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第二课堂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育人效果
高校教育从狭义上可以分为第一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的理念虽然在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被广泛使用,但学术界对其尚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1983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生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内容包括:政治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有酬性的活动活动等等。第二课堂作为与第一课堂并行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灵活整合了社会和高校的空间和资源,推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完善了高校人才培养系统。
一、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第一课堂教育以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共性、大众通识教育为重点,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第二课堂中第一课堂无法代替的价值正日益凸显,我们已经不能把它仅仅视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与依托。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构建
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特色与积累的生动呈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课堂可以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培养学生在某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并能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从而有效地配合第一课堂,形成最佳的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成才需求,活跃学生精神世界中的积极因素,实现大学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2.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时间和形式较为灵活,能不拘泥于形式将各种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将学习与创造、实践与探索、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利于提高大学教育的时效性
第二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这既增强了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也使学校育人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开展具备时代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自豪感。
4.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取得成绩后会产生较强的自我肯定意识。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这一平台广泛的参与社会活动,在获得锻炼的同时也会得到人际关系、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训练,这些将对学生的后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第二课堂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第二课堂具备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优势,是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大力推行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现阶段各高校对第二课堂的管理主要通过制定适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培养方案、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制等方式实现。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的教育、管理和育人功能的发挥效果却不容乐观。现今高校第二课堂的组织工作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
当下部分高校对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定位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活泼的校园气氛上。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时间协调以及教学资源分配方面仍有矛盾和冲突,导致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在部分高校的育人体系中,第二课堂的“边缘化”现象严重,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配备、设施的完善、政策的制定方面都处于被动的境地。就目前来看,高校共青团组织和学工队伍是第二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组织者和监督者。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指导能力相对薄弱,即使有部分专业教师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也仅限于对学生科技与创新课题等方面的指导,多是临时性的参与行为。此外,高校第二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大,管理欠规范,没有科学的运行机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索研究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可操性强的第二课堂良性运行机制成为高校有效提高育人成果的研究课题之一。
三、全方位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
第二课堂教育具有活动目标导向性强、活动内容广泛、组织机制灵活、专业界限模糊、活动时空开放、活动效益综合性强等特点。健康有序的第二课堂活动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和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鉴于第二课堂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调整与探索。
1.构建完整体系,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应该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联系,构建完整的学生培养体系,以实现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深厚人文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着力组织相关学术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提高高等教育的育人成效。
2.创新形式,提高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
一般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校园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竞赛、知识竞赛、素质拓展等。社会实践除了假期社会实践、日常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就业见习,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校园文化活动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可以促进学生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学生提供展现和锻炼自我的平台。科技创新竞赛则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整合资源,加大对第二课堂指导与投入
面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指导、影响力低、缺乏实效的现状,校方必须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投入,具体包括教学资源的投入和经费投入。学校应把第二课堂提高到与第一课堂并重的地位,与第一课堂一样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在教学资源方面,学校要考虑第二课堂开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学硬件和师资投入方面给予保障。
4.以学生为本,科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一方面要与学校、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另一方面其设计也要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变性需求。第二课堂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应做到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改正以往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做法。第二课堂的组织要具备灵活机动,易于被广大学生接受,与学生的成才发展需求相符的特点,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形式。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5. 加强管理,确保第二课堂良性运行
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存在自愿性、自选性等自主性特征,而这样的特征又是由于其本身的不确定特点。如何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吸引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如何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不同的活动方案,并使不同的受众都参与进来并从中获益是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时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要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组织、实施、落实、管理、考核等方面建立可行的制度化考核体系。减少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加客观化评定标准,变无形指导为有形控制,真正做到“常规活动制度化、离散活动系列化、传统活动创新化、大型活动主题化”。
四、结语
依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之一。第二课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高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广泛参与,多方协调,注重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其育人功能,进一步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个体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2]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8,(23).
[3]刘建佳.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
[4]彭彦城,王岩琴,叶小倩.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04-05
[5]令狐文生,金一鸣,李纯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3).
篇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要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已大势所趋。已逐渐开始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动手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适应性和主动性。显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诸如听课、实验、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外出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等,已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开辟第二课堂便成了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对第二课堂的了解程度;河南城建学院学生以何种方式参与第二课堂;对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的更好开展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以便其更好地开展更有意义的活动。
(二)意义
1、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利补充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有时可能会脱离实际,需要进行较多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工科高校。我们发现,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对课堂上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轻松地找到具体的模型,直观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老师授课的困难,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和巩固知识之目的。
