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包队伍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01 17:1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分包队伍安全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分包队伍安全管理

篇1

关键词:加强,分包,安全,管理,措施

 

0.前言

由于建筑市场的广阔前景,每年都有上百万的农民工长期工作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基本遍布了整个建筑市场,他们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一些农民工没有经过正规的安全培训教育,个人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差,且个别分包单位不能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和有效的防护用品、安全设施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建筑市场事故频发,给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幸福造成威胁。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经验和个人工作实践,对分包安全管理的问题进行浅析,探讨分包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1.问题分析与保证措施

1.1确保分包单位的合法性。

符合法律规定和要求是使用分包单位的前提。由于分包单位没有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超资质分包、转包、没有为施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等等原因,造成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为防止以上问题的重复发生,遏制事故频发的势头,要做到以下几个环节,确保分包单位的合法性。(一)审查分包队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得使用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二)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不得超资质分包工程。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三)不得使用资质挂靠的分包队伍,杜绝转包、重复分包现象的发生。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四)审查分包单位的工伤社会保险交纳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各类企业应当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当分包单位已经缴纳工伤保险费用,总承包单位要为分包单位人员缴纳意外伤害保险费用。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意外伤害保险期限自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止。此外,还要审查分包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证件、法人授权委托书、公证处公证书、特殊工种证件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

1.2投入一定比例的安全措施费用。

安全是需要投入的,只有在达到一定的投入后才可能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正是建筑施工事故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可以说,只要控制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就会大大的降低。目前,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中标价格越来越低,许多工程效益微薄,个别分包单位直接将效益增长点建立在降低安全投入上,导致现场安全设施不到位,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确保安全措施费用足额、及时投入,是改善安全施工条件的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总包单位应当将安全费用按比例直接支付分包单位,分包单位不再重复提取。分包单位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为了便于操作,确保现场及时投入,在签定分包合同时,总承包单位也可以从总造价中提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安全备用金,一旦分包单位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责任时,总包单位可以直接动用这笔资金进行安全投入,保证安全生产,而不需要得到分包单位的同意,工程完工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多余的备用金返还给分包单位。

1.3促使分包单位内部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但建筑业生产过程的低技术含量决定了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普遍较低。加强分包单位的管理,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一)促使分包单位形成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督促分包单位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劳务分包企业的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5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0――200人的,应设2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00人以上的,应根据所承担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危险实际情况增配,并不少于企业总人数的0.5%。确保一定比例的安全管理力量,是做好安全管理的首要条件。(二),监督、检查分包单位施工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和日常培训的执行情况。三级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新进公司人员和调换工种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思想建设的一项有效措施。为加强新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凡新进公司人员和调换工种人员,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准安排生产岗位。论文大全。各分包单位每周安全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个小时,学习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总承包单位要不定期抽查分包单位的安全学习开展情况,保证安全培训的效果。(三)监督分包单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有双方签字确定。安全技术交底是对施工人员上岗前的最基本的培训,通过本次交底后,施工人员将会参与直接施工,因此,上岗前的安全技术交底是有效杜绝各类违章、了解施工中的危险因素、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非常有效地措施。论文大全。

1.4发挥监督、检查、指导、考核的作用。

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有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首先提升对分包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检查可分为日常检查、突击检查以及阶段性检查等等,通过监督、检查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对分包单位的三级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学习培训和安全站班会的开展、安全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检。检查完毕,要通过考核兑现安全奖惩,通过奖惩手段体现安全管理的权威性。

1.5发挥总承包单位安全文化的力量加强管理。

企业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职工广为接受、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安全观念、安全作风、安全态度、管理机制及行为习惯的总和。分包单位要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接受总承包单位的安全文化。总承包单位要不断完善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安全氛围,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第一,加强安全文化理论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员工的基本理念,才能够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的坚固防线。论文大全。第二,主要从观念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确保了企业长治久安。

2. 结束语

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安全施工,平安顺利的将工程移交建设单位而协同合作,只有共同致力于安全生产管理中,才能确保各项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进而完成安全生产的目标指标。

篇2

[关键词]安全管理; 违章; 劳务分包; 意外事件; 人员培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39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087- 02

0 引 言

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管理理念不断进步,安全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在各单位劳务协作施工队伍中普遍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如作业现场违章率高、安全意识差、安全培训缺失等。加之各劳务协作队伍的人员安全素养不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其安全管理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劳务分包施工安全生产,成为各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公司下属企业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管理办法,供同行借鉴。

1 劳务分包队伍违章情况的分析和诊断

笔者所在公司下属企业工程公司共有劳务协作队伍5支,2011年共执行工作票1 900张,公司现场监督查纠违章703人次,违章率达37%,其中严重性违章达309人次,违反公司“岗位红线”条款及以上的56人次,其他一般性违章和违反其他安全管理规定的为338人次。

违章率之所以居高不下,原因在于劳务作业人员缺乏安全培训,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违章作业惯性,他们大都存在安全意识薄弱,自觉执规意识差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 为图省事、赶进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2) 缺乏事故预见意识,认为违章也不一定发生事故,以往也是这么做的;

(3) 即使违章,也无法对作业人员进行处罚,处罚金额由队伍负责;

(4) 不了解作业行为违反“安规”,也不知道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2 劳务协作队伍安全管理现状诊断

安全资金投入少,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劳务协作队伍普遍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愿投入资金聘请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使队伍安全管理水平始终处于初级阶段,作业现场长期未进行安全自查。

安全教育和培训几近真空,据调查,各劳务协作队伍中,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仅为66.8%。由于培训取证需要投入人、财、物,而施工队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简单地把安全管理投入认为是增加成本,没有队伍建设的长远观念,各队伍长期未开展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和岗位风险告知,安全管理岗位普遍缺员。

劳务协作队伍主动安全投入意识差,安全工器具、施工机具不合格、未检验等现象层出不穷。不愿主动投入资金购置安全工器具,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安全工器具长期配置不足。

