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药前景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医药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医药前景

篇1

年级班级

学校指导教师

企业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

中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选题依据与

意义

1研究背景及意义

电子商务在近几年的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它在商业运营发展中发掘出来新的方式,从某些方面来看,已经推翻了我国传统的营销方式,从空间和时间方面让双方的商业交易更加的便捷和自主。医学药品是当代人民的必需品,所以更加需要和当展齐行,也向电子商务的方面发展,也可以让我国人民享受到方便实惠安全的服务。现在我国社会的医药企业的大部分已经开始上电商进行发展,也已将开始了医药电商平台的搭建工作,而且成功申请了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资格。我国目前对于互联网药品交易政策已经越来越允许,所以一些相关人员认为我国的医药业的电子商务的进展也在顺利地进行中。所以很明显的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也是顺应国家风向的表现。但是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随着时间和经验的沉积才可以更好的服务我国的人民。在数据看来,我国的线上药品销售额度在不断增长,但是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时间过短,对于国外的经验借鉴也不足,所以现在的网上交易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药品是关乎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安全的东西,所以必须建立健全我国的药品制造流程,形成完善的监督监察体系制度,编制可行的行业规则,才可以在网上药品销售时将问题降到最低,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交易信息的安全服务,才可以让购买者更加放心的对药品进行购买,对购买体系的信任度提升,从而促进消费者对于网上购买药物的信任度,使其习惯于网上购买的这种方式,医药行业也应该在这种电商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药品的质量和自身的服务,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发展状态,促进我国医药电商的顺利发展。

作为与大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业,医药行业在社会发展在哪个备受关注,其自有长久的生命力与良好的占空间。经济发展新时期,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迅速,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也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重点。医药行业在“互联网+”的新思维下也开始了转型。电子商务对行业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不容胡思。但是在“互联网+医药”的背景下,医药行业除了积极做好相关的业务开拓和烦,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时间较多,存在这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将根据我国医药行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现状,探讨先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医疗产业使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人身安全的产业之一,其发展稳定并且可持续。大规模普及互联网导致网络商业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交易方式。近年来按照中国网络商业研究中心的数据,医疗销售产业的网络商业正逐年成上升趋势。国家大力发展格式医疗网络商业,并为此出台各项政策。然而,发展医疗网络商业模式并非一夜之间就能完成。对信息链和物流链进行优化整理,网络药品销售管理的完善,信息采集系统的搭建,相关政策的不断深化改革,也是21世纪社会发展经济的关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Holger(2015)指出医药电商想要良性发展就要制定完善的互联网商业监督法律法规,并且让电商企业对其严格的遵守。一定要对网上的药品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督控

制,仔细审核的广告和信息,严格监督和管理我国互联网交易和互联网信息服务。

Kubiak

Włodzimierz(波兰)在2005年指出,医药行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就是创新,也是促进医疗行业的保障水平的途径之一。它对医学专业的后续发展和人类寿命的长短和质量起着尤为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研制新的药品并且使其服务与人类,而且创新发展医药行业经营模式,使他服务于人民,有利于人民。

Abraham

Schwab(2010)指出,我国的经济结构在改变,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医学教育也不能落后,跟随时代的脚步进行改革创新,需要创建出适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制度,着重培养我国专业人才,增强人才的实践和科学的利用力。现在是互联网主导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的驻点医师被更加的需要,国家更应该完善我医学培养制度,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促进国家稳定的发展。

2.2国内研究现状

赵莎莎(2018)通过对电子商务这一领域的各方面条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电子商务要想健康发展,一方面十分需要良好的经济水平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符合行业现状的各种数据分析结果,同时,还需要对产业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整理。

刘秋风,田侃(2018)提出线上的那些药品网店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应该不断完善内外部的管理模式。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依照法律要求,严格按照行业行规,不断深化道德责任感,就会形成一套科学的药品网店的管理模式。

孟令全(2011)曾提出,企业财务管理在现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对各企业的电子商务有了新的要求,同时,为了能够给各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带来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就需要不断深入了解网络财务的安全保障系统,进而不断完善与提高。

张鸣鸣(2017)通过研究,认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代,大众的目光正时刻注意着医药在网络上的商务发展。那么这些企业想要发展壮大自身,想要在这个市场行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那么,就要找好出发点。消费者是奠定网上医药店铺成败的最关键因素,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用户,才能不断发展自己,这就需要企业从用户方面出发,多为消费者考虑,不断完善自身服务体系,为广大用户提供值得信赖的商品,同时,不断创造安全可靠的财务交易环境,以及商品信息平台。

查阅的主要

文献

[1]丁汀.

B2B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J].

财会学习,2019(01):115-116.

[2]孙同祎.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药店网络发展风险分析[J].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01):215.

[3]侯文华,杨丹丹.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医药供应链创新发展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9(03):3-5.

[4]沈子渲.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1):159-160.

[5]赵敏,原超,李朝霞.

大数据背景下医药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提升与探究[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6(01):45-48.

[6]安永强.

医药零售网店建设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18,20(08):244.

[7]赵莎莎.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互联网+”因素分析[J].

黑河学院学报,2018,9(04):64-65.

[8]韩玉.

国外连锁企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Walgreens为例[J].

商业经济研究,2018(12):94-96.

[9]孙志政.

医药电子商务的现状与拓展空间[J].

上海商业,2018(06):13-14.

[10]李红梅.

“互联网+医药”下的侵权保护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8(23):212-213.

[11]刘秋风,田侃,沈夕坤,赵娜娜.

“互联网+”背景下药品流通O2O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8,15(04):447-451.

[12]龚璇.

浅析我国医院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现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0):71.

[13]孟令全.

医药电子商务的新医改效应[A].

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9.

[14]孟令全.

基于医药电子商务的医药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A].

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8.

[15]谢虹.

我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分析[A].

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2011:5.

[16]于小燕.

我国医药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初探[A].

香港康健医药有限公司.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C].香港康健医药有限公司:,2017:1.

[17]胡海波.

中国医药电子商务:困局与出路[N].

科技日报,2011-12-18(002).

[18]王莉.

医药电商监管借他山之石[N].

21世纪药店,2013-04-22(001).

[19].

600亿元医药电商蛋糕,你准备好了吗[N].

21世纪药店,2013-05-06(A02).

[20]史万奎.

医疗电子商务是终点站[N].

医药经济报,2013-09-20(002).

[21]王淑玲.

医药B2C生长态势[N].

医药经济报,2016-05-02(F02).

[22]明美.

吉林大药房医药电子商务O2O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7.

[23]虞峰.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在现代医药分销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6.

[24]张鸣鸣.

BH医药企业“互联网+”环境下医药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研究[D].沈阳大学,2017.

研究内容

本文根据我国医药行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现状,探讨先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探讨

2.1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探讨

2.1.1医药行业的销售

2.1.2医药电子商务模式现状

2.2基于SWOT的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探讨

2.2.1医药行业市场潜力

2.2.2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前景

2.3基于SWOT的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分析

2.3.1医药行业市场潜力

2.3.2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前景

3

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条件与制约因素

3.1医药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

3.2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发展制约因素探讨

3.2.1技术信息有待优化

3.2.2多层安全隐患

3.2.3成本居高不下

3.2.4政策法规配套不足

4

优化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4.1优化信息链和物流链

4.2完善网上售药管理

4.3搭建信息收集体系

4.4推进相关政策改革

研究方案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及SWOT分析法,围绕对“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等内容进行了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与总结,为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研究过程中永达SWOT研究法,基于SWOT的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发展以及前景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写作进度安排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所在系意见

系主任签章:

篇2

我国互联网医疗面临的问题

目前互联网医疗面临信息不能共享、国家监管政策缺失、费用报销不能与医保接口、数据挖掘困难、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尚处在摸索阶段。