2、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看。首先,第二课堂活动改变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其次,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再由老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样,学习就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探索式学习。
3、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4、造就合格的全面人才。第二课堂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讲话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他们具备合格人才的全部素质,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调研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了非概率抽样中的定额抽样,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以问卷调查为主。在河南城建学院校园内对学院的部分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965份,通过筛选和逻辑校验,排除各种情况的废卷,共得到有效问卷1541份,有效率为78.42%,基本符合问卷统计的一般标准,保证了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代表性。走访65人。座谈共100人,在一定范围内对其他调研方面的完善和补充。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分析、理论分析等多角度结合的分析方法。
(一)样本概况
样本整体中,男生占69.3%,女生占30.7%,样本整体男女符合河南城建学院实际比例;大一占41.5%,大二占35.4%,大三占18.9%,大四占4.2%;在专业分布方面,人文社科类占15.6%,理工科类占84.4%。
(二)样本分析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对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了解程度上,不了解的占39.1%,基本了解的占54.1%,非常了解的占6.8%。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呈枣核型分布,即处于两极(长期参加和几乎不参加)的学生所占比例均比较小(总计25%左右),而偶尔参加(38.7%)和经常参加(37.3%)的学生占据了绝大多数(75%以上)。
对之前参与第二课堂的哪些活动上:社会实践的占30.0%;各类文体活动的占36.2%;创新设计型实验的占8.8%;其他活动的占32.2%。
从参与原因来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动因呈多元化状态。其中“通过活动提升自己多方面素质”所占比例最大,占47.9%,其次是“通过活动结识很多朋友,扩大交际面”占34.3%;“培养兴趣、愉悦身心”占29.3%;“打发空余时间、娱乐”占14.6%。而“没什么考虑,随大流”所占的比例则相对较小,只占5.4%。
在参与方式上,通过社团参与的比重最大,占36.8%,接着通过班级组织参与课外活动,占34.2%,其次是社团活动和个人自发行为,两者总比例接近50%。此外,党团组织也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较为常见的渠道。
在参与时间上,在周六周日参与的所占比重最大,占51.3%;在周一到周五课余时间参与的比重也不小,占30.5%;而在节假日参与的最少,占18.2%。
在第二课堂的规划上,有13.1%的受调查者中认为自己对参加活动培养能力有明确的规划,有47.7%的同学在这方面不是很明确,这反映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这方面缺乏认识。其余29.9%的同学具有加强指导其个人规划的需求,这是课外活动指导中心可以进一步加强工作的领域。其余的少部分同学则没想过,无所谓。
对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上,选择“完善了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最多,占43.6%。选择“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扩充了自己的人际关系”选项的同学数量基本相当,都在30%左右。
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关系上。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协调共同发展的比重最多,占50.1%;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占37.0%;以学业为重,基本不参与占8.1%;只要参与到自己喜欢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即使学习差点也无所谓的占4.8%。
在学校组织方面约48.0%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在发展校园组织方面现存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计划、专业化的指导;另外各有约64.2%的受访者认为是学生组织资源不够、学校与学生组织之间交流不足和骨干培养缺乏连续性,有约9.0%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应当放权学生组织自主发展。
在对学校关于第二课堂的评价上:有13.2%的人认为做得很好;39.5%的人认为总体来说还可以;认为人需努力的占39.0%;不做评价的占8.2%。
这一结果是我们学校第二课堂的整体情况体现。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了解到了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整体情况和发展现状,也知道了我们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四、结果分析
第一,按照文科和理科的学科因素进行分析。很多情况文理学科基本相同,但有的方面有明显差别。在“之前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上,文科在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所占的相对比例要高一些,而理科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相对比例较少;从参与原因来看,文科生“通过活动结识很多朋友,扩大交际面”所占的比例较高,而对于理科生“通过活动提升自己多方面素质”的作战比例较高;在第二课堂的规划上,文科生“有加强规划的需求”的比例最高,理科生对第二课堂“没有明确规划”的比例最高;对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上文科生各方面基本比例差比不大,但对于理科生“完善各方面能力和开阔视野”的比例较高;文理科之间的对比也反映了文理科学生在对待第二课堂和参与第二课堂上的不同,这也为以后河南城建学院更好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依据。
第二,按照兴奋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文科男生在之前参与的创新设计型实验的比例较女生要高一些。在参与原因上,文科男生“培养兴趣,愉悦身心”的较文科女生要高一些,而在“打发时间和娱乐”方面文科女生要比文科男生要高一些。在是否经常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上,男生“不是很经常”的比例要比女生高出一些。在关于第二课堂的规划上,文科男生“有加强自己规划的需求”的比例要高出女生一些。
通过这些比较细致地对比,我们发现河南城建学院在文理科和男生女生在对待第二课堂和参与第二课堂的不同之处,男生动手操作的要比女生稍微强一点,但是相对于其他一些高校,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在参加原因上女生趋向于消遣,男生则趋向于兴趣的培养和身心的愉悦;在是否经常参与上,河南城建学院普遍都是“偶尔和不是很经常”,这也反映了河南城建学院的第二课堂活动还没有达到普遍性。在处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关系上,河南城建学院同学基本上都能理性对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对学校的第二课堂的监管工作和政策的评价上,认为学校做的“还可以的和仍需努力”的占大部分,这说明河南城建学院在第二课堂方面得到了同学了认可,但有的地方还是可能做的不到位,仍需要努力。
五、结论与对策研究
(一)结论
1、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有强烈的需求意识,但对于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活动了解不够,对自己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没有明确的规划。所以偶尔参与和几乎不参与的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黄金时期,也是成才的关键时期。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面对社会的需求和竞争压力,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勤奋刻苦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更好的寻求拓展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以便更好的完善自我,丰富自我。
2、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体意识较强,价值取向差异较大。河南城建学院学生的主体意识日趋明显,表现出更强的参与意愿和获得群体认可的期望。从参与原因来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与第二课堂首先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参与,都希望参与第二课堂能对自己各方面能有一个更好的完善,各方面素质能有所提高。从参与形式上,参与者并不希望第二课堂成为“组织者的游戏”或“精英的舞台”。不少同学提出希望增强第二课堂互动性,扩大参与面,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等。同时,在选择参加第二课堂的考虑因素时,多数的同学表示将首先考虑这项活动是不是对自己有意义,是不是有更大的自由度。这表明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这种多元化趋势是在基本认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以追求自我实现为共同目标的多元化。
3、学生对第二课堂组织的选择更加自由,参加第二课堂的方式多样。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对第二课堂组织的选择趋于多元化,这反映目前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时有比较大的选择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参与第二课堂。同时,大多数同学认为,无论选择哪一种渠道,都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河南城建学院,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结交更多的朋友,强调应该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参加第二课堂,这也反映了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选择更自由。调查还发现,网络在河南城建学院学生的第二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大部分同学认为网络适应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能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各种第二课堂信息。
(二)问题分析
1、参与和不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形成两个群体,第二课堂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从调查情况看,有将近一半的受访学生较少参加第二课堂,这和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的目标是差距比较远的。目前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一部分学生骨干和一些社团组织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还有很多同学没有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参与程度依然有待提高。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促进两个群体相互交流,使更多同学参与第二课堂,切实增强第二课堂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成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问题。
2、同学们对第二课堂的要求呈现多元特征,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进一步完善。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希望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类型呈现多元化特征。这说明目前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有不同要求,希望第二课堂进一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新情况,从组织、宣传到内容、形式等方面都不断进行创新,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资金比较缺乏,第二课堂的物质条件有待加强。资金是第二课堂组织自身建设和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组织的资金来源途径有多种来源,主要是学校院系拨款、企业基金赞助和参与学生自筹是主要途径。这说明,河南城建学院第二课堂组织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颇有成效,基本摆脱了单一依赖拨款的被动方式,积极主动地通过外联、自筹、节俭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大多数同学希望学校充分保证第二课堂的经费,并科学引导和规范企业赞助,为第二课堂开展提供有利物质条件。