3 劳务协作队伍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内涵

3.1 破解劳务协作队伍的安全管理困境

根据海因里希法则:重伤或死亡、意外、违章及未遂的比率为1 ∶ 29 ∶ 300,即1次人身死亡事故发生之前必有29次的意外事件和300次违章。因此,减少现场违章,确保安全管理可控在控,防止事故发生,是破解目前劳务协作队伍安全管理困境的主要手段。

3.2 解决劳务协作队伍安全短板的思路及做法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每月定期开展月度安全分析会、工作负责人教育培训例会及劳务协作队伍驻地安全例会,结合施工任务和多发性违章分析防范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利用安规学习和事故案例分析,用血的教训警醒作业人员,解决意识层面上的问题。

开展安全执规竞赛活动,将工作负责人现场执规情况与安全奖惩相关联。竞赛活动主要以现场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为主,在各队伍及各工作负责人之间进行,设置劳务协作队伍管理奖及工作负责人执规奖,按比值及记分进行考核,每月发文通报比赛结果并对优胜单位及个人进行奖励,对成绩较差的队伍及个人进行处罚。该活动,旨在通过“重奖重罚,以奖为主”的激励机制,激发集体荣誉感,促进各劳务协作队伍主动管理,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科学合理地使用提留的安全措施费,确保资金投入。通过善加利用各协作队伍提留的安全措施费用,统一配置安全工器具,并用于人员培训,解决劳务协作队伍因压缩成本而减少安全资金投入的问题。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

3.3 劳务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

开展竞赛活动以来,由于设置了“先进管理单位”及“执规先进个人”等奖项和流动红旗,通过“重奖重罚,以奖为主”的措施,进一步强化主体管理责任,激发施工人员的集体荣誉感,营造齐抓共管的安全氛围。通过开展执规竞赛活动,劳务协作施工队伍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和防范能力得到强化,从而促进劳务协作施工队伍的安全生产管理进入良性循环,施工作业人员由被动的“要我遵章”转变为主动的“我要遵章”。

开展执规竞赛活动的预期目标得到初步实现,我们认为,通过控制严重及以上违章行为的发生,可以使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理。通过降低现场违章率,可以使劳务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3.4 专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由于各专业作业人员取证培训费用可从提留的安措费中列支,相应减少了各队伍的再支出费用,各队伍主动培训取证的意愿增强,全年共有126人参加各类特种作业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应上岗资质,持证率由2011年的66.8%提升到100%。通过培训取证,用工更加规范,人员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安全风险辨识能力进一步增强。

篇3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分包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分包管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本文就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分包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分包管理体系的完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 分包管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分包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工程分包,特指施工企业之间,将其自身所承包的专业工程施工或者是劳务作业,交给第三方来承包的行为。在分包过程中,发包给第三方的施工企业为总承包人,而作为第三方承包施工工程的为分包人。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工程分包活动的定义为:指在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下的传统的施工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分包活动。因此可以看出,在具体的建筑工程分发包实践中,分包活动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较为复杂,因此,我们强调建筑工程分包管理体系的管理就具体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建筑工程项目加强分包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分包管理必要性从宏观上来讲建筑市场完善分包体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促进建筑市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众所周知,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必然是朝向专业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这是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市场需求的中心就是在于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就要求所有的相关企业走更为专业化的道路,建筑工程也同样如此。与此同时,国家政策法规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新的建筑业资质划分,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商发展,低层次的向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新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二) 加强分包管理必要性从客观意义上分析完善分包管理体制是企业不断自我完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1、工程分包有于大型施工企业走向高端,中小型施工企业步人专业化。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型施工企业要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转换,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迈进,必将抛弃低端生产资源,专注于项目管理。对专业分包队伍或劳务队伍来说,提高管理能力,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是必由之路。专业施工能力,是专业分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工程分包有利于施工企业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内容繁杂、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项目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多,施工环境复杂多变。为了适应变化,总承包商会授予项目更多的处理变化的权力,更多地依赖外部资源,为提高效率而更加重视对分包工程的管理。专业的项目管理,最终使项目变得更有效率。专业工程分包队伍和劳务队伍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加强自身竞争力,可以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其人力、设备资源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用。

三、 工程分包管理体系的完善一)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

企业建立项目分包管理机构,把分包队伍的管理纳入其职权管理范畴,进行系统统一的策划,确立以人为本,管理高效,控制有力的分包管理思路。工作责任细分,明确部门在分包队伍管理的职能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按照管理流程制度化、管理手段程序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分包队伍管理一体化文件,内容包括分包队伍的引进、分包施工的过程控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日常生活管理及权益保障等全方位全过程。从而才能形成分包队伍和分包工程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为分包队伍管理和分包工程管理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分包管理部门对分包队伍和分包工程管理的规范化运作。

二)严格队伍引进,严守市场准入

选择资质达标、诚信守约、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管理有素的合格分包队伍,是做好分包工程管理和分包队伍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建筑分包商市场,企业分包管理机构对专业化施工程度高的项目,应该采取专业整体承包施工,建立项目部,接受企业分包管理机构整体管理,对需要引进其他协作分包队伍的,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及企业制定的分包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程序,严格队伍引进。一是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分包管理机构根据分包工程内容和工程进度,提出分包立项申请,经企业审批后,连同分包商资质、业绩、资信等资料一并提交项目部及监理审核、批准。二是严格执行招标程序。分包管理机构根据分包立项,向合格分包商发出招标邀请,组织招标。并组织评标小组对分包商的报价和技术方案进行评价。在对分包商做出全面综合的考核评价后,推荐中标人报企业领导审批,最后确定合格的分包商。三是严格执行准入程序。分包商选定后,签订分包合同,合同内容需明确规定:禁止转包和再分包,必须有满足施工需要的设备和机具,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配备有与企业资质相匹配的具有专业职称的技术、质量、施工和有关管理人员,以及比例适当的技术工人。同时,企业还应当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廉政合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而后经业主项目部审批,企业监察部门对全过程实施监督。