信息不能共享,标准不统一。“互联网+医疗”很难推进的原因之一,在于医疗的互联网都是一个个的“孤岛”,每个医院都是一座“孤岛”,甚至一个医院里面很多软件都不能共享。“信息孤岛”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体制问题,是医疗服务体系碎片化的反映,因为不同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互相之间都是竞争对手,他们是不会主动积极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的。公立的大型医疗机构如果不放开他们的核心系统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系统),医疗真的很难移动,互联网没有这样的数据,很难真正地改变整个流程。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缺乏顶层设计,加之国内医院体系庞大,当互联网医疗产品进入医院时,都要重新做系统接口,导致医疗IT产品复制成本和交付成本极高,这也同时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国家监管政策缺失。从政策层面出发,移动医疗行业如何监管?出现医疗事故由谁来负责?目前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医疗是相对敏感且专业化程度高的领域。由于政府对医疗资源的控制较严格,当相关厂商发展到一定程度、用户积累成规模时,一定会面临如何与相关法规相适应的困境。对于涉及医疗管理的智能硬件产品,如果得不到相关权威机构的认证,会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接受度。此外,如果能从国家层面认可移动医疗对于慢性病治疗,以及给医院层面带来的益处,移动医疗发展得当的话,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同时,甚至能帮助国家缩减医保支出、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因此,不仅政府应考虑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行业发展,大型医疗机构也可协助引导、推进这一产业。

现有远程医疗政策妨碍医生投身新型医疗服务模式。2014年卫计委的《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指出,“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并且“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平台”。这一文件明确禁止医生自主进行远程医疗,将医生从事远程医疗的权限收归其所服务的机构。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医生和患者越来越多地能够越过医疗机构实体进行直接联系。这种实质上的个人行动和名义上医生从属于医疗机构的关系将产生越来越深的矛盾。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优秀医生开始主动地进入新兴的医疗服务市场。但在现有人事制度下,他们作为公立医院职工,通过新型服务模式和业态获取的收入并不被现有体制承认,甚至违背现行法律和行政规定。这极大影响了优质医疗资源向这一领域流动的积极性,使得相当多的医生对新兴领域望而却步,妨碍了新型服务模式和业态的发展。

医疗费用报销问题。中国建设了全球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将近99%都已经被基本医疗覆盖到,在这样的体系下,人们都习惯医保支付。国内多个城市已在实施“智慧城市”战略,医保卡与交通卡、老年证及银行卡综合在了一起。企业在设计医疗支付时,如何与医保对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医疗大数据如何挖掘仍待研究。传统的临床科研数据,分对照组和试验组,但是真实的医疗大数据搜集起来没有如此理想的状况,真实的病人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怎么利用现有的数据来开展大数据服务于临床研究,是个问题。传统的医疗数据是以临床为中心的业务数据,现在结合互联网、健康物联网,以及气象环境、基因等数据,这些数据来源多元化怎样进行规范化处理,还有如何挖掘出非结构化数据的价值,也是难题。健康大数据要发挥作用,实际上需要做知识库的建设,但是现在的知识库都是基于现有的教科书、药品使用说明以及一些临床手册,都比较简单,今后要把医生的真实的看病经验也输入进来,才能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大数据挖掘。

相关智能硬件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现有的移动医疗服务和功能可满足用户的问诊需求,但通过监测数据进行行为干预,进而预防疾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旦数据出现较大误差,给用户造成压力的同时,产品本身的推广也会受阻。此外,由于相关厂商多停留在借助不同的产品功能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阶段,用户粘性难有较大提升。

医药物流速度较慢。今天的中国药店跟便利店一样在全国多如牛毛,覆盖半径不足3公里。碰上急症就直接去医院了。而网购药品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患者拿到药品的时间短于传统的取药时间。国家药监局对药品的仓储、配送都有严格的规定,目前参与医药物流的企业数量不多,目前的物流速度还没办法满足用户的急需用药需求,特别是跨城市的物流配送速度。

业内普遍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尽管互联网医疗行业异常热闹,但业内普遍没有找到适合自家的清晰的盈利模式。目前尚未有哪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始盈利,产业相关数据也不乐观。很多公司通过交叉合作探索向患者收费模式,试水市场反应,比如从患者需求切入,如提供挂号、问诊等服务,将其转化为购药行为,但无论是通过挂号、问诊还是健康管理,患者需求的转化率都极低,究其原因是用户粘性不高,大部分购药行为能通过医疗机构、实体药店等渠道完成,因此没能实现购药行为的电商化。同时,由于各合作企业间为了保障自身利益,也不愿意提供十分详细的患者记录和数据分析,导致合作以失败告终居多。目前独立运行的医药电商也无一家盈利,因为网上销售的多为单价低、毛利不高的非处方药,这也决定了该行业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几无可能。

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企业、医疗机构、用户等各方的努力,在整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认为国家应加速出台相关监管政策、标准和相关配套改革,企业也应抓住大好时机,学习同行先进经验,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发展策略。

1.行业发展建议

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统筹和推动全国互联网医疗信息标准化工作,加快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构建医疗信息大数据平台;二是规范互联网医疗硬件和软件产品,加快实现设备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快出台互联网行业准入标准,规范行业准入条件,防止低水平重复开发。

改革医疗保险体制。医保经办部门应该通过尽快引入医保医师制度助推医生自由执业,使得医生不必再依靠公立医疗机构身份获取医保资格,引导优秀医生分流到社区、民营医疗机构乃至线上机构,利用包括互联网医疗在内的新型医疗服务组织的竞争和分流能力,形成充分竞争、分工诊疗的医疗服务供给格局。

加强行业监管。我们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加强行业监管:一是明确行业监管机构,加强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监管;二是出台相关细则,明确对互联网医疗主体资格审查备案、知识产权保护、纠纷处理、消费者维权等问题的解决办法;三是加强互联网医疗的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医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加强卫生、工信、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医疗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的有效对接;二是推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培育壮大互联网医疗品牌;三是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向,切实将国家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

大力发展医药物流。要大力发展医药物流,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完善医药物流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传统医药企业转型;二是做好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三是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抑制地方保护主义;四是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五是提升医药监管能力,严格医药市场监管。

2.企业发展策略建议

明确市场定位。移动医疗服务要找准利基市场。个人消费市场方面,一定是在细分用户群体上才会有发展空间。比如说孤寡老人、亚健康人群。可穿戴设备更要找准细分市场,医疗和健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做大而全的产品没有什么前景。

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切入点。互联网的特征为海量、高频、低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低成本、可标准化复制。而医疗的特征为相对低频、个性化、属地化、支付方与决策者不对等、易受政策影响。所以,医疗的特征决定了其将是一种用户数相对少、ARPU值相对高的生意,很难出现全国性的龙头。医疗行业是产业链条过于复杂的慢行业,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可通过三个方面切入移动互联网:一是通过提供便捷的导诊分诊,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各级医院医生的效率;二是构建透明的生态系统,降低体系内的信息不对称;三是在慢病领域提高用户黏性与数据的连续性。

加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医院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效率太低。而解决此问题,可以从两条线出发:一是在云端,在互联网上为患者提供服务,让其在院外享受更方便的服务;二是为医院服务,合理分配和应用医疗服务。资源不均衡、信息不对称是催生互联网医疗商机的核心。企业应该重点把握数据的应用,并具有跨领域的思考能力,更多地将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能力与相应领域的专业经验相结合,是未来大数据应用的趋势。

加强网站宣传。针对用户关注度不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可采用多种推广方式进行网站宣传:一是SEO推广,二是利用各种方式发邮件或者信息给目标用户群体,三是两个或多个网站之间采用一些栏目互相推荐彼此网站的合作方式;四是利用专家营销,如请专家来坐诊或在医院网站里给专家增添博客等;五是利用百度知道、SOSO问答、地方性人气旺的论坛等方式来进行品牌宣传,或在新闻网站上发软文广告。同时,还应该经常举办线下活动,以此来弥补线上不足,如逢年过年推出一些优惠活动、大型义诊、发传单或者专家做客讲课等活动,并邀请媒体进行相关报道。