4、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联系不紧密,要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中的学术科研活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活动作为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载体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河南城建学院的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基本和少有学生参与。因此,必须进一步促进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结合,加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巩固、补充和延伸作用。
(三)对策分析
1、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为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涉及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学校要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在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指导,加大投入,整体规划,统一部署,为第二课堂提供有力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对第二课堂的指导,合理确定教学、科研、学工等部门在第二课堂管理指导方面的职能和关系,努力构建适应第二课堂特点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加对第二课堂经费投入,探索建立第二课堂发展基金,为第二课堂提供有利物质条件;进一步做好对第二课堂的规划和扶持,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重点地扶持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推动第二课堂稳步发展;健全第二课堂激励机制,将学生课外活动与学生评优、奖学金评定,先进班集体评选,以及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以奖励。
2、充分发挥院团委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整合第二课堂的组织和资源,构筑规范协调的学生课外活动工作体系。第二课堂这种学生群众性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其随意性较强,组织性不够严密。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规划,有效协调各类第二课堂组织,增强第二课堂组织的工作能力;注意和课堂教学、科研项目的衔接与融合,使同学们自觉地实现学习书本知识和科技文化创新的结合;积极联合外界力量,寻求外部资源,开辟新阵地,助推校园和社会的双向互动。要充分发挥精品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广大同学的活动热情与创作激情,提高参与度与覆盖度。
3、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二课堂具有自愿性、广泛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必须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群体的主导意识,切合学生的需求,放手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让缤纷多彩的活动竞相开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意追踪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社会生活的热点,使活动真正满足自我发展、完善的需要,真正符合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既要重视参与者在人际交往、能力锻炼、社会实践、学术科研上的实际目的,又要重视参与者在发展个性、蕴籍感情、闲暇愉悦、人文关怀上的需要,形成自发参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氛围。根据学生在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上的特点,以认识、普及、参与、提高为主线,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
4、以河南城建学院青年志愿者为主要力量,有效充实第二课堂的内容。志愿服务本身是一项提高思想修养,弘扬高尚品德的活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所认同。调查表明,河南城建学院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较高,对志愿活动的评价也很高。要充分凝聚和发扬志愿者精神,以志愿服务为锻炼平台,提升第二课堂的整体质量,以志愿精神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5、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第二课堂的领域。在当今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和信息技术早已进入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广大青年学子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和丰富生活的便利工具,也已成为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运行载体和支撑手段。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广阔平台,开创传统第二课堂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新方式。针对部分同学反映的活动资讯无法获得的情况,可以尝试建立相关网站或网页,以此为媒介,开辟第二课堂信息传递的新途径,使内容能第一时间传送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要使活动内容和形式与新型媒体互动性、同步性、及时性的特点相兼容,让每个参与者体会到互动式参与的乐趣。
篇3
关键词:高原 卫生学 第二课堂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42-01
高原军队卫生学是有机结合预防医学类的一门重要的高原医学分支学科,是高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员的必修课程之一。高原军队卫生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而成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的学科范围广[1]。按研究内容,高原军队卫生学包括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劳动卫生三个部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本门课程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开展,学员已经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大部分临床知识。因此,根据学科和学员特点,采取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员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提高,全面理解、掌握高原军队卫生学知识,并运用其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教学之外,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益活动的总称,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方式[2]。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所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第二课堂已经在医学、英语、电工等多学科进行了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5]。为此,在高原军队卫生学第一课堂教学之余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就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讨论如下。
1 了解学生是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了解是有效开展第二课堂的前提。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现有的知识结构,在高原生活经历,感兴趣的话题,对于选择难度适宜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指导选题是关键
第二课堂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选题是整个活动开展的第一步,题目的选择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选择的题目是否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生活,是否是热点问题,有没有创新性,对第二课堂后面内容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堂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所以题目最好不是由老师直接确定,而是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的方法确定,老师对学生确定的题目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进行指导。
3 授之以渔,完成课题
题目确定以后,要针对所选的题目进行资料搜集,查阅文献、做实验等,然后撰写论文或综述,学生入学以来上过机能实验、化学实验等实验课,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操作基础,但多数都是由老师设计实验并示教,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的来完成实验,学生缺乏自主设计实验和探索新方法的机会。第二课堂可以弥补这一传统教育的不足,由学员自主设计实验,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授之以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意识、科研意识、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员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有利于第二课堂的顺利完成,也为学员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4 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是对学生在第二课堂所取得的收获,对老师在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是否得当的一个检验,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目前,对第二课堂的评价方法很多,撰写综述、论文、提出新方法、新观点、发明专利等,然后以幻灯汇报的形式将本组的学习成果呈现给老师和同学。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是对学生更好的完成第二课堂的激励,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汇报会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他们一定程度上会以评价体系为目标,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反映出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对于教师总结带教经验,提高带教水平和今后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都具有帮助作用。
5 第二课堂优缺点
第二课堂近几年在部分医学院校许多学科进行了广泛开展,参加了第二课堂的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科研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借此机会探索最佳教学模式[3,6]。
但由于第二课堂开展的时间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第二课堂形式灵活,内容广泛,不利于建立规范的教学和评价体系。学生学习训练任务重,业余时间有限,而第二课堂多数是占用学生的业余时间,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第二课堂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靠学生的自觉,如果学生缺少兴趣、缺乏主动性,第二课堂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高原军队卫生学第二课堂开展已经有几年时间,在带教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总结,努力提高教师的带教水平,真正的为培养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郑善军,,罗红,等.高原军队卫生学的学科定位和教学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2):106-108.
[2] 薛辉.关于第二课堂建设的若干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4-85.
[3] 朱志茹,季卫刚,孙卫忠,等.五年制医学生人体生理学第二课堂教学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17-419.
[4] 邓大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发与大学英语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7,4:331-332.