三)加强过程监管,强化施工管理

篇4

关键词 :工程项目 劳务分包管理 风险 控制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客观上不能避免“工程劳务分包”模式,工程劳务分包管理中存在诸多风险,如何去适应这个模式,如何尽可能地去降低风险,已成为目前企业在项目管理上的既紧急又重要的事项。

1.工程劳务分包概述

经济学上,“劳务”是指“凭借自己的劳动,为他人服务,或为他人提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活动。”劳务分包是指建设工程总承包人将其承包工程项目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具有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的行为。建设工程劳务分包是一种合法的用工形式,是为缓解建设工程总承包人的用工压力,由专业的劳务分包企业实行劳务作业集中管理的有效形式。

从法律模式上来看,建设工程分包企业处于“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大序列金字塔结构中的塔基位置,其目的在于为建设工程承包人(包括总承包人或专业承包人,以下简称“承建人”)提供劳务,在建筑市场的二、三级竞争层次中生存,是较为弱势的竞争主体。

2. 工程项目劳务分包管理的的必要性

2.1 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率、生产率的需求

大型建筑企业一旦抛弃低端资源, 必然更多地依赖分包商来完成任务, 分包管理能力要增强; 而专业的分包队伍和劳务队必须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 使用新型机械设备, 提高生产率, 降低成本, 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利润率。

2.2 为增强核心竞争力, 大型建筑企业必将甩掉低端生产资源, 专注于项目管理。对专业分包队伍或劳务队伍来说, 提高管理能力, 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 使用机械设备, 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是必由之路。劳务队伍将发生分化, 其中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将逐渐稳定下来, 成为固定的职业人员; 劳务队将由于自身技术管理能力的差异, 分化为大大小小的专业承包企业, 既走劳务承包, 又走专项工程承包的道路。专业施工能力是专业分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工程劳务分包管理的主要风险

3.1 劳务供方选择存在漏洞

目前对工程劳务分包队伍的准入审查不严格,仅凭供方提供的相关资信材料,未对劳务方的资质材料真实情况、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及履约能力等方面做全方位的了解就让队伍进场,结果由于施工能力不行导致中途更换队伍,给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先进场后谈合同”的现象仍然存在,进场后对方漫天要价,致使合同无法签订或给结算支付带来不良影响,有的甚至造成法律纠纷;项目部对已完或中途退场队伍的考核评价未及时进行, 导致部分不合格队伍又被引进到企业的其他项目部继续使用。

3.2 不能有效控制施工安全

由于劳务分包队的人员素质不高, 人员流动大, 得不到系统的培训, 专业技术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整个劳务分包队的安全意识较差, 劳动自我保护能力弱, 在交叉作业较多的施工现场, 如何有效控制安全生产是总包单位的难点, 安全 事故往往就是因为一时的疏忽,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安全生产的管理是总包单位对劳务分包管理最棘手的工作。

3.3 劳务分包单价及数量内容不明确

对劳务分包单价所含工作内容不够明确,如果没有详细的单价分析表,工作内容中的一项施工工艺变更,就没有依据调整合同价格。而且指定的单价分析表必须详尽。表中至少要含工、料、机、税费,对同工作内容项目存在不同单价时需予以特别注明,如土石方回填,注明是借土回填或是场内倒运等,以免因合同中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不够明确,验工结算时引起双方争执和纠纷。

4 .工程项目劳务分包管理风险的主要控制措施

4.1 全面推行劳务分包招标制度,抓好劳务队伍选择。

(1) 成立劳务分包招标管理机构,统一招标管理,由招标管理机构负责牵头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实施劳务分包招标工作。

(2) 凡新开工的主体工程项目和重点非主体工程项目,一律经过招标或议标方式选定劳务队伍和确定劳务分包价格;为达到劳务队伍及时进场的要求,可在市场营销部投标期间或项目筹备期间,同步开展劳务分包招标、议标工作。

(3) 按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劳务分包超过规定金额的独立项目(如路基、站场、隧道、钢结构)等,由招标管理机构统一组织招标,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参与,并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劳务分包额低于规定金额的,可委托项目部自行实施劳务分包招标工作,招标管理机构及各职能部门参与、指导、监督招标工作。

(4) 招标管理机构按规定进行开标、评标、定标,确保招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在评标人员不能到位的情况下,为体现集体决策,可以采用视频方式开展招标工作。

(5) 无论招标单位是公司总部还是授权的项目部,均服从公司招标管理机构的监督。协力队伍资格入围、议标过程记录书、评标审批表、下达中标通知书等必须由公司领导审核同意后实施。

4.2加强对工程的安全管理

企业在每年初对劳务分包队进行准入考核和考察制度, 对没有上岗资格或上岗人员不够的队伍进行清理, 对上年度在合作中有不良行为或安全、质量滑 坡的劳务分包队进行降级或除名处理, 将管理资金投入不够的队伍排除出去。 同时,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总包单位安监部门和项目部安监部门经常到现场检 查或抽查, 对劳务分包队不能按总包单位安全管理规定执行的, 对其进行处罚 , 对屡教不改, 情节严重的可以清除出场。对在工程管理中表现出色的、能严格执行企业各项管理规定的劳务分包队可以给予重奖, 并提高星级水平, 使劳务分包队能团结在企业周围, 促进越来越多的劳务分包队争先进、赶先进。

4.3 加强工程劳务分包过程管控

随着工程进度发展,企业与分包队伍是处于利益竞争和博奕的态势,要想实现利益可控、风险可控,就必须研究整个分包管理过程中的各阶段的利益和风险,要在前期进行清单核查,摸清整体分部分项工程的盈亏分布点,找出“附加价值”的区域分布,有选择性的安排生产、组织施工,按总额控制的原则,在合同谈判过程中,调整分包单价,防止出现前期利润高分包队伍套现离场从而影响后期生产组织,要让分包队伍在经济层面上“前期有赚头,中期有甜头,后期有盼头”,在思想层面上“前期有信心、中期有恒心、后期有决心”,实现双方共赢,做到项目全过程管控。