远程诊断、近处治疗相结合。有实力的医药厂商完全可以整合社会化的医院资源、医生资源,用户可以远程咨询用药,线下由被整合的医院医生进行治疗指导,同时可以推进医生P2P、移动用纸O2P等新商业模式创新,给予患者全方位用药指导。

篇3

同城的阿里巴巴集团在医疗健康产业亦浸润已久,旗下从事健康咨询服务产业的“阿里健康”不久前因推出“滴滴医生”服务,而备受关注。2014年阿里健康曾在河北省推行电子处方上网,以带动药品电商服务,但以失败告终。

“国内至少有2000多家移动医疗互联网公司存在。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管是我们还是对手,或是友商,其实都是从2014年才真正起步。”对这个看起来很庞大的市场,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显得很淡然。他对《凤凰周刊》表示,对这个市场来说,没有谁具有绝对的优势,大家都在摸索互联网医疗运作的模式,遗憾的是,迄今没有一家真正大面积地实现和医疗系统进行实时、全面的对接。

移动互联网医疗创业者喜欢把传统医疗领域比作墙,墙内是大陆的近25000家医院的生态体系,墙外转悠着这两千多家互联网公司,不得其门而入。不仅如此,传统体制内的医务工作者把这些不是医生的入侵者,视为异类,在各种可能的时间和空间处处防范。

以往的经验中,互联网改变了商业、金融等行业的游戏规则,而对尚未被开发的传统医药卫生领域而言,满怀理想主义的创业者们除了到处陈说医疗痛点之外,几年努力下来,对医疗产业的核心几无撼动,现金流方面更没有赢者。中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在众多领域无往而不利的“互联网+”能否如人所愿,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疗市场的社会化、市场化,答案不容乐观。

没有找到医生的“骚点”

“现在任何IT人想替医生看病,一定会出大问题的!”

这样大咧咧地把话抛给对方的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现任院长王杉,坐在他面前的是“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在北京某论坛上的对话有些火药味,主持人、移动医疗产业评论者刘谦称,这是代表移动医疗界和公立医院院长难得的一次对话,此前做互联网医疗的投资人和公立医院的院长们做的看似是同一件事,往往很少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说上几句。

王杉和张锐两人都是“互联网医疗中国会”16位发起人的成员,虽为“同道中人”,但完全是不同的路径。

大约4年前,大陆媒体人张锐转型涉足互联网医疗,他的春雨医生APP主做网上预诊和咨询,从大陆普通民众看病难和看病贵中张锐预感到,以后的互联网医疗可能是一片蓝海。张锐一心想把春雨搭建成国内最大的线上医疗平台,调整中国不均衡的医疗资源,他的理想是要把春雨医生变成一个让中国人免费看病和低价买药的公司。

但无一例外的,像春雨医生这样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露头没多久,便挣扎在生死线上。

在苟延残喘几年后,张锐赶上这轮互联网医疗政策的好时机,2014年获得巨额资金注入的张锐现在又重振雄风。在不久前张锐的春雨医生宣布,从线上预诊转向线下,采取诊所模式,患者可以网上咨询后去诊所看病取药。春雨医生更是称,年底前在国内开至300家诊所,“300家不能转起来,你们怎么骂张锐都可以。”

王杉是医学界权威,又是传统公立医院的院长,王杉参与多项国家层面的医改政策,深谙传统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难点和政策桎梏。年轻又任性准备随时“颠覆医疗”的张锐的所为在他看来,“这真的是个错事。”医院这个治病救人的场所的形成和建立,已经有几百年医学的历史。

而张锐当医患中介不过瘾,居然要在线上和线下联接开办诊所,线下看病,网上卖药,有点想分解医院这个组织的意思。“为什么有医院?不是要把大家限制在一起,而是需要质量控制。”王杉不是一个保守固执的学者,他担忧的是互联网医疗走入线下的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什么时候春雨医生能设计出一套和现有医院一样能保证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保障体系,那你将来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新兴的互联网医疗创业者不受传统医疗圈的待见已属正常。之前的10月初张锐也受到圈内知名“一医一世界”的“炮轰”,这位身在山东某三甲医院的资深骨科医生张锐认为,虽然医疗需求很大,但市场实际上却很小,因为多数医疗资源都是国有;医疗领域丘壑纵横,资本想统一市场时,必然遇到阻力;而不统一医疗市场,零散的服务获利,资本根本看不上,也就不会大规模投资;医疗行业涉及人的健康,互联网医疗服务商们要取得患者和配套行业的信任,需要很长时间。

显见的一个事实是,现在互联网医疗创业者们同质化严重,大多做的是争抢号源、导医、预诊、健康咨询为主的一类事,对患者看病难和贵的核心问题束手无策。而好的互联网医疗APP产品对医生来说,也并非低频需求,恰恰相反,“低频主要是医生的骚点没有找到,还没有把自己摆成‘’的样子,没有撩起医生的‘骚情’!”上述业内人士戏谑地称。

互联网成拯救医改的大招?

大陆互联网医疗创业者们难以成功,不仅是源于类型和功能近似的医疗APP产品,不能真正有效且大量地掌握医生这一核心资源,也是互联网+医疗始终不温不火的另一关键因素。这一问题是否会随着国家“互联网+”和“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以及相时而动的巨额社会资本的涌入而有所改变,还有待观察。

互联网医疗创业者耗费心血和投资人的巨资,平台上也网罗了一些医生和患者,如微医集团号称已连接国内1600多家重点医院,覆盖三分之二的三甲医院,已有1.6亿患者实名注册。春雨医生也称有9200万用户激活,平台上有公立二级以上的医生41万名,这个数字每天还在刷新。其他林林总总的还有“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丁香园”、“大医生”等医疗APP也给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不过移动医疗圈的人也心知,问题不在于平台上三甲医生的占比和患者的注册数,而是这些医生的真正服务和服务时间,真实的数字会很难看。《凤凰周刊》记者11月初尝试以患者身份用微医预约平台上的浙江省中医院赵荣祥和杭州市中医院方伟两个专家团队,在按要求填完患者感冒等病情主诉资料后,被告知预约要一周时间,等待一周后,专家的系统显示“加号需求已满”。

如果没有这轮“互联网+”的东风,张锐这些互联网创业者离赴死或许真的不远了。互联网医疗起步已有几年,但形成气候还是2014年以来,大陆宏观政策利好无疑是主因。伴随“十三五”规划建议落地,健康中国正式升级至“国家战略”,以三医联动、医药分开、分级诊疗为核心的健康中国建设成为“十三五”期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层面,“互联网+”成为深化医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高层的酝酿更早于这个时间点,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处长赵靖最近透露,2014年主管医疗卫生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先后做过两次批示,“要了解我国的移动医疗或者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状况”。卫计委在2015年1月份专门组织过一次闭门会,请一些知名互联网医疗企业座谈。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9月,在卫计委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建设的指导意见》,重点强调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等。

看病难、看病贵,成了大陆民众普遍对政府治理不满的焦点之一,被誉为新时期“三座大山”之一。历届高层多次表态发文试图纾解医疗困境,但几无成效。本届政府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在网络金融、商业流通、交通领域斩获颇丰的互联网技术此时被看好助力医改,对医疗这最后一块传统的市场,互联网能否再行颠覆魔手,各方都很期待。

政策利好趋势下,资本纷纷进场,阿里、腾讯、平安等资本大鳄都以投资、参股、合作形式试水互联网医疗。从2014年开始资本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做了大规模的投入,或者说投入增长速度非常快,而2015年的数字增长率应该更高。弘晖资本执行董事姜燕烨近期给出的数字是,上半年的投资总金额是2053亿美元。

2014年5月,卓健科技的创始人尉建锋还在为团队的工资发愁,他的掌上医院APP团队已弹尽粮绝,尉建锋本来打算拿家里的20万元借给公司,去给员工发工资。四个月后,他获得上海一家公司4000万元的投资,而此后仅一月,腾讯又加投项目投资1.5亿元。