篇4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体系 第二课堂
一、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各个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这两种渠道。第一课堂是按照教学计划或者专业培养方案上的规定,由学生选择或教务部门统一安排、由相关的任课老师讲授并进行考核的教育形式。第一课堂教育重点在于系统地传授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同时侧重于知识的理论性,它主要体现了素质教育体系中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是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地进行、以提高其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各种活动,它的重点是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维和活动的空间,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综合能力的锻炼。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是针对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而言,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因素。
相对于第一课堂教育而言,第二课堂教育具有内容丰富(包括了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勤工助学等六大类内容模块)、参与主体自主性较强、形式灵活生动、实践性与社会性更强、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
大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能不断提高与社会交往的能力,使意志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可以在自愿参与的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思维与情操的陶冶,从而提高个人思想政治修养,并且能融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渗透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心。
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活动本身所内涵的基本特性使活动参与者在活动中能够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身心健康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些都决定了第二课堂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体系得以实施和实现的有效渠道。
二、高校第二课堂的问题分析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高校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中虽然已经体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方面做出了它一定的积极贡献,但是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在组织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笔者认为它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第二课堂建设思想需加强统一
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第一课堂,忽视第二课堂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学校、学院的各部门对第二课堂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部门间对第二课堂的重视和配合程度不够,第二课堂建设和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各级团委、学生工作部或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唱独角戏,而其他部门缺乏积极支持和配合的意识。
(二)第二课堂活动数量多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我曾经所在的学院而言,每学年除了开展校团委部署的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文化体育、学术讲座等活动以外,还要结合自己学院情况另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加之学生会和二级社团自发组织的活动,每学年平均有30-40项。在这些活动中,有部分活动举办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履行相应的职责或任务,有的活动盲目参照其它学院并没有真正注重学院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故而活动的参与数量与质量不高,没有真正达到活动的初衷和目标。同时,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联系性不强,很多活动偏重于文体娱乐性,结合专业的理论研究、科技创新活动相对欠缺。青年志愿者活动科技含量也比较低,只是停留在体力劳动和募捐上。寒暑期社会实践也是停留在形式上,很少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三)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积极性不够
很多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涉及学生所学专业方面的活动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但是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远远不够。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的激励措施缺位,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受到“重第一课堂、轻第二课堂”思想的影响。
(四)学生社团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大学生社团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和载体,社团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效果。我国高校社团虽然很多,但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社团的建设力度不够,部分社团甚至处于半瘫痪状态,有的社团有其名无其实。
三、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功能,克服第二课堂所面临的现实误区与不足,笔者认为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联系原则
即要正确处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一是第二课堂必须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如果没有第一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就盲目进行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二是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必须在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三是第二课堂侧重点是注重专业知识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二)实效性原则
即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要与学校、学院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与不同学校、学院、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第二课堂紧密围绕素质教育体系五大内容开展。
(三)人性化原则
即充分尊重学生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自愿和兴趣,使其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其提供良好的人文关怀和人性环境。同时,将人文教育贯穿第二课堂活动的始终,第二课堂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为目标,而具有人文精神是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 是第二课堂培养目标之一。
篇5
关键词: 计算机类专业; 职业素养; 第二课堂;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0-60-04
Research on the path for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specialties' professional
attainment education into second classroom
Gao Yongmei, Shen Haijuan
(H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often focused only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attainment education into the first classroom, but ignor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attainment for computer specialties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attainment education into the second classroom is put forward. And the evaluation schem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attainment education into the second classroom are designed. Expand the new forms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and combine with the first classroom,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attainment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mputer specialties; professional attainment; the second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path
0 引言
近年来,职业素养教育在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更是把职业素养教育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IT行业发展迅猛,瞬息万变,对员工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肩负重任,在注重第一课堂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同时,也要积极开辟新途径,构建完善的第二课堂培养体系。
1 计算机类专业对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高比例就业于IT行业,IT行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以下职业素养。
1.1 明确目标,定期规划
IT行业,技术更新快,如果一个决策失误就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设定目标、制定长远规划是IT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个前提下,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可能随时调整部门。IT企业往往是作为提供服务的乙方,每个项目都有严格的工期,项目组的项目计划、目标必须完善。作为IT企业员工,必须有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和规划,更需要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飞速发展的行业所淘汰。
1.2 勤于钻研,敢于创新
勤于钻研,敢于创新是IT从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IT从业者对自己从事的技术要有足够的韧劲,无论是调试程序、技术开发、界面设计,还是故障排除,在技术上需执着的追求。IT行业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更新快,是一个灵活多变的行业,需要创新思维,在技术方面,不墨守成规,不被经验所束缚,才能够激发出新的灵感,创造出新的东西。
1.3 保守机密,产权意识
一个IT企业的支柱往往就是一个新的技术框架,一项新的创造发明,一个新的经营模式,一个新的算法研究。所以在IT行业中,一定要有强烈的产权意识,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保守企业机密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的要素。同时应当做到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IT从业人员经常会接触到较为机密的信息、事物或个人隐私等数据,所以学会保守机密很重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也是IT人员的素养。
1.4 团队协作,善于沟通
在IT行业,团队协作非常重要,项目完成的好坏,关键在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很多项目往往是因为意见不统一,继而发生纠纷和矛盾,导致工期延长,甚至项目失败。因此,处理好团队中的矛盾是维持团队协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沟通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只有做到及时与客户沟通交流,才能做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团队之间及时沟通,项目各阶段衔接顺利,才能少走弯路,产品才能更符合用户需求。
1.5 终身学习,勤于交流
IT从业人员必须有较强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跟上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IT技术更新快,新知识在书本上学不到,必须学会通过互联网学习,学会阅读中外文献。勤于交流也是IT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及时交流最新技术,吸收他人研究成果,迅速更新自己的知识。
2 第二课堂开展情况调研分析
高职院校中,周课时一般设置在22至26课时之间,学生除了课堂时间,至少有两天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再加上晚上的时间,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第二课堂的建设情况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关键。
调研发现,很多职业院校只注重第一课堂的建设,第二课堂则放在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致使第二课堂存在定位不准确、形式单一化、学生利用率低、管理人员不专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2.1 第二课堂规划不合理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活动从数量上来说并不少,有全校性的大型活动,有社团和学习自发组织的兴趣活动,这些活动往往过于频繁,经常出现重复及撞车现象。致使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虽然广泛,但定位不准,规划不合理[1]。
2.2 第二课堂重娱乐轻专业
第二课堂往往以辅导员为主导,从学生的业余爱好出发,以休闲娱乐为主。专业教师参与甚少,故活动基本与教学目标无关。致使第二课堂成为学生结交朋友,发展兴趣的场所。如何将第二课堂与专业联系起来,将专业技能实践、职业素养培养放在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变成第一课堂的实践基地,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2.3 第二课堂管理不规范
重教学,轻学工是高职院校的通病,而第二课堂以学工为主,专业及学校各主要职能部门没有参与到第二课堂的建设与管理中。而活动以学生或学生会自发组织为主,随意性大,没有约束,更谈不上管理制度。由于第二课堂没有统筹规划,与教学脱节,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第二课堂成为一种奢望。
2.4 参与第二课堂学生的比例小