5. 结束语

总之,劳务分包作为建筑业常见的一种用工模式,既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因此,就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完善工程劳务分包管理,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雷波.分包风险的识别与把握[J].施工企业管理,2010,(03).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管理 探讨

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就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1、技术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队级建制的取消,使原有的施工作业层逐步瓦解,需要重新组织和配置新的施工作业层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大的集团公司实行由集团公司统领,担负施工的子公司各管一段,从而形成集团、子公司和施工队的三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人员冗杂,机械设备等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的缺陷,加大了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

1.2 生产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使现有的资源配置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随着我国在交通、能源及城市建设领域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不断开工建设,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时期,国有建筑企业一方面凭借自己的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不错的市场份额,经营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但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机构设置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自身人力及资源配置的发展速度较慢等,远不能满足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需要,出现了市场份额逐步加大、资源配置严重不足的矛盾。

1.3 一些小型建筑企业、私人建筑企业亟待自我发展和完善

由于建筑企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不高,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热潮的兴起,在促进国有建筑企业发展的同时,一大批小型建筑企业、私人建筑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这些小型建筑企业和私人企业,往往存在着很多制约发展的因素,如资质等级较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等,使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建立双赢的管理型模式

2.1 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是技术管理型模式的灵魂

在技术管理型模式中,国有建筑企业有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大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分包单位拥有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只有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益。

2.2 合同管理是技术管理型模式的核心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法制经济,或者是契约经济、合同经济。技术管理型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合作模式,项目各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合同的约束。在技术管理型模式中,分包合同是项目合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

2.3 加强监督、搞好服务是技术管理型模式的重要手段

分包队伍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有些分包队伍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在施工过程中淡化质量管理,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包工头无视安全操作规程,减少安全投入,施工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分包队伍为了超结多结,拉拢腐蚀项目部工作人员,滋生了腐败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监管工作,从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堵塞漏洞,降低风险。

3、技术管理中的互补优势

3.1 可以有效地减少投入

工程项目开工后,如果采用以前的管理模式,势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设备和检测仪器等,但如果采用技术管理型模式,可以将社会的闲置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减少工程项目的直接投入,降低工程成本。

3.2 可以利用分包队伍的施工经验来弥补不足

对于我们没有施工过的项目,由于没有施工和管理经验,缺乏技术组织能力,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何处人手、如何组织施工对我们来讲都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正规的、有经验的分包队伍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施工技术策划、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组织方法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3.3 有利于增加工作面,加快工程进度

对一些点多、面广、线长、工序多、工期紧、强度大的项目,可以充分利用技术管理型模式多开工作面,多增加分包队伍,这样可以做到“遍地开花”,有效地加快工程进度。

3.4 可实现部分风险的转移

对于一些较大型的工程项目,通过选择有资质、有能力的分包队伍,他们有承担资金、质量、工期等风险的能力,在业主无预付款或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能克服困难甚至主动垫资生产,可以替我们承担一部分风险。

3.5 有利于成本预测和控制

实施技术管理模式的工程,在确定分包单价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最低基准,一般是在合同价格基础上扣除税金、现场管理费和项目部应上缴的企业管理费之后的部分;合同价格比较好的项目,也可以根据以往的成本经验确定分包单价最低基准,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分包价格,有利于项目部预测和控制工程成本。

4、技术管理模式中的难点

(1)分包单位的加入,增加了我们在业主、监理及分包队伍之间协调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管理难度。

(2)分包队伍的选择成为关键,例如对未接触过的工程,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上主要依靠分包队伍,因而选择分包队伍至关重要。分包队伍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成败。

(3)增加了工期、质量和安全的控制风险。工程一旦分包,分包队伍的施工组织水平直接决定着项目工期能否实现,其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项目质量目标能否实现,其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项目安全控制指标的实现。因此,技术管理模式在转移部分风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的风险。特别是质量和安全管理,其风险尤为突出。

5、技术管理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技术管理型模式的探索中,项目部的指令在分包队伍中不能完全执行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强化对分包队伍的管理是我们面临的难点。根据我们的体会,重点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选择分包队伍时严格遵循分包商评价程序,严审各种证件和资信证明,严查设备、技术、资金、业绩等综合实力,并对资质过硬、履约能力强、守合同重信誉的分包队伍进行培育,将其纳入项目部的统一管理;二是提高项目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派出去的工作人员确实能帮助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树立在分包队伍中的威信;三是加大合同管理力度,依据合同全面约束分包队伍的各类行为。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对策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5-0113-02

1存在的安全问题

1.1安全责任不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无法落实,管理责任脱节,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的主要原因。虽然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但是相关的领导和部门不落实责任,普遍存在只说不做的现象,安全问题没有真正引起员工的高度重视,在事故发生之后,虽然对责任单位的处罚不断加强,但是对相关责任人以及相关责任部门的处罚明显不足,导致安全责任制度无法有效落实。

1.2施工现场管理不严

部分现场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标准要求较低,对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善,导致安全隐患: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到位;施工现场的不规范用电;井字架的搭设不符合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使用不够规范;用火审批制度落实不严;施工安全资料造假,不按规范标准建档。

1.3分包监管不到位

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第24条明确要求“总承包单位应该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工程分包,且在分包合同需要明确各方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承担连带责任制。分包单位应该以总包单位的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如果由于分包单位违背总包单位要求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应由分包单位承担事故主要责任。

1.4安全教育培训不足

目前,从整体情况来看,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问题是安全隐患产生的最大本质原因。大部分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属于农民工,这些人群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而且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这是安全生产过程中最大的隐患之一。