2014年以来,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北上广、成都、杭州等地,几乎每个月、每周都有各种大小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论坛,投资人、互联网创业者天南海北地聚会,热烈地憧憬着互联网医疗的伟大前景。

马云错了!他错在哪里

众多移动科技企业如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微医一般选择介入诊疗服务流程前端,通过导诊、挂号、健康咨询等手段在平台上吸纳足够多的用户和医疗资源,再寻求从保险和医药等途径盈利,但这种商业模式目前仍是存疑。

“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现在根本还不存在!”王杉的理由是,现在和医保相关的一系列医政、药政并没有成熟。王称,2014年美国在移动医疗投了41亿美元,结果却不甚理想,就是因为商业模式根本不清晰。

而互联网巨头阿里一开始就直奔核心――传统医疗体系的重要环节医药营商而去。阿里健康的商业意图很明显,涉足医药电商,打通传统诊疗和网络的关节,民众可以通过天猫医药馆或各种网上药店购买比医院里便宜很多的处方药,实现推行多年的医药分离改革。

阿里这招可谓“釜底抽薪”,一掌瞅准医疗的命门而下,如果顺利的话,解决看病贵这一医疗痛点,就胜利在握了。

阿里选择的第一个试点城市是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年6月,河北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医疗、电子商务、云计算等领域开展合作。马云当时表示,“智能药监”是合作的侧重点,希望在医疗领域能取得突破。处方电子化,是“智能药监”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内容之一,阿里预想以此撬动“看病贵”医疗市场难题。

公开数据显示,万亿规模的药品市场中,处方药占八成,其中药店零售渠道只占到20%。一直以来,在药品分类管理要求凭处方购买处方药的政策下,医院对处方严防死守,厂商资源更多投在销量大的医院渠道,药店难有更大作为。

有省级政府撑腰,当地几家知名的药店也积极配合,但几次调试后,阿里河北试点最终无法推行下去。阿里健康作为互联网医疗的领头羊,也没有真正找到出路在哪儿,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马云错在哪里,输在哪里。”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研究员事后总结,有人说医保不支付,这不是主要原因,也不是重要原因,最主要的是医院处方不会外流。对大型医院来说,门诊的药品收入构成它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且门诊不仅仅是利润来源,还是医院的前沿哨所,只有足够多的门诊才能支撑足够多的住院病人。

电子处方不单是医疗体系难以攻破的内核,还有医院的内部管理和诊疗体系的HIS系统,互联网讲究的透明、高效、无碍的信息联接,以此提高服务效率,而互联网医疗服务商几乎没一家能与医院HIS系统对接,除了医院利益等问题,还有病人隐私权等法律障碍。没有连接,互联网技术无从发挥,医疗体系基本还是铁板一块。

篇4

【关键词】物联网;RFID;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医院;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91-02

近年来,医疗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医疗环境、医疗人才的竞争转移到医院信息处理能力及医院工作效率的竞争。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信息技术,在患者管理、资产盘点等方面已经在医院逐步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医院的数字化进程。运用物联网技术,优化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HIS),构建全时、全域的监测和预警管理平台,有效解决精细化管理问题将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风向标。

1物联网技术概述

1.1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是21世纪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我们可以得到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首先,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由此得到物联网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和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2关键技术

1.2.1射频识别术及编码:射频识别即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限射频识别,是一种通过无限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病毒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通信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期间,由一个阅读器和很多或标签组成。

射频识别的编码是唯一的,而且其编码规律和解析方式能够通过物联网计息服务对应起来,这样才能够通过编码访问其对应物品。目前体系射频识别编码存在三个标准,分别为ISO标准、欧美EPC标准和日本UID标准,应用前景和范围也有所不同。

1.2.2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最近几年,随着计算成本的下降以及微处理器体积越来越小,已经为数不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始投入使用。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环境、医疗、军事等领域。

1.2.3物联网中间件服务:物联网中间件负责实现对RFID硬件以及配套设备的信息交互和管理,同时作为一个软硬件集成的桥梁,完成与上层复杂应用的信息交换。其在物联网中起到中介作用,屏蔽前端硬件的复杂性,并把采集的数据发送到后端IT系统。

1.2.4物联网名称解析: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点有点类似因特网的DNS服务,后者是激昂客户端输入的网址转换成其对应的网络资源地址URI,进而得到此ID号对应物品的属性。

2物联网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2.1医院患者管理:使用RFID技术将患者姓名、年龄、血型、过敏史、亲属姓名、紧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等信息储存在射频腕带中,挂号、就医、取药只需一刷就避免人为失误,规范合理用药。还可以与医院HIS系统接驳,随时从医院远端服务器调取病人完整病历。此外针对病人,可以对床头病人标识卡、住院服进行改进,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护;针对新生儿,运用RFID腕带和母婴识别系统避免他人报错和偷报等。

2.2医务人员管理:医务人员的流动性大,在医院重要点位设置固定RFID阅读器读取每个工作人员的RFID胸卡判断其所在位置,从而实现人员室内跟踪,为调度医务人员及时诊疗与救护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集成门禁系统、监控系统、考勤系统。防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入,以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2.3医疗设备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医院的社会、经济、技术效益最大化。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通过标签植入,智能实现入库出库、科室管理、资产盘点、保修报损、防盗报警等功能。此外,还可以通过功能完备的信息系统,实现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实现设备档案电子化提升工作效率,实现设备使用监管以确保设备利用率。

2.4用血安全管理:将物联网技术用于血液管理,从献血开始就将每个血袋上记录献血这基本信息和血液生物信息的RFID标签,从而简化血液筛选和储存流程,提高血库内部处理效率,降低出错率和血型配错率。当然应用物联网技术于血液还存在一些其他声音,例如标签的电磁波对血液成分是否存在影响,RFID应用于用血安全其成本的投资回报过低等等,这些都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瓶颈问题。

2.5医药供应管理:基于RFID技术的医药供应管理可以实现药品装配迅速、识别和杜绝仿冒药品、减少不必要库存、提高照单生产率、门诊智能摆药取药等等。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要求下,该国制药商从2006年开始利用RFID技术追踪易仿冒药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的全过程。

2.6医疗废物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药废物的管理,是近几年研究的一个方向。国外一些先进医院通过对医疗垃圾的收取、称重、运输、焚烧等过程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避免医疗废弃物的漏装、遗失、丢弃,记录规范整个流程的耗时,全程监控医疗废物转运,确保医疗废物被妥善运输到指定地点。

3前景展望

物联网作为一项前景技术,还面临着技术标准、行业规范、成本、信息安全、电磁干扰等一些列问题,在医疗行业全面推行物联网技术还面临很多困难。但不容置疑的是在医疗药品行业将是物联网技术率先应用的最大领域,特别对于医疗应急机动任务来说,RFID技术具有完成高效、准确、便于部署医药管理系统所需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应急医疗保障任务中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物联网时代已经来临,物联网+云计算则是医疗行业发展的最终信息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国斌,马锡坤.物联网时代的医疗信息化及展望【J】.中国数字医学,2010,8(12):37-39.

