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成本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31 17:0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进行成本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进行成本管理

篇1

关键词:低价 中标工程 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价中标工程的分析

做好对工程概况及工程施工图纸的分析。在中标后要做好工程情况的分析,如:工程位置、交通条件、我单位临近工程项目、调动人员及物资是否方便等,这样对中标后总体协调、调配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图纸仔细核对分析,并计算工程量,分析其可能出现变更的地方以及设计有缺陷的地方,这样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变更确认新价格等方式,调整总价。

做好对建设方情况的分析。在中标后对建设方情况进行分析,如:是否是第一次合作、建设方资金来源、付款情况等,如不是第一次合作其人员配置是否与之前合作时有变化,对于洽商变更等的批复之前的情况是如何;如是第一次合作,在中标后的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如何寻找突破口就成了关键。对建设方情况的分析有助于我方在中标后的工作开展,对施工阶段的工作有了指导性方向。

做好风险范围的分析。一是在北京这个特定地点来讲,对国家近一到两年情况的预测,如:有什么重要性会议、运动会或比赛、大型活动、劳务人员春耕秋收等,预计出交通管制的时间、劳务人员动向,这样对工程实际施工中,分析出影响工程进度的劳动力、物资、交通的各种情况,以便针对这种情况做出对策。二是针对人工及材料跌涨情况的分析,此分析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我们应针对各种人工(分工种)、材料(主要材料钢筋、水泥、电缆等)进行细致的市场走向分析,确保施工当期在平均价格较低的时候确定劳务队伍及物资采购单位。

劳务及专业分包的招标形式及合同的签订

招标的形式的确定。个人认为,对于劳务及专业分包招标均以清单模式进行招标,就是我方提供所要分包内容的范围,投标单位各家针对我方提供清单进行报价,同时通过答疑对招标文件进行补充,确保招标文件内容的完整性,以这种方式招标,能够确定了实际施工中我方在成本管理中的控制范围,使其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合同的签订。劳务分包最终合同签订以平米包干的模式,专业分包以固定总价签订合同,但工作内容及单价另付明细,这样对工程中变化的内容调整很方便,也避免了由于洽商变更变化导致分包高价索赔情况的出现,同时个人也有几点建议如下:结构劳务分包签订合同的时候,把钢筋量明确一定范围,如某工程30000平米,预计钢筋用量4000T,那我们与分包约定以4000T钢筋为准,节省1T用量奖励1千元,增加1T用量罚2千元;再比如结构工期预计300天,那结构提前一天工期奖励1万元,延后一天工期罚2万元;同样装修工程也是如此,约定主要材料的工程量,如水泥、砂子等;专业分包在总价包死合同的前提下,也可以用工期来和分包约定奖惩制度。通过这种方法能更有效的控制管理,为企业盈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零星用工的管理控制

根据以往工程的情况,工程实际零星用工能够占工程总造价的5‰以上,那如果工程总价是1000万,零星用工费用为5万,总造价为1亿的工程,零星用工费用至少就有50万,此费用浮动很大,不好管理,也不好控制。个人看法是,零星用工的管理应分为两步走,一是在与劳务及专业分包签订合同时,明确用工范围,明确多少个零星用工工日内均不调整,这点我们在签订合同时一般都是做到洽商变更工日在一定范围内不调整,而零星用工方面未做明确,但低价中标工程中我们要把零星用工内容增加进去,让分包单位也承担此项内容的风险。二是,确定一个分包,谈好合同外用工价格,如出现零星用工,仅此一个分包去做,缩小控制范围,这样是对我们控制零星用工的一个必要手段。

加强整体控制管理的意识

篇2

关键词: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与措施

近几十年来,我国建筑企业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土木工程的兴建而发展壮大。同时,建设市场的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与完善,竞争日趋激烈,各地普遍推行在招标中实行拦标价和偏低价中标、工程造价的价格优势已成为施工企业争夺市场、获取工程份额、拓展生存空间的决定性因素。施工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工程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又导致施工费用的增加,使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挑战。施工企业如何通过科学有序的管理,控制施工项目成本,取得低价格竞争优势,争得市场生存空间。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施工前成本控制

施工前的成本控制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包括投标阶段成本控制和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

(一)投标阶段成本控制

投标报价的高低关系到施工企业能否中标与项目盈亏。合理地确定投标报价是施工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施工单位的市场营销(经营)部门应与相关部门联合,根据企业近期发展战略,结合本企业的技术、设备、经济、管理等水平合理确定投标报价。在策略上可以采取不平衡报价。即在相同的总标价内,不同的分项工程采取不同的单价,对实际施工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分项工程采取高报价,对实际施工中变化不大或可能减少的工程量应采取低价,这样就能在施工过程中为实现盈利创造条件。