2安全管理对策

2.1建立专项资金

安全专项资金是保证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的具体目标制定合理的安全专项资金保障制度及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从而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依据。首先,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科目用于管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使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其次,各个部门需要将土建工程造价款的1%~3%用于安全管理,安装、装饰工程则按照1%~1.5%的标准进行分配。每个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前,项目部都需要编制对应的安全生产资金计划,并将计划上报财务部、工程部、质量安全部门以及相关的领导进行审批。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对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使用。

2.2建立管理制度

建筑安全管理制度是由建筑施工企业自行编制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所有职工需要严格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它一方面可促使企业领导树立明确的安全与生产辨证统一的思想,在组织生产活动的同时考虑安全问题;另外,可以将广大员工组织起来,以安全目标为中心开展各类生产活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出台实施之后,需要保持其稳定,同时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2.3加强分包管理

劳务队伍是建筑施工生产作业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题。当前劳务队伍存在来源广、调动多、培训少等特点,对工程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提高劳务队伍的整体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成为了分包单位的主要安全工作内容。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对劳务分包企业的全面管理,可以从加强劳务队伍安全素质、总包的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保证金、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要求,同时对劳务单位的人员结构、成本管理等联系起来,通过经济手段、标准制定等方式强化对劳务分包企业的安全管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2.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强化安全培训教育的组织领导是开展好安全培训工作的前提。建立覆盖机关到集成的培训机构,并指派专人负责。企业需要加强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培训与生产、安全以及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到位,真正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安全培训教育的成效主要受到管理和质量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加强安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安全培训教育的水平。

篇7

关键字:工程项目 分包合同 纠纷风险 规避和对策

随着施工企业经营开发的力度加大,中标项目越来越多。但是,企业的资源增长速度将无法满足经营开发的需要。企业必然将自身的资源用于重、难、险工程和对企业开拓市场有利的工程。再利用社会资源,把一些一般工程进行分包。分包工程的增多,分包合同纠纷风险也增大,给企业持续、健康和科学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因此,对工程项目分包合同纠纷风险的规避和采取有效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1、目前采用的分包模式

目前,多数施工企业主要采用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两种,也采用混岗作业方式作为两种分包的补充。

2、常见的分包纠纷风险问题

2.1 专业分包常见的纠纷风险

2.1.1 分包方拖欠工资纠纷风险

分包方除主要管理人员外,对招用的员工往往不签订用工合同,而采用口头协议。工资发放则采用拖欠、克扣等方法,不按时发放。把资金转移,待施工生产进入或节日关头,资金十分紧张时,员工因领不到工资而罢工。分包方再把拖欠问题的矛盾转移给主包方,叫闹事员工到主包方要钱,产生纠纷。

2.1.2 分包方冒用主包方名义对外采购欠帐或签订合同纠纷风险

分包方在施工中,其材料来源主要部分由业主或主包方供应外,自己也需采购大量材料,租赁机械设备。他们在外面打着主包方的名义,采取签订合同、打白条等手段骗购,然后拖欠付款,其行为过程主包方一点不知,待到事情发生时,分包方仍将风险转移到主包方,使主包方承担连带责任纠纷风险。

2.1.3 分包索赔纠纷风险

分包索赔在分包方又叫二次经营或费用补偿。这种纠纷和解和调解的难度很大,往往主包方吃亏,直到走上仲裁或诉讼。索赔的理由一般是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从表面看,与主包方向业主索赔的理由和方式一样。但是,从以往的纠纷案例来看,多数是主包方败诉,就其原因,分包索赔有以下内容让主包方无法陈述:

a.分包合同本身违法

按照《建筑法》、《招投标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分包的工程不能是主体工程结构或工程量不能超过总量的30%.而施工企业分包出去的合同无法满足这一规定。

b.钻主包方的管理漏洞

主要表现有:

①分包方的企业资质是挂靠的或是假资质或分包方是通过关系介绍来的,主包方设防不严或根本就没设防,合同签订后,形成事实合同;

②利用主包方领导一些口头表态,利用主包方管理人员的手写条子做原始资料,利用技术人员的变更设计交底书,因为有些条子、变更设计交底书签发出去后,根本没实施,但原始条子、变更设计交底书未及时收回,最后成为证据。

③打质量举报威胁牌,按照分包合同规定,分包方需要与业主、监理的往来必须通过主包方。但是,分包方在施工中,往往采取非正常手段,主动与业主、监理接触,在工程施工时,偷工减料,改变原设计施工后进行隐蔽。当索赔无法得到满足时,用此要挟、威胁主包方。

④利用不正当手段,达到其目的。

c.利用主包方的怕打官司的心理。

主包方通常怕打官司,因为无论官司大小,主包方的信誉、资质、资金和精力等都要受到损失。而分包方则不怕,他的生存空间是主包方无法比的,一旦打官司,就采取“死缠烂打”。

2.2 劳务分包常见的纠纷风险

劳务分包纠纷风险相对于专业分包的纠纷风险要少得多,主要包括拖欠劳务费纠纷;工程安全、质量、变更工程量举报纠纷。安全、质量、变更工程量举报纠纷往往由拖欠劳务费纠纷引起。

3、分包合同纠纷问题的风险规避和对策

按照分包工程发生合同纠纷的特点,必须从分包前的分包策划,分包队伍的选择,分包合同的签订,分包队伍施工过程合同管理,合同后评价方面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规避和转移,对无法规避和转移的风险,要有相应的对策。

3.1 实施分包策划

工程有可能中标前,对工程的资源进行预配置,使其对中标后的分包量、队伍有预安排。中标后,对分包工程进行分包策划。它包括拟分包的项目,工程量,选择什么队伍,达到什么分包目标、分包纠纷风险预测等内容。项目部编制工程分包策划书,上报批准。