篇5

关键词:互联网+;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增长极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38-03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破坏性的粗放式发展转变成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的这样一种经济发展常态[1]。张俊祥等认为,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增长,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部署[2]。王晓迪,郭清认为,我国健康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相关的规章制度,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政策扶持[3]。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发展备受各级政府关注,“互联网+”和大健康医药产业两者都是最近兴起的新业态,必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明确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邵慰认为,政府部门必须尽早制定和安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颁布具有强激励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振兴政策,重点激励节能减排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从制度层面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4]。在实施“互联网+”新业态的大背景下,实现大健康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大健康医药产业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随着人民生活生平的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发展大健康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内现状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5]。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2007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低于发达国家10%以上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4.5万亿元,到2016年,规模将接近5.5万亿元,达到全球第一。我国2009―2014年国内健康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如表1和图1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二)全球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全球在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 2014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亿美元,占比为6.2%。如图2和表2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三)贵州省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取得了较好发展,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和制药为主的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家,益佰、百灵制药等14家进入全国制药工业500强;截至2015年拥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89家,46户年产值超过亿元,占药品企业总数29.7%。其中,产值上亿元的前十位占比为49.1%,进入全国100强的仅贵州益佰;10亿元以上企业6户,种植以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主。健康产业发展的短板表现为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度较低,其中健康疗养、保健品、健康管理等高端健康产业的发展几乎为一片空白。

(一)发展优势

一是贵州省生态功能保持良好,山清水秀,具有发展养老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适中,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适宜人居,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二是中药材资源丰富,气候独特,适合中药材种植。全省共有中药材4 852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三是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地区遥遥领先,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相继建成,进入了高铁时代,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人流物流速度大大加快,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机遇

贵州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赖于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化解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尚且还需一段时间。这些行业甚至步入了严重过剩,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 243万人,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由此可以预见大健康产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三)面临挑战

大健康产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药品安全、保健品质量、医患纠纷、产业政策的不完善等诸多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风险并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发展大健康产业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必将化挑战为机遇。

(一)实现信息共享

大健康产业是有着巨大市场需求潜力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一大“朝阳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摒弃传统医药产业观念,构建大健康概念,抓好“未治病”。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患者、医院、健康管理三方的纽带和桥梁。

(二)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目前,全国有三甲医院776家,多数分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医疗技术方面的顶尖专家大多数集中于这776家三甲医院,三甲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专家门诊更是一号难求,催生出了就医黄牛党。然而,可以运用互联网的快捷方便的优点,建立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诊,患者只需要将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通过互联网终端传递给专家,专家即可根据患者的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作出诊断,对症下药。

(三)构建“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联动协调机制

“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同为最近发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相遇必然会带来一次产业革命。大健康产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开展健康管理咨询;医院要开通O2O平台展示,开发大健康管理软件,提高大健康产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反过来,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形象地讲就是“互联网+”促进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反哺“互联网+”。

(四)互联网的评价影响作用促进大健康产业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的平台优势,客户和顾客可以在互联网上对药品性能和不良反应、保健品质量和口感、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这些评价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时反馈给制药方、保健品生产商、医院等机构,它们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根据用户和顾客的评价及时整改,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和顾客的需求,甚至可以做到根据用户和顾客的现实需求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一)发展中药材种植

贵州省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开展中药材种植。应加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根据贵州省各市(州)的气候特点,统筹规划适宜地方种植的中药材种类和品种。贵州省种植的中药材不仅可以供省内大健康产业使用,还可以供应其他地区的大健康产业,乃至出口。

(二)发展特色保健食品

老年健康产品如保健品、营养食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2015年,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需8 590亿―14 316亿元,约占GDP预测值的0.32%―0.53%。贵州省生态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具备发展绿色无公害保健食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可重点发展保健天麻酒、保健核桃饮料、保健刺梨饮料、保健竹笋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食品。

(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海拔适中,气候宜人,生态保持良好,具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优势和条件,应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养生、餐饮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延长大健康产业链。

(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大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依托省内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利用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产业,提升大健康产业的服务质量,促进大健康产业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五)发展高新制药

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充分依托省内百灵制药、贵州苗药等制药企业,加快发展高新制药。重点发展肿瘤治疗药物、心脑血管治疗药物、抗艾滋病治疗药物,加快研发肿瘤和艾滋病预防疫苗。

(六)建设和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充分依托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健康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重点攻关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全局性问题;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法规和政策;培养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高层次人才。

(一)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及时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产业发展、规划、投资、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尽快统筹和协调相关部门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新医药制造、医疗研发、保健食品药品等相关大健康产业,保证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

贵州省内高等院校应根据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形势,及时开设与大健康产业有关的专业,为大健康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大健康产业从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为大健康产业培训合格的管理及技能人才。

我国经济从以往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以往的投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服务业拉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还会迎来新一轮中高速增长。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途径,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坚持顶层设计,确保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在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为贵州省实现后发赶超提业支撑和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2] 张俊祥,李振兴,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53.

[3] 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10):10-13.

篇6

别了,央视;别了,卫视联播;别了,那个曾经在央视、卫视独领的医药(含保健品)辉煌时代。曾几何时,打开电视,医药(含保健品)的广告扑面而来,似乎医药企业都很有钱,似乎国人真的需要那么多的药品、保健品。后来,电视价格年年涨,医药企业节节退。现在,药品传播的主阵地正逐步从央视退到卫视联播,从一线卫视退到到二线甚至三线,能够同时的卫视台数也从最初的几乎全覆盖减到二十家、十家乃至个位数。现在,除了几家颇具实力并且依然“相信品牌的力量”,信奉“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医药企业坚守央视这个传播制高点外,还有若干医药企业在卫视传播的红海里一边搏击风浪、勇立潮头,一边却在纠结迷茫:到底还要不要做电视广告了?怎么做?

从电影到电视,从电视到电脑,再到智能手机,在多屏化的今天,人们的眼球似乎越来越集中在电脑和手机上了,电视开机率的持续下滑预示着多屏竞争的趋势。虽然还有曾经沉寂的电影院线也在重出江湖;早已风光不的再报纸、杂志等纸媒也在寻求新的突破;大型LED显示屏及各种流动的、固定的显示屏(其实是户外广告的升级版)正在蓄积强劲的传播势能;遍布县乡市场的墙体广告似也彰显着品牌的无处不在;还有各类的新兴媒体异彩纷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媒体了。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传播媒体也在这大潮中上演竞争、博弈的精彩大戏。也许这大戏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但不管怎样的博弈,网络媒体的悄然崛起正在强势冲击并改变着媒体的格局。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习惯,上网也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和生活方式。传统的医药企业曾经情有独钟的传统媒体及传统的传播方式正在面临新的改变:从关注到观望,从尝试到策略转型。这些改变已经在近两三年发生了而且会在未来的几年里更大规模更实质性的改变。医药企业的网络传播最初多是从网络新闻公关切入的,而尤以外资、合资药企为早。形式则以新闻资讯、学术推广、科普软文等居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传播力度和费用比重也在逐步加大,从象征性试水到5%、10%的尝试投放到与传统媒体平分秋色,还有更甚者基本把网络传播作为主要传播方式且亦取得良好效果,而受到行业及媒体的津津乐道。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但同时受产业政策的影响,药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尤其是本土医药企业,在同一个品类里经会有几个、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竞品参与市场竞争。而新兴的保健品似乎更像快消品。所以在传播层面上,药品、保健品的市场竞争及传播策略比拼并不逊色于快消品。无论是外资、合资医药企业还是本土的药企,不管是做处方药、OTC抑或是保健品,都可以根据公司战略、品牌调性及产品功能诉求,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在网络传播中大显身手,构成多维的传播层级从而形成合力。比如在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做品牌的提升和多频次曝光;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权威新闻网站做新闻资讯、新闻专题及相关活动策划,构成企业及品牌形象的正面形象;在垂直类健康网站及门户的健康频道做专业的产品功能诉求及医药文化传播;在视频类网站做贴片及硬广(其实就是电视广告的网络化而已);在腾讯等互动性强的网站里做互动传播等等,还有独具创意的病毒视频、微博营销、微电影……还有以互联网为平台、依附于网络传播和网络在线支付的电子的商务,是营销与传播,线上与线下最完美结合的新事物,也是最具发展前景、充满无限活力的营销传播态势。

网络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网络传播必将会风生水起,营销和交易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推动着网络的创新和变革,网络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借势、造势并能顺势而为方能大有作为!