第二课堂往往是活跃分子或班级干部活动的场所,对于全校性的形式化的讲座、会议,很多学生持抵触心理。由于第二课堂与专业脱节,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导致部分喜欢专业,性格内敛的学生不喜欢参与第二课堂,或参与积极性不高。
2.5 职业素养融入的认识不足
职业素养教育是近几年才引起重视的,很多院校也积极开展实践,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堂。但这些实践大多专注于第一课堂,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认识还很欠缺,这与很多院校第二课堂重娱乐轻专业密切相关。
3 职业素养融入第二课堂的实施方法
3.1 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第二课堂
制度、规范是第二课堂有序开展的保障机制,学校需要健全、完善第二课堂管理体制。首先,第二课堂不仅仅是学工部门的工作,完善的第二课堂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各职能部门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其次,第二课堂与专业紧密结合,专业教师必须参与到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建设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再次,将第二课堂的管理纳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由学工部门的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共同管理[2]。
3.2 鼓励人文、娱乐等传统社团,培养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原有形式的人文、娱乐社团应继续保留,并且还要不断充实完善,并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途径的有效性[3]。
3.3 拓展新形式,融合第一课堂,培养职业素养
3.3.1 规范生涯规划教育,合理配备师资[4]
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通过职业指导与职业素质培训,培养学生具备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素质。落实职业指导全程化建设,从最初入校阶段就派专人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内容进行指导,开展专业导学、职业认知教育,加深学生的专业情感与认知。将职业指导课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一年级明确职业定位,二年级强化职业技能,三年级了解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创业教育。
3.3.2 创办或参与各级各类竞赛[5]
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代学,赛学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用的灵活性、开放性与创造性。创建竞赛备战社团、兴趣小组[6]等与竞赛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
3.3.3 创办和规范与专业相关的团体
与课堂教学相衔接,成立各类兴趣小组、理论探索小组、专业实验小组、专业调研小组等学生团体,引导学生培养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兴趣和爱好,既使课内指导在课外得到巩固,又使课外实践促进课内教学,达到增强其专业学习和应用能力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3.3.4 Seminar模式
Seminar即研究讨论会[7],是充分挖掘参与者学习潜能,最大限度进行多层次与多角度互动的活动。专业设置不同的研究方向,学生通过组队和选题,阅读大量的文献以及结合实践调研或研究进行专题报告。专业教师及时观察学生动态,并在出错时进行适当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学术研讨,并进行点评总结,促进学生学术成果的后续发展与提高。
3.3.5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计算机类专业课程适合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针对计算机类课程的网络视频丰富,电子资源广泛,专业教师也可以自己组织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在课内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3.6 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鼓励学生针对竞赛成果或研发项目,申请软件著作权或专利,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意识。
4 职业素养融入第二课堂的评价方案
4.1 第二课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必须学分
把第二课堂建设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形成制度合力,把活动运作模式与内部管理融合起来,建设以实践为主、以更好的就业为目标、以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活动机制,从而找到与第一课堂的结合点,规划每阶段第二课堂的活动主题并制定相关的活动策划和实施方案。
设置第二课堂必修学分,可分两类:一类是人文类,另一类是专业相关。
4.2 制定第二课堂评价方案,保障第二课堂有效实施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及相关学分,考核评价是第二课堂实施有效性的保障。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考核评价方案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但第二课堂学习内容与第一课堂相比,存在相对不稳定性,尤其是IT行业,技术更新快,第二课堂更适合追逐新技术。所以,对于计算机类专业而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会根据行业、企业现状,或新技术更新,随时调整第二课堂学习内容,所以,完整的考核方案不能写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将考核要点或考核方法进行描述。
⑴ 人文、娱乐类:考核要点为出勤情况、总结报告、演出、比赛等。
⑵ 职业生涯规划:考核要点为有无学期计划、学业规划、职业规划,计划执行情况,是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等。
⑶ 竞赛专利类:考核要点为竞赛获奖、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等获取情况,可以置换选修课学分。
⑷ 专业社团:考核要点为出勤情况、过程监控、阶段评审。
⑸ Seminar研究会:考核要点为出勤情况、过程监控、创新情况、期末评审。
⑹ 翻转课堂:任课教师根据课内考核情况,作为课程的平时分或职业素养考核分。
5 结束语
职业素养教育只有贯穿于职业教育全过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通过分析专业职业素养需求,结合专业特点,拓展第二课堂新形式,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是对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弥补第一课堂职业素养教育的局限性,是落实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的有效手段。职业素养融入第二课堂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从管理制度、专业特点、师资配置、考核方案等全方位考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盈盈.大学生通识教育中的第二课堂建设探究[J].职业,
2015.23:56-57
[2] 袁家兰.职业素养培养之我见[J].高教学刊,2012.2:
146-148
[3] 纪红妍.浅谈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对学生的积极影响[J].科技
教育,2015.9:352-353
[4] 曹雪花.软件服务外包人才职业素养训练体系研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4:192-193
[5] 杨铨.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J].
广西教育,2014.2:81-82
[6] 郝俊.第二课堂的开展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数字通信
世界,2015.11:305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
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课堂教学活动因交际时间的限制性、语境的非真实性、角色的强迫性、目的的虚拟性等原因给学生语言输出造成的障碍,还因为其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很好的补充了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和缺陷,能够极大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自信心。
目前很多高校都大力探讨、推行第二课堂建设,虽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这一些共同的问题。依托本次教育管理项目研究,结合我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情况,本文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进行分析,梳理问题,探索优化措施。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衔接不够紧密。英语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与拓展,是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不足的补充。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随意性比较大,往往和第一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设置、教学内容相脱节。教师在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安排上个人意愿比较强,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选择和参与方面也比较盲目。结果使得第二课堂难以起到辅助、补充课堂教学的作用。
2、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和效果评估比较混乱。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评估离不开老师的积极参与。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校没有专门的、经验丰富的第二课堂指导教师,大多是由专职教师兼任。而专职教师由于本职的教学、科研、管理压力比较大,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投入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大多数第二课堂活动交给学生自行组织和管理,产生了教学效果的缺失或者偏差。
3、第二课堂活动投资不足。第二课堂活动由于不是学校正规教学的必要部分,因此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极其有限。学校希望在不增加学校财务负担的情况下开展第二课堂建设,使得需要必要的资源、设施、人员无法到位,活动开展受到限制。
4、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不够丰富。现在很多学校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为英语角、兴趣小组等,形式比较单调,难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难易达到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开发和提升的目的。
二、优化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
(1)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和管理。为了确保第二活动的持续发展,学校应该将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过程、效果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第二课堂活动安排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中,和课堂活动一样进行整体部署和管理。各领导和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领导、管理和考核,制定具体可行的管理实施和考评方案,使得活动的开展比较有序、合理、科学和高效。
(2)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资源配置。和课堂教学活动一样,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组织和开展,第一,学校应该设置专项资金,确保第二课堂活动能够配备必须的图书资料、多媒体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第二,学校应该配备专门的负责或者指导教师,组建“专任教师+英语教师+外籍人员”的第二课堂指导教师队伍,规范和深化各个教师的责任和权力,便于考核和评估。第三,学校应该为第二活动提供便利的场所和活动设施,确保活动能够在校内安全、顺利的开展和进行。
(3)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措施。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学校应加大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将第二课堂活动表现和成果与学期末的考评相结合,给予学分加分,优先推荐评优评先或者给予物质奖励,使学生认识到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将“逼迫”学生参与变成学生“要求”参与。
2、优化第二课堂活动形式
(1)加强英语阅读训练。英语阅读量的提高,在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跨文化跨语境交际能力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小说等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英文读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英语教材阅读量的不足,使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书写文体及风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应通过教师推荐阅读、阅读比赛、成立英语阅读室等方式加强学生英语阅读训练。
(2)建立立体的多媒体资源库。第一、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开辟专门的英语节目,比如播放英文歌曲、播放英文经典电影、讲英语故事、异域风情欣赏等,选取符合当下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的内容。第二、充分利用校园报纸、宣传栏等,开辟英语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英文书写风采和创新设计方案。第三、开辟校园网英文学习板块,建立英语俱乐部,极大地扩展学生视野。
(3)组织各种英语比赛活动,以赛促教。英语是一门实用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学生不断的练习和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技能大赛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策划、组织英语口语大赛、辩论赛、歌曲大赛、作文大赛、拼词大赛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英语学习成果的舞台,帮助检查和评估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发现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为后续学习确定方向。通过比赛促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比赛的水平和能力。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还为学生在课外进行有序语言实践活动提供舞台和指导。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和完成实践语言任务来发现英语学习的不足和问题,反过来指导和激励课堂学习。学校、师生应尽力将学与用、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建设密切联系起来,使其互为动力。
参考文献:
[1]邓琪.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2007(6).