3.2 严格选择分包队伍

选择分包队伍是分包工程的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招投标法》对分包有明确的规定,只要严格按招标程序选择队伍即可。值得说明的是,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分包方档案库,使资质合格,信誉好,队伍实力强的分包方能作为首选队伍。对那些打招呼队伍,关系户队伍,应慎重选择或拒绝。

3.3 结合工程实际,细心签订合同

合同签订必须明确是专业分包合同还是劳务分包合同。目前,许多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合同范本或格式合同。但很多合同采用范本签订合同后,执行中发现合同漏洞多,可操作性差,又没有及时进行协商补充协议,造成签订时就留下后患。因此,合同签订一定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认真对合同范本内容尽心研读,进行补充完善后再签订。建议推行分包方缴纳履约保证金制度。

3.4 用铁的制度,严格合同的管理

合同生效后,合同的管理是合同能否兑现的核心任务。也是合同纠纷风险出现的阶段。合同的管理,要抓好以下方面。

①成立分包管理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为首,成立分包工程管理小组,人员定岗位、职责,尽量专职,制订奖、罚制度

②抓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分包合同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比较直观,也好落实。质量管理抓住隐蔽工程、原材料质量、工程外观质量这三个重点,施工中设专人(素质高、懂技术和质量管理)全过程旁站控制,让分包方无偷工减料的机会,杜绝存在质量举报的可能。

③抓工程款控制。工程款的控制与工程质量控制同等重要,某种意义上说更重要。工程款控制抓好以下几点:严格按合同计量条款计量;监督按月支付员工工资,必要时其员工工资;掌握其对外采购的资金使用情况,对其采购金额大的合同,代其付款;及时对双方往来的帐目清算并完善手续;及时对双方共用项目费用分摊。

④协调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对外的关系,主包方一定要坚持不让分包方独立参与。

3.5 抓主包方的廉正建设

要搞好分包工程的管理,减少纠纷风险,主包方必须抓好廉正建设。也就是人的管理。要杜绝口头表态承诺,及时将一些没用的字据收回处理。要拒绝分包方的“糖衣炮弹”。同时,合同执行人员也要处理好来自上级或关系户的一些影响合同执行的压力或阻力。

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V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人在承包了工程项目之后,将工程的一部分分包给其他的承包人并 签订分包合同,这种形式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提高建筑市场的效率,实现有序化竞争,促进建筑业更好的发展,我们应当正确对待。

1 工程项目分包的形成

工程项目分包是市场竞争的必须产物,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会积极的参加各种市场投标活动,等一旦中标以后自己可能不能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如企业采取临时增加人员,存在经验、业务技能、安全意识等方面的缺陷;如增加机械设备,会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的困难及机械设备的再次利用的问题。在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实力专业较强的分包队伍还可缓解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因此具有专项施工资质的操作层的专业分包队伍也自然应运而生,下游的施工分包队伍已是水电企业不可缺少的资源补充方式。特别是工程量大、工期紧、有特殊施工工艺要求的项目,施工分包就更加不可缺少。选择合适的专业队伍分包,不仅可以解决技术缺乏问题,而且更能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如水利水电工程的围堰施工工程,往往要求工期短,见效快,而在围堰填筑时往往也因为要求工期较紧,围堰的补漏工作也较大,即使工程的投入较高,也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最终影响工程施工。若将这类工程分包给具有“高效、快速防渗技术”的专业施工队伍,不但能保障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进度还能最大可能的节约成本支出。

综上所述,工程的施工分包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施工企业自有资源无法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就使得施工企业不得不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类似施工经验的分包队伍协助完成施工任务了。

2 水利工程分包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2.1 分包队伍的选择,是分包管理的首要前提。

实力较强的分包队伍不但要具有相应资质和类似施工经验,还应具有施工单位所需要引进的资源。选择正确的分包队伍,可以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较为容易,并能起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双方利益的共赢。

2.2 分包方案的选择,将直接成为制约分包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它是工程分包环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果选择不同的分包方案,管理的侧重点就不同。比如基础处理工程中的大坝帷幕灌浆工程,如果采取综合延米单价计价方案进行分包,分包队伍就会为了尽可能多的完成工程量,而忽视工程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减少了项目部的管理环节,工程进度能满足要求,但是不利于工程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就会侧重于工程质量方面的管理;如果选用注入灰量多少进行计价的方案进行分包,分包队伍就会为了多注入灰量,而忽视了工程进度,施工单位就会侧重于为完成工程进度方面的管理。

2.3 分包合同的签订。在签订分包合同前,要做好前期预测工作。首先要做好成本测算,结合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要求,综合分析分包队伍情况,设想在履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出解决的措施;其次不能因准备不足或疏忽而使合同条款留下漏洞,给合同履行带来困难,必须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还要制定相应分包计划、确定合同范围、咨询价格、进行合同洽谈直至形成完整的合同文件。

2.4 有效的监控。合同实施过程中,分包队伍有可能为节约成本,往往会习惯使用旧的、成熟的施工方法,以致造成进度滞后的情况时时发生;质量上,在施工过程中,因为监控不力或监控脱节,以及缺乏强有效的监控机构与体系,也往往会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造成安全隐患与质量隐患。

3 水利水电工程分包管理的控制对策

3.1 建立合格分包商数据库。好的合作单位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施工范围及工作要求,建立合格分包商库,选择有实力、信誉好、能长期合作的分包队伍。首先要严格审查其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有效证件等;其次,根据以往类似完成工程情况考察其施工能力和信誉情况;最后可根据各分包队伍在合作过程中的履约情况,定期进行评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2 建立分包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分包成本管理控制是分包管理的核心内容

3.2.1要根据施工单位自身情况,结合市场情况测算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内部施工定额。针对工程的施工条件,调查工程所在地的材料价格,测算好所要分包工程的实际成本,通过招投标或邀请招标等方式,寻求合理的分包队伍施工。