篇7

因“用药助手”这一款热门的智能手机应用,一家以医疗健康为主题的互联网公司从“孤独的角落”里走进了主流的视线。它就是丁香园。“用药助手”的成功只是丁香园深厚用户积淀的一次检验和小爆发。据丁香园CEO张进介绍,中国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的从业者约为650万人,而丁香园的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00万,活跃程度达80%。这意味着丁香园已成功地黏住了中国约一半的医务工作者。

这非一日之功。

作为坚持了12年的一块“活化石”,丁香园从最初的论坛到社区、再到招聘、电商平台均有涉猎。2011年进入了移动互联网领域,推出了基于iOS和Android系统的药品查询应用“用药助手”。

专注的力量

表面上看,这家公司一直做“加法”而没有迷失在发展模式的丛林里,反而奇迹般地将所有的形态结合到了一起。事实上,它在另外一个维度上做到了绝对的专一,所有的业务都围绕着医生这一群体的需求展开。

是的,它的产品线延伸使它越发深刻地影响医生们的决策。一名医生可以通过这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检索到文献资料、求职信息,认识其他从业者并与他们进行病例分享和讨论,订购耗材、查询药品相关信息。丁香园的服务内容几乎覆盖了他们除开药和开刀之外的一切。

这样的发展思路的形成同丁香园的创业核心团队成员几乎都有医疗背景有莫大的关系。创始人李天天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丁香园最初的雏形是他在念研究生期间做的医药文献分享论坛。张进曾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并且他还曾是丁香园论坛的深度用户。

这种基因的好处是,他们总能敏锐地发现医生的需求并加以满足,并在保持专业性和纯洁性方面优势得天独厚,弊端却也同样明显,那就是对互联网经济不够了解加上职业的洁癖,使得丁香园在中国本身就扭曲的医疗体制之内,商业化的道路走得艰难万分。

张进表示:“那个时候只要发现需求就做了,也不知道市场有多大。”

2006年,当时还是一个纯医学论坛的丁香园开始了商业化的尝试,基于过去详细登记的会员资料,他们开设了第一个分站――丁香人才网,给医药行业相关企业提供招聘服务。彼时,丁香园已经有100多万的会员。专业人才招聘业务虽然增长速率不小,但直到现在,这块业务的年收入规模尚仅有“几百万元”。

一年后,丁香园发现很多医生都有采购医药耗材做研究、测试的需求,但相关的医企又没有有效的推广渠道,于是它又涉足电子商务,做了生物试剂耗材的网上采购平台丁香通。丁香通只做中介不做交易,上线当年,该业务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跟丁香人才网一样,它在收入数字方面亦没有达到令人侧目的量级。

但是这两块业务的收入在近几年间,一直是丁香园继续发展的支柱。不多的收入不足以完全支撑丁香园的发展,而那时风投又不关注这个领域。几位创始人往往需要靠贷款维持各项正常支出。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让员工感觉到公司的困难。

在盈利空间上比较有想象力的业务直到2010年才到来。那一年,丁香园开始向药企提供一整套营销解决方案。在中国,医生有着对病人用药的绝对权威。他们天然就是药企的客户,但在过去,药 企影响医生的成本相当高,往往需要通过雇用大量的医药代表深入每个城市的医院,并且在平时维护与医生的关系之外,还要花大钱在五星级酒店举办一场又一场的药品推介会。张进透露,平均下来一名医药代表向医生宣讲1分钟的成本不低于千元。

其实,早在2008年,深谙这一规律的丁香园创始团队就谋划做这件事,但无奈当时团队中没有懂得将医药营销推广互联网化的人才,同时也受限于制药行业自身的相对保守。2010年,现任丁香园市场总监李凡的加入。有医药推广背景的他,找到了在专业性与推广效果之间平衡的办法。他建立了一支由数位医学和药学硕士组成的编辑团队,通过对丁香园用户的分析找出对相关信息有需求的医生,通过站内新闻、短信的方式向他们推广。

“医生需要随时了解他们的领域相关的药品动态,所以这样的推送并不会使他们觉得被打扰。”张进表示。

在这一业务上,丁香园还针对不同的药品所处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不同的策略,“比方说新药上市阶段主要用组合的E-marketing方案,用最快速度让医生了解产品,老药则适合用病例征集等方式来进行学术营销。”张进说。在刚过去的2011年,这块业务给丁香园带来几千万元的营收。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盈利前景展现在丁香园的创业团队面前。据张进对这个市场规模的测算,目前互联网医药营销在整个医药营销市场所占的份额不到1%。很显然,互联网对于深陷传统营销渠道的药企来说,无疑还是一块刚刚被发现的新大陆。

“我们的产品现在还偏重学术性的营销,客户目前主要是跨国药企。国内的药企对学术营销价值的认识尚待提高。”张进告诉《创业家》记者,近来才有国内Top10的药企开始尝试这种新的营销手段。为给国内药企启蒙,丁香园最近也开始邀请更多的学术性杂志,以及类似美国肿瘤协会这样的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入驻。

移动医疗的诱惑

丁香园的起飞恰逢中国E-Health的发展逐渐得到重视。它于2010年年初获得风险投资机构DCM的首轮200万美元投资。DCM观察到,在日本已经有一家模式跟丁香园相仿(同为深度服务医生的互联网公司)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公司M3,而中日两国的医疗体制差异较小,类似的机会应当存在。

硅谷已经为移动医疗沸腾了。2011年4 月,一家名为 Epocrates 的公司已经借助医疗领域移动 App 的先发优势在纳斯达克上市。Facebook开放平台的早期设计者、移动社交网络Path的创始人兼CEO戴夫・莫林(Dave Morin),Twitter的工程副总裁迈克尔・阿贝特(Michael Abbott),以及来自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副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等人甚至成立了一个专门服务移动医疗早期创业项目的孵化器Rock Health。今年的CES上,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外接传感器大放异彩。

这股热风很快就吹到了中国。据悉,在自2011年10月推广的国家重大专项“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当中,移动医疗即成为重点发展对象。同时,国家《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也专门部署了关于移动医疗的项目。在民间,各路移动医疗的创业公司纷纷出现,试图基于智能手机的各种特点帮助人们更好地检索医疗健康文献和资讯、问诊、买药以及基础性的体征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

细看之下,移动医疗的大风其实是从两个方向吹起的。一是完全互联网化而没有实体的,主要是医疗健康主题的app或者app群,目前常见的有医疗文献阅读应用、药品或者医院查询应用、在线问诊等几类产品;二是物联网,即开发一些新型的能与智能移动终端相连的仪器,通过它们对人体健康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控。后者对慢性疾病健康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助大有裨益。

ABI在2011年12月的一份报告称,到2016年,预计将有3000万台移动设备与无线网络中的“医疗局域网”相连接,可佩带在人们身上的移动医疗感测器将达到1亿台。

张进向《创业家》记者表示,丁香园内部也曾经探讨过是否要加入移动医疗物联网的战局,但是考虑到虽然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在国内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提供较好健康管理的机构,因此即便是个人的健康数据信息可及时采集,监控、挖掘和服务依然困难重重,这将使得采集的意义大打折扣。

而拥有医药专业性媒体牌照的丁香园选择第一条路径则得天独厚。它从医生平日工作的需求痛点切入移动互联网――提高医药处方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统计,全球有10%的医疗事故是处方错误引起的,搞错剂量、混淆药名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冲突正是罪魁祸首。中国的医生们轻易不敢尝试新药,也是因为害怕出错。在“用药助手”正式推出之前,丁香园首先做了一个非常简陋的 Web 版用药品查询平台,这个工具得到了医生们的热烈反响,更令丁香园的团队相信它会是一款具备刚性需求的移动应用。

丁香园CTO冯大辉介绍“用药助手”时表示,移动药品终端信息查询是影响医生处方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能够几何倍地提高医生查询药物信息的速度。“在美国,已有63%的医生将个人移动设备用于现场实施移动医疗解决方案,而中国医生的智能手机持有量高达70%”。