(二)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

1、制定科学、先进、优化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制定方案时,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和业主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项目当地的各种有利资源。充分发挥企业本身的人力、机械设备、材料等现有条件,要使施工工序的各环节互相衔接协调,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施工企业一般要制定几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通过可行性、技术性、经济性比较来确定最佳方案。

2、根据最佳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项目成本预测,确定项目成本总体控制目标。

3、根据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项目部,签订项目管理承包责任书,核定项目责任成本目标,进行责任目标分解和成本实时监控。

二、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和核心环节,本文主要从直接费、间接费、质量工期安全3个方面来阐述。

(一)合理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直接费用。

1、人工费控制。人工费一般约占建安费的15―25%,其发生额会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增加。人工费控制一般包括4个方面: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和网络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各工序各工种的用工人数,做到各工序工种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避免窝工;根据不同的工种与人员、结合人力资源市场价格,合理确定与适时调整人工单价;加强技术工人与较固定农民用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时;加强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用工数量的考核与管理,适时调控用工数量,将人工费支出严格控制在清单报价之内。

2、材料费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以上,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材料费控制有以下3方面内容:(1)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要充分进行市场调查,随时掌握工程所用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质量优、价格低、运距近的材料供应商,大型施工企业应维护信誉好较稳定的材料供应商,以获取价格优惠,采取阳光采购,杜绝暗箱操作,对于像钢材、水泥等用材量大的材料可以实行公开招标。(2)实行按工程量清单数量限额领料制度,杜绝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浪费,降低材料各种损耗,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单位工程材料用量的各种措施。(3)依据工程进度和材料采购计划,适时进行材料采购,要尽量缩短材料库存时间,减少材料保管损耗和保管费用、减少占用流动资金。

3、机械费控制。机械费主要是由机械台班消耗量和台班单价两方面决定。其成本控制包括:(1)有效控制台班支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地配置施工机械的型号和数量,合理安排机械的安放位置、进退场时间等,避免设备闲置,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2)加强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影响设备使用,要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与利用率。避免由于设备不能使用而影响工期计划,造成施工成本上升。(3)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调度。尽可能使用自有设备或可以在企业内部调剂的设备。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管理,控制好机械租赁费用。对于企业内部没有的设备,根据工期的长短和工程量的多少,以及对以后工程使用的预测,进行购买与租赁的经济比较,比如对工期长、工程量大、企业以后还要经常使用、或特殊的专用设备,可购买,反之,可以租赁,要严格控制人力、动力、燃料等费用的支出,力求从各个角度来降低机械使用的各种费用。

(二)精简机构、推行总额控制,实施间接费用的有效管理 通过精简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尽量选用一专多能型的管理人员,经理部改变“大而全”和“小而全”机构臃肿的状况,结合项目的特点成立有效的管理机构;实行总额控制,年初制订开支计划,对各项开支要严格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审批制度,项目的财务人员要按月做好管理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管理成本。同时按照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要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到工程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纠偏,防止管理成本过高造成损失。此外,对现场临时设施应本着经济实用、易于周转的原则设立,尽可能减少浪费,应将新建临时房屋与租用房屋的费用进行比较,选择费用比较低的方案。

(三)强化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要正确认识工程质量、工期、安全与成本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关系。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项目的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及安全成本的管理思想,力争做到实现价值最大化,浪费最小化。

1、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工程质量成本

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的信誉保障,是赢得市场的关键,且是终身负责制,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技术质量检验及人员的技术,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树立每个人都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的理念,严把各道工序质量关,提高工程质量一次合格率,避免返工及质量事故的发生,降低质量成本。但是,工程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同要求的质量标准则属于质量过剩。对施工企业来说,无论是质量过剩还是质量不足。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此时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通过质量成本优化达到质量成本最低值。一般说来,质量预防措施费用起初较低,慢慢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最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成本一般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较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渐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然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要搞好质量成本控制,降低质量成本,就要找到这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控制点来实施质量控制。

2、工期成本控制。工期成本是为了实现工期目标或完成合同工期而采取措施的费用、以及因工期延误而导致的业主索赔费用。工期并不是越短越好,缩短工期虽会减少设备等费用支出,但同时因赶工会造成人力、物力投入量的增加,有可能造成窝工,引起成本费的上升。工期缩短到一定程度后。成本费会急剧增加,此时如果得不到业主的合理补偿就会造成施工成本的额外增加;相反,如果工期延长,不需要花费赶工措施费用,但人工费、临时设施费和机械设备的租赁费都有可能增加,如不能满足合同工期要求。还可能造成业主索赔。所以,在前期安排施工组织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工程的特点和合同条件,综合工期与成本的各种因素,对工期做合理计算,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找到工期成本最低的理想点,以降低工期成本。

3、安全成本控制。项目部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确保安全保证性成本的投入和落实,即安全管理费、培训费、设施费及各类保险费等支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如万一发生安全事故。企业除了要负担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之外。还要停工整顿。影响工期。若是发生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还会对企业资质和市场信誉造成不良影响,这些无形地增加了工程成本。