[2]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邹议[J].外语界,2006(4).
篇7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 英语第二课堂 意义 形式
一、ESP与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
专门用途英语(ESP)起源于2O世纪60年代后期,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具备在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的内容。步入21世纪后,艺术类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更高,除了具备过硬的艺术业务水平之外,还需要较熟练地使用外语在各自的领域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探讨与合作,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成为重中之重。然而以考试考级为出发点的普通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对艺术类学生提出的岗位要求,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育,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势在必行。ESP教学模式使用“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艺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ESP教学最终服务于“语言技能+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让培养路径朝向“英语+专业”的复合型方向发展。按照ESP方法构建起来的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关键在于提高艺术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尝试使用英语获得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完成与专业相关任务的过程中,能不断体验成功,不断调动学习动机并增强信心。经过ESP培养的学生,在其专业领域里,比那些只接受普通英语教育的学生更胜任交际活动。
二、建设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
语言学习过程分为输入和输出两部分,这两部分同等重要。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努力营造英语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在课堂内为学生创造听、说、视的双语环境,营造学习双语的环境氛围。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并且大多用来进行输入,至于同等重要的输出部分却无暇顾及,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等特点。第二课堂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大学英语这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第二课堂显得尤其重要,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和欲望,对其以后的英语学习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艺术专业学生兴趣广泛,喜欢竞赛、游戏、故事等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因此,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
2.有助于巩固英语知识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和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由于这类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实践,因而更能巩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3.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增加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概况、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科技知识等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
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实施可由英语教研室牵头或组织,结合教务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师直接对第二课堂学习进行指导,可避免第二课堂盲目性、无组织性,以及缺乏系统等弊端。具体可从开展以下活动入手。
竞赛类:
①英文电影台词竞赛
②英语短剧表演比赛
③英语演讲比赛
④英语歌曲大赛
辅导类:
①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辅导
②第二课堂听力辅导
③英语公共选修课(经典英文电影赏析)
娱乐类:
①英语晨读
②周末影视欣赏
③英语文化节活动(语言文化知识竞赛、英语辩论、英文歌曲演唱和欣赏等)
四、英语第二课堂的实施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英语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教师的责任在于组织各项活动。
2.延伸和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的原则
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首先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配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补充课堂教学时间,极大地增强班级内课堂教学的活力,密切师生关系。
3.实践性原则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知识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第二课堂英语教学活动在形式上力求新颖,吸引学生参与听说读写各种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4.兴趣性原则
大学英语课堂是课内教学的延伸。由于班级授课的约束,学生在课堂内只能体会有限的趣味,而在第二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能更好地增强课内教学效果,扩大词汇量,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在ESP教学模式下开展英语第二课堂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能够把课上所学用于实践,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实践反过来指导和激励课堂学习,学与用互相促进、互为动力。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英语第二课堂的充分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而且有利于丰富校园与文化生活,活跃英语学习的氛围,更有利于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4.
篇8
关键词:应用型创意人才;第二课堂;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77-02
创意经济时代,创意就是生产力,创意阶层作为一个新的职业阶层异军突起。新的时代需求和职场生态对于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务实、更加严苛的要求。作为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要平台,高校人才培养通道中的第二课堂,在学生应用型创意能力的培育及提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优势,在新的人才需求情势下理应受到更多专业建设层面的关照。
一、第二课堂在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目前,高校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于课堂教学,普遍面临着创作氛围营造难、实践能力培养难、专业指导团队组建难这三方面的问题。而第二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并解决这些难题。
(一)条框限制少,易于形成轻松高效的创意氛围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主要依靠学生兴趣和自我管理来运作,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开发和深度提升,因而在考评体系、日常管理等方面更加灵活松散,淡化了成文规则的限定,无形中增加了对90后学生的吸引力。
(二)承接课堂教学,深化创意理论与技能的学习
第二课堂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后续演练场,延伸教育链条,同时打破时空及专业、班级等束缚,促成学生组建志同道合的创作圈子,引导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消化、应用、检测及强化课堂所学,提高创意人才专业教育效果。
(三)拓展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创意来源
生活是创意创作的催化剂和营养剂,对生活深刻独到的体味与感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更能丰盈创意作品内涵。
第二课堂内容丰富,涉及生活各层面,既包括与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更有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参与式体验,可帮助学生积淀更多的人生阅历,更为开阔地进行自我认知和专业思辨,从而启迪个人潜能,开拓创意思维。
(四)融通多类关系,提高创意人才培养的层次与效率
通过第二课堂的运作,将师生、同学等角色关系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创意实践中不分彼此,平等关联,不断磨合融合,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等诸多方面相互影响。同时,盘活学院各管理环节,软硬件齐动为创意创作服务,从根本上改善创作环境。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不单单是实践技能的演练平台,更是创意人才全面积淀、综合提升的基础平台。
二、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探索
如何培养出紧扣业界需求、既上手快又后劲足的专业人才,是这些年高校创意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鉴于第二课堂在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通过第二课堂来构建全创意链条,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打造“厚基础、精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失为一种选择。笔者以所在广告学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尝试为例,对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第二课堂的运作思路作如下归纳。
笔者所在广告学专业分为广告(文)与广告(艺)两个方向,分别侧重于广告策划与广告创意制作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强化了专业方向的区隔,用人才培养目标来引导课程板块搭建,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强化创新教育。同时,90后学生群体在个性特征、信息接触习惯、专业知识接受偏好等方面的新特点也启发并要求我们同步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一)第二课堂建设的总体思路
“第二课堂是专业教育平台”这一定位是我们进行第二课堂建设的根本性认知。我们要做的第二课堂不同于学校社团活动,其运作核心是广告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大创意”思路,延展至整个创意链条,搭建起四大平台。
(二)第二课堂四大平台的搭建
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之于广告专业,很容易被片面地局限于对“广告创意”这一环节的过度倚重。但广告活动中涉及创造性的所有环节都可称之为创意,“大创意”观的启用更加契合应用型广告创意人才的培养思路,因而在第二课堂建设中我们将创意能力的培养分解到四大平台。
1.硬件平台。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培养更加强调对创意想法可行性、审美性、商业性的验证与表现,更加注重在学校这个象牙塔内打破传统人才培养的桎梏,引入市场视角,用作品说话。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创意热情,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客观地认知自身创意能力,我们申请了广告专业创作室,并采用创作立项的设备管理方法。