3.2.2要控制分包商的直接成本。重点在材料、机械方面进行管理控制,要在确保分包商的合理利润基础上,尽量的降低分包单价,使施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例如在材料方面,很多工程为了保证质量,业主会提供主要材料如水泥、钢材、柴油等,而施工单位会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管理费或其他方式提供给分包队伍,即使这样材料价格也会比市场价格低,如果施工单位不与现场施工情况结合,控制材料的领取,往往会出现材料超领的情况,一旦分包商施工退场后,就无法进行核实,施工单位的损失就大了。

3.2.3要加强质量管理。制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尽最大的能力降低质量成本,确保工程的质量,向业主提供满意的产品。分包队伍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偷工减料,在管理过程中,确保“三检制”的落实,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并且要在合同中明确质量标准。

3.2.4 加强分包过程中的进度监控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分包协议中应对分包商的总进度目标明文规定作详细说明,明确保证总进度目标得以实现的人员、设备投入计划及数量。鉴于工程的进度监控一般按月为基本控制单元,每月必须对分包单位进行进度考核,考核情况和经济效益挂钩,明确改进措施及拟需增加的施工资源要求。

3.2.5 加强安全管理。分包队伍为节约投资,安全措施的投入往往很少,而民工的安全意识也比较淡泊,时有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安全管理监控制度可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3.3 严肃分包过程中的进度监控制度进度监控一般都是体现在计划,包括工程项目总进度计划、进度计划及单项工程进度。投资效益的发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建设完成并且能够投入使用。所以,进行有效的控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度,使其能够顺利的达到预定的目标,这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任务的一项重要环节。

3.4 要选择合理的方案。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工期要求等的不断变化,有时会使施工方案、分包方案不断进行变化,为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采用经济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即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又能很好的控制成本。

3.5 规范分包合同管理,动态管理。分包合同内容要完善、合同签字盖章、委托等手续要真实合法。针对分包合同条款,尽量避免合同风险。重点要对分包合同生效后的执行、更改、违约赔偿、争端的处理、终止等活动实施有力的监控。除了要督促分包商的工程进度、审查质量与安全外,最关键的是要留有足够的保证金和风险抵押金,严格的签证与支付,绝不可超支或超结。要对工程每个节点进行考核,进度、质量、安全和考核都要与经济效益挂钩,制定奖罚机制,及时合理进行调控。

3.6 创建分包管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管理台帐包括项目预算台帐、分包合同清单台帐、项目施工图台帐、分包计量支付台帐、分包变更台帐和对比台帐等的建立。通过上述台帐,建立起项目工程台帐管理制度,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投资控制及信息反馈的手段,用于强化项目投资的动态管理,及时分析分包及投资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使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能有效地控制成本、控制工程更新变化及工程的计量与支付,利于工程完工时进行各项分包工程的财算工作。整个工程分包管理台帐建立起来后,怎样运用好各台帐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应方便计量与支付,控制工程分包成本,而且便于制定工程计划,反映工程进度,管理工程变更,避免分包重复计量,还应利于分包工程的决算工作。

4 小结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分包管理上,企业还需不断合理的规范公司的相关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依,有法可循。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企业应监督分包商的材料质量及材料的规格和性能。考虑各个部分及各个不同的领域的各种因素给整个工程带来的影响。总而言之,水利工程人员都应该做好分包工作的管理工作,以最大的限度来发挥分包施工的优势,尽最大的能力避免分包施工中的风险,这将是未来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竞争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石小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水利水电技术,2000.

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监督;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的建筑业,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呈现出突飞猛进态势地增长,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一大产业。建筑施工单位有着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点,它是一个资金与劳动密集的行业,催生了大量的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队伍,大量的建筑施工企业因成立时间短、企业规模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够,以及安全文化底蕴薄弱。再加之我国的特殊国情,使得较多施工工人来源于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种种不利因素导致我国的建筑业是一个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因此,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督管理,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严竣的课题。

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投入不足

目前,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能够承揽施工项目,不惜低价中标,大幅消减施工现场应有的安全措施费用,和一些建筑企业一味追求效益最大化,忽视安全,甚至是“口号安全”, 不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生产投入,使企业自己降低了安全管理能力,使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能正常运行,造成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混乱,施工人员只能得过且过,安全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安全生产没有保障。

2、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人提到安全意识淡薄,都会想到农村进城的务工人员,不得不承认这是我国现有国情和建筑行业存在的客观原因,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现有建筑企业员工数量已经很难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因此大部分建筑企业聘用了相当数量的来自农村进城的务工人员。这些人员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加之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对建筑安全生产知识匮乏,这是造成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强农民工安全及操作技能培训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这只是众多事故隐患之一,然而最大的风险隐患并不在此,更多在于法律法规落实,和项目主要负责人和施工实际指挥人的安全责任意识,部分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在建设过程中,为了赶工程进度,在一些危险作业的《施工方案》没有编制完成便开始施工,有的编制完成后不按方案执行,为了减少资金投入千方百计降低安全生产成本,减少安全防护措施,违章指挥,从而给施工生产留下巨大风险隐患,是建筑企业造成群死群伤的源头所在,例:近年来发生的大型脚手架坍塌、和高建筑物室外吊篮坠落安全事故,大部分都是因为上述原因造成的,所以加强建筑企业、项目负责人、施工实际指挥人的安全责任意识更是我国安全培训的重中之重。

3、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些建筑企业承揽工程后层层分包,甚至是分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资质的施工队伍,这些施工队伍为了能够承揽工程,挂靠到有相关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建筑施工生产活动,这些施工队伍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监护人不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形同虚设。给项目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建筑企业要想健康和谐发展,慎重选择分包商,完善分包商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三、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要点

1、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

一个安全管理水平高的建筑施工企业,肯定有着一整套完备的安全管理措施与制度,并且这些制度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通过责任制度把安全责任真正地落到实处,将其作用发挥出来。明确地规定各岗位人员在安全事故中应负的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使每一个作业和管理人员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工作安全的重要性。,从而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2、确保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到位