三、项目完工后成本控制

(一)充分重视竣工决算工作

要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工作。以确保及时顺利地进行竣工决算。在编制决算时不能遗漏每一张联系单,平时要把联系单当成支票、现金那样重点保管。有些分包的决算应与专业分包单位核对后,再纳入总包决算。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将有关决算资料提交预算部门,对中标预算,材料实耗,人工费等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确保工程竣工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

(二)加强成本核算与考核

强化成本核算管理,坚持预算成本核算原则及实际成本核算的原则。提高核算质量。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因素的分析。弄清未来成本管理工作的方向、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根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情况,做好竣工总成本的结算,并根据其结果,评价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总结得失,及时对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相应奖罚。

(三)及时回收应收账款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及时进行竣工决算,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要有专人负责回收各项应收账款,对于不能及时还款的单位与个人,要与其签订还款协议计划,增加对其的约束力,有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

(四)加强对保质期、保修期费用的管理

主要对工程维修人员工资、设备物资使用费等进行检查与控制。

四、结束语

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从投标直到工程保修期结束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建立施工企业完整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使成本效益意识深入人心。达到各施工阶段、及质量工期安全各方面的成本有效控制,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不断拓宽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古映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8)

2、王庆祥,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控制施工项目成本[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

篇3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库存成本控制;方法

物流是改善生产力和劳动力的主要方法,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客户关系的主要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变化,物流开始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众多企业关注的热点话题,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利润,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一、物流管理内容及库存成本控制的意义

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企业资源。销售部门是影响企业利润的直接因素,对企业开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物流部门也是影响企业节流的主要因素,对企业长期经营和利润管理具有很大影响。

企业物流主要表示企业内部物品的实体流动。物流成本表示进行物流活动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物流成本始终不能降下来,而且由于管理方式不当,导致企业利润经常受到不良影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物流资源是库存管理中所有资源的总称,主要由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及动力资源组成。

经过分析发现,企业物流管理主要进行以下内容: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客户服务、采购管理和运输控制等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众多企业都已经实施了一体化物流管理方式,提高了物流管理速度,可以结合各部门协调情况,利用管理各部门经营,制定合理的业绩目标等方式,达到企业整体经营业绩要求,进而实现企业目标。

二、库存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虽然当前很多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时,都会向“零库存”发展,但是实际实现效果较差,国际上知名企如“沃尔玛”、“海尔”等零售业也都只是接近零库存。因此实施库存成本控制时,必须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管理并控制库存,在满足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将库存数量降到最低,满足企业经营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方面,合理确定库存产品。一般企业经营的产品最少也得几十种,大型企业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万种。在如此多的产品中,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需要进行库存。因此,企业库存管理的核心就是选择好库存和非库存产品。

另一方面,减少不可用库存数量。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都必须进行库存,但是并不是所有库存产品都可以随时满足实际经营和生产需求,这些产品在一定时间内都可以不进行使用。不可用库存数量已经成为影响库存成本的主要因素。对于企业而言,途库存、滞留库存和因可交货订单等产生的不交货或不可用库存等,都是影响企业库存成本的主要因素。所以企业库存管理目标应该提高可用库存数量,减少不可用数量。

三、减少不可用库存的主要方法

第一,缩短交货及运输时间。随着较厚和运输时间的延长,所耗费的费用也会增加。因此,可以缩短供应商到企业实际运输的距离和时间,合理控制运输和经营时间,可以结合产品特性(主要为产品价格、体重)等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交货及运输管理等均会对企业途中库存造成很大影响,所以还要加强管理。从商品实际运输特点分析可知,通常价格高、体积小、重量轻的商品可以选择空运,反之可以采用陆地和海运方式进行运输。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经过全面对比后,在结合商品实际特性选择运输方式,在综合考虑运输时间、运费费用等情况后完成运输,实现最优化运输操作,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

第二,缩短运输距离。企业与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库存质量,距离越短,交货时间越短,库存量就会减少,进而降低了库存成本。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减少运输距离都将厂子设置在伤害,主要目的是缩短运输距离,减少供应时间,降低库存。

第三,制定恰当的交货及支付方式。合理的交货和支付方式也是控制库存成本的有效措施。货物离开供应商场地会经过漫长的时间,此过程也包含了付款和交货所消耗的时间,只有确定出合理的交货和支付方式,才能减少不良风险及费用,降低了库存成本。

第四,降低淤滞库存。经过分析发现,强化生产线管理,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式,缩短货物在生产运输路线,可以降低商品库存。使用加强产品检测可以减低待检品库存。同时采用一定的商务措施可以减少淤滞留库存等问题发生。

第五,降低预留库存。采用控制订单的整批交货可以降低预留库存,整批交货订单虽然可以降低库存水平,但是给供货方产生了很大压力。因此,企业必须加强控制,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的基础上,向客户制定整批交货,同时,销售部、财务部和客户部门等也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尽量减少因付款、客户延期等不良因素所产生的预留库存问题。

