愿、自力更生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5、促进“城中村”建设与县城基础建设有机配套。在制定“城中村”规划时,要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城中村”的基础建设必须与县城基础建设有机配套,比如试点村的供水、供电必须融入县城的供水、供电系统,试点村下水道一定要通过县城排水系统排污,县城规划改造设计时也必须把“城中村”考虑进来,避免重复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