建筑企业应加强建筑工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专款专用,保障和改善施工从业人员的作业条件和环境,防止和减少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3、完善安全体系建设、加强要害部位检查、重视安全培训

安全整洁的施工现场,离不开完整有效地安全管理体系。在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中,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对重要部位重点检查,危险部位反复检查,督促参建各方切实遵守建设工程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条文,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机构,分工明确。选择与资质能力相符的施工队伍进行分包,根据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是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和监护人的培训工作。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探讨

引言

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就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具有巾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L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1技术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队级建制的取消,使原有的施工作业层逐步瓦解,需要重新组织和配置新的施工作业层。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大的集团公司实行由集团公司统领,担负施工的子公司各管一段,从而形成集团、子公司和施工队的三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人员冗杂.机械设备等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的缺陷,加大了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施工企业原有的队级建制即施工作业层逐步被取消,而如何重新组织施工作业层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2生产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使现有的资源配置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随着我国在交通、能源及城市建设领域建设步伐的加快,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不断开工建设,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时期. 国有建筑企业一方面凭借自己的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丁不错的市场份额,经营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但另

一方面,由于自身机构设置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自身人力及资源配置的发展速度较慢等,远不能满足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需要,出现了市场份额逐步加大、资源配置严重不足的矛盾。

1.3一些小型建筑企业、私人建筑企业暖待自我发展和完善。

由于建筑企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不高,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热潮的兴起,在促进国有建筑企业发展的同时,一大批小型建筑企业、私人建筑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这些小型建筑企业和私人企业,往往存在着很多制约发展的因素,如资质等级较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等.使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 建立双赢的管理型模式

2.1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是技术管理 模式的灵魂

在技术管理型模式中,国有建筑企业有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大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分包单位拥有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只有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益。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必须树立互利共赢的观念,“双赢”才是真正的赢,只有让分包队伍有钱赚,他们才有进行管理的动力, 才能与我们进行长期合作,实现工程项目的各项目标。

2.2合同管理是技术管理型模式的核心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法制经济,或者是契约经济、合同经济。技术管理型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合作模式,项目各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合同的约束。在技术管理型模式中,分包合同是项目合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所谓全过程是指从合同的洽谈、草拟、签定、生效开始,至合同失效为止的全过程,这 不仅要重视合同签定前的管理,更要重视合同签定后的管理;系统性就足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参加管理; 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是要掌握对己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终止。

2.3 加强监督、搞好服务是技术管理型模式的重要手段

分包队伍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有些分包队伍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在施工过程中淡化质量管理,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包工头无视安全操作规程,减少安全投入,施工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分包队伍为了超结多结.拉拢腐蚀项目部工作人员,滋生了腐败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监管工作,从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堵塞漏洞,降低风险。

3技术管理中的互补优势

3.1可以有效地减少投入

工程项目开工后,如果采用以前的管理模式,势必要投人大量的人力、设备和检测仪器等,但如果采用技术管理型模式.可以将社会的闲置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减少工程项目的直接投入,降低工程成本。

3.2可以利用分包队伍的施工经验来弥补不足

对于我们没有施工过的项目,由于没有施工和管理经验,缺乏技术组织能力,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何处人手、如何组织施工对我们来讲都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正规的、有经验的分包队伍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施工技术策划、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组织方法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与分包方的合作中,经过总结和升华,这些经验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能力,有效地弥补了我们在某些项目上施工经验的不足。

3.3有利于增加工作面,加快工程进度

对一些点多、面广、线长、工序多、工期紧、强度大的项目,可以充分利用技术管理型模式多开工作面,多增加分包队伍,这样可以做到“遍地开花”,有效地加快工程进度。

3.4可实现部分风险的转移

对于一些较大型的工程项目,通过选择有资质、有能力的分包队伍,他们有承担资金、质量、工期等风险的能力,在业主无预付款或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能克服困难甚至主动垫资生产,可以替我们承担一部分风险。

3.5有利于成本预测和控制

实施技术管理模式的工程,在确定分包单价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最低基准,一般是在合同价格基础上扣除税金、现场管理费和项目部应上缴的企业管理费之后的部分;合同价格比较好的项目,也可以根据以往的成本经验确定分包单价最低基准,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分包价格,有利于项目部预测和控制工程成本。

4 技术管理模式中的难点

4.1分包单位的加入,增加了我们在业主、监理及分包队伍之间协调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管理难度。

4.2分包队伍的选择成为关键,例如对未接触过的工程,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上主要依靠分包队伍,因而选择分包队伍至关重要。分包队伍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项目的成败。

4.3增加了工期、质量和安全的控制风险

工程一旦分包,分包队伍的施工组织水平直接决定着项目工期能否实现,其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项目质量目标能否实现.其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项目安全控制指标的实现。因此,技术管理模式在转移部分风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的风险。特别是质量和安全管理,其风险尤为突出。

5 技术管理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5.1在技术管理型模式的探索中,项目部的指令在分包队伍中不能完全执行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强化对分包队伍的管理是我们面临的难点。根据我们的体会,重点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5.1.1 在选择分包队伍时严格遵循分包商评价程序,严审各种证件和资信证明,严查设备、技术、资金、业绩等综合实力,并对资质过硬、履约能力强、守合同重信誉的分包队伍进行培育,将其纳入项目部的统一管理。

5.1.2提高项目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派出去的工作人员确实能帮助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树立在分包队伍中的威信。

5.1.3加大合同管理力度,依据合同全面约束分包队伍的各类行为。

5.2采用技术管理模式后,作业层将几乎全部采用社会力量,企业员工将无事可做,这势必对企业的稳定不利,需妥善解决员工的安置问题。

5.3如果大型项目也采用技术管理模式,不再添置新的设备,而目前收取的设备折旧费也作为综合管理费挪作他用,企业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对今后更大的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应重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