四、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一)库存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当前库存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对库存管理引起重视,很多企业都将企业经营核心放在提高销售量和扩大产业规模上,导致库存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第二,企业没有结合库存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制定可管理制度规定,但是一直流于形式,不能认真执行。第三,内部管理制度较薄弱。库存管理是企业内容的核心手段,完善的内看内控制度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防止舞弊。但是很多企业都没有强化内部控制,一旦内控制度出现问题,就采用罚款或降职等手段进行处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强化库存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第一,构建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制度是约束企业员工行为,也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主要方式,企业库存制度的建立,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实施,并随着企业今后的发展不断完善,可以采用库存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等实施库存管理。制定管理指标时,可以结合企业以往出现的问题及企业库存资金计划,加强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例如,各种材料物资等均进行一体化管理,半成品及产品由生产部门管理,各归口部门主要负责库存资金定额和管理方法。之后还要结合企业情况,分级下发要求,将管理要求和目标下发给各级单位,实施库存分级管理。

第二,完善内部控制,深入落实制度。(1)积极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必须建立库存业务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保证库存业务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强化采购、验收和付款控制;库存处理审批、审批与执行等都必须加强控制。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库存业务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应的责任,不能跨权审批;确定经办人员的权职范围及工作要求,及时处理不良情况,并积极向上级报道;禁止未授权机构或人员私自办理库存业务。此外还要制定合理的业务流程,强化入库、仓储的保管,积极做好相应记录并凭证保管。

结束语

库存成本是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环节,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很大意义。本文主要结合企业库存成本控制现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同时还制定了企业物流管理方法,希望可以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促进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君艳.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安徽财经大学,2015,(02).

[2]杨头平.企业物流系统成本分析与控制优化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2010,(11).

[3]张平.汽车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2010,(03).

篇4

关键词:医疗保险 基金管理 问题 方法

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断发展的同时,医疗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虽然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在历年发展和探索中已经有了很好的改进,但随着参保人群的扩大及医疗费用的增长,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研究力度还不够完善,我们需要针对现阶段涌现出的种种问题,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安全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基金管理风险,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

一、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现状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由参保单位和个人按照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共同承担,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收入中,医疗保险费是主要的基金来源。作为参保职工的“救命钱”,对基金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既是对参保职工负责,也是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地税部门根据医保经办机构核定的征缴计划向参保单位和个人征缴入库,征缴收入定期转入财政专户管理,财政部门根据经办机构提出的基金使用计划将基金从财政专户转入经办机构支出户, 最后由经办机构通过支出户向医疗保险待遇享受人支付。为了更好地对医疗保险基金征收、支付、运行等环节的管理,十几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监管政策,如在全国范围内制定了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明确了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的原则等,特别是《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表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尽管各级部门按照国家政策加强了基金的管理,但由于参保人群的不断扩大,征缴的医疗保险基金逐年增加,医疗费用也在不断增长,给基金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致使在基金筹集、运用、监管等环节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基金来源渠道少,结构不合理。目前,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参保单位和个人所缴纳的医疗保险费,来源渠道的单一,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金支付的压力;二是统筹层次低,不能发挥基金调剂作用。现阶段基本医疗保险还是市级统筹,各省之间缴费基数、待遇支付标准等都不一致;三是基金监督管理难以协调。尽管国家规定了收、支、管相分离的管理政策,但在实际运行中,财政部门仅对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的基金进行管理,而对社会保障部门在基金征收核定、待遇支付审核等环节的监督不能完全到位;四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基础工作薄弱。因编制紧缺,人少事多,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基金管理流于形式,未能落到实处。

二、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一)老龄化程度加重

计划生育以来,虽然人口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在我国逐渐出现了一种“未富先老”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带来了压力。据不完全统计,在不考虑医疗服务价格变化的影响下,因为人口老龄化加剧而导致医疗费用增长比为百分之一点二二。在以后的十五年内,因为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将会比当前医疗费用增加百分之二十七点六。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大,出现疾病的人群将会不断的增加,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加大和老年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将会大大增加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医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消费价格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受医疗消费刚性及消费信息不对称性的影响,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难度日益加大,挂床住院、分解住院、大型检查、大额处方等行为屡进不止,致使近年来,医疗费用一直持续高速增长,这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定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是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难题。

三、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一)优化参保人员结构,加强预警,提高医疗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

针对医保人群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一是应积极有效地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尤其是要广泛吸纳就业年龄结构相对较为年轻的个体私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参保,逐步优化参保人员结构,平抑参保人员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使医保基金得到合理的配置;二是在基金运行过程中加强预警分析,实时监测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结余状况,分析影响收支的关键因素,及时发现基金运行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加强监管,合理控制,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