(1)申请广告专业创作室。向学院申请专业创作室作为第二课堂运作的主要平台。固定的创作室,一方面便于课下创作项目的指导,开展各项训练活动,并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适时作出调整,提高第二课堂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产生归属感,利于交流,组建相互扶持的创作共同体。
创作室由专业导师组负责日常管理,面对四个年级的在校生开发,采用学生提交创作计划书、导师审核的方式确定最终进入创作室的人员名单。
(2)设备管理。我们使用创作立项的方法来掌握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只有拿出拍摄剧本和详细的拍摄计划,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后,方可提交设备借用申请。
此外,凡利用学院设备进行创作,都需要提交作品给设备管理室。一来是使学生绷紧信诺这根弦,也从一个侧面强调拍摄计划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创意筛选和执行规划的差异,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2.分享平台。分享平台主要针对专业知识积累薄
弱、创作理念缺乏沟通、学生个人意识较强而合作经验欠缺等问题。依据广告学复合学科交叉学科的学科特点,遵循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厚基础、精专业”的指导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知识的储备,广泛涉猎经济、营销、管理、文学、心理学、科技等,凝聚多向智慧,提升作品内涵,增强创意人才发展的后劲。
目前分享平台主要包括广告案例分享、创作讨论会、广告赛事资源库建设。交流主要依托于每周一次的案例分享会、不定期的创作讨论会、随时的电话、飞信、QQ、人人网互动。
3.创作平台。在对应用型创意人才的考量评定中,创作能力是诸多能力的凝聚体现,作品说话、效果说话为公认的准则。正因为此,在广告创意人才的培养上,我们始终把创作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1)发起组建广告创意人才课下训练小组。为掌握学生创作意愿的第一手资料,我们面向本专业所有在校学生,推出“广告创意人才课下训练小组”,由导师组成员担任指导教师。训练小组每个月给定一个广告主题,各小组分别创作,每月末对作品进行集中播映,即时点评。
学生不限年级,只要有创作热情均可自愿报名。报名情况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超过一半的学生报名,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不是学生没有创作热情,而是缺少学生创作平台,第二课堂的缺失及建设不力,会直接影响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2)建立严格的创作通行机制。我们虽然十分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创作以提升应用型创意能力,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创意想法全都无条件予以支持。
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对于学生创作我们依据“大创意”的理念,将广告创作的每个环节细化,结合专业课程建设,一步步落实,帮助学生克服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真正将课堂所学使用起来。
4.批评平台。广告批评包括审美批评和非审美批
评,主要针对学生的创作,包括广告创意人才课下训练小组每月的命题作业、广告赛事学生参赛作品、学生习作、日常广告创作等。
课堂教学大多将学生创作以作业形式予以布置批改,以分数的形式进行反馈,缺乏具体的针对性的点评。在第二课堂中开设广告批评板块,目的是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作品角度重新认知创意,通过听取大家对作品的理解及评价,了解广告中传者编码与受者解码之间的差异,牢固树立“市场”和“受众”概念。
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要点
在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第二课堂的建设需要逐步推进,层层深入。平台搭建后的日常维护与创新管理思路会影响到第二课堂在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
(一)第二课堂与专业课堂教学共生共荣
第二课堂的建设不是孤立的,虽然其相对于课堂教学具有灵活、实践性强等特征,对学生创意实战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这并非意味着能过分倚重或片面依托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建设须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构建学生创意能力培育与提升的全方位平台,不能厚此薄彼。
(二)第二课堂要“因材施教”
第二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创作的热土,学生创意能力整合塑造的得力助推,针对学生特质、创作项目特质等进行针对性指导,不可把第二课堂当做课堂教学的附属品,更不能把第二课堂当做课堂理论灌输的硬性延伸,让第二课堂也变成了上课。
(三)丰富创意训练素材,强化互动教育
第二课堂对应用型创意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际项目的引入。相对于实验型项目的案例模拟,实战项目能更为有效地刺激学生参与的热忱,更能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创意职业素养的提升。
随着第二课堂建设的深入,需要加大与业界的联络,吸纳更多的训练选题,通过人才合作培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公益服务平台建设等,让学生切实接触校外社会;同时,甄别创意赛事,辅导学生通过参赛提高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篇9
关键词:共赢;高校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体系构建
1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的现状分析
从2014年5月1到2014年6月30日,对南京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10份,回收500份,发放回收率为98.04%。参加调查的学生,其中男生170份,女生330份。现将调查的主要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第二课堂活动的含义和内容
调查是否清楚第二课堂的含义和内容,非常清楚的71人,占14.2%;清楚的198人,占39.6%;一般了解205人,占41.0%;不清楚的26人,占5.2%。
(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的认识
调查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看法:看法一:认为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有104人,占20.8%;看法二:认为第二课堂重要尤其社会实践模块更重要的占83人,占16.6%;看法三:认为二者同等重要的270人,占54%;看法四:二者关系无法说清的占43人,占8.6%。
(3)能否主动参加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长期参加的有31人,占6.2%,经常参加的有152人,占30.4%;选择性参加的有305人,占61%;几乎不参加的有有12人,占2.4%。
(4)能否很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二者有冲突,但仍尽量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人占比例最大,达到了35.4%,可以较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其次,达到20.6%,少数同学则很难协调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40%左右的同学则能在保证处理好第一课堂学习的前提下选择参加部分第二课堂活动。
(5)认为学校、学院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最大问题
39.6%的同学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有计划、专业化的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应该有相应的指导老师,16.6%的学生认为组织资源不足,学校、学院与学生之间交流不足、骨干培养缺乏连续性。超过半数的同学对第二课堂学术科研部分不满意,约17%的受访者甚至认为学术科研氛围较差或很差。
根据上面调查现状,说明一直以来,第二课堂充当着第一课堂教育的补充角色,第二课堂被定位于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学校教育的附属 ;课时安排与时间分配的存在很大冲突;第二课堂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独立进行,缺乏互动,协调性不足,"两张皮"现象严重。
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应用型、技能型,这就需要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有针对性、社会相关性,传统的仅注重课堂教学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这意味着高校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指导性需求和非指导性需求 ,将成为高校教学的主旋律。当前高校相对单一、滞后性的、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用人单位广泛、复杂的职业素质需求间的矛盾,学生个性化、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与高校有限的培养条件间的矛盾,是当前教育的两大矛盾,解决好这两个矛盾,实现高校与社会共赢,需要高校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作用。
2 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育人理念
高校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育共同承载,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完整的教育整体,靠单独任何一方都不行。所以需要结合二者的教育因素,使两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实现高高校的育人功能。
(二)建立双向互动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第一课堂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统一,学生选择范围小,不利于因材施教,无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的普遍性需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第二课堂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强化了学生主体,将学生的思政教育与技能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充分应用,但第二课堂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第一课堂则提供了相应的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二者双向互动,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素质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双方互动的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
(三)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课程体系
第一课堂课程内容具有传统型、滞后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学校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创造性地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第一课堂教学体系当中来,形成课内外相联系的一体化课程活动。
(四)建立系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制度
学分制是教学管理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要发挥课堂育人作用,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培养方案中,结合第一课堂,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计划,结合第一课堂学分管理,针对学生相应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与第一课堂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学分制,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的学分制体系,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高校育人的效果,让大学生实现终身的自我教育。