“一个医生查纸质药典需要花15分钟,在PC互联网上检索需要3分钟,而‘用药助手’能令查询变得随时随地地同时将时间成本进一步降低到15秒钟。”冯大辉说。

丁香园专门为“用药助手”成立了数据处理团队,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把控标准,只采用经过SFDA 批准的正式临床药品说明书中的数据,摒弃国内一些所谓的“药典”中的“脏”数据,力求实用跟准确。同时,为了保证不被类似于“IT观光团”(各种互联网公司的从业人员、IT记者和风险投资人)的非目标用户干扰,这款应用中还加入了登录隔离的程序,保证用户都是医生或者真正有求医问药需求的人士。用药助手分为专业版和普通版,专业版用户只能是医生,而普通版则面向有相关需求的大众用户,里面还有关于保健品的信息可供查询,使用普通版的用户可以看到专业版用户对药品的评价,不同医院和药店的价格信息,等等。

据悉,目前用药助手来自医生个人的付费下载已经带来一定的收入。张进表示,这款应用将来会推出基于适应症和用药安全的查询功能,比如个人用药管理(服药提醒、安全警示等)。

篇8

未来有潜力的创业项目

​​1.功能饮料

功能饮料市场,在过去一年不断有新玩家入局。由于其功能性和即时性需求,饮料市场可能在线上起量的囤货属性也比较难在功能饮料里发生,作为饮料品类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或许也能说明对饮料在线上起量的预期还没有很好的被满足。

2.商品房装修

潜在的客户和潜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3.婴儿用品

这算是非常暴利的行业了,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大力的推广,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必需品

4.代餐食品

这一品类本来在小众硬核的健身人群中流行,因为大量种草进入消费者视野,同时新品牌们和创投圈的快速跟进,塑造了如今的热闹。新的产品、品牌塑造的新的供给,目前拉动了细分市场的需求。

5.果酒

在各类营销宣传内容的驱动下,果酒成了2020年格外受创投圈和媒体关注的品类,而且目前看来,新的产品和品牌正在教育没有足够消费习惯的消费者,交易额尚小,增速位于中游,有发展潜力但还没有完全平稳展现。

6.二次元服饰

当各行各业还在破产、自救时,二次元服装这个小众赛道似乎还在悄悄疯狂。不光是这个产业2020年规模达到169.57亿元,近年来,二次元服装赛道甚至被外界看做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生怕晚一点入局,这块饼就会被人吃光。

7.美容行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行业这么多么年来屹立不倒的原因

8.睡眠科技

报告显示,全球“睡眠经济”的市场规模超过4320亿美元,并且仍在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其中以床品、床垫、枕头和睡衣为主的“睡眠轻量品”就占到3000亿美元以上。消费升级和反复不退的疫情更是带动了海外线上家居消费的火热。​​​​

未来最赚钱的十大行业

1、互联网服务行业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而它们巨大的吸金能量和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和渴望,也使得这两年互联网企业的涨薪速度曲线几近陡直向上。

2、教育和培训行业

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基数巨大,劳动力技术技能培养的需求也是巨大的,这个行业的潜力从新东方火热上市就可以看出端倪。

3、健康管理行业

未来趋势:根据日本卫生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在日本,每300人就拥有一名健康管理师或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的数量相当于临床医师的2.4倍。

4、旅游行业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在线旅游行业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因此可以明确的是,市场对于旅游体验师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5、文化娱乐行业

以前一部大片,能赚个几百万都非常不容易。现在,一部成本几千万的小片,也能赚个十几亿票房。这个票房数字的背后,说明现在的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渴望。

6、生物医药行业

未来趋势:生物医药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制药技术将成为未来创新主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对研发人员的薪酬策略上,也可以看到生物医药行业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

7、农业

从创业的角度看,我国农村过去几乎是一张白纸,由于新农村、新郊区建设的红火,带动了农民的需求和农村市场的兴旺,催生了大量创业机会,不仅农民创业热情高涨,而且吸引了城里人和大学生前去创业。

8、老年用品和服务行业

目前我国老年用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为每年6000亿元,但目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有服务则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

9、智能家居

统计数据显示,智能家电就国内来言拥有着过亿的潜在客户,特别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对智能家电的要求高,需求大,是最大的潜在客户群。

10、信息安全分析行业

篇9

中资机构投资比例下降

从全球来看,中资机构投资规模占总投资规模的比例有所下降。本季度,中、外资平均单笔投资金额环比均有所增加,但是外资机构仍大幅领先中资机构。

其中,外资为1416万美元,中资为619万美元。对此,北京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张巍柏认为,这样的数据产生并不能代表整体的一个发展趋势。

他说:“因为资金从规模上来说是比较小的,任何单笔投资的增加都会引起整个数据的变化。”但是从某种方面来说,这增强了中国行业发展的信心。

中国创投市场地区投资仍然集中在北京、上海以及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北京投资规模最大。但是在平均单笔投资金额方面,重庆和广东分别为1671万美元和1533万美元,平均金额超过北京。

从投资地区来看,或许投资地点并不是最主要的,投资者更加注重行业和领域的投资,当然也说明地方企业吸引投资的实力在增强。

从投资行业来看,2008年第3季度,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与非TMT行业持平。这一点表明,中国创投市场的投资情况还相对比较均衡的。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43起,占总投资案例数量50.0%;投资金额为5.75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56.1%。其中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创历史新高,达1338万美元。

“随着TMT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增大,同时部分企业如网络视频和网络社区企业所处市场需要继续培育,需要依靠资金加速发展。而投资商也会看中其未来发展方向。这也是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创历史新高主要的原因所在。”张巍柏解释说。

互联网、IT和医疗健康成投资热点

分析报告中显示,互联网、IT和医疗健康等行业是本季度投资热点。互联网、制造业和I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占总数量比例较高,3个行业所占比例均超过10%。(见图1)

其中,互联网行业所占比例较为稳定,保持在23%左右;IT行业所占比例从21%下降到10%,下降幅度较大;医疗健康行业所占比例小幅上升。是不是这也说明了在创投市场中这些领域会更占优势呢?数据表明的这些行业的投资“热点”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

张巍柏说:“医药及IT行业是具有巨大潜力市场的,这些都属于提高生产力的企业。医疗正在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比如生物医疗科技等,同时也是人们必需品的消费,不论与波谷时期,都会成为投资者青睐的行业。”

尽管众所周知的IT行业面临“严冬”,市场调节已经在起作用,投资比例也有所下降,但并不防碍其成为热点,因为这些行业的共同点是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投资者更看重未来发展趋势中的收益,而并非短时期的效应。

张巍柏说:“任何投资都是具有风险性的,只能是投资者对未来发展势头的一种预测行为,即使并非热点的投资,也不能排除合理与可取性,或许目前相对冷淡的投资行业就是将来的热点。本季度的热点行业在某种程度反映了当前投资的方向。”

“低谷”行业的创投市场

从本季度的热点来看,以电子商务、网络视频和网络社区最为显著,在互联网行业20起投资案例中,电子商务5起,占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量25.0%,投资金额为6216万美元,占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23.3%;网络视频投资案例数量4起,占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量20.0%,投资金额为9760万美元,占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36.6%。(见图2、图3)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视频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2440万美元,高于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1102万美元。记者发现,诸如网络视频类的企业并没有随着巨额资金的投入而获取利润,相反却一直并未赢利,这样的现状,对于VC投资者来说将面临的是什么?是继续投入还是抽身退出?

对此,张巍柏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会经历一个必然的创业艰难期,然后才是赢利期,按照正常事物发展规律来说,视频网络目前还没有发展到赢利的阶段,处于积蓄力量阶段。视频网络对于中国国情来说,可能进入的相对提前了一些。但是它所带来的效应将是深远的。尽管相关技术有待完善,但是视频传播的强劲势头仍是无法阻挡的。对网络视频传播前景还是相当看好,前景广阔,只是目前还没有突破停滞的局面,我想VC们会继续支持中国视频网络行业,相信很快会有质的飞跃。”

“中国2008年第3季度创业投资市场研究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创业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创业投资商可以分出一部分资金给目前正处于低谷时期,在未来有巨大潜力市场与开发空间的行业上会更好。任何一笔资金的投入,对于成长阶段的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需要的,也会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融入,这样不仅有利于赢利目标的最终实现,同时在中国行业发展上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张巍柏说。

(数据来源:Chinaventure)

■观察:资本冬天 优胜劣汰

在互联网行业20起投资案例中,网络视频投资案例数量4起,占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量20.0%,投资金额为9760万美元,占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36.6%。网络视频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2440万美元,高于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1102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高额的投入换来的是什么?事实给了提问最真实的回答:至今为止,没有一家网络视频企业能够盈利!