一是改进现有的医疗费用结算方法,医疗服务费用支付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也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产生明显的作用。在现阶段总额付费的基础上,将按单病种付费、服务项目付费、住院封控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综合使用,通过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多元化,以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二是以金保工程数据库传递的数据为基础,适时进行指标的监控与分析,增强稽查力量,针对重点指标、重点人群、重点医疗机构、重点病种开展稽查,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使费用控制关口前移。同时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的暂停或取消其定点资格,以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基金流失。三是建立有效的举报奖励制度,由于经办机构人员有限,应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建立制度,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举报,可以按违规费用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

(三)完善内控,强化监督,保障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从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方面制定内控制度,规范业务经办,优化操作流程,将内控嵌于业务流程之中,使各岗位之间、各业务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定期对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基金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堵塞漏洞,从源头防范挤占挪用医疗保险基金等不法行为发生。同时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完善医保基金监督体系。依据《社会保险法》及《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应各负其责,相互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将本部门应管的事管好。通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四)加强保值增值管理,提高基金运行效益

按照财政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规定,医疗保险基金结余除国家规定预留的支付费用外,全部用于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它种类的国家债券。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基金结余进行其它任何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投资。针对医疗保险基金结余额逐年递增的现象,各级财政部门、人社部门应积极探索社会保险基金增值的有效途径,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稳妥地进行投资运营,使医疗保险基金增值。首先,在充分了解医疗保险基金特点的前提下,探索医疗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把握好医疗保险基金的投资原则。同时要时刻关注市场经济下的资金流动趋势,充分了解我国投资市场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保证医疗保险基金在低风险的情况下投入市场,获得高收益。其次,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和投资部门内部的监督体系,努力改善医疗保险基金投资的外部环境。

篇5

>> 中小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浅谈如何进行企业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如何进行资金管理 浅谈施工企业如何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浅谈施工企业该如何进行造价管理 浅谈企业中层如何进行沟通管理 经济危机下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电力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 浅谈企业如何基于目标进行预算管理 如何进行企业员工压力管理 浅谈如何进行企业税务筹划 浅谈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浅谈如何进行企业并购 浅谈如何进行薪酬管理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班级管理 浅谈如何进行班级管理 浅谈成本控制下生产企业如何进行物资供应管理 浅谈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 浅谈合资企业如何进行文化冲突管理 浅谈企业如何进行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由此我们急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管理流程,制定以预算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朱元午:《财务控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刘伟华 译:《财务战略》,中信出版社2002年

[3]L.J.BourgeoisⅢ Irene M.Duhaime J.I.Stimpert:《企业战略》,中信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4]张超英:《企业财务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篇6

关键词: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对策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工作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由项目部根据中标价格预测成本管理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经常性的收集项目生产经营所消耗资源和费用的实际数据,进行成本的计划值(目标值)和实际值的动态比较分析,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以使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目标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实现。因此,总结项目成本管理的先进经验,研究项目成本管理的新方法,对于全面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施工前期的成本控制

施工前的成本控制主要分三步

根据项目图纸计算出工作量,调查并询问市场材料价格,计算出施工成本。

2、根据项目所需的技术设施计算出其购买费、现场管理费、上级公司管理费和税金等,然后计算出承担该项目的全部直接支出,同时还必须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成本,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之后制定出公司投标报价的最低报价。

3、最后提出投标决策意见,并咨询有关专家,及时发现招标文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以后工程实施中索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施工中的成本控制

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项目的每一笔支出,如果发现问题,要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或措施。项目施工的每一项工作都与成本相关联,所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抓好每个岗位和每个工作的质量,同时应做好施工组织的综合协调工作。

(三)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竣工验收阶段是成本控制的收尾工作,即最后一个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做好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工作。

2、对工程验收资料认真分析,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

3、向预算部门提交资料。

二、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成本节超与个人收入不挂钩,项目管理人员对所管理的分部分项成本的情况并不十分关心,经济观念不强。

(二)施工阶段成本管理手续表面化,不便于操作。

(三)对项目实施各个阶段不同的风险因素认识不足,不重视“不可预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四)对重点分项及主要成本因素管理方法不当,经常顾此失彼。

(五)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少岗位技能培训,成本预测不完善。

(六)竣工结算资料整理准备不及时,资料本身存在矛盾,预算部门和财务部门缺少沟通等等,造成工程交付后项目成本仍不断发生,竣工结算久拖不结。

三、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激励机制,分解目标,明确责任。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业绩最终要转化为定量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完成是通过各级各个岗位的工作实现的,为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成本目标和责任,就必须进行指标分解。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成本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治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目标的设定应切合实际,要落实到各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应全面,既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治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整个责任网络。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二)借鉴地方政府颁布的消耗量定额编制企业内部定额,并测算项目部的消耗量水平。各个项目部构成人员能力不尽相同,成本计划应适合项目管理团队自身特点,不宜照搬,必须有针对性,便于成本核算及分析。