篇10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应用型人才 育人作用 科学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23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for innovation training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for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independent status of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from aspects of activities, experiences and shortages. The positive role of scientific planning fo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wa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pplied talents; educational role; scientific planning
目前,全有227所本科高校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02所本科高校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还有几十所专科学校开设食品类专业,每年培养学生3万余人。①近年来,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使得食品工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追求数量转向提高人才质量,这就要求高校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考虑与设计,科学地规划与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②
综合以上,本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切入点,从具体活动的内容、经验、不足等方面探讨第二课堂的定位和育人作用的发挥,及其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最后对第二课堂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为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食品工艺专业,迄今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在长三角地区食品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为了适应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培养适应“大食品工程”③背景下的多样化专业人才需求,食品专业结合实际的校情和院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一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大学的教学、科研、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紧密联系,既是一种科技活动,又是一种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学院鼓励学生在学好基础和专业课的同时,积极申报和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近年来,学院共有学生700余人参与大学生生科技创新课题申报活动,成功立项近200项,包括重点课题4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了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七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二等奖等多项科技竞赛奖励。这些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了提升,全院也形成较为浓厚的学习与育人氛围。
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大赛”和企业基地实践。为做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衔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举办由“企业出资、学生参与、专家指导”的技术创新竞赛活动,针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特色,与企业合作举办多个调香大赛,如“乐尔福”调香大赛、百润杯”调香大赛等,同学们经过专业的导师进行的闻香、仿香、调香方面的指导培训,可以独立进行调香工作,激发了同学们对专业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此外,学院依托“085”工程建设项目“上海市食品示范中心建设”平台,举办焙烤创意大赛、养乐多创意大赛等,共吸引了全院各个年级食品及轻化、生物专业学生参加,共有十余支团队获得优秀奖以及最佳创意奖。同时,学院与企业合作建立多个企业实践基地,如光明乳业、国际香料等企业,让每届食品专业大学生利用暑期或课余时间到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同时学院与企业共同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将学生在企业的表现纳入奖学金、助学金的考核。
三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鉴于食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学院将专业学习和就业创业相结合,从活动规划、项目选拔到组织实施、成果展示等各个环节都高标准严要求,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将每次活动都作为一个品牌去经营,使活动的科技含量更高、人文内涵更多,打造精品,使这些活动保持更强的生命力。例如,每年充分利用5个重大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依据各门课程内容进行食品相关知识的市场调查;还利用每年国际食品添加剂展销会和烘焙原辅料展销会在上海召开的良好机遇,进行展会志愿者服务、听取国内外专题学术讲座;并以小组为单位及时进行图文并茂的汇报交流。每年的暑假和寒假社会实践,学院都非常重视,在开始前召开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成立重点团队,分别涉及“知行杯”、“三下乡”、“专业实践”等各类活动,形式包括问卷调查、企业参观、座谈交流等。近年来,累计立项重点团队30余项,多位教师和学生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四是进行专业培训和讲座。学院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讲座提高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更好地丰富和推动第一课堂的建设。“才聚语海天天讲”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1年开始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截止到2015年5月,已举办大型系列讲座超过500次,深受在校学生欢迎。学院根据专业的特点,每年都会邀请知名食品院校专家教授、食品企业资深经理、食品行业知名顾问等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市场形势的分析,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创业历程分享。同时学院还展开辩论赛、讨论会等活动,就当下热点的食品话题展开讨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注重挖掘校内资源,扩大参与者范围的同时,衔接校内与校外,学校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使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了层次,丰富了内涵。从人才培养效果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8%,考研录取率达20%,毕业生质量总体情况较好。
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活动开展缺少系统和专业的指导。高水平专业教师指导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活动的整体层次尚待提升,学生个体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更有效的引导,影响了参与科技创新的覆盖面。二是第二课堂活动仍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这不利于充分调动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主动性,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且对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利。
2 对食品专业第二课堂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进行政策引导,增加实习经费,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受到实习经费的限制,“大食品工程”背景下来看认识实习的企业类型覆盖不够广泛,另一方面学生实习对企业来说是负担,企业积极性不高,也限制实习单位数量与质量。因此,高校应该认清形势,把第二课堂看作是一种独立存在,深刻认识到其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从上到下,集全校之力进行部署、规划,加强指导,加大投入。学校、企业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建立更多能长期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共同携手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技能、重视实践与创新的应用型复合人才。④
其次,提高指Ы淌Φ淖酆纤刂剩使第二课堂的专业性更强。一是指导老师应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指导能力,尽量选用专业具有行业背景和经验的教师进行第二课堂的指导。同时,高校应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对第二课堂的教师培训机制,安排中青年教师去食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其专业知识和能力,使其能够全面掌握第二课堂的教学规律,深入把握两大课堂之间的关系。二是指导老师的指导应全面到位,因势利导,将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例如,考虑到食品企业由于安全卫生与生产效益的方面认识实习很难安排学生动手的环节,可尝试让学生在学校实验室进行一些简单的工艺实验来弥补,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就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相关研究。
第三,实现第二课堂系统性和科学性,设立奖罚制度,保证公平公正。一是规范第二课堂的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应更科学。从评价内容上讲,教师应重点对学生实践过程、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除对教师的指导个性和创新性给予评价之外,还应重点对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应采取开放式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二是使第二课堂的激励机制更优化。在对老师的激励方面,可把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与教师的课题项目申请、评职称等挂钩,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第二课堂的指导。在对学生的激励方面,可以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与评奖学金、学分替换等方面相衔接,以更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三是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对认识实习企业效果评价的制度。通过对企业的反馈不断提高其实习指导的质量,对于连续好评的企业应通过提高其指导费等方式给予表彰。
总之,根据食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确立第二课堂在育人体系中的独立地位,科学规划第二课堂,实现第二课堂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建立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长效机制,才能使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协调发展,不断提高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 曲云进,姜松,刘凤英.中国传统节日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以食品类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00(12):133-135.
② 严毛新.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76(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