目前国内网络视频厂商只有2%能做到盈亏持平,其余98%都在亏损,从赢利模式上来看,这个行业同质化严重,赢利模式单一,目前为止仍以网络广告、用户服务费为主。在目前国内网络广告用户仍习惯于免费服务的情况下,网络视频业距离成熟商业模式仍然有差距。

寒冬到来之后很多广告公司倒闭,优酷总裁古永锵认为投资互联网公司或者风险投资行业现在有没有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是可能出现的。

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在中国的热钱是客观存在的。从资本的角度去选项目的时候已经多元化了,很多人看新能源,很多人看快消、餐饮、酒店这种领域。

更多的热钱从国外进来,虽然理性了,但是还是有优胜劣汰。优胜劣汰在这种环境下所有的价值链都会加速,巴菲特说了另外一句话“潮退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如果外面是夏天的话不穿衣服身体不好还可以生存,同样的条件资本层面公司层面也出现问题。

现在虽然是资本冬天,但是我们看到一个很好的时机,网络视频行业有核心竞争力,有兴趣,就会去做,但是会谨慎,考虑更周全。但是资本寒冬的时候,创业者会紧跟投资方,因为投资方更谨慎,所以企业必须更谨慎。

篇10

然后我们评价的潜力包括了行业前景,公司前景以及薪资待遇等因素。

第一名.挂号网

截至2014年7月份,挂号网已经与全国23个省份、9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拥有超过3000万的实名注册用户、10多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2011、2012、2013年度,挂号网累计服务患者人次分别为650万、2800万、7200万,2014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亿,已经快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就医服务平台。

2015年9月,挂号网宣布新一轮融资3.94亿美元,由高瓴资本、高盛集团领投,复星、腾讯、国开金融等共同投资,并将挂号网母公司“挂号网有限公司(Guahao.com Limited)”更名为“微医集团有限公司(We Doctor Group Li第二名.贝贝网(估值:30.6亿元)mited)”。

第二名.蘑菇街

2011年2月14日,蘑菇街网站于情人节华丽上线,我们梦想是:为所有女性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购物决策。

2011年7月和8月,蘑菇街分别推出移动端iPhone版本和Android版本,在移动端获得大量好评。

2011年年底,蘑菇街得到投资界的肯定,在当年即获得了贝塔斯曼、肇信资本、启明创投的两轮逾千万美元投资。同时也得到了行业的肯定,获得了2011中国帮互联网创新年会“最佳创业公司”,2011-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颁发的最佳网购导航服务商等嘉奖。

2012年2月,蘑菇街在一年时间内,注册用户达到600万,日均活跃人数超过160万,日均PV在7000万以上,并保持高速增长。

2012年4月,蘑菇街ipad版本,在生活类排行榜中位居第一,接着我们了WinPhone版本,自此主流智能手机系统全部覆盖。

2012年10月,蘑菇街完成C轮融资,IDG资本领投,启明创投与贝塔斯曼投资等投资机构跟投,总估值超过2亿美金。

2012年底,蘑菇街产品丰富度不断提升,美妆频道上线,从产品选购到美妆指导,达人点评,为姑娘提供更专业客观的建议。

2013年8月,蘑菇街海外代购平台上线,为用户提供海外选款的服务内容,第一站是韩国代购。

2016年1月11日蘑菇街与美丽说联合声明,宣布两家正式达成战略合并协议。

第三名.贝贝网(估值:30.6亿元)

2014年8月,贝贝网获得互秀电商、高榕资本和IDG等1.5亿元人民币共同注资。

2015年1月,贝贝网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今日资本、新天域资本领投,高榕资本、IDG资本等跟投。

第四名.丁香园(估值:30.5亿元)

丁香园生物医药科技网目前汇聚超过350万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的专业工作者,每月新增会员3万名,大部分集中在全国大中型城市、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超过70%的会员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网站旗下有丁香人才、丁香会议、丁香通、丁香客、用药助手、PubMed中文网、调查派等多个网站产品。全国45岁以下,在三甲医院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中,90%以上均知晓“丁香园”。

2012年12月完成B轮融资,金额在千万美元左右,目前资金已全部到位。该轮融资由顺为基金领投,DCM跟投,DCM曾在2010年参与丁香园的A轮融资。

2014年9月2日消息,医疗健康网站丁香园宣布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投资完成后,丁香园将会与腾讯开展多平台的合作,包括微信与手机QQ的对接。据介绍,腾讯将获得丁香园折现和全面摊薄后的少数股权,预计交易将在本月完成交割。

第五名.挖财(估值:24.2亿元)

“挖财”系列APP目前已有8000多万的海内外用户,交易规模达100亿。用户涵盖都市白领、大学生、公务员、中小企业主等阶层;除了大陆地区,“财主”们还分布于港澳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南非、欧洲等华人分布的国家或地区。

2011.06获10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2013.09获IDG资本(千万美元)A轮1000万美元投资

2013.10获鼎晖(资本300万美元A+投资)创投、

(2014年2月获)启明创投(1500万美元A+投资)A+轮1800万美元投资

2014.12获得宽带资本、中金B轮5000万美元投资

第六名.网易金融

2010年网易集团为方便用户进行网上交易推出安全、稳定、快捷的在线支付平台,正式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2013年开展理财业务,2015年初涉足小额贷款业务。同年5月,网易集团整合旗下支付、理财、小贷三块业务,成立网易金融事业部,共同打造网易互联网金融生态圈,让财富创造更大的价值。网聚互联网金融人才,让财富更有价值!

第七名.59store

2014年5月,59store在上线前就已经获得了基本粒子、暾澜投资以及个人天使投资人的种子资金;2015年3月,59store完成了3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君联资本和深创投;2015年8月,59store完成了2亿人民币pre-B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君联资本、奥瑞金ORG和玖富等跟投。目前59store已经成为中国校园生活服务类O2O平台中的绝对领头羊。

第八名.车蚂蚁

2012.5联线斥资500万建立汽车用品行业垂直B2C网站平台——2号车库;

2012.92号车库升级为车蚂蚁并追加投资500万元人民币;

2013.4车蚂蚁平台全新改版上线;

2013.6车蚂蚁完成天使晨兴创投200万美元融资;

2013.9车蚂蚁4.1版本更新上线;

2013.11车蚂蚁4.3版本更新上线;

2014.1车蚂蚁5.0版本更新上线;

2014.4车蚂蚁6.0版本更新上线;同时车蚂蚁移动端产品“车蚂蚁”的IOS版本上架;

2014.9车蚂蚁6.3版本更新上线;

2014.10移动养车管家“车蚂蚁”APP Android和IOS新版上线;

2014.11车蚂蚁日均订单突破1000单;

2015.4移动养车管家“车蚂蚁”APP升级成为”代办、保障”产品“蚂蚁车管家”,并推出汽车出行保障商品。

第九名.铜板街

2012年成立以来,铜板街已经发展拥有两大(业务)品牌:包括资金端的铜板街品牌与资产端的铜金所品牌,铜板街平台主要面对理财用户,为用户提供合理化的资产配置服务,帮助用户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铜金所平台主要面向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各类融资企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服务;截至2015年12月,铜板街平台已经拥有超过700万的用户规模,超过600亿的投资规模,平台规模远远领先于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

2015年12月铜板街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700万,累计交易额突破600亿。

第十名.昵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