依据施工项目的概况、合同责任、企业定额及项目部管理水平、外部环境特点、施工平面布置图、进度计划以及施工技术措施及方案等等编写项目施工成本计划,按直接费(人、材、机、措施),间接费(企业管理费、项目管理费和规费),计划利润和合同中标数、计划支出数、计划降低额分类。对材料、人工、机械费(含材料单价以外的运费)等主要支出项目加以分解。计划降低成本反映项目管理过程计划采取的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和各项措施及预期效果。

(三)控制投标风险。项目成本风险的控制必然要从投标阶段的风险预控入手,加强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应对措施。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风险因素包括:人的行为、合同履约、社会控制、自然力等。

(四)加强不可预见成本的管理。不可预见成本是指施工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除生产成本、工期成本、质量成本之外的成本,注入施工扰民费、资金占用费、安全事故损失费、业主管理制度、政府部门的罚款等,施工企业必须对以上不可预见成本严格管理。

(五)建立项目标前风险规避体系。进行标前成本测算,合理根据信息进行投标决策,策划合同谈判人员及谈判策略,将被动的事后计划前移至主动的事前控制,从而规避资本风险。具体做法是:

1、建立公司级投标决策机构,将测算结果作为投标报价底线。建立投标风险控制指标数据库,这些指标是投标决策重要参考。

2、成立合同起草和评审专家组,对业主提供的合同文本进行评审以及负责对外合同文本的起草,策划合同谈判,落实谈判人员,做好谈判人员分工,熟读合同条款内容,由专家组对合同谈判组进行专门交底。

谈判组应将业主谈判意向及时反馈给合同评审专家组,经过评审后,向业主回复。

四、施工成本控制具体措施

(一)控制人工费。

人工费应按月结算,严格的按合同核定劳务分包费用,发现超支现象应及时分析原因,且加强预控管理,降低合同外用工以及突击用工直至杜绝。

(二)控制材料费。

1、材料消耗量的控制:

(1)要求材料计划要及时、准确、完整,避免临时或者应急采购。

(2)加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以及实耗人工、实耗材料的核对,保证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结算资料绝对正确。

(3)做好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注意避免因质量低劣而造成返工损失。

2、材料进场价格的控制:

(1)提高信息采集能力,招标议价采购,寻找一级批发商,避免各项目单打独斗,尽可能做到多项目联合形成规模采购。

(2)利用现金采购降低采购价,资金紧张时可向管理人员集资制并合理回报员工。

3、材料供方能力的控制

经常检查对外经济合同的履约情况,为顺利施工提供物质保证。

(三)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

1、大型机械按使用数量、使用时间、使用单价逐项进行控制。

2、小型机械及电动工具购置及修理费采取由劳务队包干使用或由项目管理人员集资购买的方法,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收入。

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主要是对项目成本计划的管理,项目成本控制对象主要包括施工前期的成本控制、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和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三个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一般会存在诸多问题,在项目管理中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编制企业内部定额,控制投标风险,加强不可预见成本的管理,建立项目标前风险规避体系,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承揽到工程项目,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获取较好的盈利。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目前许多中小型施工企业并没有充分意识成本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管理照本宣科,未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导致工程施工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下滑,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对于中小型施工企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成本管理势在必行。 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工作,笔者就此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process, cost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cost analysis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any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not fully conscious cost management in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from the book, not will cost management work into effect, leading to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st increase constantly, and enterprise falling profits, weaken the enterprise to compete in the marketplace. For thi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constantly strengthen and perfect the management cost is imperative.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st management, the author proposes some opinions of his own.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提高经济效益、争取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亘古不变的主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从而节约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是所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共同目标。然而,目前许多中小型施工企业并没有充分意识成本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管理照本宣科,未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导致工程施工成本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下滑,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对于中小型施工企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成本管理势在必行。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项目投标阶段开始,到施工准备工作阶段,再到现场施工过程中,一直到最后的竣工验收结算阶段,这其中的每个阶段和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但大部分施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施工企业,主要工程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最不易控制的投标阶段,而往往忽视了最最重要的实际现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既然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在保证项目工期、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将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下面结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各重要影响因素以及环节,就如何加强实际施工中的成本管理浅谈几点看法。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各项费用的控制和成本分析。

首先,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管理预算目标的根本保证。费用控制要从影响成本的各重要因素着手,制定相应的措施,将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成本费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有效控制:

一、材料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

1、材料用量控制。

(1)了解工程进度要求,编制材料进场计划,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便于有的放矢的进行材料采购,避免由于计划不周造成的材料短缺停工或材料过量造成的浪费。

(2)确定材料节余率,与施工作业队签订材料用量管理协议。目前中小型企业主要采用各分部工程的劳务分包施工和管理方式,如钢筋作业队伍,模板木工队伍,如何对劳务分包队伍进行材料的用量控制是材料用量控制的关键。应根据自己施工企业的管理方式、施工经验、工程的类型和规模,准确测定各项材料的节余率,与劳务分包队伍签订材料用量管理协议来有效的控制实际施工作业中材料用量。

(3)采用限额领料制度。采用限额领料制度,从材料领取上开始把关,将材料浪费控制在源头。

(4)做好材料的堆放、保管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现场布置,做好材料的保质工作、保管工作。避免某些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材料因受潮、受热等发生变化,或因丢失或保管不当造成不必要的用量损失。

(5)组织料具的合理使用,及时组织多余料具退库。对于一些租赁周转材料,应合理安排其周转方式和周转次数,做到应用最大化,避免因安排不当或使用不当造成破坏而产生的租赁费用。对于使用完的多余料具,应及时进行清理回退,最大减少租赁费用的无谓增加。

2、材料价格控制。

(1)、货比三家,建立自己企业的供应链及供应商资料。不断增加新的优秀供应商,及时淘汰不良供应商。逐步将材料供应规模化,程序化。减少因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而增加的价格成本。

(2)、了解材料的供应方式,付款方式。避免因供应方式的不合理而增加运费的其他费用的增加,付款方式的不合理而造成资金周转的费用增加。从而变相抬高了材料的价格。

二、人工费控制:主要从人工费价格及计日工用量上加以控制。

1、严格控制人工费价格。对于采用分部工程劳务分包的企业。应严格控制人工费单价,应从劳务分包范围、内容,劳务分包方式上加以控制。将劳务分包工程范围和方式明确,避免因劳务分包范围、内容、方式的模糊不清而无形中提高了人工费的单价。

2、合理使用计日工,严格控制计日工的用量。工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使用到计日工,但计日工的工作效率和产生的费用很难控制,所以应在计日工用量上严格控制。施工中应合理安排工序,尽量避免计日工的产生。

三、机械费控制: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合理进行配置,尽量避免设备资源闲置。对于大型机械设备应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尽量缩短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合理安排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避免资源闲置造成的成本费用增加。

四、管理费控制:尽可能实行一人多岗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定,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能源,合理配置人员,在细节处进行控制。

篇8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必要性;实施

一、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概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的话,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具体地说,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通过对企业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分析、控制与改善,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过程。与传统成本管理比较,战略成本管理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长期性,它的目标是要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促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二是全局性,它要求企业从全局出发,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制定成本管理措施和方法;三是竞争性,它将重点放在发展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上,从而帮助企业主动占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二、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一)增强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性。我国企业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成本管理目标上看,仍然停留在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二是从成本管理范围上看,仍然局限于降低生产活动的耗费,参加成本管理的人员一般限于财务部及下级核算人员;三是从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看,其模式相对单一,仅仅围绕事后核算作一些简单的分析,且以手工操作为主。这种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降低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性,不能配合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的实施,导致企业的战略成本上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国很多企业的快速发展是以搞投入和大量的资源耗费为基础的,这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相当不利的。随着企业各种生产成本,如能源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以更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要达到这一目标,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采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从根本上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有利于企业完善管理体系。随着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是企业完善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方法的进步,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已经在企业管理中表现出不适应,战略成本管理逐渐引起了管理者的重视,逐渐被引入了成本管理实践中。而战略成本管理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成本管理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有利于企业更加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以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三、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步骤

(一)战略成本管理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起点,企业在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对战略环境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分析。战略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察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进而评判企业现行战略成本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等内容,以便决定企业作出相应的战略决策,如是否进入、发展、固守或是撤出某一行业的某一段价值链活动。二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价值链分析,通过对行业价值链分析,其目的是了解企业在所处行业价值链的地位,包括对企业内部分析以了解自身的价值链,对竞争对手分析以了解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而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方向。

(二)战略成本管理规划。经过上一步骤对环境分析之后,企业明确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方向,下一步骤就是进行战略规划,以确定企业如何进入、发展、固守或撤出某一价值链的活动。战略规划首先在明确战略成本管理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体系,这些目标体系包括总目标和一系列具体目标,其中,总目标是全面的、长期的目标,而具体目标是在总目标的基础进行一系列的分解,从而使之确定为具体的可执行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各目标之间必须要有一致性和层次性。只有明确了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企业才能进一步实施成本管理策略。

(三)战略成本管理实施与控制。企业在做出了战略成本管理规划之后,就要采取措施实施规划好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案,包括配备相应的经济资源、组织机构以及实施程序,保证已经规划好的战略成本方案能够如期地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得到有效实施。当然,在战略成本管理实施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实施过程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必须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跟踪控制,当战略目标已实现或内、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超过了企业的控制能力时,企业就需要调整战略成本管理程序,即重新开始进行战略环境分析、战略规划等,以适应的新的变化了的管理环境。

篇9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

本文论述的网络营销成本管理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

(1)众多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工具销售自己的产品的原因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成本管理过程中的目标定位应当考虑的几个问题。

(3)企业如何进行低成本网络营销的措施。

二、论文的进度安排

第二阶段:(20XX年3月16日-4月20日),完成一稿,并交指导老师审核修改。

第三阶段:(20XX年4月21日-5月30日),完成二稿,并交指导老师审核修改。

第四阶段:(20XX年6月1日-6月5日),完成论文(定稿)经指导老师同意,打印装订成册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

篇10

1.有待完善的成本管理流程

现阶段我国的油田企业成本管理中,没有形成相对系统的管理流程,而在问题发生时,才思考如何进行补救和改善,对成本的控制极为不利,而且非常被动。这种情况是油田企业缺少事前规划的结果,没能将环境成本的管理看做统一整体,相对的成本较为分散。从而导致了不利于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2.不科学的成本核算方式

多数油田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没有使用相对科学的核算方式。一方面,没能将成本进行单独核算,只是在传统的会计体系中统一费用支出,不能体现出成本绩效的相对水平;另一方面,对于成本的核算,仅仅局限于发生成本实际问题时的核算,而并未考虑在生产实际支出中的潜在因素,从而导致核算结果与实际支出有部分差距,那么也就影响了企业判断,虚增了利润值,无形中也增加了税赋。另外,目前的成本核算方式,模糊了发生成本时的内在动因,从而导致产品成本没能反映出企业的资源消耗,那么也就不能体现出油田企业降低环境成本的潜力。

3.相对滞后的控制成本方式

我国多数油田企业在控制成本的管理方式上思维落后,总是依赖于产生问题后的解决方式,没有深入到控制成本的源头,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而油田企业控制的主要方向,是会计科负责,但是相对薄弱的部门力量很难在控制成本上起到重要作用。而且经常发生成本责任转嫁其他部门的现象,从而导致成本问题无法责任认定。

二、油田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的优化路径

1.精准预测成本体系

对于油田企业的成本管理应当精细化到每一个环节,长期经营状态下的治理费用会不断增加。其中包括污染治理费用和输油管道的维护费用等,而且在进行探测开发时,对于青苗的赔偿费用也会相对高一些。将精细化的多方面因素考虑其中,才能制定合理的统筹规划,从而才能为成本管理的预测提供指导。在环节成本的预测中,一般采用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的方法。定性预测通过专业技能的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而德尔菲法和专家意见法,都可以普遍应用于环境成本的预测。定量测量发是通过总结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数据,从而进行环境成本预测的模型。而具体模型可以定为,时间关系、因果关系、结构关系等。可以在预测方法中对量化的成本进行预测。

2.细化核算环境成本

在油田成本过程里间接费用较多,所以应当归纳到当期的损益中。那么企业的分配方式,也适用于作业成本的核算。从分配和归集中将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一同处理,是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方式。不仅能够拓宽成本核算的范围,也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从而将成本归纳明显。依据作业成本的方式应当进行以下核算过程。首先,归集资源费用到油田企业成本的作业库中。然后,对作业成本动因进行各项总结,从而计算出油田企业的产品分配率。最后,将产品消耗和产品分配率进行对比,归纳出动因的间接成本后,可以把直接成本和作业成本的总数之和进行相加,从而得出油田企业成本。

3.优化控制成本方法

油田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里,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主要问题,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破坏,也包括对于土壤的污染,从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甚至威胁到人类健康。所以油田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应当从自然环境的源头开始。那么企业可以从设计环节将环境因素作为重点,进行针对目标成本的控制过程。而这一过程中应当包括,环境检测和污染处理。其中青苗赔偿的费用和环境管理人员的工资可以单独计算。对于青苗的赔偿费用,测算的内容包括新老污染的费用和临时占地的费用,其中管线铺设时的污染费用是重点,应当准确计算实用范围。对于测算污染处理费用,主要应当计算药剂的使用量和所消耗的电费。在环境检测的费用中,作业量和作业等额统一进行计算。对于环境管理人员的开支情况,可以由单位会计部门统一核算。

4.总体控制降低油田成本的方式

对于目标成本的测算可以为成本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反映到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成本结构、成本的核算情况、完成情况与其他指标的对比等。从而发现实际操作与计划的出入,才能找?什钜旎?的成因,从而进行更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成本的控制需要相应的各级人员来组织保障机制。基于原有机构的组织中,建立相应的责任中心。明确保护工作的专属负责规章制度,然后对相应承担成本责任的部门进行责任分配,从而方便检查和督促,并且进行严格的管理考核,避免责任推诿的情况,在各级管理部门建立管理的反馈信息收集,从基层单位做起技术指标的控制,从而将发生成本支出的情况上报给各级管理部门。便可以做出成本核算表,进行年度总结和规划,以及环保生产控制计划等。通过统一考核的方式和综合协调的系统,才能在整体上缩减油田企业的成本。从而在油田企业成本管理中,建立完善的体系,加强多方面管理机制,控制成本支出方式。